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渠县新闻网·蒙山论坛简介
渠县新闻网·濛山论坛简介
渠县新闻网是由中共渠县县委宣传部、渠县网络文化管理中心主办的渠县对外宣传门户网站。以向世界传播渠县声音为己任,宣传渠县,服务发展。五年来,渠县新闻网已发布各类新闻、服务信息、公告公示等20万余条,已有410万来自国内外的网友访问浏览本网站,访问量达3600余万人次,并有100多名作者成为了渠县新闻网的业余通讯员。互联网上搜索“渠县”这一关键词,渠县新闻网连续四年排在各大搜索引擎第一位。
濛山论坛是渠县最大的网友交流互动社区,秉持“关注渠县、服务生活、用心交流、沟通您我”的宗旨,疏导民声,通达民意,引领时尚,分享快乐。五年来,濛山论坛吸引了7.3万余个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不同年龄阶段的网友,更聚集了一大批在外渠县籍网友。濛山论坛通过活动与交流,增强网友的凝聚力,建站以来成功开展了数千次户外旅游、摄影采风、FB聚会、诗会影展、爱心帮扶和网友聚会活动,为渠县网友营造了一个温馨的网上家园。
第二篇:青岛新闻网网上论坛回复
心 系 百 姓 情 筑 家 园
按: 政府窗口行业的服务代表着政府部门的形象,也是“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最直观的体现。近日青岛新闻网社区青岛论坛版块中发表了题为“晒晒你在政府窗口行业办事的经历”的帖子,广大网民朋友对岛城政府窗口行业的服务质量各抒己见,有值得鼓励的,也有需要完善的。现从中摘录几例网友对于市公积金管理中心的评论,供大家学习、借鉴,希望受到表扬的同志珍惜荣誉,再接再厉,同时全体员工也要以此为榜样, 多给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努力让服务更加到位,为构建和谐社会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青岛新闻网网上论坛概览
——“晒晒在公积金窗口的办事体验”
市管理中心办公室编辑
“上周五,我与老公去青岛市公积金管理中心办理公积金贷款手续,当天办理手续的人非常多,我取的号大约要排到近中午了,而由于我母亲近日重病住院,我非常着急的要赶去陪护,当时15号窗口工作人员,一位叫王志刚的大哥,了解到这个情况后,立刻提前给我们办理好所有手续,给我节省了时间,使我能及时地赶去给母亲陪床,没将时间浪费在排队等候上,这种人性化的服务,使我们深受感动,在这里,我衷心地对15号窗口的王大哥说一声:谢谢您。”――心 系 百 姓 情 筑 家 园
社区ID:dodon0516
“我们也要感谢公积金管理中心的一位大哥!不知道他的名字,很胖,不笑的时候眼睛也总爱眯成一条线,总是爱笑。他的座位应该是柜台从右数第四个或者第五个位置。他的服务态度让我们感到很敬佩,觉得是当代公务员的榜样,值得表扬!”――社区ID :samuel1030
“刚从市北公积金回来,市北公积金有个胖胖的男的服务态度还是值得夸奖的。”――社区ID:阿库拉
“说的是,公积金的服务态度应该在机关事业单位的对外窗口里是最好的了”――社区ID:沙拉-SRV
“卖过房子,也买过房子,对山东路2号公积金管理中心的感觉灰常灰常好。给我们办手续的那个大哥态度真好啊。”――社区ID:秋丝雨
2009年6月30日
第三篇:蒙山大洼写生基地简介.
