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分析中国目前煤炭税费政策及其对供需的影响
浅析我国煤炭税费政策及其对供需的影响
赵磊、邢强、王凤斌
摘要:煤炭作为工业基础行业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关于煤炭的税费制度却不尽合理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一定程度影响了煤炭的供需关系,为此提出了一些关于煤炭税费可行的建议来增强煤炭企业的活力。
关键词:煤炭税费;税费政策;供需影响前言
煤炭工业是重要的基础产业。长期以来,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构成中均占2/3以上,而且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以煤为主的能源供应格局不会发生改变。为保障我国能源供应安全,保证国民经济和社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必须加强煤炭工业的基础地位。但是,我国煤炭产业不论在国家的产业分类上还是在行政管理上,都被归类于第二产业。由于没有将煤炭产业作为独立的产业来管理,因而在管理上往往将其与加工制造业类比,对煤炭产业的特殊性缺乏全面的考虑,国家税费政策直接影响着煤炭产业的发展。2 世界各国税费简述
2.1 目前我国煤炭产业的税费状况
根据目前我国税法的相关规定,煤炭产业需要交纳的主要税费如表1。可以看出,煤炭产业目前需要交纳的税费种类繁多,几乎涉及了我国已经开设税费种类的全部,税费负担不太合理。煤炭产业除了需要交纳同其他加工制造业一样的各种税费外,还需要另外交纳资源税,矿产资源补偿费,以及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等特有的税费13。[-]
表1 目前煤炭产业按规定需要交纳的税费情况表
从1994年我国开始实施新税制以后,煤炭产业的综合税负陡增了5.57%。10年来,煤炭产业的税费负担不仅没有减轻,反而有进一步加重的趋势,这对煤炭产业的发展无疑是非常不利的。
归类为第二产业的煤炭产业自然不能享受基础产业的税费优惠,但即便是在第二产业内,不同的行业税费负担也不一样。煤炭产业长期以来一直处于微利甚至亏损的境地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并不完全是煤炭产业自身发展的原因,而与国家的宏观财政政策有着直接的关系。作为基础工业的煤炭产业存在着大量的历史遗留问题。煤炭企业沉重的社会负担,再加上沉重的税费负担,产业发展谈何容易。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后期,煤炭全行业亏损,企业举步维艰。虽然近两年来煤炭产品的价格有所上升,但税费负担并没有从根本上减轻,煤炭产业与其他加工类产业的差距仍在加大。
2.2 国外煤炭税费现状
国外煤炭税费制度现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视采矿业为第一产业,对煤炭产业实行各种保护性政策。税费制度上,以权利金(或采矿税)为核心,主要征收所得税和矿产地租金,并提供矿业企业特殊优惠政策。其中,所得税征税基础低于其他一般工业,收税标的只占生产现金流量的10%~40%。
美国、澳大利亚无增值税;南非、印尼征收增值税,其中南非征收税率为14%。是否征收增值税,多由各国矿业产业定位决定。
2.3 中外税费制度比较总结
我国现有煤炭资源税费体系所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主体部分的目标不明确,相互间功能界限不清晰。
矿产资源补偿费和资源税是我国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主体,但现有的矿业法规都未对这两者的实施目标做出明确的界定。
(2)整体功能不完善,作用有限。
资源补偿费的征收只是为了补充国家地勘投资资金来源的不足,是对地勘费用的部分补偿,资源税也不能真正体现资源的级差收益,而矿业权使用费的功能只是相当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矿业权租金,就会造成矿业权人对国家所有者权益的侵害,不能保障国家矿产资源所有者权益的经济实现。
(3)没有充分考虑到煤炭企业的特性。
当前经济制度已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煤炭企业与其他工业企业一样也要进入市场参与市场竞争,然而针对煤炭企业征收的增值税和所得税与其他工业企业征收的增值税与所得税基本上是相同的,煤炭企业具有其他工业企业所没有的特性,在征收这两种税时应考虑其特性并给与相应的优惠政策。我国煤炭企业税费负担分析
3.1 煤炭企业税负分析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中国煤炭经济研究会2001年7月对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的54户国有重点煤炭企业进行了调查,并且把调查研究的重点选在对煤炭企业税费负担具有举足轻重意义的增值税和资源税、资源补偿费的调查和分析上。因为增值税是我国税收体系中第一大税种,占税收总额的比重高达40%左右,而资源税和资源补偿费对煤炭企业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
调查资料统计表明,我国煤炭企业税费中所占比重最大的三个税(费)中分别是增值税,占煤炭企业税费总额的66.3%;资源税,占11.4%;矿产资源补偿费,占5.8%。1994~2000年,国有重点煤炭企业年平均纳税额增加44.6亿元,增长了189%。其中,流转税(包括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关税等)年均增加31.7亿元,增幅2倍;资源税和矿产资源补偿费
年均增加2.7亿元,增幅85.2%。全国国有煤炭企业税收总体负担,比1993年增加了16.5个百分点;按可支配财力计算,比1993年增加了13.3个百分点。税改后,2005年煤炭企业上交增值税4419亿元,增长了50.4%;同时,比1993年的产品税多交增值税29.4亿元,累计多交税金1212.6亿元。1994~2005年累计税率与增值税税率分别比1993年高5.1个4.7个百分点。
