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牡丹江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提纲
张晶川主持会议林宽海作《政府工作报告》
大会主要任务是:依法选举产生新一届市人大、市政府领导班子和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东北网牡丹江1月17日讯 又到扬帆起航时,昂首迈向新跨越。承载着全市280万人民的希冀和重托,肩负着实现牡丹江未来五年经济社会更好更快更大发展的神圣使命,昨天早晨8时,新当选的市十五届人大代表在以张晶川为首的大会主席团执行主席的迎接下,迈着坚定而自信的步履,满怀豪情地步入市党政会议中心,他们将在为期3天的会议中充分行使代表职责,共谋我市未来五年发展大计,共绘牡丹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
当日的市党政会议中心处处洋溢着庄重、热烈、奋进的浓厚氛围--会场外,彩旗飘扬,条幅高挂;会场内,摆放在主席台前的鲜花竞相开放、争奇斗艳,巨大的国徽悬挂在主席台帷幕中央,在两侧红旗的映衬下更显庄严肃穆。
上午8时30分,牡丹江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市党政会议中心隆重开幕。会议由大会主席团执行主席张晶川主持。
大会应到代表340名,实到代表312名。十一届市政协委员列席了会议。
大会在雄壮嘹亮的国歌声中开幕。
大会主席团执行主席张晶川、梁桥、杨明、杨健平、侯鸿雁、黄莲花、谭军、国永兴、高宝平、李洪波、陈凯旋在大会主席台前排就座。
市领导林宽海、王同堂、沙广华、李玉刚、周景隆、葛民、王育伟、李德喜、闫岩、宫镇江、张海华、朱乃振、崔培元、闫子忠、宁铁夫、王福顺、庄乾良、李自亲、张亮、张国君,原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宝良,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姚寿鹏、刘书蓉,市十届政协副主席马志国、徐德全,市级离退休老干部巴风、訾显章、张庆春、张毓增、孙继昌、李春
一、关庆波,省委换届工作指导组成员在主席台上就座。在大会主席台上就座的还有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及法检“两院”负责人及会议主席团成员。
张晶川致开幕词。他说,牡丹江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是在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朝着宏伟目标阔步前行的时候,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是全市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过去五年,是牡丹江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全市上下团结一心、扎实工作、创新创业,取得了经济社会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的新业绩。特别是2011年,我们紧紧围绕“求实创新、跨越争先”这一主题和“五城建设”发展方向,提速度、调结构、促和谐、保民生,在“十一五”较高起点上,继续保持了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呈现出速度快、质量升、后劲足的可喜局面。今后五年,是牡丹江加快发展的机遇期。刚刚闭幕的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确立了未来五年的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牡丹江人民的热切期盼,让我们豪情满怀。
张晶川指出,宏伟蓝图催人奋进,加快发展时不我待。本次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法律程序,把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的战略部署,转化为全市人民的统一行动,全面燃起创新创业激情,努力践行“建设更加和谐幸福牡丹江”的宏伟事业。同时,大会将按照省委、市委关于换届选举的总体安排,体现全市人民的意志,依法选举产生新一届市人大、市政府领导班子和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大家要充分认识到开好本次大会,对于巩固我们已取得的发展成果,更好地开辟未来具有重大意义。希望各位代表倍加珍惜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好形势,倍加珍惜和谐稳定的社会氛围,倍加珍惜全市280万人民的期望和重托,把本次大会开成一个团结的大会、民主的大会、奋进的大会。市长林宽海在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提请大会审议。他在报告中简要回顾了我市2011年和过去五年的发展情况。五年来,全力推进追赶型跨越式发展,深入实施工业立市、金融强市、贸旅牵动战略,市人大十四届一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经济指标全部超额完成;地区生产总值、全口径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速,分别比目标值高5.6、18.9、9.3、4.5和12个百分点。举全市之力推进项目建设,坚持经济工作项目化,不断拓展园区空间、强化产业支撑、推动经济转型。全面提升沿边开放水平,抢抓国家提升沿边开放的历史性机遇,不断深化适应性战略调整,强力推进“五个中心”建设;外贸进出口总额和对俄贸易额,分别居全省和全国地市级城市首位;进口资源落地加工率、地产品出口比重,分别提升到37.5%和8.5%;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上升为省级战略,牡绥地区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积极推进大牡丹江、新牡丹江建设,以生态宜居为方向提升中心城市功能,以“五个带动”为支撑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以规划为龙头、以基础建设为载体加快牡海宁同城化,以强化中心城市拉动和“突破林口”为重点推进区域一体化。最大限度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第一责任,真心实意解决事关群众利益的问题。坚定不移向改革创新要活力要发展,行政、教育、卫生、文化体制和财政制度改革稳步推进。
《报告》提出,未来五年市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省“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的战略部署,全面落实市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以求实创新、跨越争先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善民生为根本,深化工业立市、金融强市和贸旅牵动战略,全面加快“五城建设”步伐,努力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更大发展。
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以上,全口径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6%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6%,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到2014年,力争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到2016年,力争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突破400亿元。
未来五年,要围绕“五城”建设的战略目标,更加注重产业基础和转型驱动,更加注重金融支撑和投资拉动,更加注重开放升级和贸旅牵动,更加注重一体化发展和城镇化带动,更加注重改善民生和群众发动,通过实施这五项战略措施,为更好更快更大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2012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是“十二五”的发力之年。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今年全市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其中一、二、三产分别增长10%、20.2%和11.9%;全口径财政收入增长26%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5%,其中产业投资比重达到5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农村经济总收入增长1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以上;进出口总额增长15%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3%以上;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3.7%。
今年要重点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深化产业项目攻坚,保持投资对跨越发展的强劲拉动;突出结构优化和集群发展,提升工业经济竞争力;大力发展精品农业、品牌农业,加速打造绿色有机食品之都;着力解决贸旅结构性矛盾,加快沿边开放先导区建设;加快城乡建设步伐,进一步拉开大牡丹江新牡丹江框架;
加速推进文化改革与发展,推动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百姓;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八个方面工作,奋力开创牡丹江更好更快更大发展的新局面。开幕式后,大会转入各代表团分组审议市政府“三个报告”阶段。
第二篇:政府工作报告(十五届一次会议)1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1年11月19日在*****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
次会议上
镇人民政府代镇长 谢忠德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宝贵意见。一、五年来的工作回顾
五年来,在*****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镇政府紧紧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团结和带领全镇各族人民克服困难,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与时俱进,务实创新,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既定的奋斗目标,扎实有效地推动了我镇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五年来,全镇农牧业生产总值由“十五”末的6000万元提高到9000万元,年均增长10.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17亿元,财政收入由“十五”末的173万元提高到862万元,年均增长49.4%;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十五”末的3215元提高到6830元,年均增长20.4%。
五年来,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工业发展实现突破。五年来,我镇工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完成了工业区内部分主框架路和水、电、通讯等设施建设。《*****总体规划(2008—2025)》已被*****人民政府批准,工业区的水资源评价、控制性详规、区域环评等编制工作基本完成。资源勘探进展顺利,配合资源勘探部门开展了石油天然气二维勘探和煤田地质勘探工作,现已探明我镇深层主焦煤储量达15亿吨以上。庆华集团、盾安集团在腾格里镇的煤炭加工项目将依托我镇煤炭资源,煤炭产业发展前景可观。招商引资方面,引进了新元工贸公司、信安集团等规模以上企业4家,固定资产投资近2亿元。青岭灭火区、新西井灭火区、黑山集中连片治理灭火区、庆阳山灭火区和辽马嘴灭火区5处矿区防灭火工程已批复实施。完成了温都尔勒图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前期工作。
——农牧业生产稳步推进。五年来,我镇农业总播种面积控制在7.6万亩,绿色认证土地达5万亩。节水型农业全面推广,节水农业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60%以上。农业合作社和经纪人作用凸显,以“支部+合作社+农户”和协调低息贷款等方式,壮大合作社和经纪人队伍,农资农产品统购统销渠道得到完善,种植成本和农业市场风险有效降低。农业保险得到推行,2006年以来累计投保土地7.5万亩,理赔资金63万元。筹集救济救灾资金77.5万元,帮助农牧民有效应对各类自然灾害。继续推进草畜平衡,发展舍饲养殖,畜禽强制免疫率达100%,常规免疫率达90%以上。农区舍饲养
殖达1.3万头(只),草原载畜1.1万头(只),草原载畜量明显减少。公益林区全面禁牧,人工撒播造林4200亩,清理搂发菜、挖苁蓉、抓蝎子人员125次1万余人,草原植被覆盖率不断提高,生态功能得到恢复。加强与甘肃景电管理局的协调,及时对黄灌区进行供水调整,保障黄灌区农业灌溉。逐年加大对农牧业基础设施的投入,累积投资2400万元实施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业化扶贫、整村推进、土地整理等农牧业项目。
——项目带动成效显著。坚持“投资拉动、项目带动”,积极跑上争取项目。五年来,全镇以项目建设为依托,累计投资9000多万元,完善了基础设施建设。小城镇格局初步形成,镇区规划已完成,*****政府、公安派出所、卫生院、林工站、供电所、农牧业科技文化综合服务中心等办公楼相继建成,“玛拉沁”广场和镇区道路完成硬化、亮化,环境面貌得到改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标准化整理土地3300亩,维修渠道15.2公里,新建、改造了漫水滩、塔布呼都格嘎查和镇区自来水工程;交通、电力、通讯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建成110KVA变电站1座,先后完成营盘水、温格其太、漫水滩、西滩地区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实施了西滩—漫水滩—营盘水村村通三级公路建设工程和营盘水至乌兰陶勒盖嘎查、扎哈道兰嘎查砂石路维修工程,方便了农牧民出行;实施了移动信号、宽带网络和有线电视转播覆盖工程,提高了全镇信息化程度;公益设施建设逐步推进,新建、扩
建了5个嘎查(社区)办公场所,新建嘎查卫生室3个、卫生厕所300座,实施嘎查晾晒场、垃圾池、图书室、有线电视改造、田间路建设等财政奖补“一事一议”项目14 个,方便了农牧民生产生活;争取气象部门支持,成立了气象服务工作站,并投资18万元在漫水滩建成无人气象站一处,在各嘎查安装气象服务设备一套,为群众生产生活减灾避灾提供了信息支撑。通过项目的带动,加快了我镇基础设施建设进程。
——第三产业逐步发展。五年来,我镇充分利用区位、交通和资源优势,积极推进商贸、餐饮、住宿等服务业的发展。依托大漠、草原风光和少数民族风情资源建成“牧家游”5处。依托博克夏力宾顶举石传说,开发草原传统文化旅游资源,成功举办了两届搏克夏力宾草原文化旅游节,吸引了甘肃、宁夏等周边地区的游客,提升了温镇草原文化品位,为全镇经济社会纵深多元发展开辟了新途径。
——民生工程扎实有效。加大对各项惠农惠牧政策的落实,累计发放各类惠农惠牧资金1714万元,资金发放实现“一卡通”;认真落实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167户638人享受补偿资金693.5万元;实施4个嘎查阶段性禁牧工程,278户牧民1189人纳入阶段性禁牧范围,年发放补偿款521万元;在灭火工程和地质勘探项目实施当中,为4个嘎查争取草原补偿资金达190万元;推行农牧民新型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8%以上;扩大农牧区新型合作医疗覆盖面,参合率达96%,累积为320人(次)农牧民报销合作医疗费101万元;成立了温镇扶助贫困学生助学基金会,筹集助学资金10.46万元,对40名贫困大中专生给予了资助;规范低保工作,累积发放低保资金114万元,实现了动态管理和应保尽保;农牧民居住设施条件得到改善,建设西滩游牧民定居房屋100套,并配套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2000亩耕地,争取到巴彦浩特游牧民定居工程住房78套,改造危房78户,解决了156户农牧民住房问题和100户牧民转产安臵问题;争取54万元项目资金完成了45户无电牧民通电工程;投入资金23.5万元实施10户农牧区贫困残疾人家庭危房改造、改善10户无电残困户照明条件;解决了漫水滩农场改制后的遗留问题,清欠债务10万元;协调水务部门,为温格其太嘎查农牧户减免自来水入网费2.7万元;协调景电管理局灌溉处,为塔布呼都格嘎查减免拖欠的水费20余万元;为全镇389户农牧民争取贷款2017.7万元,其中享受贴息政策贷款额为1071.4万元,贴息利息70余万元。
——民主法制建设扎实推进。健全和完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民主评议制度, 顺利完成了第七届嘎查委员会、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强化政务公开、嘎查(村)务公开,大力推行了“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受到群众好评;深入开展“五五”普法,公民法制意识和社会法治水平明显提高;狠抓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认真落实安全责任制,与各嘎查、机关单位、企业层层签订责任状,有效防止了重特大
事故发生;以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为重点,不断完善维稳机制,有效预防、妥善处臵突发事件,保持了全镇社会大局稳定。
