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课走进爸爸妈妈案例

时间:2019-05-14 05:13: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综合实践课走进爸爸妈妈案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综合实践课走进爸爸妈妈案例》。

第一篇:小学综合实践课走进爸爸妈妈案例

小学综合实践课《走进爸爸妈妈》案例

小学综合实践课《走进爸爸妈妈》案例

通过这次综合实践活动,让我深深体会到教师不单单是“传授解惑”,也需要倾注学生的情感教育:关心父母,尊敬长辈,让学生懂得如何回报父母的爱。

一、课题的产生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只有爱妈妈,才能爱祖国。”因此,亲情是一切情感的基石,只有爱父母,才会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爱社会、爱我们这个美丽的世界,才能永驻真爱,形成质朴健全的人性。针对本班学生个性中暴露的自私任性,自我中心的不良倾向,通过真情体验,感悟亲情,激发学生爱的情感,丰富情感积淀,把亲情回报付诸于实践。

二、活动目的1、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使学生变得自信、大胆、培养他们组织和参与活动的能力,增强合作精神。

2、让学生了解亲情的无私和伟大,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3、了解有关父母的感人故事,丰富学生的生活和情感积累,激发学生的爱心,树立心中有他人的情感。

三、活动过程:

全班学生围绕“走进爸爸妈妈”这一主题进行实践活动。

(一)活动计划。

1、活动对象:四(1)班全体学生。

2、活动过程:了解父母的工作情况、成长经历等,做家庭情况调查表,体会父母的辛劳,帮父母做家务,制作小贺卡等。

(二)活动步骤

1、成立活动小组

同学们经过讨论,将实践活动分四个小组进行。同学们按照自己的兴趣自由组合,选出小组长,确定组员,并填好表格。

这四个活动小组分别是:[小学教 学 设计 网--更多综合实践课教案]

A组 采访组 通过问卷、采访形式调查了解父母的工作情况,以及为

了子女付出的爱,收集家长们的意见。

B组 调查组 通过调查家庭收支情况,体会父母的辛劳,知道两如为出、合理消费,学习理财技巧,制定消费计划。

C组 行动组:通过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来表达对父母的爱,并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出一版墙报,手抄报。

D组 资料组:搜集有关歌颂父母的故事、诗歌、名言,并以画图,送小贺卡等形式回报父母的爱。

2、指导各小组制定活动计划。

由小组长负责,根据本小组的活动重点,讨论本小组的活动计划。

(三)各小组活动情况。

片断

一、确定采访内容,制作表格。

采访组的成员讨论采访内容,确定四个小话题:

① 名字的由来

② 成长的足迹

③ 母子了解知多少

④ 倾听父母的感受

片断

二、制作调查表

小组成员共同制定家庭消费收支情况调查表,了解家庭收支情况,体会父母的辛劳,并且制定出消费计划,量入为出。

片断

三、行动组的同学除了帮父母做家务之外,他们还出了一版墙报,并在墙报上集体签名。小学生做这些工作,完全不需要老师的督促,他们能

自觉地完成。

片断

四、资料组的成员带着好奇心,上网查阅资料。由于地区原因,本校学生家庭电脑普及率不是很高,平时少上网,他们都觉得异常新鲜,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们慢慢地查找资料。过后,他们都说:电脑真神奇。

四、成果展示

两个星期过去了,《走进爸爸妈妈》这个课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就要结束了。在活动成果展示会上,同学感到异常兴奋,他们都急于把自己的喜悦和收获和别人分享。

(一)采访组的同学急不迫待地把采访的内容读给大家听,小组长米凤莹还告诉大家如何做一个令父母喜欢的好孩子。

(二)调查组的蔡青文等同学拿出他们的调查表,告诉同学们父母是多么的不容易,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分钱,节省开支,并制订了家庭和个人的消费计划,学习理财技巧。

(四)资料组的同学找到了许多有关歌颂父母的诗歌、名言、故事。如古诗《游子呤》:慈母手中浅,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歌颂母亲的名言:

①母苦儿未见,儿劳母不安——《劝考歌》

②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米尔

③母亲是一种巨大的火焰——罗曼 罗兰

④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英国

……

他们还查找到了《母亲节的故事》、《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少年包拯》等等有关歌颂父母的故事。

五、教师点评:

积极亲情并不在于轰轰烈烈,回报父母最重要的是有一种正确的态度,要有一颗孝心,关爱父母要体现在平时的一言一行、点点滴滴中。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培养爱心,去爱我们的父母,去爱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使同学们不但懂得关心父母,更重要的是如何表达回报对父母的爱。也增强了学生们的合作、组织能力。

第二篇:小学综合实践课案例

一、活动背景分析

宝华山自然保护区于1984年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占地面积115公顷。是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一个组成部分。自然保护区地处北亚热带中部,气候四季分明,热量充裕,无霜期长,蕴含着

丰富的自然资源。其地带性森林植被是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具有浓郁的森林氛围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已知的维管束植物共有124科352属529种,种子植物的种数为欧洲植物种子数的1/4,其中不乏珍稀宝贵的树种,素有宁镇山脉植物园之称。

宝华山森林景观独特,森林覆盖率高达92%。山中有千年古树近百株。宝华山中绿瑰宝,身为宝华人,我们应该让孩子知道自己家乡宝华山自然风光的迤逦,了解我们家乡丰富的物种,尤其是我们引以为豪的“镇山之宝——宝华玉兰”,让孩子发现身边的美,感受身边的美,探究身边的美,欣赏身边的美,最终成为创造家乡美的主人。家乡有这样的美景有这样丰富的植物资源,我们应引以为豪,我们要让家乡这样的美景为更多的人知晓,激发孩子心中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情感。

二、活动时长

使用年级:高年级

第一阶段:2周左右

第二阶段:1节课左右

第三阶段:一个月

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

1、让学生认识、了解我们宝华上中的植物,欣赏让学生感受宝华山的林麓之美,促进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增加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体验。

2、养成合作品质,融入集体。

能力目标:

1、培养孩子们一般认识事物的能力,包括观察能力、比较分析能力和理解思维能力等等。培养学生自觉参与、合作学习意识及自主探究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

