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物流信息管理平台
物流信息管理平台分析
物流通过市场调研,为做好公司物流成本控制和过程管理的公开透明、监督到位,实现及时掌握市场脉搏,达到每单多家配货站参与竞价、最低运费成本发货、物流费用控制公开透明、两级管理,信息共享全面准确、提高劳效、提升服务,做到承运方、业务员和客户随时查询货物发货状态等,特申请建立物流信息管理平台.1.各个配货站报价透明、公开。所有的报价信息网上统一报价,物流员选择最低价或者找最低价压价,各个配货站的原始所有报价信息在网上可随时查询,物流员一级谈判筛选最低价后提报上级领导,上一级复核后点确认生成货运单,实现两级审核和控制运费价格成本。
2.降低物流运费成本,增强市场快速响应。因通过软件实现每一个订单、每一票货竞价的方式,保证了市场最低价。配货市场不仅受油价影响,还受车源、货源、交通状况、各地罚款情况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市场不稳定,测算难度大于自备车。特别是东北市场波动大,很难确定标准执行到位。通过物流信息管理平台可为公司节省物流成本,又及时响应了市场变化,及时掌握物流市场的脉搏,做到公开、透明,管理控制到位。
3.有利于公司规范化管理人员和物流成本。所有报价、询价、定价过程全部网上操作,实现工作过程全程监督和查询,物流部门的人员管理操作规范化、透明化。
4.减少员工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现有线路有相应责任人和运费标准,可直接通过物流信息平台传递给配货站。无标准线路通过询价、比价和竞价的方式实现,网上信息的公开化减少了物流员每个订单电话沟通配货站谈价和比价的时间。
5.给各配货站报订单的过程中清楚、明白,减少歧义。订单信息各个配货站可通过网上查看客户地址、吨位、是否垫付运费、要求到货日期、车辆大小要求等等,减少了电话沟通过程的模糊和反复沟通。
6.增强业务员、客户、配货站查询货物发货信息。通过物流信息平台,每一单货物都可与客户和业务员信息共享,司机姓名、电话、车号、发货时间、预计到货时间不仅物流员、还有业务员或者客户可随时查询,减少了打电话询问订单情况,也方便了客户做提前准备工作。
第二篇:数字物流综合信息管理平台V1.0
数字物流综合信息平台
解决方案
目录
一、项目概述..............................................................................................................3
1.1、项目背景........................................................................................................................3 1.2、系统设计原则................................................................................................................4
二、总体设计..............................................................................................................5
2.1、主要目标........................................................................................................................5 2.2、整体框架........................................................................................................................6 2.3、业务应用关系................................................................................................................6
2.3.1、政府主导型运营模式...........................................................................................6 2.3.2、企业主导型运营模式...........................................................................................7 2.3.3、委托第三方运营模式...........................................................................................7 2.4、整体技术架构................................................................................................................8 2.5、网络拓扑结构................................................................................................................9
2.5.1、GPS 定位组网设计.............................................................................................9 2.5.2、物流企业或园区监控组网设计...........................................................................9
三、系统功能及内容................................................................................................10
3.1、中心平台总体设计......................................................................................................10 3.2、中心硬件平台建设......................................................................................................11 3.3、中心软件平台建设......................................................................................................11 3.4、车辆与货物定位系统..................................................................................................11 3.5、电子交易系统..............................................................................................................11 3.6、仓储配送系统..............................................................................................................11 3.7、物流企业或园区智能安防监控系统..........................................................................12 3.8、物流企业或园区物业管理系统..................................................................................12 3.9、电子商务/市场配送系统.............................................................................................12 3.10、前端设备设计..............................................................................................................12
