漓江生态环境问题的调查与研究

时间:2019-05-14 03:32: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漓江生态环境问题的调查与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漓江生态环境问题的调查与研究》。

第一篇:漓江生态环境问题的调查与研究

漓江生态环境问题

摘要:回溯了漓江生态保护和建设工作的历史情况,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漓江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对策和具体措施。漓江风景区是驰名中外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每年接待国内外游客 1000多万人次,旅游收入达50亿元。但是,近年来随着工农业的快速发展,旅游开发力度的加大,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其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主要表现在漓江汛期洪水泛滥、枯水期径流量变小、时间延长,由此引发河流自净能力降低,景区环境污染加重,水质变差,景区美景度和旅游承载力下降。漓江是漓江风景区的核心景观要素,漓江景区的很多生态环境问题。探讨解决漓江生态环境问题的对策,为漓江风景区旅游可持续发展寻求新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桂林漓江 生态保护对策

一、概况

漓江,是桂林风光的精华,是桂林人的母亲河,是桂林风光的灵魂,是桂林风光的精髓。漓江早已闻名遐迩。漓江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部,属珠江水系。据了解,漓江发源于“华南第一峰”猫儿山,那是个林丰木秀,空气清新,生态环境极佳的地方。漓江上游主流称六峒河;南流至兴安县司门前附近,东至黄柏江,西纳川江,合流称溶江;由溶江镇汇灵渠水,流经灵川、桂林、阳朔,至平乐,汇入西江,全长437公里。从桂林到阳朔约83公里的水程,称漓江。

桂林有478万人的生活饮水都是依靠漓江,所以,随着桂林人民的健康发展及旅游的需要,漓江面临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及生态环境保护与优化等诸多课题,其生态环境建设好坏,直接影响桂林的经济发展。现漓江的保护、治理和利用,已被世人关注和重视。根据互联网查找到的信息和自己亲自细心调查,大部分老百姓已经认为漓江水质大幅度降低,许多老百姓对爱护水资源的意识很是淡薄,所以希望政府加强对着方面的宣传和管理,提高人们的意识,尽可能降低污染源,保证人们的正常生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旅游的需要,漓江面临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及生态环境保护与优化等诸多课题,其生态环境建设好坏,直接关系着桂林工业和20.34万km2农田的生产用水以及478万人的生活饮水,关系着桂林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着桂林国际旅游地位的巩固和提高。漓江的保护、治理和利用,为世人关注和重视。

二、生态环境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为保护好漓江这块国之瑰宝,多年来中央、自治区、桂林市投入了巨额资金进行综合治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整个漓江流域的环境与水资源保护利用仍然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漓江枯水期逐年延长,两岸水土流失不断加剧,自然景观遭受破坏严重,水质有进一步污染的趋势等等。保护漓江必须从源头、从上游开始,漓江流域应从根本上解决漓江的保护、规划、建设和利用等问题,适应桂林旅游业迅速发展的需要。

1、漓江季节性枯水严重。漓江属雨源性河流,径流为降雨所形成,每年3—8月降雨集中,水量过剩;9月至次年2月,降雨骤减,水量不足,加之水资源开发不足,工农业和城市用水量增加以及上游水源林蓄水功能下降等综合因素,导致漓江枯水平均流量只有10立方米/秒,遇上严重干旱季节,桂林水文站流量下降至10立方米/秒以下。漓江枯水不仅会失去山水景观,危及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还造成水生物环境恶化,浮游植物繁殖,渔业资源濒于枯竭。

2、漓江及其支流水质污染仍比较严重。由于水源枯竭,枯水期水量减少,江水稀释、自净能力下降,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造成了水环境质量迅速恶化。桂林市区五条支流(小东江、桃花江、宁远河、南溪河、相思江)有不同程度污染。

3、漓江河道内乱采乱挖沙现象严重。导致河床毁坏,河水渗漏,严重破坏了漓江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旅游资源。为了制止因采沙严重破坏漓江河床和河岸的行为,1996年9月,桂林市成立了“桂林市整顿漓江河道采沙秩序领导小组”,发出了《关于禁止在漓江河道内采沙的通告》,成立检查组,采取有力措施进行专项治理。现在漓江河段内采沙船基本上已停止作业,乱采乱挖沙得到初步遏止。但漓江河道仍有乱采乱挖沙现象。

三、生态环境问题对策与措施

1978年,漓江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十三条江河之一,1979年,国务院批示我们:“尽早恢复并很好保持桂林山水甲天下的风貌”。1981年,国务院确定我市为社会主义风景旅游城市,明确要求:“要按照风景旅游城市的情况和特点,作出规划,严加管理。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污染,制止破坏自然景观,逐步恢复破坏的风景点。”1982年漓江风景区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1986年,国务院针对桂林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要求我们“加强城市和风景区的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要结合详细规划,着重把山水、文物的规划进一步搞好,不仅要保持山水、文物等景物本身,而且要重视其环境景观的保护。”与此

同时,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区人民政府要求桂林坚决贯彻中央领导同志和国务院的一系列指示,切实保护好桂林山水资源和环境资源。

影响漓江上游林业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原因和对策。目前影响漓江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是森林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有关的矿业和农林业矛盾,因此漓江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是:以教育保护生态资源为中心,加大宣传社会对生态保护的教育和认识力度,特别是对与经济利益有重要关系的矿业和竹业的教育和宣传;以加强动物物种多样性调查与资源保护性利用为重点;以协调保护区内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为目标,利用有关循环经济的理论和技术,通过投入停止矿业使其产业转向和控制竹业的补偿资金,使矿工和农民逐步转向实施生态经济产业,实现环境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

1、建立健全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

对海洋山、青狮潭两个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进行总体规划,明确边界,配备专门管理人员,完善管理机构。加大对各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的资金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各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实际,不断完善保护区功能区划,既要做好保护区的保护,又要兼顾地方经济发展〔1〕。

2、履行环境责任,节约水资源。

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问题,一个国家的环境责任应是履行环境义务和承担法律责任。为履行环境义务,每个国家应完善立法,加强绿化,强化环保意识。建议对漓江上游水环境进行综合整治规划与治理,并列入政府的重要议程。在水环境污染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的基础上划分控制单元,确定规划目标,设计规划方案,并对规划方案进行优化分析与决策。在漓江上游两岸逐步建立高标准节约水资源型的农田网,减少水资源的大量流失,从而为漓江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3、搞好生态环境建设

漓江生态环境建设是一项巨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各学科协同作战,重视发挥各类专家的作用,让他们直接参与课题及学术研究与实施,将会收到良好效果。抓住我国加入WTO,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的机遇,借鉴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突出后发优势。加强和不断深化对漓江流域的全面保护、综合整治和资源合理利用的动态调研,进一步强化漓江流域环境污染的防治,尽可能减少漓江水体污染,巩固流域内工业企业“ 一控双达标”成果,鼓励发展清洁生产、循环经济。持续实施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改善城镇生态环境和旅游区环境质量,增强其自我调节功能。

