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就业政策分析

时间:2019-05-12 12:44: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就业政策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就业政策分析》。

第一篇:中国就业政策分析

当前中国就业政策分析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就业政策

就业政策是指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在特定经济社会条件下实行的以促进劳动就业、加强就业管理为主要形式,旨在解决就业问题,从而满足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劳动者个人需要的一种社会政策。目前我国政府实施的是一种“促进就业政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经济增长带动就业增长,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大力促进就业。

(二)社会政策主体

社会政策主体是指制定和实施社会政策的责任承担者或行动者,它是社会政策运行中的核心要素之一。社会政策有不同的主体,它既可以是政府,也可以是民间组织。就业政策的主体主要是政府。

(三)社会政策对象

社会政策对象是指社会政策行动的具体实施对象,也可以说是社会政策的受众或受益对象。一般性对象,也就是全体国民或公民;特殊性对象,也就是某一部分或特定的国民或公民。社会政策对象在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具有依赖性和能动性。当前就业政策的对象主要是大学生、下岗失业人员以及残障人士就业困难群体等。

二、就业政策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就业政策从抛弃统包统配方式开始,逐步打破固定工用工模式,改革指令性劳动计划体制,全面推进劳动、就业和用工政策创新。它确立的目标,是建立政府宏观调控的市场竞争就业机制。此后,围绕这一目标,出台了再就业工程计划、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解决农民工问题,以及促进残疾人就业等新政策。就业政策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就业政策的出台有效的实现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三、当前就业政策出台背景

金融危机发生以来,部分企业生产经营遇到困难,岗位数量减少,下岗失业人数、高校毕业生人数增加,就业压力明显增大,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稳定企业现有岗位成为当务之急。政府及时出台一系列稳定就业的政策措施,通过缓缴五项社会

保险费、降低四项社会保险费率减轻企业负担,使用失业保险基金支付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来稳定就业岗位,从而鼓励困难企业尽量不裁员或少裁员,稳定就业局势。这是积极就业政策实施以来,首次提出并实行的稳定就业的政策,填补了积极就业政策的空白,实现了稳定就业与扩大就业的并举。2011年,中国又提出了大学生基层就业的政策,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重点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四、就业政策的功能

(一)社会功能

1.能够实现收入再分配,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大力减少初次分配中的不公平。

2.促进社会投资和社会建设。增强人们对于社会、市场和国家的信心,促进对于社会的贡献,提高整个社会的凝聚力。

3.有利于增强社会控制。就业政策能够缓解当前社会沉重的就业压力,防止社会动荡,营造和谐安定的社会状态,减少人们的不良行为和各种社会问题的发生及其危害。

(二)经济功能

1.实现对人力资本的投资。解决就业人员健康、医疗等保障,就业促进。

2.能够调节经济运行。实行合理的就业政策能够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扩大内需,刺激消费;公共事业投资带动就业和经济增长;,为经济改革创造社会条件。

3.够激励劳动者积极性的功能。就业政策力求满足职工安全需要,进一步提高企业职工的凝聚力、积极性。

(三)政治层面

1、充分实现政府对社会的管理。政府社会管理机制有直接控制、调解社会矛盾和提供有效服务实现社会管理目标,就业是当前社会的重要问题和矛盾之一,有效解决就业问题有利于充分实现政府对社会的管理。

就业政策社会管理中的作用有4个方面:(1)满足人们基本的工作需要,即使满足了人们基本的生存需要,以此实现社会管理(2)促进就业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提高社会管理效果;(3)就业问题是当前普遍的社会问题,解决就业问题能够促进社会管理;(4)通过政府与社区、民间组织的合作实施有效管理。

2、调节各利益群体矛盾,主要是解决劳动力市场与资本市场配置的矛盾。

3、增强执政党基础和维护政治稳定。

五、就业政策的受益群体

就业政策的受益群体包括两大类:一类是直接受益群体即就业者自身、就业者的家庭成员;另一类是间接受益群体,即整个社会大环境影响下的所有社会成员。

六、就业政策资源的来源

就业政策主要是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解决经济社会中的生产者和劳动者之间的资源合理配置问题,因此首先要有详尽的社会就业状况信息以供参考和依据,政策的实施也需要市场资源的配合以及政府、学校、街道、社区等有关部门的协调合作,共同对就业政策的执行情况、落实情况以及效果做有效的监督和反馈,指导国家下一步的政策制定方向和计划。

七、就业政策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1.积极的就业政策稳定了就业局势,就业市场出现了积极变化。首先,积极就业政策的多年实施已有一定的工作基础,并且仍在继续发挥作用。其次,由于地区经济结构的差异,新增就业还在延续增长,有利于总体就业局势的稳定。第三,我国国内消费需求保持了增长的势头,弥补了部分外需减少的损失。另外,对于高校,国家2011年就业政策和2010年接近,增加了专业学位的硕士、研究生的招生,包括MBA、MPA,以及正在申办的会计专业、人力资源专业学位招生,扩大大学生到西部,扩大大学生到基层,扩大大学生到农村当村官。

2.保企业、稳岗位的政策局部发挥效应,带动企业不减员、少裁员。国家实行保企业、稳岗位的就业政策,使得企业有了切实的保障,增加了企业的信心。人多造成就业难,也是从单方面考虑的,如果资本也充裕,就业就不难。因此,在中国经济社会现状下,应该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稳定岗位的政策有利于稳定就业形势。

3.职业培训计划和公共就业服务,使得劳动者素质提高和就业环境改善。人多造成就业一般形势比较困难,但不同专业之间会不一样,有些专业难,与人多没有直接关系,因此还要把握好培训和服务的方向问题。从短期来看,这项政策保证了部分困难企业职工能够留在企业中,并稳定了暂时找不到工作的劳动者情绪;从长远看,它提高了劳动者的职业技能素质,改善了劳动力市场供需不匹配状况,适应了未来劳动力需求变化,为我国长远的经济发展做好了积极的准备。

4.多项政策综合作用增强了企业和劳动者信心,激发了活力。国家多项政策并举,全力改善就业环境。一是创业环境得到改善,创业服务有所跟进;二是农民工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并没有出现大量农民工滞留城市或在城乡间盲目流动的现象;三是大学生初次就业率已达68%,总体比较稳定;四是困难群体就业得到较好安置。

(二)困难和问题

1.就业政策的实施过程仍面临困难。就业新政策出台时间并不长,尽管有些地方已开始实施并收到初步效果,有些地方还处在制定实施办法过程之中。主要体现在:(1)农民工就业仍面临一系列问题,农民工市场的“不规范”将长期存在(2)大学生找到的工作并非真正的稳定的工作,很多只是有表面的形式,并未真正的解决就业问题。