3.10.1、物流企业或园区监控设备...............................................................................13 3.10.2、移动物流终端...................................................................................................13 3.10.3、车载设备...........................................................................................................14 3.10.4、货物 RFID 卡或条形码设备..........................................................................14 3.10.5、仓储RFID识别和条形码扫码设备................................................................14
四、系统软件平台规划............................................................................................15
4.1、物流信息平台的关键技术..........................................................................................15 4.2、物流信息平台的主要功能和系统结构......................................................................15 4.3、物流信息平台的运营机制..........................................................................................17
4.3.1、物流信息平台的信息共享机制.........................................................................17 4.3.2、物流信息平台的信息运营机制.........................................................................17 4.4、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策略..........................................................................................18
五、方案亮点和特色................................................................................................19
六、收益分析............................................................................................................20
一、项目概述
1.1、项目背景
现代物流是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一种新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其核心是突出系统整合的理念,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和供应链管理技术,对分散的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进行资源整合和一体化运作,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优化服务的目的。现代物流业作为融合 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新兴复合型产业,已成为合理配置资源、优化经济结构、增强竞争能力的基础性支撑产业和拉动经济增长的先导性产业。从参与现代物流的企业来说,有效管理、成本控制、提高效率和优化服务上对于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手段的依赖性很强。
从政府方面来说,“十二五”期间,国内各省市竞相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抢占物流发展制高点。为了顺应经济发展形势,政府出台了“十二 五”期间的河北省物流规划。规划指出物流业发展进入了规模扩张与质量提升的关键时期。“十二五”期间,生产总值预期年均增长 8.5%,需要庞大的物流能力做支撑。从产业物流需求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崛起,促使生产企业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物流外包趋势更加显著,将推动物流企业更快、更广、更深介入生产环节,创造规模庞大的产业物流需求。从生活物流需求看,扩大内需政策的实施、居民消费 结构的快速升级以及绿色消费理念的加快普及,将带动电子商务、网络购物、邮政快递、城乡配送等新兴物流市场需求,生活性物流规模将进一步扩大。随着国家物流区域布局的逐步完善,连接华北、东北、西北、中南四大经济区,汇集三大物流通道,地处物流密集区的区位优势更加突出。尤其是随着腹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沿海港口的桥头堡作用更加明显,港口功能的进一步完善和沿海经济隆起带的率先发展,将为顺应全球物流网络由沿海地区向内陆城市延伸,依托立体化交通运输网络,主动承接国际物流产业转移,构筑各具特色的区域性物流发展格局提供有利契机。随着全球新一轮价值链分工日趋深入,产业链升级取代产品升级,物流业与制造业“两业联动”不断深入,物流服务方式开始从传统物流外包向工位配送、代理采购、融资 监管等新兴领域渗透,服务范围从单一物流环节向供应链一体化延伸,市场竞争的焦点逐步转向供应链之间的竞争,通过供应链一体化持续降低成本、提升发展 效率。尤其是随着自动化、标准化技术装备和以物联网为代表的智能化新兴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物流运作的集成化、便捷化水平大幅提升。
从行业应用推广来说,为了顺应现代化、信息化、数字化物流的发展大环境,各营运商提出了智慧城市的数字物流系统。它融合了 3G通讯技术、智能移动终端、地理信息系统、GPS/LBS 技术、商业智能等多种移动通讯、信息处理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以无线通讯技术为依托,使得系统的安全性和交互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为物流行业用户提供了一种安全、快速的现代化数字物流解决方案。
