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推进牧业产业化全面加快农民增收步伐(优秀范文5篇)

时间:2019-05-14 05:33: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着力推进牧业产业化全面加快农民增收步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着力推进牧业产业化全面加快农民增收步伐》。

第一篇:着力推进牧业产业化全面加快农民增收步伐

着力推进牧业产业化全面加快农民增收步伐

几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主副换位不动摇,紧紧围绕畜牧产业化经营核心,通盘考虑,协调运作,整体推进,加速构筑了畜牧业经济基地生产标准化、加工产品品牌化、产品销售市场化的产业化经营新格局。2004年,实现牧业产值28.95亿元,增长47.8,占农业总产值的57.4;规模以上产业化龙头企

业产值24.4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0.8亿元的79.2;牧业人均收入1316元,提高了11个百分点。我市相继被评为全省牧业经济发展先进县,农村经济综合先进县。

一、大力引建龙头企业,提高牧业产业化经营牵动力

我们把发展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作为“项目年”引建项目的重中之重,通过浓化氛围全民抓,落靠责任激励抓,全程问效跟踪抓,引进、扩建、培育三位一体,千方百计做大做强。一是放开环境,招引龙头。围绕畜牧主导产业,靠放大优势对接,用优惠政策吸引,全力以赴招引牧业加工项目。去年从广东雅士利集团引进资金5000万元成立了黑龙江省卡邦乳业公司,投产后年可加工鲜奶7万吨,产值1.5亿元,创利税2000万元。从北京生物公司引进500万元建设饲料加工项目,现已投产,年加工饲料5000吨,产值1250万元,利税185万元。二是主动出击,联靠龙头。针对生猪市场波动较大的实际,发挥“光远牌”无公害猪肉的品牌优势,主动出击,洽谈联系,以太平乡为基地,与大庆金锣集团建立销售关系,以每公斤6.2元的保底价格签订长期供应合同,共向该公司销售无公害生猪60万头。三是集聚内力,扶强龙头。我们以扩建为突破口,不断加大技改力度,整合产品品牌,进一步增强龙头企业牵动实力。伊利集团乳品加工生产线达到13条,年加工鲜奶能力达到13万吨,年创产值6亿元,利税1.2亿元。加大对绿洲乳业集团技术改造力度,投资3500万元,新上立体深加工初乳素项目,达产后可年加工牛初乳1000吨,产初乳素100吨,年加工鲜奶能力达到5.6万吨,实现销售收入4.18亿元,利税5453万元。鲜奶加工转化率达到100。扶持希望饲料有限公司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公司生产的“希望”牌、“收获”牌近百余种系列浓缩、配合饲料,遍及东北三省及内蒙古地区。四是深化改革,盘活龙头。由于经营机制不活、原料供应不足等原因,市食品厂、外贸冷冻厂、昌五银鹅公司等几家畜禽加工企业一直处于停产状态,近两年,我们通过盘活存量资产,采取租赁、股份、合作等形式使这些企业重现生机,年加工白条鹅120万只,白条鸡820万只,分别占饲养总量的80和30。五是壮大载体,培育龙头。我们把壮大贩卖畜禽产品经纪人、创建畜禽股份合作经济组织作为牧业经济发展的“小龙头企业”来抓,创建各类畜禽股份合作组织69个,经纪人队伍5800人。向阳乡的蛋鸡股份合作组织,通过不断壮大完善,实现了品种、规程、价格、销售四统一,鲜蛋远销到广州、天津等国内大中城市,年销售量达2000万斤。

