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物流业调整和振兴的实施意见

时间:2019-05-14 05:46: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物流业调整和振兴的实施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物流业调整和振兴的实施意见》。

第一篇:关于物流业调整和振兴的实施意见

现代物流业融合运输、仓储、货代和信息等诸多产业,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加速器、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新的融资大动脉和富市富民的“双富”型产业,是新一轮区域竞争的制高点,也是衡量一个地区投资环境好坏、综合实力强弱的重要标志。为贯彻落实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及河北省相关实施意见,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构建具有×××

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促进我市物流业加快发展,结合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发展基础

(一)产业现状

我市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振兴物流业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一是物流业快速发展。2008年,全市物流业增加值97.7亿元,同比增长22.6%,高于gdp和第三产业增加值(13.7%)增速;占全市gdp从2007年11.1%提高到12.0%,占第三产业增加值25.1%。物流总额1728.6亿元,同比增长23.5%。社会物流总费用237.8亿元,同比增长29.5%。二是财政贡献度日益提高。物流业地税收入占全市地税从2006年10.6%,到2009年1-6月超过18.9%,成为三次产业中地税贡献最大的行业。三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以港口为龙头,海运、铁路、公路、航空、管道五大运输方式齐全,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基本形成。共有42个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港口通过能力2.35亿吨;京秦、大秦、津山、沈山四条国铁干线交汇;公路通车里程8397公里,高速公路107公里;山海关机场临时开放。四是项目建设呈现良好态势。全市共有交通运输、仓储、邮电企业784家。物流业项目投资快速增长,在建和计划开工投资亿元以上项目12个,哈动力物流列入省战略支撑产业项目,×××临港物流园区列入省级临港产业聚集区。

(二)存在问题

总体上,我市物流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与周边和先进地区比,差距明显,还存在龙头企业少、港口的物流组织功能不强、物流大通道不畅、园区起步晚、高端产业物流和新兴业态发展慢、行业总体水平有待提高等突出问题。物流业相对滞后,已成为制约我市发展先进制造业及高端产业的短板。从受传统装卸港制约的口岸装卸和普通内陆区域型传统物流模式,向以物流港为龙头的开放、综合、信息主导的现代物流模式转型是当务之急。

(三)面临形势

近十年来,周边区域加速建设港口等重大物流基础设施,同质竞争、近距挤压,区域物流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市有被“边缘化”的危险。物流业面临着理念滞后、周边交叉竞争日趋激烈、港口物流对本市和区域综合拉动力不足、资金和土地制约、管理体制有待理顺、发展环境尚待优化等严峻挑战。但综合分析,我市物流业仍有较大发展空间,还有宝贵的发展机遇:一是物流业正处于上升通道,发展大势良好,周边区域物流业也都处于同样的转型期,现代物流业发展起点接近。二是“三北”、环渤海区域加速发展,我市现代产业纲举目张、先进制造业强劲发展,国家十大振兴规划的实施也将扩大物流规模,物流市场空间将大为拓展。三是×××处于华北、东北两大物流区域交汇和三大物流通道(东北到关内、煤炭、进出口物流通道)的结合部,多次被列入全国重点发展的物流节点城市之列,河北沿海强省战略把我市作为东部龙头,物流业被列入全市产业定位,形成了上下关注的良好氛围。四是我市实施旅游立市战略,相对提升了物流业的地位,也为物流龙头——×××港转型提供了新契机。

二、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按照“宜居宜业宜游”城市定位和“一中心三基地”产业定位,着眼于把现代物流业发展为主导产业、支撑产业和富市产业,促进基于装卸港的传统物流业向基于综合物流的现代物流业转型升级,努力构建以重大装备物流、“三北”商贸物流、能源物流主枢纽三大特色物流为支撑,布局合理、业态先进、竞争力强的现代物流业体系,把×××打造成中国北方沿海港口物流集散基地,面向“三北”、辐射东北亚、服务腹地和本地经济的国际性区域港口物流枢纽城市。

(二)基本原则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打造绿色、引擎、特色、数字、网络物流。

1.绿色物流。建设绿色物流园区、港区和通道,建立环境友好型物流体系,切实提高生产质量、环境质量和生活质量。

2.“引擎”物流。把物流业作为龙头带动产业和新经济增长点,优先发展、资源优先配置,以大物流带大商贸、大制造。

3.特色物流。发挥比较优势,力争我市特色物流在环渤海区域内效率最高、服务最优、成本最低。

4.数字物流。与构筑现代产业体系相配合,突出信息化带动,创新模式和服务,提高高端物流比重,引领行业发展。

5.网络物流。统筹推进物流城乡一体化、区域一体化、网络一体化,实现供应链互联互通、无缝对接。

(三)发展目标

到2011年,物流业纲举目张,在转型调整中优化、升级,保持年均增长19.6%的加速发展态势,全市物流业实现增加值超过170亿元,占gdp比重提高到15%以上,成为全市主导产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降至29%以下。培育规模化、专业化的现代物流企业群体,物流业服务功能达到环渤海区域先进水平,走上高质量、高

速度、强劲崛起的轨道。

三、发展重

围绕打造中国北方沿海港口物流集散基地的战略目标,着力解决重大瓶颈制约,重点实施五大工程。

(一)园区建设工程。

根据各产业聚集区和交通运输格局,按照“园区-中心-配送网点”模式,错位分工、优化布局、集聚发展。全市统筹按照“一带(沿海各港区、临港物流园)、双翼(港口-抚宁-青龙方向,港口-昌黎-卢龙方向)、多中心(公共场站、物流中心)”进行空间布局,最大限度整合土地及物流资源,高效、集约发展物流业。“沿海港区-临港物流园”是我市物流业“金三角”核心区。

重点规划建设四大物流园区:

1.××(来源:好范文 http://www.xiexiebang.com/)×临港物流园区(×××临港产业聚集区海港区部分)。规划20平方公里,起步区4.8平方公里。推进港口、物流园区港联动,改造升级北港、百路通场站,加快运通、中首、新奥、兴龙、广源等项目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项目招商力度。打造海铁联运优势,大力发展集装箱和冶金、汽车、日用消费品杂货物流业务,形成连接东北和京津汽车基地、辐射华北东北市场的汽车中转基地,玻璃建材集散中心和新型石化建材采购中心;依托化工码头群和新奥秦港甲醇储运项目,打造北方最大的千万吨甲醇集散基地;依托北煤南运主枢纽港和煤炭运输主通道优势,形成全国最大的煤炭转运和价格形成中心,统筹打造面向京津唐、衔接东北和华北地区的综合性港口物流分拨中心。

2.山海关临港物流园区。包括山海关临港产业聚集区及铁路山海关站以南、长城以东、东到省界区域,规划整合海港、铁路、公路、产业及出口加工区保税政策资源,突出打造公路铁路海运多式联运、产业与物流业联动、区港联动、进出口物流联动四大优势,远期规划建设为港区一体化和区港联动的国家级综合保税物流港区,近期培育为物流业创新实验区。一是进一步提升哈动力重装码头、山船码头、山海关港功能,以大物流促大制造,以动力设备物流项目为龙头,形成以东北、华北重大装备制造基地为依托,面向区域和国际市场的重大装备定制化物流中心、组装中心和出海基地。二是发挥连接东北、华北两大粮食主产区的区位优势,打造中国北方最大的跨省粮油交易中心。

3.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促进政策优势与港口区位优势互补,发挥出口加工区的保税物流园区政策和硬件优势,鼓励设立配送分拨中心,推动贸易延长产业链,加速保税物流发展。

4.空港物流园区。促进新机场开工、开港,在机场南侧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吸引航空公司和物流商入驻,形成连接京、津、沈大型机场,服务支线和本地高端产业的区域性空港物流中心。

(二)主体培育工程。以港口转型为突破口,大力发展专业化物流业龙头,通过规范整合、科学引导来扶优扶强。

1.进一步做强做大物流业龙头。一是提升×××港作为物流系统龙头的带动作用。利用西港东迁有利时机,推动秦港股份按照“物流港”理念优化规划建设各港区,在港口装卸业的基础上,突出发展杂货集装箱物流,集约集成码头、公路、铁路、航空等不同类型物流结点,做大做强港口综合物流服务业。由单一运输型企业,向跨地域经营的多功能物流龙头转型,从装卸中心升级为物流中心。二是发挥河北远洋运输集团在世界水运界的影响力,做强做优大型散货物流,积极发展国际贸易物流,带动口岸物流加速发展。

2.大力发展第三方专业化物流企业。引导现有运输、仓储、货代等企业进行服务延伸和功能整合,融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商贸流通企业物流供应链,加快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支持中运物流等企业升级改造。鼓励优势企业向外扩展,对总部设在我市的物流龙头企业在外地设立分部或网点给予支持。

