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部分问题及解决方法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部分问题及解决
方法
一、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音问题及解决方法
中国论文网 /2/view-12900154.htm
语音的学习对于外国人来说并不难,很多外国人只会说而不认字,这种现象很常见。外国人在学习汉语时,往往很注重口语的学习,但是对于外国人来说,最怕的就是出现洋腔洋调。那么语音方面我们该怎样教学呢?
很多老师在初级汉语教学中会先采用单一的声母、韵母、声调的学习,然后再结合课文和语境进行练习,这种方式我很赞同。声母和韵母的学习,对于外国学生来讲很易掌握,只是声调对
于他们来说很难。对于洋腔洋调的现象,很多过了HSK六级的学生依然不能过这一关,所以在语音教学中四声调尤为重要,老师更应该在初级时就把好语音关,每个声母、韵母都要争取准确,声调更是要常常练习,多听音频,多与人练习。有位葡萄牙学生声调掌握的十分不好,尤其是上声和去声分不清楚,在读句子的时候更加糟糕,四个声调完全混淆,她的声调问题一直让我很头疼。偶然的机会,我听了一首节奏感十分强的摇滚歌曲,在听歌的过程中不断点头跟着哼唱,我发现这样发上声很容易。于是我发现发阴平时,我们的脖子保持向前伸的状态并把声调故意拉长就很容易发出来;发阳平时选择用疑问语气代替声调,就很易发出;去声要快读,这样读起来会容易些。我的学生尝试了我的方法,很有效果,但还需继续练习才能更好地掌握四声。我的其中一位美国学生发不好舌尖后音“r”,他总是发成了美式的卷舌音。汉语中的“r”音舌尖微卷,几乎要
抵到上颚处,而英语中的“r”音舌头卷曲程度较大,这个微小的区别令我的美国学生在读辅音“r”做声母的音节时会很别扭。我教他保持微笑,将嘴角咧到最大程度,闭紧牙关,以缩小上下颚的距离,使舌头没有空间在口腔中做很大程度的卷曲动作,从而减轻他发“r”音有美国味。这个方法在初步教学中可以多次使用,让学生感受舌尖在口腔中的位置,直至练熟。这是我通过实践证明的方法,觉得效果还是不错的,读者亦可以借鉴。
在我授课的过程中,发现语音的问题应该在学生的初级阶段纠正好,不然到中高级以后学生已经养成了自己的发声习惯,很难再次改正。赵元任先生说: “语言是一套习惯,学习外国语就是养成一套特别的习惯”。为了避免出现洋腔洋调的现象,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老师应该注意声调、轻声和轻重音的讲练内容。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很少遇到轻重音问题,所以这个问题就不多提了。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问题及
解决方法
在学生熟知了语音知识后,词汇的学习成为外国人学习汉语的难点。因此,词汇教学的难点,往往不在于解说一个词的词汇意义,而在于恰如其分地阐释它所蕴含的文化意义,从而使词汇真正具有交际作用。尤其是中高级的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的初级词汇以外,就会不约而同地进入词汇学习的瓶颈期,很难扩充词汇量。产生这种现象有主客观两方面原因,主观上学生渐渐感觉到汉语词汇量的庞大,不愿主动进行扩充词汇量的学习;客观上对外汉语教学在词汇的教学方法上没有固定系统的阐述,反而是随机应变的,但又各有争议。词汇的学习确实是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薄弱环节,但方法却并不匮乏。有的人提出从语素方面研究词汇的教学方法,还有的人提出采用隐喻理论讲解。所以老师应该根据自己学生程度的不同进行不同的词汇讲解。我们最为熟知的是词根复合法,这个方法可以适当地运用到对外国
人的词汇教学中。例如:“笔直”,我们可以解释为像笔一样直。但大部分的单纯词没办法做出详细的解释,只能通过大量的造句,让学生能够领会某个词在语境中的作用并不断练习,从而掌握并运用这个词汇。
