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山东省农业机械工业调整振兴指导意见
山东省农业机械工业调整振兴指导意见
(2009-2011年)
省经贸委 省农业机械工业协会
农业机械化是推进农业生产向集约化、商品化、产业化、现代化转移的有效途径,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作用。我省是农机工业大省,近年来发展迅速。农村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农业机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际金融危机使全球农机市场发生了深刻变化,也对我省农机工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为积极应对当前形势,落实中央“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的重大举措,振兴我省农机工业,特制定本意见。
一、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一)现状。目前,我省农机工业拥有规模以上企业692家,资产合计370.4亿元。产品门类齐全,产品品种基本涵盖了农业生产机械化的全过程。近10年来,农机工业的销售收入、利税总额、利润等主要经济指标均居全国同行业首位。2008年,全省完成销售收入940亿元,同比增长10.5%;实现利税68.8亿元,同比增长8.95%;完成利润47.6亿元,同比增长5.2%;实现工业增加值216亿元,同比增长13.04%。市场遍布全国,并销往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产品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50%,其中三轮汽车的产量占全国的80%以上。拥有时风、福田雷沃、福田诸城汽车、五征、常林、凯马、山 东山拖、华盛中天、海山机械、黑豹等十几家国内知名的农机生产优势企业,形成了以大带小、以强带弱、以主机带动配件的良好互动局面。虽然我省农机行业发展迅速,但仍存在着产品结构不合理、出口量小、国际化程度低、总量大而不强、增量高而不优、研发投入少、创新能力弱等突出问题。
(二)面临的形势。当前农机工业正处于发展机遇期。农业机械作为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在世界各国都受到来自国家层面的支持和保护,刚性需求明显。我省农机出口近3年来一直保持较好的增长幅度,包括欧美发达国家在内的国际市场,对我省农机产品的接受程度不断提高,是我省农机工业重要的海外市场。从国内来看,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更加有利于企业发展,“三农”政策为农机工业提供了良好的市场发展空间,这必将拉动大型高效农业机械的发展,加速农机产品升级换代。另外,国家增加铁路、公路建设的投资,为农用运输机械提供了广阔市场。因此,我们应当抓住机遇,进一步加快我省农机工业技术改造步伐,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增强企业创新能力,积极开拓国际国内市场,实现由农机大省向农机强省的转变。
二、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及目标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农业机械对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保障能力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加快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着力提高农机装备水平,抓好一批农业急需的重点产品生产,发展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骨干企业,积极扩大产品出口,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从农机大省向农机强省转变。
(二)原则。
1.市场导向原则。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突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主体地位,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加强政策引导和政府组织协调。
2.技术进步原则。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强化核心技术培育,以创新占领市场,实现从引进技术、模仿加工到自主创新的转变。
3.国际化原则。注重国内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的开发利用,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和资本转移,加强与大型跨国企业的战略合作,引进资本、技术、品牌和管理理念,提高我省农机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三)总体目标。到2011年,主要达到以下目标:
1.全省农机工业规模以上企业达到800家,实现销售收入1350亿元,年均增长13%;农机产品年出口创汇20亿美元;年产大、中型拖拉机12万台,小型拖拉机80万台,自走式联合收割机12万台,低速货车40万辆,三轮汽车140万辆;农用内燃机8500万千瓦。
2.重点培育2—3家销售收入过100亿元、8家销售收入过50亿元和20家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农机企业,增强国际竞争能力。
3.全行业企业技术开发中心达到19家。其中,国家级4家,省级15家。
4.40%以上的重要农机产品接近或达到国际水平,农机综合技术水平国内领先。
5.90%以上的重点骨干企业要按照GB/T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有效运行。
三、发展重点
(一)重点支持大中型拖拉机发展,完善配套体系。重点扶持我省大、中型拖拉机及配套企业,形成以福田雷沃为龙头,以山拖、时风、常林、五征、海山、鲁中为骨干的产业群体。做强山东云宇集团、山东汇金、临沂罗塔特等桥箱总成配套企业,莱州弘宇、栖霞液压件等液压件配套企业,聊城生建、烟台轴承、烟台轴瓦等传动系配套企业,形成电气系统、底盘关键部件、覆盖件的配套产业集群,进一步细分配套件功能,充分发挥专业特性。拖拉机主机企业要以提高拖拉机的产品质量和整机可靠性为重点,加快人机工程、机电液一体化及操作舒适性等方面的研究;加快配套基础件、多功能底盘方面的研究,更好地适应农业、工业、园艺、公共事业等多领域;加大节能、减排、降耗、降噪等方面的投入,使各项环保指标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二)大力发展大型、多功能、高技术含量、复式作业的农机具。重点扶持禹城益佳机械有限公司、德州宝丰机械有限公司等10家农机具生产企业,提高工艺水平,增强研发能力,提高产能,重点在种植机械、经济作物、牧草作业、农作物中后期作业机具方面实现突破。逐步以作业效率高、功能多、有过载保护装置的驱动性农机具取代一般的犁、耙、播、拖、收等常规机具及牵引式农机具。重点发展耕整地机、翻转犁、浅耕深松机、宽幅组合耙、复式作业机具、精量播种机等大功率、宽幅农机具。大力开发免耕覆盖精少量播种机、少耕深 松播种机、深松整地联合作业机具、浅翻深松联合作业机等保护性耕作机具。
(三)加快联合收获机的发展。进一步提升三大作物联合收获机械的开发力度,提高产品的科技性、可靠性、适应性,扩大产品产能,进一步提升福田雷沃、时风、金亿、巨明、润源、大丰等主要企业的竞争水平。尽快开发用于花生、生姜、棉花、油菜籽、土豆等经济作物的收获机械,培育我省农机工业新的增长点,力争到2011年使收获机械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50%以上。
(四)着力发展畜牧机械。发展大型、高效、宽幅的玉米青贮机械、牧草收获机械以及草粉、草颗粒、草块、草饼机械,在技术水平、生产能力、市场占有率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五)大力发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机械。重点发展秸秆制肥关键设备、农作物秸秆固化、碳化机械、秸秆颗粒饲料加工机械、秸秆生物质能转化机械,使农作物秸秆形成资源化利用,在产品开发、市场开拓、新技术研究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四、政策措施
(一)支持重点项目建设,推进项目实施。抓好一批符合产业政策、产业关联性强、技术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经济效益好的投资项目,加强协调调度,促进项目早开工、早达产、早见效。发挥重大项目的带动作用,推进一批重点工程和示范项目;抓住国家新一轮增加投资的机遇,积极争取国家各项优惠政策和扶持资金,全面落实企业技术进步有关财税政策,提高项目投资效益;严格执行国家宏观调 控政策,限制和禁止高消耗、高污染、过度依赖资源的项目,淘汰落后生产能力,通过增加有效投入促进产业结构加快调整,提升产业整体发展水平;充分发挥企业投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以企业自筹和招商引资为主,银行贷款为辅,积极争取上市融资、发行债券,推进整合重组,广泛吸引民间资本,确保项目资金来源。充分利用金融中介、项目咨询和代理等社会服务机构,促进企业投资项目的顺利实施。
(二)着力培育优势企业,引导企业集聚发展。支持农机企业积极面向市场,打破体制性障碍,拓宽发展领域,实现快速发展。支持行业内重点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加快各类农机企业兼并、联合、重组步伐,培植大企业集团,整合社会资源,促进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对行业发展起到较强的带动作用;发挥好骨干企业的作用,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吸引相关企业建立生产基地,壮大产业规模;支持中小企业与骨干企业建立配套关系,发挥专业化生产优势,共同抵御市场风险、金融风险。各级政府应协调解决企业在项目审批、外资企业合同章程审批、工商注册登记、税务登记、资金筹措等方面遇到的问题,积极运用土地、环保、电价和政府补贴等手段,支持农机行业实现专业化生产和社会化合作,建立区域专业化农机生产及原材料配送中心,培育产业集群的发展;要注重引进投资强度大、技术含量高、产业带动作用明显的企业与项目,以产业链为基础,加速产业集聚,优化产业生态环境,形成一批特色明显的产业集聚区。要在产品研发、6 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方面,加快建立和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农机行业综合竞争力。
(三)加大财税政策的支持力度。一是认真落实财税优惠政策。加大政策宣传、贯彻落实力度,积极引导企业充分用足、用好财税优惠政策,强化对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切实把优惠政策用足、用好、用活。同时,各级财税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研究制定财税配套政策,促进行业调整振兴。二是积极整合财政专项资金,大力支持企业技术进步,着力推动企业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大力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着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大力支持节能减排、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着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三是对国家确定的重点支持项目,各级政府要创新资金筹集方式,调整资金支出结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配套资金支持。四是切实落实国家规定的增值税转型税收政策。
