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铜陵市港口及岸线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铜陵市港口及长江岸线资源开发利用
情况的调研报告
一、铜陵市港口建设及长江岸线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
“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交通运输(港口管理)局不断理顺港口管理体制,实施岸线资源整合,推动港口重大项目建设,促进铜陵港更好更快建设和发展。
(一)铜陵港口建设发展现状
五年来,新建码头泊位14个,新增港口通过能力1502万吨,建成公用锚地2块,新增锚泊面积48万平方米,结束了铜陵港没有正规锚地的历史。建成笠帽山港区一级进港专用航道12公里,确保了有色金园码头的开放和笠帽山港区的发展。有色金园码头实现对外轮开放,铜陵港对外籍轮开放码头增加到5个。截至2010年底,全港有生产性泊位98个(不含在建未验收),其中5千吨级兼顾1万吨级泊位2个,5千吨级泊位5个。设计年综合通过能力4816万吨。泊位的平均通过能力为49.1万吨,在全省港口中处于前列。
(二)长江岸线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
五年来,共拆除泊位1个,迁移2个,关停小型危险化学品泊位18个,开展新洲作业区的整体改造项
目前期工作,保障有色“双闪”、海螺水泥、皖能发电等重大项目建设的需要。通过岸线资源的整合,码头泊位数由117个减少到98个,有效保护了长江岸线资源。目前,铜陵长江岸线全长64.6公里(不包括江心洲岸线),其中南岸59.9公里,北岸4.7公里。长江干流深水岸线资源(1000吨级以上)为28.7公里,其中,码头泊位已使用优质岸线14.7公里。
二、铜陵市港口建设及长江岸线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当前制约铜陵港口建设及岸线资源开发利用的矛盾和困难让然很多,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并认真研究加以解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港口基础设施总体水平较低
一是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近年来,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但从我市固定资产投资情况来看,与每年公路基础建设巨额投入相比,港口基础设施投入较少。据统计,“十一五”期间,财政资金投入?万元,仅为公路基础建设投入的?%。在港口、锚地、航道等基础设施上资金投入不足,导致港口规模普遍较小,技术装备水平较低,总体档次不高。如:
二是港口投融资渠道不畅。《物权法》颁布后,明确不动产登记制度,但未明确港口等不动产登记确权机关,致使港口无法取得不动产权证明,进而使港口经营企业无法用港口抵押融资。同时,鉴于目前经济形势,难以明确港口投资发展的前景,使民间资本对投资港口建设和发展显得信心不足。
(二)港口综合服务水平不高
一是港口纵深严重不足。沿江部分港区由于受到工业项目和市政设施不合理建设影响,陆域纵深狭窄,港区腹地严重不足,无法建设装卸仓储和港口物流等配套设施,严重制约港口进一步建设和发展,甚至导致优质岸线资源难以利用。如:
二是港口功能较为单一。沿江部分港区靠泊能力较低,配套和存堆、装卸等基础设施不全,港口加工和商业活动尚未开展,致使通港效率和服务水平不高。
三是水路连接不紧密。部分港区与公路和铁路衔接不够紧密,港口疏港条件较为落后。某些港口进港公路技术标准较低,路面状况较差,严重影响港口综合物流能力的发挥,成为制约港口发展的重要瓶颈。
(三)岸线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
一是长江岸线上,港口布局零乱,码头布点分散。公用码头、企业自备码头没有根据规模、船型,分门
别类,集中布臵;小码头建设泛滥,如 :占领宝贵深水岸线,造成资源极大地浪费。二是由于岸线资源的无偿使用,导致岸线多占少用,长线短用,造成了宝贵资源布局和利用不合理。
(四)岸线管理体制机制不顺畅
长江安徽段港口及岸线管理分散,模式不一。我市由市交通运输(港口管理)局负责对港口和岸线实施行业管理。但在实际工作中,港口及岸线管理涉及部门众多,协调难度较大。一些部门和企业开发利用岸线存在着未批先建、边批边建、少批多占等现象,影响了整个岸线的综合开发利用以及港口建设的有序健康发展。
(五)缺乏全局性的统一整体规划
铜陵港是对台三通直航港口,是国家明确的万吨级海轮进江重点港。但到目前为止,只制定了《铜陵港总体规划》和循环园港区、永丰港区等岸线利用规划,未制定《铜陵市岸线资源总体利用规划》,致使我市长江岸线利用缺乏全面、科学、系统的规划指导,影响了长江岸线资源开发利用。
第二篇:加强沿江岸线资源利用的调研报告
最近一段时间,本人深入基层联系单位和长江沿线有关单位,就我市沿江岸线资源利用进行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我市地处长江下游左岸,主江岸线西起三江营,东至立新涵,全长14.7公里。此外,在三江营以西,尚有夹江岸线11.3公里,芒稻河岸线10公里,属于长江支流。自2002年8月以来,我市在全省率先启动沿江开发,制定并
实施了沿江开发的规划和意见。通过几年努力,实现了产业向沿江地区的大转移。多家企业落户沿江,沿江地区已成为我市经济建设的主战场,成为汇聚一流人才、一流技术、一流规模的新高地。而沿江开发的主要优势就是利用长江岸线资源。因此,沿江岸线资源的有效利用对我市经济能否真正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跨越式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我市沿江岸线资源利用现状
