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中外传记作品选读《毛泽东: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教案1(共)
新课标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外名人传记作品选读》教案用户吴马克思作者系广东雷州市附城中学教师
第三课毛泽东: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吴马克思改编
知识与能力:
1.掌握通过细节体现人物性格特征的写作方法。
2·把握文章的主要情节。
过程与方法:
整体阅读课文,把握重点片段、细节的描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传主的品格。
2、了解传主30岁前的经历。
教学重难点:
1.片段描写对刻画人物所起的作用。
2·文章分散的片段如何结合为一个整体来展现人物形象。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设想
一、课前预习:
1、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初步了解毛泽东。
2、结合课后练习通读课文,应用工具书正音正字释词,初步了解文章内容,思考课后习题。
二、课堂教学:
通过多媒体课件等形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人课文。课堂教学以教师点拨、学生自学讨论为主,教师尊重鼓励每一位学生的发言,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毛泽东是古今中外100位名人中的一位。在世界十大著名的军事家中,仅中国人就有两位:一位是2500多年前的孙子,一位是毛泽东。毛泽东,当时南京通缉名单上的第一号“赤匪”,蒋介石悬赏二十五万元银洋不论死活要缉拿到他,国民党多次在报纸说他已经击毙了。当时,作者斯诺他和成千上万的人一样,脑子里总是在想,毛泽东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林彪这个28岁的红军天才战术家,据说在他率领下的红军一军团从来没有打过一次败仗,他又是谁?他的来历如何? 这一连串的问题,是斯诺百思不得其解的。要知道这些问题的确切答案和谜底,惟一的办法,就是必须亲自到红色根据地去走一趟。斯诺解释说,可是这种办法有少数人尝试过,但失败了。后来,斯诺凭着一张徐冰教授开的介绍信,冒着生命危险,终于到达陕西,成功采访了毛泽东。
问:课文的题目引自哪一首词(《沁园春·长沙》)。是什么意思?(不寻常的日子是很多的。毛泽东青年时期与何叔衡、蔡和森、张昆弟等革命挚友一起谈论天下,探求革命道路。或撰文评论时政,或下乡访问农夫,或读书寻求真理,或泛舟抒发豪情,这便是“峥嵘岁月”。)
二、了解作者
《毛泽东自传》的作者埃德加·斯诺,生于I905年的美国他父亲开了一家不大的印刷厂,家里过着比较富裕的生活。斯诺后来成为20世纪享誉世界的著名记者。
三、了解文体
口述自传作为自传的一种,最特别的地方当然在于 '口述'。毛泽东的这篇自传就是毛泽东与记者斯诺之间的访谈整理。因为斯诺提出了一系列问题请毛泽东回答,因而自传中的条理是相当清楚的,但又不乏口头交谈的痕迹,以及毛泽东在当时特定历史环境下的'发挥',因此非常生动。《西行漫记》在当年之所以极为轰动,与这种生动真实的文风也有很大关系。而斯诺对毛泽东个人经历的询问,也同当时外界对毛泽东的好奇相关。这里展现出来的毛泽东形象,成功地颠覆了当时国民党对毛泽东及苏区的'妖魔化'宣传。
四、研习课文
做P73“拓展与实践”。
示例:
1893年诞生
12月26日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南岸上屋场。字咏芝,后改为润之。
祖父毛恩普,一生贫苫,勤劳厚道。父亲毛贻昌,治家谨严,善于经营,由贫农变为中农,后又成为富农。他性情暴躁,对子女要求严厉。母亲文氏(文七妹),和善好施。胞弟毛泽民、毛泽覃。幼年大部分时间在外祖父家度过。
1902年九岁至1906年十三岁
春从外祖父家回韶山,入私垫读书。
泽东不很喜欢读经书,喜欢读中国古代传奇小说,特别喜欢读反抗统治阶级压迫和斗争的故事。
1907一1908年十四岁至十五岁
停学在家务农。白天同成年人一起在田间劳动,晚间替父亲记账。读当时能找到的一切书籍,常常读到深夜。这期间,从表兄文运昌处借了一些书,有一本是早期改良主义者郑观应所著《盛世危言》。读了这些书,开阔了视野,萌发了爱国思想,激起恢复学业的愿望。由父母作主,娶罗氏为妻。不久,罗氏病逝。
1909年十六岁
秋复学,在韶山乌龟井私垫就读。
1910年十七岁
4月湖南粮荒,饥民暴动惨遭镇压,许多人被捕杀。毛泽东和同学们对这件事议论多日。这件事给毛泽东留下很深的印象。
这个时期,毛泽东读了一本关于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小册子,对国家前途感到担忧,开始意识到努力救国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职责。
秋考人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有一位从日本留学回来的体育教员,经常向学生讲述日本明治维新和列强窥视中国的情形,并教授音乐和英语。在东山学堂期间,读了表兄文运昌送给的关于康梁变法的书报,其中有梁启超主编的《新民丛报》。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毛泽东加入湖南起义的新军。1913 ~1918年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学习。1919 年在长沙创办《湘江评论》。1920年发起组织新民学会和俄罗斯研究会,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同年在湖南创建共产主义组织。1921年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任中共湘区委员会书记,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湖南分部主任和湖南省工团联合会总干事,领导长沙、安源等地工人运动。
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1923 年6 月,毛泽东出席中共三大,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参加中央领导工作。
五、与学生一起解决课后练习
1、少年时期的毛泽东为争取家庭中的'自由'而与他的父亲抗争,这是他叛逆性格的开端。
读书时,毛泽东的父亲要求他读经书,而他却读了《岳飞传》《水浒传》《盛世危言》等大量经书以外的作品。这些作品使得毛泽东的视野变得更为开阔,接触了许多新思想、新事物,引发了毛泽东求学的欲望。这些都是毛泽东叛逆性格的具体体现。
在求学期间,毛泽东读到了自然科学和新西学课程,政治观念逐步增强,为了表示反对满清的情绪,他毅然剪去了发辫,并在武昌起义之后加入革命军。
在湖南师范大学学习期间,毛泽东就组织一部分进步青年,组织了一个激进团体——新民学会。
毕业之后,毛泽东在政治上做了一些更直接的活动,编报纸,帮助成立文化书社,并在上海与陈独秀计划组织湖南建设协会。
1920年,毛泽东将工人第一次政治地组织起来,并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及苏联革命历史的影响下,领导他们。通过阅读《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的著作,毛泽东最终转变成为了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2、(1)这些家庭内部的矛盾,毛泽东却用“执政党”“反对党”这样的政治术语来表示,既是一种幽默的体现,同时也是这位伟人高度的政治性的表现。
(2)反映了毛泽东的叛逆精神,而且体现了他反抗意识的不断提高。
青年毛泽东有强烈的叛逆性格,但可贵之处在于,这种叛逆性格并非如脱缰的野马任意驰骋,而是与健康的人生目标联系在一起,被引导到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新的世界上,这成为生生不息的动力。(结合学生的青春叛逆期进行思想教育)
(3)这件事体现了毛泽东的反抗已经开始采取一定的策略,与父亲交换条件,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从而获取胜利。这种策略性的反抗也反映在毛泽东后来的革命斗争中。
(4)反映了毛泽东的实事求是的精神。
3、让学生回顾阅读中哪些部分最让人感动,然后分析一下感动的原因。(教师尊重鼓励每一位学生的发言)建议学生从自己最受感动的某些事迹中,思考如下两个方面:一是人格理想,包括献身革命的使命感,对旧制度的批判精神,改造社会的远大理想,还有坚强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二是人生的信念追求,近百年来,我们的前辈为了拯救灾难中的民族,曾经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地奋斗,支持他们无私无畏的斗争的,就是坚定的革命信念。
六、你喜欢这篇回忆录吗?
