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押犯人精神障碍的特征及其预防

时间:2019-05-14 05:59: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押犯人精神障碍的特征及其预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押犯人精神障碍的特征及其预防》。

第一篇:在押犯人精神障碍的特征及其预防

【摘要】本文回顾了近年来一些国外学者对此问题的探索,总结在押犯人中各种精神障碍的流行病学研究及特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建立专门的精神障碍治疗机构和对其进行医疗服务。

【关键词】犯人;精神障碍;自残;自杀

【中圈分类号】d919.

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9297(2006)03—0237—

03

characteristics and prevention of mental disorder of prisoners in jan.shen oo~-ha,yi xu,chen xiao—g“n,xu

tong-li|,cul li-junn|,wang qin i.school ofbasic andforensic medicine of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610041 2.pi—xian s

people proscrate 611730

【abstract]with increasing prison populations worldwide。mental disorders are prevailing in inmates.there are also a markedly

elevated prevalence rates for serf-injury and suicide in prisoners.this article reviewed the literature on this issue in recent years,summarized the prevalenc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mental disorders in jails. it also analyzed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in

forensic psychotherapy.

【keywords]prisoners,mental disorder,self-injury,suicide

全世界犯人的人数在逐年递增,伴随着这一趋

势,各种精神障碍在他们当中十分常见,而且自残、自

杀事件也时有发生,国内亦有类似情况。[11这一现象引

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精力

投诸于其中,分析各种精神障碍在犯人中的流行病学

特征,以及寻找有效的方法来预防和治疗。本文将回

顾近年来一些学者对此问题的研究.总结监狱犯人中

精神障碍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其特征以及对其进行

预防的措施。

一、监狱犯人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

据有关资料【 1提供的数据显示,2004年全世界犯

人人数超过了8 750 000,其中美国、俄罗斯、中国犯人

总数就占全球犯人总人数的一半,而且该数字还在呈

逐年递增的趋势。

由于拘押和特殊环境的原因.监狱里的犯人时常

表现有各种各样的精神障碍。2002年,有人针对12个

西方发达国家的62份调查信息进行了统计分析和系

统总结,[31结果显示,大约有4%的犯人患有精神障碍,10%~12%的人表现有抑郁症,65%的男性和42%的女

性出现人格障碍。有人对新西兰监狱中所有的女性犯

人和随机抽取的18% 的男性犯人的精神状况进行了

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他们主要表现出精神病、抑郁

症、双相情感障碍、强迫症、精神分裂症等,并且有药

物依赖现象的出现。[4.51而在发展中国家,一个对伊朗

监狱中351名男性犯人的研究报告[61显示 其中四分

之三的人都有咖啡因成瘾的诊断,这一比率明显高于

西方国家的调查结果。因而给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

是涉及毒品非法买卖和使用较为常见的国家,对其犯

人进行精神卫生服务带来了巨大考验。

上述对全球不同国家、地区犯人精神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结果都表明.各种精神障碍在犯人中十分常

见。但是这种发生不断增加的趋势究竟已经达到了一

个什么样的程度,还不是十分清楚。[7

1二、精神障碍和自残、自杀现象的出现

随着对监狱犯人精神健康状况调查的不断深入.

进一步发现犯人中自残、自杀比例有明显升高的趋势。

他们常常会做出割腕、割颈、吞锋利异物等不致命的自

残行为,以及上吊、高处坠楼等致命的自杀行为。此外,一个对纽约州犯人在1993—1999年的自杀状况进行了

相关分析,数据显示,此期间,平均每100000犯人中

有16.2人发生自杀。嗍而对纽约州北部各

监狱犯人自

杀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自杀的比率更高,由1996年的27.7/1o0 000到2001年的72.2/1o0 000。[9

1如此之高的比率,让人思索。犯人自残、自杀时有发生,而监狱中各种精神障碍又十分常见.那么二者之间有

无关联。一个对英格兰和威尔士172名犯人自杀的分

析报告 发

现,在自杀的犯人当中,其中72%有精神

病史,特别是药物依赖史。这似乎可以说明二者之间存

【作者简介1沈丹娜(1982-),女,汉,上海市人,四川大学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法医病理学硕士研究生,e-mail:bananashenyipe“g@l63.tom

· 238 ·

在着联系。但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加强说服力。

三、犯人中精神障碍和自残自杀的流行病学特征

面对在押犯人中各种精神障碍十分常见,以及自

残、自杀事件的发生率不断增加的情况,我们需要分析

这些现象的流行病学特征。通过诸位学者的研究发现,不同种族、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的犯人类型等,其

精神障碍和自残、自杀的流行病学特征各不相同。

一个对英国监狱中的犯人进行的问卷调查,till在犯人回答,给他们的精神健康带来危害的影响因子有

哪些时,有5个因素出现的频率很高,它们依次是孤

立,药物成瘾,与监狱中其他成员的关系僵化,被监狱

中管理人员或其他犯人欺负,缺少家庭联系等。进一

步调查研究【12】发现.在一个800人的服刑人员群体

中,在上述各因素的作用下,512人表现出人格障碍,320人有神经病,272人有药物依赖,240人有酒精成瘾,48人有精神分裂症,此外还有其他类型的精神障

碍疾病,如强迫症、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等。

另一个对监狱中犯人自残以及自杀的研究【l3】结

果显示,在112名做出各种自残和自杀行为的人中,大多数有精神上的压力,并出现失望和人格障碍等。

他们采用各种各样的致命或不致命的方法.进行着自

杀和自残的行为。其中,24.1%的人采用割腕的方法,15.2%的人企图上吊.1.8%的人割颈.4.5%的人试图吞

尖锐的异物,如剃胡刀片等,此外还有利用在监狱医

院进行治疗的机会,乘机服用过量药物,或从高处跳

下等。而纽约精神病研究中心和法医鉴定署回顾了40

份精神病犯人自杀后的尸解报告,(141结果显示.其中

95%的人有药物成瘾史,53%的人有至少一次的自杀

倾向,70%的犯人在监禁前进行过精神障碍的治疗.

