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年城东小学开展全国科技活动周科普作品创作总结
2012年城东小学开展“全国科技活动周”科普作品创作总结
在本次爱科学创作活动工作中,精心、积极组织师生参与开展以“体验、创新、成长”为主题、开展纪念“六〃五”世界环境日废旧环保手工制品比赛活动、参加县中小学师生“关爱”书画作品展的一系列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爱科学实践活动,利用国旗下讲话对全校学生进行“爱科学”活动动员,给学生介绍“科技奥运”知识,能按时完成上级布置工作任务。能做到准备早、参加人员多,点子新、投入大,涌现出许许多多有价值的科技小论文、科技小制作等。
一、本次参加爱科学实践活动师生人数占全校总人数的99%;
二、成立爱科学创作兴趣小组,每周星期三课外活动都组织学生进行科技创作与探究;
三、一年中,辅导学生共制作出360幅科幻画、创作小发明50件、科技小论文35篇、小制作90件、电脑绘画75幅;
四、组织学生举行班级科技作品展3次,出爱科学黑板报12期。
第二篇:关于开展2012年全国大学生科普作品创作大赛的通知
关于开展2012年全国大学生科普作品创作大赛的通知
各有关高等院校科协、团委、科技处、学生处(就业指导中心):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1-2015年)》,征集一批优秀科普作品,动员和激励广大高等院校学生参与科普作品创作,为大学生参与科学传播社会实践活动搭建平台,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激发科普创作源头活力,促进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的传播和普及,中国科协科普部,共青团中央学校部,教育部科技司和高校学生司决定
共同组织开展2012年全国大学生科普作品创作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时间
2012年7月-2013年6月。
二、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中国科协科普部,共青团中央学校部,教育部科技司、高校学生司 承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馆
三、参赛范围
全国高校在校学生(包括大专、本科、硕士、博士)(可以个人或团队名义参赛)。
四、参赛作品要求
(一)内容要求
作品应是原创科普作品,主题鲜明,具有较高的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和通俗性。1.主题鲜明:作品要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大赛重点征集食品安全、节能减排、防灾减灾等主题原创科普作品。作品应有明确的科普宣传对象,如青少年、农民、城镇劳动人口、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社区居民等。
2.思想性:主题思想和内容健康向上,反映时代主旋律,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3.科学性:符合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要求,有助于启迪智慧,激励人们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4.艺术性:整体构思新颖,创作手法和表现形式有独创性,语言生动流畅、富有特色,具有感染力;注重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相结合,有较高文化品位。
5.通俗性:反映的科学技术知识应通俗易懂,密切结合城乡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
(二)科普作品形式
1.图文类:以图文并茂的形式阐述与科技相关的内容。
2.音视频类:以音频或视频形式解读科技知识,演示科学实验。
3.动画类:以动画、科普游戏为主,包括flash类、flash页面专题、html5类等科普资源。
五、进度安排
(一)科普作品创作 2012年7月-12月31日
由各高校团委牵头,联合高校科协和学生处,动员在校大学生广泛开展原创科普作品创作,并将作品上传至中国数字科技馆网站。
(二)科普作品初评及推荐 2013年1月
全国分4个区分别开展科普作品的初评与推荐。活动主办方将根据参赛数量确定各区推荐数量(区域划分见附件)。
(三)科普作品终评及表彰 2013年2-3月
大赛组委会组织相关专家对各赛区推荐的作品进行终评,并召开“全国大学生科普作品创作大赛颁奖大会”。
(四)获奖科普作品宣传推广 2013年4-6月
获奖的科普作品将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渠道和媒体进行共享和传播,使大学生的科普作品创作成果惠及更多公众。
六、奖项设置
(一)科普作品奖项设置:设特等奖若干(科普作品特等奖不受类别限制)。图文类、音视频类及动画类分别设置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鼓励奖若干(具体数量根据有效作品的数量确定)。
(二)优秀组织奖:设立优秀组织奖若干,对部分提交优秀科普创作作品数量多、质量高的高校进行奖励。
(三)获奖作品使用:所有获奖作品将入选中国数字科技馆科普资源库。获奖作者入选中国数字科技馆科普人才库。
七、其他
(一)参赛者可通过中国数字科技馆官方网站(www.xiexiebang.com)了解活动详情、提交参赛作品相关事项。各参赛高校可通过网站注册登记,在线提交高校活动联系人,下载大赛宣传海报、大赛宣讲申请、参与大赛其它活动的申请等。
(二)联系方式
中国科学技术馆
联系人:李 根 周明凯
电 话:010-59041205 59041004 地 址:北京北辰东路5号中国科技馆 邮 编:100012 中国科协科普部
联 系 人:李春雨 邓 帆
联系电话:010-68583739 68529879 附件:区域划分
中国科协科普部 共青团中央学校部
教育部科技司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
二一二年七月十日
第三篇:关于开展2012年全国大学生科普作品创作大赛的通知
关于开展2012年全国大学生科普作品创作大赛的通知
科协普函资字„2012‟48号
各有关高等院校科协、团委、科技处、学生处(就业指导中心):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1-2015年)》,征集一批优秀科普作品,动员和激励广大高等院校学生参与科普作品创作,为大学生参与科学传播社会实践活动搭建平台,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激发科普创作源头活力,促进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的传播和普及,中国科协科普部,共青团中央学校部,教育部科技司和高校学生司决定共同组织开展2012年全国大学生科普作品创作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时间
2012年7月-2013年6月。
二、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中国科协科普部,共青团中央学校部,教育部科技司、高校学生司
承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馆
三、参赛范围
全国高校在校学生(包括大专、本科、硕士、博士)(可以个人或团队名义参赛)。
四、参赛作品要求
(一)内容要求
作品应是原创科普作品,主题鲜明,具有较高的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和通俗性。