蒙山大洼写生基地简介
蒙山大洼风景区,位于平邑县城东35公里(蒙阴县城南26公里,景区面积16平方公里,是山东省著名的写生基地,每年来自全国各地的书画爱好者和学生云集这里。其宗旨为服务周到、保障的力、价格低廉,服务景点范围包括著名景点龙虎门、三柱峰、云蒙峰、凌云宫、玉皇阁、老寿山、鬼谷子讲堂、鬼谷峪、鬼谷洞、挂心蹶子山等。景点以突出原生态和民族风情为特色、以满足艺术写生目的为己任。热烈欢迎广大院校美术写生、艺术摄影、民间调查、旅游采风等各团体来此采风。
经过一年的努力,位于刘家寨水库边的【蒙山大洼状元楼】已投入运营,堪称水上乐园、内设高、中档房间,内有空调、电视、淋雨、卫生间。160平方的会议室,是目前大洼高档的接待中心是写生度假团体旅游夏令营会议的好去处。【蒙山大洼状元楼】能容纳500人吃住。给您提供优质的服务和帮助!欢迎光临!总经理王进奇向新老客户及师生们致敬!感谢您们对本山庄的支持和帮助!我们的服务宗旨:更好的服好务。让您们来到沂蒙山有家的感觉。以诚相待!永远是您的朋友。
平邑县大洼风景区蒙山大洼状元楼接待中心 电话:0539-******* 手机:137******** 133******** 联系人:王进奇 沂蒙山写生基地简介
基地宗旨:诚交艺术界朋友,全力服务好各大院校师生,不断壮大基地实力及规模,扩大基地对外界的影响。
基地景观:蒙山高,沂氺长,沂蒙山区好风光。基地设在蒙山脚下大洼自然风景区内,景色秀美,视野开阔;春季繁花似锦,秋季五彩缤纷;有奇石、有溪流、有瀑布、有树木、有古村落、有历史传说、有历史遗迹、更有沂蒙山革命老区人民的质朴热情!是艺术家们艺术实践的绝好的去处!油画、国画、水彩水粉画皆宜!基地规模:基地依山傍水建造。内设标准间和普通间。有太阳能公共洗澡室。标准间配有电热水器,24小时都可以洗澡。同时可容纳300多人食宿。标准化厨房,专业厨师可做出各地不同口味的饭菜。配有大餐厅和若干小餐厅。另设可容纳200多人的多功能画室,供教师上大课、讲评作业、开会、放电视、电影等集体活动之用。为了便于教师整理资料,还为教师配备了电脑。
接待规格:根据各大院校的不同要求,制定相应的接待标准。
活动安排:
1、风景写生。
2、蒙山一日游;参观费县奇石、中国书法城、王羲之故居、银雀山汉墓竹简墓博物馆、沂蒙山小调诞生地、黄金地质公园、自然博物馆、《沂蒙》电视剧拍摄基地、影视城、新四军军部旧址、彩虹谷、地下大峡谷、日照海边一日游、莒县天下第一银杏树等。(注:第2项活动内容,属考察课项目,可自选任选,其中交通费、门票等费用自理。衷心希望和欢迎各大院校师生前来“沂蒙山写生基地”进行艺术实践活动!(基地负责人:宋元明,联系电话:152******** 地址: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卞桥镇大洼自然风景旅游度假区
第四篇:论坛简介
2014中欧文化高峰论坛方案
“Towards a Post-2015 World”
(征求意见稿)
2014.10.27-28 | 中国·北京
“„„我们要建设文明共荣之桥,把中欧两大文明连接起来。”1 ——国家主席习近平
“……We need a bridge between our peoples and cultures that will help us understand and learn from each other.The Forum provides that bridge and ensures cultural cooperation can take a more prominent place in our relations.”2(在我们的人民和文化间需要构筑一条桥梁,帮助我们理解和学习彼此。中欧文化高峰论坛提供了这一桥梁,并为我们之间文化合作赢得了更突出的地位。)
——European Commission President Jose Manuel Barroso
(欧盟委员会主席若泽·曼努埃尔·巴罗佐)
“„„中欧文化高峰论坛就是大家在思想文化领域共同探寻人类未来发展方向的一次很好的尝试。”3 ——前国家总理温家宝
前 言
中欧文化高峰论坛在中国和欧盟领导人的关怀下诞生,以“中欧人文艺术桥梁”为定位,以“探索人类未来发展方向”为使命,以“跨文化(Transcultura)”理念为核心价值,是目前中欧人文艺术领域级别最高、规模最大的官方交流平台。目前论坛已分别在比利时布鲁塞尔欧盟总部、中国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法国巴黎卢浮宫博物馆成功举办三届,即将于今年10月27日至28日在北京举办第四届,为中欧双方在人文领域交流信息、扩大共识、深化合作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一、中欧文化高峰论坛的创办背景