2.就业政策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的实际结合仍有差距。就业政策是应对金融危机系列政策措施中的一部分,只有与宏观经济政策紧密结合,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3.政策的落实到位和确保见效还需加快进度。目前较稳定的就业形势,主要得益于老政策的坚实基础和新政策的及时接续。

4.与当前及未来就业的新增长点相适应的政策还有待完善。金融危机发生后,我国对外需和投资过高依赖的经济发展模式难以为继,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势在必行,由此会对就业结构产生重大影响,不同产业、行业间将会出现劳动力的转移和人力资源的重新配置,这就要求我们应更加关注培育就业的新增长点,调整完善政策并加大支持力度,注重技能培训。

5.部分政策只注重当前应急而忽略长远、长效,影响了企业和社会的信心。金融危机的影响还未见底,仍将持续较长时间,客观上要求现有应急政策做好长期实施的准备,而期限过短不仅会影响政策的执行效果,更会影响企业和劳动者的预期。

八、未来就业政策的变动趋势

(一)确立更加适合的就业政策创新目标。就业政策正在朝着适应市场经济的方向演变。它的创新目标,就是通过劳动、就业和用工政策的全面创新,建立政府宏观调控的市场竞争就业机制。这一时期,政府就业工作面临的压力,主要来自下岗和失业职工的再就业。下岗职工再就业以后,要与原企业解除劳动关系。三年以后还没有再就业的下岗职工,也要与原企业解除劳动关系,转到社会保险机构领取

失业保险金;享受失业保险两年后仍未就业的,转到民政部门领取城镇居民最低生活费。这“三条保障线”,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使就业政策走向创新目标的重要保证。

(二)规范劳动力市场管理。保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发展和规范劳动力市场,推进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就业工作。用人单位可以通过委托职业介绍机构、参加劳动力交流洽谈活动、以大众传播媒介刊播招用信息、利用互联网进行网上招聘,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途径自主招用人员,并对用人单位招用人员时不得采用的行为作出规定。

(三)跟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基本格局在相当长时期内不会改变,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重点,仍是解决体制转轨遗留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和重组改制关闭破产企业职工安置问题。要统一认识,加强领导,明确再就业工作目标和责任;努力开辟就业门路,积极创造就业岗位;完善和落实促进再就业的扶持政策;改进就业服务,强化再就业培训;坚持统筹兼顾,搞好就业的宏观调控;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同时,也要继续做好高校毕业生、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和被征地农民等的就业再就业工作。

(四)各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1.大学生回流中等城市是未来趋势。从长远来讲,特大型城市人才密集度太高了,再进一步密集下去,收入上就递减了,回流中小城市,至少中等城市,应该是一个趋势,是不是到中小城市不敢确定,到中等城市是一个趋势,大学生不是完全集中到大城市,相当一部分要回到地级市,未来来讲应该是一个趋势。

2.大学生走向民营企业是趋势。积极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民营企业,面向基层就业,有利于青年人才的健康成长和改善基层人才队伍的结构,有利于促进城乡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帮助回到原籍、尚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提升就业能力,促进供需见面,尽快实现就业。高校毕业生是我国宝贵的人力资源,当前,我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加大,需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拓宽就业门路,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和中小企业就业,鼓励自主创业,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单位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

(五)制定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政策。统筹城乡发展,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六)完善残疾人就业政策。国家对残疾人就业实行集中就业与分散就业相结合的方针,促进残疾人就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一定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并为其提供适当的工种、岗位。依法征收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应当纳入财政预算,专项用于残疾人职业培训以及为残疾人提供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贪污、挪用、截留或者私分。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规定。财政部门和审计机关应当依法加强对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

我国的就业政策,将会沿着既有的目标指向继续推进创新,从而更加合理地配置劳动力资源。

参考文献:

[1]《人保部调研就业政策效果研究报告》 2009年11月04日

[2] 莫荣.《当前中国就业形势与加入WTO后的政策建议》 2002年

[3]《就业促进法》2008年

[4]《中国的就业状况和政策》白皮书2004年

[5]《残疾人就业条例》2007年5月1日

[6]《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通知》2002年9月30日

[7]《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2005年11月4日

[8]《关于全面推进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工作的通知》2007年6月28日

[9]《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2009年1月19日

第二篇:中国就业情况分析

中国大学生就业和就业问题情况分析

相信今年刚毕业的每位大学生都应该深有深有体会,今年中国的就业情况甚是相当的严峻。作为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记得考研成绩还没有出来的时候,我在网上投了几份简历,后面有接到招聘单位打来电话,说叫我去面试。面试的结果是,需要工作经验的,单凭这一点,我们刚毕业的学生就很难找到我们满意的工作。

(一)持续深化就业领域改革,全方位支持就业创业

第一,要坚持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不动摇,尊重劳动者和企业的市场供求主体地位,消除城乡、行业、身份、性别等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形成有利于劳动力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市场体系,提高人力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第二,要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加大金融、财税支持力度,完善扶持创业政策体系,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第三,要加强和改进公共就业服务,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体系,努力提高服务专业化、信息化水平,推动全国公共就业信息平台建设,加快实现就业信息全国联网,促进劳动力供需双方的有效衔接。

(二)完善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体系,全面提升劳动力素质

要加快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充分运用职业培训补贴和高技能人才补贴政策,鼓励企业、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广泛开展各类职业培训,创新培训方式,提升培训质量。要重点实施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使新生代农民工都能享有免费培训机会。要尊重劳动、尊重技能,完善有利于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的引导机制、培养机制、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

(三)引导产业优化升级,创造层次丰富、需求多样的就业机会

在保持经济稳定持续增长的同时,合理调整产业布局和经济结构。既要助推转型升级,创造更多适合高素质劳动者的管理型、智力型、技术型就业岗位,也要利用我国地域辽阔、地区间资源禀赋差异和发展差距较大的特点,发挥“雁阵模型”作用,推进产业区域间梯度转移,促进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鼓励发展服务业,创造更加充分的就业机会。

(四)适时果断调整生育政策,科学动态评估人口变化

通过建立人口监测和预警机制,加强人口变动情况调查研究,完善出生人口信息报告制度,加快推进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建设,实现婚姻、生育、户籍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共享。在此基础上,根据政策调整之后人口的动态变化情况,适时评估人口生育率和总人口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当前的人口政策对于生育率的影响,以便能及时进一步调整生育政策,延缓老龄化带来的诸多问题。

(五)积极帮扶就业困难群体,充分挖掘现有劳动力资源潜力

首先,要动态了解掌握化解产能过剩等工作涉及的职工人数和就业需求,细化完善职工安置方案,并密切跟踪动态变化。其次,要主动将就业扶持政策送到企业,为转岗职工提供个性化职业指导、免费职业介绍和有针对性的职业培训,充分发挥政策促就业的实效。再次,要积极稳妥地做好劳动关系处理、社会保险转移和接续工作,落实各项社会保障待遇,解除职工的后顾之忧