——社会各业全面发展。五年来,我镇不断增加对社会事业的投入,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科学技术得到推广应用,大力推广沼气、环保地热、太阳能、风能等高效环保技术,建成科技网络村2个;教育事业全面推进,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累积为镇小学就读和在外就读的学生1374人(次)发放政策补贴资金30.6万元,义务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稳步发展,小学、初中入学率均达100%,教学条件得到改善,师资队伍得到加强;文化事业蓬勃发展,“草原书屋”覆盖全镇7个嘎查,镇文体服务中心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安装数字电视接收器426户,广播电视村村通惠及了49户牧民,文化“三下乡”活动丰富多彩;医疗卫生事业服务功能逐步完善,建立健全了农牧区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多次与旗妇幼保健院、中蒙医院等单位联合开展了妇女常见病检查和农牧民免费体检。为全镇3124名农牧民建立了电子健康档案,农牧民群众健康水平明显得到提高;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步推进,人口出生率4.56‰、符合政策生育率100%、自然增长率2.81‰,实施了“一杯奶”生育关怀和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工程,稳定了低生育水平,提高了出生人口素质;统计工作水平不断提高,各项统计报表按时、按质、按量报送,高标准完成了城乡住房普查、第二次经济普查、环
境污染源普查和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大力开展“11232”结对帮扶和贫困救助工作,切实保障和改善了困难群众的生活,抓好“阳光工程”、“雨露工程”培训,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加快了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国防教育、人民武装、民兵预备役工作得到提高,信访、工会、妇联、团委、关工委等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绩;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卓有成效,积极开展了“博爱一日捐”、“慈善一日捐”和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等爱心捐款活动,捐款近20万元。举办了全国美德在农家阵地活动和温镇首届农牧民运动会、草原文化旅游节等大中型文体活动50余次,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提升。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所取得的成绩,是*****和镇党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镇各族群众共同奋斗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全镇各族干部群众,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向驻镇各机关单位,向来我镇投资兴业的企业家及所有关心、支持我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回顾“十一五”发展成就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发展中的不足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单一,服务业发展滞后,经济社会发展步伐还不够快;抗风险能力较弱,信息服务滞后,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水资源匮乏,工业发展滞后,没有形成对全镇经济有明显拉动作用的龙头企业;
地广人稀,居住分散,草原保护压力大,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弱。对于这些问题和困难,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工作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今后五年全镇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为主题,以富民强镇为目标,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现代化建设,着力于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和创新驱动,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构建多元发展的农牧业产业体系、多极支撑的小城镇体系,把温都尔勒图建设得更加繁荣富裕、和谐美好。
今后五年全镇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到2015年,全镇社会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5%以上,达到25亿元,财政收入突破5000万元,年均增长20%以上;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递增15%以上,达到14000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5‰以内。
要实现这些目标,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必须把握好以下指导原则:
一是必须认定发展这个硬道理。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以发展为根本,以发展聚民心,加快发展不动摇。只要有利于群众致富、有利于经济发展、有利于事业前进、有利于社会稳定的事情,不管有多少艰难险阻,我们都要全力以赴,开拓创新,扎实工作。
二是必须发扬求真务实作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观,发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深入农牧区基层和农牧民当中,知民情、征民意、解民忧。充分尊重全镇农牧业发展现状,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发现并解决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
三是必须坚持执政为民理念。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实现人民群众共同富裕,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群众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富裕不富裕作为衡量工作的最高标准。要扎扎实实地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实实在在地为群众谋利益,切切实实地让群众得实惠。
遵循上述总体思路、奋斗目标和指导原则,我们要着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巩固农牧业基础地位,推进农牧业产业化进程 始终坚持农牧业是我镇的基础产业地位不动摇,以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为抓手,以增加农牧民收入为目标,按照农业生产科技化、农业产品优质化、农业产业规模化的思路,全力推进农牧区经济发展。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好惠农惠牧政策。按照中央各项精神,不折不扣地落实好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退耕还林、公益林、阶段性禁牧和草原奖补等惠农惠牧政策,提高农牧民的政策性收入;二是着力调整农牧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现代农牧业,以“支部+农户+基地”、“企业+农户”等多种形式,合理规划,重点建设一批优势农畜产品基地和产业带,打造农畜产品优质品牌;三是加快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引导扶持农牧民利用丰富的农畜产品原料创办加工、制造、销售和良种畜养殖等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注重培养农牧区经纪人队伍,完善其运作机制,把散户小生产变为社会化大生产,提高农牧民抵御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四是加强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以项目建设为平台,实施土地整理、节水灌溉、安全饮水、田间道路、农田林带、游牧民定居、危房改造、乌兰套勒盖嘎查——扎哈道兰嘎查——闫地拉图公路建设等项目,全面推进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水资源保护和节水力度,建立用水协会,率先在东、西滩井灌区实施节水灌溉工程。整合社会力量,加强与甘肃景电管理局的协调推动,确保漫水滩黄灌区20000多亩耕地的灌溉正常运行。健全防灾减灾体系,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信息化与产业化发展、民生改善、社会管理有机融合。
(二)突出发展工业经济,着力提升经济发展支撑力 以发展工业经济作为财源建设的突破口,发挥我镇区位、交通优势和以煤炭、土地为主的资源优势,抓好招商引资工作,大力倡导引商、稳商、亲商的人文理念,实行镇领导重点项目联系制度,做到全镇动员,全民参与,人人献计出力,使招商引资成为全镇上下的自觉行动,真正形成全民招商机制。加大项目引进力度,依托我镇丰富的煤炭资源,形成煤及煤化工为主导的产业,打造*****南部地区煤炭物资集散的物流基地,利用农畜产品内运外销、深层煤开发,组建*****物流公司、农牧民车队,建设加油加气站,商务宾馆和商服街,提供就业岗位,增加农牧民收入。同时依托我镇优良的农畜产品资源,实施脱水蔬菜加工、牛羊肉精细加工,葵花仁加工等农产品加工项目,开拓新途径,培植新税源。
(三)加大生态保护力度,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切实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我镇生存、发展的前提和根本抓实抓好,把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加大生态保护建设投入,扩大植树造林覆盖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做好公益林提标扩面工作,继续实施好退耕还林、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和阶段性禁牧等项目,全面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严格执行草畜平衡制度,减少草原载畜量。严厉打击各种破坏草原行为,强化群众保护生态的自觉性。提高草原防灾减灾能力,加大草原防火和病虫鼠害防治力度。积极发展农牧区循环经济,鼓励低能耗、低污染、低水耗、资源利用效率高、产品附加值高的工业项目落地建设,抓好企业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工作,妥善解决好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大力加强人口较集中的嘎查(社区)的棚圈、污水、垃圾等环境整治,改善农牧区发展环境和人居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高城镇生态文明水平。
(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民生建设是政府最重要的职责,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
让全镇各族人民生活的更加美好。实现富民强镇是我们的工作目标,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着力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全面实施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等社会保险制度,逐步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加强对困难群众的救助。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农村牧区危房改造项目争取力度,切实解决好低收入群众住房困难问题;二是着力加强技能培训。加大远程教育、网络村和农牧民实用技术培训力度,积极开展农牧区富余劳动力再就业技能培训,尽可能采取针对岗位的培训,提高培训就业率,通过转移再就业,促进嘎查富余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为牧民禁牧后转产就业搭建平台;三是着力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建立多渠道改善民生投入机制,加大科教、卫生、文化、体育等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抓好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校舍安全工程,加强师资队伍教育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继续发挥助学基金会的作用,多途径争取资金,对贫困学生给予资助。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强化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提供项目、信息、技术等服务,促进农牧民增收致富。着重加强农牧区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提高疾病基本预防和控制能力,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关心和支持妇女、儿童、老年人和残疾人事业,解决生产发展和生活困难 的问题。加强文化阵地建设,挖掘民族历史文化,打造民族文化和草原文化品牌,扩大我镇对外宣传影响力。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不断提升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五)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打造平安和谐温镇 坚持把维护稳定摆到突出位臵,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认真落实定期排查、领导包案、责任追究等制度,大力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严密防范和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建立完善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抓好各类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有效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建立健全维稳工作机制,增强预防和处臵突发事件能力。做好“六五”普法工作,增强农牧民依法行使权力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妥善处理农牧区各种矛盾,维护农牧区稳定,为全镇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创造良好条件。
(六)全面加强自身建设,树立高效廉洁政府形象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改进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努力提升政府履职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一要提高改革创新能力。不断用新知识武装头脑、提高能力、推进工作;二要提高依法行政能力。自觉接受镇人大监督,高度重视人大代表议案和建议的办理落实工作。完善议事制
度和决策程序,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抓好村务管理和制度建设,大力推进政务、村务公开,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管理权;三要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完善领导干部联系制度,密切联系群众,了解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帮助群众解决困难。积极推进工会、共青团、妇联、民政、关工委等事业和谐发展;四要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努力建设勤廉政府。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构筑牢固的思想道德防线。坚持厉行节约,进一步规范公务接待活动,树立廉洁从政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同志们,蓝图已经绘就,任务已经明确。时代赋予我们重任,人民寄予我们厚望。让我们在*****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凝心聚力,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为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而努力奋斗!
