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演讲稿选登之一等奖
演讲稿选登之一等奖:青春不停步永远跟党走
[ 作者:高村学区郭芳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3848更新时间:2006-4-25文章录入:办公室 ]
穿岁月峰头,伴历史云烟,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走
过了80多年的风雨征程。五四运动至今,一代代优秀青
年为民族复兴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循火红足迹,经坎坷征
程,一代代优秀青年紧跟共产党,始终站在时代的峰顶浪
尖!青春不停步,“永远跟党走”!
青春的生命不仅仅是一滴滴的鲜血,它更是渴望燃烧的激情;青春也不仅仅是一声声的赞美,它更是拥有使命
并为之奋斗不息的源泉。青年与祖国是一个很古老的话
题,不用说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不要说
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只从1919年5月4日至今,青年与祖国的关系,就已经讲了整整八十多年,在这里,我只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是爱国?面对这样一个
话题,范仲淹说:“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
忧其君”。文天祥说:“从今别却江南日,化作啼鹃带血
归。”林则徐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秋瑾说:“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雷锋说:“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老
山前线的战士说:“要是为钱,给我一万元让我在猫耳洞
里待一分钟我都不干,但只要祖国需要,我愿在这待上一辈子。”这就是爱国,这就是中华儿女的爱国心语,这就是炎黄子孙的拳拳之心——爱国,民族之魂。
爱国,就要爱我们的人民,更要爱我们的党。从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到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从“三个代表”的伟大实践,到如今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事实证明,我们的党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壮大的伟大的党。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明确了我国社会当前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和改革开放的时代要求,具有很强的时代精神和现实意义。
荣辱观古已有之,荣辱心人皆有之。孟子云:“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古人说:“民无德不立,政无德不威”。有德,是修养,是文明,是基石;无德,是无信,是卑鄙,是自灭。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持有不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人们,其荣辱观是不同的。恩格斯说,“每个社会集团都有他自己的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回答的是社会主义社会中,什么是光荣,什么是耻辱。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既要发扬优良传统,又要体现时代精神;既要立足本国,又要面向世界;既要把握今天,又要面向未来。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
了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它针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见利忘义、损公肥私、不讲信用、欺骗欺诈等消极现象和社会公害,提出鲜明的是非、善恶界限;它在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成为公民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风尚。“八荣八耻”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我们的民族就能够在思想道德建设上,站在时代前列,领引时代风尚,推动时代进步。无论对一个人来说,还是对一个民族来说,道德都是其长足发展的根基。
我常常想,当一个人以“八荣八耻”为镜子的时候就明白自己更多些;当一个人终身以“八荣八耻”为镜子的时候,他就能与世界上最伟大的人们比肩齐高!请看这一串光辉的名字:
周恩来,他一生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钱学森,中国导弹之父,美国说他抵三个师,在新中国诞生后他却毅然回到自己的祖国。
李四光,当外国专家定论中国没有石油时,他用他的自信和努力摘掉了我们“贫油国”的帽子。
李瑞环,热爱本职岗位,从一个普通的建筑工人成长
为党和国家领导人。
焦裕禄,将灾难中的兰考人民紧紧团结起来,与风沙盐碱战斗到生命最后一刻。
孔子,早在2000多年前就教育他的弟子要在学习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邱少云,为了大部队的行动,坚守纪律,强忍着烈火烧身直到牺牲。
雷锋,一双袜子补了又补,却寄钱救济战友的家人。我敢说在座的每一位都是爱国的,我也敢肯定每个人都做过爱国之事,爱国是广义的,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巩固起来对自己祖国一种最深厚的感情。董存瑞舍生炸碉堡,黄继光英勇堵枪眼是爱国;邓稼先让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许海峰夺取奥运第一枚金牌是爱国;徐洪刚无畏斗歹徒,李素丽踏实工作是爱国,即便是一个顽童捡到一枚硬币交给警察叔叔也同样是爱国,而我们在平凡的岗位是默默地付出,不更是爱国吗?
我不是诗人,不能用漂亮的诗句讴歌我的职业;我不是学者,不能用深邃的思想思考我的价值;我不是歌手,不能用动听的歌喉歌咏我的岗位。然而,我是一名教师,我要在我脑海中采撷如花的词汇,构筑我心中最美好的诗篇;我要用深深的思索,推演我心中最奥秘的哲理;我要用凝重的感情,唱出我心中最动人的颂歌——我爱我的学
生,我爱我的事业,我执著着我的追求。我要教我的学生们学知识,我更要和他们一起学做人。
如果说八十七年前北平街头进步青年浩浩荡荡的队伍凝聚成了一种精神的话,那这种精神的内涵必定是爱国;如果说那时的青年是为了国家的安危、民族存亡而奋起呐喊的话。那毫无疑问,我们当代青年,必定要为国家振兴、民族腾飞而努力不息、奋斗不止。我们要敢于向一切愚昧宣战,和一切懦弱决裂,同一切黑暗决斗,与一切腐朽较量。倾一腔热血,抛七尺身躯,为我们的青春写下无悔的篇章,为我们的祖国筑就灿烂的辉煌。
第二篇:人民网15周年征文选登(一二三等奖)[定稿]
人民网15周年征文选登 人民网感动我的那些事
王涛
2012年01月09日08:59
来源:人民网
我是人民网的忠实读者,自上高中起我就经常阅读,参加工作后,有时上外地出差,上网不方便,便经常用手机阅读人民网的文章。前后算起来,我与人民网结缘已经有10多年了。这10多年里,我有太多的感动和难忘的故事,今天我想借助这个征文活动,说说人民网感动我的那些故事。
2005年武汉市在盘龙城经济开发区汉口北规划修建垃圾焚烧发电厂,但是在三年待建过程中,规划部门又在周围相继审批了大量房地产项目,十多个小区相继建成,近万名居民入住。2008年有关部门不顾群众要求重新论证,异地选址重建的呼声,强行将垃圾焚烧发电厂建在了人口稠密的居民区中,2011年年底建成后点火运行。运行发电后,臭气熏天,烟尘直扑小区,居民们平静的生活从此被打破,叫苦不迭,痛不欲生,许多人担心遭受二恶因污染得癌症,纷纷上访,但是始终没有得到解决。作为生活在垃圾焚烧发电厂附近的居民,我感到这件事情应该引起媒体关注,用舆论监督力量来推动问题的解决。于是,我实地进行了调查,采访了距离垃圾焚烧发电厂最近小区的居民,查看了烟尘在居民家中堆积的情况,拍摄了大量的现场照片后,撰写了实地探访的文字稿。写完这篇稿件后,我打算投给新闻媒体,以期待发表后引起政府的关注。国内媒体众多,投给那家媒体好呢?正愁找不到“婆家”的时候,我突然想起经常阅读的人民网,人民网经常刊登群众来信反映的问题,许多问题见报后得到了解决,因此人民网被全国人民称之为网络版“焦点访谈”。其权威性和舆论监督力度在全国众多媒体中首屈一指。想到这里,我将照片和文字稿整理后发到了人民网强国论坛里。
虽然稿件发出去了,但是我心里没有底,人民网作为全国影响力最大的中央媒体,每天收到的帖子众多,会不会关注我这个底层民众的呼声呢?然而,令我没有想到的是,人民网收到我的稿件后,非常重视,人民日报“读者来信”版的编辑看到这篇文章后,给我打来电话核实稿件中所反映的情况,并且让我持续关注此事的进展。2011年2月1日(春节前一天)是我永生难忘的日子,人民日报转载了这篇文章,并大篇幅刊登了我撰写的《如此规划,贻害无穷》的文配图。我当时感慨万千,我平时喜欢写稿投稿,与许多新闻媒体打过交道,但是如此关怀民生,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的媒体还真不多,着实令人感动。
这篇稿件见报的当天上午,我接到了20多个电话,有亲朋打来的,还有盘龙城素不相识的居民打来的,他们纷纷表示鼓励和感谢。来电话的盘龙城居民告诉我,当天的人民网在盘龙城成了“香饽饽”,许多单位订的人民日报被居民收集起来了,一时间成了“洛阳纸贵”。更没有想到的是,人民网上的这篇文章,引起了武汉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城管局、环保局等多个部门负责人到盘龙城开发区现场办公,要求电厂予以整改。
这篇稿件发出后,许多盘龙城居民都在打听我,一时间我成为大家眼中的“明星”人物,网友说我敢于仗义执言,替群众说真话,值得信赖,是盘龙城的“代言人”。群众的赞扬和褒奖,更加坚定了我向人民网写稿反映民生呼声的决心。今年6月18日,武汉遭受暴雨袭击,盘龙城经济开发区名流人和天地小区内积水达到了半米多深,20多户一楼业主,30多家临街店铺、40多辆汽车被淹,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天灾因素虽不可否认,但是我经过调查发现,此次灾难损失更是人祸造成的。在此次大雨中,与小区一墙之隔的盘龙城中心小学的积水全部流向了小区。这个小学正在建设中,由于排水管网尚未建好,加上学校地势高于小区五六米,学校操场和附近的积水裹着泥沙全部冲到了小区里,堵塞了小区的排水管道,造成排水不畅,最终酿成了这次灾难。小区居民强烈要求有关部门尽快采取措施,合理建设附近的排水管网,确保暴雨来袭时,小区不再淹没。了解到群众的呼声后,我立即撰写了《湖北武汉:高处施工乱,低处遭了殃》的稿件,为了增加事件直观性和真实性,我又搜集了当天小区遭淹的照片,一并发到了人民网,后来人民日报“读者来信”版在7月19日头条以文配图的方式进行了大篇幅的报道。稿件刊登后,当地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开发区管委会协调开发商、小区物业等对遭受损失的业主进行了赔偿,并且对附近的排水设施进行了完善和改造。
看到政府高度重视人民网刊发的文章,舆论监督作用如此之大,我愈战愈勇。随后,我多次向人民网反映群众急需解决的民生问题。今年9月份,许多盘龙城居民向我反映公交不完善,造成出行难。于是我亲自体验盘龙城的公交出行,经过现场调研,写出了《公交车少、挤、破、贵、差——武汉:盘龙城交通瓶颈待破解》一文,投给了人民网强国论坛,同时发给了人民日报“读者来信”版,10月11日被大篇幅刊发。这篇报道发出来后,武汉市公交公司立即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整改,增加了车次,规划了新的线路。
前后三次大篇幅的报道,引起了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文章中指出的民生问题和基础设施得到了改进和完善。应该说人民网功不可没,没有人民网的报道就没有今天的局面,是人民网促进了政府工作,给老百姓送来了福音。
我做梦也想不到,一个基层群众一年内能够三次在全国全权威,最大的中央机关媒体上刊发大篇幅的建言和呼声。可见人民网不是高高在上,遥不可攀的,而是特别亲民的媒体。更难能可贵的是,在市场经济大潮的荡涤下,许多媒体都在求生存和发展,把有限的版面用来为企业做宣传、打广告上,而人民网却把群众的民生和呼声当成头等大事,不惜版面和放弃可的观广告收入为群众的难事、急事鼓与呼,怎能不令人感动呢?感动之中,更体现了人民网为民请命,铁肩担道义的媒体责任,让我对人民网更生敬畏之情,人民网百姓真需要!有你的陪伴,我们的生活一定更美好!
