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医药物流管理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时间:2019-05-14 05:44: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医药物流管理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医药物流管理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第一篇:我国医药物流管理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我国医药物流管理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国经10-2班

郑伟 10160102

21我国医药物流管理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摘要:在医药行业蓬勃发展的今天,社会分工日益精细,中国医药物流技术却相对落后,医药商业企业对未来的定位与发展感到困惑。物流是供应商和零售商之间的重要桥梁。因此在医药行业进行信息化改革,提高物流的应急性和运输质量,完善其客户管理是刻不容缓的事。

关键词:医药;信息化;物流网络规划

一、背景介绍

医药商品直接关系到国民的生命健康及安全问题,医药物流因而具有一些其他行业物流所不具有的特点。不仅要要针对品种多,批量少的要求实现高效并准时的配送,减少差错率,还要对物流过程中各项信息进行追踪管理。我国现代商业医药物流体系建设起步较晚,通过国家的大力扶持以及大型企业所产生的示范效应,我国商业医药物流发展迅速。但由于我国参与医药物流的公司企业众多,水平参差不齐,且多以小企业为主,所以从保障我国药品安全角度出发,国家对医药物流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我国医药物流体系的逐步完善,但现行的商业医药物流体系已不能与企业日益扩大的业务规模相适应,这主要表现在,物流信息对企业的发展正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药品市场关于运输质量的竞争悄然兴起;针对近年来灾害频发,关于提高医药物流的应急性成为当代物流一大发展趋势;传统的通过关系或人际的、宗派的的网络进行营销的手段也在越来越多被用来建设和维持盈利性客户关系。

二、问题分析

从信息化建设的角度来看,中国的医药物流企业还处于在从部分信息化向全面信息化水平发展的阶段。根据2009年中国物流管理信息化调研报告,企业对自身网站在企业宣传上的重要作用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根据调查,拥有网站的企业占企业总数的76%,拥有邮箱的企业更是占到总数的80%。60%以上的企业有独立的信息技术部门。有专人对自身进行信息系统维护的企业达到总数的70%。有74%以上已建信息管理系统的企业,拥有企业内部网络,大约67.2%建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对仓储管理、运输管理、ERP、跟踪定位、信息查询、订单系统等系统进行全部集成或部分集成的企业数量占企业总数的67.8%没有进行的的企业只有11.6%

数据显示,实施或部分实施信息化的医药商业物流企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全面实施信息化的企业只占了总数的百分之二十。在整个行业的供应链中,因为很多物流企业信息建设层次较低,造成信息不畅,流通渠道过长,导致流通成本居高不下,盈利能力不断下降。同时,大多数企业拓展自身业务中,没有适应时代潮流,信息收集、传输以及信息分析模式固化,使企业面对市场竞争是不能

快速反应,并且随着企业业务扩大,这种落后的模式反而会逐渐增加企业内耗,直接导致“规模不经济”。

从运输的质量和应急性的角度来说,中国的医药物流企业处于相对比较原始低级的发展阶段。从南方雪灾、汶川地震、到西南大旱、玉树以及舟曲自然灾害的频发,使医药物流的应急性和安全性受到了广泛关注。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应对各类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时,事实上我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应急物资保障能力,但多数时候药品还是难于在第一时间送达现场,满足需要,原因就在与应急物流系统建设欠缺,物流保障能力有待加强。

医药物流领域属于冷链物流领域。根据具体的药品的不同性质,以及重要性,准确性来衡量我国医药商业物流企业的运输,还有以下主要问题:

第一、设备不足。应急物流强调调运的及时有效,强调整个冷链的无缝衔接,但我国能够用于野外应急条件下的冷藏设备不足;冷藏保温汽车占有率极低,仅为货运汽车比例的0.3%,而美国占1%,英国占2.6%,德国更是达到3%。

第二、标准体系不健全。目前虽有冷链物流方面的标准,但对应急方面的要求体现不够明显。如应急物资包装与标识尚处于空白阶段,应当加以完善,实之既要满足冷链运输的要求,又能降低投送中的损毁率,并可能提高投送中的拣获率。

第三、分布不均衡。一般来说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优于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城市的冷链物流基础优于农村;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优于中小城市;生鲜食品加工等相关产业集中地区优于其他地区。

由此可见,社会对医药企业物流水平的要求与实际还有很大的差距,但为应对近年来气候异常、地质结构变动所可能带来的后果,提高医药物流水平是大势所趋。

从客户关系管理的角度来说,每个现代企业都意识到了建立良好客户关系的重要性。但在用传统观念经营的企业中,由于观念落后以及企业技术水平普遍较低这一客观事实,建立良好的、持久的客户关系,让客户体验个性化的服务是十分困难的。比如企业难以保证自身的售后服务使大多数消费者满意;销售人员所掌控的消费者的信息很难完全共享;同时,由于工作流程设计不恰当使得一些重要客户的信息在企业信息处理的过程中需要不断使用,使得客户信息丢失的风险加剧。更重要的是,企业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水平低,由于部门与部门之间沟通较少,使得他们回答消费者的疑问很难有统一标准,这会加剧消费者对企业的不信任。这些都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必须要面对的,否则企业如果只重视眼前利润,虽在短期可以获得巨大收益,但却牺牲了企业的长远利益,最终会得不偿失。

三、提出建议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医药商业企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企业随着企业间并购、合作等方式的频繁进行,其规模越来越大,并逐渐出现了跨区域跨国界经营的趋势。为适应这些变化,企业配送中心的数量也在增长。同时在运输质量上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中国的医药商业物流企业应该在提高信息化、运输的准确度与质量、逐步完善客户关系管理体系上下足功夫。另外,企业发展程度还比较低而且实际资源是相对有限的,所以构建中国的商业医药物流的信息化平台与应急性系统,是将来商业医药物流企业的发展方向。

具体来说,企业应在信息化、应急性与运输质量,完善客户关系三方面努力:

从信息化的角度来说,中国医药商业物流企业已经给予足够的重视,从上面的分析也可看出,中国医药物流实现了部分信息化,但信息集中程度不强,在具体运营中的的具体环节上的信息收集与分析还处于薄弱环节,因此,针对我国的医药物流企业,要从数据的集中部署和实现自动识别技术与信息系统的组合两方面入手。