第三篇: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现在,我代表国务院,向大会报告过去五年的政府工作,并对今年工作提出建议,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全国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是我国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我们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国内生产总值从26.6万亿元增加到51.9万亿元,跃升到世界第二位;公共财政收入从5.1万亿元增加到11.7万亿元;累计新增城镇就业5870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8%、9.9%;粮食产量实现“九连增”;重要领域改革取得新进展,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新成就,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载人深潜、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超级计算机、高速铁路等实现重大突破,第一艘航母“辽宁舰”入列;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和上海世博会;夺取抗击汶川特大地震、玉树强烈地震、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严重自然灾害和灾后恢复重建重大胜利。我国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显著提高,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我们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十二五”规划。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篇章。
五年来的主要工作及特点:
一是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过去五年,我们是在持续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中走过来的。这场危机来势之猛、扩散之快、影响之深,百年罕见。我们沉着应对,及时果断调整宏观调控着力点,出台进一步
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十项措施,全面实施一揽子计划。两年新增4万亿元投资,其中中央财政投资1.26万亿元,主要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生态环保、自主创新等方面建设和灾后恢复重建。
五年来,新建各类保障性住房1800多万套,棚户区改造住房1200多万套;完成大中型和重点小型水库除险加固1.8万座,治理重点中小河流2.45万公里,新增节水灌溉面积770万公顷;新增铁路里程1.97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8951公里,京沪、京广、哈大等高铁和一批城际铁路相继投入运营;新增公路60.9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2万公里,高速公路总里程达9.56万公里;
新建机场31个;新增万吨级港口泊位602个;一批跨江跨海大桥、连岛工程相继建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等重大工程顺利推进或建成;非化石能源快速发展,水电、风电装机位居世界第一;
重建后的汶川、玉树、舟曲等灾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举世瞩目的成就,对我们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经济社会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已经并将继续造福亿万人民。
我们始终注重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增强宏观政策的前瞻性、科学性、有效性,注意把握好政策的取向、力度和重点。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最严重时,果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财政政策工具,增加政府支出,实行结构性减税;有效运用存款准备金率、利率等货币政策工具,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
根据宏观经济走势的变化,我们及时调整政策力度,适时退出刺激政策,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在财政政策运用上,坚持统筹兼顾,注重综合平衡。
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2009年的2.8%降到去年的1.5%左右,赤字率和债务负担率保持在安全水平。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全面审计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管理,有效控制经济运行中的风险隐患。在货币政策运用上,始终注意把握稳增长、控物价和防风险之间的平衡。
金融体系运行稳健,银行业风险抵御能力持续增强,资本充足率从2007年底的8.4%提升到去年底的13.3%,不良贷款率由6.1%下降到0.95%,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
坚持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不动摇,遏制了房价过快上涨势头。2012年,在世界各大经济体增长全面减速、各种风险不断暴露的情况下,我们合理把握政策力度,保持财政预算支出规模不变,优化支出结构,扭转经济下滑趋势,全面实现年初确定的主要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8%,城镇新增就业1266万人,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回落到2.6%,为今年经济发展打下好的基础。
这五年,我国宏观经济总体上保持增速平稳较快、物价相对稳定、就业持续增加、国际收支趋于平衡的良好态势,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3%,显著高于同期全球和新兴经济体的增速,通货膨胀率远低于其他新兴经济体。我国经济稳定,充满活力。
回首这五年,面对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持续低迷的严峻挑战,中央科学判断、果断决策,有效避免了我国现代化进程因巨大的外部冲击而出现大的波折,实践证明这些决策部署是完全正确的。
二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坚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提高,经常项目顺差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0.1%下降到2.6%。居民消费结构加快升级。2012年底,城镇和农村人均住房面积32.9平方米、37.1平方米,分别比2007年增加2.8平方米和5.5平方米;
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21.5辆,比2007年增加15.5辆;旅游、文化消费大幅增加。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我国制造业规模跃居全球首位,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4%,成为国民经济重要先导性、支柱性产业;
清洁能源、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产品质量整体水平不断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高2.7个百分点,成为吸纳就业最多的产业。
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五年累计,共淘汰落后炼铁产能1.17亿吨、炼钢产能7800万吨、水泥产能7.75亿吨;新增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4600万吨;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7.2%,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下降15.7%和17.5%。
修订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细颗粒物PM2.5等监测指标。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防沙治沙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五年累计完成造林2953万公顷,治理沙漠化、石漠化土地1196万公顷,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4.6万平方公里,整治国土面积18万平方公里。
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颁布实施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制定西部大开发新十年指导意见和一系列区域发展规划,加快推进西藏、新疆等地区跨越式发展,制定实施新十年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将扶贫标准提高到2300元(2010年不变价),加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攻坚。
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主要发展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东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各具特色、良性互动的区域发展格局正在形成。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五年转移农村人口8463万人,城镇化率由45.9%提高到52.6%,城乡结构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明显增强。
三是毫不放松地抓好“三农”工作,巩固和加强农业基
础地位。
我们坚持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集中力量办成了一些关系农业农村长远发展、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大事。加大财政投入,中央财政“三农”累计支出4.47万亿元,年均增长23.5%。
建立健全种粮农民补贴制度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补贴标准逐年提高,覆盖范围不断扩大,补贴资金从2007年的639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1923亿元。
加强农村金融服务,涉农贷款余额从2007年末的6.12万亿元增加到2012年末的17.63万亿元。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累计提高41.7%到86.7%。加强耕地保护,维护农民权益,为完善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制度做了大量准备工作。
加快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现代农业建设,加大对良种繁育、动植物疫病防控、基层农技推广的支持力度。大力兴修水利,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建设高标准农田,耕地面积保持在18.2亿亩以上。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跃上新台阶,粮食总产量连续6年稳定在万亿斤以上并逐年增加。
加强农村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46.5万公里,改造农村危房1033万户,解决了3亿多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和无电区445万人的用电问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
积极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转向非农产业,农民人均纯收入持续较快增长,2010年以来城乡居民相对收入差距逐步缩小。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基本完成,全面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颁证工作,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农业农村发展的好形势,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各种自然灾害严重冲击、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了重要支撑。
四是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支撑能力。
我们加快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制定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推动科技、教育、文化事业全面发展,为国家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五年累计7.79万亿元,年均增长21.58%,2012年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4%。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民族、贫困地区倾斜,教育公平取得明显进步。
全面实现城乡九年免费义务教育,惠及1.6亿学生。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入园难”问题有所缓解。
国家助学制度不断完善,建立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实现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各个阶段全覆盖,每年资助金额近1000亿元,资助学生近8000万人次。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覆盖范围包括所有农村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初步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问题,现有1260万农村户籍孩子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实施惠及3000多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完成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加快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和特殊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加强了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30%。国民受教育程度大幅提升,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9年以上。
大力推动自主创新。中央财政用于科技的投入五年累计8729亿元,年均增长超过18%。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由2007年的1.4%提高到2012年 的1.97%,企业研发活动支出占比超过74%。
出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深入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和知识创新工程,扎实推进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新建一批国家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探索,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填补了多项重大产品和装备的空白。
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以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为重点,加强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分别增加860万人和880万人,留学回国人员达到54万人。
大力加强文化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初步建成,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站)全面实现免费开放。
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任务基本完成,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机制改革不断深化。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等更加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文物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取得重要进展。对外文化交流更加活跃。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取得新成绩。
五是坚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我们把就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重点人群就业工作,提高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水平,五年累计投入就业专项资金1973亿元,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2800万人,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830万人,保持了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全面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现了制度全覆盖,各项养老保险参保达到7.9亿人。
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从2004年人均每月700元提高到现在的1721元。妥善解决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困难企业职工、国有企业老工伤人员、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社会保险等问题。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民基本医保体系初步形成,各项医疗保险参保超过13亿人,加强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并在基层医疗机构实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稳步推进。
