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典型事迹材料张丹
典型事迹材料
张丹,一个从贵州省石阡县花桥镇的一个山旮旯里走出来的学生,家里祖祖辈辈都是农民,父母靠种田打打小工养家糊口。
人家都说农家的娃儿早当家,这个任性的女孩子亦是如此。她是家里的长女,妹妹比她小一岁,在她都还不知道自己多大的时候就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那时候她还什么都不懂,不知道爸妈为什么一年到头都不回家,不知道为什么别的孩子都有零花钱就自己没有,不知道为什么自己家的房子看起来那么旧,而别人都住新房子。后来上学了,这是她懂事的开始。她喜欢学习,这是个给她乐趣给她自信的东西。一年级她得了第一名,做了班长,一做就做到初中毕业。二年级,她学会帮爷爷奶奶的忙,奶奶在家里做好饭,她放学一就开始搭根小板凳炒菜。小学有一本劳动书,会教一些简单的菜,她就做上面的菜给爷爷奶奶和妹妹吃。下午回家她就和村里的孩子背着个小背篓上坡割柴,她那时候太小了,常常从山上滚下来,但这是她的生活,她那时候不知道抱怨。割好柴得回家炒菜,吃完饭开始做作业,这是她觉得最幸福的时刻。那时候她只知道学习、干活、学习、干活······
在她小学快要毕业的时候,奶奶得了重病。爸妈回了家,她看到妈妈也是一副病怏怏的样子。奶奶去世之后,妈妈便留在家里照顾她们。那年她刚好小升初考试,得了她们镇里的第一名。她的爸爸妈妈特别高兴,说:“这孩子从小就没人在她身边辅导她,却能够靠自己好好学习,再困难我们都得供她上学,不能耽误了她。”她就这样上了初中,凭着一如既往的学习热情成为班里甚至学校里的佼佼者。她是班上的班长,还是学校团委的书记,她参加各种活动,各种竞赛,只要与学习有关只要有益,她都很积极,几乎每次啊都是第一名。可是这初中三年却发生了很多事。家里多了一个小弟弟,变得更忙了,过得也更拮据了。妈妈生病常常住院,爸爸比以前更累了,每天风里来雨里去,又受了脚伤。每次学校让交钱,她都顶着莫大的压力,这压力让她喘不过气来。她的人生第一次感觉到读书的累······她顺利的参加中考,而中考却成了她学习上的第一个失误,也是她学习生涯受到的第一个打击。
再后来她上了高中,县里的一个重点班。她现在已经是一个亭亭玉立的姑娘了,除了一如既往的学习热情,她的情感丰富了敏感了。她看着爸爸妈妈头发越来越白,皱纹越来越多,看着她们拼命的挣钱却还是为钱愁眉苦脸,她看着别的小孩子过得那么幸福那么好,自己的弟弟却上着很差的学校,每天跟着爸爸妈妈在田地里折腾。她真觉得难受,心疼,不忍心,觉得自己对不起她们。目睹爸爸好几次累到晕倒的场景,她就感到害怕。想起以前她觉得爸爸就是一座山,是整个家的支柱,什么事请都能解决。而现在爸爸老了,她真的害怕真的无法想象爸妈有一天累倒了自己该怎么办······她对能力越来越渴望,她想解救自己的爸爸妈妈还有这个家。她会学习,她只会学习,她想上大学。她计划着,上大学自己就贷款,然后一边上大学一边打工挣零花钱,等自己有了工作会比别人加倍的努力挣钱,供弟弟上学,让爸爸妈妈不在劳累。她一直怀揣着这样的信念,然而高考却再次出现意外。考试过程中她从未有过的心烦意乱,头疼让她更加焦虑,好几次差点晕倒······最终高考还是过去了,415分。她心里很不甘心,考上一个好的大学一直是她的梦想,但是她理智,她就是一个农村女孩,坚强,敢担
当。她不能补习,她不能再给家里增加负担,她就想着,好好上大学,踏踏实实的找份工作,让爸爸妈妈能消停下来,享享福。
现在她将步入大学,她在想办法减轻家里的负担。她说:“她还是有梦想,但绝不能建立在家人的痛苦之上。”
第二篇:张丹(范文模版)
高一数学新教材培训学习体会
暑假参加了延安市教研室组织的新教材培训会,有幸听到了王尚志,汪香志两位专家对新课标的解读以及对我省课标高考的回顾与展望,受益非浅,略谈感想。
一、高中数学课标教材的八点创新
1.更加强调数学知识的背景和应用,使教材具有亲和力。
2.提出问题,提好问题,给学生示范提问的方法,体现问题性,引导学生更加主动、有兴趣地学,富有探索性地学,使学生学习方式的改进得到落实。3.加强过程与联系,以数学概念的发展过程、逻辑关系组织教科书的内容,使教科书具有科学性;以核心概念和基本思想(集合及其运算、函数、分类讨论和数形结合的思想)为贯穿整套教科书的灵魂,提高教科书的思想性。