1.2、设计原则
1)稳定性:要求系统能够7*24小时不间断运行;
2)实用性:要求系统功能实用、便捷,要求达到监控几万台车辆的容量;
3)先进性:系统建设与当今的通信、计算机网络发展技术相适应,符合总体规划和长远发展的要求;
4)成熟性:充分利用成熟的技术与设备;
5)可靠性:可靠的连续运行,设计从系统结构、设计方案、技术保障等方面综合考虑,使得系统稳定可靠,尽量减少故障的可能和影响面。为提高系统的处理能力和运行效率,各监控中心系统采取C/S模式,同时提供B/S模式供相关领导随时随地利用INTERNET即可进行管理和监控;
6)经济性:在保证满足技术要求的前提下,降低成本,做到性价比最好;
7)兼容性:兼容现有的和将要采用的显示器终端设备,要求总系统、子系统相互进行数据访问,保证网络的可持续发展;
8)扩充性:考虑到业务在不断发展、变化,因此要求系统在结构、容量、通信和处理能力等方面具有扩充性和升级的能力;
9)开放性:整个内部网络传输采用标准TCP/IP协议,客观上要求它必须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必须符合相关的工业标准,以充分保障系统与其他应用系统的无缝集成,系统提供开放式结构,易于与其它系统连接;
10)安全性:系统软件设计有可靠的权限检验机制,确保系统安全使用。
二、总体设计
2.1、主要目标
数字物流系统在仿真和虚拟现实、计算智能、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多媒体和信息等支撑技术的支持下,应用数字技术对物流所涉及的对象和活动进行表达、处理和控制,具有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集成化和可视化等特征的技术系统,而此处的数字技术是指计算机硬件、软件、信息存储、通信协议、周边设备和互联网络等为技术手段,以信息科学为理论基础,包括信息离散化表述、扫描、处理、存储、传递、传感、执行、物化、支持、集成和联网等领域的科学技术集合。数字物流实际上就是对物流的整个过程进行数字化的描述,从而使物流系统更高效、可靠的处理复杂问题,为人们提供方便、快捷的物流服务,籍此表现物流体系的精确,及时和高效特征,进而达到“物流操作数字化,物流商务电子化,物流经营网络化”。对于物流系统的要求,有多种提法,但是本质上讲就是准确,快速,高效及个性化.其中准确与快速是物流企业生存之本,只有在满足了快速,准确的前提下,才能发展个性化服务,才能谈到提高企业运作效率。在企业竞争空前激烈的今天,为了在以时间为基础的竞赛中占据优势,必须建立一整套对环境能够反应敏捷和迅速的系统。
就快速这个要求而言,实际上也包含着多种含义。首先对于需方来说,快速是指在正确的时间将货品送达目的地,也就是及时性;对于物流系统而言,快速是指高效完成系统中的物流,这可以减少资产负担并提高相关的周转速度,在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高效利用库存;另外应该注意的是,快速还指物流系统对于业务变迁的适应能力。在现代企业中,为了提高竞争力,进行企业业务流程重组或类似的调整是很常见的事。敏捷系统的实现一方面要依靠物流系统的业务优化,另一方面也依赖于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自动识别技术,无线网络技术,BI等的发展。由此可以看到技术的创新,也改变了一些传统的运作模式,通过技术的创新也可以引发模式的变革。数字物流系统应该将信息化中先进的成果运用到物流业务中,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推动物流业务模式的变革。
2.2、整体框架
结合物联网的技术构成和物联网的物流业务体系,本文设计出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信息平台架构体系模型,该架构可划分为基础环境、物联网技术集成、应用支撑、企业级应用四个层次,如图1所示。
图1 数字物流系统整体框架图
这种架构模式可以为物流企业提供符合实现企业思想,基于动态松耦合的、且与实时动态事件相呼应的新技术体系架构。
2.3、业务应用关系 2.3.1、政府主导型运营模式
政府主导模式,即数字物流信息平台的规划、建设和运营维护都由国家直接负责。这种运营模式具有易于获取政府资源、方便实现政府部门之间协作的优越性,但不利于平台的市场化运作。
2.3.2、企业主导型运营模式
企业主导模式,即信息平台的投资建设及运营完全由企业自己负责。该模式的有事在于企业自主经营,可实现市场化运作,便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且其运营管理较为灵活,但在运营初期企业压力较大。
2.3.3、委托第三方运营模式
委托第三方运营模式是指由政府或企业出资,自行建设并将运营管理全部或部分外包给能提供运营服务的第三方企业。委托第三方运营的模式可以减少投资方运营初期的投资,资金压力较小,但是存在业务组织体系复杂、利益关系对立统一等问题。
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信息平台具有物联网技术独特的属性和特点,是信息技术发展的新兴事物,目前还没有国内外企业的成熟运作经验,平台的建设和运营模式都有待研究。
从我国物联网技术和物流信息公共平台的发展现状来看,单纯地由政府为投资主体建设和运营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信息平台不太现实;如果采用企业主导型运营模式,投融资非常困难;而作为毫无成熟运营经验的新兴事物,完全委托的运营模式尚不具备应用价值。
综合上述分析,建议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信息平台采用“企业主导型的协同运营”模式,即:“需求导向,协同规划,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的运营模式。该模式以企业应用的市场化需求为主导,由政府和企业共同投资规划,实施过程中由政府引导,企业负责实际运作。“协同运营模式”集政府主导型模式和企业主导型模式的优势于一身,同时避免了它们的不利之处,有利于推动物联网技术在物流行业的示范应用。该模式的实施路线图如图2所示。
引导客户客户法规保障价格指导标准配套宏观协调政府:政策引导支持,健全网络建设共同规划,投资建设市场化需求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信息平台自主经营会员管理行业准入有偿服务企业企业企业企业:整合系统资源,构建感知体系运作需求导向协同规划图2 企业主导型协同运营模式实施路线图
政府引导,企业运作 7
2.4、整体技术架构
数字物流系统整体技术架构包括感知层、传输层、处理层和应用层 4个层次。
(1)感知层
嵌入有感知器件和射频标签(RFID)的车辆和货物形成局部网络,协同感知运输车辆以及货物自身状态或周围环境,并对获取的感知信息进行初步处理和判决,以及根据相应规则积极进行响应。同时,通过各种接入网络把中间或终端处理结果接入到传输层。
(2)传输层
传输层包括宽带无线网络、光纤网络、蜂窝网络和各种专用网络,在传输大量感知信息的同时,对传输的信息进行融合等处理。
(3)处理层
在处理层提供存储和处理功能,表现为各种各样的数据中心以中间件的形式 采用数据挖掘、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提供数据分析、局势判断和控制决 策等处理功能。
(4)应用层
云计算的“云端”就在处理层,主要通过数据中心来提供服务,应用层建立物流行业不同角色用户的各种应用。
图3 数字物流整体技术架构图
2.5、网络拓扑结构 2.5.1、GPS 定位组网设计