3.加大现代物流项目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重大投资者、物流总部或分部,通过兼并、联合、收购等形式与本地企业优化重组。积极推进与中国外运、中国美旗等大型物流企业的合作,加强与物流强势企业特别是跨国港口物流巨头的沟通合作。

4.拓展物流业市场空间。开展试点,推介示范工程,支持产业聚集区和工商企业精干主业、放开辅业,逐步将原材料采购、运输、仓储配送等物流业务分离出来,交给专业物流企业承担。

(三)通道建设工程。软硬件双管齐下,打开通道、疏通瓶颈,理顺物流园区、场站及远程通道,畅通东西纵横、海陆双向三条大通道,构筑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管道和城市道路协调发展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体系。

1.开辟北向大通道。加快山刀铁路、秦承铁路前期工作步伐。重点建设承秦高速、龙港路和沿海高速公路,打通妨碍物流发展的跨省、市通道,增强北京方向和东北地区进港车辆集疏能力。

2.拓宽海向大通道。大力引进船公司,增开航线、加密航班。增开并着力打造到日本关西、韩国釜山的精品航线。

3.开通空中大通道。推进新机场和航空货物转运中心建设,争取列入国家“十二五”口岸开放规划。

4.完善节点建设。一是优化提升港口功能。以“西港东迁”为契机,统筹规划、提前跑办保税港建设事项;推进东港区20万吨深水航道、新港客货滚装泊位和集装箱、散杂货、粮油等大型专业化码头建设,促进集装箱、散杂货、重型装备物流加速发展;完善、提升大件码头功能,强化其在环渤海地区的竞争优势,推进卸载型港口向物流港转变,打造国际化的综合型大港。二是增加、扩大公路场站。规划建设北部物流园、东港物流中心、西部物流、山海关开发区、山海关张家庄、昌黎等中心场站。突出配送和仓储功能,建立完善公用性零担货运场站服务体系。三是扩大、优化铁路场站。加快完善山海关地区铁路布局,加快建设×××火车新站,推进南龙铁路改线西移与津秦客运专线并行建设,按现代物流园理念规划建设好龙家营站。四是优化、调整路政和市政设施。排查主要物流路线,各类路政、市政设施规划建设要有利于促进物流业发展。

(四)集成工程。

1.整合口岸物流链。推行海陆空多式联运,构建集装箱货物重组、分拣、包装、仓储、报关、报检、国内运输、物流人力资源等物流服务外包产业链,提高“港对港”到“门对门”份额。

2.推广产业物流链。推动物流企业嵌入制造产业链,向产业价值链高端环节延伸,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和供应链管理企业转型升级。重点发展重大装备物流、高新技术产业物流。

3.培育新兴物流链。大力鼓励发展物流金融、物流加工、电子商务,促进“流量经济”本地化。支持光彩呼叫中心向全国市场扩展。

4.集聚城市配送链。“4+2”城区构建市域配送网络,有序发展城市“货的”。鼓励批发零售企业提高连锁经营物流管理水平。

5.统筹城乡物流配送链。整合“村村通”、“万村千乡”、农资超市、村邮工程,统筹配套进行涉农通道、物流节点和信息化建设,推进班车小件快运和客货运一体化场站建设。

(五)技术进步工程。

1.编制“×××物流业技术进步路线图”。把握港口城市物流发展阶段,引导物流业发展节奏,按照“路线图”重点突破、有序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

2.建设公共信息平台。提升煤炭市场信息网功能,建立电子口岸、装备物流信息系统、综合运输信息平台和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在此基础上建设开放的物流公共信息系统。

3.推进物流业现代化。创办《物流业发展论坛》。引导企业运用信息技术和现代物流理念优化业务流程,实现物流管理集成化和智能化。

四、政策措施

我市现代物流业起步较晚,转型、优化、升级的任务很重,要借鉴成熟的先进经验,以后来居上的精神出台有竞争力的保障措施,有组织、有计划、有投入地培育市场,科学发展物流业。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由市发改委等部门和口岸、铁路、高速公路管理处等单位参加的现代物流业发展领导小组,代表市政府负责本意见的组织实施,确定物流业年度目标任务和责任部门。领导小组采取联席会议制度。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简称物流办),负责日常工作的协调推进,会同有关单位解决跨部门问题,强化对重大物流项目建设和主要任务的跟踪服务,加快重点项目的立项和审批,组织督导政策措施落实和各县区、各部门配套实施情况。各县区、开发区要明确物流业发展的领导机构,制定具体落实方案,明确责任分工,扎实推进方案落实。

(二)强化规划调控。编制全市物流业发展战略规划和有关专项规划,纳入全市规划体系,明确用地性质,引导物流项目、物流企业向基地和园区集聚发展。全市对物流园区统筹安排,统一布局,统一审批,统一管理。各县区要按照全市规划和功能定位,细化产业布局,明确发展重点。规划上要预留余地,各产业聚集区、园区、县城、重点交通镇,都要规划预留与产业发展目标相匹配的物流中心或公共场站。项目建设上宁缺毋滥,要严格准入、集聚发展,严防一哄而上、变相圈地。

要加大物流业规划监督执法力度,严防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设定新上物流项目“门槛”,坚决杜绝单纯商业房地产操作。重点物流企业要编制近期和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定位、目标、运行模式和发展措施。对与现有物流企业业务严重重叠的,要重新调整定位。规划范围内物流项目的新建、改建、扩建、合并、分立、迁移、更名等,须经市物流办审查批准。

(三)加大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

1.统筹纳入市级产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加大对重点物流及货运代理企业、物流园区及重大物流发展项目、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物流企业品牌创建和物流理论研究与人才培养的扶持力度。整合交通、商贸、邮电、粮食、供销社系统有关政策,通过资金配套、资本金注入、贴息、奖励、补助和减免规费等方式,扶持、引导现代物流业。对经市物流业领导小组认定的现代物流项目,确保与国家预算投资、国债投资、国债转贷、国债贴息和技改贴息资金足额配套。将现代物流企业列入信贷支持重点,为其融资提供政策支持。

2.创立现代物流产业投资基金。以政府财政投入为引导,发挥杠杆效应,吸收物流龙头企业及社会投资机构资金,高效汇聚现代物流人才和资源。积极开展与物流相关的保险、质押和信贷业务,拓宽融资渠道,提高资金运做水平。

3.建立累进奖励机制。对新注册和经认定达到a级以上的物流企业,自开业年度起,对其新增上缴税收形成的地方财政收入部分,前二年全额返还企业。对税收贡献较大的物流企业,对其新增贡献按比例给予奖励,对其升级改造、扩大规模优先支持。

4.支持运输企业做强做大。对航运企业新增运力部分及新注册航运企业,按实缴营业税额地方留成部分给予超额累进奖励。对集装箱在×××报关、施封、堆箱,按规模给予补助。对公路货运班车,比照客运班车收费标准,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对经评级认定的a级以上公路零担专线运输企业和与先进制造业联动(融入物流供应链)的专业第三方物流企业,每年按所交纳地税额的一定比例返还企业。

5.鼓励物流企业创建品牌。对被评为国家aaa以上的物流企业,全市年度物流10强、10佳,参照名牌奖励办法分别奖励企业及其领导班子。

6.加大物流项目招商引资支持力度。推行制造业和物流业一体化招商,鼓励通过项目融资、股权转让等方式与国内外先进的物流企业联合发展。对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参与重组、兼并、收购本市物流企业,在组建物流企业过程中发生的资产置换以及土地、房产、车辆过户等各项行政性收费,可予减免。对在我市设立总部或区域总部的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给予搬迁费用补助。7.推动物流企业创新。对物流领域提供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等服务的企业优先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按规定享受相关优惠政策。现代物流信息化等关键技术研发可申请市科技专项资金支持。企业研制、引进和采用物流信息管理系统、自动分拣系统等先进物流技术和设备的,列入科技三项经费和技改项目计划。

8.对主要物流园区实行“收益封闭运行”式管理。将市级征收的土地出让金和项目建设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相关税费市、区留成部分全额返还经市物流领导小组认定的重点物流园区,主要用于园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其他部分用于支持企业发展。

(四)加大对物流企业和项目用地、用水、用电扶持。对物流企业和项目,按照仓储、运输等相关行业标准控制用地规模,集约节约用地。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和我市物流规划的重点项目,在安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时予以倾斜。对省、市重点物流建设项目经批准后,规划确定为工业仓储用地的,按照一般工业项目标准供地。调整城市用地结构,增加物流业发展用地。对现代物流项目用地,实行与工业项目用地同等供地方式。对每亩投资强度在500万元以上的在建物流项目,免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人防易地建设费、道路临时占用费和征地管理费;投运之前缴纳的全部土地使用税和运行后第一年缴纳土地使用税的50%,由财政返还。其他物流项目减半征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人防易地建设费、道路临时占用费,免收征地管理费。

