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科学机遇故事》读书笔记
今天,我读了一本书,叫《科学机遇故事》,这里所介绍的科学家可多了,而我最喜欢的要数爱迪生了。
爱迪生生于1847年2月11日,死于1931年10月18日,享年84岁8个月零7天。他一生凭靠高度的智慧和惊人的勤奋,创造了XX多种发明,也就是平均15天就有一种。正是这些发明,给当今世界增添了异彩,使我们享受到了它的智慧和福音。俗话说,梦想是现实之母。每一个成就了伟大事业的人,都是一个梦想家。而他们所完成的工作,又是与他们的想像力、能力、毅力,与他们对理想的执著程度和他们所付出的努力密切相关的,爱迪生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用了毕生的时间寻求机遇,把他的每一个想法付诸实践,他抓住了大部分的机遇。在他身上,直觉和决断能力得到了极好的发挥。爱迪生为了人们能用上价廉物美的好灯泡,废寝忘食地寻找各种灯丝。他算算他用过的耐热材料,一、二、三、四、五.......竟足足有1600多种。
后来,他发现竹丝灯丝能燃1200多个小时,最后熄灭了。熄灭了吗?不,爱迪生的精神将永远照耀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像爱迪生那样无私奉献的人还有很多很多,我们应该学习他们不达目的不罢休、不怕困难的精神。他们虽然经历了上百次的失败,但是他们仍然从失败中总结经验,继续……因为,天才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换来的。
第二篇:科学机遇故事读后感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吧,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科学机遇故事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利用这次的假期,我从一堆中小学生网络读篇目中选中了它——《科学机遇故事》。这对我来说,即是一个作业的要求,也是一次打发时间,开拓视野,陶冶情操的机会。
我在网上查找到这本书,才刚阅读了几个小短篇,就被它吸引住了,就不知不觉得看了下去。这本书是由许多小的短篇故事构成的,讲了许许多多的中外科学家发现伟大的定理离奇古怪的过程,其中有伟大的科学家——阿基米德,发现了测量体积的替代法;着名的哲学家、科学家——毕达哥拉斯,发现了有许多“绰号”的勾股定理;年轻聪明的数学家——笛卡尔,发现了几何,开启了又一扇数学的大门;聪明的中国数学家——贾宪,较先发现了奇妙的三角形,教堂吊灯的秘密——伽利略发现单摆规律,水为什么抽不高——大气压的发现,孩子游戏的启示——卡文迪许测定万有引力恒量,静脉血为什么更红——医生发现能量守恒定律,罗素偶见“河上奇观”——离奇水波引出“孤子”,十年面壁和八年破壁——狭义与广义相对论的诞生,桥断和船裂之后——断裂力学的诞生,飞机失事引出新学科——疲劳力学的诞生,从傅科摆到澡盆漩涡——科氏力如此“直观”,解决声音浑浊之后——赛宾奠基建筑声学,一箭双雕的发现——“热质”与“燃素”的覆灭,它们为何“顽固不化”——气体临界点的发现……
其中最令我感兴趣,据的有意思的是笛卡尔发现几何和阿基米德发现测量体积的'替代法的过程。先说笛卡尔吧,他是再一次梦境中,梦见自己用金钥匙打开了欧几里得几何宫殿的大门,看见遍地的珠子光彩夺目。他拿起一根线刚把珠子串起来,线就断了,珠子撒了一地。突然,这些珠子都不见了,宫殿里顿时空旷如洗。这时,他看见窗前一直苍蝇疾飞,眼前留下了苍蝇飞过的踪迹——各种各样的曲线和直线。这不正是他最近全力研究的曲线吗!他呆住了,一会,苍蝇停住了,在他眼前留下了一个深深的小黑点……
还有一种传说是,笛卡尔梦见长官检查军营时把两支箭搭成了一个十字架,这就成了一个直角坐标系,与时他受到启发。所以,有人说:“伟大的发现往往是科学征途中的副产品。”
而阿基米德,则是在一次洗澡时。发现发现自己站起来,浴盆中的水就下降,蹲下去,浴盆中的水就上升,从而引发了他对检验金冠真假的思考,发现了用测量体积的替代法来不破坏金冠又检验了金冠的真假。
这本书,既有趣,又能引人深思。其实,科学家的发现与灵感,都是来自生活之中的,你看,阿基米德在洗澡的浴盆之中发现了测量体积的替代法,笛卡尔从梦中发现几何,而他们的生活环境与我们的又有什么不同呢,我们有和他们一样,洗澡、做梦,那为什么他们能发现而我们不能,我想,原因就在于他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一个冷静的,善于思考的头脑。
用眼睛去认真的观察生活,用冷静的头脑去思考生活,你会发现,科学并非想象的那么遥远,它其实就在你身边。你离科学只有一步之遥!