(一)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继续保持稳定

目前,我国每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已经处在较高的水平,而预计未来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进一步放缓,要想再提高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的规模已经非常困难。并且未来随着我国适龄劳动人口比例的逐渐降低,每年需要解决的新增就业人数也将逐渐减少。因此,今后我们需要使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稳定在一定的水平上。初步预计2015年我国经济将增长7%左右,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在1300万人左右,与2014年基本持平。

(二)劳动力市场供求形势维持宽松局面

自2010年以来,我国就业市场总体的求人倍率均大于1,其中2014年前三季度的求人倍率分别为1.11、1.11和1.09,分别比上年同期提高了0.01、0.04和0.01。这说明目前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形势总体上是求大于供,预计2015年将延续这一趋势。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我国经济总量的不断增加将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和机会;二是适龄劳动人口比例的降低使得劳动力的供需状况得到进一步改善。

(三)适龄劳动人口比例将继续下降

自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以来,截止到2014年5月31日,全国提出再生育申请的“单独”夫妇达到了27.16万对,已批准的有24.13万对。然而,全国符合“单独”二孩政策的夫妇约有1100万对,上述申请的夫妇不足所有符合条件夫妇的2.5%。由此可见,人口生育政策的调整不但在短时间内不能有效改变我国适龄劳动人口下降趋势,长期效果也不乐观。预计2015年这一比例将继续缓慢下降,劳动力的供给仍将减少。

(四)重点人群就业问题依然突出

在总体劳动力市场较为宽松的情况下,重点群体的就业形势依然较为严峻。首先是高校毕业生群体,预计2015年的高校毕业生人数仍将继续增加,可能达到750万人左右;其次是产业转型过程中的下岗工人数会进一步增加,随着我国淘汰落后产能和新兴产业发展速度的加快,这些下岗工人的再就业问题将会变得更加突出;再次是农民工就业人数依然庞大,截止到2014年9月末,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17561万人,同比增加169万人,增长1.0%,预计2015年将继续有所增长。

(五)劳动力就业的质量将得到提升

未来我国劳动力就业的质量将会逐步得到提升。一方面是因为我国劳动力整体的受教育程度在不断提高,现在处于低端就业市场上的劳动力大多是文化程度较低、缺乏专项技能的农民工、普通工人或者简单体力劳动者。未来随着他们逐渐退出劳动力市场和新的具有更高学历层次的就业人群进入市场,整体的就业质量势必将提高。另一方面,诸如《劳动法》、《合同法》等相关法律的深入落实、政府对民生的重视以及就业保障的增强,都将促使劳动力就业质量得到提升。对策建议

(一)持续深化就业领域改革,全方位支持就业创业

第一,要坚持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不动摇,尊重劳动者和企业的市场供求主体地位,消除城乡、行业、身份、性别等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形成有利于劳动力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市场体系,提高人力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第二,要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加大金融、财税支持力度,完善扶持创业政策体系,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第三,要加强和改进公共就业服务,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体系,努力提高服务专业化、信息化水平,推动全国公共就业信息平台建设,加快实现就业信息全国联网,促进劳动力供需双方的有效衔接。

(二)完善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体系,全面提升劳动力素质

要加快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充分运用职业培训补贴和高技能人才补贴政策,鼓励企业、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广泛开展各类职业培训,创新培训方式,提升培训质量。要重点实施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使新生代农民工都能享有免费培训机会。要尊重劳动、尊重技能,完善有利于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的引导机制、培养机制、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

(三)引导产业优化升级,创造层次丰富、需求多样的就业机会

在保持经济稳定持续增长的同时,合理调整产业布局和经济结构。既要助推转型升级,创造更多适合高素质劳动者的管理型、智力型、技术型就业岗位,也要利用我国地域辽阔、地区间资源禀赋差异和发展差距较大的特点,发挥“雁阵模型”作用,推进产业区域间梯度转移,促进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鼓励发展服务业,创造更加充分的就业机会。

(四)适时果断调整生育政策,科学动态评估人口变化

通过建立人口监测和预警机制,加强人口变动情况调查研究,完善出生人口信息报告制度,加快推进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建设,实现婚姻、生育、户籍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共享。在此基础上,根据政策调整之后人口的动态变化情况,适时评估人口生育率和总人口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当前的人口政策对于生育率的影响,以便能及时进一步调整生育政策,延缓老龄化带来的诸多问题。

(五)积极帮扶就业困难群体,充分挖掘现有劳动力资源潜力

首先,要动态了解掌握化解产能过剩等工作涉及的职工人数和就业需求,细化完善职工安置方案,并密切跟踪动态变化。其次,要主动将就业扶持政策送到企业,为转岗职工提供个性化职业指导、免费职业介绍和有针对性的职业培训,充分发挥政策促就业的实效。再次,要积极稳妥地做好劳动关系处理、社会保险转移和接续工作,落实各项社会保障待遇,解除职工的后顾之忧。

目前大学生就业现状的总体形势相当严峻,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数达611万人。截至7月1日统计,已有415万高校毕业生落实去向,与去年同期相比就业人数增加44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68%,同比基本持平。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副司长张浩明说:大学生就业问题与大学生就业现状在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和就业带来不利影响的情况下,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取得如此成绩实属不易。在社会针对高校毕业生的岗位需求出现同比下降的情况下,2009年高校毕业生总数比2008年增加52万,同时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毕业生就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当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大众化趋势也就不可避免,大学毕业生就业方式也必然走向大众化,在中国这个转变过程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和就业人口高峰交织在一起,从而使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显得格外突出。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的特点是:压力与机遇共存

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是社会发展和国民素质提高的要求和重要标志之一。与此相应,大学生就业问题方式和就业格局上也必然要经历一个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的过程,即作为一个普通社会成员去求职和就业。因此,大学生有必要消除自己的主观理想预期与社会客观实际之间的差距,主动地转变就业观念、调整自身素质,以充分适应社会。

首先,正确认识就业形势与择业困难之间的关系并理性地作出择业意向。在一个社会中,如果就业适龄人口的数量大于社会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这种情况对于该社会而言便构成了就业绝对困难情境。可以说,就业绝对困难主要存在于社会层面。实际上,由于社会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基本上是一种趋势性估算、而且主要是以常规化就业岗位计算的,所以,对社会就业结构中的弹性系数以及对个体化就业岗位数量,一般很难做出精确的预测,其结果势必导致对就业绝对困难系数的计算难以达到高度精确。这便为社会争取从就业绝对困难向相对困难的转变留下可能的空间。