图4 GPS定位组网图
2.5.2、物流企业或园区监控组网设计
图5 监控系统网络拓扑图
三、系统功能及内容
3.1、中心平台总体设计
通过数字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建立运输企业,配送公司(快递公司),监管 部门,银行结算,保险,物流园区,生产企业和贸易企业之间的多重联系,使得 数字物流信息服务平台成为各方开展业务的渠道。
图6 中心平台技术架构图
图7 中心平台标准和规范体系
3.2、中心硬件平台建设
数字物流信息服务平台数据中心采用集中建设方式,利用智慧城市云平台上的存储资源、网络资源,搭建硬件平台。监管部门、生产企业、物流公司通过互联网、移动网络接入数据中心。
3.3、中心软件平台建设
软件平台主要包括车辆与货物定位系统,电子交易系统,仓储配送系统,物流企业或园区智能安防监控系统,物流企业或园区物业管理系统,电子商务/市场配送系统等。
3.4、车辆与货物定位系统
系统提供 GPS 车辆运输监控及导航功能,通过车辆安装视频监控终端,实现司乘人员与指挥中心通话、车辆超速报警、车辆滞留超时报警、车辆里程统计、车载货物视频监控等功能。同时,根据货物运输的目的地自动加载行驶路线到车 载终端设备上,以防止司乘人员行驶中操作导航设备带来的危险。
系统根据仓库货物存储的归类信息(如货物运输路线、货物目的地、货物重 量、货物类型等)自动规划车辆及司乘人员调度方案,由指挥中心进行审核后,将指令推送到各个车载终端上,全局调度运输车辆。
系统根据车载的定位和无线视频装置实现对货物的监控。通过车辆的 RFID 系统实现车辆进出园区的智能一卡通管理。
3.5、电子交易系统
数字物流业务平台包括会员企业的介绍、权益、登记;盘活交易;货找车、车找货的交易撮合;货单查询、车辆和路况查询;货车信息终端的信息检索、信息发布、信息成交、广告等功能。在实现车货互相寻找的交易撮合之后,在平台上完成支付功能。
3.6、仓储配送系统
在仓储管理中引入条码和RFID技术,通过条码扫码枪或RFID识别设备识别货物。仓储配送系统通过基本信息管理、仓库区位管理、入库管理、出库管理、质检管理、包装管理、调配管理和统计分析模块对仓库的到货检验、入库、出库、调拨、移库移位、库存盘点等各个作业环节的数据进行自动化的数据采集保证仓储管理各个作业环节数据输入的效率和准
确性,确保企业及时准确的掌握库存的 真实数据,合理保持和控制企业库存。
3.7、物流企业或园区智能安防监控系统
通过与在物流企业或园区中安装的监控摄像头等监控报警设备采集图像,成模拟视频监督信号的数字采集、MPEG-1压缩、监控数据记实和检索、硬盘录像等功能。系统支持多画面回放,所有通道同时录像,系统报警屏幕、声音提示等功能以及包括摄像机云台控制、镜头控制,报警控制,报警通知,自动、手动设防,防盗照明控制等功能,用户的工作只需要在系统桌面点击鼠标操纵即可。
3.8、物流企业或园区物业管理系统
通过本系统的建设实现物流企业或园区内仓储库房管理,行政办公场所管理,配货场站和停车场管理,场地管理、安保维修管理、财务结算管理等信息化管理模块。园区物业管理系统可实现全互联网化,实现各部门间的协同处理、实时查询。实现物业管理服务和财务结算一体化处理,支持多种租金结算模式。可选配统一配送调度系统,完成全流程信息化控制。量化、优化业务流程;管理方式的提升、跨越;业务、管理成本的大幅度降低;提高顾客满意度,提升企业形象;信息安全得到保障。
核心功能包括:客户管理、场地管理、汽车进出、结算管理、设备管理、综合查询和统计、数据维护、基础信息。
3.9、电子商务/市场配送系统
通过本系统实现货物的零售分发配送和交易。本系统包括末端货单的配送投递管理,分销管理和财会管理等模块。通过对于配送投递人员携带的定位设备跟踪货物的投递情况。分销和财务管理等软件实现销售管理和财务会计系统。
3.10、前端设备设计
前端采用监控设备、手机终端、车载终端、货物RFID卡或条形码等设备,实现车辆定位、车辆监控、货物跟踪、运输调度等功能。
图8 前端设备示意图
3.10.1、物流企业或园区监控设备
采用成熟的视频监控设备,建设安全监控系统。
3.10.2、移动物流终端
移动物流终端,根据项目实际需要选用各种移动智能终端。
图9 移动物流客户端使用界面
3.10.3、车载设备
通过安装 GPS 设备系统提供 GPS 车辆运输监控及导航功能,通过车辆安装视频监控终端,实现司乘人员与指挥中心通话、车辆超速报警、车辆滞留超时报警、车辆里程统计、车载货物视频监控等功能。同时,根据货物运输的目的地自动加载行驶路线到车载终端设备上,以防止司乘人员行驶中操作导航设备带来的危险。车上加载 RFID 设备,实现车辆一卡通智能进出园区和货物的智能仓储。
图10 车载设备
3.10.4、货物 RFID 卡或条形码设备
通过货物上加装 RFID 卡或条形码,实现货物的智能仓储中货物的部分。
3.10.5、仓储RFID识别和条形码扫码设备
在进出货物和收发货物的场所安装 RFID 识别设备和条码扫码设备,实现智能仓储和智能物流配送。
四、系统软件平台规划
4.1、物流信息平台的关键技术
有效的物流信息平台必须实现企业间的大量的实时信息交换,确保企业间协作的顺利进行,实现信息流与物流的同步统一。为实现实时化,需要解决数据实时采集,数据实时通信,实时定位,电子数据交换和数据库技术等关键技术。这实际涵盖了众多领域,并且许多技术是跨学科的前沿技术。这些物流信息关键技术目前已相对发展成熟,但是在我国没有却得到广泛应用,而且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水平很低。在城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过程中要具有前瞻性,充分利用这些物流信息前沿技术,提高信息传输速率,完善物流信息平台的功能。
4.2、物流信息平台的主要功能和系统结构
物流信息平台提供了综合供应链解决方案,为供应链上的物流企业带来更大的价值。它是在解决企业物流的基础上,整合社会资源,实现物流信息充分共享和社会物流资源充分利用,同时发挥政府职能,成为推进物流系统发展的切入点。物流信息平台通过对物流共用数据的采集和公共信息交换,为企业提供基础信息和相关需求信息,保证企业各种功能的实现。一个有效集成的物流信息平台,可以为物流服务提供商和货主、制造商提供统一高效的沟通界面,将聚合在一起的需求,以最优的资源整合和路径选择来加以满足,降低运营费用。物流信息平台的总体功能包括如下:
物流信息平台能够与全市已存在并正在运行中的各个职能部门的信息中心、信息平台或 EDI系统,以及企业的信息系统,通过各种接入方式进行连接,迅速获取相应的信息,高速安全地与之进行双向通信。
物流信息平台实现将各物流环节企业与相关部门所需信息统一于一个公共的信息平台,进行分类整理,整合不同类别的服务,以标准化的格式方便企业使用。
物流信息平台实现异构系统数据格式的转换,按统一数据标准实现所联接的物流企业的信息流转。
物流信息平台实现与信息化程度高的大企业内部系统的集成,对于不具备全面开展信息化的中小企业而言,通过会员注册就可以加入物流信息平台,即以低成本就能开展网上业
务,共享物流业内信息,拓宽业务范围。
为了充分发挥所在城市的地理区域优势,其物流信息平台的体系结构规划也应充分考虑区域特色和需求。根据城市的管理体制和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状况,可以将城市物流信息平台划分为5层体系结构。整个物流信息平台的体系结构自下而上地分为:基础设施、公共管理信息平台、信息公共交换平台、行业信息系统和企业信息系统5个层次。
(一)基础设施层
以城市公共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为基础,作为支撑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的物理层基础,主要包括通信网络基础设施(电信交换网、光纤宽带网、无线通讯网等)和计算机硬件设施等。随着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势必对物流信息平台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
