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法律,法学专业刑法学试题
法律、法学专业刑法学(1)试题
1、与其他部门法相比,刑法具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二是。
2、我国的和罪的法定最高刑是否为三年有期徒刑,均适用我国刑法。
3、根据解释的效力不同,刑法解释可以分为。
4、根据属地原则,所谓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是指犯罪的或者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
5、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具有、6、我国刑法典规定的基本原则为、。
7、享有和
8、按照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的范围不同,犯罪客体可分为 和
9、刑法第20条规定“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这里的“但书”表示的是()A对前段的补充B对前段的强调C对前段的限制D对前段的例外
10、根据属地管辖原则,所谓在中国领域内犯罪,是指()
A犯罪的行为和结果均发生在中国领域内
B犯罪人和受害人均在中国领域内有居所
C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国领域内
D犯罪人或者受害人有一方在中国领域内有居所
11、犯罪的最本质特征在于它是()
A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B违反法律的行为C触犯刑律的行为D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12、我国刑法的首要任务是用刑罚同一切()作斗争。
A危害社会的行为B违法行为C违纪违法行为D犯罪行为
13、刑法第93条规定“本法所称国家工作人员,是指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这种情况属于()(多项选择)
A司法解释B立法解释C论理解释D文理解释
14、下列情况中,我国刑法有溯及力的是()(多项选择)
A行为是的法律认为是犯罪而行为后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
B行为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而行为后的法律认为是犯罪
C行为时的法律和行为后的法律均认为是犯罪但行为时的法律处刑比行为后的法律轻
D行为时的法律和行为后的法律均认为是犯罪但行为时的法律处刑比行为后的法律重
15、在犯罪客观方面的诸多事实特征中,只有()才是一切犯罪构成的必备条件。(多项选择)
A危害行为B危害结果C犯罪的时间、地点D犯罪的方法 名词解释:
16、犯罪
17、刑法
18、刑法学
问答:
19、简述犯罪构成的概念和特征。
20、案例分析。
第二篇:34法学专业《刑法学》
2010—2011学年学位考试大纲
(刑法学)
一、考试目的刑法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是我院为具有法学专业本科学历的毕业生参加学位考试指定的课程,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法律专业学位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法学专业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保证我校本科毕业生的专业质量。
二、考核目标
在考查刑法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同时,注重考查考生运用刑法学原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运用法律的能力。考生应能:
1.准确地再认或再现刑法学的基本知识。
2.正确理解和掌握刑法学的重要概念、特征、内容和其法律规定。
3.运用刑法学原理解释和论证某些观点,明辨法理。
4.结合社会生活背景或特定的法律现象,分析、评价有关案件、事件,找出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5.准确、恰当地使用法律学科的专业术语,要求论述有据,条理清晰,符合逻辑,文字表达通顺。
三、试卷内容与结构
(一)考试形式为笔试(开卷),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二)考试题型及其占分:
1、单项选择题(20分)
2、多项选择题(20分)
3、判断说明题(15分)
4、理解分析题(20分)
5、案例分析题(25分)
(三)考试注意事项
1、必须全部作答。
2、条理清楚,表达规范,内容完整。
四、考试内容