物流企业使用的大型冷藏、冷冻和各类生产加工设备,以及列入市规划的大型物流园区、配送中心,其用水、用电、用气价格与一般工业企业标准并轨。

(五)狠抓项目建设。强化现代物流业项目谋划、包装、招商、建设工作,对重点项目实行市、县(区)领导分包责任制,明确一套班子专抓,推动项目加速审批、如期开工、顺利竣工和投入运营。力争3年内实施投资亿元以上市级重点物流项目20个以上,总投资200亿元以上。

(六)建立资格认定制度。制定重点物流企业、项目、进入物流园区企业认定办法。成立市物流业专家评审委员会和物流企业资质评价中心,依据申报企业的资信、管理、信息技术水平等因素提出评估认定意见。经领导小组审定后,确定专人跟踪服务,积极推进优惠政策落实。

(七)加强基础工作。将物流人才纳入全市人才培养计划,引进专业物流人才比照高科技人才待遇。将物流专业作为工程系列下设专业,纳入全市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发挥物流协会职能,开展物流企业认证、项目评估、招商引资,搭建政企高效互动的桥梁。建立健全物流业统计分析和发布机制。

(八)优化物流业发展环境。

1.优化管理环境。对经认定的重点物流项目,要纳入审批“绿色通道”,简化程序、缩短时限、联审联检,提供“一站式”、“一条龙”服务。主动与口岸部门、铁路、高速、港口单位建立完善沟通协调机制,形成支持物流业发展的合力。

2.优化市场环境。统一准入标准,探索物流企业信用等级评价办法。规范经营行为,严厉打击无证经营和恶性竞争行为,创造公平竞争、健康有序的行业环境。

3.优化口岸环境。恢复和完善“大通关”口岸联席会制度,建立部门联动的物流通关快捷机制,在秦仁航线“5+2”机制基础上,全市口岸实施“7×24”预约通关机制,落实所产生的相关办公和人员加班补助。扩大东出西联,建立与腹地地区政府和企业沟通协作的日常机制,建设内陆港,稳步拓展物流货源腹地。

4.优化交通环境。制定便利运输服务的通行、停靠、堆放具体运作机制。为经认定的城市专用配送车辆、连锁经营、快件等经常出入城区的货运车辆,建立物流便捷通道,优先发放通行证。规范执法行为,切实解决上路难、行路难、停卸难问题。

第二篇:市人民政府关于物流业调整和振兴的实施意见

市人民政府关于物流业调整和振兴的实施意见

现代物流业融合运输、仓储、货代和信息等诸多产业,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加速器、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新的融资大动脉和富市富民的“双富”型产业,是新一轮区域竞争的制高点,也是衡量一个地区投资环境好坏、综合实力强弱的重要标志。为贯彻落实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及河北省相关实施意见,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构建具有××*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促进我市物流业加快发展,结合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发展基础

(一)产业现状

我市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振兴物流业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一是物流业快速发展。2008年,全市物流业增加值97.7亿元,同比增长22.6%,高于gdp和第三产业增加值(13.7%)增速;占全市gdp从2007年11.1%提高到12.0%,占第三产业增加值25.1%。物流总额1728.6亿元,同比增长23.5%。社会物流总费用237.8亿元,同比增长29.5%。二是财政贡献度日益提高。物流业地税收入占全市地税从2006年10.6%,到2009年1-6月超过18.9%,成为三次产业中地税贡献最大的行业。三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以港口为龙头,海运、铁路、公路、航空、管道五大运输方式齐全,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基本形成。共有42个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港口通过能力2.35亿吨;京秦、大秦、津山、沈山四条国铁干线交汇;公路通车里程8397公里,高速公路107公里;山海关机场临时开放。四是项目建设呈现良好态势。全市共有交通运输、仓储、邮电企业784家。物流业项目投资快速增长,在建和计划开工投资亿元以上项目12个,哈动力物流列入省战略支撑产业项目,××*临港物流园区列入省级临港产业聚集区。

(二)存在问题

总体上,我市物流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与周边和先进地区比,差距明显,还存在龙头企业少、港口的物流组织功能不强、物流大通道不畅、园区起步晚、高端产业物流和新兴业态发展慢、行业总体水平有待提高等突出问题。物流业相对滞后,已成为制约我市发展先进制造业及高端产业的短板。从受传统装卸港制约的口岸装卸和普通内陆区域型传统物流模式,向以物流港为龙头的开放、综合、信息主导的现代物流模式转型是当务之急。

(三)面临形势

近十年来,周边区域加速建设港口等重大物流基础设施,同质竞争、近距挤压,区域物流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市有被“边缘化”的危险。物流业面临着理念滞后、周边交叉竞争日趋激烈、港口物流对本市和区域综合拉动力不足、资金和土地制约、管理体制有待理顺、发展环境尚待优化等严峻挑战。但综合分析,我市物流业仍有较大发展空间,还有宝贵的发展机遇:一是物流业正处于上升通道,发展大势良好,周边区域物流业也都处于同样的转型期,现代物流业发展起点接近。二是“三北”、环渤海区域加速发展,我市现代产业纲举目张、先进制造业强劲发展,国家十大振兴规划的实施也将扩大物流规模,物流市场空间将大为拓展。三是××*处于华北、东北两大物流区域交汇和三大物流通道(东北到关内、煤炭、进出口物流通道)的结合部,多次被列入全国重点发展的物流节点城市之列,河北沿海强省战略把我市作为东部龙头,物流业被列入全市产业定位,形成了上下关注的良好氛围。四是我市实施旅游立市战略,相对提升了物流业的地位,也为物流龙头——××*港转型提供了新契机。

二、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按照“宜居宜业宜游”城市定位和“一中心三基地”产业定位,着眼于把现代物流业发展为主导产业、支撑产业和富市产业,促进基于装卸港的传统物流业向基于综合物流的现代物流业转型升级,努力构建以重大装备物流、“三北”商贸物流、能源物流主枢纽三大特色物流为支撑,布局合理、业态先进、竞争力强的现代物流业体系,把××*打造成中国北方沿海港口物流集散基地,面向“三北”、辐射东北亚、服务腹地和本地经济的国际性区域港口物流枢纽城市。

(二)基本原则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打造绿色、引擎、特色、数字、网络物流。

1.绿色物流。建设绿色物流园区、港区和通道,建立环境友好型物流体系,切实提高生产质量、环境质量和生活质量。

2.“引擎”物流。把物流业作为龙头带动产业和新经济增长点,优先发展、资源优先配置,以大物流带大商贸、大制造。

3.特色物流。发挥比较优势,力争我市特色物流在环渤海区域内效率最高、服务最优、成本最低。

4.数字物流。与构筑现代产业体系相配合,突出信息化带动,创新模式和服务,提高高端物流比重,引领行业发展。

5.网络物流。统筹推进物流城乡一体化、区域一体化、网络一体化,实现供应链互联互通、无缝对接。

第三篇:物流业调整和振兴实施工作意见

物流业调整和振兴实施工作意见

物流业调整和振兴实施工作意见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和《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辽宁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加快沈阳建设成为东北地区物流中心的步伐,促进物流业协调发展,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实施意见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物流业调整和振兴相关文件精神为主线,以建设东北地区物流中心为目标,以促进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和重大物流项目建设为核心,以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为重点,以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为突破口,积极

营造有利于物流业发展的环境,建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保障。

二、基本原则

加强规划引导,着眼长远发展。合理规划布局重大物流基础设施,防止盲目攀比和重复建设,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解决制约物流产业发展的体制、政策和设施瓶颈,促进产业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

市场配置资源,政府营造环境。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从满足物流需求的实际出发,整合现有资源,促进物流服务的社会化和资源利用的市场化,为物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发挥区位优势,推进一体化运作。充分发挥我市作为东北地区中心城市和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的优势,按照现代物流理念,加快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综合集成仓储、运输、货代、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多种功能,推进物流一体化运作,提高物

流效率。

创新服务方式,坚持科学发展。规范物流市场秩序,创新物流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积极推进物流企业社会责任建设,集约用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实现科学发展。

三、主要目标

到2015年,全市物流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全市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不低于gdp的年均增长速度;

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率下降到17%以下;

规模以上第三方物流企业达到300家以上,其中世界100强和国内知名物流企业达到60家以上;

培养物流应用人才每年要达到1000人以上;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工作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处于领先地位;

