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湖北省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大全)
湖北省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李星明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武汉430079
email:lxm 415@126.com
文化资源与和经济相结合,形成新的文化产业,成为知识经济的重要载体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体现出文化强大的经济属性。据统计,我国到2005年的文化市场消费将达到5500亿元。而作为文
化消费的旅游业,随着其快速发展,挖掘本地特色而厚重的历史文化以满足旅游者日益发展的求新、求异、求知的消费需求,将旅游产品做大做强,已是旅游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战略需求。湖北省作为旅游文化大省,可谓人杰地灵,文华昌盛。光辉灿烂的楚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以炎帝神农文化、三国文化等为特色的历史文化,以辛亥首义和一批老区、苏区为代表的革命文化,以三峡、神农架等为亮点的山水文化,以巴土、江汉平原风情为特点的民族民俗文化,以屈原、毕
异、陆羽、李时珍、张之洞、闻一多等为代表的名人文化,以三峡工程等为代表的现代科技文化,异彩纷呈。另外,我省戏曲剧种众多,京剧、汉剧、花鼓戏、楚剧、黄梅戏、豫剧、南剧等各具特
色,深受群众喜爱。我省民间文化丰富,民间艺术、民间故事等历史悠久,风格独特。特别值得提
出的是湖北境内两个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钟祥明显陵,这些构成了我省旅游文化产业
化强大的资源基础。因而,研究湖北省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战略,从质量上提升湖北省文化产业发展
竞争力,促进我省文化产业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湖北省旅游文化虽然名满古今。但其大多还藏在深山无人识,开发有欠力度,旅游文化产业化尚处
起步阶段。为此,提出湖北省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战略以指导湖北省旅游文化产业的大发展。1体制创新战略。旅游企业作为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主体,必须具备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应具
备的条件。为此应进行从政府主导发展战略到开发商投资等一系列的体制创新。
2品牌战略。全面启动与实施旅游文化产业化,形成旅游文化产品系列,打造具有湖北特色的旅游
文化产品品牌。
3特色战略。特色是旅游产业的生命,没有特色就没有竞争力,没有市场。挖掘各具特色的旅
游文化使之成为旅游产品的灵魂,并以游客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发出来,这是旅游产品魅力永驻的关
键。
4集聚战略。对于湖北省的旅游文化产业而言,在一定区域形成特色旅游文化产业群、产业链是
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战略。
5可持续发展战略。旅游文化产业化不同于其它产业最为重要的一点是:旅游文化资源在产业
化过程中的增值而不是消耗,是在消费过程中,旅游文化得到进一步的传播与弘扬,因而是可持续的。
第二篇:关于眉山市旅游发展战略研究
关于眉山市旅游业发展的研究
胡晓腾
管理学院自考旅游管理专业2009级
指导教师:张明川
摘要:眉山市,古称眉州,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是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素有“孕奇蓄秀当此地,郁然千载诗书城”的美誉,被称为“东坡故里、中国词乡、诗书古城、道教圣地、长寿之邦”。面对新世纪,眉山如何认清资源,瞄准市场,扬长避短,找准角度,发展特色旅游,壮大旅游产业,已成为其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就此作一初步探讨。关键词:眉山市;旅游业;发展
一、眉山市旅游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由于眉山市旅游交通环境和旅游景区的不断建设和完善,眉山市的旅游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均呈上升趋势。