第二篇: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中外传记作品选读》课后演练:第三课 毛泽东: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第三课 毛泽东: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怯懦(nuò)
笃信(dǔ)..蹩脚(pié)负债累累(lěi)..B.窥探(kuī)揶揄(yú)..怂恿(sǒnɡ)硕果累累(léi)..C.提防(tí)膳宿(shàn)..摒弃(bìnɡ)嗷嗷待哺(bǔ)..D.蕴藉(jí)裨将(pí)..裨益(bì)声名狼藉(jí)解析:A项,“蹩”应读“bié”;C项,“提”应读“dī”;D项,“蕴藉”中的“藉”应读“jiè”。答案:B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堕落
把柄
饷银
尧舜 B.薪奉
辨论
屈膝
煽动 C.记账
诏喻
招募
通辑 D.祷告
峰火
贩卖
灼烁
解析:B项,“奉”应为“俸”,“辨”应为“辩”;C项,“喻”应为“谕”,“辑”应为“缉”;D项,“峰”应为“烽”。答案:A 3.下列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作为“梅兰竹菊”四君子之首,梅为历代文人雅士所
。此刻,寺院周围庄重的红墙,是我们镜头画面中的中国红;
的雪花,是飘舞在空中的精灵;而晶莹如黄玉般的蜡梅,暗香, 遗世独立的佳人。
A.钟爱 洋洋洒洒 浮动 好像 B.喜爱 C.钟爱 D.喜爱 纷纷扬扬 纷纷扬扬 洋洋洒洒
浮动 飘动 飘动
犹如 好像 犹如
解析:“喜爱”指对人或事物有好感或感兴趣,适用对象是人或物;“钟爱”指特别爱(子女或其他晚辈中的某一人),适用对象是人。语境中说的是梅花,用“喜爱”更确切。“纷纷扬扬”指雪、花、叶等飘洒得多而杂乱;“洋洋洒洒”形容文章或谈话内容丰富,连续不断或形容规模、气势盛大。语境中说的是雪花, 用“纷纷扬扬”更确切。“浮动”指漂浮移动,侧重主动;“飘动”指(随风等)摆动,侧重于被动。语境中说的是花香,用“浮动”更确切。“犹如”“好像”均为比喻词,二者大多数时候可以互换。答案:B 4.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他访美期间,善用平和的语言,能巧妙化解尴尬,多次引经据典,表现得温文尔雅,被美国民众赞为绅士。
....B.相比于持续火爆的住宅市场,多年来,写字楼市场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与同地段的住宅楼相比,写字楼的销量要小得多。
....C.现在在许多鉴宝类节目上,收藏者对专家关于藏品的历史传承莫可名状,张嘴就问值多少钱,真有些买珠还椟的意味。
....D.莫言说,“现实生活当中不断发现新的事件依然在刺激着我,也经常让我怒发冲冠,这些都是写作的动力”。
解析:“莫可名状”是不能用语言来形容、描述的意思。而句意是收藏者只关心藏品的价钱,不关心藏品的历史传承,与语境不符,应改为“漠不关心”。答案:C 5.(2014·课标全国高考Ⅱ)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他在新作《世界史》的前言中系统地阐述了世界是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的观念,并将相关理论在该书的编撰中得到实施。
B.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他非常喜欢茅盾的小说,对茅盾的《子夜》曾反复阅读,一直被翻得破烂不堪,只好重新装订。
C.《舌尖上的中国》这部风靡海内外的纪录片,用镜头展示烹饪技术,用美味包裹乡愁,给观众带来了心灵的震撼。
D.如果我们能够看准时机,把握机会,那么今天所投资百万元带来的利益,恐怕是五年后投资千万元也比不上的。
解析:A项,搭配不当。“理论”与“得到实施”搭配不当。B项,暗换主语。整句的主语是“他”,而“一直被翻得破烂不堪,只好重新装订”的主语是“《子夜》”。D项,语序不当。“所”应放在“带来”前。答案:C
二、阅读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
斯诺传略
王 铎 埃德加·斯诺,生于1905年的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市,他父亲开了一家不大的印刷厂。从小,他的父亲就要他“子承父业”,但是性格坚毅的斯诺,却走上了一条与父亲截然不同的道路,成为20世纪享誉世界的著名记者。
多少年后,斯诺曾在自传中这样写道:“我九岁就开始帮人把包件从斯诺印刷公司送到报馆去,报馆那幢引人注目的建筑物的中心是一间宽大的生气蓬勃的记者工作室,在那里,我从远处深深地敬慕那些编辑们。”童年时代的这些见闻,在斯诺的幼小心灵里播下了种子。数年之后,他毅然从美国中西部的出生地远涉重洋,在中国这样一个遥远的国家中,一步步成长为一名年轻的新闻记者。
还在童年的暑假期间,他开始对旅行发生了兴趣。斯诺回忆说:“搭乘鲍勃的新型旅行车进行一次探险,我因为把随身所带的钱花光了,只得流浪回家。不过,要不是在那年夏天我亲眼看到了太平洋,也许我一辈子也不会如此坚定地下决心要航海跨越这个大洋。要不是像流浪汉那样搭乘货车游荡到加利福尼亚州的海岸边,穿越过费瑟河峡谷和科罗拉多大峡谷,我还不会那么早就品尝到艰苦探险的乐趣,不会那么早就知道大自然和人生竟是如此丰富多彩。”
那年秋天,他回到学校之后,在《悲惨世界》一书中发现了某些外国人物,使他想起那次夏季探险中遇到并产生好感的一些工人和失业者(体面人物心中的“流浪汉”)。斯诺说:“是雨果为我打开了一个思想意识和各种重大道德政治问题的陌生的新世界,并且把我卷进了一个遥远而又轰轰烈烈的历史时代中去。只是到了现在,我才理解,读书可以代替旅行,是仅次于实践的人生第二最佳乐趣。我的早期游荡生涯及其影响,对于我的生活方式来说,可能比我所受的全部正规教育起到的作用还要大。”
斯诺的“生活方式”是全球性的。他把世界看成一个整体,懂得许多国家的人民和思想,他也认识贫富之间、权势者和卑贱者之间的一些关系。中国和中国革命,对斯诺的成长和发展是一个重要的因素。1928年他到达中国之后,一留就是十多年。在这十多年间,他迷恋于中国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传统。他为中国人民以及他们种种划时代的问题所吸引。当他认清了这场革命,并看到革命已经起来,即将成为历史上最不寻常、最具有深远意义的震撼世界的事件之一时,作为一个人和一名记者,他听到了召唤。
1928年,斯诺从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毕业后,第一次来到中国。7月初他到达上海,由人陪同用半年多的时间沿铁路线旅行采访。在南京,斯诺游览了明城墙和中山陵。正是这次旅行,使斯诺对当时中国的现状有了确切的了解,亲身体验了腐败与堕落,看到了许多地区的贫困与落后,看到了灾荒与饿殍。斯诺后来说,这次旅行是他关注中国命运的“觉醒点”。
1933至1938年间,斯诺担任了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新闻系讲师。他与中国有着特殊的感情。直到1941年,斯诺才离开生活了13年的中国,返回美国。新中国成立后,斯诺又于1960年、1964年和1970年三次回中国访问,持续时间均较长。在中美关系长期紧张,两国互相敌视,几乎没有美国人能进入中国的那一段非常时期,斯诺能数次访华,确实是格外引人注目的礼遇,显然这是由于他与中共领导人在延安时期建立的特殊关系与友谊。这与《西行漫记》向世界介绍红军,宣传陕北根据地的功劳是分不开的。而在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由于麦卡锡主义的盛行,斯诺也遭受到很大的压力。1951年,中国政府领导人就曾邀请斯诺旧地重游,在当时的政治气候下显然无法成行。直到1959年,他重访中国的愿望才于次年得以实现。
斯诺也是一位著名摄影家。1930年,斯诺在登临泰山时,就拍摄了不少风光照片。在《西行漫记》一书中,有许多他自己拍摄的照片。这些照片是红军根据地首次接受外国人拍摄的第一手资料,根据地以外的人能看到这些照片是很不容易的,今天看来也还是十分珍贵的。除了自己拍摄外,斯诺还获得允许,翻拍了经过长征残存下来的一些珍贵的资料照片。这些照片记录了红军被迫从中国东南部的江西苏区撤退到陕西新根据地之前的一些人物和事件。《西行漫记》因此集中收录了一大批延安根据地中共领导人的图片,以及毛泽东的夫人贺子珍的照片,还有士兵、平民和儿童的一些留影。虽然当时和后来陕北根据地的其他摄影师拍摄了一大批珍贵照片,但由斯诺拍摄的这些照片无疑更具有特殊历史意义。
