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听于东老师的课有感心得
听于东老师的课有感
裕华区方村小学赵凤英
今年3月我有幸参加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小学英语创新能力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很荣幸地听到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东老师所作的展示课及相关讲座。
于东老师讲的是《Winter is the white season》一课,于东老师有特别深厚的教学功底。没有提前熟悉的学生显得有些拘谨,但于东老师循循善诱、不急不愠,一字一句,语言清晰、思维敏捷,一种和谐、温馨的课堂在大家的疑问、期待、观望、关注和回味中自然的结束了,没有丝毫的夸张和故意修饰,那么地真实!课没有想象中的热闹和繁华,与想象相比不能说是“糟糕透了”,也不是拍手称快的“精彩极了”。表面上看起来并不精彩的课堂和接下来也不夸张的讲座却给人留下了长长的回味,这不是一次酣畅淋漓的火锅美餐,却是一桌考究的精神盛宴,给我们留下了长长的思索„„
这是第一次面对面听英语特级教师的课,一直在想特级教师的课是什么样呢,是不是自己在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在特级教师哪儿就不会出现呢?或者说在特级教师哪儿就迎刃而解了呢?学生有不配合的时候吗?有什么妙招吗?这些疑问在思索中都有了答案:特级教师并没有什么灵丹妙药,走进鲍老师的课堂,真实地体会到特级教遇到的问题一样也不比我们少,我们遇到的问题,特级教师同样会遇到,他们遇到的问题可能更多,但他们更有耐心、更善于反思、研究和总结、更有追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积蓄了力量,做了更多的工作,积累了更多的经验,经过时间的磨砺和实践的打磨,付出了更多的努力,形成了自己独特教学风格和教学魅力,特级教师的称号也便名副其实了。我这样的理解难免有些偏颇或片面,但至少应该是有一点点道理的。
在讲座中,于老师从热身、呈现、操练、练习等各个环节介绍了相关的方法及如何组织课堂,有一些方法还从来没有听说过,完全是鲍老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积累的,毫无保留地向大家作了展示,使大家受益匪浅。
总之,现在回想起当时的课堂及讲座还是意犹未尽,总觉得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又有些说不出来或说得不准确的感觉,真实?付出?努力?反思?研究?困难?„„大概都有吧!这只能是在实践中去慢慢体会了。
这次观摩又长见识了、找到差距了,以后将以名师为榜样,勤学苦练,不断提高自已的教育教学水平。
第二篇:听于永正老师课有感
本次周末万校、我、张燕、陈霞、欧阳宝、袁萍、汤晓等人参加了宜春市教育局主办的小学语文全国名师教艺展示会。
周六上午听的是全国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展示课《爱如茉莉》。课堂部分实录和感受如下:
师:我们一起上课。一块儿学习(生齐说:“爱如茉莉”)。下面抬起手来,我们一起写课题。(导课略过)
师:咱们一起读一读课题。(生小声齐读)
师:喜欢于老师的字吗?
喜欢哪一点?
生:喜欢老师的字大方、工整。
师:凡是写给别人看的字一定不要给别人添麻烦,这是我对自己的要求。(听课感受:告诉孩子为什么要把字写好,让孩子的心理装着他人,以身作则,有榜样,有要求。优秀的孩子会自觉模仿。写字不好的孩子会受到感染。春风化雨。)
师:课文读了几遍?
生:三遍
师:有没有不止三遍的?
生:我读了五遍。
师:我读了七八遍。
生:预习了。
师:我们来看一个词。(板书“嗔怪”)读什么?
生:嗔(chēn)怪
师:找这个词在文中哪个句子里?
生:那是一个漂浮着橘黄色荒影的美丽黄昏,我忽然蹲在一旁嗅到了一股茉莉花枝的味道,妈妈,你爱爸爸吗?妈妈先是一愣,继而微红了脸,嗔怪道:“死丫头,问些什么莫名其妙的问题啊?
师:解释一下什么意思。
生:责怪。
生:责备。
生:很生气。
师:你查字典了吗?
生:没查。
师:你没查。字典上不是这样解释的,我查了。谁再来说?