构建功能完善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基本建成东北地区物流中心城市。

四、主要任务

加快物流园区建设。

全面推进近海、沈海、沈西、沈北、苏桃路、桃仙空港六大物流园区建设。物流园区建设要严格按规划进行,充分体现用地节约、产业集聚、功能集成、经营集约的特征,综合利用已有、规划和在建的物流基础设施。促进物流园区与公路、铁路、航空设施的有效衔接,实现长途运输与短途运输的合理衔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全面整合提升物流园区功能,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进驻物流园区,促进产业集聚,建设货运服务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和综合服务型的物流园区。

发展壮大第三方物流企业。

鼓励第三方物流企业加强信息沟通,创新物流服务模式,加强资源整合,满足多样性的物流需要。加大对物流企业兼并重组的政策支持力度,缓解当前物流企业面临的困难,鼓励物流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联合、合资、合

作等多种形式进行资产重组。培育一批服务水平高、竞争力强的大型现代物流企业,重点扶持年营业收入超亿元、纳税额600万元以上的20家第三方物流骨干企业。

积极扩大物流市场需求。

鼓励生产企业改造物流流程,提高对市场的响应速度,降低库存,加速周转,加强城乡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合理布局城乡商业设施,完善流通网络,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促进流通企业的现代化。重点推动储运集团、沈阳金道等企业做强做大。鼓励物流企业广泛应用现代物流管理技术,发展农产品从产地到消费终端的直销和配送,以及农资和农村日用消费品的统一配送,支持发展物流配送中心。

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

加强对制造业物流分离外包的指导和促进,支持制造企业改造现有业务流程,促进物流业务分离外包,提高核

心竞争力。培育中外运、中储物流、中铁物资集团、中铁特货、宝钢物流、招商局物流、辽宁联合物流、沈阳运输集团、沈阳一运物流、中深集团等一批适应现代制造业物流需求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提升现代物流业为制造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相关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组织实施一批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示范工程和重点项目,重点推动北方交通重工、沈阳机床、北方重工、沈阳远大、和平轮胎、特变电工沈变集团、沈鼓集团、沈冶机械等重点制造业企业逐步释放物流业务,促进现代制造业与物流业有机融合、联动发展。

推动重点领域物流发展。

加强石油、煤炭、钢材、机电产品、化工材料及相关产品物流设施建设,建立相应的物流体系。以华晨金杯集团为龙头,推动汽车和零配件物流发展,建立科学合理的汽车综合物流服务体系。发展城市统一配送,提高食品、食盐、烟草和出版物等的物流配送效率。完善农资和农村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网络,建立农村物流体系。加快发展粮食现代物流,推广粮食“四散化”流通。加强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鼓励和支持物流业节能减排,加快发展产品与包装物回收物流和废弃物物流,促进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发展绿色物流。发挥邮政现有的网络优势,大力发展邮政物流,加快建设东北邮政物流中心,建立快递物流体系,方便生产生活。

加快国际物流和保税物流的发展。

大力发展沈阳保税物流中心,建设适应国际中转、国际采购、国际配送、国际转口贸易业务要求的国际物流,将我市建成适应国际贸易发展需要的大型国际物流干港,不断增强配套功能。沈阳海关进一步优化口岸通关作业流程,提高通关效率,推进大通关信息资源整合,发展港区联动。同时,推进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发展和保税监管场所建

设,建立新型保税物流监管体系,支持沈阳保税物流中心加快建设和申报综合保税区。

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

大力推广物联网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促进传统物流模式和供应链优化整合,加大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运用领先技术推进“智能物流”的发展。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建设沈阳物流公共信息网、中国物流联合网、国家重大装备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辽沈物流网等物流信息服务平台,逐步实现区域间物流平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扶持一批物流信息服务企业成长。那一世范文网

推动物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依托我市装备制造和加工工业的基础优势,重点打造金杯公司箱式运输车、新松机器人公司物流自动装卸设备、沈飞集团物流仓储设备等物流装备制造龙头企业,鼓励企业进行物流新技术的自主研发,支持物流关键技术攻关。培

育一批物流装备制造企业,培养一批物流装备制造产业集团和物流装备制造品牌,大力引进中集集装箱、林德叉车等一批国内外著名物流装备制造企业和项目。到2015年,全市物流装备制造业要成为我市装备制造业中的重要产业。

五、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由市发展改革委、市服务业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交通局等有关部门参加的市物流联席会议制度,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召集人,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发展改革委。主要职能是全面掌握全市现代物流发展情况,分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综合协调涉及现代物流发展的战略、规划和政策;鼓励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推动重点物流项目建设;统筹推进现代物流标准化、信息化、统计指标体系、人才培养等基础性工作;指导各区、县政府及市直职能部门的现代物流工作;协调解决涉及相关部门的有关问题,促进部门协作配合,实现信息共享,建立长效机制,全

面推进物流业发展。

完善政策措施。在贯彻落实好国家现有推动现代物流业发展有关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制定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有关政策。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解决影响当前物流业发展的土地、税收、收费、融资和交通管理等方面的问题。结合我市实际,积极向国家相关部门争取物流企业营业税、所得税减免的政策。研究提出运输车辆入市开辟绿色通道的措施等。

安排物流业发展资金。每年市财政从产业发展资金中统筹安排一定数额资金,以投资补助、资本金注入或贷款贴息等方式,主要用于扶持重大项目、补助重点企业、奖励优秀企业、加强物流统计工作、制定物流标准等方面的支出。由市发展改革委会同相关部门研究提出项目扶持预算,由市财政局根据相关资金使用管理办法予以审核。

制定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制定“十二五”全市物流业发展总体规划和专

项规划。编制沈阳近海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沈海综合物流园区、沈西制造业物流园区、沈北综合物流园区、苏桃路物流产业带、桃仙空港物流园区发展规划及商贸物流发展规划、道路交通物流发展规划、粮食物流发展规划、农村物流发展规划、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等专项规划,年内完成规划的编制工作。

加强物流统计工作。进一步完善物流业统计调查制度和信息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物流业统计调查方法和指标体系,加强物流统计基础工作,开展物流统计理论和方法研究,认真贯彻实施社会物流统计核算与报表制度。

推进物流标准化研究。加强物流标准化体系的研究,完善物流地方标准,实现物流业供应链上下游数据共享,全面提升物流标准化水平,重点推进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信息化标准的应用。

加快物流人才培养。加强物流人才调查和需求预测,制定培养规划,发展多层次教育体系和职业培训体系,利用

社会资源,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设计单位合作,编写精品教材,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建立物流实训基地,加强国际合作。

支持物流行业协会的发展。支持现代物流协会进一步发挥在规划指导、政策建议、规范市场行为、统计与信息、技术合作、人才培训、咨询服务等方面的中介作用,积极履行行业服务、自律、协调的职能,成为政府与企业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主题词:经济管理物流业意见通知抄送:市委、市纪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办公厅,沈阳警备区,市法院、检察院,市各人民团体、新闻单位。

第四篇:重庆市贯彻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实施意见

重庆市贯彻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实施意见

渝府发〔 2009 〕 108 号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国发〔 2009 〕 8 号)精神,发挥物流业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 中的重要作用,加快我市物流业调整和振兴,把重庆建设成为国家级物流枢纽城市和中国西部地区国际物流中心,特制定本实施意见。实施期为 2009 — 2012 年,远期展望到 2020 年。

一、发展机遇与目标

调整和振兴物流业是重庆建设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直辖市的需要,是加快我市工业化进程的需要,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实现我市经济加快复苏的需要。

(一)发展现状。

物流业规模增长迅速。2008 年,我市物流业实现增加值 360 亿元,完成货物运输量 5.6 亿吨,直辖以来年均分别增长 15% 和 22%。物流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 17%。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为 20%。物流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随着三峡工程竣工,长江运能大幅 度提升,已形成“一环七射”高速公路网、“一枢纽五干线二支线”铁路网和八大对外物流通道。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成为全国十大机场之一。物流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物流运输、仓储、包装、加工、配送、货代等行业初具规模。一批具有现代物流特征的本土物流企业正在发展壮大,一批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入驻重庆,促进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加快融合。但从总体上看,重庆物流发展水平仍不能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和发展要求。物流设施及配套条件相对滞后,物流通道有待完善,物流服务业态比较单一,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发展不足,物流参与供应链管理程度低,物流成本占