(四)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缓解企业资金压力。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当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8〕126号)精神,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人民银行、银行监管部门要督促有关金融机构积极贯彻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强银企沟通,积极为骨干农机企业和重点技改项目提供信贷支持。大力开展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业务,以适销对路的库存产品和能保证收回的应收账款作抵押的新型融资方式,支持中小农机企业发展。企业要拓宽融资渠道,积极采用债券、上市、租赁、典当等多种融资方式 7 筹集发展资金。各地要加快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服务。
(五)强化科技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行业技术开发中心建设,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鼓励和支持骨干企业建立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开展自主创新,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产品。大力推进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的引进创新工作,支持高端产品和关键零部件领域的技术引进,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搞好二次开发,大力推进我省农机工业的产业升级和产品更新换代,实现由农机大省向农机强省转变。加强与省内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充分发挥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在技术信息、产品检验、标准制定等方面的优势,有针对性地组织“产学研”联合技术攻关,开发新产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六)全面实施人才战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发挥大专院校、技工学校的作用,建立多层次的农机行业人才培养体系,加大熟练技术工人、专门技术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培育一批适应产业提升和发展急需的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造就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队伍。大型农机企业要建立内部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技术和管理素质。要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努力营造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
(七)抓好节能减排工作,鼓励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推广先进的生产和管理技术,鼓励农机企业淘汰高能耗落后设备及工艺,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和先进的检测手段,提高质量,降低消耗。支持企业增 加环保投入,实施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加强管理,积极引导和支持企业集群化、专业化发展,提高废弃物处理专业化水平。鼓励企业实施ISO9001、ISO14001和OHSASl8000一体化认证,提高产品质量,实现清洁化生产。
(八)加强行业协会建设,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行业协会作为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桥梁与纽带,要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落实指导、协调、服务职能,按照市场经济规则运作,更多地承担政府和企业难以承担的事务。农机行业协会要在调查研究、制定规划、信息发布、反映行业动向、维护市场规则、促进公平竞争、制定行业标准、应诉行业反倾销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加强国际金融危机对农机行业发展影响分析,完善经济运行监测机制、风险预警机制和贸易纠纷法律援助机制,帮助农机企业化解风险。要切实发挥职能,加大协调、服务工作力度,帮助企业落实相关政策措施,及时协调解决行业经济运行、重大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促进农机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第二篇:山东省炼化工业调整振兴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山东省炼化工业调整振兴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省经贸委省石化工业协会省炼油化工协会
山东炼化工业是我省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近几年来,得到了较快发展,成品油产量、重交沥青、石油焦、丙烯、聚丙烯等产品产量位居全国同行业之首,对全省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引发世界经济衰退,我省炼化产业也遭遇了冲击,市场需求萎缩、产品价格下降,企业生产经营面临严峻考验。要走出困境、加快发展,就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拓市场、调结构,提高行业核心竞争力。
一、现状
(一)基本情况
自2000年国家清理整顿结束后,我省经清理整顿保留的地方炼油企业共有21家。截至2008年底全行业就业职工3万多人,总资产约400亿元,原油一次加工能力4500万吨/年,催裂化能力1731万吨/年,沥青能力800万吨/年,焦化能力1600万吨/年,加氢装置能力1300万吨/年,气体分离310万吨/年,MTBE装置60万吨/年,重整装置80万吨/年,聚丙烯31万吨/年。已形成了装置基本配套、产品品种多样化的格局。
截至2008年底,全省地方炼油企业加工原油及燃料油2165万吨,生产汽油365万吨、柴油640万吨,沥青30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200亿元、利税49亿元、利润12亿元,比2007年同期分别增长18%、-36%和-61%。
我省地方炼化企业格局已发生很大变化,国家在完成了对中石化、中石油两大公司的战略重组后,又批准成立了中国化工集团。目前,各大集团采用不同的形式与地方炼油企业合作,中国化工集团在全国范围内对地方炼油企业采取了整体收购或参股控股的方式,涉足石油化工业的中下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也在山东加大了收购重组的力度。到2008年,中国化工集团在我省整体收购、重组或控股的有济南石化集团、济南长城炼油厂、正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华星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山东昌邑石化有限公司、青岛安邦石化等6家地方炼化企业。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又收购重组我省地方炼化企业山东中海石化有限公司。由于大企业集团对我省地方炼化企业的兼并重组,目前我省纯地方炼化企业还有13家。
目前全省21家炼化企业销售收入达到100亿元的有6家,分别是滨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利华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东明石化有限公司、潍坊弘润石化助剂有限公司、山东金诚石化集团、山东昌邑石化有限公司;销售收入达到50-100亿元的有6家,分别是正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垦利石化有限责任公司、山东恒源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京博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山东海科化工集团、山东华星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其余的企业销售收入都在10-50亿元之间。
(二)存在的问题
1、生产原料即原油问题。一是地方炼油企业没有加工进口原油的资格,现行政策不允许地炼企业加工进口原油;二是国产原油配置计划少,主要靠进口燃料油维持生产。
2、成品油销售渠道不畅。我省地方炼油企业一直没有成品油市场销售权,只有通过有资质的中间环节层层让利来销售,销售渠道不畅。
3、税费改革的影响。燃油税改革,我省地方炼化企业税负大幅增加。
占比偏低,深加工能力弱,竞争力不足。
二、面临的形势
4、产业结构矛盾突出。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产业链条短,石化产品单一而且
2008年上半年整个行业运行总体基本平稳。但自8月份以来,国际原油价格快速回落,目前国际原油价格已经降到40多美元/桶,但地方炼油企业去年8月份以前囤积了大量的高于100美元/桶的高价原料油,导致炼油成本居高不下,而成品油价格下降,导致部分企业库存增加,有的企业出现亏损。但在企业面临国际金融危机的形势下也存在发展机遇。从市场需求看,油品属于刚性消费产品,受经济景气指数影响较小,需求仍将适当增长,石化深加工产品短期需求虽然放缓,但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作为基础原材料的石化产品市场需求将会由冷变暖。近期,国家出台一系列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的宏观调控政策,一批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正在开工建设,为石化产品提供了更大的市场空间,必将对石化行业走出困境加快发展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
三、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转变发展方式,以市场为导向,紧紧围绕中央“保增长、调结构、促发展”的要求,以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技术改造为手段,优化产业布局、培植骨干企业集团、发展新兴产业、拉长产业链条、强化节能减排、开拓产品市场,提高行业竞争能力,实现山东炼化行业新发展、新突破。
(二)原则
1、突出重点、扶优扶强原则。突出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和重点项目。
2、当前与长远结合原则。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机遇,拓市场、保发展、调结构。
3、技术进步原则。加快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发展思路、创新工艺技术、创新产品品种。
4、集聚发展原则。走聚集式发展路子,加快园区和大企业集团建设,拉长产业链条。
5、国际化原则。承接国内外产业和资本转移,加强与大型跨国企业的战略合作,引进资金、技术、品牌和管理。
6、可持续发展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把发展与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统一起来,节能减排、淘汰落后。
(三)目标