3.2 增值税偏重的原因
由于在整个税费体系中增值税所占比例最大,所以我们研究一下增值税。同样实行增值税,为什么煤炭企业的增值税负担却明显较重呢?主要有三个原因:
(1)煤炭企业的产业定位。煤炭企业属于资源开采企业,煤炭产品是资源性初级产品,属于自然储存,因此有些国家把采矿业定为第一产业,不征收增值税,例如美国和澳大利亚。我国把采矿业定为第二产业而征收增值税这本身就加重了煤炭企业的负担。
(2)煤炭产品的特性。增值税是一种流转税,以商品生产流通各个环节的增值因素为征税对象。目前我国所采用的产品扣税后的销售收入减去该项产品的物质消耗,由于煤炭产品是自然资源,其生产过程总物耗很少,主要消耗的劳动占增值部分的70%以上,并且煤矿随着煤炭资源贫乏、难采而形成煤矿效益递减的规律。因此,算出的产品增加值都相对较高,再加上煤炭产品的售价较低,以产品的附加值为税基的增值税比以产品销售收入为税基的产品税必然大幅度上升。
(3)我国的增值税类型。我国目前实行的是生产型增值税,对于属于资源开采型的煤矿来说,在产品成本的构成项目中,允许抵扣的项目少,比重低,用于煤矿生产用的固定资产、维持简单在生产(自营)工程中的材料、电力等费用,都不能作为增值税的抵扣项目。对于资本构成比例高的企业,折旧额大,增值税税负就高,这无形地加大了煤矿的增值税税负,导致资本有机构成高的企业税负高于资本有机构成低的企业。煤炭税费对于煤炭供需关系的影响
4.1 税收政策对煤炭产业的影响
随着市场体系的日益完善,沿用至今的税费政策已经与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新的矛盾。现行税费的名不符实,以及税费体系的不完善,再加上地方政府的非正规收费已经对煤炭产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4-6]。
增值税对煤炭产业的影响为了避免税收制度初期设立的产品税所造成的重复征税,进而导致国家财政收入的虚增,国家从1994年开始实行新税制,以增值税全面取代产品税,但具体到煤炭产业,就出现了一定的问题。煤炭产业的劳动对象是煤炭资源,长期以来一直实行国家调配、无偿开采的方式,因而生产中消耗的主要材料并不构成产品的实体,而且数量不大,仅占生产成本的15%左右。按照增值税实施中的扣税法,可以扣除的进项税比其他加工制造产业要少得多,导致煤炭产业实际交纳增值税的骤增。其次,煤炭产业是国家的基础产业,同时也是一个投资风险较大的产业。在这一点上煤炭产业实际类似于农业等第一产业,但煤炭产业并没有享受到类似第一产业的增值税优惠。
资源税对煤炭产业的影响我国煤炭产业是最早开始征收资源税的行业之一。资源税是:把矿山企业因资源丰度和开发条件优越产生的超额收益,收归国有。目前的资源税对煤炭产业实际上是一项通用税种,即便是劣等煤炭资源的开采也必须交纳资源税。
矿产资源补偿费对煤炭产业的影响矿产资源补偿费是国家以矿产资源所有权人的身份向矿产资源开发者征收的一种资源耗竭补偿费用。矿产资源补偿费的征收、资源税的征收以及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等,极容易使人理解为重复征收。其次,矿产资源补偿费的使用问题也比较多。矿产资源补偿费的征收和使用都比较混乱,由于对矿产资源补偿费理解的错误,造成国家对煤炭矿藏勘查投入不足,煤炭开采后备资源紧张,直接影响了煤炭产业的持续发展。从本质上来讲,矿产资源补偿不是对地勘劳动的补偿,也不是对矿产资源耗竭的补偿,而应该是矿产价值和附加值等价值总和的价格表现。因此,矿产资源补偿费的征收对煤炭产业的影响是两方面的,既影响着煤炭产业当前的税负,也影响着煤炭产业的持续发展。
4.2 煤炭税费对于煤炭供需关系的影响
在过去煤炭发展黄金十年,煤炭价格一路飙升,但整个社会对于煤炭的需求并没有因此降低,反而在增加,但是不合理的煤炭税费制度被高煤价所掩盖,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变缓,环保等多重压力,煤炭企业开始进入了寒冬,此时不合理税费对于渴望顺利度过困难时期的煤炭企业而言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阻碍。
由于煤炭资源质量和赋存条件差别很大,导致煤炭生产企业的经济效益差别很大。据煤炭行业统计,2007年84家大型煤炭企业平均吨煤利润51.82元,其中:吨煤利润低于10元及亏损的企业32家,占38.1%;吨煤利润10.1-30元的企业24家,占28.6%,达到平均利润水平的17家企业利润总额占全部大型企业利润总额的50%。80%的企业达不到平均利润水平,1/3的企业是微利或亏损的。在制定煤炭企业税收制度改革政策时,不能按照2008年煤炭行业的特殊收益情况,必须考虑企业的承受能力,否则必会影响煤炭企业正常生产。
由于政策等方面的原因,我国煤炭行业投入严重不足,职工工资水平明显低于其他行业,与高危行业和脏累苦险的工作环境极不相称,导致煤矿招工难、招生难,产品结构不合理、科技水平低、安全事故多发、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等问题突出。在目前受金融危机影响、煤炭企业效益下降的情况下,再承担如此重的税负,对行业的发展十分不利,部分煤炭企业将重新陷入困境。煤炭企业效益降低,又会导致安全投入减少,资源环境投入减少,形成新的恶性循环。不仅使煤炭企业雪上加霜,而且会导致煤炭工业长期不振或煤炭价格高筑,对煤炭工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
眼下,部分煤炭企业已经在“寒冬”,依靠借贷维持开支,税费负担沉重更是雪上加霜。煤价过高,政府增加税负,在一定程度上能抑制投资火上浇油。但像上个10年那样的煤炭行业黄金发展期已经过去,恰逢宏观经济处于减速期,煤炭供给又相对过剩,煤炭行业面临双重压力。这个时候,对煤炭经济运行的稳定和煤炭企业的转型而言,减轻税负,显得至关重要。从政府层面讲,为保证煤炭行业稳定发展,税费调整政策应该先行,至少不能成为经济环境恶化之后的“马后炮”。无论从市场调控上讲,还是从经济平稳减速的现实需要上讲,现在该对减轻煤炭税负高度重视并采取行动了。总结及其煤炭资源税费改革建议