(二)物流公共管理信息平台层
它汇接全市各个行业、各种物流运作设施以及物流企业的信息系统。既是全市物流资源的汇接中心,也是国内外了解城市物流资源的窗口,通过该平台连接相关行业、企业和物流运作设施的物流信息系统,共享其功能。它主要承担城市物流信息资源门户、物流公共信息发布、社会物流资源整合、政府相关政务职能提供和面向企业的信息服务等功能,是物流行业及其相关政府部门、企业进行物流公共信息查询和办理相关物流业务的窗口。
(三)物流信息公共交换平台层
它汇集了来自港航 EDI、空港 EDI、各大物流运作设施信息系统,以及各相关行业、各类物流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等各类信息系统的信息。为了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整合,各物流信息系统之间需要经常不断地进行信息的交换与传输。信息公共交换平台作为物流信息平台的组成部分,将担负起物流信息系统中公用信息的采集、加工、中转、发送,以及不同用户之间信息交换的数据规范、格式转换等功能。因此,信息公共交换平台主要用来实现不同行业和企业之间、政府各职能部门与企业之间进行的 EDI及各类数据信息交换过程的标准化转换功能,以便更好地支持异构系统互联,以及不同行业和不同格式数据之间的相互交换与分享,真正打破物流信息共享瓶颈,实现物流信息的无障碍交换与传输。
(四)行业信息系统层
该层次主要由两类信息系统构成:一类主要由相关行业和一些大型物流中心的信息系统组成,主要包括:港航 EDI、空港 EDI、铁路综合管理、公路枢纽指挥、物流园区、配送中心、交易中心等信息系统。这类行业系统中的大部分往往能够自成体系。另一类信息系统主要指与物流相关的政务职能,如海关报关通关、出入境商品检验、税务管理、保险、银行
结算、工商注册等,这些系统是为提高对物流企业和工商企业综合服务效率而设置的。
(五)企业信息系统层
该层次主要由物流的供方企业(运输、仓储企业等)、物流需方企业(生产制造企业、商贸企业等)、专业物流企业和一些物流中介(专业货代、物流咨询业)等构成,这些不同类型的企业将在公共信息平台和数据交换平台的支持下,完成本企业的物流运作与管理,以及与相关企业之间数据信息的交换和查询,从而实现企业内部信息系统与外部信息资源(供需信息)的无缝衔接,做到物流管理的全程无纸化。同时中小企业为了减少自身信息系统建设的庞大投资,还可以通过物流信息平台获取 ASP模式的信息管理服务。
4.3、物流信息平台的运营机制
4.3.1、物流信息平台的信息共享机制
物流信息平台要根据参与者的不同功能、需求及权限,提供共享信息和共享机制具体如下:
1)分类共享。不同的参与者,其对信息的需求程度不同,同时为了确保参与者的利益不受损害,对信息的共享程度有必要进行分类管理,即对不同的用户,分配一定的权限,共享相应层次的信息。
2)分层支持。物流信息平台除了要对相关公共信息进行存储和发布外,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该平台的建设实施,为城市物流的进一步发展壮大提供强大的信息支撑功能,如网上交易、身份认证等电子商务(包 括虚拟运输市场交易及其他虚拟物流服务交易)支持功能,为城市物流管理信息化的深入发展提供基础。
3)多样化服务。根据用户不同要求和不同的数据类型,提供多样化的服务方式。这里的服务方式包括数据传输方式、数据表现方式,如文本、Web界面、数据库、图形格式、电子地图等。
4.3.2、物流信息平台的信息运营机制
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应由政府作为主要的管理控制者,协调各个方面,投入相应的主要的设施与设备,建立统一的数据与通信标准。因此,应采取政府引导、行业约束、企业自主的市场运营模式,整合社会资源,组建统一的运营主体,负责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和运营。物
流信息平台应面向企业,通过政府相关政策和行业协会制度的制约,引入行业准入机制和会员制管理方式。对于加入平台的企业会员,平台可通过收取会费、用户服务费、广告费等方式进行市场运作的自主经营,提供有偿服务。
4.4、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策略
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应在政府的宏观引导下,充分调动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业的积极性,集中社会有效资源来共同完成。因此在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中,需要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业3方参与者的共同努力和协调。这3类参与者在其中承担着各自不同的职责和任务,要通过彼此地配合,实现有效协调发展。
由于城市物流信息平台是面向全市系统及其用户的信息平台,其系统性能和可靠性、安全性都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它并非是一项简单的技术开发工作,而是涉及到众多部门和企业利益及其长远发展的重大任 务。因此,需要在政府的统一协调下,集中调动全市有效资源,在有关部门的主持推动下进行建设实施。为此,政府部门可以加大投入,促进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
网络通信基础设施是支撑城市物流信息系统和平台建设的物理层基础。它的水平直接决定了整个城市物流信息共享程度、投资环境和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政府应着力加快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快宽带城域网和宽带接入网的建设,尽快缩小城乡通信基础建设、信息化发展不平衡现象。同时在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上应避免重复建设,充分利用已有硬件基础设施,加快物流信息平台建设。
政府发挥其权威性,通过与运营物流平台的企业合作,运用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如广告、推展会、论坛等),改变潜在客户对物流运作的传统认识,增加人们对物流信息化的了解,激发这些客户对物流平台的需求,提高城市物流信息平台的知名度。
由政府主管的各物流相关部门对下属企业进行引导培训,积极组织各级各类的物流信息知识教育培训和讲座,普及物流信息系统相关的知识,以便他们能熟练运用物流平台,体验平台的优越性。
五、方案亮点和特色
本方案以物联网技术作为支撑,将物流整个供应链的各环节都集中在一个平台上进行管理,从而解决了目前物流行业中信息孤岛、信息不对称和得不到及时的信息等问题,实现了及时的调节和协同。方案中以产品电子代码和RFID为核心在互联网之上构造“物联网”,在全球范围内,从根本上改变对产品生产、运输、仓储、销售各环节物品流动监控和动态协调的管理方式。
基于物联网的支持,电子标签承载的信息可以实时获取,从而清楚地了解到产品的具体位置,进行自动跟踪。对运输商而言,通过电子产品代码EPC自动获取数据,进行货物分类,降低取货和送货成本。并且,EPC电子标签中编码的唯一性和仿造的难度可以用来鉴别货物真伪。即使在运输途中出现问题,也可以准确地定位,做出及时的补救,使损失尽可能降到最低。这就大大提高了运输商送货的可靠性和效率,提高了服务质量。此外,运输商通过EPC可以提供新信息增值服务,从而提高收益率,维护其资产安全。
出入库产品信息的采集因为物联网技术的运用,而嵌入相应的数据库,经过数据处理,实现对产品的拣选、分类堆码和管理。若仓储空间设置相应的货物进出自动扫描纪录,则可防止货物的盗窃或因操作人员疏忽引起的物品流失,从而提高库存的安全管理水平。