到2011年,实现工业产值1950亿元,年增速19.5%,实现利税135亿元。加氢精制能力1670万吨,经加氢精制汽、柴油全部达到欧Ⅲ欧Ⅳ标准,优质成品油占比达到70%以上;醋酸仲丁酯、甲缩醛、丙烯酸及酯、苯乙烯、甲乙酮等高端产品占比达到30%。技术装备水平达到国内领先。骨干企业和拳头产品竞争能力明显增强,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节能减排取得显著成效,循环经济达到新的水平。
四、发展重点
(一)加快炼化企业的技术改造,提高成品油产出率
1、继续围绕炼油主业优势,重点提高原油二次、三次加工能力。选择地域条件好的企业,加强现有一次加工能力的相互配套,重点发展利华益集团、垦利石化、海科化工集团、正和集团、华星石化、滨化集团、金诚石化、东明石化、潍坊弘润、昌邑石化等重点企业集团。发挥地域优势,加强重点企业集团间的配套协作,避免企业各自配套加氢精制、催化裂解等大而全、小而全的重复建设现象,提高互供率。
2、降低汽油烯烃含量,提高油品质量。积极采用催化轻汽油醚化、催化汽油异构化、加氢脱硫和催化柴油加氢脱硫等先进技术,重油催化裂化技术,适应进口含硫含酸原油需要的配套技术(渣油加氢和硫回收技术),高档润滑油生产技术;发展第四代汽油清净剂。实现汽、柴油的精制化、清洁化,沥青的名牌化,石油焦的高端化。
(二)加快发展石化深加工产品,拉长石化产业链条
1、采用以常压重油为原料(CPI技术)和以蜡油为原料(DCC技术),建设大型催化装置,配套大型气体分离装置,生产乙烯、丙烯、丁烯三烯产品。其中以乙烯为原料发展乙二醇、环氧丙烷、苯乙烯等产品,在德州和东营分别建设规模为6万吨/年和10万吨/年的苯乙烯装置;以丙烯为原料发展聚丙烯、丙烯酸及丙烯酸酯、环氧丙烷、丙酮、苯酚等产品,在潍坊和东营建设规模分别为20万吨/年聚丙烯、24万吨/年丙烯酸、36万吨/年丙烯酸酯、5万吨/年精丙烯酸、6万吨/年甲乙酮、6万吨/年丁二醇;以催化裂化后的碳四馏分为原料,醚化后直接分离生产出丁烯和异丁烯,以丁烯为原料发展顺丁橡胶、丁苯橡胶等合成橡胶,以异丁烯制取甲基叔丁基醚(MTBE)汽油添加剂为原料,发展高辛烷值汽油,同时催化裂解后的碳五馏分经醚化生产甲基叔戊基醚(TAME),用于发展无铅、含氧及高辛烷值新配方汽油的理想含氧化合物。
2、以重油混合少量石脑油、液化气为原料,重点发展苯、甲苯、二甲苯等三苯产品,分别在东营和滨州建设规模为50万吨/年和30万吨/年的石脑油轻烃改质装置。以三苯为原料发展医药、农药、染料中间体和油漆涂料等产品;以对二甲苯为原料发展对苯二甲酸及其下游产品聚酯切片(PET)并向化纤延伸;以邻二甲苯为原料发展苯酐及其下游产品增塑剂。
3、气体分离装置提取三烯后,以剩余的混合碳四组分为原料发展用作医药、农药、染料中间体和油漆涂料等新兴化工产品,在东营建设一期规模为5万吨/年醋酸仲丁酯和10万吨/年甲缩醛装置。
4、积极发展产业用石油化工产品。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用聚碳酸酯等功能性产品和原料;油漆涂料行业用甲缩醛、醋酸仲丁酯等原料和溶剂;汽车机械产业用聚丙烯树脂、硅橡胶、硅树脂、丁基橡胶、异戊橡胶、聚甲醛等结构性材料和产品;轻工纺织产业用己内酰胺、聚苯硫醚等差别化和专用产品及原料。
(三)加快石化工业园区和大型企业集团建设
以山东省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为载体,整合省内地方炼油企业,集中资源,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组建山东省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加快推进滨州石化园区和滨化集团公司、京博石化,东明石化园区和东明石化集团公司,东营石化园区和正和集团、利华益集团、垦利石化,淄博桓台石化园区和金诚石化集团,潍坊石化园区和潍坊弘润石化、昌邑石化、寿光联盟石化,日照石化园区和石大科技集团等石化园区和大型企业集团建设,提高规模效益和竞争力。
五、政策措施
(一)增加原油配置计划和给予进口原油资质。积极争取国家增加我省原油计划指标,放开对我省地方炼化企业加工进口原油的限制,给予我省1000万吨原油/年原油非国有贸易进口资质。
(二)理顺成品油销售渠道。建立和完善山东地炼成品油储运销售体系。以山东省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为基础,建立成品油销售网络,把地炼企业的成品油直接供应民营加油站,调控我省成品油市场供应,切实增强政府在市场供应趋紧时的调控力度。
(三)发展高效现代物流服务业。加快原油、成品油输送管道的规划与建设,争取三年内形成较为发达、辐射全省地炼企业的输油管网构架,年输送能力4500万吨,改变原油、成品油运输成本高、效率低、不畅通的局面。
(四)加快重点项目建设
以提高油品质量和石化产品精深加工为重点,积极组织企业筛选一批有市场、水平高、效益好的石化项目,加大技术改造投资力度,加快结构调整。对在建项目要加大实施力度,各地和有关部门要强化调度和协调,及时发现和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对新开工项目要积极协助企业做好项目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争取项目早日开工建设。
(五)加大财税政策的支持力度。
一是认真落实财税优惠政策。加大政策宣传、贯彻落实力度,积极引导企业充分用足用好财税优惠政策,强化对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切实把优惠政策用足、用好、用活。同时,各级财税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研究制定财税配套政策,促进行业调整振兴。二是积极整合财政专项资金,大力支持企业技术进步,着力推动企业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大力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着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大力支持节能减排、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着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三是对国家确定的重点支持项目,各级政府要创新资金筹集方式,调整资金支出结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配套资金支持。四是切实落实国家新税法规定的增值税转型税收政策。
第三篇:《山东省水泥及散装水泥工业调整振兴指导意见》(鲁政办发【2009】39号)
山东省水泥及散装水泥工业调整振兴指导意见
2009-06-18 09:26
(2009—2011年)省经贸委,省建材工业协会
水泥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原材料产业。山东省是水泥生产和消费大省,当前,全省水泥工业正处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水泥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制定本意见。
一、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一)现状
山东是全国水泥生产第一大省,也是水泥消费大省。2008年全省水泥产量为1.39亿吨,同比下降4.03%,占全国水泥总量的十分之一,连续14年居全国第一。水泥省内消费约1亿吨。
1、新型干法水泥。截至2008年底,已建成投产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65条,其中4000吨/日以上的生产线19条、2000—3000吨/日的29 条、1200吨/日以下的17条。熟料年生产能力6000万吨,折合水泥8100万吨,占全省1.5亿吨总产能的54%。目前在建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14条(日产2500吨的1条,其余均为日产4000吨以上),熟料产能2200万吨,折合水泥产能约2970万吨,全部竣工投产后,全省将形成新型干法水泥熟料产能8200万吨,折合水泥产能约11070万吨。已批未建的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2条,熟料产能320万吨,折合水泥430万吨。这些项目建成投产后,全省新型干法水泥熟料产能将达到8520万吨,折合水泥产能约11500万吨。
2、落后水泥。我省于2007年初开始淘汰关闭落后水泥工作,到2008年底,共淘汰关停立窑360多座、落后水泥产能3400多万吨,完成“十一五”淘汰关闭水泥落后产能目标任务的68%。
3、散装水泥。2008年,全省散装水泥总量达到8809万吨,占全国散装水泥总量的13.85%,居全国第一;水泥散装率达到63.44%,高于全国45.82%的平均水平,居全国第六位。
4、大型企业集团发展。目前,全省相对独立的新型干法旋窑水泥企业41家,重组后为24家。山水集团目前在全国水泥行业中排名第二位,在省内已建熟料生产线15条,熟料产能1825万吨、水泥产能2375万吨;在建熟料生产线3条,产能480万吨。中国联合水泥集团目前在山东区域已建熟料生产线18条,熟料产能1886万吨、水泥产能2450万吨;在建熟料生产线3条,熟料产能496万吨。两大集团的熟料和水泥年产能分别占全省已建和在建新型干法旋窑的57%和55%。
5、主要布局及产能。全省17个设区市都建有水泥厂(粉磨站),其中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分布情况是:枣庄15条、淄博10条、潍坊7条、济宁7条、烟台6条、济南6条、泰安4条、临沂4条、日照3条、德州2条、莱芜1条。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厂家多,资源破坏严重,能源消耗较高,环境污染较大。二是水泥产能较大,已达到饱和,接近过剩,部分企业开工不足。三是水泥价格较低,企业利润低。四是立窑水泥还占相当比重,淘汰关停任务较重。
(三)面临的形势
国际方面,受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投资规模收缩,对水泥产品的需求减少,加之国家取消水泥出口退税的政策,我省2009年水泥出口几乎为零。国内方面,水泥消费在房地产市场中占比50%左右,而房地产市场仍处于低迷状态,房地产投资增长回落,直接影响水泥销售。宏观政策方面,国家采取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加大了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安排了一批重大建设项目,将会直接有效拉动水泥消费。但资源能源紧张和环境保护压力的加大,也对发展水泥工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指导思想、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市场为导向,以结构调整升级为主线,以保护资源、节能降耗为重点,控制总量,合理布局,整合资源,淘汰落后,向新型干法旋窑水泥集团化方向发展,提升我省水泥工业综合竞争力,促进我省水泥工业健康平稳发展。
(二)原则
1、调控总量原则。调控水泥总量,坚持合理布局,科学规划熟料生产线和粉磨站。
2、扶优汰劣原则。加快淘汰落后水泥生产线,实施等量或超量淘汰,根据市场需求,适度发展新型干法水泥;支持大型优势企业实施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
3、节能环保原则。节约资源能源,提高资源利用率。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加大水泥粉尘治理力度。发展循环经济,提高固体废弃物使用总量。
(三)发展目标
到2011年,全省水泥工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
1、水泥总量控制在1.4亿吨以内,新型干法水泥比重达到75%以上。控减落后水泥产能到3000万吨左右。
2、山水和中联两个集团新型干法水泥产能占全省水泥总产能的比例超过60%。
3、水泥熟料吨产品能耗下降到115kg标准煤。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2000t/d以上)低温余热发电推广率达到70%以上。
4、全省水泥散装量达到1.12亿吨,散装率达到75%,发散综合配套能力达到1.2亿吨,预拌混凝土产能稳定在1.2亿立方米,实际混凝土供应量达到7000万立方米。
三、发展重点和布局
(一)发展重点
1、新型干法水泥
综合考虑市场、资源、能源、环境、地域、交通运输等因素,按照比较优势,在控制全省水泥熟料生产能力的前提下,支持山水、中联两大集团整合枣庄、临沂、济宁、泰安、淄博、潍坊等水泥资源,在兼并重组全省现有其他水泥企业的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适度发展新型干法水泥和油井、港口等用特种水泥,在消费市场合理布局建设大型水泥粉磨站,禁止新征土地建设新的水泥熟料企业。