目前,眉山市有各类景区景点达100余处,国家4A级以上景区4处,国家森林公园1处,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风景名胜区4处,形成了以东坡文化、长寿文化、竹文化等代表的多种文化特色旅游,以三苏祠、彭祖山、黑龙滩、瓦屋山、槽渔滩等为精品景点的旅游资源,同时,眉山市位于成乐黄金旅游线上,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
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及独特的区位优势,不断地吸引着广大旅游者的到来,据统计,2006年全市接待各类游客507.6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0.04亿元。旅游收入量在GDP和第三产业中的比例均有提升,旅游接待条件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但是,眉山的旅游业与省内以人文旅游著名的武侯祠,以自然景观著名的乐山、峨眉、九寨黄龙等旅游地区相比,存在着先天不足、后天发育不良的问题,无论是景区设施建设、游客量还是旅游收入都无法与这些景区景点相比。随着旅游者对旅游产品质量和旅游环境的高要求以及对旅游需求的多元化发展,眉山旅游业要实现从过境游到目的地的转变还需要作大量的工作。
二、眉山市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Strength)1.区位交通优势
眉山市位于成都平原西南部,在岷江中游和青衣江下游的扇形地带,是成都——乐山黄金走廊的中段。南瞰乐山,东临资阳,西望雅安,是成都平原通联川南、川西南、川西、云南的咽喉要地和南大门。地处成都平原经济圈的核心层,距成都60公里,行程只需要40分钟,距双流国际机场55公里,只需30分钟。成昆铁路、成乐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已经立项,正在设计中的绵阳-德阳-成都-眉山-乐山-峨眉山轻轨铁路建成后,眉山到成都仅需要15-18分钟。市内由高等级公路形成一横三纵交通骨架,从各县到市区只需半个小时。2.旅游资源优势
眉山名胜众多,所辖五县一区,均有各具特色、品位颇高的风景名胜资源,东有融湖光山色于一体、享有“成都后花园”美誉的首批省级风景名胜区仁寿黑龙滩;西有跻身“国家森林公园十佳”的洪雅瓦屋山、省级风景名胜区槽渔滩和丹棱龙鹄山大雅堂;南有“川南第一山”青神中岩寺、平羌小三峡;北有长寿文化之乡彭山彭祖仙女山和彭祖长寿城;中有历史文化名城“三苏故里”眉山,有驰名中外的三苏博物馆;有史称蜀中三大道观之一的蟆颐观,也有眉山地区旅游局直接负责开发的4500亩东坡湖旅游区;还有众多尚处开发初级阶段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眉山旅游文化厚重。东坡文化、长寿文化、道德佛教文化、竹文化、水文化和创业精神,为旅游提供了文化内涵,蕴藏着巨大的开发潜力。历届眉山东坡文化节,彭山彭祖寿星节、洪雅台会、青神竹编艺术节、丹棱唢呐艺术节及老峨山游山文化经贸会等,均有声有色,享誉巴蜀,名扬海外。
眉山历史上人杰辈出,留下丰富的人文资源。古代有西晋文学家李密,宋代大文豪苏氏三父子、著名宰相何栗、虞允文,著名史学家李焘父子,清代蜀中三大才子之一的彭端淑,现代有著名地质学家梁津和一代地质大师、新中国地质事业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黄汲清,有长安画派创始人、被誉为“东方梵高”、“画坛怪杰”的石鲁和中国著名书画家、诗人、美术教育家冯建吴。他们的历史功绩和文物遗迹,为眉山旅游开发提供了珍贵资源。3.潜在客源市场需求分析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对旅游市场的需求呈上升趋势。同时要求对旅游资源进行细分和优化组合,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旅游产品,以此来满足不同层次旅游者的需求。
随着眉山产业的调整、资源的优化组合,人口密度的增加,以人文历史游览、景区观光、美食文化为主的主题旅游度假线路的打造与推出,将在眉山市增加一个新的旅游亮点。在原有的客源基础上将会增加境内外的商务客以及团队、会议客人、自驾游客人。为眉山市的经济增长注入活力,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劣势分析(Weakness)1.旅游特色各异,但发展速度缓慢
六县的旅游资源都各具其鲜明的特色,如彭祖仙女山的长寿文化、瓦屋山的原始古朴、黑龙滩的湖光山色、中岩寺的林泉佳境、眉山的三苏遗风等。尤其是这些景区景点的山与山、水与水、风格各异,风情万般,雷同性小,差异性大,可游性强。但过去开发进度明显滞后于峨眉山和乐山大佛。2.景区初具规模,但开发缺乏深度
多数景区主要是观光和宗教旅游,度假旅游和游乐设施开发不够,加之旅游线路安排不合理,游客走马观花,停留时间短,削弱了景区的吸引力,影响了经济效益的提高。
3.开发潜力很大,但投入明显不足
现有景区和新景区的旅游设施建设一直没有稳定可靠的投资渠道,致使景区道路、绿化、美化工程和服务设施建设滞后,不能适应眉山建区后旅游业发展的需求。