首先,现行的资源税和资源补偿费的法律规定是重复的,其所征收的都是矿产资源有偿开采性质的权利金。两种同样性质的财政税费并行,于理、于法、于政府、于企业都是一件尴尬的事。而且现行资源税和资源补偿费制度都是不完善的权利金制度。其次,税费并存给煤炭企业增加了负担。我国煤炭企业除应上缴增值税外,还应同时再次,国家征收资源税和资源补偿费具有不同的征收理论依据,但由于目前资源税简单按矿产销量征收的误区,造成了资源税和资源补偿费是建立在同一理论依据上的重复收费的认识,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因此,在此建议将资源税和资源补偿费合并为“权利金”。
建议继续实行增值税负返还。同煤集团公司自1998年下放为省属企业后,就被取消了超税负返还的政策,由于超税负部分得不到补偿,使得原本就生产经营困难重重的煤炭企业雪上加霜,到了难以为继的境地,为此建议改为超过煤炭产品税率3%的部分给予补偿,以体现国家对煤炭企业的扶持,可使煤炭企业不断增加积累,扩大再生产,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7-8]。
建议扩大煤炭行业增值税抵扣范围。首先在煤炭行业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其次是允许煤炭企业的征地迁村费用按13%的比例计算进项税额。再次,允许煤炭企业的在建设矿井时所取得的进项税额递延到投产后取得的销项税额中抵扣。
企业所得税实行统一的法人所得税,其分支机构实行合并纳税。允许国企对历史形成的兴办集体企业在改制过程中的扶持资金,比照社会职能已交扶持资金政策在税前扣除。
规范税费,建议认真理清和尽快取消铁路建设基金、电力建设基金和港口建设费。参考文献:
[1]煤炭工业“十五”规划[N].中国煤炭报,2001-06-26.[2]金愉中.关于我国矿业税费制度改革的探讨[J].中国地质矿产经济,1997(5):27~29.[3]耿兆瑞.美国煤矿税费一览[J].世界煤炭经济,1996(4):60~62.[4]张文驹等.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条文解释[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5.[5]袁怀雨,李克庆.资源税与矿产资源补偿费制度改革[J].有色金属矿产与勘查,2000,: 76~78.[6]吴晓琪.对中国入世后的矿业税费制度改革的思考[J].资源产业,2003(2):35~36.[7]关凤竣.资源税和补偿费理论辨析[J].中国地质矿产经济,2001,(8): 1~3.[8]吕光丰.张新安.国外与矿业活动有关的专门税费情况综述[J].中国地质矿产经济,1997,(4): 36~41.作者:赵磊,男,(1985.09—),汉族,本科,助理工程师,2009年毕业于山东科技大学测绘工程专业,多年从事矿山开采研究。
第二篇:对目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进行分析
对目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进行分析,根据分析对证券市场的价格变动趋势做出判断
在多重因素叠加的作用下,2012 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在持续回落中呈现出加速性和逐步内生性等特点,迫使政府进行宏观经济政策再定位,“稳增长”成为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各类刺激政策开始重返。在现有政策框架和利益激励格局中,“稳增长”将演化为“扩投资”,“微调性”的政策调整将演化为“扩张性”的放松,地方政府将大幅度放大“扩投资”的刺激效应,从而带动投资和消费出现较为强劲的反弹,中国宏观经济将快速扭转 2012 年1 —2 季度加速下滑的态势,并于 2 季度末出现触底反弹。但由于外部环境持续疲软、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以及深层次结构问题更为严峻等原因,这种反弹不会十分强劲并面临严重的不确定。2012年GDP 增速将呈现“前低后扬”运行态势。
2012年,政府主动把经济增长速度放缓。2012年第一季度全国的GDP增速为8.1%,创3年来新低。可以看出,中国将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产业结构,未来5—10年发展新兴能源产业,这与“十二五规划纲要”所提及的“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不谋而合。由此我们可以初步得出结论:对于过去高耗能上市公司存在不好预期,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导致产业结构出现的问题不利于其证券市场价格的上扬。
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拉开序幕,世界经济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严重的衰退。伴随着愈演愈烈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严重冲击,中国经济开始陷入了一种四面楚歌的困境,受到了相当大的冲击。为此,政府制定出台了十大措施以及两年4万亿元的刺激经济方案,而这一切逐渐拉开了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投资建设的序幕。虽然4万亿元的计划让我们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金融危机造成的巨大影响,但造成的通货膨胀却仍然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经济滞涨,不利于证券市场价格的上扬
自2011年末开始至今,央行三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从当前经济形势来看,央行仍会继续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以刺激流动性,不过下调幅度有限。就货币供应量而言,2008年的4万亿刺激经济计划已然导致市场货币供应过剩,并进一步引发通货膨胀,可推断近期不会再度出台类似政策。因此,对于近期货币政策,投资者不宜过分乐观。