二、全力壮大基地规模,提高牧业产业化经营支撑力

我们把壮大畜牧业基地作为产业化经营的重中之重,因乡制宜确立主导产业,通过定指标、落任务、抓推进,全力以赴大养特养,加快总量扩张,实现规模发展,提高畜牧业基地建设的整体水平。一是大建养殖小区,引带发展。充分调动党政群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大场大户的积极性,利用闲置厂房、关停企业旧址以及废弃地,建设奶牛、肉牛、生猪、肉蛋鸡、大鹅等高标准养殖小区135处。仅新建奶牛标准化养殖小区68,存栏奶牛3.5万头。同时以开展“项目年”建设活动为契机,引进时代奶牛繁育场、牡丹江龙大养殖场等投资千万元以上奶牛项目6个,引进大场大户156户。通过实施小区牵动战略,引带示范全市牧业规模总量跨越提高。二是提升专业层次,全面发展。实施产业全民化战略,坚持小规模、大群体的原则,走千家万户普养的路子。突出各地传统优势、技术优势和资源优势,实施区域化布局,专业化推进,规模化发展。已发展专业乡7个、专业村65个、专业屯260个、专业户1.2万户。去年全市奶牛存栏11.8万头,商品奶总量达到13万吨,肉牛、生猪、山绵羊、家禽饲养总量分别达到35.1万头、162万头、85.2万只和2658万只。肉类生产进入全国百强县,奶牛、肉牛、生猪、蛋肉鸡饲养总量位居全省前列。三是实施标准生产,高效发展。我们把推进程序化饲养模式作为提质增效的重要措施,通过科技培训、现场指导、培育典型、发放资料等办法,大力推广了奶牛高产攻关、肉牛集中拴系育肥、生猪直线育肥、蛋肉鸡高产技术、大鹅科学饲养五大畜禽饲养管理模式,从根本上打破了传统饲养惯式,有力地促进了饲养方式和生产标准大幅提升。全市奶牛单产平均提高15以上,肉牛日增重3斤以上,生猪必保4个月出栏。大力实施良种化工程,实施了“高产基础母牛提纯工程”,推广奶牛特级冻精配种,探索并施行奶牛胚胎移植等高新技术;生猪

全面采用二、三元杂交品种,全市畜禽优良品种覆盖率平均达到83。全面加大对畜禽一、二类传染病以及繁殖和代谢疾病的防治力度,畜禽重大疫病的防治率达到100。

三、不断完善服务体系,提高牧业产业化经营保障力

为保障牧业产业化顺畅发展,我们从机制入手,着力打造适应牧业发展的务实高效的服务体系。一是创新组织领导体系。把畜牧业提升

到农村工作的首位,进一步实施“一号工程”,市委书记、乡镇党委书记、村支部书记三级书记主抓,市主管农业副书记、副市长、乡镇党群书记专抓,各级领导干部都把主要时间、主要精力用在抓牧业上。强化畜牧经济开发区职能,加大协调、指导力度,推进全市牧业发展。二是创新政策扶持体系。我们立足实际,先后出台了10多项优惠政策,免除本市应收的占地费用,优先安排人畜饮水项目资金,按农民照明用电价格供电,工商部门免收管理费等等。全市仅在架电、修路上就投入资金315万元。积极协调农行、信用社等金融部门加大资金投放力度,仅2004年就为奶牛户提供资金5000万元,其中投放到奶牛小区的占65。牢固树立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观念,最大限度发挥服务伊利乳业、华润酒精、成福食品等龙头企业办公室作用,时刻为企业排忧解难、保驾护航。三是创新设施配套体系。在每处小区都设置了综合服务室,选聘专业技术人员常年驻守,实施全天全程服务,达到繁改、防疫、诊治等“六不出区”。全市投资1600万元加强了畜牧综合服务体系建设,达到了市有服务中心、乡有服务站、村有服务室,从场地、房屋到器具、设施进行全方位武装。为保证充足的饲草饲料供应,围绕一头成母奶牛2亩青贮饲料地目标,发展青贮饲料15万亩,“三高”玉米120万亩。四是创新目标考核体系。把畜牧业发展列入农村经济工作责任状,实行目标管理。市委、市政府督查室把牧业发展作为督查工作重点,做到一月一检查,一月一通报。去年市财政拿出180万元,对以牧业为重点的发展农村经济前7名乡镇进行了表彰奖励,并设立了每交售一吨鲜奶补贴10元的单项奖。实行市直部门包扶奶牛专业村。去年52个市直包扶部门投入资金1236万元,引进奶牛519头。

