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国煤炭资源税的现状及其发展分析
我国煤炭资源税的现状及其发展分析
摘要:本论文依据我国 2011 年 11 月 1 日起实施的《国务院关于修改 <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 > 的决定》,分析煤炭资源税的实施现状及其对企业的影响,并从国家和企业的角度分别阐述了其改革的方向。
关键词:资源税 煤炭 现状 发展
我国的煤炭资源探明储量位居世界第 3 位,占全世界煤炭储量的 13.9%,与美国、俄罗斯同为世界上三个煤炭探明可采储量超过千亿吨的煤炭资源国。同时,我国也是煤炭资源生产与消费大国,煤炭资源作为我国的主要能源,在能源供给中长期处于主导地位,煤炭占我国能源消费的比例一直维持在 70%左右。资源税在我国开征于 1984 年,当初设立是为了调节资源开采中的级差收入、促进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虽然几经调整,但还是比较粗线条的一个税种。最初,主要对开采天然气、石油、煤炭的企业开征,按照销售利润率超过 12%的利润部分征税。1994 年,我国对原有资源税进行了改革,形成现行资源税,征税范围扩至 7 个税目:原油、天然气、煤炭、其他非金属原矿、黑色金属原矿、有色金属原矿、盐,全部实行从量计征。2010 年 7 月 5 日,温家宝总理在西部大开发会议上宣布,资源税改革将扩大到整个西部 12 个省区市,对煤炭等资源税由从量计征改为从价
计征。目前,国务院于 2011 年 9 月30 日颁布 《国务院关于修改 < 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 >的决定》,该项决定于 2011 年 11 月 1 日施行。煤炭资源税的现状
由于煤炭资源产品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经济发展导致的煤炭使用需求量上升,以及煤炭资源开采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等经济外部性问题不断显现,煤炭资源税在运行过程中依然存在问题,主要体现在从以下两方面:
1.1 煤炭资源税课税依据有待改革。依据 2011 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规定“:资源税的应纳税额,按照从价定率或者从量定额的办法,分别以应税产品的销售额乘以纳税人具体所用的比例税率或者以纳税人的销售数量乘以纳税人具体适用的定额税率计算,纳税人开采或者生产应税产品,自用于连续生产应税产品的,不缴纳资源税,自用于其他方面的,视同销售,应缴纳资源税。”煤炭资源税的课税对象从量定额征收,使得小煤矿在单位数额的煤炭开采上比大煤矿获得更多的利润。大型煤矿由于回采率高、安全设施健全、经营成本高等原因,吨煤销售成本较高,而同等煤质,小煤矿由于回采率低、安全设施投入少、管理成本低,其吨煤销售成本仅为 30 元左右,是大煤矿的 44.12%。低廉的成本也使得小煤矿的降价空间很大,因而需求量和销售量都很可观。这对于保护煤炭资源、规范煤炭行业、培植大煤炭企业都是十分不利的。而且美国、德国等发达国
家资源煤炭回收率能达到 80%左右,每挖 1 吨煤消耗 1.2 吨-
1.3 吨资源。而今年《中国能源发展报告》指出,中国煤炭资源回采率平均 30%。占煤矿总数约 30%的乡镇煤矿回采率平均只有 10%-15%,这意味着每挖 1 吨煤要消耗 5 吨—20 吨资源。据统计,中国在 1980-2000 年的 20 年间,浪费煤炭资源 280 亿吨。
1.2 煤炭资源税单位税额过低。我国 2011 年 11 月修订的资源税暂行条例采用从价定率或从量定额的办法征收,原油和天然气采用从价定率,均为根据销售额的 5%-10%征收,煤炭、其他非金属矿原矿、黑色金属矿原矿、有色金属矿原矿、和盐是从量定额征收的,煤炭中焦炭的税率为每吨 8-20 元,其他煤炭的税率为每吨 0.3-5 元。目前美国已有 38 个州开征开采税,但由于各州定税权的存在,如俄亥俄州的煤炭税率分别为 9 美分 / 吨,而在路易斯安那州则分别是 10 美分 / 吨,各州能够结合当地实际来深化资源税的引导机制,从而实现与经济增长的良性配合。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资源税税额明显过低,这种较低水平的税额,只部分地反映了劣等资源与优等资源的级差收益,同样地造成了资源的盲目开采和过度开发。2 煤炭资源税对煤炭企业的影响我国修订的煤炭资源税会对煤炭的相关行业产生影响,促使其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降低能耗。
首先,提高资源税税额标准后,各地的小煤矿开采成本提高,在市场竞争中,资金实力薄弱的小煤矿将被淘汰出局。这在一定
程度上可以避免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限制小煤窑的生产和发展。这样也可以淘汰一批高能耗、低技术含量的企业,抑制目前煤炭行业产能过剩的局面。
根据我国 2010 年能源发展报告,2009 年第四季度山西省月均煤炭产量达到 6000 万吨以上,较第三季度的 5810 万吨增长 3.3%。山西省已将年产能 30 万吨以下的小煤矿全部整合,矿井数量由2600 座压减至 1053 座。山西省现已形成 4 个年产能亿吨级的特大型煤炭集团以及 3 个年产能 5000 万吨级以上的大型煤炭集团。
2010 年,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吴吟申明在全国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以进一步提高煤炭产业的集中度,这样有利于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集中度每上升一个百分点,事故死亡率将下降 0.58%;吴吟并称,提高资源利用率,还可加强资源保护能力。
其次,煤炭企业负担加剧。2008 年将增值税从 13%恢复至17%,我国现在执行的涉及煤炭企业的各种税费近30 项,煤炭企业除缴纳资源税外,还要缴纳一般性税种、矿产资源补偿费、矿业权使用费、煤炭价格调节基金、企业年金以及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计划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等税费。这些税费大大加剧了企业的负担。
最后,资源税改革加重煤炭企业负担。1994 年资源税暂行条路规定煤炭的税率为每吨 0.3-5 元,而 2011 年 11 月的修订条例中,煤炭中焦炭的税率为每吨 8-20 元,其他煤炭的税率
为每吨 0.3-5元。资源税改革之后,必将进一步加剧煤炭企业的税收负担。煤炭资源税的改革方向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以能源的巨大消耗为代价,这使得煤炭资源枯竭的问题日益严重。同时,近年来煤炭开采在生态环境、公共设施甚至人身健康等方面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这使得每年用于煤炭采掘业的抚恤金几乎占到了抚恤金的 70%。德国曾是欧洲最大的煤矿生产国,德国经济从煤矿得到不少好处,但矿产开发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后来政府给煤矿工人提供巨额补贴,让其逐步过渡,最后关闭煤矿,之后德国对资源的需求主要依靠进口。这就警示我国煤炭资源税应当能够体现资源自身的价值,应当以足够高的税率来体现这种耗竭性资源的价值,从而尽抑制浪费。
