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返校复学教学计划调整指导意见
初中返校复学教学计划调整指导意见(范文)
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延迟开学期间,各学校在区教育局的领导下,科学制订线上教学计划,开发利用网络平台,努力做到“停课不停学”。广大教师发挥各自的智慧,积极开展网络教学、线上答疑、生活指导、心理疏导等工作,确保了学生在家自主学习的质量和效果,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影响。如今返校复学,需要对本学期的教学计划进行合理的调整,以保证本学期的教学任务顺利完成,为此特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
1.各校在复学后对学生在家线上学习的情况,通过检测、调查、问卷、座谈等手段进行一次评价,再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确定学科的教学进度,制订合理的复学后教学计划。
2.针对线上教学进度快、巩固不足的特点,课堂教学中要加强练习的巩固、复习的跟进,温故知新,确保学生整体学习效果不受疫情影响。
3.分层分类开展全覆盖、精准化的教学,有针对性地补短板、强弱项,梳理确定薄弱学生人数,开展分层教学,做好个别辅导,促进不同学生的发展。
4.开展有效校本教研,学校教学管理部门、教研组要及时研讨复学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探讨可行的补救教学策略。
5.关注毕业班教学进程,要根据各类考试的时间节点,细化复习计划,突出学科素养,抓住主干知识和教学重难点,查漏补缺,提高复习的实效。
二、各学科教学建议
语 文
1.有计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学期虽然时间不长,但正是因为这一点,更要制定好教学计划。要有学期计划,要有月计划,更要有周计划,要不断改进和优化计划,细致安排好时间。特别是初三,每一天做什么事,要了然于胸。
2.摸学情。“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学生已经听课很长时间了,虽然由于居家的特殊性听课效率参差不齐,但毕竟有所接触。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必须先摸清学情,在此基础上设计教学。学情的了解可以通过检测,也可以通过师生有目的的谈话。当然,摸学情不光是了解学生的居家学习,更需了解学生居家隔离期间的心理,身心是否健康,都需要评估,需要呵护。
3.注重学。线上教学放大了原来课堂教学的弊端:满堂灌,一言堂,大容量,低效率……一言以蔽之,只教少学,甚至不学。线上教学教的已经够多,余下的时间更应该注重学生的学,注重学生的习得。老师要从主播的角色转换成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学习活动的推动者,学习成效的诊断者。要加强作文的指导和训练,整本书的通透学习指导,加大在任务群引领下的课外阅读。
4.改进练。适度的练是必要的。如果不回头复习想要记住的内容,那么脑中相关的神经模式还没来得及强化、巩固,就被“新陈代谢吸血鬼”吸得一干二净了。但是必须想清楚练什么,怎么练。不是随随便便拿试卷做就可以了,必须聚焦在核心知识,核心能力上,有的放矢地练。比如叙事(小说)类,其核心知识包括:①事件的背景:时间、空间、人物、情境说明。②事件的经过:进入故事的复杂变化,叙述的流程可分为背景—开始—发展—高潮(转折、意外、冲突)—结果(结局)四部分。③事件的关系人物:主角、次要人物等。④叙事的意义:事件推展的因果、情感、作者立场观点、主题思想。⑤如何说故事:叙事者、叙事角度(第一人称、第三人称、全知观点)、叙述者位置、叙事手法(顺叙、倒叙手法、插叙、补叙、意识流)、叙事层次(系列性事件中的主要事件、次要事件等)。⑥描述的手法:感官描述、侧面烘托、镜头移动、时空并置、魔幻写实等。⑦叙事的作用:推动情节、转折点、冲突点,辅助说明。对于叙事类文本,学生的欠缺是因人而异的,要找到欠缺点薄弱点强化训练,而非会泛泛而练。基于此,老师要善于诊断,对症下药。
5.旧带新。要明了统编教材“三位一体”的理念,教读课教策略教方法,自读课试策略试方法,课外阅读用策略用方法。课堂教学不妨教透教读课文,而把自读课文设计成自主学习的学习任务,把练和学结合起来。或者把几篇自读课文作为群文阅读来统整梳理,帮助学生由单点建构多点的逻辑结构。教读课的教学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连结,不要把一篇课文孤立对待,而要把单篇课文放在整册以及六册课文的体系中,多作单元的统整,前后的温故知新。比如,我们把以前学过的《渔歌子》和新授的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放在一起。乍一看,两首诗歌来自不同时代,也没有什么相似之处,但是阅读时我们都可以用到“抓住诗歌里的矛盾读懂诗歌”这一阅读策略。在《渔歌子》里,为什么词人要用“青”和“蓝”来形容棕黑色的蓑衣呢?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里,为什么原本帆影点点的交通要道,在李白送孟浩然的时候,竟然只有“孤帆”呢?像这样以旧带新,抓住“矛盾”追问、思考,或许解读诗歌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补充介绍群文阅读。群文阅读中的文章与文章之间是有联系的,它们是根据一个议题组合在一起的,或者是作家,或者是体裁,或者是观点,或者是表达方式,或者是人文主题,或者是阅读策略。比如群文阅读统整的议题可以有:文学里的幽默与讽刺;人物态度改变对情节的影响;文化习俗对故事情节的影响;天气的描述所营造的气氛;时间的描述所营造的气氛;故事中的转折;故事里的主角与配角;故事的高潮;日记和信在文学中的运用;事物的象征意义;小说的视角;意象的运用等等。群文选择要增强互文性:形成强大的矛盾张力;有明显的整合效果;便于发现规律。
群文阅读也可以以阅读策略为议题。什么是阅读策略?简单地讲,阅读策略就是读者根据理解的要求,文章的性质弹性调整阅读方法。难道我们不教阅读策略,学生就没有阅读策略了吗?不是,一些优秀的阅读者在大量阅读之后,会自然建构起阅读策略。而教阅读策略的意义在于缩小天生能力之间的差距,让能力较弱的读者在老师的帮助下也能掌握阅读策略,而让优秀的读者在老师的点拨下更快、更牢固地掌握阅读策略。
6.各年级建议
(1)七八年级在摸清学情的基础上,查漏补缺,通过单元统整、整本书阅读的示范、作文的评价该改进练习。复学后建议用1周的时间通过多种途径摸清学情。期末复习安排2周左右时间,进行知识的系统梳理和检测评价。其余时间进行统整教学。
(2)九年级建议讲学练有机结合,旧知的复习和新知的习得相结合。建议教读课教和学,自读课可以适当练。建议用1周时间进行系统梳理、练习巩固、检测评估;剩下的时间分成两轮复习。第一轮的复习应突出重点,加强关键知识点的梳理和策略方法的指导,计划用5周时间。第二轮的复习主要是查漏补缺,薄弱环节复习巩固,模拟题训练,可以安排4周左右的时间。
数 学
