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凤阳县人民政府领导成员简介
凤阳县人民政府领导成员简介
县长米德成,男,1962年9月出生,安徽省滁州市人,汉族,研究生学历。1980年12月参加工作,198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凤阳县委副书记、县长。
1980年12月—1990年9月任滁县地区财政局企财科、预算科、综合科办事员,1990年9月—1994年2月任滁县地区(滁州市)财政局综合科副科长,1994年2月—1996年12月任滁州市财政局综合科副科长、主任科员,1996年12月—1998年2月任滁州市预算外资金管理局副局长,1998年2月—2006年5月任滁州市预算外资金管理局局长;2006年5月—2006年6月任定远县委常委,2006年6月—2008年7月任定远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其间:2003年9—2006年7月在安徽省委党校经济管理专业学习),2008年7月—2008年8月任定远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2008年8月至今任凤阳县委副书记,2009年12月至今任凤阳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主持政府工作)、代县长、县长。
副县长池康,男,1965年1月出生,安徽滁州市人,汉族。1983年6月参加工作,1991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凤阳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1983年6月—1985年6月在滁州市(县级)政府招待所工作;1985年6月—1986年11月任上海胶鞋三厂滁州分厂会计;1986年11月—1989年5月在滁州市(县级)二轻局工作;1989年5月—1993年1月先后任滁州市(县级)经委生产技术科、企业管理科办事员,副科长、科长(其间:1988年9月—1991年6月在江西省财经学院会计专业函授专科学习);1993年1月—1998年6月先后任琅琊区经计委生产技术科、财务科科长,经计委副主任、党委委员(其间:1994年9月—1997年1月在中央党校函授学院本科班经济管理专业学习);1998年6月—2005年2月任滁州市经贸委综合科副主任科员、科长,助理调研员;2005年2月—2008年9月任滁州市国资委副主任、党组成员;2008年9月—2010年6月滁州市经委(国资委)副主任、党组成员,市国有资产运营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扬子集团党委书记。2010年6月任凤阳县委常委,2010年7月至今任凤阳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副县长陈彦宾,男,1964年4月出生,河南省长垣人,汉族,本科学历。1986年7月参加工作,1985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凤阳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1986年7月—1994年12月任中国农业工程研究设计院能源室工程师;1994年12月—1998年7月任农业部环保能源司主任科员;1998年7月—1999年12月先后任农业部科技教育司能源处主任科员、能源处助理调研员、科研计划处副处长、产业技术处副处长;2010年3月任凤阳县委常委,2010年7月至今任凤阳县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副县长时金发,男,1962年5月生,安徽省凤阳县人,汉族,大学学历。1984年12月参加工作,198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凤阳县政府副县长、党组成员。
1984年10月任官沟乡公安员、副乡长、党委副书记;1991年9月任刘府镇党委副书记;1992年3月任刘府镇筹备组组长;1992年12月任大庙镇副镇长;1993年8月任曹店乡党委副书记;1995年12月任西泉镇党委副书记;1998年10月任二铺乡乡长、党委书记;2005年5月至2007年元月任武店镇党委书记;2007年元月至今任凤阳县政府副县长、党组成员。
副县长高有才,男,1971年9月生,安徽凤阳县人,汉族,大学学历。1995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凤阳县政府副县长
1993年9月济南交通高等专科学校汽车应用与修理专业学习;1995年7月任凤阳县公路工程管理所技术员;1997年1月任凤阳县交通局政秘股文秘干事、综合档案室主任;2002年1月至2007年元月任凤阳县纪委监察局副局长(其间:2002年8月至2004年12月在中央党校函授学院法律专业学习);2007年元月至今任凤阳县政府副县长。
副县长陈广立,男,汉族,1967年9月出生,安徽定远县人,大学学历。1985年7月参加工作,1990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凤阳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1985年7月在定远县凌家湖农场中学任教;1990年1月任定远县永宁乡秘书干事;1990年9月任定远县藕塘区委秘书干事;1992年3月任定远县藕塘镇秘书;1993年9月任定远县朱马乡办公室主任、副书记; 1999年2月任定远县南店乡党委副书记、乡长;2002年2月任定远县连江镇党委副书记、镇长;2004年6月任定远县县委常委(期间在西藏措美县任副县长);2007年8 月至今任凤阳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副县长吴义鸿,男,汉族,中共党员,安徽省第八届省青联委员,高级农艺师,享受省政府专家津贴。1970年6月出生于安徽肥西县,1991年毕业于安徽农业大学土壤与植物营养专业,大学本科,2000~2004在安徽农业大学攻读农业推广专业研究生,获农业推广专业硕士学位。
