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旅游景区游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旅游景区经营与管理期末论文大全

时间:2019-05-14 03:07: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我国旅游景区游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旅游景区经营与管理期末论文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我国旅游景区游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旅游景区经营与管理期末论文大全》。

第一篇:浅谈我国旅游景区游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旅游景区经营与管理期末论文大全

浅谈我国旅游景区游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旅游景区管理过程中,有很长一段时间忽视了对游客的管理, 造成了很多不良的后果, 如环境污染、文物的破坏、游客的投诉等等, 给旅游景区造成了重大损失。在这些由于对游客管理不善造成的损失中, 旅游景区失去的不仅是金钱, 更重要的是失去了游客对景区的信任, 从而使景区的经营活动陷入困境。

游客管理指景区经营管理者以游客为管理对象,对游客在景区内活动全过程的组织、管理, 以保证景区内的旅游活动能长期稳定的发展。由管理的目标差异出发, 可以将游客管理分为环境负面影响管理和游客体验管理。一方面, 旅游者在旅游活动过程中带来诸多负面影响, 需要一定的面向游客的管理措施。另一方面, 游客在一定时空中总是容易集中, 局限于某些季节、部分时段及少数景点, 容易造成拥挤、等待等不愉快的旅游体验。因此, 游客管理还必须考虑对数量众多的游客如何有序组织, 以维护正常的游客游览和娱乐的问题。根据管理的侧重点不同又可将游客管理模式分为环境导向型、游客导向型、环境-游客导向型三种。环境导向型管理模式上要适应于自然景观或文物古迹类景区,游客导向型游客管理模式主要适用于人造景区,环境-游客导向型管理模式则介于二者之间。

游客管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合理有效的游客管理对旅游景区的维护管理起到重要作用,在保护旅游环境的同时提升了文化环境内涵,实现旅游景区环境、社会和旅游目的地经济的可持续最大化发展。

由于缺乏有效的游客管理及对游客管理的不重视,导致我国很多旅游景区出现了资源损毁、游客满意度下降,旅游需求减退等使多方利益蒙受损失的情况。游客管理在我国景区的实际运营过程中得不到重视,相当部分景区只有在旺季时才将游客管理作为景区工作的重点。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经济效益,忽视游客管理。过度重视旅游经济效益,大多数旅游经营管理者的管理目标重点在于如何吸引大批量的游客,缺少对大批量游客对景区环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的考虑,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前瞻性;部分地方为增加旅游带来的经济利益,促使游客消费,对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充耳不闻;即使部分大的景点实行游客管理,通常也是在旅游旺季将旅游工作的重心倾向于游客管理,但一旦回归到淡季,便忽视了游客管理。

2、管理内容仅局限于游客行为管理,管理手段偏重硬性措施。景区通常对游客管理的不重视,游客管理的内容大部门偏重游客的行为进行管理,实行减少游客对环境、资源的破坏方面地管理,忽视游客的旅游体验质量,缺乏对游客的安全管理;对游客的满意度及投诉行为缺乏合理的处置和规划。

由于在管理内容上倾向于游客行为管理,使得管理方法和手段过于硬性化,如对一些不文明行为实行巡视、处罚或限制活动等。无法让游客意识到文明化环境氛围,甚至管理过程中出现了对抗性行为,硬性管理还存在着被动性、高技术性、高成本,因此旅游管理效果不是很理想。

3、缺乏对旅游景区综合规划及管理。这几年大力发展旅游业,但对区域旅游景区的规划甚少,甚至对目的地旅游景区也缺少综合规划利用,对区域内的旅游景点缺乏合理的组织,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景区的游客对旅游景区的不合理感到不满意,如在同一个旅游景点的不同处,一些地方过多的人流得不到合理的解决,而部分地区则出现无人状态。服务设施不合理,有些景区很大一个地方也找不到一个厕所。旅游景区缺乏有效管理,如景区内对对商贩摊点没有统一的规划管理,商贩只管卖,不管环境卫生的清理;使得景区内的卫生环境脏乱,促使游客环保意识减弱,继续破坏环境。

4、对从业人员的培训与管理不到位,基层管理人员素质偏低。我国旅游业从业人员队伍缺乏稳定性,基层管理人员素质相对偏低,同时很多旅游景区和企业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不到位,缺乏对从业人员的管理能力和管理责任意识的培养和要求,缺乏应有的责任感,缺少起码的职业道德。在国内的很多景区,游人会随意触摸文物古迹,在文物古迹边嬉戏,并和文物拍照,而从业人员对其视而不见,使得文物资源在不经意见被逐步破坏。

游客管理是景区管理的重要内容, 我国过去在景区管理时, 没充分意识到游客管理的重要性, 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旅游业的发展。今后, 在发展旅游业的时候, 要充分考虑到游客管理的重要意义, 采取正确的方法对游客进行管理, 以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给游客一个好的旅游体验,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参考资料:旅游景区游客管理研究,朱少明,2011;

我国旅游景区游客管理现状调查,张大可,2012

第二篇:浅谈库车县旅游景区游客管理

塔里木大学结业论文

浅谈库车县旅游景区游客管理

(阿拉尔 塔里木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旅游管理13)

摘 要:游客是旅游景区的“主角”,是带来经济收益的“顾客”,注重对游客的管理对景区的规范、持续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文章对景区游客管理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只有充分理解其主要内容,才能进一步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以及技术等,这有利于促进旅游景区乃至整个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词: 旅游景区;游客管理;游客体验

旅游业属典型的服务业, 其产品主要为游客提供无形服务。旅游景区在旅游产业链中处于核心环节, 因此长期以来旅游景区一直强调旅游服务质量。在20 世纪60 年代, 西方国家随着步入大众化旅游阶段, 游客人数迅速增多, 公园等旅游地旅游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逐渐增大。因此, 旅游景区对旅游活动的管理是非常必要, 而游客管理则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产生的公众关注促进了游客管理概念的形成。

1、游客管理的基本概念

游客管理指景区经营管理者以游客为管理对象, 对游客在景区内活动全过程的组织、管理, 以保证景区内的旅游活动能长期稳定的发展。由管理的目标差异出发, 可以将游客管理分为环境负面影响管理和游客体验管理。

2、游客管理的服务性特征

游客管理是管理的一种形式之一, 管理本身就带有权威性, 同时具有强制性, 因此, 游客管理也带有一定的强制性。但由于旅游服务业的特殊性质, 在具体执行时, 必须考虑多采用柔性的方法。在实际管理中, 游客管理与游客服务之间界限往往是模糊的。

3、库车县景区游客管理的现状

目前库车县许多景区仍停留在被动、反应性的环境管理模式上,景区环境管理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3.1、景区经营管理者资源坏境保护意识淡薄

传统的一些观念如认为旅游业是无烟工业,旅游资源不存在耗竭问题等。这些观念的存在,从根本上导致了景区相关者的环境不友好行为。另一方面,景区经营管理者为获取最大旅游经济效益,毫无节制地放纵游客流量从而造成景区环境承受超负荷,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可持续发展。

3.2、污染防治与控制等措施不到位

目前从许多旅游景区来看,其环境资源均缺乏必要的基本保护设施。如景区内存在大量分散、隐蔽难以收集、运输和处置的生活垃圾,对由人为因素造成的自然环境、历史文物古迹的污染、破坏与干扰,甚至疾病的传播等均无有效的防治与控制措施。3.3、相关法律法规与管理体制不健全