(一)刑法总论:刑法的概念与性质、刑法的体系和解释。刑法的基本原则。刑法的效力范围。犯罪概念、犯罪构成的四个基本要件与刑事责任。正当行为。故意犯罪过程中的停止形态。共同犯罪。罪数形态。刑罚的概念、功能与目的。刑罚的体系与种类。刑罚裁量制度。刑罚执行制度。刑罚的消灭。
(二)刑法各论:刑法各论与刑法总论的关系。刑法分则的体系。危害公共安全罪。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侵犯财产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贪污贿赂罪。渎职罪。
五、考试参考书目
高铭暄、马克昌、赵秉志,刑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3月第三版
第三篇:刑法学试题1
刑法学
一、单项选择题
1、甲为了杀死乙,举枪向乙射击,第一枪未击中,在能继续向乙开枪的情况下,甲不再开枪,停止射击。甲的行为是(B)。A、犯罪未遂 B、犯罪中止 C、犯罪既遂 D、犯罪预备
2、甲某晚跳墙进入一女村民家,企图实施强奸行为,入屋后,即站在窗前,用螺丝刀撬窗子,在其中一扇窗刚打开之际,正在睡觉的妇女惊醒,遂打开电灯,呼喊“抓坏人”,甲一看灯下的妇女,竟是自己小学同学,感到“难为情”,于是扭头便跑。甲的行为属于:(C)A、犯罪预备 B、犯罪未遂 C、犯罪中止 D、不构成犯罪
3、甲与乙有仇,甲欲杀死乙,而误把丙当作乙杀死。对甲(D)。
A、应当进行数罪并罚,其对乙是故意杀人未遂,对丙是故意杀人既遂 B、应定故意杀人未遂,因甲对丙的死亡主观上没有故意 C、应数罪并罚,其对乙是故意杀人未遂,对丙是过失杀人 D、只是一个故意杀人罪
4、某甲蓄意杀害某乙,某晚潜入某乙的院子,见墙角有个黑影,便以为是乙,举枪射击,后来发现打死的不是乙,而是乙的一头牲畜,对甲的处理(A)。A、按故意杀人未遂处理 B、按故意杀人预备处理
C、如果打死牲畜情节严重,可按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罪处理 D、因打死的是牲畜,不构成犯罪
5、某甲意图毒死某乙,误将白糖当作砒霜拌入某乙所要吃的食物内,某乙吃后平安无事。在这种情况下,某甲的行为(D)。A、不构成犯罪 B、属于意外事件 C、故意杀人预备 D、故意杀人未遂
6、犯罪分子给被害人服下毒药后就逃走了,不久后悔,赶回来抢救时,发现被害人已被邻居送往医院抢救脱离危险。对犯罪分子按(C)处理。A、犯罪中止 B、犯罪既遂 C、犯罪未遂 D、不构成犯罪
7、张某潜入某财务室,把保险柜打开一看,巨款早已提走,便失望地离去,他的行为是(B)。A、犯罪既遂 B、犯罪未遂 C、犯罪中止 D、不构成犯罪
8、某甲故意向某乙传授盗窃方法,某乙没有按某甲传授的方法去盗窃,甲的行为是(A)。A、犯罪既遂 B、犯罪未遂 C、犯罪中止 D、犯罪预备
9、杨某与张某积怨较深,杨某伺机报复张某。一日,杨某得知张某一人在家,便身带匕首准备前往张家杀害张某。途中,杨某突然腹部疼痛难忍,返归自家。杨某的行为是(B)。A、犯罪中止 B、犯罪预备 C、犯罪未遂 D、非犯罪行为
10、甲正在一居民家盗窃,忽听到门外有响声,以为来了人,急忙跳窗逃跑,未能偷走财物。实际当时并未来人,是大风吹动了门框。甲的行为属于(D)。A、意外事件 B、犯罪中止 C、犯罪预备 D、犯罪未遂
11、某甲与某乙有仇,欲寻机报复。一日某甲知某乙一人在家,便携匕首前往。途中遇联防人员巡逻,某甲深感害怕,折返家中。某甲的行为属于(A)。A、犯罪预备 B、犯罪中止 C、犯罪未遂 D、不构成犯罪
12、赵某持刀闯入钱某家中,声称要割下钱某的一只耳朵以教训她“与人通奸”的不忠行为,面对钱某的苦苦哀求,赵某将刀扔在钱某面前转身离去。依照刑法规定,对赵某应如何处理?(D)
A、应当不处罚 B、应当从轻处罚 C、应当减轻处罚 D、应当免除处罚
13、乙合谋盗窃一电器仓库,由某乙先配制一把“万能钥匙”,数日后,某乙将配制的钥匙交给某甲,二人约定当晚12点在仓库门口见面后行窃。晚上,某乙因害怕案发后受惩,未到现场。而某甲如约到现场后,因未等到某乙,便用“万能钥匙”打开库房,窃得手提电脑二部,价值人民币2万元,销赃后得赃款13000元。事后,某甲分300元给某乙,某乙推脱后分文未取。某乙的行为属于下列哪个选项?(D)A、不构成犯罪
B、构成盗窃罪,但属于犯罪中止 C、构成盗窃罪,但属于犯罪未遂 D、与某甲一起构成盗窃罪既遂
14、李某系A市建设银行某储蓄所记账员。2002年3月20日下午下班时,李某发现本所出纳员陈某将2万元营业款遗忘在办公桌油屉内(末锁)。当日下班后,李某趁所内无人之机,返回所内将该2万元取出,用报纸包好后藏到自己办公桌下面的垃圾震中,并用纸箱遮住垃圾袋。次日上午案发,赃款被他人找出。对此,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C)A、李某的行为属于贪污既遂 B、李某的行为属于贪污未遂 C、李某的行为属于盗窃既遂 D、李某的行为属于盗窃未遂
15、药店营业员李某与王某有仇。某日王某之妻到药店买药为王某治病,李某将一包砒霜混在药中交给王妻。后李某后悔,于第二天到王家欲取回砒霜,而王某谎称已服完。李某见王某没有什么异常,就没有将真相告诉王某。几天后,王某因服用李某提供的砒霜而死亡。李某的行为属于:(B)A、犯罪中止 B、犯罪既遂 C、犯罪未遂 D、犯罪预备
16、下列案例中哪一项成立犯罪未遂?(D)
A、甲对胡某实施诈骗行为,被胡某识破骗局。但胡某觉得甲穷困潦倒,实在可怜,就给其3000元钱,甲得款后离开现场