4、积极开展漓江水质污染综合整治

抓好沿江污染源治理和截污工作,是保护漓江水质最重要的途径。我们以治

理工业、生活、旅游污染源以及各分支流为重点,坚持不懈地开展综合治理,确保了漓江环境用水和旅游通航用水的水质大部分指标保持国家二类水质标准。

5、制定和完善规章制度

依法加强对漓江流域环境和水资源利用保护。改革开放以来,市委、市政府把依法加强对漓江流域和水资源利用,当作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坚决执行国家有关环保和水资源保护法律、法规,并结合漓江流域实际情况,先后制定、实施了《桂林市环境保护条例》、《桂林市漓江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暂行规定》、《关于结合治理漓江河道的通告》、《关于禁止在漓江河道采砂的通告》、《关于严禁在我市辖区内水面上经营水上餐厅、旅社、商店的决定》、《关于加强漓江旅游船排污管理的暂行规定》、《关于禁止在漓江和市辖区部门河段设置网箱养鱼的通告》等二十多个地方规章。

6、强化漓江两岸生态建设

漓江两岸绿化应以美化和保护环境为前提,根据旅游的特点,做到绿化、美化、花化、香化相结合,自然景观和点缀景观相结合,通过人工栽培树种、花卉搭配,把两岸建成一个点、线、面多功能的绿化体系。特别要在环境较脆弱的石山岩溶荒漠区,加大绿化建设的步伐和力度,坚决制止违法挖采河沙、违法开山取石严禁在漓江两岸放养山羊和江内网箱养鱼拆除严重影响两岸景观的各类建筑物继续实施防止两岸水土流失的护岸工程。

7、搞好技术与人才引进

进一步扩大开放,大力引进生态环保先进技术和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以满足我国实施可持续展战略和人世后全球经济一体化桂林国际旅游发展的要求〔7〕。

8、增加自然保护区域

不断扩大和建立新的自然保护区,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将漓江流域所有高山大岭(海拔800m以上)人迹罕至的大山全部划为自然保护区,应用高新技术和现代工具,实行集约经营,以满足桂林经济、社会发展和优化生态环境的要求闹〔6〕。

参考文献

〔1〕易春林,陈善文,现代教育教学探索〔N〕第9期供稿,2009

〔2〕徐化成,林业的目标、原则和道路〔J〕世界林业研究,1991

〔3〕罗菊春,论森林与水的关系,面向21世纪林业〔M〕北京中国农科技出

版社,1998,36-38

〔4〕董广平,日本的天然林管理和天然林更新〔J〕世界林业研究,2001,(4):57-59

〔5〕王永安,论我国水源涵养林建设的几个问题〔J〕水保持学报,1989

(4):74-82

〔6〕郭晋平,森林可持续经营背景下的森林经营管理原则〔J〕世界林业研

究,2001.(4):37-38

〔7〕栗景玉,大连市生态环境建设跃居全国领先水平〔J〕中国林业,2001,(5):26-28

第二篇: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问题研究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问题研究

【摘 要】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方案》,首次提出生态损害赔偿磋商制度。磋商制度对环境公益诉讼与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起到衔接的重要作用,为我国日益增长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提供一个可行的解决路径与制度保障。本文通过对磋商制度的合理性和必要性等法律性质分析,以及其功能、内容、程序等实证分析,探讨磋商制度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意义,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提出构想。

【关键词】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制度;制度构想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07-0202-02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我国环境生态破坏事件不仅对社会公民健康和财产安全产生威胁,而且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损害。2015年,全国共发生突发环境事件330起,较2014年减少141起,其中重大事件3起,较大事件5起,一般事件322起。①根据《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中首次提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制度,作为一项新制度,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传统解决途径提供新的思路。我国虽在国家层面上已经具备相应的政策,试点省份也出台了相关的法规,但是对生态环境赔偿磋商协议的法律属性应如何界定、生态损害发生后如何尽快达成磋商协议以实现生态损害的修复,以及磋商机制程序与司法诉讼如何衔接等未作出具体规定。在《试点方案》规定中,对磋商行为未作恰当阐释且规定过于简单概括,面对日益增长的生态环境损害,亟待理论完善与制度保障。

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的合理性必要性及法律属性分析

(一)磋商的合理性及必要性。从理论分析,生态环境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国家对环境进行保护,之前的国家公权力至上,权力自上而下,逐渐向协商合作发展,转为倒逼的模式,权力机关代表人民行使公共权力。磋商并不是随心所欲的,从效益的角度分析,行政执法资源有限,需要通过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促进损害赔偿的履行,环境修复工作的有效开展。从价值分析,首先按照哈贝马斯的法律哲学观点,法律的核心是公共意志在公共领域的体现,协商的正义强调通过相互的对话和理性的协商,对法律事件达成一致意见,形成法律规则,需要公众的沟通对话与参与。其次契约理念中包含的平等互利思想,能够促进磋商过程中赔偿义务人双方主动的履行赔偿义务。最后在法庭之外找到高效的替代性纠纷解决方案。

随着我国社会的高速发展,生态环境损害日益增多,环境诉讼案件的迅猛增长,环境诉讼举证难、责任主体认定难、赔偿数额高等难题,使得诉讼制度不能满足生态环境损害纠纷处理。而生态环境的救济通常以行政或者刑事救济为主,忽视受损生态环境本身的修复,重处罚轻生态环境利益。需要通过磋商建立一种以恢复生态环境损害为目的的救济模式。建立磋商制度可以在达成磋商协议后,督促赔偿义务人履行义务,即使未能达成磋商协议,赔偿权利人也可以利用在磋商过程中收集的相关证据,为诉讼提供便利。

(二)磋商的法律属性。磋商的主体,一是国务院授权的省级政府,省级政府可以根据国务院授权相应的环保部门进行索赔;二是对生态环境损害负有赔偿责任的。磋商本质上是民事性质的协议或者合同,在磋商的法律关系中,赔偿权利人应当作为生态环境与公共利益的代表者同另一方进行磋商,避免传统的行政命令式治理生态,通过平等协商的方式确定生态损害赔偿协议和修复方案。

磋商协议带有行政色彩,协议一方当事人就是行政机关,其自身负有生态环境管理修复的职能。在委托鉴定评估、选择磋商范围、修复生态环境范围的确定等方面行政部门起到主导作用。

三、国内外生态损害赔偿磋商的实践探索

(一)国内生态环境损害磋商的政策与实践――以贵州为例。依照《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制度的定义,磋商机制即发生生态环境损害后,由行政机关主导调查评估,制定修复和赔偿方案,与赔偿义务人进行磋商,达成一致意见后形成损害赔偿磋商协议。贵州省作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试点省份,出台了《贵州省生态环境环境赔偿磋商方案(试行)》,方案明确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遵循的原则、磋商的主体、磋商程序的启动条件、磋商程序及内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协议司法登记确认、保障措施等重大问题进行规定。在试点的过程中,贵州省某非法倾倒泥渣损害生态环境事件,涉案企业两家,贵州省环保厅作为贵州省政府授权的赔偿权利人,与赔偿义务人进行了磋商,达成一致,签订了赔偿协议,并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了司法确认。②