经济运行成本比重偏高,物流技术装备和信息化水平不高,物流行业管理条块分割,专业物流人才缺乏,物流业急需调整、振兴和加快发展。

(二)发展优势。

政策优势。2007 年,胡锦涛总书记作出“ 314 ” 总体部署,为重庆发展指明了方向。《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 2009 〕 3 号)要求重庆建设长江上游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和国际贸易大通道。国发〔 2009 〕 8 号文件将重庆定位为全国性物流枢纽城市、西南物流区域核心城市,布局有四条国家级物流通道。国务院正式批准重庆设立中国首个内陆保税港区。区位优势。重庆承东启西、沟通南北,连接成渝、西陇海兰新、长江经济带、南贵昆等四大经济带区,辐射我国西南、西北、华中和整个长江中上游地区,自古就是长江上游地区和西部地区最大的商业重镇和物资集散中心。综合交通优势。重庆是西部地区唯一拥有公铁水空管综合交通优势的特大城市,综合交通网平均密度及公路网、铁路网、内河航运密度均居西部第一位。大运量、低成本水运优势独具,水陆空多式联运和“无缝衔接” 潜力大。产业优势。重庆是国家的老工业基地,汽摩、装备、化工、材料等产业在国内外具有一定优势。正在打造一批千亿元级产业园和若干千亿元级产业链。预计到 2012 年和 2020 年,地区生产总值将分别达到 8000 亿元和 2 万亿元。

(三)发展思路。

按照胡锦涛总书记“ 314 ” 总体部署,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物流与产业联动、多式交通联动、网络与园区联动、政策与服务联动的原则,以构建“一江两翼三洋” 国际物流大通道为主线,以交通为基础,以产业为支撑,以市场为纽带,推动物流和商流、资金流、信息流高效联

动,为制造业发展提供便利,为物流业发展提供商机。规划建设多层级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培育壮大物流企业; 推动物流一体化、专业化、信息化、现代化和标准化,完善物流服务体系; 优化物流发展环境,建设国家级综合物流平台、西部地 区多式联运枢纽和中国西部地区国际物流中心。

(四)主要目标。

2012 年,物流业增加值达到 650 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 18% ; 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率有所下降;“三基地四港区” 国家级物流枢纽初具雏形,形成年设计吞吐能力 350 万标箱; 新增 3 — 4 家主营收入上 10 亿元的本土第三方物流企业,引进 6 — 10 家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为重庆物流业快速

发展夯实基础。2015 年,物流业发展水平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成为重庆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形成中国西部地区国际物流中心框架。2020 年,物流业成为重庆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建成中国西部地区国际物流中心。

二、构建国际物流大通道

“一江两翼三洋” 国际物流大通道是重庆建设中国西部地区国际物流中心和国际贸易大通道的工作主线。通过构建国际物流大通道,促进重庆建成国家级物流枢纽城市,推动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加速中西部地区内陆物流与国际物流融合。为此,要

加强国际物流大通道研究,明确工作方向,研究国际物流大通道聚集疏散能力,预测重庆作为中国西部地区国际物流中心的物流总量,建设相应的各种交通方式和网络,研究打造国际物流大通道的配套政策。

(一)优化国际物流大通道布局。

国际物流大通道布局为“一江、两翼” 三条国际通道。“一 江”即通过长江通达太平洋。“西北翼”即通过渝兰铁路或渝安(康)西(安)铁

路,由新疆阿拉山口出境、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德国—鹿特丹港通达大西洋。“西南翼”近期通过渝黔铁路由贵阳—昆明—大理—瑞丽出境,经缅甸中部城市曼德烈—石兑港通达印度洋和中东地区; 远期规划建设渝昆货运铁路,经昆明至瑞丽及缅甸石兑港直达印度洋和中东地区。

(二)提升通道通达和通行能力。

改善长江通航条件,提升长江通行能力; 提高港口吞吐能力、服务水平和作业效率。提升“西北翼” 国内外通行能力,加快推进渝兰铁路、襄渝二线铁路项目建设,尽早建成投运重庆主城铁路集装箱枢纽兴隆场编组站,增强重庆铁路整合集疏货源的能力。提升“西南翼” 国内外通行能力,加快建设渝黔铁路新线; 深化渝昆货运铁路规划研究,并适时纳入国家铁路网规划予以实施;促进国家有关部委对相关省市的瓶颈路段加快实施扩能改造。

(三)增强国家级物流节点竞争力。

突出内陆保税港区优势,进一步完善全市物流空间布局,尽快形成国家级物流枢纽节点,发挥重庆公铁水空管多式联运优势,优化市内外物流通道网络,发展国际贸易,积极提升物流软实力,改善物流发展环境。

(四)推动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中的国际国内合作。

加强与国家有关部委的沟通和相关省市的物流合作,促进“一江两翼三洋” 国际物流大通道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通过加 快推进与周边省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合作,促进境内物流通道畅通。加强与通道各国之间的物流合作,积极配合并促进中缅铁路

规划建设。开展国际通关研究,争取简化货物通关程序,促进境外和跨国物流畅通。与国内外物流企业开展联合研究,加快“西北翼” 和“西南翼” 国际物流大通道的通行试验,推动相关物流产品的开发。

三、完善物流区域布局体系

规划建设五个级次物流功能相配套、空间布局合理、网络通达畅通、集聚疏散便捷的区域体系。第一层级,国家级物流枢纽平台,即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和“三基地四港区”。主城区既有的猫儿沱、佛耳岩、茄子溪、九龙港 4 个码头暂维持既有功能和规模,随着城市发展和国家级物流枢纽平台的建成投运,陆续实施搬迁,其功能逐步向“三基地四港区” 集聚。第二层级,五大市级物流枢纽,即万州、涪陵、长寿、江津、永川。第三层级,五大地区级物流枢纽,即黔江—秀山、合川、南川—綦江、忠县—垫江(石柱)、奉节。第四层级,五大专项物流园区,即化工、汽车、高新、金属材料和农产品(冷链)。第五层级,若干城市配送中心。

(一)国家级物流枢纽平台。1 . 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

主要定位: 依托内陆地区唯一的保税港区,大力发展保税物流和加工贸易,形成内陆地区政策最优、功能最全、开放程度最 高的口岸,建设中国西部地区外贸物流高地。

主要功能: 寸滩水港保税港区现占地规模 6平方公里,重点发展水港保税物流以及保税贸易、保税金融等服务; 远期拓展到 8平方公里,寸滩水港保税功能逐步向果园港区延伸。两路空港保税港区现占地 2.37平方公里,远期拓展到 8平方公里,重点发展航空保税物流以及保税服务、保税加工等。团结村铁路物流基地保税功能区,占地 3.45平方公里,重点发展铁路保税物流以及保税服务。2 . 三基地四港区。

——铁路物流基地。

主要定位: 依托国家中长期铁路网在重庆规划建设的集装箱节点和西部地区最大的铁路枢纽编组站,结合主城铁路枢纽调整中对铁路口岸

资源的重新布局,在团结村规划铁路物流基地,形成全国物流网络重要中转枢纽节点、西部区域多式联运网络的中心节点、重庆内外贸物流和保税物流重要基地。

主要功能: 集聚辐射信息、轻纺服装、家居建材、五金、机电等适应铁路物流服务的产业和市场。具备物流资源整合、物流衍生性生产服务、区域物资分拨分销与集散、铁路保税等功能,集聚周边省市内外贸集装箱的铁铁中转运输、外贸物流、铁水联运,重庆市各区县(自治县)和产业集群的铁路运输、五定班列及货运行包。规划控制范围约 22.33平方公里,含铁路核心功能区、仓储区、物流加工区、市场群、产业区,不含为基地建设配 套的储备土地。铁路集装箱年设计吞吐能力 175 万标箱,200 万吨快货,70 万吨件杂散货。——航空物流基地。

主要定位: 依托全国十大机场之一的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和国家级空港保税港区,在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周边地区规划航空物流基地,形成集聚西部地区航空外贸物流资源的枢纽型平台、西部地区重要的内外贸货物中转基地。

主要功能: 集聚辐射电子信息、快递业务、高档时装、生物医药等适应航空物流服务的产业和市场; 培育基地航空公司、航空物流企业和开辟直达香港、新加坡和欧美等地区的货运航线,构建空中货运网络,改善货运通关条件,形成“空空联运、陆空联运、通关高效” 的现代综合航空物流体系; 具有航空保税物流、仓储配送、中转分拨、物流加工、货运代理、展示交易等功能。规划控制范围约 50平方公里,含 30平方公里机场核心功能区及仓储区、物流加工区、市场群、产业区,年服务航空货邮 100 万吨。——公路物流基地。

主要定位: 依托国家规划公路网在重庆形成的国家级公路节点,在

巴南区南彭镇规划公路物流基地,形成重庆物流体系中的综合性枢纽级公路物流基地、西南地区重要陆路物流配送基地和全国物流网络重要节点。

主要功能: 集聚辐射都市轻型工业、机电、农产品、精密机 床与模具等适应公路物流服务的产业和市场; 具有信息服务、仓储配送、转运、货运配载、展示交易等功能。规划控制范围约 7平方公里,含公路核心功能区、仓储区、物流加工区、市场群。公路货物年设计吞吐能力 2 亿吨。