4.旅游业大有可为,但管理体制不顺
旅游业是朝阳产业,涉及行业和部门多,协调难度大。结合机构改革,理顺旅游体制,已势在必行。5.旅游线路散乱。
区域内现只具备人文和少数自然景观旅游线路,相对单一,散乱。
(三)机遇分析(Opportunity)
1.政策:四川省旅游局决心“重振四川旅游业”,同时将四川省的客源市场做了重新的定位——“强化境内,推动境外;重点周边,确保省内”。眉山市旅游业面临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
2.资金方面:从眉山市旅游大变样动员大会上获悉,全市将做好银行融资,加大旅游投入,确保投资25亿元以上。在基础设施上会有质的飞跃。对于接待游客有了更好的条件。
(四)威胁分析(Threat)
1.主题打造的任务将更加艰巨:过去的主题迎合不了现在人的需求,没有好的主题将吸引不了客户资源。
2.路线内容丰富化的艰难:路线的运作难度大,需要旅游局、旅行社及推广公司携手创建。
3.自驾游客人的喜好很难把握:要满足他们在自驾旅行的乐趣,需要有独特的主题和吸引力点子。
三、眉山市旅游发展的思路与目标
(一)发展思路
切实抓住新建地区的大好机遇和成都大城市消费市场不断扩张的机会,面向成都,背靠乐山,紧扣休闲度假旅游这一主题,以眉山城为中心,瓦屋山为龙头,长寿文化、三苏文化为主线,彭祖仙女山、黑龙滩、槽渔滩、中岩寺、龙鹄山大雅堂景区为重点,加速重点项目建设为要领,理顺旅游管理体制,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培育全民大旅游观念,营造良好的旅游大环境,构建六大旅游产业体系,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用5年左右的时间,初步建成成都的休闲度假中心、会议旅游中心。在此基础上,积极拓展海内外市场。
(二)抓紧、抓好旅游重大建设项目 1.大力改善公路交通条件
(1)完成交通干线新建设工程。新建成乐高速公路眉山段,改建省道106线洪雅-丹棱-眉山-仁寿段为高等级快速通道和连通彭山-眉山-青神的南北干道,形成以眉山为中心的十安辐射交通干线,并改造丹棱至蒲江公路。1998年开工,2001年前完成。
(2)新建黑龙滩环湖西路,全长14.6公里,向北接国道213线,向南接眉仁快速通道,串联沿途景点,使成都游客行车60公里即可到达库区,加之成都人民南路延伸直抵华阳以及眉仁路建成高速通道,使黑龙滩既与成都融为一体,又与乐山、峨眉山和眉山构成环状旅游热线。1999年动工,2002年竣工。
(3)扩建彭山东口镇至仁寿黑龙滩公路,改造彭山江口镇-黄丰镇-仁寿县里仁乡-杨柳乡公路约20公里,连通仙女山至黑龙滩,形成仙女山-黑龙滩-三苏祠旅游环线。
(4)打通张场镇经老峨山至顺(龙)马(岭)公路。使老峨山风景区与雅安百丈湖、蒙顶山风景区连通。1999年动工,2001年完成。
3、大力加速眉山新城建设
(1)制定实施眉山新城规划。一是按历史文化名城和花园式城市修订城区建设规划,二是按建成眉山地区游客接待中心的要求,1997年开始规划、征地、拆迁、建设,用5-8年时间,把眉山新区建成国内一流、国际上有影响、旅游特色显著的新兴城市。
(2)集中力量抓好眉山地区东坡湖旅游经济区。地区旅游局负责开发,面积约4500亩,是眉山新城区组成部分。1999年完成规划、征地和部分项目启动工作;计划新建园林别墅式三星级酒店、游乐园、水上运动中心各一个。要求2001年整个旅游区初见概貌,2002年初具规模,2005年,达到相当的规模和水平,为实现眉山成为旅游特色显著城市的目标,挥主导作用。(3)新建眉州国际大酒店。按三星标准建成地区的接待中心。第一期工程投资8000万元,1999年动工,2000年投入运营。
3、大力实施“旅游兴县”工程
(1)建设彭祖山庄项目,包括新建功夫茶房、川茶馆、汉代一条街、长寿乐园、完善仙女湖度假区一期工程。2002年前初步完成。
(2)加速黑龙滩国家水利旅游区开发建设。抓好“三馆四园五中心”(即黑龙滩水库览馆、仁寿名人纪念馆、珍稀水族馆、八仙群岛动物园、水上体育游乐中心、蟠龙岛游乐中心、大坝度假娱乐会议中心、翠屏谷别墅中心、仁寿名优特新产品旅游商贸中心)建设。1999年动工,2002年初步完成。
(3)加速青神旅游片建设。完善中岩寺景区建设,修建临江民风民俗一条街,充实竹艺城博览内容,加速平羌小三峡开发;修建青神“瑞草东坡夫人故居――宋城”、瑞峰大营坳国际畜牧观光旅游场、瑞峰汉岩墓博物馆。上述项目1998年开始运作,2005年初步完成。
(4)扩建丹棱龙鹄山文化旅游区。将大雅堂迁建于龙鹄山,形成整体优势。1999年动工,2001年前完成主体工程。
四、未来五年眉山市旅游业发展战略的规划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辞“旧”迎“新”之际,《眉山市“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即将出炉。未来五年,眉山旅游蓝图这样描绘:
“十二五”期间,眉山将围绕构建眉山市旅游目的地体系和打造国家级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建设一个中心城市,形成旅游纵横两带,辐射三条精品线路,构建四大国家级旅游目的地,打造十大旅游产业园区,对接川南与成乐旅游线,融入成都一体发展,成为成都“田园城市”中的“后花园”休闲度假区,进入旅游经济强市系列。
根据规划,未来五年,眉山市中心城区将打造成为旅游目的地体系中的旅游中心城市,从交通枢纽、旅游服务功能、集散功能、信息中心建设、旅游咨询服务体系五方面进行完善,形成以东坡文化为主题的都市旅游区;纵向沿岷江两岸打造岷江水文化体验带和横向省道106线打造乡村旅游带;依托“城南养生度假旅游线”、“成——眉——乐旅游线”、“峨眉山——瓦屋山——周公山„三山‟环线”,将眉山的旅游资源整合到精品线路上去,实现区域合作发展,获得更多支持与发展条件;构建“城南„养生休闲‟”、“瓦屋山——七里坪„生态度假‟”、“东坡故里„文化体验‟”、“岷江东岸„乡村旅游‟”四大旅游目的地,以线路统筹加强旅游交通网络和信息网络建设,最终成为四川省旅游目的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依据《眉山市产业园区“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四大旅游目的地建设,以产业为支撑、以产业园区为载体,建设10个旅游产业园区、9个农业产业园区、19个农业观光园区,提升旅游业总体效益,迎合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战略。
按照《规划》确定的目标,到2015年,眉山将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9个,AAA级旅游景区13个,新创建乡村旅游示范县(区)3个,乡村旅游示范乡(镇)15个,乡村旅游示范村15个,申评5星级以上星级宾馆5家,3星或4星级宾馆12家,重点扶持旅行社8家,到2015年末,眉山市年接待游客将达15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170亿元,占全市GDP比重15%,成为全市战略性支柱产业和第三产业的龙头。
五、结语
根据上述对眉山市现有状况、客源市场、优势劣势、机遇挑战的分析,以及其发展的思路和目标,规划。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眉山市旅游将会在政府相关政策的指引和扶持下,依托眉山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发挥自己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形成一条具有观赏、娱乐、体验、文化传播特色的新兴休闲产业带和旅游线路,从而带动眉山市的建设,加快城市发展进程。成为四川省乃至西部地区的又一旅游亮点,同时成为眉山市又一新的经济增长点。
由于作者的水平和相关资料有限,在对眉山市旅游业发展研究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一是对眉山市旅游业存在的问题的分析不够详尽。二是在对未来绵眉山市旅游业发展规划的制定中,只提出了指导性的对策建议,没有针对具体旅游目的地发展提出较为完整的策略,这需要在具体操作时做进一步的工作。
参考文献:
[1]眉山市旅游信息网:http://www.xiexiebang.com/.[2]四川省旅游政务网:http://www.xiexiebang.com/web/.[3]张维亚.赵昭,旅游文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4]杨振之.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M].成都: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1.[5]冯明义,孟悦.旅游学.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第三篇:发展天台旅游文化产业
鼓足干劲乘势而上
奋力开创天台旅游发展新局面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与同样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的旅游业将有越来越多的融合发展,其中,文化旅游产业将是挖掘地方文化、完善旅游产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撬动地方经济腾飞的重要发展方向。
天台很穷。山无矿藏,地无特产,四面皆山,与世隔绝,是个穷乡僻壤。天台很富。天台是个文化富矿,文化底蕴深厚,是取之不尽的。深厚的文化加上秀丽的风景,如果好好开发,天台会很富。天台要成为富县,只有依靠文化和旅游。
为充分调动各方发展旅游业的积极性;加快旅游资源开发和配套设施建设,提高旅游综合接待能力,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打造旅游休闲胜地,那么应该如何发展旅游文化呢?