积极研发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和大型化装备,加快开发生产5000t/d级成套设备和6000t/d级以上规模的部分国产化大型装备。
2、散装水泥及水泥深加工
(1)加快预拌砂浆的推广应用。逐步扩大禁止现场搅拌砂浆的区域范围和领域,在使用环节限制袋装水泥,推进散装水泥集中化使用;引导小包装干混砂浆进入建材超市,推动预拌砂浆在装饰、装修工程中的应用;建立干混砂浆散装物流配送体系,防止二次包装造成资源浪费;充分消化利用工业废弃物,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2)在重点领域大力推广散装水泥。抓住国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机遇,推进散装水泥发展。加强散装水泥物流设施建设,提高物流组织化程度。结合正在实施的“万村千乡”工程,衔接好农村商品流通体系建设,鼓励在农村建立散装水泥物流配送站,加强销售网络建设,推动散装水泥在农村的发展。
(3)加强科技研发与应用。坚持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加强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领域科技研发和应用工作,广泛推广成熟的先进技术,提高行业整体运行质量和水平。研究开发适用于不同环境施工要求的水泥品种,提高散装水泥对建设工程的适用性,降低全社会对水泥实物的消耗,节约资源和能源,减少水泥生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3、淘汰落后
巩固淘汰关闭落后水泥产能成果,加快淘汰列入名单的立窑生产线,缩短落后水泥退出历程。鼓励有条件的立窑水泥企业转型建设水泥粉磨站或投资新型墙体材料、干混砂浆生产等。
4、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
拓宽水泥生产的原料来源,鼓励水泥企业利用工业废渣替代天然资源,利用页岩、泥岩、粉煤灰等材料替代粘土配料,利用矿渣、粉煤灰、磷石膏、赤泥、铬渣、铜渣、电石渣等工业废渣作为原料和混合材料,节约传统的资源和能源消耗;开发应用高效节能细粉磨技术、助磨技术和矿物掺合料机械活化技术,减少水泥中熟料用量,增加矿物掺合料的比例,进一步提高工业废渣使用量。
进一步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强化污染治理,推行清洁生产,实现水泥粉尘和烟尘的达标排放。重点突破水泥窑处置城市垃圾、工业废渣及可燃废弃物的技术开发和应用。全面推广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提高水泥企业能源利用效率。
(二)布局 在石灰石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的地区,集中建设大型水泥熟料基地,提高熟料供应能力;在消费市场分散配套粉磨站。
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及其配套粉磨站的建设应以原有的水泥企业改造为主,外行业新进入的企业申报新型干法水泥熟料项目不予批复。
济南、青岛、烟台、潍坊、威海和日照等市,不再批复新型干法水泥熟料项目。
四、政策措施
(一)认真落实产业政策,严格投资项目管理
按照《水泥工业产业发展政策》(国家发改委令第50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水泥工业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发改工业〔2006〕2222号)、《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印发关于加快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发改运行〔2006〕609号)要求,切实加强项目管理,遏制水泥工业无序盲目发展。严格落实工艺、规模、等量淘汰、环评、安评、能评、资源、土地、资金等准入条件,把好核准关。未经核准的水泥项目一律不得建设,凡自行建设的,政府投资主管部门要责令其关停。严格控制不具备发展条件的企业盲目扩大生产能力,禁止不顾能源、资源、环境、市场等约束条件的低水平重复建设。
(二)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鼓励现有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发展大型新型干法水泥工艺。鼓励大企业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将小企业改造为水泥粉磨站,鼓励推广矿渣微粉细磨技术。大力发展散装水泥,积极发展预拌混凝土。鼓励企业实施改善品种、提高质量、节能降耗、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技术改造。采取上大关小、等量淘汰、补贴及赎买等方式,加快淘汰一批落后生产能力,改善环境质量,缓解能源、资源压力,实现水泥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建立技术创新平台,提高研发能力
加快技术进步,鼓励并支持水泥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支持具备条件的科研设计单位和高等院校建立开发行业共性、关键性技术的研究中心。鼓励引进消化吸收先进的技术和装备,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研发能力,提高我省重大水泥技术装备的设计、制造水平,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四)着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能环保
鼓励支持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推广应用新型干法旋窑系统废气余热回收利用、纯低温废气余热发电等技术。鼓励和支持利用在大城市或中心城市附近大型水泥厂的新型干法水泥窑处置工业废弃物、污泥和生活垃圾,把水泥工厂同时作为处理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的企业。支持企业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降低环境污染,节能降耗,综合利用工业废渣,积极利用低品位原燃材料,提高资源利用率,鼓励水泥企业走资源节约道路,达到清洁生产技术规范要求。
(五)拓宽融资渠道,强化集团带动
鼓励大型优势水泥企业集团,充分运用银行贷款、股票上市、债券、民间资本等融资方式筹募资金,兼并重组现有水泥企业,淘汰落后,适度发展新型干法水泥,以增量投入带动存量优化,加快我省水泥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六)加强行业管理,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建立健全水泥行业协会,重视发挥其在规划引导、标准制定、市场开拓、信息交流、技术服务等方面的作用,推动水泥工业调整振兴指导意见的实施。沟通联系广大水泥企业,发挥协会组织的政策和信息引导作用,对企业投资、生产与市场供求进行及时引导、监测和预警,创建良好环境和氛围。
第四篇:山东省化学工业调整振兴规划
山东省化学工业调整振兴规划
化学工业是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工业,是我省的支柱产业。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化学工业快速发展,经济总量和经济效益保持全国首位,在全省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已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生产基地。当前,全省化学工业处于结构调整和加快发展关键时期,国际金融危机使化学工业面临严峻挑战,也面临结构调整的机遇。为应对危机,变挑战为机遇,实现产业调整振兴,确保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并为“十二五”发展奠定基础,制定本规划。
一、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一)现状。
1.经济总量增长较快。2008年,全省规模以上化工企业(含原油开采)4101家,实现工业增加值3047亿元、销售收入10975亿元、利税1571亿元、利润86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0.5%、31%、21.1%和2.6%,其中地方化学工业分别占70.3%、77.3%、48%和54.2%,分别同比增长7.9%、28.2%、11.7%和6.7%。
2.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随着技术改造投入的大幅增加,行业装备和技术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主要技术装备达到20世纪90年代末国际先进水平,部分达到当代国际先进水平。高浓度化肥、离子膜烧碱、子午线轮胎、大型有机原料、合成材料、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等高档次产品比例进一步提高,节能减排取得新进展,产业布局更趋合理。齐鲁化工区、东岳氟硅材料工业园潍坊盐化、兖矿煤化工、临沭复合肥、广饶轮胎等特色园区快速发展,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石油化工、煤化工、盐化工、轮胎、氯碱、化肥等产业聚集区。
3.市场竞争能力明显提高。2008年全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原油加工4544万吨、原油开采2799万吨、合成树脂274万吨(其中聚氯乙烯130万吨)、乙烯80万吨、纯苯52万吨、精甲醇157万吨、烧碱365万吨(其中离子膜碱139万吨)、纯碱296万吨、轮胎2亿条(其中子午胎6361万条)、合成氨600万吨、化肥(折纯)857万吨、硫酸431万吨、农药24万吨,产销量均居全国前列。轮胎、烧碱、化肥等9种主要产品产销量居国内首位。
4.技术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到2008年,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2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0个,省级行业技术中心2个。培育中国名牌28个、山东名牌181个。一批重点企业承担了国家863计划、科技攻关项目和重大专项。近3年来,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现代煤化工、大氮肥国产化、子午胎及其生产设备、离子膜研发、MDI(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磷肥循环经济等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5.企业整体素质明显提升。2008年,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过50亿元的企业30家(其中过100亿元的企业12家)。其中,地方化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过100亿元的达7家。
6.对外开放成效显著。2008年,完成出口交货值527亿元。美国伊士曼、杜邦、意大利倍耐力等世界500强公司在我省设立了合资合作企业,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公司、中国化工集团等国家大型企业来鲁投资,提升了行业技术水平和产品档次。
7.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产业和产品结构层次较低,初级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少,仍以资源能源外延式增长的发展方式为主,结构调整任务艰巨;创新投入不足,技术创新能力特别是自主开发能力弱,部分行业的技术装备水平较落后;精细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缓慢,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待增强;国际化水平较低,对外合作层次和产业外向度不高。
