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语12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业4及答案
一、单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60 分。)V
1.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条件是___ A.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十月革命开辟的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
C.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D.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
满分:4分
2.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 A.永恒性
B.客观性
C.不变性
D.终极性
满分:4分
3.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决定实行这一制度的理论依据是___
A.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性质
B.所有制结构和分配结构 C.发展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
D.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
满分:4分 4.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
A.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B.实现祖国统一
C.建立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
D.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到2000年翻两番,实现小康
满分:4分
5.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正确处理()
A.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B.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C.敌我之间的矛盾
D.人民内部矛盾
满分:4分
6.我党第一次独立自主解决党内重大问题的会议是()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中共三大
D.中共六大
满分:4分
7.市场机制中的核心机制是___
A.价格机制
B.供求机制
C.竞争机制
D.约束机制
满分:4分
8.陈云在中共八大上提出的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设想是___
A.“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B.“两参一改三结合”
C.“主要公有,次要私有”
D.“大的集中,小的分散”
满分:4分
9.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其根本原因是由于
A.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具有较高的精神文明
B.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C.它是以高度社会化的资本主义大生产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前提的D.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可以在旧社会的内部孕育生长起来
满分:4分 10.亲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
A.顽固派
B.中间派
C.投降派
D.反对派
满分:4分
1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A.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B.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促进效率提高与体现社会公平之间的矛盾
D.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
满分:4分
12.转变政府职能的根本途径是()A.加强宏观调控
B.完善市场体系
C.实行政企分开
D.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满分:4分
13.中共八大前后,毛泽东在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提出的重要思想不包括()
A.经济建设必须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的方针
B.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伟大国家
C.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工业化道路
D.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满分:4分
14.毛泽东提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科学命题的会议是 A.遵义会议
B.瓦窑堡会议
C.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D.中共六届七中全会
满分:4分
15.在我党的领导人中,比较早地明确使用“群众路线”这个科学概念的是()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刘少奇
D.邓小平
满分:4分
二、多选题(共 5 道试题,共 20 分。)V1.正确地理解地理环境同人类社会关系原理的意义,在于要求我们
A.合理地开发自然资源,减少资源浪费
B.不要破坏生态平衡,要保护人和自然的协调关系
C.尽快地开发自然资源,以促进生产发展
D.要保护自然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满分:4分
2.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的红色政权能够存在与发展的主观条件有___ A.几个帝国主义国家间接统治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
B.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
C.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D.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正确
满分:4分 3.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其经济成分有___
A.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与合作社经济
B.个体经济
C.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满分:4分
4.我国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是
A.现代农业
B.现代工业
C.现代国防
D.现代教育
E.现代科学技术
满分:4分
5.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是()
A.反对官僚资本主义
B.消灭资产阶级
C.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反动统治,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D.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满分:4分
三、判断题(共 5 道试题,共 20 分。)V 1.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
A.错误
B.正确
满分:4分
2.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新式的资产阶级革命。()A.错误
B.正确
满分:4分 3.中国革命统一战线只包括工农联盟。()
A.错误
B.正确
满分:4分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A.错误
B.正确
满分:4分
5.人民民主专政是民主与专政的辩证统一。A.错误
B.正确
满分:4分()
第二篇:北语12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业3及答案
一、单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60 分。)V
1.非公有制经济是()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B.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D.社会主义性质经济
满分:4分
2.中共正式确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会议
A.西湖会议 B.遵义会议
C.瓦窑堡会议
D.洛川会议
满分:4分
3.我国改革的性质是___
A.改革实质上是要改革社会主义制度 B.改革是一个阶级改变一个阶级的政治地位的阶级斗争
C.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改革就是改良主义
满分:4分
4.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国体”是
A.人民民主专政
B.无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 C.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
D.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满分:4分 5.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统一战线是()
A.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B.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国民革命联合战线
满分:4分
6.混合所有制中的公有成分属于()
A.公有制经济
B.股份制经济
C.公私合营经济
D.合作经济
满分:4分
7.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是()
A.工人、农民、知识分子
B.新的社会阶层
C.中国共产党和多民主党派
D.中国人民解放军
满分:4分
8.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中国共产党在1935年12月的瓦窑堡会议上将“工农
共和国”的口号改为
A.人民共和国
B.民主共和国
C.工农民主共和国
D.民族共和国
满分:4分 9.企业制度中的基础和核心是()
A.产权制度
B.管理制度
C.分配制度
D.人事制度
满分:4分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权力机关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满分:4分
11.人民军队的生命线是
A.党的领导
B.政治工作
C.军民一致
D.官兵一致
满分:4分
12.人民军队的惟一宗旨是
A.打仗、筹款、做群众工作
B.拥政爱民
C.战斗队、工作队、生产队
D.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满分:4分
13.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表现为(A.前者是目的,后者是手段
B.前者是基础,后者是目标
C.前者是内容,后者是形式
D.二者互为条件,相互依赖
满分:4分
1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
A.经济的发展
B.政治的民主
C.文化的繁荣
D.党的领导
满分:4分
15.“一国两制”的前提是()
A.国家主权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B.港、澳、台实行高度生治
C.大陆是社会主义制度
D.港、澳、台资本主义制度不变
满分:4分
二、多选题(共 5 道试题,共 20 分。)V1.“三个有利于”标准,是()
A.判断我党各种决策是否正确的标准
B.判断改革实践是否成功的标准
C.判断效益如何的标准
D.真理和价值相统一的标准满分:4分
2.在中国共产党创建和国民革命时期,毛泽东思想开始萌芽,这主要表现在A.创建了中国共产党
B.领导了国民会议运动
C.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D.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论断
E.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满分:4分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不可逾越的一个历史阶段()
A.它反映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必然性
B.它反映了我国的基本国情
C.它决定了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客观条件
D.它的历史任务是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
满分:4分
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在成员构成上是()
A.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
B.非党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
C.民主党派占三分之一
D.中间派及其他分子占三分之一
满分:4分
5.党的建设主要包括
A.党的思想和理论建设
B.党的政治建设
C.党的组织建设
D.党的作风建设
E.党的制度建设
满分:4分
三、判断题(共 5 道试题,共 20 分。)V
1.在中国共产党内对列宁的建党学说的发展做出最大贡献的是毛泽东。()
A.错误
B.正确
满分:4分
2.毛泽东关于党的建设理论最核心的内容和最主要的特点是着重于从思想上建设党。()A.错误
B.正确
满分:4分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正式形成的标志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的签定。
()A.错误
B.正确
满分:4分 4.中国先进分子学习和接受马克思主义是在辛亥革命之后。()
A.错误
B.正确
满分:4分
5.在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起来后,我国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A.错误
B.正确
满分:4分()
第三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业答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1.在党的七大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理论上作了进一步阐述的是(毛泽东)
2.毛泽东同志在1941年《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曾经深刻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历史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
3.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它们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4.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最早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是(毛泽东)。
5.温家宝总理曾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题为《仰望星空》的诗文,这里的“仰望星空”其本来含义是指(注重理论研究与创新)。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的精髓是(实事求是)。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8.党的幼年时期我们在应用马克思主义问题上犯的最主要的错误是(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9.最能体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文化相结合的典型事例是(实事求是的提出)。
10.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1.党的幼年时期,由于理论准备和实践经验不足,党在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方面走了一段弯路,其主要问题是(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1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13.按照胡锦涛同志的解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含义是(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根据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了鲜明的中国特色)。
14.我们党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中,所围绕的基本理论问题是(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15.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1945年党的七大)。
16.最能体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文化相结合的典型事例是(实事求是的提出)。
17.温家宝总理曾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题为《仰望星空》的诗文,这里的“仰望星空”其本来含义是指(注重理论研究与创新)。
18.毛泽东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目标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问题、在实践中创造些新的东西)。
19.在党的七大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理论上作了进一步阐述的是(毛泽东)。20.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
21.毛泽东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说来就是要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中国历史相结合、中国文化相结合)。22.按照胡锦涛同志的解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含义是(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根据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了鲜明的中国特色)。
23.毛泽东同志在1941年《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曾经深刻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历史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
2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的精髓是(实事求是)25.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做到(不动摇、不懈怠、不彷徨)。