美国的煤炭开采企业承担的税费主要有:所得税、资源使用税、货物离境税、土地资产税、煤田土地租金、生产许可证费、尘肺病基金、矿山废弃土地费、复垦保证金、个别州还征收资源开采附加税。我国目前企业承担的税费项目包括:一般性税种、水资源补偿费,矿产资源补偿费、矿业权使用费、煤炭价格调节基金、企管费、矿管费、可持续发展基金、土地复垦费、残疾人保障金、排污费等近30 项税费,欧美国家煤炭资源税的开征税种以及资源税管理体制较为成熟完善,我国税费种目和税率都逐渐在向欧美发达国家靠拢。
我国的资源税被划分为中央与地方共享税,但是我国现行资源税除海洋石油资源税完全归中央外,其他的资源税归地方政府所有。这种分配格局尽管促进了地方政府财力有序增长,起到了充分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发展了当地经济的作用,但也存在着其不合理之处,它不利于中央对于地方资源开发的宏观调控,由于地方政府的急功近利,资源的日益耗竭。因此我国的煤炭资源税管理体制应向美国靠拢,除了一般的税费归口至中央外,还应将矿业权使用费、土地复垦费、残疾人保障金划分至中央,加强中央对煤炭资源的调控权。
在国家相关资源税费法规的逐步完善的同时,煤炭企业要及时做好应对措施,压缩成本,整合产业链条,实施多元化经营,积极争取有利政策。
煤炭企业可以对已开采的煤矿进行回采,提高资源的回采率可以增加产出。同时,面临增值税和资源税的提高,煤炭企业必然要努力。
第二篇:我国煤炭检测方法标准化现状及其发展
我国煤炭检测方法标准化现状及其发展
摘 要:如今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煤炭领域也在快速发展,煤炭内外贸巨大的交易量致使煤炭产品的品质成了交易的关键。文章阐述了目前我国煤炭检测方面的制度,并对煤炭检测制度未来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标准化;煤炭检测;发展需求
我们国家的煤炭资源较为丰厚,是中国能源矿产资源中重要的一个,跟其他国家相比能源消耗量占25%,尤其是近几年,能明显看到煤炭的销售额度攀升很快,大规模的被运用到发电、冶金、化工、建材等行业。在社会不断进步的过程中,由于煤碳的需求量大幅度的增加,而导致使煤炭产品的品质出现了问题,这就更加突出了煤炭行业审核检验工作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我国相关的质检人员经过长时间对煤炭资源种类的研究检测分析,充分对煤炭质量、煤质测量设备和编制修订进行了严格审查,认真执行好本职工作,使我国煤炭检测一直处于高标准严要求的工作状态,为煤炭事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以下是对我国煤炭检测以及未来趋势动向做出一定的说明,希望能够给煤碳检测人员带来帮助。煤炭检测方法标准化
1.1 标准的发展
煤炭的开发和生产都必须要有相关的检测程序,检测程序也必须要正规合法,合理的管制体系是发展现代化生产的基础,也是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我国煤炭检测合理化发展大体有三个部分,分别是初始期、发展中和未来发展趋势全球化,下面是对这三个部分进行具体说明:
1.1.1 初始期:指的是20世纪60到70年代之间所出现的最初的检测规定,由于当时只是刚刚认识到应该有这方面的规定,所以规定的内容条例也就很简单。
1.1.2 发展中:指的是20世纪70到80年代之间的一段发展过程,在这一段过程中大量制定了相关准则,大概有四十多款条例规定,这一时期也就很好的为我国煤炭从采样到制样再到化验,制定了一套比较正规的测量流程标准。
1.1.3 未来发展趋势全球化:指的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慢慢流行于全球化发展过程,在我们国家煤炭行业的不断进步中,使得煤炭行业渐渐趋于国际化全球化发展行列,慢慢的往全球化检测标准靠近,以国际标准定为本国的发展前进的方向,并且不断的策划制订了适合于我国的煤炭方面的监察管制系统,逐步接近国际化准则,全面配合国际标准化组织的修改制订方案,与此同时还踊跃的研究国际标准化组织中不完全的规则制定。直至2005年期间,国家就煤炭行业的质检规定达到56项规定,基本规定有30多项。而这也让我国在煤炭事业发展过程中标准化数量远远多于国际标准化组织,技术专业水平也不低于国际标准化组织,个别的标准化制定跟别国相比也是名列前茅的。
早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们国家的煤炭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就已经属于国际标准化组织固体矿物燃料技术委员会(ISO/TC27)国内归口单位,从五十年代初期就从事煤炭检验和相关规定的制订修订以及煤炭检测设备的审定工作。一直代表我国出席国际标准化组织举办的活动,每隔两年让专业人员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举行的会议,紧跟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步伐,及时抓住细微改变,积极踊跃的更加仔细的融入到国际标准制订修订的事务里去,如此会给我们国家的煤炭事业更好的发展带来至关重要的作用。
1.2 标准的宣贯和实施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凡事都需要有一定的尺度和标准,正确合理的标准化规定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不能够没有的基本原则,规定是树立于每个国家的一杆秤,是社会稳定的天平,现代社会需要标准,有了明确的标准规定才能使一系列的工作、活动、生活正常稳定的运转,而且标准化的规定也是需要符合国家法律批准认可的。
标准的本身不会带来利益,可是它却能使效益最大化,能增强工作效率,让商品的开发生产合理可靠。我国煤炭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长时间以来一直在不断的加强标准的宣贯力度,归根结底就是想让标准的宣贯体系具体到每一个岗位,深入到每一个角落,让履行标准的人们清楚知道标准的指示,控制标准的修订变更和方向。
标准与现今的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一旦在煤炭交易合同中加入实行标准,那么这些标准就属于这份合同中牢不可破必须遵守的规定,能够在贸易过程中避免很多风险和问题。我们都知道,煤炭的交易规模、数量以及金额都是非常巨大的,合同中所设立的指数、规格以及标准都是导致交易能否正常进行的主要因素,合同的设立不光是属于牵制双方的法律依据,它所需的技术要求比较多,并且还会直接左右交易的效益。因此,必须要全面理解以及做到能熟练运用标准的内容,然后将标准内容融入到合同条款交易过程中,这也是煤炭交易中使用技术手段的战略部署。因此标准的宣贯和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也需要煤炭行业人员足够的重视,让更多的人去学习,从而让标准得以较有利的为人们服务。煤炭检测方法标准化的发展和展望