2、通过与信息技术课程的整合掌握多渠道收集和整理资料的方法。

3、引导学生观察各种植物的形态并借助有关资料丰富对宝华植物的了解。架设生活与教材相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景物的观察能力,学会欣赏自然中的诗情画意。

4、学会制作叶脉书签,为家乡的风景设计公益广告用语,最为小导游想四面八方而来的游客介绍我们的宝华山等,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综合实践能力等。

情感目标:

1、通过学生在集体活动中的相互交流与帮助,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让学生感受到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

2、在成果汇报、展示过程中,让学体验时间出成果的喜悦感和成就感,培养其自信心。

3、宝华为我们的骄傲,向人们介绍我们的宝华山,欣赏宝华山的美景,宣传宝华。激发孩子心中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活动准备

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活动调查的相关表格,2、学生在教师的组织领导下去我们的宝华山寻找我们自然保护区内的珍贵之物,认识它们,观察它们。

四、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

在课题确定之后,我们将用2周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调查有多少学生了解自己家乡宝华山中珍贵的植物,然后我们将组织学生走进宝华山,亲近宝华山,在自然保护区里,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在老师的带领下观察植物,认识植物以宝华山上的物种为材料,让学生观察、访问,查找资料,认识、了解宝华山中的珍贵物种。

学生分组,从宝华山回来后形成一系列的调查表格,如有关家乡植物资源的情况调查,去查找文人墨客对宝华山风景的赞美的诗篇,如当你了解了我们宝山里那些植物你的心情、感受如何等等,自己可以翻阅相关书籍,可以上网搜索,可以向别人请教等等,自主搜集资料。同时将采集回来的植物树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植物的辨认,认识树叶的形状,制作成树叶贴花,做成叶脉书签等,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准备,同学们在校内外展开了广发地资料搜集为了有效利用起网络,使之成为同学们简便、快捷地资料查询,我还对孩子进行理论基本的培训,1、用搜索站点点击出关键词的方法查找相关资料,对获取资料进行复制,整理、打印,怎么制作表格等。

给学生充分准备的时间,一个月左右把资料拿到课堂上来,让学生互相交流,表扬资料搜集好的学生,同时也给其他做到不足的同学一个学习范例,补充自己整理搜集的相关资料。

第二阶段:

下面以1节课的过程勾勒为例。

第一节课,以交流资料,了解植物为主

一、创设情境,赏一赏

1、展示家乡宝华的美丽的自然风光图。

欣赏着美丽的自然风光,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和体验?

2、把你拍摄的照片与大家分享。

二、自主合作,说一说

1、、说说宝华山中珍贵的植物种群

(1)、物华天宝——宝华山自然保护区

1984年,江苏省人民政府把宝华山辟为自然保护区,是江苏省7个自然保护区之一,已载入《中国百科年鉴》。1996年被列为国家级森林公园,使珍贵的植物资源得到了十分妥善的保护。因为植被保护得好,加之隆昌寺被36座山峰所包围,在山的任何一面都看不见寺庙的影踪,只能远远地听到晨钟暮鼓的声音。

宝华山地带性植被保存完好,据初步统计,仅维管束植物就有124科、352属、529种,其中种子植物的种数为欧州种子植物种数的1/4。其中,宝华玉兰、糯米椴、三页漆、紫檀、南京椴为特有树种,宝华玉兰为特有树种,是三百万年前的新生代。有刚竹、水竹、苦竹、短穗竹等野生品种,称之“竹海”。地带性植被中,落叶成份为:青冈栎、苦槠、冬青、紫楠等,毛竹、油桐等栽培历史悠久。

(2)、资料链接

(1984年被江苏省人民政府确定宝华山省级自然保护区。

1996年4月被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XX年后又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现为“国家4a级森林公园”。

(3)、说说你在自然保护区内的见闻

了解植物的习性

(4)、重点认识我们的“宝华玉兰”。

a、讲解宝华玉兰的发现过程。

1932年,我国著名的植物学家郑万钧来宝华山考察时发现了它,并定名为宝华玉兰。

b、栽培种植情况

此树种至1980年全县只剩母树26棵,濒临灭绝。近年来,在人工精心捉种、培育下,已有苗木数万棵。如今,宝华玉兰已走出宝华山,在大江南北的许多城镇安家落户。宝华玉兰是宝华山镇山之宝,落叶小乔木,每年早春二月,于春寒料峭中先开花,后发叶。花朵多而大,形状如莲。花瓣白色,莹若冰雪,基部紫红色,花香浓郁。叶为悬胆形,树皮灰白色。花谢结籽,满树翠叶,至冬落尽。其籽艳如红玛瑙,被紧裹于长条形灰色外皮花房室内。宝华玉兰木材大都通直细致,是良好用材;其花还可制香精和作药用、食用。

c、美文欣赏

多么勇敢的宝华玉兰呀,为了迎接百花盛开的春天,不畏早春二月的料峭寒风,等不及长叶,便绽开一树鲜花;

多么美丽的宝华玉兰呀,如莲的花朵,洁白的花瓣、微紫的基部,艳红的花丝,淡淡的幽香;

多么谦虚的宝华玉兰呀,待到春光明媚时,身披绿装,含笑不语甘心扶持烂漫的山花;

多么朴实的宝华玉兰呀,到秋天结出一串串葡萄般的鲜红种子,耀眼夺目,为秋色增添了光彩。

d、我们的身边就有这个“玉兰”精神的人,你能说说吗?