国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5岁。健全城乡居民低保、医疗、教育、法律等救助制度,改革完善孤儿保障、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农村五保供养制度。
颁布实施新的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依法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建立健全城镇保障性住房制度,覆盖面逐步扩大,2012年底已达到12.5%。
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取得历史性的巨大成就。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发挥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六是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活力。
我们不失时机地推进改革,在一些重要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大力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全面建立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基层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有所提高;
由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组成的预算体系框架基本形成,预算外资金全部纳入预算管理;
统一内外资企业税制,实现增值税转型,实施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改革资源税制度,财税体制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促进作用增强。
全面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顺利完成,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有序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成效明 显,银行业新监管标准实施,创业板、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业务相继推出,保险业改革开放深入推进,人民币
汇率形成机制不断完善,利率市场化和资本项目可兑换 改革稳步推进,建立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扩大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
我国银行、证券、保险业的抗风险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为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奠定了坚实基础。
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素质提高,竞争力明显增强。制定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实施细则,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不断改善。建立生态补偿制度,开展排污权和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积极推进。
七是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我们积极应对外部环境的急剧变化,及时出台稳定外需的政策措施,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2.2%,从世界第三位提升到第二位,其中出口额跃居世界第一位,占国际市场份额比2007年提高2个多百分点,进出口结构优化,贸易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
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5528亿美元,利用外资的结构和布局明显优化,质量和水平显著提升。加快实施“走出去”战 略,鼓励各类企业开展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从2007年的248亿美元上升到2012年的772亿美元,年均增长25.5%,跻身对 外投资大国行列。
对外开放有力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和结构优化,吸收了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增加了就业和职工收入,也为推动世界经济复苏作出了重要贡献。
八是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初步建立职能统一的大部门体制框架。我们始终把实行科学民主决策、坚持依法行 政、推进政务公开、健全监督制度、加强廉政建设作为政府工作的基本准则。在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方面,采取了一 系列新举措,迈出了新步伐。
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等政府决策程序。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五年中分两轮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498项,国务院各部门取消和调整的审批项目总数达到2497项,占原有审批项目的69.3%。
大力推动政务公开,重点推进财政预算决算公开和公务接待、公务车购置使用、因公出国出境经费公开,让人民群众更加全面地了解政府工作,更加有效地监督政府行为。
审计监督的力度越来越大,成效越来越明显。全面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监督管理。探索建立政府绩效管理制度,建立并切实执行以行政首长为重点的行政问责制度,努力提高行政效能。
各位代表!五年来,我们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体系更加完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全面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宗教事务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认真贯彻侨务政策,依法保护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侨务资源的独特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
国防和军队建设开创新局面。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取得重大成就,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协调推进、全面加强,军事斗争准备不断深化,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能力显著增强,出色完成一系列急难险重任务。
港澳台工作进一步加强。香港、澳门保持繁荣稳定,同内地交流合作提高到新水平。推动两岸关系实现重大转折,两岸直接双向“三通”全面实现,签署实施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形成两岸全方位交往格局,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新局面。
全方位外交取得新的重大进展。我们积极推进同各大国关系,加强与周边邻国的互利合作关系,顺利建成中国—东盟自贸 区,推动上海合作组织等区域合作机制发展,深化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友谊与合作,积极参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的国际合作,推动解决 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为世界和平稳定发展繁荣作出重要贡献。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取得的成就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总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艰苦奋斗的结果。
我代表国务院,向全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和公安民警,表示诚挚的感谢!向全 国各族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其他各界人士,表示诚挚的感谢!向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和台湾同胞以及广大侨胞,表示诚挚的感 谢!向关心和支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各国朋友,表示诚挚的感谢!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
主要是: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产能相对过剩的矛盾有所加剧;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和创新能力不足问题并存;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和政府刚性支出增加的矛盾凸显;
金融领域存在潜在风险;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依然薄弱;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较大;
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不少,部分群众生活困难;制约科学发
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一些领域腐败现象易发多发。
这些问题,有些是长期积累的,有些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有些是政府工作中的缺点和不足造成的。我们要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更加努力做好工作,加快解决这些问题,决不辜负人民的期望!
二、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预期目标和宏观经济政策
党的十八大科学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奋斗历程和历史性成就,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对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全面部署。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
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社会发展具备很多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也面临不少风险和挑战。
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持续显现,世界经济复苏充满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我们既要看到形势的积极方面,坚定信心,也要看到形势的复杂性,增强忧患意识和紧迫感,兢兢业业、扎扎实实做好工作。
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主题主线,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深化改革开放,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稳中求进,开拓创新,扎 实开局,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居民 消费价格涨幅3.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4.6%;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实际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 率提高同步;国际收支状况进一步改善。这里,着重对经济增长和物价总水平两个指标作些说明。
关于经济增长目标。这是一个综合性指标,各方面高度关注。今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定为7.5%左右,主要基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要继续抓住机遇、促进发展。这些年,我国制造业积累了较大产能,基础设施状况大为改善,支撑能力明显增强,储蓄率较高,劳动力总量仍然很大。
必须优化配置和利用生产要素,保持合理的增长速度,为增加就业、改善民生提供必要条件,为转方式、调结构创造稳定环境;必须使经济增长与潜在增长率相协调,与生产要素的供给能力和资源环境的承受能力相适应。
另一方面,要切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引导各方面把工作重心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上,放到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综合权衡,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定为7.5%左右是必要的、适宜的,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付出艰苦努力。
关于物价总水平。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始终是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去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回落到2.6%,这是我们控制通货膨胀取得的一个重要成果,也与经济运行整体态势有关。
今年通货膨胀压力仍然较大,主要是:我国土地、劳动力等要素价格,农产品和服务类价格都存在上涨压力;主要发达国家实行宽松货币政策并不断加码,输入性通货膨胀压力不容忽视;理顺能源资源价格需要留出一定空间;去年价格上涨的翘尾影响约有1个百分点。
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是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后作出的选择。要切实保障重要商品供给,搞活流通,降低物流成本,加强市场价格监管,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前瞻性、针对性和灵活性。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好地发挥积极财政政策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中的作用。
一是适当增加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1.2万亿元,比去年预算增加40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8500亿元,代地方发债3500亿元。这主要是考虑到结构性减税的滞后效应,今年财政收入增长不会太快,但财政刚性支出增加,特别是要增加保障改善民 生支出,保持对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的支持力度,适当扩大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是必要的。
同时,目前我国债务负担率相对较低,今年增加赤字后,赤字率在2%左右,总体上处于安全水平。
二是结合税制改革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重点是加快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工作,完善试点办法,适时扩大试点地区和行业范围。
三是着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继续向教育、医药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严格控制行政经费等一般性支出,勤俭办一切事业。中央预算内投资主要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农业、水利、城市管网等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民生工程,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等领域。
四是继续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妥善处理债务偿还和在建项目后续融资问题,积极推进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建设,合理控制地方政府性债务水平。
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把握好促进经济增长、稳定
物价和防范金融风险之间的平衡。
一是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发挥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作用。广义货币M2预期增长目标拟定为13%左右。综合运用多 种货币政策工具,调节市场流动性,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适当扩大社会融资规模。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加强金融监管与货币政策的协调,不断优化监管标准 和监管方式。
二是促进金融资源优化配置。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经济结构调整特别是“三农”、小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的金融支持,满足国家重点在建续建项目资金需求。拓宽实体经济融资渠道,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三是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引导金融机构稳健经营,加强对局部和区域性风险以及金融机构表外业务风险的监管,提高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三、对今年政府工作的建议
结合过去十年特别是近五年工作的体会,对今年政府主要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一切成就都建立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之上,经济不发展,什么事情都办不成。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 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只要我们牢牢把握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尊重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就一定能实现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要坚定不移地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扩大内需的难点和重点在消费,潜力也在消费。扩大居民消费要在提高消费能力、稳定消费预期、增强消费意愿、改善消费环境上下功夫,不断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