2.1 与国际接轨,规范运行
如今我国已成功进入到世界贸易组织行列,这也使煤炭的进出口不断加大,与此同时也一定要加强煤炭质量的监管,使我们国家输出的产品得到保证和认可,监管的效率要跟得上国际的脚步和标准。我国现在拥有相当多的煤质检测实验室,可是其中还存在着一些缺点,比如各个检验部门缺乏沟通和探讨,煤炭检测也需要一定的改革创新,从而更好的提高检验品质。为了让煤炭检验充分的具有正规化和国际化的标准,重点要从第三方检验抓起,所谓第三方是指置身于买卖利益关系之外独立的机构或人员,我们要使其在煤炭贸易中占据决定性地位,为了煤炭贸易的有利发展在买方与买方中间起到公正权威的作用。
2.2 发展自动化仪器
有了科学的标准和技术人才,还需要有科学与自动化相结合的仪器设备。煤炭检测技术委员会秘书处设在国家煤检中心,从20世纪70年起开始进行煤炭分析试验方法及其仪器的标准化工作,煤质分析专用仪器设备与煤炭分析标准方法密不可分,仪器是为方法服务的,是实现方法的必要设备。煤炭检测方法和专用仪器应相互结合,希望各煤质分析专用仪器生产厂商参与到标准化工作中来,让生产和使用部门共同来提高仪器质量,更好地为煤炭检测标准化服务。将煤质分析仪器及其标准化工作与煤炭检测方法标准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会给我国的煤炭检测方法标准化工作带来更好的发展,促使煤质分析化学或物理方法逐步走向仪器化、自动化,从而提高我国煤炭检测的技术水平。
2.3 进一步研制煤质分析标准物质
标准物质和标准样品作为物理和化学测量的一种量值作为参考基准,在国内外分析检测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国际标准化组织不断有相关的政策出台。我国也非常重视这项工作的发展。近20年来,已有近6000种标准样品和标准物质研制成功,并已投入市场。
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国家煤检中心开始研制煤炭分析标准物质,到目前为止,已研制出30多种国家一级标准物质,其中煤物理特性和化学成分分析标准13种,煤中砷、磷、氯、氟分析标准物质9种,煤的哈氏可磨性标准物质一套4种,煤灰熔融性标准物质1种,煤灰成分分析标准物质6种,现已得到广泛应用。这些标准物质在煤质分析中是不可缺少的,多年来它们在煤质分析中起到了量值传递的作用,确保了煤炭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随着在线煤质分析仪器的发展,研制生产在线分析仪专用标准样品的需求已经越来越迫切,此外还有一些微量元素和特低硫标准物质等这些标准物质是目前市场所急需的。
2.4 进一步提高煤炭分析实验室水平
一个实验室的好与不好,主要看其具备的能力。近年来,国际上很重视实验室的能力。从认证和认可的不同点可以看出,认证是第三方机构依据程序对产品、过程和服务符合规定的要求给予书面的保证(即合格证书),认可是权威机构对某一机构或某一个人有能力执行特定任务的正式承认。所以实验室认可实际上是一种能力的认可,近年来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CNAS很重视实验室的能力,已经连续多年委托国家煤检中心代表CNAS组织全国性煤炭分析实验室的能力验证。一个实验室如果不与外界交流,就不能很好提高实验室的能力。要证实一个实验室具备足够的能力水平,需要多参加能力验证,实验室之间的比对,只有参加能力验证和实验室比对,才能找出实验室的自身问题。目前CMA计量认证也特别重视各实验室参加能力验证的结果。
根据CNAS的要求,以及各实验室越来越规范的管理,大家对参加能力验证的认识也越来越高,2003年参加实验室只有30多家,到2013年参加实验室达到249家,能力验证的重要性将会越来越被广大实验室所接受,因为比对性的能力验证是一项国际通则,它是证明实验室执行标准的一种具体体现,也是提高实验室检验能力的一种方法。以后每年都会组织展开全国性的能力验证工作,大家可以通过网络查阅和报名。只有通过技术交流、能力验证等交流活动,才能更好地提高广大煤质分析实验室的能力。煤炭检测方法标准化工作对煤炭市场贸易和煤炭质量的监督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只有重视标准化工作,提高煤炭检验实验室的能力,才能更好地规范市场,为市场服务,促进煤炭贸易公平公正和煤炭、电力、冶金等工业的持续、稳定发展。结束语
总而言之,煤炭行业的发展给我国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因此加强煤炭的监管是当前首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尽管我国如今的检测技术有着明显的进步,可是还是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市场经济需要煤检专业人员不断研究出更高效的检测方法。对于相关的检测人员也需要加强标准方面的学习,提升工作水平和检测技能,确保煤炭质量检测的准确性,平时多多积累经验,为我国煤炭检测未来的发展尽出自己的一份力,从而更好的推动煤炭检测工作的稳固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凤英.浅析标准物质煤炭检验中的应用与探讨[J].科技风,2012(10).[2]吴雪,张太平,吴汉炯.煤的工业分析方法及其测定仪器的发展[J].煤质技术,2008(05).[3]王龙,李现红,徐阳.煤质分析仪器及其计量标准研究现状[J].工业计量,2012(S2).[4]苏彩珠,陈晓翔,黄文志,蔡英俊,郑淑云.应用NIRS分析技术快速检测煤炭质量[J].检验检疫科学,2007(06).[5]李刚.煤炭含量智能化检测数据处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D].电子科技大学,2012.[6]张华.山西焦煤集团公司质量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山西大学,2009.[7]肖锋.基于偏最小二乘的近红外煤质分析[D].浙江大学,2013.[8]李英华.煤质分析应用技术指南[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第三篇:我国煤炭技术进步发展现状与展望
我国煤炭技术进步发展现状与展望
(2007-3-15)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化的新理念、新工艺和新技术不断渗透到煤炭科学技术领域,有力地促进了煤炭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的颁布,引起了全社会对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高度关注,也将有效地促进我国煤炭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一、煤炭技术进步得到了长足发展