1987.09~1991.07安徽农学院农学系、土壤与植物营养专业学习;1991.07~1996.12安徽省农业厅土肥总站、助理农艺师;1997.01~2002.03安徽省农业厅土肥总站、农艺师,副科长、科长;2002.03~2004.04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土肥总站、科长,高级农艺师(其中2000.04~2004,在读安徽农业大学农业推广专业硕士学位,2003.09~2004.04,日本国高知县农业技术中心、海外研修员);2004.04~2006.02安徽省农委发展粮食生产办公室、科长;2006.02~2009.03安徽省土肥总站、高级农艺师,科长(其中2008.9月参加以色列莫沙夫现代农业技术培训);2009.03至今挂职任凤阳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副县长周宏,女,汉族,1973年10月生,安徽铜陵人,本科学历,学士学位。现挂职任凤阳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1994年9月,铜陵有色金属集团井巷公司开发办工作;1996年12月起,省经济贸易委员会机电产品进出口办公室、对外经济协调处先后任科员、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2004年6月,省商务厅外商投资管理处主任科员;2006年8月,任省商务厅外商投资促进事务局副局长;2007年4月,任省商务厅外商投资管理处副处长。
副县长王传所,男,汉族,1986年安师大中文系毕业,1999年安徽省委党校经济学研究生班毕业。先后在省直机关党校、《七月风》杂志社、省直机关工委办公室、省直机关工委研究室工作,现为省直机关工委研究室副主任。现挂职任凤阳县政府副县长。2009年8月,任省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开发第七期派驻凤阳县帮扶联络组长;2009年9月,任凤阳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副县长梁茂生,男,汉族,中共党员,1965年1月生,安徽省来安县人,大学学历。1987年7月参加工作,199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凤阳县政府副县长、党组成员。
1987年7月安徽大学毕业后任来安县政府办公室秘书,1990年10月-1992年2月 来安县龙山乡政府挂职副乡长,1992年3月-1995年12月任来安县政府办公室秘书、副科长,1996年1月调滁州市司法局工作,任滁州市司法局办公室副主任,2002年11月-2008年6月 滁州市司法局办公室主任,2008年6月任滁州市司法局副调研员,在“大滁城”建设指挥部办公室挂职,任临时党支部书记。
发文日期:2010-04-22
第二篇:凤阳情况简介(南通推介会)
凤阳县情况简介
凤阳县地处安徽省东北部,淮河中游南岸,是滁州市所辖八个县市区之一,下辖15个乡镇、198个行政村、26个农村社区;国土面积1949.5平方公里,居全市第三;总人口76.6万,居全市第二。
凤阳春秋为钟离子国,隋开皇2年(公元582年)设为濠州,历唐、宋、元三朝,至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朱元璋取“丹凤朝阳”之意赐名家乡“凤阳”。因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小岗村“大包干”创举、被赞为“东方芭蕾”的凤阳花鼓以及境内丰富而优质的石英资源,而享有“帝王之乡、改革之乡、花鼓之乡、石英之乡”的美誉。
交通优势明显。公路、铁路、航运四通八达,京福、宁洛高速公路和京沪铁路经过凤阳;凤阳县城距京沪高铁蚌埠南站仅9公里;淮河52.5公里黄金水道流经县境北侧;拥有“千里淮河第一港”——凤阳港,年吞吐能力1200万吨。
矿产资源丰富。境内石英岩和石灰岩资源丰富,品质好,特别是石英岩矿已初步探明储量约100亿吨,储量和品位均位居华东之首、全国前列。2005年12月,被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协会和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联合授予“中国优质石英砂原料基地”称号,2009年12月,又被中国日用玻璃协会和中国轻工业联合会联合授予“中国日用玻璃产业基地”称号。
农业资源充足。凤阳是全国首批商品粮基地县和100个产粮大县之一,常年农作物播种面积230—240万亩,粮食作物180
万亩左右,总产70多万吨。全县现有农产品加工年产值5亿元以上企业1家、1亿元以上9家、5000万元以上16家,凤宝粮油跻身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特别是面粉加工企业,达到了日加工小麦4000吨的能力,已形成全省的小麦面粉加工产业集群。水资源丰富,南部有四座中型水库,总库容2.7亿立方米;北部有52.5公里的淮河黄金水道。
旅游资源独特。南部有凤阳山国家地质公园及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狼巷迷谷、江北第一洞——韭山洞;北部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中都皇故城及明皇陵石刻,朱元璋出家礼佛之地、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兴寺;东部有小岗村国家4A级红色风景区。2012年4月份,凤阳被中国文化促进会授予“中国最佳文化休闲旅游县”称号。
科技资源较好。科教资源丰富,境内拥有省属综合性本科院校一所——安徽科技学院(全国县级城市唯一),以及市属高等专科学校和全国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各一所。