课外可以延伸对植物知识的探究活动,如研究植物的叶子等。

第三阶段:

利用节假日开展假日小队活动,用实际行动宣传我们宝华山上丰富的珍贵的植物资源,宣传我们宝华山的优美风光,五、活动成果的交流与总结

1、同学们登山研究植物的活动图片及采集的树叶等资料与大家交流

2、有诗为证:交流搜集来的赞美宝华山风景的诗歌等

3、做树叶贴画

4、制作叶脉书签(事先在家做好),和大家交流

5、创意设计导游词

六、活动评析

综合实践过程的重点要突出综合性、实践性、活动性、生成性、开放性和自主性等特点

在活动前的准备上应花大功夫。我们的学生尽管生活在宝华山脚下,但对宝华山的了解仅限于感性的认识中,在活动准备之中,带领学生研究每一种植物特性,指导学生设计好表格、搜集资料,整理资料,汇总资料,指导学生做树叶贴画,做叶脉书签。

在教学中,我利用激情导入,让学生感受现在风景之美。让学生交流自己调查的心得,然后重点指导学生认识我们宝华山上的珍惜物种——宝华玉兰,同学们分组合作展示自己的才能,赞美自己的宝华山,然后走向街头走向社区,让跟多的人了解我们的宝华山。通过活动,同学们锻炼了自己的能力,丰富了自己的见识,增长了自己的知识,受到美的熏陶。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在应试教育中,我们过分地强调学校的教育功能,一方面长期将学生囿于一个狭小的空间,与社会、与生活脱离,另一方面又抱怨学生没有社会责任感,缺乏能力,不能将所学的知识为社会服务。这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综合实践课程的开设为学生申请了一个机会,开辟了一片天地,使他们能走出校门、走出课堂、走向生活、走向社会。

第三篇:走进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

走进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

———浅议如何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

【摘要】新课程改革将小学数学分为四个部分,“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被提出,这既是时代改革的需要,也是数学教育的必然结果。它对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改变了传统的以知识记忆为特征的陈旧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加深对数学本身的探索和理解、掌握和应用数学。因此,在教学时也要相应的改变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经验,设计有趣的活动,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 教学策略 学生主体

《数学课程标准(试验稿)》将实践活动作为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要求是: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学习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教学时,我们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一类新型课程。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是一个全新的课堂,它给学生更多自由发展的空间,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了解自我,关注社会,为他们打开学习知识的另一扇窗户。让学生用一双明亮的眼去观察,用一颗灵动的心去触摸,感受世界的多彩,体验生活的律动。然而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障碍,有许多问题困扰着我们。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虽然进行了大量的教学改革尝试,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着全新的教学理念,但是要将综合实践活动课上的出彩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首先,综合实践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和自主性,这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指导,没有针对性同时学生也缺乏深度实践和实质性的体验、感受。其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评价不像其他学科可以用考试来测定,它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允许学生对问题的解决可以有不同的方案,表现的形式也可以丰富多样,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重视学生的过程而不在于结论,因此评价的标准难以确定,从而表现出较大的随意性。第三、综合实践活动要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安全问题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普遍羁勒。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说说自己对综合实践课的几点看法。

一、更新观念,加深对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认识。

1、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有很强的创造性,实践性和操作性,它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数学实践活动课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主动创新的新天地。例如,在一年级学生学习《认识人民币》,人民币相信学生不学也认识,最关键的是怎样合理优化使用人民币。因此,可以组织一次班内购物,教师组织两组学生准备商品,担任售货员,其余同学手持模型纸钞购物。请你运用你手中的100元钱,买你最喜欢的几样物品。在这一活动中,学生不仅要考虑如何尽可能多的买到自己喜欢的商品,还要考虑钱够不够,如何花最少的钱买更多的自己喜欢的东西。相信在此活动中,学生不仅学会了如何有计划的购物,还学会了计算使用钱。在活动中也培养了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的能力。

2、综合实践活动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知识的构建

实践活动倡导“让学生去经历”,强调学生活动对学习数学的重要性,认为学生的实践、探索与思考是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条件。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在交流中碰撞,在思考中相互接纳。学生不仅能体验到进步的快乐、成功的喜悦,有时也会受到一定的挫折教育,实现智力与能力的共同发展。我们可以这样说,实践活动的价值并不仅体现在活动结束时所获得的某种效果,更重要的还体现在活动过程中被人们所忽视的一些无形的东西,如情感体验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数学学习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即通过内部认识结构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建构知识。这就是说,我们的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创设条件使新的学习材料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相互作用,让学生主动地建构新的数学认知结构。综合实践活动提倡“做中学”也就是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操作探究、体验活动中,去参与知识的生成过程、发展过程,主动地发现知识,体会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培养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3、综合实践活动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 传统的数学教学,教师特别重视知识的教学,而很少关注这些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学生只是为了学数学而学数学,不善于用数学的眼光去思考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造成了知识与生活、知识与能力的脱节,于是有些学生认为数学太抽象、不容易理解,对数学学习也就不感兴趣。《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景中学习和理解数学”。组织学生通过参观、调查和实际测量等活动,能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有数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待现实问题的能力和意识,同时也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感受到数学带给大家的无穷魅力。

二、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课

数学实践活动是学生合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活动的形式和方法是多样化的。在农村小学要根据农村学生的特点和学校,社区的条件来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根据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点和学生特点设计活动根据小学数学教材,可以将数学综合实践课归类如:操作与制作活动,游戏竞赛实践活动,实际测量实践活动,观察、调查实践活动,小课题研究实践活动。根据上面的分类,我们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应该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1、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地点

综合实践活动不一定就非得到外面去实践,我们也可以在室内进行。如:四年级下册的“我们去春游”课本上是放到游乐场的,但在农村有这样的条件的好像还不多,那么这个综合实践活动外面只有在室内进行,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活动,针对春游中路线的设计、乘车方案、购买门票等问题让学生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学习测量这一部分的时候教材也设计了综合实践活动,如教学《土地测量》可组织学生走出学校,进行实地测量,帮助家长计算面积等;教学《千米的认识》可带领学生进行目测、步测、实际测量。