2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革命对象主要是(帝国主义、封建地主阶级、官僚资产阶级)。27.正确评价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功过,主要应当用(历史的眼光)。28.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29.如何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关系到怎样看待党和国家过去几十年奋斗的历史、关系到党的团结、国家的安定、关系到党和国家未来的发展前途)。
30.新民主主义革命之所以是“新”的,是因为(它有新的革命前途、它有新的革命领导力量、它有新的革命依靠力量,即主要依靠工农阶级)。31.泽东第一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基本内容的著作是(《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32.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主要法宝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领导)。33.延安时期,毛泽东写下了著名的《矛盾论》、《实践论》,主要是为了克服当时党内严重的(教条主义)。34.毛泽东首次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这一判断是在(1927年中共“八七”会议)。3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纲领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36.近代中国一切灾难和祸害的总根源以及社会发展的主要障碍是(帝国主义)。
37.如何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系到怎样看待党和国家过去几十年奋斗的历史、关系到党的团结、国家的安定、关系到党和国家未来的发展前途)。
38.我国实施的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其基本政策是(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39.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是(五四运动)。
40.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的基本标志是(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基本思想)。41.新民主主义革命区别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有了新的革命领导权)。42.近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是(近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是)。43.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所处的历史范围,毛泽东曾明确指出(不超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围)。44.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是(1949年十月一日新中国的成立)。4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端应当始于(1949年10月新中国的成立)46.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探讨是(“始于毛、成于邓”)。47.在我们党的历史上邓小平正式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命题是在(党的“十二大”)。48.毛泽东提出要“以苏为鉴”,探索我们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在(党的“八大”)。49.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得到确立是在(安整风和党的“七大")。
50.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这是因为(邓小平理论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邓小平理论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邓小平理论对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邓小平理论从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以及建设的各个方面形成了新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51.胡锦涛指出中国政策选择中的“两个没有出路”具体是说(不坚持社会主义改革没有出路、以改革为名,改变社会主义性质没有出路)。52.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改革开放)。
53.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重大理论成果,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54.评价和判断改革成败的根本标准是(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55.所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特指我国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到21世纪中叶至少100年的发展阶段)。
56.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依法治国)。5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58.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59.党的思想路线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在现阶段我国最大的实际就是(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60.贯穿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根本问题是(“三农”问题)。61.“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62.我们探讨什么是社会主义,其实就是探讨(社会主义的本质)。63.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64.在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重点是(经济体制改革)。65.“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从(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说的)。66.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里,要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必然途径是(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67.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作出新的概括是在(《1992年视察南方时的谈话》)。68.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就是要(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69.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决定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的长期性)。70.被称之为邓小平关于解放思想的第一个宣言书的重要文献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71.市场经济是指市场在配置资源的过程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
72.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基本含义是(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起第一位的变革作用、科学技术在生产力诸要素中成为主要的推动力量、现代科学使管理日趋现代化、科学化)。73.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简明概括是(坚持改革开放)。
74.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这是因为(邓小平理论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邓小平理论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邓小平理论对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邓小平理论从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以及建设的各个方面形成了新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7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本内涵是(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具有制度属性、计划与市场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要优势互补、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的冲突)。7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定含义是指(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我国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77.《中国共产党章程》所明确规定的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表述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78.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79.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80.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其基本特征是(经济发展水平更高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更全面的社会;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等发展更均衡的社会)。
81.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的统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目的与手段的统一; 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与最终目标的统一)。
82.党的基本路线提出我们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里的 “文明”是指(精神文明)。
83.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新概括,其主要内容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84.以下具有雇佣性质的经济组织形式是(私营经济)
85.公有制经济的含义是(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集体成分)
86.科学发展观的精髓是(实事求是)
87.我们党制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88.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经验和主要原则是(发展是目的,改革是动力,稳定是前提,发展是改革和稳定的基础;保持改革、发展和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保持改革、发展和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89.我们的对外开放必须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这里的“全方位”开放是指(对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都要开放; 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实行开放)
90.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有法必依;违法必究)
91.按照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立法机关; 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 我国的最高行政机关; 我国的最高司法机关)92.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93.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必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9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95.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要求是(公平正义)。
96.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主要内容是(与时俱进;开拓进取; 求真务实;奋勇争先)。97.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98.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有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大禹治水等历史传说,它们生动地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
99.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100.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保障和改善民生)10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是(诚实守信)
102.《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是因为中国工人阶级(其利益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内在要求;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党以实现民族振兴为己任的必然选择;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党从建立之日起的庄严承诺)。
103.我国以工人阶级作为领导阶级的原因是(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决定了工人阶级在国家的领导地位;中国工人阶级是近代以来我国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是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的代表;)。
104.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
105.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立足点是(着眼于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着眼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着眼于增强全党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着眼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10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107.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是(坚持与时俱进)。108.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10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表明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 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110.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包括(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和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和自由职业者)。111.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础和前提是(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创造性)。
112.在当前形势下加强党的作风精神,其基本内容是(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大兴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
113.党中央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本要求是(科学理论武装; 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
114.改善党的领导应注意的几个重大问题是(要改革、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要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要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
115.坚持党的理论创新,就必须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116.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关键;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
117.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必须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118.“十二五”规划提出,未来五年我们要在显著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保持经济增长速度为(7%)。
11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举措是(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完善社会管理与激发社会活力相结合,增进社会团结和睦)。
120.防止两极分化的具体措施是(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 坚决取缔非法收入)。
121.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必须做到(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制造业和加工业为支撑; 服务业全面发展)。