1.七年级:对线上教学内容分单元进行笔试反馈,根据反馈情况大约利用2周左右的时间逐一落实遗漏知识点,尤其是网络自主学习差异大,要利用作业本留言、呈现详细过程等合理的方式进行个性化指导。七下数学内容方程组、整式乘除、分式加减等内容是初中数学大厦的“基石”,尤其要加强运算工具的强化训练,做到规范、准确、迅速,更好地为后续内容的学习奠基。建议整理运算专题进行20分钟左右的限时训练,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2.八年级:对线上教学内容分单元进行笔试反馈,根据反馈情况利用3周左右的时间逐一落实遗漏知识点,尤其是网络自主学习差异大,要利用作业本留言、呈现详细过程等合理的方式进行个性化指导。八下数学内容二次根式、一元二次方程、统计量等内容是初中数学大厦的“基石”,要加强运算工具的强化训练,做到规范、准确、迅速,更好地为后续内容的学习奠基。第四章平行四边形、第五章矩形、第六章反比例函数是整个初中数学的核心内容,也是中考的重点考查内容,在完成内容之后,要梳理各单元内容之间的联系,加强综合性问题的理解何训练。建议各校根据学生的实际整理运算专题和核心内容专题,定期进行20-30分钟左右的限时训练,留出3周左右的时间进行期末复习,查漏补缺,夯实基础,提高综合解决问题能力。3.九年级复习:对照课程标准内容进行基础反馈,根据反馈情况逐一落实遗漏知识点,尤其是网络自主学习差异大,要利用作业本留言、呈现详细过程等合理的方式进行个性化指导。从复课开始,边进行基础知识的复习巩固,同时要开始每日跟进综合问题的专题讲评,既从中发现学生的薄弱点,又加强学生的综合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做到“基础综合并驾齐驱”。要定期开展整理中考试卷的限时训练,锻炼学生考试临场处理的能力,帮助学生积累应试经验。建议在复习的每个阶段,要勤整理查漏补缺试题和或具体专题,进行针对性巩固和教学,要及时关注市区教研信息,认真领会并落实评价方向。及时关注学生的心理表现,创造良好向上的学习氛围积极迎考。
英 语
为了更好的衔接线上、线下教学,针对各校不同学情,确定整体思路:先复习巩固,再新课教学。复习巩固期间要加大对作业的整理与检测,确定学习的实效与知识的掌握情况。
1.七年级:在复学2-3周一般采用两个课时,分为SectionA 和SecionB 进行快速复习,抓重点的帮助学生罗列和归纳知识点,为避免填鸭式教学,采用小组合作方式,每次复习课前,小组以report形式汇报一单元的重难点,然后老师进行补充讲解,配套的作业也选择精选精练。同时根据教学进度,再花一个课时进行单元评价,评价方式除了考试,还将进行对话背诵,单词过关考核,穿插进行,让七年级学生在多样的教学活动中进入学习状态。后期按正常教学进行,同时关注学习困难学生,不掉队。
2.八年级:因教学内容多,阅读量增大,作业难度增加,设置三课时进行同步复习,SectionA、SecionB与话题写作。在花山练习与课时导学练习中将挑重点进行精讲精练,面对每单元的reading,重点关注文本的句式,重点词组的用法,不浪费课时重新解读文本,同时在第三课时穿插话题写作辅导。考虑到整体教学进度,测试评价可以两个单元进行一次,单词过关考核也贯穿进行。听说训练让借助网络平台,每周一练不松懈。后期按正常教学进行,同时关注学习困难学生,尽量使学生不放弃。
3.九年级:复课后,离中考的日子更加接近,挑战和压力最大,两极分化的形势在返校后将会更加严重。为了尽快落实复习效果,第一轮复习将结合学生手头的复习资料,继续按照模块复习,分为词语辨析,句型功能归纳和话题表达循序渐推进;针对线上已经完成的七年级和八年级上册及基本语法知识的复习,单词将回归单词拼写题的综合形式再次巩固,目的让学生在语境中会运用。同时,针对提前考试的听说练习,将利用话题表达环节,强化训练,尝试采用中英文互译方法,在早自习时间让学生多巩固,增强语感,并继续利用线上的一起作业网平台,一周一练不间断。最后,加强综合能力测试,让学生在差距中找到落差,在考试中找回信心与斗志,争取两周一次综合测试,并适当根据成绩进行相应的奖励。
科 学
1.重视实验。实验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和途径。科学课程重视在试卷中体现实验的地位,许多题目围绕课内外的实验展开,就是引领师生重视实验教学。线上教学时缺少实验条件,复学后应开足开齐实验,补足原来没有做的实验。由于疫情尚未结束,开设的实验均应为演示实验。教师应发挥好每一个实验的教学教育功能,无论是上新课还是复习阶段,都要尽量创造条件,多做演示实验,使学生在实验中复习仪器的使用和基本操作,使学生进一步领悟实验原理。为提高实验的效益,还应该在操作的基础上进行实验的设计和实验方案评价的训练,注意实验结果用图线、表格等形式表示,提升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
2.各年级建议
(1)七年级:全区网课上了39节,七下科学只剩余《细菌和真菌的繁殖》1节和《空气》1章内容。由于本册内容基本都列入传统的中考范围,相对比较重要,复学后建议先用3周左右的时间对线上学习内容进行巩固复习,加强基础适应性练习。新课大约剩余9课时,加上第2章和第7章的复习、测评和分析等,可安排3周时间完成。期末复习剩余4周左右时间,主要进行知识的系统梳理和检测评价,突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八年级:全区网课上了39节,八下科学只剩余第4章《电与电路》和第5章《电与磁》内容。复学后建议用先用2周左右的时间对线上学习内容进行检测、巩固,加强练习,掌握主干知识,特别是第2章《光》和第7章《生命活动的调节》两章内容。新课大约剩余16课时,加上第5章和第6章的复习、测评和分析等,可安排4—5周时间完成。期末复习大约剩余4周时间,主要让学生在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掌握科学的解题方法,重视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和思维的训练。
(3)九年级:全区网课上了43节,复习了生物、物理、地理及部分化学内容,线上复习完成了第一轮复习的约五分之四内容。复学后建议先用2周左右时间进行系统梳理、练习巩固、检测评估;剩下的化学部分内容10课时左右,可用大约2周时间完成。第一轮的复习应突出课本内容、实验,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知识点逐个解决,知识梳理形成网络;第二轮复习(大约3周时间)应分专题进行,突出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体现核心知识,注重科学思想的渗透和科学方法的指导,加强综合性练习和解题方法的指导;第三轮复习(大约3周时间)主要是查漏补缺,对薄弱环节回归课本进一步巩固加深,模拟题训练,注重答题技巧、考场心态等方面的指导。
社会法治
1.七年级:社会法治全区线上学习内容已经过半,复学后建议用2周的时间(十一、十二周)对线上自学内容进行巩固复习,掌握主干知识,加强基础适应性练习(包括线上自学效果的检测)。历史与社会新课教学第七、八单元教学计划12课时(3周)完成,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教学计划4课时(1周)完成。期末复习安排4周左右时间,进行知识的系统梳理和检测评价,做好期末复习迎考工作。
