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词二首》(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教案1

时间:2019-05-14 04:13: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毛泽东词二首》(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教案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毛泽东词二首》(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教案1》。

第一篇:毛泽东词二首》(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教案1

毛泽东词二首》(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教案1.txt等待太久得来的东西多半已经不是当初自己想要的了。一层秋雨一阵凉,一瓣落花一脉香,一样流年自难忘,一把闲愁无处藏。幸福生活九字经:有希望,有事干,有人爱。女人和女人做朋友,要之以绿叶的姿态,同时也要暗藏红花的心机。毛泽东词二首》(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教案

1作者:加入日期:06-09-01

《毛泽东词二首》

安徽省宣城中学潘高峰

【设计思想】

《沁园春·雪》:这首词与当时的政治环境相关,故要联系当时时代背景帮助学生对词篇的理解,对于课文本身,学生没有什么文字障碍,基本上能掌握其内容。教学设计上想主要体现引导学生搞清篇章结构,品味语言精妙之处,体会毛主席的豪迈情怀和伟大抱负的意图,以诵读为主要形式。

《卜算子?咏梅》:这首词与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为同题作品,毛主席在创作本词时就曾提到“反其意而用之”,教材也收录了陆游词的原文,这就为教学设计提供了契机。同时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提出的: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为原则,我认为:将两首词对照起来,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将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实施方案】

《沁园春·雪》

教学目标:

1、思想目标: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想象,感受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

2、知识目标:掌握本文的篇章结构,理解诗歌中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写景、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3、能力目标:能有感情的朗读。

教学重点:

1、理解写景、抒情想结合的特点。

2、诗歌的朗读。

教学难点:

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和手段: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朗读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背景简介: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

2、关于体裁和题目的简介:

(让学生根据上学期学过的《水调歌头?中秋》的有关知识回答,教师作适当点拨、明确,对名词术语不作繁琐的解释。)

教师点拨、明确:词,又称长短句。一首词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比如《沁园春》、《虞美人》、《水调歌头》等。

一首词称为一阕;词若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

今天学习的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这首词的题目。

二、展示学生自主学习成果:

1、请学生朗读,教师通过学生的朗读掌握学生的预习效果。

2、请学生将课前预习时收集的中国古代诗词中描写雪的材料展示朗读。

三、教师点拨,师生合作,领悟诗歌内容:

(一)、整体感知:

1、播放录音,学生想象本词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作所表达的感情。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学生齐读:

要求:(1)读出激越豪壮的情调。

(2)读出重音、停顿、速度、节奏。

(二)、篇章分析:

教师提出问题,请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自由发表意见,教师适当点拨。

1、这首词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但上、下两阕各有侧重,上阕侧重于哪种表达方式,下阕又侧重于哪两种表达方式?

要点点拨:上阕侧重于写景,下阕侧重于抒情、议论。

2、上阕写的什么地什么景?试按对景色的概括写、具体写、想象写的脉络,把它分为三个层次,并谈谈你的理解。

要点点拨:上阕写的是我国北方的壮丽雪景。

第1层概括写,从开头到“万里雪飘”。开门见山,气势磅礴。“千里”“万里”极言地域之广,“冰封”“雪飘”一动一静,极写严寒之烈,描绘出我国北方雄浑壮阔、银妆玉砌的雪景。

第2层具体写,从“望长城内外”到“欲与天公试比高”。是雪中远眺,“望”字领起下文。由“静”到“动”,暗示大地主人的斗争精神。

第3层想象写,从“须晴日”到上阕结束。想象等到放晴的日子,景色就更加妍丽动人了!(教师小结:上阕北方写雪景,赞美祖国大好河山。)

3、下阕如何引入对人物的评论,评论了哪些古人?又评论了哪些今人?试按此线索也将它分为三个层次。

要点点拨:下阕第1层束上启下,“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个“引”字巧妙地由写祖国壮丽河山引出“无数英雄”,过渡到对古今人物的评论。

第2层从“惜秦皇汉武”到“只识弯弓射大雕”。紧扣一个“惜”字,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所可惜的是“略输文采”“稍逊风骚”,文字才华方面稍微差一些,即在文治方面略嫌不足;成吉思汗所可惜的是“只识弯弓射大雕”,即只注重武功,而忽视文治。因此他们都不算真正的英雄人物。这层大意: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他们曾彪炳一时,雄视一代,可惜啊,在文治方面都稍微差一点。至于那天之骄子元太祖,只知道引满长弓,射落大雕而已。

(这一层涉及一些历史知识,可请学生讲解,教师适当补充。)

第3层从“俱往矣”到结束。“俱往矣”是对历代帝王的否定。那么真正称得上英雄人物的是谁呢?作者庄严宣告:“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那就是今天的人民大众才是时代的真正主人。一笔定乾坤,收束全词,此乃点晴之笔。

4、下阕第一层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要点点拨:承上启下。

5、提问: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要点点拨:作者以“往昔”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

(三)、局部品读:

学生合作探究,教师点拨。

1、学生品读“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这句,说出自己的感受。

要点点拨:“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化静为动,有三方面因素:

(1)视觉因素。作者站得高,看得远,山丘连绵起伏,远看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

(2)精神因素。作者意气风发,因而在他心目中,大自然也生气勃勃。

(3)时代因素。中国革命正在蓬勃发展,中国人民正在奋起抗日,赋予群山、高原以顽强的性格,可以体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可说可不说)

2、学生品读“惟余莽莽”和“顿失滔滔”这两句,说出自己的感受。

要点点拨:“惟余莽莽”表现了苍茫的意境,“顿失滔滔”表现严寒之下,黄河突然被冰封住的样子

3、品读“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这一句,谈谈你最强烈的感受!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要点点拨:“须”字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写出了雪后景象的清朗、娇艳、多姿多彩。

教师示范朗读: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苍松翠柏,郁郁青青。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

4、表现全词主旨的诗句是什么,请同学们谈谈理由。

(重点引导学生讨论“风流人物”的含义)

要点点拨:(1)表现全词主旨的诗句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是说真正称得上

英雄人物的,是今天的无产阶级人民大众。赞颂无产阶级人民大众,这正是作者写这首词的立意所在。

(2)总结历史的经验,毛泽东强调中国的命运必须掌握在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手里。所以在词的末尾宣告:今天的无产阶级人民大众,才是真正的英雄人物。

5、学生品味“惜”字的丰富含义。

要点点拨:第一,惜中含褒。肯定他们是英雄人物,同时也就肯定了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伟大民族;第二,委婉的批评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欠缺;第三,他们的不足是由于时代、阶级局限造成;第四,表现了后来者居上的伟大气概。

(四)、总结这首词的整体思路:

这首词,上阕写北国雪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下阕转入抒情、议论,气雄万古,风流豪壮。全词将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写景是议论、抒情的基础,议论、抒情是写景的深化。

四、朗读点拨:

1、请学生再次齐读这首词,教师把握学生的理解程度和朗读问题。

2、教师点拨:

(1)“北国风光„„分外妖娆。”以豪迈的语调来朗读。

(2)“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要用赞颂、高昂的激情来朗诵。

(3)“惜秦皇汉武„„只识弯弓射大雕。”要略转低沉,用稍带批评的口吻来朗诵。

3、教师范读,明确停顿、重读。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五、作业布置:

1、背诵这首词。

2、依照《沁园春·雪》的格律,你也来填一首《沁园春》吧。

3、预习《卜算子 咏梅》,并与附录中的陆游的词比较,思考两首词思想内容的不同。《卜算子 咏梅》

教学目标:

1、思想目标:学习梅花的品质,从中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知识目标:理解词中所表现的乐观,谦虚的精神。掌握对比的写法。

3、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

教学重点:

1、比较阅读。

2、总结词篇中梅花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

1、理解词篇中所表现的精神内涵。

2、两首词的不同。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师生讨论比较阅读

教学过程:

一、课前资料准备:

1、搜集有关梅花的资料。(古今诗人的咏梅作品、梅花图片、音乐等等)

2、师生查阅1961年国内社会背景的资料。

二、展示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创造情境,导入新课。

1、让学生读自己填写的《沁园春》,教师点评。

2、教师背诵“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创造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3、让学生汇报交流搜集的有关梅花的资料,介绍感受。

4、请学生总结梅花这一千古以来人们反复赞颂的形象的特点:

要点点拨:凌寒开放坚贞不屈美丽孤独等等

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如何描写梅花的。(板书课题)

三、整体感知,朗读体会:

1、分别请学生朗读毛主席和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

2、请学生讨论两首词的所表达含义,可以分组分句解决。

四、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点拨:

1、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教师明确。

毛主席《卜算子 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要点:关键词:送春归,迎春到。有送走春天的伤感,和迎接春天的喜悦。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要点:关键词:百丈冰,花枝俏。对比,突出表现梅花的凌寒开放,坚贞不屈。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要点:关键词:不争春。突出表现梅花的谦逊。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要点:关键词:丛中笑。这一句是难点,作者除了表达了梅花在“山花烂漫时”,结成梅子,隐藏于花丛中的谦逊之外,还表达了一种乐观向上的态度。

(说明:教师主要是引导学生理解词句含义,并找出关键词即可。)

2、对于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只要求学生有一个整体的理解即可。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

(1)你认为词篇中哪些是关键的词语?

要点点拨:寂寞、愁、风和雨、妒、辗作尘、香如故。

(2)请写一段话,用散文化的语言表达你对本词的理解。

学生读出自己的作品。

教师示范:那株生在荒郊野外的梅花,在断桥边自开自落,无人理睬,暮色将临,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它不想去争艳夺宠,任凭百花的妒忌与排斥,即使粉身碎骨,也不改变坚贞不屈的品格。

(3)你觉得陆游笔下的梅花是什么形象?

要点点拨:美丽寂寞、坚贞不屈,同时孤芳自赏。

五、请同学们比较两首词的不同:

(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鼓励学生探究发现。培养初步的作品欣赏能力。)

要点点拨:毛主席的词感情基调是乐观的、豪放的,而陆游的词主要表达了一种坚贞不屈同时又孤芳自赏的情调。正如他们笔下的梅花一个是与一百花一起装点春天,一个是任凭百花的妒忌与排斥。

虽然写的都是梅花,但由于毛主席和陆游所处的时代不同,性格不同,经历不同,所以词的思想内涵也就明显的不同。

(让学生拿出准备的1961年国内社会背景的材料,交流讨论,教师明确)

1961年的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困难时期,毛主席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写这首词的用意在于鼓励大家敢于蔑视困难,敢于战胜困难。

陆游生活在金朝派兵攻打宋朝的时代,面临山河破碎的现实,他力主抗战,然而遭到的却是投降派一次次的打击和排挤。无力改变现实的他只能是无奈。

两首词也有共同之处,陆游的那首梅花词表现了受到挫折而不屈节的品质,但也流露着伤感,表现出脆弱。毛泽东的这首梅花词,表现的也是受到挫折而不屈节的品质,但充满昂扬的斗

志,谦逊的态度。

这两首词各赋予梅花不同的思想内涵,不必引导学生比较两首词的高下。

六、开展活动,激发兴趣: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于这两首词的理解,各画两幅画,来表现两种不同风貌的梅花。(学生画画,教师巡视,选取优秀作品展示)

七、读读背背: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是本课的重点。

指导的基本方式是: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试读——教师示范——再练读——再试读。还可以创设情境,如展示图片、配上乐曲等。

在读的过程中,要紧紧围绕毛主席笔下梅花的特点——凌寒独放、乐观谦虚来讨论交流,领悟毛主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从而满含激昂赞叹之情读出梅的风姿,梅的品格。可让学生将两首词对比读一读,体会这两首词同样写梅,但给人截然不同的感受。

八、作业布置:

1、背诵两篇《卜算子 咏梅》

2、请同学们在课外读读毛主席其他诗词

第二篇:毛泽东词二首》(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教案1

毛泽东词二首》(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教案1

作者: 加入日期:06-09-01

《毛泽东词二首》

安徽省宣城中学 潘高峰

【设计思想】

《沁园春·雪》:这首词与当时的政治环境相关,故要联系当时时代背景帮助学生对词篇的理解,对于课文本身,学生没有什么文字障碍,基本上能掌握其内容。教学设计上想主要体现引导学生搞清篇章结构,品味语言精妙之处,体会毛主席的豪迈情怀和伟大抱负的意图,以诵读为主要形式。

《卜算子?咏梅》:这首词与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为同题作品,毛主席在创作本词时就曾提到“反其意而用之”,教材也收录了陆游词的原文,这就为教学设计提供了契机。同时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提出的: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为原则,我认为:将两首词对照起来,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将会收到较好的效果。【实施方案】 《沁园春·雪》 教学目标:

1、思想目标: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想象,感受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

2、知识目标:掌握本文的篇章结构,理解诗歌中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写景、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3、能力目标:能有感情的朗读。教学重点:

1、理解写景、抒情想结合的特点。

2、诗歌的朗读。教学难点:

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和手段: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朗读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背景简介: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

2、关于体裁和题目的简介:(让学生根据上学期学过的《水调歌头?中秋》的有关知识回答,教师作适当点拨、明确,对名词术语不作繁琐的解释。)

教师点拨、明确:词,又称长短句。一首词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比如《沁园春》、《虞美人》、《水调歌头》等。

一首词称为一阕;词若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

今天学习的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这首词的题目。

二、展示学生自主学习成果:

1、请学生朗读,教师通过学生的朗读掌握学生的预习效果。

2、请学生将课前预习时收集的中国古代诗词中描写雪的材料展示朗读。

三、教师点拨,师生合作,领悟诗歌内容:

(一)、整体感知:

1、播放录音,学生想象本词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作所表达的感情。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学生齐读: 要求:(1)读出激越豪壮的情调。(2)读出重音、停顿、速度、节奏。

(二)、篇章分析:

教师提出问题,请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自由发表意见,教师适当点拨。

1、这首词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但上、下两阕各有侧重,上阕侧重于哪种表达方式,下阕又侧重于哪两种表达方式?