65%的人在自杀前收到了“坏消息”.如拒绝假释或从

家中得知不幸消息等,50%发生过犯人之间的冲突.

70%的人被证明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压力,在自杀前有

焦虑、担心等症状的出现。

随着调查的不断深入,发现各种精神障碍和自

残、自杀的发生,在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的犯罪

类型等,其流行病学特征不同。

1.犯罪类型。有人对台湾的性犯罪者进行了研究.

[asl将近亲强奸的犯人与其他性犯罪者做对比,结果发

现,近亲强奸的犯人较其他性犯罪者。发生精神障碍

低、药物成瘾和酒精依赖高的趋势。另有文献(16,·7】表

明,对儿童进行性骚扰以及猥亵儿童的犯人与普通的强奸犯发生精神障碍的趋势也不相同。因此,提示各种

精神障碍在不同种类的犯人中其流行病学特征不同。

2.犯罪次数以及刑期的长短。通过大量的相关研

法律与医学杂志2006年第l3卷(第3期)

究,结果发现,在初犯和刑期短于l0年的犯人中,以

及刚人监狱的头3个月里.发生各种精神障碍和自

残、自杀事件的频率更大。一项对发生自残和自杀的犯人群体进行的调查,【l3】其结果显示,55.6%的人其刑

期不超过10年,72.8%的人为初犯。上述研究表明,在初次服刑和刑期短于l0年以及刚人监狱的头3个月

里,犯人中出现各种精神障碍以及自残、自杀更为频

繁。这可能是由于在监狱这样一个强制性管理、限制

自由的环境下,犯人尤其是初犯.在刚人监狱的头几

个月里,面对入狱的事实、复杂的犯人群体关系和较

为陌生的氛围等,其情绪波动较大,更容易出现各种

精神障碍,做出自残甚至自杀等行为。

3.种族、年龄和性别。一个对新西兰不同种族的犯

人进行的研究【l同显示:新西兰毛利人比白种人及其他

种族在精神障碍和自杀事件的发生上更为年轻化,在非毛利人中,平均为31.33岁,而毛利人为27.99岁。也

有研究表明,【l9】各种精神障碍及自残、自杀的发生在青

年人中更为常见。另一项针对老年犯人精神健康状况的调查【 也提示,虽然在老年犯人中.经常出现心血

管系统以及呼吸系统的疾病,但其隐藏的精神障碍也

不容忽视。在抽样的群体中,有三分之一的人被发现有

抑郁症。另外,相关调查也显示,自杀更多的发生在男

性犯人中,而女性则主要表现为非致命的自残行为。l21】

可见,在不同种族、年龄和性别的犯人群体中,其精神

障碍、自残、自杀的流行病学特征各不相同。

4.文化程度和职业。一项对澳大利亚监狱中250

名自杀犯人的调查信息显示,圈41%的犯人没有完成学

业,也没有接受任何技能教育.44%的囚犯在入狱之前

未从事任何职业。这一现象的出现可能是由于他们在判刑之后,丧失了生活的信心,绝望之后做出如此选

择。另外,作者也在思考,对于那些文化程度较高,以

前从事管理等工作的领导干部,在入狱之后.面对人

生角色的转变,可能产生较大的心理落差,出现强烈的情绪波动,进而表现出各种精神障碍疾病.甚至做

出自残、自杀等行为。但这还需要进一步的考证。

5.其他。在监狱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下.除了种

族、年龄、性别、犯罪类型的差异以外,还有很多其他

因素与精神障碍、自残、自杀的流行病学特征密切相

关。如犯人的宗教信仰、监狱的管理体制、监狱为犯人的精神健康状况所提供的医疗服务等。这些还需要付

出更多的努力来进行研究。

四、监狱中精神障碍、自残、自杀的预防

针对犯人这个特殊群体,在各种精神障碍较为常

见和自残、自杀事件的发生率不断增高的情况下.究

法律与医学杂志2006年第l3卷(第3期)

竞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进行预防和实行治疗,给各

政府和有关组织带来了思考。

国际人权组织指出,犯人享有与普通公民一样接

受治疗的权利。再加上监狱中犯人总人数以及其中患

有精神障碍的人不断增多,给监狱和社会的管理带来

了沉重的负担。这些都在提示,对犯人进行精神障碍

预防和治疗的必行性。但是.目前有很多研究表明。全

球许多国家为有精神障碍的犯人所提供的医疗卫生

服务相当匮乏。如一社论【捌就指出,在美国和欧洲各

国,他们的犯人所享有的精神卫生服务十分缺乏,该

文章还号召诸位政治家应该努力改善相关服务,因为

监狱为患有精神障碍的犯人提供了“理想”的治疗场

所。当然,也有不少国家做出了努力。为预防和治疗犯

人的各种精神障碍而专门建立了精神障碍治疗中心。

如1992年在巴西监狱医院建立了精神病科。此外,瑞

士、美国、英国也设立了相关的机构来专门为患有各

种精神障碍的犯人进行治疗.并在实践工作中广泛研

究犯人发生精神障碍和自残、自杀的各种危险因素,为有效的减少和预防其发生打下了基础。

目前,除了已经采取的各种人为的干预措施。如禁

止犯人房间内出现锋利物品,密切关注情绪异常的犯

人举动等,来预防自残、自杀的发生,以及及时地给予

精神卫生服务以外,究竟还有哪些方法可以有效的降

低和预防自残、自杀的发生,以及在监护的条件下来科

学地治疗各种精神障碍,又如何对预防和治疗各种精

神障碍和干预自残、自杀发生所采取的措施进行科学的评估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和实践。