中国与欧洲是古今维护世界和平的两大力量、促进共赢发展的两大市场、推动人类进步的两大文明。历史上,中欧人文交流源远流长,演绎了文明碰撞与交融的宏伟画卷;而如今,中欧逐步形成了相互依存,利益交融的紧密关系,人文交流、政治互信、经贸往来共同构成了中欧关系的三大支柱。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的时代背景下,中欧之间在人文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更具全球性、战略性、示范性,对增强彼此活力与影响力、推动人类文明繁荣和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意义重大。中欧文化高峰论坛就是在中欧文化不断加深交融 12 摘自习近平主席在布鲁日欧洲学院的演讲
摘自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在首届中欧文化高峰论坛的致辞,参见:http://europa.eu/rapid/press-release_SPEECH-10-519_en.htm 3 摘自温家宝在中欧文化高峰论坛上的致辞,参见:http://news.xinhuanet.com/2010-10/07/c_12633460.htm 的背景下催生的,符合中欧人民的共同愿望。
th2009年11月30日,在中国南京举办的第十二次中欧领导人峰会(the 12 EU-China Summit)上,时任国家总理温家宝同志向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发出倡议,在2010年暨中国与欧盟建交35周年,创办中欧文化高峰论坛,每年定期举办,以推动和深化中欧文化领4域的全方位对话与合作。该倡议得到了欧方的赞赏与积极回应。
2010年10月6日,首届中欧文化高峰论坛在布鲁塞尔欧盟委员会总部举行,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和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为论坛揭幕。温家宝同志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中欧文化高峰论坛是“中欧文化交流史上的一大创新,标志着中欧文化交流进入了新的阶段,表明中欧关系正在深入向前发展”,指出中欧文化高峰论坛是“在思想文化领域共同探寻人类
5未来发展方向的一次很好的尝试。”
2012年4月18日,中国国务委员刘延东与欧盟文教委员安德鲁拉·瓦西利乌在布鲁塞尔欧盟总部共同启动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并主持第一次会议,会后双方所共同签署的《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第一次会议后续行动文件(Follow-up Actions Of The First Round of the EU-China High Level People-to-People Dialogue)》中第二条“文化(Culture)”第四款特别用加粗字体进一步明确了中欧文化高峰论坛是中欧高级别人文交6流对话机制的重要内容。
2013年11月2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同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共同主持第十六次中国欧盟领导人峰会,双方共同签署了《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China-EU 2020 Strategic Agenda for Cooperation)》,其中第四条人文交流中第一项第二款再一次明确规定:“继续通过举办‘中欧文化高峰论坛’等多种方式推动双方7在思想领域的交流。”
二、中欧文化高峰论坛的历史回顾
中欧文化高峰论坛自创办以来,已分别在比利时布鲁塞尔欧盟总部、中国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法国巴黎卢浮宫博物馆成功举办三届,为中欧双方在人文领域交流信息、扩大共识、深化合作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第一届“中欧文化高峰论坛”于2010年10月6日至7日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召开。中国总理温家宝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出席开幕式,并共同启动了本次论坛。出席论坛开幕式的还有欧盟教育、文化、多语言与青年事务委员安德鲁拉·瓦希利乌,中国文化部部长蔡武,以及欧盟轮值主席国比利时法语区文化部长法蒂拉·拉南等人。