今后,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在绥化市委的正确领导下,瞄准“建小康、进百强”目标,深入推进主副换位向更高层次的农区牧业化进军,力争用5年时间,使80以上农户从事牧业生产,畜禽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80以上,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80以上,牧业人均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80以上,向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加速迈进。

第二篇:多措并举 加快推进农民增收步伐

多措并举 加快推进农民增收步伐.txt心态决定状态,心胸决定格局,眼界决定境界。当你的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睁大眼睛,千万别眨眼,你会看到世界由清晰到模糊的全过程。湖南统计信息网-信息浏览

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统计分析 > 湘西州

泸溪:多措并举 加快推进农民增收步伐

[ 来源: 湘西自治州统计局发布:湖南省统计局发布时间:2010-11-26

16:38 ]

2010年以来,泸溪县以中央一号文件为指导,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基本思路,结合全县农民收入主要依靠水稻、油菜、椪柑等传统产业和工资性收入偏低的实际,多措并举,通过强化管理,实施改变种植模式,大力发展蔬菜、烟草、种草养畜等特色农业,挖掘农业增收潜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预计今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79272万元,同比增长6.2%,全县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135元,比去年增加280元,同比增长9.8%。

一、强管理,抓传统、改模式、提品质、促增收今年来,在保障粮食安全的战略思想指导下,全县强化管理,稳定粮食生产,全县粮食种植面积20.61万亩,总产量达75999吨。其中:水稻种植面积

15.24亩,产量达 6388

4吨。同时,大力推广优质稻、杂交稻等水稻新品种新良种,全县优质杂交品种普及率达100%。改变传统单一种植水稻模式,实行菜—稻、瓜—稻、烟—稻等种植模式,提升土地利用率。冬油种植面积10.52亩,总产11137吨,产值

4100万元。在最大的支柱产业椪柑产业建设上,继续捆绑产业资金800万元,坚持优势区域发展战略,在稳定现有的30万亩面积的基础上,加强培管,积极实行标准化、科学化、集约化生产,通过推广“三挂一种”技术,即挂频振式杀虫灯、捕食螨、黄板、种草等无害化病虫害防治;实行“果—禽—沼”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实行“三疏一改”技术,即疏花、疏果、疏枝、品改,提升椪柑品质,切实提高椪柑标准化生产水平,全面提升椪柑综合生产和产业的竞争能力,并加大椪柑加工、营销力度,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根据产量预测,挂果的18万亩,总产量将达15万吨,产值2亿元。按泸溪县农村人口24万人计算,仅椪柑一项就为农民人均增收833元。

二、优结构、抓区域、搞特色、强发展、促增收在发展全县支柱产业椪柑的同时,泸溪县根据每乡镇的传统产业优势,优化产业结构,强化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狠抓特色产业的发展。全县种植烤烟

1.22万亩,产量2万担,目前已收购1.25万担,以收购

价12.1元/公斤计,加上省、州、县烤烟扶持费,每公斤均价可达15.2元,烟叶总产值可达1520万元;以兴隆场镇为中心的西南6乡镇大力发展我县传统特色产业玻璃椒种植,今年泸溪县成为辣椒种植全国标准化生产基地,面积达5万亩,现椒产量4.8万吨,干椒产量0.7万吨,产值

5400万元;以解放岩乡为中心的生姜产业,种植3500亩,总产3500吨,产值5400万元;浦市镇、武溪镇、白沙镇的蔬菜瓜果种植面积

2.6万亩,总产1.82万吨,产值

2400万元;利用泸溪县传统养殖优势,以浦市铁骨猪荣获农业部优势农产品地理标志为依托,以标准化建设为抓手,发展特色养殖,引导农民改变散养习惯,加快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大力推行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形成了石榴坪乡、浦市镇、达岚镇、武溪镇等一批标准牧猪养殖小区,鼓励养殖企业和养殖大户利用泸溪县地理优势发展特色养殖,如浦市铁骨猪、本地山羊、南江黄羊、湘西黄牛、山鸡等等,同时利用全县溪河塘坝多,又是五强溪电站库区的优势,发展水产品的养殖,预计全年出栏牲猪13.82万头,家禽81.93万只(羽),水产品2190吨,畜牧水产业产值达21300万元,同比增长4.7%,畜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产业之一。根据泸溪县地理条件,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林。泸溪县集体林权改革任务的即将完成,为发展特色经济林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今年扶持农民种植油茶3100亩,并加强原有特色经济作物(含药材)的管理。

