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滨城区中小学扎实推进“班班通”全覆盖工程
滨城区中小学实现“班班通”全覆盖
滨州市滨城区中小学扎实推进“班班通”全覆盖工程,大力建设“数字化校园”,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一是周密组织,稳步推进。在创建过程中,各学校纷纷成立“数字化校园”建设领导小组,制定方案,做到了责任人、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工作进度四明确。
二是强化考核,机制引领。将学校“班班通”必须的多媒体教室和校园网建设与应用纳入年度考核,加大考核力度,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提升教学效率。
三是抢抓机遇,多措筹资。在区财政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各单位以“滨州市信息化示范乡镇”和“山东省教育示范区”创建为机遇,采取“财政拿一点,乡镇(街道办事处)拨一点,学区单位捐一点,(城乡学校)结对助困帮一点”的思路,多措筹资加大投入。
数据显示,全区1000余口的教室全部安装了终端信息显示的软硬件,成为网络化多媒体教室,多媒体教学设备正从“电脑+电视”向“电脑+投影机”的升级,现在部分学校已开始向“电子白板”过渡。近年累计投入1410余万元,全区十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全部荣获滨州市信息化示范乡镇称号。
第二篇:十大工程全覆盖
十大工程全覆盖,百年夙愿梦成真。危房改造村村变,宽巷涂刷岭岭伸。通讯千山无阻碍,医疗三里有咨询。便民养老天然乐,众口齐夸领路人。
2014年1月13日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区工作会议上提
出,计划利用3年时间实施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一是危房改造工程;二是安全饮水工程;三是街巷硬化工程;四是电力村村通和农网改造工程;五是村村通广播电视和通讯工程;六是校舍建设及安全改造工程;七是标准化卫生室建设工程;八是文化室建设工程;九是便民连锁超市工程;十是农村牧区常驻人口养老医疗低保等社会保障工程。
第三篇:班班通工程汇报材料
班班通工程实施工作情况的汇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今年9月,伴随着国家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12台电脑电视一体机这些现代化教学设施开始“飞入寻常百姓家”,我校实现了班班通。这得感谢上级领导对我们的信任,更得感谢教育局对我校的厚爱。在班班通管理上,我校实行制度管理、培训管理、应用管理与档案管理相结合;在应用上,着重面向学生,融课堂教学、德育教育、校本研修,爱国教育于一体,向着学生有进步,教师教学水平有提高,学校整体有发展,办人民满意学校的目标迈进。我校班班通工程实施的具体做法是:
一、领导重视,事必躬亲
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项目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培训小组和验收小组施工前,负责领导每天跟着那些工人楼上楼下的跑,仿佛自己就是一个布线工人似的。施工中,领导给工人出谋划策,让他先安装电子白板,再安装黑板,并亲自动手,对安装不合理要求重新打孔安装,施工时,因大雨导致停电,校领导及时联系供电局确保了工程如期完成。为了有序的开展班班通应用工作,我校制定了《吕亭中心小学“班班通”设备使用与管理制度》、《班班通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吕亭中心小学班班通考核奖励细则》等一系列制度。
二、加强培训,立竿见影
我校积极组织全体教职职工全员参加培训。于2012年9月13日开展校本培训,培训主要内容是维基白板及畅言智能语音教学、备课系统和设备的日常维护相关知识。会后,校长带头积极要求我将电子白板软件安装到他的办公电脑上实际操作,教师们更是积极参与,每天电子备课室都有人围着电脑操作,由于电子备课室安装的是试用版,我们更是不厌其烦地装了又卸,卸了又装,确保设备正常使用。
有了优质的资源,不等于就有了高质量的教学,关键还在于能够把优质的资源有效地用于课堂教学中。要想充分利用好远程教育资源,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是至关重要的。为了使教师熟练掌握信息技术,我校制定了《吕亭中心小学 “班班通”校本培训方案》;方案主要采取如下两种方法:
1、辅导和自学相结合: 年轻教师与老教师结对帮扶,有效帮助年龄大的,电脑操作有困难的教师。通过以上措施,使我校教师在短时间内掌握了信息技术,为开展班班通工作奠定基础。
2、培训与教学实际相结合:一切培训目的在于教师把班班通应用于实际教学,为此,我校特别强调培训与教学实际操作相结合,在教学实际操作过程中巩固所学的知识,熟练操作技术技巧,摸索操作的规律。为此学校要求教师尽可能使用课件上课,领导随机抽查,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大大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水平,也增强了教师使用班班通的积极性。9月28日的考核,我校教师全员通过,无一补考。
三、有效钻研,水到渠成
为了最大限度发挥电子白板的价值,我们坚持一个“中心”,“三个”抓实。
一个“中心”:
即坚持以“班班通 堂堂用”为目标,提高课堂效益,提升教学质量
“三个”抓实:
1、抓实电子白板日常教学工作:注重严格执行和检查,确保学校班班通工作应用有章可循、有条不紊。
2、抓实师生电子白板使用能力:保证电子白板的有效使用率,丰富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促进了我校的教学质量提高,加快了电子白板的使用技能的熟练化,开发了电子白板潜力。
3、抓实电子白板价值的开发:利用网络电视,加强学生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将一幕幕活生生的情景 呈现在同学们面前,使学生更深刻的体会安全的重要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增强了学生的安全意识。如:9月3日的《开学第一课》美在身边,我校就是利用班班通设备组织学生观看;防火安全教育,通过电视片段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火灾带来的危害,学习了如何防止火灾的发生,以及学习逃生的方法;交通安全教育,通过电视片段使全校师生受到了生动直观的安全教育,培养了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普遍得到增强,使学生知道交通 安全就在身边,就在自己的一举一动。
四、专人维护,监督到位
我校班班通有专职管理员维护,管理员每周定期各班检查巡视,调查了解班班通的使用情况,设备的运行情况及黑板边框卫生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管理员自身无法解决的立即上报上级维修商协调维修。如我校501班一台设备由于蓝屏后无法启动,管理员系统还原时发现无法找到硬盘,立即上报,于11月23日得到有效解决。为了更好的监督各班正确有效的使用班班通设备,我校管理员在校长办公电脑与班班通电脑设备上分别安装了向日葵主控与被控终端,此软件能远程监测、控制班班通电脑的使用情况。有了这套软件,有效监督各班电脑的应用情况就方便能落到实处。
五、完善档案,专人管理
我校自喜迎班班通工程入校开始就十分注重资料建设,各级各类文件、通知,市培训资料、记录,校本培训资料,个人记录,校内各学科教师公开课教学设计,教育教学心得体会等资料一一入库,专人保管维护。
六、今后努力,促进发展
1、制作我校自己的网页,创建一个新的教学办公平台,让教师在这里有效备课,制作课件,得到最大化的资源共享。
2、培养更多的媒体课件制作人才,我校目前还停留在PPT的制作基础上,要努力向flash及更多的媒体课件制作发展。
3、将班班通与留守儿童相结合,每个班配备摄像头,让每一个孩子与亲人有更亲蜜的接触机会,感受家的温暖。
4、让班班通与我校红领巾广播站相结合,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
总之,实践告诉我们班班通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应用,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它将引领我们在其中自由的驰骋,翱翔。而我们的工作仅仅是开了一个开头,今后,我们将不断总结,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坚持学校以人为本,教师以学生为本,校长以教师为本的原则,以“班班通和学科教学整合”为立足点,不断把班班通引向学校管理、教育各个方面。我们坚信,我校在各级领导的关爱下,在各位老师的努力下,班班通一定能为我校架起教育教学发展的桥梁!