现阶段,投资在促进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不可低估。我国既有投资能力,又有投资需求,关键在于选准方向、优化结构、提高投资的质量和效益。政府投资对社会投资具有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但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越来越小,必须进一步放宽民间投资市场准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要大力推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具有多层次性,回旋余地很大,无论传统产业还 是新兴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还是资金密集型产业,都有发展的空间,重要的是优化资源配置和产业布局,解决产能过剩、核心技术缺乏、产品附加值低的问题,解决低水平重复建设和地区产业结构趋同的问题。
必须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要加强政策引导,鼓励企业跨行业跨 区域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利用市场倒逼机制促进优胜劣汰。以扩大国内市场应用、重要关键技术攻关为重点,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积极推动信息化和工业 化融合,加快建设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促进信息网络技术广泛应用。
坚持生产服务业和生活服务业并重,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并举,进一步发展壮大服务业。
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期待,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关系人民福祉,关乎子孙后代和民族未来。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大力推进能源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重点抓好工业、交通、建筑、公共机构等领域节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降低能耗、物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
要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和布局,抓紧完善标准、制度和法规体系,采取切实的防治污染措施,促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下决心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大气、水、土壤等突出环境污染问题,改善环境质量,维护人民健康,用实际行动让人民看到希望。
要做好气象、地质、地震等方面工作,提高防灾减灾能力。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合理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加强海洋综合管理,发展海洋经济,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要继续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各地比较优势,统筹规划、分类指导,优先推进西 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深 入推进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攻坚。
(二)强化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近些年是我国农业发展最快、农村面貌变化最大、农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当前,农业农村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呈现出农业生产综合成本上升、农产品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农村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城乡发展加快融合的态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仍然在农村。
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是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既管当前,也管长远,是长期指导思想。农村土地制度关乎农村的根本稳定,也关乎中国的长远发展,其核心是要保障农民的财产权益,底线是严守1 8亿亩耕地红线。
要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支持发展多种形式新型
农民合作组织和多层次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逐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始终注重保护法律赋予农民的财产权利,调动农民积极性。
毫不放松粮食生产,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推广先进技术,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 品的有效供给。要继续加大“三农”投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 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要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农业生产经营队伍,积极培育新型农民。
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要遵循城镇化的客观规律,积极稳妥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城乡统筹、节约用地、因地制宜、提高质量。
特大城市和大城市要合理控制规模,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要增强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集聚功能。
加快推进户籍制度、社会管理体制和相关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常住人口,为人们自由迁徙、安居乐业创造公平的制度环境。村庄建设要注意保持乡村风貌,营造宜居环境,使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
(三)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全面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2003年抗击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给我们的重要启示之一,就是要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这些年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重视保障改善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政府工作力度之大、财政投入资金之多前所未有。
经过不懈努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明显增强。当前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我们必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加强社会建设。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通过稳定经济增长和调整经济结构增加就业岗位,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加大投入和政策支持,完善就业服务体系,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做好重点人群就业工作,促进城乡居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提高统筹层次和保障水平,加强各项制度的完善和衔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
今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继续提高10%,城乡低保和优抚对象补助标准也进一步提高。要加大对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儿童福利机构建设的支持力度。
深化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加快公立医院改革,鼓励社会办医。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机制,全面开展儿童白血病等20种重大疾病保障试点工作。
今年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240元提高到280元,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由25元提高到30元。
逐步完善人口政策。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适应我国人口总量和结构变动趋势,统筹解决好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和分布问题,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重视发展老龄事业,切实保障妇女和未成年人权益,关心和支持残疾人事业。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村民自治、城市居民自治制度,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
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改革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建立健全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 联动的工作体系,健全法律援助制度,推动涉法涉诉工作改革,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突发事 件应急管理机制,维护社会公共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食品药品安全是人们关注的突出问题,要改革和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加强综合协调联动,落实企 业主体责任,严格从生产源头到消费的全程监管,加快形成符合国情、科学合理的食品药品安全体系,提升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强化公共安全体系和企业安全生 产基础建设,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
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坚决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抓紧完善稳定房价工作责任制和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体系,健全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长效机制。
继续抓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管理,让老百姓住上放心房、满意房。今年城镇保障性住房基本建成470万套、新开工630万套,继续推进农村危房改造。
教育和科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人民的精神家园,必须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
继续推进教育优先发展。目前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总额已经超过2万亿元,今后还要继续增加,必须把这些钱用好,让人民满意。
要进一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切实解决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着力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提高各级各类教育质量,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为国家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撑。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瞄准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战略必争领域,加强基础研究、前沿先导技术研究。
健全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机制,完善支持科技发展和成果应用转化的财税、金融、产业技术和人才政策,创造公平开放的创新环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
扎实推进文化建设。把文化改革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各级政府效能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政府要履行好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责任,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
大力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推动诚信体系建设,以政务诚信带动商务诚信和社会诚信,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四)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国家发展进步的根本动力。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把我们的事业继续推向前进。我国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的改革,不断把改革引向深入。
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体制环境。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以及重点行业改革。
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理顺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的关系,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构建地方税体系,促进形成有利于结构优化、社会公平的税收制度。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提高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竞争力,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稳步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价格改革,健全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继续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一项根本性、基础性的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基石。
我们已经制定了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若干意见,要抓紧研究制定具体政策,确保制度建设到位、政策落实到位,有效解决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坚持依法治国,充分尊重宪法和法律的权威,确保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确保国家行政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坚持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立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坚持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提倡艰苦奋斗,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坚持反对腐败,加强廉政建设,从制度上改变权力过分集中而又得不到制约的状况,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对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
坚持把稳定出口和扩大进口结合起来,推动对外贸易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高转变、从成本和价格优势向综合竞争优势转变,促进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坚持把利用外资与对外投资结合起来,支持企业“走出去”,拓展经济发展的新空间;
坚持把深化沿海开放与扩大内陆和沿边开放结合起来,加快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分工协作、均衡协调的区域开放格局;坚持把向发达国家开放与向发展中国家开放结合起来,扩大和深化同各方利益汇合点。
各位代表!我们要全面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促进宗教关系和谐,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我们要认真落实党的侨务政策,支持海外侨胞、归侨侨眷关心和参与祖国现代化建设与和平统一大业。
我们要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巩固的国防和强大的军队,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保障国家和平发展。