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可以有条件实现数据的集中架构部署,以较低的成本对企业客户提供信息服务。具体做法是将所有数据集中于企业总部服务器,企业各部门及其分支机构通过企业内部局域网或其他方式直接向企业总部的服务器进行具体信息查询。同时,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如B/S、A/S技术等加快企业的数据处理速度,提高企业面对市场变化的反应程度,使得企业对自身产品都能有着详细的了解,并通过信息的快速分析,掌握市场主动权。

在现代医药商业的物流领域中,企业针对自身特点,对自动识别技术和信息系统进行整合对其提高管理水平会产生巨大的效果。这种整合不单单是技术上的整合,还是企业运作流程上的整合。在收货、验收、入库、分拣、集货、盘点、出货和退货处理各个环节进行条码化改造将提高整个作业的效率,缩短了各个作业环节的时间。此外,这项技术可以为企业服务的门店提供优化收货管理的解决方案。条形码本身就是一个标准化的过程,对企业而言,这个过程本身又是一个客户化的过程,是一个体现双方技术、观点融合、互动和合作的过程。同时,在物联网技术带来的第三波技术浪潮中,RFID技术的引入可以给企业带来新的活力,比如可以降低人力成本,实现实时监控库存和分拣情况等。虽然RFID技术的应用还没有一个切实的投资回报模型,但这种技术的应用趋势应是逐步发展的。在未来,这种交互式的运营和信息收集模式会成为现代医药商业企业的物流管理与运作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由此可看出,商业医药物流企业在初步实现信息化的进程后,要把自身运营的各个环节逐步细化、信息化、标准化从而打造真正的信息化医药物流企业,对自身运营的产品实现全天的实时监控。企业不一定做大,但要做强,在实现多数企业的信息化后应重点搭建中国医药商业企业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构建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不仅可以方便信息交流,而且还可以优化资源配置,避免重复投资,使得整个供应链更具有弹性。从而提高整体物流水平。所以构建信息平台具有重要意义

从运输质量和应急性上来说,中国的医药物流企业应具备一定的社会责任感,有一个完善的运输标准与较完备的运输体系。同时,国家也应把提高医药物流的应急性和运输质量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加以重视。

具体上来说,要从建立标准规范与出台政策法规、发展技术装备和合理布局三方面加以努力。

在提高医药物流的应急性和运输质量方面具有投入高,风险大的特点。因此就国情来看,政府应该占主导地位,通过出台优惠政策,给予必要的财政补贴,同时通过必要的立法和行政手段,优化配置市场资源,鼓励引导应急医药物流的健康发展,实现应急医药物流的法制化。健全组织机制,从纵向和横向加强沟通,提高组织效率。参照国际标准和我国物流企业的意见,尽快建立我国医药物流的运输标准。物资调配方面应建立中央和地方两套医药物流系统,并将物资集中管理。

针对医药的质量轻,产品包装较薄,体积较小而价值较大的特点,医药的运输还不能等同于一般的冷链物流,航空运输因其迅速,及时,安全的特点应成为

我国医药物流的重点发展方向,尤其是在我国自身航空业的逐渐发展,未来的航空运输会越来越方便。而对于航空运输的冷藏技术的研制现在应率先成为少数几家实力雄厚的医药运输企业的业务发展方向,相信随着我国医药物流需求的不断增长,医药的航空运输会逐步打开局面。对于医药原材料的大宗运输等,我国其他冷链运输方式(如冷藏车冷藏船等)也应不断发展,因一步实现技术改造,提高运输的质量。同时国家和企业应构建专门的应急医药物流部门,以适应未来的挑战。

国家应首先加强与实力雄厚的医药物流企业合作,在全国各个区域选择一定数量的企业进行重点支持,奠定我国医药物流应急体系的基础,促进东中西应急体系的交叉互补,并以系统的观点,逐步向中小企业开放,搭建我国政府主导的,广泛医药物流企业参与的医药物流平台,确保灾害发生时医药运输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加强物流保障能力。

在完善客户关系管理上,核心思想就是提供客户满意的商品和服务,并使客户保持忠诚,其中的关键是打造一支高水平的物流营销精英团队。因此,实现优秀的客户关系管理需要企业全体人员的参与,同时,在实施客户管理中请专业的企业咨询管理师针对企业实际,进行企业文化的重塑,使之真正体现“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加强医药物流企业人员的培训,使之能够在技术革新的大背景下能够驾驭新技术,把先进的技术转化为完善客户关系管理的手段。

四、结论

制约我国医药物流发展的原因是信息化发展不足、运输的及时性和运输质量不高以及客户关系管理的不完善,企业必须要对此加以重视。通过提高信息化水平保证医药物流能满足紧急情况下对药品的需求,用应急性的实际操作进一步完善信息化,同时将信息化带来的新技术用于提高医药运输的质量水平上,使医药物流的信息化、应急性以及运输的高质量相结合,在过程中不断提高客户管理水平。国家也应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和财政帮助,使医药物流网络真正覆盖到每一个需要它的人。

参考文献:

[1]江宏《京卫树立中小医药企业物流建设典范》《物流技术与应用》2009年第4期

[2]刘兆国《医药商业物流现状及发展趋势》《物流技术与应用》2009年第4期

[3]陶倩《应急物流标准畅想》《物流技术与应用》2010年09期

[4]张莹《医药企业物流信息系统应集中部署》《物流技术与应用》2009年第4期

[5]《现代物流与自动化识别技术融为一体》《物流技术与应用》2009年第4期

[6]陈鸿《现代物流管理系统结构与条码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7]龙江《物流成长于创新》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

[8]周跃进《物流网络规划》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第二篇:企业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浅谈连锁企业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合理的物流配送使连锁经营中的统一采购、统一配货、统一价格得以实现,能否建立高度专业化、社会化的物流配送中心,关系到连锁经营的规模效益能否充分发挥。

目前连锁企业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国零售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但与之密切相关的物流配送体系,仍处于初级阶段,整体发展水平较低。

一、我国连锁企业物流配送存在的问题

1.对物流配送认识存在误区

一些企业对于物流配送认识肤浅,视之为简单的“配货”和“送货”,没有真正形成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事实上连锁经营超市的统一配送是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配送作为企业内部上通下联的节点,是企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重要因素,配送效率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连锁经营超市的经营效益。