我的精神知音——人民网 吾买尔江·斯地克
2012年01月31日13:24
来源:人民网
最近,从维吾尔文《人民网》看到庆祝人民网建网15周年举行《我与人民网》有奖征文活动,感到非常激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大学毕业后,我就进入《吐鲁番日报》工作。《人民日报》成了我提高新闻业务水平的好助手,从此与《人民日报》结缘。我生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吐鲁番。从小就爱好文学创作,作为写作和文学创作园地,《吐鲁番日报》让我心里充满骄傲,让我的灵感之鸟翱翔天空。20年来,我先后担任记者、编辑、维文社会部副主任、主任等职务。来到《吐鲁番日报》的初期,单位领导和前辈们经常教导我,要多看我国第一家报纸、最权威的报纸——《人民日报》,将她当做自己的精神导师,不断地给自己“充电”。虽然我是一名少数民族新闻工作者,从小就在维吾尔语学校读书,但是在中学和大学中学习过正规的汉语课,以后就成了维、汉语言精通的“双语”才子。这又是新疆大部分少数民族干部的特点。
《人民日报》丰富多彩的栏目让我知道在我国和国际上发生的各种事件,党在各时期的各种方针、政策;其他各类经典作品给我提供丰盛的精神美食;另一方面,学习贵报的办报经验,将维吾尔文《吐鲁番日报》的栏目和专版更加丰富多彩。2003年开始,我开始看到《人民日报》的网络形式——《人民网》。2005年,维吾尔文《吐鲁番日报》开设翻译刊登报道党和国家对老百姓的重要政策,反应发展成就和各类信息的《关注》专版和翻译刊登国内外重要事件的《天下事》专版。我们知道,《人民网》是党的机关网站,权威性和水平都很高,因此决定对这些专版要翻译的稿件必须从《人民网》上挑选,我们报纸也是能够为了少数民族群众及时提供党的好政策、惠民措施和最新的信息,也大大提高了读者眼中的权威。维吾尔文《吐鲁番日报》连续四次被评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十佳报纸”。这些成绩后面,更重要的是有《人民网》的支持和鼓励。
2009年6月,《人民网》维吾尔文版正式开通,这事对新疆和世界各地的维吾尔族同胞来说是一件喜事。中共机关网站、中国最权威的新闻媒体《人民网》维吾尔文版的开通,是我党对少数民族的好政策、关怀和关注的最好的体现。因此,《人民网》维吾尔文版开通以后,我非常激动并发送了祝贺,投去了自己的文学作品。从此以后,跟这个网站保持密切联系,经常投稿并大力宣传她。经常与维吾尔文版《人民网》编辑联络,对网站提出好的意见和建议,向他们提供采访对象的地址和联系方式并进行组织一些作者给她投稿。维吾尔文版《人民网》第一个网上采访我,并开设《作家专栏》,将我的作品介绍给广大网民。为此,我衷心地感谢《人民网》。
维吾尔文版《人民网》一开通就得到了网民的热烈欢迎。特别是,贵网站《作家专栏》中重点介绍著名维吾尔作家的简历、其作品和与他们进行的座谈,成为维文网站中最受欢迎的网站。
目前,全国正在隆重进行对口援助新疆工作,党中央也是对新疆工作、新疆的发展非常关注。《人民网》维文版的开通也是援助新疆的一种体现。我觉得将《人民网》维文版更加完善、更加系统化,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对新疆十几千万维族人口来说,网络阵地是非常重要。目前新疆有几百个维文网站,但是管理方式和设施比较先进,系统化的、比较完善的、有权威的网站没有几个。具有一定影响的维文官方网站只有“天山网”维文版。所以,可以说是,维文网络阵地是一个还没有开辟的地,是潜力非常大的市场。如果这个市场被《人民网》来开辟,办公地点在首都北京的话,那么她的未来发展和权威会非常光辉的。再说,由于《人民网》是党中央的机关网站,维文版的权威性,稿件的信息价值和可信赖度一定会很大。这样说有理由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维吾尔语广播在维族听众之间的收听率非常高。近年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维吾尔语广播不断增加新人员,不断改版,因此收听率直线性地上升,在新疆维语媒体中走上了前面。还一方面,维族人民从来就是新鲜事物吸收特别快,对文化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特别重视来自中央的声音,非常尊重“来自中央的维语声音”,本人觉得,贵网站应该抓住这个“王牌”和机遇。
每次打开《人民网》,看到最上面一行的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少数民族的文字和各族文字的网站时,心里充满无限的自豪,感觉到《人民网》对各少数民族的关怀和温暖。我相信,在《人民网》这个中国第一大网站的关怀下,维文版《人民网》的未来会得到更好的发展。(由于本人平时用维语写文章,有些想法可能表达的不是很恰当,希望专家理解我的用意,能够感受到对《人民网》的爱慕之心)。
(责任编辑:燕帅)
至诚地给人民网说点儿悄悄话
在喜庆人民网15华诞的美好日子里,我万分荣幸,也很激动。在此,也可以毫不谦虚自豪地说,是人民网伴随我度过了15年5000多个日日夜夜,帮着我从容地打发着业余时间及节假日的闲暇时光,进一步丰富着我的精神生活。使之渐渐的成为我工作学习和生活的行动指南。如今,人民网在我的生命中,更是成了我永远也离不开的至爱亲朋。
为何这样说呢?这都源于我在上中学时喜爱看人民日报的缘故。1979年高中毕业,去学校当教师教学生、入伍北京卫戍区在军营摸爬滚打练本领、到地方进工厂学技术、选拔调县委长见识、下乡入村到基层磨练意志体察群众难心事、上挂到省委组织部学习深造添智慧、入党转干提拔得关怀、自学大学汉语言文学课程充电忙,历尽风风雨雨的千般磨难,但丝毫都没敢放松过学习,特别是一直都把学习人民日报视若获取自身本领的基础工具,也是我近三十年自费订阅人民日报的由衷。
处处留心皆学问,功夫不负有心人。1996年,我为了练习写作,也很时尚地购回了一台价值7000多元的联想牌电脑和打印机,自发地学起了打字写文章,以及上网浏览看信息。至今还清楚的记得最先还是从人民日报上看到的信息,报道说人民日报将有网络版问世。当时我就很留心人民日报的网络版,终于在1997年1月1日看到了盼望已久的当天的人民日报网络版,确实让我很幸福。当天就能阅读人民日报,比纸质的人民日报还早看到两天哩。这不,从此便又与人民网交上了朋友。在此以后的岁月里,无论任何艰难困苦,不管工作多么繁忙,我每天都必上人民网躬身学习,特别是夜深人静的时刻,得到很大的满足。这也是我把每天都当做人生的最后一天来度过的缘由。这期间人民日报、人民网、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采用我的《在这喜庆的日子里》、《群众的冷暖记心间》、《从细微处做起》、《把节目办到群众的心坎上》、《人民日报——伴我成长的媒体排头兵》、《多下基层得实情》、《探险蝙蝠洞》、《群众的秤有分量》、《河南农大驻村献真情》等50多篇有分量的文章,也有了长短近4000篇文章500多万字作品的问世,给我带来了极大的希望和收获的喜悦。网站、报社、刊物、电视台、电台的领导和编辑记者们给予了极大的精神及物质激励,致使还让我获得人民日报社市场报优秀特约记者二等奖,人民日报海外版读者建言奖,人民网参与联合其他单位举办的 “海油杯”颂歌献给党红色短信优秀奖,并得到人民日报副总编辑马利、谢国明及总编室、新农村周刊来信的激励鞭策和表扬。我都不以此而炫耀,而是把此作为积极向上创新发展的新动力,更加发奋的努力学习新知识,创新工作新思路,以便使自己有更多更大的新收获。
说了这么多,大多都是自己借助人民网成长轨迹的延伸。我的人生总是由人民网给予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食粮,帮助我不断地修正着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使我更加喜爱人民网了。但在热爱和喜欢中,我也有了进一步的冷思考,要“将继续矢志不渝地向‘多语种、全媒体、全球化、全覆盖’的国际一流网站启动新一轮征程”中,热爱人民网的我真诚的认为,还有些许工作值得我们共同携手去更加努力的开辟人民网的新天地。
尤其是我特别欣赏和推崇“今天,在北京,我们郑重向您,向所有关注、支持人民网的全球网友发出诚挚的邀请”,及“欢迎对人民网提出意见和建议,或批评类文章”,这些激励的亲切且具有感染的话语,真的是不敢说和不敢做半点有损于人民网的丁点不是,我认为人民网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看人民网这么多年,她有权威,有实力,这都源自人民。她是国家重点新闻网站的排头兵,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已成为人民日报新闻宣传的重要品牌和重要窗口。人民网以“权威性、公信力、大众化”为办网宗旨,每天24小时在第一时间向全球网民发布丰富多彩的信息,为宣传中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突出贡献。在赞美的同时,但也有了让人民网更加趋于完美无缺,使之好上加好、更上一层楼的想法。在此也毫不保留的提出来,只当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也权当算是虔诚的为咱至爱亲朋的人民网建言献策、尽点微薄之力,与人民网说点儿心里的悄悄话吧!