我们要坚持“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方针,团结广大港澳同胞,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我们要坚持中央对台工作大政方针,全面贯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重要思想,巩固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基础,在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我们要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世界持久和平、共同繁荣。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展望未来,伟大祖国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让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万众一心,奋发图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第四篇:岑溪市第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宣传报道方案
岑溪市第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宣传报道方案
为做好岑溪市第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的宣传工作,为大会的召开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会议宣传组特拟定以下宣传报道方案。
一、会议召开前3天,做好市第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前的标语宣传:
1、在市区主要街道悬挂24幅迎接第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的标语;
2、在代表入驻的宾馆门前张贴迎接第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的标语;
3、在岑溪电视台、岑溪电台滚动播出迎接第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的标语。
附标语内容:
1.热烈祝贺岑溪市第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隆重召开
2.注重深化开放合作,注重生态文明管理
3.进一步注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4.打好交通建设、城市建设和产业集群三大战役
5.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桂东南副中心城市
6.在新起点上推进“富民强岑”新跨越
7.打造两广陆路交通枢纽,海纳产业转移
8.抢抓发展机遇,实现科学发展
9.锐意进取,奋发图强,争创佳绩
10.全面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11.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人民幸福指数
12.在推进创先争优上要大有作为
13.在创新社会管理上要大有作为
14.在统筹城乡发展上要大有作为
15.在人民幸福指数提升上要大有作为
16.在陶瓷产业发展上要大有作为
17.在转变发展方式上要大有作为
18.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19.努力实现我市“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20.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环境
21.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统筹发展、创新发展、可持续发展
22.让全市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23.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24.众志成城,开拓创新,扎实工作
二、做好市第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前各项准备工作的新闻报
道:
为了充分展示“十一五”期间,特别是第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
以来,我市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各行各业所取
得的辉煌成就,市委宣传部、市广播电视局将利用相关媒体做好系列
宣传报道工作。市电视台、电台将从8月13日起在《岑溪新闻》栏目
中推出“新跨越”特别报道,每晚播出一集,每集2~3分钟。内容如下:
1、产业集群取得新进展,工业经济增速强劲
2、交通建设:“十一五”打造的桂东南陆路交通枢纽
3、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人居环境焕然一新
4、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农民增收进一步提高
5、社会民生事业悄然改变,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6、平安建设提升百姓安全感
7、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桂东南副中心城市现雏形
三、重点做好第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期间的新闻报道工作:
主要利用岑溪电视台、岑溪电台、岑溪新闻网、岑溪党建网等宣
传媒体,及时推进会议期间的宣传报道工作,包括会前采访人大代表
谈感想、现场报道会议开幕盛况、人大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代
表分组讨论情况以及人大代表专访等,全方位、多角度全面宣传会议
精神。
四、加大对外宣传的力度:
1、市委宣传部要及时组织稿件向上级刊物上送稿件,宣传报道
我市的成就和人大会的新闻稿件;
2、岑溪电视台、电台要及时上送《新跨越》栏目中的系列报道
和人大会新闻到上级台播出。
五、会议期间组织一场文艺晚会。
六、对会议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追踪报道:
会后,市委宣传部和市广电局要继续做好14个镇和市直各单位
贯彻落实第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精神的追踪报道,使会议精神在全市
深入人心,促进全市围绕会议提出的奋斗目标共同努力。
市第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宣传组
2011年8月10日
第五篇:八届人大一次会议秀洲区政府工作报告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2年2月14日在嘉兴市秀洲区 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秀洲区区长 盛付祥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
2007年至2011年,是我区抢抓发展机遇、应对各种挑战、推进科学发展的重要五年。五年来,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依靠全区人民,开拓创新,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基本完成了区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过去五年,我们突出双业并举,推进转型升级,发展质量不断提高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全区地区生产总值从110.3亿元增加到220.8亿元,实现翻番。三次产业比重从8.7:61.3:30调整到7.2:
55.4:37.4。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从11.4亿元增加到32.6亿元,区级地方财政收入从4亿元增加到10.9亿元,均翻了一番多。累计完成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438亿元,年均增长9.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7129元增加到2959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8810元增加到16416元,年均分别增长11.6%和13.3%,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1.8:1。
工业经济量质并举。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工业增加值达到109.9亿元,年均增长12.5%;累计完成工业生产性投入258.5亿元,年均增长5.9%;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由33家增加到83家。现代纺织、新型家电等五大特色产业集群初步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投资、产值年均分别增长52.6%和58.1%,成功打造国家级新能源产业基地。福莱特太阳能光伏超白玻璃产销量世界第二,振申绝热泡沫玻璃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传统产业稳步转型,累计完成技改投入121.4亿元,淘汰落后企业22家,工业企业综合评价体系在全省推广。王店镇获得中国集成吊顶产业基地称号,洪合针织产业集群列入省级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试点,雅莹服装成为全国十大女装品牌之一。新增省、市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53个。建筑业总产值达到210亿元,年均增长30.4%。
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增强,累计完成投入174.1亿元,服务业增加值达到82.5亿元,实现翻番。大润发、江南摩尔商圈日益繁荣,秀洲新区核心商务区形象初显。嘉兴现代物流园从启动建设到初具规模,引进了顺丰
速递等38家企业,被列为省部共建重点物流基地、省交通重点扶持物流基地、全省十四个产业集聚区之一。嘉兴〃中国南方纺织城开业,全区四大专业市场成交额达到137.3亿元,实现翻番。201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9.8亿元,年均增长17.1%。旅游业发展迅速,年接待游客超过74万人次,奥林匹克大酒店成为全区首家四星级酒店。
生态效益农业稳步增长。“五个二十”示范工程成效显著,农业增加值达到16亿元,年均增长3.5%。建设高标准农田8万亩,改造中低产田3万亩,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9个,粮食连续五年增产,水稻亩产达到572公斤。现代农业园区格局基本形成,南中北三大综合区各具特色,建成设施农业5万亩,改造标准鱼塘4万亩,开发湿地农业2.3万亩。3个现代农业综合区、7个主导产业示范区、10个特色精品园列入省级创建点,成功创建省级农业高科技园区。台湾农民创业园开园。培育区级以上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27家、农业龙头企业54家、家庭农场56家,新增“三品”143个、知名农产品品牌53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4个。
(二)过去五年,我们突出统筹发展,注重环境保护,城乡面貌不断改观
城市功能逐步完善。秀洲新区(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完成,浙江科技孵化城(嘉兴)引领作用不断增强,“四桥七路”工程全面推进,新塍大道、秀园路跨运河大桥建成通车。浙江新安国际医院、秀洲新区实验学校、运河文化公园等公建配套设施
投入使用,京润大厦、丽晶广场启动运营,10幢商办楼宇加快建设。建成住宅321万平方米,集聚人口9.4万人。全区累计完成城镇建设投入155亿元,建成区面积扩大到45.4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达到51.5%。城市管理不断强化,市容市貌有效改善。
城乡统筹切实加强。高起点编制“一核两翼”发展规划,区域生产力布局和功能定位进一步优化。交通网络日益完善,沪杭高铁、申嘉湖高速、桐乡大道、新塍至盛泽公路建成通车,嘉海公路、07省道完成拓宽,建设农村联网公路125公里、到组道路1192公里,全区公路网总里程达到890公里。北部防洪主体工程基本完成,新建、改建闸站134座、防洪圩堤32.4公里。“两新”工程稳步推进,制定“5+18”村镇布点规划,启动建设示范性新社区22个,累计改造农房11539户。市级“两分两换”试点顺利推进,陡门村安臵房交付使用。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16个,完成土地开发整理复垦6.6万亩,新增耕地2.1万亩。有效遏制“两违”现象,拆除违法建筑41万平方米。扶持经济薄弱村项目65个,成功创建省级全面小康示范村18个。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工程基本完成,铺设二、三级供水管网3361公里,城乡一体化供水覆盖率达到97%。农村电气化水平全面提升,市镇公用变压器、农村低压电网改造全部完成。城乡公交运营体制改革顺利完成,公交通村率达到100%。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全面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累计分别下降34.3%、11.6%和15.2%。实施节能技改项目120项、企业废水废气减排工
程63项,建成工业污水管网57.4公里、城镇生活污水管网113.6公里,污水收集率分别达到96%和70%。建成污水处理站20个,喷水织机废水得到积极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启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行政村70个,垃圾收集处理实现行政村全覆盖。畜禽排泄物污染整治基本完成,退养珍珠1万亩。清淤河道1600公里,建设生态护岸30公里。建设绿道63.1公里,新增绿化面积2.3万亩,林木绿化覆盖率达到18.7%,创建省级森林城镇1个、市级绿色小城镇4个,省级生态镇(街道)实现全覆盖。
(三)过去五年,我们突出改革开放,坚持自主创新,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建立健全土地流转管理服务体系,累计流转土地12.6万亩,流转比例达到40%。稳步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26个,有效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完善农业“三位一体”公共服务体系,成立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积极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建立创业创新风险投资基金、企业应急互助基金,发行中小企业债权信托基金,成立小额贷款公司3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设立高照街道,秀洲新区与秀洲工业园区合署办公,发展空间得到拓展。完成12家生产经营类、中介服务类事业单位改革。积极推进强镇扩权,加快新市镇建设,王江泾镇成为全省首批小城市培育试点。完善区、镇财政管理体制,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稳步实施。整合区、镇国资公司,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坚持开放带动,外资、外贸、外经、外包联动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举办5届经贸洽谈会,引进上澎太阳能、中国节能嘉兴环保产业园、浙江川山甲供应链等一批战略性项目,累计合同利用外资13.3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6.1亿美元,引进市外内资111亿元。对外贸易增长强劲,实现进出口总额69.1亿美元,其中出口54.2亿美元,年均分别增长19.9%和21.5%。外经工作力度加大,设立境外企业(办事处)14家,对外投资总额5970万美元。秀洲工业园区、嘉兴现代物流园列入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园区。“与沪杭同城”、“山海协作”、对口支援等工作进一步深化,和美国林肯郡等3个欧美城市建立友好交流关系。
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强化科技引领,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39.9亿元,比2006年增长3.5倍;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8%,比2006年提高1个百分点。浙江科技孵化城(嘉兴)累计完成投资25亿元,入驻企业170家。秀洲工业园区成功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上海交大(嘉兴)科技园成功创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与中科院、浙江大学等20所大院名校建立合作关系,建立院士工作站2个、行业创新服务平台9个,新增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35家,亿元以上工业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实现全覆盖,新增授权专利3644件。人才引育力度稳步加大,累计引进各类人才1.2万人,其中入选国家“千人计划”1人、省“千人计划”7人、市精英引领计划26人、市级重点创新团队8个。
(四)过去五年,我们突出以人为本,强化民生保障,人民
生活不断改善
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全区用于改善民生的财政支出累计达到38亿元,实施民生(实事)工程48项。累计增加就业岗位7.2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以内。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96.5%,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98.6%。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健全,累计发放各类救助金5382万元,改造农村困难群众危旧房376户,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人员集中供养率达到100%。第一轮慈善“造血型”扶贫救助圆满完成,扶持188户贫困户脱贫。建成经济适用房4.3万平方米,惠及516户中低收入家庭。建成区老年活动中心和76个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农村“星光老年之家”实现全覆盖。实施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投入使用。
社会事业发展全面加快。区财政累计投入13亿元支持教育事业发展,义务教育实现免费,“以区为主,分级管理”的基础教育管理机制逐步建立。学校基础设施质量有效提升,新建校舍25.3万平方米,完成教育装备投入6577万元,学校标准化率达96.9%。引进上海外国语大学秀洲外国语学校。“领雁工程”成效显现,省、市名师达到58名。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成立区文联,市图书馆镇级分馆、老年电大教学点实现全覆盖,区文化馆被评为国家一级文化馆。区农民画艺术中心基本建成,秀洲〃中国农民画艺术节获得国家“群星奖”,被评为“中国最佳传统文化传承节庆”。江南网船会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东海文化明珠工程、省级体育强镇实现“满堂红”。在第十四届省运会和第七