美国经济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仍然存在。虽然我国金融市场并未全面开放,但我国的经济目前对外依存度百分比高达一半以上,而国内出口最大的地区就是欧洲、美国等发达国家。我国对外出口国家的经济出现大幅下滑,其需求也会大幅下降,因而势必影响到我国出口,而国内月度出口数据正说明了这一点。外国经济不景气,尤其影响了我国出口企业。由此,不利于我国证券市场价格的整体上扬
综上,未来几年,我们国家股市不具备整体上扬的条件。然而,我们应注意到,国家为了保证经济的正常发展及证券市场的稳定,是不会让证券价格进行大幅度的涨跌。同时,随着“十八大”这一里程碑的日益临近,最终将导致我国证券价格涨不了又不能跌,即在狭小空间振荡(2200点—2400点)。
意见建议:由于以上的若干陈述分析,笔者建议股市“中长线投资者”应该稍作休息,而“短线投资者”要活跃起来,因为未来几年很有可能会是“短线投资者”的“黄金时间”
第三篇:客源国旅游政策对中国的影响
客源国旅游政策对中国的影响
首先,从好的方面来说,中国的旅游业的日益发展,使中国成为其他国家的客源国,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游客。
中国出境市场增势强劲,既大大增进了中外人民之间的友谊与了解,开辟了中国人“走出去”宣传中国的广阔途径,推动了中国与世界各国在经贸、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全面发展,也大大带动了入境旅游的更大发展,完善了我国旅游业的产业格局,促进了中外双向旅游交流与人员互动。
中国巨大的出境旅游市场已引起全球瞩目和举世关注,成为我国对外关系与交流往来进程中新的亮点和重要生力军。开放本国为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目的地,已成为近几年外国首脑与我国领导人会谈时的一个重要议题,有力而且有效地配合了我外交工作,生动而且广泛地向世界宣传了中国的“经济奇迹”和社会进步。作为我国旅游业加快对外开放和我国国际地位明显提升的重要标志,我国旅游目的地开放工作全面推进,加速巩固,捷报频传,呈现出力度持续加大、范围逐步扩大、成果日益丰硕的积极变化,不断为蓬勃发展的中国增光添彩,不断为实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添砖加瓦。
特别是今年5月份以来,在成功开放欧盟市场的基础上,我旅游目的地开放速度进一步加快、范围进一步扩大、影响进一步增强,先后与11个国家签署了旅游目的地谅解备忘录,与1个国家签署了旅游合作协议,其中,我国家领导人与对方国家领导人共出席了6次签字仪式,成为我旅游对外交流史上速度空前、规格空前、影响空前的系列盛事,很好地配合和促进了我外交工作,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关注中国市场、聚焦中国效应的良好反应。
5月11日,国家旅游局局长何光暐与爱尔兰艺术、体育和旅游部国务秘书签署备忘录,正在爱尔兰访问的温家宝总理与爱尔兰总理埃亨同时出席;埃亨总理指出,两国签订备忘录后,欢迎更多的中国人到爱尔兰旅游。6月3日,中国驻挪威大使陈乃清与挪威贸易和工业部部长、挪威地方政府和地区发展部部长共同签署备忘录,正在挪威访问的吴邦国委员长与挪威议会议长科斯莫同时出席。6月13日,何光暐局长与罗马尼亚交通、建设和旅游部长签署备忘录,正在罗马尼亚访问的胡锦涛主席与罗马尼亚总统伊利埃斯库同时出席;伊利埃斯库总统高度评价两国的友好关系,并表示支持加强旅游合作和开展科学文化交流。6月15日,何光暐局长与瑞士联邦经济部国务秘书签署备忘录,正在瑞士访问的曾培炎副总理与瑞士联邦议会主席戴斯同时出席;戴斯主席高度赞扬了目的地谅解备忘录的签署,称之为一个十分重要的协议。6月21日,外交部副部长戴秉国与突尼斯旅游和手工业部旅游国务秘书签署备忘录,正在突尼斯访问的曾庆红副主席与突尼斯总统本.阿里同时出席。6月22日晚,何光暐局长与叙利亚旅游部部长在京签署旅游合作协议,胡锦涛主席和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同时出席。
今年2月份以来,中国国家旅游局先后与欧盟22国(奥地利、比利时、塞浦路斯、捷克、丹麦、爱沙尼亚、芬兰、法国、希腊、意大利、拉脱维亚、立陶宛、卢森堡、马耳他、荷兰、波兰、葡萄牙、爱尔兰、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西班牙、瑞典)以及挪威、冰岛、瑞士、列支敦士登、罗马尼亚5国签署了关于中国旅游团队赴上述国家旅游的谅解备忘录,并于近期完成了前期准备工作。经商欧盟和有关单位,国家旅游局决定,从今年9月1日起,正式开展中国公民赴上述27个国家的团队旅游业务。赴欧洲27个国家组团旅游业务的开展,将大大增进中国与上述国家人民之间的友谊与了解,推动双向人员的交流和往来,并对经贸、科技、文化等其他领域的合作带来积极影响。这是中欧旅游交往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截至目前,可以正式开展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业务的国家和地区为28个,其中欧洲国家5个(含欧盟中的德国和匈牙利)。今年9月1日,赴欧洲27个国家的中国公民出国旅游业务也将正式实施。届时,可以正式开展中国公民组团旅游业务的国家和地区将达到55个,其中欧洲国家32个(欧盟24个)。此外,已签署备忘录的非洲8国的中国公民出国旅游业务也将很快实施。
由此,不难看出,优美的环境和良好的开发吸引了广大的游客,他们到来后的全方位消费(住有旅馆酒店可发展创收,食有特色小吃;还有各色工艺品等都能为经济增长做功。)
从文化上说,无论是像庐山、泰山、武当山等自然的古老的特殊地理形貌的旅游点,它们有的是动人的传说或先贤的歌咏能让游客感受中国古典文化的意境,在其中去体会历史变迁和人与自然的和谐;还是像长城、兵马俑、苏州园林等人文景观,这些又让当地的人自发的去守护杰出的艺术瑰宝和宣扬他们自豪的文化理念,从而得到较多人认同的,有其内容和形式载体的中国文化就能一辈辈传承,延续文化对群众的陶冶。