4.以有利于课程实施为原则,对本次高中数学课改引入的新内容,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精心处理;同时适当精简了某些传统内容。5.积极探索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适当体现信息技术的应用。6.努力体现数学的科学价值,反映数学在推动其他科学和整个文化进步中的巨大作用。
7.关注学生数学发展的不同需求,内容设计注意弹性,保证基础的前提下为不同学生提供不同的发展空间。
8.教师教学用书等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教科书编写同步进行,以利于体现高中数学新课程的理念。
二、教法反思 1.建议安排一个绪论内容。可向学生大致介绍一下高中数学的内容, 以及如何学好高中数学。我们认为, 这样可以使学生对高中数学有个整体认识, 即认识大象的全貌, 而不是盲人摸象的感觉。因为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 从内容到能力要求都有很大的区别, 这样集中介绍给学生是十分有利和必要的。而且认为高一阶段与初中学习一系列的不同及转变恰恰是实现上述目标的一个很好的契机。进入高一,老师换了,课堂教学形式变了,教学中应该适时鼓励学生抛开过去不良学习习惯和成绩包袱,要求学生以积极自觉的崭新形象出现在新的学习环境中,结合学生独立意识、成就意识的增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交流中去。2.建议在每部分教学开始时, 增加一点对该部分学习的必要性及初中接触过的相应知识介绍。这样可以使学生明确对这一节知识学习的必要性的认识。3.新教材非常重视密切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尽量通过现实社会实际问题引入新的数学知识;从有趣的,与现实生活联系的背景引入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向;更重要的是在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后,进一步深化学生的数学思维,学习更深的数学,理解数学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
4.数学新课程提倡的教学理念的思考。与传统的课程相比,高中数学新课程强调要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知识经济时代使数学能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我国的数学教育在过去对于数学与实际、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未能给予充分的重视,或者是对数学的实际应用认识欠深刻,其表现是谈及数学应用就是“利率”、“贷款”等,似乎除了这些方面数学就别无它用了。因此,高中新课程需要改变这种状况,要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社会的各个行业都在发挥积极作用; 高中数学新课程强调正确认识“双基”,新课程的“双基”追求“面”广不求“深”,其中的许多数学概念都不用定义的方式给出,而是用学生易懂的语言描述出来。此外,增加了“算法、概率、统计知识”作为新的“双基”内容, 这反映了时代的要求;高中数学新课程还强调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 提倡数学教学要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观,这需要教师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水平和数学素质。5.关于数学新课程的教学方式的看法。数学新课程有很大变化, 内容多且涉及的知识面广, 课时较少, 教师们普遍认识到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据调查, 有 的高一教师认为数学新课程的教学要以探究式为主, 有 的教师认为应该以讲授式为主, 还有 的教师认为该采用其他形式为主, 例如: 讲授+探究。数学新课程的教学方式是广大教师关心的问题,新课程强调探究式教学, 那是否就意味着数学教学要以探究式为主呢?