三、搞培训、送技术、抓转移、壮劳务、促增收近年来,泸溪县始终把劳务经济作为农民增收的重点来抓,加大农民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大力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途径,鼓励劳务输出和农民进城就业,鼓励农民依托城镇建设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创办商贸、服务、运输、建筑等实业,不断壮大劳务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今年以来,通过实施“阳光工程”、“转移就业培训”等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万人,按人均可寄(带)回4500元计,实现劳务总收入2.7亿元左右。农业、畜牧、林业、扶贫、农机等涉农部门根据乡镇实际,结合“科技下乡”等活动,举办椪柑、水稻、瓜菜、辣椒、水果、烟叶、生姜和养殖、农机维修等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班914期次,共培训农民达10.2万人次。通过举办形成多样的实用技术培训班,不断提高农民的种养管理水平和外出务工能力,也促进了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四、抓政策、跑项目、增投入、强落实、促增收围绕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泸溪县重点在加大农业投入、农业产权制度改革和保护农民利益等方面建立健全了长效机制。一是在增加“三农”投入上建机制。对中央和上级一系列扶持“三农”的政策,特别是对乡村的转移支付、对农民的各种补贴等,都严格按照政策要求落到实处。今年,泸溪县共发放各类惠农补贴7428.23万元。其中:小额扶贫贴息贷款299万元、落实粮食直补1400万元、良种补贴373.5万元(水稻15.3万亩,每亩补贴15元,计229.5万元;油菜12万亩,每亩补贴10元,计24万元;玉米2.4万亩,每亩补贴10元,计24万元)、各类农机补贴135万元(已完成补贴110万元)、家电补贴300万元、退耕还林补助4500万元、椪柑培管补贴配肥1767.8吨,计币420.73万元。二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上级支农资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整合支农项目资源,集中使用项目资金,重点用于农民最关心、最迫切、最容易见到实效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推广、农民培训等方面。今年,县财政继续捆绑资金160万元,建设44个村级道路硬化10万平方米;创建新农村示范片区1个,新农村示范村15个;完成新建农村沼气820个;全年投入各类水利建设资金4500多万元,开工各类水利工程3500处,改善灌溉面积1.12万亩,新增灌溉面积0.42万亩,新增保收面积0.13万亩,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5720名。三是加大县乡财政对农村各项事业的投入,做到了“三个持续增加”:即持续增加

对农业、农民在生产发展、技术培训等方面的投入;持续增加在农村水利、乡村道路、生态建设等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持续增加在农村义务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医疗、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方面的投入。截止目前,县财政已投入农业的资金达1.2个亿以上。

五、深改革、促流转、搞合作、激活力、促增收一是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的前提下,积极开展新开椪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使新开椪柑土地在自愿、有偿流转过程中获得财产性收益,并解决椪柑产业建设的新难题,现在新开椪柑土地流转面积达27928亩,签订合同面积17301亩。意向性流转面积达34522亩;二是积极推进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明晰产权,放活经营,规范流转,使农民在产权经营过程中取得收益,截止目前,全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主体改革任务已完成外业工作到输机发证阶段,已输机面积133.9473万亩。三是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目前全县成立相关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26个,入社农户6638户,带动农户16843户。要进一步提高我县农民的组织化生产水平,继续加大“合作社法”的宣传,加强职能部门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指导,结合产业发展促进合作社组织的建立;政府制定鼓励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优惠政策或措施。从而进一步做大做强专业合作社,发挥好其带动作用和增收作用。

[供稿:湘西自治州统计局彭顺田 廖胜国]