其次,有好的方面,也会有不足,与日本韩国泰国马来西亚等其他亚洲客源国相比,中国旅游业发展存在训多有待完善的地方。
比如,与日本相比,中国的城市面貌就差很多,与新加坡相比,中国的人口素质也相差甚远,与韩国相比,中国对传统文化以及传统节日的关注度日益下降,这些都会干扰我国旅游的发展。
第四篇:资源税改革对煤炭生产企业的影响分析
资源税改革对煤炭生产企业的影响分析
摘要:国家对煤炭资源税由从量计征到从价征收的改革以清费立税等“组合拳”形式展开,对整个煤炭行业以及煤炭企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以山西省煤炭资源税改革为背景,对资源税及配套政策的政策影响展开分析,从宏观影响和微观影响两个层面进行论述,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税负煤炭行业 资源税改革 清费立税 煤炭生产企业
继石油、天然气资源税由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之后,全国范围内的煤炭资源税改革拉开帷幕。煤炭资源税改革本身造成的煤炭生产企业税收反应并不大,但伴随着煤炭资源税改革而来的一系列清费立税政策,使得此次资源税改革的影响不可小觑。
煤炭资源税改革给煤炭生产企业带来的影响可以从行业影响和对企业自身影响两方面来阐述。本文以煤炭大省山西省为例,来分析煤炭资源税改革给煤炭生产企业带来的影响。
1、山西省资源税改革的基本情况
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煤炭主产地。煤炭产业是山西省经济的支柱性产业,直接和间接影响全省GDP的四成左右,为山西和全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山西因煤而兴,也因煤而困,因为煤价走低,2014年全省经济增长速度全国倒数第一。①
另一方面,繁杂且沉重的收费和基金一直是山西煤炭行业的一大负担。统计显示,目前全国18个税种里,涉及煤炭企业缴纳的税种有16项。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的估算显示,煤炭企业各种税费的负担占销售收入的21.03%,各种行政性收费的负担占到14.01%,合计35.04%。另据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煤炭经济研究院发布的报告统计,2013年中国涉煤的税费不少于109项,其中政府的收费已占到了煤炭企业净利润的43%②。
经济形势的恶化,煤炭行业的不景气,税费负担的沉重,倒逼山西省做出改革。
助力煤炭生产企业走出困境,成为山西省2013年以来的重要工作。2013年山西省出台 “煤炭20条”,对于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和煤矿转产发展资金暂停提取,减半收取煤炭交易服务费;2014年山西省政府下发 “煤炭17条”,明确对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的涉煤收费项目一律进行清理,未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的涉煤收费项目一律取缔。12月份规费清理给山西省酝酿许久的资源税改革奠定了基础,铺就了道路。2014年12月,山西省资源税改革开始实施,确定为8%的资源税税率,同时,为破旧立新清费立税,山西省同步取消的矿产资源补偿费、价调基金以及可持续发展基金三项规费为资源税改革开路。矿产资源补偿费按营业收入的1%提取,价调基金以三项流转税的1.5%征收,可持续发展基金20-45元不等.再加上原有的资源税区分煤种0.3-20元不等,综合计算,在目前煤价下,资源税改革带来的减负效应是比较明显的。
2、资源税改革带来的影响分析
资源税改革作为煤炭行业一项重要的税制变革,伴随着一系列清费立税举措的实施以及煤焦销售体制改革,带来的是整个煤炭行业经济格局的重新调整。无论是对整个煤炭行业,还是对每个煤炭生产企业,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2.1 资源税改革对整个煤炭行业的影响
资源税改革对煤炭行业的影响是由煤炭行业的发展现状和行业构成决定的。行业的发展现状主要从行业的法制程度、价格机制和市场地位三方面来研究。
第一,从煤炭行业的法制发展程度来看,虽然经过数次的整合重组,煤炭生产企业的集中度有了大幅提升,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煤炭市场的合法和稳定,但仍不乏大量的煤矿投机商,正规煤炭生产企业与灰色煤炭企业的竞争一直在上演。由于煤炭一度成为暴利产品,地下交易也一度盛行,这样合法生产企业与非法生产企业、地上交易与地下交易的抗争,将会在资源税改革到来之时愈发激烈。资源税改革以从价计征,真实价格是资源税改革的前提,而地下交易往往以逃避真实价格的虚假交易进行。这样,合法交易缴纳了资源税,非法交易少缴甚至偷逃了资源税。市场的逐利性会使部分合法交易转到地下,可能会触发暗市交易的盛行。
第二,从煤炭的价格形成机制来看,自2014年1月1日起,山西省取缔市县一切违规收费,取缔行业协会、省直部门及铁路运输等单位乱收费;从2014年7月1日起,取消煤炭稽查管理费;从2015年1月1日起,取消省煤炭厅为其11个事业单位向五大煤矿集团收取的服务费,改革公路煤炭运销体制,不得借统一经销向煤炭企业收取差价、服务费等③。尽管这一系列举措给煤炭企业减轻了负担,但是更多的隐性的地方收费和地方摊派却难以禁止,煤炭的价格中仍然包含这部分费用。资源税从价计征,以包含隐性支出的煤价为基础来征税,就相当于对隐性收费的资源税也让煤矿来买单。以缺乏合理价格的煤价来征税,是对煤炭行业信心的一种打击。
第三,从煤炭行业的市场地位来看,煤炭行业属于社会生产供应链的顶端,它是其他加工生产企业的上游供应链。但是,随着煤炭产能过剩和国家能源政策的打压,煤炭行业并不能像石油等顶端供应行业那样呼风唤雨,反而是下一链条的加工企业如电力、钢铁企业占据市场主体地位。资源税改革带来的价格效应,煤炭企业并不能够顺利地转嫁出去。如果资源税带来了降副作用,电力钢铁企业会逼迫煤炭企业降价,煤炭企业享受不到资源税改革的红利,如果煤炭企业负担加重,处于被动地位的他们也无法向下游转移价格,只能忍痛吞下资源税改的苦果。