2、注重活动形式多样化

新课改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成为数学教学方法的主旋律。综合实践活动既是个人的活动,也是小组的活动,还是全班的活动。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小组成员之间要有明确的分工,防止出现互相推诿、被动参与或惟我独尊的情况,又要注意小组成员之间的通力合作。如:四年级下册“我们去春游”一节实践活动课,针对春游中路线设计、乘车方案、购买门票等问题,上课时首先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互动。给予学生更大的自由活动空间,以获得更多的相互交流机会,有利于学生更自然、更大胆、更主动地进行交流合作,互帮互助。教师积极指导学生学会在合作中与人协调和施展自我,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和合作精神,提高探究活动的效率。我们还可以采用游戏竞赛,观察、调查,小课题研究等形式来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通过多样化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认识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1)开展制作、操作实践活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操作、制作实践活动就是把学生手的动作和脑的思维结合起来,以活动促思维,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例如:教学“数的认识”,让学生操作学具,在数大量的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数的概念;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可以让学生用学具自己创造更多的分数;再如:教学三角形的认识后,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物体使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学生可以举例如:修理家中或班级中坏了的课桌椅等;教学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之后,让学生制作纸盒等。这些教学改变了“耳听口说”的简单化学习模式,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知识。(2)开展游戏竞赛实践活动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比较喜欢有一定主题和角色的社会化游戏。数学有较强的趣味性,如果把它和游戏、竞赛活动巧妙地结合起来,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学“人民币的认识”一课后,开展“小小商店”课内游戏,让学生分别扮演顾客和售货员,体验购物的步骤,掌握简单的人民币加减计算。有的老师还在游戏中设计了为希望工程献爱心捐款活动,使学生受到一定的思想道德教育。这个实践活动的设计,比简单的人民币计算教学效果要好得多。再如:为了提高一年级学生口算20以内加减法的能力,设计玩“扑克牌”游戏,让同学在玩扑克牌的过程中提高口算的速度和正确率。(3)开展实际测量实践活动

这类实践活动主要针对数学教学中“量与量的计量”。我在教学“克、千克、吨”的认识时,根据以往的经验,学生一般都能正确地进行单位换算和简单的计算,但在实际运用这些单位时,如妈妈体重52(),一个苹果重100()往往会闹出一些笑话。这说明学生对这些单位建立的表象是模糊的,于是在教学中设计了一节实践活动课,让学生实际称一称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质量、同学的体重等,帮助同学进一步建立重量单位的表象。再如:教学《土地测量》可组织学生走出学校,进行实地测量,帮助家长计算面积等;教学《千米的认识》可带领学生进行目测、步测、实际测量。

(4)开展观察、调查实践活动

数学来源于实践。现实生活、生产中处处蕴涵着数学问题,教师应创设条件,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了解数学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的价值,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例如:《吸烟有害》一节实践活动,让学生调查家庭中吸烟人数、香烟品牌、香烟价钱,同时调查一名学生一年学习费用是多少钱,核算浪费的这些钱可以资助多少失学儿童等,使学生利用数字的对比,进一步加深对吸烟危害的认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3、数学活动时间应弹性操作

数学实践活动的时间不易把握,要立足于课堂,用足课堂时间,但又不能受限于课堂。例如:组织一次班内购物,其中两组学生准备商品,担任售货员,其余同学手持模型纸钞购物。请你运用你手中的100元钱,买你最喜欢的几样物品。在这一活动中,学生不但学会了如何有计划的购物,还学会了计算使用钱。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虽然课已结束,但学生活动的兴趣仍在延续着。因此,教师应引导和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实际,到生活中去寻找数学,调查了解有关问题,收集相关信息。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本身的魅力。

三、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要注意的问题

1、活动计划要切实可行。

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前,教师要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把可能出现的情况都想到,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避免出现实践活动流于形式、走过场。因此要做到课前要充分挖掘教材中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认知经验出发,做到目的明确、计划周密。教学设计中不但要考虑教材和学生特点,还要考虑活动所需要的时间、安全等方面的因素。对于学生自己设计的实践活动方案,教师要多加指导,使方案更具可行性。

2、转变教师角色,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实践活动课的主体。实践活动课要求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和个性发展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要要转换角色,成为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教师要更多地关注实践活动的目标导向、动机激发、情景创设、方法指导、疑难解答等。如果教师限制得过多,实践活动课将失去其价值。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3、实践活动课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低年级儿童现有的数学知识比较少,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有限,他们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开展实践活动,一般以游戏、竞赛、学具操作为主的活动形式,结合学生的日常活动,如跳绳、跳皮筋、赛跑、踢毽子等,创造性地设计数学实践活动。中高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转变,主体意识逐渐增强,又有一定的数学知识基础和社会生活经验,所以一般以学具操作、实地测量、参观调查、小课题试验等为主,培养学生的发现、探究、应用意识。

4、综合实践课注重评价形式多样化

在综合实践课的过程中,要及时适当的进行评价。学生之间互评,还可以是学生的自评,同时家长也可以参与进来评价,还可采用问卷调查。在评价过程中,注重设置学生参与实践的程度,交流的主动性,解决问题方法的新颖性一。教师的评价主要以引导、鼓励为主。在评价过程中,要充分体现数学实践活动的实践性、开放性、创造性、探究性、趣味性,让学生充分感悟到身边处处有数学,人人要学数学,事事需要数学,让学生自发地去寻找自己感兴趣的数学,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总之,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在内容、方法、环境等方面的改变,在学习内容上为学生的实践活动提供了条件,为教学方法上提供了保证,使学生有思考和表达的机会,有表达自己想法和展示自己才华的场所。如何更有效地开设数学活动课,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研究与探索。

参考文献:

杨明;充分挖掘课程资源 有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J];宁夏教育;2005年12期 郭霞,何松林;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策略[J];教育科学论坛;2005年11期;24-26 陈家斌,杨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式[J];教学与管理;2005年29期

第四篇:综合实践课案例

综合实践课案例:活动主题《小小绿豆芽》,通过调查研讨,我们决定和初一生物组联合,确定了小小绿豆芽这一主题,并设计了这样的活动内容:

1.了解绿豆芽 2.种植绿豆芽 3.出售绿豆芽

在“了解绿豆芽”活动中通过搜集绿豆芽营养成分、萌发条件、种植方法等资料。要求学生:

(1)掌握利用工具书(如索引、文摘、百科全书等)(2)使用视听媒体(3)做笔记(4)访谈

(5)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分类,并结合生物课堂上的学习,完成信息技术和研究性学习目标

