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发展现代物流产业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发展现代物流产业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现代物流业是跨区域、跨行业、跨部门的新兴复合型产业,业务范围涉及生产、流通、运输、代理、仓储、信息等诸多领域。近年来,我旗认真贯彻落实有关物流业发展的决策部署,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地处呼包鄂腹地的区位优势和大企业大项目迅速崛起的产业优势等,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有力促进了全旗经济社会快速平稳发展。
一、我旗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的基础和优势
(一)区位优势明显。土右旗西距包头市45公里,东距呼和浩特市102公里,南距鄂尔多斯市140公里,处于呼包鄂“金三角”经济区的中心位置,与环渤海经济圈紧邻,是呼包鄂区域中心腹地、沿黄沿交通干线重点产业发展规划带。北临蒙古国,距西部地区最大的国际海铁联运集装箱站27公里,距二连浩特中蒙贸易口岸480公里,距满都拉中蒙贸易口岸335公里,开通国际市场、发展对外经济的条件便利。
(二)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土右旗境内有6条主要县级公路干线、24条铁路专用线、3座黄河浮桥以及2条国家级公路(110国道和京藏高速)和1条干线铁路(京包线)通过,交通运输极为便利。包头市关于推进土右旗中等城市建设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提高土右旗铁路及客货的通行运输能力,实施萨拉齐火车站改造升级,争取设置动车组停靠站”。如在设置动车组停靠站成功,我旗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的交通条件将更加优越。
(三)煤炭资源较为丰富。境内大青山段煤炭资源丰富,具有种类多、储量大、易开采等特点,现已探明煤炭储量9.6亿吨,远景储量22亿吨。此外,土右旗位于晋、陕、宁、甘、蒙、蒙古国所形成的资源环形圈中,紧邻神府煤田、准格尔煤田,是鄂尔多斯、达茂旗以及蒙古国等地煤炭外运的重要通道和中转基地,仅2010年过境煤炭5280万吨,发展煤炭物流业拥有雄厚的资源基础。
(四)物流产业发展迅速。全旗现建成大型煤炭物流园区7个、煤炭经销企业185户、重介洗煤厂24家、煤炭万吨大列集装线24条,拥有运输车辆12000余辆,煤炭物流产业迅速崛起。货运、建材、农畜产品等物流产业整体规模逐年扩大,产业发展呈现出强劲、快速的良好态势。叁天地、安顺等大批货运物流园区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除此之外,将军尧农产品批发市场、友谊蔬菜批发市场、南门建材市场、小商品市场正在加紧施工建设,物流产业发展后劲十足。
二、存在问题
客观地说,我旗的物流业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规模小,基础弱,底子薄,抗风险能力差,总体水平偏低,从产业规模、基础设施条件、服务功能、现代管理模式等方面,均滞后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步伐。主要表现在:
(一)物流政策体系还不够完善。一是缺少科学指导全旗物流业发展的系统性规划,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物流基础设施的有序建设和物流产业的合理布局。二是缺少系统的支持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我旗物流业发展刚刚起步,由于管理体制的原因,相关部门在交通、铁路、仓储等领域分别实施行业管理,这种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使得现代物流资源难以有效整合,无法适应现代物流的跨区域、跨行业、跨部门发展的需要。而且,从规划、用地、税收、融资和交通管理等方面为物流业发展提供优惠条件的相关政策远不够完善,对物流项目扶持仍处于一事一议的状态,政策普适性和全局指导性不强。
(二)物流业整体发展水平有待提高。一是大部分物流企业规模偏小,自有车辆少、仓库面积不大、主营业务单
一、集约化程度低,缺乏能够提供多功能、一体化服务的现代物流企业。全旗尚未形成专业市场体系,主要产业集群缺乏相应规模,产业间关连度较低。物流服务在企业中降低经营成本的作用不大。大部分生产性企业还停留在自己承担物流活动的水平,第三方物流企业还未能与现有的优势重点产业形成战略伙伴关系。二是物流信息化、现代化水平低。计算机、网络通讯等信息资源利用率低,缺乏有效的物流信息平台和健全的物流经营网络,造成企业之间、企业与客户之间协作不充分,导致社会物流资源浪费。物流企业普遍缺乏物流专业人才。三是物流业开放水平和区域合作交流程度也有待提高。
三、对策建议
现代物流业作为服务性产业,关系到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环境的水平和形象。实践证明,哪个地方现代物流业发展快,哪个地方投资环境就好,生产要素就向哪个地方集聚。为促进我旗物流产业发展,切实发挥现代物流业推动经济发展的源动力作用,提出如下建议:
(一)尽快建立完善推动物流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一是结合我旗实际,抓紧编制出台《土右旗物流业发展规划》,使全旗上下对物流业发展目标和要求有明确统一的认识,在制定规划时,应立足长远、紧密联系实际,注重可操作性。二是尽快制定系统的物流产业扶持激励政策,从物流项目引进与建设、物流资源整合、交通规费征收、税收优惠政策等方面,加大对物流业的支持、引导力度。同时,政府要引导建立物流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并重视发挥其作用。
(二)加大对物流产业的扶持力度。对列入国家、自治区和包头市规划的重点物流项目、物流基地、物流信息平台,应从资金、土地、税收等方面给予灵活多样的支持。加快推进担保公司、小额信贷公司等金融企业和中介机构的入驻进度,进一步拓宽物流企业融资渠道。鼓励现有物流企业通过银行贷款、增资扩股等途径筹集资金,扩大经营规模,培育一批服务水平高、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强的大型现代物流企业。
(三)大力推动重点物流产业和项目的发展。立足我旗实际,应积极依托煤炭资源优势,加快发展煤电、煤化工、光伏循环等相关产业,积极推进泛海、汉龙、神东、山晟等重点项目的发展进程。加快蒙西煤炭交易中心建设,有效利用鄂尔多斯、达茂旗及蒙古国的煤炭资源,形成以交易中心为主体,以煤炭物流园区为载体,以网络和现代订货方式为平台的、在全国有较强影响力的区域煤炭市场。积极支持和鼓励发展粮食、汽贸及零配件物流,推进农产品、大宗商品城乡统一配送物流体系建设。
(四)加快行业转型,提高物流供应能力。一是在运输、仓储、贸易、商业流通等行业中建立示范性物流企业,使之能够成为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的供应商。二是政府或行业协会牵线搭桥,让部分有能力的传统运输、仓储企业通过引资嫁接,改造成为第三方物流企业,这样不仅可以解决资金短缺、设备更新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引进现代物流理念、物流管理技术和相关人才。三是鼓励传统运输、仓储、代理企业与工商企业结盟,发展为物流供应商,实现优势互补。