在我国,在押犯人中各种精神障碍的流行病学趋

势如何,自残和自杀事件的发生率又怎样,隐藏在这

些现象背后的危险因素有哪些,这些问题还缺少相关的研究。结合本国的具体国情,在经济势力相对薄弱的情况下,对于监狱犯人这群庞大的群体是否应该建

立专门的精神障碍治疗机构,来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各

种精神障碍,减少自残和自杀的发生。这些都有待于

国人进一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易旭夫,邓振华,廖志钢,等.监禁死亡的法医病理学研究叨.法律与

医学杂志,1999,6(4):150~152

【2]john o,ravenswood h,fareham h.prison psychiatry.criminal be—

haviour and mental health[j],2004,14:25~30

[31 fazel s,danesh j.serious mental disorder in 23 000 prisoners—a sys—

tematic review of 62 serveys[j].lancet,2002,359:545-550

【4] brinded mj,simpson if,laidlaw tm,et a1.prevalence of psychiatric

disorders in new zealand prisons: a national study叨.australian &

new zealand j psychiatry.2001.35(2):166~173

· 239 ·

【5】philip mj,brinded a,simpson if,et a1.prevalence of psychiatric dis—

orders in new zealand prisons:a national study[j].australian and new

zealand journal of psychiatry .2001,35:166-173

【6]assadi sm,noroozian m,pakravannejad m,et a1.psychiatric morbidity

among sentenced prisoners-an iranian prevalence study【j1.br j psy—

chiatry,2005,186:90-97

【7] andersen h.mental health in prison populations:a review-with special

emphasis on a study of danish prisoners on remand[j].acta psychiatri—

ca scan dinavica,2oo4,110:5-59

【81 bolko ib.the types ofself-injuries in those sentenced to prisons[~sudebno

-meditsinskaia ekspertiza,1992,35(4):20-22

【9] new york state department of correctional services. inmate suicide

report:1993-1999[c1.albany,ny,2002

【10】shaw j,baker d,hunt i,et a1.suicide by prisoners—national clinical

survey .br j psychiatry,2004,1 84:263-267

【l1]nurse j,woodcock p,ormsby j.influence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mental health within prisons[j].bmj,2003,327:480-485

【12]singleton n,meltzer h,gatward r,et a1.psychiatric morbidity a—

mong prisoners in england and wales【c1. london: department of

health.2002

【131 anasseril ed,jennifer e serious suicide attempts in a state corrrectionai

system and strategies to prevent suicide[j].j psychiatry law,2005,33:

227-247

【14】beatrice k,richard m,richard b,et a1.reducing suicides in new

york state correctional facilities[j].psychiatric quarterly,2004,75

(1):61-70

【15]lung f,huang s.psychosocial characteristics of criminals commiting

incest and other sex ofences—a survey in a talwaness prison叽.int j

offender terapy comp criminol,2004,48:554-560

【16]fazel s,hope to,jacoby r.psychiatric,demographic and personality

characterisitics of erderly sex ofenders[j].psychol med,2002,32:219~

226

【17]hanson r,brussiere m.predicting relapse—a meta-analysis of sexual

ofender recidism studies[j].consult clin psychol,1998,66:348-362

【1 8]simpson if,philip mb,nigel f,et a1.does ethnicity afect need for

mental health service among new zealand prisoners叨.australian&

new zealand j psychiatry,2003,37(6):728~734

【19】ireland jl.a descriptive analysis of self-harm reports among a sample

of incarcerated adolescent males[j].j adolescence;2000,23(5):605~

6o9

[20]fazel s,hope to,jacoby r.hidden psychiatric morbidity in erderly

prisoners叨.br j psychiatry,2001,179:535-539

【21]fulwiler c,forbes c,santangelo sl,et a1.self-mutilation and sui·

cide attempt:distinguishing features in prisoners[j].j am academy

psychiatry law,1997,25(1):69~77

【22]matsumoto t,yamaguchi a,asami t,et a1.characteristics of self—

cuters among male inma tes:association tl1 bulimia an d dissociation

【j],psychiatry cli neurosciences,2005,59(3):319-326

【23】editoria1.the feble-minded criminal一100 years on叨.lancet,2005,365:359-360

(收稿:2006—05—10;修回:2006—08—03)

第二篇: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犯罪学特征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法医精神病学鉴定中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犯罪学特征。方法采用自编法医精神病学鉴定案例

登记表,对98例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犯罪学特征进行研究。依据ccmd一3划分为精神病性症状组(51例,52.04%)、人

格改变组(42例,42.65%)和智能障碍组(5例,5.31%),并对精神病性症状组与人格改变

组犯罪学特征对照分析。结果 癫痫

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违法犯罪者以未婚、青年男性农民为主。其犯罪学特征主要是被鉴定人与被害人双方关系一般(44.9%),无

作案前预谋(53.1%),作案目标临时确定(69.4%),使用暴力手段(88.8%),无明显作案诱因(67.3%),作案目的以报复居多

(4jd.4%),现实作案动机(42.9%),作案结果既遂(89.8%),作案次数以1次为主(88.8%),作案类型以凶杀(46.9%)为主,作案

后多无自称遗忘(65.3%),作案后多以停留现场、不潜逃等非反侦查表现(57.1%)为主。精神病性症状组和人格改变组在作案

预谋(=27.64)、作案目的(=13.0386)、作案动机(x。=23.5290)和作案后表现(×2=19.3591)方面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5),作案目的以报复为主、作案动机以现实动机为主。结论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犯罪学特征有多以无作案前