B、乙为了杀死刘某,持枪尾随刘某,行至偏僻处时,乙向刘某开了一枪,没有打中;在还可以继续开枪的情况下,乙害怕受刑罚处罚,没有继续开枪
C、丙绑架赵某,并要求其亲属交付100万元。在提出勒索要求后,丙害怕受刑罚处罚,将赵某释放
D、丁抓住妇女李某的手腕,欲绑架李某然后出卖。李为脱身,便假装说:“我有性病,不会有人要。”丁信以为真,于是垂头丧气地离开现场
17、甲深夜潜入乙家行窃,发现留长发穿花布睡衣的乙正在睡觉,意图奸淫,便扑在乙身上强脱其衣。乙惊醒后大声喝问,甲发现乙是男人,慌忙逃跑被抓获。甲的行为:(B)A、属于强奸预备 B、属于强奸未遂 C、属于强奸中止 D、不构成强奸罪
18、甲误用白糖当砒霜杀乙,甲犯罪的停止形态是(D)A、犯罪中止 B、犯罪预备 C、犯罪既遂 D、犯罪未遂
19、甲欲放火,将火点燃后,突然后悔,赶紧呼喊人,众人将火扑灭。甲的行为属于(B)A、犯罪预备 B、犯罪既遂 C、犯罪中止 D、犯罪未遂
20、洪某非法种植罂粟,在收获前响应政府号召,自动将罂粟铲除。对洪某(C)A、应当从轻处罚 B、应当免除处罚 C、可以免除处罚 D、可以减轻处罚
21、甲欲杀乙,将毒药投入乙的饭食中。乙服食后,甲后悔,赶紧说明情况,并将乙送往医 院抢救。医院在抢救过程中检查发现,甲所投放的“毒药”根本没有毒性,乙安然无恙。甲的行为属于(C)A、不构成犯罪 B、犯罪未遂 C、犯罪中止 D、犯罪既遂
22、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区别的关键在于(B)A、发生的阶段不同
B、犯罪行为停止的原因不同 C、处罚原则不同 D、犯罪性质不同
23、从犯罪既遂的形式看,传授犯罪方法属于(A)A、举动犯 B、行为犯 C、危险犯 D、结果犯
24、某人投毒杀妻,将毒食给其妻吃下,后见其妻中毒疼痛难忍,出于怜悯而自动将其妻送往医院抢救,有效地防止了其妻死亡结果发生,此例属于(C)A、预备阶段中的中止 B、实行阶段中的中止
C、行为实行终了而结果尚未发生之前的中止 D、犯罪未遂
25、甲对乙实施抢劫,乙奋起抗争,恰遇甲之友丙经过,甲请丙帮忙,共同抢得乙身上钱财若干。甲、丙的共同犯罪属于(B)。A、事先有通谋的共同犯罪 B、事先无通谋的共同犯罪 C、复杂共同犯罪 D、必要共同犯罪
26、把共同犯罪人分为组织犯的实行犯、帮助犯和教唆犯的标准是(A)A、按照共同犯罪人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 B、按照共同犯罪人行为的性质和犯罪分工 C、按照共同犯罪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 D、按照共同犯罪人的社会危害性大小
27、是否成立犯罪既遂,取决于(B)A、是否发生了预期的犯罪结果
B、行为是否具备了刑法分则规定的某一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 C、行为人是否达到了犯罪目的 D、犯罪行为是否多次完成
28、客观上不可能完成的某种犯罪,犯罪分子却自认为能够完成而自动停止犯罪的,(D)A、应认为是犯罪未遂 B、也应以犯罪未遂论 C、不认为是犯罪中止 D、应认为是犯罪中止
29、某甲欲杀乙,在乙的饭中投毒,乙发现异样,将饭倒掉未吃。甲的行为属于(B)A、犯罪预备 B、犯罪未遂
C、犯罪既遂 D、犯罪中止
30、李某将张某的装有2000元的提包抢走。李某在逃跑的过程中听见张某喊自己的名字,才发现张某是自己的表姐。遂将提包还于张某,声称是开玩笑,并将张某护送回家。李某的行为属于(D)A、犯罪预备 B、犯罪既遂
C、犯罪未遂 D、犯罪中止
31、犯罪行为达到既遂状态的标准是(D)A、犯罪分子达到犯罪目的 B、犯罪分子完成犯罪目的 C、犯罪行为导致客观危险结果
D、犯罪行为完全符合法定犯罪构成要件
32、关于故意犯罪形态,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D)A、故意犯罪形态只存在于故意犯罪中;
B、间接故意不可能有犯罪预备、未遂、中止形态
C、对过失犯罪而言,只有犯罪成立与否的问题,没有既遂未遂的问题 D、在犯罪预备阶段只能出现犯罪预备形态,不可能出现犯罪中止形态
33、关于犯罪中止,下列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D)A、犯罪中止既可以发生在预备阶段也可以发生在实行阶段 B、犯罪告一段落,归于中止之后,不可能出现犯罪既遂 C、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结果的,应当免除处罚
D、对于中止犯,造成损害结果构成犯罪既遂的,应当减轻处罚。
34、下列哪种情形属于犯罪未遂(A)
A、甲某在夜晚乡间小路上将一女子拦住,扑倒在地。当感到该女无力继续挣扎时,就松开了手。该女说,地太湿。甲某表示可以到较为干燥的小路上去(发生性关系),同时架着该女向路边走去。这时迎面开来一辆打着大灯汽车,该女即乘机挣脱向汽车跑去。甲某也没有继续追赶。
B、甲某将来到自己家玩耍的乙女(11岁)的衣服强行脱去,用自己的生殖器往乙女的生殖器里顶,但未能顶进去。
C、甲某被举报销售假烟,公安人员在其店铺内查获价值30万元的假烟,但未能查出其已经销售出的数量。