第二届“中欧文化高峰论坛”于2011年10月27日至28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部长蔡武,欧盟教育文化委员瓦西利乌,波兰文化与民族遗产部长博格丹·兹德罗耶夫斯基,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共同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来自中国和欧洲的近40位著名学者就本届论坛的主题“创制城市”和4个重要论题“城市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城市的公共空间”、“新城市、新治理、新政治”和“新技术与城市生活”,展开了深入地讨论和交流。
第三届“中欧文化高峰论坛”于2012年7月3日至4日在巴黎卢浮宫召开。中国驻法国大使孔泉,意大利著名哲学家、文学家安伯托·艾柯和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等嘉宾出席 4 参见:《第十二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在南京举行》,记者:钱彤、石永红、李忠发,人民网转载新华网,网址为: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4/10480471.html 5 参见:《温家宝在中欧文化高峰论坛上的致辞(全文)》,网址为: http:// 6 参见:欧盟官方网站EU-China High-Level People-to-People Dialogue – Detail,网址: http://ec.europa.eu/education/international-cooperation/china_en.htm 7 参见:新华网《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网址:http://news.xinhuanet.com/3gnews/2013-11/23/c_125751496_9.htm 了当天的开幕式。作为对前两届论坛的延续和扩展,本届论坛的主题定为“寻找文化聚点”。
人文交流是人与人、心与心的交流,是不同文明相互借鉴的重要桥梁,是不同民族减少误解、增进友谊、加强互信的重要渠道,在中欧关系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广泛性和持久性的作用。实践证明,唯有推动中欧人文交流,才能够有效促进中欧人民之间的相互认知和理解;唯有夯实中欧关系的文化基础,才能不断拓展中欧合作的领域和层次,更好地促进中欧关系稳定健康发展。目前,中欧文化高峰论坛已经在加深中欧间相互理解、建立积极健康的中欧文化合作体系等事务上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未来,论坛在不断完善“中欧人文艺术桥梁”这一本职职能的同时,还将进一步充实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内涵,通过搭建中欧文化产业合作平台、鼓励中欧文化政策对话等途径,在更宽领域开展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交流与合作,从而为中欧关系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文化、社会基础,为推动21世纪中欧文化领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三、2014第四届中欧文化高峰论坛
(一)背景意义
2014年是中欧关系步入新阶段的关键一年。3月22日至4月1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在荷兰海牙举行的第三届核安全峰会,对荷兰、法国、德国、比利时进行国事访问,并访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欧盟总部,与欧盟签署了《关于深化互利共赢的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开启了中欧合作新时代。习近平主席在访欧期间提出中欧“要建设文明共荣之桥,把中欧两大文明连接起来”,要求中欧“共同努力,促进人类各种文明之花竞相绽放”,并强调中欧“要共同坚持文明多样性,引领文明互容、文明互鉴、文明互通的世界潮流,为人类文明共同进步作出贡献”,得到了欧方的赞赏与积极回应。
2014年也是中欧后2015发展的关键一年。中国和欧盟都是2015年后国际发展议程的重要参与者,双方于2013年11月的第十六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形成了共识,“要加强就重大国际发展议题和各自发展政策的对话与合作,包括制定和执行后2015发展议程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各种努力”。而且,在2014年9月,可持续发展开放工作组和可持续发展融资专家委员会将要结束其工作使命并向联合国大会提交报告,由联合国发布综合性报告,作为政府间谈判的基础,提交给2015年的联合国峰会。