(二)国外生态环境损害磋商实践――以俄罗斯、美国为例。俄罗斯联邦《环境保护法》第1条规定,?⒁蚧肪澄廴径?造成的自然生态系统退化或自然资源衰竭作为一类独立的损害,称为“环境损害”。③俄罗斯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立法比较完备,在《俄罗斯环境保护法》中明确规定不仅利用自然者付费,而且损害环境者也要赔偿。对因为生态环境损害造成的人身财产和生态环境本身造成的损害都需要赔偿。其主要通过诉讼程序进行追偿,由国家机关、检察机关、公民、法人等提起赔偿诉讼,由法院对起诉进行审理。除了诉讼,俄罗斯环境保护法还探索诉讼外的途径,并在 《俄罗斯环境保护法》中进行规定。④

在美国《油污染法》中也提供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法律依据,但将其称为自然资源损害,并且明确自然资源损害的界定与自然资源的范围。《油污染法》同样为大部分的自然资源保护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美国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机制主要通过三种方式进行追偿,一是诉讼的途径;二是联邦政府等公共机构作为受托人对生态环境损害向污染责任人索赔;三是美国的超级基金法。美国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实践中大量采用了磋商与和解的方式,涉及生态环境的各个领域。

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制度的构想

(一)磋商制度的原则。磋商的原则包括合法性、自愿性、有限性、平等性。合法性要求磋商的内容,程序等符合相关法律规定;自愿性要求磋商应当自愿的参与;对于行政机关代表国家行使索赔权,不能单纯追求磋商的结果而忽略有限适用的原则。这里所指的平等性应当界定为形式上的平等性,在整个磋商过程中,是否启动磋商程序、损害赔偿的方案等具体工作的推进都由行政机关主导。

(二)磋商协议的内容以及程序。在坚持磋商规则原则的情况下,为了使磋商制度有效发挥作用并保障磋商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遵循一定的程序。

首先,赔偿义务人对于赔偿权利人或者有关部门的调查评估结论有异议并有证据证明,磋商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就鉴定评估结论和损害事实认定进行讨论,鉴定评估机构应当对鉴定评估中有异议的结论作出解释性说明,必要时委托其他鉴定机构重新进行鉴定;经过调查评估后,对受损害的生态环境需要修复和赔偿且能够确定赔偿义务人,赔偿权利人应当依职权主动启动磋商程序。

其次,通知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义务人参加磋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专业性强,责任主体难以确认,赔偿的数额量化困难等诸多难题,需要赔偿义务人和赔偿权利人对磋商内容等相关事项充分的讨论和协商,赔偿权利人可以事先以书面形式将磋商事由、磋商范围、磋商时间、地点、意见反馈方式等事项事前告知赔偿义务人。另外赔偿权利人与赔偿义务人在进行磋商的过程中应当重视时效性,如果经过第一次磋商没有达成一致意见而磋商双方仍有意愿进行磋商的,赔偿权利人应当在不违反相关程序的情况下组织开展进一步磋商,需要注意的是应当控制磋商次数,不能反复磋商,否则将会影响整个赔偿和修复工作的开展。如果赔偿义务人不同意磋商,赔偿权利人应当立即终止磋商,改为诉讼途径解决。

最后,磋商达成一致意见,应当签订磋商协议。磋商的协议应当包括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的赔付方式、赔付的期限以及生态环境损害修复方案。确定修复启动时间后应当严格按照修复工作迅速有效开展,对于生态环境损害范围较广的,根据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程度等具体情况,协商确定修复时间、修复办法。赔偿权利人和赔偿义务人可综合考虑生态环境恢复方案的工作量、工作难度、工作所需时间、修复受生态损环境的成本、现有的技术水平等因素进行磋商,形成磋商协议;根据赔偿义务人经营状况、主观过错、支付能力等,明确赔付的具体时间,酌情考虑分期赔付,探索赔偿金赔付与环境公益劳动的结合模式。赔偿权利人和赔偿义务人磋商协议的确认可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按照诉调对接的模式,由法院来出具民事调解书;另一种由基层法院出具司法确认书。

磋商虽然对于处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纠纷简便快捷,但也存在不足,即签订的磋商合同或协议不具有法律强制执行力,如果赔偿义务人不履行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义务,法院无法强制执行。因此在制度设计时,对于磋商协议的执行和赔偿诉讼的提起,经过法院确认后可申请执行。在磋商未达成一致或者赔偿协议司法确认前赔偿义务人反悔拒不履行赔偿协议的,相关生态环境保护职能部门可以依法采取代履行等行政强制措施,确保生态环境得到及时有效修复,由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提起诉讼,具体的管辖法院参照环境公益诉讼的相关规定。

五、结语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目的在于生态环境的修复而非处罚,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履行困难,对于损害评估的专业性强要求高,受损的环境修复难等问题,需要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中引入磋商机制,由省政府授权的有关行政部门作为赔偿权利人与损害赔偿义务人进行磋商,一方面可以解决法院对于审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专业性不强的问题;另一方面还能有效节约司法资源的问题。由于生态环境损害的复杂性、多样性、不确定性,需要对磋商制度进行不断地探讨与实践。

注?:

①环境保护部.2015年突发环境事件基本情况.http:///2017-04/10/content58283.htm

③马骧聪译.俄罗斯联邦环境保护法和土地法典[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2-3.④秘明杰.俄罗斯环境损害赔偿法律制度探究[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0(4):55-59.参考文献:

[1]竺效.生态损害的社会化填补法理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2]杨朝霞.论环保机关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正当性―以环境权理论为基础的证立[J].法学评论,2011(2).

第三篇:冶金矿山企业生态环境问题研究

矿山生态环境问题研究

矿山企业在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必然会排放废渣、废水、废气;占用、破坏大量土地;同时,还严重破坏了地表植被,破坏了地质地貌景观、易造成矿区水土流失,诱发地质灾害等问题,对环境造成污染、破坏。目前。我国对矿山生态环境的管理主要由环保、林业、水利、国土等部门负责,各部门均有部门法规,但在矿山生态环境管理的具体实施中存在职权交叉和职责不清问题,导致在矿山生态环境问题更加突出。

一、矿山生态环境现状

(一)、矿山生产直接造成的环境问题(三废排放)

1、矿山固体废渣主要来自煤矿开采产生的矸石、其它矿山开采的剥离岩土和选矿厂的选矿尾砂等。有的煤矸石被发电厂利用;有些矿渣作为建筑工程的回填材料加以利用,有的回填井下采空区或地表塌陷坑中。矸石山、排土场、尾矿库的规模取决于矿山的开采历史和开采能力。

2、矿山废水主要指选矿水和矿坑水。矿坑水排放量较大,但污染程度较低;选矿水排放量小,污染程度较高。矿坑水主要分布煤矿、石灰石、建筑石料、滑石等矿山中,一般均不含有毒有害元素,故未加治理,以本底水质排放。有些矿山废水能循环利用,矿山排水供当地生活用水,达到零排放。多数选矿厂按有关规范建立了相应的尾矿库和选矿水、尾砂水的集中处理装置。一些小的选矿厂的选矿废水几乎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