D、甲某从银行取款5万元,在回家的路上遭到乙某的殴打。甲某回家后将钱藏起,到公安机关报案,称乙某抢劫了自己刚从银行提取的5万元钱。公安人员经调查发现破绽,最后从其家中将该5万元钱搜出,致使其诬告陷害他人抢劫的行径败露。
35、甲某为赖掉欠丁某的5万元债务,将丁某杀害,并将尸体肢解,用塑料编织袋打包。对某乙谎称是毒品,托其从××市运至×市,并声称事成后必有重酬。某乙按吩咐打出租车将该塑料编织袋打成包裹运至×市,存放在火车站小件寄存处。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有(C)
A、甲某构成故意杀人罪,乙某不构成犯罪
B、甲某构成抢劫罪,乙某构成运输毒品罪(未遂)
C、甲某构成故意杀人罪,乙某构成运输毒品罪(未遂)D、甲某构成抢劫罪,乙某构成包庇罪
二、多项选择题
1、所列选项中哪些行为属于犯罪未遂?(AB)
A、某甲潜入本草位财务室正在撬保险柜,忽听门外有人走动,以为被发现,跳窗逃走 B、某乙用猎枪瞒准正在骑马的周某,欲将其打死,枪响后即逃走,结果将马打死周某负轻伤
C、某丙煽动群众抗拒国家法律的实施,被群众送到公安机关
D、某丁在旅馆内偷得同室李某的存物牌,欲冒领李某所存物品,后遇李某正寻找物牌,丁恐事情败露遂说自己刚刚拣到一个存物牌,随即从口袋中取出交给李某
2、下列关于犯罪中止的表述哪些是错误的?(BCD)
A、甲为杀人而与李某商量并委托购买毒药,李某果然为其买来了剧毒药品。但10天后甲放弃了杀人意图,将毒药抛入河中。甲成立犯罪中止,而李某不应成立犯罪中止。
B、乙基于杀人的意图对他人实施暴力,见被害人流血不止而心生怜悯,将其送到医院,被害人经治疗后仍鉴定为重伤。乙不是犯罪中止。
C、丙对仇人王某猛砍20刀后离开现场。2小时后,丙为寻找、销毁犯罪工具回到现场,见王某仍然没有死亡,但极其可怜,即将其送到医院治疗。丙的行为属于犯罪中止。
D、丁为了杀害李四而对其投毒,李四服毒后极端痛苦,于是丁将李四送往医院抢救脱险。经查明,毒物只达到致死量的50%,即使不送到医院,李四也不会死。丁将被害人送到医院的行为和被害人的没有死亡之间,并无因果关系,所以丁不能成立犯罪中止
3、下列有关犯罪预备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ABC)
犯罪预备既可以是为了自己实行犯罪而预备,也可以是为了他人实行犯罪而预备 实施预备行为后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着手实行的,属于犯罪预备 犯罪预备阶段的行为既可能成立犯罪中止,也可能成立犯罪预备 对于预备阶段的中止犯,除了适用中止犯的规定减免刑罚之外,还应同时适用预备犯的减免规定
4、陈某趁珠宝柜台的售货员接待其他顾客时,伸手从柜台内拿出一个价值2300元的戒指,握在手中。然后继续在柜台边假装观看。几分钟后售货员发现少了一个戒指并怀疑陈某,便立即报告保安人员。陈某见状,速将戒指扔回柜台内后逃离。关于本案,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CD)
A、陈某的盗窃行为已经既遂 B、陈某的盗窃行为属于未遂
C、陈某将戒指扔回柜台内不属于中止行为
D、陈某将戒指扔回柜台内属于犯罪既遂后返还财物的行为
5、犯罪中止可以发生在:(ABCD)A、犯罪的预备阶段 B、犯罪的实行阶段
C、犯罪行为尚未实行完毕的情况下 D、犯罪行为已经实行完毕的情况下
6、我国刑法规定,法定可以从轻或者减轻的情节有(AC)A、未遂犯
B、从犯
C、被教唆人没有犯被教唆罪的教唆犯 D、中止犯
7、犯罪中止的特征有(ABD)A、自动地停止犯罪
B、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
C、自觉地挽回损失
D、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
8、犯罪中止的特征是(BD)
A、只能发生在从实行到结果发生的犯罪过程中 B、只能发生在从预备到结果发生之前的犯罪过程中 C、自动放弃犯罪或者防止犯罪结果发生
D、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
9、关于犯罪中止,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BC)A、犯罪中止既可以发生在预备阶段也可以发生在实行阶段 B、犯罪既遂之后,不可能出现犯罪中止
C、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结果的,应当免除处罚
D、对于中止犯,造成损害结果构成犯罪既遂的,应当减轻处罚。
10、甲开摩托车,乙坐在摩托车的后座上,在某工厂门口伺机夺妇女的提包。甲、乙见妇女丙某肩挎背包走出,即驾摩托车尾随、加速,在擦身而过之际,乙某抓住丙某的挎包。但是因为挎包被丙某紧紧抓住,乙某从摩托车后座被拖下来,甲某驾车离去。乙某从地上起身后,一边夺挎包一边踢打丙某。丙某大声叫喊,周围群众赶到,乙某慌忙逃离。对此案,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BCD)
A、甲某和乙某共同构成抢劫罪(未遂)B、甲某和乙某共同构成抢夺罪(未遂)C、甲某构成抢夺罪(未遂)D、乙某构成抢劫罪(未遂)
三、名词解释
1、犯罪预备
2、犯罪未遂
3、犯罪中止
4、结果犯
5、危险犯
四、简答题
1、什么是犯罪未遂?犯罪未遂有哪些基本特征?