物联网系统具有快速的信息传递能力,能够及时获取缺货信息,并将其传递到卖场的仓库管理系统,经信息汇总传递给上一级分销商或制造商。及时准确的信息传递,有利于上游供应商合理安排生产计划,降低运营风险。在货物调配环节,RFID 技术的支持大大提高了货物拣选、配送及分发的速度,还在此过程中实时监督货物流向,保障其准时准点到达,实现了销售环节的畅通。对零售商而言,实施 EPC 保证了合理的货物仓储数量,从而提高定单供货率,降低脱销的可能性和库存积压的风险。由于自动结算速度的大幅提高,卖场就可以降低最小安全存货量,增加流动资金。
物联网的出现使得个性化购买、排队等候时间缩短变为现实。消费者随时掌握所购买产品及其厂商的相关信息,对有质量问题的产品进行责任追溯。事实上,由于产品在生产之初直至消费者手中的整个过程都经由实时的质量和数量追踪并依据情况做出补救,到消费者手中的残次产品几乎为零。这样,即保证消费者购买到满意商品,还可以防止残次产品因不及时有效处理而对周围环境带来威胁。特别是有毒有害的危险品,随意丢弃将可能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酿成巨大的损失。
六、收益分析
数字物流信息平台针对企业间电子交易的巨大潜在市场而取得的区域性行业主导服务商地位及设计的电子商务社区,使平台确立了在物流领域的领导者地位。
数字物流信息平台利用业界先进的软件技术,这些基于Internet应用技术不仅是直接的利润来源,而且还是支撑业务的战略基础。物流信息平台是公司的重要的竞争优势的来源,因为企业只有在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电子商务社区”中,才能以较低的代价实现完整的电子商务功能,如:在线客户管理、在线进货、在线销售、在线库存管理等,同时,也只有在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平台上才能获得足够的潜在客户。
目前的Internet信息服务已经越来越离不开基于数据库技术的Internet应用软件。数字物流信息平台的“电子商务社区”一方面能够为企业建立功能性平台提供完善的软件平台接口,实现企业的网上营销管理乃至于ERP管理,另一方面又能够通过免费消费信息服务和电子商务社区的建设,吸引最终用户,为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提供充足的客源,对企业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当有足够的企业进入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电子商务社区”后,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服务器会整理汇集大量的有价值的物流服务供求信息,这些信息会对最终用户和其他企业产生更强的吸引力,在这种良性循环下,最终实现成为国内行业领先的电子商务平台的战略目标。
第三篇:物流信息管理
一、物流信息信息是经过加工而形成的特定形式的数据。客观事物→数据→加工处理→特定形式→信息信息的作用:
1、宝贵的资源
2、无形的财富
3、决策的依据
4、是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有力手段。物流信息的定义:是反映物流活动内容的知识、资料、图像、数据、文件的总称。物流信息的作用:
1、物流信息是物流活动相互作用和联系的桥梁和纽带。
2、有利于企业对物流活动各环节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和控制。
3、有利于提高企业管理和决策水平。条码的原理“978、979”图书代码,1991年4月19日,正式加入EAN协会,我国的前缀码是“690-695”。GPS的组成:空间卫星系统、地面监控系统、用户接收系统。GPS系统在货物运输管理系统中的应用:车辆导航功能、车辆跟踪功能、指挥调度功能。GIS的概念;是由计算机软硬件环境、地理空间数据、系统维护和使用人员四部分组成的空间信息系统,可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有关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公路货物运输的种类:
1、整车运输,指托运人一次托运货物的数量、性质、形状和体积在3吨以上的货物运输。
2、零担运输,指托运人一次托运3吨以下不满一车的少量货物。
3、集装箱运输,指将货物集中装入规格化、标准化的集装箱内进行运输的一种形式。公路运输信息的管理特性:及时性、动态性、复杂性。公路运输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
1、基本资料管理:A员工基本信息管理,主要功能是记录部门员工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身份证号码、学历、工种等。B车辆基本信息管理,包括车辆的一些基本属性,如车辆类型、载重大小、荷载体积、运行年限、随车人员的要求以及是否监管车辆等。C客户基本信息管理,是录入和维护与公司签订长期合同的客户资料,主要包括公司名称、邮编、地址、联系人、财务账号。D系统基础设置包含业务范围设置、运输费率设定、固定线路设置、权限和角色设置功能。
2、订单管理:是在系统中登记客户需要托运的货物信息,以便合理地安排运输功能。
3、运输计划管理
4、集货管理包括取货和集货。
5、调度管理包括派车管理、配载计算和线路选择。
6、货物在途跟踪,利用现代物流信息技术对货物进行在途跟踪。
7、货物到达管理,货物的到达与确认。
8、费用管理。仓储的主要功能:储存功能、保管功能、加工功能、整合功能、分类和转运功能、支持企业市场形象的功能等,此外还是市场信息的传感器、提供信用的保证、现货交易的场所。货物的保值:1.通过科学的方法保养维护,保持货物的使用价值,2.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货物增值:采用生产延迟、运输延迟等策略。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仓储管理有利于实现规模运输和整车运输。仓储资源的优化配置及充分利用:有利于科学的规划仓储设施,优化配置及充分使用仓储设备,科学安排与管理仓储人员。仓储信息管理特点:1.内容更丰富、动态性强、来源更广泛。2.需要综合运用多种信息技术。3.需要深入应用预测与决策方法。仓储信息管理系统的适用范围:1.仓储企业、2.第三方物流企业、3.大型生产企业、4.大型流通企业。仓储基本资料的信息收集:
1、原始凭证信息收集法:将物流仓储活动产生的大量原始凭证收集起来的方法。应注意一下三点:A有统一的原始凭证B有规范的填写要求C有严格的责任制度。
2、定期盘点信息收集法
3、不定期盘点信息收集法。配送中心的功能:1.采购功能、2.存储功能、3.分拣功能、4.集散功能、5.衔接功能、6.加工功能、7.配送功能、8.信息功能。配送中心的类型:
一、按配送中心的经营主体分类(制造商型配送中心、批发商型配送中心、零售商型配送中心)
二、按配送服务范围分类(城市配送中心、区域配送中心)
三、按配送中心的功能分类(储存型配送中心、流通型配送中心、加工型配送中心)配送的一般流程:1.进货(组织货源)2.储存3.分拣、配货4.送货。配送中心业务:
一、同供货厂商相关的采购入库业务,二、同客户相关的销售出库业务。配送中心管理信息系统作用:1.缩短订单处理信息2.提高接受订单和发出订货精度3.接受订货和发出订货更为简便4.提高仓储作业效率5.保证库存水平适量6.提高运输配送效率7,提高发货、配送准确率8.调整需求与供给。配送信息管理子系统:1.配送计划管理2.车辆调度管理3.配送装车管理4.在途监控管理5.配送签收管理。物流信息采集原则:信息采集:指企业和组织的信息系统根据一定的目的,将系统内外各种形态的信息采出并汇集起来,供自身系统或其他系统使用的过程。①具有明确的目的性(采集信息的目的决定着信息收集的范围、深度、方法和费用)②确定深度和精度(深度和精度决定着收集的信息结构、时间长短、难易程度和费用高低)③选择信息源,建立信息渠道(信息源的选择取决于采集目的及信息内容)④可靠性原则(采集的信息必须真实)⑤完整性原则⑥实时性原则⑦准确性原则⑧易用性原则信息采集的范围:1.内容范围(包括本身内容范围和环境内容范围)2.时间范围(指在信息发生的时间,根据与信息收集目标和需求具有一定相关性的特征所确定的范围)3.地域范围。物流信息的分类 :
一、按信息来源不同划分,分为物流系统内信息和物流系统外信息。
二、按信息所起的作用不同划分:订货信息、库存信息、采购指示信息、发货信息、物流管理信息。物流信息采集的途径 1.原始记录:A产品生产方面的记录B劳动力数量和劳动时间利用方面的记录C设备增减、维修和使用方面的记录D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方面的记录E新产品试制和技术革新方面的记录F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原始记录。2.技术档案:A生产技术档案材料B产品设计档案材料C仪器设备档案材料D工程设计技术档案材料E科研技术档案材料F基本建设技术档案材料G企业管理档案材料。3.Internet信息资源:A电子期刊B专利信息C数字图书馆。4.物流从业人员的经验:A技术部门及技术人员B管理部门的业务人员C生产人员。5.专家系统:A知识库与知识表示技术B推理机构C人机交互接口装置。6.决策支持系统。7.其他途径:A行政途径B“网络”途径C团体途径D个人途径E外事途径F会议途径G大众媒体途径H专门的信息服务途径I产品用户途径J行业途径。问卷调查法的优点:1.节省时间、经费和人力2.具有良好的匿名性,易于收集到真实的信息3.可以避免偏见,减少调查误差4.偏于比较和定量分析。调查问卷的结构:1.调查题目2.被调查者的自然情况3.指导语4.呈现要回答的问题。访问调查法的准备工作: 1.选择访谈对象(A选择关键人物B利用人际关系网络)2.拟定访谈提纲3.提前与访谈对象取得联系4.携带必要的证件和有关资料。
第四篇:医院信息管理平台
LIS 系统(实验室信息系统)
概述:其设计思想是以病人为中心,以业务处理为基础,以提高检验科室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为目标,将医学检验、科室管理和财务统计等检验科室/实验室所有工作进行整合,全面改善检验科室/实验室的工作现状。LIS可与医院信息系统(HIS)无缝连接,成为HIS子程序,实现信息全院共享。
产品特性:
采用条码技术管理检验样本,简化样本传送签收流程,避免样本传送差错,提高检验科室及相关科室工作效率。
支持ASTM联机接口标准,与各种检验仪器设备联机,联网仪器的检验结果自动采集到系统中;支持检验数据手工录入。
支持双向联机通讯,无需人工在检验仪器上输入测试项目,无需人工样本排号,利用样本条码管理对仪器实行自动控制。
检验申请单与检验报告单完全分离,避免检验报告单受到污染。
检验报告全面中文化、电子化和规范化,便于临床医生快速准确分析病情。
对各类检验数据自动进行分类汇总处理,完成检验科室工作量的月、季、报表。
完善的质量控制系统,有效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度、精密度,为质控分析和评价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基于网络的检验申请确认和自动计费系统,可杜绝检验费用漏收。
提供急诊检验报告计算机网络查询,加速急诊检验报告的传递,并确保其准确性。
实验数据管理与试剂、仪器事务管理有机结合,可跟踪仪器使用效率、决策设备采购周期,实现成本与效益核算。
支持对临床诊断和医院管理的铺助决策,支持科研和教学。
系统优点:
1.建立长期患者临床检验档案信息库该系统实现医院林建档案信息化,为及时、准确实施医疗诊断和医院资料共享奠定了基础,实现临检结果的长期储存与多次反复对比使用。
2.建立检验报告单计算机自动查询系统实现医院窗口服务电子化及一系列的便民措施患者通过查询可快捷、准确、卫生、方便地取到检验报告,而且可以查询历史检验数据。提高了检验窗口服务的现代化管理水平,营造出一个轻松地就医环境。
3.检验报告科学规范、清晰美观该系统将各项检验内容进行了科学化规范,并采用了西文名称汉化。临床检验报告单设有系统检验种类、测定值、单位、参考范围、提示等栏目,检验结果一目了然,方便了临床医生和患者阅读。
4.完善了检验科的数据库和质量控制体系,提高了检验业务水平该系统实现了所有版本化检验结果审核自动化、室内质量控制网络化,提高了检验质量,促进了临床医生诊断准确率,相对减少了患者的病痛和医疗费用。并为检验科专业人员省却了许多不必要的非专业性事务工作。
RIS系统(放射信息管理系统)
概述:
系统以病历方式存储,实现影像科病人信息的统一管理和病例信息的大容量存储及检索。完成病人预约、登记、检查、诊断报告等工作流程的自动化。RIS放射信息管理系统将HIS挂号与医疗器械完美结合,不但可以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方便放射科内部管理工作,而且大大缩短病人的候诊时间。其中包括病人排队叫号系统、放射科管理系统。系统提供的强大统计分析功能,为医院做病理分析、疾病统计提供了高效而准确的手段。该系统经不断升级,更加成熟,稳定。渐趋完美,在实施和维护中积累了丰富经验,较符合医院习惯流程及中国实际情况。
系统优点:
以多种方法简化医生操作,快速生成诊断报告,几乎不用汉字键盘输入。集成Web Server功能,可通过Internet、Intranet查看病历;安全性高,实现系统内数字签名。
系统组成:
RIS系统由预约登记模块、检查模块、图像及数据获取模块、检索模块、统计模块、系统管理模块、远程会诊模块组成;各个模块可以灵活的组合在不同的工作站上使用。
▲ 预约登记——患者预约安排、检查登记,实现病人信息、检查申请单的输入,患者预约检查安排情况的查询与修改。
▲ 检查——检查安排情况的显示,患者病例的显示,检查报告单和病理统计单的输入。
▲ 报告——网络系统中任一节点查看图像同时编写报告,图像与报告可同屏显示也可双屏显示。▲ 统计检索——多种条件进行统计检索,包括检查工作量、检查费用、病理分类、病人病历等。系统扩展:
可与医院HIS、PACS系统连接,实现不同系统间的信息资源共享。
PACS系统
概述:
遵循SICOM.3国际标准,实现对DICOM格式影像的获取、处理、分析、管理、存档、查询、浏览、打印、标准图像格式输出工具、以及光盘刻录环境,可视化编辑图文报告,采用SQL server数据库系统,可与HIS系统无缝连接,调用病人的信息。
产品功能:1)排队叫号实现工作站直接呼叫待诊的病人姓名或编号,取代人工呼叫
2)双屏显示显示内容是单凭的两倍,避免了频繁接触切换界面的繁琐操作,视觉轻松,视野开阔,减少疲劳。
3)采集图像采用高清晰图像采集卡采集图像,或DICOM3.0接受图像;可通过快捷键,鼠标,脚踏开关等多种模式采集,可把采集到的图像整合,防止影响信息丢失,使图像输出效果更佳。
4)数字电影剪辑录像具有挑帧功能,在回放时,可逐帧浏览,医生可从中选择提取有代表性的图片添加进报告单,可把录像进行逐幅分解和合并,可插入标题文字和图像,为学术交流提供了强大的资料制作工作。
5)查询系统不同时期的病历图像可以同时显示进行对比,能以任意项目作为条件进行搜索查询,支持模糊查询模式,查询到的内容可以报表形势打印,精细的统计模块,功能丰富,真正代替了手工统计方式。
产品优势:
数据采集:数据采集特点——100%图像原始质量;完全支持DICOM。
影像采集方式——DICOM方式、DICOM网关,视频采集;标准图像文件录入。
数据存储:文字信息——数据库中保存,多种备份方式。
图像数据——文件系统中保存,DICOM格式,可选择是否压缩。
存贮方案——提供几种存贮、集中/分布存贮、分布存贮等多种数据存贮选择方案。