我对此持怀疑态度, 数学新课程之所以强调探究式教学, 那是因为过去我们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探究,但这绝不意味着要以探究式教学为主.一般来说, 高中学生要探究出某个数学问题或者定理,需要花费大量时间, 而这绝不是能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就得到解决, 高中学生的主要任务还是学习前人的知识与方法, 任何脱离知识基础的探究都是盲目的。应该承认, 讲授式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但是, 它不能和“填鸭式”教学简单地划上等号。讲授式教学也有其优越性, 当代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关于讲授教学法的研究很好地说明这一点。新课程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 其关键在于要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因此, 教师首先要有强烈的探究意识。有些教学内容或问题适宜学生探究的, 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去探究;开展一些课外的探究活动, 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体会到发现的乐趣与学习的魅力,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有些时候,教师适时地对某个数学问题或知识点作拓展,甚至是一句话,也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因此,数学新课程的教学应该是多元的, 绝对不能简单地说以哪一种教学方式为主, 讲授式教学与探究式教学各有优点与不足,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把两者有机地结合在课堂教学中, 不能随意地把两者割裂开来。对于这一点,我们要有清楚的认识。
第三篇:最美农家典型事迹张建国
最美农家典型事迹
——尊老爱幼的张建国
张建国:男,现年48岁,家住崔家头镇庄科村牛家头组,现任牛家头组组长。上有70多岁的父母,弟兄四人,排行老二,大哥及弟弟都在外面上班,赡养老人的重担就毫无疑问的落在他的肩上。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夫子的这段教导的意思是“敬重自己的长辈,进而推广到敬重别人的长辈,抚爱自己的子女,进而推广到抚爱别人的儿女。如果以这样的准则治理国家,统一天下就如运转于掌心一样容易了。”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随着社会的进步,公民道德素质提高,祖国到处呈现出尊老爱幼的良好风气,我村涌现出了许多孝敬老人,关心下一代的五好家庭,其中张建国就是尊老爱幼的模范也是我们方圆数里人人皆知的大孝子,他一家三世同堂,是庄科村十星之家。
张建国今年48岁,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家中兄弟姐妹较多,父母含辛茹苦,将儿女一个个拉扯长大,成家立业。他是兄弟中的老二,仍和父母亲在一起生活。每逢年过节,一大家二十多口人团聚在一起,真让人羡慕。子孝妻贤,儿孙绕膝,七十多岁的老父亲红光满面,享受天伦之乐。
张建国是我们村的一位淳朴憨厚之人,从小随父上山打柴,陪母昼耕夜纺,受大人的熏陶,深知知恩图报之理。几年前其母亲得了肝
癌从开始检查到化疗放疗每一次都是他亲自领着母亲到外地大医院就诊,住院陪护,他便搬进了老人的房间,接屎倒尿,伺候用餐,就这样一日三餐从未间断。老母亲看到儿子每天都下地干活做庄稼,定时还要回来照顾他母亲,村里还有很工作要做,心里很不是滋味,便找茬发牢骚,不让照顾自己,说:“不如我死了算了。”殊不知是疼爱儿子。就这样他仍不离不弃坚持照顾母亲一日三餐和起居,也对在外工作的兄弟无一句怨言,而且还写信、打电话让弟兄们安心工作,老母亲有我,你们放心。在他的精心护理下,老母亲度过了危险期。