1、主江岸线。我市地处长江扬中河段北岸,受上流五峰山挑流影响,江流直冲江岸,历史上属于冲刷河段,深泓逼岸,江岸线坍塌后退不断。自1970年以来,我市开始实施大规模地江岸治理,先后在10公里范围内建丁坝10座、抛石269万吨,建立抛石防护带,基本控制了嘶马弯道弯顶的继续发育和坍势的发展,为岸线资源的利用奠定了基础。良好的深水岸线是发展港口运输业、船舶制造业等不可多得、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目前,已有中远码头、海螺、海昌、科进、鼎衡、龙和等多家港口、船舶企业落户,船舶及配套件制造等千亿元产业群初具规模。此外,三江营以西2公里范围内属南水北调取水口保护范围,属于限制性利用岸段。
2、夹江、芒稻河岸线。该段水域既属长江支流,也是淮河入江水道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起始段。岸线的东侧、北侧是我市规划建设的南部新城,目前落户的大企业主要是中海运江苏公司。此外,尚有40家小型船舶和砂石中转等企业散布其上。
二、岸线资源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岸线资源日趋紧张。目前主江岸线中红旗河以东岸线已经占用结束,以西部分除为中远码头、中信特钢预留的岸线外,其余被几家小船厂占用,空余可利用岸线已经不多。夹江、芒稻河岸线使用受南水北调水质保护要求影响,有较为严格的限制条件。
二是岸线使用不尽合理。工业项目多,生活旅游岸线项目少。企业自备码头多,公共码头少。按照“深水深用,浅水浅用,不得乱用”的原则,少数小船厂占用主江岸线,影响了岸线的使用效率。夹江、芒稻河上的小船厂、小企业无序占用,影响了南水北调水源质量和二水厂取水水源质量。个别大企业占用岸线过长,投资强度不足,造成岸线资源的浪费。
此外,岸线使用审批程序复杂,环节过多,使岸线审批时间拉得过长,有的企业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未批先建,边批边建,严重扰乱了岸线开发秩序,给岸线管理带来较大影响,甚至有的企业在建设过程中,随意填高滩地,毁坏堤防,给长江防洪带来隐患。
三、沿江岸线资源开发利用建议
为使沿江岸线资源得到更充分更有效的使用,为我市沿江开发、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在沿江岸线资源开发中,应加紧做好以下几项重要工作:
1、进一步明确开发利用的原则。一是深水深用,浅水浅用;二是重点开发港口、仓储等产业,引导产业向陆域纵深发展;三是近远期协调,为远期发展预留岸线;四是利用与治理相结合,确保防洪安全,促进河势稳定;五是统筹兼顾,兼顾经济发展、生态保护、水源保护、防洪安全、城市建设等各方需要。
2、加大规划力度,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在进一步调查、摸清现有岸线利用现状的基础上,组织专门力量,统一编制沿江岸线利用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应从支持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考虑与南水北调水质保护、南部新城发展、生态市创建等规划的衔接,对各段岸线功能进行明确定位,以人大立法形式加以固定,今后所有的岸线开发项目均必须服从这一规划。
3、加大整治力度,拓展岸线利用空间。目前,相当多小企业分布在沿江,特别是部分小型船厂码头占用主江深水岸线,既浪费宝贵岸线资源,也不符合水质保护要求,应按照扬州市委、市政府有关要求,综合运用法律、行政、市场手段对其加以整合整治。整合整治后规模仍达不到要求的企业,坚决予以关停。同时采取政策鼓励、技术扶持等措施,积极促使那些被列入整治范围内的船舶企业及早转产,转入船舶配套产业或其他产业,转入相关园区发展。通过政府推动,企业为主,市场运作的方式,鼓励和推动中海运、科进、鼎衡等龙头企业对产品同类、地缘相近的被列入整治的小企业实行收购、兼并、抢股,进一步做大做强龙头型造船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小企业退出后的岸线应从严控制,为今后发展预备空间。
4、加大审核力度,从严控制岸线使用。岸线使用长度要以项目必须建设的码头泊位和相关设施为依据,依照泊位性质、等级船型、通过能力等技术规范要求,从严审核,科学确定,引导项目向陆域纵深布局,尽可能减少临水岸线占用,对港口设施依赖性不强以及生产型项目,一律不得贴岸布置,不得深水深用。对现有已占岸线的大企业发展规划,也应重新加以审核,鼓励、督促其优化规划、加大投入、提高生产能力,对岸线、泊位使用能力超出企业本身要求的,鼓励其通过对外合作,进一步挖掘潜力,充分发挥岸线资源效益。
5、加大公
共泊位建设力度,发挥对腹地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现有深水岸线一般应以建设公用泊位为主,以此促进现代港口物流产业的加快发展,为广大腹地经济发展服务,提高码头、岸线的利用率。现有主江岸线应优先规划建设高标准、大吨位公用码头,同时在夹江较深水域段规划建设环保型材料集散码头集中区,引导芒稻河、夹江现有码头业主向区内集中。
6、加大管理力度,实行统一报批把关。在沿江岸线利用控制性详规编制完成后,由政府牵头,统一向上办理各项行政审批手续。这样做与单一建设项目逐个报批相比,既节约时间、经费,也克服了过去因报批时间过长而影响项目推进的难题。同时,对单一建设项目,政府可以成立由相关部门参加的联合审批机构,按照规划进行联合审批,一次性批准,以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7、加大岸线力度,保证岸线安全。坚决贯彻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原则。所有企业必须边治理边建设,进一步落实防汛属地管理责任制。各企业在占用岸线资源的同时,切实担负起所在河段岸线治理、防守职责。项目建设必须保护江堤等防洪设施,确保经济发展与防洪安全两不误。
第三篇:安徽省长江岸线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办法1
