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孝道文化

时间:2019-05-14 02:28: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的孝道文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的孝道文化》。

第一篇:中国的孝道文化

中国的孝道文化

一、中国传统孝道文化的主要内涵

中国传统孝道文化是一个复合概念,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既有文化理念,又有制度礼仪。从敬养上分析,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我们可以用十二个字来概括,即:敬亲、奉养、侍疾、立身、谏诤、善终。

1、敬亲。中国传统孝道的精髓在于提倡对父母首先要“敬”和“爱”,没有敬和爱,就淡不上孝。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也就是说,对待父母不仅仅是物质供养,关键在于要有对父母的爱,而且这种爱是发自内心的真挚的爱。没有这种爱,不仅谈不上对父母孝敬,而且和饲养犬马没有什么两样。同时,孔子认为,子女履行孝道最困难的就是时刻保持这种“爱”,即心情愉悦地对待父母。

2、奉养。中国传统孝道的物质基础就是要从物质上供养父母,即赡养父母,“生则养”,这是孝敬父母的最低纲领。儒家提倡在物质生活上要首先保障父母,如果有肉,要首先让老年人吃。这一点非常重要,孝道强调老年父母在物质生活上的优先性。

3、侍疾。老年人年老体弱,容易得病,因此,中国传统孝道把“侍疾”作为重要内容。侍疾就是如果老年父母生病,要及时诊治,精心照料,多给父母生活和精神上的关怀。

4、立身。《孝经》云:“安身行道,扬名于世,孝之终也”。这就是说,做子女的要“立身”并成就一番事业。儿女事业上有了成就,父母就会感到高兴,感到光荣,感到自豪。因此,终日无所事事,一生庸庸碌碌,这也是对父母的不孝。

5、谏诤。《孝经》谏诤章指出:“父有争子,则身不陷於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於父”。也就是说,在父母有不义的时候,不仅不能顺从,而应谏诤父母,使其改正不义,这样可以防止父母陷於不义。

6、善终。《孝经》指出:“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儒家的孝道把送葬看得很重,在丧礼时要尽各种礼仪。

二、中国传统孝道文化的历史作用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孝道文化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1、修身养性。从个体来讲,孝道是修身养性的基础。通过践行孝道,每个人的道德可以完善。否则,失去孝道,就失去做人的最起码的德性。因此,儒家历来以修身为基础。在今天,倡导孝道,并以此作为培育下一代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融合家庭。从家庭来说,实行孝道,可以长幼有序,规范人伦秩序,促进家庭和睦。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稳定则社会稳定,家庭不稳定则社会不稳定。故此,儒家非常重视家庭的作用,强调用孝道规范家庭。在新时代,强调子女尊敬和赡养老年父母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

3、报国敬业。孝道推崇忠君思想,倡导报国敬业。在封建时代,君与国有时候是同一个意思。据此,儒家认为,实行孝道,就必须在家敬父母,在外事公卿,达于至高无上的国君。虽然其对国君有愚忠的糟粕,但蕴藏其中的报效国家和爱国敬业的思想则是积极进步的。

4、凝聚社会。儒家思想产生于乱世。孝道的思想可以规范社会的行为,建立礼仪的一些制度,调节人际关系,从而凝聚社会,达到天下一统,由乱达治。客观地讲,孝道思想为封建社会维持其社会稳定提供了意识形态,为中国的一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5、塑造文化。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于诸子百家,历代都有损益变化,但孝道的思想和传统始终统领着几千年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方向。中华民族文化之所以能够同化无数外来文化,其根本原因在于孝道文化。中华民族文化之所以经久不衰,成为古代世界文明延续至今的唯一的古文明,其根本原因也在于孝道文化。中元节【盂兰节】是这个文化一个典型的缩影。