2.我国大多数连锁企业没有形成大规模的配送中心

在我国平均一个连锁企业约有15个店铺,未形成规模,统一配送率低,人员闲置,运输设备不能充分利用,可见只有扩大经营规模,发展连锁店铺使其数量达到一定的规模,才能提高连锁企业的配送效率和效益。

3.国内很多连锁企业仍没有实现集中采购和统一配送

目前我国的连锁企业统一采购和进货的比例通常只有30%~60%,部分连锁企业总部与分店之间没有推行总部统一采购和配送,仍实行传统的单店采购和进货。从企业整体来看,不但失去了连锁店应有的低价优势,同时也增加了连锁店的总成本。

4.我国连锁店的配送中心规模小限制了规模效益

尽管目前我国的零售企业都在积极发展连锁经营,但规模普遍偏小,组织化程度低,许多企业的店铺规模没有达到国际公认的连锁企业的赢利点。由于国内零售企业的连锁经营尚未形成规模效应,致使连锁经营的优势无法体现,而实现这一优势的物流配送体系也就难以发挥出应有的效能,两者之间还没有形成相辅相成的良性互动关系。

5.配送中心设施落后、功能不全

由于现代化配送中心需要高额资本投入,且回收期较长,因此一些企业将原有的仓库简单地改造为配送中心,机械、自动化设施严重缺乏,货物的装卸、搬运大都由人工完成,导致作业速度慢、效率低下,残损率高,配送作业体系不完善。同时大多数配送中心的仓库不具备冷藏、保鲜功能,现代化运输工具不足,严重影响了配送效率。

6.落后的物流管理观念

我国引进物流管理的时间短,许多企业对物流环节的认识程度不够,更多的企业对现代物流管理的理念仅限于概念层次的了解,国内商业企业普遍缺乏对物流在经营战略与战术层次的综合运作能力。目前,在这方面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倾向,其一是重前轻后,其二是盲目跟进。所谓重前轻后,是指许多连锁零售企业在不断追求规模扩张的时候,只重视前台门店的扩张,而忽视了物流配送体系的建设,从而导致了后台物流系统的构筑及管理出现越来越多的问题,出现了在前台店铺数量不断增长的同时,企业总利润却在不断下降的趋势。

所谓盲目跟进,是指目前一些大型连锁零售企业纷纷热衷于建立自己的物流配送体系。在“肥水不流外人田”思想的支配下,一些在物流方面毫无擅长的连锁零售企业开始自办物流,还有一些企业仍依靠自己原有的储运力量。

7.我国连锁企业配送中心的管理手段落后,信息化程度低

当前我国的配送中心管理还没有形成规范化和信息化,计算机的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未能在配送中心业务管理、货物组配、运输车辆的送货路径规则、最优库存控制、配送中心的物流成本控制等方面中全面实现计算机的信息化、智能化管理。

8.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和信息共享

在与供应商的关系上,许多连锁零售企业持利益对立而不是利益与共、共同协作的心态。目前,我国连锁零售企业的盈利模式大多处于第二阶段—向供应商要利润。为了获利,拼命挤压上游供应商的利润空间,比如收取进场费、促销费、管理费等通道费用,与供应商之间形成异常紧张的竞争关系。

零售企业与供应商以及零售企业内各部门的信息共享非常重要,但我国现存的状况却令人担忧。许多零售企业把已经掌握的信息作为私有财产,不与供应商共享,使得供应商无法获得零售企业的库存和销售信息,结果商品成本提高,零售企业的商品竞争力也就降低了。

9.连锁企业大多自营配送,较少使用专业的第三方物流进行配送

我国目前连锁企业配送规模比较小,为了保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应该把主要精力用在如何促进销售,更好吸引消费者,而把配送有关的业务外包给其他专业物流配送企业来完成。

10.缺少综合性物流服务

我国连锁企业无论是物流硬件还是软件与电子商务要求提供的高效率低成本的现代物流服务还有较大的差距,信息收集、加工、处理、运用能力,物流的统筹策划、精细化组织及管理能力都明显不足。

二、连锁企业物流配送的发展对策

1.提高对物流管理的认识

首先企业要加强物流的位置,将其真正摆到企业“第三利润源”的地位上加以看待。其次要充分建立服务的观念,树立客户需要至上的理念,处置好企业物流与用户的关系。

2.选择合适的物流配送模式,重视第三方物流

连锁企业利用自己的物流配送体系进行商品配送,除非有相当大的的规模效应,否则巨大的投资必定化为巨大的沉没成本。因此,我国连锁企业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物流配送模式。连锁企业在利用自己的物流资源积极建设物流配送体系的同时,还应利用专业的第三方物流提供的物流服务加以弥补,达到集约化经营,节省物流成本。

3.建立畅通高效的信息系统,积极运用电子商务

物流配送中心作为联系供货商与销售商的纽带,具有订单处理、仓库管理、流通加工、捡货配送等功能,是流通过程中的重要结点。而畅通、高效的信息系统是连锁企业物流配送中心快速正常运转的支撑和保障,是物流配送中心发挥作用的关键所在。随着国家信息化的加强,企业信息化的提高,电子商务在企业中运用广泛,在连锁企业中既可降低成本节约大量的时间,增强时效性,提高服务水平,加强管理制度。

4.在物流配送过程中应重视逆向物流

逆向物流是通过分销网络系统将所销售的产品进行回收,处理的过程。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处理逆向物流能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良好的逆向物流过程能提高客户服务水平、提高客户忠实度、缩短处理周期、降低企业成本、提升企业形象、改进产品设计、促使产品质量不断提高。

5.加强供应链的管理,实现与供应商的战略合作

为了更好的提高物流配送效率,连锁企业对物流配送中心的物流管理不能只局限于本企业内部的管理,而应延伸到整个供应链的管理。国外在建立新型的物流供应链战略合作方面采用的典型方法的共同特征表现为超越企业之间的界限,通过合作,追求物流效率化。

提高物流效率和管理水平,除了要改变观念和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外,还要重点解决以下问题:

信息共享:为改变我国零售业信息共享度低的问题,零售企业要更新旧观念,开放必要的信息与供应商高度共享,防止“牛鞭效应”,完善物流管理。

成本分担:零售企业实施物流管理所需的条件之一就是建立合理的成本分担方案。目前,我国零售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紧张关系主要就是由此引发的,长此以往,稳定有效的物流系统就成了空中楼阁,难以实现。所以,零售企业要本着合作双赢的思想,和供应商协商成本分担方案。

6.提升企业物流信息化水平

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高新技术改变了传统的物流作业模式,拓展了以时间和空间为基本条件的物流运作范畴,为现代物流的实现提供了基础,与此同时,新的物流经营理念也如雨后春笋般不断破土而出。这些物流战略和技术的出现都与计算机及通信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也正是得益于此。在提升零售企业物流信息化水平的过程中,应当把握以下三个基本原则:实用性和循序渐进原则,连锁零售企业一定要选用跟自身匹配的信息技术,避免掉入“信息陷阱”;兼容性和适当超前原则,企业内各部门间的兼容性以及与供应商的信息系统的兼容性要把握适度的超前性;持续性和持之以恒原则,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基础,信息化是零售连锁企业物流配送系统的核心之一。零售连锁企业物流配送系统的信息化不能追求一种模式和一步到位,要对信息技术进行不断的改造和升级。

7.推进社会化的物流配送

具有自有物流配送中心的连锁企业开始利用自身较强的物流配送能力,进行社会化的配送,扩大配送服务对象,开展商品配销业务。连锁企业物流配送的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商业企业的平均水平,一些连锁超市企业如上海华联、杭州家友等,开始利用自身较强的物流配送能力,进行社会化的配送。

8.加强冷冻生鲜食品的配送功能

随着零售市场的竞争加剧,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快速食品、生鲜半成品和冷冻食品的需求增加,连锁超市的竞争关键往往体现在新鲜品上,大型零售企业设立食品加工中心和配送中心是物流配送的一个趋势。

市销专60802黄睿

第三篇:国际水资源管理问题及解决方法

国际水资源管理问题及解决方法

引言:

世界各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都面临着缺水、水污染和洪涝灾害等水问题,尤其是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所造成的一系列负面效应,使水问题对人类的生存发展构成越来越大的威胁,促使人们在深刻反省自己对水的行为的同时,认识到必须强化对水资源的管理,提高开发利用水资源的水平和保护水资源的能力,才能保障经济社会实现健康持续发展。由于各国水资源的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制度不通同,虽然在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上的做法存在差别,但是,大都把水资源作为关系国计民生和影响发展潜力的重要资源放在突出位置加强管理,已望达到永续利用的目的。以下对国外一些国家水资源管理的体制、运作机制、和实施办法等进行简明扼要的介绍,以对我国水资源管理起到借鉴和参考作用。

一. 美国水资源管理问题及解决方法

美国水资源管理的基本特点是各州建立起来的水权制度,即水资 源所有权归属各州。50个州各自有自己的水法,其内容各有差别,但是在西部各州法律法规均宣布:其边界内的水资源为公众或州所有,而其使用权则从公众所有权中分离出来。在长期的运作过程中,曾出现过一些与联邦利益相冲突的水权纠纷问题,如印第安人保护地水权、联邦土地和联邦用地保护等水权问题,后经美国高等法院判决:“国家有影响州政府司法权利中水权的权利”,“州拥有除明显与国会决议冲突以外的水权,联邦的水利工程需取得州政府的水权许可”。按照美国国会及各州依据水法确立的水权制度,水权获得,须经州政府主管部门的批准。在州政府水资源所有权下,用户取得的水权是一种对水资源的使用权。

美国水权制度可以大致分为东部和西部两种类型。东部地区水法可名为“沿河用水法”(Riparian Law),这种水法原则规定凡在河流及湖泊两岸拥有土地者有权合理使用水。其地表水水权制度称为“沿岸使用权”。即所有的沿岸土地所有者在不妨碍别的水权拥有者用水的情况下,有权利用临近水体的水,但在缺水州,大家都要同等地减少用水量。由于美国东部地区水资源较为丰富,用水矛盾相对不大,东部大都市如纽约、华盛顿及费城兴建水库并买下水库周围的所有土地以取得河岸使用权,大湖附近的城市则从湖内取水,沿着大江大河的城市,从河流中引水,或取地下水以补地表水的不足。不靠近大河及大湖的较小城市,依靠打深井解决供水。采取这种水权制度的在东部有29个州。

西部地区水法叫做“优先用水法”(Appropriation Law)。这类水法基于两项原则:

(一).谁先引,谁优先。

(二).连续使用,不使用即丧失水权。

西部地区其地表水制度称为“优先使用权”,即谁占用水的时间越久,并加以有效的用水,谁的水权等级就越高。谁不能有效地用水,谁就丧失水权。当水源不足的时候,先消减用水权低的用户。采取这种水权制度的有9个州。

同时兼用“沿岸使用权”和“优先使用权”的有12个州。

美国地下水权的管理没有地表水权管理那样完善,大体上有4种水权管理形式:

(一).优先用水权,有14个州。

(二).与沿岸用水权相仿的水权,有19个州。

(三).合理用水权(土地所有者对其地下的水拥有水权,但对灌溉用水有限值),有16个州。

(四).相关用水权(对公共含水层上面的各土地所有者有同等的用水权,水量不足时要按土地面积的比例消减),只有加利福尼亚州使用。

水权纠纷由州法庭或行政机构解决,有些州还专门设立水法庭进行评议和裁决,州政府设有州工程师办公室监管水利纠纷。二. 日本水资源管理问题及解决方法

日本的水资源管理在强调集统一规划管理的前提下,实行的是按 水功能用途统筹分管的模式。关于水资源水权方面的规定及管理在《日本河川法》(Japanese Water Law)中有明确说明。《日本河川法》是日本对河流进行管理的基本法律。其中第23条规定:任何有意使用河川水资源的人都要取得河川管理者的允许。该条款可看作是日本对河川水资源权的定义。该法规定:

(一).河流属公共财产。

(二).河流分级由政令公布,一级河流由建设大臣管理,二级河流由河流所在都、道、府、县知事管理。

(三).建设省设河流审议会,委员由建设大臣任命,承担咨询、调查、审议有关河流的重要事项,各级地方政府也设相应的河流审议会,建设大臣在确定工程实施基本计划前,应先征询河流审议会的意见。

