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业大潮(吴若瑟)
潮汕学院创业园
□ 2011级市场营销班 吴若瑟
最近在潮汕学院掀起了一股创业热潮,更多的学生走进创业园,立志当老板。
我院出台了新政策和措施,支持学生创业,学院将“致力依托商品名城,精心打造学生老板”作为创业园的宗旨。且相继开展大学生立志创业活动,为大学生创造有利条件。
潮汕学院学生思想解放,敢为人先,且思想十分活跃,创业热情十分高涨,敢想敢干,敢为人先,大胆创新,这已成为潮汕学院的一道风景线。
我院创业生大多参加过勤工俭学,到过企业实习或打工活动,在实践中积累了初步经验,为自己的创业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近期潮汕学院创业园捷报频传,成绩日益突出,为创业园的发展开了个好头。
(吴若瑟,2011级经济管理系市场营销班,家住普宁市占陇镇陂头村)
第二篇:吴若木画展序言
女画家吴若木、张翰作品联展序言 《荷衣禅裳
皮相与内核的融合交错》 桑田
荷是水生的草本植物,生长在水草丰茂的诗性之地,它用盛夏里盛开的清凉和出淤泥不染的高洁赢得了佛教至高无上的崇拜。
参禅让人明心见性,产生无尽的智慧。禅是生命的极致享用,是空灵的意境,虚灵宁静中,唯有心性纯粹的灵魂,方可懂得。
荷与禅是接近的,盛开时,荷中有禅意,悟道时,禅如荷花开,“衣“和”裳”都是皮囊,皮相与内核融合交错之处,生命的内核也正如微波加热,由内而外,徐徐发散开来,一圈一圈荡漾在年轮的痕迹里,“荷衣禅裳”正是精神的延续。
寻一方青石,静坐,让灵魂走出身体,反观你和这个世界的构成,红藕香残,青荷盖绿,禅意悠悠,春秋水暖,你仿佛远离尘世,遁入清净的空门,潜行修佛,消除污染与干拢。荷衣禅裳,这将是一场关于神秘和空灵的旅途。
十方无影像,六道绝形踪。空明幽远的夜,正是涅槃的寂静,皓月当空,千年之前的月光静静散落在大地上,虫鸣鸟语蛙声不断,凉风徐来,荷花的清香从万绿丛中轻轻逸散出来,这是夏日里谷物生长的季节,斗转星移,千年之后的人披着相同的月光,在荷衣禅赏中盛开灵魂的美妙,而生命的内核正是执着的永恒,我们聚散分离,并最终走向那唯一的光源。
第三篇:让人生价值在创业的大潮中闪光
让人生价值在创业的大潮中闪光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叫刘有才,是扶余县物价局的干部。我演讲的题目是:让人生价值在创业的大潮中闪光。人的一生,谁不渴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谁不渴望在事业上有所造就?谁不渴望创造自己生命的辉煌?1994年,经历了15年寒窗苦读的我走出学校的大门,被分配到扶余县物价局工作,从此有了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不辜负党多年的培养教育,我兢兢业业工作,认认真真做人,很快从一名普通的物价检查员成为业务骨干。1999年,我被任命为综合科长,后来又成为局党支部组织委员,被职工选为工会主席。由于自己工作突出,连续多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在事业上取得了一点成绩。然而,习惯了机关的工作模式,看到很多人在市场经济中大显身手,有时自己会投去羡慕的目光,不知自己是否有机会去体验外面的竞争。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我们生逢其时,时代为我们提供了更多施展才能的机会和舞台。当解放思想,全民招商创业活动的浪潮在松原大地涌动时,鼓励机关干部轮岗创业的政策,点燃了我心中蕴藏已久的创业火种。可以说,早在十年前我就有了创业想法。1992年,我妻子就和妹妹开了个服装店。由于她们手艺精,讲信誉,生意越做越好,1999年变为有限责任公司,成为全县服装行业的龙头企业。企业做大了,妻子一人管不过来,就多次做我的工作,让我辞职做公司的总经理,帮助她管理企业。