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城乡青年孝道文化调查报告
调查主题:城乡青年孝道文化的现状。
时间:2010年8月。
地点:石家庄、长沙、汕头。
现将此次调查的有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查背景与意图
孝道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继承并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孝文化,是我们作为炎黄子孙的一份责任与光荣。同时,孝道文化的建设,是构建和谐家庭的重要手段,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俗语说“百善孝为先”,孝文化,在中华文化史上,是一切人论道德的基石,它所蕴含的伦理观念,也体现了现代和谐社会深刻内涵。然而,在我们谈及千古流传的感人孝义故事,歌颂着我们孝道文化的灿烂源远时,却忽略了现代青年的孝道文化现状。
在近代以来,由于反封建,误将孝道文化列入封建文化加以批判,特别是后来的社会受经济大潮的冲击,道德观念急剧滑坡,在一些家庭中,孝道出现了危机。为此,我们成立调查小组,通过调查问卷形式,对城乡青年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力图通过调查问卷中所包含的信息,对其进行整理分析,能够初步获得现代城乡青年孝道文化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得出改善提高该现状方法的合理分析。
二、调查情况:
本次调查主要以书面问卷及网络(包括qq,e-mail等各种形式)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50份,收回45份,其中有效问卷44份,有效回收率达88%。调查对象分散在石家庄、长沙、汕头三地城乡,分布范围广泛,符合调查要求。
调查对象年龄分布年龄段16-2021-2526-3030-35人数11182510调查对象家庭所在地分布家庭所在地城市城镇城郊农村人数172944三、调查数据分析:
我们选取了问卷中较有代表性的14道问题进行分析,原始数据统计如下:
1、你对孝道的了解主要通过:
“孝道”一词作为一种民族文化在中华大地上已经传承了五千多年。从古至今不乏这类的典范,家里有父母的身体力行,学校有老师的教育,社会活动中也不免收到各个方面的影响,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使我们对孝道的认识和理解更为加深。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的人群,由于其所处的生活环境和文化程度的差异,使得对孝道的了解有着不同的途径。
2、假如你的父母让你继承他们的事业,你会:
父母对子女都是百分百的付出,想把最好的东西留给他们。不少父母觉得为子女安排好一切是对他们最大的爱,通常会让子女继承他们的事业。可大多数孩子都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争取喜欢的工作,对父母铺好的平坦大道反而不屑一顾,当然这些可以通过和父母的沟通来找到一个两全齐美的办法。
3、你对于祭祖的态度:
长期以来,我国形成的祭祖文化,是人们对祖先的一种思念、一种崇敬,还有一种畏惧,是民族心理的真实写照。调查时间正值中元节期间,通过采访和所见所闻,即使在现代社会,祭祖仍是一种深入人心的家族传统,有64%的被调查者对祭祖活动持不同程度的赞同态度,并且有超过75%的被调查者家庭举行过不同形式的祭祖活动。可见,祭祖仍是孝道的一种重要体现形式。
4、如果认为父母说得不对,你采取什么态度?
5、你对于“生男孩延续香火”的态度:
6、你周围不赡养父母甚至抛弃父母的现象: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自《孟子·离娄上》。原文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十三经注疏》中在“无后为大”下面有注云:“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 白话问解释就是: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
57%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使得父母接受自己的观点,这种沟通方式比较可取,一味的服从或是顶撞对双方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还会阻碍事情的解决。21%的人赞同延续香火这一传统的思想,32%的人在不同程度上反对这种说法,但绝大多数人对这种古老的思想选择中立,这是时代进步的体现。73%的被调查人群周围不存在父母被遗弃的现象,而且几乎没有人经常见到父母被遗弃的情况,这说明孝道这种美德在现实生活中还是比较深入人心的。
7、你觉得你现在对待自己的父母:
每个人都是父母爱的结晶,父母的哎是最无私最伟大的,做儿女的理应尽心尽力的照顾他们,可现实并非如此,只有14%的人认为他们对父母已经很好了,同样也有14%的觉得愧对自己的父母,大多数是处于中立状态,不好也不坏。28%的人觉得自己也付出过,但比起父母曾经对自己的照顾还差很多。将心比心,回忆当初,即便是儿时那些模糊的记忆也可以涌出满满的爱。也许只有自已为人父为人母时才能体会那种舍己的心境。
8、你对父母的健康状况了解程度:
出门在外的游子就像风筝,而线的另一头就是父母。由于学习、工作的原因,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少,对他们的关心也仅限于一通电话、一条短信,因此只有32%的人对父母的健康很了解。儿女在外,父母何尝不是时时刻刻牵挂着,他们多么希望能看到儿女承膝下之欢,可为了孩子的前途,不得不松开手中的线。年龄不饶人,岁月在他们身上留下了的就是病痛,他们不说是不想给儿女们造成负担,外面的孩子们,记得常回家看看,多关心一下亲爱的爸爸妈妈。