生:责怪。
师:老年人也害羞,不好意思。所以生气了,明白了“嗔怪”,明白了?如果说敌人生气了,我们和敌人谈判,比方美国的飞机把中国的战斗机撞到海中,中国的外交官和他们谈判了好长时间,我们提得要求他们不同意,我们生气了,能说嗔怪美国人吗?能不能用在它身上,不能,这个“嗔怪”生气不满,只能用在我们之间,同学之间,爸爸妈妈之间,这个词不能乱用,不能用在与敌人的谈判上。你想想是不是啊?所以要多读书,我们的汉语非常的有意思,许多词它的使用是有范围的,记住啊,“嗔怪”是生气,不满,但是你想一想,它是不是真生气?你想一想,“妈妈,你爱爸爸吗?必须要多体会,细心的体会每一个词的意思。每个词都有它的使用范围,有意思吧?
师:再检查一个:(板书)眸子
生:眸子
师:“眸子”是什么意思?
生:眼睛
师:眸子是眼睛,那于老师又考试了“眸”的本意是什么?(于老师边说边在眸字下面点了个点)
生:眼珠
师:眼珠里面是什么?
生:瞳人。
师:瞳人的“人”字怎么写?
生:瞳仁
师:这两个,人和仁都对。
请上两位同学,面对面对视。你看见他的眼睛里有什么?有个人。你看见他的眼睛里有什么?也有个人。所以用“瞳人”也对。
师:好好学语文,语文很有意思。看书多了,就知道很多知识。在预习时要使用工具书。每一个字都有很多种意思,所以,要学会使用工具书。用“眸”组词。(听课感受:教孩子就是要教会孩子学习。学习用工具书,是学语文最有效最基本的方法,但平时我们都没有利用机会教孩子、培养孩子使用工具书。现在我知道该怎么引导了。)
生:双眸。
生:回眸一笑
师:“回眸一笑”不能用在男人的身上,它是专门形容女的,形容女的很漂亮,很恬静,但有点害羞,这个“回眸一笑”只能用在女孩的身上,不能用在男人的身上。你知道“回眸一笑”这个词出自与哪首诗吗?
生:不知道。
师:谁知道?出自于哪首诗?
师:你知道回眸一笑出自于哪一首诗?
生:回眸一笑百媚生,三千粉黛„„
师:你真不错,看了很多课外书。“回眸一笑”出自《长恨歌》,描写杨贵妃的“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师:现在我们开火车来读课文。谁来读第一自然段?
生读第一自然段。生笑。
师:不要笑,应该支持他。
师:读的正确。在同学读的时候,我们不要笑,要给他支持。(再找一生读第2自然段)
师:我很欣赏你的语气,语气比较自然。指导读——赶忙把“这也叫爱”咽了回去。
师:加了引号,里面的句子要强调。
生读3、4自然段。
师:我断定你是一个爱看课外书的孩子,我断定你的语文成绩一定不差。因为你读书读得好!
师:我是认真地听你们朗读。读书是很难的,我读了七八遍也不满意。现在你们仔细听,注意听老师的停顿,句子与句子间的停顿,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停顿。停顿是为了转换语气,自己酝酿感情。还要注意听老师怎么读出人物的内心,要注意人物说话的语气,要读谁像谁。妈妈就要用妈妈的声音,爸爸就要用爸爸的声音,小孩就要像小孩,要演什么像什么。
教师范读,读到结尾,读出了泪花。
(听课感受:教孩子读书一直是自己不知道该怎么教的,现在被于老师一点:读什么像什么,注意句子的语气和停顿。感到指导朗读也没有那么难,只要用心体会课文情感,沉进去即可。)
下面就不再一一详述。
师:1—4自然段主要写母女的对话,下面光练对话,看看怎样读。
指名一生找出本班读的最好,而且表演最好的同学。
师生表演情景剧,指导学生读对话时要“读谁像谁”。
练读女儿进病房门看到的一幕。
师:读第一部分清楚明白;第二部分要轻声、慢。为什么这样读?
生:因为爸妈睡着了。
于老师范读本部分,生自由练读。然后指名读。
师:有进步!掌声送给她。
师:不仅写了爸妈睡的样子,还写了阳光,为什么?