第四,从煤炭行业的行业构成来看,煤炭行业主要有煤炭生产企业(煤种有差异)、煤炭加工企业(如焦化企业、煤化工企业)、煤炭物流服务企业等构成,它们原有的资源税及其他伴生收费各有不同,清费立税,将改变原有的税负情况,相应的利益格局也会发生调整。
2.2 资源税改革对煤炭生产企业的影响
资源税改革对煤炭生产企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税收流程的简化、税负结构的变化上。
资源税改革以清费立税为基础,清理了地方税务局监管的价格调控基金、矿产资源补偿费和可持续发展基金,申报内容减少,申报程序简化,真正给煤炭企业带来了简化申报手续的实惠。
资源税改革清费立税,导致税负结构发生变化。分析税负结构的变化,我们构造一个财务分析模型,做出如下假定:
某山西煤炭生产企业吨煤销售均价230元,年产量90万吨,税费负担80元,其中负担的从量计征资源税3.2元/吨,价调基金为流转税的1.5%,约合吨煤0.6元,可持续发展基金为吨煤22元,矿产资源补偿费的营业收入的1%约合吨煤2.3元,合计原资源税和其他三项清费项目税费合计28.1元/吨。山西从价资源税税率为8%,假定资源税改革前后煤炭价格不变,从价计算的资源税为18.4元/吨。
以此计算,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在230元的价格下,原资源税及三项取缔费用为28.1元/吨,从价计算的资源税为18.4元/吨,资源税改革给煤炭生产企业带来了实惠。
第二,资源税改革前,原资源税及三项取缔费用所占税费负担总额的比重为35%,改革后,从价资源税占税费负担总额比重为26%,可见,资源税改革带来了煤炭生产企业税费内部结构的变化。
第三,资源税改革前,原资源税及三项取缔费用所占收入总额的比重为12%,改革后,从价资源税占税费负担总额比重为8%,可见,资源税改革带来了煤炭生产企业税负的变化。
以上计算是在煤炭价格为230元/吨的情况下做出的,符合当时平均原煤价格。随着煤炭市场的好转,煤价会不断变化,资源税改革前后的影响也会发生变化。经计算,在保证资源税改革前后税负不变的情况下,煤价提升到351.25元/吨时,税负持平。超过这一临界,资源税的改革将会比不改革,增加企业的税负。
3、结束语
综上所述,资源税的改革是在煤炭市场下行的情况下做出的,符合国家的税费改革思路,也在短时期内,给处于低迷期的煤炭企业带来实惠。对于资源税改革所造成的影响,一方面需要国家健全市场法制体系,保证公平竞争,保证价格合法,营造风清气正的煤炭市场环境;另一方面煤炭企业要利用资源税改革契机,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强化内部管理,力争在煤炭企业利益重新调整中获得一席之地。
注释:
①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年鉴》国民经济核算―地方经济数据库、②数据来源: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煤炭经济研究院《加快推进我国煤炭税费制度综合改革研究报告(修改稿)》[J].2013.03、③信息来自山西省政府信息公开网络平台、>参考文献:
[1] 辛洪波.煤炭资源税从价计征对煤炭行业影响分析[J].煤炭经济研究,2013(8).[2] 黄燕芬,丁力.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对资源开采业的经济影响研究[J].经济与管理,2013(6).[3] 乔志东.资源税从价征收为煤企“减负”[J].能源研究与利用,2014(1).[4] 辛洪波.我国煤炭资源税从价税率选择及宏观经济影响模拟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4(10).[5] Hung N M,Quyen,N V.Specific or Valorem Tax for an Exhaustible Resource[J].Economics Letters,2009(102): 132-134.第四,加大“一案双查”力度,强化内控制约。积极探索国税稽查局与征管分局建立查办涉税违法案件的联系制度,务求“一案双查”实效,规定对涉税案件实施稽查中,发现的直接举报税务人员有廉洁问题的、检查中发现有税务人员廉洁问题的以及重特大案件和区域专项整治中发现有不廉行为的,实施“一案双查”,对有关线索和事项及时报告纪检监察部门,扩大案件检查的监督效力,加强对重点岗位、重点人群、重点环节、重点时期的监督制约力度,着力构建稽查反腐体系,强化稽查自身的内控制约。
第五,积极推行绩效管理,提升工作绩效。建立科学的稽查绩效考核体系,正确引导稽查工作方向,结合稽查相关工作制度的要求,出台绩效管理的具体办法,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和科学、规范、高效的要求,对稽查各项工作指标进行分析,制定科学、标准化的稽查工作绩效考核指标,进一步增强其可操作性。以深化稽查绩效考核为突破口,充分挖掘稽查人员的潜在能力,引导稽查部门通过查处高质量稽查案件来促进稽查工作水平的提高,有效提升稽查工作质量与效率。
2.3 拓宽监督渠道,有效实施外部监督
税务稽查工作直接面向社会、面向纳税人,每位稽查人员的工作作风与言行举止,直接关系到税务部门整体形象。为此,实施稽查执法外部监督,已成为税务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深化稽查政务公开。进一步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税收环境,以公开促公正,杜绝“暗箱操作”。通过互联网、报纸、微信、微博等多种媒体,全面推行稽查职责公开、纪律制度公开、权利义务公开、查处结果公开为主要内容的稽查政务公开。尤其是要加大对处理结果的公开力度,增加稽查办案处理的透明度,让举报人或纳税人及时了解案件查处结果,将稽查执法办案置于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广泛监督之下,增强税务稽查工作的透明度,真正实现“阳光稽查”。