(五)加快物流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现代物流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需要大批高素质专业人才来支撑。为尽快扭转我旗此类人才匮乏的现状,一方面,政府可通
过提供相应条件和优惠政策,从外引进一批急需的物流人才,充实到决策、管理等重要部门和重点企业;另一方面,对现有在职从业人员进行培训、资格认证,大力培养高素质的物流专业管理人才。
第二篇:发展现代物流 提升城市功能
企业管理学习网最优秀的企业管理资源站
发展现代物流 提高城市竞争力
李 健 重庆工商大学商务策划学院
摘要:本文说明了发展现代物流对提高重庆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意义,分析了重庆市物流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论述了重庆发展物流业具有的优势,并阐明了重庆市发展物流中心的正确定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合理规划城市交通设施和网络设施建设等相关政策,以推动重庆区域物流中心的建设,提高其城市竞争力。
重庆市位于我国西部,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人口众多。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西部大开发政策号角的吹响,其经济的增长势头迅猛,具备了西部地区金融、贸易、运输、信息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雏形。伴随着经济总量的迅速扩大,生产、生活资料的流通也取得了快速发展,现代物流业必将发展成为重庆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连接社会化大生产的纽带。为实现重庆市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目标,保持国民经济继续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地发展,密切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关系,重庆市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刻不容缓。因此,为重庆市构建一个现代化的区域物流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发展现代物流对优化重庆经济结构,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1、发展现代物流是重庆大都市的内在和客观要求,也是进一步增强重庆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措施,有利于重庆城市整体经济及区域经济的发展,有利于重庆作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形成。同时,重庆是我国重要的制造业中心,都市人口有密集化趋势,进出口规模和销售规模日益扩大,迫切需要“巨大”物流渠道。
重庆作为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城市,城市发展的目标与定位要求必须建立现代物流,以适应大都市大发展要求和趋势。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国际性大都市如日本东京、美国的纽约等都有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现代化物流设施与物流基础,这些物流设施与物流基础作为大都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意义上增强了城市综合竞争力,从而也成为衡量大都市的重要标志之一。重庆要建成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要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就必须拥有现代化的物流。
现代物流的实质是一种供应链管理,中心城市发展现代物流,很大程度上是一个组织和理顺供应链关系的问题。只有建设高效运作的物流系统,理顺各种供应链关系,城市整体经济才能提高。也只有建立高水准的物流业,才能解决好城市积聚的货物、商品如何快捷、经济、安全地发运到周边地区乃至更远的地方,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功能和在经济上的龙头带动作用才能真正得以发挥。
2、物流业将成长为重庆城市经济新的增长点,优化城市产业结构。现代物流管理与技术的运用,将使企业交货更加及时、准确、可靠,使商品流程缩短,物流成本大大降低,使企业专注于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有助于提高市场竞争力;对整个社会而言,可优化资源配置,节约社会总成本。更重要的是,物流是涉及交通运输、仓储、流通加工、配送等多种行业的庞大产业,先进管理与技术的应用,使之能够创造附加价值,由于物流业蕴涵巨大的发展潜力,被一些西方国家誉为“21世纪最大的行业”。重庆作为中心城市培育这样一种高成长性产业,无疑是挖掘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优化产业结构。
3、有利于重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完善城市功能布局。合理配置、统筹规划仓储、配送、批发市场及相关配套设施,可以减少原来发生于各种用地之间无谓的交通量,节约城市用地,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和噪音对市中心的影响,美化城市环境,促进重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物流中心的建立,有利于促进重庆市主城区用地结构调整,完善城市功能布局 随着市区的不断扩大,原来的城市边缘区成为市中心区,一些物流企业原先所在地段地价上升,租赁费用提高,对交通和环境影响较大,一些物流企业的用地性质发生变化,这些物流企业希望寻找新的发展空间,通过土地置换,实现级差地租。因此,物流中心的建立为其提供了场所,也为城市用地结构调整创造了条件,完善了城市功能结构布局。
4、有利于改善交通管理,减少城市交通压力。交通问题是重庆难以避免的问题。通过建立物流中心,将货运交通尽量安排在市中心区外,是国外不少城市缓解交通压力的有力措施。如日本东京,20世纪六十年代在内环线外的市郊边缘带建设了四个“物流基地”,使进人市区的货物先集中在物流中心,化整为零,按市内的运输线路统一分送,限制大型运输车辆进入市区,出市区的货物进人物流中心,集零为整,再统一运输,提高车辆利用率。国内很多城市如上海、北京等,也限制货运汽车进人城市中心,上海提出“客走内环,货走外环”的目标。