9、假如父母生病又无人照顾,你又恰好出门在外办事,你会:
在外的儿女们最牵挂的莫过于父母的身体健康,可现实又有很多时间和地点上的冲突,59%的人在父母生病又无人照顾时无论如何会赶回去,这是很孝顺的,可也有34%的会选择通知邻居朋友帮忙,甚至还有等事情办完再回去的,当然这是极少数的,大概是7%。对于照顾父母这方面,绝大多数的子女的做法还是可取的。
10、你平时跟父母沟通主要是为了:
小时候事事都顺从父母,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越来越强烈,与父母的交流也不甚理想,再加上年龄的差距,代沟对两代人的沟通有着太大的影响。只有23%的人和父母的交流是为了了解父母的生活状况,18%的人会主动与父母谈心。一半的人是通过日常的聊天来与父母沟通,不过还有9%只是为了从父母那里寻求帮助,这种做儿女的就太不应该了。
11、假如你长期在外,你会怎样联系父母:
由于工作、学习等原因长期在外生活,与父母的沟通少之又少,不免会觉得日渐疏远。不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高科技产品可使得异地沟通方便快捷,打电话、视频聊天逐渐代替了传统的信件成为当代大多数人交流的的途径。为了了解父母的日常生活及身体状况,我们需要经常的联系他们,可是只有47%的子女经常打电话或是写信,39%偶尔打电话或是写信,有事情才联系的居然占到了14%,可见我们的主动性还是不够。父母有事为了不打扰我们,不想经常打电话,可是做儿女的要体谅他们的心境,不能经常回去看他们了,起码也要经常打电话去问候一下,一句贴心的话就是他们最大的安慰。
12、对父母“生前破屋破床,死后风光大葬”的现象,你的态度是:
风光大葬的背后,到底是对死去的人的孝道,还是活着的人的风光,这个基本属于不用讨论的问题。如果背后还要收受礼金等物,就跟孝道更没有了什么关系。生死事大,活着时未必多孝顺,死了之后进行风光大葬也算是尽孝的途径之一,这是一些人表现自己孝道的手法,风光大葬的标准各个时代不同,但总不脱场面宏大、参与人员众多这几个硬件,其中参与吊唁的人越多,仿佛办丧事的人家就越孝道。一半的人非常鄙视这种做法,这是显而易见的。但有些人确实是对父母有愧,觉得生前没能力让他们过好,葬礼一定要让他们风风光光的,27%的人对这类人表示可以理解,5%的表示赞同。当然世事无绝对,是好是坏都要看办丧事的人家是什么心态,保持中立的占18%。
13、你所在地区开展与“孝”有关活动的情况:
近年来,也有不少地区政府和社会团体意识到孝道意识日渐淡薄这个问题,受访者中有59%的人所在地区有开展与“孝”有关活动的活动,也证明人们正在开始强调孝道在人们思想道德中的生要地位。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仍有41%的受访者未接触过与“孝”有关的活,说明重建孝道文化的道路仍然任重面道远。
14、你对于将父母送往养老院居住的态度: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将父母送去养老院是不孝的行为。可是随着家庭结构的改变,社会的变迁这个传统观念正在悄悄发生变化。根据“去养老院网“统计,很多到养老院的老人们中,30%是可以自理。现在很多健康的老人都愿意到养老院养老,因为那里不但有专业的护理,而且还可以认识很多同龄的朋友。如今16%的人觉得如果养老院条件好就赞成把老人送去养老院,而依然有36%的人反对这样做,剩下的48%就持中立。当今社会,很多年轻人工作事业很辛苦,自己的家庭有需要照顾,所以抽不出时间来照顾老人。老人去养老院不仅减轻了他们的负担,而且养老院里饮食起居都比较稳定,反而能解除子女的后顾之忧。不过这也是在老人自愿的情况下才行的通的,而且送到养老院之后也不能不管不问了,还是要经常的去探望他
第二篇:城乡青年孝道文化现状调查问卷
城乡青年孝道文化现状调查问卷
1、您是否听说过“孝道”这个词?()
A是B否
2、您对孝道的了解主要通过:()
A家庭教育B社会影响C学校教育D其他
3、您是否听说过“二十四孝”的故事?()
A是B否
(如果没有听说,此题不用填)您对“二十四孝”:()
A非常赞同故事里面主人公的做法B有些可取,有些不可取C不赞同里面的做法
4、您对于父母的命令或决定:()
A绝对服从B视情况而定C不予理睬D反对
5、假如您的父母让您继承他们的事业,您会:()
A不赞同B可以商量C完全听父母安排
6、您的婚事()
A完全由父母做主B征求父母同意C不经过父母,自己决定D其他
7、您对于祭祖的态度:()
A非常赞同B赞同C无所谓D反对E强烈反对
8、您对于“生男孩延续香火”的态度()
A非常赞同B赞同C无所谓D反对E强烈反对
9、您觉得您现在对待自己的父母()
A已经很好B一般C做得不够D愧对父母
10、您是否跟父母分开居住()A是B否
(如果没有,此项不填)您认为分居后应如何供养父母?(可多选)()
A父母应该自己养活自己B由子女提供钱粮、父母单独生活C隔一段时间看望一次父母D每天都能看望父母
11、你觉得您父母现在的居住和饮食条件:()
A非常好B好C一般D差E非常差
12、您对父母的健康状况了解程度;()
A非常了解B不是很了解C完全不知道
13、假如父母生病又无人照顾,您又恰好出门在外办事,您会()A无论如何赶回去 B通知邻居或朋友帮忙 C等事情办完后回家探望D不理睬
14、如果您的父母没有经济收入,您给父母的赡养费()
A50元左右B50-100元C100-200元D200-400元E400元以上
15、在16岁以后,您跟父母吵架吗?()
A经常吵架B偶尔吵架C从来不
16、在16岁以后,您是否与父母在矛盾冲突中动过手?()A是B否
17、如果认为父母说得不对,您采取什么态度?()
A顶撞B沉默C努力使父母接受自己观点D接受他们的观点
18、假如您有孩子,您会认为()
A父母更为重要B孩子更为重要C同等重要
19、家庭有重大事情需要解决时,您会()
A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办B跟父母商量C完全听父母的意见D其他