安徽省长江岸线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长江岸线资源的管理,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长江岸线资源,提高长江岸线资源利用的综合效益,促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保障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长江岸线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活动。
本办法所称长江岸线资源,是指长江沿岸规定范围内的水域和陆域共同组成的地带,包括江心洲、外滩圩和长江主要支流入江口河岸等。
第三条 长江岸线资源开发利用应当坚持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综合利用、集约开发、有偿使用的原则。
第四条 长江岸线资源的使用功能,主要包括产业布局、城市建设、港口设施、水工程、跨江设施、生态保护、旅游开发等。
第五条 省人民政府对长江岸线资源开发利用实行统一管理。
省及沿江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长江岸线资源的管理,建立由发展改革、国土资源、工业、交通运输(港口)、水、建设、规划、农业、渔业、林业、环境保护、旅游等行政主管部门参加的长江岸线资源管理联席会议制度(以下称联席会议),负责协调解决有关长江岸线资源开发利用的重大问题。联席会议办事机构设在本级人民政府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
第六条 省及沿江设区的市、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长江岸线资源开发利用中,依法履行下列职责:
(一)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牵头编制长江岸线资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或者实施规划,并组织实施;
(二)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防洪安全、水资源保护、水土保持等实施监督管理;
(三)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依法办理集体土地征收、征用手续,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供应以及临时用地手续,依法查处违法用地行为;
(四)交通运输(港口)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港口规划的编制和港口岸线的管理,依法查处违法使用港口岸线行为;
(五)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饮用水水源保护及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工业、建设、规划、农业、渔业、林业、旅游等其他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依法对长江岸线资源开发利用实施监督管理。
第七条 长江岸线资源的使用权应当依法取得,并可依法转让。保护长江岸线资源使用权人的合法权益,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或者非法转让长江岸线资源使用权。
第八条 鼓励国内外经济组织和个人依法投资开发利用长江岸线资源。
第二章 规 划
第九条 省人民政府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国土资源、工业、交通运输(港口)、水、建设、农业、渔业、林业、环境保护、旅游等部门,依据本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长江岸线资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
沿江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国土资源、工业、交通运输(港口)、水、建设、规划、农业、渔业、林业、环境保护、旅游等部门,依据省长江岸线资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本行政区域内长江岸线资源开发利用实施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并报省人民政府备案。
第十条 编制长江岸线资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和实施规划,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按照长江岸线的区位、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等自然属性,科学确定长江岸线功能;
(二)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统筹安排各有关行业开发利用长江岸线资源,促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发展;
(三)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长江岸线资源可持续利用。第十一条 长江岸线资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和实施规划,应当与长江流域综合规划、防洪规划相适应,并与港口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相衔接。
根据长江岸线资源的不同功能和用途,长江岸线资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应当明确长江岸线陆域开发利用范围。