基于这一缘由,处在现实社会背景下的个人,择业时对自身就业意向的恰当定位和及时调整,将会有助于促进其就业难度的减小。具体而言,在择业的同一个时间段上,如果人们在择业标准中对就业地区、从业机构、职业类型等的选择都过于集中化,那么,势必导致在这些就业地区、从业机构、职业类型上的集中竞争,形成就业绝对困难情境并加大就业绝对困难系数。相反,如果面对这种情势而及时进行调整,选择目前被暂时忽视或冷落的就业地区、从业机构、职业类型等,实际上等于主动选择了一种就业相对困难、甚至减小了就业相对困难系数,换言之,这种调整便可能意味着就业机会的形成。

其次,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以自主创业,可以成为个人层面上减少就业难度的一种主动性的现实选择方案。在个人层面上,减少就业难度的方法大致有两类:一是被动选择,如对自己原先的就业意愿进行调整。具体而言,降低择业标准,就可能意味着获得就业机会。二是主动选择,如自主创业。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就业形式经历了几种重要转变:第一,从最初主要是体制内就业,到出现了更多的体制外就业;第二,从原先主要是机构化就业,到出现了更多的个体化就业;第三,从最初主要是占据现有的就业岗位,到出现了更多的创造就业岗位。这种变化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进程是一致的。后期出现的就业形式,对个体自主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自主创业则是这一方面的集中体现,它成为个体在解决就业问题上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形式。

自主创业,一方面需要以个体自身的素质和实力为基础;另一方面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则需要社会建立有效的导向机制和保障机制。虽然政府相继出台了有关政策,鼓励和帮助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然而,我们还必须不断推出新的和完善原有的就业政策以及加大户籍管理、人事管理、社会保障等领域改革与创新的力度。据中国媒体援引人力和社会保障部的最新统计数据,二零一零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630万人,比去年的611万多19万人,加上往届未能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很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第三篇:中国就业分析

中国当前就业分析

就业是具有劳动能力且有劳动愿望的人参加社会劳动,并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如果要进一步分析,则需要把就业从三个方面进行界定,即就业条件,指一定的年龄;收入条件,指获得一定的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时间条件,即每周工作时间的长度。

近几年每年有超过两千万新增劳动力进入就业市场,而每年就业市场只有大约1000万工作岗位。08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工作岗位预计减少到900万,但新增劳动力达到2400万,包括611万高等院校应届毕业生,600万中等职业学校应届毕业生,约600万往年未就业的各类学校往届毕业生,约600万新增农民工。这意味着接近三分之二的新增劳动力根本不可能找到工作。而且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多企业倒闭,停产或不断裁减员工,07年已经有超过两千万农民工因为企业倒闭,停产或裁员而失去工作,数百万城市职工也因此失去工作。金融危机造成的就业岗位不断减少与新增劳动力不断增加的矛盾日益凸显,新增劳动力无法充分就业与已就业劳动力不断失业,使中国的就业问题愈发显得严峻。

中国每年城乡新增就业人数,大致维持在700万左右,就业人口增长率保持在1%左右。从1999年到2004年,就业岗位缺口有逐步增加之势。城镇正规就业人员的比重下降,非正规就业人员的比重提高,加强非正规就业人员的管理至关重要。城镇登记失业率逐年增加,超过了4%的自然失业率,就业形势比较严峻。总体就业弹性系数呈下降趋势。国家应采取就业优先的发展战略,以缓解当前的就业矛盾。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安国之策,是强国之路。中国劳动年龄人口众多,国民教育水平,较低,就业矛盾十分突出。建国以来,党和政府从国情出发,采取积极地就业政策措施,努力创造就业岗位,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也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目前中国就业现状存在这三个问题1.基层工短缺。2.毕业学生就业难。

3.各领域尖端人才欠缺。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从一个农业国逐渐转型为工业制造国,很大程度上带动了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解决了就业。但很大部分人员基本从事的是劳动强度大,技术含量低的工种,30年过去了基本上第一代打工人已经退出打工舞台,80、90年代走上社会,他们在中国逐渐优越的环境中成长起来,文化水平高了,吃苦耐性少了,欲望高了等等,这些就造成,他们不再希望从事那些又苦又累的基层工作,也不会安心于一个工作发展。在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时候就开始选择就业。

制造业真正需要的人才是,既要高的文化素质,又要高的专业技术水平。中国的教育体制,培养出来的就是高分低能,强调于理论水平,而真正操作能力就很低,记得我们学英语时,我的一位老师就说过,“我们现在的英语教育,不是让大家掌握一门语言技能,而是把大家在往语言学家的路上赶”。所以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并不被企业看好。

以前70年代的大学生可以从杂工做起,没有机会就要学技术,学专业,当掌握了这些,就可以寻找机会;但现在的大学生一出来就苦苦寻找机会,没有机会宁可死等,也不下基层学,这样就很容易出现一毕业就失业,就业难的现状。一边是每年几百万大学生失业,一边是很多企业工人欠缺,这是一个矛盾的社会现

象。归纳起来欠缺的主要两类:一是,技术含量低的基层工,二是,专业领域的技术人才。

我想这两类需求有必然联系,只要我们有志大学生能够深入基层,学习充电,我想你5年,10年后必定会成为某各领域的佼佼者!如果绝大多数人都这样想,中国目前就业存在的三大问题都解决了。

以下是目前中国存在的就业问题的事实报道。①时令工短缺,农民工难寻,会包粽子六十岁也能上岗。武汉大享食品公司把招聘年龄放宽至60岁,应聘者仍寥寥无几。记者走访部分中心城区人力资源市场了解到,夏日来临,各类时令岗位剧增,却难招到适当的员工。据了解,时令短工包括部分生产冰淇淋等冷饮的厂家包装工,和节令食品企业操作工,一般待遇为包吃住,日薪50元左右。武汉大享公司对会包粽子的短工,年龄限制放宽至60岁,还是招不到人。市人力资源市场有关负责人称,大多农民工家有老小,对外出打工还是在家务农、创业早已安排。目前仍在市场找工作的,不到求职者总数的一成。而求职主力——大中专毕业生和城镇失业人员,则对离家远、工作量较大的生产线作业不太感兴趣。②广州日报,每逢周末,广州数以万计的农民工、大学生奔走在各个招聘会上。其中,一个微妙的变化正在日渐被人们所关注:农民工的薪水正节节看涨,月薪2500元,甚至三四千元已不稀奇,相反,在人才市场上,大学生的普遍起薪只有1000~2000元/月。代表农民工的劳动力市场和代表大学生的人才市场的工薪差距正日渐缩小,甚至出现倒置现象。“快件转发的收派员转正后月薪2500元~3500元,跟车中转的运作员试用期过后月薪2500元左右,打字速度在60字/分钟以上的输单员月薪2300元左右,司机月薪2500元”。记者在招聘会上发现,一家速运公司开出了高薪,只要高中或者中专以上学历便可。一些车工、钳工的月薪也有2500元~3500元。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昨日记者走访广州大学生就业市场发现,一家投资公司针对应届毕业生开出的月薪只有1200元~1600元,并且不包食宿,相比一些招保安、司机的职位,薪资都低。一位招聘负责人坦言,这就是应届大学生的“市价”,并非他们故意压低工薪。

二:现在来分析下中国目前出现以上就业矛盾的原因是什么呢?