(一)煤田地质勘探精度、快速建井上巷道掘进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以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勘探技术为核心的精细物探技术,结合其他的高精度、数字勘探技术的应用推广,极大地提高了井田的精细化勘探程度,为大型矿井设计提供了资源保障。深井、厚冲积层条件下的矿井建设水平不断提高,采用钻井法、冻结法两种凿井工艺,基本解决了近600米厚松散冲积层的矿井建设难题,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千米深凿井技术和工艺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立井井筒施工速度达到每月230米以上,创造了世界纪录。煤巷、半煤岩巷掘进技术装备得到长足发展,研制成功了一系列高可靠性的半煤岩巷掘进机,配合巷道锚杆锚索支护新技术,显著地提高了巷道掘进施工的机械化水平,为我国现代化矿井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二)煤矿综采成套装备水平得到提升,高产高效矿井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近几年来,自主研究开发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功率电牵引采煤机,具有电液控制功能的大采高强力液压支架,大运力重型刮板运输机及转载机,大倾角、大运力胶带输送机,可为开采煤层厚度5米左右、配套能力每小时2500吨、年生产能力600万吨的综采工作面提供成套装备及开采工艺,在比较复杂的开采条件下实现高产高效。到2005年底,全国符合高产高效矿井建设条件的煤矿共有197个,产煤6.35亿吨,人均工效达到17.5吨,百万吨死亡率为0.04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接近或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三)煤矿瓦斯、火灾治理等技术不断改进,安全生产的技术水平得到提高
为全面落实“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的方针,地面抽采、本煤层抽采、邻近煤层、采空区抽采等瓦斯抽采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属于高瓦斯和瓦斯突出煤矿的原国有重点煤矿90%以上开展了瓦斯抽采工作,年抽采量达到20多亿立方米,其中40%被用于瓦斯发电或作为民用燃料。基于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全矿井安全监测系统和远程集中监控系统被普遍推广应用,在煤矿瓦斯事故监控和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开发的地音监测仪、微震监测系统以及电磁辐射装置,用于预测矿井动力灾害,使不发生动力灾害区域的预报准确率达到100%,可能发生动力灾害区域的预报准确率达到80%以上。同时矿区火灾隐患识别及控制新技术研究也取得了突破,矿井火区的早期预报、注浆灭火技术日趋成熟并得到广泛推广应用。由于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推广,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总体趋于好转,“十五”期间全国煤矿事故死亡人数和百万吨死亡率等指标呈下降趋势。
(四)洁净煤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煤炭资源的综合加工利用技术加快发展
煤炭的洗选加工是洁净煤技术的源头,经过十几年的攻关,重介选煤技术取得积极进展和广泛推广,实现了传统洗煤工艺的升级和改造。同时,浮选技术也日趋完善,有效地提高了精煤回收率和浮选效果。目前,我国自主研发的煤炭洗选技术装备可以满足年产500万吨大型选煤厂建设的需要。
近年来,与煤共伴生资源利用技术和环境保护技术也得到快速发展。采用地面和井下相结合的煤层气抽采利用技术、煤矸石发电、土地复垦、洁净开采以及矿井水资源化利用技术的研究开发都取得了积极进展,使矿区生态环境保护、发展循环经济取得了初步成效。在煤炭资源综合加工利用方面,煤炭的洁净燃烧技术、煤炭气化、液化技术以及其他煤化工技术已经从工业试验研究阶段,逐步向工业化、产业化阶段发展。年产50万吨甲醇、15万吨二甲醚生产线已经建成投产,煤炭加工转化技术近期可望取得重大突破。
二、煤炭工业技术进步面临的挑战
由于我国煤层赋存条件复杂,井工开采比例大,中小型矿井数量多,导致了煤炭开采技术水平的多层次性,煤矿整体技术水平和安全生产水平还相对落后,煤炭资源洁净开发利用研究起步晚,技术不够成熟,大量煤炭直接燃烧而造成的环境污染还相当严重。要解决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必须依靠技术进步与创新,全面提升煤炭工业的整体技术水平。
三、“十一五”煤炭工业科技进步的发展目标
煤炭工业要全面落实《若干意见》精神,走资源利用率高、安全有保障、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我国煤炭工业科技进步发展目标,要紧紧围绕大型煤炭基地建设、煤矿安全高效生产技术、煤炭综合加工利用技术等领域,开展综合攻关,重点突破,强化创新,引领发展,实现绿色开采,发展循环经济,使我国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整体技术水平有所突破,“十一五”末使科技对全行业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到40%以上。
四、“十一五”煤炭科技进步的重点领域
(一)资源勘探及矿井建设领域
在资源勘探及矿井建设领域,要重点研究开发高精度、高分辨率和高可靠性的地质勘探技术装备,提高地质结构的勘探精度,为我国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和复杂地层条件下的资源开采提供可靠的地质保障。同时开展中东部地区深部煤层资源赋存规律和探测与开采技术、深部高效找矿和快速勘探技术的研究,解决600米深厚冲积层下凿井技术理论和技术难题,为我国深部煤炭资源高效、安全开采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手段。
(二)煤炭资源开采领域
在煤炭资源开采领域,利用现代加工、智能控制技术和工况监控技术,研究开发大功率、高可靠性的采煤装备,使井工开采工作面生产能力达到每年1000万吨以上,大型露天矿生产能力达到每年2000万吨以上,同时使薄煤层开采技术和短臂开采装备水平有突破性提高,使采煤装备更适合于各类复杂煤层的开采条件,全面提升我国采煤技术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
(三)煤矿安全生产方面
在煤矿安全生产技术方面,重点开展煤矿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理论体系研究。首先要开展煤矿瓦斯与煤尘爆炸机理与传播规律研究,进一步摸清瓦斯与煤尘爆炸的发生机理及演化过程。其次要开展瓦斯高效抽采技术装备的攻关研究,使松软低透气性高瓦斯煤层的抽采以及地面、井下相结合的抽采技术装备取得突破性进展。再次要重点开发研究实时性强、智能化程度高、处理能力强、可靠性强的煤矿安全监测控制系统装置,对井下的瓦斯、煤尘、火灾等灾害进行适时有效的监控。与此同时,要开展各种地层条件下的水害防治技术、冲击地压防治技术和煤与瓦斯突出防治技术的攻关研究,制定矿井灾害的综合防治措施,全面提升矿井的综合安全保障能力。