[审核:朱继无]

[责编:张艳]

加快转变湘西州农业发展方式问题研究

湘西: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确保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吉首: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实现经济新跨越

龙山县农业产业化建设的分析与思考

龙山: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促工业与环保协调发展

【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

第三篇:加快农民增收步伐构建和谐文明社会

加快农民增收步伐构建和谐文明社会

--党城湾镇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及思考

党城湾镇是个城乡合并的镇,因为缺乏明显的经济优势,以往一直处于“财政无收入,政府支出靠上拨,公益事业靠统筹”的状况。两年前曾有人预言,农村税费改革后,党城湾镇农业经济将直线下滑,成为“昨日黄花”,然而,却没有所说的那样,只是发展缓慢而已。党城湾镇是

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人口大镇,农民人均收入不及于城镇人均收入的一半,显然增加农民收入尤为重要。我们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系统论的思想,市场化的观念,开放性的思维,工业化的举措,指导农业与农村工作,统筹城乡经济发展,以城带农、以城补农,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而努力。

一、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现状

党城湾镇是全县最大的乡镇,也是唯一的农业乡镇,现辖紫亭社区、巴音社区、东山村、党城村、城关村、城北村、青山道村。两个社区、五个行政村、十二个村民小组(其中,青山道村为移民村)。全镇共有2558户,7386人,由汉、回、蒙、藏、裕固等民族组成。现有耕地8487亩,承包地农业税计税面积为6677亩;林地1000亩;人均拥有耕地面积为2.8亩,全靠党河水灌溉。主要农作物有为小麦、胡麻、蚕豆、洋芋、玉米、等,也种植少量的药材、大蒜、西瓜等作物。

2004年,全镇农村国民生产总值实现2362.9万元,比2001年增长913.6万元,年均递增21;其中,牧农业总产值实现1142.9万元,比2001年增长18.9,年均递增6.3;乡镇企业,二、三产业总产值实现1220万元,比2001年增加508万元,增长了1.7倍;全镇从事二、三产业户数达到385户,从业人员达到453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50元,比2001年的3260.89元增加近890.11元,年均增加近300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8221元,比上年增加661元,城镇居民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以内。

截止2004年底,各类牲畜存栏达到8531头(只),适龄母畜比例达到62.5;牲畜繁殖成活率达到65.3,出栏率达到26.8,商品率达到10.7。舍饲养殖业从无到有,达到136户,修建温棚蔬菜16.8亩25座。初步形成了洋芋种植、舍饲养殖业等支柱产业。科技推广力度进一步加大,三年中举办各类培训班43期,培训农民4600人次,牛羊免疫密度达到100,胚胎移植43枚,农村科技含量进一步提高。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达到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早在肃北县第九次党代会上提出了分两步走提前六年率先在全省牧区县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而党城湾镇要实现这个目标,具有相当大的困难。就拿目前来说,虽说我镇于1996年提前一年实现小康,但是那只是不完善的,经济相对落后,生产力水平低下,农民人均纯收入相对较低,农区小康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形势极为严峻,任务相当艰巨,困难大于机遇,问题和挑战并存。目前,影响我镇经济发展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

(1)、资源贫乏,基础设施弱,物资和资金短缺,水利、电网,路面硬化建设的步伐不快;信息化市场经济闭塞;农产品流通领域狭小;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不利于农业增效的提高。

(2)、产业结构单一,由于陈旧观念和可供开发的自然资源贫乏,全镇农户种植仍以“老三样”(小麦、胡麻、大豆)为主,二三产业发展缓慢,农副产品加工和农村服务业所占比重很少,农业产业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的步伐缓慢,压粮、扩经、增草的比例没有明显的幅度,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缓慢,缺乏大的突破,仍在低水平上徘徊,在实践中探索。农业结构调整中数量多,规模小,已调整的结构有洋芋、玉米、大豆、胡麻、西瓜、药材、梨、苹果、杏多项品种,但从规模效益上来看,缺少连片的调整规模,缺乏主打品种,特色不明显,优势不突出,大路货多,珍、稀、特、新品种少,缺乏市场竞争力。无工业经济,地域经济的发展缺乏支柱产业,农产品深加工水平低,后劲严重不足,发展滞后,没有竞争优势,农民增收渠道不多,出现了粮食投入高,产出低,农民增收缓慢的局面。而且从产品层次上多数农民生产的初级产品多,加工产品少,低劣产品多、优质产品少、粮食作物多、特色产品少,使农作物的商品加工转化率低,附加值低,不利于农民增收的提高。