5、能合理开发利用物流资源,提高物流经营的规模效应,实现集约化高效经营。2000年重庆物流费用265亿元,占GLP的16.7%,比发达国家高出6个百分点。建立物流中心可使企业运用物流中心内统一建设的装卸、搬运等大规模的处理设备,将过去分散于多处的物流进行集中管理,并利用现代化手段进行协调和管理。此外物流中心建设还能促使各种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充分利用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达到最合适的运输工具。最短的运输距离、最快的运输速度、最少的仓储停留时间以及最良好的服务,实现地域甚至国家之间的集装箱干线运输和地域内部分散运输及门到门运输的转换。从而大大减少传统物流系统中搬运、装卸、储存的重复次数和设备闲置率,减少物流损失,达到集约化高效经营的目的。重庆物流费用降低1个百分点,全市就能节约资金15.9亿元。
二、重庆市物流产业发展现状
1、重庆市区域物流体系构建的制约因素
(一)、对现代物流缺乏正确认识。许多人包括企业决策者对物流的认识局限于传统的运输及储存,对现代物流知识了解很少,对国际物流发展现状更是知之甚少。就重庆而言,则主要表现为系统性的缺乏现代物流观念,人们对现代物流的认识还停留在传统的运输加储存阶段,根本没有认识到现代物流是一项系统整合工程,是应用现代通讯、电脑和信息技术及手段,有效整合生产商原材料供应链及市场中商品供应链,使之形成社会化的高效供应链,从而达到提高企业利润的目的,并提升整体经济运行效率。
(二)、缺乏整体规划。虽然重庆的现代物流业已开始起步,并制定了发展规划和发展重点,完成了万州物流配送中心、上桥物流中心的规划设计,并已进人实施阶段。但是现代物流业的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一方面要从全重庆市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另一方面还应站在全国、西部地区、西南地区、长江上游地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来制定重庆现代物流业的整体发展规划。
(三)、条块分割和区域封锁。条块分割和区域封锁是区域物流发展的两大障碍。物流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环境是专业化分工和协作,而条块分割和区域封锁的存在严重制约着区域物流体系的建设和发展。传统的条块分割体制安排下,物流活动被割裂至各个不同的部门,如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对外贸易、国内贸易等,仅运输就牵涉到铁道、交通等若干部门。部门之间缺乏高效协作,致使运输过程中各运输方式之间的转运环节耗费大量时间和成本,增加了物流产业开展业务的难度,减少了物流产业的利润来源。
(四)、物流市场化程度不高。现代物流作为新兴产业在重庆发展的时间比较短,流方面的从业人员应当具有一定物流知识水平和实践经验。国外物流的教育和培训非常发达,形成了比较合理的物流人才的教育培训系统靠企业内部组织的自我服务完成。这种“大而全,小而全”的现象大大阻碍了物流的发展,从中国物流市场第三次调查报告中我们可以发现,生产企业中73%拥有汽车车队,73%拥有仓库,33%的企业拥有机械化设施,3%的企业拥有铁路专用线,设施保有率较高。商业企业中36%的企业拥有汽车车队,36%的企业拥有仓库,7%的企业拥有机械化的装卸设施,设施设备保有率很高。但是总的来说(1)总量不足和利用率低下并存,利用不均匀;(2)技术装置落后;(3)设施存在一定程度的老化水(4)不能满足客户特定的需求是物流设施设备不能有效满足作业要求的障碍之一。
(五)、物流专业人才的数量与市场需要之间严重脱节,不能满足未来重庆物流发展的需要。重庆现有从事物流(实际上主要是从事运输、储存工作)的人员不能适应现代物流业发展要求。人才问题已经成为重庆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巨大障碍。由于物流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因此,真正能够认识和理解现代物流和配送的人才极其短缺,重庆更是缺乏。据估计,重庆从事物流(运输、储存)工作的高级人才几乎是空白。由此造成物流发展与物流人才短缺的巨大矛盾。
2、构建重庆市区域物流体系的有利条件
重庆作为长江上游中心城市,处于西部大开发的前沿,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不仅有助于拓展自己新的经济增长空间,推动西部大开发,还对提高城市经济的市场化、信息化、国际化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事实上,重庆市拥有发展现代物流的经济社会环境和自然地理条件:
(一)、重庆具备发展现代物流体系的区位优势。重庆地处长江上游和中西部结合带,承东启西,是撬动“连接中国11个省市区,跨越东、中、西三大经济带,辐射近4亿人口的长江流域”这一杠杆的支点。有学者指出,我国80年代开发沿海地区,90年代实施长江发展战略,21世纪进行西部大开发,这就形成了“弓箭”战略:沿海经济特区形似一张弓,长江形似一支箭,西部形似一支强有力的手,重庆正处于扣力点上。可以说,重庆发展的力度有多大,箭就能射多远,能否箭指太平洋,重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具备了较发达的交通运输网络。重庆作为中国大规模开发西部战略的重点和前进阵地,是长江上游的中心城市,位于长江与嘉陵江的交汇处,拥有水、陆、空、管线立体交通,这一点西部其它地区难以与之相比。现代物流需要
便捷的交通,重庆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等各种交通方式齐备。重庆是西部地区唯一拥有长江黄金水道和国家一类港口岸的地区,三峡大坝建成后,高峡出平湖,川江险滩暗礁将不复存在,重庆的深水良港从0增加到28座,通航河道增加30多条,江海联运,重庆将成为名副其实的西部出海口。不久前,兰成渝输油管道正式投入运行,标志着重庆市以石油、天然气为代表的各类管线的建设业已形成一定的网络规模。四通八达的交通和管网为现代物流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三)、具备了相当的经济基础和物流需求环境。重庆是一个重工业城市,大型企业多,对物流的需求大。据统计,2001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 1750亿元。全年完成货物周转量388.87亿吨公里,其中铁路 175.8亿吨公里,公路72.5亿吨公里,水运135.02亿吨公里,空运0.3亿吨公里。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18.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7%,其中出口7.31亿美元,进口11.03亿美元,增长10.8%。“十五”期间,重庆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8.6%,为发展物流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四)、具备了较完善的信息网络。2000年10月,《 重庆市电子商务建设规划》正式实施。《规划》提出了把重庆建设成长江上游的电子商务中心的总目标。同时国家科技部“九五”城市电子商务工程——“网上农贸超市”在重庆试点,这也是西部唯一的国家级电子商务试点城市。重庆市2000年被中央定为全国电子商务的试点城市,近几年邮电通信业得到快速发展,全市长途光缆线路总长总为1644公里,固定和移动交换机容量650万门,截至2001年底,全市共有计算机互联网络用户22万户。重庆信息港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组建重庆市信息港宽带网络有限公司,公司注册资本1.85亿元人民币。“十五”期间,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信息产业,促进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经济和社会各领域,加速信息化进程。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生产力跨越发展。重点建设重庆至怀化、重庆至昆明干线光缆,建设宽带长途交换设备、宽带数据多媒体等项目,建设重庆西部互联网交换中心,继续实施本地网的扩建,建设重庆地理信息系统。
