第一篇:论公安机关激励机制 2
论公安机关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也称激励制度.是通过一套理性化的制度来反映激励主体与激励客体相互作用的方式。激励机制的内涵就是构成这套制度的几个方面的要素。激机制中主要是激励一词·激励包括精神激励薪酬激励荣誉激励工作激励。我们根据激励的定义,激励机制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诱导因素集合
2、行为导向制度
3、行为幅度制度
4、行为时空制度
5、行为归化制度以上五个方面的制度和规定都是激励机制的构成要素,激励机制是五个方面构成要素的总和。其中诱导因素起到发动行为的作用,后四者起导向、规范和制约行为的作用。一个健全的激励机制应是完整的包括以上五个方面、两种性质的制度。只有这样,才能进入良性的运行状态。
对于其作用:
激励机制一旦形成,它就会内在的作用于组织系统本身,使组织机能处于一定的状态,并进一步影响着组织的生存和发展。激励机制对组织的作用具有两种性质,即助长性和致弱性,也就是说,激励机制对组织具有助长作用和致弱作用。其中具体的是:1.助长作用激励机制的助长作用是之一定的激励机制对员工的某种符合组织期望的行为具有反复强化、不断增强的作用,在这样的激励机制作用下,组织不断发展壮大,不断成长。我们称这样的激励机制为良好的激励机制。当然,在良好的激励机制之中,肯定有负强化和惩罚措施对员工的不符合组织期望的行为起约束作用。激励机制对员工行为的助长作用给管理者的启示是:管理者应能找准员工的真正需要,并将满足员工需要的措施与组织目标的实现有效的结合起来`2.致弱作用
激励机制的致弱作用表现在:由于激励机制中存在去激励因素,组织对员工所期望的行为并没有表现出来。尽管激励机制设计者的初衷是希望通过激励机制的运行,能有效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实现组织的目标。但是,无论是激励机制本身不健全,还是激励机制不具有可行性,都会对一部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起抑制作用和削弱作用,这就是激励机制的致弱作用。在一个组织当中,当对员工工作积极性起致弱作用的因素长期起主导作用时,组织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直到走向衰败。因此,对于存在致弱作用的激励机制,必须将其中的去激励因素根除,代之以有效的激励因素。
邓小平同志指出:“只是确定了正确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确定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还不够,还需要有人干”。公安工作的实践告诉我们,任何一项工作仅有严谨的方案、周密的部署还不够,关键在于人去抓落实。健全、完善奖惩激励机制,是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保证各项公安工作落实的重要措施。在当前公安工作任务日益繁重,要求越来越高的新形势下,改革现行公安人事管理制度,建立奖惩激励机制势在必行。建立奖惩激励机制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旧的人事管理制度,建立奖惩激励机制始终是邓小平同志强调的一个问题。,他在接见参加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的代表讲话时就指出,“要逐步从制度上,习惯上,风气上,做到能上能下。”“这一点,我们不如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是能上能下的。
对于我们公安工作来说:
1..公安事业的发展需要完善的激励机制
我国已顺利加入WTO,公安机关如何应对加入WTO给社会稳定带来的挑战和压力,如何解决警力不足、经费紧张、装备落后等严重制约公安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入世后公安工作面临的挑战。首先,治安问题可能增多,公安机关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将更加艰巨。其次,治安行政管理的领域扩大,执法环境将发生很大的变化,现行的警务机制、队伍素质不适应的问题更加突出。再次,公安信息网络安全将面临更严峻的考验。面对如此严重的挑战,公安机关唯有建立一套完善的激励机制,才能激发起每个警察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公安事业的发展。[WTO是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我国于2001年12月11日 加入]
2.公安队伍建设需要完善的激励机制
随着中国的入世,公安队伍将会不断壮大,管理要求将越来越严格、越来越规范。用什么方法来教育、引导、管理并建设好这支队伍,是当前公安机关面临的重要问题。公安机关的性质决定了我们这支队伍的建设不能靠钱解决一切问题。在队伍建设方面,思想政治工作历来是我们重要的方法和优势,然而近年来在队伍建设上却出现了一些偏差,说明我们现在的思想观念、政治工作、业务水平已不适应时代的需要。要适应这个变化,就必须认真探讨和寻求更加有效的措施和方法,而激励则是队伍管理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使民警有自我责任感,能把握自己的思想,控制自己的行为。这也说明公安机关的成长壮大、公安事业的兴旺发展,其重要因素及关键之一就是能否建立一套科学的能够激发广大干警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的激励机制。
3.警察综合素质的提高需要完善的激励机制
需要是从根本上影响人的行为积极性的重要因素,离开需要,人的积极性就不会产生,也就会失去动力。每个警察都有一种表现自己的欲望,希望自己的行为能够得到社会的尊重与肯定,但是他们对自身价值的表现程度往往与外在评价有关。当他们的某种行为受到激励,需要得到满足,就会更加积极的表现自己。因此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满足警察自身的需要,就会激励民警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不断为适应公安工作需要而完善自己。
在公安机关里传统的激励机制中存在弊端要求构建和完善激励机制.主要问题有·······
1、激励对象局限。
激励对象是激励行为的指向目标。长期以来, 警察队伍的激励思想大多带有理想化色彩, 过分强调个体在精神追求上的崇高, 将个人的正当需求当作私欲膨胀加以批判。在这种思想影响下, 往往以高大全的完美人物作为榜样的标准, 如“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为了集体利益不惜牺牲个人利益” 等等, 以少量榜样人物的出现作为激励目标的实现, 忽视了平凡岗位上大量警察的辛勤劳动和成长进步。这种高标准的榜样激励措施在现阶段所起到的作用是有限的, 因为过于完美的激励标准与现实有一定差距, 大部分警察在看待这些榜样时, 觉得过于完美崇高, 难以模仿学习。从实际情况看, 每年立功受奖的警察人数在队伍中毕竟是少数, 加上立功受奖往往需要付出巨大的奉献和牺牲, 相当一部分警察不想争取这种机会, “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是多数警察的心理表现。因此, 传统的激励机制存在激励对象上的局限性, 对于警察队伍中的大部分人而言缺少足够的激励作用, 产生不了普遍意义上的激励效果。
2、激励内容存在问题。