前年老父亲因高血压住院需要护理,他又住进了老父的房间,陪伴父亲。听医生讲,老父亲病怕烟,他首先戒掉了吸烟。并在父母的住室安上空调,夏天解决了高温,冬天解决了寒冷。老人怕花钱不敢使用空调,他就三番五次的向他们解释,没事这是节能空调,要不了多少电费,解决了老人过冬问题,老人病情得到了缓解。
在他的带动下,媳妇,儿女争先给老人做喜欢吃的可口饭菜,争着给老人洗衣端水,老人受到了无微不至的关怀,日子过的很开心。现在老年病变的多样,老人又眩晕不能下床走路,他又白天扶老人出来晒太阳,吸新鲜空气,晚上陪老人看电视,拉家常、聊天,老人逢人就说“要不是我二儿子,早就没我了。”
点滴勾勒尊老心,倾注尽现敬老情
他是一名细心孝顺的儿子,也是一名体贴入微的儿子;他是家中老人的精神支柱,心灵慰藉,为老人排解忧虑,分担愁苦,与老人默契沟通;他是家中老人的细心家长,知已挚友,对老人真心呵护,倍
至关怀;他用真爱勾勒了倾注与付予的光环,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尊老敬老的美德,搭建心灵的桥梁,与老人沟通共鸣,做老人的精神支柱。精神的支持和言语行动的慰藉,使他和老人心灵的距离日趋拉近,成为老人的亲密挚友和避风港湾。做为一名儿子,他无时无刻不在记挂和照顾着父母。不管平时工作怎么忙,他都会抽出时间,陪老人聊天解闷,从交谈中了解老人的思想动态。每当老人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时,他都会想尽办法,耐心开解,为老人送上一颗“开心果”。一次,母亲去集市的时候丢了200元钱,因为此事上了好几天火,当他得知这件事后,就来到母亲身边,为母亲送去200元钱,并劝解老人要放宽心,否则会影响身体健康。慢慢的,母亲解开了心结,重新恢复了往日的欢愉。每当老人想做什么事情时,他都会首先去支持、去鼓励。母亲身体不太好,经常陪老人散步,增强了老人自信心,为老人增添了生活的乐趣。
竭尽所能,为老人送去温馨和舒适,让老人安享晚年。物质上的照顾是有形有限的,可是换来的却是无法用金钱和言语比拟的,那就是一种理解、信赖、认同和赞许。
做为一名村组干部,他的收入不是很多,但即使这样,他依然从自已的收入中拿出一部分钱,为老人改善生活,添置衣物。每隔几天,他都会为老人送去一些老人爱吃的东西。老人的生日,他可以讲是熟记于心,每到这时,他都会精心为老人准备一份生日礼物,送上一份真挚的祝福。逢年过节,他都会准备一些好吃的,组织全家人与老人齐聚一堂,共度佳节,让老人在欢快的氛围中,感受温馨,体味祥和。
关注老人生活,细心呵护,雪中送炭,难处见真情。
生活本来就是由点滴累积而成,密应对点滴的人才真正是一个细心的人,一个全情投入的人,张建国就是这样一个人,在日常的生活中,他总能抓住点滴,抓住细节,为老人送上百倍关怀。
每当天气突变的时候,他都会尽早提醒老人多加衣服,当老人有些头痛感冒时,他总能第一时间到老人身边问寒问暖,端水递药;老年人需要多休息,他就时常嘱咐老人要早睡,保证良好的睡眠时间,并且为老人购买了有助睡眠休息的健康枕;为治疗老人的风湿病,她经常陪老人去进行中医按摩,并且为老人购买了按摩棒;每当老人外出时,他都会嘱咐老人要注意安全,早去早回,并为老人配了手机,以备不时之需。
沟通协调,排忧解虑,做家庭和睦的调味剂。
每个家庭都会有一些琐事,都会有一些不快乐,而他应对这些烦恼却游刃有余,得心应手,因为他有一颗真挚的心、平常的心、善良的心。
老年人都有一些个性和脾气,有时会唠唠叨叨,有时也会发火,每到这时,他都非常理解老人的心情,从不和老人争辩,等事情过后,他就细心的了解老人生气的原因,并对老人进行安慰和劝解。在处理一些事情上,有时她的看法会和老人发生分岐,每到这时,他都会坐下来和老人商量,征求老人的意见,并将老人的意愿放在第一位,让老人开心满意。
有时候老人会和晚辈因为看法上不同,发生一些不快,而此时,他又成为了“和事佬”,周旋于两者之间,尽最大的努力去排除误会、化解矛盾,使家人重归于好,使老人尽享天伦。
尊老爱幼是我国优良的道德传统的精华。尊老爱幼是人类敬重自己的表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儿童时代,每个人也都有老的一天。古往近来,多少个春夏,多少个秋冬,一代代人由小孩到老人,不管是处于盛唐还是当今社会,有一点却是共同的,那就是弘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尽管家庭的困难、挫折很多,但并没有压倒他,因为他认为自己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因此她们夫妻间常常互相体谅,互相关心,共度难关。平时教育孩子方面他们讲的最多的话题也是“尊老爱幼”,让孩子懂规矩,有礼貌,所以他的孩子也是一位很讨人喜欢的“甜嘴巴”。