在种植绿豆芽活动中通过观察绿豆芽生长,要求学生:(1)有目的地收集事实材料

(2)会运用调查、观察、访问、测量等方法

(3)写好观察日记,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4)形成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完成劳动技术活动目标。

在销售绿豆芽活动中,通过市场调查、制定营销计划、现场销售等活动,要求学生:

(1)参与社会活动

(2)学会与人交往。完成社区活动目标。

二、活动实施中生成的新问题

事情并不像计划的那样按部就班地发展,在了解绿豆芽阶段并没有出现太多的问题,到种植绿豆芽阶段就开始出现问题了:

由于是冬天,生发需要较多时间,到了周末,学生们不到校,豆芽没人照料,怎么办?学生们想了很多办法,通过商讨,大家决定采纳1、6班王惠的意见----委托他人照管。

周一发现豆芽已经有点发干了,原来被委托的人忘记了。影响了豆芽生长,学生们很失望,但却意外地获得了这样的经验:

1.在应该浇水的时间里提前用电话等通知被委托人; 2.找另一个人帮助提醒;

3.在委托之前了解被委托人是否会因有其他事情而完成不了任务; 4.用合适的方式强调为豆芽浇水的重要性,使被委托人印象更加深刻。

在老师的引导下他们做出了上面的总结,并在班级里和大家分享了他们的体会。这件事让学生学会了理解他人,无意间完成了社区活动的又一个目标,这是我们在设计活动时所没有想到的。

沙生法的豆芽生长缓慢,而且到了第4、5天的时候开始发出“豆腥味儿”。什么原因呢?为此我们请教了生物老师,找到了问题的结症:原来,资料上的介绍说,在沙生豆芽上面压重物,越重越好,我们就在上面放了个花盆,因此影响了空气的流通,使其缺少了一个萌发条件,虽然其它两个条件得到满足依然不能正常发芽。时间一长,温暖潮湿的环境使豆子内部开始发酵,于是产生了异味。虽然沙生法没有成功,但这件事情让学生体会到:资料上的介绍虽然也来自实践,但在操作过程中还是要根据自己的环境和条件不断总结才能成功。有的同学还和学习结合起来,认为:老师教的方法虽然对很多人有效,但是如果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就会更快进步。豆芽快发好了,我们怀着兴奋的心情准备进入到活动设计的第三阶段----出售绿豆芽,我们按计划进行了市场调查,可是调查结果却使我们不知所措,我们种植的豆芽和市场上出售的完全不同:

谁会买这样的豆芽呢,长的那么难看!活动进行不下去了。第二天,同样放在桌子上的两个豆芽,市售的已经干成了一片薄膜,而我们自己发的却没什么太大变化:

学生们看到这些后,在不齿这种为了赚钱置他人的健康于不顾的不道德行为的同时,也不禁为那些喜欢吃豆芽的人们担忧起来,难道市售豆芽真的不能吃了么,怎么吃才能避免伤害呢?调查后大家得出如下结论:

1.把买来的豆芽在热水中烫一下,可除去漂白剂等添加物质。2.炒时加一点醋,保持豆芽营养成分的同时还可以美容。

3.日本人用淘米水浸洗被污染过的农作物,使酸碱平衡,降低危害程度。这时候一个新的设想在我和学生们的心中酝酿:向社会发出倡议,让绿色食品真正走进生活!这样即能够使社区活动目标完成得更加圆满。又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同学们一起制作了宣传板,把我们的研究成果利用家长会、社区活动等机会向人们进行呼吁,尽管这声音还略显单薄,但已经让我们感受到了作为一个公民和社会的一员应担负的责任!

在您指导的这次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是否能够很好地进行合作探究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有没有遇到一些问题?学生是如何合理地解决合作中的问题,进而取得较好的研究成果?

在我的指导下,这次综合活动中学生们能够很好的进行合作探究实践活动。在活动中遇到了个别问题,如沙生法的豆芽生长缓慢,而且到了第4、5天的时候开始发出“豆腥味儿”。什么原因呢?学生们为此请教了生物老师,找到了问题的结症:原来,资料上的介绍说,在沙生豆芽上面压重物,越重越好,我们就在上面放了个花盆,因此影响了空气的流通,使其缺少了一个萌发条件,虽然其它两个条件得到满足依然不能正常发芽。时间一长,温暖潮湿的环境使豆子内部开始发酵,于是产生了异味。虽然沙生法没有成功,但这件事情让学生体会到:资料上的介绍虽然也来自实践,但在操作过程中还是要根据自己的环境和条件不断总结才能成功。有的同学还和学习结合起来,认为:老师教的方法虽然对很多人有效,但是如果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就会更快进步。更让学生们体会到了合作探究的重要作用,对于今后的学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五篇:小学综合实践课案例

小学综合实践课案例

一、根据学校实际,科学确定活动内容

1、自主化

为了使综合实践课程有效的推行,学校建立了一套健全的课程实施组织网络。在这个网络中,校长室负责课程实施的全盘领导,教导处负责活动研究、指导培训、鉴定、资料管理等活动,教导处、大队部协助活动,各年级研究组负责确定、协调活动计划,班主任及其他指导教师是具体实施者。在计划制定方面,我们注重全员参与,自主制定。即校领导、教师、学生都参加到学校计划制定的活动中来,它经过了由上而下、由下而上两个轮次。由上而下,即由学校领导、教导处将确定的我校综合实践的课程理念、目标向下传达,组织教师学习领悟,让每一位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充分了解本课程的性质、任务、本校的活动特色等;由下而上是指内容的制定全员参与,由学生到指导教师最后再汇总到主管的教导处。

2、多角度

在确定本学年的活动内容时,首先在学生中展开广泛的讨论,让他们围绕书上的课题,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方面,再由指导教师根据汇总的情况进行梳理、筛选、归类,上报科学的、可行的课题,最后由教导处做通盘搭配,根据各年级确定的研究主题进行统一的规划安排,制定计划。

3、系列化

同一个内容,不同的做法,由此体现课题的层次性与新颖性,形成一个序列,这是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一个创新。