第一、明确我县旅游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打造“佛总到源地、心灵瑜伽园、品质天台城”的目标,全面实施“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战略,以创建5A级旅游区为发展方向,加快核心景区改造提升和旅游资源整合步伐,完善相关的旅游要素配套,推进旅游转型升级,努力把天台山建成宗教文化圣地、旅游休闲圣地。
第二、要加强宣传,注重品牌。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进
行大力宣传“佛国仙山”,让更多的人了解天台文化,以及人文气息。并且开展多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旅游宣传促销活动,并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酒店管理集团合作,提高接待能力。鼓励创建和引进品牌旅行社,积极引进台州市外地全国“百强”旅行社、境内外知名旅行社到我县设立分支机构,政府部门给予大力支持。
第三、整体规划、全面布局。对于旅游事业尤其要重视,现在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对于生活品质也越来越注重。正因如此,旅游业也逐渐兴旺。政府要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全面规划:一方面,要对老景区改造提升工程,修建停车场、扩通道路等,为游客提供更加方便的天台之旅。另一方面,要积极筹资投入新景区开发,极大地丰富我县的旅游产品,让游客有更多的选择。
第四、加强开发、妥善管理。“十一五”期间,已全面提升我县旅游行业服务质量为抓手,发挥行业管理主渠道的作用,规范旅游经营行为;开展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抓好复核评定工作。加强旅游资源开发,在保持自然景观完好的同时加强旅游资源配套设施建设,要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明确责任,确保各项工作高效落实。避免恶性竞争和旅游质量恶化。旅游部门要密切配合做好与民航、铁路、交通部门等旅游旺季游客运输工作。
第五、大力发展养生休闲旅游产品。充分发掘和优化整合传统特色文化资源,以“佛宗道源”、“徐霞客文化”、“济公故里”三大品牌为重点,扶持发展佛雕、玻雕、泥塑、竹编等民间传统工艺文化。发展天台特色小吃,吸引游客购买,为当地的居民增加收入,提高当地的经济水平。
经济发达了,人民富裕了,随之而来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同时,对精神需求也随之加大。正因如此,旅游业步入新的旅程,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前景无限美好,所以我们要大力发展旅游业。
第四篇:旬阳县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旬阳县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作者:姜 华
近几年来,旬阳县发挥特色旅游资源优势,整合旅游资源,把旅游业作为全县的支柱产业来培育,着力提升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旅游产业得以较快发展。
一、旅游资源及旅游业发展现状
秦设旬关,西汉置县,有着秦楚、巴蜀、岭南、吴越和丰富汉水流域文化底蕴的旬阳县,自古就有“秦头楚尾”和“北国江南”之美誉。境内江、河、湖水纵横交错,自然风光妩媚多姿,人文景观引人入胜,名胜古迹、历史文物遍布全县。自然地貌独特的旬阳县城是独一无二的天然太极城。东有巍巍羊山,奇境天门山、八卦山和九华山,有丰富文化内涵的禹穴遗踪、蜀河古镇、清代古民居群、红军老祖墓等人文旅游资源;南有典型喀斯特岩溶地貌景观歪头山及“脚踏三县(旬阳、平利、竹溪)、放眼望三省(陕西、湖北、四川)”的西岱顶;北有旬河水域风光,有“张良隐居地,世外桃花源”之称的公馆龙泉休闲度假区以及水泉坪国家生态农业旅游示范点。今后,随着汉江蜀河水电站、汉江旬阳水电站、旬河梯级电站的梯次建成,旬阳将会成为名副其实的“百里水乡”,以“水”为文章的旅游开发独具魅力。正在积极实施高科技含量的旬北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也为我县发展并创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近年来,旬阳县提出了“工业强县,生态立县,文化兴县”发展战略,把旅游业提到“充分挖掘我县旅游资源,实现旅游资源向市场资本转变,着力将旅游业打造成支撑县域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的又一支柱产业”的战略高度,以“提升太极城,开发南羊山,打造蜀河古镇,唱响红军品牌”为发展思路,明确了全县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发展重点。在具体工作实践中,采取“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企业参建,社会参与”的工作方法,加强政府组织协调,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不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景区景点开发建设力度,努力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和档次,不断彰显旅游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010年末,全县形成一定规模的景点4处,发展旅游接待场所13家,其中三星级酒店2家,二星级酒店2家,其他规模以上酒店9家,可一次性接待游客住宿1500余人,就餐5000余人次,发展农家乐100余家,新办旅行社2家,旅游商品销售店5家,旅游产品生产厂家3家。2010年共接待游客8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5亿元,实现了历史性突破。继2009年获得全国最优美小城百强之后,2010年由省旅游局、省文物局、省建设厅、省林业局和三秦都市报联合举办的“大美陕西—发现之旅,我眼里最美的陕西旅游系列项目评选活动”中,旬阳县被评为“最美的绿色园林旅游城镇”。