(二)面临形势。
1.化工行业是世界经济链条的重要环节,是受金融危机影响最直接、最迅速的行业之一,受危机引发,化工行业的下游市场萎缩,需求降低,盈利能力下降,2009年是化工行业发展调整最艰难的时期,行业生产经营形势面临严峻挑战。2.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化工产业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但是,化工产业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机遇,我国化工产品消费仍处于增长期,油品、化肥、农药的刚性需求长期存在,高端化工产品市场潜力巨大。企业要抓住机遇,积极作为,科学务实,加快自主创新、技术改造、结构调整,促进化工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二、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市场为导向,以结构调整及产业升级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技术改造为手段,着力培植产业集群、骨干企业和拳头产品,实施新、特、优工程,突破共性关键技术,合理布局,优化升级,节能减排,转变发展方式,增强产业竞争能力,实现由大变强。
(二)基本原则。
1.扶优扶强原则。发挥政策导向作用,促进石油化工、轮胎、化肥、氯碱、现代煤化工等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发展。
2.聚集发展原则。加快优势产业区域集中,提高产业集中度,实现产业集群化、园区化。
3.科学发展原则。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行业发展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安全生产统一起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4.技术创新原则。建立创新体系,提高创新能力。加快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应用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提升行业素质。特别重视石油化工、煤化工、盐化工、氟硅化工等产业的深精加工,瞄准目前仍然依靠进口的化工产品,加大研发力度,提高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
5.对外开放原则。承接国内外产业、资本转移,加强与跨国企业战略合作,支持我省成熟技术、过剩产能向境外转移,推动化学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三)任务目标。到2011年,实现工业增加值突破4000亿元,年均增长12%以上;技术装备迈上新台阶,石油化工、轮胎、化肥、氯碱、纯碱、现代煤化工等行业80%的技术装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40%的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立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0个、省级煤化工行业技术中心1个;培育中国名牌20个、山东名牌40个;主营业务收入过50亿元企业达到35家,其中过100亿企业达到18家;节能减排取得显著成效,循环经济达到新水平;产业集群具备雏形,新兴产业比重提高10个百分点。
三、发展重点
(一)培植五大产业集群。
1.轮胎。
(1)半岛地区产业集群。依托青岛、烟台、威海的轮胎生产传统优势,发挥三角、玲珑、成山、双星、赛轮五大中国名牌带动作用,综合运用现有人才、科技、装备制造等力量,推进资源整合和企业重组,打造具有全球较强影响力的轮胎产业集群。
(2)鲁北地区产业集群。发挥金宇、永泰、西水等企业产业起点较高、企业集中度较高、成长潜力较大的优势,充分利用骨架材料、炭黑、助剂、机械、模具等配套原材料比较齐全的条件,加强企业在资本、生产等方面的协作联合,强化技术研发和品牌建设,培育新兴轮胎产业集群。
(3)鲁西南橡胶助剂生产集群。在巩固现有橡胶助剂生产优势的基础上,加快开发生产绿色环保型橡胶助剂,提高科技含量,缩短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培育发展在全国有较强影响力的橡胶助剂产业集群。
2.石油化工。
(1)淄博石化产业集群。以齐鲁石化公司为依托,齐鲁化学工业园区为中心,加快齐鲁公司“三轮乙烯改造”,培植从炼油、乙烯、丙烯、芳烃等原料产品到精细化工等产品、化工新材料、橡塑助剂等产业链。推进地方石化企业整合以及淄博市张店东部化工企业搬迁改造,推动现有化工企业向特色园区聚集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吸引世界大型化工公司入驻。搞好产品间衔接配套,发展一批精、专、特、新化工产品,发展淄博石化产业集群。
(2)青岛石化产业集群。以1000万吨大炼油项目投产为契机,推进再上1000万吨炼油,形成规模效益,推进百万吨乙烯、百万吨二甲苯项目和配套有机原料型深加工产品项目前期工作。抓住世界金融危机带来的国外大化工公司抢占中国市场的机会,争取与世界其他大石化公司合作,在建设百万吨以上乙烯上下游一体化装置、做大做强石化原料产业上有所突破。发挥大炼油-大乙烯聚集效应,吸引相关企业聚集青岛,拉长产业链条,发展石化后加工产业,培育壮大青岛石化产业集群。
(3)东营石化产业集群。充分发挥东营的港口资源、土地资源、地方炼油企业资源等优势,推进与中海油公司战略合作,加快东营中国海油工业园有关前期工作和工业园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加快炼化一体化项目进程和成品油销售网络、天然气管网、LNG、石油战略储备基地项目进程,争取早日立项建设;加快中海油公司与有关地方炼油企业整合。在东营建设具有国际化水平的石油化工基地。
3.煤化工。
(1)枣庄滕州现代煤化工产业集群。以兖矿集团、滕州辰龙能源集团、新能凤凰(滕州)能源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为依托,以气化为龙头,重点发展合成氨D尿素D氨基树脂、双氧水等产品的合成氨产业链,甲醇、醋酸、醋酸酯类、醋酸纤维素等产品的碳一化工产业链,发展产业集群。
(2)济宁现代煤化工产业集群。以兖矿集团等大型企业为依托,重点发展气化D二甲基甲酰胺、甲醇、醋酸乙酯等产品链;焦碳D煤焦油深加工、焦炉气制甲醇、甲醇下游产品等为主的产业链,发展产业集群。
(3)菏泽现代煤化工产业集群。努力引进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发展焦碳-煤焦油深加工、焦炉气制甲醇等产品为主的产业链,气化D甲醇等产品为主的产业链,发展产业集群。
(4)泰安新泰现代煤化工产业集群。以新矿集团、正大焦化等企业为依托,淘汰落后焦化产能,发展焦碳-煤焦油深加工、焦炉气制甲醇等产品为主的产业链,发展产业集群。4.氯碱。
(1)黄河三角洲地区集群。充分发挥潍坊、滨州、东营、莱州等沿海地区原盐资源、港口资源优势,加快氯碱企业向相关特色化工园区聚集,积极推进企业间资源整合和兼并重组,搞好与石油化工产业结合以及与天津滨海新区对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深加工产业,形成上下游一体化的产业集群。
(2)鲁中地区氟硅材料产业基地。以淄博东岳国际氟硅工业园为载体,增强东岳化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加快产学研步伐,发挥产业起点较高、成长潜力较大的优势,加强自主创新,加快结构优化,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壮大产业链条,发展上下游一体化的氟硅材料工业,形成化工新材料新优势。
(3)烟台地区聚氨酯新材料集群。充分发挥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优势,以万华集团为龙头,做大做强MDI及聚氨酯、聚碳酸酯等新材料产业,发展具有规模优势的TDI及后加工产业。鼓励中小企业发展MDI、TDI配套原材料及后加工产业,建成有国际市场竞争优势的新材料产业集群。
5.化肥。
(1)鲁北地区产业集群。发挥华鲁恒升大氮肥国产化和鲁北化工循环经济示范优势,结合中化平原化肥、宁津永兴化工、中农禹城润田公司,发展鲁北地区化肥产业集群。
(2)鲁西地区产业集群。发挥鲁西化工、山东瑞星、山东肥城阿斯德等企业规模大、非肥产业发展迅速的优势,发展鲁西地区化肥产业集群。
(3)鲁南地区产业集群。发挥兖矿鲁南化肥、兖矿峄山化工、滕州凤凰、恒通化工、济宁恒立化工等企业规模大、煤化工技术开发能力强的优势,发展鲁南地区化肥产业集群。
(4)鲁中地区产业集群。发挥山东联盟化工、安丘奥宝集团、济南明水大化、章丘日月化工、淄博齐鲁一化、阳煤青岛恒源等企业与山西煤矿企业联合及临港优势,发挥山东联合化工上市优势,建设鲁中地区化肥产业集群。
(5)临沂新型肥料产业集群。发挥临沂地区施可丰、金正大、金沂蒙等缓控释肥企业集中的优势,加强企业间在生产、研发、流通、交易、信息等方面的合作,发展临沂新型肥料产业集群。
(二)实施五项重大技术改造工程。
1.氯碱。实施总量控制,严格限制新增布点,严禁用碱企业自行配套氯碱项目,加快现有企业兼并重组步伐,优化布局结构。鼓励和支持氧化铝、造纸等用碱企业跨地区、跨行业兼并重组现有烧碱生产企业,解决企业自身原料配套问题。加快装备更新改造进程,淘汰10万吨以下隔膜法烧碱装置,提高离子膜碱比例。拉长产业链,发展深加工产品,优化产业结构。重点改造领域是:推广膜法精制,提高盐水质量。在隔膜碱中,逐步把隔膜碱工艺装备改造提升为离子膜碱工艺装备。加快电解、整流器、蒸发工艺装备改造;采用先进泵类代替纳氏泵进行氢气、氯气输送;加强能量梯级利用。在离子膜碱中,改造整流装置,延长连续操作时间和离子膜寿命。在聚氯乙烯生产中,采用大型聚合釜,加快干法乙炔技术推广应用、无汞催化剂的开发应用和氯乙烯回收利用;综合利用水资源,加快发展下游产品,拉长氯碱产业链。到2011年,离子膜碱比重达到80%以上,30%和45%浓度离子膜碱的综合能耗分别低于400和520公斤标煤;30%和42%隔膜碱的综合能耗分别低于860和1080公斤标煤。整个行业的技术装备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化肥。适当控制总量,稳定综合协调发展。着重实施装备提升改造,拉长产业链,优化原料、动力、产品结构,推进节能降耗,提高化肥复合率和利用率,发展缓控释肥。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增强骨干企业市场竞争力。重点改造领域是:提升单厂和单套装置规模,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发展深加工产品,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应用节能减排创新技术,加强节能降耗、环保、安全生产“三项重点改造”。氮肥企业重点推广采用先进煤气化技术改造原料结构,改造提升优化造气、压缩、净化、氨和尿素合成等工序。加强能量梯级利用和废煤、煤渣和煤粉利用,推动动力结构优化。磷复肥企业加强磷石膏和副产盐酸的综合利用,加快控释肥和微量元素肥的开发生产。到2011年,高浓度肥的比重达到96%以上,骨干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合成氨综合能耗低于1400公斤标煤。
3.石油化工。控制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总量,改造提升乙烯规模、技术和装备,延长产业链,发展深加工产品。适时新建乙烯装置。整合地方炼油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推进节能降耗,淘汰成品油不达标装置。重点改造领域是:加快用清洁燃料生产技术及装备、含硫原油加工和增产柴油技术及装备、重油深度加工技术及装备改造现有炼油装置。改造提升乙烯装置并大力发展乙烯、丙烯、芳烃等深加工产品,延长产业链。搞好装置优化联合,实现热源的梯级利用。综合利用焦化废气、催化烟气;加强废水的治理和循环利用,争取做到零排放。到2011年,炼油行业技术和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燃料油生产清洁化并达到国家标准。以石蜡基原油为原料的企业综合能耗低于107公斤标煤,以中间基、环烷基原油加工为主的企业综合能耗低于121公斤标煤,以重质原料油加工为主的企业综合能耗低于143公斤标煤。