3、矿山开采和矿产品加工过程中排放的废气对环境的影响,以采煤矿山矸石的自燃、煤尘、瓦斯排放和水泥、白灰厂、选矿厂、石灰石、滑石等矿区空气中的粉尘为最大,尾矿沙尘对大气的污染也相当严重。有的矿山对粉尘采取布袋、喷水等措施进行处理,对露天采场用洒水车洒水来降尘。

(二)矿山开采诱发的生态环境问题

1、矿山开发中生产、生活设施和露天采场占用了大量土地;露天采场、排土场、尾矿库、塌陷区及其它矿山地质灾害破坏了大量土地;同时,还严重破坏了地表植被,尤其是是无证非法采矿,乱采乱掘,随意弃渣,往往造成土地砂砾化和岩质化。一些矿山陆续开展复垦工作,积极复垦,绿化矿区,并取得明显成效,矿区环境已得到改善。

2、采矿活动,特别是小选矿厂对周围地表水和地下水产生的污染现象很普遍;选矿废水和矸石及其它废弃物经风化淋滤后,有害元素及可溶性盐,通过地表水、地下水的渗透对土 1

壤造成污染;采矿,尤其是露天采矿对自然景观和旅游资源的破坏也是非常严重的。小选矿厂集中区,水体和土壤被严重污染。白灰厂、水泥厂集中区沙尘满天,附加的畜牧业、农业受到严重危害,恶劣的工作环境也造成多种职业病。

3、矿山地质条件复杂,采矿时必须进行疏干排水,甚至要深降强排,因而破坏了地表水、地下水系统的均衡,导致区域性地下水位下降,有的地区出现了疏干漏斗。

4、采空区易形成采空区塌陷,造成的损失大,具有突发性、多发性、隐蔽性和渐变影响持久而占有突出地位。按其特点和规模可分为地面沉陷和地面塌陷两种类型。地面沉陷指缓慢的、大范围的、不均匀沉陷(面积大于1平方公里),无声无震,一般沉陷深1-15米,地表呈现椭圆形盆地壮,局部有地面塌陷坑或蝶壮积水洼地。煤矿区发生地面沉陷,部分地区出现地裂缝,房屋变形。采空区塌陷爆发突然,有声有震,一般面积小,塌陷深度较大。煤矿区局部地段出现塌陷坑。

5、矿坑突水、冒顶属于矿山环境地质问题中的突变型地质灾害。矿坑突水是指由于巷道揭露和采空区塌陷等原因导致的矿坑突然充水现象。冒顶是由于井巷围岩的稳定性较差,当开采条件下强大的地压传递在顶板或两帮时,使围岩进一步遭到破坏而引起陷落现象。

6、矿山发生的滑坡主要是受采矿活动影响,造成的边坡失稳,在汛期地表水、地下水、降水以及重力和其他外力的作用下,发生岩土体的整体移动。山区的露天采场边坡和排土场边坡、选矿厂尾矿坝等易发生不同程度的滑坡。

7、采矿活动大量破坏植被和山坡土体,产生的废石、废渣等松散物质轻则造成矿区水土流失,重则诱发泥石流灾害。有的山区由于水土流失,选矿厂尾矿排放不当等,造成部分河道淤积,有成灾趋势。

8、采矿活动还是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诱因,采矿活动促成自然灾害叠加等负面作用,威胁或加速生态环境恶化。

二、有关矿山生态环境法律法规规定和各部门职责

根据《环保法》第十九条、第二十七条、第二十八条、第三十五条等有关规定,环保部门负责矿山废渣、废水、废气排放管理。矿山需办理排污登记,缴纳排污费用于污染防治,并负责治理。如违反,给予警告或者处以应缴纳排污费数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并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停产停业整顿。

根据《森林法》第十八条、第四十四条等有关规定,林业部门负责矿山地表植被的管理。开矿应当不占或者少占林地;必须占用或者征用林地的,需经林业部门审核同意,并缴纳植

被恢复费。植被恢复费专款专用,由林业部门依照有关规定统一安排植树造林,恢复森林植被,植树造林面积不得少于因占用、征用林地而减少的森林植被面积。如违反,责令停止违法为,依法赔偿损失,补种毁坏株数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树木,可以处毁坏林木价值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拒不补种树木或者补种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由林业主管部门代为补种,所需费用由违法者支付。

根据《水土保持法》第十八条、第三十六条等有关规定,水利部门负责矿山防止水土流失管理。规定矿山企业排弃的剥离表土、矸石、尾矿、废渣等必须堆放在规定的专门存放地,不得向江河、湖泊、水库和专门存放地以外的沟渠倾倒;矿山必须有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的水土保持方案,并交纳水土流失补偿费。不能与主体工程同时进行治理的,要按水土保持方案确定的标准交纳水土流失防治费,由水利水保部门负责统一安排治理。如违反处以罚款,或者责令停业治理;罚款由县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报请县级人民政府决定。责令停业治理由市、县人民政府决定;中央或者省级人民政府直接管辖的企业事业单位的停业治理,须报请国务院或者省级人民政府批准。

根据《土地法》第三十六条、第四十二条、第七十四条、第七十五条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等有关规定,国土部门负责矿山占用耕地复垦和矿山地质环境的管理。矿山需办理建设用地手续,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负责复垦;没有条件复垦或者复垦不符合要求的,应当缴纳土地复垦费,专项用于土地复垦。应当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缴存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用于因开采造成矿区地面塌陷、地裂缝、崩塌、滑坡,含水层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等的预防和治理恢复,采矿权人履行治理恢复义务,经有关国土部门组织验收合格的,返还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及利息。逾期不履行治理恢复义务或者治理恢复仍达不到要求的,国土部门使用该采矿权人缴存的保证金组织治理,治理资金不足部分由采矿权人承担。如违反,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拒不改正的,处3万元以下的罚款,5年内不受理其新的采矿权申请。

三、有关措施和建议

一是依法明确职责,齐抓共管。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依法明确环保、林业、水利、国土等部门在矿山环境管理中的职责,对于其中管理职责交叉部分要在管理内容上、管理程序上给予细化明确,各有关部门要加强沟通、联合执法、形成合力,进一步加大矿山环境治理力度、加强配合,从根本上改善当地矿山环境。

二是实行属地管理,明确基层监管责任。对矿山环境管理工作实行属地管理,基层政府能管的就以基层政府为主,基层政府管不住的上报上级政府解决。基层政府要组织尽快建立矿山环境“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监管责任体系,按照“任务到矿、责任到人”的要求,明确地方各有关部门的监管职责及其内部职能机构的监管职责。基层政府相关部门要坚持依法行政,不能单一罚款了之,要从不同渠道加大处罚力度,责令治理矿山环境。