20、您对父母的工作状况或经济条件有无抱怨?()
A一直抱怨B经常抱怨C偶尔D完全不
21、您平时跟父母沟通主要是为了:()
A了解父母的生活状况B与父母谈心C寻求帮助D随意聊天E其他
22、您记得父母中谁的生日?()
A只记得父亲的生日B只记得母亲的生日C父母的生日都记得D只记得他们生日的大体日期 E完全不记得父母生日
3、您会在父母生日时,给他们礼物吗?()
A会B不会
4、假如您长期在外,您会怎样联系父母?()
A经常打电话或写信B偶尔打电话或写封信C有事情联系D基本不联系
5、父母心情不好时,您会()
A想办法让父母高兴B分析原因,然后找他们谈心C不管不问,避开D跟着一起难过
6、对父母“生前破屋破床,死后风光大葬”的现象,您的态度是()A非常鄙视B可以理解C赞同D中立
7、社会上存在一些父母将不孝子女送上法庭的事情,您的态度()A非常赞同B中立C反对
8、您认为现在青年孝顺父母的意识是不是淡薄了?()
A是B否
9、您所在地区开展与“孝”有关活动的情况()
A非常多B有,但不是很多C没有
10、你周围(朋友、亲戚、邻居)孝顺父母的风气()
A非常好B比较好C一般D比较差E非常差
11、与以前相比,您周围的人(朋友、亲戚、邻居)孝顺父母的情况()
A越来越好B跟以前一样好C跟以前一样差 D越来越差
12、您周围孝敬父母的典型事例多不多?()
A非常多B有,但不是很多C几乎没有D完全没有
13、您周围不赡养父母甚至抛弃父母的现象?()
A非常多B有,但不是很多C几乎没有D完全没有
14、您家庭所在地附近有无养老院?()
A有B没有
15、您对于将父母送往养老院居住的态度:()
A赞成B中立C不赞成D如果养老院条件好的话,就送去,否则就不送去
个人资料(我们将为您保密)
1、您的性别:()A男B女
2、您的年龄:()A16-20B21-25C26-30D31-353、您的文化程度:()A小学及以下B初中 C高中或中专D大专
或本科E硕士F博士及以上
是否留学回国人士:()A是B否
4、您的职业:()
A在校学生B在家务农C外出务工D党政机关工作者E个体经营者F企业职工G军人H教师I待业J其他-------
5、您的婚姻状况()A已婚B未婚C丧偶D离婚E其他(此题未婚者和无孩子者不填)
请问您有几个孩子()A1个B2个C3个D4个以上
6、您家有几口人()A2人B3人C4人D5人E6人F7人及以上
您家有几代人()A一代B二代C三代D四代E五代
7、您的月收入()A1000元以下B1000-2000元C2000-3000元
D3000元以上
8、您的家庭收入()A5000元以下B5000-10000元C10000-20000
元D20000-40000元E40000元以上
9、您所在的省份:----------
10、您的家庭所在地()A城市B城镇C城郊D农村
第三篇:城乡春联文化调查报告
城乡春联文化调查报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留学生院07级汉语言1班郑雅静邓琴
贴春联,是传统的喜迎新春的文化习俗。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物质文化生活精神文化生活的日益丰富,人们在对传统文化习俗的继承和发展的重视程度普遍不高。为了了解当前人们对我国传统节日习俗文化的继承状况并从中看出一些社会问题,我们在2009年寒假期间于自己所在的城市和乡村(城市:湖南省郴州市;乡村:陕西省略阳县九中金乡三川村)分别进行了春联文化的调查,主要采取走访、抽样、询问式的调查方式,分别就贴春联的比例、春联样式和春联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分析。调查显示,总体上看来,今年春节人们贴春联的比例少了;在春联的样式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推陈出新,但城市相对于农村,花样繁多,更新速度快。同时,在春联的内容上,均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了新的时代气息和地域性的特色。具体情况如下:
一·城乡贴春联比例,较之以往低了。
(一)城市贴春联调查情况及分析:
通过对市区最大商品市场销售春联店铺的走访调查,98家店铺中有14家主营,6家兼营春联的销售,60%的店主反映今年春联的销售情况较之往年有所下降,仅有25%的则认为提高了。按照今年春联在市场的销售趋势可以看出在一定程度上,人们对传统习俗的继承上较之过去并不是很重视,同时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人们在精神文化生活上的重视程度还不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市场经济趋利性的特性,商家以市场为导向,销售迎合消费者需求的商品,在对精神文化销售的认知性还不强,春联销售在市场上所占的比例很小,消费者将主要精力花在食品的准备上,市场上生意兴隆的店铺大多为一些副食品销售区,而传统的春联销售区则与之形成鲜明的对比。在春联销售群体的调查中,75%的店铺是针对家庭的销售,政府部门和企业各占10%,据店家反映,尽管以家庭购买春联为主,但是人们的购买力并没有下降,只是购买的人数较之往年少了。
对小区居民的抽样走访调查中,12栋288户居民,抽样调查3栋居民楼里的48户居民。75%的居民在门上贴了春联,14.6%的居民从来没有贴春联的习俗,还有10.4%的居民以前有贴春联的习俗,但是现在没有了。从居民贴春联的比例来看,人们对传统习俗的继承上还是占据了主导,同时也应该看到仍旧有相当部分的居民对春节贴春联的习俗并不看重,再则曾经有贴春联的习俗而现在却没有了,从这中间可以看出,传统春节的年味在贴春联这一现象中透出的是越来越淡了,人们更多地是在满足一些实用型的物质要求,对传统精神文化的重视程度并不高。从春联的来源和人们对贴春联的态度来看,有75%的居民是通过购买的方式,自家创作的占25%(自家创作的人群一般是那些老一辈有知识文化的老年人居多);50%的居民对贴春联是一种无所谓的态度,41.7%的居民认为应该提倡在春节贴春联,仅有