我利用业余和节假日的休息时间,又多次学习了人民网上的专栏、专题及其链接内容,大气、权威、传播快、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好的方面就不多讲了,就感到人民网的整个网页及其内容的排版上、用词上还稍有不够严谨、美观的地方,在此提出献丑了。
一、从这次“我与人民网”征文说起
1、排版,字与字、标点与字的间隔方面应整齐划一。点击进入人民网——传媒频道——人民网15周年有奖征文网页页面,只要仔细看,你就会发现有3个“不论”的句子,第一个“不论”是空两格,而第二和第三个“不论”的句子,没有对齐第一个“不论”,而是在开头空了2个字半的位置;有几处的标点占1个字,有的是占半个字;在来稿选登板块的文章中,有的破折号是断开的,看似好像是两个“一”在连接,使人看着很不舒服。
2、格式要整齐划一。“征文主题、征稿时间、活动奖项、投稿方式、稿件处理”用红色的字体很醒目,但排列上没能统一起来。“投稿方式、稿件处理”后的说明,也应和“征文主题、征稿时间、活动奖项”的文字一样处理就美观了。
3、来稿选登板块下面的每篇文章,建议如果再加上序号就更好查找了,也方便读者的对照和阅读。
二、用字、用词、标点、序号要规范
1、错字、序号颠倒。点击进入人民网—— 商城频道网页面,合作加盟板块下有这样的 “第一屏先要位置”的描述,其中的“先”字应为“显”字;曾记得几年前,我看到人民网首页上的一个错别字,我打了几个电话才找到编辑,几分钟后,那个错字就得到了纠正,当时在心中就有种责任感。办公室的同事说我,为了一个字化费10来元的话费,值得吗?我笑笑说,没啥,谁都有出错的时候,咱看到了是举手之劳,免得全国都看到那就有影响了。文中的序号用法也给颠倒着,应先大再小。可该处是这样用,如:先用“
(一)”,再用“一”。
2、标点。在首页点击关于人民网,进入人民网——2010年大事记,13个图片中,只有第一个图片的说明最后有一“句号”,此处的“句号”应删除。还有大事记的第二段最后少了一个“句号”,应添上。还有两处的“人民网”后有“问号”,按文中的意思应为“顿号”。
3、有几处介绍人民日报的版面时,一会是阿拉伯数字,一会是中文,如:1997年介绍的“九版与12版”,把“九”改为“9”,应统一起来。
三、内容更新不够及时
人民网是咱人民日报的得力助手,如今发展的速度已远远在人民日报之上,内容多,方式灵活多变,传播速度快,更要树立新兴媒体排头兵的权威。特别是介绍人民日报时的内容要在第一时间、正确无误的表述。如:在人民网上介绍人民日报时,还是以前介绍的人民日报20个版的文字,我知道人民日报的版面早已是24版,各版的内容也都发生了变化。至此,应及时更新。
四、诚信和责任是做人和媒体的试金石。诚信和责任重千斤。我清楚的记得有一年一权威媒体发的关于“世界通”的广告,是个整版,活动一开始就是在行诈骗之实,让很多的人上当受骗,后来国家对此进行了严厉的打击。媒体的声誉遭到质疑。如和其他部门和单位参与的“海油杯” 颂歌献给党红色短信的评选,公布发放奖品的时间就推后了,尽管多种方面的原因,但这是在我们人民网上给公布的,我们也是有责任的,至此,在今后联办事情上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好的方面是今年1月就让网民看到了希望,公布了获奖名单。我有一年参加一个省报的建言,我将得到一等奖5000元的奖金,可举办方讲总编换了,活动就停止了,把当初的诺言全给抛到九霄云外,给众多参与的人们造成了很大的打击。
想说的知心话千言万语。因为爱着人民网,魂牵梦绕的我才讲这么些意见和建议,不妥之处,敬请谅解。最后,衷心地祝愿咱人民网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未来美好的日子里,继续发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担当起新兴媒体排头兵的重任,发挥传播快的优势,架起党同人民沟通桥梁的作用,为中国和世界人民带来更多更好的新的福祉!
一个猪倌的人民网情结 杨超英
2012年01月31日11:06
来源:人民网
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高中毕业后,我和同村的伙伴从鄂西北山村来到深圳打工。当时,我在一家酒店做采购,但我的心里,总萌动着返乡创业的念头。打工之余,我和城里的青年人一样爱上网。人民网,便是茫茫网海的首选,在这里,我浏览新闻时事,学习文化知识,感知时尚脉博,体会人情冷暖,枯燥的打工生活,因为拥有人民网而变得丰富多彩。
大约是2007年底,我在人民网上看到一则新闻,内容大概是“猪肉价格将维持高位运行,短期难以回落”之类。记得当时看到这则新闻,我的心砰砰直跳,因为我出生的乡镇本就是养猪大镇,儿时的记忆里留存的都是家家过年杀猪的情形,这下看到人民网的新闻,又联想到自己作为酒店采购面对的是猪肉价格上涨的事实,那份长期封存于心里的创业念头,如火焰般点燃。当即,我决定回乡养猪创业。
打点行装返乡,我对父母说,我想养猪!父母和亲友都强烈反对,他们说你好好的办公室坐着,窗明几净的白领当着,做个又累又脏的猪倌有什么奔头?亲友们话里的意思是嫌养猪累人、也丢人。面对父母的不理解,我掏出自己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电脑,登录人民网,然后指着2008年的“一号文件”对父母说,现在国家讲的统筹城乡发展,是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搞活农产品流通,真正提高农民的收入,咱回家养猪,就是创业,创业懂吧?就和城里人开酒店,开工厂一样!而且,人民网的新闻报道也提到,猪肉短期内将维持高价„„我理直气壮的一番话,让一帮亲友哑口无言,他们咂咂舌走了。
2008年,我和同村的伙伴各出资10万元,在自家的地里建起了一个小型的养猪场,10头母猪,70头仔猪,再加搭建猪棚,这花光了我和伙伴的全部积蓄。初次创业,我们什么都不懂,凭的只是一腔创业的热情和干劲。搭猪棚,我们是帮工,买猪仔,我们是采购员,进饲料,我们装卸工,那段时间,我和同伙吃在猪棚,睡在猪棚,每天将猪伺候得油光水滑,待到第四个月时,小仔猪是膘肥体壮,母猪下的仔也都活泼可爱。那些天,我和同伙都憧憬着能小赚一笔,干活的时候,喜笑颜开,有使不完的劲。
然而,养猪仅凭热情远远不够。那一年夏天,我们当地酷热高温,由于养猪场的通风设备没有搞好,直接导致了50多头60公斤的仔猪患病而亡。眼看着到手的成功不翼而飞,我和同伴欲哭无泪。暗自消沉时,我在人民网无意间看到了一则新闻,说的是河南省新野县的硕士猪倌朱艳霞,采用生态养猪技术获得成功,不仅零排放、无污染,而且饲养的猪可快速育肥。这样的一则新闻,仿佛就像一缕阳光,穿透我创业路途灰霾的天空——因为,我们这个鄂西北乡村,离河南省新野县并不远,到硕士猪倌那儿取养猪的真经,似乎成了奔向成功最近的路。
于是,通过人民网,我们与当地的朋友取得联系,来到河南省新野县,考察过硕士猪倌朱艳霞的养猪场后,我们在网络上咨询了畜牧专家,觉得硕士猪倌的养猪技术,我们完全能够借鉴施用。在与伙伴商量后,我们将“发酵床零排放生态养猪技术”引用到自己的猪场,这项技术,就是用谷壳锯木配以猪的粪便,在猪圈内经过微生物分解产生热能,不仅不用每天挑猪粪,而且还解决了冬季的取暖问题。用这项技术养猪,我们饲养的猪长得快,猪舍还没有异味,养出的猪还不愁销。如今,三年创业,我和合作伙伴得益于猪场,两人都买了房,买了车,过上了以前做梦都没有想过的好日子,这让曾经强烈反对我的亲友刮目相看,也让我的人生,实现完美的蜕变。
吃水不忘挖井人,能拥有今天的一切,我感谢人民网——在资讯凸显价值的时代,人民网以其丰富的资讯,及时的新闻,传导了党中央的惠农政策和准确的财经信息,让我走上养猪致富的路途,真切地改变了我这个农民的命运!