2.八年级:社会法治线上教学已经完成大半教学内容,复学后建议用2周的时间(十一、十二周)对线上学习内容进行检测、巩固,加强练习。历史与社会新课教学第七单元3课时、第八单元8课时计划3周时间组织教学,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第八课教学计划2课时(1周)完成。期末有4周左右的时间可以安排复习,要帮助学生理清历史发展的脉络、掌握重要的知识点、学会运用史料分析、掌握科学的解题方法。
3.九年级复习:九年级的复习要以2019年的考纲中的考试内容为重点,关注教材、关注时政、关注解题方法。第一轮线上复习用了39课时完成了约五分之四内容的复习,建议用2周时间(十、十一周)进行系统梳理、练习巩固、检测评估;剩下的社会《发展的选择》部分内容复习计划10课时完成,约2周时间(十二、十三周)。模拟考试后第二轮的复习应突出重点、关注热点,加强综合性练习和解题方法的指导,计划用4周时间。第三轮的复习主要是查漏补缺,薄弱环节复习巩固,模拟题训练,可以安排2周左右的时间。在各个阶段的复习过程中,要注意精选题目,学会总结,避免大量机械的刷题,不断提高复习的
第二篇:学校返校复学方案
2020年春季学期返校复学方案
为安全、稳妥、有序地做好学校2020年春季学期返校复学工作,确保广大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按照教育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一严二清三防四控”工作要求和省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做好各级各类学校有序返校复学工作的通知》具体安排,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按照教育系统疫情防控“严防扩散、严防暴发,确保一方净土,确保师生生命安全”目标要求,严格落实防控主体责任,抓实抓细校园疫情防控,全面准确摸排紧盯到人,严格错峰错区域错层次开学,科学安排线上线下教学,严防境外疫情输入风险,加强督导督查,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开学复课总体平稳有序。
二、返校复学时间安排
(一)2018级返校复学时间
5月22日(周五),学生干部和宿舍长报到;
5月23日(周六),其他学生报到;
5月24日(周日),开展复学第一课活动;
5月25日(周一),正式上课。
(二)2019级返校复学时间
5月29日(周五),学生干部和宿舍长报到;
5月30日(周六),其他学生报到;
5月31日(周日),开展复学第一课活动;
6月1日(周一),正式上课。
(三)有下列情况的学生,须及时向辅导员报告,经批准后暂缓返校:
1.假期至入校前在疫区居住或滞留的;
2.属于确诊或疑似病例,或与确诊或疑似病例密切接触,尚在隔离观察期的;
3.截至入校当日健康状况未达到连续
天(或超过14
天)要求的;
4.入校前有发热、乏力、干咳等可疑症状的;
5.未有效填写、申报学生复学健康状况证明书、复学承诺书的;
6.其它应当暂缓入校的情况的。
三、返校复学前的准备工作
(一)建立网格化管理体系
按照安徽省高等学校疫情防控网格化管理指导方案要求,在学校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各工作专班分别出台具体网格化管理工作方案,建立四级网格化管理体系,落实“五定”管理、信息报告、网格联动、网格监管制度,确保学校各个具体位置、各项工作任务、每个师生员工都有明确的网格长、责任人。网格管理实行分级负责,层层压实责任,四级网格长向三级网格长负责,三级网格长向二级网格长负责,二级网格长向一级网格长负责,一级网格长向专班负责,专班向指挥部负责。
(二)实施封闭式校园管理
学校除南门外其他校门完全封闭,无特殊原因不得打开。严格管控人员进出,校外无关人员一律不准进入校园,学校工作人员进出校门一律扫码核验身份、检测体温,并严格登记。开学前做好出入口管理准备,设置通道式测温系统和临时留置区,确保设施设备到位。
(三)做好教育教学准备工作
拟定延迟开课课程和实训课程的教学方案,对现有网上教学的课程,研究制定过渡衔接方案,做好开学后的教学衔接,确保完成学期教学任务。按照降低人员密度的基本原则,合班课拆分为自然班,学生尽量固定教室,转场不变更教学楼,重新编排形成复学课表。制订疫情期间课堂教学行为准则,确保平稳过渡。做好直播课堂准备,对因各种原因未能返校学生开展网络直播授课,统一学习进度。制定疫情防控期间教学场地、教师休息室管理制度,理论课教师、实训课教师、体育课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规范,教室、实训室、体育课学生学习行为规范。
(四)全面摸排师生假期行踪和身体健康状况
1.建立师生员工健康档案。建立全校师生员工健康档案,内容包括基础信息、假期旅行居住轨迹记录、每日健康监测数据、疫情相关特殊情况报告等项目。疫情健康档案数据动态更新,学校将该档案作为开学后个人能否返校复工复学的重要依据。
2.假期旅居轨迹。逐一排查延期开学期间的学习、交流、聚餐、聚会等人群聚集活动信息,包括时间、地点、人群接触情况、旅行、居住轨迹,重点掌握疫情严重地区旅居史、疫情严重地区人员接触史等。
3.每日健康监测。做好健康状况、精神状态监测,测量体温等基本生命体征,重点关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可疑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轻度纳差、乏力、精神稍差、恶心呕吐、腹泻、头痛、心慌、结膜炎、轻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酸痛等)。
4.特殊情况报告。过去14日内,家庭成员疾病史、与确诊病例的接触史、与疑似病例的接触史、与危险环境(如医院发热门诊、野生动物市场等)的接触史等。
5.做好返校提醒工作。开学报到前,学校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向全体师生发放《复学告知书》,提醒学生返校复学注意事项和返校流程。注重把返校途中的防护教育作为重要内容,引导教职员工和学生做好返校途中的个人防护,确保安全返校。安排部署学生注册返校电子通行证系统,确保返校前学生注册信息审核完毕。发放电子版健康状况证明书、承诺书,要求学生据实认真填写,返校时随身携带。
(五)完善疫情防控设施和物资储备
1.学校餐厅、卫生间配备足够的洗手液,保证水龙头等供水设备正常工作。提前储备好疫情防控所需的口罩、消毒液、医用酒精、温度计、手持红外测温仪、护目镜、医用防护服、红外热成像仪等物资,为开学后防控工作做好充分物资准备。
2.准备相对独立、易于管理的医学观察区域(独立隔离区),完善设施设备,做好条件保障。
3.提前与属地对接,制定出现疑似症状师生到定点医院隔离观察的转接办法。
4.开学前集中进行校园消毒,对学生宿舍、教室、食堂、运动场馆、图书馆等公共区域进行清洁消杀,做到环境卫生不留死角,清理杀毒不留空白。
(六)开展防控培训演练