8.3%的居民认为应该大力提倡春节贴春联这一传统文化习俗。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物质文化上的追求丰富多彩,相反,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受到忽视,同时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在大力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继承越发少了,关心的程度也越来越弱了。随着人们购买能力的不断增强,再则在今年的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中国社会为了扩大内需,鼓励消费,对很多的商品价格做出了相应的调整,使得市场价格能够为大多数居民接受,大部分居民认为购买春联的方式,既方便,又是对传统文化的大力支持。但是有一半的人群则对贴春联抱着一种无所谓的心态,还不到一半的居民则认为有必要提倡春节贴春联。人们对于春联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一种“随波逐
流”的心态,对春联文化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了解,有的单纯是为了图个喜庆,真正能够重视理解的不多。在调查走访中,大部分的老年人表现出了对春联文化的积极倡导,而在中青年的群体中,则持一种或有或无的态度。
(二)农村贴春联调查情况及分析:
三川村作为西北部的一个边远山村,经调查,全村共计206户,有83户张贴春联,约占40.29%,贴春联的比例不及全村居民的一半,较之去年大大减少了。由于地处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交通信息都极为闭塞,人们的生活水平并不高,受地震影响更是雪上加霜,受灾严重,被视为重灾区。人们的生命财产受到极大的打击,大多数农户都在忙于修房造屋,其中钢筋、水泥、砖瓦等建筑材料短缺,价格偏高。同时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粮食、农副产品的市场销售价格大副度下降,直接影响了农民的年收入,尤其是木耳为主要经济作物的,今年的市场价格降副最大,农民生活困难;因为经济危机致使很多的中小型企业倒闭,一些公司部门大量裁减人员,进城务工人员失去工作纷纷回家,加入了重建家园的队伍中。这一系列的因素,使得2009年的春节较之过去年味淡了许多。为了节省开支,春联、鞭炮、烟花之类的营造节日气氛的物品能省则省,将关注的目标投入到柴米油盐酱醋茶等生活问题和来年春耕的生计问题中了。春节期间,很少有人燃放烟花爆竹,张贴春联。即使是有贴春联的人家,也大多是一些老年人,因为传统思想的根深蒂固,在他们心中贴上春联,将祝福贴在门上,是为了驱散当年的不如意,希望来年过得好,图个喜庆,表达一下对来年更美好的祝愿。而在中青年人眼中贴春联与否并无太大的影响,有不有都无所谓。同时,在此次的调查走访中,人们迎接春节,大部分家庭都在食品上下足了功夫,更多的是对物质的追求,而缺少了对精神文化的丰富。
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使得人们在西北这个偏远又受自然灾害严重影响的地区更加看重的是现实环境中的基本生计问题,为当前救急而奔波着。基于这个特殊的原因更加导致今年三川村的过年气氛不浓厚,就传统的贴春联、放爆竹、贴门神、舞龙狮也少见了。但在走访调查中了解到,如上所说的社会现实问题也并非对传统文化继承不够重视的根本原因,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集合,在调查对象的反映里,大部分认为是社会的发展,人们思想的转变使得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不够,同时对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也不太了解,在中国这个人口基数大,但整体素质不高的发展中国家,文化的重视也正昭示了这个国家的综合素质。在传统农业生产的西北农村,人们大多忙于经济上的追求,对精神文化的重视程度自然而然就不高了。
(三)城乡贴春联比例对比及其分析:
上面阐述了城乡贴春联的具体情况,就总体而言,今年贴春联较之以往少了许多。在经济发展较快的南部城市,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在满足基本生活所需的情况下,有了更多闲散的资金购满足精神文化生活的物品,或是丰富自身的精神文化消费。可即使是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节日中的习俗在城市居民的生活中正在慢慢地消散,随着社会生活的多元化,无论是在物质文化生活,还是精神文化生活,大众所追求和向往的大部分是一些时尚的、引领社会的发展主流的事物。
贴春联,作为传统的春节习俗,在传统中求新求变仍旧不能完全满足消费者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同样在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即使是在今年因为自然灾害的影响使得整个过年的氛围不浓烈,但这一客观原因并不能完全解释对传统贴春联这一习俗的忽视。人们的生活水平较东南地区而言相对低了些,更不用说是在偏远的山村,即使是到了年关,人们仍旧不会忘记为来年的农事活动做充分的准备,或是其他进城务工人员做进城的准备。辛苦一年的老百姓在年关忙于置办年货,但觉不像城市居民那样丰富和富足,更不用说对贴春联的讲究了,能省则省,可以不用的尽量不用,老百姓将资金牢牢地抓在手里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不浪费一分一里,“人们只有在满足基本的生活的时候才能从事政治、文化生活”,同理,在物质生活得不到保证的同时又何以有能力谈及精神上的追求和满足呢?