(五)、重庆的仓储设施发展初具规模,成为发展现代物流业重要的物质基础。据重庆市物流与仓储协会统计,重庆市拥有189万多平方米的仓库。15亿公斤容量的粮库、125万立方米的石油库、6万吨容量的冷藏库、4.7万平方米的危险品仓库、货场38万平方米。这些仓储设施还在不同程度地增加,并且大都配备有相应的运输车队、组织形式均为储运公司,实行信息化管理,正规仓库基本达到现代物流企业的硬件要求。
(六)、西部大开发为重厌发展物流创适了条件。重庆在西部大开发中的战略定位是,努力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更好地发挥中心城市的战略支撑、对外窗口和辐射带动功能。要实现这一目标,重庆就要充分利用物流中心的扩散作用,以实现辐射带动功能。此外,在西部大开发中,国家在物流基础设施(交通、通信等)建设上加大投人,物流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必然为重庆物流业的发展创造更多更好的机会。
三、重庆市区域物流体系构建设想
重庆区域物流体系建设的总体战略目标:一是努力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和西南地区的现代物流中心;二是提高物流在重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重庆现代物流体系重在区域型,即西南地区、长江上游、长江流域。也就是说,重庆物流体系的发展前景,是要把重庆培育成国内区域型的物流体系。依托长江经济带,水、公、铁、航空、管道运输并举,完善运输、仓储、配送、包装、流通加工、电子商务配套的综合物流体系,以畅通“一线两片”(长江、西南、西北),辐射全国、全球,以形成重庆统一开放、四通八达、万商云集、繁荣活跃的商品物流体系,以带动重庆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其具体目标是: 规划四个物流辐射服务时域圈和四个物流园区。
(1)、四个物流服务时域圈是指辐射长江上游、西南的区域物流中心——就是一个以重庆为圆心,可直达西南和长江上游主要城市、辐射国内和东南亚及欧美的庞大的物资集散和运输渠道的网络。这项宏大的物流工程包括物流基地、物流中心、配送中心构成的物资流通网络。该区域型物流中心依托重庆市在长江上游、西南经济区域的中心城市地位,以重庆长江上游和西南物流中心为核心,以重庆周边城市物流基础设施与物流企业为基础,以长江水道、铁路、高速公路、航空(即四大物流通道)干线等国家综合运输网络为主干,形成以重庆为中心的0.5h、8h、24h、72h四个级别的物流服务时域圈。其中:
0.5h配送物流圈是以物流基地—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为依托,面向主城区重要产业基地、商品集散地、城市消费区的0.5h区域配送物流圈。
8h配送物流圈是以重庆为中心、以重庆市域内物流设施为依托,面向重庆市域内的8h分拨及终端配送物流圈。24h配送物流圈是以重庆为中心,以市域内及周边地市重要物流设施为依托,面向西南和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城市的 24h干线区域分拨与中心城市终端配送物流圈
72h配送物流圈是以重庆为中心,以重庆及国内各主要经济中心城市的重要物流设施为依托,面向东南亚及欧美地区的72h国际中心城市终端配送物流圈。特别是,以三峡成库后的长江黄金水道、渝怀铁路、渝遂铁路和规划的兰渝铁路,大力发展重庆发展外贸物流。
(2)、建设四个现代化物流园区,形成以四个物流园区为核心的完善的物流布局和层次丰富的物流网络体系。四个物流园区是:北部新城物流园区、九龙坡物流园区、万州物流园区、沙坪坝物流园区。
北部新城物流园区的功能定位为物资转运型的物流中心。该园区跨江北、北部新区和渝北三个行政区,是重庆市的“浦东”,以光电子产业、软件产业和汽车工业为主,依托寸滩集装箱码头、江北国际机场、在建的渝怀铁路和筹建的兰渝铁路等,可以实现公路、铁路、水路、空运等运输方式的转换及联运,铁道货运编组站,可以将货物重新组合进人下一阶段的输送。通过综合物流中心将各城市连接在一起,实现相互直达运输,使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等合理分工。九龙坡物流园区的功能定位为物资销售型的物流中心。该园区含大渡口、滩子口、伏牛溪等两个行政区,是以销售经营为主要目的,以配送为手段的社会化配送中心,为主城区商业网点所需商品实行社会化物资配送。主要职能是集货、配货、送货。特点是分拣量、配送量较大储存时间较短,与用户有较稳定的配送关系,配送的品种多,能及时处理流通信息和情报。同时,应配备流通加工职能,对配送的物资进行包装、加工,以利于配送和销售。
万州区物流园区的功能定位:物资转运型的物流中心。该物流园区可以发挥深水码头、水运、铁路、公路、航空的交通优势和万州的区位优势,使该物流中心在重庆第二大城市成为重庆的一大窗口和门户,将周边地区的物资特别是农副产品转运外地,并将外源物资通过中转而发往周边各地。充分发挥水——公联运、水——铁联运、水——空联运优势,在重庆的物流中心中,起好集装箱联运的核心作用。
沙坪坝物流园区的功能定位为物资集散型物流中心。该园区含铁路东站、上桥、梨树湾等地,现有的大型物资仓库在物流系统中可以解决供需节奏或批量不平衡的矛盾,现已形成的建材等大宗物资的集散地与批发市场,可发挥仓库的储存保管功能,并利用现有的交通优势实现铁——公联运、公——水联运。
四、发展重庆区域物流体系的对策及建议
构建现代物流体系一方面必须考虑物流需求在一定范围内的充分有效和可持续性,另一方面必须促进现代物流企业能够发挥规模效应和专业特长,降低运营成本,协调物流过程中各要素,以最小的投入,做到物流系统高质量的服务水平,为客户提供成本低质量高的服务,因而在物流体系建立的过程中有许多方面是需要注意的。
1.正确定位物流体系的功能。正确的定位有助于重庆物流工作更好的开展。物流体系按服务的范围一般来说分为国际物流中心、国内物流中心、区域性物流中心。每一类物流中心的功能都不会完全一样,同一类物流中心在不同的城市也会因为它们的地理和经济上的差别导致其功能的不一样。因而在确定物流中心功能的时候要对它进行合理的定位。重庆要想发展物流中心就应该根据自己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现有资源定位为区域性物流中心,立足于西南市场,为区域经济服务。在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和与其他区域性物流中心经济联系的不断深入的情况下,再向国内物流中心发展。
2.加强地区之间的协作,共同发展西部物流业。由于西部地域辽阔,城市经济发展相对东部地区较为落后,其经济的影响力较为有限,物流中心单由一个城市来担当显得较为吃力,因而结合目前我国的现有交通状况及将来的发展,西部地区可以采用物流中心组团策略,即以重庆与成都共同构成的中心组团辐射带动西南地区,以西安与兰州共同组成的中心组团辐射带动西北地区。因此这就要求加强重庆与成都(兰州与西安)的协作,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打造西南(或西北)地区的物流中心。同时,重庆位于长江上游,因而要求我们还要加强与长江沿岸各主要城市的协作,共同将长江打造为西部及中部的出海大通道。