传统的警察激励在内容上主要表现为发放荣誉证书和发放奖金。由于存在激励认识上的偏面性和激励观念的狭隘性, 特别是警察管理层对激励理论认识的有限性, 忽视激励内容上的开拓创新, 从而造成传统的警察激励内容单调。特别在物质激励上, 由于警察机关的行政机构属性, 使得警察管理层在实施激励的时候不可能参照企业管理的高额物质激励办法, 物质激励在警察激励措施中只是一种象征性的手段, 警察烈士的抚恤金与企事业单位的奖励存在巨大反差, 再加上警察管理层存在平均主义思想,使得物质奖励上存在平均发放现象, 从而使物质激励逐渐沦为保健因素, 发挥不出应有的激励作用。同时, 在精神激励方面, 各种荣誉虽然是精神激励高层次的体现, 但因没有与其他诸如工资待遇、警衔晋升、职位升迁等因素挂钩, 体现不出其应有的价值。
3、考核激励存在的问题
(1)、考核内容多、乱、杂及考核标准笼统的现象普遍存在。有的领导者把考核当成管理监督民警的唯一手段,布置工作、安排任务、落实措施都被转化为考核内容,同时下级部门根据上级规定的考核内容有多少考多少,每年有增无减,急剧“膨胀”。使基层民警疲于应付考核,无法发挥能动性和创造性。同时还存在考核指标模糊,无细化量化分解,无法对民警的考核内容进行定量考,使考核缺乏科学性。
(2)、考核机构设置不合理考核过程监督体系不健全,从而有可能使纪律性不强的领导,在考核过程中欺上瞒下,甚至以权谋私,把考核当成谋利的一种手段。
(3)、考核结果难以科学利用,影响考核的效果。许多地方的公安机关都实行考核制度并且运用了考核结果,但是取得实效的并不多,其根本原因就是考核结果与用人、晋升、奖励等相脱节,使考核失去意义。甚至还有些地方在实施考核过程中顾及情面、“评优不评差”,考核不客观。还有一些平时政绩突出的人因平时工作得罪的人多,考核结果受到影响;平时政绩不突出的人注重搞人际关系则可能被评为优秀,这就违反了着重考核工作实绩的原则,失去考核的公正性。。
公安机关机制的晚上有利于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战略·有利于充分调动民警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有利于增强公安机关的凝聚力,提高战斗力·
中共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执法为民”)是公安机关执法思想的核心,并且指出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要(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人民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公安机关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要做到五个方面的要求:第一,牢固树立宗旨意识。这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基础。具体表现就是,公安机关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明确权力是人民是赋予的,和人民群众是公仆与主人的关系,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同时,要从思想上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巨大作用,真心实意地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第二,坚持一切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这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具体表现就是,公安机关每做一项工作,都要注意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满足人民群众的要求。只有想人民群众之所想,急人民群众之所急,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第三,认真履行职责。具体表现就是,要在本职工作中恪尽职守,爱岗敬业,高质量的做好本职工作;同时,要依法严厉打击刑事犯罪,依法严格治安管理,保护国家、集体的财产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维护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努力完成法律赋予的各项任务。第四,提高服务质量。具体表现就是,努力开展多方面、高质量的便民、利民活动;同时,改善服务态度,扩大服务领域,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让人民群众满意。第五,接受人民群众监督。具体表现就是,公安机关要增加工作的透明度,依法办事,廉洁勤政;同时,听取群众的意见和批评,严格执法,把公安工作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细节性内容:
(1)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2)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主要是通过(完成法律赋予的任务和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来体现的。
我自己觉得不管公安机关如何改革·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激励机制的完善可以使我们公安机关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达到最高点·可以使我们公安工作人员真正做到为人
民服务·这是改革的着重点·也是改革的更本目标·激励的是我们公安机关·受理的事人民·
第二篇:论目前公安机关队伍管理实践中的激励机制
公安机关队伍管理的激励机制,就是一种给公安民警以某种物质或精神上的刺激,激发其强烈的工作动机,从而促进公安民警产生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的行为的这么一种机制。因此,正确、完善的激励机制,可以使人变消极为积极,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使个人的潜能转变成效率,保持工作的有效性和高效率。任何工作都需要激励,没有激励,人的积极性就会因得不到必要的补偿而被削弱直至完全丧失。而没有积极性,就没有创造力,就没有工作效率,也就没有队伍战斗力。当前,在公安队伍管理实践中,对于激励机制的应用,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深究其原因,制定改进措施,不断完善公安队伍管理激励机制,真正发挥出激励机制所带来的巨大效能。
一、当前公安机关队伍管理实践中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激励实施不公正。在公安机关内部,每一位民警的努力工作,并不是都能得到同样的回报。这里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激励实施不公正,应该说是一个重要因素。首先是因为人际机遇不均等,与领导关系密切的人比与领导不熟悉的人机遇多,人缘关系好的人比人缘不好的人机遇多,其次,是因为部门机遇不均等,同样都是努力工作,但是由于工作在不同部门,所能受到的激励机会有时也并不一样,当然,本人并不否认区别,也承认具体的公正、平等的相对性,但仅仅是因为人缘的好坏与工作部门的不同,而影响一个人的工作能力能否获得领导的认可以及工作的付出能否得到相应的回报,不能不说是一个令人遗憾的问题。