1.主题鲜明:作品要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大赛重点征集食品安全、节能减排、防灾减灾等主题原创科普作品。作品应有明确的科普宣传对象,如青少年、农民、城镇劳动人口、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社区居民等。
2.思想性:主题思想和内容健康向上,反映时代主旋律,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3.科学性:符合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要求,有助于启迪智慧,激励人们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4.艺术性:整体构思新颖,创作手法和表现形式有独创性,语言生动流畅、富有特色,具有感染力;注重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相结合,有较高文化品位。
5.通俗性:反映的科学技术知识应通俗易懂,密切结合城乡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
(二)科普作品形式
1.图文类:以图文并茂的形式阐述与科技相关的内容。2.音视频类:以音频或视频形式解读科技知识,演示科学实验。3.动画类:以动画、科普游戏为主,包括flash类、flash页面专题、html5类等科普资源。
五、进度安排
(一)科普作品创作 2012年7月-12月31日
由各高校团委牵头,联合高校科协和学生处,动员在校大学生广泛开展原创科普作品创作,并将作品上传至中国数字科技馆网站。
(二)科普作品初评及推荐 2013年1月
全国分4个区分别开展科普作品的初评与推荐。活动主办方将根据参赛数量确定各区推荐数量(区域划分见附件)。
(三)科普作品终评及表彰 2013年2-3月
大赛组委会组织相关专家对各赛区推荐的作品进行终评,并召开“全国大学生科普作品创作大赛颁奖大会”。
(四)获奖科普作品宣传推广 2013年4-6月 获奖的科普作品将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渠道和媒体进行共享和传播,使大学生的科普作品创作成果惠及更多公众。
六、奖项设置
(一)科普作品奖项设置:设特等奖若干(科普作品特等奖不受类别限制)。图文类、音视频类及动画类分别设置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鼓励奖若干(具体数量根据有效作品的数量确定)。
(二)优秀组织奖:设立优秀组织奖若干,对部分提交优秀科普创作作品数量多、质量高的高校进行奖励。
(三)获奖作品使用:所有获奖作品将入选中国数字科技馆科普资源库。获奖作者入选中国数字科技馆科普人才库。
七、其他
(一)参赛者可通过中国数字科技馆官方网站(www.xiexiebang.com)了解活动详情、提交参赛作品相关事项。各参赛高校可通过网站注册登记,在线提交高校活动联系人,下载大赛宣传海报、大赛宣讲申请、参与大赛其它活动的申请等。
(二)联系方式 中国科学技术馆 联系人:李 根 周明凯
电 话:010-59041205 59041004 地 址:北京北辰东路5号中国科技馆 邮 编:100012
中国科协科普部
联 系 人:李春雨 邓 帆
联系电话:010-68583739 68529879
中国科协科普部 共青团中央学校部 教育部科技司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
二〇一二年七月十日
第四篇:民勤县开展“科技活动周”科普进校园活动
我县开展“科技活动周”科普进校园活动
5月21日下午,由县委宣传部、县科协、科技局和教育局共同组织的“科普活动周”科普进校园活动在民勤五中举行。活动特邀市科协科普大蓬车来我县进行集中宣传。
本次科普活动共展出科技展品18件、三维立体科普展版20多块,内容涉及力学、光学、数学、电磁学等学科,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具有极强知识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活动中,同学们通过近距离的观看和亲手操作,亲身体验了科学的神奇与奥妙,激发了学科学、爱科学、讲科学和用科学的兴趣,进一步提高了同学们的探究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同时,活动还为同学们发放了自然科学、环境保护、地震知识、食品安全和健康小常识等方面的科普资料。
第五篇:小学科技活动周总结
永安小学科技活动周总结
我校利用“科技活动周”组织学生参与活动。宣传科技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以“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为活动主题,认真开展了各项科技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校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一、宣传发动,周密部署,为开展好科技周各项活动打下坚实基础。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科技周的组织安排,为搞好科技宣传工作,办好科技周活动,专门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任课教师为组员领导小组,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和活动安排,对内容、形式、时间都做出了统一安排。及时张贴了活动方案,通知各班主任组织学生积极配合参加,为科技周各项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同时要求各有关部门分工协作,积极参与,有效地促进了活动周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营造氛围,注重实效,认真组织好科技周各项工作。我校充分利用宣传栏、墙报、黑板报,结合红领巾广播站每日播音大力宣传科普知识及科技的典型人物等,利用网上搜集科技发展的图片、科技成就,网上截图展播,在全校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同时也加大了科技周的社会影响面。
学生参与热情高涨,并积极在课外搜集相关资料,大大开阔了眼界;同时,老师们根据学科内容和科技知识联系,紧扣科普周主题,开展主题班会,师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为科技活动增添了血液和
活力。全校师生的积极参与,营造了一种人人学科学、爱科学,处处讲科学、用科学的浓郁氛围。
三、紧扣科技活动周的主题,组织三至六年级学生读科普书籍,参加科普知识竞赛。
四、积极参加科技创新作品制作竞赛
我校积极动员组织学生根据课本有关的知识制作发射器,进行研究,进行手工制作,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制作出了不少的优秀作品,对发射器有了进一步的研究。通过这次科技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了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总之,通过举办科技活动周,使学生接触实践、接触生活、接触社会,参加各种形式的科技活动,大大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质。校园里进一步营造了尊重科学、崇尚科学、相信科学、依靠科学的良好氛围。
永安小学
2012年5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