生:是衬托。
师:爸妈感人的一幕,连阳光都被感动了。一定要学会写景衬托。好好读书,多读书,就会写作文!
(第二课时)
师:书读到这份上,这个爱是谁和谁之间的爱,为什么爸爸和妈妈之间的爱像茉莉呢,咱们先研究一下茉莉有什么特点,静心读书,默读,朗读可以走进作者情感的深处而默读可以思考,当你思考的时候一定要默读不要出声,仔细地,从头到尾遇到写茉莉花的关键词标出来,静心读书。静心思考,默读,默读要有速度,善于抓住关键词语。
生:平淡无奇
师:画出平淡无奇这个词语的举手?(于老师竖起大拇指)
师:在文中找出含有平淡无奇的句子读一读。
生:读句子。
师:还画了那些词语?
生:第二个是清香。
师:还有么?清香前面还有一个写香味的词语叫什么来着?
生:缕缕幽香。
师:(板书)缕缕幽香
师:齐读含有这个词的句子
师:还有写茉莉花的一个词
生:洁白纯净。
师:洁白纯净,把这句话读一读。(板书)洁白纯净
师:这叫会读书,会抓关键词。
师:把爸爸妈妈相互关爱的句子画下来。默读做上记号就深入了。
生:默读句子。
师:按顺序读读爸爸妈妈互相关爱的句子。
生读句子。
师:你还没忘记自己是个病人。(学生和听课老师笑)
师:(学生边读,教师板书)买吃完没直奔坐握伏
师:爸爸怎么做的?你来读。
生读句子。
师:爸爸妈妈之间的爱悄悄地进行着,悄悄地传递着。谁来读读病房内感人的一幕。
生读。
师:联系茉莉,爸爸妈妈相互关爱,说说为什么爱如茉莉。
生答。
师:引导小结
师:下面我们写字,(提要求)
1、首先认真观察,慢慢描,把红色全部盖住。
2、注意头正肩平。
3、注意起笔和收笔
生写字描红。
师:已经描完的同学不要罢工,本节课只写四个字
生写字,学生推荐四个优秀的学生在黑板上书写。
师:评价,指出优缺点。
师:写的不好的我给它整容。
生再次到黑板上写“幽”。
师:好,下课之前送大家三句话,第一句读好书,第二句做好文,第三,写好字。
(下课)
于老师执教的《爱如茉莉》一课,无论是教学设计层面,还是在处理关键词、关键段落、重点句子方面,都值得我们学习。
一、巧妙理解字词。《爱如茉莉》,出示“嗔怪”,“嗔”字典上怎么解释?往往不经意间从一个字词,从一句话提起,但课堂往往起到出奇效果。学生生成也较快。于老师匠心独运抓住妈妈一个一个动作,“嗔怪”。为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嗔”之意,现身说法,于老师和学生配合,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博得在场师生开怀大笑,学生就在这种轻松氛围中很快理解词意。这要比苍白的说教、死记硬背,不知要强多少倍。相信,扎根在学生心里的不只是几个简单词语而已。接着考查词语“眸子”,什么是眸子?放手学生自己找答案。功夫不负有心人,随着于老师的耐心点拨,几个学生学生配合表演,自己找出了答案。从而正确理解“瞳仁”,也记作“瞳人”。词语的处理,看似随口一说,随手一写,实质是于老师匠心独运,巧妙抓住有关动作、神态的关键词“嗔怪”、“眸子”、“袅袅”,抓住了母女之间、爸爸妈妈之间的情感线,抓住了文本爸爸妈妈互相关爱的实质。于老师处理方法轻松自然,没有“强买强卖”,学生学得有趣。关键词的提纲挈领,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同时也给在座的听课老师处理文本不同角度出发,就可能达到事半功效的效果。几个苦涩、生硬的词语,在于永正老师的演绎下变得如此有内涵活力,有人情味。不让人折服哪行?正是:爱在细微处,读到情感中。
二、读字当头。检查学生读书环节,于老师不厌其烦地纠正学生错音,力争把文章读通顺、读正确。接下来于老师范读课文,爸爸、妈妈和莺儿的三个不同人物角色定位,在于老师的声情并茂地读书当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妈妈的虚弱,妈妈的嗔怪、爸爸的体贴入微及莺儿的聪明善解人意,爸爸、妈妈之间的互相关爱,淡淡的、纯洁的、散发出缕缕幽香,犹如茉莉。指导学生读对话,也正是学生所期盼的环节,现实指导读女儿和妈妈的对话。强调读谁像谁,师生配合,学生之间配合。指导文中其他对话,独处病人的虚弱,体会当时的情景。做到入情入境。理解为什么“爱如茉莉"?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不知不觉一下接触到文本的实质。茉莉花的特点,父母之间感情的特点,指导学生抓住板书“直奔、握、副、坐”。是啊,爱就是这样悄悄地、平淡地、无奇地传递着。简简单单教语文,真情真爱留美名。
总之,名师的课,听一节,有滴水见苍海的感觉。有大道至简的感觉。有榜样的感觉。于老师就是我们教学的榜样。
第三篇:听于漪老师报告有感
听于漪老师报告有感
在会议室里,观看了于漪老师的电视录像,聆听了关于于漪老师的报告,会后又去读了一些关于于漪老师的学习资料,如沐春风,沁入心脾。她渊博的知识,深邃的思想,精湛的艺术无不使我为之折服。原来还可以这样做教师,教师还能达到这样的高度和境界,普通教师通过努力照样成为教育家„„。“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但一辈子还在学做教师!”于漪老师用这句话鞭策自己,她说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是选择了高尚。