二、加强常规管理,促进课题深入实施

1、课时安排、落实制度

我校综合实践活课时安排是弹性课时制,即将每月4课时的综合实践活动时间根据需要灵活安排,做到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将4节综合实践活动分成“2+2”的形式,“2”为教师指导课,每月2节,由教师进行活动培训,传授活动内容与方法,围绕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阶段总结,“2”为个人实践活动课,放在每周的周末,由学生个人或者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由活动。可以根据需要将2节综合活动大课与信息技术课打通,也可将其与其它学科如自然、班队、社会、科学等打通,统一安排使用这样的安排灵活性大,为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时间上的保障。在课时的落实上,学校领导小组不定时地进行检查和听评课活动,保证了新的活动理念的运用,提高了每节活动课的课堂质量。

2、教师选聘、培训制度

理念是教育改革的阳光,有了阳光,才能有教育的春天,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同样要求教师有坚实的理论、先进的理念作基础。因此,我们把教师竞聘工作当成一件大事来抓,力求通过竞聘,择优录取优秀教师,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教师条件:必须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年龄在50周岁以下,有长期的教学经验,积极参加新课改,勇于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并付诸于实践。选题方面:要求能带领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课题,小中见大,选出贴近学生生活的、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学生感兴趣的、科学的、可操作的课题。

竞聘演说:符合上述两个条件后,由校课题组过关筛选后统一安排竞聘演说。参加演说的教师要把课题的来源、实施过程、实施措施、实施预想困难、实施达到的目标阐述清楚,对自己竞选的课题有一个全面的、综合的诠释、理解与评价。竞聘答辩:演说完毕后竞聘教师要接受专家及课题组的提问,有针对性地回答提问者的问题,要求能掌握课题的基本知识,围绕课题全面论证,既富有新课改的精神和新的教育理念,又有自己的观点和创新。

学校课题组及专家组将根据教师竞聘的情况,为每位教师进行综合打分,优胜劣汰,选出优秀者担任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在培训方面,本学期我们重点抓了教师指导方面的培训,多次组织教师学习有关专家的最新教育理念,并在学习后要求教师结合学习所得与教学实际,每人写出指导手记,集体交流讨论,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3、听评课制度:

本学期我们主要重视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堂教学,力求通过听评课活动,使综合实践的课堂教学改变以往的应付、呆板、满堂哄的现象,做到科学、务实、创新,既促进教师课堂教学理念的转变,又使学生能在课堂上学有所得,真正地走向生活,走向实践,走向创新。具体做法是:学期初由学校教导处组织一次全面的听评课活动,对每一堂课的优缺点进行详细的评价与指导,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为保证实践课的质量奠定基础。学期中不定时地对活动课进行抽查,检验活动课的质量是否有明显提高,期末根据学校指定的课题,进行一次优质课评选活动,检测活动课的授课质量,评选出优质课进行推广,促使每个教师的授课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我们还对三次听评课中不合格的教师限期充实与提高,将听评课活动扎实地落实到了实处。听评课制度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吹进了课堂,使综合实践课的课堂也充满了新课改的气息,不但敦促教师不断地改革创新,而且调动了他们上好活动课的积极性,使每一节活动课都科学扎实,保质保量。

4、阶段性总结制度:

为了不断地在活动中反思提高,我们还建立了阶段性总结制度。具体包括: 阶段性案例:活动进行一个阶段后,教师们根据活动情况及时撰写活动案例,记录活动中的收获、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今后的改进措施等,对这一阶段的活动情况进行全面的总结。

阶段性反思:不断反思才能不断提高。教师要根据每一阶段的活动情况,对照新的教育理念和活动中的实际情况,经常进行反思,并形成书面报告。对典型问题校课题组要组织统一学习、讨论、研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时进行总结与推广。

教学实录:我们不但要求每位教师讲好优质课,而且要求他们要整理好课堂实录,并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点评与反思,在整理的过程中不断反思、提高,也为今后的活动课教学留下第一手教学资料。

指导手记:为了进一步强化教师指导工作,抓好教师指导这个薄弱环节,我们要求每位教师要有指导手记,记录个人指导过程中的心得体会、点滴收获、经验教训等,边活动边总结边提高。

5、评价制度:

本学年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制度纳入教科研的管理,实行动态化评价和管理,即对活动的全过程进行过程督导和评价,包括开题、活动实施、结题、课时落实、听评课等各个方面,力求通过科学的评价,全面促进活动质量,把活动的开展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

三、随着课程的进一步实施,存在的问题也渐渐凸现:教师怕上综合实践课,甚至干脆占用,上其他课。原因主要有(1)教师对该课程从理念上还未真正把握,感觉还是有些虚幻。没有现成的教材体系和指导体系,学习不够。(2)教师的综合素质与该课程实施还未匹配,该课程实施需要全方位的素质和较强的能力,在实践操作中教师觉得无从着手,业务素质不够;(3)现有的对教师评价体系仍强调学科教学质量,该课程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窘境,重视不够,付出多回报少;(4)由于是一门开放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活动的真正开展需要相配套的物力、财力,而这方面学校有时很难提供,教师个人很少能独立解决,保障不够;(5)学生与家长由于受社会传统教育和学校教育宣传上的影响,仍觉得考分最重要,活动开展意识不强,应该完成的任务不主动,不及时,质量不高,准备不够。

四、针对以上现状,在新学期中我校将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做好工作:

1、转变观念,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必须让教师的教育思想进行一次深刻的革命,要让教师站在未来人才的需要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上来认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实践是关键,教师的作用是有效的指导,要大胆地让学生去闯,失败了也是一种体验、一种收获,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科学态度和科学规范,体现与人合作和分享成果的乐趣。通过设立新课程论坛,举办学习沙龙,开展与新课程一起成长的研讨活动,让教师深入新课程。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注重发挥教师群体力量,倡导教师之间的合作,成立综合实践活动“智囊团”。根据农村小学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充分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由2-3位教师分别指导,让教师和学生在活动中一起成长。

2、拓展外部环境,营造有利于教学的氛围。学校将积极主动与周边单位及相关行业进行联系,探求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有利氛围。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综合实践活动不仅仅是学校、教育部门的事,而应当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的责任。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全社会人人有责,我们要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下一代,为孩子们提供必要的学习环境。另外,学校将把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教学工作检查的重点,以此推动综合实践的改革的不断深入。

