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瓦房店市杨家满族乡对口帮扶工作情况汇报
大连市经委(中小企业局)与瓦房店市杨家满族乡对口帮扶工作情况汇报非常感谢大连市经委领导在百忙中来到我们对口帮扶单位,现场指导工作!下面,我简略汇报一下我们杨家乡的工作情况,瓦房店市杨家满族乡对口帮扶工作情况汇报。
一、基本情况瓦房店市杨家满族乡是一个少数民族乡镇,位于瓦房店市中南部,面积108平方公里,人口2.4万人,辖11个行政村。全乡经济结构以农业种植业为主,近几年来,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水果、棚室蔬菜和经济作物以及禽畜养殖业规模发展迅猛,农民人均收入达到7000多元。同时,我们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近三年来,共引进规模企业7家。工业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尽管这样,由于企业规模小,大项目少,企业所形成的税收不多。去年,全乡财政一般收入439万元,而乡政府的刚性支出为1400多万元,加上瓦房店市政府定补640万元,尚赤字300多万元。因此说,我们是一个农业大乡,工业弱乡,财政穷乡,是大连市和瓦房店市经济欠发达乡镇。
二、对口帮扶情况自从大连市经委与我乡结为对口帮扶单位以来,委领导高重视,分管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主动细致,关心和支持到位。经委有关领导多次深入杨家满族乡,了解经济发展存在的实际困难,走访乡内多家企业,为他们提供了大量的专项资金扶持,为企业扩大生产、多创利税提供了有力的保障。2006年,大连市经委(中小企业局)为杨家满族乡大连成达食品有限公司提供了40万元的民营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补贴,工作汇报《瓦房店市杨家满族乡对口帮扶工作情况汇报》。企业得到这部分资金扶持后,扩建了厂房,新上了部分先进设备,当年的销售收入就增加一倍,为杨家乡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2007年,经委毕主任、勇主任和部门领导多次深入到杨家乡实地考察,为急需资金扩大生产的大连金华齿轮箱制造有限公司提供了30.3万元的专项资金补贴,为瓦房店立余三级钢有限公司提供了6.9万元的专项资金补贴。这些资金的到位,解决了企业实际困难,为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供了有力的保障。2008年,经委分管领导在实地考察全乡各企业后,为大连恩华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提供了59万元的专项资金补贴,为大连炫通法兰制品厂提供了56万元的专项资金补贴。几年来,大连市经委(中小企业局)共为杨家满族乡5家企业提供了192万元的民营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补贴,真正由“输血”变为“造血”,为杨家满族乡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有关要求和建议2009年,杨家乡还将继续以发展和壮大工业经济为突破口,为地区经济发展夯实基础。但由于目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杨家乡经济发展存在着诸多的困难,还需要大连市经委给予帮助和支持。现有以下建议和请求:一是请求继续为乡内两家企业申请大连市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补贴。二是请求大连经委利用项目和信息扶贫。市经委了解和掌握政策信息和项目信息多,希望能为我乡提供一些项目信息,帮助引进几个工业项目,为地区招商引资和增加税源提供支持和帮助。三是急需大连经委在电力方面给予帮助协调和促进一下。我乡现在没有变电所,用电是老虎屯变电所供给的。前年新建三家企业,用电线路一条是从复州城镇引来的,一条是从老虎屯镇引来的。目前,我乡工业发展已没有用电指标和容量。而今年正在建设铅锌矿项目,建设4000吨选矿厂一处,三到五年内将建成1万吨选矿厂,还有地下采矿工程,这就需要新建66KV变电所一个。如果再引进两家以上企业,我们更是没有容量了。电力不足已成为杨家乡地区工业经济发展的瓶颈了。总之,市经委对我乡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帮助,我们非常感谢,深记在心间,并在以后的工作中,加倍努力,不辜负委领导的期望。同时,我们更欢迎委领导能光临我乡,实地看看,指导我们的工作,以促进地区经济发展走上新台阶。中共杨家满族乡委员会杨家满族乡人民政府2009年4月26日
第二篇:瓦房店市杨家满族乡工作情况汇报(省委巡视组)