近年来,凤阳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打造“中国最具竞争力的硅(玻璃)产业基地、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优秀旅游目的地城市、国家级现代农业强县”的目标,大力实施“工业强县、城镇带动、稳农固本、转型升级、开放合作、科教兴县”六大战略,全县经济社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201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7亿元,增长11.6%;财政收入15.05亿元,增长2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0亿元,增长17.8%;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增长17.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亿元,增长16.3%。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量继续位居全市前列。2013年上半年,预计
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0亿元,同比增长13%;财政收入9亿元,同比增长19%;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7亿元,同比增长20%;固定资产投资55亿元,同比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4亿元,同比增长16.2%。
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2012年,全县规模以上企业达到88家,实现总产值117.6亿元,增加值30亿元。硅(玻璃)产业集群规模初显。德力日用玻璃、安徽力诺太阳能集热管、台玻在线LOW-E节能玻璃、凤阳玻璃、侨裕硅盖板、确成硅化工、赛弗节能玻璃、赛吉元白炭黑、中亚水晶玻璃等一批重大硅(玻璃)产业项目建成投产,其中德力股份于2011年4月成功上市。2012年全县硅产业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规模以上硅(玻璃)企业发展到36家。工业结构不断优化。规划建设了浙商(凤阳)工业园、苏商(凤阳)科技产业园等项目。目前,润辉新型建材、斯特嘉汽车零部件等一批项目竣工投产,34个项目正在建设。滁州报废汽车循环经济产业园被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批准为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初步形成了以硅(玻璃)产业为主导,建材、烟草、机械电子、轻纺服装和粮油食品加工等产业同步协调发展态势。产业承载平台进一步夯实。现已形成“3+6”产业发展平台格局,即凤阳工业园区、凤阳硅工业园和凤阳宁国现代产业园三个省级工业园区,以及浙商(凤阳)工业园、苏商(凤阳)科技产业园、大庙石英砂集中加工区、刘府工业集中区、武店建材加工集中区、小岗农产品(有机食品)深加工产业园六个等特色工业集中区。三个省级园区功能日趋完善,截至目前,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21.2亿元,建成区面积21平方公里,入驻企业143家,年创税收
亿多元;六个特色产业园完成基础设施投入4亿元,开发面积达到12平方公里,入驻企业97家。城镇化建设快速推进。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为目标,着力打造“生态良好的山水城市、功能完善的宜居城市、特色鲜明的文化名城”。修编了凤阳县城镇体系规划、凤阳县城市总体规划,到2030年城市建成面积50.9平方公里,人口聚集到45万左右,到“十二五”末,城区建成30平方公里,人口30万左右。目前,县政务新区、县行政服务中心等14个单体公共建筑先后启用,凤阳中学新校区、凤阳国际大酒店、县博物馆、图书馆、市民广场等公共配套服务设施全面建成,5.5平方公里的凤阳新城区初展雄姿。现代农业提速增效。2012年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实现“九连增”,总产达70.3万吨。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2012年底累计建成标准化养殖小区65个,其中国家级3个、省级6个、市级22个,总量在滁州市排名第一;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33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13家、市级19家。旅游产业不断壮大。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2个、3A级景区3个,大包干纪念馆被列为国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凤阳山地质公园成功申报国家级地质公园,现正在加快推进建设;明中都皇故城城墙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明中都城遗址保护与遗址公园建设,完成考古勘探;总投资1.8亿元的钟楼文化中心和朱元璋文化苑项目正在加快建设。2012年我县被中华文化促进会旅游研究中心授予“中国最佳文化休闲旅游县”称号,全年接待游客342万人次、门票收入3817万元,同比分别增长31.8%、30.3%。
当前,我县紧抓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和加
快皖北地区崛起带来的发展机遇,以“园区建设跨越年、文化新城提升年、美好乡村示范年、社会管理创优年”活动为抓手,大力弘扬大包干精神和沈浩精神,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创新,不断开创美好凤阳建设新局面。
小岗村简介