3.高水平地制定重庆物流产业发展规划,作好城市现代物流体系的规划与设计工作,将其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中。按照高起点、高标准的原则,制定重庆物流产业整体发展专项规划,将其纳人重庆整体经济发展规划(“十五”政府工作计划、“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成立跨部门、跨系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权威性物流管理协调机构,统一指导和管理全市物流业,协调物流有关部门的运作(包括交通、商业、外贸、物资、海关、港口、铁路、民航等)。只有这个问题解决了,政府的投资计划才会把物流摆进去,加快物流业发展才有可能。深圳把物流作为21世纪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并纳人“十五”计划中,物流业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作好城市现代物流体系的规划与设计工作,将其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中。政府应打破行业地区分割,对整个城市物流体系进行规划与设计,以建设一个高效率、一体化、开放式、各层次物流配送系统有效结合的现代物流体系。切忌交通、商业等部门各搞一块。宜采取招标或牵头的办法,组织和引进国内外一流专家学者的力量,充分调研、科学论证、科学决策,合理确定物流中心的地理布局,明确各物流节点区的功能定位,尤其是要充分论证五大物流基地的建设与发展规划,形成各具分工特色的转运、仓储、批发、配送、展示。购物、休闲以及娱乐相互配合的物流基地。规划中,尤其注意避免重复建设。
4.合理规划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是物流工作开展的基础条件。国外对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相当重视,力求将基础设施的建立做到在地域上国际到达,在形式上多式联运。交通基础设施是构筑物流基本环节的硬环境,而现行多式联运作为各种不同运输方式的集约组合以及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优化运用,应该受到物流中心的高度重视。在进行基础设施的规划时应该加强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发展综合运输枢纽,提高各种运输站场选址的科学性。在充分利用现有运输资源的基础上,合理分配未来基础设施的建立。道路交通的建设作为一个公共基础设施,应该纳入政府的统一规划,致力于解决市内交通的拥挤,缓解城市压力。在政府的提倡下,向社会广泛的吸纳资金,鼓励道路运输建设的投资多元化,保证道路运输建设有充足的资金。
5.加快对传统物流企业随改造,大力扶持专业物流企业的发展。充分利用重庆现有的物流资源,如各种仓储设施、运输设施等,通过对现有物流资源的整合,运用先进技术进行改造,利用电子商务的信息集中处理和整合能力,将传统物流企业进行重新组织,组成运输、仓储、包装等各种物流企业,以物流会员的形式进行统一经营与管理,构筑物流联盟,形成一个物流信息交换平台,集中解决运输、仓储中的信息沟通问题,提高生产效率,发挥其最大的效益。通过这种电子商务构筑的物流联盟,建立虚拟物流系统,可以有效实现物流资源的共享,有效降低物流车辆返程空驶率、仓库闲置率,提供物流信息查询和统计服务等高附加值的现代物流信息服务,构筑规模化、多样化、集中化、实时化的现代物流,增强重庆物流企业在国际物流市场的竞争力,保证重庆物流市场的不断巩固和向外拓展。
6.利用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条件,引进国内外物流企业的资金、技术、经验等,促进重庆物流业跨越式发展。重庆物流要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技术及先进的管理经验,这些从何而来,可以通过引进国内外有经验的大型物流企业来促进重庆物流业的振兴。目前,日本、荷兰、加拿大、美国等国家的物流企业在深圳、东莞、上海、武汉等地建立一些物流企业,从事物流服务。重庆物流起点低、起步晚、水平不高,这说明有更高、更快的发展需求,也有更多的机会,中国加人WTO进一步促进了物流贸易流通领域的开放,重庆应充分利用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通过招商引资,建立合资或独资物流企业,提升重庆物流业的整体水平。
7.加快构建重庆物流和商务信息平台。引导企业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物流技术,加强会条形码(BC)、全面质量管理(TQM)、电子数据交换(EDI)、管理信息系统(MIS)、射频技术(RF)、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弹性制造系统(F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制造资源计划(MRP)、企业资源计划(ERP)以及供应链管理(SCM)等物流理论和技术等在物流企业和企业内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全面提高企业的信息管理水平。
推进网上物流信息和商务平台建设。物流企业要做到对客户的要求快速反应,必须及时接收和处理有关参与方的数据。因此,物流网络平台的建设必须有工业企业、物流企业和系统集成商等方面的共同参与。物流网络平台尤其是物流商务平台本身就是一个协议。利用网络技术将物流企业散布在不同区域的服务网点联结起来,改变有点无网、有网无流的状况,形成物流服务平台。
8.加快培养、引进物流专门人才,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具体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加强学历教育。重庆市教育部门应积极鼓励和支持重庆市高等院校根据市场对物流人才的需要,设置现代物流及相关的本专科专业,为重庆市培养高中级物流管理人才。
2.重视继续教育。积极引导组织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参与并开展多层次的物流人才培养与教育,现阶段可以考虑由重庆市物流与仓储协会会同有关大专院校建立“重庆物流培训中心”,推进物流的继续教育。
3.实施物流职业教育。可借鉴其它相关行业的经验,在物流产业中推行物流从业人员的资格管理制度,即根据接受教育的程度、物流专业知识和技能特长等,确认其能否从事物流工作的资格,持证上岗。
4.普及物流知识。由于物流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被一般大众知晓也不过是近一两年的事,许多政府部门的领导以及企业的管理者对物流概念、物流基本知识还缺乏了解。因此,不仅要对一般从业人员进行物流知识的普及和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对领导干部特别是政府相关部门的领导干部进行物流知识的普及和教育更重要,这样能够提高领导干部对现代物流的认识、了解和重视程度。普及教育的方式主要可以请有关专家学者进行讲座介绍,向领导干部发放物流知
识普及读物等。
参考文献:
1.徐文静.物流战略规划与模式.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孙宏岭.高效率配送中心的设计与经营.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企业管理学习网 http:// 最优秀的企业管理资源站