桐城市吕亭中心小学 二0一二年十一月
第四篇:班班通工程工作总结
班班通工程工作总结
班班通工程工作总结1
自学校班班通工程实施以来,学校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以校长刘海洲为组长、副校长靳凡玮、科研信息处主任郭卫萍为副组长、学校电教组全体教师为组员的学校班班通工程领导小组,制定工作制度,分工明确到人,做到事事有人关,时时有人关,切实做好班班通工程的各项服务工作,以确保我校班班通工程安装、培训、实施得以顺利进行。
在班班通申报阶段,学校刘校长就非常重视,经常和电教组王学亮老师一起商议有关事宜,一起认真查看每一个教室的实际情况,做好班班通工程实施的前期准备工作;在相关设备送达学校之前,学校又从紧张的办公条件之中,专门整理出一个大会议室用于存放班班通设备,以方便施工人员的施工。
在班班通施工过程之中,教体局信息办张春林主任及张君杰老师等经常到学校指导和检查工作,学校刘校长也是经常到施工现场,每到之处都是认真、仔细查看设备状况是否良好、布线是否合理、美观,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或建议。在暑假施工期间,学校后勤处提前做好准备,把全校各个教室、办公室的钥匙收到一起,用两个圆钢盘串起起,放在学校门卫处,专人保管,以保证能够随时打开教室和办公室的门,有力地推进了学校整个班班通工程实施的进度;电教组的王学亮老师更是始终坚持同施工人员一起,在为施工人员做好服务保障的同时,积极参与到各种设备的安装和调试之中,认真学习各种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技能,用王学亮老师的话说:“现在我虽然累点、脏点,但是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和技能,今后我们的教师在使用过程中,也肯定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到那时候我就不会太累了。”因此,王老师经常加班加点帮助施工人员施工,周六、周日,甚至是暑假当中,王老师几乎就没有休息过。特别是快开学那段时间,为了能够在开学前把每一个班级的班班通设备调试好,王学亮老师利用休息时间,一个教室一个教室地调试,楼上楼下来回跑,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就想办法自己解决,实在是解决不了的,就打电话请教施工的工程师,使学校48个教室都在开学前能够顺利的使用,保证了在9月1日学生返校时,每一个班级都准时看到了《开学第一课》,教师方便地使用到了班班通设备,为学校的良好开端打下了基础。现在,王学亮老师已经是我们学校班班通使用最精通的了,对于出现的各种问题也是解决起来得心应手的。
在全体教师培训方面,学校更是做到不让一名教师掉队,在8月1日威科姆培培训讲师对全体教师进行一天培训时,学校认真组织,把全体教师合理分配到四个教室中,班班通领导小组更是深入到每一个培训教室,制定培训花名册在每个教室之后进行点名,保证每一位教师都能够先熟悉班班能的使用;学校又在8月20日教师返校后,利用21日23日三天时间,分年级段、分学科对每一位教师又进行了一次更加详细的培训,学校组织技术熟练的教师,把一些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先打印出来,发到每一位教师手中,电教组的王学亮、刘放之、范慧娟、韩淑贤几位信息技术教师也深入到每一个年级组中
去,手把手地教每一位教师;对于年龄偏大的一部分老师,除了手把手教之外,还采用本组年青教师、技术熟练教师一对一帮带的方法,保障每一位教师能够使用班班通设备;同时为了增加教师练习班班设备的驱动力,学校还协调教导处要求每一位教师对于开学前的超周备课,要求必须使用各班的班班通设备,到8月28日学校检查备课情况时,大家都已经会使用了班班通设备,能够熟练地使用电子笔进行板书,能够熟练地打开备课端进行电子备课,熟练地打开教学授课端进行授课,都圆满地完成了超周备课的任务。
班班通工程工作总结2
一、学校基本情况
xxxx实验小学是一所移民迁建的百年老校,座落在风景秀丽的巫峡口南岸,与举世闻名的国际旅游景点神农溪隔江相望。学校在职教职工103人,其中70%以上为专科及以上学历,学历合格率100;有82人获小高职称,2人获中学高级职称。有省学科优秀教师、教育科研学术带头人及州、县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20余人。学校现有3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115人。学校倡导“心到、手到、博学、创新”的校训,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育人德为先,治校人为本”为办学宗旨,坚持“德育为首,五育并重,整体提高,和谐发展”的办学思想,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办学重点,以“办人民满意学校”为办学目标,探索出了一条发展、创新的办学之路。