在如此重要的历史时刻举办第四届中欧文化高峰论坛,不论其规模和高度都将注定是空前的,并且具有重要的国际政治与战略意义:
首先,在战略层面,本届论坛抓住总书记访欧、中欧关系进入新阶段的时代机遇,继续加深中欧人文领域的高层交往与对话,不断夯实中欧关系的文化、社会基础,从而为进一步深化互利共赢的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做出重要贡献。
其次,在政策层面,本届论坛为中欧政策制定者、高级政策顾问深入交换意见并达成一定程度的共识创造契机,将有助于使联合国后2015发展议程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等的制定与执行更符合中国与欧盟及其成员国的核心利益,推动双方就各自的发展战略在顶层进行深度对接。
最后,在项目层面,本届论坛响应中央关于“加快文化走出去”的号召,将促成以中欧新型友好城镇、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国际政商学院、国际跨文化博物馆、国际跨文化发展基金会等为代表的一批具体的中欧教育、文化合作项目,对于拓展我国文化发展空间、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论坛简介
“第四届中欧文化高峰论坛”拟于2014年10月27日至2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龙潭书院举行。本届论坛由中国世界政治研究会、欧盟委员会发展合作总司(The Development and Cooperation-EuropeAid Directorate-General, DEVCO)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欧洲国际跨文化研究院、国家大剧院承办,由国行融投(北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承担组织筹备职能。
为促进欧盟、中国、欧盟成员国和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国际社会之间就2015年后国际发展议程形成更好的相互理解,鼓励建设性的沟通与交流,促进共识的形成与发展,经欧盟委员会发展合作总司提议,本届论坛以“走向后2015(Towards a Post-2015 World)”为主题,继续以“跨文化(Transcultura)”理念和理论为指导,坚持“中立性、高端性、创新性和示范性”的办会理念,以谋求中欧共赢和汇聚利益共同点为根本目的,由中欧权威学术机构共同选题,聚焦国际思想界最前沿的话题进行研究,并充分切合中欧当代社会的共同关注点,强调交流与对话的中立性、平等性与开放性,致力于成为中国、欧盟及其成员国和其他有关国家政府、工商界和学术界领袖就中欧以及全球重要事务进行对话的高层次平台。开幕式当晚,丹麦女王王夫、亲王亨里克·蒙佩兹将为与会嘉宾在国家大剧院带来由中欧顶级艺术家联袂出演的、中西合璧的“礼仪与生活艺术音乐会”。
根据《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的部署,本届论坛被赋予了“支持中欧城市合作项目”、“加强在文化产业、遗产保护和当代艺术等方面的合作”的新使命。为此,一批重大中欧城镇、文化、教育合作项目,包括中欧新型友好城镇、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政商学院、国际跨文化发展基金、国际跨文化博物馆等,将在本届论坛举办期间签署、启动与发布。此外,首届“跨文化奖(Transcultura Prize)”将于“礼仪与生活艺术音乐会”上公布并颁发,该奖专门用于资助为人类跨文化事业——而不仅仅为本国文化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人士和机构。会后,论坛组委会将组织欧盟代表团部分成员、随团企业家访问本次论坛参会地方政府和企业,进行零距离交流,以推动中欧在文化产业领域的全面、具体合作。
本届论坛将邀请中国和欧盟现任与前任国家领导人、司局级以上政要、诺贝尔奖得主等世界顶级专家、中国政府高级智囊、中欧地方政府领导、著名艺术家、企业家、社会活动家等六百余人出席论坛并参加对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博物馆协会、2015年后国际发展议程中国国别咨询项目小组、2015年后国际发展议程独立研究论坛项目组等联合国相关组织,以及部分来自美洲、亚洲、非洲国家的政界、学术界和企业界代表将以第三方国际观察员身份受邀参加本届论坛。此外,国内外一百五十余家媒体将对论坛进行全程跟踪报道。
第五篇:020507北京大学新闻网简介
北京大学新闻网简介
北大新闻网于2000年1月1日正式推出,是由北大党委宣传部、北大新闻中心主管的 以网络为载体,发布北大新闻的校园权威信息机构。
新闻网开办以来,在学校领导和广大师生关心支持下,新闻网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