——寸滩港区。

主要定位: 依托长江和水港保税港区,形成西部地区重要的外贸口岸,承接西部地区外贸集装箱物流,分担九龙港既有集装箱部分功能的外迁任务。

主要功能: 集聚辐射适应水运物流、外贸物流、公水联运服务的产业和市场; 具有港口作业、保税物流、出口加工、商品展示、多式联运、金融商贸等功能。先期重点发展保税物流和加工贸易,逐步扩大到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国际转口贸易等功能。规划控制范围约 8平方公里,含港口核心功能区、仓储区、物流加工区、交易区。港口集装箱年设计吞吐能力 120 万标箱。

——果园港区。

主要定位: 依托长江和口岸布局调整,形成重庆集聚辐射西部地区内贸物流的主要水港和西部地区重要外贸口岸,分担九龙港既有集装箱部分功能的外迁任务。

主要功能: 集聚辐射汽摩制造、装备制造等适应水运物流、内外贸物流、公铁水联运服务的产业和市场; 远期结合重庆外向型经济发展情况,适时拓展保税物流功能,功能转移。规划控制范围约 20平方公里,含港口核心功能区、仓储区、物流加工区、市场群、产业

区。港口集装箱年设计吞吐能力 140 万标箱、商品车滚装 100 万辆、汽车重载滚装 20 万辆、件杂散货 300 万吨。

——东港港区。

主要定位: 依托公铁水以及江海联运优势,形成重庆主城区长江南岸最重要的陆路口岸型综合大型水港,辐射西南地区。

主要功能: 集聚辐射装备制造、船舶制造、汽摩、消费类电子、农产品等适应水运物流、公铁水联运服务的产业和市场,服务集装箱、大宗物资的水运物流为主。规划控制范围约 15平方公里,含港口核心功能区、仓储区、物流加工区、市场群、产业区。港口集装箱年设计吞吐能力 130 万标箱、汽车重载滚装 20 万辆,件杂散货 300 万吨。

——黄磏港区。

主要定位: 依托公铁水联运优势,形成集聚辐射西部地区内贸物流的主要水港,分担九龙港既有大件和重装功能的外迁任务。

主要功能: 集聚辐射冶金、农产品等适应水运物流、公铁水联运服务的产业和市场。以内贸集装箱、散货大宗物资的公铁水联运为主。规划控制范围约 15平方公里(含白市驿 4平方公里),含港口核心功能区、仓储区、物流加工区、市场群、产业区。港口集装箱年设计吞吐能力 130 万标箱、商品车滚装 50 万辆、汽车重载滚装 10 万辆、件杂散货 300 万吨。

(二)五大市级物流枢纽。http://www.xiexiebang.com

——万州物流枢纽。

主要定位: 依托长江,渝万高速公路、沿江高速公路、万开高速公路、万云高速公路、达(州)利(川)高速公路、318 国道,达万、万宜铁路和五桥机场等构成的综合交通网络,承接主城区国家级物流枢纽,形成渝东北地区综合性物流枢纽,提升万州对渝东、川

东、湘鄂西、陕南等周边地区的物流聚集辐射能力。

主要任务: 发展港口物流、口岸物流,开展公铁水空多式联运,加快建设以集装箱、件散杂货铁公水联运、仓储配送和汽车滚装运输为主的临港综合物流园区,以件杂散货运输、仓储配送、中转分拨、流通加工为主的陆路物流园区,以航空货代、快递、仓储配送中心为主的空港物流园区,以工业配送物流为主的工业物流园区; 发展为商贸、工业和农业产品服务的城市中转及配送物流。

——涪陵物流枢纽。

主要定位: 依托长江、乌江,沿江高速公路、三环高速公路、沪渝高速公路和 319 国道,渝利、南涪和渝怀铁路等构成的“三高三铁一港” 综合交通网络及主城区、渝东北地区、渝东南地区几何交汇点优势,承接主城区国家级物流枢纽,形成长江沿岸重要的综合性物流枢纽,增强对渝东南、渝东北地区及乌江流域的物流聚集辐射能力。

主要任务: 加快建设以集装箱、滚装为主的涪陵港区物流园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09 年 11 月 16 日印发

第五篇:福建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

福建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

[福建省经济贸易委员会] 2010-08-24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4号)和《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国发〔2009〕快发展我省现代物流业,现制定《福建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实施期为2009年~2012年。

业现状

量快速增长。2008年,全省社会物流总额达2.33万亿元,增长11.9%;物流业实现增加值713.19亿元,增长9.4%;社会物流总费用1963率为18.1%。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运量5.73亿吨,增长13.2%;其中,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2.71亿吨,增长14.8%;港口集装箱吞吐量74.2%;完成邮电业务总量899.36亿元,增长12.1%。与此同时,一批物流企业发展壮大。2008年,我省获评“中国物流百强企业”11家,上物流企业综合评估的物流企业8家(其中5A 级1家),获评“中国物流A级信用企业”3家(其中3A级2家),列入国家物流税收试点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全省规划建设了一批物流节点城市、物流园区和物流配送中心,为我省周边地区及中西部地区提供“公铁水”联运的物流项目也正在加快建设中。厦门市和福州市分别成为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和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以我省为主体的东南沿海物流区域为国家重点建设的九大物流区域和十大物流通道之一,海峡西岸经济区物流业的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

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全省基本形成了以海、空港口为枢纽,以铁路海运为主通道,以公路为网络,以内河为辅助的综合运输体系。福州港三大港建设步伐加快,厦门港进入我国集装箱干线港口行列,其集装箱吞吐量居全国第七位;福州港成为我国沿海主要港口之一。目前位477个,综合通过能力达2.3亿吨;集装箱专用码头36个,吞吐能力达912万标箱。铁路干线有鹰厦、漳龙、峰福、赣龙、温福等5条铁路网相连,福厦铁路、龙厦铁路、厦深铁路、向莆铁路福建段等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逐步形成“三纵八横”高速公路网主骨架,现有福州长乐、厦门高崎、泉州晋江、南平武夷山、龙岩冠豸山等5个机场。管道输送设施建设步伐加快,LNG和石油输送管道建设已全面展基础建设取得新发展。2008年,全省固定电话交换机容量1973万门,通信光缆线路总长度23.7万公里,移动交换机容量4629万户,移动5万户,移动短信中心容量8108万条,宽带接入端口达407万个。福建电子口岸项目在厦门已实现与口岸通关联检、物流企业等联网,建的宽带网络和运输作业数据交换联动系统、通关数据支持系统、物流公共信息服务系统。福建交通集团物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已完成整体步推进物流信息平台各项功能的开发建设和应用。

西部地区发展的物流通道正在形成。我省积极发挥港口资源优势和对台通道作用,大力拓展与周边地区的区域物流合作,出台了《福建省关福建省港口进出口货物及投资建设码头泊位的规定》等优惠政策,建立了闽赣海铁联运联席会议制度,并多次赴中西部和周边省份推介对接港口的经济腹地,为中西部地区提供了对外开放的出海通道。近年来,中西部省区通过福建进出的货物流量呈上升趋势。

流业处于加速发展阶段,但与发达省份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管理体制不够健全,物流企业分布比较散,规模较小,实力偏弱,港口节点的大规模集散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快速、无缝衔接需进一步完善,物流相关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率、物流业增加值才缺乏,物流业规模化、专业化、信息化、社会化程度还相对较低。

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指导思想

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项目、品牌、创新和服务带动,着力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以满足不断增长的社会物流需求为出发点,以降产业结构和提高服务质量为中心,以信息化建设和信息技术为支撑,推动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升级,以培育和规范现代物流市物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以厦门港等港口资源优势为依托,加强服务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物流通道建设;加大引进力度,重点扶持龙头大物流项目,不断推进区域物流合作,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坚强的物流保障体系。

基本原则

持发挥优势与先行先试相结合。充分发挥我省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主体作用和比较优势,努力构筑对台交往、两岸物流合作的前沿平积极推动跨区域物流合作,形成服务中西部地区发展新的重要物流通道。持大力引进和自身培育相结合。加快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利用其先进的技术、理念和管理经验,提升我省现代物流业发展整体水平。度,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增强我省物流企业发展实力,提供专业化、社会化、规模化现代物流服务,提升服务其他产业的能力。

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相结合。既要立足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解决当前物流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促进物流业平稳较快发展;又要着眼产流产业的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提升产业规模,提高产业竞争力。

重点突破和全面提升相结合。以加快提升厦门和福州物流业发展水平为突破点,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信息化与物流业的融合,完全面提升我省物流业发展实力,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联动发展。

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企业的主体作用,加强政策引导和组织协调,完善市场运作规则,着的体制、政策和设施瓶颈,营造诚信经营、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