抽调具有医师、护士、执业药师等资格证的精干力量组成学校疫情防护专业卫生队伍。对参与疫情防护人员组织开展专业知识、技能培训,增强疫情防护工作能力。对每个学院配备专业卫生人员,负责做好疫情防控技术指导和应急处置工作。在正式开学前组织开展开学应急演练,按照“演练即是实战”的要求,通过演练进一步梳理短板弱项、查漏补缺,立行立改,确保无死角、无遗漏、无盲区,保证学校能够快速有效处置突发异常情况,为返校复学做好全面准备。
(七)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重点关注因疫情延期开学引发教师、学生和家长的焦虑和担心问题,主动做好宣传引导。教育引导全校师生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积极传播正能量,全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做好复学第一课准备工作,围绕思想政治教育、疫情基本知识、防控措施和相关法律法规等内容,对所有师生开展疫情防控知识教育,提升疫情防控意识,增强防控能力。
四、返校复学报到工作
(一)开学返校基本要求
1.严禁提前到校。在开学时间没有确定前,各学院要逐一通知学生,严禁任何学生提前到校,否则予以纪律处分。
2.精准掌握学生及其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身体健康状况,统计分析学生截至入校当日至少连续
天的健康状况,为学生安全顺利返校提供重要依据。加强学生疫情防控教育工作,了解掌握每一名学生思想动态和身体状况,确保不漏一人。
3.返校时,所有学生应填报健康状况证明书、承诺书,承诺本人及其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截至入校当日至少连续
天身体健康,符合入校标准。
4.对于符合返校条件的学生,经学院审核、学校同意,将学生信息录入学校门禁系统。暂缓返校的学生,待符合条件后,向辅导员提出返校申请,经过批准按要求返校。
5.返校前,学生要认真阅读学校发放的《复学告知书》,对返校要求、途中防护等各事项,确保做到“清楚明白、严格遵守”。应做好充足的准备,自带餐具、体温计、口罩等生活用品,鼓励学生自带蚊帐或挂帘对床铺进行相对隔离。
6.提倡私家车送学。如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务必保留好相关票证。对途经疫情高发地区(以开学时有关疫情通报为准)的,要提前向责任教师和辅导员报备。返校途中,要严格学校要求做好自我防护。如自觉发热或出现其他可疑症状,应按照《复学通知书》要求,主动测量体温或到医疗机构就诊,配合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做好开学报到人员及车辆分流管理,避免人员过度聚集。
7.对存在瞒报或伪造证明等行为者,视情节后果给予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移交公安机关处理。
(二)开学返校基本程序
1.全体学生应当严格按照学校提出的返校日程表返校。没有特殊情况,不得提前和延迟。有特殊情况的,需要履行相应请假和报备手续。
2.校园实行封闭式管理,校门口设置临时等候区,学生有序排队入校。私家车送学的,轻装简行,学生在校门口停车区下车进入等候区,车辆及陪同人员不得进校。
3.学生扫描二维码证实身份,经过红外测温、身体检查后,可以通过门禁系统进入校园。对于已录入信息、因门禁不能识别无法入校的,经工作人员查验无误后,方可进入校园。身份查验不符合返校要求的,不得入校。
4.如发现体温≥37.3℃、咳嗽、气促等症状者,检测人员做好登记报告,引导其在临时等候区等候送医,及时联系定点医院派车接送就医。
5.学生进入校园后,应立即前往所在学院报到点,再次核验返校手续,领取学习手册、入宿舍通知单后,立即前往所在宿舍,经扫描二维码、验证身份、复测体温后进入宿舍。经复核不符合返校要求的,不得发放入宿舍通知单,按要求离开学校。
6.如在宿舍复测中,发现体温≥37.3℃、咳嗽、气促等症状者,立即通知所在学院,由学院指定的专人负责送至校内独立隔离区,及时联系定点医院派车接送就医。
7.组织开展复学第一课,利用一天的时间组织返校学生通过电脑或者手机在线观看由省教育厅统一录制的全省高校“返校复学第一课”微课视频,收看校领导讲话和师生代表发言在线视频;二级学院组织开展实操演练活动、专家讲座和特色活动;班级组织开展主题班会、师生合唱一首歌等活动。
五、返校复学后的防控工作
(一)严格校园出入管理
1.学生经学生处批准后方可出入校门。
2.教职员工进入校门必须扫码确认、测量体温。
3.校外人员禁止进入校园,确因工作需要进校的,凭身份证进行登记并测量体温,校内业务部门前往门岗处确认。
4.具有校园车牌识别系统的车辆方可进出学校停车场。确因工作需要进出学校的校外车辆,乘车人员需凭身份证进行登记并测量体温。
5.所有进入学校人员需佩戴口罩并配合门岗进行体温检测,对体温异常人员门卫有权禁止入校,并按照可疑病例报告流程逐级汇报。
(二)开展师生员工健康检测
1.动态更新疫情健康档案数据。将师生每日的晨检和午检情况、缺勤/缺课病因追踪情况、复工/复课证明查验情况纳入疫情健康档案,随时掌握师生最新健康状况。
2.将每日师生晨检和午检工作作为开学后重要健康监测手段,严格落实。
(1)晨检和午检监测内容。做好健康状况、精神状态监测,测量体温等基本生命体征,监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可疑症状及皮疹、黄疸、腮腺肿大、腹痛等其他传染病相关症状。
(2)学生晨检和午检各方责任。各党总支书记是疫情防控工作第一责任人,应掌握本部门师生每日因病缺勤情况,及时研究解决传染病防控工作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安排专人汇总信息、系统上报;辅导员按工作安排完成学生的晨检和午检监测任务,做好晨检和午检、缺课病因追踪等数据的登记报送,做好家校联系;校医负责晨检和午检的技术指导,全校晨检和午检、缺课病因追踪数据的分析研判,病愈复课证明查验与管理。
(3)教职员工晨检和午检各方责任。各部门负责人为本部门疫情防控第一责任人,负责教职员工健康监测相关工作;人事处牵头完成晨检和午检监测任务,做好晨检和午检、缺勤病因追踪等数据的登记报送,病假请销假管理;校医负责技术指导及分析研判,病愈复工证明查验与管理。
(4)后勤保卫服务人员晨检和午检各方责任。各归口部门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负责后勤人员(包括保洁、保安、食堂、宿管等)健康监测相关工作;后勤处、保卫处完成晨检和午检监测任务,做好晨检和午检、缺勤病因追踪等数据的登记报送,病假请销假管理;校医负责技术指导及分析研判,病愈复工证明查验与管理。
3.每日做好全校师生的缺勤/缺课病因追踪,复工/复课证明查验,并做好相关登记与报告。
(三)严格校内场所管理
1.做好教学区域管理。落实防控措施,做好教学场地内的疫情防控,开展日常教学检查和教学监控。要求教师严格上课考勤,不允许学生上课时间私自进出教室或实训室,不允许在实训室等教学场所打闹嬉戏。如发现体温≥37.3℃的或异常咳嗽的,一律不准进入教学场地。任课教师注意加强教室、实训室和实验室通风换气(课间尽量开窗通风),每天不少3次、每次半小时以上开窗通风。
2.做好图书馆管理。体温检测异常者禁止入馆。工作人员佩戴口罩、手套为师生服务。引导读者尽量使用电子资源,控制入馆人数。