(3)、财政困难,村经济积累薄弱。缺乏持久有力的税源支撑,财源结构不够合理,职工工资发放缺口大,保运转,保发展压力较大。

(4)、村民对经济结构调整的意识还不够强,思想不够解放,小富即安,等、靠、要思想严重,没有能够充分发挥城郊优势。尤其是农民宁愿把传统的“老三样”种植调来调去,也不愿冒风险种植

第四篇:加快农民增收步伐构建和谐文明社会

--党城湾镇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及思考

党城湾镇是个城乡合并的镇,因为缺乏明显的经济优势,以往一直处于“财政无收入,政府支出靠上拨,公益事业靠统筹”的状况。两年前曾有人预言,农村税费改革后,党城湾镇农业经济将直线下滑,成为“昨日黄花”,然而,却没有所说的那样,只是发展缓慢而已。党城湾镇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人口大镇,农民人均收入不及于城镇人均收入的一半,显然增加农民收入尤为重要。我们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系统论的思想,市场化的观念,开放性的思维,工业化的举措,指导农业与农村工作,统筹城乡经济发展,以城带农、以城补农,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而努力。

一、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现状

党城湾镇是全县最大的乡镇,也是唯一的农业乡镇,现辖紫亭社区、巴音社区、东山村、党城村、城关村、城北村、青山道村。两个社区、五个行政村、十二个村民小组(其中,青山道村为移民村)。全镇共有2558户,7386人,由汉、回、蒙、藏、裕固等民族组成。现有耕地8487亩,承包地农业税计税面积为6677亩;林地1000亩;人均拥有耕地面积为2.8亩,全靠党河水灌溉。主要农作物有为小麦、胡麻、蚕豆、洋芋、玉米、等,也种植少量的药材、大蒜、西瓜等作物。2004年,全镇农村国民生产总值实现2362.9万元,比2001年增长913.6万元,年均递增21%;其中,牧农业总产值实现1142.9万元,比2001年增长18.9%,年均递增6.3%;乡镇企业,二、三产业总产值实现1220万元,比2001年增加508万元,增长了1.7倍;全镇从事二、三产业户数达到385户,从业人员达到453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50元,比2001年的3260.89元增加近890.11元,年均增加近300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8221元,比上年增加661元,城镇居民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以内。截止2004年底,各类牲畜存栏达到8531头(只),适龄母畜比例达到62.5%;牲畜繁殖成活率达到65.3%,出栏率达到26.8%,商品率达到10.7%。舍饲养殖业从无到有,达到136户,修建温棚蔬菜16.8亩25座。初步形成了洋芋种植、舍饲养殖业等支柱产业。科技推广力度进一步加大,三年中举办各类培训班43期,培训农民4600人次,牛羊免疫密度达到100%,胚胎移植43枚,农村科技含量进一步提高。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达到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早在肃北县第九次党代会上提出了分两步走提前六年率先在全省牧区县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而党城湾镇要实现这个目标,具有相当大的困难。就拿目前来说,虽说我镇于1996年提前一年实现小康,但是那只是不完善的,经济相对落后,生产力水平低下,农民人均纯收入相对较低,农区小康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形势极为严峻,任务相当艰巨,困难大于机遇,问题和挑战并存。目前,影响我镇经济发展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

(1)、资源贫乏,基础设施弱,物资和资金短缺,水利、电网,路面硬化建设的步伐不快;信息化市场经济闭塞;农产品流通领域狭小;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不利于农业增效的提高。