首先对于基层工短缺的现象做个简要分析,拿广州的“民工荒”做个例子,今年虎年中国经济在慢慢复苏,春节刚过,广东珠三角闹起民工缺口90万。很多报道都在指明广州出现“民工荒”情况导火线是中国经济在复苏了,广州各公司工厂订单在回升增加,才致使广州出现了“民工荒”。其实这只是一方面原因,而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出现:据相关报道,广州近几年民工工资与内地河南四川等省不相上下,而很多内地省市人到广州打工都追求高工资高回报。如今工资都差不多了,他们又为什么要跑到广州打工呢?这也是其中一方面原因。中国经济的确在复苏了很多,以及政府各项政策出台,使得很多民工在家也能安居乐业,也能发展自己的一片天地,种田可以不交税,还可以得到相关支持。收成好的话,也是一笔丰厚资金,能满足现状生活需求。这样的好日子,民工为什么又要到广州来打工呢?而且还要担心家人,每年过年回家火车票是一票难求,辛辛苦苦在外地奔波,到头来还不如邻居在家种田收入高。也正是很多外出年长的民工选择回家工作不再回来广州工作的原因了。

“大学生就业难”,难在哪里?马上要去自己步入社会去寻找实习岗位了,可是对社会还是有那么一点点恐惧,谁能告诉我我该怎么办?现在才发现原来自己是多么贪恋宿舍的床铺以及学校的生活,可是这样的日子不会很长了,只剩下短短的四天时间就要离开了。现在,老有一种前途未卜地感觉,该怎么办,该以一种什么样地心态去面对求职,面对社会?开复:人生只有4年在大学里,却有40年在职场。

大学里能学到的只是未来能用的5%。其他的学习都在职场中learning by doing。

今天找份好工作,一定是粥少僧多,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必须好好挑对工作,单位,职位。

就算找不到最好的工作,也要找最能够学习的工作。第一个工作是学习的延伸,非常的重要。

第一个工作如果没有选好,是多么可惜。想想这些,你就会知道,不能再颓废了。

人在不作为中,总会感觉恐惧。一旦开始有了目标,每天设计者自己一天该做的,每天为自己的未来计划打拼,恐惧就自然消失了。

有句名言:There is nothing to fear but fear itself.快快忙碌起来,努力起来,为自己计划你的美好未来。从中,我们可以学习到,如今大学面临毕业很多都存在着一种恐惧,不怎么要怎么去面对社会,面对工作。总在担心着自己的工作没着落,不知道自己能适应做什么工作?如何去工作?是否能做得来?的确,如今是粥少僧多工作环境,但如今面临这次“民工荒”,“粥”在增多了,而大学生是否会考虑这碗“粥”呢?这就是关键问题所在了。刚4年苦读毕业出来的大学生会去选择民工的工作吗?那岂不是大材小用了?

对大学生来说,只有像李开复老师说的,不管工作的低贱,只要工作中能找到自己去学习方向,那也许才是我们找工作的真正目的了。三:如何解决中国的就业问题;

1.要从增加工作岗位入手,采取各种措施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只有宏观经济增长,工作岗位才能增加。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增加知识型人材就业;同时要促进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以增加农民工就业。对增加雇用劳动力的企业,政府要给予资金补贴。

2.要从增强劳动力的就业能力入手,采取各种措施帮助劳动力实现就业。要对农民工进行就业培训,使他们掌握一技之长。鼓励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应届毕业生到企业实习,以增加职业技能,并鼓励企业为应届毕业生提供实习岗位。

鼓励企业对员工进行职业培训,并对对员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企业给予资金补贴。要鼓励创业,并对创业者给予资金扶持。

中国政府现在正在采取各种措施,试图解决就业问题,但政府出台的各项举措只能减轻就业问题,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问题。因为中国的劳动力实在太多,即使新增劳动力能胜任所有新增工作岗位,每年仍有超过1000万新增劳动力不可能找到工作,况且并不是所有的新增劳动力都能胜任新增工作岗位。而且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政府不能像在计划经济时期那样包管劳动力就业分配。即使金融危机结束了,中国的就业问题在未来几十年仍然存在并且严峻

第四篇:创业与就业政策分析

深圳大学考试答题纸(以论文、报告等形式考核专用)二○一四~二○一五

(4)享受培训补贴:对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学年(即从毕业前一年7月1日起的12个月)内参加创业培训的,根据其获得创业培训合格证书或就业、创业情况,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