第二,加大实地回访力度。稽查部门领导和纪检监察部门有关人员要积极走访重点被查单位,了解检查人员在检查过程中的表现,虚心听取并接受纳税人对税收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对群众反映稽查人员违法违纪问题,要认真落实,坚决查处。
>参考文献:
[1] 规范税务稽查执法行为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3(4).[2] 殷飞.我国税务稽查体系建设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
第五篇:税费改革对农村义务教育的影响
税费改革对农村义务教育的影响
所谓税费改革,就是将可以改为税收形式的收费改为规范化的税收,对应当保留的收费加以规范并加强管理,坚决取缔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农村税费改革的基本目标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农村分配体制,即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推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的要求,从根本大法上治理对农村的各种乱收费,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并长期保持稳定,增加农民收入建立规范的农村分配制度,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农村基层政权,调动和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农村税费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三个取消、一个逐步取消、两个调整、一项改革”农村税费改革理清了农民和农村教育的关系,减轻了农民负担。“取消乡统筹费,取消现行按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一定比例征收的乡村两级力、学经费(即农村教育事业费附加)、取消农村教育集资等专门面向农民征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和涉及农民的集资项目。”“两调整”是指调整农业税政策;调整农业特产税政策。“一改革”是指改革村提留征收使用办法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必须与农村税费改革同步。
税费改革对农村义务教育带来的显著效益有: 1.有力地治理了学校乱收费。收费管理工作原本是学校管理的一大难点,也是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过去学校迫于“ 普九”负债和教师工资拖欠的压力,屡屡违规操作乱收费,以缓解巨大的经济压力,导致群众意见很大。综合预算的实施,缓解了学校面临的工资及负债的压力,使学校乱收费的动机不复存在,同时,会计中心的成立也对乱收费实施了良好的控制。2.从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历史沿革可以看出,我国在完善原有的“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高度分散的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将义务教育投入重心适度上移,实行适度集中“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投入体制,即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由县统筹。鉴于国家财力所限,我国的义务教育不可能完全由国家财政统包,因此,中央决定将义务教育投入从“以乡镇为主”转向“以县为主”,尽管只是往前走了一小步,但其触及面和和影响面却不可小视,不管怎么说,县级政府的管理水平与责任意识毕竟要远高于乡镇政府,其财源也要大大优于乡镇一级。3.积极调整了学校布局,提高了办学效益当前进行的农村税费改革和县乡体制调整,为全面推进“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体制提供了历史机遇。从“以县为主”的新体制来看,它实际上加大了县政府发展义务教育的责任,使县级政府与义务教育的发展有了更直接的关系,义务教育的发展成为县级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县级政府也就实际上在统筹教师工资发放的同时也上收了人事管理权,这在“积极调整学校布局,提高办学效益”方向表现明显。
4.稳定了教师队伍,提高了师资素质在教育经费由县统筹,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村教育经费紧张状况的同时,农村中小学教职工的工资收到县集中管理,由县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工资项目和标准,统一发放,从而保证了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的按时足额发放,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相对稳定。
税费改革后,作为农村义务教育重要收入来源的农村教育附加费的取消和普遍存在的县乡财政困难,使得农村义务教育财政面临诸多现实困境。特别是在一些国家贫困县、省贫困县,由于县(市)级财力的匮乏、可调财政余地的缩小,致使 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受到很大的制约。
1.农村进行教育管理体制已经调整为“以县为主”,这的确减轻了农民负担和乡镇政府的经费压力,有利于县级政府统筹规划教育发展,统一配置教育资源,缩小各乡镇教育发展中存在的差距。但是,由于农村大部分地区经济基础薄弱,县级政府同样财力薄弱,县级财政压力也非常之大。在县级财政预算的过程中,往往连人头费都难以维持,根本无法安排公用经费拨款,无法安排学校基本建设经费。实际上,很多县(区)迫于政策的压力,只是勉强对教师工资实行全县统筹,而公用经费、基本经费仍按原来的体制运作。