要点点拨:上阕侧重于写景,下阕侧重于抒情、议论。

2、上阕写的什么地什么景?试按对景色的概括写、具体写、想象写的脉络,把它分为三个层次,并谈谈你的理解。

要点点拨:上阕写的是我国北方的壮丽雪景。

第1层概括写,从开头到“万里雪飘”。开门见山,气势磅礴。“千里”“万里”极言地域之广,“冰封”“雪飘”一动一静,极写严寒之烈,描绘出我国北方雄浑壮阔、银妆玉砌的雪景。

第2层具体写,从“望长城内外”到“欲与天公试比高”。是雪中远眺,“望”字领起下文。由“静”到“动”,暗示大地主人的斗争精神。

第3层想象写,从“须晴日”到上阕结束。想象等到放晴的日子,景色就更加妍丽动人了!(教师小结:上阕北方写雪景,赞美祖国大好河山。)

3、下阕如何引入对人物的评论,评论了哪些古人?又评论了哪些今人?试按此线索也将它分为三个层次。

要点点拨:下阕第1层束上启下,“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个“引”字巧妙地由写祖国壮丽河山引出“无数英雄”,过渡到对古今人物的评论。第2层从“惜秦皇汉武”到“只识弯弓射大雕”。紧扣一个“惜”字,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所可惜的是“略输文采”“稍逊风骚”,文字才华方面稍微差一些,即在文治方面略嫌不足;成吉思汗所可惜的是“只识弯弓射大雕”,即只注重武功,而忽视文治。因此他们都不算真正的英雄人物。这层大意: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他们曾彪炳一时,雄视一代,可惜啊,在文治方面都稍微差一点。至于那天之骄子元太祖,只知道引满长弓,射落大雕而已。(这一层涉及一些历史知识,可请学生讲解,教师适当补充。)

第3层从“俱往矣”到结束。“俱往矣”是对历代帝王的否定。那么真正称得上英雄人物的是谁呢?作者庄严宣告:“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那就是今天的人民大众才是时代的真正主人。一笔定乾坤,收束全词,此乃点晴之笔。

4、下阕第一层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要点点拨:承上启下。

5、提问: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要点点拨:作者以“往昔”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

(三)、局部品读:

学生合作探究,教师点拨。

1、学生品读“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这句,说出自己的感受。要点点拨:“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化静为动,有三方面因素:(1)视觉因素。作者站得高,看得远,山丘连绵起伏,远看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2)精神因素。作者意气风发,因而在他心目中,大自然也生气勃勃。(3)时代因素。中国革命正在蓬勃发展,中国人民正在奋起抗日,赋予群山、高原以顽强的性格,可以体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可说可不说)

2、学生品读“惟余莽莽”和“顿失滔滔”这两句,说出自己的感受。要点点拨:“惟余莽莽”表现了苍茫的意境,“顿失滔滔”表现严寒之下,黄河突然被冰封住的样子

3、品读“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这一句,谈谈你最强烈的感受!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要点点拨:“须”字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写出了雪后景象的清朗、娇艳、多姿多彩。

教师示范朗读: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苍松翠柏,郁郁青青。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

4、表现全词主旨的诗句是什么,请同学们谈谈理由。(重点引导学生讨论“风流人物”的含义)要点点拨:(1)表现全词主旨的诗句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是说真正称得上

英雄人物的,是今天的无产阶级人民大众。赞颂无产阶级人民大众,这正是作者写这首词的立意所在。

(2)总结历史的经验,毛泽东强调中国的命运必须掌握在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手里。所以在词的末尾宣告:今天的无产阶级人民大众,才是真正的英雄人物。

5、学生品味“惜”字的丰富含义。

要点点拨:第一,惜中含褒。肯定他们是英雄人物,同时也就肯定了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伟大民族;第二,委婉的批评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欠缺;第三,他们的不足是由于时代、阶级局限造成;第四,表现了后来者居上的伟大气概。

(四)、总结这首词的整体思路:

这首词,上阕写北国雪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下阕转入抒情、议论,气雄万古,风流豪壮。全词将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写景是议论、抒情的基础,议论、抒情是写景的深化。

四、朗读点拨:

1、请学生再次齐读这首词,教师把握学生的理解程度和朗读问题。

2、教师点拨:(1)“北国风光„„分外妖娆。”以豪迈的语调来朗读。(2)“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要用赞颂、高昂的激情来朗诵。(3)“惜秦皇汉武„„只识弯弓射大雕。”要略转低沉,用稍带批评的口吻来朗诵。

3、教师范读,明确停顿、重读。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五、作业布置:

1、背诵这首词。

2、依照《沁园春·雪》的格律,你也来填一首《沁园春》吧。

3、预习《卜算子 咏梅》,并与附录中的陆游的词比较,思考两首词思想内容的不同。《卜算子 咏梅》 教学目标:

1、思想目标:学习梅花的品质,从中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知识目标:理解词中所表现的乐观,谦虚的精神。掌握对比的写法。

3、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教学重点:

1、比较阅读。

2、总结词篇中梅花的象征意义。教学难点:

1、理解词篇中所表现的精神内涵。

2、两首词的不同。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师生讨论 比较阅读 教学过程:

一、课前资料准备:

1、搜集有关梅花的资料。(古今诗人的咏梅作品、梅花图片、音乐等等)

2、师生查阅1961年国内社会背景的资料。

二、展示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创造情境,导入新课。

1、让学生读自己填写的《沁园春》,教师点评。

2、教师背诵“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创造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3、让学生汇报交流搜集的有关梅花的资料,介绍感受。

4、请学生总结梅花这一千古以来人们反复赞颂的形象的特点: 要点点拨:凌寒开放 坚贞不屈 美丽孤独等等

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如何描写梅花的。(板书课题)

三、整体感知,朗读体会:

1、分别请学生朗读毛主席和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

2、请学生讨论两首词的所表达含义,可以分组分句解决。

四、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点拨:

1、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教师明确。

毛主席 《卜算子 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要点:关键词:送春归,迎春到。有送走春天的伤感,和迎接春天的喜悦。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要点:关键词:百丈冰,花枝俏。对比,突出表现梅花的凌寒开放,坚贞不屈。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要点:关键词:不争春。突出表现梅花的谦逊。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要点:关键词:丛中笑。这一句是难点,作者除了表达了梅花在“山花烂漫时”,结成梅子,隐藏于花丛中的谦逊之外,还表达了一种乐观向上的态度。

(说明:教师主要是引导学生理解词句含义,并找出关键词即可。)

2、对于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只要求学生有一个整体的理解即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

(1)你认为词篇中哪些是关键的词语?

要点点拨:寂寞、愁、风和雨、妒、辗作尘、香如故。(2)请写一段话,用散文化的语言表达你对本词的理解。学生读出自己的作品。

教师示范:那株生在荒郊野外的梅花,在断桥边自开自落,无人理睬,暮色将临,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它不想去争艳夺宠,任凭百花的妒忌与排斥,即使粉身碎骨,也不改变坚贞不屈的品格。

(3)你觉得陆游笔下的梅花是什么形象? 要点点拨:美丽寂寞、坚贞不屈,同时孤芳自赏。

五、请同学们比较两首词的不同:

(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鼓励学生探究发现。培养初步的作品欣赏能力。)要点点拨:毛主席的词感情基调是乐观的、豪放的,而陆游的词主要表达了一种坚贞不屈同时又孤芳自赏的情调。正如他们笔下的梅花一个是与一百花一起装点春天,一个是任凭百花的妒忌与排斥。

虽然写的都是梅花,但由于毛主席和陆游所处的时代不同,性格不同,经历不同,所以词的思想内涵也就明显的不同。

(让学生拿出准备的1961年国内社会背景的材料,交流讨论,教师明确)

1961年的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困难时期,毛主席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写这首词的用意在于鼓励大家敢于蔑视困难,敢于战胜困难。

陆游生活在金朝派兵攻打宋朝的时代,面临山河破碎的现实,他力主抗战,然而遭到的却是投降派一次次的打击和排挤。无力改变现实的他只能是无奈。两首词也有共同之处,陆游的那首梅花词表现了受到挫折而不屈节的品质,但也流露着伤感,表现出脆弱。毛泽东的这首梅花词,表现的也是受到挫折而不屈节的品质,但充满昂扬的斗志,谦逊的态度。

这两首词各赋予梅花不同的思想内涵,不必引导学生比较两首词的高下。

六、开展活动,激发兴趣: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于这两首词的理解,各画两幅画,来表现两种不同风貌的梅花。(学生画画,教师巡视,选取优秀作品展示)