(2)、产业结构单一,由于陈旧观念和可供开发的自然资源贫乏,全镇农户种植仍以“老三样”(小麦、胡麻、大豆)为主,二三产业发展缓慢,农副产品加工和农村服务业所占比重很少,农业产业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的步伐缓慢,压粮、扩经、增草的比例没有明显的幅度,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缓慢,缺乏大的突破,仍在低水平上徘徊,在实践中探索。农业结构调整中数量多,规模小,已调整的结构有洋芋、玉米、大豆、胡麻、西瓜、药材、梨、苹果、杏多项品种,但从规模效益上来看,缺少连片的调整规模,缺乏主打品种,特色不明显,优势不突出,大路货多,珍、稀、特、新品种少,缺乏市场竞争力。无工业经济,地域经济的发展缺乏支柱产业,农产品深加工水平低,后劲严重不足,发展滞后,没有竞争优势,农民

第五篇:加快农民增收步伐构建和谐文明社会

步,推动农业稳定快速发展。‘发展是硬道理’,我们只有下狠心抓住经济结构调整这个关键,以党城湾镇现有的洋芋、药材、牧草等特色产品为主线,按市场规律,合理调整,把它调新、调优、调特,使其由农产品生产转向农产品深加工,达到有市场、有效益,实现布局与结构、质量和效益相统一,在现有的水平上实现经济发展。坚持把加强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经济工作的重重之中,大力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调整品种、品质结构,着力发展优质农产品生产,引导广大农民突出求“效”上下功夫,以“三品一效”和“两高一优”为目标,加快调整,对那些投入大、产量低、品质差,费工费时的种植品种逐年淘汰,把品质优、价格好、效益高的品种放在首位。

(三)、全力推进牧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经济发展 根据现有市场,预测未来市场,针对我镇目前的农业现状,必须发挥城乡结合优势。以洋芋种植、药材种植、玉米种植、牧草种植、舍饲养殖等特色产业为重点,推进“东山村洋芋种植,党城村舍饲养殖和玉米种植,城关村二、三产业发展,城北村温棚蔬菜种植,青山道村药材种植”的区域布局调整,力争实现产业链,采取公司加农户,订单农业等方式,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的种植、加工、转化增值的路子,加大投入力度,做大做强农产品深加工,建立淀粉、粉丝粉条、中药材削片等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小作坊、小禽场、小果园、小菜园的庭院经济,加大菜篮子工程建设,力争使我镇蔬菜市场占有率达到80%以上。同时,大力实施退耕还林还草,促进农业结构调整。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是一项富民强县工程,既有现实意义,又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在目前情况下,既能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又能增加农民收入。因此,在经济建设中,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大胆创新,形成规模,以推动我镇经济发展,确保农民稳定增收,脱离贫困,向小康迈进。

(四)、坚持以项目强镇为核心,促进经济发展。实现我镇经济发展,就必须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坚持项目强镇战略。也就是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各项农业政策对西部倾斜的机遇,发挥我镇的各种优势,切实提高投资效益,使项目建设成为我镇经济增长的亮点。立足镇情,突出前瞻性、多渠道、多论证,储备一批对我镇经济发展带动力大,优势突出,前景广阔,效益显著的项目;加大争取项目的力度,在短期内争取村级公路改造、舍饲养殖建设、乡镇文化设施建设、政权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建设的实施;大力发展非公有经济,不断壮大区域经济实力,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要不断完善硬环境的基础上,着力改变软环境,创造条件,充分发挥个体、私营等非公有经济在促进我镇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本着“先发展,后完善,你发财,我发展”的原则,使其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走出去”就是我们要走出去宣传党城,把我们的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优质洋芋、优质药材、优质紫花苜蓿等),宣传出去,把我们创办企业的区位优势绿色产品优势和政治优势宣传出去,通过这些优势的宣传变为我们的经济优势。“请进来”就是采取各种渠道,把外县、市企业请到党城湾镇安家落户,或与酒厂合作,或进行农产品深加工,发挥他们的资金优势,加快我镇经济发展。