从以上城乡贴春联的各自比例中我们应该了解到,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直接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文化追求和侧重。再则,地区人们的生活习俗和思想水平也间接影响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浅深。传统文化习俗的继承是彰显民族文化精华的表现,我们应该在经济发展较快,人们生活水平较高的城市中,加强人们对传统文化思想的认识,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在经济发展相对较慢,人们生活水平不高的偏远山村,应该在积极改善人们生活条件的同时,将思想文化教育一并抓,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素养。无论是对于城市还是乡村,在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上,应该“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争取整体上提高人们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生活。
二、在今年春联文化中,春联样式较往年要丰富的多,其中以城市春联样式为甚,在原有传统上推陈出新,添加了不少新鲜元素。
(一)在春联样式的调查中,城市春联总体上是在传统里推陈出新。除传统红纸黑字的传统创作样式外,在对色彩的选取和字形版面的排版上都有所突破和创新。
1、春联背景的丰富多彩。传统的春联背景是象征大富大贵喜庆的大红色,而现在所呈现的是蕴含丰富内容的背景画面,除春联中轴的内容外,在其周围镶嵌着各式各样的字和图画,像“福”、“春”等,同时在这些象征着喜庆祥和的字上都能看到“字”和“图”结合的“新字”,比如把“春”的下半部分的“日”用一个金光闪闪的金元宝代替,在“福”字的“田”和“口”中镶上小金牛角;在绘图上,除继承传统的图案,譬如荷花、鲤鱼跳龙门、梅花、龙凤呈祥、辣椒、爆竹、财神爷、金元宝等,还反映了时代的新气息,如象征北京奥运的“福娃”,辞旧迎新的“小金牛”,活泼可爱的卡通形象(Hello Ketty、米奇),无不彰显了社会前进的新创举和新步伐。
2、繁体字的灵活运用,使得整副春联显得和谐舒展。五代以后由桃符演变而来的春联在传统中便一直有用繁体字的惯例,主要是为了春联的整体协调。一些笔画较少的字运用了繁体字则使得春联显得更加的紧凑,没有突兀和空洞的感觉。一些惯用的繁体字,如“乐”——“樂”、“临”——“臨”、“万”——“萬”、“欢”——“歡”、“发”——“發”、“宝”——“寳”等都在春联的整体效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些春联也没有单一地使用繁体字,而是繁简结合使用,同时综合不同的字体,使用较多的字体有宋体、楷体和草书,春联中字体的艺术欣赏价值提高了。除此之外。一些春联内容中字体的组合上也有新的花样,在市场上销售这样的一副春联:
上联:春風惠我財源广
下联:旭日臨門事業興
横批:(招財进寳)
从以上看来,今年城市销售春联中,春联的形式越发丰富,样式的更新速度快,在春联的销售店铺里几乎一两天就推出新式的春联,春节祝福语层出不穷。但就一个“福”字就有多种形式,从最早的甲骨文到现代规范文字,借用谐音,将“福”作为春联背景,把其位置倒着排列,即暗含着“福到(倒)了”的祝语。
(二)在农村春联样式的调查中,该地区由于人们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对春联的字体、样
式、颜色的要求并不高。人们张贴春联,大多数只为图个喜庆,借以表达对来年的美好祝愿,基本上沿用传统模式:红纸黑字或红纸金字,条副式的构架。调查显示,在调查的不同类型的春联83副中,以上两种类型的分别有16副和67副,个占总数的19.28%和80.72%,从结果的显示中我们不难发现,红纸金字更受农民朋友的青睐,人门的审美情趣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在传统中求新变,用象征荣华富贵的金色彰显愿来年喜获“金丰收”。在字体的选取上,大部分为楷书,隶书和草书所见甚少,分别是74副、5副和4副,各占89.16%、6.20%和4.82%,并且在繁简字上,繁体字所用甚少,只是在笔画较少的字上才使用繁体字,因为老百姓的文化素质不高,真正认识繁体字的人并不多,在适当时候使用繁体字,纯粹是为了好看,寻求整体上的和谐,别无他意。在实地调查中,除传统春联创作中讲求的对偶修饰外,还有一种修辞在此次调查中表现突出,即运用了叠词的修饰效果和顶真的修辞手法,别具匠心,如:
上联:春到山乡处处喜上联:迈步迎春春风扑面
下联:喜临农家院院春下联:抬头见喜喜气盈门
横批:喜迎新春横批:神清气爽
上联:借才发财财有才出
下联:凭正理政政从正兴
横批:生财有道
(三)城乡春联样式对比及其分析:
在对城乡春联样式的对比中,城市春联的多样性尤为明显,农村春联的样式则相对简单传统,样式不丰富,花样不繁多。整体而言,无论是城市春联的繁多样式,还是农村春联的简单形式,春联的样式都较之往年有不同程度的推陈出新。究其原因,城乡春联的样式翻新的进度发展不平衡,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主要在于以下两个原因:
1、地域性和市场的开放程度的影响。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城乡差距不断拉大,人们的收入差距较大,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的侧重点不同。再则,该村位于我国西北部的偏远地区,交通闭塞,地域优势并不明显,消息和事物的更新速度慢。而所调查的城市位于我国南部地区,并且享有“港澳后花园”的美誉,消费群体既多又广泛,市场优势明显,位于市场导向的最前沿,消息的新动态,市场的新走向,都昭示着商家不断更新产品,迎合消费者的需求。春联样式的多样性与否正与当地的地区环境的好坏和经济发展的快慢成正比。
2、人们思想文化的趋从。人类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人们从事某一项事情的内在动力。在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人们的功利性,物质性增加,相对于精神需求的要求不断降低。贴春联这一传统的节日习俗正在慢慢地消散,对于春联样式的追求也就越发地低了,春联市场利润不高,商家对于春联市场也并不看好,主动更新春联的意识也就不高,城市销售春联是在市场经济的边缘徘徊,同时老百姓在思想上对贴春联这一习俗的重视度不高,大多数重视的是物质上的富足,即使是提倡传统习俗的继承和发扬的群体也是那些老一辈的百姓,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中青年人群,大多所关心的是吃穿住行。