瓦房店市杨家满族乡工作情况汇报(2007年9月3日)首先,非常欢迎和感谢省委巡视组和市委领导在百忙中来我乡调研工作!同时,诚请各位领导给予工作指导!下面,我向各位领导汇报一下我乡的有关情况,瓦房店市杨家满族乡工作情况汇报(省委巡视组)。
一、全乡自然状况杨家满族乡位于瓦房店市中西部,是瓦房店市三个少数民族乡镇之一。全境东西宽8.5公里,南北长13.5公里,总面积108平方公里。全乡辖11个村,总人口2.4万。全乡自然状况概括为“三山一水五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杨家乡是一个农业大乡,有耕地3870公顷,山林地2000公顷。由于地形面貌以平原为主,土质属黑色土和油沙土,加之岚崮河、复州河两条大河横穿全乡中部和北部,因此,肥沃的土地,丰富的水资源,曾使这里成为辽南有名的稻米之乡。但近些年来,由于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和降雨量少的约束,农业生产已停止了水稻的种植,全部改种玉米、大豆等大田作物。经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目前全乡形成了种植业、养殖业和高效农业并举的局面。杨家乡工业基础比较薄弱,全乡企业少,能够带动地区经济的大项目、大企业更是没有。乡、村经济捉襟见肘,十分困难,2000年时,全乡农民年平均收入在2000元左右徘徊,乡财政自身年收入不足80万元,而全乡年刚性支出却需730多万元,因而被称为“农业大乡、工业弱乡、财政穷乡”,多年来是大连市和瓦房店市的贫困乡镇和经济欠发达乡镇。
二、经济发展情况我们这一届党委、政府认真分析了杨家乡的客观实际和存在问题的原因,结合瓦房店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重新确定了发展思路,提出以“创新,发展,稳定,和谐”为主题,以“工业强乡”为统领,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抓手,以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杨家乡为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开拓创新,发挥主动性和能动性,在困难环境中扎实工作,使全乡的各项工作有了一定成绩,各项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社会经济发展态势良好。据统计,截止到今年8月末,全乡实现社会总产值5.8亿元,比同期增长20%;其中,农业总产值实现1.2亿元,比同期增长18%;国内生产总值实现1亿元,比同期增长10%;全乡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300万元,占年计划指标8400万元的51%;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74万元,占年计划指标682万元的40%;新发展个体工商户36户,占计划指标35户的103%;新发展私营企业6家,占计划指标7家的86%;目前全乡新植果树面积2000亩,占计划指标2000亩的100%;新发展蔬菜保护地1850亩,占计划指标1800亩的103%;新建养殖小区3个,占计划指标3个的100%。农民家庭经济收入有了一定增长,农民人均收入完成4000元,占今年计划指标5429元的74%,比去年同期增长17%;社会稳定工作较好,目前全乡无集体越级进京上访案件;民间纠纷调解率达98%;调解成功率达70%;全乡无特大民转刑案件和重大安全生产事故。
(一)招商引资新突破,工业经济大发展近年来,我们乡党委政府不断强化发展意识,牢固树立“工业强乡”理念,大力构建工业主导型经济,把发展工业经济作为党委、政府工作中的首要任务。同时,坚持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从领导抓起,从基础做起,从具体事项干起,集中精力抓项目。尤其是在项目的引进时,我们采取“四包”和“四个一”办法,跟踪服务,使招商工作收效明显,全乡工业经济发展迅猛。仅去年到现在,全乡共引进工业项目12个。其中,500万元——1000万元的项目4家,1000万元以上项目5家。这些项目具有投资额大,落地实,建设快等特点,一些项目还实现了当年引进,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当年见效。据统计,到8月末,全乡企业总个数为248个,其中,工业企业54个,商建运服业194个;这些企业中有12家企业的产品出口,3家企业有自主出口权;目前,全乡企业总产值实现4.2亿元,比同期增加25%;其中,工业产值3.2亿元,比同期增加20%;上缴税金445万元,比同期增加5%;全乡企业出口供货额达到4000万元人币,比同期增加33%。这些数据表明,我乡工业经济发展均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创历史新高。企业的振兴,带来了较好的社会效益,目前,全乡各企业共安排劳动力就业3100多人。