七、读读背背: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是本课的重点。

指导的基本方式是: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试读——教师示范——再练读——再试读。还可以创设情境,如展示图片、配上乐曲等。

在读的过程中,要紧紧围绕毛主席笔下梅花的特点——凌寒独放、乐观谦虚来讨论交流,领悟毛主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从而满含激昂赞叹之情读出梅的风姿,梅的品格。可让学生将两首词对比读一读,体会这两首词同样写梅,但给人截然不同的感受。

八、作业布置:

1、背诵两篇《卜算子 咏梅》

2、请同学们在课外读读毛主席其他诗词

第三篇:毛泽东词二首(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词二首(卜算子·咏梅 沁园春·雪)

【单元学习目标】

1.欣赏并背诵名家诗词,感受诗歌中的形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3.品味诗歌凝练、生动、含蓄的语言,从中受到感染。

4.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5.通过欣赏和品味,提高文学鉴赏能力。6.学习在写人、记事中抒情,写出真情实感。

7.积极参加赛诗会,编手抄报、壁报等活动,在活动中和诵读中进一步激发对诗歌的热爱之情,提高文学素养和品位。

【重点难点提示】 1.毛泽东词二首(1)两首词的寓意;

(2)写景、议论、抒情的结合;精练优美的语言;

(3)背诵这两首词。2.古代诗词三首

(1)诗词表达的主旨和思想感情;

(2)诗词的艺术特点;(3)字词的锤炼;(4)背诵课文。3.现代诗三首(1)诗的深刻含意;

(2)象征、比喻、反复等手法的运用;

(3)背诵这三首诗。

4.歌词三首

(1)体会三首歌词表达的思想感情;(2)反复的修辞手法;精练形象的语言;

(3)学唱三首歌。

【本节知识要点】

一、生字学习1.字音

莽(mǎng)莽

俏(qiào)

分(fân)外

妖娆(yāo ráo)成吉思汗(hán)

2.辨形

稍逊(xùn)

寂寞(jì mò)碾(niǎn)

烂漫(làn màn)

驿(yì)

3.辨义 风光 风物

“风光”指风景、景象。“风物”指一个特有的景物。

莽莽 莽苍 苍茫

“莽莽”是无边无际的意思。“莽苍”指(原野)景色迷茫。“苍茫”是空阔辽远,没有边际的意思。

弛 驰

“弛”是松开、松懈的意思。“驰”是指跑得很快。

须 需

“须”是等待、等到的意思。“需”是需要的意思。

风流 风骚

“风流”是“有功绩而又有文采的、英俊杰出的”意思,或者指“有才学而不拘于礼法” 的意思。“风骚”,“风”指《诗经》中的《国风》,“骚”是《楚辞》中的《离骚》,“风骚”后泛指文学。

烂漫 灿烂

“烂漫”指颜色鲜明而美丽,或坦率自然,毫不做作。“灿烂”指光彩鲜明耀眼。

二、词语积累 试:尝试。娇:美丽可爱。引:惹。竞:争着。略:略微。还:依然。待到:等到。报:告诉。

无意:没有做某种事的愿望。

妒:嫉妒。碾:碾轧。

烂漫:色彩鲜明而美丽。这里形容盛开的样子。

寂寞:孤单冷清。零落:凋谢。妖娆:艳丽多姿。

沁园春 雪

三、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山冲人。青年时代即开始革命活动,接受并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创办《湘江评论》,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和共产主义小组等革命组织。1921年7月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7年8月7日,出席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称八七会议),会后即发动组织“秋收起义”,建立了第一支工农红军,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34年10月,红军被迫开始长征。在1935年1月遵义会议上,被选为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由此确立了在党内的领导地位。长征到达陕北后,他又被选为中共中央军委主席。在1943年3月党的中央委员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会主席和中央政治局主席。以后在党的历届中央委员会上都连续当选为中央委员会主席和中央军委主席,直至逝世。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胜利地进行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1949年10月1日,又宣告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1976年9月9日病逝于北京。有《毛泽东选集》《毛泽东

诗词》。

2.关于“沁园春”

“沁园春”是词牌名。沁园,相传是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曾被外戚窦宪夺取,后人作诗以咏其事,调名由此而得。又名“寿星明”“东仙”“洞庭春色”“大圣乐”等。分上下两阕,共114字。雪是这首词的题目,内容与沁园春无关。

四、背景知识介绍

1935年10月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也是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开始,从此红军肩负起抗日救国的伟大使命。1936年1月下旬,红军在党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准备渡黄河东征。2月初,毛泽东率部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一个距黄河不到半天路程的小山村。《沁园春雪》就写在这个时候。抗日战争胜利以后,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同志亲自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了43天的谈判。在此期间,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柳亚子向毛泽东索句,毛泽东手书《沁园春雪》赠给他,后于1945年11月14日发表于《新民报》晚刊。这首词的写作与发表俱在新的革命时期即将开始之际,有着重要意义。了解写作与发表背景,有助于领会词所表现的当代无产阶级英雄和革命人民的豪

情壮志。

五、文章主旨和结构(思路)分析

1.主旨

《沁园春 雪》上阕描写北方壮丽的雪景,热情赞美祖国大好河山,下阕评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歌颂当代无产阶级革命英雄。

2.结构

上阕可分三层。第一层概括描写北国的壮丽雪景。第二层具体描写北国风光。第三层

写雪后天晴的美丽景色。下阕也可以分三层,第一层承上启下,由描写景物转入评论历史人物。第二层具体评论历史人物。第三层歌颂无产阶级革命英雄。

六、朗读指导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

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

看|今朝。

七、重点句子

1.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北国”,即祖国北方,点明了所写的地域。“千里冰封”,写辽阔大地被坚冰封冻;“万里雪飘”,写万里长空雪花飞舞。“千里”“万里”是互文,应合起来理解,意思是千万里范围之内到处是“冰封”“雪飘”。作者登高望远,视野开阔,并在想像之中扩展视觉形象,使视线远达千万里,形成了广阔的意境,显示了宏大气魄。“冰封”,是静态,“封”字显得凝然安静;“雪飘”,是动态,“飘”字显得舞姿轻盈。一静一动,静穆而又生动。冰雪都是白的,天地间纯然一色,给人一种朴素洁净美。对北国雪景的概括描写,把读者引入了一个壮阔雄奇、玉砌银妆的冰雪世界。

2.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

比高。

这几句具体描写北国风光。

一个“望”字领起了以下七句。“望”,有登高远眺之意。作者“望” 到了哪些呢?有“长城”,有“大河”,有群“山”,有高“原”,从“长城内外”,到“欲与天公试比高”,都是“望”到的内容。“望”中所见,既有实在的视觉观感,又带有很大的想像成分。这个“望”又显示了作者自己的形象,他的身影是那么高大,真是顶天立地,他的意兴是那么豪迈,真是壮志凌云。“望”中所见,有静景,有动景。静景,写“长城”,写“大河”。“长城”“大河”,位于“北国”,写这些景物,最能反映北国风貌。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伟力的结晶,是用于抵御侵略的军事设施,它是伟大祖国凛然不可侵犯的象征。“大河”,专指黄河,是孕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长城内外”,这是从南到北,“大河上下”,这是自西而东,广袤千万里。“长城”“大河”这两个名词本身就有一种雄伟的气概。诗人在“望”中见“长城”“大河”,并借助想像感受到“长城”“大河”的全貌全景,是热爱并誓死保卫中华大地的反映,在东北全部、华北部分国土已经沦丧,神圣的抗日战争即将开始之际,写“长城”,写“大河”,不能不寓有深意。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群众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抗日的中流砥柱。