二、学校“班班通”建设及应用回顾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学校远程资源利用方面起步较晚。1996年,学校的计算机教学起步。当年,学校自筹资金添置了30台电脑,建起了最早的微机室,从而开始了教学上的划时代的革命。1998年,学校电脑增加至80台(含县培训中心电脑后转给学校),学校全体教师首次参加了全县中小学教师计算机培训,人人获得初级证书。20xx至20xx年,学校对电脑进行了升级,由286升至386、486及奔腾。
20xx年,我校建成了首个多功能教室多媒体教育,添置了电脑、投影及音响设备,尝试由当时的电化教育幻灯投影教学向多媒体教学的转变。
20xx年,学校制定了远程资源利用3年发展规划。规划中对教师的计算机水平、应用多媒体上课数量等,都逐年作出了规定,并且规定:没有完成任务的教师,年终考核时从“教学效果”中扣除2分以示处罚。
20xx年,为了方便教师使用,提高使用水平,我们新建了一个有20台电脑的电子备课室。20xx年,学校又制定的5年发展规划。规划中,远程资源的应用方面从学科的覆盖率、备课中使用率、教学中的完成率等方面以及教师的计算机水平提高方面每年都有不同的要求。对硬件建设也有规划:就是逐步建成有60台电脑的电子备课室,并于20xx至20xx年向“班班通”靠拢。
20xx年,是上新台阶的一年。这一年,投资200多万元的科教楼落成,学校在科教楼内新建了一个阶梯式的多媒体教室,使多媒体教室达到了两个,即平均15个班有一个媒体教室,从而缓解了使用拥挤的压力。
20xx年,在保证电子备课室有近10台电脑的情况下,为了方便使用,我们给各办公室配备了一台电脑,这样,学校办公用电脑达到30台左右。
20xx年3月,是划时代的一年。本年中,我们自筹资金,在两个多媒体教室内安装了电子白板,使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水平更高了。紧接着,我们一鼓作气,采购了30台52液晶电视机和30多台电脑,在各班教室、实验室等教学场所,都装上电脑,从而实现了多年来一直只是听说的不敢奢望但又渴望多年的梦想。
三、学校“班班通”管理及应用状况
学校“班班通”开通和应用,为学校教育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回顾“班班通”的发展历程,我们体会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是绝对不能忽视的。1、领导重视。
“好的学校必然有一个好的校长”,这是社会对名校的公论。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是办学方向的灯塔。我们学校“班班通”发展的历程,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一是明确责任。根据各级文件的要求:在远程资源利用等方面,校长是第一责任人。由此,我们成立了以校长为首的远程资源利用领导小组,负责远程资源利用方面从硬件设施的建设到资源利用各个环节的策划、协调以及规章制度的制定落实等事项;成立了以管理教学的副校长为首的远程资源利用实施小组,具体负责组织、实施。这样,将学校的远程资源利用搞得好不好,直接与校长的职责履行得好不好挂钩,能提高校长铁责任意识,促使校长把这项工作拿在手上,放在心上。
二是划分职责。学校主要领导提高认识以后,接下来就是学校各部门充分明确自己的职责,由此,我们制定了远程资源工作中的校长职责,教导主任及科室主任职责,教研组长职责、学科教师职责。有了职责就有了一份责任,以此来督促、规范学校内部各部门认真做好这项工作。
2、科研引路。
任何一种行为或措施,没有先期的`探索和铺垫是难以铺开的。在远程资源的利用上,我们除了自行探究、摸索外,20xx年,我校还参加了中央电教馆相关课题的子课题《如何利用网络资料指导教学实践》的研究。该课题被学校规定为全校性的研究课题,人人必须参与。在几年的研究中,老师每年都必须写出相关的总结或经验材料,并几次召开经验交流会。在交流会上,教师由衷地感慨和因应用而尝到的甜头,是津津乐道的话题,成为交流的主旋律。20xx年4月,我校基于远程资源发展和利用的5年总结《一场轰轰烈烈的教育技术革命》,被省教育科研门户网站《校本研究网》评为“精品文章”,我们学校还两次被州教科所(院)评为“网络教研先进集体”。