(二)抓农业产业调整,促农民家庭增收。在杨家乡,农业的基础作用和主导地位决定着我们必须坚持工业、农业两手抓,工业抓招商,抓项目,农业抓调整,兴产业,双促进,共发展。在抓农业工作中,我们重点抓结构调整。调整的主要目标是缩小传统种植业在农业生产中的比例,扩大蔬菜保护地和经济作物的生产面积,扩大畜牧养殖业的比重。一是发展保护地生产,建设保护地小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进程。今年上半年在杨家村建立一个保护地小区,共发展79户农民建温室大棚和冷棚96亩。目前,全乡温室大棚已发展到875个;二是以新技术新品种促进农业增效。今春建立两个玉米试验基地,面积达70余亩,是瓦市面积最大的玉米试验基地,试验新品种达4300多个;三是树立典型,示范牵动。今年我们在全乡确定市、乡、村三级科技示范户112个,通过树立栽、种、养方面的典型,来引导农民自觉走上产业调整之路;四是以新专业经济组织服务农民。今年我们在原来建立的三个协会基础上,新成立老平顶桃子专业合作社和岚崮河蔬菜专业合作社共4个;五是政策信息扶持农民。我们把市政府以及上级关于发展果树、畜牧奖励政策印发到农户,以此激励农民不断调整产业,扩大规模。六是水利基础设施保证产业调整到位。今年新修两个大型方塘和14个大口井,发展大地韭菜生产,可增加韭菜面积500亩。目前,全乡现代农业发展态势迅猛,势头强劲,结构调整初显成效,蘑菇村、韭菜村、桃子屯以及养牛养猪养羊专业户等一村一品、一屯一品和专业户生产的产业群和产业链正在形成。据统计,现在全乡亦工亦农、亦商亦农、亦畜亦农、亦禽亦农的农户达70%以上。经济作物和农副产品以及畜牧业的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不可缺少的重要成分。
三、社会事业工作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各项事业,涉及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对此,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思想,树立服务意识,以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为宗旨,全力把好事做实,把实事办好,工作汇报《瓦房店市杨家满族乡工作情况汇报(省委巡视组)》。一是动态管理弱势群体,扩大了低保和五保户范围,将遗漏和新产生的低保户和五保户普查登记,补办手续。截止到8月末,全乡低保户404户,参保人员595人(其中五保户146人),到年末,共需支付低保费53万元,比去年47万元增加6万元。二是积极改善低保户居住环境。在去年为23户低保户和贫困残疾户建房175间的基础上,今年又投资27万元,为18户低保户、优抚户和重灾户建房和买房63间,目前,大多数已走出险房,搬进新居。三是关注残疾人生活。目前,全乡有残疾人近600人,已办理残疾人证的有452人。残疾人参加低保(五保)率达60%。基本解决了残疾人的家庭生活问题,起到了稳定社会的作用。四是投资3万多元重新维修了敬老院,不仅改善了五保老人的生活环境,还使多年一直落后的敬老院一跃成为全市先进敬老院。今年,对敬老院的道路进行垫铺,现正在喷铺柏油。五是为全乡577户独生子女户办理光荣证,并为他们和一个男孩子、两个女孩家庭兑现奖励扶助金;六是及时化解土地纠纷案件32起,有效地保护了农民的利益,维护了社会稳定。七是加快小城镇建设,改善村民居住环境,在乡政府北侧的临街处,新建一座1300平方米的商务住宅楼,即将竣工。八是今年又为1632人办理合作医疗,使全乡21600名农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90%,农民实实在在地从中得到了实惠。等等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和好事,推动了全乡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四、其他工作
(一)圆满地完成了第九届村党组织和村委会换届工作第九届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换届工作是今年基层政权建设的工作重点。我乡于五月末,顺利地完成了换届选举工作。全乡11个村书记,有10个村书记成功连选连任,33名支部委员只调整了4人;村民委员会换届共选出村民代表385人,村委会委员25人,有3人新当选为村委会主任,其他8人继续连任。整体看,村“两委班子”选举程序合法,过度平顺,没有发生选举上访事件,可以说,全乡换届选举工作成功、顺利、稳定。