就是这样,他从点滴中关爱着老人,从琐碎中牵记着老人,用言行感染着老人,从困境中扶助着老人。用善良的身心、炽热的思想、无私的行动、坚持的信念做好老人的精神支柱、物质支撑、生活挚友和坚实后盾,从平凡中体现了真诚,从细节中倾注了关爱,写下了一篇篇感人至深的尊老诗篇,奏响了一曲曲令人钦佩的敬老乐章。
第四篇:收看典型事迹宣传片---张丽莉 观后感
收看典型事迹宣传片---张丽莉 观后感
XXXXX中学
XXX 最近学校组织看了 “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宣传片的报道,观后我深受感动。张丽莉的英雄事迹传遍华夏大地。她那临危不惧、挺身而出、舍己救人的英雄壮举诠释了师德的伟大,用大爱谱写了一曲生命的赞歌,用鲜血和生命塑造了新时期优秀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她是人民教师的骄傲,也是当代青年的楷模。是我们广大教师学习的光辉榜样。
张丽莉,1984年1月19日出生,2007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任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语文教师,初中三年级三班班主任。从教5年来用她全部的热情,点亮了无悔的从师之路。张老师总是在老教师身边虚心求教,听课成了她的一种习惯,事发当天张老师还连续听课两节,一天一月也许简单,但她一做便是5年。“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是她的座右铭,在青年教师“放飞师爱”演讲比赛中,她用动人的语言、自信的微笑,澎湃的激情讲述着她一名青年教师在平凡岗位上不平凡的点点滴滴。
张丽莉老师时常把学生放在心上,爱生如子。“丽莉在生命垂危的时候,还惦记着她的学生。”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任赵鸣雁说,“张丽莉昏迷多天后,醒来的第一句话是,那几个孩子没事吧!”
我作为一名普通人民教师,一定向她学习:学习她临危不惧、舍己救人的高尚情操。张丽莉老师奋不顾身救助学生。表现出高尚的道德情操,作为我们人民教师就要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昂扬的斗志,全身心的投入教育教学之中,为伟大的教育事业奋斗终身。
“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是我们新时期人民教师的楷模,是师德的表 1 率。她的先进事迹和高尚师德感人至深、催人奋进,永远鼓舞我们每一位教师要用自己的大爱去谱写一首壮丽诗篇。我们一定要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用自己的行动来体现自己无悔的人生。用自己的手臂托起一片教育的蓝天。
我们要向她学习,学习他为教育工作无私奉献的人生追求;学习他勇于开拓的敬业精神;学习他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爱生如子的高尚师德。我们要以她为榜样,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坚定信念,爱岗敬业,恪尽职守,无私奉献,为构建和谐校园,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五篇:典型事迹
丹心谱写和谐曲
----记******经理*** 认识***的人都知道,他是**县**乡人,黄沙岗养育了他质朴无华的品质;十几年军旅生涯铸就了他刚毅坚韧的性格。已过不惑之年的他,岁月的霜刀已在眼角留下了皱痕,而他那充满睿智和深沉的双眼依然那么清澈透亮。
走进***的办公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他桌子上赫然显现的励志名言。今天,就让我们辄取其中的几句,通过名言走进的工作生活中,去感受更加真实的***。