斯诺一生共写了11部著作,大多是长篇纪实和新闻报道类的。内容多数是根据在中国采访而来。斯诺1972年2月15日在瑞士日内瓦郊区埃辛斯村去世,两天后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斯诺病重时,中国派出医疗小组,专程飞赴日内瓦为他治疗。斯诺在临逝世前,曾收到了白宫邀请他作为“总统特使”到中国访问的信,他拒绝了。临终时,他还不忘中国。他说:“我热爱中国。”并留下遗嘱,要求把自己的一半骨灰安放在北京大学的未名湖畔。
斯诺去世后,他的夫人把他的一半骨灰带到中国,安葬在北京大学未名湖畔一个小花园中。斯诺以他的笔粉碎了“赤匪神话”,赢得了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和尊重。毛泽东曾经这样评价斯诺为中国所做的一切,他说:“我们将永远记得他曾为中国做过一件巨大的工作。他是为建立(中美)友好关系铺平道路的第一个人。”毛泽东在唁电中称:“斯诺先生是中国人民的朋友,他一生为增进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将永远活在中国人民心中。”
6.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文章2、3、4段通过对传主的语言描写,揭示了斯诺成为20世纪享誉世界的著名记者的思想基础,对后文叙述他与中国的关系起到烘托作用。
B.斯诺在《西行漫记》一书中,用了许多照片。这些照片有许多他自己拍摄的,也有翻拍的长征残存下来的一些珍贵的资料照片,还有一大批延安根据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图片,还有士兵、平民和儿童的一些留影。
C.新中国成立后,斯诺又于1960年、1964年和1970年三次回中国访问,其中一次是在中国政府领导人发出邀请后的第十个年头上,他重访中国的愿望才得以实现。
D.中国和中国革命促进了斯诺的成长和发展,斯诺也成为中国人民的朋友和中国革命的支持者和宣传者。
E.传记结尾引用毛泽东的话,高度概括了斯诺对中国革命所做出的重大贡献,是全文的点睛之笔,不可或缺。解析:A项,无“烘托”作用;B项,陈述不当,原文并未表明《西行漫记》中有斯诺翻拍的经过长征残存下来的资料照片;E项,“不可或缺”绝对化。答案:CD 7.从斯诺的生活经历来看,形成他的全球性的“生活方式”的基础有哪些?请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本题的答题区间在2~4段。第2段主要说明童年时代的报馆的见闻,在斯诺的幼小心灵里播下了种子;第3段主要说明童年的暑假旅行使他品尝到艰苦探险的乐趣;第4段主要说明《悲惨世界》对他的巨大影响。
参考答案:①童年时报馆的见闻,使他产生了对新闻工作者的敬慕,在斯诺的幼小心灵里播下了种子。②童年暑假期间的旅行经历,使他品尝到艰苦探险的乐趣,知道大自然和人生竟是如此丰富多彩,坚定地下决心要航海跨越太平洋。③在《悲惨世界》一书中发现了某些外国人物,使他想起一些工人和失业者(体面人物心中的“流浪汉”)。打开了一个思想意识和各种重大道德政治问题的陌生的新世界,卷进了一个遥远而又轰轰烈烈的历史时代中。
8.对斯诺与中国的关系的叙述,表现出了他对中国怎样的情感态度?请全面归纳。
解析:本题的答题范围在5~10段。答题时可按照总分结构作答。有的要点可直接从文中提取,而有的要点需要整合概括。第5段可提取“他迷恋于中国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传统”;第6段主要表现他同情中国人民的苦难,关注中国命运;第7、8段主要表现他不惧压力,维护与中国的友谊;由第10段最后两句说明他热爱中国,还要把骨灰安放在中国,可见他对中国的感情。
参考答案:热爱中国。①迷恋于中国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传统;②同情中国人民的苦难;③关注中国命运;④支持中国革命;⑤不惧压力,维护与中国的友谊;⑥把中国当作第二故乡。
9.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说:“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请你就这两种精神中的一种,结合这篇传记,阐明你的观点。
解析:解答此题必须先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文意分析,国际主义侧重世界无产阶级的团结互助;共产主义侧重为实现人类理想的社会制度而奋斗。
参考答案:(1)国际主义精神是一种思想,它要求无产阶级坚持国际团结,相互支持,相互援助。斯诺作为一个有良知的记者,没有意识形态的偏见,怀着对中国人民苦难的同情,支持中国抗日战争,向世界报道中国共产党抗日的事迹,体现的就是一种国际主义精神。当今,每当世界其他国家遇到一些重大灾难,中国作为一个勇于担当的大国,及时伸出援助之手,也是国际主义精神的体现。
(2)共产主义精神是忠于共产主义事业,为无产阶级和人类的解放事业而奋斗献身的精神,它要求我们要像斯诺那样胸怀远大的理想,要像白求恩那样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要像雷锋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像杨善洲那样先人后己、大公无私,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努力奋斗。
三、语言运用 10.毛泽东诗词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能给人以深刻的启示,有些诗词至今脍炙人口。现在请你为“毛泽东诗词朗诵会”的主持人写一段结束语,来结束这次朗诵会。要求:①要引用毛泽东的诗词;②语言连贯且富有激情;③不少于50字。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运用诗词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既然是诗词朗诵会的结束语,自然要有激情,要具有号召力,因此我们在选择毛泽东的诗词时要选择那些激昂、具有教育意义的句子。
参考答案:毛泽东诗词是中国诗林中矗立的一棵参天大树,是中国革命的壮丽史诗,从“鲲鹏击浪从兹始”到“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我们领略到了毛泽东“唤起工农千百万”的雄伟气魄,“三军过后尽开颜”的喜悦。“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同学们,让我们谨记一代伟人的教诲。
1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层次分明。
阿兰·德波顿在《身份的焦虑》中提出,一个人提升自己的幸福感有两种途径:①努力取得更高的成就,②降低对自我的期望。要想通过取得更高的成就来提升幸福感往往难以如愿,因为人们总是和与自己身份相当的人进行比较,来决定自己是否幸福。③是富豪④有自己的焦虑,⑤他的比较对象不是不如自己的人,而是其他的富豪。因此比较切实可行的途径就是降低对自己的期待值。①
②
③
④
⑤
参考答案:①要么 ②要么 ③即使 ④也 ⑤因为
第三篇:语文:1.3 毛泽东: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同步试题(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世纪金榜 圆您梦想 www.xiexiebang.com
第三课
毛泽东: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救济(jǐ)
裨益(bì)..怂恿(sǒnɡ yǒnɡ)
恽代英(yùn)...B.遒劲(qiú jìnɡ)
翌年(yì)...蹩脚(bié jiǎo)
果实累累(lěi lěi)....C.召集(zhào jí)
韶山(sháo)...揶揄(yé yú)
嗷嗷待哺(bǔ)...D.要塞(yào sài)
曲阜(fǔ)...濯足(zhuó zú)
前仆后继(pū)...解析 A项,“济”应读“jì”;B项,“累累”应读“léi léi”;D项,“阜”应 读“fù”。答案 C 2.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A.旗杆
逝世
账目
直接了当 B.通缉
慷慨
辩论
卑躬曲膝 C.九州
津贴
逻揖
揭竿而起 D.枯燥
直截
去世
耳熟能详
解析 A项,“接”应写为“截”;B项,“曲”应写为“屈”;C项,“揖”应 写为“辑”。答案 D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柳先生的批评多达150字,称毛泽东“才气过人,前途不可限量”,“练成一色 文字,自是伟大之器,再加功候,吾不知其所至。”