3.做好学生公寓管理。对物业服务人员进行统一培训,规范做好公寓物业服务工作,认真做好对学生宿舍内外方位清洁消毒,做到消毒不留死角。做到垃圾分类并及时处理(每日不少于两次)。宿舍内每天不少3次半小时以上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每天在各公寓楼值班前台设置体温测量点,对进入楼栋的人员一律核验身份进行体温测量并记录,发现异常立即上报。
4.做好餐厅管理。合理调整时间做到错峰供应,餐厅从6:00至21:00全天开放营业,每天营业时间延长至15个小时。餐厅规划单一进出线路,门前设置警示隔离带,间隔1.5米排队测温进入,打完饭后按照地标、大门显示张贴明显出入和行进标识有序分流。画好间距、地标,采取预备套餐、定向购餐、单向就餐、无座带离等措施,安排专人疏导,严格控制人员流量和间隔距离。适当增加饮食物资储备量,确保饮食物资供应正常。落实餐厅日检、食品制作操作规范、食品留样、后厨门禁等食品卫生制度,确保食品安全。
5.开展校园环境治理。加强校园环境日常保洁、维护工作。及时分类清运校内垃圾,对垃圾桶和进出校园的垃圾清运车辆严格进行消毒。所有进入公共区域的人员必须佩戴口罩。所有车辆发车一趟消毒一次,运行时关闭空调、开窗通风,所有公共区域每天中午和晚上消毒两次。
(四)严格校内活动管理
1.做好日常教学管理。各学院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做好调整教学任务的准备。做好补考、课程衔接、教学质量监控等工作。对因各种原因未返校学生采用学生在家自学、线上学习和教师线上辅导等形式做好学业辅导,实现未返校学生与在校学生学习同步同质。
2.严格控制师生聚集活动。按照“非必须,不举办”的原则,除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外,原则上不得举办其他聚集活动;确需举办的,要提前制定预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3.强化思想教育。加强对疫情高发地区返校的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关怀帮助。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做好心理疏导。强化“生命教育、信念教育、科学教育、道德教育”,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五)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1.疫情的报告
(1)建立日报告与零报告制度。
疫情防控期间,坚持“日报告”与“零报告”,即使当天没有疫情也必须报告。各部门疫情相关信息及时上报学校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疫情的紧急报告。
发现呼吸道病例异常增多或当日请病假人数超过基线水平等可疑聚集性疫情时,要第一时间向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发现师生的散发病例后,各部门立即报告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并在2小时内书面报送初步调查情况。
2.疫情处置措施
(1)密切接触者的追踪和管理。
对疑似病例、确诊病例、轻症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采取医学隔离观察。医学观察按照省教育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下发的相关规定执行。卫生健康部门判定密切接触者范围后,学校立即按照划定范围拟定人员名单,督促师生员工对医学观察的落实和配合。密切接触者应每日至少进行2次体温测定,并定时上报,体温正常也应上报。若出现发热或呼吸道、肠道相关症状,应立即上报。观察期间尽可能减少与其他人员的接触且不得外出。如果必须外出,必须经请示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意,并严格按要求做好防护。做好集中医学观察区的清洁与消毒工作,注意开窗通风,避免交叉感染。
(2)病例的隔离治疗。
设立隔离观察室,同时提前协调、理清病例转运流程,为病例的隔离治疗节约时间。每日电话追踪病例的病情进展,注重人文关怀,做好记录。如病例死亡,立即上报属地医疗卫生部门和省教育厅,不得延误。妥善处置,积极做好对师生、家属的解释、疏导和安抚工作。
(3)消毒。
发现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后,全校范围内停止使用空调。在疾控部门指导下开展对疑似病例和密切接触人员的环境、生活用品、排泄物、呕吐物、运输工具等进行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
3.停课观察与复课管理
(1)停课观察
师生出现相关症状后,医院不能排除但暂未达住院标准的病例(门诊观察病例)需停课观察,直至医院排除或诊断升级(明确为病例)为止,其中医院排除传染病的需提供有效证明返校。具体停课观察要求按照属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下发的相关规定执行。
(2)复课管理
师生出现相关症状后,经医院排除传染病的,凭有效诊断证明返校正常上课和生活。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康复后,凭医院出具的复课证明返校。校医对复课证明进行复核后,开具回班复课证明,学生方可回班上课。
六、工作要求
(一)认清形势,提升站位。随着学生返校复学时间的临近,校园正在逐步成为疫情防控的主战场。要充分认识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和繁重任务,树立随时可能变为焦点、热点的危机感,坚决摒弃侥幸心理和懈怠情绪,真正把广大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工作。要利用开学前这一段时间,加强分析研判,对照学校实际情况抓紧查漏补缺,对各项工作预案和管理办法再细化、再完善;对各项条件再排查,多渠道补齐缺口、逐项解决有关问题;开学后,要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坚决服从上级的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严防严控、联防联控,坚决防止学校发生疫情,守护师生安康、维护好校园稳定。
(二)压实责任,严格执行。学校疫情防控领导小组要全面统筹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对学校开学准备工作把好验收关。各工作专班要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责任,将疫情防控工作任务分工到人到岗,分级负责、层层落实,坚决防止疫情在校园内扩散。全体党员干部要坚守岗位、靠前指挥,亲自分析研判、安排部署、督导检查,带头狠抓工作落实,做好示范表率。广大教职员工要熟知各项防控措施和流程标准,坚决执行各项工作命令,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