(二)激励行为不规范。规范就是标准。规范的激励行为就是要求激励机制的建立、实施、监督应有一套成熟的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但在实际工作中,激励行为的随意性较大。主要表现为:
1、缺乏配套的激励实施制度。为了推动某一项工作的进步和发展,只重奖某一方面有功人员,而忽略其他方面,那么,虽然该工作得到了很大推动,但其他方面的积极性就会有所影响。
2、重奖轻罚或只奖不罚。本来“激励”应从正反两方面给予民警刺激,做得好的给予奖励,促其更加积极的做好工作。对做的不好的,甚至违反纪律的给予处罚,使其学会从“挫折”中改正不足,走向进步。可是,在实际工作中,一些领导喜欢做好事,不愿做“坏事”。一些领导错误的认为,为任一届,和和气气相处,何必跟人过不去呢?更有甚者自称:脾气好,肚量大,修养好,与人为善。置组织纪律于不顾。不知与人为善可以作为与人相处的原则,但管理队伍特别是管理一支具有特殊性质的公安队伍,处处“与人为善”,就会造成队伍组织换散,纪律松弛,就会使公安队伍失去战斗力,(三)激励方法不得当。激励方法不得当,主要表现在激励给予的方式和给予的度和量不得当。
1、激励给予的方式没有区别。在实际工作中,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善遍存在。甚至有一些地方还存在着“会干的不如会说的,会说的不如会吹的”的现象。究其原因,就是给予的方式没有区别。在公安机关,选拔干部,竞争上岗,优胜劣汰,已喊多年,一些地方也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但绝大部分地方仍就是大锅钣。而大锅饭的结局就是不会做事的人总是没事做,会做事的人总是有做不完的事,没事做的人总是嘲笑有事做的人,有事做的人总是”羡慕”没事做的人。长此下去,有事做的人也会变成没事做的人。
2、给予的度和量不得当。或激励过量或激励不足。(1)激励过量:由于一些领导在某一段时间对某一些人过于信赖、偏爱,或由于种种原因对一些人过于迁就、软弱,使这些人得到的激励过“多”过“满”、过于容易,以致于使其麻木,从而不珍惜。在使用诸如职务提升,晋级,分房,评先进等多种手段上,充分满足了他们的正当的和不正当的欲望。使其或居功自傲,或摆老资格,造成对领导和组织上的各种激励措施不屑一顾,使激励失掉应有的作用。(2)激励不足:由于一些领导者受复杂的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对一些需要激励的人和事给予的激励过“少”过“缺”,过于苛刻,与其他条件相同或相近的人相比,对这部分人的激励很不合理不公正,使这些人在心理上长期处于失调状态,从而对领导和组织上提出的各种激励措施,持漠视、藐视乃至敌视的态度,使激励机制不但没有起到调动人们积极性的作用,反而挫伤了一些人的工作积极性。
(四)作出激励的决定者素质参差不齐。由于每个领导的水平素质不同,对待问题的看法不同,产生的激励决定也就不同。有的领导者激进一些,做事喜欢大刀阔斧,因此在决定实施激励的对象中,那些敢于冒险,敢想敢干的人获得的激励是很多的;而有的领导者遇事沉稳,做事保守,从而对那些“稳中求进”,“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人给予的激励要多一些。这种紧紧以领导的好恶决定是否激励,是“人治”而非“法治”,极大的挫伤了民警的工作积极性。
二、当前公安机关队伍管理实践中激励机制方面存在问题的形成原因。<
第三篇:论目前公安机关队伍管理实践中的激励机制
公安机关队伍管理的激励机制,就是一种给公安民警以某种物质或精神上的刺激,激发其强烈的动机,从而促进公安民警产生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的行为的这么一种机制。因此,正确、完善的激励机制,可以使人变消极为积极,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使个人的潜能转变成效率,保持的有效性和高效率。任何都需要激励,没有激励,人的积极性就会因得不到必要的补偿而被削弱直至完全丧失。而没有积极性,就没有创造力,就没有效率,也就没有队伍战斗力。当前,在公安队伍管理实践中,对于激励机制的应用,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深究其原因,制定改进措施,不断完善公安队伍管理激励机制,真正发挥出激励机制所带来的巨大效能。
一、当前公安机关队伍管理实践中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激励实施不公正。在公安机关内部,每一位民警的努力,并不是都能得到同样的回报。这里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激励实施不公正,应该说是一个重要因素。首先是因为人际机遇不均等,与领导关系密切的人比与领导不熟悉的人机遇多,人缘关系好的人比人缘不好的人机遇多,其次,是因为部门机遇不均等,同样都是努力,但是由于在不同部门,所能受到的激励机会有时也并不一样,当然,本人并不否认区别,也承认具体的公正、平等的相对性,但仅仅是因为人缘的好坏与部门的不同,而影响一个人的能力能否获得领导的认可以及的付出能否得到相应的回报,不能不说是一个令人遗憾的问题。
(二)激励行为不规范。规范就是标准。规范的激励行为就是要求激励机制的建立、实施、监督应有一套成熟的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但在实际中,激励行为的随意性较大。主要表现为:
1、缺乏配套的激励实施制度。为了推动某一项的进步和发展,只重奖某一方面有功人员,而忽略其他方面,那么,虽然该得到了很大推动,但其他方面的积极性就会有所影响。
2、重奖轻罚或只奖不罚。本来“激励”应从正反两方面给予民警刺激,做得好的给予奖励,促其更加积极的做好。对做的不好的,甚至违反纪律的给予处罚,使其学会从“挫折”中改正不足,走向进步。可是,在实际中,一些领导喜欢做好事,不愿做“坏事”。一些领导错误的认为,为任一届,和和气气相处,何必跟人过不去呢?更有甚者自称:脾气好,肚量大,修养好,与人为善。置组织纪律于不顾。不知与人为善可以作为与人相处的原则,但管理队伍特别是管理一支具有特殊性质的公安队伍,处处“与人为善”,就会造成队伍组织换散,纪律松弛,就会使公安队伍失去战斗力,(三)激励方法不得当。激励方法不得当,主要表现在激励给予的方式和给予的度和量不得当。
1、激励给予的方式没有区别。在实际中,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善遍存在。甚至有一些地方还存在着“会干的不如会说的,会说的不如会吹的”的现象。究其原因,就是给予的方式没有区别。在公安机关,选拔干部,竞争上岗,优胜劣汰,已喊多年,一些地方也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但绝大部分地方仍就是大锅钣。而大锅饭的结局就是不会做事的人总是没事做,会做事的人总是有做不完的事,没事做的人总是嘲笑有事做的人,有事做的人总是”羡慕”没事做的人。长此下去,有事做的人也会变成没事做的人。
2、给予的度和量不得当。或激励过量或激励不足。(1)激励过量:由于一些领导在某一段时间对某一些人过于信赖、偏爱,或由于种种原因对一些人过于迁就、软弱,使这些人得到的激励过“多”过“满”、过于容易,以致于使其麻木,从而不珍惜。在使用诸如职务提升,晋级,分房,评先进等多种手段上,充分满足了他们的正当的和不正当的欲望。使其或居功自傲,或摆老资格,造成对领导和组织上的各种激励措施不屑一顾,使激励失掉应有的作用。(2)激励不足:由于一些领导者受复杂的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对一些需要激励的人和事给予的激励过“少”过“缺”,过于苛刻,与其他条件相同或相近的人相比,对这部分人的激励很不合理不公正,使这些人在心理上长期处于失调状态,从而对领导和组织上提出的各种激励措施,持漠视、藐视乃至敌视的态度,使激励机制不但没有起到调动人们积极性的作用,反而挫伤了一些人的积极性。