目前国家虽已颁布《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但尚缺乏与其相配套的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等方面的地方性的行政法规。同时,景区管理体制也存在一些问题,环境管理工作是零碎的、应对式的,没有很好地纳入景区管理体系,缺乏专业的景区环境管理人才。3.4、旅游者及当地社区居民环保意识不强

虽然旅游者的整体素质在提高,但其中仍不乏环保意识淡薄者,在景区内乱丢垃圾,乱涂乱画,随意破坏景区环境。对大部分社区居民来说,自己只是旅游开发的“旁观者”而非“参与者”。所以景区环境的威胁很大。

塔里木大学结业论文

4、库车县景区游客管理存在问题

由于缺乏有效的游客管理及对游客管理的不重视,导致库车县很多旅游景区出现了资源损毁、游客满意度下降,旅游需求减退等使多方利益蒙受损失的局面。游客管理在库车县景区的实际运营过程中得不到重视,只有在旺季时才将游客管理作为景区工作的重点。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4.1.重视经济效益.忽视游客管理。

过度重视旅游经济效益,大多数旅游经营管理者的管理目标重点在于如何吸引大批量的游客,缺少对大批量游客对景区环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的考虑,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前瞻性;部分地方为增加旅游带来的经济利益,促使游客消费,对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充耳不闻;即使部分大的景点实行游客管理,通常也是在旅游旺季将旅游工作的重心倾向于游客管理,但一旦回归到淡季,便忽视了游客管理。

4.2.管理内容仅局限于游客行为管理,管理手段偏重硬性措施

由于在管理内容上倾向于游客行为管理,使得管理方法和手段过于硬性化,如对一些不文明行为实行巡视、处罚或限制活动等。无法让游客意识到文明化环境氛围,甚至管理过程中出现了对抗性行为,硬性管理还存在着被动性、高技术性、高成本,因此旅游管理效果不是很理想。克孜尔千佛洞很多地方都写的有违者罚款之类的硬性语言,有的游客就有“我就不听,看你能把我怎么样”的心理,为此克孜尔千佛洞安装了很多的摄像头来监控游客的行为,但是很多时候还是没人管一些小的破坏行为。

4.3.缺乏对旅游景区综合规划及管理

这几年大力发展旅游业,但对区域旅游景区的规划甚少,甚至对目的地旅游景区也缺少综合规划利用,对区域内的旅游景点缺乏合理的组织,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景区的游客对旅游景区的不合理感到不满意,如在同一个旅游景点的不同处,一些地方过多的人流得不到合理的解决,而部分地区则出现无人状态。服务设施不合理,有些景区很大一个地方也找不到一个厕所。旅游景区缺乏有效管理,如景区内对对商贩摊点没有统一的规划管理,商贩只管卖,不管环境卫生的清理;使得景区内的卫生环境脏乱,促使游客环保意识减弱,继续破坏环境。如克孜尔千佛洞,开放的石窟很少,以至于游客稍微多一点就会照成人员拥堵,不过景区也为了减少对石窟的破坏规定每次每个导游带十个人进去讲解,并且安装了二氧化碳监控器来减少对洞窟的破坏,克孜尔千佛洞的卫生间标的也不清楚,以至于半天找不到。4.4.对从业人员的培训与管理不到位,基层管理人员素质偏低。

库车县旅游业从业人员队伍缺乏稳定性,基层管理人员素质相对偏低,同时很多旅游景区和企业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不到位,缺乏对从业人员的管理能力和管理责任意识的培养和要求,缺乏应有的责任感,缺少起码的职业道德。在国内的很多景区,游人会随意触摸文物古迹,在文物古迹边嬉戏,并和文物拍照,而从业人员对其视而不见,使得文物资源在不经意见被逐步破坏。在沙雅博物馆,不经意很难发现不许照相的标语,并且讲解员也没提醒,看到有人照相也并没有阻止。

5、库车县游客管理的方法

5.1.减少进入数量的管理

虽然对游客的数量控制已被证明是存在很大缺陷的,但不可否认的是, 游客的体验水平和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程度与游客数量还是存在普遍的相关关系的, 一般必须要采取建立客流信息系统、预定系统、价格策略以调节控制。有时为达到数量控制目的, 可以采取特别的办法, 如美国黄石国家公园采取抓阄进入的办法控制每天进入公园的人数。有些景区可以适当保持或提高景区进入难度、减少宣传等手段控制游客数量。克孜尔千佛洞是重点文物保护 2

塔里木大学结业论文

单位,因此以保护文物为主,在旅游旺季也是严格控制游客的进入量,不过在旅游旺季的时候导游不够用就只是让游客在外面等,这大大降低了游客的满意度。5.2.分流对策

限制游客进入数量对于游客来说总是不愉快的事, 计划好的旅游目标, 却无法实现。因此, 对于游客人数的多少与环境的影响并无主要关联的多数景区, 应该考虑的是实施游客分流, 降低客流在景区内部局部景点的时空集中程度, 从而减少各局部景点的游客的拥挤。主要是对游览线路顺序及时间安排, 客流的时空分布情况的掌握非常有助于分流, 通过信息的及时传递反映各处的游客拥挤情况, 可组织引导游客分流或实现游客自发分流, 如克孜尔千佛洞设计了几条参观路线,可以减少部分拥挤,保护文物的同时也提高了游客的游览质量。5.3.团队讲解管理

保持适宜的团队规模、频率、距离对游客体验的质量是非常重要的。团队规模过大易于造成空间拥挤。在旅游景区, 狭小的景点往往有几个团队的导游同时解说, 相互干扰是经常出现的现象。在克孜尔千佛洞中由于开放的洞窟数量少,所以经常会撞在一起。但是里面的导游就让本来在讲的讲,等上一波走了在对自己团队的游客补充讲解。

5.4.游客投诉管理

随着游客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 游客对景区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游客在旅游的同时, 也在评估他所得的服务是否物有所值。当有可预期效果不能如愿或者不够理想时, 对景区的投诉就会产生。面对游客投诉, 景区管理者应该以积极的心态与游客及时沟通和协调, 及时妥善地解决问题。为此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投诉处理程序, 首先必须要有一个完善便捷的投诉受理渠道;其次, 对游客的投诉要做出及时地、合适的反应, 注意对游客的意见做到耐心倾听、安慰、负责;最后能快捷地拿出一个使投诉游客满意的处理方案。可是在景区很多服务人员不够耐心,当旺季的时候人流量很大,致使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也很大,渐渐地就失去了耐心,经常对游客的投诉爱理不理。5.5.游客行为管理

行为管理内容可包括, 环境卫生方面的常规行为管理, 如垃圾、吸烟、践踏、吐痰、随地小便、争吵、大声喧哗等;破坏性行为管理如涂刻、攀折、拍照、收集纪念品、闯入保护地带的活动;安全行为管理如危险性地带、接近一些大型动物等。不同的旅游景区对游客行为的要求是不同的, 如在生态旅游区, 对游客的活动范围、装备乃至所穿的鞋子往往都有要求, 在文物古迹景区, 一般重点是监管触摸、涂刻及拍照等行为。除配备足够的人员的监管外, 导游的配合是有效的补充, 为此必须注意对导游的管理。管理的方式主要通过提醒、宣传教育, 但强制性手段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克孜尔禁止触摸墙体,可是还是留下了“如来神掌”,虽然导游一再提醒,但是有的游客还是一意孤行,致使有的墙体破坏严重,还有的地方到处都是某某到此一游,在克孜尔千佛洞,白杨树上、墙上,乱涂乱画随处可见。景区的卫生更是难管理,随手扔垃圾的现象到处都是,有的景区精心制作的垃圾桶在有的游客看来就是个摆设。