3、交流协作。
为了充分研究远程资源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途径,以学校研究、交流为基础,我们还开展了基于网络资源应用下的作文教学联片教研活动,活动邀请了周边乡镇的茶店子小学、中元子小学、柳荫小学、光明小学及长江小学共同参与,为网络资源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很好的研讨与交流,也为以后的“班班通”应用作了最好的铺垫。
4、健全、落实管理制度
多媒体教学是全新的课题,网络资源应用于教学也是全新的课题。新生事物的出现和成长,没有相应的制度和措施给予辅佐,是难以成功的。为了更好地利用远程资源,充分发挥“班班通”的作用,我们建立健全了相关的各种制度。这些制度可分为:学校领导管理(职责、责任,前面已表述)、管理员管理,教师的应用技术管理和应用过程、应用结果管理以及学校有关硬件的管理等。
(1)管理员的管理。管理员在远程资源及“班班通”的使用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首先对管理员制定了岗位职责和一周工作规范等文件,按照要求填写《管理员工作周记》、《远程室使用记录》,这些措施对督促、规范管理员的行为和工作有很好的约束作用。第二是与管理员签订远程资源利用目标责任书。第三是对管理员有考核方案,做到一学期一考核,考核结果与评优表模挂钩。
(2)教师技术水平管理。教师个人的计算机水平及远程资源使用水平,直接制约着学校远程资源的使用水准。为此,我们一方面在提高教师个人计算机水平的制度建设上下功夫,先后制定了《校本培训制度》,《教师计算机水平考核制度》等;另一方面,加大培训和考核的力度,促使教师的计算机水平上新台阶。在县统一培训的基础上,学校多次对教师开展培训、考试。培训时间与出勤挂钩,培训结果(计算机水平)与评职、晋级、提拔等挂钩。目前,全校教师都能比较熟练地使用word和Excel,都能熟练地搜索和下载文件,都能熟练地直接利用资源开展教学,都能制作简单的PowerPoint课件,40%以上的教师还能制作出比较精美的课件。学校现校长刚从中学调到我校时发表感慨:小学教师的计算机水平比中学普遍要高。这是从侧面对我们多年来不懈的努力算出的评价和肯定。
(3)学科应用管理。在学科应用上,我们一是抓学科覆盖率,二是抓教师或学科使用数量。学科覆盖率,早在20xx至20xx年的三年规划中,我们就提出,学科覆盖率要达到95%,也就是只有个别学科如体育除在外。在20xx年的五年规划中明确提出:20xx年,学科覆盖率为100%,达到“全覆盖”。教师在远程资源使用的数量上,在各个时段,我们是根据学校的硬件设施状况、教师的年龄结构以及学科差异等因素,分别提出不同的标准。在20xx年以后的一段时间,即起步初期,我们规定:40岁以下的语数外教师,每学期使用量不得少于6到8课时;40岁以上的及其他学科的教师,使用一到二节。之后,逐步发展到45岁以下的语数外教师,每学期使用12至14节,其他教师也有相应的提高。“班班通”实现以后,在应用管理上,我们做了如下的摸索:第一学期,语数外教师使用量,全学期不得少于40节,其他教师不得少于4课时,体育教师不得少于2课时。第二学期在总结了第一学期的经验后提出:语数外教师必须做到“课课用”,力争实现“班班通,堂堂用”的目标。并提出具体数量要求:数学、外语教师,每班不得少于学期总课时的70%,语文不得少于学期总课时的60%。其他学科全学期每班不得少于5节,体育学科全学期每班不得少于2节。这样分班提出要求,提高了使用指标。
我们还制定了检查、公布制度,做到一月一检查,全方位公布。
在应用数量的管理上,我们的体会是:分别情况,稳步推进,总结经验,逐步提高。
(4)班级应用管理。对教师下达的任务,要在班级落实、实施。因此,对班级的应用管理做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到任务的完成和教师的使用情绪。
在“班班通”没有实现之前,由于受到场地的限制,教师即使有再高的使用热情,也不能满足需要。因此,为了统筹兼顾,我们只好编制远程资源使用课表,做到定人定时定场地。课表执行、落实情况,由远程教室管理员逐堂登记。实现“班班通”后,我们考虑:虽然教师一般都有使用热情,但有应用指标,就得检查记载。记载再沿用旧模式显然是行不通。于是我们摸索分班由学生登记,且学生登记能有效地防止个别人作假。为防止登记疲劳,我们倡导每班2个人登记,一人一周,交替进行。从运行的情况来看,学生登记,其方法是可行的、有效的,能够比较客观、真实地反应教师的使用情况。当然,随着教师使用热情的提高以及逐步对“班班通”形成的依赖,这种登记将逐渐被取消,因为目前已经有很多教师将“班班通”视作教学的拐杖,离了它反而不能走路了。