预谋,多以报复为主要目的,作案后多无反侦查表现。与以精神病性症状为主要表现者相比,以人格改变为主要表现者多在现

实动机下以报复为主要目的进行作案,因此在法医精神病学鉴定时应予重视。

【关键词】癫痫;癫痫所致精神障碍;刑事责任能力;犯罪学特征

【中图分类号】d9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o7—9297(20o6)03—0230—05

crimin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afien~ th mental disorder due to epilepsy.£,ⅳ l,0,zha ng do,un,hu ze—qing~。,et以1.department offorensic psychiatry,college ofpreclinicalmedcine andforensic medcine,sichuan university,sichuan chengdu,610041.2.mental health center ofwestchina hospital,sichuan universsty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rimin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atients with mental disorder due to epilepsy in forensic

psychiatry assessment. methods e crimin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98 patients with mental disorder due to epilepsy were researched

through the record of forensic psychiatry assessment designed by ourselves and patients with mental disorder were divided

into 3 groups according to ccmd一3,psychotic symptom group(51 cases,52.o4%),personality change group(42 cases,42.65%)

and inteligence impairment group(5 cases,5.31%).the crimin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the psychotic symptom group and

the personality change group were researched by control analysis.results majority of patients with mental disorder due to epilepsy

who committed crimes were unmarried young male farmers,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sides were usual(4 .9%),they usually did

not have plans before the ofence(53.

第三篇:涉嫌暴力犯罪精神障碍患者的犯罪学特征分析

【摘 要】目的探讨法医精神病学鉴定中精神障碍患者涉嫌暴力犯罪的犯罪学和人口学特征。方法采用自

编法医精神病学鉴定案例登记表,对符合标准的206例被鉴定者进行犯罪学特征和人口学资料的收集。根据鉴定诊

断分为精神障碍组(167例,81%)、无精神病组(39例,19%),对两组的犯罪学特征和一般人13学资料进行对比分

。结果精神障碍暴力犯罪者男性为154例(92.2%),女性13例(7.8%),40岁以下者133例(79.6%),小学文化

水平以下者93例(57.7%),农民和无业者133例(79.6%),未婚者和婚姻家庭不健全者104例(62-3%),并且与无精

神病组相比在人13学资料上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精神障碍组与无精神病组比较分析发现作案预谋(xz=-40.22,p<

0.o1)、目标确定(x2=32.843,p<0.01)、作案后表现(x2=36.979,p<0.01)、作案动机(x2=82.333,p<0.01)、与被害人的关

系(xz=23.138,p<0.01)、自称遗忘(x2=36.229,p<0.01)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精神障碍患者的暴力犯罪多为

突发性,常无预谋,目标多为临时确定,多无动机或动机不明确,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作案后多无反侦查表现。无论有

无精神障碍,暴力犯罪者多为40岁以下未婚青壮年男性,且文化水平大多较低,农民和无业人员居多。

i关键词】暴力犯罪;犯罪学特征;法医精神病学

【中图分类号】d919.

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297(2007)01—0s24—0

5analysis of the crimin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violent ofence of patients with mental disorder.wang bin1,hu

jan一,liboo—huai。et .j.department offorensic psychiatry,college ofpreclinicalmedicine andforensic medicine,sichuan university,sichuan chengdu,610041.2.mental health center of west china hospital,sichuan un~em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rimin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demography of violent offenders

in forensic psychiatry assessment. methods we collected 206 cases which meet the research criterions by the

record of forensic psychiatry assessment designed by ourselves,and divided these cases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assessment,mentally disordered group(167 cases,81%)and mentally normal group(39 cases,19%)。also the crimin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emography betw een mentally disordered group and mentally norm al group

were researched by control analysis. results there were 154(92.2%)male cases,133(79.6%)cases aged below 40

years.93(57.7%)cases with lower level of culture,133 cases(79.6%)who were farmer or unemployed people,104(62‘3%)

who were unmarried or loser in marriage in the violent ofenders with mental disorder。and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th ere are significant diference between mentally disordered group and mentaly norm al group

in criminal plan(x2:40.22,t9<0.o1),criminal targets(x2=32.843,<0.

01),criminal motives(x =82.333,p<0.01),the performances

after the ofence(x =36.979,p<0.01),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oth sides(~ =40.22,p<0.01)and amnesia that

the ofenders claimed(x =36.229,p<0.01). conclusion also the violent ofenders with mental disorder usually did not

have plan s be~re the ofence,the criminal targets were determ ined temporarily,there weren’t usualy criminal motives,they often did not say that they forgot it after the ofence and stayed at the ofence scene rather taking anti-detection behaviors

such 0.8 escape.most of violent ofenders with mental disorder were unmarried young male farm ers with lower level

of culture,and most of them were farm er or unemployed people,whether they were the patients with mental disorders or

not.