122.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123.实施“十二五”规划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坚持改善民生)12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科学发展观)125.我国现阶段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是(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126.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坚持统筹兼顾)127.科学发展观提出的“以人为本”的“人”,是指(广大人民群众)128.我们党首次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概念,是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
129.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必须做到(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 以制造业和加工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
130.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的底线是(台湾出现以任何形式从祖国分离出去的重大事变;出现将会导致祖国分裂的重大事件;和平统一之任何可能性已经丧失)。131.之所以说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是因为(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132.当今世界矛盾和竞争的核心问题是(发展问题)。
133.我们倡导的和谐世界应该是(民主的世界;和睦的世界;公正的世界)。134.“一国两制”构想的科学内涵是(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国不可分离割的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可以高度自治;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135.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石和前提)。
136.我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137.“一国两制”构想的科学内涵是(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国不可分离割的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可以高度自治;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138.我们党对“一国两制”的最初的构想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139.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是(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 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140.简答如何正确把握中国共产党历史的本质。
答案: 在一定意义上,中国共产党当今世界矛盾和竞争的核心问题是的历史就是一部提出和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日益结合,并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
简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答案: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两次历史性的飞跃。一次是毛泽东思想的产生,一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产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形成的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简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答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具体说来,就是要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结合起来。
简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是什么时候提出的。
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简答近代中国革命的首要根本任务。
答案: 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建设繁荣富强民主的国家、改善人民的生活和提高、确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试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答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日益结合的过程。在一定意义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提出和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
但是,在党的幼年时期,由于理论准备和实践经验的不足,党还不善于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对于这个问题还没有形成深刻的、完整的、统一的认识。特别是由于1931年开始在党内占统治地位的“左”倾路线,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使中国革命遭受严重挫折,几乎陷入绝境。错误和挫折教育了党。党在遵义会议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实际领导地位后,开始从理论上系统地总结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为中国革命提供合乎实际的完整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
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他指出:“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所谓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通过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 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而不是抽象地应用它。”
经过延安整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成为全党的共识。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在总纲中确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指针。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简答党的思想路线的概念。
答案: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试述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答案: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上述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地深化对中国国情的认识,找出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道路。群众路线,就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系统地运用在党的全部活动中,形成的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独立自主,就是坚持独立思考,走自己的路,就是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同时积极争取外援,开展国际经济文化交流,学习外国一切对我们社会主义建设有利的知识和经验。
简答近代中国的社会主要矛盾。
答案: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试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基本依据。
答案: 第一,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这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要战胜强大的敌人,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只能是武装斗争,以革命的武装消灭反革命的武装,相应的主要组织形式必然是军队。
中国革命的特点决定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将工作重心放在农村,在农村长期积蓄和锻炼自己的力量。只有把农村建设成先进的、巩固的革命根据地,才能与占据着中心城市的敌人进行长期有效的斗争。以农村包围城市,逐步夺取城市,取得革命的最后胜利。
第二,近代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中国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使得中国没有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广泛存在,这就为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提供了条件。广大农村是反革命统治的薄弱环节,军阀割据的局面和连绵不断的军阀混战,又使红色政权获得存在和发展的缝隙,这是农村革命根据地能够在中国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是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又一重要的客观条件。而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则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主观原因和条件。
第三,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民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只有实行土地革命,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才有可能把农民充分发动起来,摧毁帝国主义和封建地主阶级反动统治的基础。因此,中国革命必须把工作重心放在农村,先占乡村,后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
简答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含义。
答案: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必须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全民所有制经济和集体所有制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为: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决定经济发展方向。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简答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答案: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试述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答案: 党的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指出:把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完整地表述为:“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1)一切从实际出发:党的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一切从实际出发,指的是人们在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时,从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际出发,尊重和承认客观事实。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对于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中国共产党人来说,就是要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一切从实际出发,其中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目前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理论联系实际: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既要吃透理论,注重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又要搞清实际,把对中国实际的感性认识上升到对其本质的理性认识,并使二者紧密结合起来。
(3)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和实质。毛泽东在1941年《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深刻揭示了实事求是的科学内涵:“'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强调,坚持实事求是,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和实质。所以我们通常把党的思想路线概括为“实事求是”,称作“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4)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党的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检验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需要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概括来说,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和实质;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试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阶段。
答案: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意义的思想,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进程中提出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重大工作部署,形成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新的丰富内容。科学发展观以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基本观点,继续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党的十七大把新时期以来我们党在实践中相继形成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作为有机统一的整体,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成熟。
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答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既破除了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理解,又抵制了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错误主张;既继承了前人,又创新了内容,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是深深扎根于中国大地、符合中国实际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答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扎根于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指导继续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锐利思想武器,是引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共同思想基础,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前提。没有共同思想基础,党就要瓦解、国家就要解体、民族就要分裂。社会主义既是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和社会运动,也是一种理想和价值追求,必然要用共同的思想和意志来凝聚和统一人民的思想。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走向垮台的教训告诉我们,不坚持马克思主义不行,不发展马克思主义、不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统一思想和指导实践也不行。作为我们这样一个拥有7000多万党员的执政党、这样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面对深刻变化的国际国内环境、面对人们思想观念多元多样多变的新情况,只有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才能真正统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才能最大限度地团结和凝聚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利益群体的人们,为实现我们的目标而共同奋斗。在未来前进道路上,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艰难险阻,我们都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动摇。
简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问题。
答案: 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根本的是要清醒认识和科学回答四大基本问题,这就是: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试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内涵和意义。