3.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这里由写实转入想像,翻出一派新的气象,作者不受时空限制,借助丰富的想像,美丽的比喻,把读者引入到一个辉煌的境界里去,描绘出一幅有别于眼前又胜过眼前的色彩绚烂的画面。“红装素裹”指阳光与白雪交相辉映,装点着祖国的河山。“分外妖娆”,是更加娇艳动人的意思。天朗气清,红日当空,阳光映雪,既纯洁素雅,又富丽热情,真是多姿多彩,气象万千,使人油然生出热爱祖国的情感。

4.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

大雕。一个“惜”字贯穿这一层意思的始终,委婉地指出历代帝王的不足,句句饱含惋惜之情。“惜”字的意味非常丰富。第一,“惜”中含褒,以肯定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英雄为前提,他们具有雄才大略,一生战功赫赫,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过巨大的影响,肯定他们也就是肯定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伟大民族。第二,“惜”字又委婉地批评了这些英雄的不足,批评他们短于“文治”,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建树不多,个人的文学才华欠缺。第三,“惜”字包含后来居上的伟大气概,体现了无产阶级的革命英雄必将胜过前人的坚强自信。

5.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俱往矣”一句,有力地结束了对历史的回顾,指出历代帝王都已成为过去。“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就是说,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的,还要看今天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今朝”是一个新的时代,新的时代需要新的风流人物,新的风流人物也正在崛起,新的风流人物正在而且必将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这个新的风流人物指什么人?由于这个新的风流人物是与历代封建帝王相对的,因而,也必然不包括代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反动派。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在上文中选取历代帝王这个系列加以评论,而没有选取农民起义的英雄加以评论,这不但由于封建帝王是所谓“正史”的代表,而且是为了更好地宣告所有剥削阶级的代表人物已经并将彻底退出历史舞台。新的风流人物,只能是指代表了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利益的无产阶级英雄人物。“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是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决心登上历史舞台的威武雄壮的宣言,这一层是全词的点睛之笔。

八、写作特色 1.情景交融,叙议结合。

本词上下两阕,各有侧重,但又紧密联系,浑然一体。上阕写景,句句有情,在状写象征中华民族骄傲的长城、大河、苍莽峻挺的崇山、高原时,溶注着赞美祖国河山的爱国深情;下阕议论,也结合着抒情,在评说赫赫功名、名垂史册的古代帝王,叱咤风云、所向无敌的古代英雄时,注入颂扬当代英雄之情。上阕写景是下阕议论抒情的基础,下阕议论抒情是上阕写景的必然结果。作者就是这样运用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手法来赞颂

壮美的河山和无产阶级革命的英雄的。

2.用词精确、形象,修辞生动、确切。

这首词运用词语非常精确,达到千锤百炼的程度。如“惟余莽莽”,“顿失滔滔”中的“惟”和“顿”都是副词,起修饰限制作用,“惟”字有力地强调了白茫茫的一片是惟一的景象,其余什么也看不见了;“顿”字在句中强调黄河上上下下波涛滚滚的气势一下子失去,突出天寒地冻、河水结冰的速度。再如“舞”和“驰”这两个动词,“舞”,起舞、飞舞,形容雪披群山似“银蛇”逶迤曲折;“驰”,奔驰、奔跑,形容白雪覆盖的丘陵如巨象奔驰。这两个动词用得极为传神,把冰封雪盖的群山高原写活了,赋静景以动态,使之生机勃勃。本词不仅用词精炼,而且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方法。上述的“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就是巧用比喻。再把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的壮美景象,比做红装素裹的少女,更是想像奇特,比喻确切。“欲与天公试比高”一个“欲”字更把“山”、“原”人格化了,生动地写出了它们雄心勃勃的精神面貌和昂扬奋发的气概。

3.过渡巧妙自然,篇末画龙点睛。

从上阕的写景抒情到下阕的议论言志,是靠“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来过渡的。“江山如此多娇”是承前,对上阕所写的“北国风光”作总评,从赞美雪景到赞美祖国壮丽山河,引起无数英雄对多娇江山的倾慕,由景及人,进行过渡。“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是启下,展开对历代英雄的评论。一个“引”字,引出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也引出了今朝的“风流人物”。末尾三句是这一首词的精髓所在。从结构上说,它起了总结全词的作用;从内容上说,它起了点明主题的作用。“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两相对比,烘云托月,从而热情地讴歌了当代的英雄──无产阶级和

人民大众。

卜算子咏梅

九、相关文学常识

“卜算子”,是词牌名。“咏梅”,是词的题目。此前的两句话,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小序”。小序交代了写作的缘起,并说明这首词是运用陆游词的原题而作;“反其意”的意思是立意和陆游的原词不同。陆游(1125~1210),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活在日益衰败的南宋时代。他一贯主张抗金收复失地,是坚定的主战派,屡遭主和派的打击,因而情绪愤懑抑郁。《卜算子咏梅》这首词就表现了这一情绪。毛泽东的这一首词,和陆游的咏梅词一样,都是咏物词,也都是通过咏梅寄托自己的思想感情;但寄托在词中的感情却和陆游不同,表现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乐观豪迈之情。

十、背景知识介绍

这是毛泽东写于1961年12月的一首词。当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国际上的反华势力也十分猖獗,新中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这首词表达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革命乐观主义

精神和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和信心。

十一、文章主旨

词上阕着重写梅花傲寒开放的美好身姿,下阕着重写梅花的精神品格,由外而内地表现了梅花不畏严寒、品格高洁的动人形象。

十二、结构分析 词分上、下两阕。上阕写梅花凌寒开放。

随着风雨春天归去,而漫天大雪又迎来了新的春天。在千里冰封、天寒地冻中,梅花不屈不挠,勇敢地面对坚冰的严峻考验。一个“俏”字,写尽了梅花的喜悦、自信与自豪之情。当时正值中国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诗人以隆冬里盛开的梅花勉励自己和他人,应像梅花一样勇敢地面对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各种问题。

下阕写梅花的品格。

诗人又把梅花的形象作了进一步深刻的剖析。她虽美丽但不掠春之美,作为春天的使者,“只把春来报”。引来百花盛开时,她悄然隐退。多么崇高的品格,多么高洁的情操!她完全是一位大公无私、默默奉献的无产阶级战士形象。

十三、作品赏析

毛泽东这首词前有引语:“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表明了创作契机。“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词的起句就以健笔凌云之势,表现出了与陆游明显不同的胸襟与气魄。“风雨”“飞雪”点出了四季的变化,时间的更替;“春归”“春到”着眼于事物的运动,既给全篇造成了一种时间的流动感,又为下边写雪中之梅作了饱历沧桑的准备,词句挺拔,气势昂扬。接下来“已是悬崖百丈冰”一句,描绘出寒冬中梅花的生存环境。但就在逼人的环境和险恶的氛围中,竟然“犹有花枝俏”。“悬崖”表明环境是如此险峻,“百丈冰”显示出寒威如此酷烈,而梅花就在这冰凝百丈、绝壁悬崖上俏丽地开放着,一个“俏”字,不仅描画出梅花的艳丽形态,更突现了梅花傲岸挺拔、花中豪杰的精神气质。诗人笔下的梅花充满着自豪感,坚冰不能损其骨,飞雪不能掩其俏,险境不能摧其志,这和陆游笔下“寂寞开无主”、“黄昏独自愁”的梅花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结合毛泽东这首词的写作背景看,词人如此刻画梅花的形象,是有深刻的政治寓意的。当时正值我国遭受三年自然灾害,前苏联领导人有挑起中苏论战,对中国施加政治上的、经济上的、军事上的压力,内忧外困,共和国受到了严峻的考验。“已是悬崖百丈冰”正是当时政治环境的象征。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写这首词本是托梅寄志,表明中国共产党人的决心,在险恶的环境下决不屈服,勇敢地迎接挑战,直到取得最后胜利。虽然“已是悬崖百丈冰”,但“犹有花枝俏”——中国共产党就是傲霜斗雪的梅花,就是那