(三)加强督查,强化问责。学校纪委切实履行责任,加大监督执纪问责力度,对影响疫情防控措施落实、畏惧退缩,使师生身心健康造成损害的;对在疫情防控中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影响开学的;对重要信息瞒报、漏报、迟报、错报、谎报,导致疫情失真和蔓延失控,应对处置舆情不力的;对不服从组织安排、擅离职守、违抗命令、通讯不畅、推诿扯皮、贻误工作的,将从严从重从快进行问责,对相关人员进行严肃处理。
第三篇:五年级复学返校家长会
五年级复学返校家长会
一、防疫1、6月8日开学后,强烈建议家长每天按时接送孩子上下学,保证孩子一日三餐在家吃饭;保证孩子的行动轨迹为“家—学校—家”两点一线。如果接送有困难,请教育孩子在上下学途中不扎堆、不逗留,不购买零食,注意交通安全。学生放学回家时间家长做到及时准确掌握,包括回家的路线。
2、认真填写健康登记卡。请各位家长真实地填写孩子和共同生活家庭成员的健康信息和外地旅行轨迹。请每天早上给孩子测量体温,如果有发热、干咳等症状,及时带孩子就诊,并上报学校。
3、请在开学前为孩子准备充足的生活物资和防疫物资,如口罩、酒精湿巾、杀菌洗手液等个人防护物品。学生上下学途中一定要佩戴口罩。
4、为降低您和孩子之间交叉感染的风险,请您减少或者不参加聚餐,减少亲戚、朋友之间的互访,减少与外来人员接触。
5、日报告、日排查等排查性材料做到及时准确,不瞒报,不漏报,有问题及时和我进行沟通。
6、2卡2书准备好。
二、学习
做好线上线下衔接。
三、安全
防溺水、防电、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等
四、个人
1、复课期间家长须知
上午7.50开始入校,下午14.10开始入校,做到不早到,不迟到,到校之后无特殊情况不离校。
2、2020年6月6日是第25个全国爱眼日
宣传教育主题: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3、做好学生心理辅导;
4、复课期间给学生的建议;
5、复课期间给家长的建议;
第四篇:学院学生返校复学教学工作方案
学院学生返校复学教学工作方案
学院学生返校复学教学工作方案
为严格教学管理,确保学生返校复学教学工作有序进行,圆满完成本学期教学任务,根据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全省高等学校(省属中职学校)有序返校复学工作的通知》和我院《2020年春季学期返校复学实施方案》文件精神,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1.采取积极措施,避免学生返校后在教学场所拥挤,有效减少相互接触,保障广大师生身体健康。
2.根据学院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适当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地点,圆满完成本学期教学任务。
3.毕业生暂不返校,开展线上毕业论文答辩和线上清考教学工作,保证毕业生顺利毕业。
二、主要措施
1.强化防控。严格执行学院疫情防控要求,全面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各项工作。要求学生排队进出教学楼、教室、机房和实验室等教学场所,并保持一定间距。参与教学活动的师生要全程带口罩,课间不聚集。积极应变,随时报告和处理教学中的突发事件。
2.错时上课。对18、19级学生调整上课节次时间,实行错时上下课,对教师和学生进行分流,尽量减少聚集时间,有效降低疫情防控压力。
3.线上线下教学有机衔接。各相关系、部要全面总结线上教学工作,适当调整优化教学计划,统筹安排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实现线上线下教学的有机衔接,补足补齐实践教学和未开课程。
4.合班课程实行线上教学。对基础课和其它合班课程继续实行线上教学,降低疫情发生。
5.适当延长教学周数。本学期延长3个教学周,并安排星期六进行教学,用于完成本学期受疫情影响的教学任务和教学工作。
6.增加劳动课。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文件精神,本学期拟开展学生劳动课,原则上每生4周一节,星期六上课。
7.强化课程思政。任课教师要充分结合疫情,将爱国主义、社会责任感等思想政治元素,融入课程教学,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8.加强教学督导。充分发挥院系两极督导成员的作用,适当增加查课、听课、评课频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切实保证教学。
三、具体教学工作安排
(一)完善前期线上教学工作
本学期前期线上教学截止到5月11日。各相关系、部要认真梳理和总结线上教学工作。对已经完成(考过试)的课程,任课教师要尽快将学生成绩录入教学系统。对需要转入线下教学的课程要纳入到学生复学后的教学工作中,并做好衔接。对少数需要继续线上教学的课程,要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二)学生返校后教学任务落实
1.教学任务分配落实
5月12日至16日学生有序返校报到,返校期间停止线上授课。从5月18日开始到7月11日结束共8周为学生返校后教学周;7月13日至17日为考试周;7月20日至25日为结束周。
各系、部结合本单位线上教学情况,将前期线上教学未结课的课程和未开课的课程进行重新安排,落实教学任务。
体育课在8周教学周内未完成的教学任务可在星期六安排课程教学。体育课教学可将各教学班在同一时间分开A、B两组上课,任课教师同时兼顾两组教学。师生上课期间保持间隔。在天气条件不允许室外上课时,可继续安排在宿舍线上教学。
落实教学任务时填写《教学任务分配表》于4月30日前上报至教务处。
2.授课形式
学生返校后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基础教学部公共合班课、公共艺术中心课程、就业指导教研室课程统一进行线上合班教学,其它课程原则上进行线下教学,因教学条件受限需要线上教学的课程,课程所在单位应向教务处申请,批准后方可进行。线上教学时学生在宿舍上课学习。
3.课程编排
教学任务落实后,任课教师所授课程要在教务管理系统中重新排课,生成的新课表。本学期周排课天数为星期一至星期六共6天,星期六主要安排实验、实训和劳动课教学,日排课节数不变。5月6日前各系、部在教务系统中原有的所有课程办理15—19周停课,选择15—22周重新排课。
课程编排要求如下:
(1)班级课时须均匀分布在每个教学周,每个班级星期六须安排实验、实训和劳动课程。
(2)系部主任、副主任、教学秘书、以及教务处全体工作人员星期二上午一律不排课。
(3)线上教学课程课表编排时不选择教室。
(4)线上教学公共合班课程课表编排于5月7日下午2:30前录入教务系统。《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共课课表编排于5月7日下午5:30前录入教务系统。
(5)各教学单位专业课课表编排于5月8日前录入教务系统。