(四)作出激励的决定者素质参差不齐。由于每个领导的水平素质不同,对待问题的看法不同,产生的激励决定也就不同。有的领导者激进一些,做事喜欢大刀阔斧,因此在决定实施激励的对象中,那些敢于冒险,敢想敢干的人获得的激励是很多的;而有的领导者遇事沉稳,做事保守,从而对那些“稳中求进”,“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人给予的激励要多一些。这种紧紧以领导的好恶决定是否激励,是“人治”而非“法治”,极大的挫伤了民警的积极性。
二、当前公安机关队伍管理实践中激励机制方面存在问题的形成原因。<
br>
(一)主观认识的误区。长期以来,人们一直都把从早到晚不停的人称为吃苦耐劳的人,由此给予其很大的奖励,树立为人们学习的榜样。却忽视了对这些人效率和质量的认真考核;把人缘关系好的人,单纯的称为有良好群众基础而给予鼓励,却忽视了他们的具体实际;把对领导的盲从称为讲政治守纪律;把以保守从不出现差错作为目标的人视为稳重,可靠而委以重任,却忽视了在中勤于思考,勇于创新,有胆有识是多么的重要。这些主观认识上的误区和偏颇,使激励机制不能很好的达到提高公安队伍整体战斗力的目的。
(二)一些领导者素质低下,水平不高。不可否认,当前绝大多数公安机关的领导干部是称职的或比较称职的,是得到广大公安民警认可的。在激励机制实施的过程中,有的领导拘于知识和能力的限制,表现出力不从心;有的领导干部官僚主义作风严重,不能掌握实际情况,缺乏全盘考虑,却又喜欢个人说了算,以示其权威性;有的领导干部根本就没有想过要运用激励政策来调动民警积极性,更好的促进的开展,而一味的以是否满足个人的私欲为目的,使得该奖励的没有得到奖励,不该奖励的反而受到了奖励,造成了激励机制的失效。
(三)客观条件的限制。我们都知道激励就是在物质上和精神上给予民警以刺激,促使其奋发努力,争先创优。而物质上的刺激需要财力的支出,而公安机关的财力似乎从来没有满足需要的时候。再说精神刺激,除了立功受奖之外,晋职晋级又受当前公安机关体制的限制,干部能上不能下,公安机关进行人事调整受到行政干预或其他干预,使得一些有能力有干劲的人不能得到正确使用,使激励机制的作用受到影响。
(四)信息反馈制度不健全。由于缺乏完善的信息反馈制度,使得一些真正有能力,积极肯干,有着巨大潜力的民警的情况无法反馈到领导面前,使领导者无法给予其相应的奖励。久而久之,严重挫伤了民警的积极性,使激励机制没有真正发挥出其应有的效能。
三、正确运用激励机制提高队伍战斗力的改进措施。
(一)树立正确的激励意识。
1、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激励意识。在制定决策过程中要激励那些有利于公安任务的完成,有利于公安队伍建设的进步,有利于个人成长的进步的人和事。
2、政治部门要树立正确的激励意识。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要结合不同单位的不同情况,不同时期的不同目标,不时发现实际中的先进典型;要在考核中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实事求是,为领导当好参谋,充分发挥领导智囊的作用。
3、基层领导者要树立正确的激励意识。要及时发现本单位中的好人好事,要及时给予鼓励,大胆予以推出。不要怕别人超过自己,更不要患得患失。在对民警进行激励的过程中,要大度,但不失原则;要严格,但不能苛刻。
总之,只有树立正确的激励意识,才能运用好激励这个管理队伍的有效法宝。
(二)建立系统的激励机制。就是要规范领导者和有关职能部门的激励行为,实行规范而有序的多种激励。
1、要实行环境激励,要创造一种环境压力。要通过外部环境的压力,激发集体的凝聚力,培养良好的集体意识;要通过内部环境压力,使民警感受到强烈的危机感和动力,创造一种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2、要实行目标激励,要推行目标管理。要通过目标管理,明确岗位职责,明确任务,明确奋斗管理、明确考核监督,明确奖惩结果,从而调动民警的积极性。
3、要推行竞争激励,将严格的竞争机制引入公安队伍管理。要明确竞争的标准,并科学的予以强化,增强竞争的操作性;要公开竞争程序,增强竞争的透明度,赢就要让人服气、输也要输个明白,要让民警在竞争中感到公平的同时,进一步认识自己,认识别人,不断增强信心;要正视竞争的结果,不能干与不干一个样,而应该责任与利益挂钩,奖励与惩处配套,重用与让位相区别,只有这样,才能创造一个积极向上、平等竞争的氛围。
4、要实行荣誉激励。要根据人们希望得到社会或集体尊重的心理,对有突出政绩的民警及时给予鼓励和表彰,使他们既经常以这种荣誉来激励鞭策自己,又可以为其他人树立学习的榜样。
5、要重视报酬激励。要不断满足民警最基本的和生活需要,使贡献与报酬建立起相对应的关系,以报酬激励民警的热情。
6、要建立信任激励。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特别是领导者和下属之间的信任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不仅可以使民警们组成一个坚强的战斗集体,而且能极大的激发出每一个人的积极性,因为一旦使人产生被尊重感,责任感,亲密感和归宿感,能使人把自己的前途与命运与集体和社会的前途命运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从而产生为集体、为社会努力的积极性。
7、要注重情感激励,要创造和谐。情感是影响人们行为的最直接的因素之一。良好、和谐的情感关系,是维护整体合力的起码条件。亲密、融洽、和谐的情感关系可以使效率倍增,反之,会影响的有效进展。
8、要实行惩罚激励。惩罚是负强化激励的形式,是通过对一些民警的行为给予否定,使其减弱、消退的一种必要手段。只有坚决执行公安机关的各项纪律和规章制度,该处罚的必须处罚,才能有效的弘扬先进,抑制影响组织目标实现的不良行为,才能有效的运用鼓励这一重要法宝。
(三)加强激励机制的贯彻落实。任何政策和制度的出台,没有一个相应的保障措施与之配套,是很难落到实处的,因此贯彻落实好激励制度,要做到:
1、加强领导重视程度。毛主席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要把激励制度贯彻落实到实处,关键在于领导干部。领导干部不重视,一切就只是表面文章。只有领导干部重视了,才会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保证制度的贯彻和落实。
2、要充分发挥政工部门的职能作用。政工部门是一个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领导的参谋机构,所有的激励措施都是由政工部门和政工干部来执行的,政工部门的职能作用发挥好,就会使领导了解到真正的实际情况,以便做出及时而正确的激励决定,做出决定后,又能真正的贯彻落实。
3、要加强群众监督,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政策的落实与否,群众最清楚,只有真正依靠群众的监督,我们才能发现中的问题,及时更正错误,使我们的朝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前进。