俏丽的“花枝”。下阕,作者把梅花喻为报春的使者,进一步热情礼赞。英国诗人雪莱在《西风颂》中唱道:“严冬已经来临,春天还会遥远吗?”严冬中怒放的梅花,正是报春的最早使者,“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这种无私无欲的品性,使梅花的形象更为丰满。最后,词人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作结,将词的境界推向更高一层。春天来临了,人间充满了柔和温暖的气息,悬崖上终于山花烂漫,一片绚丽。梅花以自己的赤诚迎来了灿烂的春天。此时,原来一枝独秀,傲然挺拔的梅花,没有丝毫的妒意,却很欣慰安祥地隐于烂漫的春色之中。“丛中笑”三字,以传神之笔写出了梅花与山花共享春光的喜悦,特别是“笑”字,写出了梅花的神韵——既谦逊脱俗、又豁达大度的精神风采,极大升华了词的艺术境界。在陆游的原词中,梅花是遭“群芳妒” 的,与众花是对立的,且以“香如故”自命清高,表现了他孤芳自赏、离群索居的情绪。毛泽东此词的结尾,突出梅花“丛中笑”的风度,从自喻的角度看,内含是他的人格志趣的外化物;再进一步引申,则表现了共产党人斗争在前,享受在后的崇高美德和奉献精神。

十四、重点句子

1.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叙述季节的变化,交代梅花开放的背景。“风雨”是指暮春的风雨,“飞雪”是指冬天的飞雪。春夏秋冬循环往复,这本是自然界的变化规律,但是词人的叙写却耐人寻味。头句说“春归”,次句又说“春到”。在作者的心中春天离开,时间是那么地短。”联系时代背景和作者的身份看,可以理解为这里的“春归”“春到”象征着政治形势的变化发展。在词人看来,革命的形势,虽然有“风雨送春归”的曲折,但“飞雪迎春到”毕竟是主流。“飞雪”也就是严冬之时,“飞雪迎春到”也体现了词人对形势发展的预测和对胜

利充满信心。

2.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描写春天到来时梅花高兴的样子,表现梅花高尚的品格:虽然自己谢了,但看到山花烂漫的春天,她却笑逐颜开。“山花烂漫”,也是衬托的手法。这里没有被梅花所固有的特性所拘泥,而是词人根据梅花冬开春谢的特点加以引申。这一引申加上烂漫春花的衬托,表现了梅花崇高的精神境界。

十五、写作特色

把毛泽东的这首词同陆游的《咏梅》词进行比较,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这首词的思

想内容和艺术特点。首先,两首词有着许多的共同之处。其一,都写出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其二,都表现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特点(陆词有“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句);其三,都赞颂了梅花的高尚品格(陆游词强调了梅花即使成了泥和尘,也要保留她原有的香气);其四,两位作者都以梅花自比。两首词的不同,也是很显明的。其一,词中的梅花形象不同。陆游笔下的梅花是寂寞凄凉、饱受摧残的形象(尽管也仍保持其高洁的情怀),这里的梅花,象征了屡受排挤打击的主战派。毛泽东笔下的梅花形象是傲寒俊俏、积极乐观的形象。她象征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共产党人,表现了中国革命者在20世纪60年代面临国际国内巨大困难的时候,那种坚贞不屈的斗争精神。其二,两首词的感情基调不一样。毛泽东的词,感情基调积极乐观,充满信心;陆游的词低沉孤高。比如同样写梅花与群芳相异凌寒独自开放的特点,毛泽东的词是“犹有花枝俏”,陆游是“寂寞开无主”;同样写梅花的品格,毛泽东是“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陆游是“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

有香如故”。总之,这首咏梅词,结构精致和谐,在塑造梅花形象时,上阕重点写背景,以背景反衬对象,使梅花具有铮铮铁骨和挑战精神;下阕则浓墨重彩写对象,突出梅花甘愿隐于百花之中的情操,使梅花具有明媚开朗至刚无欲的品格。一个“俏”字,成为过渡的桥梁,使词的境界浑然天成。自有咏梅诗词以来,毛泽东的这首词是前无古人的。

十六、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赏析 陆游一生酷爱梅花,咏梅之诗多至百余首,且认为只有节义之士,脱俗之笔才配得上题咏梅花。他在《梅花绝句十首》中说道:子欲作梅诗,当造幽绝境。笔端有纤尘,只恐

梅未肯。

陆游爱梅之甚,到了痴迷的程度,竟盼望能分身而遍赏天下之梅: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卜算子 咏梅》一诗是托物言意之佳作,作者以梅花自喻,在梅花那种虽凋犹香的神韵中寄托了作者生则高洁、死亦留芳的人生追求;而梅花那种寂寞凄凉、屡受摧残的遭遇,也正是作者政治上备受排挤的写照。他青年及第,好兵书,习剑术,胸怀报国之志,并始终坚持抗金,以收复中原,统一中国为己任。但是,由于受到投降派的打击排挤,他屡遭贬谪。特别是在他的晚年,竟至于潦倒至衣食无着。但他虽穷益坚,不坠爱国之志,临终之时还吟《示儿》诗,教诲儿孙们不要忘记北定中原的事业。作者在此诗中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的苦闷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此首《咏梅》当为宋代咏梅诗词中的杰作。另外,此诗词言语朴实深沉,明白流畅,更实践了他“琢雕自是

文章病,奇险尤伤骨气多”的文学主张。

十七、课后习题解答

(一)1.这首词上阕写景,在对景物的描绘中,寄托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无比热爱和赞美之情;下阕在评论历史人物之中,表现了自己作为一代风流人物要为中华民族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抒发了对当代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无比信赖和热爱的激情。

2.写梅花形象是为了要表现自己和共产党人不会向任何敌人和困难屈服低头的决心,能够战胜任何敌人和困难的信心。

(二)“俏也不争春”和“无意苦争春”。

(三)下面举写雪和写梅的古代诗歌各两首。

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马致远的《江天暮雪》: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

人一蓑归去。

王安石《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林逋《山园小梅》:众芳遥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同步达纲练习】

一、基础知识题

1.《沁园春 雪》这首词的“词牌名”是________________,“雪”是_______________。词的上阕描写_________________,赞美___________________。下阕评论________________,赞美_________________。2.《卜算子 咏梅》选自《__________________》,卜算子,____________________名。咏梅,__________________。陆游,字__________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朝)爱国_____________人。

3.怎样理解《沁园春 雪》中下阕的“惜”字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4.两首词在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上有什么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二、阅读分析题

(一)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

高。

须睛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

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注音。

分()外

成吉思汗()2.解释。滔滔: 略输:

3.“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采用了什么手法?表达的意思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

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4.词中“望”字管领哪些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5.下面名字对应正确的一组是()秦皇 汉武帝 唐太宗 宋太祖 A.嬴政 刘秀 B.嬴政 刘彻 C.嬴政 刘彻 D.嬴政 刘秀

李渊 李世民 李渊 李世民

赵匡胤 赵匡胤 李煜 李煜

6.词中评点的五位君王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这首词的主旨句是哪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卜算子咏梅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注音。