答案: 2007年10月召开的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处于关键时期一次极为重要的历史性会议。会议的一个突出贡献就是第一次鲜明地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概念。胡锦涛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归结起来就是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只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简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答案: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它有两个基本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简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含义。
答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简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答案: 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简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
答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简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含义。
答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简答改革开放的含义。
答案: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简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答案: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简答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意义。
答案: 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和最基本的国情。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新论断,是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
简答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实质和目标。
答案: 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实质和目标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以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改革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简答邓小平理论的创立。
答案: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胜利与挫折的历史经验教训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简答依法治国的含义。
答案: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如何理解实事求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
答案: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实事求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是其根本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或思想路线,是贯穿于和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各个方面的活的灵魂。
简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答案: 作为资源配置手段,市场经济的共性主要有:经济关系市场化,企业行为自主化,宏观调控间接化,经济运行法制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除了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性以外,还具有自己的特征,表现在所有制结构上,就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表现在分配制度上是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以及在宏观调控上能够把人民的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有效地结合起来,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优势。
试论“发展就是硬道理”的理论依据。
答案: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根本体现,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邓小平指出“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中国的主要目标是发展”的著名论断,就是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高度强调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观点,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这是对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进行科学分析得出的最重要的结论。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和激烈国际竞争的需要。
简答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答案: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重大理论成果。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简答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
答案: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简答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意义。
答案: 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一再强调了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性。1992年他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高度强调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观点,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是对时代主题变化的反映。
简答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
答案: 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含义及其特征。
答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其主要内容来说,同改革开放以来一贯倡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在当代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以下鲜明的特点:科学性、时代性、民族性、开放性。
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答案: 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的内容各具功能、各有侧重、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解决的是举什么旗的问题,是整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基础居于统领地位。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都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解决的是走什么道路、实现什么样目标的问题。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都是为了引导和激励全体人民努力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解决的是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和精神风貌的问题。它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精神条件。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解决的是人们行为规范的问题。它以基本行为规范的方式涵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其他三个方面的内容并使之具体化,从而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落到实处有了依托,人们践行有了遵循。
简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
答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试述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和意义。答案: 荣辱观是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化。荣与辱反映了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种心理感受和价值反思。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基础。只有分清是非荣辱,明辩善恶美丑,一个人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一个社会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2006年3月4日,胡锦涛同志在看望参加两会的政协委员时指出,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倡导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胡锦涛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容是: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社会主义荣辱观贯穿着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集中体现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反映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根本要求。它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规范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是对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应该遵守的基本思想道德规范、法律法规和应该养成的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的高度概括。在和谐文化建设中,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根本,才能形成全社会的共同理想,增强全社会的凝聚力;才能树立全社会的和谐理念,培育全社会的和谐精神;才能形成全社会的良好道德风尚,形成全社会的和谐人际关系;才能营造全社会的和谐与氛围,塑造全社会的和谐心态。只有建设具有广泛感召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增进思想共识,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打牢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
为什么把培养“四有”新人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
答案: 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要求我们把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有理想”,就是要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在现阶段就是要有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的共同理想。所谓理想,是指人们向往、追求和奋斗的目标。它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的集中反映,是一种支配人的行动的巨大的精神动力。在现阶段,必须把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同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即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结合起来。也就是确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有道德”,就是要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所谓道德,是一定社会调整人们之间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是以集体主义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为本质特征的。在现阶段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是: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有文化”,就是要掌握现代的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向我国人民提出了更高的科学文化知识的要求,同时为广大人民学习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只有培育出具有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的社会主义新人,才能把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卓有成效地推向前进。“有纪律”,就是要增强法纪观念,自觉地遵纪守法。这里说的纪律,也包括法律。纪律是执行路线的保证,理想要靠纪律才能实现。只有培育出具有很强的法纪观念,能自觉地遵纪守法的社会主义新人,才能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保证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党的基本路线的指引下,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而秩序地进行。
试论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答案: 首先,民族精神的形成、内涵及其作用。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共同的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为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和接受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是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思想情感等的综合反映,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个民族精神,是古往今来千千万万中国人奋发向上、百折不饶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献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献身于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统一的。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使中国走向了繁荣富强,爱国就是要爱社会主义的中国。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核心利益,爱国主义还必然表现在维护祖国统一上。任何旨在制造国家分裂、损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行径,都将遭到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坚决反对。其次,时代精神的内涵及其功能。在新的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中华民族富于进取的思想品格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相结合,造就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奋勇争先的时代精神。这些时代精神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进步的发展方向,引领时代进步的潮流,是全社会成员普遍认同和接受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崭新的精神风貌。在时代精神这一有机整体中,改革创新是居于核心地位。
最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互交融、统一起来,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共同构成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精神品格,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简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答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简答“三个有利于”标准。
答案: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是判断当前我国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
简答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辩证关系。
答案: 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内在统一的。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尊重实践、尊重群众,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体现。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具体体现和根本要求。