综上所述,公安队伍管理的激励机制,是公安队伍管理中一个很重要而且很有效的手段,只有真正了解到公安队伍管理实践中对于激励机制运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形成原因,加以深入研究全面改进,真正运用好这一手段,才能真正发挥出它的巨大功效,对于公安队伍的正规化建设,以及公安战斗力的全面提高,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br>
(一)主观认识的误区。长期以来,人们一直都把从早到晚不停的人称为吃苦耐劳的人,由此给予其很大的奖励,树立为人们学习的榜样。却忽视了对这些人效率和质量的认真考核;把人缘关系好的人,单纯的称为有良好群众基础而给予鼓励,却忽视了他们的具体实际;把对领导的盲从称为讲政治守纪律;把以保守从不出现差错作为目标的人视为稳重,可靠而委以重任,却忽视了在中勤于思考,勇于创新,有胆有识是多么的重要。这些主观认识上的误区和偏颇,使激励机制不能很好的达到提高公安队伍整体战斗力的目的。
(二)一些领导者素质低下,水平不高。不可否认,当前绝大多数公安机关的领导干部是称职的或比较称职的,是得到广大公安民警认可的。在激励机制实施的过程中,有的领导拘于知识和能力的限制,表现出力不从心;有的领导干部官僚主义作风严重,不能掌握实际情况,缺乏全盘考虑,却又喜欢个人说了算,以示其权威性;有的领导干部根本就没有想过要运用激励政策来调动民警积极性,更好的促进的开展,而一味的以是否满足个人的私欲为目的,使得该奖励的没有得到奖励,不该奖励的反而受到了奖励,造成了激励机制的失效。
(三)客观条件的限制。我们都知道激励就是在物质上和精神上给予民警以刺激,促使其奋发努力,争先创优。而物质上的刺激需要财力的支出,而公安机关的财力似乎从来没有满足需要的时候。再说精神刺激,除了立功受奖之外,晋职晋级又受当前公安机关体制的限制,干部能上不能下,公安机关进行人事调整受到行政干预或其他干预,使得一些有能力有干劲的人不能得到正确使用,使激励机制的作用受到影响。
(四)信息反馈制度不健全。由于缺乏完善的信息反馈制度,使得一些真正有能力,积极肯干,有着巨大潜力的民警的情况无法反馈到领导面前,使领导者无法给予其相应的奖励。久而久之,严重挫伤了民警的积极性,使激励机制没有真正发挥出其应有的效能。
三、正确运用激励机制提高队伍战斗力的改进措施。
(一)树立正确的激励意识。
1、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激励意识。在制定决策过程中要激励那些有利于公安任务的完成,有利于公安队伍建设的进步,有利于个人成长的进步的人和事。
2、政治部门要树立正确的激励意识。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要结合不同单位的不同情况,不同时期的不同目标,不时发现实际中的先进典型;要在考核中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实事求是,为领导当好参谋,充分发挥领导智囊的作用。
3、基层领导者要树立正确的激励意识。要及时发现本单位中的好人好事,要及时给予鼓励,大胆予以推出。不要怕别人超过自己,更不要患得患失。在对民警进行激励的过程中,要大度,但不失原则;要严格,但不能苛刻。
总
第四篇:论股权激励机制
论股权激励机制
—对我国股权激励机制现状的分析与建议
摘 要:股权激励是一种有效的长期激励方式,但我们也不可否认,股权激励也给社会和企业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尤其是在我国,相关法律还不健全,市场环境还相对不够成熟的情况下更为如此。本文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在逐步的探索中不断完善股权激励机制,保证激励作用得到合法、有效的发挥。
关键词: 股权激励;激励模式;上市公司;股票;激励机制
一、什么是股权激励
股权激励是指上市公司将本公司发行的股票或其他股权性权益授予公司高管人员,以产权为约束,激励高管人员从企业所有者的角度出发勤勉工作,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和股东财富的最大化,进而改善公司治理并推动公司长远发展1。股权激励是一种有效地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管理方式。股权激励大体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激励对象所获收益受公司股票价格影响的股权激励模式,而这一类又派生出花样繁多的形式:有业绩股票、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虚拟股票、延期支付、经营者或员工持股等等。其中在社会行业中占有主导地位的是股票期权和限制性股票。另一类则是激励对象所获收益仅与公司的一项财务指标——每股净资产值有关,而与股价无关的股权激励模式,其主要形式是账面价值增值权。
二、股权激励机制的发展历史
l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生产社会化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规模越来越大型化,企业的股东日益增多。在这种外部提供资金不断增加,企业内部股权日益分散的情况下,原所有权与控制权合一的古典企业制度演化成为“两权分离”的“经理控制型”工商企业。经过1929年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济和金融市场复苏,部分公司给予经营层小额的股票,让其享有红利带来的额外报酬,于是出现了5O年代特殊群体——高级员工。2O世纪8O年代,经营层持股在西方企业凸现了强大的生命力。8O年代后,美国涌现出大批高科技企业。这些高科技企业不仅在技术上进行了巨大的变革,而且带来了企业制度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的股权结构高度分散化;二是公司治理结构发生了变化,大多数企业都设立了以独立董事为主体组成的薪酬委员会,负责企业的薪酬标准、激励计划的2制定。此时,经理股票期权创造性地被运用为一种企业内部的分配制度。2O世纪9O年代初,西方证券市场持续上扬,为充分利用证券市场的上升走势并进一步加强长期激励的效果,率先在高科技企业大量应用的股票期权计划迅速在传统行业的大公司得到推广。
纵观西方企业及其激励机制的发展轨迹,不难发现,企业经历了两权结合——两权分离——两权结合的过程,这种分合都是与当时的经济发展情况相适应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是企业的第一次产权革命,在企业规模日益扩大的过程中大大地提高了运营效率和竞争力;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再次结合是企业的第二次产权革命,克服了企业因两权分离造成的委托——代理矛盾,又一次形成了企业发展的强大内在动力。
三、我国股权激励机制的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尚没有任何一部类似于美国《国内税务法则》的国家法律涉及到股票期权制度的基本构架与实施细则,也缺乏类似于美国证券交易法中关于股票期权行权与交易的法律
3条款,因此在法律上处于真空状态。但是,我国公司普遍存在的经理层报酬偏低、激励机
制缺位等问题已经引起广泛关注,并对于上述问题也进行了一定的股权激励方面的实践。