网络性能:Datebase Servet——数据库服务可用NT、UNIX、LINUX等;数据库采用MS-SQL、DB等。DICOM Server——支持各种DICOM服务,提供多种接口将设备转换为DICOM格式,包括视频图像和物理介质的胶片,实现与其它支持DICOM的设备及PACS互联。
WEB Server——采用HTTP协议进行数据传输,具有完善的权限管理,组成全院的影响INTERNET网络.安全连接——采用内部底层协议传输影像数据、可高速进行数据传输,安全性高。图像处理:图像处理的主要功能——窗宽窗位的调节;图像的放大/缩小;反白(正负片);图像增强;恢复到图像的原始状态;测量功能;标注等等。
显示方式——电影回放;图像的转存和复制;打印和照相;图像比较功能。
系统具有光盘累计恢复、数据库备份、设备备份、数据库逻辑检查和纠正等多种恢复方法。扩展性强,标准模块化设计,可与医院各种医疗信息系统(HIS/RIS/LIS)顺序链接。
新蓝海移动工作站
概述:
移动工作站以医院信息系统(HIS)为支撑平台,以移动以来终端(如PDA)为硬件平台,以先进的WLAN技术的无线局域网设备为网络平台,充分利用HIS的数据资源,结合条码及射频技术,全面实现了HIS想病房的扩展和延伸。具有智能识别,随时调取当前患者病史资料、住院情况、病程记录、用药情况、各种检查结果和影像资料以及既往住院资料的查询功能,并且具备开医嘱写病历,完成各种医疗文书等执行功能,不仅减轻了医生的负担,提高了效率,而且借助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可以使医生的医疗过程执行得更为准确,患者的医疗过程更加安全。
系统优势:
★ 减少中间环节,有效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医疗事故,减少差错率。
★ 改变操作模式,缩短操作时间,为挽救病患争取时间。
★ 及时准确提供病患所有资料,随时随地掌握病患的最新情况。
★ 减少医护人员的无谓的反复奔走,降低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使医护人员有更充裕的时间思考处理病患的病情。
第五篇:物流信息管理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一、实验项目:
二、实验目的:
1、在经过一个学期的物流信息管理的理论,在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的同时,还要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通过上机实验使学生结合课堂知识,设计运输管理模块,了解各模块的功能,以此来达到升华课程知识,更具体的体会仓储和运输管理的信息管理思想
2、通过logics物流关系平台的实验操作,了解如何实现对平台系统各用户的权限的控制和系统的二次开发;
3、通过对运输管理系统模块的设计开发,明确各级别模块的建立步骤,更深入地了解平台系统的主要功能。构建模块系统——运输管理系统。
三、实验设备、器材、资料:
1、设备与器材:八方物流实验室、计算机、网上八方物流学院—省部共建实验中心—网上实验平台——logics物流综合管理平台(福大内网)。
2、资料: ①平台文件(构建模块流程文件、平台管理同能文件);
②运输管理系统的各级结构图。
③实验指导资料
四、实验内容及主要步骤:
(一)实验内容:
1、设想运输管理系统结构图及设计;
2、登入并运用logics物流管理综合管理平台构建运输管理系统。
(二)实验步骤:
(前序:老师引入试验,并教予实验操作相关操作过程)
1、二人一组讨论运输管理系统的结构图,并设计画出:
2、打开logics物流管理系统综合管理平台(内网)并登入;
3、进入 基础设置(含:用户管理、表单管理、资源管理、授权管理),参照实验
文件进行实验操作;
4、点击 表单管理:
1)点击 报元定义,点击 新增,输入所要建立的报元的必要信息、标签类型(选
择 TEXT)、然后点击 保存新报元(注意报元长度有无系统默认);
2)点击 新版建表单报元,点击 新增,输入表名英文名、点击 搜索,输入刚才添加的报元名称(中英文都可以)、选择刚才新建的报元 点击 单条加入 就会在上一个Table 中插入一条数据,以此类推依次添加所需报元。然后在加入一些表的必备信息,点击表名后的按钮,会出现一个搜索选择框输入大写的BASIC,点击搜索,选择基础数据表项并点击 确
定,而后点击 查询,然后勾选这些报元 点击 批量加入即可,最后点击保存表单报元。接着在新建的表单界面,输入网址:http://129.168.168.248:8060/plats/test/listTest.jsp寻找所新建的表,点击 提交;然后回到http://129.168.168.248:8060/mainframe.jsp(即初始页面新建表单界面),点击 生成表及页面、点击 生成XML、点击生成Tag的Jsp。至此,表单生成完成。
5、点击 资源管理:
1)点击 系统定义,点击 新增,填写必要信息(中文名:运输管理系统 版本号:V5.2 系统描述:运输管理 标志:20或30或40或50或60任填一个)并保存;
2)点击 模块定义:
①点击 新增,创建运输管理系统主控制器:(注意资源类型和资源URL)
②点击 新增,创建运输管理系统主框架:(注意资源类型和资源URL)
③点击 新增,创建运输管理系统一级模块—-运输管理系统:
④点击 新增,创建运输管理系统二级模块——信息输入管理(注意资源级别和上级资源):⑤点击 新增,创建运输管理系统二级模块——车辆调度管理(注意资源级别和上级资源):
⑥点击 新增,创建运输管理系统二级模块——在途运输管理(注意资源级别和上级资源):
⑦点击 新增,创建运输管理系统二级模块——财务结算(注意资源级别和上级资源):
⑧点击 新增,创建运输管理系统三级模块——车辆安排管理(注意资源级别和上级资源):
3)点击 模块操作,点击 刚才新建的运输管理系统(可看到整个系统结构),点击 一级模块:勾选 可访问并保存,以此类推对二级,主框架及主控制器设置一样;点击 三级模块:勾选 可访问、新增、修改、查看、删除并保存。至此运输管理系统创建完成。
6、点击 用户管理:
1)点击 机构管理(可进行新增(要保存)或使用原有机构;
2)点击 岗位管理,点击 新增(输入岗位中文名),后点击 保存;
3)点击 用户管理,点击 新增(输入ID号、姓名等必要信息),用户所属机构 选择刚才新增或选择要使用的机构名称,后点击 保存;
4)点击 部门岗位,点击 部门名称,点击 刚才新增的岗位名称,后点击 保存;
5)点击 用户部门,点击 机构名称,点击 刚才新增的用户名称,勾选 部门名称,后点击 保存;
6)点击 用户岗位,点击 部门名称,点击 刚才新增的用户名称,勾选 刚才新增的岗位名称,后点击 保存。至此,用户建立完成。
7、点击 授权管理:
点击 新版岗位授权,点击 请选择你要操作的系统下拉框,选择 刚才新建的运输管理系统;点击 请选择你要操作的岗位下拉框,选择 刚才新建的岗位名称,勾选 所有模块及相关操作功能;后点击 保存(页面显示操作保存成功,即表示授权成功完成)。
至此,整个系统就完整地创建完成了。
五、实验数据及其分析、实验结论:
此次logics物流关系平台的上机实验,从开始的茫然无措,到最终的大功告成,这真是一次不容易的操作经验,不过正是通过它我对系统模块创建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从实验中,我更深入地了解了运输管理系统所蕴含的各模块及其相应功能。并学会运用平台进行操作系统的创建,了解授权所涉及的相关内容。在这过程中,发现自己对很多系统、模块等的概念还不够明白,从而通过实验更清晰了、明白了。当然自己对相关理论和操作的认识还存在很大的不足。可喜的是,此次实验将抽象化的理论知识化为较为具体的虚拟操作实践,在一定程度上便于我们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开拓我们的思维,从而更好地掌握理论,为真正社会实践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