三是加大打击力度。加强矿业执法动态巡查、环境执法动态巡查、矿山督察、矿山年检等工作,及时发现矿山企业在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废渣、废水、废气对环境的破坏、污染,以及因采矿破坏地质地貌景观、诱发地质灾害等问题,督促企业进行整改,对问题严重的,坚决停产整顿,直至关闭矿山。进行矿业秩序整顿,坚决制止非法采矿行为,限期关闭不符合条件的矿山,取缔严重破坏矿山生态环境的小矿山企业。

四是进一步深入开展矿产资源整合。按照国家关于矿产资源整合的有关精神,继续深入开展矿产资源整合工作,向一个矿区只设置一个采矿权,彻底解决大矿小开、一矿多开等问题努力。通过整合,使因矿山开发布局不合理引起的安全隐患和地质灾害隐患基本消除,通过大矿大开,促进矿山环境治理。

五是从严审批矿业权,把好矿业开发“准入关”。坚持和完善采矿权审查制度,严禁在交通干线两侧和旅游景区的直观可视范围内进行露天开采,严禁在自然保护区、文物古迹保护区和汤河水源上游进行破坏生态环境的采矿活动。把是否具备经环保部门审查同意的矿山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作为采矿许可证发证的一个必要条件,无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采矿权申请,一律不予审批和发证,实行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

六是加大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宣传力度。进入21世纪,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中国经济健康、快速、稳定发展的主旋律。保护和节约利用资源,保护环境是矿业开发必须正视的问题。矿产资源开发将采取“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保护与开发并举”的方针,处理好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国家整体利益与地方利益的关系,统筹规划。把做好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工作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大事。

第四篇:当前杭州生态环境问题的调查

当前杭州生态环境问题的调查

城市是人类聚居地,是人类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活动的中心。城市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繁荣与进步起了巨大作用。一个现代化的城市,应该是一个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更应是一个注重生态环境质量的城市。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战略任务,建设生态型城市是推进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和基础抓手。同时,党的十八大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生态文明建设将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与自然协调共存,人与自然共同发展,将是未来中国的重大命题。因此,我们对杭州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调查。

通过问卷形式向广大市民收取有效问卷,进行全面分析。在100份有效问卷中,认为 目前杭州面临的生态压力有:

1、水环境压力

太湖蓝藻事件成为2007年全国关注的环境问题,再次向世人敲响了水环境污染问题的警钟。钱塘江自2004年出现蓝藻暴发后,钱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成为上下游城市环境保护的共同重点。根据浙江省发布的海洋环境公报,杭州湾生态系统连续四年处于“不健康”状态。此外,杭嘉湖平原、萧绍平原河网水质不佳,部分地区已处于“江南水乡无水喝”的窘境,日益突显的饮用水源危机等都是杭湖嘉绍地区不容忽视的水环境问题。

2、酸雨压力:

据《2011杭州市环境状况公报》公报显示,2011年全年,杭州全市大部分地区处重酸雨区,且酸雨污染仍处于严重水平。据介绍,杭州已经连续十年以上处严重酸雨状态。

根据公报,2011年全年,除富阳属中度酸雨区外,杭州市区、桐庐、临安、淳安等均属于重酸雨区。2011年杭州市pH值平均值为4.60,酸雨率为82.6%。降水pH值范围为3.71—6.33,而最低值出现在中心城区。

杭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站长陆树立表示,数据显示,杭州已连续十年以上成为重酸雨区。

杭州市环保局大气污染防治处负责人应巍解释说,酸雨是pH值小于5.6的雨水。“杭州常年是重酸雨区,主要影响来源不是本地的,而是受大气对流影响较大。杭州全年主导风向是东北风,北方的空气对流就带来了二氧化硫。”

应巍说,杭州酸雨最严重的地方在临安,但临安却是少有工业的地方。“我们猜测是由于临安有一个天目山山系,北方的二氧化硫通过大气环流过来以后湿沉降。”

而对杭州市自身的二氧化硫排放量情况,应巍说,十一五期间已下降17%以上,2011年又比上一下降3.44%

3、空气质量压力:

2013年1月5日至13日期间,杭州市环境空气连续出现超标,5日起全市各国控点位AQI指数多数超过100,7日至13日期间超过150,达到中度以上污染水平。PM2.5为本次污染的首要污染物,5日至13日期间,全市PM2.5日均浓度变化范围在0.095~0.162μg/m3之间,超过日二级标准(良)0.27~1.16倍。

4、污染排放压力

5、噪音污染压力

市区声环境质量总体与上年基本持平,生活、交通和建筑施工噪声依然是环境噪声的主要来源。

杭州市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55.9分贝,为轻度污染。桐庐县、建德市处于轻度污染水平;临安市、富阳市处于较好水平。

城市道路交通噪声为67.3分贝,比上年下降0.6分贝,低于国家70分贝的考核标准值。杭州市中心城区、余杭区较去年略有下降,萧山区、富阳市与去年持平,其余均有所上升。

杭州市区道路交通噪声超标路段占总路段的10.8%,较上年有所下降。桐庐县、临安市、建德市和富阳市道路交通噪声超标路段占总路段长的比例分别为 40.9%、24.1%、34.8%和10.8%;淳安县无重度和中度污染路段,但轻度污染路段占到总路段长的56.7%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量大面广的系统工程,离不开前瞻性理论和科学规划。杭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创新政府、企业、公众三个层面建设,形成政府、企业与民众相结合的建设模式,同时促进生态文明制度发展、循环经济发展、民众生活方式的进步,最终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我们要做的有: 1.推进污染减排

要把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与推进节能减排、减碳有机结合起来,抓好工程治理、结构减排、监督减排,严格落实污染物达标排放,确保实现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两大污染物排放量削减目标;加快发展污染少、能耗物耗小、经济效益高的生态环保型、资源节约型产业,坚决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特别是小印染、小造纸、小化工、小冶炼、小电镀等落后生产能力;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全面推行“清洁生产”,推进生态产业链组合,在重点行业、领域和产业园区积极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大力调整能源结构,逐步降低燃煤使用量,提高电、轻油、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使用量。2.改善空气质量

要着力抓好大气污染重点行业和企业整治,控制扬尘污染,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餐饮油烟,逐步开展加油站、油库废气和其它挥发性有机物(VOC)控制;推进工业企业脱硫除尘改造,提高热电企业脱硫效率,实施燃煤锅炉(窑炉)和导热油锅炉脱硫整治工程;对市政、建筑、拆迁等工地进行集中整治,深入开展“绿色工地”创建活动,切实加大扬尘污染控制力度;实施严格的机动车排放标准,实施轻型汽车Ⅳ号排放标准,同时实行机动车环保标志分类管理,强化机动车尾气排放检测,积极推广新能源汽车,切实加大机动车尾气污染控制力度;联合上海等长三角中心城市开展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物迁移、扩散轨迹和大气污染机理研究。

今年,杭州市环保工作的预期目标包括:完成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任务;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标准以上(API指数≤100的天数大于310天);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考核均达到合格以上;确保“三江两岸”生态景观保护与建设三年初见成效。