(四)煤炭洁净利用和转化领域
在煤炭洁净利用和转化领域,要深入研究高硫煤、难选煤脱硫降灰基础理论,以简化实用工艺系统,实现高硫高灰煤炭的高精度分选,使煤炭洗选加工的精度和效率居世界领先水平。在煤炭加工转化方面,重点攻关煤炭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技术,取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炭液化技术,并逐步为煤炭液化实现产业化提供技术保障。
第四篇: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物流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运输基础设施与发达国家相比还相距甚远,即使这些现有设施,由于种种原因也不能充分利用。相对落后的信息跟踪服务体系和网络体系也制约了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总的来说,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企业自货自运部分过大,对专业化物流的需求不迫切
拿公路运输来说,目前我国自货自运车辆占社会运输车辆总数的70%以上,运输效率低,物流过程浪费惊人。长期起来“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模式和经营观念使货运市场呈现货源封闭状态,社会物流专业化服务程度很低。
(2)物流服务规模小,范围窄
一方面基础设施落后,且利用效率不高,如目前全国仓储行业仓库利用率仅为40%;另一方面,物流经营对管理和信息要求都很高,而我国这两个环节都比较薄弱。
(3)法律法规不配套
物流是一项高度系统化的工程,需要从业者具有完善的市场意识和法制观念,而我国有关物流经营的法律法规还很不健全,大部分从业者市场意识薄弱。
另外,我国物流业虽然存在问题,但在80多年的发展下也有长足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物流理论研究水平显著提高。
(2)企业的物流意识逐步增强。
(3)出现了一批具有现代物流特征的物流企业。
(4)物流技术和设施水平不断提高。
(5)宏观物流管理得到加强。
挑战与机遇并存,在现实的市场环境与自身条件下,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有以下有利因素:第一,供应渠道呈现多样化,流通环节减少,这符合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第二,货物运输中小批量、多品种、高价值的货物越来越多,客户在运输的时间性和服务质量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第三,生产制造业对专业物流服务需求增长。一些大型生产企业开始转向寻求专业运输企业为其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组织运输和配送。一些跨国公司对选择有实力的专业物流企业负责其物流运作有较高的要求。
第四,我国的运输企业和储运企业专业化物流服务能力有所提高。第五,物流服务领域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目前我国一般工业产品的流通费用占商品价格50%左右,而新鲜水果、易变质食品和某些化工产品的流通费用有时高达商品售价的70%以上,我国汽车生产中90%以上的时间是原材料、零配件的储存、装卸和搬运时间。这些费用和时间上的消耗正是实施物流管理的领域,为物流的发展留下了巨大的空间。
从整体上看,物流管理技术还不成熟,物流技术装备还比较落后,物流产业政策建设刚刚起步。无论是企业物流还是宏观物流光临任重道远吗,需要每一代人的不懈努力,才能使中国的物流管理水平赶上世界先进水平。我们也有我们的优势,只要善于发展优势,就能有长远的进步。我相信只要政府、企业、民众三者共同努力,就能使物流业追上世界先进水平甚至超过。
(物流管理2班 张明瑞1202022255)
第五篇:我国个人所得税发展现状分析
目 录
一、摘要....................................................................................................2
二、引言....................................................................................................2 三.对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现状分析........................................................3
(一)中国所得税法的概念、地位与历史沿革............................3
(二)我国个人所得税税制的现状................................................3
(三)中国与英美两国个人所得税税率、税收级距的比较........5 中英两国的个人所得税分析比较................................................5 中美两国个人所得税分析比较....................................................7
(四)个人所得税征管问题的改革方向..........................................9
(一)选择合理的税制模式........................................................9
(二)合理的设计税率结构和费用扣除标准............................9
(三)扩大纳税人知情权,增强纳税意识................................9
(四)加大对偷漏个人所得税行为的查处、打击力度............9 参考文献:..............................................................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摘要
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在中国税收体系中,个人所得税是调节收入分配、缩小收入差距的重要手段。个人所得税是一个年轻的税种。为了适应改革开放政策和经济发展状况,我国自1980年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其增长迅速,在税收中所占的比重逐年增加。个人所得税在调节个人收入分配、缩小收入差距以及增加财政收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核心税种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及税制改革的变化,在当前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下,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制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本文着重分析了我国现行的个税征收体制,并通过对当下我国个人所得税征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我国个税体制与英美两国进行对比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从而总结出我国未来进行个人所得税体制改革的方向及具体目标,我相信通过对个人所得税的改革和完善,更好的发挥税收的调节经济的作用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的职能