(二)干部作风建设和“行政效能年”工作。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我们乡党委、政府从实际出发,从查找问题入手,通过创立新载体,建立新机制,出台新举措,应用新办法,踏踏实实地落实机关干部作风建设和“行政效能年”建设工作。在工作中,我们向社会各界发出征求意见函500多份,从干部作风和行政效能工作的14个方面征求意见和建议,共整理出4大项15条。随后,逐项逐条进行整改和落实。一是分清职责,重新划分和确定政府各单位、各部门的工作职能,将工作岗位责任制上墙,进一步让机关干部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二是建立规章和长效机制,规范机关干部的行政行为,用制度来改进工作和解决问题。如先后制定和出台了《机关干部接待和禁酒规定》、《机关干部外出登记制度》、《机关干部考勤制度》、《机关干部学习纪律》、《机关干部学习制度》和《政务公文网接收制度》以及《机关公文传阅流程办法》等制度和规定21项。为了使“两个建设”取得实效,我们还不断创新工作载体,实现工作落实新突破。如我们设计并实施的《工作调度通知单》制度,就是针对政府机关查摆的问题进行整改而实施的新举措,通过《通知单》,对政府机关内部的各项工作实行调度、通知、提示、限时办理和督查办理,使过去“口头上”的工作落实在纸面上,注重对每一件事的量化和质量考核,使平时一些行政工作具有了操作性,杜绝了工作的随意性,规范了机关工作行为,实现了机关工作事事有人做,件件有着落,桩桩有结果,群众都满意的行政效果,以此来提升机关工作的行政效能。同时,我们还在乡政府院内建立十余米长的政务信息公开宣传长廊,在各村设立涉农收费公示板,来推动服务型机关建设和效能型政府建设。
(三)、社会稳定工作我们十分注重社会稳定工作,今年乡政府先后成立了“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和“安置帮教工作站”,建立乡、村、屯、户四级调解信息网,加大矛盾调处力度。尤其是村“两委”班子换届选举工作,更注重程序和细节,加强工作力量,没有一例因工作失误造成上访。目前,全乡社会比较稳定,无集体越级进京上访案件,民间纠纷调解率达100%。调解成功率达到90%,高于责任指标的40%。同时,也无重特大民转刑案件和无重大安全生产事故。
五、党建工作今年,全乡党建工作重点广泛开展“三级联创”“五个好党支部”和“党员四培养”工程,坚持思想政治工作抓教育,基层组织建设抓基础,纪律作风建设抓效能,取得了一定实效。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重点围绕开展“我身边的榜样”先进典型评选表彰活动,用身边的典型来引导更多的村民知荣辱,促和谐,树文明新风。目前,全乡共评出“好婆婆”“好媳妇”“好少年”“雷锋式标兵”和“致富能手”等五种典型385名。这个活动被市委宣传部和市委文明办采纳,并列为正在全市开展的“惠民六进村”活动的内容之一,即“典型进村”活动。在基层组织建设上,从抓基础工作入手,从硬件建设抓起,开展村级“五个好党支部”创建工作。经过乡村两级组织的努力,今年新农、佟山、双沙三个村新建了村委会办公室,解决了村没有办公场所问题。同时,还在全乡11个村,开展标准化党员活动室创建活动,建立健全和规范了党员活动制度。党员活动室配备了影碟机、电视、电脑等电教设施;岚崮河、付家和台后村还安装卫星天线,连接了党员远程教育网。我们还加大了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现已在5个规模民营企业建立了党组织,派驻党建指导员。同时,前不久,较好地完成了村级特色党支部建设工作,全乡共建立种植业、流动、老年等特色党支部55个,有效地加强了基层组织建设和对党员的管理。存在问题和困难一是虽然时间过三分之二,但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却只有40%,压力大,负担重;二是本乡内工业大项目少,可形成税源的工业企业少,新建企业形成税源需要过程;三是目前正是工程建设时节,各工程没有决算,需要年末再结算,故,现在乡财政一般收入指标计划完成率受到影响。四是受国家土地政策影响,部分项目因土地问题而洽谈不下去,造成项目丢失;五是电力供应不足已严重制约了我乡的经济发展,更影响了全乡的招商引资工作。目前,我们在和外来投资商谈判过程中,许多投资商因电力供应问题而纷纷离去。下一步工作打算㈠ 以财政一般收入为重点,全面完成各项工作指标。具体措施:①内部挖潜,杜绝税源流失。我们将请财政检查科和税务部门,针对个别纳税不正常的企业进行一次大检查,清查不交税、少交税或欠税行为,确保应收尽收。②加大引税力度,千方百计挖掘税源,动员各方力量,增加税收。③严格控制支出,大力压缩非生产性开支,降低费用和工作成本。㈡加强服务,积极促进在建企业早日投产,以形成新税源;㈢精心筹划,积极促成在谈项目早日落地,早日开工建设;㈣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走出去,发挥家乡在外能人和名人的作用和优势,内引外联,开发和挖掘招商引资新信息、新资源和新项目。总之,就目前看,要完成全年的招商引资工作任务,虽然有困难,但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和领导的关心下,一定完成今年各项工作任务。中共杨家满族乡委员会杨家满族乡人民政府2007年9月3日
第三篇:对口帮扶工作汇报
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对口帮扶材料
贵德县人民医院 2018年7月