市环保系统将全面开展“清洁空气”行动,保障饮用水源安全,还将推进大气复合污染立体监测系统建设,加快提升区县(市)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PM2.5等的监测能力,完成西湖景区环境空气监测站建设,启动萧山临江等工业园区的大气特征污染物监测能力建设。还将加强与气象部门的战略合作,强化大气治理,探索建立灰霾天气预警机制。3.提高水环境质量

要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城市污水处理厂及污水管网建设,推进污水集中处理,提高污水集中处理率,并对现有污水处理厂实施脱氮除磷改造;构建完善的城乡综合性和专业性固体废弃物处理体系,推进工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以及污水处理厂污泥、危险废物的无害化处置工作,提高工业固废处置利用率;开展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完善各流域交接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工程,逐步建立以交界断面水环境功能区达标为基础的总量考核体系、跨行政区域河流交界断面水质管理和公示制度;推进市区河道综合保护工程,加快实施钱塘江引水工程,积极推进生物治理工程,通过截污、清淤、驳坎、配水、管理,让市区河道流畅、水清、岸绿、景美、宜居、繁荣,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良性循环的

水生态系统。4.整治噪音污染

要切实加强对各类噪音的管理,确保市区机动车禁鸣工作到位,减少运河内的船舶鸣号,减少社会性噪声和商业噪声,严格控制夜间建筑施工审批,切实提高固定声源达标率。5.保护饮用水源

要实施饮用水源保护规划,深入开展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整治,防止在饮用水源一、二级保护区内新建、扩建各类污染水体建设项目,采取最严格的措施保护饮用水源区。6.统筹城乡环境保护

要按照城乡一体化要求,统筹规划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将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布局作为乡镇总体规划和村庄规划的重要内容,深入开展“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推进生态村镇建设和创建,提高乡村环境管理水平,彻底改变农村环境脏乱差的面貌。

虽然杭州已开展了生态文明建设,但是生态环境建设还是任重而道远。迈入新世纪以来,杭州始终坚持“环境立市”战略,实施了西湖综合保护、西溪湿地综合保护、运河综合保护与利用、三堡和珊瑚沙引水等一系列重大生态环保工程,开展了国际花园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健康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生态城市等一系列生态文明创建活动,同时扎实推进生态市建设和打造“国内最清洁城市”,先后获得了“国际花园城市”“联合国人居奖”“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环保模范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环境奖城镇环境大奖”等国家级、世界级“桂冠”,被列为全国第二批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市,并在2005年通过了第一轮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复检。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量大面广的系统工程,离不开前瞻性理论和科学规划。杭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创新政府、企业、公众三个层面建设,形成政府、企业与民众相结合的建设模式,同时促进生态文明制度发展、循环经济发展、民众生活方式的进步,最终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

第五篇:关于漓江徒步旅游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漓江徒步旅游的调查与思考是一篇关于会议讲话的范文,由中国范文网编辑收集整理!免费提供,希望能够帮助您。

漓江徒步旅游是近两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旅游方式。这种旅游方式的发展前景如何,它对漓江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对漓江旅游乃至整个桂林的旅游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是市委和市政府十分关注、也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现状与成因 漓江是桂林的母亲河,是广西旅游的生命线,是中国也是世界的一道靓丽风景,而从杨堤乡到兴坪镇漓江段的奇山秀水则是这道靓丽风景的精华。如贰拾元人民币背景图案大河北风光、美国总统之旅渔村、桂林老八景之一浪石等著名景点尽在其中。近年来,由于锦绣风景的魅力诱惑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从杨堤乡到兴坪镇的漓江徒步游渐成气候,越来越多的人前来漓江沿岸进行徒步一日游或多日游。目前,漓江徒步游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步行——撑竹筏,绝大多数采取这种形式徒步游漓江;二是步行——乘游船,只有少数人,如最近深圳组团采取“徒步一小时,亲密接触漓江”方式游漓江。漓江徒步游的路线主要有四种,一是从桂林乘车到杨堤乡,从杨堤乡到兴坪镇,二是从桂林乘车到草坪乡冠岩,从冠岩到兴坪镇,三是从桂林乘车经阳朔县城到兴坪镇,从兴坪镇到冠岩,四是从桂林乘车经阳朔县城到兴坪镇,从兴坪镇到杨堤乡。自去年夏天以来,徒步游览漓江的游客与日俱增,据有关部门估计,节假日每天达到五、六百人,多时甚至达到上千人。今年“非典”期间,漓江徒步游的必经路口和渡口封禁,竟有人偷偷地爬过石山游过漓江去实现目的。“非典”解禁不久,桂林旅游股份有限公司首批组团350人来桂林徒步游漓江。近几年,兴坪镇每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近8万人次。漓江徒步游为什么越来越火暴?主要原因:

(一)旅客的多样化需求。置身山水,回归自然,返朴归真,放松心情,现已成为当代人尤其是年轻人追求的一个热点。另有乘游船游过漓江的游客感到漓江美不胜收,但不尽兴,很不自由,于是想投身漓江,亲近漓江,走进“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诗画意景,感受人与自然和谐交融、风景这边独好的美好情感。

(三)媒介大力宣传。如广东深圳特区一家名叫“驴友”的网站、《南方周未.新闻周刊》等媒介向游客专门介绍了风景如画的漓江和徒步游览漓江的感受,并特别推介从杨堤乡到兴坪镇30多公里长的漓江最为精华的景区,极具感染力地宣传漓江是桂林山水中的一颗明珠瑰宝,像一条青绸绿带盘绕在万点峰峦之间,奇峰夹岸,碧水萦回,峭壁垂河,青山浮水,风光旖旎,犹如一幅百里画卷,是世间著名的风景江河。徒步漓江,治性陶情,弃俗绝尘,赏心悦目,令人神往。

(四)旅行社的炒作。如青岛动力巅峰户外俱乐部在网上推出行程7天的“梦幻漓江阳朔徒步游”;桂林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将传统的游览漓江方式改变为乘船与徒步相结合,作为一个品牌与广东广州、深圳、东莞的三个旅行社合作,由于这种新游览方式与深圳游客喜欢亲近自然的心理极为合拍,故能立马成行,一呼百应。