(6)基础部、体育教学部公共单班课于5月9
日下午3:30前录入教务系统。
(7)教务处于5
月9
日下午3:30后进行课表检测。
4.考试工作
(1)5月11日前线上教学结课的课程,按照我院关于疫情防控期间在线教学课程考试组织与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进行线上考试。
(2)线上教学结课未安排线上考试的课程需在学生返校后2周内完成课程考核,由课程所在系部安排确定考试时间和地点报教务处备案。
(3)线上教学结课因特殊原因未参加线上考试的学生各系部在学生返校后2周内,按照学院规定办理缓考审批手续。
(4)上学期补考课程和本学期期末结课课程考试,期末由教务处统一安排。
(三)毕业生工作
1.毕业论文
指导教师于5月8日前网上远程指导2017级学生完成毕业论文。5月11日—5月13日各系自主组织网上毕业论文答辩。各系于5月13日完成对毕业论文的成绩评定,毕业论文由答辩委员会和指导教师对学生毕业论文电子版按百分制评分。
2.顶岗实习
毕业生(含专升本学生)于5月10日前提交1500字左右的实习总结(电子版)发给校内实习指导教师,指导教师于5月15日前根据学生实习期间的表现及实习总结评定实习成绩。
3.毕业清考
5月12日—14日,各系部组织毕业生线上毕业清考。5月15日—18日,各系部须完成毕业清考成绩、顶岗实习成绩、毕业论文成绩所有成绩的录入。
各系部可根据课程实际情况调整毕业清考课程考核形式,百分制评分。可采用论文(电子档)形式上交;电子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音、视频等)形式上交;“智慧树”线上平台自建课方式上传考试试题等方式进行线上考试(考试试题题型采用填空、单选、双选、多选、判断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题型)。
4.毕业资格审核
5月19日—21日,系部审核毕业资格,打印毕业生成绩档案表,并将毕业资格审查情况报教务处。5月22日—27日,教务处审核全院毕业生毕业资格。5月28日,学院审批毕业生毕业资格。5月29日,公示毕业资格审查结果,毕业资格审查结果转交学生处。
第五篇:学校返校复学教学工作安排方案
学校返校复学教学工作安排方案
为保障广大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确保我校学生返校复学教学工作有序进行,从细从实推进教学任务开展,按照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精神,根据《关于进一步做好全省高等学校(省属中职学校)有序返校复学工作的通知》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避免学生返校后在教学场所聚集,有效减少相互交叉。允许毕业生自愿选择是否返校,充分发掘学校和学院现有教学资源,调整教学任务地点,安排错时错峰上下课。学院充分考虑实际情况,按“一院一策”“一课一策”原则研究制定学生返校复学教学工作安排实施细则,尽最大可能保证毕业生顺利毕业,低年级学生完成后续教学任务。
二、基本原则
1.学生中心原则。把学生健康、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考虑全体学生完成教学任务,特别要关注因疫情滞留无法返校学生,教师要利用互联网优势,对其开展学业指导,进行个性化教学和学习辅导,达成教学目标要求,确保不落一人。
2.错时错峰原则。按学生对学院进行分类,调整不同的上课节次时间,实行错时错峰上下课,对教师和学生进行分流,尽量减少聚集时间,有效降低疫情防控压力。毕业生分时分组进出实验室、机房、校内实习实训场所。学生无课期间,在宿舍进行自主学习。
3.加强防控原则。严格学校疫情防控办公室要求,全面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各项工作。排队进出教学楼、机房、实验室、卫生间等教学场所,保持一定间距。参与线下教学活动的师生要全程带口罩,学生分散落座。课间不聚集,师生间相互交流,尽量保持1米以上距离。积极应变,随时报告和处理教学中的突发事件。
4.有效衔接原则。学生返校后,全面总结网络教学进度和效果,适当调整优化教学计划,统筹安排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实现网络教学和线下教学的有效衔接,有序推进考试等教学任务,补足补齐未开展的课程。优先考虑毕业年级,有针对性地做好学业指导和毕业审核工作,做好远程指导、线上答辩等工作预案,保证毕业生如期平稳毕业。
三、主要措施
(一)返校前教学安排
1.返校后教学任务变更。学校排查确定的教室统一纳入教务系统管理,各学院将本学院专业课的上课地点从原有的公共教室预调整到本学院提供的教室内。调整周教学任务,公共课由教务处统一进行重新安排,按学生所在学院进行上课地点调整。所有重新排课均在学校综合教务系统中进行,生成新的课表。根据学生返校安排调整2018、2019级实习时间。
2.完成授课计划填报。本学期第1周从开始计算。根据生成的新课表,所有任课教师在学校实践教学管理平台中完成本学期所授课程的授课计划填报,以便进行后续实验课程排课和年底教学任务量的核算。
3.实践课程排课。根据课程授课计划,在教务处统一安排下,由课程所在学院在学校实践教学管理平台中完成后续实践课程的排课。学生返校后,根据课程实际情况,仍可以继续选择前期确定的虚拟仿真实验平台进行授课,将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和线下实体实验结合开展教学活动。
4.考试工作安排。根据学生返校时间,逐步分年级安排前期结课课程考试工作,鼓励有条件的课程进行线上考试,期中结课课程由课程所在学院安排确定考试时间和地点,期末结课课程考试由学校统一安排。
(二)学生返校至暑假前教学安排
1.学院分组。按本科生人数将各学院非毕业班平均分为A、B两组;所有毕业班学生为C组。
2.错时错峰上下课。基于学校综合教务系统和实践教学管理平台课表,任课教师根据授课班级学生所在学院组别错时错峰上课。A组有课学生上下午提前30分钟上课,下课时间不变;B组有课学生上下午上课不变,下课时间延后30分钟;晚上上下课时间不变。课时延长30分钟的课程,学校认定在原课时基础上增加1个课时。
3.逐步开展线下教学。各年级学生在返校途中的课程暂停,由任课老师和学生沟通之后进行补课。返校日所在当周课程继续网络教学,返校后的下一周进行结课课程考试和教学,返校后的第二周进行线下教学。公共选修课继续采用网络教学方式进行,不再安排线下教学。
4.合理安排考试工作。按照“一课一策”原则安排补考、缓考和结课课程期末考试,探索线上考核模式,任课教师按照自主原则选择线上或线下考核模式,有序推进课程考核工作。5月底结课课程,需在课程结束后2周内完成课程考核和成绩录入工作。各学院根据学生返校时间,返校后下一周安排已经结课课程考核工作,由课程所在学院安排确定考试时间和地点。所有学生返校后,学校利用周末等时间集中安排上学期公共课补缓考,各学院安排专业课补缓考。全部完成补缓考成绩录入工作。期末结课课程安排期末考试周进行考试。大学英语四六级等其他社会考试,根据国家相关通知要求进行。
5.安排毕业生实习和实验。毕业生返校后,按照学院进出机房、实验室、校内实习等教学场所排班情况,在教师指导下进出教学场所,完成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后续环节。