2、犯罪中止的概念和成立条件是什么?对中止犯应当怎样处理?
3、简述犯罪未遂的成立条件和理论分类。
4、对预备犯、未遂犯和中止犯的处罚原则。
5、犯罪既遂形态包括哪些类型?
五、论述题
论述犯罪既遂、犯罪预备、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的联系与区别。
六、案例分析题
(一)被告人张某,男,23岁,农民,某日得知邻居家里只留下一个女儿(16岁)在家守屋,于是,产生邪念。当晚11时左右,张某翻窗潜入邻居家,企图强奸。当张某悄悄朝被害人床前摸去时,不料踢响了放在地上的脸盆,将被害人惊醒,被害人立即拉亮灯并喝问:“谁?”张某见被发现,即转身跳窗逃去。
问:张某的行为属于故意犯罪的什么形态,应如何处罚?
(二)有妇之夫王某与未婚女李某长期通奸,为了达到与李某结婚的目的,王决意要杀死其妻。一天某甲暗中把家里的电视机、电风扇插头附近的电线上的胶皮剥掉,使铜丝裸露,以便其妻在使用时触电身亡。可是,五天过去了,其妻居然没有使用插头,事故没有发生。在这期间,王某内心十分恐惧,也有所悔悟,终于又把剥去胶皮的电线重新包好,有效地防止了触电事故的发生。分析:对王某的行为如何定性?属于何种犯罪形态?说明理由。
(三)被告:王某,男,29岁,某化工厂工人。
被告:周某,女,27岁,某副食店售货员。
被告人王某,平日作风不正,曾因和本厂女工乱搞两性关系,受过处分。被告人不引
以为戒,从某年4月以来,又同本厂赵某的妻子周某勾搭成奸,两人长期鬼混在一起。10月,王为达到与周某结婚的目的,与周共同策划谋杀赵。王提出具体办法是:由王提供毒药,由周寻机投毒。并商定在11月18日趁赵吃晚饭时将鼠药(磷化锌)和农药“乐果”,放入饭内,将赵毒死。周虽然当时已同意这个办法,并已将王提供的毒药准备好,但因她有一个不满3岁的男孩,经常同其父一起吃饭,她顾虑有可能把孩子毒死,又怕此后果严重,国法难容,便没有按照商定的办法实施投毒行为。后因被告人王想继续与周通奸被拒绝,周才揭发了王的上述罪行。
问:王、周两人合谋杀人是犯罪预备、未遂,还是犯罪中止?
(四)李某深夜潜入本单位财务室,意图盗窃保险柜中的财物。李用尽了各种方法,也未能将保险柜打开,感到十分沮丧。正要离开时,恰逢保安员巡逻至此。保安员发现财务室的门虚掩,即进去查看,与李某撞个正着。李某用撬棍将保安员打昏后逃走。回到家中后,李某恐保安员醒来后认出自己,就拿了一把匕首,欲将保安员杀死灭口。刚刚返回单位大门,即被接到报案赶来的公安人员抓获。现问:
1、李某的盗窃未遂属于犯罪中的哪种类型?
2、李某返回作案现场(本单位)欲将保安员杀死灭口的行为属于犯罪的哪种形态?
第四篇: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期末考试法律,法学专业宪法学试题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期末考试法律、法学专业宪法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宪法性文件是()。
A.宪法重大信条19条B.钦定宪法大纲
C.中华民国约法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2.我国在选举人民代表时将等额选举改为差额选举是()年选举法首先规定的。
A.53B.1979
C.1982D.1986
3.我国的政党制度是()。
A.一党制B.多党制
C.多党合作制D.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4.在我国,有权修改宪法的机关是()。
A.全国人大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国务院D.最高人民法院
5.我国有权解释宪法的机关是()。
A.全国人大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全同人大及其常委会D。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
6.选举制度的本质是由国家的()决定的。
A.经济制度B。阶级本质
C.政治制度D.立法机关
7.国家的结构形式主要是调整()。
A.国家的民族关系B.国家局部之间的关系
C.国家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D.国家的阶级关系
8.我国选举法规定,全国人大代表不超过()。
A.2500人B.2800人
C.3000人D.3500人
9.自治州、自治县的行政区域界限变更的审批机关是()。
A.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B.自治区人民政府
C.国务院D.全国人大常委会
10.每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由下列哪个机构召集()
A.本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
B.本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
C.上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
D.上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我国宪法的民主原则有()
A.一切权力属于人民B.民主集中制
C.权利义务一致性D.民族区域自治
2.我国选举法规定,有权提出代表候选人的是()。
A.各政党B.各人民团体
C.选民10人以上联名D.各级政府
3.我国的爱国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包括()的广泛联盟。
A.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
B.全国公民
C.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
D.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4.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自由包括()。
A.言论自由B.游行自由
C.罢工自由D.结社自由
5.宪法规定,向全国人大报告工作的有()
A.国务院B.中央军委
C.最高人民法院D.最高人民检察院
6.下列属于我国选举制度民主原则的是()。
A.普遍性原则B.公开性原则
C.平等性原则D。间接性原则.