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全国十大名村之一,国家4A级旅游景区、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安徽省历史文化名村。位于凤阳县东部约28公里,京沪铁路、G36(宁络高速)高速公路、省道307、101线依村而过,距宁洛高速小岗出口仅15公里。现辖23个村民组,940户、3970人,村域面积2.25万亩,其中可耕土地面积1.9万亩。
近几年来,村两委以胡总书记视察时的讲话精神为指导,以沈浩精神为动力,进一步弘扬大包干精神,扎实苦干、积极进取,抢抓机遇,趁势而上,使小岗村进入了发展史上最好最快时期。一是产业发展不断加快。GLG产业园、从玉菜业、中航郑飞小岗面业、宝迪10万头原种猪养殖基地、金小岗农林科技园等项目相继落户,部分项目已建成投产;小岗农副产品(有机食品)深加工产业园完成规划编制,即将获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园区,目前该园区内“一纵三横”道路正在进行招投标工作。旅游业快速推进,在成功申报国家4A级旅游景区后,大包干纪念馆被列入全国第二批重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大包干纪念馆新馆、沈浩陈列馆扩建和游客集散中心等旅游产业建设项目全面实施;投资近亿元的小岗村培训中心建成使用。二是基
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配合承办第十三届全国“村长”论坛和大包干35周年纪念活动,深入开展两年大变样行动,规划并实施了总投资20.25亿元的32项重点工程,将于今年8月底前全部竣工。引资5000万元建成小岗自来水厂,燃灯水库引水工程全面完工。石马新区、小岗新区已建成居民房298套。三是民生保障能力显著提高。不断加大民生保障投入,使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小岗村全体村民。敬老院工程、小岗小学扩建工程和卫生服务中心工程完工并交付使用;村五保老人实现了集中供养;建立村劳动力资源档案;村集体为村民缴费办理了四项保险,建立了村教育教学奖励制度;实施困难家庭生活保障,对新农合报销、县民政医疗救助之后实施追加救助。预计到2014年底,“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五有”目标可基本实现。
2012年,全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5.8亿元、较上年增长20%,新建或改建项目30个,完成固定资产投入6.9亿元、较上年增长20%,村集体经济收入410万元、较上年翻一番,村民人均纯收入10200元,比2011年净增1800元,全村旅游接待量83万人次、较上年净增12万人次。
2011年以来,先后荣获全国第三批文明村镇、第四批中国幸福村、中国红色乡村遗产名村、全国民兵工作先进单位、安徽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省第二批文明村镇等荣誉称号。
小岗村将继续解放思想,把大包干精神转化为发展热情,以沈浩精神为动力,树立更高标杆,争取更大发展,全面推进美好乡村示范村建设。
第三篇: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市人民政府领导成员工作分工的通知
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市人民政府领导成员工
作分工的通知
漳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11-09-05 发布机构:漳州市人民政府 浏览
次 258
【字体:大 中 小】
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
市人民政府领导成员工作分工的通知
漳政综〔2011〕137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漳州、常山、古雷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漳州台商投资区管委会,市直各单位:因人事变动,经研究,现将市政府领导成员的工作分工调整如下:
一、吴洪芹市长:领导市政府全面工作。主管编制、人事、财政、国资、监察、审计等工作。
二、吕传俊副市长:协助分管发展改革、统计、物价、粮食、重点项目、南太武滨海新区、央企对接等工作。
分管部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含市物价局、市重点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市统计局、市粮食局。联系单位:国家统计局漳州调查队。
三、陈汉夫常务副市长:负责市政府常务工作;市
长外出时,主持市政府工作。协助分管办公室、人事、金融、企业上市、应急管理、机关效能建设、依法行政、信息化、政务公开、政务服务、绩效评估等工作。协助
市长抓编制、财政、国资、监察、审计等具体工作。
分管部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市公务员局、市人
民政府机构编制办公室、市财政局、市国有资产监督管
理委员会、市监察局、市审计局、市地方志编篡委员会、市金融和上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古雷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联系单位: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市委老干部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人行漳州中心支行、银监局漳州
分局,各金融、保险、证券机构。
四、黄浦江副市长:协助分管农村、农业、计生、民族宗教、供销、红十字、支前双拥、对口支援、山海
协作等工作,负责防汛抗旱工作。
分管部门:市人民政府农村工作办公室、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水利局、市海洋与渔业局、市人口和计划
生育委员会、市民族与宗教事务局、市供销合作社、市
红十字会、市支前双拥工作办公室、市防汛抗旱指挥部。联系单位:市气象局、市计划生育协会、市农民体