届市运会上取得历史最好成绩。公共卫生体系和服务网络日益完善,区公共卫生中心投入使用,创建6个省级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全部达到省定标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三年任务基本完成,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实施,累计为群众减轻医疗负担1.3亿元。卫生强区创建工作通过省政府考核。人口自然增长率稳定在2‰以内,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
社会和谐局面持续巩固。率先在全市开展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建立健全八大方面20个项目的社会管理体系。强化“三社”工作,社区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培育各类社会组织257个,发展社工和志愿者2062名。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顺利完成“五五”普法。实施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落实重大疑难信访案件包案制度,全员维稳责任制在全省推广,全面构建大调解工作体系,各类社会矛盾得到有效化解。完善应急响应和处臵机制,建立社会化大巡防体系,连续13年实现命案全破。有效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安全生产、食品安全形势保持稳定。
(五)过去五年,我们突出依法行政,转变政府职能,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严格依照法律法规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接受监督,削减区级行政许可项目165项,清理规范性文件91件,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2451项。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意见和政协提案1214件、市长电话和区长信箱1.1万件、来信来访8913件。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等人民团体开展工作。加强电子
政务建设,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建立三级便民服务体系,审批服务实现“两集中、两到位”,办理行政许可和审批事项21万件,按时办结率达100%。厉行勤俭节约,完成公务用车管理制度改革,严控公务支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执行廉洁从政各项规定,规范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等行为,全面整治“小金库”,加强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
同时,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顺利完成,国防、双拥、人防、民族宗教、台湾事务、侨务、档案和统计等工作都取得长足进步。
各位代表,走过的历程难以忘怀,取得的成绩鼓舞人心。五年来,我区成功参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先后被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全国平原绿化先进集体、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先进集体、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示范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区等称号,成功创建省科技强区、省示范文明城区、省平安畅通区、省“五五”普法先进区、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省食品安全示范区、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连续六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平安区”。
五年的转型与发展,为我们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五年的改革与创新,为我们打造了崭新的平台;五年的探索与实践,为我们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第一,必须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一主题,主动转型赢先机。五年来,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切实把上级的重大决策部署与秀洲实际紧密结合起来,紧紧抓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在
加快发展、做大总量的同时,始终注重增长速度与发展质量的统一、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兼顾、改革攻坚与和谐稳定的协调,发展战略从“工业立区”转向“双业并举”,发展布局从“一心五组团”转向“一核两翼”,发展路径从城市带动转向城乡统筹,有力地推进了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第二,必须牢牢把握改革创新这一方法,克难创优增活力。五年来,我们坚持以创新化解矛盾,用改革破除难题,激发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与动力。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我们以项目为抓手,创新投入机制,破解要素制约,经济运行保持平稳;面对产业转型升级的艰巨任务,我们坚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提升传统产业相结合,引增量、优存量,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现;面对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我们实施“强镇扩权”,推进“两分两换”,统筹发展取得进展;面对维护社会稳定的巨大压力,我们创新社会管理,实施全员维稳,健全调解体系,社会矛盾有效化解,走出了具有秀洲特色的发展之路。
第三,必须牢牢把握改善民生这一根本,以人为本促和谐。五年来,我们坚持以群众呼声为第一信号、以群众利益为第一要求、以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统筹考虑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使全区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我们把全区三分之二以上的新增财力用于民生支出,基本建成劳动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相互衔接的大社保体系,社区管理、计生卫生、公共文化、养老等服务网络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有效巩固了发展人人共创、成果
人人共享、和谐人人共建的大好局面。
第四,必须牢牢把握作风建设这一重点,务实奋进提效能。五年来,我们坚持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开展创先争优、“作风建设年”、“双满意”等活动,凝聚各方智慧和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协作,真抓实干,把精力放在干事创业上,把才能用在促进发展上,把功夫下在狠抓落实上,服务群众,服务企业,服务发展,形成了共谋发展的强大合力、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和谐共进的生动局面,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各位代表,五年的发展历程充满艰辛,五年的发展成就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历届政府打下坚实基础的结果,是全区人民齐心协力、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奋斗在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向给予我们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所有关心、支持秀洲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经济发展还没有彻底摆脱粗放型模式,服务业发展水平不高、占比偏低,传统产业“低、小、散”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偏低,龙头企业带动力偏弱。节能减排形势严峻,土地、能源、人才等要素制约不断加剧,生态环境还需大力改善。新型城市化水平较低,城乡二元结构依然明显,公共服务与人民群众的要求之间还存在不小差
距。社会管理难度加大,和谐社会建设有待加强。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彻底,工作效率、创新能力仍需提高。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发展目标和任务
今后五年,是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根据区第八次党代会的总体部署,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富民强区、社会和谐为根本目的,大力实施创新引领、双业并举、统筹发展、生态优先战略,着力构筑“一核两翼”组团式发展平台,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推动科技创新,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和文化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建设现代田园新秀洲,为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发展后劲不断增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显著提高。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区级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1%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
——发展质量得到新提升。产业结构调整取得进展,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0%,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
到45%。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6%,人才资源总量达到10万人。
——城乡统筹开创新局面。“一核两翼”组团式发展平台基本形成,秀洲新区辐射带动能力显著提升,小城市培育加快推进,基本形成中心城区、新市镇、新社区协调发展格局。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林木绿化覆盖率提高到20%。
——人民生活实现新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和10.5%,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全面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和谐社会展现新风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文化软实力进一步增强,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普遍提高,社会管理取得新突破,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稳定祥和,人民安居乐业。
今后五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一)全力推动转型升级,打造实力秀洲
加快构筑组团式发展平台。优化空间发展布局,增强区域发展承载力。着力提升中部创新平台,优化要素资源配臵,集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建设南部空港物流平台,规划建设空港新城,培育临空产业,发展壮大嘉兴现代物流园。稳步推进北部湿地平台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启动生态修复工程,发展湿地经济,推进湿地新城建设。大力实施“三大倍增计划”。推进服务业集聚平台建设,引进一批服务业大项目,到2016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倍增”。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和节能环保等四大百亿产业。培育大企业、大集团,引导企业加强创新,做强主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到2016年,培育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120家,其中超10亿元企业12家,上市企业5家。积极发展现代都市农业。深化农业“两区”建设,提升“6+1”农业产业,建成粮食生产功能示范区20万亩、现代农业综合园区10万亩。加强农业标准化生产、制度化监管、品牌化经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着力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业“接二连三”,发展设施精品农业、湿地休闲农业、特色乡土农业和生态循环农业。
(二)全力强化内育外引,打造创新秀洲
加快推进自主创新。积极建设浙江科技孵化城(嘉兴)等创新平台,强化政产学研合作,打造区域创新体系副中心核心区。加大科技投入,实施一批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健全人才发展机制,优先开发企业人才,重点引育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高技能实用人才,全力打造秀洲“人才高地”。不断深化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农业农村改革,构建农村新型合作体系,推动农村经济稳步发展。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创新融资方式,调动社会投资积极性。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提高国有资产运营效率。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财政对民生事业的投入机制,加强社会公共服务能力。整体提升开放水平。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具有引领作用的大项目、大企业。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优化进出口结构。强化对外经济合作,引导企
业开拓新兴市场。加强对外交流工作,发挥外事、侨务、对台等联系网络作用,积极接轨上海,主动融入长三角和杭州都市圈。
(三)全力推进城乡统筹,打造宜居秀洲
完善基础设施。健全综合交通体系,增强运输保障能力。推进电网建设,提高供电保障水平。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智慧城市”。加快圩区整治,实施新市镇和城乡一体新社区防洪工程,提高防洪抗灾能力。开展农业综合开发、标准农田建设,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提升城市能级。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加快形成秀洲新区“三横六纵”主干道路框架,完善公建配套设施,引进大型商贸综合体,培育特色楼宇和特色街区,高品质开发城市新区,建设环秀湖产业带,打造“活力新城”。完成城镇建设总投入165亿元,建成区面积达50平方公里。建设“美丽乡村”。加强新市镇规划与建设,完善新型工业、商贸服务、现代农业、生态宜居等特色功能,加快培育小城市。全面实施土地综合整治,提升“两新”工程建设水平。着力推进农村生态人居体系、环境体系、经济体系和文化体系建设,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改善生态环境。扎实开展“811”生态文明建设推进行动,突出抓好饮用水源保护和水环境综合治理,积极防治大气污染,加大绿化造林力度,落实村庄整治长效管理机制,积极建设生态村(社区),努力创建国家级生态镇。加强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严控高能耗、高污染行业发展。
(四)全力加强文化建设,打造人文秀洲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
统美德,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深入普及科学知识,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志愿服务,培育秀洲人文精神,提高城乡文明程度。优化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区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和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完善文化设施,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加强传统文化、历史文化的保护与开发,推动文艺创作,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争创全国文化先进区。培育文化产业体系。大力培育农民画、创意、设计、动漫游戏等产业,促进文化与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推动嘉兴现代文化创意产业园、农民画产业园建设,做大做强秀洲农民画等特色文化品牌,打造文化产业基地。
(五)全力保障改善民生,打造和谐秀洲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全面落实各项社会保障制度,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构建城乡一体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提高受益人群覆盖面。落实就业扶持政策,促进农村转移劳动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人群就业。鼓励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构建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强化师资力量建设,稳步提升教育质量。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和管理,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积极发展体育事业。改善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深化社会管理创新。开展“六五”普法,打造“法治秀
洲”。加强社区、社团、社工工作,强化新居民服务管理,着力构建扁平式、网络化、信息化的社会管理体制。深化“平安秀洲”建设,健全全员维稳责任制,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畅通群众利益表达渠道,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严防各类安全事故,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三、2012年主要工作安排