第十二条 长江岸线资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一般为20年,实施规划的规划期限一般为5年。
第十三条 经批准的长江岸线资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与实施规划,不得擅自修改。确需修改的,应当按照程序报经原批准机关批准。
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和省人民政府批准的重大项目建设,需要改变长江岸线资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与实施规划的,根据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和省人民政府批准文件及时修改相应规划。
第三章 开发利用
第十四条 长江岸线资源的开发利用,应当符合长江岸线资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与实施规划。
第十五条 下列项目禁止使用长江岸线资源:
(一)危害水工程设施安全、防洪安全和通航安全的项目;
(二)危害水生生物资源及水域生态环境的项目;
(三)影响生活饮用水水源安全的项目;
(四)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项目。第十六条 建设项目使用长江岸线资源的,有关部门在办理建设项目审批、核准或者备案手续前,应当向所在地设区的市人民政府联席会议报送有关材料。沿江设区的市人民政府联席会议应当自收到报送材料之日起20日内,组织成员单位对建设项目使用长江岸线资源情况进行审查,符合长江岸线资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与实施规划的,有关部门方可办理建设项目审批、核准或者备案手续。
第十七条 建设项目使用长江岸线资源的,应当在办理建设项目审批、核准或者备案手续后,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以招标、拍卖、挂牌以及协议出让等有偿方式取得长江岸线资源使用权。
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下列建设项目可以以划拨方式取得长江岸线资源使用权:
(一)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和公益事业项目;
(二)国家或者省重点扶持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
(三)军事设施项目;
(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项目。
第十八条 对技术含量高、投资强度大、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大建设项目,可以根据项目具体情况,优先保障其使用长江岸线资源。
第十九条 长江岸线资源使用权人不得擅自改变已批准的长江岸线资源使用范围和使用功能。确需变更长江岸线资源使用范围、使用功能的,应当按照批准程序办理变更手续。长江岸线资源使用权人转让长江岸线资源使用权的,应当报经原批准机关批准。
长江岸线资源使用权人自取得长江岸线资源使用权之日起超过2年未开发利用的,经原批准机关批准后依法无偿收回长江岸线资源使用权。
第二十条 开发利用长江岸线资源,应当根据不同用途明确其使用年限。
长江岸线资源使用期满后,由原批准机关依法收回长江岸线资源使用权;需要继续使用的,按照规定程序重新批准。
第二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报经批准后,可以收回长江岸线资源使用权:
(一)为了公共利益需要;
(二)为了实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需要调整长江岸线资源使用用途;
(三)长江岸线资源使用出让合同约定的使用期限届满,使用权人未申请续期或者申请续期未获批准;
(四)因使用单位撤销、迁移等原因,停止使用原划拨的长江岸线资源;
(五)经核准报废的码头泊位及有关设施。
依照前款第(一)、(二)项的规定收回长江岸线资源使用权的,应当依法对使用权人给予适当补偿。
第二十二条 对临时使用长江岸线资源的,有关部门应当报经沿江设区的市人民政府联席会议审查同意后,方可办理批准手续。临时使用长江岸线资源,不得建设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建设的临时性设施,应当自使用期满后30日内自行拆除,并恢复长江岸线资源的原貌。
临时使用长江岸线资源的期限不得超过2年。期满需要继续使用的,应当依法办理续展手续,延续期限不得超过1年。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三条 省人民政府联席会议应当组织成员单位开展长江岸线资源调查,绘制长江岸线资源分布现状图,建立长江岸线资源宗地档案,并对其开发利用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四条
沿江设区的市、县人民政府发展改革、国土资源、交通运输(港口)、水、建设、规划、农业、渔业、林业、环境保护、旅游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加强对长江岸线资源开发利用的监督检查,发现违法行为依法予以处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对长江岸线资源开发利用进行监督检查时,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协助、配合,按照要求提供有关材料,不得拒绝、阻碍监督检查人员依法执行职务。
第二十五条
省及沿江设区的市、县人民政府发展改革、国土资源、工业、交通运输(港口)、水、建设、规划、农业、渔业、林业、环境保护、旅游等部门应当加强协调配合,及时通报长江岸线资源开发利用监督管理信息。