汉代韩婴在《韩诗外传》中说:“什么人才能够做人师呢?做人的老师,他必须具备这样的条件,就是‘智如泉涌,行可以为表仪者’。用现在的话就是德才兼备,这句话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很难。于漪老师认为做人师不是做教书匠,对孩子不仅是言教,重要的是身教!身教重于言传。因为我们的教育力量,只能从教师活的人格当中来,这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力量!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要能够清醒的自我认识,首先要虚怀若谷。
一个人只有虚心才能容纳百川,人一辈子要不断认识自己。做人也好,做老师也好,我们的手中要有两把尺子,一把尺子来量别人的长处,一把尺子来量自己的短处。说到底,我们可以向书本学习,可以向同行学习,可以向专家学习,还可以向学生学习。理论上模糊,事业上一定马虎,工作中九惠事倍功半。所以要广泛地阅读教育理论专著、学习名家的教育理论等来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用它们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了丰富的理论基础,那我们在工作中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在实践中不断总结自己的经验,在实践中反思自己的不足。
“追求人格的完美,于漪老师心中两把尺:一把尺去量别人的长处,另一把尺去量自己的短处。”用一把尺子不断量自己的不足。像于漪老师每次课前都认真备课,专研教学,研究学生,把上课的每句话背出来,然后再口语化。即使这样,在每次上完课后,她总是觉得这里不行,那里不行,充满了缺陷和不足。于漪老师就写下教后感,记下学生的优点和自己的不足,课后再继续深入研究和专研。正如老师所说的“我教了一辈子,一辈子在反思”,作为教师就要严谨治学。
三、立足本质,拥有一颗真诚的爱心。
优秀教师崇高的人生追求、高尚的师德情操、无私的奉献精神,感人至深,催人奋进。通过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对于任何学生就是一个“爱”字。以无限的真情去关爱,用爱去感化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不厌其烦的耐心指导,当学生做错了事的时候,指导分析让学生知道做错事的原因。用温馨的语言教育学生,用母亲般的爱感化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犹如父母,甚至胜于父母。感受到能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对待别人的孩子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我们都应该学会换位思考,当我们希望别人怎么教自己的孩子时,就一定得怎么教别人的孩子。当家长把孩子送到我们手上的时候,他们对我们寄予很大的希望,所以,我得要把他们都看成是自己的孩子,要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真诚的爱他们,用积极的情感去感染他们,扣击他们的心扉,激起他们感情的波澜,这是一种责任。我们要像慈母一样关心爱护每一个孩子,比如:孩子身体不适时,我们应该嘘寒问暖;孩子有缺点或不足时,不歧视,不挖苦,不嘲笑,应该有颗包容之心,要想到:他们是孩子,拥有犯错误的权利;当孩子的优点或进步时,要及时表扬,加以肯定和鼓励,„„总而言之,作为教师,我们要用自己的爱心、细心和关心让孩子真正能健康快乐地成长,那才是我们最大的幸福。
四、对工作必须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
我们应当学习于漪老师以学生为动力,以育人为首的精神。老师必须具有足够的耐心和责任心,不仅要规范学生的行为,更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对每一个学生都要进行有针对性地教育。时时处处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解决。从自己身边的小事
做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必须努力做到。时时以“爱心、耐心、细心”,去关心每一位学生,热爱每一个学生是我们的责任,教育学生子是我们的神圣事业。对学生我们既要爱又要严,时刻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是作为一名老师必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五、教师必须做到尊重、理解、信任、鼓励学生。
通过学习于教师的事迹,我进一步体会到,在教育教学中,尊重学生,是我们老师必备的道德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友好的对待他们,理解和信任他们,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多和他们交流,多鼓励和表扬他们,要尊重他们,宽容他们的过失,当学生有不足时,多给予激励和赞美,对学生精心呵护,尊重学生人格,善待、宽容、理解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感觉到在学校里比在家里的还要幸福的多,感受到学校生活的开心和幸福。