3、建立切实可行的评价办法。综合实践活动不像其他学科一样可以用考试来测定,它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不仅允许学生对问题的解决可以有不同的方案,而且表现的形式也可以丰富多样;而且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重视学生的过程而不在于结论。它是以形成性、发展性的评价为主,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具体评价的操作中,我校将采用以下方法:

1、“档案袋评定”: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设计的方案、提出的问题、搜集到的资料、取得阶段性的成果以资料卡的形式存入档案袋。

2、“多元化评定”: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个性差异,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及时给予他们鼓励,促使他们更积极、更主动的实践。此外,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小组互评甚至邀请家长一同参与评价,建立这种开放式的多元评价体系,将使评价更加科学,更加全面,更加真实。

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之路任重道远,但是我们有信心让它成为新课程中一颗闪亮的“明星”

参考案例:

综合实践活动课案例与反思

一、活动主题的提出

风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有2000年的历史了。它既能就地取材、制作方便、容易普及,也可以精细制作,显示不同民族的精湛工艺水平和美术构思。近年来,随着放飞技术的发展,风筝日益成为竞技性很强的体育活动。所以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国际交流活动的日益频繁,放风筝也逐渐成为国际友谊交往和文化体育交流受欢迎的媒介。风筝融合了群众的欣赏习惯,反映人们善良健康的思想感情,渗透着我国民族传统和民间习俗,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对外的交流次数的增多,风筝作为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逐渐成为社会精神文明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风筝文化的出现,把人类的精神和智慧带到了更高的境界。风筝与文化关系至深,内容也很丰富。这里既有精神文明的体现,又有意识形态的延伸。毫无疑问它有益于提高人们的文化修养和艺术欣赏水平。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民对娱乐生活的种类需求越来越多,本校许多学生对放风筝很感兴趣。

于是,我想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中国源远流长的风筝文化和制作工艺,增长学生的见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又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加强了学生交际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二、活动具体目标

1.通过搜集和交流有关风筝的资料的过程,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传统工艺。

2.在活动中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以及与人交往的能力。

3.通过制作和欣赏风筝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4.在活动中让学生亲身体验制作各种风筝和放飞风筝的乐趣,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鼓励学生创新。

5.通过评价,培养学生主动自我反思、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活动实施具体过程

活动准备阶段:

(一)组织形式:一个班分成五个组,分组时必须科学合理,根据学生自己的爱好(绘画、制作、信息、宣传等)把这些人员分配到每个小组中,各种人才互相搭配。

活动时一起参加,有需要时再分头行动。比如:制风筝时,不知道如何制作,信息人员就可以发挥作用,一部分人可以去请教老师、风筝爱好者等,一部分人可以上网查找资料,还可以到图书馆找资料等。

一段时间后,有了成果,宣传人员要立刻总结汇总,并以黑板报等形式公布。

学生在活动中有困难时再请教老师。各小组中各个队员活动前应该明确需要干什么,并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

(二)准备工作

1.对学生进行安全和文明礼貌教育。

2.进行调查方法、摄影技术、信息技术等方面指导。

3.学生参与活动时会遇到许多困难,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大胆地与人交流,积极、自信地参与活动。

(三)、确立课题

综合实践课上,我们了确立“风筝”这一研究内容,同学们分组围绕“风筝”提出了自己最想了解的知识或最感兴趣的方面,同学们经过讨论,确立了下面一些研究子课题。子课题:

1.风筝的发展历史 2.古今中外的各种风筝 3.风筝的种类、图案 4.关于风筝的趣话、故事 5.未来风筝的发展趋势 6.自己制作的风筝

接下来,各学习小组组合本组特点选定了研究的子课题,激发了学生探究课题的愿望,提高了学习热情。

活动实施阶段:

第一步:制定简单的活动计划

这次关于“风筝文化”的研究活动,不仅让学生参与和体验,还让学生尝试专题研究。在众人的设想及归纳中,孩子们定下活动方案,正式开始了他们的探究活动。学生的方案简单易行,大的框架已搭成,体现了孩子们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处理问题的程序。

例如:神力小组调查活动计划表

班级: 组名: 课题题目: 校外指导老师: 组长: 小组成员: 课题的目的:活动计划:

(1)任务分工:

(2)活动步骤:

(3)活动所需的条件:

(4)活动所采用的方法:成果展示: 第二步:根据研究对象采取有效研究方法

学生们确立了自己的课题后便开始了自己的研究。

①引导学生调查风筝的种类、名称、风筝著名产地、传统制作的方法等。(这一项每组可以选择一个子课题进行重点研究,教师在评价学生时也要根据学生研究的重点给予合理的评定); 例如:a.访问熟悉的人活动。从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口中,了解他们对风筝的认识和看法,以及放风筝的一些制作技巧等。

b.到图书馆查找资料。通过查找书籍、报刊,同学们了解到风筝起源于战国时期。据<<墨子.鲁问>>篇记载,“公输般竹木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又说“公输般作木鸢,以窥宋城”。五代时,又在纸鸢上系竹哨,风吹竹哨,声如筝鸣 故以后称“风筝。唐宋时期,现属潍坊各地扎放风筝已很普遍。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今潍坊诸城人)的<<清明上河图>>就有六名儿童在放风筝,足以佐证。明清时期,潍坊的风筝达到极盛。每年清明节前后,风和日丽,家家户户扶老携幼,踏青登场,竟相把自己的得意之作送上蓝天。

最有代表性的大型龙头蜈蚣风筝,长达百余尺。放飞时先将尾闻和身闻渐次放起,靠几十节“腰子”所产生的提升力将首部往高空。腰子的连缀是按力学原理系结,系绳之间必须有严格的角度和距离。“龙头蜈蚣”扶摇蓝天,气势千里,蔚为壮观。嬴得国内外的普遍赞誉。(以上是流行小组整理后的资料)

c.在网上,同学们下载了许多风筝的图片资料。知道了自1984年第一届潍坊国际风筝会以后。每年的四月中旬都被要举办一年一届的国际风筝盛会,1988年,第五届国际风筝会将潍坊定为“世界风筝都。现在已经成功举办了十九届风筝会,每年都要吸引来自世界的几十个国家和地区。也为潍坊的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以上是花儿小组在新浪网查到的资料)