第二十六条 省及沿江设区的市、县人民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举报制度,公开举报电话号码、通信地址、电子邮件地址等,受理有关长江岸线资源开发利用违法行为的举报,并及时进行核实、处理。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七条 开发利用长江岸线资源,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由省或者沿江设区的市、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法处理。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九条规定,未经批准擅自改变长江岸线资源使用范围和使用功能,或者擅自转让长江岸线资源使用权的,由省或者沿江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责令限期改正,依法处理。
第二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未经批准临时使用长江岸线资源,或者在临时使用的长江岸线资源上建设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或者使用期满未按照规定拆除临时性设施的,由沿江设区的市、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责令限期改正,依法处理。
第三十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省或者沿江设区的市、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不依法履行职责,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未按照长江岸线资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与实施规划批准使用长江岸线资源的;
(二)非法批准使用长江岸线资源的;
(三)未依法履行监督检查职责的;
(四)索取、收受他人财物,或者谋取其他利益的;
(五)其他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的行为。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一条 国土资源、港口、防洪、建设、环境保护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对长江岸线资源开发利用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2010年4月15日起施行。
第四篇:浙江省港口岸线管理办法
浙江省港口岸线管理办法.txt和英俊的男人握握手,和深刻的男人谈谈心,和成功的男人多交流,和普通的男人过日子。
浙江省港口岸线管理办法
2010年11月09日 17时19分 148 主题分类: 建设建筑 交通运输
“港口岸线”
浙江省港口岸线管理办法
浙政令[2010]280号
《浙江省港口岸线管理办法》已经省人民政府第5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0年12月1日起施行。
省长 吕祖善
二○一○年十月十二日 浙江省港口岸线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港口岸线管理,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港口岸线资源,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 浙江省港口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港口岸线的规划、利用和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港口岸线的开发利用应当坚持统一规划、有序开发、合理利用的原则。
第四条 省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省的港口岸线工作,具体管理工作由省港航管理机构负责。港口所在地市、县人民政府管理的港口,由市、县港口管理部门具体实施对港口岸线的行政管理。省港航管理机构和所在地港口管理部门,统称为港口管理部门。
发展和改革、经济和信息化、海洋与渔业、国土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水利、环境保护、海事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港口岸线管理的相关工作。
第五条 省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港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港口岸线资源的调查。对利用率低的港口岸线,通过整合等方式,提高其利用率。
第六条 在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中,应当优化港区水域陆域总体布局,明确港口岸线以及相应的水域陆域具体范围,统筹港区内集疏运、给排水、供电、通信、安全、口岸管理、环境保护等配套设施的布置,并与城乡规划中的基础设施布局相衔接。
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和批准程序按照《浙江省港口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七条 港口岸线的开发利用应当符合全省港口布局规划、港口总体规划和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港口规划使用港口岸线。
第八条 政府投资的港口设施项目使用港口岸线的,依照国家和省有关政府投资项目管理规定执行。