地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思想的开放程度是成正比的。同样,在对物品质量的要求上也是同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和人们文化素质成正比的。春联样式是否繁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和市场竞争力的强弱。“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是对各地区宏观调控的正确引导。发展经济,加快推进市场经济的发展步伐,开拓创新,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是抢占市场先机的有效途径。城市春联花样繁多而农村春联样式简单,从侧面反映了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同时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也影响了商品的销售境况。尤其是在今年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应该鼓励消费,扩大内需。在城市等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商家更应该抓住机遇,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在欠发达的农村等经济欠发达的地
区应“有利有节”地刺激消费,市场销售者应销售适合广大老百姓“买得起”“实用型”的产品。在整体上,要普遍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消费的意识。
三、春联是人们对新一年的寄语,是人们对将来的企盼和愿景。在此次的调查中,春联的创作在沿袭传统春联文化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了地域和社会发展有了更为鲜明的地域气息和时代气息。
(一)传统内容的春联依旧存在。
贴春联的风俗应追溯到五代时期,春联的前身是桃符,即把两块桃木板挂在门上,画神荼、郁垒二神以驱鬼,五代以后演变成春联。从春联的历史渊源中可以看出,传统春联是人们为避除一切旧的、凶恶的、不吉祥的事物,希望来年吉祥如意,平安幸福,寄予喜庆。在销售春联店铺的调查中,仍旧能够发现大量的有关平安、健康、迎春、吉祥、富贵、财运等内容,如:
(1)祈福平安健康的春联:
上联:和睦顺心极其喜
下联:平安康健就是福
横批:喜福共存
(2)反映迎春、吉祥如意的春联:
上联:春风和畅庆盛世上联:年好人好家运好
下联:天朗气清乐华年下联:福多财多喜事多
横批:迎春接福横批:吉祥如意
(3)渴望富贵、财运的春联:
上联:业精于勤聚财宝上联:利如晓日腾云起
下联:行成于思为栋梁下联:财似春潮带雨来
横批:兴旺发达横批:财源广进
(4)共享盛世太平、希望家庭幸福美满的春联:
上联:雄心辉宇能人兴伟业上联:天高任鸟飞正逢晴朗日
下联:壮志凌云学子成英才下联:海阔凭鱼跃恰是艳阳天
横批:幸福人家横批:锦绣神州
上联:金玉满堂鸿福至
下联:春风得意旺运来
横批:安居乐业
(二)城乡春联内容结合时代气息和地域特色推陈出新,有了新的发展。
1、在城市春联的走访调查中,除了传统内容春联的销售情况一如既往以外,在寄语内容的侧重上有了新的发现:
(1)2008年的中国,在遭受自然灾害、地质灾害的双重打击下,人们又面临着食品安全问题的担忧。为大家所知的,牛奶中含危害人们身心的物质“三聚氰胺”;人造鸡蛋使人患胆结石;一些饮食场所卫生不合格;食品安全质量不达标等等,使得人们将更多的祝愿寄予食品安全,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祈福身心健康,保全家平安上。春联的内容也迎合了当下人们的心理,如:
上联:烹调有术三餐美上联:饮清食淡健康体
下联:饮食长宜四季康下联:修身养性平常心
横批:人寿年丰横批:平安是福
从上面两副春联中我们可以看出,人们普遍关心食品的安全,更加注重饮食的健康和营养。这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饮食上不仅仅是停留在“酒足饭饱”,更加关注食品的营养价值。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丰富,但同时也是由于市场经济自身的缺陷,一些商家为了牟取暴利,不顾消费者饮食的个人安危和对人们身心健康的影响,违背自身的社会道德,生产不合格产品。商家在获取利润的同时应该考虑消费者的利益,寻求“双赢”,才能有长效的利润可寻。整个市场经济才会得到良性循环。
(2)由于受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危机的影响,虽然此次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并不严重,但收到的打击不少。在我国经济发展较开放的地区,尤其是在东南沿海地带,一些中小型企业受重创,相继破产倒闭。不仅是在沿海地带,在各个城市、各个地区的企业商家都收到了不同程度的打击。这些必然导致市场就业竞争压力的增大,就业问题成为了当前稳定社会的主要矛盾。人们希望在来年能够找到合适的工作成为大多数择业者新年的企盼。一些反映就业内容的春联层出不穷,如:
上联:兴伟业人寿财旺好运到上联:如意求财财运旺
下联:展宏图年丰利足凯歌来下联:平安创业业绩新
横批:事业竞成横批:前程似锦
就业问题不仅仅是个体的问题,它是影响一个国家国泰民安与否的关键,是社会是否稳定的重要因素。在市场经济的大潮流中,求职者寻求合适的岗位,商家寻求满意的应聘者,是双项所需的。在特殊的社会环境下的非常时期,无论是求职者还是企业都应该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求职者应该拥有良好的心态面对所遇到的困难,商家企业应该根据市场导向,合理调配利用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率。
2、在农村的春联内容的抽样调查中同样也有不同程度的创新和发展,更加彰显了它的地域性特色。
我乡在迎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号召下,积极发展生产,构建和谐新农村,在春联中也有所体现。
(1)在抽样的调查结果中,在抽样的83副春联中有3副是以建设新农村为主题,约占总数的3.61%,如:
上联:修渠攀岭碧流飞千里
下联:引水上山银河落九天
横批:科技兴农
关于建设新农村的主题虽然比例较小,但较往年有所增加,表达出了人们对科技兴农的美好祝愿。
(2)在灾后重建工作中,绝大多数农户房屋修建未成,但有关重建家园的春联也在市场上销售得以体现。抽样中的春联,有2副是反映灾后重建的,占总数的2.41%,如: 上联:建房正逢黄道日
下联:上梁又遇紫微星
横批:万事大吉
2008年的四川地震,地处陕南地区,受地震的影响巨大,人们生命财产受到严重的打击和威胁,很多房屋受到毁灭性的破坏。透过春联表达了人们对于重建家园,灾后恢复工作的决心和信心。