(5)免费创业服务:有创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可免费获得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提供的创业指导服务,包括政策咨询、信息服务、项目开发、风险评估、开业指导、融资服务、跟踪扶持等“一条龙”创业服务。各地在充分发挥各类创业孵化基地作用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并给予相关政策扶持。对基地内大学生创业企业要提供培训和指导服务,落实扶持政策,努力提高创业成功率,延长企业存活期。(6)取消高校毕业生落户限制,允许高校毕业生在创业地办理落户手续(直辖市按有关规定执行)这项措施对与我们即将和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是很优惠的,在2013年,我本着锻炼自我的目的,与数学与计算机学院的一位师兄进行了教育创业,从公司的地址选址,注册资金,运营方案等就花了半年,在政府的注册到拿到公司所有证书也是托人,交钱,请吃饭等一套流程,今年国家这项措施可以激励更多大学生在创业之初更少碰壁,从而大学生创业孵化企业有更多的存活率,对于大多数大学生来说,创业的资金是首要问题,大学生时刚从学校进入社会,或者是刚进入社会不久,没有过多的人缘或机会有贷款,对于银行的贷款,贷款利率过高,一般来说是6或者7个百分点,如此之高的利率,加上刚创业没有确信的把握可以盈利,这让更多创业者在这一难关下,就败下阵来,之前我们公司在对于资金处理上,刚开始为大家合伙,但是每个人的资金对于公司来说,不会长久,而且也只是杯水车薪,后来决策为,向我们中一合伙人的父母借钱,也相当于贷款,无非这个没有抵押,是诚信,而利率也是4个百分点,毕竟这个比银行流程简单,时间短,但这不是每个创业者都会找到贷款或者投资人,这道门槛也是让大学生创业望而却步的,其间更重要的其实是创业风险,对我们来说,没有把握一定能获利,也只是走尝试的路,对于创新,我们还不知道创新后带来的是利还是弊,这不是在学校做活动或做题,创新带来失败或不如意后带来的只是一份经验和教训,所有在学校庇佑下,可以尽情的去开发自己小脑袋,但是身处社会,我们创新一旦失败,不仅自己负债累累,还可能连累投资人血本无归,这是很大的冒险,故而我们是艰险的行走,时刻注意成本的付出,稳步提升,也许有很多机会可以壮大发展,但是那是需要敢于冒险,至少大学生刚出社会,就算是对于社会人来说,没有走到绝境的时候,是没有多少人去舍本冒险,所以大学生创业是很艰苦的,但是我们喜欢这种艰苦,向80后成功人士靠齐我们便是我们的满足,关于大学生创业者在政策性事物免去收费的决议中,政策性免费对于创业者是一种福利,办理政策性事物的费用对于创业资金来说不是很高,但是这个可以免去创业者愁眉苦脸的询问各种事物收费,也可以有效遏制政府机关乱收费。来保护创业者的权益,由于大学生创业者对于各项流程都是通过网上查资料,或者询问有关人员获得具体情况,但是当去办理的时候,大部分都不太一样,有些政府机关就乱收费,而创业者对于各项费用缘由,也只是听办理时候政府人员的随口解释,故此国家这项决议也是对政府有效的一种监督,大学生对于创业培训是极其需要的,我们对与国家的各项政策,各种流程是不熟悉,需要有专门组织对这些进行疏导,对于创业方方面的问题,与政府与公司的大致解决策略也有了比较实在的方案,国家对大学生创业的重视,刺激大学生创业也是中国发展活体经济至关重要的一步,正如老师在课堂是所说的,一人创业可以带动6人就业,大学生集思广益,增强创业意识,让中国经济这潭水活起来,就个人而言,国家对大学生创业各项政策对于我们有了莫大的帮助,让我们有了更多的保障,大胆的去创业,对于我们通信专业而言,中国的通信行业被华为,中心,讯飞等一些巨头稳稳的把控,互联网中也有阿里巴巴,百度,腾讯几大支柱,房地产便有中原,中部,中投,中地等地产,还有近几年很火的手机行业,华为,酷派,小米,魅族,HTC,中兴,金立,步步高,OPPO,2014年新上市公司,一加,美图,锤子等手机行业,中国经济这潭水里每个行业都有几条大鱼,正如百度总裁李彦宏所说,这潭水里的大鱼应该收一下,让更多小鱼得以发展,互相竞争,水才更新鲜,才活起来,本人表示很赞同,对于百度搜索引擎来说,有360.搜狗,谷歌等于之竞争,优酷,乐视,爱奇艺,土豆,芒果等视频网也是相互竞争,只有竞争大家才会去提高技术,提高服务,自然客户才会有更好的体验,比如毕业杭州师范的马云,艰险做起了阿里巴巴,淘宝,但是没有把淘宝弄断,他留给了京东,国美,苏宁等发展的机会,我们应感谢这样具有真正为客户着想的企业家,尽管腾讯总裁,副总裁过半是来自深大,而且就是通信工程,但是对于马化腾在于李彦宏谈话中,认为中国市场,谁有本事谁就来做的理念表示不赞同,如果每个巨头行业如此,那么大学生创业的机会少之又少,也有人认为:大企业由于尾巴长,对于各项政策,和转型难以及时,所以小企业在这些是有优势的,但是我认为,大企业并非尾巴长,如今互联网时代,不是以前大企业流程太复杂,身子骨太大,从而难以调整,或者产业链太长太细,很难改动。是最及时,最有规范,最保障的调整。未来的企业,将会被互联网统治,如今通信5G,6G过不了几年就会随之而来,大数据的更新,快速的企业统计调整也是必须的,人类在信息方面将会面向更高的速度,管理必然也会更有效,未来小企业会涌现,也会不断被大企业吸收,正如易讯被腾讯吸收,摩托罗拉被联想吸收。

说说企业管理,管理企业,在互联网下,快速有效也是不可避免的,各种管理软件系统,让企业对资金流向,人员流向,收益情况等能以

第五篇:就业政策分析

一、概念

就业,一般意义上讲,是指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相结合,它包括两个要素:一是就业的主体——劳动者;二是就业的客体——生产资料。这两个要素的结合,是就业的实现。《辞海》对就业的定义是,具有劳动能力和求职愿望的人,从事某种社会劳动,并取得相应报酬或经营收入的过程。就业社会政策: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在特定经济社会条件下实行的以促进劳动就业、加强就业管理为主要形式,旨在解决就业问题,从而满足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劳动者个人需要的一种社会政策。

二、发展历程

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新中国成立初至20世纪70年代末:

1、背景:

(1)新中国成立初,旧中国遗留的失业问题

(2)70年代“左”的思想路线忽视了经济的发展

2、主要政策:

(1)政府统一安排旧有公职人员和官僚资本主义企业的职工(2)其他失业人员实行介绍就业和自行就业政策

(3)对部分一时找不到合适工作的人员,采取生产自救和以工代赈等办法,使其在继续求职期间能有基本生活费来源。

3、特征:计划经济体制下统包统配(用行政办法把劳动者分配到企业,以固定工的形式使劳动者和企业保持终身固定的劳动关系)的就业社会政策(1)以户籍制度为基础(农村务工人员要务工证)(2)以指令为基石(下报指标,上派人)(3)用工制度以国家固定为主体(4)低工资、高福利

4、弊病:

(1)不利于广开门路

(2)不能调动劳动者积极性

(3)产生诸多阻碍社会发展的矛盾

(在一定时期内促进了劳动就业和经济发展,但长期不变限制了待业人员自己创造就业机会的积极性,助长了在就业问题上的依赖心理,同时也限制了企事业单位用人自主权,导致了劳动力和人才的“单位所有制”,堵塞了人才合理流动,违反了生产社会化和劳动社会化的客观要求,造成人浮于事、纪律松散、劳动生产率低下的局面。)

二、1978——1992年间: 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就业制度

1、背景:

(1)知青返城待就业多;城市大批待就业人员;

(2)土地承包责任制的推行,计划经济体制下,农村就业制度的松动

2、政策:“三结合”方针:劳动部门介绍就业;自愿组织起来就业;自谋职业

3、特征:

三、1993年至今:

市场化取向、积极就业社会政策的确立

1.背景: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建立市场体制

2.新方针:个人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 3.变化特点:(1)就业方式本质转变(国家到个人);(2)户籍制度对就业约束变弱;(3)灵活就业方式逐渐兴起

三、国外相关政策与措施

一、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

通过增加投入降低利率、运用新技术来改造和重组传统产业,实现新兴产业的替代,大力培植新兴产业,扩大就业机会。如美国1997年美国高科技行业提供了24万个高薪就业机会,过去的10年里,美国对电脑人员的需求以年均8%的速度增长,1998年10月到1999年8月,美国已新创就业岗位100万个,使劳动力人口达1.33亿,占总人口的64.3%,失业率降到了历史的最低点。