第九条 依照国家规定需要核准的港口设施项目使用港口岸线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可以向港口所在地有核准权的发展和改革行政主管部门提出项目评价申请,并提供相关材料。
发展和改革行政主管部门收到申请后,应当会同港口管理、经济和信息化、国土资源、海洋与渔业、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环境保护、海事等部门对该项目进行初步评价,认为基本符合下列要求的,出具初步评价意见:
(一)符合港口规划、海洋功能区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港口岸线与土地、海域的配置合理;
(二)符合产业导向,有利于产业布局优化和产业升级;
(三)符合环境保护要求;
(四)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及国家相关规定。
经评价认为不符合前款要求的,由发展和改革行政主管部门向申请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说明情况。
第十条 建设单位或者个人持初步评价意见办理港口岸线使用、规划选址、土地和海域使用、环境影响评价等审批手续时,港口设施项目的投资主体和建设内容、规模、地点等事项没有发生重大变化的,有关部门应当依法及时办理。
第十一条 在港区内建设码头、船坞、船台等港口设施使用港口岸线的,申请人应当向所在地港口管理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并按照下列规定报经批准:
(一)申请使用港口深水岸线的,经省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省发展和改革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并出具意见后,依法报国家有关部门审批;
(二)申请使用适宜建设3000吨级以上泊位的沿海港口非深水岸线的,由所在地港口管理部门审查并出具意见后,报省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征求省发展和改革行政主管部门意见后批准;
(三)申请使用其他港口非深水岸线的,由所在地港口管理部门征求同级发展和改革行政主管部门意见后批准。
第十二条 申请使用港口岸线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使用港口岸线申请书;
(二)使用港口岸线项目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者申请报告,内容包括必要性、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
(三)法律、法规和国家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十三条 港口管理部门受理使用港口岸线申请后,应当按照下列规定进行合理性评估:
(一)使用港口深水岸线的,由省港航管理机构组织专家进行合理性评估;
(二)建设客运设施、危险货物作业场所项目使用港口非深水岸线的,由所在地港口管理部门组织专家进行合理性评估。
第十四条 依照国家规定需要核准的港口设施项目,建设单位或者个人依法完成港口岸线使用、规划选址、用地预审、海域使用、环境影响评价等审批手续后,向企业投资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核准手续。对已取得初步评价意见的港口设施项目,企业投资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及时作出是否予以核准的决定。
港口设施项目的核准权限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 以招标、拍卖或者挂牌等公开竞争方式提供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海域使用权的港口设施项目需要使用港口岸线的,国土资源、海洋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港口管理部门,将使用港口岸线的有关要求纳入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以及海域使用权出让方案。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海域使用权的出让底价应当体现港口岸线的使用价值。
使用港口岸线的港口设施项目,同时占用土地、海域的,应当由同一主体使用,港口岸线、土地、海域的使用期限应当一致。
第十六条 港口设施项目开工建设时,所在地港口管理部门应当进行现场监督,根据港口岸线使用批准文件核定港口岸线的具体坐标位置。
港口岸线具体坐标位置核定后,由所在地港口管理部门予以登记。登记证应当载明批准文号、港口岸线范围、使用期限等内容。
第十七条 取得港口岸线使用许可的单位和个人,应当自取得港口岸线使用许可之日起2年内进行开发建设。逾期未开工建设,且未向原审批机关申请延期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重新办理港口岸线审批手续。
第十八条 取得港口岸线使用许可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批准的范围、功能使用港口岸线,不得擅自改变港口岸线的使用范围、功能。确需改变港口岸线使用范围、功能的,应当向所在地港口管理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并由原审批机关批准。
取得港口岸线使用许可的单位和个人依法转让港口岸线使用权或者终止使用港口岸线的,应当书面报告所在地港口管理部门,并由原审批机关办理变更或者注销手续。
第十九条 因工程建设等需要临时使用港口岸线建设港口设施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按照《浙江省港口管理条例》的规定,办理临时使用港口岸线审批手续。