4.轮胎。控制总量,严格限制新增布点,加快现有企业整合,提高子午线轮胎比例,优化产业结构。重点改造领域是:着力提高子午化率。加快发展宽断面、无内胎系列全钢子午胎和低断面、低滚动阻力半钢子午胎及巨型工程子午胎。发展大型系列轮胎装备,特别是在全钢载重子午胎上用高速、大容量密炼机代替普通密炼机,用三股、四股一次法成型机代替两股成型机;用信息化技术对整条生产线进行改造提升。提高新工艺技术和新产品开发能力,建设高水平的研究设计部门和轮胎试验场。加快资产重组和企业联合,做大做强一批可与世界知名公司竞争的大型集团,培育一批国际知名品牌。壮大一批主要材料配套企业,推进产业链的发展。提高轮胎行驶里程和翻新次数,大力发展轮胎翻新业和废旧轮胎的回收利用。淘汰50万套以下斜交胎、以天然棉帘子布为骨架的轮胎、年产1万吨以下的干法造粒碳黑生产线。到2011年,子午胎行业整体工艺装备水平和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子午化率达到50%以上,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低于1032公斤标煤。
5.农药。严格控制企业数量和新增布点,加快淘汰高毒品种,发展新型农药,发展国家级农药工业园,优化产业结构。重点改造领域是:巩固增加新型除草剂、杀菌剂的品种和产量,优化杀虫剂、除草剂、杀菌剂的比例;大力发展高效、低毒、安全、经济、低污染和使用方便的新品种农药及生物农药。杀虫剂主要发展替代高毒杀虫剂的新品种和中高毒品种的低毒化剂型;除草剂发展用于玉米、大豆、棉花、花生、油菜和蔬菜等作物的旱田除草剂新品种;杀菌剂主要发展水果蔬菜用新型杀菌剂、杀线虫剂和病毒抑制剂;制剂主要发展环境相容性好、使用方便新剂型;生物农药主要发展高效生物抗生素等。到2011年,农药生产能力达到45万吨,实现销售收入230亿元,利税30亿元,建立10个以农药为主业的大型集团,形成5大农药生产集群。基本淘汰高毒、高残留杀虫剂品种和手工包装工艺。自主研发能力进一步提高,原药基本实现园区内集中生产。
(三)加快发展六大新兴产业。
1.有机硅及硅材料。依托东岳集团、金岭集团等企业,建设各为10万吨以上的有机硅单体及多晶硅、单晶硅,配套发展硅橡胶、硅油、硅丙乳液、硅烷偶联剂、光伏达材料、功能有机硅材料、白炭黑等下游产品,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
2.氟材料。依托东岳化工集团、济南三爱富公司、淄博华安化工公司发展ODS替代品、聚四氟乙烯、六氟丙烯、氟橡胶、全氟磺酸树脂、氟碳涂料、无机氟材料等产品,加快离子膜产业化进程。
3.膜材料及膜。依托东岳化工集团发展烧碱用离子膜,依托威海天益龙纳米公司发展烧碱用非质子膜,依托淄博恒沣、招远膜天膜公司发展反渗透膜、气体处理膜。鼓励企业发展各种水处理、气体处理用液体脱气膜和聚乙烯中空纤维微孔滤膜、均相阳膜和阴膜等膜材料。
4.新型合成材料。依托万华集团、烟台巨力公司做大做强MDI、TDI产业的同时,加快发展聚碳酸酯、碳纤维、聚氨酯等。支持万达集团发展聚酰亚胺、济宁凯赛集团发展尼龙1010、尼龙1212、尼龙1313等新型材料。支持企业发展工程塑料、特种塑料、特种纤维、特种高分子材料、通用树脂改性材料、纳米材料等新材料产业。
5.化肥。
(1)鲁北地区产业集群。发挥华鲁恒升大氮肥国产化和鲁北化工循环经济示范优势,结合中化平原化肥、宁津永兴化工、中农禹城润田公司,发展鲁北地区化肥产业集群。
(2)鲁西地区产业集群。发挥鲁西化工、山东瑞星、山东肥城阿斯德等企业规模大、非肥产业发展迅速的优势,发展鲁西地区化肥产业集群。
(3)鲁南地区产业集群。发挥兖矿鲁南化肥、兖矿峄山化工、滕州凤凰、恒通化工、济宁恒立化工等企业规模大、煤化工技术开发能力强的优势,发展鲁南地区化肥产业集群。
(4)鲁中地区产业集群。发挥山东联盟化工、安丘奥宝集团、济南明水大化、章丘日月化工、淄博齐鲁一化、阳煤青岛恒源等企业与山西煤矿企业联合及临港优势,发挥山东联合化工上市优势,建设鲁中地区化肥产业集群。
(5)临沂新型肥料产业集群。发挥临沂地区施可丰、金正大、金沂蒙等缓控释肥企业集中的优势,加强企业间在生产、研发、流通、交易、信息等方面的合作,发展临沂新型肥料产业集群。
(二)实施五项重大技术改造工程。
1.氯碱。实施总量控制,严格限制新增布点,严禁用碱企业自行配套氯碱项目,加快现有企业兼并重组步伐,优化布局结构。鼓励和支持氧化铝、造纸等用碱企业跨地区、跨行业兼并重组现有烧碱生产企业,解决企业自身原料配套问题。加快装备更新改造进程,淘汰10万吨以下隔膜法烧碱装置,提高离子膜碱比例。拉长产业链,发展深加工产品,优化产业结构。重点改造领域是:推广膜法精制,提高盐水质量。在隔膜碱中,逐步把隔膜碱工艺装备改造提升为离子膜碱工艺装备。加快电解、整流器、蒸发工艺装备改造;采用先进泵类代替纳氏泵进行氢气、氯气输送;加强能量梯级利用。在离子膜碱中,改造整流装置,延长连续操作时间和离子膜寿命。在聚氯乙烯生产中,采用大型聚合釜,加快干法乙炔技术推广应用、无汞催化剂的开发应用和氯乙烯回收利用;综合利用水资源,加快发展下游产品,拉长氯碱产业链。到2011年,离子膜碱比重达到80%以上,30%和45%浓度离子膜碱的综合能耗分别低于400和520公斤标煤;30%和42%隔膜碱的综合能耗分别低于860和1080公斤标煤。整个行业的技术装备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化肥。适当控制总量,稳定综合协调发展。着重实施装备提升改造,拉长产业链,优化原料、动力、产品结构,推进节能降耗,提高化肥复合率和利用率,发展缓控释肥。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增强骨干企业市场竞争力。重点改造领域是:提升单厂和单套装置规模,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发展深加工产品,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应用节能减排创新技术,加强节能降耗、环保、安全生产“三项重点改造”。氮肥企业重点推广采用先进煤气化技术改造原料结构,改造提升优化造气、压缩、净化、氨和尿素合成等工序。加强能量梯级利用和废煤、煤渣和煤粉利用,推动动力结构优化。磷复肥企业加强磷石膏和副产盐酸的综合利用,加快控释肥和微量元素肥的开发生产。到2011年,高浓度肥的比重达到96%以上,骨干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合成氨综合能耗低于1400公斤标煤。
3.石油化工。控制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总量,改造提升乙烯规模、技术和装备,延长产业链,发展深加工产品。适时新建乙烯装置。整合地方炼油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推进节能降耗,淘汰成品油不达标装置。重点改造领域是:加快用清洁燃料生产技术及装备、含硫原油加工和增产柴油技术及装备、重油深度加工技术及装备改造现有炼油装置。改造提升乙烯装置并大力发展乙烯、丙烯、芳烃等深加工产品,延长产业链。搞好装置优化联合,实现热源的梯级利用。综合利用焦化废气、催化烟气;加强废水的治理和循环利用,争取做到零排放。到2011年,炼油行业技术和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燃料油生产清洁化并达到国家标准。以石蜡基原油为原料的企业综合能耗低于107公斤标煤,以中间基、环烷基原油加工为主的企业综合能耗低于121公斤标煤,以重质原料油加工为主的企业综合能耗低于143公斤标煤。
4.轮胎。控制总量,严格限制新增布点,加快现有企业整合,提高子午线轮胎比例,优化产业结构。重点改造领域是:着力提高子午化率。加快发展宽断面、无内胎系列全钢子午胎和低断面、低滚动阻力半钢子午胎及巨型工程子午胎。发展大型系列轮胎装备,特别是在全钢载重子午胎上用高速、大容量密炼机代替普通密炼机,用三股、四股一次法成型机代替两股成型机;用信息化技术对整条生产线进行改造提升。提高新工艺技术和新产品开发能力,建设高水平的研究设计部门和轮胎试验场。加快资产重组和企业联合,做大做强一批可与世界知名公司竞争的大型集团,培育一批国际知名品牌。壮大一批主要材料配套企业,推进产业链的发展。提高轮胎行驶里程和翻新次数,大力发展轮胎翻新业和废旧轮胎的回收利用。淘汰50万套以下斜交胎、以天然棉帘子布为骨架的轮胎、年产1万吨以下的干法造粒碳黑生产线。到2011年,子午胎行业整体工艺装备水平和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子午化率达到50%以上,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低于1032公斤标煤。
5.农药。严格控制企业数量和新增布点,加快淘汰高毒品种,发展新型农药,发展国家级农药工业园,优化产业结构。重点改造领域是:巩固增加新型除草剂、杀菌剂的品种和产量,优化杀虫剂、除草剂、杀菌剂的比例;大力发展高效、低毒、安全、经济、低污染和使用方便的新品种农药及生物农药。杀虫剂主要发展替代高毒杀虫剂的新品种和中高毒品种的低毒化剂型;除草剂发展用于玉米、大豆、棉花、花生、油菜和蔬菜等作物的旱田除草剂新品种;杀菌剂主要发展水果蔬菜用新型杀菌剂、杀线虫剂和病毒抑制剂;制剂主要发展环境相容性好、使用方便新剂型;生物农药主要发展高效生物抗生素等。到2011年,农药生产能力达到45万吨,实现销售收入230亿元,利税30亿元,建立10个以农药为主业的大型集团,形成5大农药生产集群。基本淘汰高毒、高残留杀虫剂品种和手工包装工艺。自主研发能力进一步提高,原药基本实现园区内集中生产。
(三)加快发展六大新兴产业。
1.有机硅及硅材料。依托东岳集团、金岭集团等企业,建设各为10万吨以上的有机硅单体及多晶硅、单晶硅,配套发展硅橡胶、硅油、硅丙乳液、硅烷偶联剂、光伏达材料、功能有机硅材料、白炭黑等下游产品,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
2.氟材料。依托东岳化工集团、济南三爱富公司、淄博华安化工公司发展ODS替代品、聚四氟乙烯、六氟丙烯、氟橡胶、全氟磺酸树脂、氟碳涂料、无机氟材料等产品,加快离子膜产业化进程。
3.膜材料及膜。依托东岳化工集团发展烧碱用离子膜,依托威海天益龙纳米公司发展烧碱用非质子膜,依托淄博恒沣、招远膜天膜公司发展反渗透膜、气体处理膜。鼓励企业发展各种水处理、气体处理用液体脱气膜和聚乙烯中空纤维微孔滤膜、均相阳膜和阴膜等膜材料。
4.新型合成材料。依托万华集团、烟台巨力公司做大做强MDI、TDI产业的同时,加快发展聚碳酸酯、碳纤维、聚氨酯等。支持万达集团发展聚酰亚胺、济宁凯赛集团发展尼龙1010、尼龙1212、尼龙1313等新型材料。支持企业发展工程塑料、特种塑料、特种纤维、特种高分子材料、通用树脂改性材料、纳米材料等新材料产业。
5.化肥。
(1)鲁北地区产业集群。发挥华鲁恒升大氮肥国产化和鲁北化工循环经济示范优势,结合中化平原化肥、宁津永兴化工、中农禹城润田公司,发展鲁北地区化肥产业集群。
(2)鲁西地区产业集群。发挥鲁西化工、山东瑞星、山东肥城阿斯德等企业规模大、非肥产业发展迅速的优势,发展鲁西地区化肥产业集群。
(3)鲁南地区产业集群。发挥兖矿鲁南化肥、兖矿峄山化工、滕州凤凰、恒通化工、济宁恒立化工等企业规模大、煤化工技术开发能力强的优势,发展鲁南地区化肥产业集群。
(4)鲁中地区产业集群。发挥山东联盟化工、安丘奥宝集团、济南明水大化、章丘日月化工、淄博齐鲁一化、阳煤青岛恒源等企业与山西煤矿企业联合及临港优势,发挥山东联合化工上市优势,建设鲁中地区化肥产业集群。
(5)临沂新型肥料产业集群。发挥临沂地区施可丰、金正大、金沂蒙等缓控释肥企业集中的优势,加强企业间在生产、研发、流通、交易、信息等方面的合作,发展临沂新型肥料产业集群。
(二)实施五项重大技术改造工程。
1.氯碱。实施总量控制,严格限制新增布点,严禁用碱企业自行配套氯碱项目,加快现有企业兼并重组步伐,优化布局结构。鼓励和支持氧化铝、造纸等用碱企业跨地区、跨行业兼并重组现有烧碱生产企业,解决企业自身原料配套问题。加快装备更新改造进程,淘汰10万吨以下隔膜法烧碱装置,提高离子膜碱比例。拉长产业链,发展深加工产品,优化产业结构。重点改造领域是:推广膜法精制,提高盐水质量。在隔膜碱中,逐步把隔膜碱工艺装备改造提升为离子膜碱工艺装备。加快电解、整流器、蒸发工艺装备改造;采用先进泵类代替纳氏泵进行氢气、氯气输送;加强能量梯级利用。在离子膜碱中,改造整流装置,延长连续操作时间和离子膜寿命。在聚氯乙烯生产中,采用大型聚合釜,加快干法乙炔技术推广应用、无汞催化剂的开发应用和氯乙烯回收利用;综合利用水资源,加快发展下游产品,拉长氯碱产业链。到2011年,离子膜碱比重达到80%以上,30%和45%浓度离子膜碱的综合能耗分别低于400和520公斤标煤;30%和42%隔膜碱的综合能耗分别低于860和1080公斤标煤。整个行业的技术装备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化肥。适当控制总量,稳定综合协调发展。着重实施装备提升改造,拉长产业链,优化原料、动力、产品结构,推进节能降耗,提高化肥复合率和利用率,发展缓控释肥。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增强骨干企业市场竞争力。重点改造领域是:提升单厂和单套装置规模,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发展深加工产品,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应用节能减排创新技术,加强节能降耗、环保、安全生产“三项重点改造”。氮肥企业重点推广采用先进煤气化技术改造原料结构,改造提升优化造气、压缩、净化、氨和尿素合成等工序。加强能量梯级利用和废煤、煤渣和煤粉利用,推动动力结构优化。磷复肥企业加强磷石膏和副产盐酸的综合利用,加快控释肥和微量元素肥的开发生产。到2011年,高浓度肥的比重达到96%以上,骨干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合成氨综合能耗低于1400公斤标煤。