二、利用公共开支,均衡劳动力的供求

作为政府宏观政策手段之一,利用公共开支的增减来影响劳动就业,是各国政府调控就业总量的常用方法,其决定依据于经济运行给就业带来的正负效应,其具体做法是利用政府的预算,如瑞典等国建立“公共准备金制度”,也是一种新的尝试,即在经济景气或衰退时分别运用公共准备金,增减公共开支来调整劳动力供求的失衡。

三、刺激社会消费,促使就业的扩大

当社会消费不足,导致大量产品销滞积压,从而影响到就业的正常秩序时,各国政府主要从调整货币信贷、税收和国民收入分配入手。如英国为平息因消费不足而在某些部门引发的解雇风潮,便果断采取既放宽信贷控制、降低银行利率,又减少个人和企业的税费(降低劳动成本)、强化二次分配的公平性(增加消费)、改变法定;劳动时间(增加闲暇)等政策措施,从而取得了较好的综合效果。

四、调整保障政策,推进再就业的实现

目前不少国家政府的劳动保障政策的立足点已经发生改变。如日本已将“失业保障”改为“就业保障”,即从以往的失业救济为主转向促进再就业为主。为了推进再就业,许多欧美国家还适度减少失业救济金,以提高失业者的就业意愿。如澳大利亚将促进再就业的机制引入到失业保险制度中来,帮助失业者重新回到劳动大军中去。阿根廷还实施了新的保险金发放办法,促进失业人员尽快寻找新职业。

五、奖励企业吸纳人员就业,增加劳动力需求

如日本强调对创造就业机会的企业给予资助,针对不同情况分设各种特别奖金,如以刺激不景气的地区努力创造就业机会为目的“地区雇佣特别奖金”;比利时采取的办法是对增加就业岗位的企业,给予减免社会保险费和适当减少雇主对工人某些义务的优惠,以提高雇主雇佣工人的积极性,比利时政府规定,长期雇佣25岁以下失业人员的企业,雇主可谓雇员免交2/3的社会保险费。

六、强化职业培训,优化就业质量(1)广泛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德国劳动部门对经培训而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失业人员保证给予协助,使其尽快找到较为理想的工作。

(2)职业培训与保障待遇紧密挂钩。英国为了鼓励失业人员参加再就业培训,对参加受训的失业人员发给一笔旅行补助和训练补贴,而对受训后取得资格证书的人员可按资格等级分别增发失业救济金。

(3)依靠各方共同发展职业培训事业。新加坡采用“政府拨款,企业赞助”的方式,德国“根据培训性质(转业、再就业、在职等培训)分别负担”的方式,以色列“由承办者主要负担”的方式。

七、提供广泛的就业服务,加快劳动力双方的结合速度

(1)管理机构网络化。英国自上设有国家就业部及其下属的就业总署,中间有12个地区局,下有78个基层管理机构及其下属的1100多个职业介绍所,从而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就业服务网络。

(2)供求信息服务化。日本各地区都有职业安定课牵头设计出版的“就业信息指南”出售,内容包括供求双方信息,每半月一册,经费主要由来自企业招工广告费和低额售书款。

(3)就业培训对口化。德国采取供求对口培训的做法是:广泛搜集市场劳动力需求信息,然后按市场要求对失业人员进行改行培训;主动与企业联络,根据企业需要和要求进行转业培训;按用工单位对劳动力不同层次的需求,分类进行针对性再培训。

八、政府因势利导,推动多种灵活就业方式的发展

国外的就业方式日渐灵活有非全日制就业、短期就业、派遣就业、季节性就业、待命就业、兼职就业、远程就业、承包就业、独立就业、家庭就业。

四、当前就业

(一)当前我国的基本就业形势

当年我国就业形势总体稳定。2013年底,全国就业人员76977万人,比2012年底增加273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8240万人,比2012年底增加1138万人。2013年城镇新增就业稳定增长,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310万人,比2012年多增44万人。全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4.1%左右的较低水平,四季度末为4.05%。然而不可忽视的是,未来我国经济增速将有所放缓,经济拉动就业能力将下降;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每年需要就业的城镇劳动力超过2400万人,但目前每年只能提供就业岗位1200万个左右;重点人群就业任务繁重,2014年高校毕业生预计达到727万,比2013年增加28万,我国农村还有1亿多富裕劳动力,每年需要转移就业800万~900万人,并且2亿多农民工中还有很多人工作岗位并不稳固。因此,无论是目前还是今后较长时期,就业总量压力仍然较大是一个基本特点,也将给我国的就业政策带来重大的压力。

(二)目前我国就业政策的主要内容及评价

党和政府历来都高度重视就业工作,从2002年以来,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2007年8月,我国颁布实施了《就业促进法》,正式将积极的就业政策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2009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扩大就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2010年初,中央提出要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2012年1月,我国发布了《促进就业规划(2011~2015年)》,这是我国首部由国务院批转的促进就业专项规划,明确规定了“十二五”时期促进就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十八大报告更是明确指出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可以说,近年来我国政府不断加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完善积极就业政策体系,本人认为以下几个方面为主要内容。

1、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2011年以来,我国将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连续四年出台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的通知,2014年将五个方面内容列入通知要求:落实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深入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启动实施新一轮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改进和加强公共就业人才服务;进一步加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宣传力度。同时,高校毕业生求职补贴、见习补助、培训补助、创业补助等扶持政策陆续出台。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再创新高达到727万,全面的政策将成为高校毕业生稳定就业的有力保障,但是,能否有效、及时、到位地落实相关政策将成为关键。

2、鼓励创业促进就业。创业是就业之源,它不但具有就业倍增效应,而且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创业者的价值,从根本上提高就业质量。2008年提出创业带动就业战略以来,我国鼓励创业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创业平台方面,推进创业型城市创建、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创建;创业支持方面,实施小额担保贷款及贴息、减免税收、社会保险补贴、创业补助等;创业服务方面,提供创业培训、创业指导,并针对重点人群和特殊人群,如回国创业留学人员、高校毕业生创业人员等提供专属创业服务政策。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创业政策效力受低端创业空间缩小,科技型、创新型创业扶持对象范围偏窄,创业服务能力不足等因素影响较大。此外,促进创业政策大多涉及多个部门,需加强各部门有效协调,才能更好确保执行到位。

3、扶持企业吸纳和促进就业。中小微企业是吸纳就业的主体,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有利于提身就业质量。目前我国对中小微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就业支持政策力度逐年加强。对吸纳和促进就业的中小微企业在税收方面提供了减免政策;企业招用就业困难人员等就业援助重点人群,符合条件的可享受养老、医疗、失业保险补贴;此外在企业融资、企业升级等方面均有扶持政策。但是,在鼓励单位吸纳就业的政策中,普惠性政策的份量较少,部分政策考虑过于理想化,具体实施存在一定困难,落实成效较低,不少停留在政策层面。