(四).都、道、府、县知事,可向境内引用河水者、占用河流水域者征收占用费、土石采挖费、作为其收入。

(五).河流管理者应建立河流资料档案供查阅。

(六).遇红潮紧急情况,河流管理者可使用附近土地,使用或征用土石竹木等材料,调用运输工具,处置障碍物等。

(七).引用河水或占用河道水域内土地,采挖土石,兴建或拆除建筑物,都应取得批准等。

《日本河川法》第53条规定:当异常干旱造成河流水资源难以充分满足已授予的水权分配需求时,已获得水资源使用权许可的用户应相互协商。在这样的协商中,每个用户要考虑他人的用水。如果通过协商未能取得一致意见,经相关团体要求或河川管理者认为如不采取紧急用水协调会严重损害公众利益时,河川管理者可以对水资源利用的协调采取必要的干涉和仲裁。

《日本多功能堤坝法》第15款的规定使得水资源使用者能够取得使用蓄水的堤坝的用益权。该权利是一种本质上类似于水权的财产权。市政供水、工业供水、水利发电的水资源用户可以通过分担建设成本而申请相应水权。

在日本,水权是一种长期独占水资源使用的权利。因为河川及其水流是公共财产,《日本河川法》不允许将河川水资源作为私有的对象。所以,水权是一项用益权,同时也是一项财产权,要受一定约束条件的限值。这些约束条件包括:

(一).水权持有者可根据自己的用水目的采取限定的水量。

(二).水权持有者不能变更其取水用途,但如确需变更,可在放弃原有权利后针对新的用途申请新的水权。

(三).水权转让获得许可的唯一可能情况是:与水权相关事务随同财产转让给另一团体,且水权是团体财产的一部分。

日本没有全面涉及地下水的使用及其水权的法律。根据《日本国民法》第207款,私有土地下的地下水所有权归属地主所有,即土地所有权包含了相应地下水的所有权,这两种所有权不分离。

三. 国际水资源管理问题及解决方法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通过的《21世纪议程》第18章“保护淡 水资源质量和供应、水资源开发、管理和利用的综合办法”中指出:淡水资源是地球水圈的基本构成部分,是所有陆生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生命一切方面都需要水,总的目标是确保地球上的全体人都获得足够的优质水,同时维护生态系统的水文、生物和化学功能,在大自然承载能力的限度内调整人类活动,并防治水疾病;由于世界上许多地区淡水资源普遍缺乏,而且逐渐被破坏,污染愈加严重,加上不相容的活动得寸进尺,因此必须对水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和管理。对淡水部门提出下列3个方案领域。

(一).水资源的综合开发与管理

在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和管理方案领域中虽然所有社会和经济活动都严重依赖淡水的供应与质量,但人们通常认识不清水资源开发对经济生产力和社会福利有多大贡献。随着人口和经济活动的增长,许多国家很快出现了缺水问题或面临水对经济发展的制约。水是有限且易被破坏的资源,对淡水进行整体管理,使部门用水计划和方案与国家经济和社会政策大纲相结合,对于以后的行政管理是极为重要的,提出如下目标。

1.总的目标是满足所有各国在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对淡水的需求。

2.水资源综合管理的基本构想是:水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水是一种自然资源,也是一种社会经济商品,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了它的使用性质。为此目的,考虑到水生态系统的运行和水资源的持续性,必须予以保护,以满足和调和人类活动对水的需求。在开发和利用水资源时,必须优先满足基本需要和保护生态系统。但是,超出这些要求时,就应当向用户适当收费。

3.对水资源综合管理包括水陆两方面的综合管理,应在汇水流域或亚流域一级进行。应遵循以下4个主要目标。

(1).对水资源管理包括明察和保护潜在淡水供应源,鼓励采取一种有活力的、相互作用的、反复的和多部门的方法,将技术、社会、经济、环境和人类健康等方面结合起来考虑。

(2).根据国家经济发展政策,以社区需要和优先次序为基础,对水资源持续合理的利用、保护、维护、和管理进行规划。

(3).在公众充分参与做法的基础上,设计、实施和评价具有明确战略的经济效益高、社会效益好的项目和方案,包括妇女、青年、土著居民和当地社区参与水管理政策制定和决策。

(4).视需要,特别在发展中国家中确定和加强或发展适当的体制、法律和财政机制,以确保水政策及其贯彻执行成为持续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增长的催化剂。

(5).对于跨国界水资源,沿岸国家需要拟定水资源战略,制定水资源行政方案,并酌情考虑协调统一这些战略和行动方案等。

(二).水资源评价

包括查明潜在淡水供应源在内的水资源评价工作,包含继续确定水资源的源头、范围、可靠性和质量,并确定影响到这些资料的人类活动。这种评价是对水资源进行可持续管理的实际依据,也是评价开发的可能性和先决条件。主要目标如下:

1.向所有国家提供水资源评价技术,这种技术适合它们的需要而不论其发展水平如何,包括气候变化对淡水影响的评价方法。

2.使所有国家按其财力为水资源评价拨出与经济社会对水资源数据的需要相一致的资金。

3.确定评价资源在水管理政策时得到充分利用。

4.使所有国家都做出必要的体制安排,以确保以一体化方式有效地收集、处理、存储、检索和传播给用户关于集水区和地下储水层可利用水资源质和量方面的资料。

5.使水资源评价机构招聘足够和留足胜任能干的工作人员,为他们提供成功的完成其任务所需的培训和进修。

(三).水资源、水质和水生态系统的保护

关于水资源、水质和水生态系统的保护方案领域,依据淡水是整体资源,全球淡水的长期开发要求对资源进行整体管理,并要认识与淡水和淡水水质有关的各种因素的相互关联性,目标如下:

1.由于淡水系统复杂的相互关联性,淡水管理必须是整体的(要采取汇水区管理法),而且要平衡考虑人民和环境的需要。

2.由于蓄水层相对来说不易接触,且缺乏可靠的资料,长期以来低估了不饱和区和蓄水层受污染的范围和严重性,故此保护地下水是水资源管理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3.必须同时争取3个目标,将水质的各个因素纳入水资源管理。(1).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2).保护公众健康。