人民网,感谢一路有您!(责任编辑:宋心蕊)
人民网,职业成熟路上的坚实梯子 周桂清
2012年01月31日16:23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手机看新闻
仰望星空,南方的夜晚并不漫长,黑夜的眼睛格外明亮,辨是非,明事理,也给自己的职业旅途多了一串长长的思索。
很庆幸,人生路上有一位良师益友。四年之前,因为工作的需要,我从财政记者转为专职编辑,主要从事国际国内新闻的编辑制作。作为地市级报纸,国际国内新闻素材主要取自于网络。但在人人都是记者、个个都是媒体的全融合时代,网络信息真假难分、虚实纠缠,这给编辑工作带了很大的困难。刚接手时,感到每条新闻都是很重要,每一个信息来源都很可靠。这样一来,每次编前会报题时,我都可以拿出一串长长的新闻题目,但每一次值班领导都会给出一大堆否定的理由。比如说这就是一个八卦新闻,消息源不可靠;这只是一个预测,目前还没有定论,“谁愿意整天看到模棱两可的新闻呢?”
说句实在话,转行的一个星期内,我变得很憔悴。这引起了部门主任的关注,有天下班后,他和我一道分析了工作上的得失,当他听到我的苦恼后,也非常坦承地说,其实呢,网络新闻特别多,但关键是要准确,并特意告诉我,国际新闻以新华社的为准、国内新闻盯紧人民网。
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毕竟是部门主任10多年的经验呀。以前我每天得通读七八个网站,但现在我只需要盯紧两大网站,不仅节省了时间,也对新闻的深度和广度有了更新的认识。很幸会,职业路上有了一个坚实的梯子。自从主任传授我“看家本领”后,我每天花在人民网上的时间不少于两个小时。从政治到经济、从中央到地方、从国内到国际,从时政到社会„„都能找到准确的信息,以此为基点,每天我只需要筛选出10条左右的热点新闻,然后进行延伸和提炼,提交到编前会上讨论,基本上都可以获得领导和同事的认可。这样一来,我在网上的时间充实了,网下的工作也有了起色,版面语言也越来越丰富,新闻素材和角度也越来越新颖,制作出来的版面也先后获得了省市新闻奖。
更难得可贵的是,因为人民网的信息源比较权威,在许多热点信息上始终保持了清醒的头脑,为杜绝虚假新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四年来,我们的国际国内新闻,没有编发一条虚假。
透过人民网,我们看到了一个完整、真实的中国,信息量丰满,语言活泼,图片精湛。现在,我每天到少花一个小时浏览人民网,不仅可以掌控大事件,还可以获得全国各地的新鲜事,在很大程度上拓宽了我们的编辑思维。比如说,详细阅读人民网上的港澳台新闻,可以全面地掌握一些专业用语,在编辑报纸时可以有效地规避政治差错。通过各地的信息汇总,我们可以了解各民族的生活习惯和民俗风情,在编辑语言文字时,对民族、宗教、习俗等内容,有了比较全面的把控。近年来,版面没有政治等差错,可以说,是人民网锻炼了我们。
如今,报网竞争非常激烈,很多人认为,网络媒体将淹没传统报纸,但从个人职业的成长来看,我认为,在适者生存的丛林法则中,主动地汲取网络媒体的优势与营养,让草根演绎力量,更能激活传统媒体的活力。特别是现在,人民网增加多语种网站(蒙文、藏文、维吾尔文、哈萨克文、壮文等),这又为学习语言提供了一个平台。
四年来,与人民网风雨兼程。每天的编辑工作,让我更加深深地领悟到,要做好传统媒体,网络是一个不可离弃的梯子。我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编辑,人民网就是职业成长路上的坚实梯子,站在它的肩膀上,我会看得更远,行得更稳健。与人民网同行,职业路上风雨无阻,这份幸福的缘分将一直激励我勇往直前。
(责任编辑:赵光霞)
钟情人民网 生活更添彩 余昌军
2011年12月13日09:06
来源:人民网
看到“人民网15周年有奖征文”,感到格外亲切。不仅仅是因为人民网《观点》频道给我开了评论专辑,更重要的是我与人民网相关部门领导和编辑的网上神交,编读往来,尤其是投稿之后,我对编辑百忙中及时回复耐心指导的那份感激之情。
作为内蒙古呼伦贝尔最基层的的一名普通新闻工作者,我斗胆给人民网投稿,源于2009年金秋10月那次旅行。我去呼和浩特市参加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资格考试。考试完毕,巧遇百名网友聚会塞外青城,参加自治区网络处举办的网络文化座谈会,在金蓝港会议中心,我们倾听了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络研究中心领导和时任人民网要闻部主任的唐维红以及人民日报评论部原主任李德民等专家学者的精彩讲述,受益匪浅,大开眼界。
在讲课结束之际,唐维红主任将自己的邮箱和联系电话留给与会网友,鼓励大家投稿,邀请大家到人民网做客。当时以为唐主任只是客套一下,礼节性的邀请。可是,在随后的一次投稿中,我彻底改变了当初的想法。我将一篇评论发到主任的邮箱,没想到,很快得到回复,在肯定了我的写作技巧,论证过程之后,指出了选题有点过时,并鼓励我不要灰心,继续努力。这让我信心大增。一股冲动在周身蔓延,一幅画卷在脑海里描绘。
为了不耽误唐主任的宝贵时间,我将评论稿直接投给《观点》频道邮箱。又一个没想到的是,《观点》频道主编张玉珂在签发我的稿子之后,还及时在邮箱中回复稿件发表的网址。在回复中,我获知他的QQ号码。于是,我们成为QQ好友。每次稿件发表之后,张主编都亲自回复,让我第一时间看到编发后的稿件。看到修改稿,题目改动,结构调整,每次都有新收获,网评渐入佳境。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在人民网有了自己的评论专辑。我的稿子都是发表在《网友说话》栏目。人民网这么高规格的媒体,能够给网友开辟自由发言,表达心声的栏目,让人感到和蔼可亲,总有说不完的心里话。
兴奋与激动中,注册了强国论坛,让我关注更多的热点问题;开通了强国博客,让我记录细致入微的生活点滴;进入了“人民图片”,我用相机定格精彩瞬间。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浏览新闻,关心时事,总是情不自禁,经常有感而发,生活点滴,家庭故事,时事评论,偶感所得,抑或拍摄图片等等,犹如一湾碧水,在心灵的开阔地潺潺流淌,缠绵悱恻。渐渐地,爱上了她,向她倾诉心灵的声音,向她述说内心的烦恼,和她分担风雨,与她分享阳光,居然成了我生活不可或缺难以割舍的一部分。
从事新闻工作以来,一直仰视《人民日报》,梦想着能在上面发稿子,哪怕是一句话,哪怕是一个名字。但梦想归梦想,梦想着,快乐着,却总以为是妄想,不会成为现实。可是,2011年12月8日下午,《人民日报》“连线基层”栏目编辑付文来电话,核实我的图片故事《78岁的理发师》,准备次日刊发。我惊喜万分,我的梦想即将变成现实,来得太突然,让我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
除了惊喜,还有敬佩,敬佩人民日报编辑的严谨、细致。编辑付文对稿件再三推敲,并两次将修改稿传给我本人校对。尤其是对其中的两个细节,编辑细致入微,认真核实。为了更加准确,做到万无一失,当晚,我下班之后趁着夜色冒着寒风来到图片故事的主人公李占山家,再次核对了其中两个细节。即使这样,编辑还是提醒我,不要关闭手机,稿件上版之前有事及时沟通。我钦佩、感叹,编辑付文却自然回答:“白纸黑字,就是要严格”。
2011年12月9日出版的人民日报“连线基层”版发表了我的一组图片故事《拿起推子特踏实》。编辑特意发来人民网网址,让我第一时间在网上看到了自己的作品。能在党中央机关报图文并茂发稿,而且是一次发表三张图片,作为最基层的新闻工作者的我来说前所未有,犹如飞翔的感觉。内蒙古大兴安岭深处这座小城牙克石,尤其是这位经常为残疾人、卧床病人以及逝者免费理发的老人,能够上人民网和人民日报,让人感到基层、百姓与国家级媒体的息息相通。正所谓,脚下泥土,笔下真情。
人民网,为人民;心若在,梦就在。约会人民网,我的生命更热烈;钟情人民网,我的生活更添彩。传奇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想你时你在天边,想你时你在心间”。
以“五气”创精彩,赢未来 ——我对人民网的建议 缪华
2012年01月31日12:25
来源:人民网
(1)多冒社会的“热气”。
新闻信息海茫茫,全指人民网导航。人民网要成为人民群众喜爱的最权威性新闻综合网站,必须时刻冒着社会的“热气”,即抓住各类政治、社会、生活和文化事件的热点,提供最前沿最热读的新闻信息,以较大的新闻价值来创造最高的新闻热度,吸引网友的眼球。这就要求人民网的采编人员保持较高的新闻敏感性,将新闻事件的报道做精做准,做深做透,以高端、专业的品质来把控新闻热点,让人民网的各类新闻报道以“热气”抓人,以“热气”赢人,以“热气”胜出同行,从而吸引更多的网友,赢得更多人的青睐。
(2)多接人民的“地气”。