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都说人是要活到老学到老的。时代在进步,孩子在成长,对老师的要求也就有所提高,所以,我们要不断加强学习,学习一些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用学到的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实际工作,大胆创新,积极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让自己的脚步跟上时代的步伐,这样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
教师必须有高尚的品德。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培养、塑造新一代,自己的道德品质将直接影响下一代的成长。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既要把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响学生、感化学生,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长发展。因而教师必须要有高尚的思想境界,纯洁美好的心灵。在工作中,教师要安贫乐教,甘于奉献。必须耐得住寂寞,受得住挫折,将自己的所有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去,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捧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学习于漪老师的事迹使我更加认识到,踏踏实实地教书育人是我对一名优秀教师的理解,做像于老师那样的合格的人民教师,是我考虑问题的特定视角和对自己的基本定位。教师岗位——特定的育人理念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两者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教书是育人的载体,育人是教书的目的。
于漪老师的事迹,感染人,鞭策人,激励人。她的事迹使我更感觉到,教师岗位是一种辛劳、一种付出,也是一种收获、一种享受。既然我选择了教师这一行,我就要用我的激情,用我的爱心把这份光和热永远延续下去。我一定努力,持之以恒,把仅有的光和热倾注到教书育人的事业中。
第四篇:听于漪老师报告有感
听于漪老师报告有感
孙玉玲
观看了于漪老师的电视录像,会后又去读了一些关于于漪老师的学习资料,如沐春风,沁入心脾。她渊博的知识,深邃的思想,精湛的艺术无不使我为之折服。原来还可以这样做教师,教师还能达到这样的高度和境界,普通教师通过努力照样成为教育家……。“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但一辈子还在学做教师!”于漪老师用这句话鞭策自己,她说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是选择了高尚。于漪老师认为做人师不是做教书匠,对孩子不仅是言教,重要的是身教!身教重于言传。因为我们的教育力量,只能从教师活的人格当中来,这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力量!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做人也好,做老师也好,我们的手中要有两把尺子,一把尺子来量别人的长处,一把尺子来量自己的短处。说到底,我们可以向书本学习,可以向同行学习,可以向专家学习,还可以向学生学习。理论上模糊,事业上一定马虎,工作中九惠事倍功半。所以要广泛地阅读教育理论专著、学习名家的教育理论等来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用它们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了丰富的理论基础,那我们在工作中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把尺去量别人的长处,另一把尺去量自己的短处。”用一把尺子不断量自己的不足。像于漪老师每次课前都认真备课,专研教学,研究学
生,把上课的每句话背出来,然后再口语化。即使这样,在每次上完课后,她总是觉得这里不行,那里不行,充满了缺陷和不足。于漪老师就写下教后感,记下学生的优点和自己的不足,课后再继续深入研究和专研。正如老师所说的“我教了一辈子,一辈子在反思”,作为教师就要严谨治学。
二、通过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对于任何学生就是一个“爱”字。以无限的真情去关爱,用爱去感化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不厌其烦的耐心指导,当学生做错了事的时候,指导分析让学生知道做错事的原因。用温馨的语言教育学生,用母亲般的爱感化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犹如父母,甚至胜于父母。感受到能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对待别人的孩子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我们都应该学会换位思考,当我们希望别人怎么教自己的孩子时,就一定得怎么教别人的孩子。当家长把孩子送到我们手上的时候,他们对我们寄予很大的希望,所以,我得要把他们都看成是自己的孩子,要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真诚的爱他们,用积极的情感去感染他们,扣击他们的心扉,激起他们感情的波澜,这是一种责任。