工作展开新闻“攻势”,其视点触及学校的方方面面,并不断探索网络新闻的特点与规律,努力在宣传北大的改革与发展,树立北大的良好社会形象方面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这 突出表现在对我校各项重大活动的及时全面报道上,包括:北大新当选的两院院士、“21 1”工程验收、学习“三个代表”、师德建设、、北大“开放日”招生宣传、北大纪念建 党80周年活动、首届北大文科论坛等等。
从反响看,新闻网的报道不仅在校园内获得师生好评,更为社会各界了解北大开辟
了一扇窗口,同时也为国内各大媒体宣传北大提供了第一手素材。这从浏览次数上可以得 到验证。5月31日,新闻网开始统计点击率,截止2001年12月31日,总浏览次数达到了353
812次,日均浏览次数达1646次。如果扣除暑假期间(7月1日~9月3日)特殊情况,日均
浏览次数为1791次。其中,单日浏览次数超过3000次的有5次,最高为3636次(12月14日),超过2000次的有51次。
一、新闻网情况概述
1、创建背景—网络时代对宣传工作的新要求。在新闻网诞生以前,北大校内新闻媒 体有2家:校报和广播电视台。在网络成为第四媒体之后,这些传统媒体遇到了新的挑战,突出表现在时效性、全面性和便捷性方面。毫无疑问,如果不随着形势而探索新的宣传工 作途径,必将影响到北大的进一步发展。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新闻网在北大顺应网络时代 宣传工作新特点的进程中应运而生,从而使北大的宣传工作架构更加完备,效率也不断提 高。
2、内容架构—紧扣北大学术脉搏。学术是北大的灵魂,一百年来,无论国内外时局 如何,北大始终高举学术的旗帜,从早期的“教育救国”到现在的“科教兴国”,北大为 中华民族从落后到复兴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尤其在当前这个以科技为先导进行综合国力竞 争的时代,作为中国最具实力的高等学府,北大理应承担起自己的使命。基于此,在依靠 专家学者努力基础上,宣传工作更要有所作为,及时总结报道我校科研动态和成果,介绍 学校的相关政策,宣传先进人物和事迹,交流经验和心得体会,为北大创造一流的学术 环境。
3、重点栏目—学术新闻、北大学人、媒体北大、思想理论、产业新闻、教育视点、信息预告、校园文化等。“学术新闻”全面报道北大学术最新成果、科研进展、学术会 议、学科建设;“北大学人”集中展示各学科带头人的成就与风采,关注有潜力的学术新 人;“媒体北大”多方转引国内各大媒体对北大的宣传、报道,为学校工作提供有价值的 参考建议;“思想理论”深入报道北大思想理论战线的工作,为师生提供理论学习、交流的平台;“产业新闻”综合介绍北大校办创业进展与成就,让校内外了解北大在另一条战 线上的辉煌;“教育视点”大量编发国内教育界和兄弟院校工作信息,为北大提供一个学习借鉴“他山之石”的窗口;“信息预告”及时发布校园内最新的各种讲座、活动安排,尽可能满足师生们的信息需求;“校园文化”则让校内外各界纵览北大丰富的校园生活,涉及文化节、文体比赛、社团活动等等。
4、目标定位—“一流大学的一流媒体”。北大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是一项系统综合工 程,需要学校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作为发布北大新闻的权威信息机构、外界了解认识北大 的窗口和北大宣传工作的主力军,新闻网将以建设一流水平的校园媒体为己任,通过大量 一手、全面、迅速、深入的新闻报道,紧密配合学校各项工作地开展,把一个立体的、生 机勃勃的北大展示在世人面前,达到树立形象、鼓舞士气、丰富生活、促进工作的目的。
5、人员状况—精干高效的采编队伍。由于新闻网创办时间短,起步晚,底子薄,基础弱,也由于学校现有条件的限制,目前,新闻网专职负责人员只有1人(主编),其 他人员都是学生兼职(其中,学生编辑3人,学生记者20人)。但是,新闻网并没有因此 而束缚自己的发展,而是因势利导,由主编统筹安排,一方面,积极与各院系和职能部门 联系沟通,取得有效支持与配合;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分成学术、人物、讲座、文体和评论等各组,进行了大量的采访工作。总的来说,现有的这只采编 队伍很好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
二、2001年工作业绩
在2001年里,新闻网在坚持日常的新闻报道基础上,整理编发了大量的各方面信息,还 先后专门集中力量报道了学校各种重要活动,可以说是硕果累累。具体表现在:
1、发稿总量。
中文版共计有4380篇,日均发稿12篇。其中,“综合新闻”949篇,“学术新闻”373篇,“北大学人”91篇,“媒体北大”1076篇,“教育视点”1284篇,“思想理论”94篇,“ 校园文化”167篇,“产业新闻”68篇,“信息预告”264篇,“学生论坛”14篇。此外,主 要面向国外读者的新闻网英文版2001年也发稿总量达269篇,总浏览次数为25928次,日均浏