开通“班班通”,极大地提高了优质资源的使用率,也产生了极大的教学效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近一些年来基于远程资源的10余节课,先后在国家、省、州优质课等的评比中获奖。有关利用的研究文章,仅20xx年,《浅谈多媒体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远程资源的应用在低年级教学课堂中再现风采》《以课标为指导,以远程资源为依托,教学思品实践活动的体会》等15篇文章获省一、二、三等奖,《我们爱读书》获省优质课比赛(录相课)二等奖。网络资源的有效利用,极大地提升了学校的办学水平,有效地提高了教育质量,20xx、20xx,学校连续两年被县表彰为教育教学工作先进单位。
四、“班班通”管理及应用反思
在“班班通”的应用和管理的过程中,总结经验,反醒过程,我们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思考:
1、领导重视是搞好这项工作的关键。
我校的远程资源利用工程之所以起步晚、但进步快,走在了当地的前列,成为少数早期开通“班班通”学校的佼佼者,这与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是分不开的。当我校的计算机教学及应用远远落后于兄弟单位的时候,教师着急,领导更着急,于是千方百计地筹措资金,终于使这项工作起步了。当学校的资金稍微有所好转的时候,学校领导想到的是好钢要用在刀刃上,为了加速教学现代化,于是添置硬件,终于实现了开通“班班通”的愿望。
2、教师提高认识、尝到使用甜头是重要过程。利用远程资源进行教学是新生事物,限于教师的技术水平和传统的教学手段的影响,开始教师觉得不习惯、麻烦。通过培训、引导和尝试使用,教师逐渐认识到使用的好处,尝到应用的甜头,从而从强迫使用到自觉使用,从不习惯到离不了。比如前不久的早上,学生正做早操,一个53岁女教师对我讲:快点叫管理员看看我们教室的电脑,不用启动了,我马上上课要用。一旦设备出现故障,教师们总是非常着急地找到相关人员汇报情况,要求排除。事实证明:教师的认识提高了,尝到了使用的甜头,就会大大加快使用步伐,提高使用的自觉性。
3、薄弱学科的覆盖率是工作的重点。
在“班班通”的使用中,我们要求学科覆盖率必须是100%,比如室外课的体育,我们要求体育教师利用雨天使用资源进行教学,并下达了一定的任务。还有一些学科,网上资源很少或者根本没有相关资源,这些对学科的覆盖率也有影响,于是我们要求教师做到“三网合一”(天网、地网、人网),查找其他资源、自己开发资源,并对相关资源进行合理整合,再应用于教学之中。
尽管如此,在实际教学中,仍有少数教师不能完成任务。如20xx年春季,因电子白板、“班班通”刚刚实现,我们制定的指标稍低,也有近20%的教师不能达标。20xx年秋、20xx年春,我们逐步提高了应用指标,相应的,教师中有近30%的不能达标。
所以在“班班通”的使用上,必须抓住薄弱学科、抓住重点人员,把这些难点攻克了,“班班通”工作就上去了。
4、采取过硬措施是重要手段。
“班班通”工作领导重视了、教师的认识提高了、抓好薄弱学科和重点人员突破了,也不一定就能做得好,还必须有相应的管理措施、奖惩规定加以规范、约束。多年来,我们一直把完成相应的指标作为教师进行年终考核的重要指标,实行“一票否决”制。这一点为远程资源的顺利使用,起到了很重要的保驾护航的作用,对不太自觉的教师有很强的督促作用。总之,我校“班班通”在我们当地赶上了首班车,起到了先行者的探路作用。因此,在管理、应用等方面都还处于摸索阶段,要总结、改进的地方还很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积极探索,总结经验,更加有效地利用好“班班通”设备,更加有效地利用好优质教育资源,让这些设备和资源为提升办学水平最大限度地发挥好作用。
第五篇:十个全覆盖工程总结[推荐]
XX旗十个全覆盖工程工作总结
2016年,我旗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盟委“十个全覆盖”工作部署,按照“牧区不漏一个牧户”的总体要求,积极协调部署、广泛动员推进、全力以赴攻坚,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工程推进情况
全年计划投资00亿元,重点推进00个嘎查、00个浩特建设任务,巩固提升2014、2015年工程建设成果。截至目前,累计完成投资00万元,其中,十项工程完成投资00万元、人居环境整治及其他扩面工程完成投资00万元。
(一)危房改造工程。计划投资00万元,改造危房000户,目前,已全部开工,竣工00户,完成投资00万元。