7.资本主义国家的政体有()。
A.君主制B。君主立宪制
C.共和制D。联邦制
8.下列权利中,同时具有义务性质的是()。
A.生存权B.劳动权
C.受教育权D.休息权
9.担任澳门行政区长官须()。
A.年满40周岁
B.在澳连续居住20年以上
C.澳门永久性居民
D.中国公民
10.宪法规定,受国家保护的有()。
A.婚姻B。家庭
C.母亲D.儿童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资产阶级共和制可以分为—兰———、——和——·
2.我国宪法规定:“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
3.我国宪法修正案规定,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制度。
4.宪法规定,我国公民有言论、——、集会、——、——、——的自由。
5.1982年宪法规定,我国国务院设立审计机关,审计机关在——的领导下,依照法律独立行使——,不受其他——、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四、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20分)
1.政党制度
2.解释宪法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4,民族区域自治
5.批评权
五、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我国《国徽法》规定哪些国家机构应当悬挂国徽?
2.简述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原则。
六、论述题(本题16分,答题时请书写工整)
试述我国1979年选举法较1953年选举法在选举制度方面的改革和发展。
法律、法学专业宪法学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每个1分,共10分)
1.B2.B3.D4.A5.B
6.B7.C8.C9.C10.D
二、多项选择题(每个2分,共20分)
1.A B C2.A B C3.A C D4.A BD5.A C D
6.A C7.B C8.B C9.A B C D10.A B C D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
1.总统制议会制委员会制
2.人身自由身体
3.多种经济形式共同发展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4.出版结社游行示威
5.国务院总理审计监督权行政机关
四、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20分1
1.政党制度
所谓政党制度,是在特定国家内,各个政党采取不同的组织与活动形式。通过选举取得或维持政权,控制国家机器的一种政治制度。资本主义政党的作用主要有:操纵选举;控制议会;控制政府。资本主义的政党制度有:两党制、多党制和一党制。
2.解释宪法
是对宪法条文进行权威性的解释,以免造成适用宪法上的困难,即补充解释;或者确认某项法律或行为的内容是否违宪,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以保证宪法最高法律效力的违宪解释。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实现各民主党派及其他爱国民主人士进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
4.民族区域自治
所谓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管理本自治区城内的事务。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由此可以看出:
5.批评权
是指公民对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工作中的错误、缺点提出批评的权利。
五、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根据国徽法的规定,下列机构应当悬挂国徽:
(1)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
(3)中央军事委员会;
(4)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
(5)各级人民检察院和专门人民检察院;
(6)外交部;
(7)国家驻外使馆领馆和其他外交机构。
以上(1)(2)(7)点各2分,其余各一分。
2.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依据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起来的政治制度。(1分)其具体表现是:
(1)从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上看,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各级人大代表都是人民通过直接或间接选举的代表组成的。(3分)
(2)从人民代表大会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构成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的统一体系,居于主导地位,其他国家机关都是由人大选举产生,并受他的监督,向他负责。(3分)
(3)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的关系上看,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划分是遵循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原则。(3分)
六、论述题(本题16分。答题时请书写工整)
将直接选举的范围从基层扩大到县一级人民代表大会;(3分)
将等额选举改为差额选举;(3分)
将基层选举中无记名投票和举手表决一律改为无记名投票;(3分)
将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名额由直接规定改为由省及人大常委会自行决定;(2分)将按居住状况划分选区改为按照生产单位、事业单位工作单位和居住状况划分;(3分)