育协会、驻漳部队。
五、谢毅泰副市长:协助分管外经、外贸、外资、外事侨务、港澳事务、对台、旅游、口岸、海防、经济
开发区、台港澳侨外企对接等工作。
分管部门: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含市人民政府
口岸工作办公室)、贸促会漳州市支会、市外事侨务办
公室(含市人民政府港澳事务办公室)、市人民政府台
湾事务办公室、市旅游局、市海防委员会办公室、常山
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漳州台商投资区管委会。
联系单位:漳州开发区管委会、漳州海关、东山海
关、漳州检验检疫局、东山检验检疫局、漳州海事局、市外汇管理局、漳州边检站、漳州海关缉私分局、市归
国华侨联合会、市台湾同胞联谊会。
六、赵静副市长:协助分管科技、教育、文化广电
新闻出版、卫生、体育、民政、老区、老龄、政府系统
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
分管部门:市科学技术局、市教育局、市文化广电
新闻出版局(含市版权局)、市卫生局、市体育局、市
民政局(含市革命老根据地建设办公室)、市老龄工作
委员会办公室、市残疾人联合会、漳州职业技术学院、漳州卫生职业学院、漳州城市职业学院、电大等院校。联系单位: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共
青团漳州市委员会、市妇女联合会、市档案局、市委党
史研究室、市科学技术协会、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市
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漳州师
院、漳州天福茶职业技术学院、漳州理工职业学院、市
老区建设促进会、市老年人体育协会、各新闻单位。
七、洪仕建副市长:协助分管工业、内贸、交通运
输、环保、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产业(电子工业)、食品安全、打假、区域经济协作、民企对接等工作。
分管部门:市经济贸易委员会(含市食品安全工作办公
室)、市交通运输局(含市交通战备办公室)、市环境
保护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二轻集体工业联
社、市铁路建设办公室。
联系单位: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漳州盐务局、市邮政局、漳州电业局、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市工商业
联合会、市总工会、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漳州无线电管
理局、厦门港口局漳州分局、市烟草专卖局、市电信公
司、市移动通信公司、市联通公司、漳州车务段。
八、林明良副市长:负责市公安局工作。协助分管
政法、信访等工作。
分管部门:市公安局(含市人民政府打击走私综合治理工作办公室)、市司法局、市信访局。
联系单位: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市国
家安全局、市武警支队、市边防支队、市消防支队、漳
州监狱、漳州劳教所。
九、市政府党组成员王毅群:协助分管住房和建设、规划、国土资源、城管执法、人防、住房公积金管理、安全生产、圆山新区等工作。
分管部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城乡规划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市人民防空办公室(含市民防局)、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市安全
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市地震局、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联系单位:各民主党派漳州市委。
十、朱岱峰秘书长:协助处理市政府日常工作,领
导市政府办公室。协助抓发展研究中心、行政服务中心、法制办、驻外办、政府网站等工作。
为加强工作的衔接与配合,保证市政府工作正常运
转,市政府领导实行“AB角”工作制。互为“AB角”的市领导,一方外出开会、学习或考察时,相应的另一方
接替其分管及联系的工作。具体是吕传俊与谢毅泰、陈
汉夫与王毅群、黄浦江与赵静、洪仕建与林明良互为“AB
角”。
漳州市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九月五日
第四篇:人民政府奖学金获得者情况简介
人民政府奖学金获得者先进事迹简介
学生XXX,来自XXXX于20XX年X月考入XX系XX班,入校两年的具体表现如下:
学习方面:在校期间,一直“以学为本”,成绩名列前茅,平均分均在90以上,课上认真学习专业知识,计算机通过国考二级;平时努力学习英语知识,掌握运用英语的能力,通过英语四级;此学年获得二等奖学金,获得院级三好学生,励志奖学金。
认真工作:曾担任XXX社财务部长,管理社员社费,让社员放心,为广大社员备课、讲课;现任班长、系团总支副书记,对工作尽职尽责,认真完成每一项工作,老师省心,同学放心。
实践工作:在校期间,没有把脚步停留在学习知识的层面上,更多的是放于实践中,参加各项活动,曾参加演讲比赛获四等奖,参加社会工作,获假期社会实践奖;并组织活动丰富同学们的课余时间,如组织“演讲比赛”、“百科知识竞赛”等。
思想方面:平时积极学习党的理论知识,方针、路线,思想积极进步,努力与党保持一致,保持先进性,于2XXX年X月接受党组织审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预备党员。
生活方面:在生活上,我简单朴素,乐观向上,与同学们友好相处;并且热爱劳动,积极参加义务活动,如:“校园清扫”、“敬老院献爱心”等。
第五篇:两委领导成员 心得体会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心得体会
崇德党支部副书记
时建文