(3)当地的经济发展是以农业生产为主,人们在春联中对丰收的企盼愈加强烈,抽样调查中有23户张贴有关丰收的春联,约占总数的27.71%,如:
上联:稻熟梁丰年歌大有上联:政善人和百业兴旺
下联:宛宽国欲户庆小康下联:风调雨顺五谷丰盈
横批:五谷丰登横批:人寿年丰
传统的农业生产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大。在经济较落后的偏远山区,农民靠天吃饭,希望来年风调雨顺,农民生活富足。
(4)在以丰富劳动力创收的农村经济中,大多数百姓用勤劳的双手寻求致富之路,故在春联中,勤劳致富、勤俭节约的主题也不少,占总数的13.25%,如:
上联:劳动门第春常在上联:靠勤劳拓展致富路
下联:勤俭人家庆有余下联:凭知识叩开发财门
横批:勤劳致富横批:大展鸿图
勤劳致富、勤俭节约为主题的春联正彰显了春联的地域性特色,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在抽样调查的83副春联中,仍旧以传统内容的春联居多,以迎春、平安、富贵为主题的各占37.71%、7.23%、8.43%。
通过调查分析以丰收为主题,强调勤劳致富、勤俭节约等内容是这一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春联,反映了当地人民淳朴勤劳的美好品质。
通过对城乡春联文化的调查,从中我们不仅了解到了人们对传统文化春联这一习俗的认识和态度,而且在对贴春联的比例和春联的内容、样式的调查中看出了:人们生活水平的差距直接影响了人们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生活。在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人们对精神文化,尤其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的重视程度还不够,除了经济的发展影响,还有就是人们思想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变化。在调查中最明显的就是在春联中反映出的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时代社会气息的内容:在城市中,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对就业问题的担忧;在农村,人们渴望丰收,希望通过勤劳以致富,在在灾后重建工作中寄予美好的祝愿,体现人们在困难面前不屈服,有坚强的毅力和坚定的决心克服阻碍,迎难而上的可贵品格。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继承传统的文化,是每一个国民的责任和义务,是民族特色的自觉维护者;如何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保持民族特色的独立性,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在开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应该积极应对挑战,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丰富和发展物质文化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
第四篇:孝道文化
所谓孝道文化,就是关于关爱父母长辈、尊老敬老的一种文化传统。孝道是
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一般指社会要求子女对父母应尽的义务,包括
尊敬、关爱、赡养老人,为父母长辈养老送终等等。
何为孝道: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著作《尔雅》下的定义是:“善事父母为孝”。汉代贾谊的《新书》界定为“子爱利亲谓之孝”。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的解释: “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许慎认为,“孝”字是由“老”字省去右下角的形体,和“子”字组合而成的一个会意字。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孝”的古文字形与“善事父母”之义是吻合的,因而孝就是子女对父母的一种善行和美德,是家庭中晚
辈在处理与长辈的关系时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和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中国传统孝道的两重性
中国传统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又是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主要内容,渗透到几千
年来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中国传统孝道文化的历史作用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孝道文化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1、修身养性。从个体来讲,孝道是修身养性的基础。通过践行孝道,每个人的道德可以完善。否则,失去孝道,就失去做人的最起码的德性。因此,儒家历来以修身为基础。在今天,倡导孝道,并以此作为培育下一代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
义。
2、融合家庭。从家庭来说,实行孝道,可以长幼有序,规范人伦秩序,促进家庭和睦。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稳定则社会稳定,家庭不稳定则社会不稳定。故此,儒家非常重视家庭的作用,强调用孝道规范家庭。在新时代,强调子女尊敬和赡养老年父母具有
同样重要的作用。
3、报国敬业。孝道推崇忠君思想,倡导报国敬业。在,君与国有时候是同一个意思。据此,儒家认为,实行孝道,就必须在家敬父母,在外事公卿,达于至高无上的国君。虽然其对国君有愚忠的糟粕,但蕴藏其中的报效国家和爱国敬业的思想则是积极
进步的。
4、凝聚社会。儒家思想产生于乱世。孝道的思想可以规范社会的行为,建立礼仪的一些制度,调节人际关系,从而凝聚社会,达到天下一统,由乱达治。客观地讲,孝道思想
为封建社会维持其社会稳定提供了意识形态,为中国的一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5、塑造文化。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于诸子百家,历代都有损益变化,但孝道的思想和传统始终统领着几千年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方向。中华民族文化之所以能够同化无数外来文化,其根本原因在于孝道文化。中华民族文化之所以经久不衰,成为古代世界