2005年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全面铺开,证监会出台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规范意见》,从政策上和实际操作上给予了一定的支持。中国的股权激励机制主要是通过管理层收购实现的,同时也有一些企业通过在海外上市利用海外资本市场的制度规定给予管理者一定的股权激励回报。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展开,针对于上市公司相继出台了一些关于权证和股权激励的意见,对股权激励机制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和尝试。但主要是集中在股票期权方面,总体上讲仍处于一个刚刚起步的阶段。具体来说:(1)股票期权。股票期权的股票主要来源为公司库藏的股票或增发的新股。目前我国缺少系统的配套制度支持,对于管理层和员工的激励所使用的股权来源受到了较大的限制,甚至存在着法律上的障碍,这种阻力尤其以上市公司更为显著。同时,股票期权的行权价格和行权条件由于资本市场制度性缺陷而较难确定。这虽然给其设计和实施提供了一定的灵活性,但在目前的配套机制下势必会造成内部人控制、“以公谋私”等侵害所有者利益的行为出现。(2)员工持股计划。基于目前我国的企业现状,员工持股计划多数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在进行员工持股计划时,将员工股份的分配过于平均,没有兼顾每个员工的贡献度,员工持股过于分散或占公司的总股本过低,造成了持股流于形式甚至形成新的“内部人控制”的情况4。(3)管理层收购。管理层收购实际上是一种以控制权为标的的激励措施。从理论上讲,这种方法会最有效的统一经营者和所有者的利益。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仍存在一定问题。在收购过程中由于原来的内部人控制,造成企业资产严重的被低估、所有者资产严重流失和被贱卖。
四.我国股权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目前的法律体系和市场状况管理层的资金来源缺少有效的合法渠道,对于公司对外投资金额的限制也影响到管理层的持股比例,从而影对我国上市公司建立并实施股权激励进行规范。但由于股权激励自身存在的复杂性,我国企业在股权激励的实践过程中尚存在一些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5:
(一)内部人控制问题仍比较严重
内部人控制是指我国许多上市公司的真正控制者或掌握实际控制权者不是股东,而是公司的实际执行者或经营管理者。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都是由国有企业转变而来,国家股所占比重相当高,股东大会职能弱化、国有股所有者缺位6。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所有者缺位和存在内部人控制的背景下实施股权激励制度,那只能是自己激励自己,或者说股权激励的决策最终受“内部人”控制。如果激励计划不能代表股东的真实意图,就可能被公司管理层所滥用,而管理者在制定激励计划时损害股东利益的情形就难于避免。内部人控制下的股权激励不仅达不到所有者通过股权激励促进公司持续增长的目的,还可能引发公司管理层在实施激励计划前刻意降低公司收益率,进而压低股价,甚至发布利空以打压股价;而在实施股权激励后。释放隐性收益,驱使股价回升,人为加大股价波动,从而获得超额收益;严重者甚至直接进行“会计造假”,虚报利润或者隐瞒成本,以求获得并兑现巨额的激励股权收益。这不仅不利于公司的长期可持续增长,甚至有可能给公司和股东利益造成损害。给投资者带来较大的市场风险。
(二)资本市场环境尚未完全成熟
我国的资本市场缺乏有效信息的制造者。市场上的价格信号大多反映的是股票这种商品面对过多资金追逐时的稀缺程度,而建立在研发基础上有关对公司真实价值的评判信号和对有利可图的投资机会的发掘信号却少得可怜。在这种情况下,资本市场上对公司股票进行的交易主要以投机性交易为主,它所引起的价格波动既不能向企业的经理人传递多少有意义的投资信号,也不能对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经理人的努力水平给予客观的市场评价。在资本市场有效性程度不足时,企业推行股权激励制度的实践效果将大打折扣。因此,在我国推广股权激励制度时,首先必须完善我国的资本市场,使之从政策性工具转化为真正实现资源配置的场所,其股价信号必须能真正反映企业的客观价值,并对资源配置起指示作用。否则,股权激励制度在我国企业中的推行将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具体实施过程中面临一定的法律法规限制
第一《公司法》和有关证券交易方面法规的限制。从国际惯例来看。企业股权激励计划中的股票来源,主要是通过向内部增发新股和通过留存股票账户回购本公司股票来实现,但在我国,这两个渠道都受到一定的限制。例如我国《公司法》规定,除发起人认购股票外。“其余股票应当向社会公开募集,上市公司新发行的股票应向原股东配售或向社会公开募集,公司一般不得留置”。这就排除了公司在首次公开发行时预留股份以备将来实施股权激励的可能。另外,所有的股票发行和回购都需要证券监管部门的核准,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章程指引》第24条和第26条对此都有明文规定。这些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股票期权计划实施的时间,增加了股票期权计划的实施成本。最后,我国法律还对企业管理者持有和买卖股票作出了诸多限制。如《公司法》第147条规定,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监事和经理人员应当向公司申报所持有的本公司的股份,并在任职期内不得转让。《股票放行和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第38条规定:“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将持有的公司股票在买八后6个月内卖出或者在卖出后的6个月内买入。由此获得的利润归公司所有”。这些规定主要是针对现阶段由于资本市场很不完善而存在的较严重的内幕交易等不规范行为,但它们客观上却形成了对企业推行股权激励方式的阻碍。第二没有特定的税收优惠。从国际发展趋势来看,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公司和个人,往往能够享受到税收优惠。第三没有相应的会计准则规范。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意见第25号一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1972年),对企业此类业务的会计处理做了比较详细的规定,使有关企业的会计计量和确认有了原则和依据。但是我国在会计制度建设方面还比较滞后,加上股票期权的推行刚刚起步,还没有相关的会计准则和规定,企业难以对此类业务进行较为恰当的会计处理,实际上也必然影响到企业的实际损益和股权激励计划的有效实施。
五、我国股权激励中问题的若干解决办法
(一)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是股权激励机制发挥作用的重要前提,股权激励制度是公司治理结构的一部分。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加强我国公司董事会的独立性。由于我国上市公司中大量存在非流通股,“内部人控制”现象普遍,在此环境下实施股权激励制度,公司决策层倾向于为自己发放过多的廉价的股权,侵蚀公司及其他股东的利益,因此有必要在董事会等决策机构中建立权力制衡机制。第二完善职业经理人市场。为了促进股权激励的有效实施,应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改变经理人员的选聘机制,加快职业经理人市场的培养。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建立以公开公平、竞争择优为原则的经理人选拔、聘用机制,使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从而促进高素质经理队伍的快速形成和发展,为推进股票期权创造良好的条件。第三建立科学、民主的业绩考核制度。股权激励制度设计的重点和难点在于授予被激励对象的利益与赋予其责任的博弈,即如何处理好责、权、利三者之间的关系。这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业绩评价制度,就目前中国上市公司推出的激励计划看,允许被激励对象行权的限制性条件主要是财务指标,这显然是不够的。