个人所得税的现状
个人所得税改革方向
个人所得税征管
二、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超过了临界值0.4, 而贫富差距现象严重是阻碍建设和谐社会的瓶颈,实现社会公平的最佳途径, 就是完善现行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 让其充分实现劫富济贫的功能, 缩小社会贫富差距。现行的个人所得税从体系设置方面和税收征管方面都有需要改进的地方,要合理设置税收体系, 加强监管。个人所得税是新税制改革以来收入增长最为强劲的税种之一,尽管其在我国组织财政收入、调节个人分配方面的职能作用逐步增强,但个人所得税在我国税收总体中的比重仍然偏小,在调节社会收入分配中作用发挥仍存在较大差距,个人所得税目前已成为国内税收中的第四大税种,在部分地区已跃居地方税收收入的第二位,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但也应该看到,个人所得税在我国税收总体中的比重依然偏小,2008 年占全国税收总收入的6.87%,2009 年仅占税收总收入的6.64%,与西方国家高达40%的比重相比,其调节社会收入分配作用的发挥仍存在较大的差距,改革个人所得税制的呼声日渐升高。文章从目前个人所得税制设计缺陷和征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出发,结合税制改革的目标定位,明确妥善处理关系,试图从多个方面提出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制的对策。
三.对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现状分析
(一)中国所得税法的概念、地位与历史沿革
个人所得税及其相关法律在新中国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在发展中不断认识、不断完善的过程。
个人所得税起源于1799年的英国,目前已经成为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开征的一个重要税种。在今天各国的经济发展中,个人所得税发挥着两个重要的作用:一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二是收入调节、减少贫富差距。个人所得税法与其他税法相比具有以下一些突出的特征。一是其纳税义务人为自然人,因此牵涉范围广,社会影响面大;二是税源复杂、纳税主体分散,对于税收监管水平和社会纳税意识要求比较高;三是由于个人所得税是对自然人的收入进行调控,调控作用直接,因此对税法制订合理性和执行效果比较敏感。
新中国个人所得税法的立法实践可以追溯到1950年,1950 年曾对个人的存款利息所得、公债和其他证券利息所得以及其他利息所得征收开征过利息所得税, 但此税已于1959 年停征。改革开放后, 随经济发展,全国人大、国务院于1980 年后通过《个人所得税》、《城乡个体工商户所得税》和《个人收入调节税》等法律法规开始向个人征收收入所得税。但三个税种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不能回避问题,如由于税制和税法不统一, 使不同税种的纳税主体之间的纳税差距加大,因此我国于1994年进行了个人所得税制度的全面改革,将原来按照纳税人类型分别设立的个人所得税、个人收入调节税和个体工商户所得税合并为统一的个人所得税,并从纳税人、征税项目、税率、费用扣除等方面加以完善,从而形成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比较完善的、统一的和符合我国国情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其后,《个人所得税法》经过多次完善,如1999 年10 月起对居民储蓄存款开征利息税;2000 年1月起对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由征收企业所得税改为征收个人所得税;最近的一次重要修订发生在2011年,国家根据经济发展的实际,将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由2000元提高到3500元。
(二)我国个人所得税税制的现状
中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制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1、分类征收 中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采用分类所得税制,将个人取得的各种所得划分为11类,分别适用不同的费用减除规定及高低不等的税率和优惠办法。
2、累进税率与比例税率并用 累进税率体现公平,调节收入水平。比例税率体现效率,以实现普遍纳税。
3、采用定额和定律两种方法减除费用
中国目前对工资、薪金所得和企事业单位的承包、承租经营所得等项目,每月减除费用3500 3 元;其他收入采取定额和定率两种方法减除费用,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定额扣除800元的费用;每次费用收入4000元以上的,按收入的20%减除费用,如劳动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等;但对股息、红利、偶然所得等非劳动所得,计算纳税时不扣除费用[1]。
目前中国个人所得税在运行过程中存在许多的问题:
一是个人所得税占税收总额比重过低。过去的20年是我国经济总量和国民财富增长最快的时期,经济发展的各项指标均走在世界前列,但个人所得税占税收总额比重却低于发展中国家水平。1998年个人所得税占税收总额比重为3.4%,2001年这一比重提高为6.6%,而美国这一比重超过40%.我国周边的国家,如韩国、泰国、印度、印尼的比重(一般在10—20%之间)均超过我国水平。据国家税务总局最近测算的一项数据表明:我国个人所得税每年的税金流失至少在一千亿元以上。其理由是:世界上发达国家的个人所得税占总收入水平的30%,发展中国家是15%.我国去年税收总收入一万七千亿元,个人所得税收入一千二百亿元。如果按照发展中国家15%的比例计算,我国去年应该入库个人所得税2250亿元。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的个人所得税收入要成为国家的主要收入还不太现实。但是,个人所得税所占的比重实在是太低,如此过低的个人所得税收入在世界上实在并不多见。可见,个人所得税的征管现状令人堪忧。