说实话,妻子每天累那样,我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可是想想现在许多职工下岗以后找不到再就业门路,许多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自己念这么多年书,党给了这份工作,怎么能说丢就丢呢?虽然我明知妻子搞公司,一样可以实现人生价值,而且她也许比我更能体味到生活的意义。但我一时还是舍不得放下已经拥有的一切,死活不肯辞职。妻子看劝不动我,只好做罢。十年来,妻子的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多次受到市委、市政府的表彰,公司生产的玲杰牌服装,获得扶余县优质产品奖,在国家工商局注册的“玲杰”商标被评为吉林省著名商标。经过十年的耳濡目染,亲自见证了妻子的成功经历,我的内心也滋生了想创业的思想萌芽。全县“全民招商创业工作动员大会”召开后,我就把县委鼓励干部轮岗创业的消息告诉了妻子,并表示自己这回也想干点什么。妻子看到我的榆木脑袋开窍了,非常高兴,劝我马上向单位领导申请。但是这时,我又有了新的顾虑。我一直在机关工作,做了多年的组织委员,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但毕竟是习惯了按领导的工作部署办事。现在,自己要当老板了,面对一片空白,要完全靠自己的思考,靠自己的能力把一幅创业美景一步步的构筑成现实。在许多不眠之夜,我一直在考虑自己有没有这个能力,有没有这份勇气。当时,我犹豫了。领导得知我的顾虑后,找我进行了一次谈话,鼓励我放下思想包袱,明确承诺轮岗期间一切待遇不变,保留原有职务。我妻子也对我说:“廷有,现在政策允话,你就放手去干吧,赔钱算我的,你先练练手”。领导的鼓励和家人的支持,使我终于坚定了信心,果断的签定了轮岗创业书。从“想创业”的思想基础到“敢创业”的实际行动,这一步我迈了十年。而思想问题解决了,为下一步创业创造了良好的开端。创业难,难在选项目,朋友们得知我离职经商的消息后,都跑来帮我出主意。当时有朋友对我说:“廷有,你对电脑内行,现在要创业,就开家网吧吧,一年少说也能收入三四万”。对于这个建议,我想都没想就拒绝了。因为我知道网络这个鱼龙混杂的大千世界,对喜欢新奇和刺激的年轻人来说充满了诱惑。现在上网的人多是年轻人,而且很大一部分是学生。他们沉溺于网络游戏、成人网站、网络聊天之中,有时通宵达旦。如果网吧管理不好,对学生学业和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将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记得印度诗人泰戈尔曾经打过这样一个精彩的比喻:鸟翼上系上了黄金,这鸟便永远不能在天上飞翔了。作为一个正直的人,应该有金子般的品格,为了飞向人生价值的新境界,决不会在自己的翅膀上绑上不义的黄金。因此,选择创业项目时,我内心定下了两不做:一是不是环保的产业不做,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二是影响学生学习,误人子弟的买卖不做,因为,他们是祖国未来的栋梁。基于这样一个朴素的想法,在选择创业项目时我非常谨慎。经过多方考察,我发现幼儿教育领域还存在一些弊端,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果能在培养孩子这方面下功夫,为基础教育改革做点贡献,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于是,我决定在教育领域寻找自己新的人生坐标。2004年6月1日,我投资10万元创办的第一个企业:扶余县灵杰幼儿园成立了。开园那天,蔚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园内的彩旗迎风招展,听到孩子们用稚嫩的声音叫我:园长好,那时我的心情无比激动,因为,这是我轮岗后挖到的第一桶金啊!虽然,只是做一个“孩子王”,但必竟说明我已经勇敢的迈出了第一步,证明我离开原来的工作岗位,一样能干出点事业!