(二)建立发达、规范的资本市场
企业实施股权激励制度主要在于刺激资本市场和企业层面的信息制造和传递,通过改善资本市场上资金配置效率和实际经济生活中的资源配置效率来提高整体社会的经济运行效率。因此。股权激励制度激励绩效的提高依赖于资本市场上的信息制造传递过程的完善和市场整体运行效率的提高7。在中国建立发达、规范的资本市场至少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第一尽快解决国有股和法人股不能变现流通的问题,为机构投资者以大股东的身份参与企业监控创造条件。第二放松对机构投资者进入资本市场的管制。机构投资者不是由政府培育出来的,而是由市场造就的,因此,只有放松管制,才能使机构投资者不断涌现。第三对于机构投资者而言,则应在理顺产权关系的基础上改变投资理念,积极参与市场的信息制造过程
并不断提高信息质量。
(三)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实现制度性保障
就目前的状况来讲,股权激励制度在实际操作中面临相当大的法律和法规约束。企业实施股权激励制度所需要的企业股票主要通过两个渠道:通过向内部增发新股和留存股票账户回购本公司股票来实现8。但目前我国《公司法》的相关规定对上述两个渠道都做出了一定的限制。不仅如此,《公司法》和相关的证券交易法规还对公司经理人持股和转让做出了种种限制和约束。更为严重的是,一些上市公司在激励合约中给予企业经理人的股权是以内部职工股的形式授予的。但是,在1998年12月,中国证监会规定不再批准内部职工股上市流通。这就意味着,企业经理人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无法在资本市场上流通交易,市场的价格信号与股票载体之间的联系被活生生地切断了9。于是,经理人无法通过激励合约获取相应的激励报酬,他只能通过成为内部人股东去谋求控制权收益10。这样一来,股权激励所导致的内部股东控制的负效应被不折不扣地实现了,而引入资本市场价格信号来提高企业价值的正向效应却完全无法获得。
因此,从股权激励在实践中的推行情况来看,我国现行的一些法律法规都显得严重滞后,这就需要对有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必要的修订,使股权激励计划合法化,并尽快出台有关具体运作(包括监管、披露、会计、税收等)方面的规定11。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股权激励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股权激励曾被认为是经理人的金手铐,用捆绑在一起的利益关系把经理层和公司股东利润最大化的目标联系在一起;另一方面,股权激励强化了贪婪和欺骗本性的丑恶面目,上市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为了抬高股价以取悦于股东,更是为了给自己谋利,可能采用违规手法,虚报营业收入和利润,这些违规行为,使人们对股权激励机制作用有所置疑。完善股权激励机制和经济市场结构的使命任重而道远。
主要参考文献:
[1]李豫湘、刘栋鑫,浅淡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现状,会计之友,2009(06)
[2]陈游,试析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践,会计月刊,2008(22)
[3]赵冬梅、刘宏、黄建宝,股权激励实施现状及其有效性研究,会计通讯,2009
[4]秦锂、朱焱,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现状分析,会计通讯,2009(18)
[5]曹元坤,占小军,激励理论研究现状及发展,《当代财经》,2009(12)
[6]王冰洁,股票期权制度的失灵及经理人激励机制的改进,《财经理论与实践》,2009(6)
[7]李红斐、杨忠直,我国国有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案的设计研究,《南开管理评论》,2010
[8]梁能,尹尊声,李玲,李眉公司治理结构:中国的实践与美国的经验[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9]方厌煌上市公司股票期权长期激励机制分析[J]经济师,2007(2)
[10]杨亮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敏励制度的现状及改进建议[J]辽宁大学学报,2010(4)
[11]段亚林股权敏励制度、模式和买务操作[M]经弃管理出版社,2010
主要参考文献: [1]李豫湘、刘栋鑫,浅淡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现状,会计之友,2009(06)
[2]陈游,试析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践,会计月刊,2008(22)
[3]赵冬梅、刘宏、黄建宝,股权激励实施现状及其有效性研究,会计通讯,2009
[4]秦锂、朱焱,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现状分析,会计通讯,2009(18)
[5]曹元坤,占小军,激励理论研究现状及发展,《当代财经》,2009(12)
[6]王冰洁,股票期权制度的失灵及经理人激励机制的改进,《财经理论与实践》,2009(6)
[7]李红斐、杨忠直,我国国有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案的设计研究,《南开管理评论》,2010
[8]梁能,尹尊声,李玲,李眉公司治理结构:中国的实践与美国的经验[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9]方厌煌上市公司股票期权长期激励机制分析[J]经济师,2007(2)
[10]杨亮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敏励制度的现状及改进建议[J]辽宁大学学报,2010(4)
[11]段亚林股权敏励制度、模式和买务操作[M]经弃管理出版社,2010
第五篇:论人力资本激励机制构建
论人力资本激励机制构建
2009-2-27 11:44:16人力资源管理2008年第11月字体:小 中 大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本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特别是企业家人力资本和科技人员资本,在各经济组织中获得了较高地位,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物质资本对人力资本的依赖,因此,怎样构建人力资本的激励机制成为各经济主体面临的棘手问题。对这个问题的探讨,有助于调动人力资本的积极性,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从容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