人民网准确地自我定位,才能更好地发挥和实现自我价值,因此,人民网必须多接人民的“地气”,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力量,千万不能高高在上,脱离了人民群众这个根基。人民网必须经常开展受众调查分析,以表单对话的形式征求网民的意见,并通过多种形式的信息收集分析和处理,摸准人民群众对人民网的心理期望,以合理安排本网站的采编方向和重点,贴近新时代,贴近人民生活,贴近网民心理,用心用情用智做好网络文化大餐。网站建设竞争也非常激烈,今后尤甚,人民网只要多接人民的“地气”,打下最坚实的群众基础,就一定能经受住考验,继续领秀中国党政互联网站最前列。
(3)多秀时尚的“潮气”。
充满时代气息才能让人觉得亲切可人,板着面孔说话,没有新潮和锐气,网民的鼠标就不认帐,就会降低访问量,作为网站存在的价值的就大打折扣。笔者调查,曾有一段时间,部分年轻网民觉得贵网站潮气不足,反映的生活节奏滞后于时代,现在进步得不少,但依然需要多秀时尚的“潮气”,从内容到版式都需要积极创新,学习借鉴赏国内和国际同行的先进经验,把准时代的脉搏,与世界同步,与潮尚同步,要敢于打破僵化的框框,设计新颖别致美观大方引人注目的页面,内容上要紧跟党和国家的形势任务及部署,端出最可口最引人的文化大餐,以浓浓的潮气应和网民更青春的气息,赢得更多年轻网民的喜爱。
(4)多添大美的“灵气”。
没有灵气的网站是僵化的,注定不会成为广大网民的心灵驿站。一个网站充满灵气,才能给人以美好感觉,给人信心,给人以希望,给人以美的享受,在体味时代之进步,生活之美好,文化之韵味的同时,汲取更丰富的文化涵养,提升个人文明品质。人民网要充满灵气,必须依托人民日报的作用,在保持一定比例的俗文化份量之上,加大民族高雅文化的份量,尤其是在文化专题方面用功,将国学通过专家讲坛、经典传送、作品品鉴、文艺作品创作、文心雕龙等形式栏目载体进行群众性的推广,让最真最纯最美的思想火花点亮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对最空灵的想象。
(5)多展深厚的“老气”。
老气代表着一种深度,代表着一种功力,代表着一种关爱,代表着一种哲学。人民网要“倚老卖老”,充分利用人民日报强大的智力支持,将新闻事件的报道做深,以高端的思想挖掘其最大的价值,以专家式的采访分析维持网站的权威性,尤其对社会现象的剖析要更老道,一针见血,步步为营,让受众的心服口服,从而更加喜爱上人民网。同时,老气还代表着另外一层意思,即更多的关注历史,在时间纵度上求长远,可以推出“史海钩沉”、“经典中国”、“不能忘记”等栏目和专题,在更广阔的历史时空中纵横拓捭,以“老”引人,以“老”服人。另外,老气还可体现在更多地对老年群体的关注上,中国是老年社会,人民网必须爱泽老人情系老人,以“老气横秋”赢得更多网友的敬重和厚爱。
(责任编辑:赵光霞)我帮人民网拿回people域名 人民日报政治文化部
杨明方
2011年12月31日10:41
来源:人民网
我与人民网很有缘。缘结何处?要追溯到11年前,因工作之便,我曾有机会亲历帮人民网从一家公司手里拿回目前使用的people域名(www.xiexiebang.com)全过程。后来,我在工作中又时时处处受惠于人民网的支持和帮助。蓦然回首,感慨万千。
十五年前,人民网的前身人民日报网络版诞生,当初使用的域名,是www.xiexiebang.com。后来,随着互联网日益深入人们的生活,域名作为一个网站在互联网上的“门牌号码”,简洁、易记越来越成为必需。而对于广大普通网民,不太容易弄懂daily一词的含义,稍不注意,拼写peopledaily极易出错。
记得是2000年夏的一天,当时的人民日报网络中心负责同志找到我,问我跟北京国网公司熟不熟?看能否帮忙做做工作,让他们把people域名“转让”给人民网使用。
我当时在原人民日报教科文部科技组做记者,主要从事当时人民日报《电脑·网络·通信》专版的采编工作。此前不久,我曾有机会采访过这家公司,跟其负责人打过交道。这家公司富有前瞻性,在互联网刚兴起时就敏锐意识到,域名将是网络时代必不可少的稀缺资源,于是抢先一步注册并拥有了大量域名。
我打开当时的people域名页面,屏幕上跳出“才子佳人”网,页面下方“版权所有”者正是国网公司。我立即与公司负责人取得联系,讲明了意图。他们表示很为难,说公司以这个域名开办着网站,还很有人气。我就说,people的含义是人民、人物、人群等,用这个单词做“才子佳人”网的域名不大合适,完全可以换一个更贴切的域名。而对于人民网来说,它是人民日报的“网上名片”,向全世界代表了党中央机关报的形象。公司方面如能从善如流,必将善莫大焉,是一件造福亿万读者的大好事。
听了我一番“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话语,公司负责人态度有所松动,表示可以考虑“合作建网站”,如果转让域名,“转让费怎么也得上百万吧!”
后来,我约好时间陪同人民日报网络中心负责人,到国网公司位于东四十条东环广场的办公地商谈域名转让事宜。谈判进行得异常顺利,到了吃午饭时间,公司方面还要“做东”请我们。饭后离开时,他们作出郑重承诺:为了表示对新闻网站“国家队”的支持,国网公司决定把people转让给人民日报社,公司象征性地收取转让费1元。
2000年10月26日下午,域名赠送仪式在人民日报社老干部活动中心举行。我记得,北京国网信息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惠群先生当时在会上情真意切地说:把people域名这一符合人民网内涵的“网上商标”转让给人民人民日报社,真可谓“实至名归”。时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兼网络中心主任、现任人民日报社总编辑吴恒权同志出席了域名赠送仪式,并对国网公司的义举表示感谢。
2000年10月27日,人民日报要闻第4版刊发我写的消息《国网公司慷慨赠送“网上商标”,人民网启用新域名》。10月28日,www.xiexiebang.com作为人民网新域名开始出现在人民日报报头下方。“并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peopledaily老域名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people域名成为人民网的正式网上地址。
工作之便,举手之劳,我在不经意间为人民网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后来,无论我在什么工作岗位,都充分依靠人民网。令人感动的是,日益发展壮大的人民网也给予我巨大支持和帮助。我在人民日报所属报刊《健康时报》担任副总编辑期间,每年全国“两会”召开时,都邀请医药、卫生界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到人民日报社举行专题论坛,几乎每次人民网都进行现场直播,有时还邀请部分代表委员到强国论坛做嘉宾访谈,对初创时期的《健康时报》扩大影响帮助很大。2008年9月到2011年7月,我作为人民日报社选派的中央国家机关第六批援疆干部,被派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五家渠市)挂职。远离报社,每天早晨起床后打开电脑,在人民网上“看报纸”,网上浏览当天人民日报各版内容,成为我每天雷打不动的“必修课”。后因乌鲁木齐发生“七五”事件,有一阵儿新疆“断网”。2010年5月14日,新疆全面恢复互联网。当天,我向社领导提交了一份报告,希望能把五家渠政务网链接到人民网主页上,为当地扩大宣传开辟一条新通道。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马利同志当即批示同意,当天下午,五家渠政务网的链接就出现在人民网主页“地方”一栏。人民网对我圆满完成援疆工作并取得一些成绩提供了宝贵支持。
2011年12月初,我根据人民日报社张研农社长指示,采写了关于“京城好人”刘学军的连续报道,在读者中引起很大反响。马利副总编辑得知刘学军的感人事迹,亲自安排人民网进行“报网互动”。12月16日上午10时,“京城好人”刘学军做客人民网,讲述他的平凡故事。我“客串”主持这场视频直播访谈,也第一次面对摄像机和网友观众“首秀”。访谈结束后,如雪片般飞来无数电话和短信留言,表达了广大网友对“一辈子像雷锋那样”做好事的“京城好人”刘学军的由衷赞叹和钦佩之情,我也充分感受到“权威、实力、源自人民”的人民网的巨大影响力和网络视频的强大生命力。
(责任编辑:燕帅)
有朋人民网上来,不亦乐乎? 保虎
2011年12月21日14:19
来源:人民网
人民网总是以他崭新的页面令全国人民耳目一新,频道科学有序、点面兼顾、特色鲜明的设置,可读性强、感染力大、影响面广,辐射力和穿透力强。我是一名来自原始深山老林的大学生村官。我天天都要上人民网一个小时, 因为人民网信息量大、权威性高、贴近基层,打开人民网各个频道,我来到了思想、理论、政治、精神、情感、观念、舆论、知识、文艺、娱乐等等境地,阅读了那些知名作者的彰显正气、大气、洋气、雅气的文章,我仿佛“周游”了全世界。