【科学机遇故事读后感范文】相关文章:
1.机遇的故事
2.机遇与能力读后感
3.绝境与机遇励志故事
4.少儿寓言故事抓机遇
5.抓住机遇动物寓言故事
6.抓住机遇的寓言故事
7.困境即是机遇故事
8.机遇青睐倒霉者校园故事
9.绝境与机遇的励志故事
第三篇:科学机遇故事有感
读《科学机遇故事》有感
生日宴上的发现是什么?玉米叶上又有什么秘密?是谁发现了单摆规律?水为什么抽不高呢?洗 碗水的油污又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这些千奇百怪的机遇故事在黎渝写的《科学家的机遇故事》里都有。
《科学机遇故事》全方位地展示科学机遇发展的方方面面以及科学家的完整形象,尽量避免像教科书那样平铺直叙地展现科学技术的“一般知识”。此书用或波谲云诡、动人心魄,或悬念迭起、引人人胜,或山重水复、云遮雾障,或柳暗花明、烟消日出的故事,让我在轻松阅读的同时,领略到科学机遇的神奇魅力。
这本书记述了许多科学家通过某件事有了重大发现:医生发现了能量守恒定律,“疯子”——阿基米德发现了浮力定律,伽利略发现了单摆规律,洛伦茨发现“蝴蝶效应”......也有些科学家有了伟大发明:达盖尔发明了摄影术,阿切尔发明邮票齿孔,杜康发明酿酒法,蔡伦发明造纸术......这一位位科学家的智慧令我敬佩不已,一个个千奇百怪,惊心动魄的故事读来也令我意犹未尽。
《科学机遇故事》你让我深思,你让我受益匪浅,你让我意犹未尽!
科学家们的重大发现,伟大发明让我觉得科学研究并非枯燥无味,而是多姿多彩的。每个人都会有机遇,重要在于有没有抓住机遇。而科学家们都很好的抓住了机遇。伽利略就是个很好的例子:这位充满奇异想法的年轻人,随时都在用他锐利的目光,搜寻着大自然中的“?”1582年的一个礼拜天,18岁的伽利略漫不经心地走进比萨的一座圆顶天主教堂,挤在教徒中间的伽利略却被悬挂在教堂半空的一盏吊灯吸引住了。微风一吹,吊灯来回摆动,随着时间的流逝,摆动的幅度也逐渐减小。只见伽利略右手按着左手的脉搏,嘴唇不时微微开启。他惊异地发现,无论吊灯摆动的幅度或大或小,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总是相等的。才智过人的伽利略,从吊灯摆动中发现了新的奥秘。
瞧,这就是科学中的机遇。来吧,让《科学机遇故事》打开我们探索科学的大门!