【keywords】violent ofence,criminological characteristics,forensic psychiatry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王彬(1974一),男,汉族,山东济宁市人,四川大学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2004级法医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司法

精神病学。tel:+86—28—85502643;e—mail:whb5678@163.corn

胡峻梅,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副教授,tel:+86—28—85502643;e-mail:hujinme@vip.sina.com

法律与医学杂志2007年第l4卷(第1期)

近年来,我国暴力犯罪的数量有所上升,对社会的危害严重。暴力犯罪是社会危害最为严重的一种

犯罪行为,包括凶杀、伤害、强奸、抢劫和纵火

5类,[11也有学者将破坏财产、威胁人群、影响社会治

安秩序等,也视为暴力犯罪行为。暴力犯罪与精神障

碍有关,据统计暴力犯罪在法医精神病学鉴定案例

中占40%以上。【2】为了探索精神障碍患者涉嫌暴力

犯罪的犯罪学特征.现就我中心2005年鉴定的暴力

犯罪案的相关资料进行研究分析,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均来自四川大学华西法医学鉴定中心法医精神

病学教研室2005年法医精神病学鉴定案例,纳入案

例均为公安局、检察院或法院委托,至少两名以上本

鉴定中心副高级职称以上鉴定专家做出鉴定结论。

纳入标准:(1)鉴定诊断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

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一3)的诊断标准;(2)案件

类型为凶杀、伤害、强奸、抢劫和纵火中的一种;(3)

鉴定资料完整。

二、研究方法

采用自编法医精神病学鉴定案例登记表收集、整理资料.对纳入鉴定案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

析,根据鉴定诊断将暴力犯罪案例分为精神障碍组

167例(81.1%)与无精神病组39例(18.9%),两组鉴

定案例在犯罪学特征及人口学特征上进行比较分

析。主要犯罪学特征纳入最常见的1o个,如与被害

人的关系、作案动机、作案预谋等。主要统计方法有

统计描述、x 检验。

结 果一、一般情况

全年所有鉴定案例共有455例,符合纳入标准

暴力犯罪者共有206例。其中男性187例(90.8%),女性l9例(9.2%);年龄17~71岁,平均31.37~11.

54岁,<40岁约为80.1% ; 文化程度: 文盲34例

(16.5%),小学79例(38.3%),初中58例(28.2%),高中或中专26例(12.6%),大专6例(2.9%),大学

及以上3例(1.5%);职业:农民123例(59.7%),无业

或待业39例(18.9%),工人16例(7.8%),其他28

例(13.6);鉴定诊断:精神分裂症102例(49.5%),精

神发育迟滞29例(14.1%),癫痫所致精神障碍1

2例(5.8%),情感性精神障碍8例(3.9%),脑外伤所致

· $25 ·

精神障碍7例(3.4%),酒精所致精神障碍9例

(4.4%),无精神病39例(18.9%)。

二、精神障碍组与无精神病组人口学资料的比较

由表1可见,精神障碍组男性为154例

(92.2%)、女性13例(7.8%);40岁以下者133例

(79.6%);小学文化水平以下者93例(57.7%);农民

和无业者133例(79.6%);未婚者和婚姻家庭不健

全者104例(62.3%)。精神障碍组与无精神病组在性别(x =2.181,p>o.05)、年龄()(2=0.945,p>

o.o5)、文化()(2=2.644,p>o.05)、职业()(2=1.435,p

>0.05)及婚姻(x:=0.686,p>0.05)上差别均无统计

学意义。

三、精神障碍组与无精神病组犯罪学特征的比较

由表2可见,精神障碍组与无精神病组在作案

次数(x =o.12,p>0.05)、作案目的(x =7.031,p>.05)、案件类型(x =3.286,p>0.05)及作案结果()(2=o.78,p<

o.05)上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而在作案预谋(x2=

4o.22,p<0.01)、目标确定(x =32.843,p<0.01)、作案

后表现(x2=36.979,p<0.01)、被害人的关系(x2=

23.138,p<0.01)、自称遗忘(x =36.229,p<0.01)、作案

动机(~2=82.333,p<0.01)上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因无

精神病组病理性动机者为o例,故将动机不明者和

病理性动机者合并后再做统计分析。

讨论

暴力犯罪案件在法医精神病学鉴定上一向占有

较大的比例。2005年本教研室鉴定的案例共有45

5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暴力犯罪案为206例,占同期鉴

定案例的45.3%,可见了解涉嫌暴力犯罪者的犯罪

学特征和人口学分布在法医精神病鉴定工作中有一

定意义。本研究发现精神障碍组和无精神病组的暴

力犯罪案例具有共同的人口学特征。

一、两组暴力犯罪的人口学特征

近年来犯罪年龄有低龄化的趋势。本研究发现

有80.1%暴力犯罪者为4o岁以下的青壮年,有研究

【3】发现暴力犯罪者的平均年龄较其他类型犯罪偏

低,其中抢劫犯最低,只有22岁;伤害、强奸犯罪偏

高,分别为26岁和28岁;而杀人犯罪最高,为3o

岁。这可能与该年龄组的刑事犯罪率处于高峰期及

精神疾病处于高发年龄有关。

本研究资料显示92.2%暴力犯罪者为男性,而

女性在暴力犯罪者比例不到10%,提示暴力行为与

性别有关,圄这与整个犯罪现象中的罪犯性别特征

· $26 ·

是一致的。这可能与传统习惯、男女社会分工的差别

有很大的关系,传统上男性担负社会活动的主要角

色.女性主要依赖于男性.导致男性在社会活动中与

他人发生冲突的机会相应要多,而且由于女性身体

条件不如男性,限制了她们实施暴力犯罪的条件,因

而男性暴力犯罪的几率比女性要高。

本研究发现暴力犯罪者文化程度多为小学和文

盲.约占57.7%,提示两组暴力犯罪者文化程度与实

施暴力犯罪行为人的数量存在较为明显的反比例关

系,问即受教育程度越低,实施暴力犯罪的比例越

高。1994安徽省第三监狱在押的4296名暴力犯罪

者文化程度调查,有471人为文盲,1955人处于小

学文化水平,两者占全部暴力罪犯人数的56.5%,与

本研究分析结果一致。他们暴力犯罪行为的发生可

能与犯罪者文化程度低、辨别是非的能力差、不能按

照正常社会规范来要求自己有一定的联系。

本研究资料显示,59.7%暴力犯罪者为农民,其

次是无业或待业人员,约占18.9%,提示暴力犯罪者

经济地位较低,收入不高。有资料表明经济地位和

暴力犯罪有一定的关系,问无业人员犯强奸、杀人、伤害等暴力犯罪的人数近几年有明显的增长趋势,社会无业人员强奸罪的人数在全部强奸罪犯中居第3位.无业人员暴力犯罪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