具有以政论层次顶尖、权威度高、知识含量大、信息量丰富、影响力度广、可读性强等的人民网,给我焕然一新的感觉,给了我很多的感动和感受,我要高度赞扬、热烈追棒他。人民网颇有“牡丹出炉压群芳”的气势。人民网不愧是中华儿女学习的“摇篮”、民生疾苦倾诉的平台;浏览了人民网,阅读网页上反映政声、社声和民生民意的精美文章,就是漫游在“信息大世界”,从而教育人、鼓舞人、引导人、激励人的积极作用。
点击人民网,让我油然而生地产生敬佩之情。每天不停不断的浏览人民网„„很快便对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现已习惯性地每天上班第一件事便是打开人民网,好一睹为快。人民网让我在感动中激励自己、陶冶自己、陶醉自己、纯粹自己、重塑自己„„她将永远滋润着我的人生与梦想。
众所周知,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传播和传承文化是人民网义不容辞的义务、责任和神圣使命。人民网关于百姓生态、社会生态的报道,让民众和网友看到积极向上的声音、看到和谐美好的愿景、享受到幸福与快乐的社会视角。如果说人民网是一条富有文明与发展、智慧与思想的河流,那么这条对中国文化传播十五载的河流,它滋润了国家与人民智慧火花与的激情碰撞,带动了社会的发生、发展与转变。
人民网使我获得了许多丰富而深刻的富有思想与哲学的理论观点,接触和收获了新思想、新观点、新理论,给了我真实的锤炼、友善的启迪、思想的升华、哲学的思考、文学的熏陶„„
孔子《论语》中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而我要说“有朋自人民网上来,不亦乐乎?”。人民网每篇文章都那么简洁明快、那么琅琅上口、那么寓意深刻、那么让人深思、那么富有诗意、那么感受文学、那么充满激情、那么吸引眼球。一路与人民网这位朋友同行,我享受到了人民网幸福与激情:内容更贴近基层,贴近大众,以关注民生为己任,关注民意、服务民生、服务民意“人民网为人民”的特色,以民声的畅响为平台,充分反映民意,畅响民生,成为反映民声、民声畅响的好平台。
“有朋人民网上来,不亦乐乎?”。人民网,我的朋友!2012年1月1日是你的生日!你的远方的朋友衷心祝福你:生日快乐!
惠泽万众的人民网
内蒙古杭锦旗文联 巴雅斯呼楞 2012年02月20日16:05
来源:人民网
直到如今,以上的日子已经过去三年多,曾已被我用几个文字装进尘封的日记本。然而,那一天发生的一切依然历历在目。
那天小镇副书记吩咐我,中午甭回去了,给你们办公室安置网络。
单位里有四台电脑,其中只有一台在我们办公室,且只是打字排版,没无它能。有时候赶稿子还得加班加点,甚至偶尔还会‘赶夜车’。
我耐心地等待着,关于电脑基本的操作还是难不倒我,那个时侯我手里有蒙语文安装盘,如果办公室通了网,那么我得把那蒙文系统安装上,往后工作起来就方便多了。
中午下班时间过后,几个安装工作人员敲开了我办公室的门。一阵忙碌后,我那台熟悉的电脑桌面上多了几个既陌生又熟悉的图案。正当我有些茫然,安装工问我会不会上网?
我如实地摇了头。于是这位工作人员很耐心地帮我连上了内蒙古人民日报官方网。也许是一种茅塞顿开的激情索然,面对这位的轻车熟路,我心里难免滋生了羡慕之情。
那天中午我没有离开办公室。在内蒙古日报官方网里像一只出洞的蚂蚁一样慢慢地畅游、搜寻、赏析的途中,意外地‘闯进’了本网站蒙文版。这真是依了那句话,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我守在那里,直到同事们逐一进来。
——还有蒙语网站?
——人民网还有蒙语版面,神奇了!
——真棒呵!
——你识蒙语文啊?
——我看懂图片啊。
——没想到蒙文还有这样的平台。
我们办公室里唯独我能读懂蒙语,因此也是第一个给同事们介绍人民网蒙文版面的佼佼者。在他们眼里,蒙语早已落伍,只有纸板媒体,根本不会和网络有瓜葛。人民日报蒙文版无声地证明了很多,为此我心里格外的温馨。
这一天单位领导也知晓了这道消息,他特意地鼓励我说,如今有了蒙文版网站,对你这样用母语创作的人员来是一个绝佳的机会,也是学习的捷径。
人民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片面到全面,在日新月异的文化创新中保持着自身独有的特点一直传递着文化的火苗。不知不觉中与其结交已三年时间。从最初单一的网站,到如今的‘蒙文新闻网’‘好来宝’‘雄鹰’等等,我都极为熟悉了。还有很多蒙文杂志都有了自己的网站。网络已经与我们生活有了紧密的联系,使我们精神生活不可或缺的养料。网络是我们的老师,启蒙者。第一时间内传递全国各地,乃至全世界信息的新时代新‘骏马’。网络上不单单是获取信息,还有很多学习的平台,助于自身修养的知识面的提高。但是,我本人只是能成为‘人民网’忠实读者,却没有成为通讯员。这点令我遗憾。每当读到人民网作品,虽然会有投稿的冲动,但是一直缺少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勇气,拖延到至今。欣赏是参与的源头?我不仅仅是人民网读者,更应该是通讯员。这样通过这个平台曾能与别人畅所欲言,沟通,相互学习督促。现在,人民网都有留言平台,这是一件好事吗?千万个读者通过这平台,畅所欲言,踊跃参与,为文化大建设而服务。因此,我尊称人民网为‘中央网’,与四面八方而来的众多网友分享这虚拟世界里的靓丽风景,同时也将自己内心所悟道出来的点点滴滴将在这里‘晒一把’。
一是中央网应该是‘领头军’
中央网得担当‘领军’任务,成为中国蒙语网楷模。它得责无旁贷地带领所有蒙文网络,向国内外文化市场进军。避开群龙无首,齐声高歌,团结协力,与时俱进。内蒙古人民日报与各盟市报社联手,成立‘内蒙古蒙文报网站’,为内蒙古报刊出谋划策,探讨新路子,在纷繁众多的媒体中独占一个角落而努力,这一点既符合时代特征与需求,也是时代的必然产物。
二是正确认识三角关系。
三角关系指的是啥?也就是读者、编辑、和通讯员。三者如鼎下三足,缺一不可。如果三者相互没有紧密粘连在一起,那最终结果成败可想而知了。
首先要亲近读者。没有群众基础的事业就像是秋末的蓬草,随风而逝。满足读者的需求,同时要举办一些让读者参与的活动。从一到十,从十到百,聚沙成塔。人民网十五周年庆典举办的‘我为人民网’内容虽然不很新鲜,但是通过活动人民网可以与读者牵手,面对面的交流,从而让读者了解自己,剖析自己,达到了很好的效果。有句话说,成功是站在失败的肩膀上的高歌一曲。为了读者,最终还是为了其自身的壮大。
其次要突破修辞、编篡大关。这一关举足轻重。在人民网我读过一篇杂文《大学生的实习是‘关卡’吗》,让我读起来舒畅,两我感触颇深,产生了共鸣。人民网里发稿一定要把关,题材上要有自己的特点。有些内容空泛的,读起来拗口的文章最好不要贴上去。当然,要鼓励新人新作。
最后要组建人民网创作队伍。这样能保障了稿件来源,每天更新内容。有目的地培养通讯员还是很有必要的。内蒙古地域辽阔,文化差异又很明显,立足这一点,多培养地方通讯员,追求‘百花齐放’。
三是凸出民族特点。
人民网承办的蒙文版网站是向中国,乃至全世界介绍蒙文文化的唯一平台。同时也是面向全世界打开的一扇民族文化窗口。我们得扎根这一特点,凸出我们独一无二的特点。所谓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杜绝抄袭别民族文化的‘镜中物’。但是,这一点也不能是空穴来风,凭空造价。我们要踏实地耕耘,像一头草原牛一样埋头苦干,摘得满眶满眶的文化硕果。
四是人民网要完成革新。
人民网绝不是‘人民日报’的翻译,而是在这基础上不断地扩大内容,要处处见到符合时代的新鲜事物。这里讲的革新包括以下两个内容,既是内容革新和样式革新。网络与纸板媒体不一样。其优越点是不断更新,一日一个模样。尤其是内容上的‘快餐式’,与当今城镇人们生活节奏快紧密相连。
五是杜绝错别字的出现。
不论是纸板媒体还是网络文章,都要杜绝出现别字。一锅汤可以被一只苍蝇毁掉。所以,此类文字‘肿瘤’一定要做到绝无。
有时候还存在作品重叠、多角发表的现象。假如,一篇文章适合很多种内容,最好就选最恰当的那一类。文章泛滥,最后只是让读者味同嚼蜡。
六是人民网要做到面面俱到。
要做到面面俱到首先要面向全世界,有的放矢。保证自己特点的同时,把握时代主脉,创建多角交流平台,让众多关心、爱护、拥戴人民网的读者聚在一起,共谋未来。同时还增添科学、市场经济类内容,让需要者来这里‘取经’。
七是时刻不放松宣传自己。
保证自身质量的同时,还要时刻不忘宣传自己。当今时代,不宣传就会被淘汰。作为一个中央网,经常要与兄弟网联手,并驾齐驱,也是一种生存的必然趋势。户枢不蠹嘛。
八是创建文学创作平台。
人民网是新闻网,视角关注的是当下的新鲜事。但是,红花需要绿叶撑,所以我觉得,有一定的绿叶来承托新鲜的红花,不会是一件坏事。在每一篇文章后面跟帖‘留言’,我想或许能让读者参与进来。
网络是这个时代产物。其自身深处潜在的庞大力量是不容置疑的。同时它也是时代最健壮的一匹‘骏马’。作为中央网蒙文版任重而道远。我坚信,因为人民网的坚持,和我一样的忠实读者很多,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天天做客‘人民网’的我,祈祷人民网明天更美丽!