第四篇:读书笔记 第二次机遇
读布热津斯基《第二次机遇》
郭菁 ***
书籍资料:{Bookname}:第二次机遇 三位总统与超级大国美国的危机
{Author}:(美)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著;陈东晓等译
{Topic}:美国-现代史-研究
{ISBN}:978-7-208-07593-1
{Publisher}:上海市:上海人民出版社
{Date}:2008
作者介绍:布热津斯基曾担任美国总统吉米卡特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著名的战略理论家和地缘政治学家。布热津斯基作为当今美国外交理论界的领军人物,其丰富的国际事务经验和深厚的政治、哲学素养使得他的的思想和言论对美国外交政策和对外战略的制定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他的著作被封为美国外交战略界的扛鼎之作。
写作背景:《第二次机遇》成书时期,美国正面临着众多的战略难题,陷入冷战后最严重的外交困局。而2008年大选已经开炮,共和、民主两党治国之道分歧严重。当时美国上下充斥着严重的“历史焦虑感“。政学两界对美国得对外政策正展开强烈的反思。布热津斯基希望为出于战略十字路口的美国外交提供一个能够摆脱困境并维持美国在全球格局中长就领导地位的建议。《第二次机遇》应运而生。
主要内容:
布热津斯基从大西洋联盟、后苏联领地、远东、中东、核扩散问题、维和问题、环境问题、全球贸易与贫困等方面对冷战后三位美国总统的外交作为,做出了中肯而犀利的评价。他用”蹩脚“和”差强人意“总体评价了三位总统领导世界的能力。
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为美国加冕全球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契机。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大量的科技专利、军事实力的强大,终于在漫长的冷战结束后掌握了世界的绝对霸权。在掌握霸权后美国规定了自身的三项任务:1.在地缘政治方面管理、知道和塑造中心力量的关系形成一个更加合作的全球体系。2.遏制和终止冲突,预防恐怖主义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削减暴力维护世界和平。3.解决环境、生态等全球性问题,实现人类平等提高人类福祉。
首先是乔治·H.W.布什,他的任期恰好与欧亚大陆的巨变相重合,他依靠权力和合法性来维护世界的统治,企图建立一个”世界新秩序“。难以否认的是,布什在促成德国统一,处理苏联的解体,海湾战争打击萨达姆侯赛因入侵科威特,打击中美洲卡斯特罗的反美民粹主义等方面展现了他的魄力。此时美国还有相当高的声望,依然代表着自由与正义。老布什在这些方面展现了高超的外交技巧。然而,他没能将胜利转化为全球性的历史性成功,”世界新秩序“观没能利用美国的声望与地位获得实质性内容,一直停留在一个”权益性的框架“阶段。处理中东问题方面,布什没能最终解决巴以冲突,没能彻底打压萨达姆的气焰,全面和平的前景依然难以捉摸,对核武器扩散约束瓦解的征兆反应滞后。总而言之,布什缺乏一种更宏大、更雄伟的方向感来引领世界。
其次是比尔·克林顿,相对于布什而说,布热津斯基给了他一个相对准确地的定位,他对国内事务表现出了更为强烈的兴趣。难以否认克林顿在促进美国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他利用俄罗斯处理国内经济危机的时机结束了军备竞赛,促进了欧盟东扩,巩固了大西洋联盟。同时促进了中东和平,缓和了巴尔干危机。然而,他随意与机会主义的决策风格,使得他的决策缺乏坚定性与连续性。克林顿没能明确的界定外交政策的优先次序,没能识别出首要的地缘矛盾。他的外交风格使得他没能有效地制止核扩散反而招致了一些国家对美国的反感与厌恶。总而言之,自满的决定论成为克林顿日益上升的政治障碍,使他并没有为世界留下多少具有纪念意义的烙印。虽然在1995年美国的全球地位达到了顶峰克林顿已经成为事实上全球制高点的占据者,他的基础也是不稳固的。