二、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 漓江徒步旅游作为一种自助式的休闲旅游方式,尽管迎合了游客多样化的旅游需求,也能给沿江农民群众增加一些经济收入,但其本身也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安全隐患严重。安全是任何一种旅游方式都必须具备的基本要求。徒步旅游同其他旅游方式一样,要确保游客的各项需求和游览的安全有序,必须具备游览的基本条件,而目前漓江徒步旅游线路(杨堤~兴坪),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问题,尚不能满足游客游览的安全要求。具体表现在:一是没有一条象样的徒步游道路,游客走在陡峭狭窄的田间、山间羊肠小道或没有护栏的河堤上,很容易出现摔伤、扭伤、坠河等安全事故;二是没有固定的码头。除兴坪和杨堤渡口有两个简易的固定码头外,沿途两次渡江都没有固定的码头,游客渡江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这样就给竹筏或渔船违规载客提供了市场。漓江徒步旅游兴起以来,由于有利可图,到今年4月份,杨堤到兴坪段仅20公里的漓江上就有持证渔船240多艘,另有大量的无证渔船,还有竹筏110多张。目前每天在江面上违规载客的渔船或竹筏多达100多艘次,已出现过多次翻沉事件,既危及游客的生命安全,又严重影响了漓江游船的正常、安全运行。三是没有机动渡船。游客从杨堤徒步到兴坪,必须四次渡江才能完成整个行程,目前使用的渡江工具绝大部分是陈旧、破烂的非机动船只或竹筏,游客渡江既不方便更不安全;四是无安全救护设施。漓江徒步游线路长、行程复杂、游览随意性大,游客在游览过程中,为了追求新鲜的刺激或满足探险的心理需要,在开展诸如登山、攀岩、游泳等一些危险性较大的活动中,随时都可能出现溺水、抽筋、摔伤、食物中毒等意外伤害,如果得不到及时救护,其后果和损失是不言而喻的。

(二)管理严重滞后。由于漓江徒步旅游正处于自发兴起的阶段,目前既无专门机构也无专人对其进行管理,基本上处于自发、无序、分散、随意的无管理状态。究其原因,一是市委、市政府对徒步旅游的方式、前景、影响等尚未进行论证,给予明确的定性,有关职能部门因为既无法律依据又无政策依据而无法介入管理。二是管理体制不顺。对漓江徒步旅游的管理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交通、旅游、环保、林业、园林、公安、海事等部门及相关县乡政府密切配合,协作管理,但目前还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权威性机构对各部门进行协调,对徒步旅游进行综合管理。三是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协调机构,致使各职能部门从自身职能出发,在对待徒步旅游问题上各自为政,旅游部门和相关县乡对徒步旅游持支持态度,近期还组织了一些大型的徒步旅游活动,但对如何加强管理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大多数情况下,县乡政府对漓江徒步旅游的管理基本上是一种被动式的管理;交通部门由于所承担的责任比较直接,在自身职能范围内做了大量的管理工作,但受职能权限的制约,许多问题想管而管不了;林业、环保、园林、公安、海事等部门对徒步旅游存在的相关问题尚未引起重视,基本上没有介入管理。如果继续开展徒步旅游,而这种无管理的状态长期持续下去,必将带来安全、环保、生态等方面的一系列隐患,甚至对漓江旅游将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

(三)生态环境问题突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漓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如果说水是漓江的灵魂,那么生态环境就是漓江旅游的生命线,因此,开展任何一项与漓江有关的旅游活动,都必须以保护好漓江的生态环境为前提。开展漓江徒步旅游以来,由于游客的不断增多和相应的管理措施严重滞后,导致了一系列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一是植被遭到破坏。由于徒步旅游线路的不确定性,游客游览随意而分散,致使沿岸植被被践踏、树木被折伐、花草被采撷的现象时有发生,使本来就十分脆弱的漓江生态雪上加霜;二是垃圾污染严重。由于徒步旅游的特殊性,大部分游客自带食品、饮料,而沿途没有设立垃圾投放点,致使游客随处乱丢垃圾,江面上、草丛中、沿途路面到处散落游客丢弃的塑料袋、食品包装纸、饮料瓶、胶卷盒等废弃物;三是存在火灾隐患。据林业部门介绍,漓江两岸属石山区,植被水份少,树木生长缓慢,一些徒步游客经常在河滩、沿岸上搞烧烤,一旦发生火灾,灾后植被恢复将需要100年以上。

三、几点思考 漓江徒步旅游是在漓江风景区内发生的旅游行为,必须把其可行性放在漓江风景区规划、建设与保护的大背景下来考察,也就是说,开展漓江徒步旅游必须符合漓江风景区的总体规划,必须有利于漓江风景区建设与保护,有利于漓江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一)开展漓江徒步旅游与漓江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任何一种资源的开发,都必须找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开发与保护的平衡点和结合点,旅游资源的开发更是如此。漓江是世界著名的“黄金”水道,蕴藏着极为丰富而独特的旅游资源,如何在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将漓江的资源优势更大限度地转化为经济优势,这是历届市委、市政府一直十分关注和不懈探索的问题。经过多年实践,形成了目前以保护为主、适度开发的格局,这对于漓江旅游甚至整个桂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都是十分有益的。然而,长期以来,也有一些部门、一些县乡从局部利益、短期利益出发,认为漓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还远远不够,甚至有个别学者认为利用率还未到30%。正是在这种观点和局部利益激发了一些主体对漓江资源的开发冲动,而徒步旅游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这种冲动的产物。从表面上看,开展漓江徒步旅游的确能够给沿江乡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一些机遇,农民群众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实惠。但从深层次看,漓江徒步旅游实质上没有找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开发与保护的平衡点和结合点,支持开展徒步旅游的有关部门和县乡,应该说更看重的是眼前利益而不是长远利益,是局部利益而不是整体利益,注重的是些微经济效益而不是社会效益,只重开发而轻保护。因此,漓江徒步旅游作为一种旅游资源开发是一种低层次、粗放型的资源开发。首先,开展漓江徒步旅游的经济效益低下。由于徒步旅游是一种自助式的休闲旅游,不存在景区景点的门票收入,游客在游览过程中也一般自带消费品,因而游客在沿途乡村的消费十分有限,据统计,目前人均消费尚不足10元,即使双休日游客人数达到1000人次,其总收入也不会超过10000元,这个数字就当地群众而言,是比较可观的,而从整体经济效益来看是微不足道的,特别是对县乡财政而言,其贡献更是少之又少。其次,开展漓江徒步旅游对景观的破坏性较大。徒步旅游一旦开展起来,必然会出现一些较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经有个别村民在岸边自行搭建了一些摊篷,这些摊篷没有经过整体的规划,与周围的景观极不协调,不仅未给周围景观景上添花,反而破坏了周围景观的统一性和协调性,严重影响了漓江风景区的整体形象。由于漓江风景区是一个世界级的风景名胜区,近期我市正在努力争取将漓江风景区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任何有损于漓江风景区整体形象的资源开发,都将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国内一些已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风景区如四川省的九寨沟、湖南省的张家界等,由于盲目开发影响了整体形象而受到了“黄牌警告”,我们决不能为了丁点的蝇头小利而重蹈他们的覆辙。