为什么说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答案: 第一,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并把它视作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的决定力量。无产阶级在取得革命胜利并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之后,应当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大力发展生产力,是保证社会主义制度巩固和发展的最主要的手段,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第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它以公有制代替私有制、消灭剥削制度;使劳动人民摆脱被剥削、被压迫的地位,成为社会和生产的主人;社会财富能按照有利于劳动者的原则进行合理分配,并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这就要求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物质极大丰富。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是体现在它的生产力要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高一些,更快一些。因此,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第三,大力发展生产力是解决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在这一主要矛盾中,矛盾的主要方面是社会生产的落后。我国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了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决定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第四,大力发展生产力是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并为将来向共产主义过渡奠定必备的物质条件。一种社会制度是否先进和具有优越性,从根本上说,就是看其能否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造出比先前的经济制度更高的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既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体现。我国现阶段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共产主义是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生产力的基础上。因此,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使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才能为彻底消灭阶级,消灭工农差别、城乡差别、消灭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差别创造条件,才能实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即为实现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创造必备的物质条件。
如何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 答案: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正是把握和运用这个精髓,才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创立和发展,才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和发展。也正是把握和运用这个精髓,一代又一代马克思主义者在开创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进程中,才不断解决新课题、开拓新境界。把握了这个精髓,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把握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联系及其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
简答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答案: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是: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简答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答案: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简答协调发展的含义。
答案: 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为什么说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答案: 首先,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
其次,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来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始终是最紧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全国各族人民实现自己利益、创造美好生活的共同事业,是亿万人民广泛参与的创造性事业。广大人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是我们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保证。我们推动科学发展,根本目的就是要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坚持保障人民权益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一致性,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最后,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除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和政府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切实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具体地、深入地落实到党和国家制定的各项方针政策中去,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去,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
试述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答案: 所谓发展观,是指人们在对待发展问题上所持有的最基本的观念。它通常围绕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通过什么途径来发展?为谁发展?发展的成果由谁共享?”这样一些关于发展的根本问题来展开。历史的经验表明,不同的发展观,往往导致不同的发展结果。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认识发展问题上形成的符合发展规律和客观实际的科学的真理性认识。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经历了一个在实践中逐步丰富和发展的过程。2003年10月,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了“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即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概念。这是党的文献中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
胡锦涛在2004年3月召开的全国人口与资源环境工作会议发表了重要讲话,对科学发展观的概念逐字逐句地作了系统全面的阐发。他指出:①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②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③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④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进一步概括了科学发展观精神实质: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试论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涵。
答案: 2003年10月,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了“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即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概念。这是党的文献中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简答“以人为本”的基本含义。
答案: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试论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答案: 首先,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在治国理政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和代表人民的利益,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使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其次,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就要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发展的目的真正落实到满足人民需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要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各项工作中都体现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经济建设,要着眼于创造更丰富的社会物质财富,全面改善人民生活,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政治建设,要着眼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和合法权益,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文化建设,要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精神生活质量,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社会建设,要着眼于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不断建设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再次,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就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密切联系群众,始终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做到谋划发展思路向人民群众问计,查找发展中的问题听人民群众意见,改进发展措施向人民群众请教,落实发展任务靠人民群众努力,衡量发展成效由人民群众评判,最大限度地集中全社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使我们的事业获得最广泛最可靠的群众基础和最深厚的力量源泉。
最后,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要把改革发展取得的各方面成果,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上,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上,体现在充分保障人民享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权益上。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的具体体现和最终目的。
试论全面协调可持续基本要求的内涵。
答案: 首先,全面,是指发展要有全面性、整体性,不仅经济发展,而且各个方面都要发展;协调,是指发展要有协调性、均衡性,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发展要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可持续,是指发展要有持久性、连续性,不仅当前要发展,而且要保证长远发展。
其次,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要正确处理经济与社会发展,城市与农村发展,东中西部发展,人与自然界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改革发展稳定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关系。再次,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要统筹安排和处理好消费与投资、供给与需求,发展的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科技进步与人力资源优势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等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
最后,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要坚持把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谐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看成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过程。
简答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答案:(1)必须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2)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3)继续深化改革开放。④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简答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答案: 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互相促进、互相统一,不可分割。发展是目的,改革是动力,稳定是前提,发展是改革和稳定的基础。
试述“一国两制”构想的内涵、基本方针和政策。
答案: “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和政策是:第一,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一国两制”的基础和前提。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核心的问题是坚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只有它能够在国际上代表中国;台湾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行政当局是地方政府,对外不能代表中国。“一国两制”构想,既体现了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性,又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灵活性;只要台湾当局以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为重,消除阻碍祖国统一的人为障碍,通过接触和谈判,按照“一国两制”的构想,祖国的统一大业终归是可以实现的。
第二,力争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坚持用和平方法实现祖国统一,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既定方针。江泽民提出的“中国人不打中国人”这一主张,以十分简捷、明确的语言,充分表达了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对和平统一祖国的殷切愿望和坦诚态度。应当指出,我国政府在多次阐述和平统一祖国的既定方针时,并没有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在祖国统一问题上,我国政府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决不是针对台湾同胞,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祖国统一和搞“台湾独立”的图谋的。不放弃使用武力,从根本上说,有利于促进和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是当代中国青年的心愿和历史责任。在祖国的统一问题上,我们要力争采取和平的方式。
第三,信守诺言,保证长期不变。“一国两制”的政策在特别行政区成立以后,将至少保持50年不变。邓小平在他的讲话中反复强调,“一国两制”的政策将保持长期不变。他指出:“按照'一国两制'的方针解决统一问题后,对香港、澳门、台湾的政策五十年不变,五十年之后还会不变。”“一国两制”政策长期不变的思想,在两个基本法中已作了明确规定。实行“一国两制”政策,在港、澳、台地区长期保留资本主义制度,不但有利于中国政局的长期稳定,而且有利于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第四,加强双方往来,促进繁荣稳定。实行“一国两制”有利于各方,有利于促进两岸的共同繁荣和稳定。在实现祖国统一之前,大陆与台湾地区应大力加强经济和文化的往来,彼此多接触,多交谈,创造合作与统一的气氛与条件。可以说,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共同创建一个繁荣、富强、稳定的中国已是时代发展和历史前进的要求。
第四篇:北语《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结课作业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系概论》结课作业
注意:
本学期所布置的结课作业,请同学一律按照以下要求执行:
1)提交截止时间:2012年9月9日23:59;
2)结课作业课程均需通过”离线作业”栏目提交电子版,学院不收取纸介的结课作业,以纸介回寄的作业一律视为无效;
3)截止日期前可多次提交,平台只保留最后一次提交的文档,阅卷时以最后一次提交的结课作业为准,截止日期过后将关闭平台,逾期不交或科目提交错误者,按0分处理; 4)提交文档要求:提交的文档格式为doc、rar,大小10M以内;
5)必须严格按照每门课程的答题要求完成作业,没有按照学院要求来做的结课作业,将酌情扣分。本门课程大作业由10道论述题组成,每道试题10分,共100分。请仔细阅读题目内容,认真回答。
一、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答:
1、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在许多方面以其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为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体系。它有着坚实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其核心就是实事求是。它紧紧围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这个主题,提出了一系列相互密切关联的重要的理论观点,成为一个科学体系。这个体系中的理论观点经过了中国革命和建设长期实践的检验,证明它是颠扑不破的科学真理。
在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中,有着丰富的内容: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等等。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串于上述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2、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重大理论成果。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 的结晶。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有一个贯穿始终的哲学思想,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互相联系的基本观点,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些基本观点的真理性已经被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所证明。