二是居民收入渠道多元化,税源隐蔽,难以控制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较过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个人收入来源渠道增多,收入水平显著提高,收入结构日趋复杂。政府未能根据收入分配体制全面调整及现实情况的变化建立起一套有效的收入监控体系。另外我国的财产税调节不力,还没有遗产税、赠与税等税种。目前个人收入除工资、薪金可以监控外,其他收入甚至上处于失控状态,许多隐形收入、灰色收入税务机关无法控制也控制不了,造成个人所得税实际税源不清。另外纳税人多、面广、分散、收入隐蔽,纳税人在银行里没有统一的账号,公民收入又以现金取得较多,与银行的个人账号不发生直接联系,收入难以控制。
三是个人所得税在社会再分配中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有限,不能充分体现公平税负,合理税负的原则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明显扩大,收入差距水平已经达到相当大高的程度。一般认为,基尼系数0.3-0.5表示相对合理,通常以0.4作为警戒线。而实际情况是我国基尼系数已经超过国际公认的0.4的警戒线,达到0.48。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从财税视角分析,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国现行税制不完善导致税收杠杆不能充分发挥调控作用。主要表现在:
1、税率设计不合理,工薪阶层税率偏高 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对工薪所得实行5%~45%的七级超额累进税率,而对个体工商户和承包承租所得实行5%~35%的五级超额累进税率。工资薪金所得最高边际税率太高,且对工资薪金所得的征收对象主要由普通收入阶层 4 承担,难以实现税收公平原则。而对股息、红利所得则采取20%的比例税率,进一步造成实际税负的不公平。
2、税制本身存在着明显的制度缺陷,出现逆调节,对高收入阶层缺乏基本的调节和监控手段 目前来自工薪阶层的税收收入占到我国个人所得税收入的40%左右,中低收入工薪阶层不是个人所得税要调节的对象,却成为了征税的主体。
3、中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选择的是分类所得税制,对不同收入来源采用不同税率和扣除方法,容易出现综合收入高,但是所得项目多的纳税人不纳税或少纳税,而综合所得低但所得项目单一的纳税人反而多纳税的不公平现象。不能反映纳税人的综合纳税收入,也不能全面衡量纳税人的真实纳税能力,难以体现公平税负、合理负担的征税原则。
四是费用扣除标准不合理 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税基起征点为3500元,征收个人所得税主要的目的是调节个人收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维护社会公平。3500元的起征点显然偏低,起征点偏低,会加重中低收入群众的负担,影响人民生活,还会弱化个人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我国现行分类制下在费用扣除上不考虑家庭、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因素,表面上实现了公平,实际上由于每个纳税人的负担不同,却扣除同样的费用,造成了税收不平衡。与美国相比,中国只根据个人收入而不考虑家庭状况,美国是根据个人收入逐步提高税率,以此来减少低收入者的负担和控制高收入者的收入过快增长,最基本的原则是多收入多缴税,收入低的先缴税再退税。
(三)中国与英美两国个人所得税税率、税收级距的比较
中英两国的个人所得税分析比较
1、中英两国个人所得税纳税人收入水平不同:
因为中国目前的个税起征点是2011年设定,我们采用历史数据对中英两国个人所得税纳税人收入水平进行评估。在英国,生产力水平和人均收入水平都比较高,20%的高收入占总收入的近50%、20%的低收入只占总收入的6%。高低收入差距为8.33倍。大部分纳税人的收入减去法定扣除项目以后,还有较高的应纳税所得额,税源广泛可靠;而我国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平均收入水平较低,主要是因为我国生产力比较落后,收入分配差异大,一小部分地区和人口收入水平很高,而绝大部分人口生活水平很低,导致人均收入较低,大多数人获得的收入减去法定扣除项目后所剩无几,应纳税所得额很小。
2、中英两国个人所得税征管方法不同:
两国个人所得税征收方法不同导致级距数目不同:我国个人所得税采用的分类所得税模式的优点,一是可以按不同性质的所得,分别采用不同的税率,实行差别待遇:二是广泛采用源泉课征法,从而可以控制税源,又可以减少汇算清缴的麻烦,节省稽征费用。但是这种 模式的缺点是不能反映纳税人的真正纳税能力,有失公平。而英国个人所得税采用的综合征收同分类征税相结合的模式的主要优点:一是最能体现纳税人的实际负担水平,最符合支付能力原则或量能课税的原则;二是可作为调节社会经济的“自动调节器”,有利于调节个人之间的收入差距。
我国同英国征收方法不同是由于两国不同的国情导致。我国个人所得税征收历史较短,占财政收入比重较低,重要性不如增值税、消费税等流转税,税收征管方面力求简便易行。分类计征方法对于税收征管水平的要求较低,同我国税收征管发展水平向适应。英国个人所得税征管历史悠久,纳税人意识强、税收征管水平高,采用综合征收同分类征收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充分发挥税收的收入作用和调节作用。
3、中国相对英国在个税问题上应改革和借鉴的方面
①建立综合征收与分项征收相结合的税制模式 借鉴英国的个人所得税经验和发展趋势,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应创造条件逐步向综合税制过渡。在区分综合征收项目和分项征收项目时,可考虑两个标准:一是将所得性质相同的列为综合,所得性质不同的列为分项;二是将计算简便的列为综合,计算复杂的列为分项。鉴于我国的实际情况,首先应将不同来源、不同性质的每一种所得进行非常细化的分类,然后将这些细化了的分类所得按照如下四种所得类型分别总计:劳务所得,如工资、奖金、劳务报酬等;营业所得、投资所得,如股息、利息、红利等;其他所得,如转让所得、偶然所得等,然后对那些投资性的,没有费用扣除的,并且能够较好采用源泉扣缴方法的应税所得,如投资所得、其他所得等,实行分项征税的办法。对那些属于劳动报酬所得、有费用扣除的应税项目,则实行综合征收的办法。