2013年8月份,根据江苏省对口帮扶海南州工作部署,在贵德县委县政府和州卫计委的统一安排下,我院与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结成对口帮扶医院,5年来,双方医院本着相互尊重、坦诚以待的原则,通过不断的交流与协作,帮扶工作不断走向深入,实现了预期目标。作为支援医院,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积极发挥作用,从医院管理、人才培养、技术支持、硬件援助等方面对我院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无私的援助。按照帮扶计划,帮扶医院派驻中级及以上职称骨干专业技术人员,扶持我院规范开展对口专业临床诊治工作,为疾病诊疗提供技术指导和开展日常业务工作,利用查房、巡诊、带教、手术示范、病例讨论、讲课等方式,传授技术经验,帮助培训业务骨干。通过帮扶,诊治工作质量明显提高。在派出专家赴我院的同时,积极接收我院医务人员进修学习。截止2018年6月底,累计向我院派出4批共25人次。接诊 门急诊1356人次,参与抢救危重病人10例,培训授课11次924人次,教学查房11次。免费接受我院医务人员短期培训21人次,进修深造9人次。进修专业涉及普外、妇产科、小儿科、腹腔镜微创手术、手术护理和医院管理等。指导我院临床医师开展新项目、新技术3项。向我院捐赠了价值50余万元医疗设备。通过对口帮扶,充分发挥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的人才、技术和管理优势,推进贵德县人民医院的学科建设步伐,使贵德县人民医院实现快速、健康的发展目标,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的问题,使我县的病人不出县就能得到省级三级医院专家的诊治,减轻了群众的经济负担,更好的服务广大人民群众。
回顾几年来的对口支援工作,我院作为受援医院和受益者,深切地感受到实施对口支援工作给我院带来的可喜变化。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院将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乘着“医院对口支援工作”的东风,把握机遇,开拓创新,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让“医院对口支援工作”深入人心,让基层的广大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第四篇:杨泡满族乡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汇报材料
杨泡满族乡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汇报材料
环境卫生状况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也反映了政府的管理水平、社会精神风貌和文明进步程度。近年来,尤其是我乡通过大力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和环境综合治理活动,城乡环境卫生面貌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杨泡满族乡位于珲春市东部15公里,西接马川子乡,北临珲春河同哈达门乡相望,东南以山为分水岭与俄罗斯为界,是满、汉、朝等多民族聚居乡。乡内中俄边境线长19.3公里,辖境面积232平方公里,辖7个行政村,38个村民小组。全乡林地面积为7005公顷,耕地面积为1404公顷,其中旱田面积1015公顷,水田面积为389公顷,草原面积为4166公顷,水域面积为208公顷,杨泡满族乡全乡总人口为3822人,总户数为1307户,其中满族、汉族各占31%,朝鲜族38%。
二、工作举措
一是坚持生态立乡,高度重视环境整治。我乡紧密围绕“保护原生态,建设新杨泡”的目标,倡导爱护环境卫生的理念,培育生态文化,开展农村环境整治系列活动,积极组织各村参加大扫除等活动,进一步激发群众关注、支持和参与农村环境整治的热情,使村民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各村积极配合开展村庄整治建设,各行政村均配备专人负责环境卫生工作,并制定了相应的村规民约。村务宣传栏里专门列出了卫生专栏,宣传有关卫生知识和健康常识,村容村貌有了明显改善。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突破。今年以来我乡在道路交通方面先后投入了1054万元对全乡境内道路进行维护和建设,实现了“村村通”;水利建设方面在抓好防汛的同时开展小流域整治,共投入资金213万元;今年杨木林子村今年购置了一辆铲车和一辆垃圾清运车,并建设了14座垃圾处理点,共投入资金30万元,其中15万元申请新农村建设资金,其余由村集体投入,通过努力喜获了“省级生态新农村”称号;东阿拉村道路两侧绿化、排水、花池建设项目顺利完成,铺设长度为3600米的排水沟,建设50个花坛,总投资49.88万元,包括申请“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15万元,村民筹资筹劳27.5万元,村集体投入资金7.38万元。松林村投入资金15万元,用于铺设路灯,共15盏。资金来源由村集体投入。