3.杨东援.区域物流系统规划.WTO与21世纪中国物流——第二届中国国际物流高峰会论文集,2001
4.王丰,姜大立.重庆市物流发展战略探讨.物流技术,2001.7
5.万千里.高级物流学.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6.张锦.成都市“十五”及2015年现代物流信息化建设规划研究.物流技术,2002.3
7.北京“十五”物流规划课题组北京地区“十五”期间物流系统发展规划研究.2000年物流产业冬季研讨会论文
第三篇:加强行业协会建设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文章标题:加强行业协会建设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行业协会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对内为协会成员服务,规范行业内部的竞争行为,制定行业的统一标准,提升行业的竞争力;对外作为本行业的代言人,同立法机构、政府以及外部同业等进行博弈,保护、谋取和增进协会成员的合法合理权益。随着我国加入WTO过渡期结束,正式进入世界经济体系的大循环后,行业协会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地位与作用更加突出,结合产业特点加快培育发展更多的行业协会,对加快产业立区步伐,促进邗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抓组织覆盖,顺时应势建立完善各种行业协会。发展呼唤行业协会、市场需要行业协会、企业期盼行业协会,针对这一情况,邗江区委、区政府根据市场要求,结合产业特色和行业现状,按照“成熟一个、组建一个,规范一个、提升一个”的原则,在全区一、二、三产业适时培育发展各种类型的行业协会,着力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一是先扶持,后规范。为了鼓励各种符合条件的行业适时成立行业协会,我区适当降低准入条件,引导工业支柱产业、农业龙头企业、服务业、建筑房地产业等积极建立行业协会,先扶持组建起来,然后再逐步规范。下一步,将在发展培育传统优势产业行业协会的基础上,通过政府引导、社会筹办或业主、执业者依法自主申办等方式,有重点地在船舶制造等新兴产业、现代制造业、现代物流业、现代农业以及其它相关领域,按照“一业一会”原则,大力发展和培育一批按照市场运作、功能齐全、行为规范、服务有效的行业协会。同时,逐步打破部门、所有制界限、增强行业协会的代表性,通过提高行业协会的服务能力与凝聚力,吸引与区内行业相关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符合条件的外地在邗同业经济组织入会,进一步提高行业协会的覆盖面;吸引全国性的行业协会、国际性的行业协会组织总部落户邗江或设置代表机构。今年力争新组建3-5家行业协会,推动机床和自动化协会升级,各行业协会相关企业(单位)入会率达60以上,规模企业(单位)入会率达100,基本形成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布局合理、覆盖广泛的行业协会体系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行业协会工作网络。
二是边发展,边整合。行业协会没有一定的数量,就难以谈论质量。实践中,我区坚持一方面抓好自下而上新成立的行业协会的建设,另一方面抓好已有的行业协会的结构调整,做到发展新协会与整合老协会相结合。经过多年的努力,一支专业化、职业化、年轻化的行业协会工作者队伍开始形成;一套“依法设立、自主办会、自筹经费”的新机制开始建立;一种“组织完整、分工明确、协同治理、多方参与”的行业协会服务格局开始确立;一个“思想统一、保障有力、重点突出、共同推进”的行业协会发展氛围开始形成。下一步,我区将加快对现有行业协会的整合重组力度,对政府主导型行业协会,逐步推动与原发起的行政主管单位分离;对行业协会办事机构与政府有关部门工作机构合署的,进行分立单设,把行业协会推向市场,推向民间;对一些不符合产业升级要求和行业日趋萎缩的行业协会,以及名称相似相近、业务交叉重复的行业协会,进行归并和重组;对行业特点不明确的行业协会,进行分立、细化;对缺乏行业代表性,不能为企业提供服务,长期不开展活动,内部管理混乱、扭转无望的行业协会,依法注销登记。同时,根据生产与贸易日益紧密的新情况,鼓励外贸生产行业协会突破生产企业、供应企业、销售企业的划分与限制,在积极发展本行业企业参加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主要为工业企业服务的供应商企业、销售商企业等贸易企业参加行业协会,共同提高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
三是重需要,破常规。在设立行业协会时,我区注重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需制宜,根据实际需要设立相关行业协会。比如,杭集镇早在1999年就成立了旅游用品协会,既有三笑行业龙头老大,又有五爱、明星、劲松等一批规模企业,更有上百家中小企业以及家庭作坊式企业,但这些企业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组织,常常互相恶性竞争,迫切需要行业协会的统一规范引导,而旅游用品协会旗下的企业包含牙刷、一次性拖鞋、牙膏、洗发水等行业企业,难以进行专门有效服务。针对这一情况,我区于2001年及时引导相关企业和个人牵头成立了牙刷行业协会。同时,针对我区甘泉、沙头等镇生产帐篷、睡袋、背包等户外旅游用品企业已发展到一定规模,且都属于自营出口企业的特殊情况,我区又根据行业需要,于2005年成立了户外旅游用品协会。下一步,我区将进一步解放思想,打破原有的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设立行业协会的做法,根据需要在优势行业、竞争激烈的行业和新兴行业中培育发展新的行业协会,为全区经济发展提供服务。
四是倡自主,予引导。自主办会是行业协会的重要原则,政府适当给予指导、推动也非常必要,两者相结合更有利于行业协会的发展。工作中,我区一方面引导协会加强机制建设,通过行业协会内部财务、自律、会员准入退出等机制建设,实
现自我约束、自我协调、自我管理。另一方面引导协会注重诚信建设,建立健全行业协会的信用服务机制和信用信息档案系统,增强诚信意识和守法意识,制定行规行约、行业质量规范、服务标准等,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下一步,我区将大力推进协会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推动行业协会工作人员专职化和全员聘用制,完善中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机制,强化工作人员的福利