B.亚当·斯密(1723—1790),英国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以《国民财富 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严复译作《原富》)蜚声于世。
C.从这一次事件中,我明白了当我以公开反抗来保卫我的权利时,我的父亲就客 气一点儿,当我怯懦屈服时,他打骂得更厉害。
D.临行前,他改了一首诗,夹在父亲每天必看的账簿里:“孩儿立志出乡关,学 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解析 A项,引文是原句成分,句号放在后引号外;B项,“(严复译作《原富》)”
第1页(共7页)
山东世纪金榜科教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世纪金榜 圆您梦想 www.xiexiebang.com 放在“一书”前,解释书名;C项,“客气一点”后的逗号改为分号。答案 D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他们成了我的模范,代替了我已经厌弃的康有为和梁启超。..B.我的读书渐渐地影响了我,我自己愈来愈怀疑,我的母亲注意到这一点,因为 我对于信仰鬼神的漠不关心而责备我,但我的父亲则不说什么。....C.那年有个大饥荒,在长沙有好几万人没有东西吃。嗷嗷待哺的老百姓举荐了一 ....个代表团去见巡抚,请求救济。
D.不少刚毕业的大学生,往往踌躇满志,以为自己该大显神通了,但常常是眼高 ....手低,处处碰壁,很不顺利。
解析 D项“踌躇满志”指对自己已取得的成绩非常满意。答案 D 5.毛泽东的诗词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能给人以深刻的启示,有些诗词句至今脍炙 人口。现在请你为“2012年毛泽东诗词朗诵会”的主持人写一段结束语,来结束这 次朗诵会。
要求:①要引用毛泽东的诗词;②语言连贯且富有激情;③不少于50个字。(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概括和语言连贯的能力。答题时内容上应引用毛泽东诗词 对朗诵会加以总结,结构上要与朗诵会相连,语言上要适宜朗读。
答案 毛泽东诗词是中国诗林中矗立的一棵参天大树,是中国革命的壮丽史诗,从 “鲲鹏击浪从兹始”到“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我们领略了毛泽东的唤起“工 农千百万”的雄伟气魄,“三军过后尽开颜”的喜悦。“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同学们,让我们谨记一代伟人的教诲:“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阅读与鉴赏
一、课内精读
阅读下面文段,然后回答6~9题。
我八岁起就在本村一个小学读书,一直到13岁。每天清早和晚上我在田里做工,白天就读“四书”。我的塾师管教甚严,他很严厉,时常责打学生。因此我在13岁的时候便从校中逃出。逃出以后,我不敢回家,恐怕挨打,于是向城上的方向走去,我以为那个城是在山谷里面。我漂流了三天之后,家里才找到我。这时我才知道我的旅行不过绕来绕去地兜圈子而已,一共走的路程不过距家约八里。
但回家之后,出乎我意料之外,情形反而好了一点儿,父亲比较能体谅我了,而塾师比以前来得温和。我这次反抗的结果,给我的印象极深。这是我第一次成功的“罢课”。
„„
第2页(共7页)
山东世纪金榜科教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世纪金榜 圆您梦想 www.xiexiebang.com 我家里有“两个党”,一个是父亲,是执政党,反对党由我、我的母亲和弟弟组成,有时甚至工人也在内。不过,在反对党的“联合战线”之中,意见并不一致。母亲主张一种间接进攻的政策,她不赞成任何感情作用的显示和公开反抗执政党的企图。她说这不合乎中国的道理。
但当我13岁的时候,我找到了一种有力的理由和父亲辩论。我引经据典,站在父亲自己的立场上和他辩论。父亲常指责我不孝和懒惰,我则引用经书上的话来和他相对,说为上的应该慈爱。至于说我懒惰,我的辩解是:大人应较青年的人多做工作。而父亲的年纪既然比我大上三倍,他应该更多地做工作,并且我说我到了他那样大的时候,我一定更出力地工作。
这个老人继续“积聚财物”,在那个小村里可以说是大富了。他自己不再买田,但是他向别人押来很多的田,他的资本增加了两三千元。
我的不满增加起来了,辩证的斗争在我们的家庭中不断地发展着[在说明的时候,毛很幽默地引用这些政治术语,他一面笑一面追述这些事件——斯诺原注]。有一件事我特别地记得,当我13岁左右时,有一天我的父亲请了许多客人到家中来。在他们面前,我们两人发生了争执。父亲当众骂我,说我懒惰无用,这使我大发其火。我咒骂他,我离开了家。我的母亲在后面追我,想劝我回去。我的父亲也追我,同时骂我,命令我回去。我走到一个池塘旁边,对他威胁,如果他再走向前一点儿,我便跳下去。在这个情形之下,双方互相提出要求,以期停止“内战”。我的父亲一定要我赔不是,并且要磕头赔礼。我同意如果他答应不打我,我可以屈膝一下。这样,结束了这场“战事”。从这一次事件中,我明白了当我以公开反抗来保卫我的权利时,我的父亲就客气一点儿;当我怯懦屈服时,他打骂得更厉害。
发现了这一点,我以为我父亲的“死硬派”结果使他失败。我渐渐地仇恨他了。我们成立了一个真正的联合战线来反对他,这对于我也有许多的益处,这使我尽力工作,使我小心地记账,让他没有把柄来批评我。
我的父亲读过两年书,能够记账,我的母亲则完全不识字,两人都出身农家。我是家庭中的“学者”,我熟读经书,但我不喜欢那些东西,我所喜欢读的是中国古代的传奇小说,尤其关于造反的故事。在我年轻时,我不顾教师的酷戒,读了《岳飞传》《水浒传》《反唐》《三国》和《西游记》等书。而教师则深恶这些不正经的书,说它是害人的。我总是在学校里读这些书,当教师走过面前时,就用一本经书来掩盖着。我的同学大多数都是如此。我们读了许多故事,差不多都能够背诵过来,并且一再地谈论它们。关于这类故事,我们较本村的老年人还知道得多。他们也喜欢故事,我们便交换地讲听。我想我深受这些书的影响,在那种易受感动的年龄时读它们。6.如何看待毛泽东的逃学和跳水经历?(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重要内容的分析和评价的能力。由于塾师管教甚严,时常责 打学生,毛泽东对此不满,因此离家漂流三天以示反抗。毛泽东总是能找到一种有 力的理由和父亲辩论,他当着客人面与父亲争执,父亲发火追打,毛泽东则以跳入 池塘相威胁来停止内战。两个实例都说明少年毛泽东的反抗意识和叛逆性格,为他
第3页(共7页)
山东世纪金榜科教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世纪金榜 圆您梦想 www.xiexiebang.com 将来投身革命奠定了基础。
答案 都表现了毛泽东的强烈叛逆性格,正是这种叛逆性格引导着毛泽东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新的世界,成为生生不息的奋斗动力,最终使他坚定地走向马克思主义,走向革命。
7.少年毛泽东13岁时,与父亲引经据典的辩论,说明了什么?(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体现了毛泽东强烈的反抗意识;②毛泽东能够引经据典,并自认为找到了 有力的理由,这是他勤奋读书的结果;③从辩解内容可知,毛泽东是一个善于思考 且有独到见解的人。
8.为什么毛泽东认为《岳飞传》《西游记》这些“禁书”使他深受影响?仅仅是因为“在 那种易受感动的年龄时读它们”吗?(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重要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从文中看,毛泽东“所喜欢读 的是中国古代的传奇小说,尤其关于造反的故事”,而《岳飞传》《西游记》等被老 师深恶的不正经的书恰恰有这样一些小故事,正是在易受感动的年龄时读它们,才 让他记忆深刻,培养了他的反抗精神。
答案 这些所谓“禁书”并不是坏书,只是讲了一些关于造反的故事,毛泽东很喜 欢,这在他心里种下了反抗的种子,为他将来走上革命道路进行了启蒙教育。这培 养了少年毛泽东对旧社会的造反精神。此外,像《盛世危言》这本书,使他认识到 中国之所以弱,在于缺少西洋的工具——铁路、电话、电报、轮船等,所以想把这 些东西传入中国,从而激起了他想要恢复学业的愿望。这些都可以看出读书对少年 毛泽东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