(6)规定候选人过多可以预选,可以宣传代表候选人;(1分)
(7)将代表候选人获得出席选民或代表半数以上选票始的当选改为获得全体选民或代表的半数始的当选。(1分)
第五篇:法学专业国际私法试题
法学专业国际私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中国在加入1965年《关于向国外送达民事或商事司法文书和司法外文书公约》时,对外国向中国送达文书的方式所作的保留是()
A.公告送达 B.外交途径送达 C.领事送达 D.邮寄送达
2.根据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外国法人的本国法是指()
A.其住所地所在国法 B.其营业地所在国法
C.其注册登记地国法 D.其行为所在地国法
3.属于主观连结点的是()
A.住所 B.物之所在地 C.当事人的合意 D.最密切联系
4.国际私法要解决的法律冲突,主要是指()
A.法律的国际冲突B.法律的区际冲突
C.法律的人际冲突D.法律的时际冲突
5.领事婚姻制度通常适用于在领事驻在国境内的()
A.本国公民与驻在国公民的结婚 B.本国公民与本国公民的结婚
C.本国公民与第三国公民的结婚 D.领事本人与驻在国公民的结婚
6.如果一个在中国为民事行为的外国人依其本国法为无行为能力,而依中国法为有行为能力,则适用()
A.该外国人的本国法B.该外国人的住所地法
C.该外国人的行为地法D.该外国人的属人法
7.“外国人的行为能力依其本国法确定,但在内国有住所者适用其住所地法”,这是一条()
A.单边冲突规范 B.双边冲突规范 C.重叠性冲突规范 D.选择性冲突规范
8.最有成效、最富影响的从事统一冲突法工作的国际组织是()
A.联合国B.海牙国际私法会议
C.美洲国家国际私法会议D.罗马国际统-私法学会
9.关于诉讼费用担保的规范,属于国际民事诉讼法中直接适用的()
A.诉讼程序法规范 B.诉讼实体法规范 C.冲突法规范 D.统-实体法规范
10.一国法院根据该国冲突规范的规定适用外国法时,如果适用的是该外国的冲突规范,则会发生()
A.识别 B.法律规避 C.先决问题 D.反致
11.当今西方国家对国家及其财产豁免问题主要采用()
A.绝对豁免原则 B.限制豁免原则 C.废除豁免原则 D.平等豁免原则
12.用于解决一国内部不同地区之间的法律冲突的规范称为()
A.人际冲突规范 B.时际冲突规范 C.区际冲突规范 D.国际冲突规范
13.当代在外国人民事法律地位方面一种非互惠的待遇制度是指()
A.国民待遇 B.最惠国待遇 C.普遍优惠待遇 D.不歧视待遇
14.我国与外国签订的司法协助条约中所指定的中央机关一般是()
A.最高人民法院 B.司法部 C.外交部 D.最高人民检察院
15.按照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外国法院的判决需要在我国承认与执行时,有资格提出申请的()
A.只有当事人B.只有外国法院
C.当事人或外国法院均可以D.只有利害关系人
16.识别的目的在于准确地确定应适用的()
A.冲突规范 B.程序法 C.准据法 D.实体法
17.根据我国有关司法解释,在侵权行为实施地法和侵权结果发生地法不一致的情况下,法院应当()
A.适用侵权行为实施地法 B.适用侵权结果发生地法
C.在侵权行为实施地法和侵权结果发生地法中选择适用
D.适用损害赔偿地法
18.意大利法则区别说的代表人物是()
A.胡伯 B.杜摩兰 C.达让特莱 D.巴托鲁斯
19.国际私法最早最主要的法律渊源是()
A.国内立法 B.国际惯例 C.国际公约 D.国内判例
20.物之所在地法不适用于()
A.动产与不动产的识别B.物权客体的范围
C.运送中的物品的物权关系D。物权的保护方法
21.用冲突规范调整涉外民事关系,其方法属于()
A.直接调整 B.间接调整 C.混合调整 D.自然调整
22.德国学者萨维尼提出的国际私法学说是()
A.既得权说 B.法律关系本座说 C.法则区别说 D.本地法说
23.各国法律一般规定反致适用于()
A.合同领域 B.物权领域 C.继承关系 D.侵权行为
24.“动产继承适用被继承人住所地法”,这条冲突规范中的“住所地”在国际私法上称作()
A.范围 B.准据法 C.指定原因 D.连结点
25.1980年《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适用于()
A.营业地在不同国家的当事人之间签订的买卖合同
B.飞机的购销合同
C.专供私人使用的货物的销售合同
D.不同国籍的当事人之间订立的货物买卖合同
26.行为地法原则主要适用的领域是()
A.行为方式B.行为人的权利能力
C.行为人的行为能力D.行为人的行为效果
27.一国法院依据公共秩序保留拒绝适用外国法后,多数国家取而代之的是()
A.当事人的属人法B.当事人双方选择的法律
C.当事人的住所地法D.法院地法
28.进行法律选择时,必须了解和分析法律背后的政策与精神,倡导此种作法的学说是()
A.结果选择说 B.国际礼让说 C.政府利益分析说 D.本地法说
29.各国法院在识别问题上一般以法院地法为依据,但作为例外,不适用法院地法的有()
A.关于某物为动产与不动产的问题
B.关于某事实为侵权或契约的问题
C.关于某事实为实体或程序的问题
D.关于某财产为继续或婚姻财产的问题
30.根据我国有关的司法解释,有双重或多重国籍的外国人,其本国法的确定标准可以是()
A.最密切联系地 B.行为地 C.惯常居所地 D.营业地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31.在我国,包含有冲突规范的法律是()
A.《票据法》 B.《海商法》 C.《民法通则》
D.《民用航空法》 E.《婚姻法》
32.调整国际航空货物运输关系的主要国际公约有()
A.华沙公约 B.海牙议定书 C.芝加哥公约
D.瓜达拉哈拉公约 E.纽约公约
33.在中国境内履行的涉外合同,按我国法律的规定,不适用意思自治原则的有
()
A.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
B.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合同
C.中外合作勘探开发自然资源合同
D.国际技术转让合同
E.国际动产租赁合同
34.国际社会对认领的实质要件一般适用()
A.法院地法B.父母属人法C.分别适用父母和子女属人法
D.子女属人法E.认领行为地法
35.在我国与外国签订的相互保护投资协定中,通常规定一方对另一方投资者在其境内的投资、只有在下列条件下,才可实行征收成国有化()
A.为了公共利益B.按照适当法律程序C.给予补偿
D.不应是歧视性的E.补偿不应无故迟延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36.我国对涉外扶养的法律适用是如何规定的?