二、发展旅游业目前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是坚持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发展壮大旅游产业,发挥政府在资源配置的组织、引导作用,加大政府在政策支持、引导投入、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形象宣传、旅游市场监管等方面的主导作用,是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前提和保证。我县在发展旅游业过程中充分发挥政府在促进旅游业发展中的主导地位,从意识形态、政策导向、设施建设、市场推介、人力资源建设、资金投入等诸多方面给予倾力支持,建立政府主导旅游业发展的工作机制,协调和指导旅游产业建设工作。
二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旅游产业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可持续发展,正确处理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关系,始终把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生态环境放在首位,积极倡导旅游循环经济,建设绿色旅游体系,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现代旅游业。旬阳县先后投资400余万元聘请资深旅游规划设计院完成了《旬阳太极城旅游区总体规划》、《旬阳县太极城观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旬阳太极城旅游观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旬阳县羊山生态旅游区规划》、《旬阳县红军纪念馆园区建设性详细规划》等,并严格按照这些规划逐步进行景区开发建设。同时利用省政府将我县太极城、红军纪念馆园区列入“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羊山纳入陕西省秦岭旅游专项规划,太极城、蜀河古镇列入省政府“陕南旅游突破发展规划纲要”的历史机遇,编制了《旬阳县旅游业发展总规》、《旬阳县八卦山旅游区暨天门山核心景区施工图设计》、《蜀河古镇保护规划》等工作,为进一步加快推进旬阳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决策依据。
三是坚持打造旅游精品产品开发战略。按照“提升太极城,开发南羊山,打造蜀河古镇,唱响红军品牌”的发展重心,实施了太极城森林公园、观极台景观工程、县城街区改造、博物馆迁建、公共设施配套、宾馆饭店提等升级等一系列工程,近期启动了祝尔康大道二级堤建设工程;红军纪念馆园区采取“政府主导、部门联建、企业参建、社会共建”的建设模式,高起点、高质量、高标准地建成了陕南重要红色旅游景区并积极申报国家二期经典红色旅游景区项目;蜀河古镇也积极开展古镇改造,并出台了《蜀河古镇建设实施方案》;积极跟进羊山旅游招商,政府投资300余万元修建羊山旅游公路,为今后深度开发大羊山打好坚实基础。同时围绕县内其他重点景区,初步建成天门山旅游区、公馆西沟景区、仁河水泉坪、石门西岱顶等景点的旅游基础设施。
三、旅游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旬阳县旅游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良好,由于受制于产业结构和交通等大环境的影响,整体发展水平与市内岚皋、石泉、宁陕等县还有很大差距。一是对全局抓旅游业发展的认识不足。少数部门和乡镇对发展壮大旅游业认识模糊,思想观念不解放,缺乏长远的发展理念,齐抓共管的强大发展合力还未形成,导致思想上短路,行动上迟缓,阻障了全县旅游业向更高、更深层次发展。二是旅游基础设施落后。主要是旅游大交通环境落后,许多重大项目的建设以及西康、十天高速公路的惠及面窄,致使西安、湖北等一线客源地的游客绕道而行;其次是现有的旅游景区道路等级低下,可进入性不强。目前县内大部分景区的道路还是通村水泥路,通行不畅。三是建设资金短缺。旅游业是一项高投入、高收益的综合长效产业。景区建设资金主要来自于向上争取项目和对外招商引资,国省旅游建设项目支持面小,资金量少,对景区建设作用有限,短时间内难以形成气候,开发建设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四、加快旅游业发展几点建议
一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级各部门要统一思想认识,充分认识到发展旅游业对促进各相关行业的带动以及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作用,把发展旅游业作为一项主导产业来抓。我县已编制完成并通过专家评审的《旬阳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中长期)和《八卦山旅游区总体规划暨核心景区天门山施工图设计规划》,全县上下要以规划为纲,服从规划要求,重点涉旅乡镇也要积极开展景区建设的配套设施建设,确定开发建设重心,为大规模开发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各级职能部门要充分利用资金捆绑、生态移民、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等项目,结合旬阳县旅游业发展通盘考虑,促进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二要大力发展旅游三大体系建设。一是交通体系建设。要充分利用十天、西康高速建设、旬阳大道改造、旬河梯级开发等重点项目建设机遇,大力建设四通八达的优势大交通网络;同时,交通部门在向上争取项目资金规划中,要优先考虑已纳入全县旅游规划的景区,在日常管护中加强巡查,保障畅通。二是标识体系建设。