6.不返校学生个性辅导。根据学校学生分批返校方案,任课教师要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加强远程指导,做好因疫情或个人原因无法返校学生的个性化辅导和学习指导,确保教学任务的学习和毕业设计(论文)的顺利开展。
7.安排实验教学。要充分结合前期虚拟仿真实验平台教学内容,选择虚拟仿真、线上线下混合或全线下实体实验教学模式开展教学。为保证教学标准一致,原则上返校前因为未携带电脑无法开展线上实验的学生,返校后继续利用原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等开展教学。按照A组、B组学院学生,参照上课时间要求,午餐和晚餐前最后一节课错开30分钟,进行错时错峰、分批组织开展校内实验教学。受教学资源等原因限制,可利用中午和周末等时间安排实验教学,但中午上课时间不得早于13:30之前。无法正常完成教学任务的实验课程,需要书面报教务处备案。
8.开展实习实训。按照学生返校时间,通过增加当天班次,调整教学内容,暑假前有序完成校内实习等,暂停安排校外实习实训。对确需开展的毕业生实习等,可以利用校内实习实训基地,或聘请校外实习指导教师入校指导,或利用社会免费资源开展虚拟仿真实验等云实习实训方式进行。
9.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原则上不推迟毕业生毕业时间,全面排查2020届毕业生毕业设计(论文)完成进度和面临的困难,精准掌握必须进入实验室的毕业生清单。对于不需要进入实验室的毕业生,鼓励其在宿舍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后续工作。对进入实验室的总人数限流,一般按照间隔1米或者含仪器设备占用2.5平方米计算人数。对于必须进入机房、实验室的毕业生,学院对学生进行错峰排班。指导教师对毕业生每周线下指导不少于2次,见面时相互间隔1米以上。超过10人,应按学校要求报防控办公室审批。对因疫情无法正常返校毕业生,要采取网络答辩形式进行。
10.体育课教学安排。在天气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体育按现有的教学计划,根据A、B组将各教学班在同一时间分开两组上课,任课教师同时兼顾两组教学。要求在开阔的室外进行,师生上课期间戴口罩,间隔至少1米,严禁学生聚集和室内上课。在天气条件不允许室外上课时,继续安排在宿舍内网络教学。
11.统筹毕业离校安排。学院要提前进行毕业生毕业资格审核,合理安排毕业生相关学习任务,提前安排好毕业生重修考试成绩录入工作,有序推进毕业生相关安排,尽量保证毕业生按时毕业,减少疫情对毕业生的影响。学校将分两批开展毕业生离校工作,对不返校毕业生提供毕业证书确认和邮寄等个性化服务。
12.重修工作安排。继续完成因疫情影响而无法重修报名学生的补录课程工作,有序开展重修费用收缴工作。安排有毕业生重修的课程结课后尽早考试和录入成绩,确保毕业生按时离校。
13.本学期教学校历安排。根据目前的教学安排,尽最大可能在前完成所有教学任务,正常放假。如有特殊情况,考虑延长放假一周,放假,用于安排本学期未完成的课程教学和考试工作。
14.下学期教学校历安排。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共周,高年级学生正式上课;2020级新生日报到,进行入学教育,进行军训,正式上课。
四、其他说明
1.强化课程思政。学院要充分发挥基层教学组织集中教研、备课等职能,任课教师充分结合疫情,挖掘党的建设、科技创新、爱国主义、社会责任感等思想政治元素,融入课程教学,把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落实课程思政,确保所有教育教学工作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
2.避免聚集交叉。学生返校后,要积极配合学校教学相关要求,做好体温监测和个人防护,进出教室、机房、实验室等教学场所要自觉排队,保持间隔,主动发扬风格,营造和谐氛围。不用进实验室或无课的时候,选择在宿舍进行自主学习,与同学交流时,保持1米以上距离。出现特殊情况,要及时报告辅导员或任课教师。
3.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以此次网络教学为契机,加快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挖掘经验、研究举措、形成机制,持续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模式和方式方法创新。深入挖掘疫情防控期间网络教学的先进典型、经验做法、教学管理改革经验,完善以质量为导向的课程改革与应用激励机制,鼓励引导教师持续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积极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不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创新,切实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
五、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深入一线。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深入学习贯彻学校文件精神和要求,领导要靠前指挥,主动深入教学一线,掌握教学运行情况,保证学生返校后各项教学任务有序推进,尤其要确保毕业生如期完成后续环节任务,保障毕业生顺利毕业。
2.合理规划,统筹安排。要充分考虑疫情对教学带来的影响,对后续教学安排做出合理规划,统筹做好返校复学前后教学衔接,减轻疫情对学生的影响。在延期开学期间,要持续抓好线上教学工作,强化过程管理和质量监督,保证线上教学质量。
3.转变思路,积极应变。教师要改变观念,主动作为,将此次疫情转变为教育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素材,在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原则,强化教书育人职责。学院要转变工作思路,积极应变,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推进线上答辩、线上辅导和教育教学改革等。
4.加强防控,落实责任。根据学校安排,结合实际特点,学院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和专业课程特点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加强防控,克难攻坚,为授课教师提供必要场所和办公设备,责任到人,确保开学后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教务处做好统筹协调和管理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