发展目标

2年,全省物流业增加值达13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6%左右;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从2008年的18.1%降低到17.1%。物流园区要商贸市场等物流设施建设投资额达600亿元以上。争取将厦门港建设成为国际航运枢纽港,将厦门建设成为连接海峡两岸的全国性物流远洋航线班轮、集装箱多式联运的发展。做大做强物流企业,推动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升级,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3,力争全省进入“中国物流百强企业”保持在13家以上,获评5A级物流企业10家。第三方物流的比重有所增加,信息流、资金流与物流进系、物流节点网络建设显著进展,物流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物流业的社会化、专业化服务水平和整体运行效率显著提高,物流业总体实力环境持续改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服务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通道建设更加完善,闽台和闽港澳物流交流合作更加密切。

要任务

加强区域合作,拓展物流通道

海峡西岸经济区区域物流合作。按照海峡西岸经济区纲要,发挥闽浙赣、闽粤赣等跨省区域物流协作组织的作用,推动跨省区域物流合作。、南平等地“无水港”建设,支持港口企业、物流企业到内陆地区拓展“海铁联运”等业务。积极对接两大三角洲物流业,充分发挥我省省份企业到沿海建设“飞地港”,加快形成服务中西部地区发展新的重要物流通道。

闽台物流合作。发挥我省对台优势,先行先试,加强与台湾物流业的合作,强化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引进一批集运输、仓储、配送、信息。推进厦门、福州机场成为两岸货运包机新增航点。增加两岸集装箱班轮航线,加快发展对台客货运滚装业务。推动两岸物流信息网络相关合作机制建设。设立两岸合作海关特殊监管区,大力推进在台商投资区和台资企业密集地区开展海关保税物流中心试点。设立对台农产加强与之配套的检验检疫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厦门、南安、东山和霞浦海峡两岸农(水)产品集散中心功能。加强闽台两地港口购、国际中转等业务。推动对台小额贸易,放宽经营范围限制,扩大闽台贸易。鼓励我省物流企业到台湾设立办事机构及营业性机构。加设。扩大闽台物流科教交流合作,开展我省赴台湾物流运作管理培训工作。

闽港、闽澳区域物流合作。推进闽港澳物流合作平台建设,强化物流项目招商引资,引入港澳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快物流企业挥闽港闽澳经济合作促进委员会等相关部门在推动闽港澳合作方面的主渠道作用,联系组织港澳物流企业来闽考察商洽投资项目,支持港总部和建立区域性物流中心。鼓励我省物流企业在香港上市。加强闽港、闽澳物流科教合作和物流行业协会的沟通交流,继续开展我省赴工作。

发展国际物流,强化保税功能

厦门、福州和湄洲湾港口及厦门、福州国际机场物流园区的国际物流服务能力。积极发展转口贸易,简化境外船舶进出港区手续,优化港口大型海运、航空货运企业入驻,增加远洋集装箱和航空货运航线,提高我省海、空港口国际货运集散能力。

区港联动,推动设立福州保税港区和泉州保税港区,加快泉州出口加工区、福州出口加工区向综合保税区转型。推进平潭岛海关特殊监管州保税物流园区、海沧保税港区、厦门现代物流园区(东渡、象屿、航空港物流园区)等。合理规划布局保税仓库、出口监管仓库等海关税物流辐射带动作用。结合特殊监管区域的功能整合,拓展出口加工区的保税物流功能,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属地报关、口岸验收”和跨区域转关模式,建立检验检疫“直通放行”制度,扩大适用企业范围。推进EDI建设,实行进出口数据跨境网核查和企业网上办理进出口手续,不断完善口岸通关便利化措施,积极推进大通关信息资源整合,提高口岸通关效率和能力。加大引进培育力度,发展壮大物流企业

壮大知名外商投资和央属现代物流企业,充分发挥跨国、央属物流企业品牌和网络优势,提升产业整体发展水平。整合做强规模大、实力高市场集中度和占有率。鼓励支持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总部或运营中心落户我省。

物流企业拓展发展空间。拓展国际物流渠道,开拓以服务跨国公司为主的高端物流业务,积极参与跨国公司在华的物流业务。引进现代物流技术、信息化、管理咨询、保险团购等增值服务。鼓励物流企业在我省产业集聚地区开设集工业品展示、零售、批发、配送等于一体的工提供原辅材料集中采购、产品包装、统一配送等物流服务。

物流企业发展多种形式的合作联盟。引导物流企业采取参股、控股、兼并、联合、合资、合作等形式,与省内外物流企业建立战略联盟。的物流企业与内陆地区的物流企业开展运输、仓储、代理、包装、配送等物流分工与协作。

货代、船代、报关等物流中介组织为物流企业的发展提供社会化、专业化服务。鼓励物流企业开展仓单质押、存货质押、在途货物抵押等产质量好、经营管理好、具有成长潜力的物流企业上市和发行企业债券。

推广现代物流管理,拓展物流服务领域

推广供应链管理与现代物流的理念、技术与方法的运用,推动传统运输、仓储、船货代理、商贸批发企业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型业务,实施采购、生产、销售和物品回收等物流的一体化运作,推进物流服务的社会化和专业化,加快第三方物流发展。

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围绕我省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石化三大主导产业和冶金、纺织服装、轻工、建材、林产等传统产业和重点流业积极服务制造业产业集群的相关政策,促进制造业与物流业有机融合和联动发展,提高我省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的竞争力。引导鼓励的原则,专注核心业务,改造物流流程,剥离或外包物流业务,促进供应链各环节的有机结合。推进制造企业和物流企业的合作领域从销产物流、回收物流扩展,合作内容从传统的储运外包向代理采购、工位配送、融资监管等新兴服务领域渗透,合作范围从单一物流环节向方案延伸。

发展商贸物流。合理布局城乡商业设施,完善流通网络,加快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推进物流配送,建设商品配送中化、专业化的商贸物流配送企业,实行采购、包装、储存、加工、运输、销售等全过程质量安全控制。建设一批以服务城市民生工程为主“共同配送”等物流运作模式。加快大中型商贸企业特别是连锁企业内部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和改造提升,扩大经营范围,延伸服务领域,专业配送中心,提高统一配送比例。

发展农村物流。在农村广泛推广应用现代物流管理技术,建立农业生产资料物流服务网络,推广统一配送模式。发展生鲜农产品物流和冷链从产地到销地的直销与配送以及农村日用消费品的统一配送。拓展以连接城乡、服务农村市场为主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双百市场送业务,构建城乡“双向物流”。推动农村邮政物流发展。

推动重点商品物流发展。建立煤炭、石油、钢铁、粮食、农资、散装水泥等大宗商品物流服务体系;完善药品、食盐及工业盐的仓储配送汽车及零配件物流发展,加快建立汽车综合物流服务体系;积极发展图书影像产品物流,加快建立快递物流服务体系。

建设物流运输网络,推进各种运输方式对接

发展大港口、大通道、大物流,整合港湾资源,加快建设海峡西岸北部以福州港为主体、中部以湄洲湾港为主体、南部以厦门港为主体的三流节点功能,发展多式联运,形成覆盖我省沿海主要港口、服务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快速集疏运体系。

纵深推进、南北拓展的高速公路建设,构筑“三纵八横”海峡西岸高速公路网,加快形成以福州、厦漳泉、龙岩、三明、南平等国家级交盖整个海峡西岸的“半日交通经济辐射圈”,覆盖江西、浙江西南部,广东东北部,湖南南部等地的“一日交通经济辐射圈”。

实施纳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调整规划的海西铁路发展项目,推进形成“三纵六横九环”海峡铁路网。推动省内铁路网功能整合和扩能提速省主要港口、重要工业基地的铁路支线,强化与国家干线铁路的联系,使海峡西岸铁路成为国家路网的重要通道和交通枢纽。

干支结合的空港布局,推进现有机场更新改造,完善福州、厦门国际机场两岸空中直航的设施条件,加强泉州晋江、武夷山、连城冠豸山开辟国内外新航线,扩大服务领域,形成以福州、厦门国际机场为主体的干支线机场相结合的空港布局。

石油、天然气等管道铺设进度,努力完成1100公里以上石油管道、1000公里以上LNG管道铺设目标,逐步形成油、气输送管道化。

建设物流节点网络,提升整体辐射效应 门对全省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增加厦门港集装箱航运班轮挂靠班次、航线和大宗散货运输航线,提升厦门枢纽港的辐射能力,强化港口物流门市现代物流业。依托中心城市、产业集聚区、货物集散地和交通枢纽,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三级物流节点城市网络,优化物流业区域布州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强化厦门的经济特区龙头示范作用和福州的省会中心城市重心辐射作用;规划建设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泉州市,州、莆田、三明、龙岩、南平和宁德市,凸显泉州的支撑带动作用和漳州、莆田的骨干作用,发挥三明、龙岩、南平和宁德的后发优势,流整体辐射效应。