至于最后一位领导者乔治·W.布什用布热津斯基的话说乃是“悲剧性的领导”。他的确具有强大的勇气本能,但是也匮乏对世界形势的了解,有着容易陷入教条化的习性。“911”事件发生后美国本可利用全世界对美国的同情与对恐怖主义的愤怒加强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团结,但是他和他的外交团队在911之后将一种个人历史使命感诸如自重,反复重申:“如果你们不与我们为伍,你们就是与我们为敌。”这种自以为是的单边主义政策终于给美国的形象带来了难以估量的损伤。同时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也成为了新保守主义梦想的坟墓,当然不言而喻的是它也成为了美国的噩梦。
现实是残酷的,美国在短短十五年间经历三届总统,却没能抓住苏联解体冷战结束这个绝佳的时机,我们不能否认美国在这一段时间内取得的成就,但是短短十五年美国从一个一呼百应、众望所归的英雄形象一下子变成了一个“政策导致亲者不和,却促使仇者团结”的形象,从自由女神像到关塔那摩监狱,不得不说,三位总统所交上来的答卷是不尽如人意的。
尽管现状如此令人担忧,布热津斯基也没有对美国得未来失去希望,他对冷战后错失重大机遇的美国是否还有第二次机遇来领导世界这个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首先,至今仍无其他力量能够有实力来扮演美国如见扮演的角色。美国的全球军事实力处于独霸地位、经济实
力首屈一指、技术创新能力无人能望其项背,这都赋予了美国无与伦比的政治资本。此外,国际体系仍希望能有一个关键性的稳定性的力量,至少在短期内美国的地位是无可取代的。作者寄希望于一个“睿智的第四位全球领袖”,利用时间仍然存在的对美国的好感,通过多年的精心努力与技巧,重建美国的信誉与合法性,让世界大多数国家乐于见美国执掌全球牛耳。美国尚且有第二次机遇。
读后感:
纵观全书,布热津斯基对三位总统外交风格与得失的评价可谓切中肯綮一语中的。字里行间都可以看出布热津斯基作为一个外交战略家,他的确拥有冷静细致的剖析与危机意识。他很敏锐的察觉到了美国早在布什任期中就出现的反美思潮并且有独到的方法体系来应对。并且我们可以看到,布热津斯基对于地缘政治是非常敏锐的,他的思想对于全球地缘政治思想和国际战略思想的趋势有着重要的指向作用。他将自己的地缘战略融入到了对每一位总统的分析中,对美国所处的环境做出了较为准确的评估与判断,从而使得人美对美国得战略有着进一步的思考。
美国在争夺世界霸权和地区把权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最基本的战略思想就是地缘战略。布热津斯基肯定了美国巩固大西洋联盟的作用。如何实现美国的战略意义最大化,维持美国在全球格局中的领导地位是他恒不变的主题。他对于三位总统的评判恰恰反映出了他对美国未来领导人的展望:“具有历史性和战略性的眼光,避免过多的正面冲突,注重合作,巩固国家间良好关系。”
十五年来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革,而美国却错失机遇没能巩固霸权地位,反而被战争所累,使得反美情绪高涨。当下美国虽然已经呈现出比较明显的衰落迹象,但是目前仍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挑战美国的主导地位。布热津斯基认为,美国需要做的就是构建一个扩大的西方,加强西方世界在全球权力系统中的分量,美国似乎还能凭借自身的战略优势抓住第二次机遇,憧憬一个美好的未来。
布什取得了出色的成就,他在布热津斯基的成绩单上成绩也似乎看得入眼。老布什是一位出色的外交家,有着出色的应变能力与危机解决能力。但是他的短视不可避免的成为阻隔他向前迈进的绊脚石。他的目光只局限于处理当下的情况,没有考虑过日后政策的走向。例如中东问题,他的确发动海湾战争挫败了萨达姆侵占科威特的阴谋,但是却没能够为彻底解决巴以问题提出一个较好的提案,这使得在日后巴以问题不断升温成为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隐患。同时他也缺乏具体方向的指引,他提出的设想有很多只是陷入口头之谈,没能够有实质性的框架和内容构建,没能够为世界再冷粘接时候的迷茫指明一个主导的发展方向,可谓浪
费了大好时机,没能够利用美国的声望来引领全球的历史机遇。
克林顿两次任期各有侧重,他决断的随意性也暴露无遗。他专注于国内事务把外交作为国内事务的外延。他在某些程度上对于外交问题持以一种很轻松的态度,但是外交的问题让他无法完全置身事外。他提出了“全球化”的观点,试图逃避制定实施现实而长远的战略规划,因而容易被眼前问题所困扰,被国内政治势力所左右。克林顿上任时美国尚且没有全球性的对手,但是他却没有抓住机遇,来构建一个具体的架构,去扭转那些已经显露端倪的危机。他对于核扩散问题不置可否,犹豫不决,首鼠两端;也没有采取措施来提高美国国民自我约束的自觉性,使得世界反美情绪越积越深,而克林顿却浑然不觉。布热津斯基对克林顿的描述有一个词精准恰当,那就是“自满”。作为一个自由主义者,克林顿的全球化只能算是一种盲目的乐观主义,没有办法有效的应对冷战后日益复杂的地缘政治。