(责任编辑:燕帅)
传媒大学传播系主任邓炘炘:祝贺人民网成立15周年
2011年12月21日09:17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2012年1月1日是人民网成立15周年的纪念日,在此表达衷心祝贺!15年是一个生命从呱呱坠地到长成翩翩少年的时间,值得一生珍视和回忆。1997年1月1日上线的人民日报网络版,是当时中国大陆最早登陆互联网络的权威媒体机构之一。1999年,人民网开办的“强国论坛”曾是当时国内网络传播中的重点园地和各方关注的焦点。多年来,人民网不断发展和壮大,规模和触角延伸到广泛的方向和领域,保持着持久的张力和不懈的进取态度,积极探索践行有效率有影响力的运行模式和运作样态,其成功和经验众所共睹。
在我看来,这些年间,人民网与高校新闻传播教育之间最重要的关系和举措之一,是自2008年启动的人民网奖学金计划。这个计划每年分别向包括中国传媒大学在内的5所国内高校新闻传播院系提供3万元资金,用于网、校共同主持的“人民网奖学金”和“人民网优秀论文奖”激励项目。这个计划从此扎实运行,形成了严谨完善的运行规则和机制,后来范围更逐步扩大到国内10余所高校,并持续至今。据我所知,在国内主要网络媒体机构中,人民网是迄今唯一实施这类计划者。作为这一计划最初的参与者和见证人,我一直深深感谢人民网这一培育未来的做法,相信许多参与其中活动并实在受益的各校学子们也怀有和我同样的感受。
(责任编辑:燕帅)
我和人民网
澳大利亚 Edward Lee
2012年01月19日10:10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虽然我与中国万里相隔,但是精神上的交流拉近彼此。我为自己是一名华裔而骄傲。我的祖辈因人口走私而流落国外,客死异乡,寂寂无名。他们无法获知兄弟姐妹的下落,更无从知晓曾经深受外国侵略的祖先尸骨何处。
乘着人民网英文论坛这辆马车,我可以自由地表达,用我满腔的热忱来发表所见,来凸显中国的一些不足,虽然这些不足有可能有利于那些向中国说不的人。尽管我不是记者,然而这个平台却实现了我这个梦想。虽然我与他们无法相见,不能握手言欢,但是我知道我们因为人民网而相连。
人民网英文版作为一个展示软实力的平台,拥有突发新闻,军事,外交,国内新闻,观点舆论频道,在这里,我与其他网友进行讨论,重塑我的智慧。
我要深深地感谢人民网英文论坛,它令我能自由地把我的所学,所知和我的经验传播给那些受年龄或者地域限制的阅历尚浅的朋友;同时,它也使我在这里学习他们的人生真谛,了解信息时代的难题。
每天,都有一种无法抑制冲动将我内心对人民网的丰富感情转换成可见的文字。这次,我终于达成所愿。这一段的意思如果不加以解释,连我自己也不明白,但希望表达了我内心的欢喜。
在时间就是金钱的社会,评论家们争论但不求回报。但是,犹如手掌掬水,给予即是获得,这并非虚言。这种智慧并不多见,但是,我知道,它存在于人民网。
让我们一起努力为各民族之间的多样性文化建立桥梁,以此来减少成见。纵然搭建这一桥梁耗要费数年时间,纵然这项工作永无止境,但如果全球有一半人愿意参与,这座桥梁就有望建成。通过人民网的传播,每个人的善举得以汇聚并传播成为普世智慧和道德责任。
如同那些拥有各种财富的慈善家,我们的目的相同,都是竭尽所能帮助他人。这就是我的梦想。
人民网没有完成这项工作的时间表,但是我有。只要我还活着,我们应该找到走近彼此的时空,来维护和证明正义在这个广袤而疯狂的世界里的存在。
“我与人民网”这一主题,象征着自发的信赖和亲密,是我们被赋予的亲近感。这种亲近感使得我们一起努力,在日常平凡的生活中去实现公平而又真实的表达诉求。谁敢说不是这样呢?
(责任编辑:燕帅)
我和人民网的“三部曲” 马银河
2011年12月14日10:29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周一早晨,我在办公室和往常一样打开了人民网。一个来办公室办事的与我年纪相仿的年轻同事,很诧异地问我:“你也看人民网吗?”他的意思是说,他一直认为人民网这种权威、主流的媒体,大多是领导干部和高知人群才会经常看的,没想到一个年轻人也会经常看。我冲他微微一笑:“你太OUT了,人民网人民看,人民不看的那还叫人民网吗?”
同事走后,我细细一想,其实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每天浏览人民网已经成为了习惯,甚至可以说成为了生活中的一部分,人民网已经成为我思想上的导师,工作上的帮手,生活上的朋友。说起来,我和人民网还有着交往的“三部曲”呢。
“第一部曲”是,在偶然中相识。那是在上大学的时候,我在学校新开张的电子图书馆里上网的时候,很偶然地打开了人民网的链接。由于学的是文科的缘故,我对时事政治比较关心,所以当看到党的主流媒体也有网站的时候,比较兴奋。从那时起,每当学习空闲的时候,我都会去电子图书馆上一会儿网,看看人民网上的重要新闻以及评论、理论性文章。同时,我也时不时学习人民网上刊载的优秀文章,学习他们的语言技巧和结构布局。在这位启蒙老师的教导下,我开始学习写一些“豆腐块”,并尝试着向当地的报纸投稿。没想到在大学的几年时间里,我的一些“豆腐块”文章相继见报。这使得我以后的学习生活产生了重要的转变,自那时候起,上网看人民网替代了上网玩游戏。我心里很清楚,这都是因为有了她——人民网的帮助和启发。
“第二部曲”是,在记忆中怀念。大学毕业以后,我走上了工作岗位。因为是要承担办公室秘书工作,单位领导便安排我到基层单位一线工作锻炼。由于单位的性质,我们基层单位所处的环境都比较艰苦,基本都是远离城市喧嚣的偏僻乡野,再加上早些年基层单位条件不是很好,上网也不是很方便,想看看人民网便成了一种简单的奢望。那个时候,我白天在基层一线班组从事具体工作,晚上利用业余时间主办内部报刊。在编排内部报刊的时候,我首先就是想到从人民网上摘录一些国家时事政治,以及中央的一些重要方针、政策等,向职工群众们宣传。但是,由于条件十分不便利,我的这个愿望一直未能实现,成为我在基层单位工作几年的一大遗憾。那个时候,我自己也只能在记忆中怀念她——我的人民网。
“第三部曲”是,在生活中依恋。走上机关管理岗位以后,办公环境也较之以前有大幅度改善,在办公室打开电脑浏览人民网学习、查询一些资料也就成为了我工作和生活中的一部分。当要准备报告材料时,我会打开人民网,认真学习和领会中央有关政策精神和重要部署,做到心中有数;当遇到党组织工作中的问题时,我会打开人民网,找到我想要的党内规章制度和基层党组织工作方法,解决现实问题;当自己动笔写文章时,我会打开人民网,学习网上刊登的相关文章的写法,将其借鉴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当工作之余有空闲的时候,我会打开人民网,专门浏览、摘录网站上刊登的各类文章里的精彩语句,提高个人文字能力。当然,除了浏览,我还尝试着主动和她“交往”。当看到自己的文章首次在《人民日报》发表以后,我难以掩饰内心的喜悦。我知道,我已经离不开她了——身边的人民网。
猛然回首间,人民网已经走过了十五年。而她也陪
第三篇:演讲稿选登
演讲稿选登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
大家好!首先,我非常感谢菏建集团和在座的各位领导,给予我这次展示自我和施展才华的舞台!我从小就喜欢建筑这个行业,所以上大学时就义无反顾的选择了土木工程专业。一直梦想着毕业后能从事建筑这个行业。今天,有幸能来参加菏泽建筑业最大的国有企业集团的面试,我非常珍惜这次机会,也非常渴望能得到各位领导的支持。下面,我简单的对自己做一下介绍:我叫刘小位,毕业于河北农业大学的土木工程专业。在校期间,本人学习刻苦努力,成绩优秀,曾多次获得校级奖学金,并考取了会计从业资格证、保险从业资格证书。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曾获得校级社会活动优秀奖。利用暑假时间,在南水北调工程河北易县段实习,把自己从书本上学到的东西付诸于实践,巩固了文化知识,积累了实践经验。同时,本人思想积极向上,在校期间,已光荣的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
本人为人正直,吃苦耐劳,责任心强,具有团队合作精神。总之,我是一个思想上进、性格阳光的女孩儿,善于接受新事物,善于迎接新挑战。我的兴趣爱好很广泛,喜欢看书,郊游,做健身运动,爱上网学习,还特别喜欢关注建筑行业的新动态。我的事业计划是勇于进取,与时俱进,将我的全部精力与所学的专业知识融入到我的工作中去。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求知进取,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建筑业的佼佼者。菏建集团自1951年创始以来,始终秉持“信誉、品牌、和谐、奉献”的企业理念,承建了无数大型项目,在菏泽大地上,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如:大剧院、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中国林展馆等都是菏建集团的作品,为菏泽的市容市貌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菏建集团,作为菏泽市唯一一家拥有房屋建筑施工总承包一级等十三项资质的较大型国有企业集团,获得过无数的荣誉。我们菏泽人都为此而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今天,我有幸能够站在这里,心情更是无比的激动,我若能成为菏建集团这优秀团队中的一份子,我将刻苦钻研业务技能,将大学所学到的知识理论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去,为菏泽的城市建设贡献出我的才能和智慧。