在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中,有着丰富的内容: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关于改革开放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关于军队和国防建设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的理论、关于“一国两制”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等等。
总之,邓小平理论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文化、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又是需要从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个重大理论成果。它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紧密结合新的实践,把治党和治国、执政和为民结合起来,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不仅仅是“三个代表”三句话,党的十六大已将其概括为十六个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思想;关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思想;关于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思想;关于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思想;关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思想;关于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思想;关于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思想;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关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思想;关于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的思想;关于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思想;等等。这些思想、观点和论断构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三个代表”三句话,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是对“三个代表”的系统展开。
二、如何科学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之间的关系? 答:党的思想路线是党的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一切方针政策的思想基础,历来受到党中央的高度重视。继毛泽东同志提出并深刻阐述了“实事求是”的丰富内涵、并将其确立为党的思想路线之后,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分别对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进行了丰富和发展--从“实事求是”到“解放思想”,再到“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党的思想路线的确立及其丰富和发展,体现了时代性,把握了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紧密联系的、有机统一的整体。其中,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条件,与时俱进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规律,求真务实是实事求是的直接体现和必然要求。
1、“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 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毛泽东用中国语言对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所作的高度概括。“实事求是”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和认识论的统一。它不仅充分体现了“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这一彻底的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态度,而且充分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唯物辩证法的“精髓”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因而我们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作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基本方面之一,“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同志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思想财富”。
2、“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条件
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贯彻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经历了严重的挫折。从19世纪50年代后期起,在以带有中国特色的方法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以后,毛泽东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抗拒来自国外的强大影响和压力,开始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大跃进”、反右斗争扩大化特别是“文化大革命”那样全局性、长时间的“左”倾严重失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刚刚开始的拨乱反正又遇到了“两个凡是”的严重障碍。为了冲破禁锢,打开局面,邓小平指出:“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与此同时,邓小平从拨乱反正特别是改革开放时代的实际出发,大力倡导解放思想。拨乱反正需要解放思想,全面改革也需要解放思想。因此,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由此可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有机统一的--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达到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把“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历史地联系起来、内在地统一起来,这是形势的需要、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邓小平对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创造性贡献。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革命的、能动的反映论。必须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也就是必须首先“解放思想”。只有解放了思想,克服了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我们才能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思想与实际相统一,避免主观主义、盲目性、片面性和绝对化等“左”和“右”的错误,也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因此我们说,“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条件”。
3、“与时俱进”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规律
答:进入新世纪,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不仅国际局势发生了深刻变化,而且中国社会和我们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党所肩负的历史任务、党的自身状况,也都发生了新的重大变化。面对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要使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党就必须做到“与时俱进”--也就是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此,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客观事物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着的。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思想和认识必须随着客观事物的变化而变化,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不仅如此,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阶段性和过程性(连续性)的统一,总体上呈前进、上升趋势。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与时俱进”......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落后就要挨打,落后就会被淘汰--这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浪潮汹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时代,尤其如此。
4、“求真务实”是实事求是的直接体现和必然要求 为了贯彻落实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切实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告诫全党同志“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类的认识始于人类的实践,认识的动力源于实践的需要。不仅如此,实践还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和认识的最终目的(“认识世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世界”),也即是要做到“求真务实”—“求真”,包含着“如实地、真实地反映客观情况”和“努力把握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追求真理”这样两层含义;而“务实”则强调了认识的目的是“说实话,出实招,办实事,务实效”......这一概括充分揭示了人类认识在实践基础上由感性到理性、再由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发展过程和规律(即认识的“两次飞跃”),进一步指明了认识的目的和方向,是实事求是深刻内涵的直接体现与必然要求。综上所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有机构成,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历史的、逻辑的展开、丰富和发展。它们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依据,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深刻揭示了党的思想路线所赖以建立的理论基础、实现条件、内在规律和必然要求,从而更为完整、充分地体现了全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神实质。
三、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重大意义?如何认识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这条道路的开辟作出的巨大贡献?
答:
1、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重大意义
在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度里进行革命,应该选择什么样的道路,这是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面对的和必须回答的重大问题。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不同于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这条道路,是夺取革命胜利的必然之路。
第一,在近代中国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中国的无产阶级根本不可能像在资本主义国家那样,先在城市经过长期的、公开的合法斗争,然后再组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要战胜强大的敌人,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只能是武装斗争,以革命的武装消灭反革命的武装,相应的主要组织形式必然是军队。
第二,近代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使中国没有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广泛存在;中国革命的敌人虽然建立了庞大的军队,并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但广大农村则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这是农村革命根据地能够在中国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由于中国是一个大国,革命
力量大有回旋余地,而帝国主义国家的间接统治及其互相间的矛盾和斗争,造成了军阀割据的局面和连绵不断的军阀混战,又使红色政权获得存在和发展的缝隙。
第三,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民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只有实行土地革命,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才有可能把农民充分发动起来,摧毁帝国主义和封建地主阶级反动统治的基础。无产阶级要想夺取革命的胜利,就必须派遣自己的先锋队深入农村,从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入手,组织、发动和武装农民,使革命战争获得广大农民的支持和参加,只有把农村建设成先进的、巩固的革命根据地,才能与占据着中心城市的敌人进行长期有效的斗争,为最后夺取全国胜利奠定基础。因此,中国革命必须把工作重心放在农村,先占乡村,后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
2、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这条道路的开辟作出的巨大贡献有: 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反映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指导革命取得胜利的唯一正确的理论。它不是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而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独创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革命的理论。它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具体问题的光辉典范,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邓小平指出:“马克思、列宁从来没有说过农村包围城市,这个原理在当时世界上还是没有的。但是毛泽东同志根据中国的具体条件指明了革命的具体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它对于历史和现实都具有伟大而深远的实践和理论意义。
(1)农村包围城市是中国革命的唯一正确道路。
道路理论是从实践中探索总结出来的;道路理论的形成经历了艰难曲折的过程。(2)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是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道路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理论概括;道路理论指引中国革命取得了最后胜利;道路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思想灵魂的具体体现,其理论与实践开辟了一条与俄国十月革命不同的道路,开创了各国无产阶级革命道路多样性的先河,为国际共产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经验。
四、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答: 马克思曾经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一部分、生产力中包含科学的论断,强调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科学技术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理论。1953年,毛泽东就提出要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建设我们的国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江泽民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进一步提出,“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等重要论断,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有其丰富的内涵,择其要者:
第一,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要发展生产力,必须注重发展科学技术这个第一生产力,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
第二,科学技术不仅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决定因素。科学的本质是创新,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科学技术实力和国民教育水平,始终是衡量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每个国家走向繁荣昌盛的两个不可缺少的飞轮。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指导下,党中央相继提出了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
五、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如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统一?