三、关于中元节【盂兰节】的来历

每年农历7月15日是中元节又叫鬼节或着叫盂兰节是祭祀孤魂野鬼的大节日。中元节源自道教,后来佛教改为现现在俗称的鬼节。盂兰节在印度语中意指“倒悬”,“倒悬”指的的是释迦十大弟子目连的母亲死后受饿鬼之苦,不能吃东西。后后来得到释迦帮助。用百味五果供养十方神佛并藉功德救母亲。所以现在为了祭祀孤魂都在鬼月农历7月举行普渡会,现在叫鬼节。一般来说古时候都不愿在这个月作嫁娶等重要事。关于鬼节的来历,传说地藏菩萨,他的母亲去世后来到阴曹地府,被关在牢房里少不得受十八层地狱的种种折磨,地藏菩萨是个孝顺的女儿,看到母亲受罪心中不忍,在七月十五这天竟恂私情,让看守牢房的小鬼偷偷把牢门打开放他母亲出来,谁知这一开牢门不要紧,牢房中的小鬼们蜂拥而出跑到人间为害百姓,所以就有了“七月半,鬼乱窜”之说。那些跑回家乡的鬼纷纷向家人索要钱财以便回去用来生活和打通关节希望早日托生。后来人们把这一天就定为[鬼节].鬼节这天,人们要烧纸钱,摆供品祭奠故去亲人的亡灵。农历七月十五这天,同是佛道两家总结批评的日子,两家都相应的考籍讲评活动;不同的是,道家的考察、汇报指向民众,即校籍辰。佛家的总结讲评则在内部进行。不管是对外的校籍辰还是内部的批评会,都说明佛道两家对七月十五日的重视。或者说明这个日子在佛道节日中的重要。再加上民间的所谓鬼节,这个时日更显得多彩多姿。校籍辰和自恣日仅只是这个时节俗活动中极小的一部分,此外尚有祭祖荐新、放灯照冥、盂兰盆会等在一年中也属重要的节俗活动。盂兰盆会是佛教岁节仪规中重要的仪式,例在每年有七月十五举行,因此中元节也有“盂兰盆节”之称。

尽管经过千余年主动的顺俗和被动的归化,佛教的踪影还是清晰地留在一般民众的中元节俗活动中。首先是那名目。盂兰是梵语的音译,是“倒悬”意思,盂兰与盆合起来是救器,即“救倒悬器”;另外,盂兰盆也可以解释为“救倒悬盆”,突出它“安放百家味饭食”的特点。照佛门的盂兰盆会仪规来看,放河灯只是其中的一个小节目,并不显得多么要紧。而在民间的中元节俗活动中,放灯则是比较重要的。河灯也叫“荷花灯”,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现代女作家肖红《呼兰河传》中的一段文字,是这种习俗的最好注脚:“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着路。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托着一盏河灯,就得托生”。大概从阴间到阳间的这一条路,非常黑,若没有灯是看不见路的。所以放灯这件事是件善事。可见活着的正人君子们,对着那已死的冤魂怨鬼还没有忘记。

第二篇:孝道文化

所谓孝道文化,就是关于关爱父母长辈、尊老敬老的一种文化传统。孝道是

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一般指社会要求子女对父母应尽的义务,包括

尊敬、关爱、赡养老人,为父母长辈养老送终等等。

何为孝道: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著作《尔雅》下的定义是:“善事父母为孝”。汉代贾谊的《新书》界定为“子爱利亲谓之孝”。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的解释: “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许慎认为,“孝”字是由“老”字省去右下角的形体,和“子”字组合而成的一个会意字。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孝”的古文字形与“善事父母”之义是吻合的,因而孝就是子女对父母的一种善行和美德,是家庭中晚

辈在处理与长辈的关系时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和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中国传统孝道的两重性

中国传统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又是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主要内容,渗透到几千

年来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中国传统孝道文化的历史作用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孝道文化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1、修身养性。从个体来讲,孝道是修身养性的基础。通过践行孝道,每个人的道德可以完善。否则,失去孝道,就失去做人的最起码的德性。因此,儒家历来以修身为基础。在今天,倡导孝道,并以此作为培育下一代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

义。

2、融合家庭。从家庭来说,实行孝道,可以长幼有序,规范人伦秩序,促进家庭和睦。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稳定则社会稳定,家庭不稳定则社会不稳定。故此,儒家非常重视家庭的作用,强调用孝道规范家庭。在新时代,强调子女尊敬和赡养老年父母具有

同样重要的作用。

3、报国敬业。孝道推崇忠君思想,倡导报国敬业。在,君与国有时候是同一个意思。据此,儒家认为,实行孝道,就必须在家敬父母,在外事公卿,达于至高无上的国君。虽然其对国君有愚忠的糟粕,但蕴藏其中的报效国家和爱国敬业的思想则是积极