(3).人力资源开发,这是能力建设的关键和实施水质管理的先决条件。

对水资源的保护和保持、水污染的防治、开发和应用清洁技术、地下水保护、水生态系统的保护、淡水生物资源的保护、对水资源和接纳废污水的水体的监测和监视、为了保护水资源的质量,需要酌情制定国家和国际法律文件等方面采取有效的行动。

总之,随着水资源的日渐紧缺及生态环境的日渐恶化,国际水资源管理问题不仅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生命线,也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文明发展的战略资源。因此,树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观,既是水资源管理的方向,更是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相协调的战略与措施保障。

第四篇:我国目前屠宰检验检疫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

问题日益重视,尤其猪肉产品是我国的主要肉食品,猪肉产品的质量与安全更是

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因此,把好生猪屠宰检疫关,提供安全优质的猪肉产品是

保障人们的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关键。

一.生猪屠宰检疫中存在的问题:1.1监督机制不健全,管理机构设置混

乱生猪屠宰检疫工作没有统一的监督机制,导致监督管理不到位,致使问题不能

及时解决。目前,我国屠宰检疫工作主要由畜牧、商贸两个部门进行,流通环节的部分畜产品的卫生监督由卫生部门管理,市场生鲜肉的卫生监督由商贸、工商

组成的执法大队管理,管理机构设置混乱,给生猪屠宰检疫工作带来很多矛盾和

困难,行政效能不能正常发挥。1.2检疫合格验论与肉品品质检验验讫没有本质

区别在出场的合格屠宰猪肉中,检疫合格验讫与肉品品质检验验讫没有本质区

别。有检疫合格验讫印章肉主要表明无猪瘟、猪五号病、猪丹毒、猪肺疫、猪旋

毛虫、猪囊虫等病;有肉品品质检验验讫印章表明肉无公猪肉、母猪肉和黄膘猪

肉、PSE肉等肉品品质等级之分,“三腺”摘除不彻底或不摘除。但在实际应用中

存在两讫混用现象。

屠宰监管不到位,屠宰行为不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疫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依照本法和国

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对动物和动物产品实施检疫。《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已

经颁布实施十余年,但在工作中发现仍有管理部到位的现象存在,有的屠宰场

(点)修建的不标准,设施设备简陋,缺少隔离圈,无害化处理设施,污物处理

设备,没有消毒制度和消毒设备屠宰间内污水横流污物满地。宰后的生猪产品随

地摆放,严重影响产品质量。

检疫设备及检疫制度不健全:

有的屠宰场(点)虽然外部建设比较标准,但检疫设备严重缺乏,没有规范的检

疫制度,检疫人员不能按照规定程序全面实施检疫。

二.解决措施:

1.加大屠宰监督管理制度:屠宰监督部门必须严格《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等有关

法律法规的规定,加大对屠宰场的管理力度,严格按照规定标准审核屠宰场(点),达不到标准绝不发证。对于没有定点,条件简陋的小作房必须取缔,停止屠宰活

动。严厉打击私屠乱宰行为,查处私屠乱宰必须坚持经常检查和集中检查相结

合,处理,处罚必须到位,从而彻底取消私屠乱宰现象,全面规范生猪屠宰行为。

2.强化屠宰检疫管理:屠宰检疫必须坚持宰前检疫,宰后检验,综合判断,规范

出证的工作程序和做到跟踪检疫,随宰随检。一是要做好宰前检疫,通过查验产

地检疫证明,了解当地疫情,确定是否来自非疫区。通过对个体认真的感官检查,判断是否健康,分别作出急宰,准宰,禁宰的检疫结论,并做好记录,出具相应的通知单。二是宰后检验,经屠宰烫褪后,对体表特征性病进行感官检查,出腔

后对内脏进行病理学感官检查。三是剥离摘除病变组织器官,通过宰后检验发现

有病理变化的肉尸和内脏某个器官,必须进行剥离摘除,单独存放等待进行无害

化处理。四是实验室检验,通过感官检验难以去哦定的病理变化进行实验室检验。

五是综合判断做出结论,出具检疫合格证明或相应的处理通知书。通过宰前检疫

宰后检疫结果进行综合判断分析后,做出检疫结论。对合格产品加盖验讫标志,同时规范出具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准予出厂上市销售。对于不合格产品除出具相应的通知书之外,还必须监督做好无害化处理。必要时做好影像资料,作为历史资料以便检查。

食检一班杨哲 葛月婷 陈娟 祝维维 景婷婷 董雪

第五篇:我国票据市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我国票据市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百姓金融网导读:近年来,我国票据市场发展迅速,商业票据累计贴现量从1996年的1955亿元上升到2002年的23073亿元,7年中平均以超过50%的速度增长。票据市场活跃程度显著提高,市场参与主体数量迅速增加,票据周转频率加快,新产品创新层出不穷,票据市场已经成为我国金融市场中成长最快的子市场之一。

我们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应看到,票据市场的这种快速发展是一种不均衡的发展。市场发展的速度超过了市场建设的速度,加剧了市场风险。但对票据市场一味持批评态度,有可能造成票据市场的倒退,这对经济发展、企业、银行都会带来一定负面的影响。目前的票据市场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人民银行、监管机构、商业银行、理论界、新闻界共同努力,客观分析票据市场面临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提出发展思路,共同促进票据市场健康、稳健的发展。

应当说,中国票据市场的发展对构建我国社会信用体系、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扩大商业银行业务空间、完善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功不可没。但近一段时期票据市场暴露出的问题也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整个票据市场至今仍然处在一个分散的、缺少足够透明度的状态下;票据业务具有调整利润、增加存款、稀释不良贷款等方面的衍生功能,商业银行在管理上缺乏应对措施;票据市场本身缺乏明确一致的可操作性标准,加之各经营机构规范经营的意识不强,导致票据业务在不同市场参与主体之间的发展状态不平衡。商业银行是从事风险业务的行业,风险的高低取决于对风险的控制能力。即使是一些零风险业务,如果违规操作,一样会给银行造成巨大的损失。当前票据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市场信用风险加大。主要表现在:一是票据发行增长过快,8月末,票据承兑余额达12346亿元,比上半年末增加993亿元,同比增加5791亿元。前8个月,累计承兑19502亿元,同比增长98.6%,增速明显加快。二是承兑占比结构进一步分化,国有商业银行占比下降,其他商业银行、金融机构和商业承兑占比大幅度提高。今年前8个月,国有商业银行累计承兑同业占比38.3%,同比下降9.5个百分点;其他商业银行、金融机构及商业承兑占比提高到61.7%。三是人民银行调整准备金率后,市场资金面趋紧,各商业银行纷纷收缩票据规模,依靠票据转卖维持资金周转的金融机构资金链条出现断裂,可能导致票据到期支付困难。