问题。暴力犯罪行为的发生可能与这些人没有固定

职业、经济收入较低、生活没有稳定感、生活压力大、情绪和性格容易反常等有关,由于情绪不稳定及性

格异常与他人以及社会发生冲突的机会就比较大,从而其实施暴力犯罪的可能性就相对较大。

二、精神障碍患者的犯罪学特征

本研究发现,与无精神病者相比,精神障碍患者的暴力犯罪对象以周围熟悉之人为主,与被害人之

间关系一般者居多(52.7%),如邻居关系、朋友关系

等,而关系亲密者如夫妻、父母等则次之(31.1%)。

张卫红等闭研究发现以自己的家庭成员、亲友、邻居

为主要攻击对象(占61.1%),尤其是本家庭成员(包

括父母、爱人、子女占35.8%),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本研究还发现精神障碍组与无精神病组在作案动机

上有显著统计学差异(x :82.333,p<0.01),且以病

理动机为主(64.6%)。精神障碍患者由于受到心理

包括智能损害的影响,社交范围、活动能力受到一定

限制。主要接触身边的人群,这些人则成为易被攻击的对象。另外也与精神障碍患者的精神症状的内容

一般容易涉人亲人和熟识者有关,因而精神障碍患

法律与医学杂志2007年第14卷(第1期)

者的作案动机没有常人的那种现实利害关系的选择

性,作案时多受其病理因素的影响,多没有现实事实的刺激,同时也表明精神障碍患者作案多具有病理

性,不能用现实动机解释。

本研究资料发现精神障碍患者犯罪时多无作案

预谋(88.6%)、作案目标的确定多临时起意(79.6%),而无精神病组作案多有事前预谋(69.2%),作案目标

多数原来就有(66.7%),两组间作案预谋(x2=

40.22,p<0.o1)和目标确定(x =32.843,p<0.o1)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精神障碍患者组暴力犯罪作案后

多无自称遗忘(79.6%),多数没有反侦查行为

(84.6%),与无精神病组相比两方面差异均有统计

学意义(x =36.229,p<0.01)和(x =36.979,p<

0.01)。精神障碍患者实施暴力犯罪行为前不像常人

作案那样选择有利的时间、地点,有计划、有目标指

向性地作案,作案前往往缺乏思考、行事草率,作案

较为突然、盲目,所以他们作案前多无预谋,作案目

标一般是临时起意,碰到哪算哪。精神障碍患者长

期处于精神疾病的影响中,辨别能力明显受损,不理

解作案给自己造成的严重后果,因而精神障碍患者

案后多不潜逃、不销毁作案工具,多数对自己的违法

犯罪行为直言不讳,明显地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嘲而

无精神病者具有辨别和控制能力,清楚自己行为带

来的后果,所以作案后常常采取逃离现场、销毁作案

工具以及对自己的犯罪行为拒不承认或假称遗忘等

自我保护措施。在法医精神病学鉴定中应充分注意

到精神障碍患者的以上犯罪学特征,可作为评定涉

嫌暴力犯罪者刑事责任能力的参考依据。

本文分析了暴力犯罪者犯罪学特征和人口学特

征,发现精神障碍患者与无精神病者相比在作案预

谋、目标确定、作案动机和作案后表现及与被害人的关系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在对暴力犯罪者

进行刑事责任能力评定时还应考虑其犯罪学的特

点。当然影响暴力犯罪者刑事责任能力的因素是多

方面的,还有待今后对诸多因素的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李从培主编.司法精神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25

【2】谢斌,郑瞻培,q:ztz清,等.暴力犯罪责任能力的有关因素分析 .

上海精神医学,19981,10(2):107~110

[31 menzies rp.homicide in the canadian prairies:spousal killers and

recidivism[r].med,sci law,2006,46(1):13-18

[4】魏树森,张琪彦.精神分裂症193例暴力行为案例分析 .中国神

经精神疾病杂志,1992,18"15

【5】 吕建周,杨静娟,王惠丽.18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的临床

研究叨.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2,11(4):422~424

[6] 叶高峰主编.中国暴力犯罪对策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法律与医学杂志2007年第l4卷(第l期)

1998.35~37

[7】张红卫,周新,汤耀明.108例暴力犯罪精神病学鉴定分析[j】. 洛

阳医专学报,2001,19(1):39~40

· $27 ·

[8】张钦廷,李公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暴力行为研究[j1.中国行为医

学科学,2002,l1(1):26~29

(收稿:2006—10—13;修回:2006-12-26

第四篇: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预防

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预防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病原以肠道病毒71 型和柯萨奇病毒多见。多发生于10岁以下儿童,但在临床中亦可见成人发病。尤其近几年来,特别是2008年、2009年、2010年的春季,安徽、河南和山东等省局部地区手足口病疫情的暴发流行后,成人手足口病有明显增多趋势,全国各地陆续出现成人手足口病的报道。显而易见,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出现一些新情况,病原体逐渐在进化,感染人群在扩展,传播途径在演变,手足口病的预防更加棘手,传统的防控意识亟待更新。本文通过文献复习及临床感受就手足口病现存情况浅析如下。