点城市应加强本地区物流设施的普查,并根据本地区地理区位、产业结构、产业集群、市场需求,整合社会物流资源,建设一批现代物流的发展目标、功能定位、服务对象和开发模式,制定物流园区建设方案,做到统一规划、分期实施。根据我省产业集群规划布局,建设为和配送服务体系,推进物流园区、物流配送中心等物流节点网络建设发展,形成海峡西岸经济区“物流节点--物流园区--物流配送中心”。

建设物流信息网络,强化行业基础性工作

信息化基础建设,加快信息化与物流业的融合。大力推进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推动物流企业完善信息系统,并与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以及。推动建立物流信息采集、处理和服务的交换共享机制和物流信息数据中心,加快全省性、区域性和行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鼓励区享。加快构建商务、金融、税务、海关、邮政、检验检疫、交通运输和工商管理等政府部门的物流管理与公共服务信息平台,扶持培育物信息服务供应商,为物流企业提供信息化解决方案和便捷的服务。进一步加强“福建电子口岸”、“福建省交通物流信息公共平台”、“信息服务平台”等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和应用,积极推进“福建电子口岸”实现与中国电子口岸的联网,加强与浙江、江西、粤东等地电联互通及数据共享。

物流标准的制定、推广和应用工作,推动组建福建省物流业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鼓励我省物流企业参与国家、行业和地方物流标准的开展现代物流业标准化试点,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物流业标准化试点项目,推动物流企业在关键环节实行标准化管理和运作。

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业的推广,大力推进无线射频技术、卫星定位系统、二维码、传感及感知等技术在物流业的应用,逐步实现物品智能化识和管理。支持物流企业和教学科研机构开展先进的物流技术、物流设施设备、物流管理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促进物流科研成果的产业与管理创新,加快机械化、自动化进程。

行业协会工作,充分发挥物流行业协会的服务、自律、协调等作用。继续开展我省社会物流统计核算工作,建立“福建省物流统计网上直发展的监测、预测、预警制度的建设和运行监测分析。

物流人才培养培训工作。加强物流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推进物流学科专业和教育创新基地建设,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物流人才培养培流专业教育,加大对产学研合作办学的扶持力度,加快联办物流学院的建设,扩大联办功能,调整办学方向,不断完善产学研合作培养物境内外引进现代物流领军人才、高层次科技人才、高级管理人才,加强与境外物流教育与培训机构的联合与合作。继续制定实施物流培训组织化、常态化。

策措施

有关部门要认真把握国家支持福建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契机,先行先试,落实和制定促进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改善物流业发展环境

我省物流法律体系建设进程,加快制定《福建省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条例》。

与内地海关的合作,推行口岸放行进、出口提运单电子化,实现无水港货物“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改革检验检疫放行制度货物实施直通放行制度,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施检、一次通行”。

送进出我省港口货物的国际标准集装箱运输车辆,免收政府还贷普通公路通行费。加快推行对通行高速公路运送进出口我省港口货物的国“递远递减”的优惠计费模式。

交通管理部门要根据当地物流业的发展和交通情况,制定相应措施,为物流配送车辆的通行和停靠提供便利。

政府教育、人力资源主管部门及有关部门要加强物流业相关专业人才培育和引进工作。对从境内外引进的现代物流高级技术、管理人才,引进高层次人才、建设海西人才高地的有关政策。物流业诚信体系建设,开展建立物流企业信用档案试点,完善物流社会信用评价查询体系和手段,推进我省物流企业规范化运作。

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降低物流业分销、运输、仓储、货代等领域的境外资本准入门槛,简化审批手续。

加大物流业用地政策支持力度

政府在城乡总体规划中应规划物流业用地,并按照城乡总体规划,统筹规划建设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经营集约的物流园区及保障物流业发展用地需求。《方案》提出的规划建设项目用地要纳入城乡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本地区土地储备或土地利用年优先安排规划建设项目用海用地,并依法依规减(免)缴海域使用金;经批准开山填海整治的土地和改造的废弃土地可优先用于发展物流土地使用税10年。

点培育和扶持的物流企业物流项目用地实行最优惠地价政策,按我省工业用地最低地价标准招拍挂出让土地使用权,并适当放宽其全部付

建设项目用地出让年限可在法定最高年限范围内按需设定,出让金按设定的出让年限计收。允许实行土地年租制,通过租赁方式取得国有土金,减少一次性用地成本投入。物流企业以土地、房产抵押融资的,有关部门应简化登记手续。

改制以划拨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设立仓储、包装、运输物流企业的,按《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省属单位土地资产处置的〕91号)规定,变更为国家作价出资(入股),并转增国家资本金或国有股资本金。鼓励企业“零增地”技术改造,对企业提高土地利用现有厂区、厂房改造建设的项目,不再增收土地出让金;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费的地方留成部分实行先征后返,通过财政预算支出全额返积极落实和争取税收优惠政策

彻落实《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试点物流企业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5〕208号)精神,积极争取国家税务总局的支持,推企业列入试点物流企业名单,享受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纳入物流税收试点企业名单中的企业集团、总公司,其所属企业享受同等的税收企业兼并中,对被兼并企业将房地产转让到兼并企业中的,暂免征收土地增值税。对制造企业利用无形资产或不动产投资入股成立物流公分配,共同承担投资风险的行为,不征收营业税。对物流企业租赁制造企业的仓储等闲置物流设施,其租赁支出按税法规定予以税前扣除增加各级财政投入

取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专项资金的支持,调整和优化省级部门预算支出结构,集中财力加大对物流业的投入,统筹使用财政预算安持物流业发展,并保持每年有所增长;同时,各级政府也要增加对物流业发展的投入。专项资金采取补助、奖励和贴息等方式,重点支持、物流园区建设、工业企业物流外包、首次列入中国物流百强或评定为国家5A级和重点培育扶持的规模大实力强的物流企业、国际海运新知名物流企业引进、物流人才教育培训等。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构应对信用等级资质较高(如获得中国物流A级信用级别)和进入中国物流百强的物流企业给予重点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在《物权法》框产、无形资产、权利为抵(质)押品的信贷业务,并着力加强类似仓单质押、存货监管融资等符合物流企业经营特点的金融产品创新。支市融资、再融资和通过发行企业债券、专项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筹集发展资金;优先支持完成上市辅导的企业加快在主板、中小募集资金的步伐。

织实施

部门要切实围绕《方案》的实施,进一步突出重点,提升服务水平,深化改革开放,创新体制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强化政策引导,加大兴的良好环境。

现代物流业发展促进协调小组及其办公室的工作协调机制。有关部门要按照《方案》任务分工,尽快制定完善各项配套政策措施和工作方查,建立总结和评估制度,每年对《方案》的执行进展情况及其成效进行总结评估,并对规划建设项目实行滚动管理,及时充实调整相关要按照《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结合本地实际抓紧制定具体落实方案,确保取得实效。各级各部门要将具体工作方案和实、新问题及时报送省经贸委和省现代物流业发展促进协调小组办公室。

下载关于物流业调整和振兴的实施意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物流业调整和振兴的实施意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北京物流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

    北京市物流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 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的复合型服务产业,是首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城市正常运转、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

    上海市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实施方案

    【发布单位】上海市 【发布文号】沪府发〔2009〕37号【发布日期】2009-07-30 【生效日期】2009-07-3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文件来源】上海......

    解读:物流业调整与振兴规划(五篇材料)

    通过学习《解读:物流业调整与振兴规划》所学到的认识 通过对本章节的学习,我了解到以下内容: 现代物流的特点:一体化的管理,是将运输、仓储、配送及相关的信息管理作为一个系统进......

    中国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小编整理)

    国务院关于印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 来源:国务院办公厅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印......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天津市贯彻落实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天津市贯彻落实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工作方案的通知 2009年09月28日 15时47分 237 主题分类: 商贸服务 “物流业”天津市人民政府办......

    山东省农业机械工业调整振兴指导意见

    山东省农业机械工业调整振兴指导意见 (2009-2011年) 省经贸委 省农业机械工业协会 农业机械化是推进农业生产向集约化、商品化、产业化、现代化转移的有效途径,是农业现代化的......

    振兴县级供销合作社的实施意见2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振兴县级供销合作社的 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全省振兴县级供销合作社工作会及《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振兴县级供销合作社的通知》(鄂政办发„2012‟5号)文......

    [2010]25人工调整实施意见及通知

    关于调整执行建设工程定额人工费的实施意见(造计〔2010〕25号)(发稿时间:2010-11-23 ) 各市造价(定额)站: 根据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调整建设工程定额人工费的通知》(建标〔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