3.石油化工。控制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总量,改造提升乙烯规模、技术和装备,延长产业链,发展深加工产品。适时新建乙烯装置。整合地方炼油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推进节能降耗,淘汰成品油不达标装置。重点改造领域是:加快用清洁燃料生产技术及装备、含硫原油加工和增产柴油技术及装备、重油深度加工技术及装备改造现有炼油装置。改造提升乙烯装置并大力发展乙烯、丙烯、芳烃等深加工产品,延长产业链。搞好装置优化联合,实现热源的梯级利用。综合利用焦化废气、催化烟气;加强废水的治理和循环利用,争取做到零排放。到2011年,炼油行业技术和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燃料油生产清洁化并达到国家标准。以石蜡基原油为原料的企业综合能耗低于107公斤标煤,以中间基、环烷基原油加工为主的企业综合能耗低于121公斤标煤,以重质原料油加工为主的企业综合能耗低于143公斤标煤。
4.轮胎。控制总量,严格限制新增布点,加快现有企业整合,提高子午线轮胎比例,优化产业结构。重点改造领域是:着力提高子午化率。加快发展宽断面、无内胎系列全钢子午胎和低断面、低滚动阻力半钢子午胎及巨型工程子午胎。发展大型系列轮胎装备,特别是在全钢载重子午胎上用高速、大容量密炼机代替普通密炼机,用三股、四股一次法成型机代替两股成型机;用信息化技术对整条生产线进行改造提升。提高新工艺技术和新产品开发能力,建设高水平的研究设计部门和轮胎试验场。加快资产重组和企业联合,做大做强一批可与世界知名公司竞争的大型集团,培育一批国际知名品牌。壮大一批主要材料配套企业,推进产业链的发展。提高轮胎行驶里程和翻新次数,大力发展轮胎翻新业和废旧轮胎的回收利用。淘汰50万套以下斜交胎、以天然棉帘子布为骨架的轮胎、年产1万吨以下的干法造粒碳黑生产线。到2011年,子午胎行业整体工艺装备水平和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子午化率达到50%以上,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低于1032公斤标煤。
5.农药。严格控制企业数量和新增布点,加快淘汰高毒品种,发展新型农药,发展国家级农药工业园,优化产业结构。重点改造领域是:巩固增加新型除草剂、杀菌剂的品种和产量,优化杀虫剂、除草剂、杀菌剂的比例;大力发展高效、低毒、安全、经济、低污染和使用方便的新品种农药及生物农药。杀虫剂主要发展替代高毒杀虫剂的新品种和中高毒品种的低毒化剂型;除草剂发展用于玉米、大豆、棉花、花生、油菜和蔬菜等作物的旱田除草剂新品种;杀菌剂主要发展水果蔬菜用新型杀菌剂、杀线虫剂和病毒抑制剂;制剂主要发展环境相容性好、使用方便新剂型;生物农药主要发展高效生物抗生素等。到2011年,农药生产能力达到45万吨,实现销售收入230亿元,利税30亿元,建立10个以农药为主业的大型集团,形成5大农药生产集群。基本淘汰高毒、高残留杀虫剂品种和手工包装工艺。自主研发能力进一步提高,原药基本实现园区内集中生产。
(三)加快发展六大新兴产业。
1.有机硅及硅材料。依托东岳集团、金岭集团等企业,建设各为10万吨以上的有机硅单体及多晶硅、单晶硅,配套发展硅橡胶、硅油、硅丙乳液、硅烷偶联剂、光伏达材料、功能有机硅材料、白炭黑等下游产品,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
2.氟材料。依托东岳化工集团、济南三爱富公司、淄博华安化工公司发展ODS替代品、聚四氟乙烯、六氟丙烯、氟橡胶、全氟磺酸树脂、氟碳涂料、无机氟材料等产品,加快离子膜产业化进程。
3.膜材料及膜。依托东岳化工集团发展烧碱用离子膜,依托威海天益龙纳米公司发展烧碱用非质子膜,依托淄博恒沣、招远膜天膜公司发展反渗透膜、气体处理膜。鼓励企业发展各种水处理、气体处理用液体脱气膜和聚乙烯中空纤维微孔滤膜、均相阳膜和阴膜等膜材料。
4.新型合成材料。依托万华集团、烟台巨力公司做大做强MDI、TDI产业的同时,加快发展聚碳酸酯、碳纤维、聚氨酯等。支持万达集团发展聚酰亚胺、济宁凯赛集团发展尼龙1010、尼龙1212、尼龙1313等新型材料。支持企业发展工程塑料、特种塑料、特种纤维、特种高分子材料、通用树脂改性材料、纳米材料等新材料产业。
5.化肥。
(1)鲁北地区产业集群。发挥华鲁恒升大氮肥国产化和鲁北化工循环经济示范优势,结合中化平原化肥、宁津永兴化工、中农禹城润田公司,发展鲁北地区化肥产业集群。
(2)鲁西地区产业集群。发挥鲁西化工、山东瑞星、山东肥城阿斯德等企业规模大、非肥产业发展迅速的优势,发展鲁西地区化肥产业集群。
(3)鲁南地区产业集群。发挥兖矿鲁南化肥、兖矿峄山化工、滕州凤凰、恒通化工、济宁恒立化工等企业规模大、煤化工技术开发能力强的优势,发展鲁南地区化肥产业集群。
(4)鲁中地区产业集群。发挥山东联盟化工、安丘奥宝集团、济南明水大化、章丘日月化工、淄博齐鲁一化、阳煤青岛恒源等企业与山西煤矿企业联合及临港优势,发挥山东联合化工上市优势,建设鲁中地区化肥产业集群。
(5)临沂新型肥料产业集群。发挥临沂地区施可丰、金正大、金沂蒙等缓控释肥企业集中的优势,加强企业间在生产、研发、流通、交易、信息等方面的合作,发展临沂新型肥料产业集群。
(二)实施五项重大技术改造工程。
1.氯碱。实施总量控制,严格限制新增布点,严禁用碱企业自行配套氯碱项目,加快现有企业兼并重组步伐,优化布局结构。鼓励和支持氧化铝、造纸等用碱企业跨地区、跨行
业兼并重组现有烧碱生产企业,解决企业自身原料配套问题。加快装备更新改造进程,淘汰10万吨以下隔膜法烧碱装置,提高离子膜碱比例。拉长产业链,发展深加工产品,优化产业结构。重点改造领域是:推广膜法精制,提高盐水质量。在隔膜碱中,逐步把隔膜碱工艺装备改造提升为离子膜碱工艺装备。加快电解、整流器、蒸发工艺装备改造;采用先进泵类代替纳氏泵进行氢气、氯气输送;加强能量梯级利用。在离子膜碱中,改造整流装置,延长连续操作时间和离子膜寿命。在聚氯乙烯生产中,采用大型聚合釜,加快干法乙炔技术推广应用、无汞催化剂的开发应用和氯乙烯回收利用;综合利用水资源,加快发展下游产品,拉长氯碱产业链。到2011年,离子膜碱比重达到80%以上,30%和45%浓度离子膜碱的综合能耗分别低于400和520公斤标煤;30%和42%隔膜碱的综合能耗分别低于860和1080公斤标煤。整个行业的技术装备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化肥。适当控制总量,稳定综合协调发展。着重实施装备提升改造,拉长产业链,优化原料、动力、产品结构,推进节能降耗,提高化肥复合率和利用率,发展缓控释肥。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增强骨干企业市场竞争力。重点改造领域是:提升单厂和单套装置规模,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发展深加工产品,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应用节能减排创新技术,加强节能降耗、环保、安全生产“三项重点改造”。氮肥企业重点推广采用先进煤气化技术改造原料结构,改造提升优化造气、压缩、净化、氨和尿素合成等工序。加强能量梯级利用和废煤、煤渣和煤粉利用,推动动力结构优化。磷复肥企业加强磷石膏和副产盐酸的综合利用,加快控释肥和微量元素肥的开发生产。到2011年,高浓度肥的比重达到96%以上,骨干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合成氨综合能耗低于1400公斤标煤。
3.石油化工。控制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总量,改造提升乙烯规模、技术和装备,延长产业链,发展深加工产品。适时新建乙烯装置。整合地方炼油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推进节能降耗,淘汰成品油不达标装置。重点改造领域是:加快用清洁燃料生产技术及装备、含硫原油加工和增产柴油技术及装备、重油深度加工技术及装备改造现有炼油装置。改造提升乙烯装置并大力发展乙烯、丙烯、芳烃等深加工产品,延长产业链。搞好装置优化联合,实现热源的梯级利用。综合利用焦化废气、催化烟气;加强废水的治理和循环利用,争取做到零排放。到2011年,炼油行业技术和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燃料油生产清洁化并达到国家标准。以石蜡基原油为原料的企业综合能耗低于107公斤标煤,以中间基、环烷基原油加工为主的企业综合能耗低于121公斤标煤,以重质原料油加工为主的企业综合能耗低于143公斤标煤。
4.轮胎。控制总量,严格限制新增布点,加快现有企业整合,提高子午线轮胎比例,优化产业结构。重点改造领域是:着力提高子午化率。加快发展宽断面、无内胎系列全钢子午胎和低断面、低滚动阻力半钢子午胎及巨型工程子午胎。发展大型系列轮胎装备,特别是在全钢载重子午胎上用高速、大容量密炼机代替普通密炼机,用三股、四股一次法成型机代替两股成型机;用信息化技术对整条生产线进行改造提升。提高新工艺技术和新产品开发能力,建设高水平的研究设计部门和轮胎试验场。加快资产重组和企业联合,做大做强一批可与世界知名公司竞争的大型集团,培育一批国际知名品牌。壮大一批主要材料配套企业,推进产业链的发展。提高轮胎行驶里程和翻新次数,大力发展轮胎翻新业和废旧轮胎的回收利用。淘汰50万套以下斜交胎、以天然棉帘子布为骨架的轮胎、年产1万吨以下的干法造粒碳黑生产线。到2011年,子午胎行业整体工艺装备水平和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子午化率达到50%以上,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低于1032公斤标煤。
5.农药。严格控制企业数量和新增布点,加快淘汰高毒品种,发展新型农药,发展国
家级农药工业园,优化产业结构。重点改造领域是:巩固增加新型除草剂、杀菌剂的品种和产量,优化杀虫剂、除草剂、杀菌剂的比例;大力发展高效、低毒、安全、经济、低污染和使用方便的新品种农药及生物农药。杀虫剂主要发展替代高毒杀虫剂的新品种和中高毒品种的低毒化剂型;除草剂发展用于玉米、大豆、棉花、花生、油菜和蔬菜等作物的旱田除草剂新品种;杀菌剂主要发展水果蔬菜用新型杀菌剂、杀线虫剂和病毒抑制剂;制剂主要发展环境相容性好、使用方便新剂型;生物农药主要发展高效生物抗生素等。到2011年,农药生产能力达到45万吨,实现销售收入230亿元,利税30亿元,建立10个以农药为主业的大型集团,形成5大农药生产集群。基本淘汰高毒、高残留杀虫剂品种和手工包装工艺。自主研发能力进一步提高,原药基本实现园区内集中生产。
(三)加快发展六大新兴产业。
1.有机硅及硅材料。依托东岳集团、金岭集团等企业,建设各为10万吨以上的有机硅单体及多晶硅、单晶硅,配套发展硅橡胶、硅油、硅丙乳液、硅烷偶联剂、光伏达材料、功能有机硅材料、白炭黑等下游产品,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
2.氟材料。依托东岳化工集团、济南三爱富公司、淄博华安化工公司发展ODS替代品、聚四氟乙烯、六氟丙烯、氟橡胶、全氟磺酸树脂、氟碳涂料、无机氟材料等产品,加快离子膜产业化进程。
3.膜材料及膜。依托东岳化工集团发展烧碱用离子膜,依托威海天益龙纳米公司发展烧碱用非质子膜,依托淄博恒沣、招远膜天膜公司发展反渗透膜、气体处理膜。鼓励企业发展各种水处理、气体处理用液体脱气膜和聚乙烯中空纤维微孔滤膜、均相阳膜和阴膜等膜材料。
4.新型合成材料。依托万华集团、烟台巨力公司做大做强MDI、TDI产业的同时,加快发展聚碳酸酯、碳纤维、聚氨酯等。支持万达集团发展聚酰亚胺、济宁凯赛集团发展尼龙1010、尼龙1212、尼龙1313等新型材料。支持企业发展工程塑料、特种塑料、特种纤维、特种高分子材料、通用树脂改性材料、纳米材料等新材料产业。
第五篇: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指导意见