9.文中“党”字用得非常有特色,请结合文章加以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特色。本文是一篇口述自传,在分析语言特色时,要考虑到毛 泽东的身份。解答时,要明确“党”在文中的具体含义,然后结合人物身份分析其 用意。
答案 “我家里有‘两个党’,一个是父亲,是执政党,反对党由我、我的母亲和 弟弟组成,有时甚至工人也在内。”这段话中“党”字用得有特色。它通常指代某 一阶级、阶层或集团并为维护其利益而斗争的政治组织。这里借用这个字形象而幽 默地写出了少年毛泽东和家人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联合反抗旧势力代表的有 趣故事,而且也符合说话者政治家的身份。
第4页(共7页)
山东世纪金榜科教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世纪金榜 圆您梦想 www.xiexiebang.com
二、课外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0~13题。
智者江枫 梁鸿鹰
在中国,深入了解雪莱的人可能并不很多,但大多知道这样一句诗——“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便出自江枫所译的雪莱的《西风颂》。
江枫今年80岁高龄,作为著名诗人、学者、翻译家,他学识渊博,思想开阔,成就卓著,影响巨大,是一个历经风雨而巍然挺立的智者。
我们要进入江枫的内心世界,不需要有什么过渡。见到江枫,你很快会明白,这是一座山峰,巍峨、挺拔、刚直、爆发力与蓄积量绝非我们预先想象的那样,而且,你也会意识到,他还是一片辽远开阔的平川。与他交往,不存在年龄的障碍、言语的阻隔,更没有不同出身的面纱,诗人率直而热情澎湃的性格,小区街坊般的平易、家常与亲善,不能不让你对他倾心而谈。
60年前,在新中国已经露出黎明曙光的时候,意气风发的江枫正在清华大学沐浴于学术星辰的光照中,曹靖华讲授的俄文、周珏良讲授的浪漫主义诗人、金岳霖讲授的逻辑学„„都能使他陶醉,但他浑身激荡着的青春血液却让他做出了别样的选择:读了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受“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感召,文学青年江枫毅然投笔从戎,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真正“投入了火热的斗争”,参加了解放华中、华南的战役。
回顾往事,自称劳动者的江枫,为自己诚实而勤恳地劳动了60年而自豪,他说:“我作为军人和退伍转业军人,作为个人,作为代表,在国内国外,我忠诚于我的国家和生我养我的民族。”他还说,“我分享过一个复兴民族的欢乐,也品尝过一个不成熟新国家不应有的苦难”,但是在这个使他忙而忘忧的时代,极少听到他提那些“说来话长”的苦难。
“文革”结束,劫后余生的江枫,积极投入文学解放和新诗歌理想的重建活动,他为成批年轻诗人的崭露头角由衷高兴,当风雨来袭时,作为诗人的江枫对他们的成长表现出少有的古道热肠。他深信,文学要想健康兴旺地发展,必须实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他常在诗歌界的集会上宣扬:诗歌创作,像惠特曼所言,应该自由而多样。
1995年,作为翻译家的江枫老师得到翻译界的最高奖赏——他成为彩虹翻译终身成就奖(外译中)唯一得主。其实,对他翻译道路意义的评价,远非这个奖所能表达。作为我国一位有追求、有成就的翻译家,他走上翻译之路,既非率性而为,也不是创作外的补充,而是出于承担文化传承使命的高度自觉。从此,他的翻译一发而不可收。他和其他翻译家以共同的译诗劳绩,催生了一个如卞之琳所说的“译诗的成年”。
江枫老师坚持翻译以忠实为第一要务,文学翻译应该既忠实于原作内容,更忠实于原作之艺术形式,以再现原作的神韵。他认为,“形似而后神似”是文学翻译唯一正确的道路。他说:“对于诗和几乎是诗的散文,必须紧扣原文,尽可能不增不减;必须读懂了再译,不懂就译,必出天书!”这是《江枫论文学翻译及汉语汉字》一书关于翻译问题的核心观点之一。在翻译理论建设上,江枫坚决反对生吞活剥、盲目推销外来理论,而主张在继承传统和借鉴异说、新说的基础上,建构中国学派的翻第5页(共7页)
山东世纪金榜科教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世纪金榜 圆您梦想 www.xiexiebang.com 译理论。
智者,一定是文化担当的执著坚守者,在关乎民族文化发展前途的语言文字问题上,江枫坚决捍卫中华文化传统,根据中国和一些有代表性的外国的历史和现实文字事实,他论证了“文字是与语言密切相关但又自成体系的书写符号系统”,而不是所谓“记录语言的符号”。他打通中西文化壁垒,根据各国文字发展的轨迹和趋势,做出了“拼形表意,为世界各国文字发展共同方向”的重要论断。希望他这种植根于严肃探索的创新之论,有助于我国的语文教学摆脱僵化理论羁绊,走上更加符合汉语汉字特色的道路,获得应有的健康发展。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10.文章第一段引用雪莱的诗句有什么作用?(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在人物传记中,分析一段文 字在文中的作用,可从两个方面入手分析:一是在全文结构上,这段文字能起到什 么作用;二是这段文字对表现人物思想性格有什么作用。
答案 自然引出本文的写作对象——江枫。说明江枫在翻译方面的影响和贡献之 大。
11.这篇人物评传在选材与构思方面有什么特色?请作简要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题目中的要求很 清楚,要求分析的是“选材”和“构思”两方面的特点,那么考生就可以从分析文 本中的事例和文本行文思路出发去概括。解答时要注意所选事例与表现人物之间的 关系、文本中的贯穿线索以及一些关键性语段(首段、过渡段、结尾段)等。答案 ①围绕“智者江枫”这一中心,选取了江枫最具代表性的几个时期的经历和 成就(话语)作为材料,做到了真实性和典型性的完美统一;②文章以时代变迁为经,以江枫的突出贡献为纬,经纬交织,结构严谨。
12.江枫是一位智者,他的身上反映出怎样的人生价值?结合实际谈谈其现实意义。(6 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的能力。回答江枫身上反映出 的人生价值,首先要知道江枫是一个怎样的人,也就是说考生能根据文本信息概括 出江枫形象上的闪光点,就能答出此题了。另外,此类题目既考查对文本的解读能 力,又考查探究能力,强调立足文本发表独立见解。所以,考生一定要联系现实,第6页(共7页)
山东世纪金榜科教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世纪金榜 圆您梦想 www.xiexiebang.com 写出自己从“人生价值”中得到的启发。
答案 ①率直而亲善、诚实而勤恳、忠诚于国家和民族;②虽历经风雨却心态乐观、巍然挺立;③勇于承担文化传承的使命;④打通中西文化壁垒,捍卫中华文化传统。13.结合全文,简要概括江枫在文学翻译方面的重要主张。(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仔细阅读题 目,根据题目信息去划定信息筛选范围。题目要求概括江枫在“文学翻译”方面的 主张,那么考生就可以回到原文,寻找与“文学翻译”相关的段落,然后从中筛选 概括。
答案 ①文学翻译应既忠实于原作内容,更忠实于原作之艺术形式,以再现原作的 神韵(或“形似而后神似”);②在继承传统和借鉴异说、新说的基础上,建构中国 学派的翻译理论。
第7页(共7页)
山东世纪金榜科教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第四篇:《毛泽东: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教案
《 毛泽东: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教案2013/3/13 教学目的:
1、把握文章的主要情节。
2、了解和体会领袖伟大的使命感、坚毅的革命信念、睿智的哲思,以及对旧制度的批判精神。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步骤 :
一、导语 :
(同学们,提起毛泽东,对中国人来说可谓家喻户晓,那么一个普通农民的孩子为什么能成为一代伟人,成为中国人民的大救星,少年时代的毛泽东是怎样的一位少年呢?)