从山东省的发展看:“十二五”及今后一个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将迈进一个新的征程。菏建集团也因此而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应坚持绿色发展,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作为我们发展的着力点,加强生态保护和防护减灾体系建设。提高生态文明水平,营造美好家园。在菏建集团“信誉,品牌,和谐,奉献”企业理念指导下,在集团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大家齐心协力,定会创造出更具特色的建筑作品。我现在似乎看到了,几年后菏泽城市具有特色的大型建筑,就有我的参与和汗水。我坚信,菏建集团一定会成为菏泽建筑业最具影响力的企业,企业规模和实力定会与山东省同行业知名企业齐头并进,成为国内建筑业的知名企业。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第四篇:如何当好班组长演讲稿选登
如何当好班组长演讲稿选登
勇挑重担 肩负使命
大柳塔煤矿 郑世伟
企业要有好的发展,必须造就一批高技能,高素质、善管理的人才队伍,作为优秀的现代化煤炭企业的神东煤炭分公司尤为如此。因此,适应企业的科学发展,更好地履行职责,提高我们班组长的管理、培训、创新和工作能力非常重要。
作为一名班组长,必须要给自己合理定位。班组长是班组生产工作的组织和协调指挥者,处于兵头将尾的地位。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思想素质,对待工作要恪尽职守,认真负责,勤奋刻苦,不懈努力。在岗一分钟,尽职60秒。刻苦钻研技术业务,精益求精,勇于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诚实守信不讲假话,光明磊落,言语真切,处事实在,讲信誉,重信用。因为班组长做事既代表个人又代表班组,班组长的一言一行,随时影响身边的每位员工。只有诚实守信,才能得到班组内员工的认可,才能树立良好的威信。要善解人意,团结同志。班组员工气顺心齐,团结一致才能使班组具有战斗力、凝聚力和向心力。班组长对执行重要工作有着承上启下的桥梁和纽带作用,面对上级是执行者、责任者,要及时准确地把上级的指示精神传达给员工,并认真贯彻落实,履行好我们的义务和责任;面对下级我们是领导者、指挥者和教练,合理组织人力、财力、物力,确保员工以高度的工作热情和信心来完成任务,及时发现员工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及时纠正;面对同级是合作者,一切从大局出发,真诚相待,互相尊重。共同配合才能完成好矿、队下达的各项任务。
一个好的班组,必须要有科学的管理,这是班组长的重要职责。众所周知,人是有情的,管理制度是无情的,要把制度管理、情感管理融为一体,使员工既感受到班组小家庭的温暖,又有严格的纪律约束。班组长与其他管理者不同,班组长不仅是“司令”,又是“政委”,还是“战士”。在履行其管理职责时,班组长要管得宽,管得细,管得具体,始终以人为本,把安全放在首位。
从大量工伤事故案例分析,90%以上的事故在班组,80%以上是由于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事故隐患没能及时发现等人为因素造成的,而抓安全班组是最重要的环节。班组长要利用班前会对员工进行综合管理体系和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培训,对危险源进行预先评估、预控,不厌其烦地进行安全意识灌输,直至理解掌握。强化现场检查、监督,让员工真正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思想转变。牢固树立质量是企业的第一生命线。转变观念,解放思想,把标准化放在安全生产的首位,上标准岗,干标准活。但是一定要明白标准化建设是为了安全不是为了让人欣赏。
班组长不能做老好人,要一碗水端平,是非分明,奖罚公正。通过激励机制,努力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善于与员工沟通,及时了解掌握员工的思想动态。只有与员工面对面、心贴心、肩并肩,才会了解其所思所想,所喜所忧。只有一颗平常心,敬重的心,无私的心,才能真正解决员工的思想问题。尊重员工,可以提高班组长的个人威信,提高班组凝聚力。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过去的成绩并不代表未来的辉煌。让我们携起手来,勇挑重担,肩负使命,团结拼搏,充分发挥我们的智慧,为打造世界卓越矿井贡献力量。
第五篇:感恩教育演讲稿选登
晨曦学生风采A4版
感恩教育演讲稿选登
我的母亲
八(3)班桂希文
相信大家一定有在困难时得到别人帮助的经历,是的,当你在最沮伤,最无奈的时候,得到别人的帮助无疑是雪中送炭,将你对生命的希望重新燃起,这样的经历是美好的,是难忘 的,是温馨的!
其实呢,只要你细心地去观察生活中的一切,就会发现原来你已经拥有许多的这样的回忆了,在生活中我们所的得到的帮助是来自多方面的,有的来自亲朋好友,有的来自老师同学,有的来自丰富多彩的大自然.今天,在这里我特别要感谢的是我的妈妈,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她会的只是用她的 双手来为儿女创造美好的生活,她唯一的愿望也只是我和弟弟过得更好!是她教会了我做人的 道理,她是我的第一任老师,无微不至地关心爱护着我,所我倍享家庭的亲情和温暖。
曾经有人说过理解父母的前提是懂得父母的一片苦心,报答父母的前提是了解父母的一片 爱心。
在儿时的记忆里,母亲是个很严厉的人,也是个很温柔的人。她一直以严厉的态度来对待 我的学习,不管是考得好还是坏,总是要求我要锻炼自己,告诫我不管你现在怎么样,以后的 事谁也不知道,你要想保持考得好的现状,就不要松懈!咋 一见,你可能会觉得她也太严厉了 吧,其实我明白妈妈对我严厉都是为了我好,都是因为爱我.妈妈也有很温柔的一面,小时候,每 次她都会静静地坐在我旁边看着我做作业,做完了就细细地帮我检查,错了的就回慢慢教我,那 时候的她可温柔了,要说妈妈的爱可不只这些,小时候有一次我发水痘,妈妈怕我抓破水痘会长 疤,整宿没合眼陪在我身边,因为医生说我不要扇电风扇,可我又太热了,妈妈就在旁边帮我摇 扇子,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有妈妈这样悉心的照顾,我很快就好了,也没留下什么疤痕,我已经 不知道我吃过多少药,打过多少针,只记得妈妈流了多少泪水,多少汗水,知道妈妈爱我,我也爱 妈妈。
爸爸妈妈是世界上对我们唯一无怨无悔付出的人,他们的爱是那么的无私,那么的干脆,在 我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们总是竭尽所能地来帮助我们,义无反顾地支持我们,给我们力量,信 心,鼓励我们,给我们走下去的勇气。
面对父母的关心、爱心、苦心,我们就应该努力学习,不辜负父母对我们的期望,我们要学 会去理解父母,帮助父母,关心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做一个正直、热忱、善良、肯吃苦愿奉献的人,努力学好文化知识,将来做个对国家有用,对社会有用的人,报答父母,回报社会。
随主天误看“作题理仅略并面流果班试现家初班 之真〄童也都解而任〄你待是甚不对逝仍级过这庭时没心变迎〄理至需班〄然招只
有主 来的活就他”班〄主得刃做解绝要级我不〄“许并成是对绝任工。
快乐泼会们用任“而到理对多方不员简于政
感〄觉的和有得行孩〄好解这想付法管“单班教招作子如玩〄一-------
招那〄慢〄面慢我么对地。” 幸趣孩为的果”而点对们多学发随学〄手用怕地级处
之这 我福〄子和眼你起班〄学需的方生现着生段〄”〄后但〄个张只见
感而是犯时可来来慢野蛮家金有:
做那的光心来主许生要的法〄〄间是管也慢地〄保理也班么错去
怀。
任多
工问的仅〄我其策们实的效理尝发让
最
解
晨曦文学艺苑A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