一、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新情况

1、病原学研究进展

EV71和CVA16是引起手足口病最常见病原,其他柯萨奇病毒如A5、A7、A9、A10、B3和B5也可引起[1],但EV71在我国的研究报道较多。EV71可分为A、B、C等基因型,基因型B和C又可再细分为B1~B4、C1~C4基因亚型。自1989年始,我国诸多学者从湖北、深圳、上海、重庆、广州、福建等地的手足口病患者中均分离出EV71[2]。其中Li等[3]对我国深圳市1999至2004年流行的EV71序列以及中国大陆其他地区EV71流行株序列进行遗传特征分析,确定其均为C4基因亚型。此基因亚型与阜阳、深圳、重庆、上海地区及2004年我国台湾地区流行毒株基因型一致,且距离较近。最近新乡地区一项研究显示该地区EV71病毒属于C4a亚型,与2008年安徽阜阳代表株距离接近[4]。EV71具有遗传多样性,不同基因型EV71流行存在一定的时间性和区域性,且病毒可在同一地区发生进化。1998-2001年在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澳大利亚和我国台湾省暴发的几起大规模手足口病流行均由EV71多种基因型引起,包括B1、B3、B4、C2、C3等。2005年后,我国大陆地区的EV71流行毒株为C4基因亚型C4a簇[8]。我国台湾省1980、1986年EV71流行株为亚型B1,1998年为C2,l999年至2003年为B4,2004年为C4[。不同基因型的交替流行说明EV71进化活跃。

2、易感染人群及其变化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急性传染病,在我国被列为丙类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手足口病的易发人群为10岁以下儿童,其中又以5岁以下的儿童最常见,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可在幼儿园中发生流行。传统观念认为成人对手足口病毒普遍存在免疫力,其极少发生于成人。但随着疫情的发展,手足口病感染人群也发生着变化。早期有学者认为,存在免疫缺陷或免疫力低下的成年人可感染本病。但近几年,成人手足口病患者呈明显上升趋势。2008年至今,国内报道成人手足口病100余例,其均无免疫缺陷或明显免疫力低下表现,并有合并脑炎、睾丸炎等疾病的重症患者[9-11]。另外,笔者最近一项对手足口病患者家庭成员随访研究发现,手足口患儿家庭中不但有成人患者,而且还存在成人隐性感染患者。成人手足口病患者及成人隐性感染者的存在可能是手足口病疫情难以控制和引起大暴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3、临床表现

手足口病临床上以发热、口腔溃疡和疱疹为主要症状,起始多表现为低热、乏力、食欲减退等前驱症状。手足口病皮损初为红色斑丘疹,很快发展为疱疹,周围绕以红晕,常见于手掌和足底,也可见于臀部。口腔疱疹常见于舌、牙龈和口腔颊黏膜,开始为红色小疱疹,后常变为溃疡。有的病人仅有皮疹或口腔溃疡。个别患者可伴有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脑膜脑炎等并发症。成人手足口病一般全身症状较轻,多仅表现为手、足皮疹和/或口腔溃疡,很少伴有系统性损害[9]。

4、传播途径

手足口病属于传染病,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可作为本病的传染源,但不会在人和动物间传播。从感染到出现症状即潜伏期通常是3~6天。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存在于患者的疱疹液,咽部,粪便中,通过唾液、飞沫、粪便和疱疹液等排泄物,经呼吸道、消化道均可感染,健康的儿童、成人均可感染。水和食品污染是导致手足口病流行的另一主要原因,病毒感染者排出的病毒污染了水源,而被污染的水源又进一步成为污染食物或其他物质的污染源,此种情况可引起手足口病小范围的暴发流行。有研究显示,成人手足口病多经患儿传播而感染[12],即家庭内传播。受感染的成人活动范围大,携带病毒量多,又可传染其他儿童和成人,且传播和危害能力远远超过儿童患者,故成人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二、手足口病的预防及新见解

1、改变意识,加强监测 加强监测、做好疫情报告是控制手足口病流行的关键第一时间发现手足口病患者,迅速采取措施将患者有效隔离,防止疾病的扩散,以免造成大范围的流行和社会恐慌。同时还要积极开展流行病学个案调查,以便对手足口病的发病数量及病症进行有效统计和监测。对重症患者和特殊患者应采集咽拭液或粪便标本进行检测,对疾病可能发生的变异情况进行充分了解,从而起到有效预警作用。改变对成人手足口病的认识,成人患者虽症状轻,但其具有较强的传染性,社会危害远远超过儿童患者。高度重视成人手足口病的上报、调查和隔离工作,以做好手足口病的全面监测。

2、及早切断传播途径

手足口病常发生于幼托机构。幼托机构应严格执行晨检制度,晨检对象不应仅限于幼儿,还应包括接送幼儿的家长及幼托机构教师。对幼儿疑似病例或家长有疑似症状的幼儿及时隔离,控制本病在幼托机构内蔓延。本病流行期间,幼托机构应每日对玩具、用具等进行清洗消毒,对被污染的日常用品、食具等进行终末消毒,减少间接接触传播。幼托机构要多开窗,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勤晒衣服,督促幼儿饭前便后要勤洗手。

3、加强家庭预防措施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较多,应提醒家长尽量少带孩子到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家长还应指导孩子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夏季不要让孩子喝生水、吃生冷食物。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一旦确诊,无论儿童或成人,尤其是老人、孕妇及免疫功能不全者,在手足口病患者发病期间都应与其避免亲密接触(如亲吻、拥抱、共用餐具等),甚至患者家庭成员及与患者长期生活人员之间也都应避免亲密接触,以切断隐性感染者的传播。

总之,随着疫情的发展,手足口病在病原体、感染人群、临床表现和传播途径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变化,这给本病的预防和控制带来了新的挑战。成人手足口病患者和隐性感染者的存在,迫使传统防治策略亟待更新,对成人患者和隐性感染者的重视和防范应纳入新的手足口病防治策略,以完善手足口病防治体系。