三是民生工程大力推进。第一、泥草房改造。2011年,全乡泥草房改造工程共计完成户数771户,改造面积61680平方米;第二、李文养殖场改造。2011年新建四层牛舍2100平方米,建设三层牛舍1000平方米,共投入资金400万元;购买300头牛,投入资金100万元,购置三台大型铲车,投入资金100万元;第三、党群活动室建设。庙岭村新建党群活动室160平方米,共投入资金14.63万元,其中申请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2.6万元;村民筹资筹劳3.63万元;村集体投入8.4万元。红旗河村新建党群活动室150平方米,共投入资金20.12万元,其中申请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7万元,村民筹资筹劳10.12万元;村集体投入资金3万元。第四、新建休闲文化广场。松林村总投入22.5万元,占地面积为8000平方米,其中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7.6万元;村民筹资筹劳14.9万元;其中:篮球场500平方米;门球场200平方米;健身器材场地300平方米。杨木林子村新建老年活动中心及建设广场,总投入资金74.89万元,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800平方米,其中申请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15万元;村民筹资筹劳14.89万元;村集体投入资金27.45万元。这些民生工程建设致力于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增强群众素养,从而推动了农村环境不断进步。
四是传递健康信息,弘扬健康文化,提高城乡居民文明卫生意识和健康素质。在健康教育活动中,乡党委、政府根据实际,充分利用各种形式,深入广泛地进行健康教育活动。充分利用板报、橱窗、宣传栏等形式向广大居民宣传,发放宣传单460余份,对重点地带,住户院落、公路沿线、桥涵边沟、街道市场、个体商户,各村村庄道路、房前屋后等进行了彻底清理,消除死角,成效明显,有效压制了反弹势头,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同时以活动为载体,全民动员拉动全民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通过聘请专业人士为广大居民讲解健康教育知识,增强居民的防病、治病知识。使广大居民从小事做起,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从身边的环境做起,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五是突出重点领域预防工作。广泛开展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加强重点行业的老鼠、蟑螂危害控制达标工作,降低城乡病媒生物密度,逐步达到国家标准。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大力普及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全面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和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合格率。按照国家农村改厕项目要求,落实责任,加快实施步伐,五年来共投入资金657万元,全乡基本喝上了自来水;全乡生态建设不断改善,建造生态厕所1321座,垃圾处理点100座,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一体化达到全覆盖。
环境卫生是一项涉及面广、动态性强的社会系统工程。同时,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新型传染病的入侵,以及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等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给环境卫生工作带来新的严峻挑战。我们必将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应对环境卫生工作。
第五篇:上海对口帮扶工作汇报材料
富岩乡2009年上海对口帮扶工作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 下午好!