(五)、坚持以科教兴镇战略保障,促进经济发展。坚持科教兴镇战略,最根本的问题是发展科技,核心问题是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提高全民创新能力和国民素质。因此,我们要把科教兴镇作为一项长期战略放在重要位置,增加投入,完善措施,力求创新。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必须增加对科技的投入,充分发挥我镇各站室所的工作职能,加强职业教育,科技培训,绿色证书培训,努力提高全镇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积极推进科技教育与经济发展的紧密结合,提高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六)、重视抗灾保畜疫病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促进经济发展 抗灾保畜工作范围广,任务重,难度大,坚持“抗灾、减灾、增收”的指导思想,以“四个确保”的总体要求,切实加强对抗灾保畜的工作,明确目标,制定方案和措施,向上争取资金,与有关部门联合做好。加强牲畜疫病防治工作,对邻县地区的疫情威胁不可忽视,加强对牲畜多发病、常见病和传染病的防治,适时驱治牲畜内我寄生虫,牧农中心加大各种防病疫苗的购买、投放、和注射工作。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方面,在做“三春”工作的同时,加大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宣传力度,对每年全镇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一趋势进行综合分析和预测,对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白粉病、小麦蚜虫、小麦黑穗病等重大病虫害的预防。

(七)、坚持以城乡一体化建设为先导,促进经济发展。坚持城乡经济共同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以产业为依托,大力发展特色经济;以城镇辅射农村,大力实施城镇带动农业,加快构建城乡互动共进的发展格局。同时,消除城乡分割体制,让老百姓心中不要有“城里人”与“乡里人”不一样之分,以发展的经济,解决农村经济不发达的现状,从而切实改变农村衣、食、住、行,让他们过上与城里人同样的生活。目前我镇的基础设施无法使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从事二、三产业。为确保我镇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发挥以城补农优势,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紧紧围绕商业一条街建设,吸引投资者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和菜篮子工程,促进经济发展。同时,合理规划我镇小城镇建设,用3-4年时间,力争使党城村、城关村达到城乡一体化建设要求,其余各村用4--6年时间逐步达到城乡一体化建设,以城补乡,城乡一体,使我镇早日构建和谐文明社会。做到了“七个坚持”,做好了“七个坚持”,党城湾镇的农业经济将会有一个突飞猛进的发展。

下载着力推进牧业产业化全面加快农民增收步伐(优秀范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着力推进牧业产业化全面加快农民增收步伐(优秀范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临沧市全面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临沧市全面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围绕调整结构、转变农业农村发展方式,临沧市以“稳粮、扩经、提质、增效”为主要内容,全面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2011年力争实......

    四川:经济快速稳定增长 农民增收步伐加快概要

    四川:经济快速稳定增长 农民增收步伐加快中国统计信息网2004.10.26 08:30:54 今年以来,四川省委、省政府组织和动员全省各族人民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宏观调......

    围绕农民增收推进农业产业化[精选多篇]

    围绕农民增收推进农业产业化 中共晴隆县委书记曾孔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了10个关于“三农”工作的1号文件,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党的......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步伐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精心打造法治政府 —拜城县依法行政工作先进材料2010年,我县按照地区行署《2010年法制工作要点和工作计划》、《阿克苏地区依法行政考核办法》的总体工作部......

    发展高效农业 加快农民增收致富步伐论坛共识

    发展高效农业 加快农民增收致富步伐 ——新沂市新安镇高效农业发展论坛形成的共识 高效农业是以国际、国内市场为导向,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充分合理利用资源环境,实现各种生产要......

    加快城市化建设步伐 积极推进农民市民化

    区委一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作出了全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实现两个率先的决定,制定了我区力争两个率先的时间表,沿江街道作为全区的经济重镇,要在两个率先的征程中,争做企业......

    加快“工业强县”进程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惠及十几亿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为今后二十年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绘制了宏伟蓝图。作为元谋这样一个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的典型热区......

    加快“工业强县”进程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

    加快“工业强县”进程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 加快“工业强县”进程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惠及十几亿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为今后二十年加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