毛泽东是古今中外100位名人中的一位。在世界十大著名的军事家中,仅中国人就有两位:一位是2500多年前的孙子,一位是毛泽东。毛泽东,当时南京通缉名单上的第一号“赤匪”,蒋介石悬赏二十五万元银洋不论死活要缉拿到他,国民党多次在报纸说他已经击毙了。当时,作者斯诺他和成千上万的人一样,脑子里总是在想,毛泽东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林彪这个28岁的红军天才战术家,据说在他率领下的红军一军团从来没有打过一次败仗,他又是谁?他的来历如何? 这一连串的问题,是斯诺百思不得其解的。要知道这些问题的确切答案和谜底,惟一的办法,就是必须亲自到红色根据地去走一趟。斯诺解释说,可是这种办法有少数人尝试过,但失败了。后来,斯诺凭着一张徐冰教授开的介绍信,冒着生命危险,终于到达陕西,成功采访了毛泽东。
问:课文的题目引自哪一首词(《沁园春·长沙》)。是什么意思?(不寻常的日子是很多的。毛泽东青年时期与何叔衡、蔡和森、张昆弟等革命挚友一起谈论天下,探求革命道路。或撰文评论时政,或下乡访问农夫,或读书寻求真理,或泛舟抒发豪情,这便是“峥嵘岁月”。)(背诵诗歌)
二、了解毛泽东:
1、毛泽东,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生于湖南省长沙府湘潭县韶山冲。中国革命家、政治家、战略家、理论家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是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2、展示毛泽东不同时期图片,了解毛泽东 伟大的一生。
3、选择毛主席语录介绍给同学:
最标语式的一句话: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最让女人自豪的一句话:妇女要顶半边天。
最具借鉴意义的一句话: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最理智的一句话: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最充满希望的一句话: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最无奈又最具神秘性的一句话: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最具爱情观的一句话: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最让世界放心的一句话:中国永远不称霸。
4、典型的O型性格: 胆大、果敢、冒险精神,反映在敢于革命、敢于斗争,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固执、保守、个人主义,反映在晚年独断专行、盲目排外;
争强好胜、权力意识、自我表现,反映在大跃进、反右派、文化革命、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身材高大、精力充沛、睡眠良好。
男人女相、胡须稀少。空想主义、机械教条主义,反映在照搬苏联、提前进入共产主义。
三、作者介绍:
《毛泽东自传》的作者埃德加·斯诺,生于I905年的美国他父亲开了一家不大的印刷厂,家里过着比较富裕的生活。享誉世界的著名记者。1936年7月到达中央苏区陕北保安,成功采访了毛泽东等大批中共高层领导人,写成《红星照耀中国》(译名《西行漫记》),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对毛泽东和我党苏区的“妖魔化”宣传,轰动世界。他把一生最宝贵的年华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他以自己的行动,在中美两国人民之间架起了一座友谊的桥梁。
四、了解文体
口述自传作为自传的一种,最特别的地方当然在于 “口述”。毛泽东的这篇自传就是毛泽东与记者斯诺之间的访谈整理。因为斯诺提出了一系列问题请毛泽东回答,因而自传中的条理是相当清楚的,但又不乏口头交谈的痕迹,以及毛泽东在当时特定历史环境下的“发挥”,因此非常生动。《西行漫记》在当年之所以极为轰动,与这种生动真实的文风也有很大关系。而斯诺对毛泽东个人经历的询问,也同当时外界对毛泽东的好奇相关。这里展现出来的毛泽东形象,成功地颠覆了当时国民党对毛泽东及苏区的'妖魔化'宣传。
五、研习课文第一部分 :(第二课时主体内容,留时间给学生读课文)
1、课文主要描写毛泽东对旧的观念和制度的反叛事件,请同学们读课文,归纳出这些典型事例。并思考这些事件对毛泽东的思想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P51第三段:“罢课”事件:给“我”的印象极深(反抗竟能取得如些效果)(2)P52第一段:和父亲辩论:能引经据典进行辩论,“读书”肯定好处多。(3)P52第三段:“跳塘”事件:明白了公开反抗来保卫自己权利时效果更好。
(4)P53倒三段:和父亲争执,脱离家庭:走上了外出求学的道路。
(5)P54倒二段:同情“叛徒”,钦慕“激进”教员:是求学才有了这样的认识。
(6)P55第二段:违背父志考进“激进”学校:第一次远离家乡。
2、从上面的学习活动中我们同样不难发现,毛泽东能最终成长为人民领袖、革命领袖,还有一个重要条件是什么?
3、毛泽东读过哪些书?参加过哪些学习活动?这些书籍和活动对他的思想发展起到什么作用?
六、讨论探究:
1、通过上面的学习活动,我们感觉到,毛泽东在叙述自己的人生经历时,并不是面面俱到,杂乱无章,而是有明显的线索的,请问是什么线索?
A、传主在叙述自己的人生历程时,是按照如下两条线索进行的:一是“反抗”性格的发展,一是自己不断读书、学习的人生历程,反抗性格引导他去阅读更多的书籍,去见识更广阔的世面,并最终导致他思想的转变。也就是说,本文是按照“反抗”、“学习”的双线结构来安排文章结构的。
B、一是“反抗”性格的发展,一是自己不断读书、学习的人生历程。读书学习让毛泽东的思想有了很大的改变,而改变之后的毛泽东就显得更加叛逆。由此可见,毛泽东的叛逆性格与读书学习的兴趣爱好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推动着少年毛泽东在人生道路上不断前进,最终成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
2、从毛泽东的自述中,你是否可以归纳出毛泽东的主要性格品质? 对待父亲(传统道德中的父权):坚持理想,坚决反抗 对待读书:学有所选,矢志不移
对待农民:关注他们的命运,同情他们的遭遇 对待革命:革命的策划者,领导者
总结:少年毛泽东的主要性格表现在哪些方面?(1)、酷爱读书(2)、敢于抗争
(3)、擅长思索,有独立见解
七、如何理解青春期叛逆心理现象 ?