37.简述“双国籍国民待遇”原则。
38.简述对冲突规范进行“软化处理”的方法。
四、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2分,共36分)
39.一英国人到洪都拉斯一家赌场赌博,输钱后向赌场借款10万美元,并将这10万美元又输掉,且未偿还。开设赌场的洪都拉斯人到英国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法院判令借款人偿还借款。英国法律规定经营赌场是犯罪行为,但是洪都拉法律允许开设赌场。问:本案中的合同关系是否成立?英国法院应如何适用法律?
40.法国人皮埃尔在20岁时与中国甲公司在中国签订一份原料购销合同。合同签订后,原料的价格在国际市场上大涨,皮埃尔没有履行合同。中国甲公司在中国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判令皮埃尔承担违约责任。皮埃尔答辩称,法国法律规定的成年人的年龄为21岁,签订合同时他19岁,属未成年人,不具有完全的行为能力,所以不应承担违约责任。
问:皮埃尔是否应当承担违约责任?为什么?
41.中国公民于某,1980年与妻子离婚,所生两个子女由前妻抚养,1985年,于某到西班牙经商。1991年与一西班牙女子结婚,按照天主教仪式举行了婚礼,按照西班牙婚姻法规定,天主教徒到天主教堂举行结婚仪式为双方缔结婚姻的形式要件。婚后不久,于某将在西班牙经商所获部分利润作为投资,回国内办厂,并购有楼房一栋,另有一些古董及银行存款。1995年2月,于某因车祸去世,未留下遗嘱,他的子女与他在西班牙的妻子之间对于遗产继承发生争执。田的子女认为于某在西班牙结婚他们一无所知,于某的婚姻未登记,不符合我国婚姻法的规定,于某的西班牙妻子不是于某的继承人。
问:于某在西班牙的婚姻是否有效?
答案要点
1.D 2.C 3.C 4.A 5.B 6.C 7.C 8.B 9.B 10.D 11.B 12.C 13.C 14.B
15.C 16.A 17.C 18.D 19.A 20.C 21.B 22.B 23.C 24.D 25.A 26.A
27.D 28.C 29.A 30.A 31.ABCD 32.ABD 33.ABC 34.BCD 35.ABCDE
36.(1)我国民法通则第148条规定,扶养适用与被扶养人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的法律。
(2)上述“扶养”-词应作广义解释,包括父母子女之间的扶养、夫妻之间的扶养以及其他有关人之间的扶养。
(3)我国规定,扶养人和被扶养人的国籍、住所以及供养被扶养人的财产所在地(法),均可被视为与被扶养人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的法律)。
37.(1)双国籍国民待遇原则,是《伯尔尼公约》和《世界版权公约》中规定的,双国籍是指作者国籍和作品国籍。
(2)它是指,如果作者为某一成员国的国民,则无论其作品在哪个国家出版,或者如果作品首次在某一成员国出版,则无论作者是哪一国的国民,在上述两种情况下出版的作品,在其他成员国都享有各该成员国给予其本国国民作品的同等保护。
38.(1)用灵活的开放性的连结点取代传统冲突规范中的僵硬的封闭性的连结点。
(2)增加连结点的数量以提高可选性。
(3)对同类法律关系依不同性质加以区别,规定不同的连结点。
(4)对同一法律关系的不同方面进行分割,对不同部分或不同环节规定不同的连结点。
39.本案中的借款合同是成立的。因为借款合同是在洪都拉斯签订并在洪都拉斯履行的,判断合同的效力应适用合同缔结地法、合同履行地法,即洪都拉斯法,根据洪都拉斯的法律,该借款合同具有效力。然而,洪都拉斯政府允许开设赌场的法律与英国禁止开设赌场的法律相抵触,英国法院可以适用公共秩序保留,排除洪都拉斯法律在美国的效力,驳回洪都拉斯人的起诉。
40.皮埃尔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我国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规定: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内进行民事活动,如依其本国法不具有行为能力,而依行为地法有行为能力的,应当认定具有民事行为能力。
本案中的合同是皮埃尔与中国甲公司在中国签订的,合同的履行地也是中国,应认定合同的行为地在中国,应适用中国法律认定皮埃尔是否具有行为能力。中国法律规定,18岁为成年人,皮埃尔签约时已19岁,具有完全的行为能力,应承担违约责任。
41.于某在西班牙的婚姻是有效的。
我国对涉外婚姻的法律适用问题的规定为,中国公民和外国人结婚适用婚姻缔结地法律。无论中国公民同在境外的外国人结婚或同在华的外国人结婚,均依该婚
姻缔结地的法律。
本案中,于某在西班牙侨居多年,在西班牙,天主都徒以在教堂举行结婚仪式为婚姻成立的形式要件,其婚姻符合婚姻缔结地即西班牙的法律,因此应认定他们之间的婚姻有效,符合婚姻缔结地即西班牙的有关法律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