人力资本产权特征属性
由于人力资本产权涉及到人,而人是有思想、能动的,这就使得明确人力资本产权是有效激励人力资本的前提条件。H.德姆塞茨认为:“产权是一种社会工具,其重要性在于事实上它能帮助一个人形成他与其他人进行交易的合理预期。产权的一个主要功能是引导人们实现将外部性较大地内在化激励。”要准确把握人力资本产权,首先必须了解“产权”的含义。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产权是指由人们对物质的使用所引起的相互认可的行为关系,用来界定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如何受益、如何损失,以及他们如何进行补偿的规则。一个产权的基本内容包括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等权利在内的一系列权利。根据产权学派的理论,我们将人力资本产权定义为:人作为其人力资本的所有者拥有的一种特殊的产权权利束,以及不同人力资本的所有者在使用人力资本时所引起的相互认可的行为关系。人力资本产权除了具有排他性、可分解性和可交易性等产权的一般属性外,还具有自己的特征属性。
1.人力资本产权与其载体具有不可分割性。物质资本产权可以在不同主体之间转让,不会影响物质本身的价值。而人力资本产权的载体是人,一切体能、智能、情感、价值观念、思想道德等都依附于活生生的人而存在,同时人力资本的价值量和新增价值必须在劳动过程中才能得以体现。因此,人力资本产权只能由其载体天然地独自占有,具有不可分割性。
2.人力资本产权的本体构成具有阶段性。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人力资本的存量、增加及其构成要素的价值都将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这是因为:主观上,劳动者刻苦学习,勇于实践,在不断潜心钻研中有所发现和创新,其存量和增量就会不断增大,价值量就会不断增值,反之,就会减少、贬值;客观上,人力资本构成要素的价值随着社会需求的大小而变动,在低生产力水平的社会,人力资本中的体能要素价值比重大,而后工业社会则明显表现为智能要素价值比重大,到了知识经济时代,体能要素进一步贬值,智能要素则大幅升值。
3.人力资本产权使用具有比较鲜明的个性差异。人力资本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尤其是作为人力资本主要构成要素的知识、经验、技能等需要长时间的投资,需要人力资本承载者本人不断的学习和投入。并且,人力资本的载体经常性地会受到周边社会环境的深刻影响,不同的社会存在也往往导致人力资本具有不同的个体差异和心理特征。这意味着任何人不可能购买这个人本身。
4.人力资本产权价值的决定具有隐蔽性。人力资本不具有实物形态和价值形态,不能用一定的标准来衡量。物质资本显示的市场信号可以让参与者做出某种程度的依赖,具有风险承担能力。人力资本就不同了,没有令人信服的信息信号,难以直观量化,人力资本信息完全属于所有者的私人信息,其产权价值的决定具有隐蔽性。对企业来说一个人有什么特长,能否胜任工作,只有他自己清楚,别人无法知道。
5.人力资本产权权能享有“残缺”性。人力资本产权可以有一组或一束产权构成,也可以是单一产权。对于物质资本产权而言,投资者享有完备的产权,即享有所有权(狭义)、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等全部权能。但对于人力资本产权来说,非载体投资者所享有的人力资本产权是不完备的,人力资本产权发生了“残缺”,即不享有占有权、只享有使用权、收益权、处置权和一部分所有权(狭义)。与物质资本产权相比,人力资本产权要复杂得多,但是,清晰的产权界定将有利于提高资源效率。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产权理论的核心不仅仅在于明确产权的最终归属,更重要的是通过对产权分隔和权益界定,使产权明晰化,从而建立起一种高效的内在奖励机制,以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
人力资本激励理论分析
1.人本能动理论从特征上指出了对人力资本激励的合理性。人本能动理论是指一切管理的根本在于调动人的积极性和潜能的发挥。人力资本是一种“主动资产”,它的所有者—个人—完全控制着资产的开发利用,也往往难以监督。因此,当人力资本产权束的一部分被限制或删除时,其所有者可以将相应的人力资本“关闭”起来,以至于这种资本似乎从来就不存在。更特别的是,这部分被限制或删除的人力资本产权,根本无法被集中到其他投资者的手里而作同样的开发利用。一块被没收的土地,可以立即转移到新主人手里而保持同样的面积和土壤肥力,但是一个被“没收”的人,即使交到奴隶主手里,他还可能不听使唤、“又懒又笨”、“甚至宁死不从”。如果对人力资本产权形式上的特点一无所知,要理解现代经济学中非常热门的“激励”理论就困难重重了。为什么土地和其他自然资源无须激励,厂房设备无须激励,银行贷款也无须激励,单单到人力因素就非谈激励不可?道理就在于人力资本的产权特征。一方面,人力资本天然归属个人;另一方面,人力资本的产权一旦受损,其资产可以立刻贬值或荡然无存。
2.需求理论从本质上揭示了对人力资本激励的可能性。按照需求理论,人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才从事各种各样的经济活动,即需要的满足是人的行为的目的。而人的需要往往是通过激励获得的。人力资本的载体是人,人的行为受到其主体意志的控制和支配,行为的预期结果决定着主体的行动。因此,企业目标实现的前提是将目标和行为主体的意志调整一致,其关键之处是激励。H.A.马斯洛、D.麦格雷戈、F.赫兹伯格等研究了激励与人的需要关系,指出对人的需要的满足是对人力资本价值回报并促进人力资本的有效供给。实际上,经济学界诸如“经济人”、“有限理性人”、“社会人”和“复杂人”等关于人的本质的假定,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不管人的本质如何,其行为无一例外地需要激励。
3.委托—代理理论从实践上阐明了人力资本激励的必要性。根据委托—代理理论,企业所有者(委托人)与企业人力资本(代理人)之间,委托人希望实现企业的市场价值最大化,从而获得更多的投资回报和剩余收入,而代理人的利益动机促使其追求货币利益和非货币收益的最大化,二者的目标会经常发生偏离。但是,由于代理人实际上掌握着企业的控制权,在信息的获得上具有比较优势,从而他们之间信息不对称,委托人对代理人行为的监督不仅成本高昂、可靠性差,而且代理人可以利用信息优势来逃避监督,这样代理人仍旧能够做出利己的但不符合委托人利益的决策,也就产生了所谓的“道德风险”问题。为了解决“道德风险”问题,委托人就需要设计一个有效的激励机制来解决二者之间的利益冲突,以促使代理人从委托人的利益出发,选择对委托人最有利的行动。委托人如果不能对人力资本进行有效的激励,代理人就不可能有积极性进行技术创新,出现“磨洋工”、“乱跳槽”的扭曲现象,甚至在技术创新方面“吃里扒外”,结果无疑会导致代理成本(监督成本、激励成本、剩余损失)的上升。特别要指出的是,中国企业过去的优势是,对人力资本支付低廉的价格。加入WTO以后,面对人力资本的“零距离竞争”,这种优势将很快消失。在外资企业的高薪和灵活的人事制度,以及可以享受国内外的专业培训的诱惑下,大量的人力资本向外企流动就成为不可回避的事实。人力资本的流失,伴随着知识、技能、经验以及市场资源的流失,势必对企业工作造成持续的负面影响。因此,如何使人力资本最大限度地发挥能量,施展才华,引进和留住人力资本,建立人力资本的激励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