切实做好2005年农业和农村各项工作,实现农民收入稳定增加,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一、强化对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和中央一号文件,把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切实解决“三农”问题作为我们党执政兴国的根本任务,强调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不仅事关长期稳定,而且关乎长远发展,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指导意见。随着农村税费改革不断深入和乡镇职能的逐步转变,过去的乡镇执政方式和农村工作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如何转变政府职能,改变工作方法,提高执政能力,更好地做好农村工作,增强服务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特别是随着经济的转轨和农村市场的变化,我县多年培育而形成的产业优势和财源优势受到影响,乡镇财政增长乏力,农民增收依然困难,实现2005年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认清形势,坚定信心,统一思想,克难奋进,坚持“以人为本,亲民爱民”的执政理念,矢志不渝地做好2005年农业和农村各项工作。
二、指导思想及目标任务
2005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为主线,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坚持“强烟、优姜、壮畜、兴竹、稳粮”思路,做好“药、水、游”三篇文章,抓住农村产业建设、山水资源开发、劳动力转移三个重点,不断优化经济结构,强化农业基础建设,稳步推进扶贫开发,着力培育特色林业,完善服务职能,整合优势资源,实施强村大户带动,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目标任务是:发展烤烟10万亩,稳定黄姜10万亩,蚕种发放5.5万张,饲养生猪50万头、羊25万只、牛8.5万头、鸡160万只;补栽青竹4万亩,新栽拐枣1万亩,狮头柑1万亩,以金银花为主的零星中药材2万亩,橡子10万亩;粮食年播种面积达到75万亩,总产达到14万吨;建成百强村69个,培育大户1万户;扶贫开发新布点重点村25个,确保在建的12个顺利通过验收。农业总产值增速达到6%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净增120元。
三、工作重点
(一)稳定提高粮油生产能力。抢抓粮油价格持续上扬机遇,引导农户在抓好主导产业的同时,在川道粮食高产区域和产业多年重茬地块适当扩大种植面积,确保全县农民人均种好一亩基本农田,狠抓优良品种药剂拌种、精量播种、平衡施肥技术推广。尤其在中高山要注重抓好玉米地膜覆盖、洋芋玉米间作套种和玉米营养钵增产技术推广,提高复种指数,实现粮油增产,促进农民增收。
(二)着力提升产业经营水平。烤烟生产要按照巩固老烟区、适度发展新烟区和适度降低海拔的基本思路,及早抓好冬季翻地、烤炉改造、轮作倒茬三个环节,落实明年种植地块,主攻生产技术,完善配套服务,积极研究趋利避害措施,提高质量,增加效益。黄姜产业要以建设国家级规范化种植基地县为目标,坚定做优做大黄姜产业信心,抓好“安姜3号”高皂素优良品种推广,压缩一般品种的种植,加快向适宜区域集中,以黄姜加工企业为依托,建设高皂素含量种源基地和加工原料基地。蚕桑产业重点加强现有桑园管护和老劣桑园的改造,增加亩产叶量和发种量,提高张产量;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专业合作社为载体,每乡镇抽出3—5名干部组成专业技术队伍,专门从事先进技术推广和蚕室蚕具配套,抓好要素流转,主攻大乡(镇)大村大组大户,构建支撑、服务、落实、扶持及激励保障机制,奋力实现蚕桑大县目标。畜牧产业主攻猪禽,稳定牛羊,坚持大户圈养和农户散养相结合,突出抓好“千户百只”家禽饲养工程,推广林下养鸡技术,发展高山生态畜牧业,加强防疫配套服务,提高总量,增加出栏。加快培育蔬菜产业,浅山川道区域充分发挥资源和区位优势,重点发展大棚蔬菜;高山区域要利用海拔、季节和气温差异,瞅准市场供应空档,重点发展高山反季蔬菜。抓好金银花等中药材的发展,培育后续产业。壮大龙头企业,发展订单生产,稳定产销关系,提升产业水平。
(三)大力发展特色林业。按照“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要求,坚持生态立县,科学规划,快步发展。以汉江旬河两岸、公路沿线、集镇周边、荒山荒坡生态脆弱地块为重点,以生态、经济效益兼容的青竹、狮头柑、荷包杏、拐枣、橡子、金银花作为退耕还林、荒山造林、院落绿化、流域治理、装扮景点的主导树种。加大封山禁牧力度,坚持改造、管护和新建并重,坚持工程造林,培育优质壮苗,严格技术标准,集中项目资金建立精品特色林业示范点,确保造一片林,绿一面山,成几个产业,富一方群众,实现产业建设、生态改善双赢,使特色林业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四)提高劳务经济水平。以提高技能、挖掘潜力、增加收入为目标,突出抓好岗前培训、品牌塑造、中介服务、权益保障基础工作,建立教育部门抓职业培训、人劳部门抓技能培训、农业部门抓技术培训的劳务培训体系,坚持先培训后输出,塑造旬阳人“技精业专、吃苦耐劳、诚实守信”品牌,提高知名度,扩大劳务市场占有份额。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做到成建制输出,改变散兵游勇式零散输出为能人带动有组织地输出,建立稳定的劳务基地,范文《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指导意见》。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发扬“敢创敢干”的创业精神,积累资本、技术、经验,优化投资发展环境,鼓励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实现输出一批劳务,发展一方经济的目标。全县稳定输出劳务7万人,实现劳务收入3.2亿元。
(五)稳步推进扶贫开发。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综合开发、整体推进”的思路,积极推行政府统筹、项目集中、资金捆绑、集中使用、各记其功的办法,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因村而异地开展主导产业开发型、基础设施带动型、技术培训扶持型、文明新村引导型的扶贫重点村建设。坚持“群众自愿、有土安置、整体搬迁、集中安置”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抓好生态移民工作。继续开展“千人扶贫、万人脱贫”结对帮扶活动。同时要做好扶贫救助工作,开展社会扶贫,扩大低保救助面,积极推行并户帮困,解决好弱势群体生产生活问题。
(六)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突出新能源推广、农村水利设施建设、乡村道路养护三个重点,抓好“圈、厕、沼、灶”多位一体、水利项目、人饮解困工程建设,全年建成户用沼气5000口,节柴改灶1.7万口,在维护管理好原有水窖基础上,在适宜区域新建水窖5000口,建设人饮工程20处,解决1万人的饮水困难。同时抓好农田水利建设和水毁工程恢复,每个乡镇抓坡改梯示范点2—3个,每个点30—50亩。坚持抓好通达工程,搞好乡村公路养护和提等升级,保障晴雨畅通。抓住加大对农村教育、卫生事业投入机遇,积极争取支持,抓好中小学校排危和农村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计划生育工作,狠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扩大信用村镇创建,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七)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坚持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坚持和完善政务、村务公开制度,让群众参与和决定村组重大事项和重大活动,对干部实行监督;坚持完善村民自治,发挥村两委会的职能,积极为群众谋利;坚持依法行政,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坚持抓好农村稳定,及时发现和化解苗头性问题。
四、工作措施
(一)推进职能转变。根据新形势对基层政府角色和工作的定位要求,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和促进农村发展作为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紧紧扭住培育主导产业、发展公益事业、改善发展环境、维护农村稳定等工作重点,积极推进乡镇职能转变,调整机构设置,整合干部力量,改进不合适宜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方式,建立精简效能、保障有力、服务型、法制型政府,培养企业管理型、市场中介型、科技服务型复合干部队伍。特别要围绕当前主导产业发展,调整干部力量,因事设岗定人,依岗定职定责,实行事业单位技术人员归位,行政干部抓点示范,注重发挥行政引导和市场调节两个方面作用,加快干部分流,优化干部队伍。
(二)加大资金投入。围绕农业产业建设、资源开发和公益事业发展,积极协调信贷投入,加大信用村镇创建力度,扩大诚信贷款范围。各涉农部门要对接中央1号文件政策导向,结合部门特点,积极对口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各涉农部门要确定一名领导带1—2名干部专抓项目资金争取,并纳入考核。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的原则,对涉农资金既要归口管理,又要突出重点,集中财力办大事,着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强化科技服务。各涉农部门要紧紧围绕农村 主导产业建设,结合各自职能,全力抓好科研攻关、技术培训、物资供应和关键技术推广普及,实行一个产业一个部门包抓,一批技术人员指导服务,一套考核奖惩办法,将技术人员定到村组,任务夯实到人头。采取部门联产业联经费,技术干部联薪联服务,确保每个产业都有相应的服务保障机制。把示范样板作为科技宣传和推广的主阵地,要求各级干部大抓点,抓大点,技术干部要抓好科技示范园,乡镇干部抓好产业示范田,村组干部抓好科技示范户,通过示范带动,全面提升产业技术水平。
(四)发展农村经济组织。围绕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大力发展形式多样的经济组织、中介组织和服务组织,积极构建信息服务体系、市场流通体系,引导农民进入市场。发挥现有的协会、合作社等经济组织作用,扩大会员,完善机制;鼓励干部租地发展产业,承办各项服务实体,有条件的乡镇站所可成立各类农产品经营公司,创建各类农产品批发市场,组建各类营销队伍,开发外地市场和销售基地,帮助农民搞推销;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和产销大户,发挥其在产业发展中带基地、促销售的作用;围绕传统产业升级和后续产业培育,积极推进“公司+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协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提高组织化程度,增强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五)实施强村大户战略。强村大户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面旗帜,是农村工作的有力抓手。对照建设成果,选准新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充分调动各类生产要素投向强村大户建设,继续实行县直部门联村帮建制度,加大政策支持、科技服务和物资扶持,强化措施落实,加快建设一批成效明显、辐射力强的强村大户,引领带动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六)强化督促考核。针对农村工作特点,结合乡镇实际,突出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两个重点,抓住产业建设这个核心,合理设置考评项目指标,进一步修订县对乡镇考核办法,坚持综合考核与单项考核相结合,平时督促检查与年终考评相结合。建立和完善县对部门工作考核办法,突出抓点示范和重点工作项目的考核,加大督查力度,强化工作落实,以科学完善的考核机制,激发活力,鼓舞干劲,加速农村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