三、老师必须具有足够的耐心和责任心,不仅要规范学生的行为,更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对每一个学生都要进行有针对性地教育。时时处处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解决。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要求别人做
到的,自己必须努力做到。时时以“爱心、耐心、细心”,去关心每一位学生,热爱每一个学生是我们的责任,教育学生子是我们的神圣事业。在教育教学中,尊重学生,是我们老师必备的道德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友好的对待他们,理解和信任他们,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多和他们交流,多鼓励和表扬他们,要尊重他们,宽容他们的过失,当学生有不足时,多给予激励和赞美,对学生精心呵护,尊重学生人格,善待、宽容、理解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感觉到在学校里比在家里的还要幸福的多,感受到学校生活的开心和幸福。
四、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既要把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响学生、感化学生,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长发展。因而教师必须要有高尚的思想境界,纯洁美好的心灵。在工作中,教师要安贫乐教,甘于奉献。必须耐得住寂寞,受得住挫折,将自己的所有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去,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捧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师岗位——特定的育人理念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两者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教书是育人的载体,育人是教书的目的。于漪老师的事迹使我更感觉到,既然我选择了教师这一行,我就要用我的激情,用我的爱心把这份光和热永远延续下去。我一定努力,持之以恒,把仅有的光和热倾注到教书育人的事业中。
第五篇:听于洁老师讲座有感
心的教育------为他人着想
于洁老师,一个亭亭玉立的看似柔弱的女子却有一颗强大的内心,她用这颗强大的心保护着,包容着无数颗幼小的心灵。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疼爱别人的孩子就是神圣。于洁老师全身心的爱着每一个学生,真可堪称为“师者圣母”!
通过听她的讲座,我看到了她的用心,她用心地关注着每一个学生,每一个细节,想方设法为学生着想;我看到了她的爱心,她爱着她的每一个学生;我看到了她的贴心,贴心到了学生的一日三餐;我看到了她的心境,恬静淡然,一切为了学生。
“20年的光阴、27万字的家书、对每一个学生的关注、因材施教、知心人„„”在字里行间,于洁老师那伟大的形象便展现在我的眼前,22年坚守教育一线,陪伴学生成长;孩子的点点滴滴无一不记挂在心;她是天使,在守护之余还点亮了学生的心灯,学生们都爱称她为“天使老师”。讲座中她讲到为了让一个经常不来上课的孩子慢慢回归课堂,她特意在班上为她专门办了一个小超市,让这个孩子认识到了自己的重要性,重拾自信。于洁老师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这个孩子,可谓“润物细无声”。
于洁老师用书信架起了与学生之间,与家长之间的桥梁,在她的笔下,孩子们的变化有目共睹,她鼓励孩子们的成长,理解孩子们的困惑。“初中的孩子正值叛逆期,苍白的说教起不了多大的作用,疾风暴雨的责骂更会引起他们的反感,我找到了最适合的教育方式,用书信、用字条悄无声息地走进学生的心里。”说起为何要用书信与学生沟通,于洁这样解释。有一次,于洁要在班里增设语文课代表,一位成绩不是很好的男生举手报名了。当时,于洁指定他做了课代表。“我猛地睁开眼睛,见你静静地冲我微笑。那一刻,你的微笑触动了我的心灵。”男生在信中写道。于洁则回信:“你有属于自己的优秀品质。千万不要因为成绩不理想而自卑,男孩子,就要腰板挺直了,声音洪亮地说话,雷厉风行地做事。”慢慢地,男生把自卑踏在了脚底,课代表的工作完成得十分出色.她是一个善于抓住教育机会的有心人,她传递正能量的人格魅力濡染着学生,她坚信每一棵草儿都会开花!他在学生遇到挫折时不忘鼓励他们“你注定辗转却终究不死,就算遍体鳞伤,也要赢得漂亮!”她坚信一切存在都有原因,找到原因,方能解决问题。她关注学生的未来,她创立自己的班级管理特色,通过一系列的班会活动,她变着法子让学生的学习生活快乐!