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按照临时使用港口岸线批准文件规定的使用期限、范围、功能等要求使用港口岸线。临时使用期届满或者因公共利益需要拆除临时设施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及时予以拆除。
第二十条 省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港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监督检查制度,定期对港口岸线的使用、管理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及时依法查处港口岸线使用、管理活动中的违法行为。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举报违法使用、管理港口岸线的行为。省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港口管理部门应当及时受理举报事项,经调查核实后,依法予以处理。
第二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的行为,法律、法规已有法律责任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二条 省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港口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有权机关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超越权限批准使用港口岸线的;
(二)违反港口规划批准使用港口岸线的;
(三)未依法查处违法使用港口岸线,情节严重的;
(四)有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行为的。
第二十三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港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由批准港口岸线使用的港口管理部门撤销港口岸线使用许可,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拆除违法建设的设施,对港区内的违法建设行为,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违反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建设港口、码头或者其他港口设施的;
(二)未经批准擅自改变港口岸线使用范围、功能的。
第二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临时使用港口岸线修建的临时设施使用期届满未拆除的,由所在地港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拆除,并处3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未拆除的,由所在地港口管理部门代为拆除,拆除费用由临时使用港口岸线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承担。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2010年12月1日起施行。
第五篇:上海港口岸线管理办法
第十八条 港政管理机构工作人员可对岸线使用状况以及在建的水域工程,进行检查、监督。
上海港口岸线管理办法
(1992年12月9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27号公布,根据1997年12月14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53号公布的《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上海市深井管理办法>等68件规章部分条款的决定》修正,根据2004年6月24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28号公布的《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上海市化学危险物品生产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32件市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决定》修正,根据2010年12月20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52号公布的《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上海市农机事故处理暂行规定>等148件市政府规章的决定》修正,根据2014年5月7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16号公布的《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上海港口岸线管理办法>等8件市政府规章的决定》修正并重新公布)
第一条为了加强港口岸线的规划、使用管理,维护港口秩序,充分、合理地使用岸线,促进港口生产建设的发展,根据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市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上海市交通委员会(以下简称市交通委)是上海港口岸线的主管机关。市交通委所属的港政管理机构具体负责上海港口管辖范围内的岸线和相关水域工程建设的港政管理工作。