进步的。

4、凝聚社会。儒家思想产生于乱世。孝道的思想可以规范社会的行为,建立礼仪的一些制度,调节人际关系,从而凝聚社会,达到天下一统,由乱达治。客观地讲,孝道思想

为封建社会维持其社会稳定提供了意识形态,为中国的一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5、塑造文化。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于诸子百家,历代都有损益变化,但孝道的思想和传统始终统领着几千年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方向。中华民族文化之所以能够同化无数外来文化,其根本原因在于孝道文化。中华民族文化之所以经久不衰,成为古代世界

文明延续至今的唯一的古文明,其根本原因也在于孝道文化。

孝道文化的核心是敬老养老

作为中华民族普遍认同的优良传统,它强调幼敬长、下尊上,要求晚辈尊敬老人,子女孝敬父母,爱护、照顾、赡养老人,使老人们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这种精神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不少有识之士大声呼吁: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管社会如何进步,社会文明如何发达,这种美德什么时候都不能丢。否则,就无异于大道废弃,纯朴破产,人心堕落,社会倒退。乌鸦尚有反哺(用口衔食喂其母)之孝;羊亦知有跪乳(小羊吃奶时要下跪在地上)之恩,更何况人乎?试想,父母既有养育之恩,更有数十年如一日的教诲,为人子女者,能不义无反顾予以回馈么?尤其当父母处于垂老之年、贫病交迫之际,不尽子女的孝道,能说得过去么?可惜,这些浅而易见的道理,过去是因受“左”倾思想的奚落、当今是因“金钱至上”而被迫“靠边”。因此,提倡并弘扬孝道,恢复它的本来面目,应该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基本内容来抓,切实让孝道文化这一传统文化在新的形势下得以发扬光大。传统孝道荡漾

着二重性的色彩。正是这一色彩

使得传统孝道历经各个朝代、各种意识形态而不衰,使得对它的批判继承发掘成为可能。它既表现了人

民大众敬老养老的优良道德传统, 又被统治阶级所

利用, 作为欺骗、愚弄人民大众的精神鸦片。

首先, 从道德范畴上看, 孝具有二重性。

在阶级社会里, 任何一种道德范畴或道德行为

准则的提出, 都有它的阶级利益基础。正如恩格斯说的:“一切以往的道德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的社会经济

状况的产物。而社会直到现在是在阶级对立中运动的, 所以道德始终是阶级的道德。”[1]当然我们在强调

道德的阶级性时, 并不否定道德具有全民性的成分

和因素。道德不可能只具有阶级性而无全民性;或相

反, 只具有全民性而无阶级性。这是由道德的最深层

本质决定的。一切阶级社会的道德都是具体的阶级

意义与一般意义的统一, 孝亦不例外。

从阶级意义上看孝。例如孟懿子问孝, 子曰:“无

违。”[2]即所谓孝, 就是不要违背“周礼”。这是具有明显的阶级性的, 完全压抑了子女的进取精

神与创造

能力, 是对子女自我意识和人身价值的根本否定。如 果今天再提倡“无违”, 显然不合时宜。又如子曰:“父 母在, 不远游, 游必有方。”[2]在经济横向发展的今日 社会, 不可能父母在不远游。现在的人都已是社会的 人, 而不只是家庭的人。他们不仅要对父母尽责, 更 要对国家尽责。再如封建社会某些孝子典型的树立, 包含着许多愚昧残忍的东西, 背离了人的正常心理, 在社会上培植起一股愚孝的风气, 带有浓厚的宗法 性、阶级性。诸如此类, 均属孝概念的特殊意义, 具有 明显的局限性、等级性, 成为压抑青年人之独立性、创造性的工具, 是传统孝道发展的异化状态。首先从一般意义上看孝。传统孝道中包含着一些 具有普遍意义的内容, 即其不仅仅适用于一个社会、一个阶级或一个时代。例如传统孝道中的养亲、尊亲、敬亲思想不论哪个阶级、哪个时代都需要。孙中山先 生在《三民主义·民族主义》的演讲中说:“现在世界中 最文明的国家, 讲到孝字, 还没有像中国讲得这么完 全。所以孝字更是不能不要的。”毛泽东同志在1959 年回故乡韶山时曾深有感慨地说:“共产党人是唯物 主义者, 不信神鬼。但生我者父母, 这还是要讲的”。又 如“陆绩怀橘以孝母”、“李密陈情报母”等折射其对父 母恭敬有加, 眷爱情深。再如木兰代父戍边等, 则反映 了奋不顾身救父辈于危难的孝行, 千百年来为人们所 颂扬。如此等等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仍有裨益,我们要创造性地加以继承发扬。