旅游标识体系被誉为“游客的眼睛,免费的导游”,除在高速路出口、国省道岔口、县乡道路入口设立准确明了、指向清晰的道路标识体系外,还要结合部门职能以“双创”要求在城区主干道设置公厕、广场、医院、旅游购物等公共标识;民政、城建部门要联合印制旬阳县城区导游图,结合相关部门要求,标注景区景点、购物、娱乐、住宿餐饮等常规旅游信息,免费发放给广大来旬游客。三是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城区宾馆饭店规范化服务,切实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准,鼓励和提倡发展快捷型、商务型、度假型规上酒店,着力解决好停车等公共服务;开展农家乐提等升级,开办农家乐住宿业务;开发包装精美、明码标价、易于携带的旅游纪念品,设立专柜销售;充分发挥旅行社作用,除组织本县居民外出开拓眼界外,更重要的是加强宣传旬阳旅游业发展,将外地游客引入境内,提供良好服务;加强城区网吧、酒吧、歌舞厅、足浴等行业管理,为外来游客提供干净卫生、安全舒适的旅游环境。
三要强化宣传营销。积极参加省市举办的各类旅游宣传促销活动,除西洽会、旅博会、龙舟节等常规宣传活动外,要不定期参加其他省市举办的各种促销活动,精心印制旅游指南、旅游地图、《山水旬阳》、《兰草花儿开》光碟等介质,强力打造旅游节庆品牌,适时策划举办中华太极城旅游文化节,利用多种平台向外推广中华太极城,宣传太极城文化。其次要调整好宣传方向,从旬阳旅游资源宣传向旅游景点宣传转变,借助原有的旬阳文庙、灵崖寺森林公园和已经建成的红军纪念馆园区、洞儿碥道观、太极城森林公园等景点,积极向外推广;第三要加大招商引资,积极跟进已经签约的羊山旅游区开发,同时加大其他景区的招商引资力度。
四要抓好精品旅游产品建设。以太极城和红军纪念馆园区建设入手,加快太极城景区建设。景观工程的绿化、步道、公厕、商店和其他配套设施要陆续到位,加快博物馆迁建工程进度,争取明年正式动工;红军纪念馆尽快成立园区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园区的接待运营,加快完成布展和标识建设,围绕园区的餐饮、住宿、停车、休闲等配套服务体系要加快进度,尽量满足一般常规性接待服务;蜀河古镇要以《关于加快蜀河古镇建设的实施意见》为指导,争取项目分步实施,借助黄州馆、扬泗庙的古建修复工程,大力实施古镇改造,结合库区开发综合利用,大作“水”上文章。羊山开发要紧密结合招商引资成果,加强联系积极协调,提供全面服务,以南羊山大草甸和八卦山、天门山为重点,争取利用2至3年时间建成较为成熟的旅游产品。通过政府引导、企业投资、部门共建、社会参与的发展模式,围绕着“提升太极城,开发南羊山,打造蜀河古镇,唱响红军品牌”的建设重心,形成大北环旅游精品线路,真正把旬阳旅游业发展成为“多线路必经之地、多卖点必游之地、多功能必来之地”的国内一流山水休闲旅游目的地。
第五篇:论鄂尔多斯旅游文化产业发展
论鄂尔多斯旅游文化产业发展 学专业:
姓名:叶晓波
学号:指导老师:马思睿08级旅游管理0086000
1论鄂尔多斯旅游文化产业发展
引言
近年来,我市依托丰富的煤炭资源,大力发展原煤生产和电力、煤化工等,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经济突飞猛进。我市这种经济增长方式主要还建立在以煤炭为基础的原煤生产和电力、煤化工等煤炭后续工业上,一煤独大,经济结构单一,产业链条短,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服务业发展滞后等因素制约着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关键词:鄂尔多斯旅游 旅游文化 发展
在现如今鄂尔多斯经济突飞猛进的同时,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对调整鄂尔多斯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鄂尔多斯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优劣势分析
鄂尔多斯市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及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奠定了基础。
(一)资源优势:我市旅游文化资源丰富,具有鲜明的地区和民族特色。人文旅游资源和产品主要有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陵、“河套人”文化遗址、古长城、秦直道、隋朝时期的十二连城遗址、草原敦煌阿尔寨石窟、藏传佛教寺庙准格尔召和鄂尔多斯青铜器博物馆等;自然旅游资源和产品有以库布其沙漠和神奇的响沙湾为代表的大漠风光、七星湖和西鄂尔多斯草原、温泉及晋蒙黄河大峡谷等。现代工农业旅游资源和产品有鄂尔多斯绒纺城、神东煤海和恩格贝生态示范区等。同时,鄂尔多斯作为元朝的皇室封地,鄂尔多斯的歌舞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具有元朝宫廷文化的独特色彩,构成了我市浓郁而独特的民族文化和浩瀚的民俗风情。
(二)基础优势:我市旅游业的发展从1984年响沙湾、成吉思汗陵相继对外开放而起步。经过20多年发展,现已拥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31家。旅游交通较为便捷,民航通航城市达25个,铁路客车通至北京,包茂、荣乌高速穿过全境。建成高等级公路1000多公里,公路通车总里程1.7万公里。市内已基本形成立体化交通网络,出入快捷方便,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有良好的交通基础。
(三)生态优势: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3%,植被覆盖率达到75%。经过多年努力,生态环境实现明显持续好转。
(四)资本优势:据测算,全市民间资本蕴藏量1000亿元左右,正在不断寻找新的投资渠道。
(五)品牌优势:一部电影《鄂尔多斯风暴》,一句广告语“鄂尔多斯温暖全世界”,引世人瞩目的“鄂尔多斯经济现象”,已经形成“天骄圣地、大漠风光、民族风情”三大类旅游产品为主的特色鲜明的旅游品牌。
当然,我市的旅游文化产业,在发展中也存在着与周边地区同质性强,旅游旺季短,冬季旅游产品开发滞后等问题。与旅游文化产业发达的先进地区比较,存在着产品开发力度不够,竞争力相对较弱等问题,困扰着产业发展。