2.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在地区间和城乡间不平衡在现行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主要依靠地方政府。由于各地区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文化差异很大,因而导致了教育投入不平衡的格局,使农民根本无法在真正意义上享受。
3.政府责任重心偏低导致财政投入失衡。目前在基础教育管理方面我国实行国务院领导下,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体制,而实际上在基础教育管理和投入方面基础教育地方负责,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以县为主”。从国际上看,中央和地方对教育的财政投资分担比例一般为60:40,而我国中央与地方政府对教育的财政投资分担比例平均为55:45。所以,中央政府以及省级政府掌握了主要财力,但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资例却一直偏低。省、市级财政薄弱,却承担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主要责任。这种全国大部分省、市级政府在义务教育方面所负的事权责任与财权责任不对称,财政收入能力与支出能力不对称的问题。是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短缺的另一体制性原因。因此有必要从财权和事权相统一的角度考虑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改革问题。
针对当前出现的问题,考虑到改革所面临的压力和困难,为了巩固改革成果,进一步支持和推进乡村教育的发展,就必须在宏观决策上进行调整和充实。1.在宏观决策上进行调整和充实。建立符合不同类型地区的农村义务教育财政分担体制。现阶段,实行分税制改革和农村税费改革后,原先的农村多渠道投入体制已不能适应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需要,必须相应建立新的农村教育公共财政体制,义务教育的责任在各级政府,主要由政府财政来承担,并建立各级财政分担义务教育经费的体制,县级政府对义务教育的人权,事权和财权统筹管理,但不是指财政投入只由县投入,是由中央,省,市,县共同分担,那么如何分担呢,在东部发达省份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按生均成本进行分担东部发达地区各省,市,其农村义务教育完全可以以省,市,为单位,城乡一体统筹规划,城乡一视同仁,按照生均教育成本分担教育经费,具体操作可以在保持现有体制框架下,测算义务教育生均成本和核算县级财政实际水平,在此基础上,明确县,地,省,中央四级财政的分担比例以利于在经济发达地区率先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2.鼓励办学主体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在当前条件下,一是大力发展各种民办教育或鼓励民办教育的发展,教育部门给予政策上的引导和扶持;二是将部分公办学校改为公有民办,其基本建设投资由政府承担,而经常性的费用由承办者负担;三是通过产权改革,在资产评估的基础上将现有部分学校由公有转为民有,产权改革后,原属公办的学校其产权归属关系发生变化,政府只是股东之一,或者政府因产权已让渡而不再是产权主体,学校的性质也就是公办转为民办,教育部门定期对其办学质量进行评估和监督。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教育支出,而且也可以盘活存量资产,弥补教育经费得不足。
3.以法律形式明确中央和省级政府对义务教育的财政投入职责。目前我国还没有哪部法律明确规定各级政府对义务教育经费的负担比例,立法的缺失也使得各级政府在农村义务教育的财政投入方面有推诿责任的现象,这进一步加剧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短缺。为此,我国必须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法,打破主管者负担的原则,明确界定中央、省、市、县、乡各级政府对义务教育的具体责任,明确规定义务教育资金投入应由中央和省级政府负主要责任。、省级财政做好中小学危房改造等校舍建设资金的配套和管理工作。县级财政要按照“尽量让利于乡镇”的原则,做好县乡财政体制的调整工作。乡镇应当履行好自身的职责,因地制宜,帮助和扶持农村中小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同时各级财政要积极支持和发展社会力量办学,鼓励团体与个人捐资助学。
4.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缓解地方财政困难,增强地方财政实力,不能仅仅依靠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从根本上说还是应该通过大力发展地方经济来保障目前“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体制。各地要积极响应和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号召,高度重视并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为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打下坚实基础。各地也要从实际出发,在准确把握县情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着力建设县域特色经济区。农业资源丰富的县可以采用农业主导型发展模式,立足本县实际,形成各具特色的经济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