小布什的领导对于美国来说简直就是一场灾难,他并没有好好利用9.11事件给美国带来的契机来巩固美国的地位,反而危险的破坏了美国的地缘政治位置,在一种新帝国的幻觉中陷入了一场对伊拉克的孤独战争,损害了美国的利益。我们很遗憾的发现,伊斯兰世界萌生了对整个西方世界的普遍敌视,中东局势动荡不安,其他国家纷纷扩张自己的实力在暗地里蠢蠢欲动,而美国的政策却被广泛恐惧甚至是轻视。小布什的政策完全由恐惧引导和激发,是典型的单边主义与教条主义的产物。
小布什的政策不仅对国际形势产生了影响也对国内民众的情绪产生了极为恶劣的影响,使得美国上下都充斥着一种历史焦虑感。美国民众从一开始对小布什言辞的坚定支持到最后立场的摇摆不定,都说明了小布什的外交政策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难以令人信服。这个充满自信的民族正在转变为一个受恐惧驱使的民族,这样的民族很难实现对全世界的领导。
布热津斯基是一位始终坚信美国独尊地位的外交家,他一直强调的就是美国主宰全球政治格局的合法性与到的地位。他借助美国超群的经济军事科技实力来为美国政治上的领导全球提供基石。他要求一改小布什以为强调军事力量的单边政策,灵活分析新时期的特点为美国霸权主义披上合法的外衣。无论布热津斯基如何掩盖都不能隐藏其真实目的:“将全球超级地位化作友善的行动,从享有优势到实现无所不能”。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清楚地看到,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并将其发挥到最大是布热津斯基未曾改变的战略出发点。布热津斯基一直热衷于维护美国在全球格局中长久的领导地位。
然而,布热津斯基对于美国这种主导地位的推崇归根到底只是一种观念上的认同,缺乏进一步正式的基础。作者在事后悲哀的承认:“美国的政策被全世界视为在一个后帝国时代仍显示傲慢的帝国主义特征;在一个后殖民时代仍深陷殖民主义窠臼;面对一个史无前例的相互依存的世界却仍自私自利、冷漠无情;在一个宗教多元的世界却对文化问题自以为是。”美国相对力量削弱的趋势没有改变,很多不确定因素正使美国的优势地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美国也面临着巨额债务、贸易逆差的危险。布热津斯基对美国领袖地位有信心但是却底气不足。
另外,在我看来,美国三位总统的政策之所以差别巨大不能形成一项统一长远的对外战略与美国两党轮流执政的政治现实是分不开的,这也是美国战略缺乏连续性的原因。
尽管布热津斯基对美国得的领袖地位有着乐观的推测,但是大国兴衰是历史常态,世界多极化迅速发展的情况下人类历史已经不存在永恒的霸权,美国虽然有着美好的憧憬也不能悖逆世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到头来可能也只是落得个事与愿违的下场。
[参考文献]
[1]王荣.美国外交战略的深刻反思——评布热津斯基的著作《第二次机遇》[J].亚非纵横,2009,04:54-58+60.[2]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西亚非洲室博士 张春.美国“大机遇”在哪里?[N].文汇报,2008-04-04007.[3]周叶菁.美国的全球领袖之路——《第二次机遇:三位总统与美国超级大国的危机》评介[J].美国问题研究,2008,00:171-173.[4]王洪霞.布热津斯基的地缘战略思想[D].吉林大学,2008.[5]张欢,王大骐.布热津斯基 国际大棋局的影子棋手[J].南方人物周刊,2011,42:42-48.[6]郭尚鑫.地缘战略与大国霸权——论布热津斯基的地缘战略构想[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05:117-120.[7]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 张建.布热津斯基指点美国外交战略[N].文汇
报,2012-04-19007.[8]郭尚鑫.布热津斯基的地缘战略构想[N].学习时报,2012-11-19006.