感谢各位领导莅临我乡检查指导工作,这充分体现了上级对我乡扶贫工作的关心的支持,在此,我谨代表乡党委、政府、全乡各族干部群众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请各位领导就我乡扶贫工作提宝贵的意见和建议。现将我乡2009年上海对口帮扶工作简要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富岩,是“贺岩”的傣语谐音,意为佤族老大哥居住的山头,位于孟连县西北部,乡政府驻地距县城32公里,毗邻一国两县三个乡镇,国土面积为239.26平方公里,有莫口、莫秧两个边境通道,国境线长13.9公里。全乡有五个行政村,101个村民小组3642户12463人,是一个佤族、拉祜族聚居的山区贫困乡,其中佤族占72%,拉祜族占23.7%。2009年,全乡农业生产总产值4345万元,财政收入16.3万元,粮食总产量506万公斤,人均口粮409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923元。全乡主要产业为橡胶、甘蔗、茶叶,目前,全乡橡胶种植面积51546亩,已开割12411亩,干胶产量1030吨,实现销售收入1339万元;茶叶15977亩,采摘面积13017亩,产量232吨,实现产值534万元;甘蔗9306亩,08/09榨季产量39639吨,实现产值724万元。
二、上海对口帮扶项目实施情况
2009年,我乡共上海对口帮扶项目7个,分布在信岗村班协二组、科苦组、八路地组、南艾组,芒冒村南么一组、上芒冒、下芒冒
组。项目覆盖2个村委会7个村民小组224户1032人。
(一)项目所在村基本情况
1、信岗村基本情况。信岗村位于富岩乡驻地,村委会离乡政府1公里,东与南雅村相连,南与公信乡、芒冒村相连,西与等嘎拉村相连,北与英沟村相连,是孟连县25个重点扶持村之一。全村共有26个村民小组,1210户3940人,其中:劳动力2193人,主要民族有佤族和拉祜族。全村实有耕地面积10169亩,粮食总产量112.8万公斤,人均产粮286.5公斤,经济总收入329.80万元,人均纯收入907元。大牲畜存栏1273头,生猪存栏2473头。主要产业为茶叶、甘蔗和咖啡,其中,茶叶7800亩,甘蔗3389亩,咖啡1487亩。
2、芒冒村基本情况。芒冒村村委会驻地离乡政府10公里,是孟连县25个重点扶持村之一。全村共有20个村民小组,619户2453人,其中:劳动力1311人,世居佤族和拉祜族。全村实有耕地面积4538亩,粮食总产量94.7万公斤,人均产粮386公斤,经济总收入150.25万元,人均纯收入632元。大牲畜存栏734头,生猪存栏1376头。主要产业为橡胶、茶叶、甘蔗和咖啡,其中,橡胶2900亩,茶叶1850亩,甘蔗2045亩,咖啡350亩。
(二)项目实施情况
1、资金投入情况:总投资335.00万元,其中上海援建资金288.00万元,群众投工投劳折资47.00万元。
2、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 ⑴产业发展
①扶持茶叶种植670亩,总投资33.50万元,其中上海援建资
金15.5万元,群众投工投劳折资18.00万元.受益224户1032人。
②建设猪圈195间2340平方米,总投资29.25万元其中上海援建资金9.75万元,群众投工投劳折资19.50万元.受益195户917人。
⑵基础设施
①人畜饮水工程4件,总投资30.55万元,其中上海援建资金26.45万元,群众投工投劳折资4.10万元.解决127户531人、142头大牲畜饮水困难。
②道路硬化1468米,总投资43.25万元,其中上海援建资金37.85万元,群众投工投劳折资5.4万元.受益224户1032人。
③安居房建设197间11820平方米,上海援建资金98.5万元,解决197户924人住房困难。
⑶社会事业
①科技文化室6间480平方米,活动场7块2800平方米。总投资68.6万元,上海援建资金68.6万元,受益224户1032人。
②新建公厕9间54个坑位,垃圾池7个,上海援建资金13.20万元,受益224户1032人,村民小组卫生得到改变。
③开展科技培训23期1750人次,上海援建资金3.45万元,通过培训让参加培训的群众至少掌握了1-3种农村适用技术,提高了群众在生产方面的科技含量。
⑷其它
①发放特困水泥补助35户,上海援建资金14.00万元。②新建工程简介碑7座,上海援建资金0.70万元。
(三)主要做法和成效
项目下达后,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班子会议研究,并交乡扶贫办具体实施。一是及时进村召开项目启动会议,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确定建设内容;二是采用公开公平的方式,选择群众放心的施工单位;三是成立由乡纪委牵头的工程质量督查组,及时对工程进度、质量进行督查,发现问题及时向乡领导和扶贫办反馈,并定期进行整改;四是积极动员群众投工投劳,参与项目的实施,确保工程按期完成。
项目完成后,普遍存在的脏、乱、差等现象得到解决,村容村貌得到彻底的改观。产业结构得到调整,拓宽了群众的增收渠道,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由于全乡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扶贫开发工作难度依然大; 二是群众原始积累少,自筹能力低,项目实施难度大; 三是群众思想认识普遍较低,“等、靠、要”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强,项目实施难度大;
四是由于乡财政困难,扶贫项目实施的保障性支出(正常业务经费)难以保证,影响工作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