答: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党的十七大通过的党章又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一起写入了基本路线。它包含了以下内容:
第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基本路线规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
第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是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集中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布局,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和发展道路。
第三,“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第四,“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
2、如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统一。第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处理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把二者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统一起来。
第二,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贯通、不可分割。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一方面必须充分认识四项基本原则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不断获得新的内容,另一方面又必须在改革开放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以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第三,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最可宝贵的经验,是我们事业胜利前进最可靠的保证。”
六、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答: 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它的决定性作用不仅在于解决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推进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还要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打下坚实的基础。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发展和改革必须要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没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一切无从谈起。
中国目前正处于从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过渡的阶段,这是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改革的攻坚阶段。在这一时期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任务极其艰巨。因此,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改革开放以来党在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方面积累起来的经验和主要原则。第一,保持改革、发展和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稳定是前提,做到在政治和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在改革和发展的推进中实现政治和社会的长期稳定。
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改革和发展要始终注意适应国情和社会的承受能力,要统筹安排改革和发展的举措,以保持稳定,促进改革和发展。
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人民群众是改革发展的主体和动力,是稳定的力量源泉和深厚基础。改善人民生活,让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是我们致力于发展、积极推进改革、坚持维护稳定的共同目的。所以,要做到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让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七、结合现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和按劳分配的理论,对现实经济生活中个人收入出现差距的现象进行分析。
答: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与此相联系的个人收入分配实行的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必须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按劳分配以外的多种分配方式,其实质就是按对生产要素的占有状况进行分配。
一是要正确看待收入分配差距。
一方面正确认识收入分配差距,我们不能脱离对生产的影响来孤立地看待和评价收入分配格局是否公平。由于社会上个人的生产要素和能力的不同,所起的作用和所做的贡献大小也不同,把贡献大小与收入分配联系起来。除了按劳分配以外,应该鼓励按生产要素进行分配,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下,按贡献大小进行分配。如果不讲贡献大小,而是只讲平均分配,那就不可能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而只会仍然是共同贫穷。今天我们收入差距的拉大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社会的进步,因为从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达到共同富裕必须经过一个过程。保证收入公平的原则应该是保证人人有平等竞争的机会,因而解决当前中国收入差距拉大问题决不能采取劫富济贫的办法,而是要在加快经济发展,积极地从事“财富创造”的同时,给低收入者更多的能力和机会,给他们以平等竞争的机会。另一方面要警惕社会分配领域中收入差距的过分扩大,甚至两极分化的现象,可能引发社会问题。总的来说,当前中国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并非都是合理的制度安排的结果,其中也存在许多不合理和非法的因素。
其一,初次分配过程中存在许多不平等的竞争,如最为突出的各种形式的行业垄断的存在;
其二,收入分配再分配的手段和功能严重不足,例如对高收入调节不力,对低收入阶层缺乏有效保护;
其三,灰色收入、黑色收入以及腐败等非法收入问题突出,打击力度远远不够; 其四,由于地域差别的存在,东部地区比西部地区收入高,地区收入差距拉大。应该说,中国收入分配差距的出现是国民经济整体发展和提高的结果,是构建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结果,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社会不公正现象的结果。从整体上看,中国的收入分配差距是社会范畴问题,其本质是劳动者先富和后富的关系,不是阶级对立的结果,经济因素即生产力发展水平起决定的作用。
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差距。形成现在收入分配不合理的格局,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利用税收、财政等手段,调节地区、行业、部门的收入差距,缩小东、中、西部的收入差别,也必须综合治理。第一、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从源头上解决好初次分配问题;第二、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强化国家对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功能;第三、要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解决由失业导致的贫困问题;第四、要严厉打击贪污腐败、权钱交易等各种非法攫取社会财富的行为;第五,要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
总之,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差距,发展经济是根本途径,“三个有利于”体现得越充分,消除贫富差距过大的社会条件就越具备,就越能增强利用税收、财政等手段调节收入分配的
功能。我们既不能搞平均主义,也要防止出现两极分化,既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又要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八、依法治国的含义是什么?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何在? 答:
1、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2、深刻理解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应注意把握: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也就是党领导人民实行依法治国。依法治国的客体是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依法治国就是要保证对所有这些事业、事务的管理工作都要依法进行。依法治国所依的法,最重要的是宪法和法律。我国宪法和法律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利益、人民意志的统一。
3、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第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依法治国同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完全一致的。
第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民主与法治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础,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
第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
第四,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九、如何理解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意义? 答: 第一、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基础。只有分清是非荣辱,明辨善恶美丑,一个人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一个社会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精辟概括,是对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的系统总结,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在我们这样一个有13亿人口、56个民族的发展中大国,实现事业发展、社会和谐的目标和追求,必须确立普遍奉行的价值准则和道德要求,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风尚。社会主义荣辱观旗帜鲜明地指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当坚持和提倡什么、反对和抵制什么,为全体社会成员判断行为得失、作出道德选择、确定价值取向,提供了基本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树起了新的标杆。
第三、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全面系统、准确通俗的表达。它继承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又发扬了我们党优秀革命道德传统,概括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鲜经验,集中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时代精神和时代风尚。“八荣八耻”涵盖了个人、集体、国家三者之间的关系,涉及人生态度、社会风尚等方方面面,体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的结合,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对新形势下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十、如何正确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可能性?