违规办理票据业务的现象增多。例如,一些商业银行采用“逆向操作”的方法办理票据业务,也就是将票据承兑、贴现、转贴现业务次序反向处理,先转贴现,后贴现,直至转贴现资金成为承兑行的保证金后再由承兑银行出具承兑票据。违规办理业务的风险在于违规办理业务行无法向前手行使追索权,资产很难有效保全;因手续及资料不全买入票据无法卖出或办理再贴现,带来较大的流动性风险。

票据回购诈骗案件增多,内外勾结、账外经营犯罪现象出现。近年来,由于商业银行加强了对票据承兑环节的管理,对假票、克隆票防范手段和技术相应提高,票据诈骗由原来的承兑、贴现环节向转贴现、票据回购环节延伸。由于票据市场的过度竞争,各行对转贴现、票据回购业务跟单资料的审查不严,甚至出现“光票”回购,放弃所有跟单资料的审查,给了犯罪分子可乘之机。产生问题的原因票据自身功能的多样性和跨市场融资增加了业务的管理难度。

一是票据集支付结算、融资、投资功能于一身的特性,决定了对票据业务的管理不能等同于一般银行业务。票据融资是从商品和劳务交易中以双方的延付行为为基础衍生的信用形式,是供求双方提供的直接融资信用。票据从一种单纯的支付结算工具逐步发展成一种短期融资工具,并以此为基础演化为特定形态的市场融资制度。目前,我们对票据的管理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支付结算工具来管理,国家有关法规和央行的行政规定都是注重支付结算功能,对票据的融资和投资功能缺乏足够的法律依据,形成了制度上的空白点。

二是商业银行在票据贴现管理和贷款管理上没有找到结合点。票据贴现业务既相同于信贷业务,又有不同点。票据贴现与贷款虽都是银行与企业之间的融资,但办理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已经将企业信用转化成银行信用。商业银行对票据业务的管理是一个薄弱点,如完全按照贷款管理,则影响票据周转的便利性;如按抵押式的融资业务管理,又容易出问题。如何找到票据业务管理与贷款管理的结合点是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的问题。

商业银行经营中的非商业性助长了市场的混乱。首先,票据经营中的各种利益极大地刺激了商业银行办理票据业务的积极性。相较于票据业务的盈利性,很多经营机构更看中票据业务的连带效应,诸如:通过收取保证金,增加存款;通过主动给企业贷款,转换成保证金,签发票据,完成存款和贷款的双重考核指标;利用票据业务被统计在信贷规模内,通过增加票据资产扩大贷款规模,做大分母,掩盖不良资产结构风险和降低不良贷款率;通过票据业务的买入卖出,提早实现利息收入,调整利润实现状况。增加利润和完成考核指标的双重压力,使得商业银行过分追求眼前的考核效益而放松了对经营风险的控制。

其次,票据市场竞争过度,导致经营行为的扭曲。业务本身巨大的诱惑力和盈利能力,使得商业银行一味迎合客户需求,经营行为出现扭曲,竞相压价、降低审查标准等各种非理性竞争行为在市场中不断出现。外部犯罪分子和内部不法之徒利用这一机会内外勾结,大量从事票据诈骗活动,给银行造成巨额损失。

再次,市场参与主体只竞争不联合,彼此缺乏沟通和协调,增加了风险识别的难度。票据市场经营的是单一的标准化的产品,必须有标准化的操作规则,但各商业银行遵循的是各自确定的具体标准和细则,降低了市场的效率和风险识别能力。一是印章的使用不规范,票据背书处有的加盖汇票专用章、有的盖公章,一旦出现纠纷,难以主张票据权利;二是票据查询查复速度较慢,有时不能满足客户要求,影响到票据业务的开展;三是资金划付账户没有统一规定,为账外经营创造了客观条件;四是没有实现违规客户信息的沟通、共享,缺乏共同防范风险的协调机制;五是一些经营机构自律不严,不严格执行结算纪律,造成票款托收困难,影响票据流通。

商业银行自身经营管理水平低、风险控制技术差、内部控制不严放大了业务风险。

一是商业银行在票据业务经营中对风险认识不全面,只注重真票假票等贴现环节的操作风险和到期能否支付的信用风险,而对转贴现环节的风险、票据业务本身隐含的利率风险重

视不够,导致管理不到位;二是内控机制不健全,特别是对员工的道德风险缺乏有效的控制手段,内部人员利用职务进行犯罪的现象屡有发生;三是风险监控手段缺乏,尚未建立全国联网的计算机控制平台,无法对票据业务的各个处理环节进行及时有效的监控,对业务经办人员的行为缺乏刚性控制;四是部分经营机构利用票据信用风险转化功能进行违规操作,将高风险的企业信用业务转化为低风险业务,逃避授权授信的监控。市场监管政策的缺失增加票据融资业务的风险源头。一是对票据承兑没有科学的评价标准和合理的监管手段。前几年,信贷增长乏力,中央银行为促进贷款增长,对票据业务采取鼓励的政策,2002年取消了前一年出台的对金融机构承兑资格和承兑比例的限制。失去了硬约束的票据承兑市场出现了严重的信用膨胀,缺乏真实贸易背景的循环空转,使得票据承兑、贴现业务脱离实体经济,出现超常增长。单一的比例限制固然有失科学,但对承兑没有相应的指标进行监控、没有公开透明的风险揭示制度以及市场快速扩容缺乏后续的管理措施,使得票据市场从源头上失去了控制。

二是国家行政机构职能调整导致对票据市场监控出现暂时真空,也使一些商业银行乘机加大了在票据市场中的投机行为。人民银行和银监会机构分设,使得近一段时间的监管未能完全到位,市场出现的一些新动向未能及时纳入监管者的视野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加之经营者行为的自律性不高,加剧了一些风险的产生和积累。