和社会保障,加大与企业及国际间交流合作,增强对行业协会专业人才的吸引力,培养一支能够适应国际竞争、复合型的行业协会专业人才队伍,为行业协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抓作用发挥,有位有为优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有为才能有位。行业协会作为一种民间团体组织,要想获得行业的认可、市场的认可、社会的认可,就必须在服务行业发展、沟通政企关系、促进社会进步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是充分发挥协会的服务作用。为会员企业提供各种服务,是行业协会的首要任务。我区重点围绕机械制造、服装服饰纺织、日化旅游用品与新材料等六大工业支柱产业和农业、服务业,积极引导相关协会帮助企业解决资金困难、提供市场信息、技术培训、劳务中介、法律咨询等服务,组织或举办各种会展,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帮助招商引资,提升产业发展层次。锻压机床协会、服装协会以服务企业为宗旨,创办会刊,为企业提供国内外会展信息、商标查询等服务,受到了广大企业的好评。去年,针对国家宏观调控银根紧缩的制约,区电器协会在全区率先牵头组织成立了会员制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解决贷款难问题、加快发展壮大创造了必要条件。牙刷协会先后配合当地政府成功举办了“中国牙刷之都产业发展论坛”、“中国酒店用品产业发展高峰论坛”等活动,向全国、全世界推介了“邗江牙刷”,扩大了知名度。区锻压机床协会牵头主办了中国扬州邗江数控(锻压)机床产业发展论坛,有效提升了企业、行业的整体素质和影响力。下一步我区将进一步发挥各行业协会在宣传国家法律法规、传达产业发展政策、促进行业自律经营等方面的服务作用,通过行业协会的有效运作,不断减少交易成本特别是减少企业在获得生产要素、履行合约等方面的成本,促进企业加快发展,提升产业集聚度。
二是充分发挥协会的竞合作用。邗江的产业集聚程度相对较高,区内行业间的竞争比较激烈,同行是冤家的思想在不少企业中根深蒂固,有时甚至激化为恶性竞争。我区积极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引导行业企业对内以利益为导向,促进区内企业推墙合界,错位竞争;对外以整合资源为抓手,引导区内各企业团结一致,共同进退。牙刷协会积极向上争取,成为国家牙刷标准制定者(国家牙刷标准修标会有6家企业参与,除宝洁公司外,其余5家都在杭集,都是牙刷协会的会员单位),有力促进了该产业的发展壮大,目前我区牙刷生产占全国牙刷市场的80以上。服装、牙刷、机床协会还先后帮助企业创成了虎豹、琴曼、牧羊三个中国驰名商标,三笑“睡得香”蚊香、金方圆数控机床、华扬太阳能热水器、五爱牙刷等8个中国名牌产品;虎豹、牧羊、琴曼三个商标跻身2006年中国最有价值商标500强,是扬州地区仅有的三家,商标总价值达21.19亿元,此外虎豹还入选2006年中国最具价值品牌500强;获得了“中国牙刷之都”、“国家火炬计划数控金属板材加工设备产业基地”、“中国扬州国际珠宝城”、“全国旅游用品集散地”和“省服装产业基地”等荣誉称号。下一步,我区将进一步引导各行业协会不断提高服务会员企业的能力和水平,促进企业通过分工、合并、重组的方式,推动企业在产品品种、工艺、经营方式以及销售对象等方面向差异化发展,促使企业间由纯粹竞争关系转向竞争合作关系,提高同业向心力,带动本行业及关联行业企业的发展。
三是充分发挥协会的协调作用。在当前经济社会转型时期,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些不稳定、不和谐的矛盾和问题。行业协会承担着上承政府与下联企业的“桥梁纽带”作用,当协会、企业与政府及有关部门产生矛盾时,如果行业协会引导得好、作用发挥得好,通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等具体实在的工作来调节政企关系,缓和社会矛盾,就会形成社会管理和服务的合力。针对邗江实际,我区积极引导行业协会通过内部调节、自律管理维护协会内部稳定,保证企业、产业发展的稳定。比如,区内一外贸生产企业与员工发生了劳资纠纷,部分职工产生了罢工等过激行为,针对这一棘手事件,我区让所属行业协会介入协调,政府从中斡旋,通过做工作,既解决了职工的合理诉求,维护了他们的合法权益,也使外方业主心服口服,无可挑剔。下一步我区将进一步激励和引导协会积极履行职能,协调好企业之间的关系,化解上下游企业之间在利润分割、履行合同等方面的矛盾;协调好行业之间的关系,解决涉及生产要素的整体价格、市场网络的设置等单个企业难以解决的问题;协调好行业与其它社会团体的关系,特别是协会会员与商会、工商联等社会团体的关系,减少协会企业负担,维护协会企业利益。
抓氛围营造,努力推动行业协会工作健康发展。行业协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扶持,需要良好的环境。
加快职能转变。面对市场取向改革的不断深入、行政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完善,政府在领导、指导经济发展方面,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该放的放到位。区委、区政府坚持在做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基础上,将大量微观的、技术性和事务性的职能向行业协会这样的社会组织转移,让行业协会把政府原来承担的行业统计、行业信息的发布、市场的整顿规范等一部分服务经济的职能承担起来。同时,积极改革调整包括行业协会内设机构、人事安排以及重要活动的审批制度,改“审批”为“备案”,简化办事程序等,给行业协会充分的自主权,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促进全区经济的稳定、有序发展。该抓的抓起来。在充分放权的基础上,我区着力发挥行政推动的作用,积极为行业协会的发展搭建优质平台,专门成立了邗江区行业协会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区行业协会的总体规划、布局调整、政策制定、协调管理。每年定期召开相关会议,对协会工作进行研究部署,区、镇两级政府召开相关会议时,也邀请协会负责人参加,制定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出台政策时,都征求相关协会意见,同时将政府的有关政策文件、法规下发到协会,加强政会沟通。
强化政策扶持。按市场化运作,“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协调、自求发展”是行业协会的发展方向。但在现时条件下,行业协会发展仍然处于弱势地位,需要政府的关注与支持,这是行业协会能否得到较快发展的关键条件。近年来,我区积极为行业协会的发展提供优惠、奖励、扶持政策,不断简化协会办理事务的行政手续,在申报名牌、技术革新、培养人才、招商引资等方面予以奖励。制定出台了《邗江区行业协会管理暂行办法》和行业协会联席会议制度;对重点产业、新兴产业行业协会的培育和行业协会组织重大公益性活动给予人力、物力、财力支持。
突出氛围营造。注重典型引路,对全区组织健全、制度完善、业绩突出的行业协会,及时总结经验,组织召开“工作现场会”或“经验交流会”,使各级党政领导、协会负责人、企业业主充分认识行业协会的作用,学习先进做法。加强考核激励,每年表彰一批业绩明显、贡献突出的行业协会、职能部门及责任人,促进全区行业协会工作整体健康发展。
《加强行业协会建设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加强行业协会建设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第四篇:钢铁行业现代物流产业发展遇瓶颈
钢铁行业现代物流产业发展遇瓶颈应该说,钢铁物流产业是一个具有发展空间的产业,在我国算得上是朝阳产业。2011年,我国粗钢产量近7亿吨,加上近
6.5亿吨的进口铁矿石以及超过12亿吨的国内原矿产量,钢铁生产产生的货运量达40亿吨左右,钢铁物流规模巨大。据测算,2010年我国钢铁业物流总额约达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1.4%。这确实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存在着丰厚的经济效益。