(二)安全饮水工程。计划投资00万元,新打水源井00眼,实施自来水工程00处,解决00人、00万头(只)牲畜饮水安全问题。现待盟水利局下达任务。
(三)街巷硬化工程。计划投资00万元,街巷硬化00公里。目前,盟级已下达第一批任务00公里,开工建设00公里,完工00公里,完成投资00万元。
(四)村村通电工程。计划投资00万元,通网电00 户。目前,已建设10KV线路00公里,通电00户,完成投资00万元。
(五)广播电视和通讯工程。计划投资00万元,安装“户户通”设备00套,建设地面数字发射基站00座、广播村村响
村蹲点指导推进工程建设,协调解决工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旗党政主要领导亲自统筹全局工作、亲自负责重大问题、亲自解决难点问题;其他旗级领导包嘎查指导、全程负责;分管领导驻扎一线、狠抓落实;牧民群众积极投工投劳、自拆自建;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形成了全旗上下一盘棋、干部群众一条心、合力推进“十个全覆盖”工作的浓厚氛围。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全旗千名干部下基层三级示范抓引领工作的通知》等有关文件,从强化责任意识、加强考核督查、加大问责力度等方面激励下乡驻村干部全身心投入到“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同时,积极协助自治区督导组、盟包联督导工作组开展入户督查指导工作,做到了不漏一个嘎查、不漏一个浩特、不漏一个牧户,对发现的问题予以及时解决,保证了工程的顺利推进。
(二)加强宣传引导,发挥牧民主体作用。利用各类媒体平台、微信、广告牌等对“十个全覆盖”工程进行全方位、立体式宣传,旗级领导、各苏木镇、帮扶单位及驻村干部通过深入生产一线,走访群众等形式,广泛宣传“十个全覆盖”工程的重大意义、建设内容和工作原则,并利用“十个全覆盖”工作通报新闻发布会,及时通报工程进展及工作计划,使“十个全覆盖”工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牧民知晓率达100%。突出牧民在“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中的主体地位,积极发动牧民广泛参与、投工投劳、出资出力,做到思路由群众酝酿、办法由群众提出、建设以群众为主,并通过开展“最美家庭”评选、“十个全覆盖”主题演讲比赛,营造群众积极参与、比学赶超、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
引导牧民主动、积极开展拆除危旧房、废弃圈舍工作;危房改造方面,针对贫困户、60岁以上老人、外出户等不同人群实际,有针对性地采取补贴政策、建设方式,创新推进措施,因户施策,推进危房改造工程,并按照抢时间、赶进度、保质量原则,规定7月初前危房改造全部开工建设、8月末完成建设任务,进行销号式统计,确保日日有进度,天天有成果。三、五结合创新性工作落实情况
根据盟委、行署工作部署,我旗结合牧区工作实际开展“五结合”创新性工作,旗、苏木镇、嘎查三级制定了“五个结合”工作实施方案,统筹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
(一)与扶贫攻坚相结合。摸清底数,各帮扶单位、苏木镇及嘎查“第一书记”全部深入嘎查浩特,逐门逐户采集信息、照相留档,做到一户一手册一明白卡,实行精准脱贫动态管理,使十个全覆盖工程和精准脱贫结果可追溯。
(二)与新牧区建设相结合。以“十个全覆盖”工程为抓手,实施房、水、路、电等十项工程,同时开展以“净化、绿化、亮化、美化、硬化”为主要内容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加快推进新牧区建设,牧区涌现出了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新牧区示范嘎查。
(三)与美丽乡村相结合。实施“一事一议”美丽乡村项目,进一步优化嘎查文化室、卫生室等公共资源配置、改善牧民群众人居环境、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建成基础设施便利、生态环境优美、社会安定和谐、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同时围绕 “最美家庭”“美丽庭院”等进行评选,营造“户户争创、人人争优、群众受益”的良好氛围。
(四)与人居环境整治相结合。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