5.6.重视旅游规划中的游客管理规划

旅游规划直接影响了旅游活动对于旅游的负面环境影响及游客体验。游道、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及游道的设计、游憩方式的选择都与游客的拥挤体验和环境的影响程度有密切联系。如在自然保护区等地, 合理的功能分区等会有效降低游客活动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旅游规划同时也是影响游客管理实施难度等的重要因素。如游客乱扔垃圾可能是由于垃圾桶的数量太少、位置、色彩、开口等问题造成, 游客的不文明或破坏性等行为可能是牌示系统的规划设计存在问题。故提高旅游规划的合理性将有效提高景区游客管理水平。库车县虽然已有少量研究逐步地将游客管理导入到景区规划中, 但只是局部的探索, 还没有形成较成熟的适合库车县国情的游客管理理论框架。

塔里木大学结业论文

5.7.加强景区人员及导游的培训、管理

就库车县景区实际情况而言, 由于对游客管理的认识不够, 对于员工的管理技能培训一般都是不足的, 并且旅游行业的人员很不稳定, 基层管理员工的素质一般相对较低, 因此管理水平不容乐观。库车县目前还存在大量流动性很强的兼职导游, 松散的导游管理使得导游队伍水平参差不齐。库车县旅游景区应制定相应的管理人员和导游培训、管理机制, 加强对员工、导游的管理能力和管理责任意识的培养。5.8.建立景区游客规则

在游客管理中提倡柔性管理, 但是对于一些不文明的游客, 必要的规则约束是不可缺少的。我们在对游客进行劝导、教育的同时, 也必须通过一些刚性的政策, 来实现对游客的管理, 以增大管理的力度, 提高管理的效度, 建立一个良好的旅游环境, 让更多的人有一个愉快的旅游体验。如克孜尔千佛洞不允许拍照

6、结 语

游客管理是景区管理的重要内容, 库车县过去在景区管理时, 没充分意识到游客管理的重要性, 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旅游业的发展。今后, 在发展旅游业的时候, 要充分考虑到游客管理的重要意义, 采取正确的方法对游客进行管理, 以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给游客一个好的旅游体验,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 1 ] 周世强.生态旅游与自然保护、社区发展相协调的旅游行为途径[ J ].旅游学刊, 19 9 8 , 1 3(4): 3 3-3 7.[ 2 ] 杨锐.从游客环境容量到LAC 理论)))环境容量概念的新发展[ J ].旅游学刊, 20 0 3 , 1 8(5): 6 2-6 5.[ 3 ] 周玲强.旅游景区经营管理[ M].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 2 00 6.[ 4 ] 陶犁, 等译.城市旅游游客管理[ M].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 0 4.[ 5 ] 迈拉# 沙克利.游客管理)))世界文化遗产管理案例分析[ J ].张晓萍, 何昌邑等译.昆明: 云南大学出版社,2 0 0 5.[ 6 ] PaulF J Eagles.公园游客管理概念的演变[ J ].产业与环境, 2 00 2(3): 6 5-6 7.[ 7 ] 戴斌, 依绍华译.旅游与休闲业服务质量管理[ 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 0 4 : 21 4-21 5.[ 8 ] 张文, 李娜.国外游客管理经验及启示[ J ].产业观察,2 0 0 3(2).4

第三篇:浅谈库车县旅游景区游客管理

塔里木大学结业论文

浅谈库车县旅游景区游客管理

(阿拉尔 塔里木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旅游管理13)

摘 要:游客是旅游景区的“主角”,是带来经济收益的“顾客”,注重对游客的管理对景区的规范、持续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文章对景区游客管理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只有充分理解其主要内容,才能进一步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以及技术等,这有利于促进旅游景区乃至整个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词: 旅游景区;游客管理;游客体验

旅游业属典型的服务业, 其产品主要为游客提供无形服务。旅游景区在旅游产业链中处于核心环节, 因此长期以来旅游景区一直强调旅游服务质量。在20 世纪60 年代, 西方国家随着步入大众化旅游阶段, 游客人数迅速增多, 公园等旅游地旅游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逐渐增大。因此, 旅游景区对旅游活动的管理是非常必要, 而游客管理则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产生的公众关注促进了游客管理概念的形成。

1、游客管理的基本概念

游客管理指景区经营管理者以游客为管理对象, 对游客在景区内活动全过程的组织、管理, 以保证景区内的旅游活动能长期稳定的发展。由管理的目标差异出发, 可以将游客管理分为环境负面影响管理和游客体验管理。

2、游客管理的服务性特征

游客管理是管理的一种形式之一, 管理本身就带有权威性, 同时具有强制性, 因此, 游客管理也带有一定的强制性。但由于旅游服务业的特殊性质, 在具体执行时, 必须考虑多采用柔性的方法。在实际管理中, 游客管理与游客服务之间界限往往是模糊的。

3、库车县景区游客管理的现状

目前库车县许多景区仍停留在被动、反应性的环境管理模式上,景区环境管理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3.1、景区经营管理者资源坏境保护意识淡薄

传统的一些观念如认为旅游业是无烟工业,旅游资源不存在耗竭问题等。这些观念的存在,从根本上导致了景区相关者的环境不友好行为。另一方面,景区经营管理者为获取最大旅游经济效益,毫无节制地放纵游客流量从而造成景区环境承受超负荷,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可持续发展。

3.2、污染防治与控制等措施不到位

目前从许多旅游景区来看,其环境资源均缺乏必要的基本保护设施。如景区内存在大量分散、隐蔽难以收集、运输和处置的生活垃圾,对由人为因素造成的自然环境、历史文物古迹的污染、破坏与干扰,甚至疾病的传播等均无有效的防治与控制措施。

3.3、相关法律法规与管理体制不健全

目前国家虽已颁布《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但尚缺乏与其相配套的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等方面的地方性的行政法规。同时,景区管理体制也存在一些问题,环境管理工作是零碎的、应对式的,没有很好地纳入景区管理体系,缺乏专业的景区环境管理人才。

3.4、旅游者及当地社区居民环保意识不强

虽然旅游者的整体素质在提高,但其中仍不乏环保意识淡薄者,在景区内乱丢垃圾,乱涂乱画,随意破坏景区环境。对大部分社区居民来说,自己只是旅游开发的“旁观者”而非“参与者”。所以景区环境的威胁很大。

4、库车县景区游客管理存在问题

由于缺乏有效的游客管理及对游客管理的不重视,导致库车县很多旅游景区出现了资源损毁、游客满意度下降,旅游需求减退等使多方利益蒙受损失的局面。游客管理在库车县景区的实际运营过程中得不到重视,只有在旺季时才将游客管理作为景区工作的重点。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4.1.重视经济效益.忽视游客管理。

过度重视旅游经济效益,大多数旅游经营管理者的管理目标重点在于如何吸引大批量的游客,缺少对大批量游客对景区环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的考虑,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前瞻性;部分地方为增加旅游带来的经济利益,促使游客消费,对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充耳不闻;即使部分大的景点实行游客管理,通常也是在旅游旺季将旅游工作的重心倾向于游客管理,但一旦回归到淡季,便忽视了游客管理。