大家都知道,我们扶余县位于两省四市的交汇处,自古就商贾云集,是块地杰人灵的宝地。因此,我取意“地杰人灵”这个成语,把创办的幼儿园命名为灵杰幼儿园。为了做好这个积德行善的事业,我把“以人为本,以德立园”作为办园理念,用实际行动努力把“一切为了孩子”的口号变成现实。我要求教师敬畏生命,蹲下来和孩子交流,做孩子生命的倾听者、观察者、理解者和欣赏者;开创玩学习的教学方法,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得到知识;为了给孩子的未来留下美好回忆,我为每个幼儿建立档案,把他们学习、娱乐等情况录像、拍照,制成光盘,作为礼物送给孩子。有位教育专家说得好:“只有走进无声世界,才能走出教育误区”。当我走进这个无声世界,看着孩子们一天天长高、变胖,感受着他们的天真快乐时,我对自己的选择
第四篇:让人生价值在创业的大潮中闪光
让人生价值在创业的大潮中闪光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我叫刘有才,是扶余县物价局的干部。我演讲的题目是:让人生价值在创业的大潮中闪光。人的一生,谁不渴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谁不渴望在事业上有所造就?谁不渴望创造自己生命的辉煌?1994年,经历了15年寒窗苦读的我走出学校的大门,被分配到扶余县物价局工作,从此有了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为
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不辜负党多年的培养教育,我兢兢业业工作,认认真真做人,很快从一名普通的物价检查员成为业务骨干。1999年,我被任命为综合科长,后来又成为局党支部组织委员,被职工选为工会主席。由于自己工作突出,连续多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在事业上取得了一点成绩。然而,习惯了机关的工作模式,看到很多人在市场经济中大显身手,有时自己会投去羡慕的目光,不知自己是否有机会去体验外面的竞争。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我们生逢其时,时代为我们提供了更多施展才能的机会和舞台。当解放思想,全民招商创业活动的浪潮在松原大地涌动时,鼓励机关干部轮岗创业的政策,点燃了我心中蕴藏已久的创业火种。可以说,早在十年前我就有了创业想法。1992年,我妻子就和妹妹开了个服装店。由于她们手艺精,讲信誉,生意越做越好,1999年变为有限责任公司,成为全县服装行业的龙头企业。企业做大了,妻子一人管不过来,就多次做我的工作,让我辞职做公司的总经理,帮助她管理企业。说实话,妻子每天累那样,我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可是想想现在许多职工下岗以后找不到再就业门路,许多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自己念这么多年书,党给了这份工作,怎么能说丢就丢呢?虽然我明知妻子搞公司,一样可以实现人生价值,而且她也许比我更能体味到生活的意义。但我一时还是舍不得放下已经拥有的一切,死活不肯辞职。妻子看劝不动我,只好做罢。十年来,妻子的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多次受到市委、市政府的表彰,公司生产的玲杰牌服装,获得扶余县优质产品奖,在国家工商局注册的“玲杰”商标被评为吉林省著名商标。经过十年的耳濡目染,亲自见证了妻子的成功经历,我的内心也滋生了想创业的思想萌芽。全县“全民招商创业工作动员大会”召开后,我就把县委鼓励干部轮岗创业的消息告诉了妻子,并表示自己这回也想干点什么。妻子看到我的榆木脑袋开窍了,非常高兴,劝我马上向单位领导申请。但是这时,我又有了新的顾虑。我一直在机关工作,做了多年的组织委员,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但毕竟是习惯了按领导的工作部署办事。