一、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是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列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各项事业包括党的建设事业的重要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须坚持贯彻执行的重要战略思想。
二、目标任务
党的十七大决定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这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是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作为一名基层干部一定要深刻认识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重大现实意义和紧迫性,积极投入到学习实践活动中来。进一步增强基层党建工作的先进性,提高党在基层的执政能力,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进一步奠定重要的思想基础、政治基础和组织基础。
三、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认识
1、学习实践活动首先应当以学习为第一任务。
通过本次学习实践活动,系统地学习了党的十七大报告、《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观》、胡锦涛等中央领导重要讲话精神及镇委镇政府印发的相关文件等篇目。使我全面的认识到树立和落实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对于我们更好地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具有重大意义。
2、求实创新,加强自身建设。
贯彻群众路线、探索党员管理新路、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宗旨,增强为民服务的实效,树立民生为天的思想。为群众提供最需要服务、最切实际的服务。其次,严格要求,定期对流进、流出党员的情况进行全面疏理,总优化流动党员的管理;并且,按照党员先进性目标考核要求和操作程序,抓好党员评估评议活动。最后,用责任关注基层农村党建,用责任关注民生。不断提升党组织的持续发展能力、管理能力、亲情服务能力和工作创新能力。加强工作的计划性,建立有条不紊的工作秩序,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注意发挥党支部的集体领导作用。
不断增强领导干部理论素养。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在于党员干部,党员干部的理论修养、工作作风、个人能力都决定了科学发展观的落实。要通过建设学习型执政党、学习型党支部,切实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党员干部头脑,不断提高党员干
部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
3、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背景下,我村党支部要抓紧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通过前期的学习调研、座谈交流分析总结,联系我村的实际情况,着眼于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又好又快的发展,着眼于抓紧解决我村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我村应当依托崇德工业园区的优势,充分领导干部带头的职能作用、调节各方力量,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积极支持和配合园区的建设。在崇德的发展道路上我们将继续坚持“转变观念、创新方法”的工作方法,力争在落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促进我镇、我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道路上取得好的成绩。
四、全面总结学习心得
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展开,崇德党支部的全体党员普遍受到了一次全面系统的科学发展观教育,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更加符合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要求,科学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尤其是领导干部,进一步强化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崇德党支部社会主义新农村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识,增强了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掌
握了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和目标,能够从全局上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进一步明确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逻辑关系和指导作用,从而能够更好的谋划我村发展的全局、配合好县委县政府、镇委镇政府各项工作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