4.2.管理内容仅局限于游客行为管理,管理手段偏重硬性措施

由于在管理内容上倾向于游客行为管理,使得管理方法和手段过于硬性化,如对一些不文明行为实行巡视、处罚或限制活动等。无法让游客意识到文明化环境氛围,甚至管理过程中出现了对抗性行为,硬性管理还存在着被动性、高技术性、高成本,因此旅游管理效果不是很理想。克孜尔千佛洞很多地方都写的有违者罚款之类的硬性语言,有的游客就有“我就不听,看你能把我怎么样”的心理,为此克孜尔千佛洞安装了很多的摄像头来监控游客的行为,但是很多时候还是没人管一些小的破坏行为。

4.3.缺乏对旅游景区综合规划及管理

这几年大力发展旅游业,但对区域旅游景区的规划甚少,甚至对目的地旅游景区也缺少综合规划利用,对区域内的旅游景点缺乏合理的组织,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景区的游客对旅游景区的不合理感到不满意,如在同一个旅游景点的不同处,一些地方过多的人流得不到合理的解决,而部分地区则出现无人状态。服务设施不合理,有些景区很大一个地方也找不到一个厕所。旅游景区缺乏有效管理,如景区内对对商贩摊点没有统一的规划管理,商贩只管卖,不管环境卫生的清理;使得景区内的卫生环境脏乱,促使游客环保意识减弱,继续破坏环境。如克孜尔千佛洞,开放的石窟很少,以至于游客稍微多一点就会照成人员拥堵,不过景区也为了减少对石窟的破坏规定每次每个导游带十个人进去讲解,并且安装了二氧化碳监控器来减少对洞窟的破坏,克孜尔千佛洞的卫生间标的也不清楚,以至于半天找不到。

4.4.对从业人员的培训与管理不到位,基层管理人员素质偏低。

库车县旅游业从业人员队伍缺乏稳定性,基层管理人员素质相对偏低,同时很多旅游景区和企业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不到位,缺乏对从业人员的管理能力和管理责任意识的培养和要求,缺乏应有的责任感,缺少起码的职业道德。在国内的很多景区,游人会随意触摸文物古迹,在文物古迹边嬉戏,并和文物拍照,而从业人员对其视而不见,使得文物资源在不经意见被逐步破坏。在沙雅博物馆,不经意很难发现不许照相的标语,并且讲解员也没提醒,看到有人照相也并没有阻止。

5、库车县游客管理的方法

5.1.减少进入数量的管理

虽然对游客的数量控制已被证明是存在很大缺陷的,但不可否认的是, 游客的体验水平和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程度与游客数量还是存在普遍的相关关系的, 一般必须要采取建立客流信息系统、预定系统、价格策略以调节控制。有时为达到数量控制目的, 可以采取特别的办法, 如美国黄石国家公园采取抓阄进入的办法控制每天进入公园的人数。有些景区可以适当保持或提高景区进入难度、减少宣传等手段控制游客数量。克孜尔千佛洞是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因此以保护文物为主,在旅游旺季也是严格控制游客的进入量,不过在旅游旺季的时候导游不够用就只是让游客在外面等,这大大降低了游客的满意度。

5.2.分流对策

限制游客进入数量对于游客来说总是不愉快的事, 计划好的旅游目标, 却无法实现。因此, 对于游客人数的多少与环境的影响并无主要关联的多数景区, 应该考虑的是实施游客分流, 降低客流在景区内部局部景点的时空集中程度, 从而减少各局部景点的游客的拥挤。主要是对游览线路顺序及时间安排, 客流的时空分布情况的掌握非常有助于分流, 通过信息的及时传递反映各处的游客拥挤情况, 可组织引导游客分流或实现游客自发分流, 如克孜尔千佛洞设计了几条参观路线,可以减少部分拥挤,保护文物的同时也提高了游客的游览质量。

5.3.团队讲解管理

保持适宜的团队规模、频率、距离对游客体验的质量是非常重要的。团队规模过大易于造成空间拥挤。在旅游景区, 狭小的景点往往有几个团队的导游同时解说, 相互干扰是经常出现的现象。在克孜尔千佛洞中由于开放的洞窟数量少,所以经常会撞在一起。但是里面的导游就让本来在讲的讲,等上一波走了在对自己团队的游客补充讲解。

5.4.游客投诉管理

随着游客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 游客对景区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游客在旅游的同时, 也在评估他所得的服务是否物有所值。当有可预期效果不能如愿或者不够理想时, 对景区的投诉就会产生。面对游客投诉, 景区管理者应该以积极的心态与游客及时沟通和协调, 及时妥善地解决问题。为此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投诉处理程序, 首先必须要有一个完善便捷的投诉受理渠道;其次, 对游客的投诉要做出及时地、合适的反应, 注意对游客的意见做到耐心倾听、安慰、负责;最后能快捷地拿出一个使投诉游客满意的处理方案。可是在景区很多服务人员不够耐心,当旺季的时候人流量很大,致使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也很大,渐渐地就失去了耐心,经常对游客的投诉爱理不理。

5.5.游客行为管理

行为管理内容可包括, 环境卫生方面的常规行为管理, 如垃圾、吸烟、践踏、吐痰、随地小便、争吵、大声喧哗等;破坏性行为管理如涂刻、攀折、拍照、收集纪念品、闯入保护地带的活动;安全行为管理如危险性地带、接近一些大型动物等。不同的旅游景区对游客行为的要求是不同的, 如在生态旅游区, 对游客的活动范围、装备乃至所穿的鞋子往往都有要求, 在文物古迹景区, 一般重点是监管触摸、涂刻及拍照等行为。除配备足够的人员的监管外, 导游的配合是有效的补充, 为此必须注意对导游的管理。管理的方式主要通过提醒、宣传教育, 但强制性手段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克孜尔禁止触摸墙体,可是还是留下了“如来神掌”,虽然导游一再提醒,但是有的游客还是一意孤行,致使有的墙体破坏严重,还有的地方到处都是某某到此一游,在克孜尔千佛洞,白杨树上、墙上,乱涂乱画随处可见。景区的卫生更是难管理,随手扔垃圾的现象到处都是,有的景区精心制作的垃圾桶在有的游客看来就是个摆设。

5.6.重视旅游规划中的游客管理规划

旅游规划直接影响了旅游活动对于旅游的负面环境影响及游客体验。游道、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及游道的设计、游憩方式的选择都与游客的拥挤体验和环境的影响程度有密切联系。如在自然保护区等地, 合理的功能分区等会有效降低游客活动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旅游规划同时也是影响游客管理实施难度等的重要因素。如游客乱扔垃圾可能是由于垃圾桶的数量太少、位置、色彩、开口等问题造成, 游客的不文明或破坏性等行为可能是牌示系统的规划设计存在问题。故提高旅游规划的合理性将有效提高景区游客管理水平。库车县虽然已有少量研究逐步地将游客管理导入到景区规划中, 但只是局部的探索, 还没有形成较成熟的适合库车县国情的游客管理理论框架。

5.7.加强景区人员及导游的培训、管理

就库车县景区实际情况而言, 由于对游客管理的认识不够, 对于员工的管理技能培训一般都是不足的, 并且旅游行业的人员很不稳定, 基层管理员工的素质一般相对较低, 因此管理水平不容乐观。库车县目前还存在大量流动性很强的兼职导游, 松散的导游管理使得导游队伍水平参差不齐。库车县旅游景区应制定相应的管理人员和导游培训、管理机制, 加强对员工、导游的管理能力和管理责任意识的培养。

5.8.建立景区游客规则

在游客管理中提倡柔性管理, 但是对于一些不文明的游客, 必要的规则约束是不可缺少的。我们在对游客进行劝导、教育的同时, 也必须通过一些刚性的政策, 来实现对游客的管理, 以增大管理的力度, 提高管理的效度, 建立一个良好的旅游环境, 让更多的人有一个愉快的旅游体验。如克孜尔千佛洞不允许拍照