第三篇:孝道文化月活动

第二届“重拾传统 追忆经典”

——商学院社联母亲节活动

社团联合会

二○一一年五月

第二届母亲节活动策划书

一、活动主题

母亲节---你知道她的到来吗?

二、活动背景

和爸妈呆在一起的时间太久了,血浓的情感也会归于平淡,因而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却被遗忘了,父母的笑容少了,话语也少了,也许我们该抓住这个机会,挽住搁浅的父子情、母子情。

三、活动目的促进大学生与父母的交流,使淡忘和不被重视的父母重新进

入我们的视野。

四、活动时间

上篇:4.18——4.30

下篇:5.3——5.15

五、活动举办单位

主办:商学院学院团委

承办:社团联合会

六、参赛对象

在籍大

一、大二学生

七、活动安排

1〕第一阶段(问卷调查阶段)4月20号至4月21号

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孝道文化主题活动,我们将根据各班级人数发放孝道问卷,而且会在路上,自习教室,图书馆随机散发问

卷调查,请每位同学认真答题。我们将根据大家的答题情况,把统计结果做成图表,进行客观而公正的分析,并帮助大家找出原因。

2〕第二阶段(孝道文化周)

系列活动:

1.母亲节贺卡制作大赛----把爱镌刻(4月21号—

5月3号)

以“我爱您,母亲”为主题,征集优秀贺卡,表达对母亲的深情;要求所有贺卡均为自己亲手制作;比赛设“最佳创意奖”若干名,并颁发相应的奖品和证书。

2.校园版“非常6+1”初赛(4月28号晚六点)

3.母亲节DIY祝福----把爱说出来(5月4日中午)

在宿舍楼下摆展台,把前一天的自制的贺卡展示出来,同时

再通过宣传的方式让同学和游人在便贴上写下对父母及家庭的祝福,表达出他们平时羞于开口的话语,并同时让他们在便签上留下母亲或者父母的手机号码,我们会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发到母亲手中。如果没有手机的父母,我们会以成本价卖贺卡给他本人,然后帮他免费寄回家。

4.草坪视频展(5月4日晚八点)

两边的校区同时用投影的方式把我们自己征集的有关母亲

和自己的照片以及映像扬州城——让志愿者“飞”的图片以“寻找你的足迹”形式展现出来。(其中穿插活动,但互动未定)

5.校园版“非常6+1”(5月8号)

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组队。比赛分为两个环节:

初赛是孝道文化题,内容涵盖古今中外有关;决赛包括才艺展示,情景再现,现场学生家长互动题,在活动现场以问答形式询问同学关于父母的细节题目,然后电话联系其父母,询问答案的正确性。答题环节中穿插嘉宾朗诵歌颂母亲的诗歌。

6.第三阶段:后期成果展示(5月9号至5月15号)

将书面形式的问卷调查结果和活动照片放在一起,以海报和展板的形式展现出来。

第四篇:主持词孝道文化

张桥镇“践行孝道文化”演讲比赛主持词

开场白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隆重举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管社会如何进步,经济实力如何发达,这种美德什么时候都不能丢。孝道是古今社会永恒的主题,弘扬传统孝道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身体发肤授之父母,不敢有伤。父母给予了我们生命,含辛茹苦将我们抚养长大。羔羊知跪乳,乌鸦会反哺,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将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做一个尽孝的人。

结束语

“孝,乃百行之本,众善之初也。”孝不分老少、富贵贫贱,是人人可行可做的。愿我们能牢记这些话。及时把握行孝的机会,切莫等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恸,至此追悔已迟。

朋友们,让我们从今天做起吧!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建筑心中永恒的爱的殿堂,共同在繁忙的工作和学习中,抽出一点时间,把孝心带回家,让父母和长辈们沐浴最温暖的爱的阳光!