咏()俏()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粗的字。

咏()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烂漫()

3.“反其意而用之”的“其意”指什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4.“她在丛中笑”包含了一些什么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5.毛泽东的《卜算子》词和陆游的《卜算子》词的主旨有什么不同?毛泽东的《卜算

子》词“反其意”主要体现在哪些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6.作者写梅花的形象是为了表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7.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一句话?并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参考答案

【同步达纲练习】

一、1.沁园春 题目 北方壮丽的雪景祖国的大好河山 历史上英雄人物 当代无产阶级革命英雄2.《毛泽东诗词选》词牌名 题目 务观 放翁 南宋 诗3.①“惜”中含褒,肯定古代帝王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②委婉地批评了他们的不足,长于“武功” 而短于“文治”;③包含后来者居上的伟大气概,体现了无产阶级的革命英雄必将胜过前人的坚强自信。4.相同点:①都写出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②都表现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特点;③都赞颂了梅花的高尚品格;④都以梅花自比。不同点:①词中的梅花形象不同;

②两首词的感情基调不一样。

二、(一)1.fân hán 2.滔滔:(水)波涛滚滚的气势。略输:稍微差一些。3.采用了互文见义的写法,意思是千万里都是冰封,千万里都是雪飘。这样写意境开阔,气魄宏大。4.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5.B6.这五位君王都注重武功,忽视了文化素养。7.主旨句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风流人物”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这里也有作者本人的身影。

(二)1.yǒng qiào 2.用诗词等来叙述 仍然,还 俊俏,美好的样子 色彩鲜明而美丽。这里形容盛开的样子3.“其意”指陆游咏梅词的思想、情调、主旨和意象等。“反其意而用之”即用“卜算子”这个词牌和“咏梅”这个题材而表现与陆游词不同的思想内容。4.这个“笑”,是藐视困难的笑,是苦尽甘来面对胜利的欣慰的笑,是功成身退的谦逊的笑,是对未来充满信心的笑。5.毛泽东的词通过对梅花形象的描写,寄寓了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人藐视困难、高瞻远瞩、英勇无畏、谦虚磊落的情怀。陆游的词托梅花的坚贞、逸韵,寄寓了词人报国无门、面对排挤打击宁折不屈的节操,字里行间也流露了封建士大夫幽怨感伤、自视清高的情绪。主要体现在反陆游境界静止、局促而为流动、开阔;反陆游词情绪颓丧、抑郁而为坚强、乐观;反陆游词品格清高、孤傲而为谦虚、谨慎,表现了词人与陆游截然不同的世界观、胸襟抱负和生活态度。6.写梅花形象是为了要表现自己和共产党人不会向任何敌人和困难屈服低头的决心,能够战胜任何敌人和困难的信心。7.(略)

第四篇:《词二首》——《卜算子

23、《词二首》——《卜算子·咏梅》的教学设计

雁峰区五星小学

周丹

教材说明:

梅花,在中国文人的笔下,往往是人格魅力的象征或意趣的指向,本课选编了毛泽东的和陆游写的同题词进行比较阅读,使学生看到了由于所处时代不同,审美情趣各异,吟咏时心绪不一,使词的思想内涵也明显不同。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弄懂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梅花的高洁品格。

3、了解词的大意,感悟词中蕴含的不同的思想感情,从梅花的高贵品质中受到人生观、价值观的熏陶。重点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词的大意,感悟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难点:感悟梅花因作者所处时代不同,审美情趣各异,吟咏时心绪不一而被赋予不同的形象。教法与学法:

教法:组织并指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在朗读中领悟诗意,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借助背景资料,抓住词中的关键语句,深入体会诗情。

学法:对这两首词进行反复诵读,借助注释思考想象,体会梅花形象,由形象进一步体会其内在品格,再由物及人,进而感受作者的情怀。在此过程中,先自读自悟,然后同学间讨论交流,在教师的指导下正确把握词的内容及抒发的情感。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导语:首先让我们来欣赏一首歌,看看歌中赞美了谁?赞美了她的什么品格?①(播放乐曲《红梅赞》)问:歌中赞美了谁啊? 生齐答:梅花。

师:赞美了她的什么品格呀? 指名说。

过渡:那么,融合了作者生活背景、人生体验的梅花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23课词二首 卜算子·咏梅》(板书课题:词二首 卜算子·咏梅)解题:“卜算子”是这首词的词牌名。咏梅才是这首词的题目,意思是歌咏梅花。

二、初读二词 对比感知1、2、3、请同学们翻开书97页,自由读读两首词,看看你能读懂多少?你有什学生自由读课文。

指名反馈:你读懂了什么?进一步引导提问:你对毛泽东写的“读陆游么发现?

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怎么理解?(教学预设:就是毛主席也是用“卜算子”作词牌名,写的也是梅花,可是这首词表达的意境不相同。)

三、比较赏析 领悟内涵

过渡语:为什么同是写梅花,意境会不相同呢?这跟两位诗人的生活背景有很大关系。

1、让我们先来看看陆游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首咏梅词。②(出示写作背景幻灯片)——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坚决主张抗金。但他的北伐主张失败,皇帝不信任他,投降派打击他。他陷入孤立,感到凄凉寂寞。因此作词。2、3、4、5、让我们来听听这首词的范读,请大家一边听一边用“/”标好停顿,用下面请同学们借助注释,反复朗读,看看陆游笔下的梅花怎么样?(板学生再读课文,理解全词。师(插话):读的时候要注意关键的词,关反馈:你认为陆游的咏梅词中上阕最关键的词是哪一个?(愁)着重符号标上重音。③(播放陆游词朗读视频)书:梅花形象 思想感情)

键的字词要画下来,做个记号,它会帮助你思考。

6、启发思考:哪些景物衬托出这“愁”?(断桥边 寂寞开无主 黄昏 更著风和雨)谁能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指名说。(预设:黄昏时分,此人孑然一身,站在郊外那破败不堪的小桥边,凄凉地看着这些无人过问的梅花,内心的愁苦无法排遣,这时候,偏偏又刮起了风下起了雨。)

7、那么陆游笔下的梅花是怎么样的啊?(预设:陆游笔下的梅花有点凄惨,没有人来欣赏她,就像朝廷里没有人欣赏陆游一样,她孤独寂寞,让人感到悲观伤心。(板书:孤独 悲观)

8、过渡学习下阕:上阕当中的“愁”字让我们看到了陆游笔下的梅花孤独悲观,那么下阕中最关键的词是哪一个?(香)“香”展现了哪种人格魅力?(梅花开得最早,并非有意为之,“一任”表明了毫不在乎的傲然态度。“零落成泥碾作尘”即使是飘零落地化为泥土,或者被车马践踏化作灰尘。也要“香”如故。这里展现了梅花立场坚定的骨气。)(板书:信念坚定)

9、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首词呢?大家一起读读这首词。④(播放伴奏音乐)

10、那毛泽东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的这首咏梅词呢?让我们来看看。⑤(出示写作背景幻灯片)——1961年,我国连续三年遭到严重自然灾害,国家很困难,加上美国大肆反华,苏联也背信弃义,撤走援助中国的专家,逼中国还债,并攻击中国共产党,说中国共产党想当国际共产主义领袖。毛泽东写这首词来鼓励全党同志。

11、学习方法归纳:刚才我们学习陆游词的时候是通过了解它的写作背景,借助注释,抓关键词,反复朗读等方法了解了陆游笔下的梅花形象以及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下面就请同学们用刚才的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毛泽东的咏梅词。看看毛泽东笔下的梅花和陆游笔下的梅花有何不同?你是怎样理解的?