6、结 语

游客管理是景区管理的重要内容, 库车县过去在景区管理时, 没充分意识到游客管理的重要性, 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旅游业的发展。今后, 在发展旅游业的时候, 要充分考虑到游客管理的重要意义, 采取正确的方法对游客进行管理, 以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给游客一个好的旅游体验,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 1 ] 周世强.生态旅游与自然保护、社区发展相协调的旅游行为途径[ J ].旅游学刊, 19 9 8 , 1 3(4): 3 3-3 7.[ 2 ] 杨锐.从游客环境容量到LAC 理论)))环境容量概念的新发展[ J ].旅游学刊, 20 0 3 , 1 8(5): 6 2-6 5.[ 3 ] 周玲强.旅游景区经营管理[ M].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 2 00 6.[ 4 ] 陶犁, 等译.城市旅游游客管理[ M].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 0 4.[ 5 ] 迈拉# 沙克利.游客管理)))世界文化遗产管理案例分析[ J ].张晓萍, 何昌邑等译.昆明: 云南大学出版社,2 0 0 5.[ 6 ] PaulF J Eagles.公园游客管理概念的演变[ J ].产业与环境, 2 00 2(3): 6 5-6 7.[ 7 ] 戴斌, 依绍华译.旅游与休闲业服务质量管理[ 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 0 4 : 21 4-21 5.[ 8 ] 张文, 李娜.国外游客管理经验及启示[ J ].产业观察,2 0 0 3(2).

第四篇:旅游景区管理论文

目 录

一、摘要„„„„„„„„„„„„„„„„„„„„„„„„„„„„„„„„„„„1

二、关键词„„„„„„„„„„„„„„„„„„„„„„„„„„„„„„„„„„1

三、正文

(一)黄姚古镇简介„„„„„„„„„„„„„„„„„„„„„„„„„„„„„„1

(二)黄姚古镇开发现状„„„„„„„„„„„„„„„„„„„„„„„„„„„„2

(三)黄姚古镇开发与保护对策„„„„„„„„„„„„„„„„„„„„„„„„„3

四、结语„„„„„„„„„„„„„„„„„„„„„„„„„„„„„„„„„„„4

五、参考资料„„„„„„„„„„„„„„„„„„„„„„„„„„„„„„„„„5

浅析广西古镇旅游开发与保护对策

——以黄姚古镇为例

专业:旅游管理

学号:201013201405 学生姓名:罗崇明

【摘要】广西的古镇旅游资源丰富,黄姚古镇、杨美古镇、灵川大圩古镇、中渡古镇等十多个古镇受到众多旅游者的亲睐,成为重要的游客集散地。随着广西社会经济的发展,广西现代化景点、景观随处可见,而对传统景观的开发却因诸多因素影响有所滞后。伴随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其旅游体验的层次上升到新的高度,传统的旅游景观已经满足不了旅游者的需求。古镇凭借自身独特的建筑风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深厚的人文内涵以及特古朴淳厚的环境氛围受到了人们的青睐,成为旅游市场中的一支新生力量,市场前景不可低估。

然而,在对古镇的开发建设过程中,没有对古镇原有的自然、文化生态环境进行有效的管理和保护,大部分的古镇存在或潜在古建筑被损、历史文物遭窃、生态环境恶化等状况。古镇旅游经济的日益繁盛,古镇的文化、自然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加大对古镇原有环境的保护已迫在眉睫。本文拟对黄姚古镇的开发现状作分析,并提出保护措施。

【关键词】黄姚古镇;开发现状;开发建议;保护措施

【正文】

一、黄姚古镇简介

黄姚古镇位于贺州昭平县东北部,是一座具有一千多年历史的古镇,发祥于宋朝年间,兴建于明代万历年间,鼎盛于清朝乾隆年间。古镇山环水绕,民居散落在山光水色中,这座被誉为梦境家园的黄姚古镇,是外国人最值得去的古镇之一。黄姚是连接贺江和桂江横向通道上的一个陆路古镇,从古临贺县、富川县、冯乘县通往桂江的梧州存在着一条北陀古道,黄姚位于北陀古道的十字路口,地理位置十分显要。明清时期,黄姚发展成为了比较繁荣的市镇。

黄姚古镇的建筑风格是按照古代的九宫八卦进行布局设计的,没有人造的围墙,却有一道道以溪流和外围联结的房屋为界,一只只镇门、巷门、宅门守卫着古镇。在黄姚,山与水,桥与亭,民居与街巷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将人类生存的一切功能包含其中,这样一座集安居、防卫、观赏、休闲于一体的古典式园林建筑在广西实为少见。

自然景观有八大景二十四小景,保存有寺观庙祠20多座,亭台楼阁10多处,多为明清建筑,著名的有文明阁、宝珠观、兴宁庙、狮子庙、古戏台、吴家祠、郭家祠、佐龙寺、见龙寺、带龙桥、护龙桥、天然亭等。

二、黄姚古镇的开发现状

(一)开发前黄姚古镇的生态景况分析

1、地理环境

黄姚古镇地处贺州市昭平县,整个昭平处于南岭山脉,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当地俗语云:“昭平不平”。而黄姚古镇却着落与昭平县一个盆地边缘,北靠真武山。黄姚拥有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肥沃的土地,丰富的森林资源,适合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身处盆地,左右有山岭相护,有利的地理环境造就了黄姚宜人的气候。姚江、小珠江、兴宁河流经古镇,为其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小珠江与兴宁河相夹古镇汇入姚江,似乎在绕护古镇。

2、神话传说

古人认为,山水是人格化的神灵,是神灵的物化存在方形式。黄姚古镇也是一样,其独特幽人的山水充满了灵性,隐藏着神秘的色彩。“聚仙岩”、“南蛇出洞”、“黄姚地名来历”等诸多传说流传在这片土地上。传说是对远古历史的叙述,属于一种集体记忆。在同一个历史文化记忆范围的族群,容易产生集体认同感。因此,美好的传说在世代传承过程中就不断在引导居民努力实践文化价值并加以保护。

3、传统文化底蕴

黄姚拥有浓郁的文化气息,取得了瞩目的文化成就。史料记载,自明以来,黄姚有20人考取进士、秀才,仅清康熙至光绪年间黄姚就除了11名举人,在这个只有3000多人的小镇,当时人口更少,可见比例之高。当地的诗联文化业极为突出,可以说无家不出诗,无家没有匾。这些牌匾中既有传统的姓氏源流宅第匾,也有礼仪道德匾与成就功德匾。文化是一种认知世界的方式,最为本源的调节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应予以重视。

综上说述,黄姚古镇从古就保持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浓郁的先古民风民情,得益于当地居民浓厚的生态保持意识。

(二)开发中黄姚古镇现状

1、就古镇做古镇

在对黄姚古镇的开发中,古镇的规划开发规模较小,没有产业联动,几乎只是全是单纯的依靠门票收入来带动古镇的保护和发展。没有形成古镇以外的附加值。旅游产业要素比较匮乏。

2、产品与其他古镇同质化严重

由于广西几大古镇都处于江南,所以具有明显的江南水乡特征。大都是重复性的“小

桥、流水、人家”的氛围。很难形成差异化的突破。黄姚古镇的一些产品就只是借鉴其他古镇开发的一些方法,没有创新性,也就没有拥有具有自身特色的产品,很难给旅游者带来旅游体验上新奇感、满足感。