在欣赏的风筝发展史中,体会古代文明的魅力及现代科技的神奇。

②引导学生阅读与风筝有关的文章(诗词、散文),并初步了解中国2000年风筝文化的发展过程;

③引导学生掌握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方法。

第三步:交流研讨学习成果。

1.有收获有成果,向人们展示、交流是最快乐的事情的。首先,让学生们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学习、整理,将小组同学的心得体会记录下来。利用综合实践课的时间进行谈话、展示交流,达成资源共享,并列出各类表格。如:

风筝图案的种类及它们的吉祥寓意

风筝的流派

风筝的发展历史

同学们踊跃发言,谈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很好地展示了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此外,还举行与风筝有关的诗词、散文朗诵表演,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文人;也可检验学生对语文、口才、胆量等方面的能力。

第四步:动手创新,展示成果,体验成功。

1.各小组展示学习成果如:文学作品、摄影图片,手抄小报等。

2.展开想象,动手制作小组心目中的风筝。对于好的作品老师给予鼓励,记录到成长档案中。

3.交流活动体会,在班上集中座谈会,怎样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在本次活动中,你有哪些难忘的经历。

活动总结与评价阶段:

1.在校举行成果展示活动,活动方式有:校风筝节、手抄报、图片展等,将所有成果汇集一起,办成小展厅,请家长及其他老师、同学参观。

评价方式:

1.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

本课程的评价可采用多种方式,如对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的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其中以学生的自我评价为主。由于是让学生自我评价,其压力较小,学生可以充分地畅谈自己参与活动的体验、经验和教训,自由地交换意见。这种集体和个人的自我评价可以使学生享受到健康的民主风气的熏陶和教育。

2.评价的多样性

本课程具有开放性的特点,评价也应该具有开放性、多样性。在学生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应尽可能采用集体讨论和交流的形式,将个人和小组的经验及成果展示出来,并鼓励相互之间充分发表意见和评论。这样的评论不仅可以使学生吸取他人的有益经验,而且还可以促使学生加深对问题的认识,有助于培养学生敢于和善于发现问题并发表个人见解的优良品质。

3.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继续对风筝进行了解和研究

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全方位开放的课程,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中不难发现,他们有时会情趣大发,恨不得一天课程都改成综合实践活动课,把课程排得满满的,一节课分工查资料,一节课搞个小小的调查,一节课汇总讨论,一节课交流成果体验„„让学生真正做到自主活动,就不可能完全预知某项活动的具体时间,这就与每节课40分钟的固定安排发生了矛盾。所以,根据学生的情况随时调整课时安排,才能保证学生充分活动。

从表面上看,这样做活动周期长,不能让学生进行完教材上的每一个活动内容,似乎耽误了时间,没有达到训练目的,是一个遗憾。但是仔细想想:蜻蜓点水般的进行完所有的活动内容,势必要侵占学生大量的实践的时间,没有直接体验就难以有认识上的提高。活动中我没有急于求成,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多交流,这使活动进行得充分,使学生在实践中能够摸索出一些科学的方法,形成一定的科学观念,他们的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锻炼,同时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这样,再进行下一个活动时,学生会站在更高的起点上继续发展,所以从态度与能力的角度看,以系列课的形式完成活动单元的教学任务并没有什么损失。

所以,多给学生一些时间,把校内活动转变成校外开放性活动更有助于学生的发展和综合实践活动开设的初衷。综合实践活动要重过程,而非结果。布鲁姆在其《教育评价》中说过:“教育之所以把综合看作是重要的,还因为它总伴随着创造者的自豪、他们对创造能力的意识,以及他们在创造一些独特事物的过程中产生的交流感,特别是当学生们感到他们是用属于自己的想法和资料做了恰当工作时,更是如此。” 所以我们必须把活动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从而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下载小学综合实践课走进爸爸妈妈案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综合实践课走进爸爸妈妈案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一年级语文综合实践课案例(走进自然,感受四季)

    小学一年级语文综合实践课案例(走进自然,感受四季) —— 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一年中四个季节的名称;了解四季的代表性事物:草芽、荷叶、谷穗、雪;感受四个季节的特征,体会温......

    《走进秋天》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走进秋天》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一、指导思想 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充分体现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化素质教育,提高综合实践活动的......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课案例(四年级)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课案例(四年级) -————走进唐诗,沐浴文化精华 教学目的 1 了解唐诗的文化背景。 2 了解代表诗人杜甫的生活环境。 3 了解《绝句》诗中的赏析评论。 4借助网......

    小学综合实践课教学案例设计

    张沟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 综合实践课是着眼于生活本身的课程,教师可以更大限度地发挥创造性,设计出有趣多样的教学活动设计,贴近学生在各科所学到的知识及生活经验,以学生的......

    综合实践课案例--风

    综合实践课案例—— 风的脚印 单位: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清泉街小学 姓名:查丽莎 电话:*** 邮编:010031 【教材解读】: 本课《风的脚印》,由学生通过感受风的存在,去寻找......

    综合实践课教学案例

    综合实践课教学案例白色污染的诱因与研究的对策沈阳市第九十中学陈佳鼐教师自然情况: 陈佳鼐2003年毕业于沈阳大学师范学院生物系 大学本科现任沈阳市第九十中学二级教师 教......

    小学综合实践课(★)

    小学综合实践课——“饮水的学问”分析 本节综合实践课研究的主题是“饮水的学问”,是以汇报研究成果为主的,学生通过自己对饮水知识感兴趣的问题通过小组形式进行研究,汇报成......

    综合实践活动案例走进社区消防

    小学综合实践案例--《给垃圾一次生命--变废为宝》 金坛市直溪中心小学 王俭 案例背景: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每天都要丢弃很多垃圾,数量触目惊人。这些垃圾,处理不当,很容易造成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