第五篇:论职务犯罪的特征及预防对策

论职务犯罪的特征及预防对策

石家庄市桥东区人民检察院 吕志科 解冰

职务犯罪是什么?职务犯罪是我国当前政治腐败现象的典型表现。同时,职务犯罪也已成为人类社会生活、经济生活、政治生活中的一颗毒瘤,它极大地损害着社会正义,破坏着经济发展,腐蚀着政治清明。廉洁的政府,正直的公职人员,高效的管理,无腐败的繁荣,越来越成为各国政府和人们共同追求和奋斗的目标;采取有效的战略和对策来控制和预防职务犯罪,越来越成为明智的政府执政治国的重要内容和有识之士关注的重要课题。

一、职务犯罪的特征 职务犯罪一般具有四个特征:

(一)犯罪手段的隐蔽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日益健全,打击犯罪力度的加大,职务犯罪的手段也不断翻新,更具隐蔽性,或以“集体研究”乱发奖金;或私设小金库搞账外账,从中贪污、挪用;或名为借,实则挪用。收受贿赂等案件更是幕后交易,隐性更强。

(二)犯罪主体的特殊性。职务犯罪的主体是特殊的,它的行为人必须具有“从事公务”的身份,才能构成职务犯罪的主体。“从事公务”是职务犯罪的身份特征。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从事公务”的人员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人员:(1)国家机关工作人员;(2)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具有经营、管理职责或者监管单位财物职责的人员;(3)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4)在乡镇以上中国共产党机关、人民政协机关从事公务的人员。

(三)犯罪结果具有损公肥私性。犯罪分子为了获取非法利益,往往是相互勾结,相互利用,相互配合,把公共权力变成谋取私利的工具,使国家和人民的财产落入个人腰包。都严重损害了国家利益。

(四)犯罪行业分布具有广泛性。前几年职务犯罪案发地多为权力集中的人权部门或财权部门的模式早已被打破,职务犯罪的发生已走近每一个拥有公共权力的部门和人,连过去一向被认为圣洁的教育、医疗等部门也成了案发高源区。

二、预防职务犯罪的对策

(一)打防结合是预防职务犯罪的有效手段,那么怎样才能减少和遏制职务犯罪呢?打击是对已产生的犯罪行为的惩治,是治标之举;预防则侧重于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是治本之策。所以说打击是预防的一个直接手段,预防是打击的深化和发展,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打击与预防相结合,才能有效地减少和遏制职务犯罪。

(二)完善制度、堵塞漏洞,遏制不正当竞争。是预防职务犯罪的重中之重。职务犯罪导致的原因之一就是。制度不完善,所以导致很多的不正当竞争,这是职务犯罪的重大隐患。虽然党和政府不断总结经验,在制度建设方面颁布了许多规定,但是这些规定和政策成效不大,我们必须提出更好的制度和政策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当然了这些政策和制度不要流于形式和走过场,只有这样才能把职务犯罪的隐患消灭于萌芽之中。预防职务犯罪要采取多种形式,开展警示教育。通过典型案例以案说法、让犯罪分子现身说法以及建立廉政警示教育基地等形式,切实做到警钟长鸣,促使领导干部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过好权力关、金钱关、人情关、美色关,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筑牢心理防线。

(三)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学习是每一名干部领导的必修课,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才能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不学习思想就无法进步,能力就无法提高,领导方法就无法改进,做出的决策也就不可能正确。一些党员干部在学习上总是静不下心来,总是以工作忙为借口,推三阻四,走形式主义,其实许多东西只有静心研读,才能有所思,有所获。这些活生生的事实还告诉我们,不学习,思想就得不到改造,心就静下来,心不静欲望就容易膨胀,就无法拒绝诱惑,一遇到诱惑就容易乱了方寸,就容易被诱惑的绳索绊倒。因此,坚持经常性的政治理论学习钻研,时刻接受党的教育,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政策水平和理论水平。在学习中,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将反面案例与正面教育相结合,注重学习效果,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准。同时,自己要按照党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防微杜渐,确保不做任何违法违纪行为。

(四)以案为鉴。在加强自身政治理论学习的同时,看到这些反面案例,在自己思想深处受到极大触动。对他们所犯的错误的过程、原因及教训作了反思:这些干部不注重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私欲膨胀,背弃共产主义理想和党的宗旨,人生观、价值观偏离了正确方向,道德观念失衡,把国家和人民赋予的神圣权力,当成了谋取不义之财,谋取私利的工具。从中也使自己清醒的认识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该时刻提醒自己,时刻牢记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奉献意识、服务意识、勤政意识,忠实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通过学习对照,既提高了自己的认识水平,又从反面教材中汲取了教训,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

(五)立足检察职能。检察机关要紧密结合查办案件和行使检察权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解决履行检察职能与职务犯罪预防的关系,由初级行使预防向系统全面预防转变,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检察机关要严守司法活动范围,贯彻“打防结合,标本兼治”的方针,适应反腐败斗争形势发展的需要,保障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的权威和效果。

当前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应注意解决的问题还不止于此。比如检察机关在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准确定位问题等,都亟待解决。由于职务犯罪产生原因的复杂性,对它的治理也不能采取单一的手段,应该多管齐下,综合治理,媒体也要多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宣传,呼吁整个社会重视职务犯罪的危害,有了全社会的支持和参与,加之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人员的不懈追求和努力,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必将沿着正确轨道前进,取得新的更大的胜利。

下载在押犯人精神障碍的特征及其预防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押犯人精神障碍的特征及其预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