正是利益的驱动,时下不少钢贸企业“转型”,向钢铁物流业进军。一时间,一大批钢铁物流园、钢材城、钢材市场拔地而起,仅福建籍钢贸商在全国就建立了150多家钢材市场。有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国钢铁流通企业数量高达20多万家,钢材市场830余家。若按符合“拥有加工储运功能”和“有商户入驻”这两项条件来划分,已有2000多家钢铁物流园区。如今,国内大中型钢企、流通商纷纷涉足钢铁物流园区项目,呈现“遍地开花”之势。
这些年,我国钢铁物流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钢铁物流成本却始终居高不下。据国家有关部门在全国重点企业开展的物流统计调查显示,重点调查钢铁企业物流成本同比增长20%。据此推算,规模以上钢铁企业物流成本比2009年增加853亿元。其中,运输成本同比增长9.3%;管理成本同比增长15.5%;保管成本同比增长24.1%,直接影响企业物流成本增长6.7个百分点。在保管成本中,利息成本同比增长20.6%,增长最为突出。2010年,我国钢铁行业物流成本费用率为11.2%,比上年降低0.8个百分点,但钢铁行业物流成本费用率仍然处于调查企业较高水平,比调查的全部工业企业平均水平高1.5个百分点。比国外钢铁物流成本更是高得多,如2010年日本钢铁企业物流费用率为6.2%,比我国低5个百分点。如果达到日本的水平,2010年我国规模以上钢铁企业可节约物流成本2765亿元。
本文来源 女性保健:http:///nvren/
第五篇:大力提升农产品物流发展水平
大力提升农产品物流发展水平
时间: 2009-06-29 10:27:22 来源: 《经济日报》
网友评论 0 条
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副产品生产与加工能力大幅提升,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但农村物流体系尚未健全,导致农产品流通渠道不畅。大力提升农产品物流发展水平,进一步发挥邮政企业等网络的服务优势,整合农资生产企业、农家店等资源,促进农村地区商品的双向流通,是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流通成本,解决农民卖难、买难问题的有效途径,是扩大国内需求、活跃城乡市场、繁荣农村经济的迫切需 要。
大力提升农产品物流发展水平,加快农村物流体系建设,是农产品流通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流通成本的有效途径。
农产品物流,一般是指为了满足消费者需求而进行的农产品物质实体及相关信息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的物理性流动,主要包括农产品生产、收购、运输、储存、装 卸、搬运、包装、配送、流通加工、分销、信息活动等一系列环节。国内外经验表明,发展农产品物流有助于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现代化;有助于搞活流 通,增加农民就业,扩大农村消费。
大力提升农产品物流发展水平,要结合我国农业发展实际,合理借鉴国际先进经验,遵循农业经济发展规律,努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培育和完善农产品物流主体。一是加大对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运销企业、进出口企业、物流配送企业和大型食品连锁超市的扶持力度,加大对农产品运 销协会等农产品流通中介组织的引导,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民合作运销组织以及代理商、中间批发商等中介组织,增强农户在农产品物流系统中的地位。二是着力 推动农村邮政物流发展。随着邮政改革的不断深化和邮政物流专业化经营的加快推进,农村邮政物流已成为农村物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 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产品流通、增加就业和农民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采取措施,进一步推动农村邮政物流发展,着力打造管理集约化、网 络规模化、服务社会化的现代农村邮政物流综合服务平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市场监管,健全完善经营机制,努力建成“布局合理、双向高效、种类丰富、服 务便利”的农村邮政物流服务体系。要加大对邮政物流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鼓励邮政企业利用网络优势,建立“连锁经营+配送到户+科技服务”的农村物流新体 系,培育连锁经营龙头企业。商务部门要支持邮政企业与有实力的大型超市、商贸企业合作,开展农产品进城等业务。交通运输部门要支持邮政企业依托交通运输平台发展农资仓储和配送业务。
第二,加强农产品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我国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虽得到较大改善,但与现代物流的发展 要求相比,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农产品仓储、交通运输条件和工具、相关标准体系建设、物流技术发展等基础设施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加强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 建设,投入是关键。一是可以考虑通过专项资金等形式,加强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科技研发以及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投入;二是可以考虑通过适当倾斜的税收、财政等经济杠杆,优先向农产品物流基地、保鲜冷藏、信息平台等基础设施项目倾斜;三是加强物流技术研发,逐步形成以信息技术为核心,以储运技术、包装技术 等专业技术为支撑的现代化物流技术体系;四是加强物流技术标准、计量标准、数据传输标准、作业和服务标准等标准体系建设,尽快形成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农产品 物流行业标准。
第三,搭建农产品物流信息平台。信息化建设是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的关键。发展农产品物流业,必须充分利用现代 信息技术成果,加强和完善农产品物流信息平台建设。一要加强农产品市场预警系统建设,对主销产品的生产、需求、进出口和市场行情进行监测、分析,对有关情 况及时分析预测和发布,为生产者、经营者决策提供参考;二要加快建立完善的公共信息平台,通过电视、广播和互联网等媒体及时、准确地发布农产品供求信息,提高农户和相关企业利用信息的能力和效率;三要加强交易信息平台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着力提升物流交易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