(二)漓江徒步旅游与漓江游览的统一管理。目前漓江游览所实行的“四统一”管理模式,是经过近30年探索和实践总结出来的比较完善、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这一管理模式较好地解决了过去漓江游览市场秩序混乱的问题,确保了漓江游览的安全有序,提升了漓江游览管理的水平,维护了漓江旅游的良好形象,同时也较好地整合了漓江的旅游资源,规范了漓江资源的开发行为,确保了漓江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一致赞誉和国家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漓江航线先后被评为区级、国家级文明航线,并通过了ISO9001、ISO14001、OHSAS18001三项认证。但是,也有一些单位和个人,对这一目前最好的管理模式颇有微词,他们认为这种管理模式对漓江游览统得过死,游览方式过于单调,不利于漓江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不利于充分发挥漓江旅游资源的综合效益,因而极力主张变革现行漓江游览管理模式,放开漓江游览管理,开辟分段游、徒步游等多种旅游方式,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漓江旅游的经济效益。我们认为,在漓江游览管理上“统”与“分”的分歧,实质上体现了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的矛盾,统一管理考虑的是整体利益,而分散管理考虑的更多是局部利益。从这个角度来看,开展徒步旅游实际上是追求局部利益的一种体现,不仅有损于漓江游览的整体效益,而且将对“四统一”管理模式造成很大冲击,使漓江游览管理重新回到过去那种混乱无序的状态。

(三)漓江徒步旅游与旅游方式的多样化。

(四)漓江徒步旅游与沿江经济社会发展。

四、对策与建议 如上所述,开展漓江徒步游不仅在安全、管理、生态环境等诸多方面存在问题,更重要的是严重妨碍了漓江风景资源的保护和深层次开发。但由于目前漓江徒步游已形成了一定气候,沿途乡镇村屯也从中得到了不少实惠,简单禁止或限制不仅会引起当地村民的极力反对,也会影响游客追求多样化游览方式的心理,既不利于桂林进一步扩大影响,吸引游客,也不利于漓江乃至桂林旅游的整体开发。针对现状,我们认为宜“疏”不宜“堵”,政府应站在建设国际化旅游名城的高度,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尽快化解不利因素,大力开发新的景点,满足游客心理需求。同时充分考虑漓江两岸村屯发展经济的实际困难,引导、扶持当地村民走上致富之路。为此,我们建议:

(一)针对漓江两岸徒步游现状,有关部门要通力协作加强引导和管理。一要提高和统一县乡两级党政班子的思想认识。首先要明确漓江虽然暂时还没有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但我们在思想上、行动上都要把她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来爱护和保护。漓江的开发必须是保护性的开发,是长远性的开发,是深层次的开发,任何有损于漓江风景区整体形象、长远规划的行为都无异于饮鸩止渴;其次要充分考虑沿江村屯经济落后的状况,体谅当地村民靠江吃江的苦衷,切实帮助他们开拓发展经济的新路子;二要加强对当地村民的教育。使他们认识到只有保护好漓江的风景资源,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来欣赏自己的母亲河,才能获得更多的经济发展机会。要帮助村民提高环保意识和安全意识,在为自发形成的徒步游活动服务时,以主人姿态引导游客一起自觉保护好生态环境,防止发生安全事故;三要加强水上交通安全管理。交通、海事、安全生产监督等部门要密切合作,加大水上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加大对非法营运船只的打击力度。要彻底排查事故隐患和危险源,并与当地党委政府签定安全生产责任状,明确职责和义务,坚决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四要加强对沿江两岸的环境、植被、生态的保护。有关部门与当地政府要相互配合,通力合作,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增设监控点、宣传点,加强对徒步游沿途村屯及游客的监督管理;五要逐渐淡化漓江徒步游的影响。宣传部门不应再正面宣传、旅游部门不应再组织推荐漓江两岸徒步游活动。

(二)针对游客游览方式多样化的需求,加快开辟新的徒步游线路。众所周知,徒步游之所以能在旅游者当中引起广泛的共鸣,关键就在于它能让人不知不觉溶入自然,满足休闲与探险的心理需求。在风景如画的桂林,适合休闲、探险徒步游的景区并不少见,如阳朔境内的遇龙河,风光之美不亚于漓江,目前这一带的徒步游活动也正逐渐兴起,因其比邻县城,又有若干小村点缀其间,安全、环保等问题也易于解决,有关部门只要对这类景区下些功夫,把徒步游的内容搞精,声势造大,服务搞好,是完全可以把游客吸引过来的。如遇龙河徒步游活动,可以单独组织游客进行,也可以将其作为游览漓江的派生活动,这样既有效地保护了漓江风景资源,又满足了游客多样化游览的需求,延长了游客在桂停留时间,还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可谓一举数得。

(三)针对沿江村屯经济落后现状,千方百计帮助群众脱贫致富。由于漓江沿岸早已禁伐、禁猎,当地多数村民至今依然生活在温饱线下。这一现象在桂林的其他旅游景区也很普遍,为了保护大自然的山山水水,很多景区附近的群众都做出了一定程度的牺牲。鉴于这种情况的特殊性,有关部门应考虑引入价值效益机制、激励机制和补偿制度,每年提取景区旅游收入中的一部分,作为当地群众维护景区生态环境的奖励和给予当地群众的补偿,既可调动其保护景区资源的积极性,又可为其发展经济提供一定的物质援助;当地政府要尽职尽责,在积极协助有关部门切实抓好景区生态环境保护,保障景区资源不断优化的同时,解放思想,拓宽思路,紧紧抓住当地经济发展的特点,找准最有利于发展经济的路子,帮助群众脱贫致富。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

下载漓江生态环境问题的调查与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漓江生态环境问题的调查与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漓江徒步旅游的调查与思考

    漓江徒步旅游是近两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旅游方式。这种旅游方式的发展前景如何,它对漓江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对漓江旅游乃至整个桂林的旅游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是市委和市政府......

    关于漓江徒步旅游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漓江徒步旅游的调查与思考漓江徒步旅游课题组漓江徒步旅游是近两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旅游方式。这种旅游方式的发展前景如何,它对漓江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对漓江旅游乃至整......

    农村生态环境调查

    农村生态环境调查报告——记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常家村撰稿人寄宣 张溆一调研背景由于我国农村污染治理体系尚未建立,环境污染不仅将迅速“小污”变“大污”,而且已经“小污”......

    农村生态环境调查

    农村生态环境调查问卷 亲爱的朋友: 您好,当您决定参与答卷的这一刻,我们对您在百忙中给予的关注和支持表示钦佩和感谢!创意改善社会,公益温暖中国。我们深知,您的关注不仅是一种肯......

    保护漓江的调查总结

    调查总结 漓江,从来都与桂林这个城市休憩相关、声息相连,它是这座城市的精髓,也是这个城市发展变迁的最好见证。但是现在的漓江让人很担忧,现在我们组五人分为二组,以解放桥为......

    农民工回流问题的调查与研究

    农民工回流问题的调查与研究 前言:全球金融危机向中国的蔓延,使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踏上了返乡的路途。据相关统计我国2.3亿农民工中,像“候鸟”一样迁徙的外出务工人员约有1.3亿,......

    农村老年人问题的调查与研究

    农村老年人问题的调查与研究 【摘要】关注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现状,积极解决他们生活中存在的各种 问题,努力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不仅关系到农村老年人的晚年能否幸福,也关系到千千......

    老年人家庭赡养问题调查与研究

    宁国市老年人家庭赡养问题调查与研究 化学化工学院10级化学(1)班刘丹 内容摘要: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老年人家庭赡养问题成为一个必须面对且很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在宁国市内,那些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