第五篇:孝道文化心得体会

孝心无价

------孝道文化心得体会

孝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往今来,孝文化在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维系家庭和睦,增强民族团结,稳定社会等方面,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这些脍炙人口的名言名句,是教育我们要孝老敬亲,从小就要对父母、亲人百般孝顺和爱护,我们几乎就是背着这些名言名句长大的。

幼时,我们一定想:长大后一定要对父母和亲人好,可是现在社会上有些人的行为动作令人发指。我前不久在网上看到一则令人心酸的,又令人发指的新闻:一位母亲亲手把儿子抚养大,她的儿子长大了,竟然觉得母亲很碍事,便将母亲扫地出门。无论刮风下雨,老母亲只能一人流落街头,靠乞讨为生。看完后,我愤怒了:怎么可以这样?有这样的儿子还不如没有,简直冲破了做人的底线。这名男子的做法简直有辱我们这个一直以来以孝闻名于世界的中华民族!其实,作为一个普通的百姓来讲,“孝”没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无非就是从眼前的平凡小事做起。在平常的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尽量为父母做什么:比如帮他们多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帮他们捶捶背,揉揉肩,不要让他们操心„„这是我们每个子女都应该做的。周末及假日去给父母洗洗衣服,彻底打扫打扫卫生。其实这些能坚持也不容易,因为母亲家住农村,所以打扫完屋子,还要打扫庭院,每次下来都累得筋疲力尽。我自己心脏不好,但我知道父母需要我啊!所以就必须全力以赴,这是我的责任与义务。

平日里,我舍不得买什么吃的,但父母喜欢吃的食品,我从不吝啬。生活中,我也从不给父母添乱,即使自己心情不好,在父母面前也是装作非常开心,非常幸福的样子。有时父母爱唠叨、我便耐心的听,母亲总是把从电视中看到的新闻重复多遍地讲给我听,而我也总是装作是第一次听到的神情。母亲看到我认真地听着,很是开心!我觉得对于父母,我很孝顺、很体贴。

孝,是稍纵即失的眷恋,是无法重视的幸福,是一失足成千苦恨的往事„„谁言寸草心,报的三春晖,让我们永远记住孝心的存在,记住孝心是无价的。

下载中国的孝道文化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的孝道文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孝道文化”实施方案

    “孝道文化”实施方案高密市大牟家镇大牟家小学一、孝道文化提出的背景 党的十八大指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孝......

    孝道文化大讨论

    头道小学“孝道文化大讨论”活动汇报 根据市教育局《关于印发全市教育系统开展孝道文化教育活动实施方案(修订稿)的通知》和县教育局《关于在全县中小学开展孝道文化大讨论》......

    孝道文化讲座总结

    孝道传统文化讲座总结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孝”是儒学伦理道德的核心内容之一。孔孟时期,出现了阐发儒家孝道观的经典著作《孝经》。历代儒学之士都大力宣......

    弘扬孝道文化演讲稿

    弘扬孝道文化演讲稿 各位学长学姐下午好,我是来自xxx专业的xxx,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弘扬孝道文化。 孝与感恩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本元素,是我们品德形成的基础,是一个集修身、......

    中华民族的孝道文化

    中华民族的孝道文化 京山县罗店中学:邓先明 孝是我们人类与生俱来的美好情感 ,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普天之下,古往今来,所有人都是父母所生,父母所养。所有的父母对儿女,......

    孝道与感恩文化

    孝道与感恩 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本元素,是中国人品德形成的基础。我国孝道文化包括敬养父母、生育后代、推恩及人、忠孝两全、缅怀先祖等,是一个由个体到整体,修身、齐......

    弘扬孝道文化承诺书

    弘扬“孝道文化”学生承诺书为弘扬孝道,构建和谐社会,我承诺: 弘扬孝道,孝敬父母及其他长辈,为父母及长辈们做力所能及的事;听父母及长辈们的话,遵守纪律、好好学习,善待兄弟姐妹,善......

    弘扬孝道文化演讲稿

    弘扬孝道文化演讲稿 弘扬孝道文化演讲稿1 尊敬的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在大力提倡和弘扬“孝道文化”,评选县、市级“孝道明星”,为推进当地公民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