三是中央银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过多关注银行间市场和债券市场,对票据市场与债券市场、银行间市场的关联性及其对货币政策的传导作用研究不够。中央银行在收紧银根时使用的手段包括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发行央行票据、提高准备金率,没有考虑到商业银行通过票据业务的存款创造,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货币政策的效果,影响了货币政策执行的有效性。几点建议今后一段时间,中国票据市场的发展,一方面要净化经营环境和规范市场秩序,另一方面需要提高票据经营机构的管理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尽快调整票据市场管理策略。一是建议明确发展票据市场的政策,把票据市场作为货币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央银行要想加强货币政策对经济活动调节作用,就应当从完善票据市场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入手,以发展具有贸易背景的票据融资为重点,通过鼓励商业银行建立票据专营机构、扩大中央银行再贴现、整顿票据市场秩序等手段,加快票据市场的发展,把票据市场的发展作为发展我国货币市场、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重点。

二是修正票据贴现业务纳入银行贷款管理的规定。由于票据贴现余额并非贷款余额范畴,银行承兑汇票的偿债人是负责承兑的银行,通过贴现、转贴现而持有其他银行承兑的汇票,实质是属于银行同业往来。因此,应改革票据贴现余额计入银行贷款科目的做法,从源头上消除商业银行通过票据业务做大贷款规模的动因。

三是加强对承兑规模的控制,把票据承兑计入商业银行或有负债。一方面,通过规模限制可以削减银行信用扩大对货币政策的抵消作用,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另一方面,规定银行发生承兑垫款时将该笔垫款作为不良贷款统计在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银行不顾自身情况盲目增加承兑总量的冲动。

四是严格票据市场的监管,明确票据市场的规则,从根本上解决票据市场的管理者缺位问题。票据市场的管理者应当负责法律法规的完善、政策的落实,市场参与者的监管,特别

要做好市场的裁判,维护市场正常的经营秩序,保持合理的市场价格水平,引导市场良性发展。

加强市场参与主体之间的协作。为避免金融机构之间的无序竞争,促进票据市场的健康发展,应当充分发挥各金融机构自身的资源和管理优势,加强票据业务交流合作,规范市场行为,有效控制风险。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建立统一的市场行为标准。明确票据业务中要规范印章使用,对于行际间转贴现买入及买入返售业务要求背书处必须由对方银行加盖汇票专用章;各商业银行要对彼此之间的查询查复、印鉴、业务授权书审查核实等互相提供便利;防止恶意延付、无理退票等不规范的市场行为;必须将资金划入转贴现申请行在当地人民银行的备付金账户,共同防范账外经营等违规行为的发生。

二是建立风险防范合作机制。针对票据交易中出现的托收无理拒付、故意逾期付款、虚假贸易背景承兑、贴现等现象突出的金融机构和企业,共同建立不良客户名单,采取一致行动予以抵制和制裁,严防票据诈骗案件等。

三是充分利用现有的票据研究机构,如工商银行票据研究会,扩充功能,加强协作,使之成为同业研究、交流的平台,共同研究和交流促进票据市场发展的大计。

提高商业银行票据业务管理水平。首先,要加强管理,规范经营,提高风险防范能力。要有效控制票据业务经办机构的数量和经办人员的业务水平,满足票据业务专业性和技术性的要求,减少操作风险发生的环节;通过严格授权,形成票据业务的合理经营布局,将业务操作风险和实物票据向专门的经营机构集中,充分发挥专业人才优势,形成全行统一规范的操作流程,从源头控制风险;建立统一的监测系统,控制操作风险,监控承兑人的信用风险;统一归口管理票据业务,实现操作流程、运作策略、营销手段、授信规则的统一。

其次,要充分发挥票据专营机构的作用。一是建立合理机制,适当增加票据专营机构的经营压力。目前,商业银行的票据专营机构大多依靠总行提供的资金进行交易,资金相对富余,且没有进行严格的成本核算,市场变化引起的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都没有体现在其自身的经营成果中。今后,应当对专营机构的资金实行有偿的、市场化的供给机制,强化其对市场变化的敏感性,风险自担,切实发挥专营机构集中经营、专业运作的优势。二是发挥票据专营机构的利益传导、风险传导和制度传导作用。通过在票据专营机构与分行的业务往来过程中,执行严格统一的操作标准,促使分行准确把握票据的贸易背景是否真实、票面要素是否齐全、跟单资料是否符合标准、承兑人是否存在信用风险等,形成全行规范的业务操作流程,真正发挥票据专营机构风险防范中心的作用。

下载我国医药物流管理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医药物流管理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我国物流业面临问题及解决方法论文

    浅谈我国物流业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摘要:自从20世纪70年代我国引入物流概念以来,由于物流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对促进资源合理配置,改善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降低社会总成本,提升国......

    烟草行业中物流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

    烟草行业中物流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 物流0902:杨中中 指导老师:方智勇 摘要 我国烟草行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成分,物流作为烟草行业中的重点,也得到更多的重视。优秀的烟草物......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问题及解决方法”学习心得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问题及解决方法”学习心得 自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施以来,化学课堂教学中会遇到什么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下面本人结合十几年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

    亲密关系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合集)

    所有的关系里,先有了男女,才有了父子,孩子多了才有了兄弟,才有了朋友,人多了才有了社团,有了君臣关系。排在第一位的是夫妻关系,家里的那一位不接纳你,你就会感到孤独。一生中有18年......

    备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备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通过学习《备课实务与新技能》使我对备课有了更加深刻、更加全面的理解,反观自身的教学实际,个人感觉在备课中还有很多问题,现总结如下: 1. 处理教......

    备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备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备课是课程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我作为年轻教师,由于自身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有所欠缺,因此需要更加认真地备课.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课堂教学......

    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 方法集中办学、整合教育资源已经成为农村办学的一大趋势,在这一大形势下,学校布局调整势在......

    售后问题及解决方法

    售后职责流程(以京东,拉手为例,淘宝除外) 京东售后处理: 与之淘宝有些特别,京东在之前没有即时信息通讯例如QQ,旺旺之类的聊天工具,所以京东主要是负责售后方面,另加上商品信息里对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