第五篇:科学发现的机遇
摘要
意外事件导致科学发现称为机遇。机遇分为同向、类向、异向和背向四种类型,认为截获它们具有一定的主客观条件。但机遇是人无知的表现,它是科学预测外产生的;这不是说机遇可坐待而得,它只垂青于科学劳动者里身于某种实践而又有准备的头脑。因此,增加产生机遇的几率是可能的。
机遇为科学研究提供契机,任何科学发现都不同程度地包含着机遇因素。科学研究的任务就在于通过这些偶然发现,去揭示其内部的必然性,从中作出科学结论。机遇在科学发明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将从如何认识机遇及机遇的本质,从方法论角度作分析。
在科学发现和发明中,机遇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的出现依赖于科学主体对科学问题的理解程度和对自身内部信息整理的系统化,同时也取决于科学主体自身的认识能力,如:逻辑能力、想象力、敏锐度及直觉等。但从其本质上看,机遇是客观事物的异常现象或意外变化与认识主体的主观能动性的统一,二者统一的基础是主体的科学实践。
关键词:机遇;科学;偶然性;必然性
自然辩证法(论文)
1科学发展机遇的类型
学发现的意外事件。从个别到特殊、再到个别。一般是认识事物的一个普遍规律。认为机遇有4 个基本类型[3]。1.1同向机遇
同向机遇这类机遇与预测的研究方向根本上一致,但由于种种原因,对具体进程不可能傲到每一步都清楚,因此科学发现中往往出现机遇。这种机遇是在科学发现的既定方向上起作用的。达尔文创立进化论学说就是此类机遇。1.2类向机遇
这类机遇与预测的生成领域及其研究方向偏离,它一方面包含有部分预测,另一方面又具有未预测的科学产物。1.3异向机遇
这类机遇与科学预测的发展毫不相干,但其本身的性质并不与科学预测相悖逆。1.4背向机遇
这类机遇虽在预测生成的科学研究领域之内,但结果却与预测相反。如国美的戴维森关于电子波的发现,在实验上证明了粒子存在波动现象,是物理学上重大发现,然而,他们的发现确实背向机遇的[4]。
自然辩证法(论文)
2.3深厚的知识基础。
最后,任何一项科学发现都不是科学家凭空想象得出的,都必须以一定的相关知识做基础。一个没有足够准备知识的人搞科学研究就像一个不会爬树又没有工具的人,只能眼睁睁看着果子高悬枝头,却无法摘到它。罗素在研究孤立波的时候,他早已是是个水利工程师了,不仅具备了相当的流体力学知识,而且有很好的试验能力,这些都是研究和重现孤立波所需要的必要条件[8]。伦琴在发现X 射线时是弗赖堡大学的物理学教授,并且已经在自己的学术领域发表17篇高质量的论文。冯·卡门在上大学时就发现自己更热衷于科学理论和逻辑思维方面的问题,他非常喜欢读书,很少参加社会活动。当他得到匈牙利科学院的留德奖学金后来到哥廷根大学留学,那里自由民主的学术气氛、风格迥异的大师如普朗特(L·Prandt l,1875-1953)、希尔伯特(D·hilbert,1862
自然辩证法(论文)
3机遇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从科学开始萌芽起,机遇就多少有效地促进了科学的形成和发展。s ·布特勒在17 世纪指出:世上所有的发明,一开始并不是凭借理性,亦非由于智慧,而是那些幸运的人在误解或失察中偶然碰到的。事实上,确卖有许多科学发现得力于机遇,许多科学家也非常重视机遇的作用。他们在自述或论著中阐明了自己的观点。巴甫洛夫认为:“ 科学研究的未来总是难测,总是充满意外事情。” L·鲍林强调:“真正的研究是碰运气的。M·玻恩指出:“ 科学永远充满了意外的事,充满了预想不到的实验结果”,由于存在所谓“遵循规律的意外事件”,应该“允许机遇进入精密科学的王国”。E·柯尼施感叹机遇的重要性是不可思议的,机遇是创造力必不可少的要素。P·艾利希认为成功的研究所必要的条件只是4 个G,即德文的geist、geld、geduld 和gluck,其意思是想象、金钱、耐心和幸运。对于艾利希来说,这无疑是肺腑之言,因为他本人用核酸法染色结核杆菌就曾得力于机遇。当时,他将一些配剂搁在炉子上就外出了,有人无意中点着了炉子,而炉温正好合适,使蜡衣的细菌着色。艾利希把握了机遇,完成了科学发现。R·柯赫曾对机遇促成艾利希的发现大发感概。1987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利根川认为:天资和勤奋对一个科学家来说是重要的,但他毫不怀疑机遇的重要性[9]。
3.1机遇能够有效地加速科学发现进程