现在,自己要当老板了,面对一片空白,要完全靠自己的思考,靠自己的能力把一幅创业美景一步步的构筑成现实。在许多不眠之夜,我一直在考虑自己有没有这个能力,有没有这份勇气。当时,我犹豫了。领导得知我的顾虑后,找我进行了一次谈话,鼓励我放下思想包袱,明确承诺轮岗期间一切待遇不变,保留原有职务。我妻子也对我说:“廷有,现在政策允话,你就放手去干吧,赔钱算我的,你先练练手”。领导的鼓励和家人的支持,使我终于坚定了信心,果断的签定了轮岗创业书。从“想创业”的思想基础到“敢创业”的实际行动,这一步我迈了十年。而思想问题解决了,为下一步创业创造了良好的开端。创业难,难在选项目,朋友们得知我离职经商的消息后,都跑来帮我出主意。当时有朋友对我说:“廷有,你对电脑内行,现在要创业,就开家网吧吧,一年少说也能收入三四万”。对于这个建议,我想都没想就拒绝了。因为我知道网络这个鱼龙混杂的大千世界,对喜欢新奇和刺激的年轻人来说充满了诱惑。现在上网的人多是年轻人,而且很大一部分是学生。他们沉溺于网络游戏、成人网站、网络聊天之中,有时通宵达旦。如果网吧管理不好,对学生学业和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将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记得印度诗人泰戈尔曾经打过这样一个精彩的比喻:鸟翼上系上了黄金,这鸟便永远不能在天上飞翔了。作为一个正直的人,应该有金子般的品格,为了飞向人生价值的新境界,决不会在自己的翅膀上绑上不义的黄金。因此,选择创业项目时,我内心定下了两不做:一是不是环保的产业不做,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二是影响学生学习,误人子弟的买卖不做,因为,他们是祖国未来的栋梁。基于这样一个朴素的想法,在选择创业项目时我非常谨慎。经过多方考察,我发现幼儿教育领域还存在一些弊端,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果能在培养孩子这方面下功夫,为基础教育改革做点贡献,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于是,我决定在教育领域寻找自己新的人生坐标。2004年6月1日,我投资10万元创办的第一个企业:扶余县灵杰幼儿园成立了。开园那天,蔚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园内的彩旗迎风招展,听到孩子们用稚嫩的声音叫我:园长好,那时我的心情无比激动,因为,这是我轮岗后挖到的第一桶金啊!虽然,只是做一个“孩子王”,但必竟说明我已经勇敢的迈出了第一步,证明我离开原来的工作岗位,一样能干出点事业!大家都知道,
第五篇:马若瑟为什么翻译了《赵氏孤儿》
马若瑟为什么翻译了《赵氏孤儿》
马若瑟为什么翻译了《赵氏孤儿》鲁进------------------凡是对中法文化交流有基本了解的人都知道,元剧《赵氏孤儿》最早是由法国传教士马若瑟译成法文,于1735年发表在耶稣会杜阿尔德主编的《中华帝国志》第三卷,伏尔泰从中得到灵感而创作了悲剧《中国孤儿》。很多华人学者发表了比较伏尔泰悲剧和纪君祥原作的文章,也有不少人评论过伏尔泰悲剧和马若瑟译文的区别,或者
马若瑟译文是否忠实于纪君祥原作。但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却长期受到忽略:马若瑟为什么翻译了《赵氏孤儿》?这个问题,必须在研究了存于法国国家图书馆的马若瑟通信手稿和法国18世纪的文化背景后才能得到回答。