青春期出现叛逆的心理是正常的,如果要让自己的人生有价值,这种叛逆性格要与健康的人生目标联系在一起,使之成为生生不息的动力,不要使这种叛逆心理成为脱缰的野马,任意驰骋;不能为叛逆而叛逆,不能任性地颠覆一切,关键要往正确方向发展,使怀疑、批判和创新的精神、敢于独立思考、不墨守成规的精神,能够成为人生健康成长的动力。
八、延伸:
联合国总部以历史上罕见的快速度在毛泽东逝世的当天就降半旗致哀。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在联合国全体大会上发言时盛赞毛泽东的丰功伟绩:“毛主席是一位伟大的政治思想家、哲学家和诗人”,“他实现自己理想的勇气和决心将继续鼓励今后的世世代代。”
联合国大会主席在联大开幕式上发表讲话说:“最近,世界上失去了我们时代最英雄的人物”。
安理会主席在 9月10日 的专门悼念会议上致悼词说:毛主席“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联合国教科文执行局书记说:毛主席“是不仅为自己的人民而且为全世界人民向未来打开了门窗的世界性人物”。
九、作业:完成《新新学案》本课练习
第五篇:高中语文 第3课 毛泽东-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同步测试(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第3课毛泽东: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笃信(dǔ)溥仪(pǔ)
不屑(xiè)
嗷嗷待哺(pǔ)....B.揶揄(yé)濯足(zhuó)蹩脚(bié)顺蔓摸瓜(màn)
....C.监工(jiān)给予(gěi)提防(dī)拾级而上(shè)
....D.驻扎(zhā)怂恿(sǒnɡ)角色(jué)罪行累累(lěi)
2.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旗杆
逝世
账目
直接了当 B.通缉
慷慨
辩论
卑躬曲膝 C.九州
津贴
逻揖
揭竿而起 D.枯燥
安慰
去世
耳熟能详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语言是时代的风向标,新春两会上“光网城市”等新词呈现出中国崭新的发展图景,让我们看到中国未来的地平线,中国号航船一日千里,两岸的风景肯定是______。
②今年上半年,市政府启动了城乡低保一体化工作,对农村最困难对象和五保对象,按每月420元的城市低保标准实行全额救助,农民的日子越过越好,幸福感______。
③从双星定位导航到21颗北斗嵌满星空,中国北斗走过的22载对谭述森院士来说就是他的北斗人生涯,如今的北斗事业______,正以中国标准续写着中国航天的辉煌。
A.与日俱增 蒸蒸日上日新月异 B.日新月异与日俱增 蒸蒸日上 C.蒸蒸日上 日新月异 与日俱增 D.日新月异 蒸蒸日上与日俱增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关于大气协同治理,2016年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的组织协调下,制度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召开了两次协作小组会议和一次专题工作会议。
B.上海大学滑稽戏研究专家张祖健认为,上世纪60至90年代,上海滑稽戏发展经历了两个高峰期,不少滑稽戏的“老套子”和剧目都成为各地剧团模仿的对象。
C.中联重科去年入驻了位于白俄罗斯的中白工业园,白俄罗斯工业部长不但十分赞赏这种国际产能协同的经济模式,而且也非常认可中国企业的生产技术和效率。
D.10月下旬,北部战区陆军组织的军事理论培训别开生面:几百名来自战区陆军机关的参谋人员和各级兵种部队的指挥员,齐聚一堂共同地学习边海防理论知识。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翻开西湖,骚人墨客留下的诗词多得数不胜数,才子佳人演绎的爱情更是扑朔迷离。泯着清风流云的水韵浅唱采莲曲,__________。噙着风花雪月的柔情轻闻水墨香,__________。是谁吟诗作词把盏乐,__________?是谁万松书院同窗卧,__________?读到深处,柳眉轻锁,无法言说的美,只能散在风中,化成一声浅浅的叹息。
①醉嗅胭脂味 ②长桥不长十八送 ③低吟浣溪沙 ④孤山不孤有梅鹤 A.①③②④
B.④②③①
C.②④①③
D.③①④②
6.仔细观察丰子恺的漫画“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两三枝”,请从画中人物角度写一段描写梅花的文字。要求:①语言简明、生动;②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③80字以内。
7.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反观这些年来的文艺批评,当然也有黄钟大吕、启人心智的绕梁之音,但瓦釜雷鸣、混淆视听的刺耳杂音,却时常摇唇鼓舌、招摇过市。____________,把销量、收视率、点击数、票房收入作为唯一依据,分辨和判断作品的高下优劣。
A.一些文艺评论把思想性、艺术性等重要评判标准抛到脑后,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 B.一些文艺评论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把思想性、艺术性等重要评判标准抛到脑后 C.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的一些文艺评论,把思想性、艺术性等重要评判标准抛到脑后
D.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把思想性、艺术性等重要评判标准抛到脑后的一些文艺评论
8.毛泽东的诗词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能给人以深刻的启示,有些诗词句至今脍炙人口。现在请你为“2016年毛泽东诗词朗诵会”的主持人写一段结束语,来结束这次朗诵会。要求:①要引用毛泽东的诗词;②语言连贯且富有激情;③100—150个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我的职位如此之低,以致人们都不屑和我来往。我的工作之一就是登记来馆读报的人名,不过这般人大半都不把我放在眼里。在这许多人名之中,我认为有几个新文化运动著名的领袖,是我十分敬仰的人。想和他们讨论关于政治和文化的事情,不过他们都是极忙的人,没有时间来倾听一个南边口音的图书馆佐理员所讲的话。
但是,我不因此而丧气,我仍然参加哲学研究会和新闻学研究会,想借此能听大学里的课程。在我服务北大时,所遇到的人中,有两个现在是南京高级的官吏,一个是中国苏维埃政府的副主席,还有个加入共产党随后又成了所谓“第三党”的党员,再有一个则后来加入加利福尼亚的“三K党”。在这里我也遇到了杨开慧,而且发生恋爱,后来结了婚,她是我的好友杨教授的女儿。
我对政治的兴趣继续增高,同时我的头脑愈来愈激进。至于所以会如此的背景,则上面已经讲过了。不过当时我还在彷徨,还在“找出路”。我读了几本无政府主义的小册子,很受影响。我和一个常来看我的北大学生时时讨论无政府主义和它在中国的可能性。