机遇有助科学发现的重要作用,首先在于它作为可能性与现实性的联系纽带之一,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加速科学发现的进程。对于科学家或科学发现来说,机遇的这种作用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1974年,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与B·里奇特几乎在同时发现了同一粒子J 加粒子(丁肇中命名为J粒子,里奇特命名为冲粒子)。1976 年,他们因此科学建树平分诺贝尔物理学奖金。恩格斯曾指出:“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末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发展的加速和迟缓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这些偶然性的。” ¾ 可见偶然性不仅能把可能性和现实性联系在一起,而且能够加速必然性的反映过程,机遇在科学发现中作用亦如此。
自然辩证法(论文)
结
论
总之,对机遇的认识、利用和捕捉,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态度,既不能完全否认,也不能盲目崇拜。完全否认机遇,易错失良机,把科学史上由于机遇获得的成果,误认为是资产阶级的唯心主义编造出来的,来个不承认主义,比如,过去苏联的李森科甚至曾提出:“ 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而盲目崇拜机遇,又会助长科学研究中的侥幸心理,放松在艰辛道路上的探索。一些书上曾片面宣传过什么牛顿睡在草坪上看见苹果落地,从而发现万有引力;门捷列夫玩纸牌而发现了周期律等。似乎这些重大成就,皆出于偶然机遇,完全是碰运气的结果。显然对待机遇的这两种观点都是片面的。正确的态度:在科学研究中,既要坚持明确的目的性,又要重视意外性;既不要夸大机遇的作用,又不放过机遇。那种采取“守株待兔” 的态度,把精力完全放在侥幸之上的人,是永远不会取得成功的。只有勤奋终身,具有精湛专业知识、知识渊博、又有远见卓识、勤于思索、经验丰富、思想活跃、具有创新精神的科学家,才有可能发现和捕捉有重大意义的机遇,导致科学上的重大发现。恩格斯曾经指出:“在表面上是偶然性在起作用的地方,这种偶然性始终是受内部的隐蔽着的规律支配的,而间题只是在于发现这些规律(《马克忍恩格斯选集》第4 卷,第243 页)。从唯物辩证法的高度研究科学发现中的偶然性,就是要探讨、发现机遇导致科学发现的规律,随着这种研究的深入进行,必将大大丰富科学方法论的内容,也势必给科学发现带来深远的形响。J·弗兰兹认为:科学研究与其说是科学倒不如说是艺术。
尽管我们确认机遇是客观的,但要成功的辨识、截获机遇,并通过追踪决策对科学发现产生作用,还需要科学家强烈的主体意识和创造精神,特别需要他们的研究个性和特殊才能。正如我国数学家华罗庚所说:如果科学发现有什么“偶然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机遇”也只能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1986 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华裔化学家李远哲也认为:“ 科学的发现不是可以设计的,这往往取决于科学家个人的劳动,取决于他对某个科学问题的不懈努力。科学研究既是社会的事业,也是个人的活动。我们评价一个科学家在社会中的地位,要看他对社会的贡献,但在总方向己定的情况下,要给科学家以一定的自由度,让他们自由地寻找最正确的方向。” 科学
自然辩证法(论文)
参 考 文 献
[1]杨敏才, 李光.论科学发现的机遇[J].哲学研究, 1983, 9: 001.[2]冯秀芳, 戴世强.浅谈机遇与科学发现--由有心栽花花不发, 无心插柳柳成荫想开去[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2006, 36(6): 686-689.[3]杨敏光, 李光.科学发现机遇的类型[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 1984, 6: 024.[4] 周秋蓉.机遇与科学发现[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3, 3: 001.[5]奥托·格拉塞尔.伦琴[ M].北京: 原子能出版社, 1980.[6] 郭安.科学发现中机遇的认识论分析[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1992, 6: 8-13.[7]冯秀芳, 戴世强.浅谈机遇与科学发现--由有心栽花花不发, 无心插柳柳成荫想开去[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2006, 36(6): 686-689.[8] 宋边轩.科学发现与机遇[J].科技文萃, 1995, 2: 067.[9]李光.再论科学发现的机遇[J].社会科学, 1988, 11: 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