览量为71次。其中“热点新闻”(hot news)122篇,“学术聚焦”(academic focus)82篇,“校园生活”(campus life)65篇。总之,新闻网发布信息容量之大,在国内各高效媒 体中可以说是名列前茅。
2、年终总结报道。
2001年是北大的丰收年,校内外各界均热切希望对2001年的北大有个总体把握和认 知,鉴于此,新闻网在2001年底组织了一系列的各种热点回顾和年终盘点。一方面是十大 新闻评选,主要有:“北京大学2001十大新闻”、“北京大学2001重要学术成 果展示”、“北京大学2001十大学生新闻”;另一方面是北大各种成果、奖励和排名,如“中国高校论文被收录SCI数量”、“中国高校科学技术奖”“高教国家级教学成果 奖”、“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评选”、“高校博士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经费”等等。值得
一提的是,这也是近年来我校媒体最为系统、全面、客观的总结报道,引起了校内师生强 烈的反响,很多同学自发地把相关内容往北大BBS等处转载,很多人也乐于把其当作检阅 北大成果的一项标尺。同时,一些校外知名媒体也对此非常关注,有些单位还以此为切入 点对北大进行年终盘点。
3、编辑《北大信息周刊》。
长期以来,我校一直缺乏一份运作周期短,又能全面报道北大动态的刊物。为此,受宣传部和新闻中心委托,《周刊》于2001年10月12日正式创刊,每周一期,由新闻网全面
负责编辑,主要送学校领导及各职能部门和院系负责人阅览。《周刊》内容分为五大部分: “媒体北大”、“言论参考”、“兄弟院校”、“教育视点”和“新闻动态”。到年底,《
周刊》已出版12期,每期内容都异常充实,而且都为最新报道,在发挥新闻网的时效优势同
时,也较好地弥补了网络的劣势所在。目前,《周刊》作为校园刊物“新宠”,在校内已产 生了积极的影响,并具备了一定的知名度。
4、校园影响。
新闻网以校内师生为主要服务对象,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新闻网的各项工作都充分
考虑到了广大师生的意见建议,因此,尽管比起校报、新青年、北大BBS等“老牌”媒体,新闻网只是一个新生儿,没什么基础,但还是在短短的一年内就赢得了他们的信任和厚爱。这主要表现在:
一、新闻网浏览次数上,这有详细数字证明;
二、新闻网发表文章被 其它媒体转载的“数量与比例”都很明显,这种“转载率”说明,在校园新闻方面,新闻 网业已被公认“值得信赖”的品牌;
三、校内众多部门、各学生社团等都愿意向新闻网供 稿或邀请记者前去采访。
5、对外宣传。
作为中国最知名的大学,北大的各种活动常常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而新闻网则为
他们提供了一个关注北大动态的窗口。新闻网的形式结构、栏目设置,特别是其充实的内 容为校外媒体提供了第一手材料,大大方便了他们对北大的宣传报道。从实践看,新闻网 的这种服务有“无形的”,也有“有形的”,前者指新闻网提供线索、素材,或接受外界 各种咨询(主要是打电话至新闻网办公室);后者是新闻网推荐的优秀作品,据不完全统 计,共有人民日报海外版、北京日报、中国社科院院报等报刊先后发表新闻网记者文章。由此可见,新闻网在北大对外宣传上可以说是是不辱使命。
三、新闻网在学校宣传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相对于报刊杂志等传统媒体来说,网络是个新事物,而刚刚诞生一年的新闻网更是 个新事物。因此,新闻网在北大的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学校的宣传工作和校园文化建 设中,能发挥一种什么样的作用呢?也就是说,新闻网该给自身一个什么样的定位呢? 经过一年来的实践,我们发现,可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全面报道北大动态,展示北大最新成就。
现在的北大可以说是日新月异,每天都有新变化,也就是每天都有新闻。北大在各 方面所取得的成就都可以从每天的动态信息中得到反映。而作为一所国内外知名的一流 学府,北大这所综合大学里每天的新闻实在太多了,由于条件限制,新闻网也不能对此面 面俱到。但有一点,新闻网一直确信,我们的工作越仔细、越全面、越到位,包括北大师 生在内的社会各界对北大认识就会越全面、越深入、越客观。因此,新闻网将以此为首要 任务,努力塑造一个“最新的”北大。
2、着力打造新闻精品,树立北大一流形象。
一流的大学应该是一种全方位的一流,不能在某一方面落后于人。从这个角度讲,新闻网、校报、广播电视台等校园媒体的工作表现也就成了衡量北大宣传战线和校园文化 建设的“标尺”,为此,新闻网要在新闻业务上不仅要有足够数量,更要确保质量,还要敢于