“不管发生什么事,都请安静且愉快地接受人生,勇敢地、大胆地而且永远地微笑着。”
----卢森堡
2008年6月,组织任命***为******经理兼党支部书记。了解单位内情的朋友、同学、战友纷纷打来电话,没有一个表示祝贺的。电话中,知心朋友劝他:“**是个烂摊子,出力不讨好。”深交同学关心他:“**是个大泥潭,跳进去就出不来。”亲密战友告诫他:“要想做大难、丢大人,就去**干吧。”还没上任,一盆盆凉水就迎面浇来,从头到脚浇了个透。然而,这凉水始终没有浇灭***那颗火热的心,那是一颗对组织忠诚,对职工牵挂的赤胆忠心。他面对一个个亲情电话,总是微笑回应:“谢谢您的好意,我比您更了解**。”
他的确比谁都清楚******的危机和困境。14年的**工作经历,连**的一草一木都有感情了,还有什么事情不了解的。******债台高筑且债权人状况复杂,职工遗留问题多且涉及面广等等,都是棘手的难题。一笔债务处理不好,就会遭到债权人的谩骂甚至威吓;一个职工问题解决不了,就会引发连锁反应,造成集体上访。面前的诸多问题犹如一颗颗定时炸弹,随时都有可能引爆,让人心惊胆战。
“不管发生什么事,都请安静且愉快地接受人生,勇敢地、大胆地而且永远地微笑着。”卢森堡的这句名言时刻激励着他。上任伊始,***就为自己定下了工作原则,视职工为“家人”,视职工反映的问题为“家事”,视职工的期待为“家计”。他深入一线,倾听职工的呼声,了解职工的困难。经过几个月的了解,掌握了职工问题的第一手资料。经归纳梳理,发现职工反映的都是涉及切身利益的事情。
面对这些问题,***没有因**资金困难给自己找客观理由,而是拓展思路,创新渠道,积极协调劳动部门去解决问题,一趟一趟往劳动局跑,一次一次给有关部门说好话,终于用**有限的资金解决了医疗保险问题。
领取医疗卡的那天,一位年过80的退休党员感动地流着泪说:“我就说过,党组织是不会扔下我们不管的。”
***多次要求班子成员,凡是涉及职工利益的工作都要放到首位;凡是有损职工利益的事情坚决不干。在**经费异常紧张的情况下,***要求每年工会经费要雷打不动的缴纳。“涓滴之水终可磨损大石,不是由于它的力量大,而是由于昼夜不舍的滴坠。”
----贝多芬
2005年以来,由于**经济陷入困顿,债务偿还能力减弱,债权人开始产生恐慌心理。经过多次追债无果,债权人与**矛盾不断激化。到2008年,多名债权人开始组织赴省、赴京上访,直接影响到全县社会稳定大局。
不解决,隐患危机四伏;欲解决,苦于资金短缺。面对此情此景,***坚信,德能昭人,理能服人,情能感人。他召开班子会议,要求班子成员对待债权人要礼让恭谦,耐心说服。他亲自带队入户面见债权人,讲明**资金状况,让债权人理解**的难处;讲清**的偿还计划,求得债权人谅解。他常年坚持不懈地一个个走访。炎炎盛夏,烈日当头,炙热的柏油路上,有他抛洒汗水的足迹;寒冬腊月,天寒地冻,刺骨寒风中,有他走街串巷的身影。
记得又一年春节前夕,一位债权人家属病逝,**当时没有一分钱支付欠款,***得悉后,自己拿上1000元现金送到债权人家里。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用自己的言行和真情感化了众多债权人。一次次消除了不稳定因素。
“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做,不弛于空想,不鹜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做踏实的工作。”
----李大钊
面对**经济困难,职工思想混乱的实际,***要求**工会组织充分发挥职能,坚持问政于职工,求计于职工。**大的事项由工会组织职工讨论解决,做到公开、公正、公平。在**上下,大兴民主之风。财务科定期进行财务公开,解决在岗职工的思想问题。定期召集在职职工开会,将近几年的财务收支情况给大家公布,使大家了解**领导的实际困难。通过财务公开,增加了工作透明度,消除了职工的疑虑。
***犹如一头老牛,默默地为**、为职工、为全县的稳定大局默默地耕耘着。当年终各项工作评先时,他总保持沉默。用他的话说,奖状和奖品不能代表先进,是先进不是先进,职工群众心中有杆秤。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对***来说,虽没有流光溢彩的奖牌,但是******的稳定局面与和谐气氛犹如一首春天畅想曲,包含着希望和憧憬,回响在**的角角落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