文明延续至今的唯一的古文明,其根本原因也在于孝道文化。
孝道文化的核心是敬老养老
作为中华民族普遍认同的优良传统,它强调幼敬长、下尊上,要求晚辈尊敬老人,子女孝敬父母,爱护、照顾、赡养老人,使老人们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这种精神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不少有识之士大声呼吁: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管社会如何进步,社会文明如何发达,这种美德什么时候都不能丢。否则,就无异于大道废弃,纯朴破产,人心堕落,社会倒退。乌鸦尚有反哺(用口衔食喂其母)之孝;羊亦知有跪乳(小羊吃奶时要下跪在地上)之恩,更何况人乎?试想,父母既有养育之恩,更有数十年如一日的教诲,为人子女者,能不义无反顾予以回馈么?尤其当父母处于垂老之年、贫病交迫之际,不尽子女的孝道,能说得过去么?可惜,这些浅而易见的道理,过去是因受“左”倾思想的奚落、当今是因“金钱至上”而被迫“靠边”。因此,提倡并弘扬孝道,恢复它的本来面目,应该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基本内容来抓,切实让孝道文化这一传统文化在新的形势下得以发扬光大。传统孝道荡漾
着二重性的色彩。正是这一色彩
使得传统孝道历经各个朝代、各种意识形态而不衰,使得对它的批判继承发掘成为可能。它既表现了人
民大众敬老养老的优良道德传统, 又被统治阶级所
利用, 作为欺骗、愚弄人民大众的精神鸦片。
首先, 从道德范畴上看, 孝具有二重性。
在阶级社会里, 任何一种道德范畴或道德行为
准则的提出, 都有它的阶级利益基础。正如恩格斯说的:“一切以往的道德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的社会经济
状况的产物。而社会直到现在是在阶级对立中运动的, 所以道德始终是阶级的道德。”[1]当然我们在强调
道德的阶级性时, 并不否定道德具有全民性的成分
和因素。道德不可能只具有阶级性而无全民性;或相
反, 只具有全民性而无阶级性。这是由道德的最深层
本质决定的。一切阶级社会的道德都是具体的阶级
意义与一般意义的统一, 孝亦不例外。
从阶级意义上看孝。例如孟懿子问孝, 子曰:“无
违。”[2]即所谓孝, 就是不要违背“周礼”。这是具有明显的阶级性的, 完全压抑了子女的进取精
神与创造
能力, 是对子女自我意识和人身价值的根本否定。如 果今天再提倡“无违”, 显然不合时宜。又如子曰:“父 母在, 不远游, 游必有方。”[2]在经济横向发展的今日 社会, 不可能父母在不远游。现在的人都已是社会的 人, 而不只是家庭的人。他们不仅要对父母尽责, 更 要对国家尽责。再如封建社会某些孝子典型的树立, 包含着许多愚昧残忍的东西, 背离了人的正常心理, 在社会上培植起一股愚孝的风气, 带有浓厚的宗法 性、阶级性。诸如此类, 均属孝概念的特殊意义, 具有 明显的局限性、等级性, 成为压抑青年人之独立性、创造性的工具, 是传统孝道发展的异化状态。首先从一般意义上看孝。传统孝道中包含着一些 具有普遍意义的内容, 即其不仅仅适用于一个社会、一个阶级或一个时代。例如传统孝道中的养亲、尊亲、敬亲思想不论哪个阶级、哪个时代都需要。孙中山先 生在《三民主义·民族主义》的演讲中说:“现在世界中 最文明的国家, 讲到孝字, 还没有像中国讲得这么完 全。所以孝字更是不能不要的。”毛泽东同志在1959 年回故乡韶山时曾深有感慨地说:“共产党人是唯物 主义者, 不信神鬼。但生我者父母, 这还是要讲的”。又 如“陆绩怀橘以孝母”、“李密陈情报母”等折射其对父 母恭敬有加, 眷爱情深。再如木兰代父戍边等, 则反映 了奋不顾身救父辈于危难的孝行, 千百年来为人们所 颂扬。如此等等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仍有裨益,我们要创造性地加以继承发扬。
第五篇:孝道文化月活动
第二届“重拾传统 追忆经典”
——商学院社联母亲节活动
活
动
方
案
社团联合会
二○一一年五月
第二届母亲节活动策划书
一、活动主题
母亲节---你知道她的到来吗?
二、活动背景
和爸妈呆在一起的时间太久了,血浓的情感也会归于平淡,因而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却被遗忘了,父母的笑容少了,话语也少了,也许我们该抓住这个机会,挽住搁浅的父子情、母子情。
三、活动目的促进大学生与父母的交流,使淡忘和不被重视的父母重新进
入我们的视野。
四、活动时间
上篇:4.18——4.30
下篇:5.3——5.15
五、活动举办单位
主办:商学院学院团委
承办:社团联合会
六、参赛对象
在籍大
一、大二学生
七、活动安排
1〕第一阶段(问卷调查阶段)4月20号至4月21号
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孝道文化主题活动,我们将根据各班级人数发放孝道问卷,而且会在路上,自习教室,图书馆随机散发问
卷调查,请每位同学认真答题。我们将根据大家的答题情况,把统计结果做成图表,进行客观而公正的分析,并帮助大家找出原因。
2〕第二阶段(孝道文化周)
系列活动:
1.母亲节贺卡制作大赛----把爱镌刻(4月21号—
5月3号)
以“我爱您,母亲”为主题,征集优秀贺卡,表达对母亲的深情;要求所有贺卡均为自己亲手制作;比赛设“最佳创意奖”若干名,并颁发相应的奖品和证书。
2.校园版“非常6+1”初赛(4月28号晚六点)
3.母亲节DIY祝福----把爱说出来(5月4日中午)
在宿舍楼下摆展台,把前一天的自制的贺卡展示出来,同时
再通过宣传的方式让同学和游人在便贴上写下对父母及家庭的祝福,表达出他们平时羞于开口的话语,并同时让他们在便签上留下母亲或者父母的手机号码,我们会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发到母亲手中。如果没有手机的父母,我们会以成本价卖贺卡给他本人,然后帮他免费寄回家。
4.草坪视频展(5月4日晚八点)
两边的校区同时用投影的方式把我们自己征集的有关母亲
和自己的照片以及映像扬州城——让志愿者“飞”的图片以“寻找你的足迹”形式展现出来。(其中穿插活动,但互动未定)
5.校园版“非常6+1”(5月8号)
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组队。比赛分为两个环节:
初赛是孝道文化题,内容涵盖古今中外有关;决赛包括才艺展示,情景再现,现场学生家长互动题,在活动现场以问答形式询问同学关于父母的细节题目,然后电话联系其父母,询问答案的正确性。答题环节中穿插嘉宾朗诵歌颂母亲的诗歌。
6.第三阶段:后期成果展示(5月9号至5月15号)
将书面形式的问卷调查结果和活动照片放在一起,以海报和展板的形式展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