我自己在北平的生活是十分困苦的。我住在一个叫“三眼井”的地方,和另外七个人合住一个小房间。我们全体挤在炕上,连呼吸的地方都没有,每逢我翻身都得预先警告身旁的人。不过,在公园和故宫的宫址,我看到了北国的早春;在坚冰还盖着北海的时候,我看到了怒放的梅花;北京的树木引起了我无穷的欣赏。
1919年初,我到上海去,和准备赴法的学生一起。我又只有到天津的车票,也不知道怎样可以走下去。不过,中国有句老话,“天无绝人之路”,一位同学借了10元钱给我,使我能买票到浦口。旅途中,我在曲阜下车,访孔子墓。我去看了孔子和门徒濯足的溪水、圣人幼时所居的小村。我看见孔子所植的树。我又访问颜回的住处和孟子生地。在旅途中,我还登游过泰山,就是冯玉祥将军退隐时写爱国诗的地方。
不过,当我到达浦口时,钱用光了,而且车票也没有。没人有钱借给我,不知道怎样才可以离开这个地方。不过最倒霉的就是一个贼偷去了我仅有的一双鞋子!啊呀!怎么办呢?可是“天无绝人之路”,我的运气非常的好。在车站外面,我碰到一个湖南的老友,他借给我足够买一双鞋子和到上海车票的钱。到了上海后,我才知道有了大笔款子帮助学生留法,并且可以资助我回湖南。
回转长沙以后,我就在政治上做更直接的活动了。自五四运动以来,我的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学生政治活动上。我是湖南学生报纸《湘江评论》的编者,这个报纸对于湖南的学生
E.毛泽东与杨开慧恋爱后,对于政治的兴趣继续增高,1919年初,毛泽东已成长为一个以拯救国家命运为己任的马克思主义者。
10.上文记述了毛泽东经历的哪些事?请简要概述。答:
11.毛泽东在北平时的生活状况怎样?当时最让毛泽东欣赏的是什么? 答:
12.毛泽东在文中两次说“天无绝人之路”,你怎样理解这句话?毛泽东第二次到北平时最重要的收获是什么?联系文本深入探究。答:
三、课外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
郁达夫在南洋
1938年12月,郁达夫失望地离开了他曾为之倾注满腔热情的祖国。丰庆轮在台湾海峡航行一夜之后,于19日抵达厦门,在离厦门市半里许的海面停留一天。当时的厦门,已被日军侵占。此时此刻,更使郁达夫忧虑的,“是敌人政治手腕的运用,和我们中国的一般悲观主义者的得势”。他以为“日人的所以敢欺凌杀戮我的最大原因,就在各高官大吏的自私心太厉害,只顾着自己的敲诈老百姓,不顾到国家民族的百年大计之故”。这些都是他对抗战以来国内政情的感触,也可说是临别祖国的忠言。
南洋的惊涛骇浪,激起了郁达夫的滚滚思潮。他勇于向海外侨胞报告自己在国内各战场和浙闽前线奔走的见闻,曾不顾风浪的颠簸,于二十三日在船上写出《岁朝新语》。他坚信说:“中国决不会亡,抗战到底,一定胜利。”这是一篇振奋人心的报告文学。
郁达夫到达新加坡之后,曾写出大批激励抗战和坚定抗战必胜信念的政论。他在新加坡发表的第一篇作品,便是政论《估敌》,刊于1939年元旦《星洲日报》。文中不仅揭露了日军强暴行径和侵略野心,更从政治、军事等各方面分析抗战形势,表达自己对抗战到底的决心和“必成必胜的信念”,要求广大侨胞支持抗日救亡的决策。以后,在他所编的各种副刊上,又不断发表政评,痛斥汪精卫“上伪京去组成出卖党国、出卖民族子孙的伪府”,号召
14.郁达夫在南洋为抗日战争做出了哪些贡献?请概括说明。答:
15.在培育马来西亚文学青年上,郁达夫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什么作用? 答:
16.从这部分传记来看,传主郁达夫既有作为一个文学家的活动,也有作为一个抗日战士的活动,这两者为什么能够很好地统一在一个人身上,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答:
第3课毛泽东: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参考答案与解析
1.D【解析】A项,“哺”应读“bǔ”;B项,“蔓”应读“wàn”;C项,“给”应读“jǐ”。
2.D【解析】A项,“接”应写为“截”;B项,“曲”应写为“屈”;C项,“揖”应写为“辑”。
3.B【解析】日新月异:事物每天每月都在更新变化。与日俱增:数量随着时间一天天地增长。蒸蒸日上:事业一天天向上发展。①句“中国航船一日千里”暗示着“风景”越来越好,所以用“日新月异”;②句“农民的日子越过越好”暗示着“幸福感”越来越强,所以只能用“与日俱增”;③句有“北斗事业”限制,所以只能用“蒸蒸日上”。
4.B【解析】A项,“制度建设……召开……会议”搭配不当;C项,不合逻辑,“不但……而且……”带起的句子轻重倒置;D项,“几百名”修饰对象不固定导致歧义。
5.D【解析】“浅唱”与“低吟”呼应,“轻闻”与“醉嗅”呼应,“把盏乐”与“有梅鹤”呼应,“同窗卧”与“十八送”呼应。
了怒放的梅花;还看到了北海的垂柳枝头悬挂着晶莹的冰柱,像是“千树万树梨花开”。【解析】试题问了两个问题,第一问,主要从当时的生活处境十分困苦、居住条件十分简陋两个方面回答。第二问,主要从毛泽东苦中取乐的角度解答,突出当时最让毛泽东欣赏的三件事。
12.第一问:(1)毛泽东对“一位同学”和“湖南老友”的帮助念念不忘。(2)毛泽东对自己在困境中能得到别人帮助感到高兴和欣慰。第二问:毛泽东读了许多关于苏联的事情,同时热烈地寻找当时中国所能见到的一点共产主义书籍。毛泽东在理论上和某种程度的行动上,已经成为马克思主义者。(探究题,意思对即可)
【解析】解答本题,要联系上文的内容,第一问,要答出毛泽东对“一位同学”和“湖南老友”的帮助十分感激。第二问,要从毛泽东对政治的热情日益高涨的角度解答,答出毛泽东阅读革命书籍、探索革命真理的事迹。
13.AD【解析】B项,“是对敌人运用政治手腕的回应”表述错误,不符合文章内容。C项,并未暗含“对中国懦弱无能的统治者不抱大希望的意思”。E项,原文中看不出是“针对文学青年的思想状态”。
14.①写出大批激励抗日和坚定抗战必胜信念的言论。②沟通国内和新马的文化联系、开展马华文艺。③利用副刊来介绍抗战文艺,转载国内抗战文艺作品,推荐宣传抗日和筹备经费的演出、画展等。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读懂试题要求,明确答题范围,然后依据试题要求从文章里提炼答案,重点是郁达夫在南洋为抗日战争做出了三大贡献。
15.采取的措施有:①指导文学青年读书、写作。②鼓励他们大胆创作。③对他们的工作、生活都给予热情的帮助。起到的作用:①使文学青年受到极大的鼓舞。②促使马华文艺呈现一派蓬勃景象。③推动马华文艺的发展。
【解析】这道试题的中心是郁达夫在培育马来西亚文学青年上采取了哪些措施和起到了什么作用。分别提出了两个问题,要针对试题提出的问题逐一解答,联系文章的内容进行提炼归纳。
16.解答提示:传主郁达夫作为一个文学家的活动和作为一个抗日战士的活动,作者能够很好地统一在他的身上,是因为二者的目的相同,作者的动力都来自传主郁达夫的爱国热情和实际事迹。传主作为文学家的活动,让祖国的文化在战乱时能在异国他乡得到发展。他作为抗日战士的活动,他发表言论揭露了日军的强暴行径和侵略野心,表达自己对抗战到底的决心和必成必胜的信念。这些都是源于他对祖国的热爱和关心。(探究题,符合要求即可)【解析】应结合文章的内容解答本题,答题时要对文章的内容加以梳理和概述,传主作为文学家的活动,如“利用他的副刊园地,沟通国内和新马的文化联系,通过‘五四’新文学和抗战文艺的介绍来开拓马华文艺”,是为了使祖国的文化在祖国转入战乱时在异国他乡得到发展。这些活动都出自他的爱国热情。他作为抗日战士的活动,如他发表言论,在文中“不仅揭露了日军的强暴行径和侵略野心,更从政治军事各方面分析抗战形势,表达自己对抗战到底的决心和‘必成必胜的信念’,要求广大侨胞支持抗日救亡的决策”,更是源于他对祖国的关心和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