表面上看,一个在华耶稣会士翻译的中国剧本发表在耶稣会主持的介绍中国的著作中,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因此似乎根本用不着去问为什么。可是马若瑟当初却并没有把这篇译文交给杜阿尔德,而是托人交给当时皇家铭文美文学院的院士傅尔蒙,并在给他的亲笔信中明确地把稿件的发表权交给他。但耶稣会的送信人却把稿件交到了杜阿尔德手中,他发表《赵氏孤儿》时,并没有征得傅尔蒙或马若瑟的同意,因此引起了傅尔蒙的强烈抗议。马若瑟为什么翻译《赵氏孤儿》并授予傅尔蒙发表权,而没有把它寄给耶稣会的上级?为什么选择了纪君祥的剧本,而不是其他作品?为什么杜阿尔德非要发表这部本应该给傅尔蒙的译作?本文试图简明扼要地回答这些问题。
马若瑟翻译《赵氏孤儿》的动机和他的索隐派神学观点密切相关。他认为中国的古典经籍包含基督降临的预言,这些基督教的痕迹也体现在汉字的构造中。他因此认为,让中国人皈依天主教的最有效的办法,是向他们解释中国经典的真正含义。罗马教廷和耶稣会上层把索隐派观点视为异端,严禁发表。马若瑟始终相信他的观点是说服中国人信教的最佳方法,因此以毕生的精力研究中国语言和经典,并不顾上级的禁令想方设法要在欧洲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但时日不多,马若瑟已近晚年,又被流放到了广东,生活和研究条件都很差,和外界交流也很困难,多年来试图发表自己观点的请求始终受到耶稣会上级的拒绝。就在这种情况下他开始了和傅尔蒙的通信。那是1725年,他已经59岁了。他们的通信一直持续到1733年。在信中他一再向傅尔蒙提出的请求,是希望能在法国发表他的索隐派著作。由于自己的作品被耶稣会禁止出版,他希望这些论文出版时不要署上自己的名字,也多次对傅尔蒙说过他可以把收到的著作做作自己的东西发表。他多次说到傅尔蒙是他认识的唯一有能力帮他传播他的理论的人。傅尔蒙既然在法国是中文权威,马若瑟希望他能看懂自己的著作,并会被说服。他寄给傅尔蒙的最重要的作品,是《汉语札记》。这是马若瑟积多年心血写成的详细介绍中国语言和文学的著作,他希望这本书能帮助传教士和欧洲学者,包括傅尔蒙本人学习中文。这本书并没有直接宣传索隐派理论,但因为只有懂中文的人才可能懂得和接受索隐派的理论,所以教人学中文对马若瑟是至关重要的。
马若瑟就是在这样的处境下翻译《赵氏孤儿》的,那是1731年年底。他不惜代价也要让欧洲学者知道中国古代经典的价值。至于《赵氏孤儿》的译文嘛,那就算是送给傅尔蒙的礼物,他可以当自己的作品发表。从信中看来,前后用于翻译的时间很短,他自己说用了七八天的时间,这应该说是可信的,因为他同年11月10号的信中还只字未提此事,而译文是12月4日发出的。当时去欧洲的船很少,马若瑟常常在船出发之前的一两个月写好多封信,最后一起发出。这一次,他决定翻译《赵氏孤儿》,而且必须赶在船出发之前完稿。《汉语札记》寄出已经三年了,如石沉大海,他自己的生命也近末路。马若瑟当时还不知道的是,傅尔蒙也写了一本中文语法书《中国官话》,并想通过此书的发表来证明自己是欧洲最权威的中文专家。马若瑟希望傅尔蒙做自己的接班人,傅尔蒙却把马若瑟当做竞争者。傅尔蒙书中有不少根据拉丁语语法想当然地生造出的中文里根本不存在的句式,这种错误只有既没有和中国人接触,又没有读懂过什么中文书的外国人闭门造车才能想出来。更严重的是,傅尔蒙抄袭了耶稣会传教士万济国的语法书《官话语法》。傅尔蒙把《汉语札记》束之高阁,直到近百年后,才被当时的汉学家阿贝尔-雷慕沙在皇家图书馆发现,给予高度评价。
《赵氏孤儿》的译文比《汉语札记》要幸运得多,那也不是因为傅尔蒙良心发现。马若瑟所托的两个送信人把包裹先交给了耶稣会的杜阿尔德,后者当时正在编辑《中华帝国志》,就把《赵氏孤儿》的译文用上了,然后又把包裹还给了傅尔蒙。傅尔蒙见到此剧发表后很是吃惊,公开指责杜阿尔德,并以马若瑟的亲笔信为证。这场笔墨官司打了很多年,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傅尔蒙有理。马若瑟确实在信中对傅尔蒙说过:“如果您认为它值得出版,您可以用您的名义印出来,用不着担心人指责您剽窃,因为朋友之间一切共享,因为我给您了,因为如果您费心校阅它的话,您的贡献是最大的。”如果只看了这几句话,谁不会认为是傅尔蒙有理呢?杜阿尔德的作为我们不敢恭维,但在这件事上,傅尔蒙若有自知之明,也应该明白自己不配这份礼物。我们从他一贯的所作所为可以肯定,他不会给《赵氏孤儿》更好的归宿。从比较文学的历史出发,当然是杜阿尔德做了件好事。耶稣会虽然严禁发表马若瑟的索隐派著作,但《赵氏孤儿》本身的内容和索隐派毫无关系,尽管我们现在知道,马若瑟翻译此剧的前后经过却与他的索隐派观点密切相关。