3、游览观光的游客多,度假休闲的游客少

目前,黄姚古镇大多是以接待观光客为主,还是典型的门票经济,还没有完全形成真正的休闲、度假市场,而后者恰好是旅游收入的主要来源。黄姚古镇只是游客的暂留地景区,不能提高游客的消费水平,也就不能给古镇带来稳定的旅游收益。

4、产业缺乏突破,产业单一

目前黄姚古镇的旅游发展几乎全依赖于古镇的旅游收入,缺乏对古镇发展的产业突破尝试。旅游产业的发展应该有其他产业的支持,但是黄姚除旅游产业外就是农业,但是当地传统的农业生产水平无法为旅游产业提供大推力。

5、古镇中的一些建筑较次

黄姚古镇历史悠久,古建筑林立。但是受到族群文化认同、时尚思想等的制约,古镇的古建筑受到冷落,没有得到好好的保护。如一些居民的外搬,导致古镇内古建筑的空闲缺乏人气,也就没有了灵气;旅游开发商建设一些设施设备,也一定程度会破坏古镇古建筑;居民为吸引游客,自行改造古建筑,严重破坏建筑原有风貌等这些因素都构成了古镇古建筑的损坏。给古镇抹上一层极不和谐的外衣,影响古镇美观。

6、随着旅游开发的深入,外来文化会慢慢渗透到古镇,影响到居民的思想观念,而古镇原有的历史文化也会一定程度淡化。商业气息下的古镇缺少了那份纯净的质朴,那份悠扬古韵。

三、黄姚古镇的开发与保护对策

(一)要加大对古镇的规划开发,构筑一条完整的旅游产品生产链,形成规模的产业联动,各利益环节相互促进,相互发展,保持一个良性循环的发展模式。充分挖掘古镇潜在的旅游吸引力,增加古镇额外的旅游产业要素。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产业,涉及吃、住、行、游、娱、购等多个方面。因此,古镇旅游开发也必须加强各旅游要素的发展。必须注意的是,在开发中要充分论证各个环节的执行可行性,保护古镇的生态环境;

(二)古镇开发及经营管理的创新是决定古镇旅游目前及未来发展状况的重要因素。在开发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出古镇原有的人文生态风貌,并且加以艺术美化,使其更具丰富性、观赏性、参与性。在当前古镇旅游经济迅速发展的市场形势下,要在激烈竞争中脱衣而出,就必须保持自身特色,就必须凸显自身人文生态。黄姚古镇本身所具有地理位置特

性、建筑风貌、民风民情等,都是独一无二的,必须加以提炼及深化,避免与其他古镇旅游产品的同质化。所谓“户藏烟浦,家具画船”的水乡景色。江南古镇一样的面孔,显然既不符合古镇本来面目和文化个性,也达不到古镇保护和文化旅游的初衷;

(三)古镇旅游发展要着眼于未来,要打造最终旅游目的地,完善古镇的旅游经济链,提高古镇的整体消费水平。一方面要提高古镇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另一面要加大古镇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接待能力,丰富古镇的旅游衍生产品;

(四)古镇旅游的发展不能仅仅依靠旅游收入的支持,还必须有古镇其他产业的大力推动。否则会促使古镇陷入门票经济的死胡同,难以有长远的发展前景。古镇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也可以适当发展手工业、农业等多个产业,形成多个产业相互促进发展的经济模式;

(五)古镇旅游开发必须遵循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古镇当地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对古镇的自然、文化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采取多种管理和保护措施。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群众宣传力度,提高居民对古镇建筑等历史遗产的保护意识。开发商在开发过程中,尤其要重视对古镇环境的保护。古镇的建筑、古街道、古牌坊等都属于珍贵的历史文物,破坏了就难以恢复。

(六)古镇的人文历史文化遗产是古镇旅游真正魅力所在,旅游的开发必然带来商业气息和外来思想文化,对古镇的人文思想文化是一种巨大的冲击。所以,古镇旅游开发就必须着重加强对非物资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保持古镇原有的风俗民情。

四、结语

古镇是广西优秀的文化遗产资源,要有一个科学、可持续的开发模式,也要重视古镇的保护。古镇旅游开发与古镇保护是相互依存的,没有古镇保护就没有古镇的开发,而没有开发就缺少古镇保护的物质保证,而且合理的古镇开发是保护古镇的最好方式,开发与保护应该相辅相成。古镇旅游开发,要立足长远,既不能脱离现实阶段条件和发展要求;也不能片面追求当前经济利益,忽视对古镇的保护,要走可持续的开发道路,是古镇永葆秦春,古韵长存。

参考资料:

1.林茂.论古镇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D].四川大学,2006年 贾志宏.中国行政区经济对旅游资源开发的影响分析[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6年

3.王皎.关于城市旅游规划若干问题的探讨[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余青.生态博物馆:一种民族文化持续旅游发展模式[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S1期

5.江五七,陈豫.江南水乡古镇旅游传统遗韵的开发与保护[J].商业研究,2003年08期 6.刘慧波.关于江南水乡古镇组建联合体问题的探讨[J].商业研究,2003年19期

7.王莉,陆林,童世荣.江南水乡古镇旅游开发战略初探——浙江乌镇实证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3年06期

8.阮仪三,吴承照.历史城镇可持续发展机制和对策——以平遥古城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01年03期

第五篇:旅游景区管理论文

南开大学旅游景区与景点管理

中国文化旅游景区的管理问题研究——以古城歙县为例

【摘要】本文通过选取歙县为案例,分析中国文化旅游景区存在的管理问题和原因,探讨文化旅游景区的改革之道。

【关键词】文化旅游歙县景区管理

文化旅游是指以人文资源为主要内容的旅游活动,包括历史遗迹、建筑、民族艺术和民俗、宗教等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旅游消费在中国家庭的总消费中所占比例快速提升,而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推动着人们在假期去比较安静、充满文化的地方体验一种静谧的生活方式,放松自己的心情。这就推动着原始风貌保存的比较完整的古镇古城的旅游业的发展。

旅游景区管理,指景区的管理者通过合理的组织人力、物力、财力,高效率的实现预定管理目标的过程。文化旅游景区的管理较之风景区的管理涉及的范围更广,牵涉的内容更多,在管理上显得难度更大。静心看看中国文化旅游区的目前情况,大家会发现很多问题,而这种存在的管理问题以及如何有效地将其解决,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本文以歙县为例进行分析。

一、歙县的景区概况及现状

1.1歙县景区概况

歙县与同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阆中、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徽州古城位于歙县县城中心,是历史上古徽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徽文化的发祥地,是黄山脚下徽文化旅游资源最为丰富的集中展示地。这里历史文化遗存最为丰富,有举世无双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许国石坊,国保单位、徽商之源-渔梁坝,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陶行知纪念馆,徽商故里斗山街,徽商花园-新安碑园,徽派建筑的典范-徽园,还有省保单位太平桥、东谯楼、南谯楼等,古街、古巷、古井、古树遍布,古风悠然。歙县自隋以后的1300多年间一直是郡州府治。尤其是宋以后徽商的发展更带来文化繁荣。新安画派独树一帜,新安医学拔萃医林,徽派艺术技艺精湛,徽派建筑纳徽四雕于一体,在古建艺苑中占重要一席,文房四宝中有“两宝”:徽墨和歙砚出自歙县,还有徽菜、徽剧、徽派版画、徽派篆刻、徽派盆景„„都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徽州文化的古老而又鲜活的课题,“徽州学”已成为与“敦煌学”、“藏学”比肩并立的三大地方学之一。如今的古徽州城内,古桥、古塔、古街、古巷、古井、古坝、古楼、古坊,交织着古朴的风采;四乡村镇,处处有“小桥流水人家”的韵味,明清时期的民居、祠堂、牌坊随处可见。秀丽山水与古朴建筑交融化合,使人步入歙县,既仿佛踏入清丽的山水画廊,又仿佛走进古典建筑艺术的博物馆。