第三条上海港口岸线使用规划,由市交通委会同规划和河道等管理部门,根据上海市城市规划和港口总体规划,按照统筹兼顾、深水深用、综合利用、合理安排的原则制定。
市交通委应根据港口生产发展需要,对岸线的使用进行审批,并可对已经使用的岸线进行合理调整。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范围内已建港区和规划港区。
第五条在上海港港区范围内实施建造码头等与水有关的各类工程,凡涉及防汛安全的,建设单位必须将工程建设方案报送水利部门审查同意后,方可按照基本建设审批程序履行手续。
第六条已建港区、规划港区内的驳岸规划线、浚浦线(码头前沿控制线),由市交通委会同市规划、水利、航道、海上安全监督等部门和防汛指挥部划定。
第七条凡机关、部队、团体、企事业单位需使用岸线进行水域工程建设的,必须符合城市规划,并在选址阶段,征询市交通委和河道等管理部门的意见;建设项目批准后,再正式向市交通委提出申请,经核准并取得港口岸线使用证后,方可使用岸线。
第八条申请使用岸线的单位必须提供下列文件和有关图纸:
(一)申请单位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的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城市规划主管部门核发的《选址意见书》;
(三)岸线使用的申请报告;
(四)市测绘局绘制的有关岸线地段的五百分之一至二千分之一的地形图三张;
(五)需要提供的其他有关文件。
第九条临时使用岸线的单位,必须向市交通委提出申请。申请的程序参照本办法第七条、第八条办理。
临时使用规划港区岸线,涉及滩涂利用、河势稳定和防汛安全的,还需经水利部门同意。
临时使用岸线期满后,使用单位可视需要申请延长使用期限,但遇国家港口建设需要时,应当按期无偿迁让。
第十条市交通委应当在接到使用岸线的申请报告及有关文件资料之日起20日内作出许可决定。20日内不能作出决定的,经本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10日,并应当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
第十一条凡获准使用岸线的单位,应在取得港口岸线使用证后的一年内,投入建设或使用。逾期不投入建设或使用的,应办理申请展期手续,展期为六个月。逾期不办理展期手续或展期已满仍不投入建设或使用的,市交通委可注销其《岸线使用许可证》。
第十二条岸线使用单位改变使用岸线范围,应当向市交通委办理审批手续。
岸线使用单位终止使用岸线的,应当向市交通委办理港口岸线使用证注销手续,交回港口岸线使用证。
第十三条在核准临时使用岸线的范围内,使用单位不准建造永久性设施。使用单位在使用期限终止时,应当负责拆除水域工程设施和有关建筑,并办理港口岸线使用证注销手续。
第十四条凡使用上海港口岸线及相关水域进行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单位,均须缴纳岸线使用费。岸线使用费的征收范围、标准和征收时间,由市交通委会同市财政、物价管理部门另行规定。
第十五条调整原使用单位的岸线或拆迁其相应水域工程设施的,使用单位应当按有关规定,对原使用单位给予合理的补偿。
第十六条施工单位应当严格按批准文件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要求,根据图纸施工,严禁无证施工。
水域工程竣工后一个月内,建设单位应当将竣工平面图一张送市交通委核备。
第十七条岸线使用单位需改变岸线使用功能,应当向市交通委办理审批手续。
第十八条港政管理机构工作人员可对岸线使用状况以及在建的水域工程,进行检查、监督。
第十九条凡未经市交通委批准,擅自占用港口岸线或者穿越、跨越岸线在前沿水域进行工程建设的,由市交通委责令其退出所占岸线,恢复原状,并可处以3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条凡非法买卖、出租、交换已经市交通委核准的岸线,市交通委有权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可对当事各方处以1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以3万元以下的罚款,并可以收回其岸线使用权。
第二十一条市交通委作出行政处罚,应当出具行政处罚决定书。收缴罚款,应当出具市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罚没财物收据。
罚款收入按规定上缴国库。
第二十二条当事人对市交通委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复议,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具体行政行为的,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部门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三条凡举报他人违反本办法的行为,经查证属实的,港政管理机构可对举报人给予适当奖励。
第二十四条本办法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一)已建港区,是指在上海港区范围内已建成的码头以及和交通运输相关的其他设施所在区域。
(二)规划港区,是指由国务院或市人民政府批准的港区开发预备区域。
(三)岸线,在长江口和黄浦江内是指驳岸规划线;沿海是指平均高潮面与陆地的交界线。
(四)水域工程建设,是指在上海港区管辖的水域内新建、改扩建和修建码头、船排、船坞、港池、驳岸、防汛墙、停放竹木排的水上仓库,设置趸船、浮船坞、浮筒等建筑工程。
第二十五条本办法的具体应用问题,由市交通委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本办法自1993年1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