今年是本届政府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也是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稳中求进的工作要求,建议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区级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其中工业生产性投入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实际利用外资1亿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1%;安全、节能减排、环境质量等各项指标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任务,我们将深入实施“平台建设年”、“项目推进年”、“效能提升年”活动,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转变发展方式,全面提升三次产业
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完善服务业扶持政策,积极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发展休闲旅游、商贸流通等生活性服务业。加快浙江川山甲供应链、王店〃国际吊顶城、王江泾佳源中心广场、麦尚科技电子商务、希尔顿逸林
酒店等项目建设。确保嘉兴(国际)毛衫城、嘉兴数码科技广场、浙联金座、中禾大厦等项目完工。引导工业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强化商务楼宇二次招商,促进总部经济发展。推进新塍古镇保护性开发,加快莲泗荡等景区建设,发展旅游新经济。
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着力壮大新兴产业,推进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集聚区建设,新兴产业产值比重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改造提升纺织、家电等传统产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设备投入占工业投资的60%以上。扶持一批“专、精、特、优”的成长型企业,培育一批主业突出、创新能力强、带动性强的大企业,产值超亿元企业达到90家,其中超10亿元企业8家。重视发展实体经济,鼓励创业创新,提倡实业致富,大力营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氛围。深入实施品牌战略,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件,省著名商标2件、省名牌产品2个。
加快提升现代都市农业。扎实推进农业“两区”建设,实施农综高标准农田建设1.4万亩。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新建粮食生产功能区2.2万亩。强化政策引导,新增土地流转1万亩,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20个。培育现代农业主体,扩大设施农业规模,推广机械化生产,探索建立农业综合体和专业市场。健全农业产业链,积极开展农超对接,完善生产、营销、农资配送、连锁经营等服务组织,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加强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强化农产品品牌管理和质量监管,新增绿色食品5个、有机食品2个、市级以上知名农产品示范品牌4个。
(二)坚持多措并举,确保经济平稳增长
加强招商引资(智)。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不动摇,整合充实招商力量,精心组织各类招商活动,继续实施专业招商、存量招商、平台招商、网络招商、以商引商,切实做好浙商回归工作。更加注重招大引优,深化项目预评估机制,不断提高选资质量,力争引进1000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10个、5000万元以上内资项目10个,服务业招商金额占比达到40%以上。加大人才工作力度,开展“聚智秀洲”系列活动,推进第二批精英引领和创新团队引育计划、技能大师培育计划,引进一批优质的人才项目、企业紧缺的高技能实用人才。实施“雁归计划”,鼓励秀洲籍海内外人才回乡创业。全年引进各类人才3300名,其中市级以上领军人才10名、重点创新团队3个。
推动项目建设。深入开展“项目推进年”活动,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6亿元。全力推动上澎太阳能、天正智能电网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确保经济平稳运行。优化项目服务,完善推进机制,定期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存在的问题,签约项目抓落地,在建项目抓进度,竣工项目抓投产,切实增加有效投资。探索建立区小额政府投资项目招投标中心,进一步规范项目建设招投标、资金拨付和施工管理,完善项目后评估机制,努力打造优质工程。
缓解要素制约。深化“平台建设年”活动,着力强化要素保障。稳步推进征迁工作,积极拓展发展空间。建立用地指标有偿使用机制,加强土地批后监管,挖掘存量土地潜力,鼓励拆低建
高、改建加层,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全力推进“两违”整治,健全长效工作机制,坚决遏制“两违”新增势头。深化政银企合作,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企业的支持,通过企业应急互助基金、小额贷款、金融担保、股权融资等方式,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加强有序用电管理,确保洛西变、虹阳变投入使用,保障电力供应。实施“两退两进”,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为发展腾出土地、能源、环境空间。
(三)提高统筹水平,扎实推进城乡建设
提升秀洲城市品位。整合秀洲新区和王江泾工业功能区南区、新塍镇区,高标准编制现代田园新城概念规划。建成新塍塘路、洪高路西延伸段,积极推进东升西路跨乍嘉苏高速公路大桥及延伸段、成秀路等路桥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发展框架。加快商务楼宇建设,打造新区商务核心区品牌形象。提升秀洲大道绿化水平,推进新塍塘等绿道建设,加快秀湖公园、秀清广场、区规划馆等公建配套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培育新型商业业态,繁荣秀洲新商圈。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深化“文明秀洲”十大专项行动。
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完善新市镇规划体系,强化新市镇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等职能,增强城镇发展内生动力。完善交通网络,推进嘉绍高速、湖嘉申航道等重点工程建设。进一步理顺城乡一体化供水管理体制,确保城乡供水“同网、同质、同价、同管理”。推进王凝、双北等圩区建设,提高工程运行管理水平。完善“美丽乡村”规划,推进王店镇、新塍镇示范点建设,加强农
村环境综合治理,健全村庄整治长效管理机制,实现整镇整治全覆盖。稳步推进节地型农房改造集聚,加快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新增耕地1620亩。
加大生态建设力度。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推广生态循环农业,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强化重点企业用能监督,实施福莱特玻璃窑余热发电等20项重点节能项目。落实污染物减排计划,改造秀洲新区污水管网,新建城镇生活污水管网18公里、泵站2座,新(扩)建喷水织机废水处理站28座,推进协鑫、龙源等企业热电设备脱硫改造,提升市镇工业园区环境整治水平。开展联合执法,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严控外来养殖,推进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基本完成珍珠退养任务,实施农药减量增效工程,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加强河道、湖荡清淤,建设生态护岸10.5公里。加强绿化造林工作,抓好重点防护林、沪杭高速公路(高铁)森林通道等绿化建设,新增绿化面积3500亩,林木绿化覆盖率提高到19%。加大生态创建力度,王店镇、新塍镇、油车港镇争创国家级生态镇。
(四)深化改革开放,努力优化发展环境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完善自主创新扶持政策,加快建设浙江科技孵化城(嘉兴)各创新载体。大力推进与上海交通大学等院校合作,努力创建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和省级留学生创业园。积极扶持各类科技园发展,促进先进技术成果转化,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推动企业设立研发中心,引导骨干企业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强行业共性技术平台建设,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申报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20项、省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2家以上,引进重点科技服务机构2家。积极创建省级知识产权试点区,新增授权专利800件,其中发明专利60件。
稳步实施体制机制改革。积极推进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健全资产、资金、资源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实行村级资金、账务“双代理”,提升村级经济发展水平。整合各类扶持政策和专项资金,大力实施工业建设项目评估机制,完善企业综合评价体系,优化要素资源配臵。培育上市企业梯队,加快福莱特、台华新材料等企业上市步伐。实施区政府机构改革,深化强镇扩权,增强新市镇发展活力,全力推进王江泾镇省级小城市培育试点工作。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启动秀宏、秀禾、秀源三大国资集团运行,提高国有资产运营水平。
加快开拓内外市场。积极调整外贸结构,鼓励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扩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产品出口,大力发展服务外包,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鼓励创新营销方式,加强嘉兴〃中国南方纺织城、嘉兴(国际)毛衫城等网上交易市场建设,通过抱团参展、新设门店、代理加盟等方式,构筑多层次、多渠道的销售网络,加快拓展国内外市场。支持企业开展跨国经营和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提高企业竞争力。做好外事、“与沪杭同城”、“山海协作”和对口支援等工作。
(五)着力改善民生,加快发展社会事业
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完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启用区农民画艺术中心,推进镇级综合文化站建设。健全扶持政策,支持
文化精品创作,加强文化市场监督管理,培育发展文化产业。优化文化人才队伍结构,开展“五个一批”文化人才选拔培养,发展壮大各类文化社团。举办第五届秀洲〃中国农民画艺术节、第四届中国江南网船会等活动,繁荣群众文化生活。创建省级体育强区,启动建设区体育公园,举办区第二届农民运动会。
促进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深化素质教育,启动小班化教学,充分发挥优质学校的辐射引领作用,加快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推进新一轮标准化学校建设,力争80%的中小学达到新标准。办好上海外国语大学秀洲外国语学校。实施加快学前教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新建公办幼儿园4所。积极稳妥做好新居民子女教育工作。加大教师培养引进力度,努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完善校园治安防控体系,开展校车安全工程试点工作,保障学校和学生安全。
促进民政、卫生等事业全面发展。扎实推进“双拥”共建活动,争创省级“双拥”模范城区。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加快敬老院规范化建设,创建省级四星级老年活动中心。扎实开展“优生、优育、优教”促进工作,深入实施“幸福家庭关爱工程”。健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一盘棋”管理机制,全面推进计划生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巩固提升卫生强区创建成果,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强化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抓好重大传染病、职业病防治工作,争创省级卫生应急工作示范区。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中药房实现全覆盖。创建省扶残助残爱心城区。建成区精神卫生康疗中心。
(六)注重社会管理,切实维护和谐稳定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落实社会保障制度,加强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扩大社会养老、基本医疗、合作医疗等保险覆盖面。落实就业扶持政策,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推动渔民转产就业,全力打造“充分就业区”。深入实施“五大创业行动计划”,以创业促就业,创建省级创业型城市。加强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网络化建设,防范和处臵企业欠薪行为,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新开工经济适用房1万平方米、公租房2万平方米。
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扎实推进普法教育,强化法治文化建设,不断提升群众法律素质。加强社区、社团、社工工作,引导和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完善网络信息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深化镇综治中心、村(社区)综合服务站建设,提升服务管理群众的能力和水平。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健全大调解工作体系,加快专业性、行业性调解委员会建设,切实化解社会矛盾。
维护社会公共安全。建立和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联动机制,进一步增强对重大突发事件的预测预警和防范能力。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切实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加强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打击非法、违法生产建设经营行为,做好道路交通、消防等重点领域的安全监管工作。加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争创全国药品安全示范区。
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各位代表,全面推进秀洲各项事业发展,是新一届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我们将以新的理念、新的作为、新的形象,积极开展“效能提升年”活动,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我们将切实增强学习意识,科学谋政。倡导终身学习,把学习与推动经济转型结合起来、与促进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与提升工作水平结合起来,使学习成为一种责任使命、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精神追求。力促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努力做到熟悉于政策、求知于业务、问计于实践、聚智于群众,切实增强研判形势、把握大局、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
我们将切实增强法制意识,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坚决执行区人大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意见和政协提案,主动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建议,提升政府决策的民主化、法制化水平。加强政务公开,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严格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行为。
我们将切实增强服务意识,为民执政。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真正做到重大决策依民而定、工作措施应民而出、安危冷暖唯民而系,多办暖民心、稳民心、得民心的实事好事。今年,区政府将实施农贸市场提升改造、文化共享、养老服务、基层卫生强化、绿色通道、保障性住房建设、交通设施完善、村邮站和信报箱建设等8件民生工程。
我们将切实增强效能意识,高效施政。进一步弘扬雷厉风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把狠抓落实作为政府工作的生命线,完善工作推进、目标考核机制,坚持定质量标准、定完成时限、定量化考核,对确定的目标和任务,一抓到底,抓出成效。强化工作督查、效能监察、绩效评价,坚决杜绝推诿扯皮、行政不作为和乱作为,确保令行禁止、政令畅通。
我们将切实增强廉洁意识,从严治政。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积极构建惩防体系,规范重点领域、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的权力运行。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全面推进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政务卡试点和部门预算公开改革,进一步压缩“三公”经费,严格控制行政经费和一般性支出,杜绝铺张浪费,降低行政成本,建设节约型机关。
各位代表,新的征程已经开启,新的目标催人奋进。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团结拼搏,奋发有为,为全面完成区第八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加快建设现代田园新秀洲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