1.2景区管理现状

歙县古城景区属于国家所有,由歙县旅游局统一管理和经营,下设歙县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营销分公司,这是歙县唯一一家国有独资的旅游企业。公司地点位于歙县徽城镇红旗路一号,接近古城核心区域。公司的主要业务包括旅游业务咨询及旅游营销活动策划、旅游线路服务、旅游护照销售以及各种预订业务。在它的带领下歙县先后设立了徽州古城分公司、水上旅游分公司和新安江山水画廊风景区旅游开发中心,并成功创建了两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徽州古城景

区及新安江山水画廊景区。该公司总体上遵循“统一管理、统一营销、统一核算、分类经营、合理分配”的管理模式。

二、歙县各景区经营情况及原因分析

2.1歙县景区的经营情况

相比较于同为四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的丽江,歙县的游客数量显得较少,丽江2009年1-8月接待游客数已逾500万人次;黄山风景区1-9月接待游客数已逾200万人次,杭州1-10月接待游客数已逾3000万人次,江西婺源1-6月接待游客数已达262万人次,而歙县1-9月接待游客数仅为147万人。而且歙县的游客来源集中,据统计,来歙县进行观光旅游的主要在800公里圈以内(以歙县为圆心),即主要为周边地区;而其他经济发达地区的客源相对很稀少(如珠三角、京津地区、港澳台、海外等)。另外。游客在歙县停留的时间一般为几个小时:主要在棠樾牌坊群、鲍家花园、徽州古城等进行游览便回市区屯溪或者返程;据统计,70%以上的游客没有在歙县过夜;停留时间短必然使得单人消费额水平较低,而停留一夜所产生的消费额则是门票等收入的几倍甚至数倍。

2.1景区现状的分析思考

作为徽文化的集中地和发散核心,发展现状如此实在令人堪忧。景区发展如此,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行政改革对歙县发展产生一定的打击。建国后为方便管理党中央决定将徽州婺源县划归江西,而后将绩溪县、旌德县划归宣城市,徽州市政府所在地改为屯溪区,在地理形态上徽州支离破碎而,歙县也逐渐被边缘化。1987年徽州市更名为黄山市,从此徽州之名被断绝,徽文化传播之路被人为阻塞。徽州从地理和文化上被肢解,徽文化难成一体,缺乏统一的运作管理,从而导致各地各自为政,景区重复建设。这对于歙县景区的规模化、一体化是很不利的。

2、周边地区竞争激烈,而歙县缺乏特色的文化旅游。歙县在行政上隶属于黄山市,而黄山以及皖南古村落之名覆盖了歙县景区的价值。黄山市更名后,人人知有黄山而无人问有徽州;申遗的成功也使西递宏村迅速崛起,在古村旅游上稳站鳌头。加之今年来九华山的发展和绩溪县的异军突起,更是进一步威胁歙县景区的发展。就风景区而言,歙县与黄山、九华山根本没有可比性,更多的是一种人文景观;而就文化景观而言,歙县没有自己的特色。西递宏村专打古村游大牌,而绩溪主打名人牌(绩溪龙川为胡锦涛主席家族所在地,且保存着完整的祠堂及村落布局),歙县古村、名人着实不缺乏,但缺乏自己的品牌核心。

3、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缺乏相应的娱乐休闲设施。这主要与政策以及徽州人的生活有关。政策上过分强调保存古城风貌,而现代化的娱乐设施无疑与之格格不入。歙县拥有众多知名古街,斗山街,小北街等等,但主要还是以生活为主,不提供相应的休闲娱乐场所。旅游班车比较缺乏,酒店旅馆建设比较落后,不能容纳众多的游客,目前比较有知名度的只有徽州大酒店、歙县饭店和披云山庄。

4、管理措施不完善,服务意识比较薄弱。歙县旅游公司的工作人员素质不够高,缺乏相应的培训,主要是事业单位的员工,工作缺乏积极性。很多景点散落分布,不利于游客集中游玩;门票收费制度不完善,主要是一景一票,程序

繁琐,影响游客心情,而且对当地人缺少相应的优惠,引起市民不满。

5、宣传不到位,很多景点被忽视。也许是传统的内敛含蓄,歙县在宣传方面确实不太好,近几年才比较注重向外推广。石潭景区因摄影作品获得世界级荣誉而得名,但是知名度仅限于摄影爱好者,而更多的普通游客更知道婺源的油菜花;鲍家花园与苏州园林同为江南三大私家园林之一,但知名度也限于附近城市,其游客数量更是无法与之相比;陶行知与蔡元培同为近代杰出教育家,但是其在景区几乎被游客视而不见„„这些问题无疑不与歙县宣传有关。

由于上述种种问题,歙县的整体旅游价值不存在相对价值优势,从而落后于周边旅游城镇的发展。

三、歙县各景区改革建议及进一步思考

作为“徽州六子”之一的婺源和绩溪,我们思考他们的发展之路,并从中得到适合歙县发展的道路。

3.1婺源的发展之路

婺源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上饶市北部。徽州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属于徽州六子之一。婺源东西分别与两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衢州、景德镇毗邻,南隔铜都上饶德兴市与世界自然遗产“江南第一仙山”——三清山相望,北枕国家级旅游胜地黄山市。婺源素有“书乡”、“茶乡”之称,是全国著名的文化与生态旅游县,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一颗镶嵌在赣、浙、皖三省交界处的绿色明珠。婺源发展旅游有自身的限制,起点低,规模小,设施严重不足,交通滞后,游客来婺源以观光为主,婺源的景点门票收入是旅游收入主要来源。由于婺源的旅游产品不够丰富,游客在婺源停留时间太短,娱乐活动不足,工艺品开发不够。这些看着与歙县类似,但是婺源抓住自己的特色,走出“婺源之路”。“婺源之路”有两大定位:绿色婺源和乡村婺源。绿色婺源是生态型的旅游景观,其品位与价值立足于良好的自然环境与古朴的人文环境的完美结合上,在游览路线上婺源旅游的安排有一点三线,即古城游(紫阳镇文公阙里游),东线游(伟人故里古村游),西线游(山水奇观生态游)和北线游(古洞古建古风游)。“中国最美丽的乡村”,这是今年婺源向外界宣传的最靓口号。这无疑抓住了中国现代化脚步加快的社会现状,许多工薪阶层生活节奏飞快,希望在假期放松心情,而婺源的这种定位刚好抓住了这种心理,所以其成功也是一种必然。所以找准自身定位是很重要的,这直接促进了婺源旅游的兴旺发展。3.2后起之秀绩溪崛起之道