②调整税率结构,实现公平税负、合理负担税率模式的选择,不仅直接影响纳税人的税收负担,而且关系到政府的一些政策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因此,应根据英国和世界上其他国家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基本趋向和当前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结合税收模式的改革科学地设计个人所得税率:具体而言,对财产转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稿酬所得、股息利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等非专业性和非经常性所得,实行比例税率;对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承包租赁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等专业性和经常性所得,实行超额累进税率。为缓和调节力度和刺激国民的工作积极性,个人所得税的超额累进税率档次可以减少至3—5档,最高边际税率可以降为30%——35%。具体而言,如果对勤劳所得和非勤劳所得仍分设两套超额累进税率,则勤劳所得可考虑从原有的9个累进级距档次改为3个,税率调整为5%、15%和25%,非勤劳所得仍可维持5个累进级距档次不变。中美两国个人所得税分析比较 1.个人所得税收入占总税收比重分析
与美国相比,中国的个税地位明显偏低。造成这一结果的部分原因是,中国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税款大量流失。从2005年中国个人所得税分项目收入比重看,工薪所得税占54.176%,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占14.12%,两者合计占68.196%;企事业单位承包、劳务报酬等其他项目应交税所占比例较小,约占3.141%。这就意味着大部分非工薪的高收入者应交的个人所得税没有足额缴上来。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实行的是分税制,存在较多逃税漏税,会造成所得来源多且综合收入高的纳税人反而不交或交较少的税,中国高收入群体收入来源具有多元化、隐形化特点,收入通常直接以现金支付,并不通过银行转账,税务部门无法如实掌握个人的收入来源和收入状况。因而源泉扣缴只能管住那些代扣代缴规范的工资收入,高收入者却能通过税前列支收入、股息、红利和股份的再分配、公款负担个人高消费和买保险、现金交易等多种手段“合理避税”。
比率(%)中美个人所得税占总税收比重对比图60.00%50.00%40.00%30.00%20.00%10.00%0.00%中国美国20016.90%54.93%20027.12%51.03%20036.93%50.12%20046.75%49.06%20056.78%48.81%20066.52%49.08%20076.44%50.76%20086.86%52.73%20096.63%51.67%20106.61%50.20%年份(年)
2.个税对收入差距调节的作用
我国经济目前处于转型阶段,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养老、医疗、就业保障机制还在建设中,因此个人所得税作为调节收入差距的任务仍然很艰巨,它作为财政收入主要来源的功能没有凸显,调节收入分配与稳定社会的是当前个税的主要功能定位。由于该税种在我国财政收入中地位偏低,故调节收入分配这一功能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贫富差距现象依然严重。
3.中国对美国在个税级距和税率方面的主要缺点 当今中国社会收入不均衡,贫富差距过大已经成为社会公认的事实。国家统计局于200820.00%15.00%10.00%5.00%0.00%美国顶级5%的富人1.28%中国顶级8.9%的富人17.82%中美顶级富人所缴的个人所得税比较年公布的基尼系数已经超过0.47,超过国际公认的贫富差距已经非常严重的界限。初次分配不尽合理是造成收入差距过大的主要原因。然而,由于现行个人所得税制度的一些缺陷,使得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差距的作用受到限制,也成为我国贫富差距过大的一项原因。2011年第一季度,个人所得税收入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为8.7%。这就说明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定位并非作为主要的财政收入来源,而主要是调节收入差距的主要手段。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采取九级税率,税额计算比较复杂,并且级次使用效率较低,边际税率过高。这些缺陷都造成了调节收入分配职能的弱化。
(四)个人所得税征管问题的改革方向
(一)选择合理的税制模式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考虑适应国际经济发展的趋势,我们应摒弃单纯的分类征收模式,确立以综合征收为主,适当分类征收的税制模式。分项税制模式,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缺乏公平,征管效率低下,不利于个人所得税的职能作用的发展。而以综合所得课税为主、分类所得课税为辅的混合制真正立足于我国的国情有利于体现量能纳税的原则,真正实现个人所得税调节个人收入、防止两极分化的目标。
(二)合理的设计税率结构和费用扣除标准
我国个人所得税目前的税率结构有悖公平,容易使得纳税人产生偷逃税款的动机。其次,考虑通货膨胀、经济水平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等因素适当提高减除费用标准和增加扣除项目。我们可以允许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级政府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情况,相应确定减除费用标准,并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备案,这样做既可以更好地符合实际状况,也有利于调节个人收入水平。
(三)扩大纳税人知情权,增强纳税意识
法律是关于权利与义务的规定,权利义务是对称的,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现实社会中权利义务不对等,履行纳税义务与否,并不影响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享有。既然能享受权利又不履行纳税义务,必然使“纳税光荣”只剩下空洞的口号,丧失了法律公平、正义之本。在税法宣传上更多的是宣扬纳税人的义务而淡漠纳税人的权利,弱化了纳税意识。政府职能的正常运转与纳税人的纳税行为密切相关,政府部门使用纳税人提供的资金,纳税人享有监督政府部门工作和接受政府部门服务的权利,纳税人的监督能有效防止诸多重复建设、浪费,也是遏制腐败的一剂良方。
(四)加大对偷漏个人所得税行为的查处、打击力度
搞好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对偷漏税行为查处、打击得力是关键之一。针对现阶段我国对个人所得偷漏税行为查处打击不力的现状,通过立法,赋予税务机关一些特殊的权力,增强执法的力度。同时,对一些偷漏税构成犯罪的纳税人,不能以罚代法,必须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以维护法律的严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