走出校园,向校外专业媒体看齐,着力打造新闻精品,用更高的标准来推动自己不断进 步,以树立北大宣传工作和新闻工作者的一流形象,从而实现以实际行动为北大建设世界 一流大学作贡献的宗旨。
3、加强校方与师生沟通,配合学校工作大局。
由于网络的便捷性、易于交流等特点,新闻网在实践中一定程度上扮演了校方和师
生“中间人”的角色,为实现“上情下达”和“下情上传”创造了更多的条件和渠道。这 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学校的一些决策和重大活动,可以通过新闻网较快地传达下去,同 时,也为其最终的贯彻实施创造了较好的舆论环境;另一方面,新闻网通过记者的采访活动,可以搜集到大师生的真实信息,既有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建议,又能把握住基层关心的热点 焦点问题,从而为学校决策层提供参考依据。当然,在这方面,新闻网做的还不够,为此,在2002年,我们准备增设“校务公告”、“网上调查”等栏目,有针对性地发挥新闻网的功能和
优势。
4、发挥网络新闻优势,提高宣传工作效率。
宣传工作讲究的就是要在有关地群体间快速、准确地传达各种信息,因此,在当今
这个信息社会里,宣传工作需要更多地以网络为载体,这业已为国内外新闻界的实践所证 明,究其原因,就在于网络媒体能更好地满足宣传工作的要求,这是由网络本身特性决定 的。作为北大官方网站,作为北大宣传工作的喉舌,新闻网明确自己的定位,尽力采取多 种方法和途径,以实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既坚持宣传工作的原则性立场和一定的理论高度,也追求生动活泼的艺术性和说服人的技巧及灵活性,从而较好地达到既定的要求和目标。在这方面,通过一年的实践,我们初步掌握了一些方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北大 庆祝建党80周年、学习“三个代表”以及把握舆论导向等多个问题上得到了学校的肯定。
5、加深师生了解北大,增强责任心与自豪感。
北大是北大人的北大,只有让师生们对北大在前进中遇到的困难有更全面的了解,才能有利于其明确肩上的重任,同理,只有对北大所取得成就更深入地认知,才能有利于 增强我们的信心和自豪感。一年来,新闻网全力报道了北大新当选两院院士、“211工程” 进展情况、北大文科论坛等众多“正面”新闻,对维护北大形象,扭转社会对北大文理科 “偏见”问题等产生了积极效果;同时,我们也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不因为北大在某方 面不如人就回避过去,大量编发了清华等其它高校建设情况,目的只有一个,希望推动北大 师生“自我否定”,“自我加压”,不盲目自大,增强“危机意识”,以化压力为动力,加 速北大的进步。
6、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创造成才良好氛围。
校园文化是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观察一所大学精神面貌的“镜子”。新闻网
非常注意这一点,也一直把塑造一种昂扬上进的、丰富多彩的、高品味的、紧扣时代脉搏的 具有鲜明青春气息的北大校园文化为工作重点,目的就是要达到既增强北大学生投身建设高雅
校园文化的积极性,同时,也让外界通过新闻网这面“镜子”对北大校园文化有深入的体 会。我们相信,这项工作长期坚持的结果,将会是形成一个从校内到校外,尊重知识,鼓 励创新,保持传统,追求真善美,格调高雅的大环境,从而为师生们的工作学习、日常生 活创造良好的氛围。本着这项宗旨,新闻网一方面对爱心社、戏剧社、五四文学社等传统 社团“格外关注”;另一方面还重点“发掘”了学生科技协会、研究生学术促进会等社团 新生儿。此外,新闻网还对“挑战杯”竞赛、学生创业大赛、01级新生联欢晚会等活动作 了专题报道。
7、提供校园活动信息,服务师生工作学习。
作为校园媒体,学校的各项活动是新闻网工作的立足点,从另一个角度讲,把这些
活动的相关信息提供给广大师生也是我们工作的目的和归宿。因此,如何尽可能高效率的 为师生提供信息服务也就成了这一年来新闻网始终思考的一项课题,从最简单的“讲座预 告”,到一句话形式的“信息速递”,到按时间排序的“活动预告”,直到现在的集学校 工作安排、讲座、报告会、文体活动和社团活动于一体的“信息预告”,新闻网把更优质 的信息服务当作衡量自己成绩和是否受师生欢迎的一个“坐标”。现在,新闻网每天信息 的更新量不低于6条。不过,由于部分院系和单位对这项工作的认识角度不尽一致,新闻 网的信息来源受到了一定程度地限制,对此,还需要进一步的协调和沟通。今后,新闻网 将把“信息预告”作为一个“经典品牌”来“经营运作”,以适应新的形式和师生们新的 要求。
四、2002工作设想
1、重大活动专题
2、教学科研专题
3、毕业生宣传
4、招生工作宣传
5、思想理论宣传
6、校园活动信息
7、校园文化专题
8、日常新闻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