4、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2013年人力社保部、财政部联合发文《关于进一步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了公共就业服务的基本原则是保基本、可持续、均等化,明确了公共就业服务的主要内容是就业政策法规咨询;职业供求信息发布,市场工资指导价位信息和职业培训信息发布;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组织就业见习,推荐开展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开展创业服务;对就业困难人员实施就业援助,对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者等重点群体提供专门就业服务;劳动人事档案管理服务;失业人员管理,办理就业登记、失业登记等事务。本人认为,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推进城乡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和推进镇、村级公共就业服务建设可能会遇到一定困难,尤其是基础数据库建设和信息化建设。

5、加强职业技能培训。近年来,由于劳动者素质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适应造成的就业结构性矛盾日益突显,加强技能培训、提升就业能力成为一项很有必要的工作。2005年以来,我国相继发布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等政策文件,对职业培训制度完善和职业培训体系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具体内容包括鼓励和支持各类职业学校、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依法开展就业前培训、在职培训、再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鼓励劳动者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鼓励和支持开展就业培训,帮助失业人员、城乡就业困难人员、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退役士兵、毕业高校毕业生、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等人群提升就业能力;对有创业愿望和具备创业条件的城乡劳动者开展创业培训;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等等。本人认为,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是转型升级对就业工作的必然要求,但当前技能人才培养政策存在着工作抓手不多、工作力度不够、工作效果不佳等问题,是今后大就业工作需要改进的重点方面。

6、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改善劳动者就业环境和就业条件、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是提高就业质量的重要方面。2011年以来,我国陆续出台《关于加强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通知》《企业劳动争议协商调解规定》《关于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劳动争议预防调解工作的意见》等政策文件,要求大中型企业依法设立调解委员会、切实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在推动非公有制企业普遍建立劳动争议协商调解机制、充分发挥商会(协会)预防调解劳动者争议的作用、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劳动争议调解与仲裁工作的衔接、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劳动争议预防调解工作的组织实施等方面提出指导意见,对多个行业尤其是劳动争议较多的行业出台专项政策指导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但是,在政策执行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在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方面缺乏强有力的管理政策;二是对于从事灵活就业的劳动者的保护政策存在空白;三是针对就业歧视现象的管理惩治政策有待加强;四是法律体系仍然不健全,对劳动者权益保护不到位;五是部分政策,如《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文件缺乏配套细化,可操作性不强。

五、预测

对未来就业政策走向的估计

(一)服务好两类企业

一是服务好转型升级企业。一方面转型升级势必对员工的技能水平提出新的要求,需要同步做好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要鼓励和支持企业和社会中介参与提高职工职业技能。另一方面做好淘汰落后产能企业的职工安置工作,规范淘汰落后产能企业裁员行为,保障职工就业权益,做好职工安置工作。

二是服务好中小微企业。营造中小企业的良好发展环境,加快落实定向宽松货币政策和中小企业结构性减税政策,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和负担过重问题,改善中小企业就业环境,研究出台促进小升规和个转企的就业政策措施。

(二)关心好三类人群

一是关心好高校毕业生。大力发展适合高校毕业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别是既具有较高科技含量又具有较强吸纳就业能力的智力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推动教育体制改革,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引导高校大力培养高层次、急需紧缺和骨干专业技术人才;强化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建立以职业培训为主要内容,以提高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为目标的就业见习制度;引导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二是关心好农村转移劳动力。构建城乡统筹就业政策体系.将农村劳动力纳入就业创业的扶持政策体系,努力在就业、住房、医疗、子女入学等方面提供均等化服务;完善职业教育培训政策,特别是职业教育、职业培训以及劳动预备制培训,培养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新型产业大军;加强青年农民创业政策支持力度,着力完善小额贷款、创业培训、青年农民创业园建设、创业指导和创业服务等政策措施。

三是关心好就业困难人员。提高就业援助的管理水平,实行合理放宽准入、生存需求与能力提升兼顾、长期安置与稳妥退出相结合的工作原则;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加强失业保险促进就业的积极作用;加强政策指导和研究,实现政策统一规范和尊重地方实际相结合,努力克服政策平衡难题;加强部门协调。发挥残联、非政府组织、社区等机构的作用,多渠道帮助困难人员就业。

(三)推进好四个重点

一是推进创业促进就业。完善创业政策,根据不同群体特点制订不同的创业促进就业政策,激发各类群体特别是高校毕业生的创业动力;强化创业平台建设,依托创业型城市创建,加强创业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创业基地的孵化功能,开展网络创业认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充分发挥网络创业门槛低、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强的优势;提高创业服务水平,加强制度创新,加大创业培训和创业服务力度,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二是推进职业教育和培训。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大资金投入,加强中等职业教育,特别是要重视加强技工教育;加强职业培训,结合产业结构和技术进步需要,加强对新成长劳动力、城镇失业人员和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的技能培训;探索建立政府购买培训成果的技能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

三是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着力发展街道(乡镇)、社区(村)等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大力提升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水平,实现全国就业信息联网和共享;破解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特别是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的编制、人员、经费瓶颈。

四是推进就业登记和失业监测制度建设。推广和完善城乡统一的就失业登记制度,研究提高城乡失业人员登记率的措施和办法,建立登记失业率与调查失业率相结合的就失业登记制度;建立就业监测体系,建立包括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分析、失业动态监测、企业用工监测和农村劳动力流动监测等在内的就业监测体系;健全就业监测信息上传和共享制度,推动形成统一的就业监测网络。

下载中国就业政策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就业政策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生就业政策分析(合集五篇)

    大学生就业政策分析近些年,中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高层次人才,促进了社会的迅速发展。但是,中国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带来了巨大的教育资源浪费,也是一个......

    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其就业政策

    创先职称论文发表网 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其就业政策 摘要:就业仍然是当前社会环境下非常严肃的一个现实问题。从小到大一直上学大部分人的想法就是找一个好的工作。这也是......

    女大学生就业政策分析[范文]

    浅谈对公共政策的认识 ——以女大学生就业的政策为例 公共政策案例:2011年8月5日,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宋秀岩表示,就业是民生之本......

    河南省免费师范生就业政策分析

    河南省免费师范生就业政策分析来源: 刘海滨的日志 省教育厅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省编办 省财政厅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

    就业和就业政策

    第2章 就业和就业政策 1. 就业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运用生产资料从事合法社会活动,并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或 经营收入的经济活动;是指在法定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在一定工作岗......

    形势政策--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摘要: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90年代末开始的大学扩招造成大学生毕业过剩,就业压力增大;今年的金融危机更使大学生就业难上加难。本文从多个......

    2010形势政策论文——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当代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文保军 国际经贸学院 07国际商务班 20070464045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90年代末开始的大学扩招造成大学生毕业过剩,就业压力增大;......

    2010形势政策论文——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当代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90年代末开始的大学扩招造成大学生毕业过剩,就业压力增大;今年的金融危机更使大学生就业难上加难。本文从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