马若瑟为什么在百种元剧中选择了《赵氏孤儿》?首先我们可以肯定他不是随便找了一个剧本来译。《元人百种》所有的插图都集中在第一册里,一共有224幅,每幅插图尽管有题目,但这个题目和剧本的标题并不对应。马若瑟给每幅插图都标上了对应的剧本号码,又把这个号码标在对应的每册书上和每个剧本前,这至少需要对每个剧本都浏览过,因此他显然是选择了这部剧。这出剧在元剧中的确最符合当时法国文学界对悲剧的观念:时间,地点和情节的一致(时间不超过24小时,地点不变,主要情节一贯到底);主题来自古代历史,是涉及国家民族大事的重大题材;主人公属于王公贵人;文体高雅,用语不俗;悲剧也必须用诗体。因为是翻译作品,最后一点可以不计,不过元剧至少唱词和韵白是诗体的。中国戏剧从来都不讲究时间和地点一致,但除此而外,《赵氏孤儿》在其他方面都严格合乎法国悲剧的要求。另一方面,剧中人物高贵的英雄气概也是吸引马若瑟的原因之一。耶稣会一贯主张用悲剧人物的英雄品格教化世道人心。尽管马若瑟因为索隐派观点与耶稣会上层有了很深的矛盾,但他毕竟是长期受耶稣会传统教育培养出来的学者,因此在美学观点上应当说是一致的。程婴、韩厥、公孙杵臼为了国家民族不惜牺牲自己的忠义道德,正合乎这种悲剧观。许多18世纪理论家还主张像希腊悲剧一样,男女之情不应当是悲剧的主题,他们常常批评法国悲剧中爱情占的地位过分重要,违背了希腊悲剧的精神。耶稣会更进一步主张悲剧中彻底排除爱情,甚至尽量不要有女性角色,除了母亲,妻子或殉道的处女外。有人或许会认为这种主张证明耶稣会代表落后和蒙昧的势力,不过我们不要忘了伏尔泰也在30年代作了《凯撒之死》,并十分自豪自己能写出一部既没有爱情也没有女性角色的剧本。《赵氏孤儿》中没有男女之情,唯一的女性角色是晋室公主,“孤儿”的母亲,而且她在第一折中就自缢身亡了。元剧中恐怕没有另一出戏比《赵氏孤儿》更符合这一系列的条件了。著名元代悲剧中,无论是《窦娥冤》、《汉宫秋》还是《梧桐雨》,都没有如此切合。我们可以推断,马若瑟是在熟悉元剧的情况下,挑选了一部优秀的中国作品,它同时又最适合法国包括法国耶稣会的美学观念。翻译家运用这样的选择标准,应该说是很高的了。我们了解了他的美学背景后,就不会奇怪他为什么没有从自明以来就以元曲四大家著称的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和白朴的作品中选择。
杜阿尔德发表马若瑟的译作时,正值法国文坛又一次掀起了有关戏剧的论争。反对者和推崇者对戏剧的教化功能争论不休:戏剧一定是伤风败俗呢,还是可以弘扬道德?在法国各种宗教派别中,耶稣会一直持入世的主张,对法国文化生活介入很深。他们是教育家,把戏剧当做教育学生的重要方法,法国文坛的重要人物很多都是他们的学生;他们在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方面都有重要贡献,也有不少成员活跃于巴黎的文化沙龙里;他们发表的本会传教士从各国寄回的书信更是知识界了解异域的重要信息来源。他们的立场一直是一些极端保守的教派攻击的对象,尤其势力也很大的冉森教派,是他们的死敌。耶稣会必须捍卫戏剧,让公众知道戏剧可以教化人心。在这样的背景下,《赵氏孤儿》为耶稣会的立场提供了一个有力的证据。而且这部悲剧中没有任何迷信的成分,对耶稣会在礼仪之争中的立场也是一个有力的佐证,我们因此可以理解杜阿尔德为什么不能放弃发表《赵氏孤儿》的机会了。
综上所述,马若瑟是为了在欧洲传扬自己索隐派的神学观才翻译了《赵氏孤儿》,并且把它寄给了傅尔蒙。他是在熟悉元剧的条件下选中了《赵氏孤儿》这个剧本,因为它最符合法国悲剧的标准,甚至符合耶稣会对悲剧的要求。耶稣会尽管反对索隐派,却认定这出剧本能为《中华帝国志》一书增色,因而杜阿尔德不顾一切也要发表它。这是中法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件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