答: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反复强调要把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任务,其重要性在于:
第一、这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
第二,这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
第三,这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我们党明确提出并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也具备许多有利条件: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最根本的政治保证。
第二、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断发展,我国已经具备了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可以为缩小社会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完善社会保障、发展社会事业、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等提供更充分的物质保证。
第三,在我国,各阶层、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政治上享有平等地位,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这为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四,马克思主义在党和国家工作中的指导地位不断得到巩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教育科技文化事业不断发展,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民族凝聚力显著增强,这些又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文化保证。
第五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业 题目+答案
西安交通大学网络学院2014年春季离线作业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试
卷
一单项选择题(52分)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是(C)。
A.传播马克思主义
B.继承马克思主义 C.开拓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D.使马克思主义融入中国
2.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第一次提出了(C)。
A.反对本本主义的命题 B.实事求是的命题 C.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 D.反对教条主义的命题
3.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最早自觉地提出实事求是思想的是(C)。A.周恩来 B.刘少奇 C.毛泽东 D.邓小平
4.我党历史上,初步确定了中国共产党人思想路线基本含义的是在(C)中。A.《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 B.《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C.《反对本本主义》 D.《实践论》
5.毛泽东指出,解决中国一切革命问题的最根本的依据是(C)。A.正确分析中国社会阶级状况 B.正确分析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 C.认清中国社会的特殊国情 D.认清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6.“因为中国资产阶级根本上与剥削农民的豪绅地主相连接相混合,中国革命要推翻豪绅地主阶级,便不能不同时推翻资产阶级。”这一观点的主要错误是(B)。A.忽视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必要性 B.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C.未能区分中国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D.不承认中国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的区别
7.1956年4-5月,毛泽东先后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最高国务会议上作的《论十大关系》报告中指出“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这表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B)。A.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二次结合B.开始探索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C.开始找到自己的一条适合中国的路线 D.已经突破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束缚 8.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D)。A.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B.什么是市场经济,怎样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9.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制定路线、方针的基本原则。当代中国最大的实际是(D)。A.人口数量多,素质不高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 C.生产力不发达,发展不平衡 D.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0.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的阶段”的论断是在(A)。A.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B.1986年十二届六中全会《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 C.1987年十三大报告 D.1992年十四大报告 11.(B)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A.阶级斗争 B.改革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12.我国社会主义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其性质是(C)。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根本变革 C.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3.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D)上。
A.量的优势 B.质的优势 C.影响力 D.控制力
14.邓小平强调指出:“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大原则是(D)”。A.诚实劳动 B.合法经营 C.同步富裕 D.共同富裕 15.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D)。
A.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B.保护公有财产不受侵犯 C.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D.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16.我国的国体是(A)。
A.人民民主专政 B.人民代表大会 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D.人民群众自治 1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综合国力的(C)。
A.重要内容 B.重要部分 C.重要标志 D.重要基础 18.十五大报告指出,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是(B)。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根本 B.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 C.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根本 D.爱国主义教育的根本 19.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理想社会可概括为(C)。
A.理想国 B.太阳城 C.大同社会 D.乌托邦
20.2006年10月,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认为,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B)。A.和谐又不和谐 B.和谐的 C.不和谐的 D.不安定的 21.一国两制的构想最早开始于(C)。
A.香港问题 B.澳门问题 C.台湾问题 D.西藏问题 22.中英两国正式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是在(C)。A.1982年 B.1983年 C.1984年 D.1987年 23.制定正确发展战略和内外政策的一个重要前提是(A)。A.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时代主题 B.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本国国情 C.深入理解和全面坚持马克思主义 D.全面观察和正确估计国际形势 24.当今时代的主题是(D)。
A.沟通与交流 B.生存与发展 C.动荡与对峙 D.和平与发展
25.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A)。A.根本力量 B.主要力量 C.基本力量 D.团结力量 26.农民阶级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B)。A.最根本的依靠力量 B.最基本的依靠力量 C.最具开拓性的先进力量
D.最具活力的创造力量
二多项选择题(30分)
1.在民主革命早期,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的实践中,思想路线上所犯的主要错误是(ACD)。
A.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 B.把马克思主义具体化 C.把共产国际的指示神圣化 D.把原苏联模式绝对化 E.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制度化
2.“实事求是”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这条思想路线是在党(ABCD)。A.领导中国革命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B.反对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斗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C.反对把苏联经验绝对化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D.反对把共产国际的指示神圣化的斗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E.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3.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ADE)。A.推翻帝国主义 B.推翻资产阶级 C.推翻官僚主义 D.推翻封建主义 E.推翻官僚资本主义
4.毛泽东提出要探索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中提出了许多重要思想,集中表现在(CD)。A.《实践论》 B.《反对本本主义》 C.《论十大关系》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E.《论联合政府》 5.新民主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区别在于(ABCE)。A.阶级关系、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不同
B.新民主主义社会公有制经济虽处于领导地位但不是社会经济的主体
C.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社会主义制度还没有建立、正在为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而过渡的历史阶段
D.存在多种经济成分 E.社会性质明显不同 6.我国的改革(ABCD)。
A.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 B.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C.对象是一些具体体制而不是根本制度 D.是对体制的革命 E.目的是改变社会形态
7.我国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逐步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选择这样的经济体制,其当时的客观条件有(ABCD)。
A.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 B.苏联的示范效应 C.经济结构简单、科技水平不高 D.社会利益关系相对单纯 E.普遍把计划经济看作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重要特征 8.在我国,人民是由(ABCE)组成的整体。
A.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一切拥护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D.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国民
E.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且未剥夺政治权利的公民
9.先进文化最基本、最直接的价值取向是崇尚和追求先进性,体现在(ABCD)。A.符合人类社会发展方向 B.体现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 C.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D.反映时代进步潮流 E.追求最新潮流与时尚
10.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反复强调要把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任务,其现实依据在于(ABCE)。
A.中国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B.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要求 C.有力应对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要求 D.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的要求 E.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要求
三、判断题(18分)
1.毛泽东思想就是毛泽东本人的思想。(错)2.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是实事求是。(对)4.毛泽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者。(错)5.社会主义改造相对于改革而言是历史的倒退。(错)6.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共同富裕。(错)
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决的是“什么是科学发展,如何科学发展”的问题。(错)8.和谐社会就是没有矛盾的社会。(错)9.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发展。(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