我们常常为学生违纪而大发雷霆,对学生缺乏了解和耐心,于老师却坚信一切皆有原因,没有厉声呵斥,也没有激烈的师生抗争,而是从各个角度寻找原因。一年之后学生遮过眉眼的刘海终于消失,露出了帅气、阳光的面庞。试问我们有几人有如此耐心等待学生的改变?我们的训斥与批评往往是不了解事情原由就开始的,学生没有任何话语权,我们也没有给他们任何辩解的机会,如此方才造成学生的抗争。这让我明白教育应该从对学生的尊重开始,师生的平等才能造就成功的教育。
于老师为所有学生提供平等的机会。即使入学只考到9分的孩子也不曾放弃,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并动员所有学生帮助他,为他提供诸多展现自己的机会,对孩子的任何一点进步予以奖励。家长都为老师的这种关心而感动。于老师始终认为性格没有对错之分,学会尊重学生的性格,教会学生坦然面对自己的性格,让内心孤独的学生不再孤军奋战,让他们也感受到班级的温暖和老师的爱。所以说师爱不是简单的说辞,师爱不是一句口号,师爱是发自内心的始终为学生着想。也就是于老师讲座里说的:“无论是做班主任,还是担任任课老师,都要有为他人着想的思维习惯。”
报告中于老师展示了四种育人境界:
1、把水仙看成大蒜。
2、把大蒜看成大蒜。
3、把水仙看成水仙。
4、把大蒜看成水仙。
我们在教育教学中都采用了哪种境界呢?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 教师,所从事的就是这种叶的事业——平凡而伟大。
成为教师,扳指算来已经有18个年头了,这么多年来,我最大的快乐就是看着自己的学生学有所成,走出校门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或是从事其他工作成为对社会的有用之才。回想这些年来的教育教学工作,我觉得做好一名教师,需要很多素质和能力,如过硬的知识储备,不断探索的创新能力,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一颗充满爱的心和足够的耐心等等,只有这样,才能以学生为本,以教为乐,以教为荣。“长路奉献给远方, 白云奉献给草场, 江河奉献给海洋„„”这是小学时便会唱的歌曲《奉献》。那时候眼中所有的教师都是亲切又不失严厉的,对我们学生而言,教师的每一句话都如同圣旨,甚至于比父母的话都管用。从那时候起,心中就有了一个坚定的认识:教师是一个光荣神圣的职业!如今,我也身为一名教师,在教育这块圣土上耕耘,“培养学生成长、成人、成才,肩上挑的是千斤重担,要尽力,更要尽心,不能有丝毫松懈。中学阶段虽然只是学生人生长河中的一小段,而这一小段正是长觉悟、长知识、长能力、长身体的关键时期,会影响一辈子的生活道路。教师要把心贴在工作上,培育学生健康成长,不辜负家长的嘱托和期望。教师的工作和家家户户紧密相连,和孩子的现在与将来紧密相连,因此我深感当一名中学教师神圣而自豪。
“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我将牢记于老师的四句话:最好的教育是充满温暖的,最好的教育是充满智慧的,最好的教育是不断发展的,最好的教育是充满希望的。做了十八年教师的我,也在不断的成长,不断完善,现在的我,已经能做到对学生一视同仁,很自然地,能把满腔热情满腔爱,撒给每一个个性迥异,各有特色的学生。课堂内外,我要以微笑面对学生,把乐观和自信,传递给每一个学生。“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一切为了孩子”。教师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