12、学生汇报学习成果。师引导思考:词中最关键的字有哪几个?(俏 笑)启发学生思考:“俏”是在什么环境下的“俏”? ⑥(适机出示图片)(“悬崖”表明环境是如此险峻,“百丈冰”显示天气是如此严寒。正是在这样严酷的生存环境面前的“俏”,才能更突出梅花不畏严寒、傲霜斗雪的坚强品格。)(板书:坚强)

13、再看看下阕中的“笑”展现了梅的哪种精神境界?【大度、坦荡无私(板书:坦荡无私)】联系当时的历史背景:苏联攻击中国共产党,说他们想当国际共产主义的领袖,让我们一起读读词的下阕,看看以毛主席为首的中国共产党真的是想当国际共产主义的领袖吗?(生齐读下阕四句诗)师生交流:“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她不跟别人争奇斗艳,而只是默默无闻地告诉人们,告诉其他的花,春天来到了,让我们一起分享春天的温暖,春天的阳光。“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句中毛泽东似乎把自己带领的中国共产党比成了那朵梅花,把山花比作自己的国家和人民。中国共产党只是想为人民谋幸福,当自己的国家繁荣昌盛的时候,当我们的人民生活富裕的时候,他就会在人民之中,十分地开心。

14、陆游笔下的梅花孤独悲观,我们是用抑郁低沉的基调来读的,那么,毛泽东的这首又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呢?让我们听听课文范读。⑦(播放:毛词朗读视频)

15、同学们练习朗读。

四、以读促思,以情带读

1、都说诗言志,诗是用来表达思想感情的。那么这两首词分别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先说陆游的,指名说。(表达了他当时不受皇帝信任,而且投降派也打击他,排挤他的时候,他不为动摇,坚定自己的信念,表明自己的爱国情怀永远不变。)

2、过渡:大家再看毛泽东的咏梅想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指名说。(毛泽东想鼓励全党同志,不要害怕,要像梅花一样坚强无畏,要敢于和一切困难作斗争,同时表明中国共产党不是想当国际共产主义领袖,我们一切是为了人民。当自己国家繁荣昌盛的时候,当我们人民生活富裕了,我们就感到无比地欣慰。)

3、同学们可以读出两首词的不同感情吗?先在同桌之间互相练习吧!

4、指名读。生评价,师点拨:前一首要读得高亢、后一首要读得低沉。再组与组来比较读。师评价:读出区别来了。谁愿意来背诵。

5、会背的站起来背诵。

6、最后希望同学们把今天的这两首词回家背给爸爸妈妈听。并把其中自己 最喜欢的一两句诗写下来送给你的好伙伴。

板书设计: 词二首 卜算子·咏梅

陆 游 毛泽东 梅花形象: 孤独 悲观思想感情: 信念坚定 坚强 乐观坦荡无私

第五篇:卜算子 咏梅毛泽东教学设计

《卜算子

咏梅》 教案

吴双燕

教材分析:

梅花是我国历代诗人所爱吟诵的物象。特别是一些品格正直的诗词作家,往往借梅花以抒发内心未申之志,喻节操之高洁,表达不与浊世同流合污之骨气。但古代诗人的咏梅诗,往往在傲骨厌俗中,也难免带有孤芳自赏甚至是顾影自怜的气质,感情天地和精神境界毕竟不够广阔。毛泽东同志作为伟大领袖,他高瞻远瞩,洞察世界风云变幻,托物言志于日理万机之中。他也喜欢以梅喻不畏严寒,傲霜斗雪的精神,在诗词中表现出乐观主义精神和必胜信念。

学情分析:

赞颂梅花的诗,学生以学过多首,而赞美梅花的词,尚未学过,教学这首词,在熟读的基础上,想象词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不畏艰险、大无畏的革命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要求:

1、熟读这首词,背诵这首词。

2、能想象出词所描绘的画面,感受梅花的品质,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一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花?你们喜欢梅花吗?为什么?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赞美梅花的词。出示课题:卜算子咏梅(1)卜算子 词牌名。强调“卜”的发音。学生介绍词牌名的有关知识,你还知道哪些词牌名?

咏梅

题目“咏 ”是什么意思?(依着一定的腔调缓缓地诵读)(2)作者要歌颂梅花的什么品质呢?

二、学习课文

1、一生示范后自由读,组内练读,齐读

2、比赛读,生读生评,师指导并范读。

3、齐读上阕,你的脑海里浮现出一幅什么画面?

生汇报。

梅花的生存环境怎样?你从哪里体会出来的?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百丈冰”,看到“百丈冰”让你想到什么? 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梅花开得怎么样?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俏”,你仿佛看到梅花怎么样?

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梅花依然开得热烈、俏丽,这是什么样的梅花? 学生回答后板书:勇敢坚强

不怕困难

让我们心里想着画面,再读上阕,读出梅花的坚强勇敢。

4、齐读下阕,你的脑海里又浮现出一幅什么画面?

生汇报。

这时候是什么情景?你从哪里体会出来的?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山花烂漫”,看到“山花烂漫”让你想到什么? 在这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季节,梅花怎么样呢?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笑”,你仿佛看到梅花怎么样? 这是什么样的梅花? 学生回答后板书:谦逊无私

让我们心里想着画面,再读上阕,读出梅花的谦逊无私。

5、介绍毛主席写词背景,再读诗词,体会所蕴含的深层思想感情。

三、总结拓展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了本课,你想了解哪些知识? A:毛泽东的其他诗词。B:其它的写梅花的诗词。

下载毛泽东词二首》(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教案1word格式文档
下载毛泽东词二首》(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教案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卜算子咏梅教案

    二、写作背景 作者陆游(1125-1210),南宋著名爱国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人,鲁迅的老乡啊,绍兴,主张抗金,收复失地。同学们能背出陆游的《示儿》吗?一起背! 1、陆词背景:作者生活在日......

    《卜算子-咏梅》教案

    《卜算子·咏梅》教案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以“景、情、法”三字鉴赏法学习这首词。2、引导学生背诵并默写全词。教学重点:指导学生体会本文融情于景、托物言志的抒情方式。......

    卜算子咏梅教案

    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 《卜算子 咏梅》 陆游 一、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 了解陆游生平,熟悉作者的写作背景。品读字句,赏析诗词。 2、过程与方法 师生品读,......

    《毛泽东词二首》教案参考.doc

    高一语文《毛泽东词二首》教案参考 课前准备好教案,才能更有针对性地结合学生的情况进行教学,下面让我们来看看高一语文《毛泽东词二首》教案参考吧。 教案示例 教学重点: 初......

    1毛泽东词二首 说课稿

    《毛泽东词二首》说课 《毛泽东词二首》一课所选诗词为《沁园春·长沙》和《采桑子·重阳》。 《沁园春·长沙》写于1925年深秋,是毛泽东离开湖南前往当时革命活动中心广州时......

    毛泽东词二首

    毛泽东词二首沁 园 春① 长 沙(1925年)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②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③; 漫江④碧透,百舸⑤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⑥,万类霜天竞自由⑦。怅⑧寥廓⑨,问苍茫⑩......

    毛泽东词二首范文合集

    《毛泽东词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体会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感受诗歌的意境魅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鉴赏交流,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提高诗词的鉴赏水平3.情感态度与......

    毛泽东词二首沁园春长沙采桑子重阳教案2

    毛泽东词二首《沁园春·长沙》《采桑子·重阳》教案2 教学设计A】 创意说明:这两首词都含有深刻的寓意,语言精练优美,但由于创作的时代不同,词的风格也有较大的差异,教学中可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