而作为“徽州六子”的绩溪,其发展和崛起有着时代的机遇和自己对机遇的把握。绩溪县位于安徽省南部,徽州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被称为“徽厨之乡”,“无徽无成镇,无绩不成街”。绩溪县西与黄山区、歙县、旌德县接壤,东与浙江省临安市交界,南与歙县相连,北与宣城市宁国市、旌德县毗邻。绩溪文化资源丰富,有著名的龙川景区等等,而且名人众多,小吃红遍国内外,这些都与歙县有着相类似的地方,但是他的定位却非常明确:徽墨和名人。胡锦涛主席祖籍徽州绩溪,这无疑是对绩溪最好的宣传。绩溪抓住点优势并以此为契机对绩溪的景点进行重新整合,设计出合理的旅游路线。在景区上主打龙川景区,并为此开通专门的专车路线,售票上也采取一票制度,方便游客。另外景区还将景区与酒

店结合-——紫园既是参观的景点园林又是游客的饮食场所,这对于方便游客体验徽州传统生活无疑意义重大吸引游客多消费。另外,绩溪还利用举办全国性的美食节来推广自己,并创办相应的企业如胡氏宴提高知名度。绩溪将旅游业与自己的工业等发展相结合,这符合相互促进的原则,带动旅游和工业的双发展。综合绩溪旅游的飞速发展,与自身的努力宣传是分不开的,这种宣传既需要合适的时机场合,又需要合适方式。

3.3思考歙县复苏之法

结合上述两个成功的例子,歙县的旅游发展之道必须得做相应的改进以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符合游客的需要,这样才能真正将文化与经济相结合,促进整体经济的发展。

当前对于歙县而言,最重要的是做好自己的定位,有了好的定位才会让更多的人认可。歙县应该重点放在“徽城”上,做好徽文章,打好徽品牌。第一步需要将黄山市更名为徽州市(黄山的名气已经足够多,不需要再用其命名城市而应该恢复其本名),这样既有利于黄山市自己的旅游业发展,也有利于周边整体徽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易行成规模效应促进规模经济的发展。其次是树立品牌核心,丰富品牌内容。将徽城与徽文化紧密结合,并用相应的符号代替抽象的介绍,让人提起安徽想起徽城,进而想起徽文化、徽商、徽菜等等,使游客对徽文化产生一个完整的印象而不是简简单单的老房子、老牌楼。

其次,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景区基础设施的管理和维护。歙县目前在公路运输还是比较方便的,从屯溪市区到歙县可以开通旅游专车,方便游客;开通婺源、黟县等地的直达车,方便游客往来;改善现有的歙县-屯溪的班车运营形象,建议采用更为舒适、空间更大的旅游车作为班车载体,并统一标识。开发经济型商务酒店整合现有酒店、旅馆,建立服务评级体系,招商引资开发一批经济型商务酒店以满足现代年轻人之需求并对现有的大酒店进行综合管理,做到统一服务统一管理。兴建具有徽州特色的娱乐休闲场所,比如激活“徽剧”,培训专职的徽剧演唱人员,并邀请京剧爱好者登台演出;设休闲娱乐文化街,将徽州特有的徽菜,名茶,古玩等集中管理,旅游纪念品商铺实行质量准入制度,确保纪念品的货真价实;恢复徽州府衙并进行模拟的审判,增进游客与当地民众的互动。

再者是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旅游档次。对程朱理学、毕昇、陶行知、黄宾虹、张曙等名人进行设计、包装、宣传;添加徽剧、徽雕、徽刻、徽墨、歙砚、徽州女人等作为宣传元素,丰富徽城元素;开展徽州美食节,每年定期邀请六县名厨在徽城内PK厨艺,现场表演厨艺大赛;整合徽商精神元素,扩大徽商大会的影响力,利用其倡导现代商业精神,制造社会舆论;在旅游大市场,如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地区、港澳台等地,借用当地徽商力量举行徽城旅游产品推介会(如安徽商会、徽州会馆、徽州商会等);在以上旅客来源大市场,进行定期举行旅游推介酒会、旅游发展论坛;适时在各大旅游市场进行旅游形象广告投放。让外界清晰知道徽文化之都的歙县,逐渐提高歙县的旅游市场的地位。

然后是必须开发出相应的新产品,延长游客主动停留的时间。比如结合新安江山会画廊和花果山等景点的天然条件,开发出自驾游、徒步游、家庭游等高利润产品;利用新安江山水画廊的自然条件开发漂流产品;利用现有的古建筑群、油菜花风光设立“徽州古城国际旅游摄影节”,增加曝光度、吸引专业游客,进而带动社会游客;并且可以与古徽州六子合作,进行轮流的徽州文化旅游节开展活动,创建徽州文化旅游区。

最后是改革旅游管理机构,裁撤不合格的服务人员,提高景区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开设相应的培训机构,对景区工作者进行定期定点培训;招募民间能人巧匠进入景区工作,真是民间色彩,突出工作能力;对工作人员进行服务评级制度,完善游客的投诉处理制度,使工作人员尽心服务,游客满意顺心享受服务;对景区实行一票制度,利用景区专车进行一条龙接送服务;加强景区与酒店等服务机构的联系,促进双赢服务。

中国的文化旅游市场相对而言还是一个买方市场,出游的选择权还是在消费者手上,所以想在市场上立足并且很好的成长,不断完善自己是很重要的。只有让自己变得更加美好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才能更好的发展旅游行业。当然这其中牵涉到的内容广泛而复杂,需要各方的协调才能完成。

参考文献:

【1】井陉年鉴——旅游文物文物保护中国知网

【2】歙县旅游局旅游新闻网页

【3】孙继胜-旅游景区管理2007 海天出版社

【4】孙明艳——旅游景区管理分析;2010河南农业

【5】歙县旅游发展寻变之策罗健检2009

【6】婺源旅游现状分析

下载浅谈我国旅游景区游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旅游景区经营与管理期末论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我国旅游景区游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旅游景区经营与管理期末论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析我国旅游景区中存在的问题

    选修课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中国旅游文化与风景名胜区景观欣赏, 院系:移动通信与软件技术, 年级:软件四班, 专业: 软件技术, 姓名:瞿洪兵, 学号:201507010416, 1 浅析我国旅游景区中......

    旅游景区管理(范文大全)

    浅议九寨沟景区的生态旅游管理寨沟景区通过引入国际标准化管理、确立“绿色旅游”新理念实现了景区管理理念的生态转型,开创居民参与景区保护的管理新模式实现了环境保护主......

    旅游景区管理

    1.什么是旅游景区及其与旅游目的地的区别和联系 旅游景区,是指具有吸引国内外游客前往游览的明确的区域场所,能够满足游客游览观光、康体健身、求知等旅游需求,有统一的管理机......

    旅游景区管理

    旅游景区管理 第一章 旅游景区概述 一、旅游景区管理:对旅游景区的人、财、物、信息等多种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实现旅游景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最大化,并推进旅游景区可......

    旅游景区管理

    旅游景区管理 1、风景名胜区:凡具有观赏、文化或科学价值,自然景物、人文景物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具有一定规模和范围,可供人们游览,休息或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地区。 2、旅游区:经......

    5-2 旅游景区游客管理的方法

    第二节 旅游景区游客管理的手段 问题讨论: 假如你是一名景区管理者,你会采用什么措施对游客的行为进行引导和规范? 游客在一定时空中总是容易集中,局限于某些季节、部分时段极少......

    关于旅游景区游客管理主要内容的分析

    关于旅游景区游客管理主要内容的分析 摘要:游客是旅游景区的"主角",是带来经济收益的"顾客",注重对游客的管理对景区的规范、持续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文章对景区游客管理......

    关于旅游景区游客管理主要内容的分析

    关于旅游景区游客管理主要内容的分析摘要:游客是旅游景区的"主角",是带来经济收益的"顾客",注重对游客的管理对景区的规范、持续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文章对景区游客管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