二、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在鄂尔多斯市经济结构调整转型中的重要的作用
旅游是在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后,主动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方式而出现的综合性大众活动。旅游文化产业是当今世界最具活力和巨大潜力的跨行业的新兴产业,在经济结构调整转型、促进就业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一)拉动第三产业的发展。
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繁荣发展,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内容。旅游文化业关联度高,拉动力强,涉及交通、通讯、餐饮、住宿、商业、娱乐、教育、培训等行业,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可以有效拉动第三产业发展。
(二)增加社会就业。
随着工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农村规模化经营的推进,城市和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增加。旅游文化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扩大、拉动、促进就业和改善民生的优势产业。
(三)促进社会协调发展。
旅游文化产业是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结合,是一项综合性产业,具有一业兴,百业旺的带动作用。作为一个富民产业,开发一个景区,可带富一方群众,促进“双向城乡一体化进程”;作为一个新兴朝阳产业,有助于扩大开放,增加人流物流,促进地区交流与合作;作为一个“窗口”产业,能够充分展示和传播传承民族文化,体现地区文明,弘扬民族精神,成为地区走向全国和世界的重要名片。
三、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发展旅游文化产业
要充分认识发展旅游文化产业的重要性,调动方方面面力量,共同推动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理念,加快发展旅游文化产业。
(一)要创新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观念。
任何事务的发展,必须坚持创新的发展理念。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必须在坚持创新精神的引领下不断取得新突破。
(二)要强化大旅游的观念。
旅游文化产业是系统工程,直接或间接为旅游者提供服务并获得收益的,都是旅游文化产业的组成部分。要以大旅游、大文化的观念谋发展,推动旅游文化产业与各产业融合,以大融合建设大产业,以大产业促进大发展。
(三)强化旅游文化产业观念。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珍稀的历史文化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基地。把发展旅游与发展文化产业有机融合,推进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的链接和融合,才能实现历史文化向旅游资源和产品转化。
(四)要全力打造鄂尔多斯旅游知名品牌。
旅游知名品牌建设既包括基础设施硬件的开发,又包括形象、知名度等软件的定位和提升;既包括旅游线路的组合开发,又包括旅游活动、节庆会展等载体的营销策划和强势媒体的宣传。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在规划布局、资源配置、人才培养、宣传营销、制度管理等方面都需要认真分析研究。资源的整合、规划的制定、线路的设计、管理的加强、品味的提升、包装的美化、营销的策划等,都是打造旅游知名品牌必须经历的过程。打造鄂尔多斯旅游知名品牌,要以传统旅游产品为基础,加深旅游与文化的结合力度,不断提升软实力。
总结
总之要围绕旅游六大要素(吃、住、行、游、购、娱),加快旅游文化产业体系建设,切实抓好国家A级旅游景区、星级饭店和旅行社的建设,不断提升旅游企业的科学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旅游企业文化层次和文明服务的水平,提高产业附加值,增加游客消费内容,提升游客消费水平要围绕游、购、娱三要素大做文章,做活文章,做足文章。依托我市优势旅游文化资源,围绕“成吉思汗长眠地,鄂尔多斯蒙古风”旅游总体形象,按照“天骄圣地、大漠风光、民族风情”三大类旅游产品类型定位,进一步加大旅游文化资源的整合力度,突显“文化旅游”、“生态旅游”和休闲名城建设的力度,着力打造成吉思汗文化、鄂尔多斯民族风情、遗址遗迹、城市风光四个系列文化类旅游产品。只有全面有效地实施各项有效策略才能不断提升旅游文化产业的层次,才能真正实现旅游文化产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天元.中国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
[2] 杜梓.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鄂尔多斯现代化进程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10
[3] 乔明.《鄂尔多斯旅游:把握新机遇 奋战“十二五”》鄂尔多斯旅游局 2011.3
[4] 唐勇 杨忠华 旅游经济与区域文化和谐发展战略研究
[5] 生态旅游市场营销策略研究 《中国林业》2007年1A期
[6] 旅游业将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期 来源:经济日报 2010-06-11
[7]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经济社会发展调查—内蒙古社科院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