但教学毕竟不是一帆风顺的,都会遇到用汉语描述不清楚词汇意义的时候,现在大多数的对外汉语教科书中,都有中英文对照的部分,这对老师教学工作的展开既有利又有弊。英译汉只能粗略表示汉语的大概意义,紧急时用这种直观的方法可以解燃眉之急。但是很多学生早早看过英文释义后就不愿再进行思考,直接死记硬背汉语词汇的意义。而且翻译过后的英文不见得完全符合汉语本�淼囊馑迹�可能还会产生歧义。例如:羡慕――envy,envy在英文中的义项是“嫉妒”、“妒忌”,次要义项才是“羡慕”,在这种情况下译词和被译词的语义是不等值的。所以老师在讲解词汇时还是应该总结适合自己学生的词汇教学方
法。
三、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问题及解决方法
语法教学中什么应该重点讲,怎么讲才是值得老师深思的。语法教学同样要求老师应该灵活处理教学重难点。对于英语区国家的外国人来说,“主语+谓语+宾语”这种语法结构点到为止即可,而对于讲韩语的外国人来说却要特殊说明并加以练习。在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初级阶段老师应以语音教学为主,可以根据学生接受情况进行适当的汉语语法教学。但是不可以讲解过多语法,尤其是较为复杂的语法点不应过早讲授,一方面学生不易理解会耽误大量学习时间,另一方面会打消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所以我认为在初级阶段,老师应当把较难的语法点转换成学生容易接受的语法点来讲解,并举出生活中常用的例句,便于学生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中级阶段学生应该以语法和词汇量的扩充为主,这个时期老师可按照教材进行
语法知识的讲解。虽然已经进入中级汉语水平的学习,可有的学生对简单的语法点仍然不能运用自如,需要老师的鼓励与耐心讲解。还有一些要常加练习的语法点,例如:虚词“了”的使用;是非问的回答;语气助词“的”和结构助词“的”的使用等。
我在教学过程中,源于学生们的基础很牢固,也都相应的达到了中级汉语水平,所以我遇到的语法问题很少,很多问题在课文中就可以解决。我会给出很多例句,让学生自己总结语法规律,适当的时候给出语法结构。
我认为语法方面的授课一定要灵活多变,不能死扣语法点,这样会枯燥乏味,让学生失去了学习汉语的热情。讲练相结合的方法很重要,再结合课文和语境做大量的对话练习,会让学生记住这个语法点带来的语感,有助于语法的学习。(编辑/刘佳)
第二篇:钢结构施工中的部分问题及解决方法
钢结构施工中的部分问题及解决方法
钢结构因其自身优点,在桥梁、工业厂房、高层建筑等现代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在大量的工程建设过程中,钢结构工程也暴露出不少质量通病。本文主要针对辽宁近年来在钢结构主体验收及竣工验收中的常见问题及整改措施谈一些看法。
一、钢结构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部分问题及解决方法
1、构件的生产制作问题
门式钢架所用的板件很薄,最薄可用到4毫米。多薄板的下料应首选剪切方式而避免用火焰切割。因为用火焰切割会使板边产生很大的波浪变形。目前H型钢的焊接大多数厂家均采用埋弧自动焊或半自动焊。如果控制不好宜发生焊接变形,使构件弯曲或扭曲。
2、柱脚安装问题
(1)预埋件(锚栓)问题现象:整体或布局偏移;标高有误;丝扣未采取保护措施。直接造成钢柱底板螺栓孔不对位,造成丝扣长度不够。
措施:钢结构施工单位协同土建施工单位一起完成预埋件工作,混凝土浇捣之前。必须复核相关尺寸及固定牢固。
(2)锚栓不垂直现象:框架柱柱脚底板水平度差,锚栓不垂直,基础施工后预埋锚栓水平误差偏大。柱子安装后不在一条直线上,东倒西歪,使房屋外观很难看,给钢柱安装带来误差,结构受力受到影响,不符合施工验收规范要求。
措施:锚栓安装应坚持先将底板用下部调整螺栓调平,再用无收缩砂浆二次灌浆填实,国外此法施工。所以锚栓施工时,可采用出钢筋或者角钢等固定锚栓。焊成笼状,完善支撑,或采取其他一些有效措施,避免浇灌基础混凝土时锚栓移一位。
(3)锚栓连接问题现象:柱脚锚栓未拧紧,垫板未与底板焊接;部分未露2~3个丝扣的锚栓。
措施:应采取焊接锚杆与螺帽;在化学锚栓外部,应加厚防火涂料与隔热处理,以防失火时影响锚固性能;应补测基础沉降观测资料。
3、连接问题
(1)高强螺栓连接
1)螺栓装备面不符合要求,造成螺栓不好安装,或者螺栓紧固的程度不符合设计要求。
原因分析:
①表面有浮锈、油污等杂质,螺栓孔璧有毛刺、焊瘤等。
②螺栓安装面虽经处理仍有缺陷。
解决方法:
①高强螺栓表面浮锈、油污以及螺栓孔璧毛病,应逐个清理干净。使用前必须经防锈处理,使拼装用的螺栓,不得在正式拼装时使用。螺栓应由专人保管和发放。
②处理装配面应考虑到施工安装顺序,防止重复进行,并尽量在吊装之前处理。
2)螺栓丝扣损伤,螺杆不能自由旋入螺母,影响螺栓的装配。原因分析:丝扣严重锈蚀。
解决方法: ①使用前螺栓应进行挑选,清洗除锈后作预配。
②丝扣损伤的螺栓不能做临时螺栓使用,严禁强行打进螺孔。
③预先选配的螺栓组件应按套存放,使用时不得互换。
(2)现场焊缝现象:质量难以保证;设计要求全焊透的一、二级焊缝未采用超声波探伤;楼面主梁与柱未施焊;未采用引弧板施焊。
解决方法:钢结构施焊前,对焊条的合格证进行检查,按设计要求选用焊含条,按说明书和操作规程要求使用焊条,焊缝表面不得有裂纹、焊瘤,一、二级焊缝不得有气孔、夹渣、弧坑裂纹,一级焊缝不得有咬边、未满焊等缺陷,一、二级焊缝按要求进行无损检测,在规定的焊缝及部位要检查焊工的钢印。不合格的焊缝不得擅自处理,定出修改工艺后再处理,同一部位的焊缝返修次数不宜超过两次。
4、构件的变形问题
(1)构件在运输时发生变形,出现死弯或缓弯,造成构件无法进行安装。
原因分析:
1)构件制作时因焊接产生的变形,一般呈现缓弯。
2)构件待运时,支垫点不合理,如上下垫木不垂直等或堆放场地发生沉陷,使构件产生死弯或缓变形。
3)构件运输中因碰撞而产生变形,一般呈现死弯。
预防措施:
1)构件制作时,采用减小焊接变形的措施。
2)组装焊接中,采用反方向变形等措施,组装顺序应服从焊接顺序,使用组装胎具,设置足够多的支架,防止变形。
3)待运及运输中,注意垫点的合理配置。
解决方法:
1)构件死弯变形,一般采用机械矫正法治理。即用千斤顶或其他工具矫正或辅以氧乙炔火焰烤后矫正。
2)结构发生缓弯变形时,采取氧乙炔火焰加热矫正。
(2)钢梁构件拼装后全长扭曲超过允许值,造成钢梁的安装质量不良。
原因分析:
1)拼接工艺不合理。
2)拼装节点尺寸不符合设计要求。
解决方法:
1)拼装构件要设拼装工作台,定为焊时要将构件底面找平,防止翘曲。拼装工作台应各支点水平,组焊中要防止出现焊接变形。尤其是梁段或梯道的最后组装,要在定位焊后调整变形,注意节点尺寸要符合设计,否则易造成构件扭曲。2)自身刚性较差的构件,翻身施焊前要进行加固,构件翻身后也应进行找平,否则构件焊后无法矫正。
(3)构件起拱,数值大干或小于设计数值。构件起拱数值小时,安装后梁下挠;起拱数值大时,易产生挤面标高超标。
原因分析:
1)构件尺寸不符合设计要求。
2)架设过程中,未根据实测值与计算值的出入进行修正。3)跨径小的桥梁,起拱度较小,拼装时忽视。
解决方法: 1)严格按钢结构构件制作允许偏差进行各步检验。
2)在架设过程中,杆件且装完毕,以及工地接头施工结束后,都进行上拱度测量,并在施工中对其他进行调整。
3)在小拼装过程,应严格控制累计偏差,注意采取措施,消除焊接收缩量的影响。
5、钢结构安装问题
(1)钢柱底脚有空隙预控措施钢柱吊装前,应严格控制基础标高,测量准确,并按其测量值对基础表面仔细找平;如采用二次灌浆法,在柱脚底板开浇灌孔(兼作排气孔),利用钢垫板将钢柱底部不平处垫平,并预先按设计标高安置好柱脚支座钢板,然后采取二次灌浆。
(2)钢柱位移预控措施浇筑混凝土基础前,应用定型卡盘将预埋螺栓按设计位置卡住,以防浇灌混凝土时发生位移;柱低钢板预留孔应放大样,确定孔位后再作预留孔。
(3)柱垂直偏差过大预控措施钢柱应按计算的吊挂点吊装就位,且必须采用二点以上的吊装方法,吊装时应进行临时固定,以防吊装变形;柱就位后应及时增设临时支撑;对垂直偏差,应在固定前予以修正。
二、结论
只有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加强对技术人员、工人对规范标准和操作规程的培训学习,切实做好开工前的准备,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监督检查,积极发挥施工、监理等各方面的作用,做好各分项工程的工序验收工作,才能保证钢结构工程的整体质量。
第三篇:对外汉语教学部分教案
9月28 日----10月3日
主题:家庭与爱(家庭主要重点在家庭成员的称谓上的学习,爱主要是爱国----中国的国庆节穿插 其 中,爱家)
中文1及中文1A:家庭称谓核心家庭阶段,中文1B几乎全部称谓。
学生的学习情况:中文1班的家庭称谓还没有掌握好,中文1 a 和中文1类似,中文1B的情况较好,可继续进行,而另外两个班还需要巩固复习。主要内容:
称谓,先从核心家庭入手,并以小儿歌形式呈现,然后拓展到大家庭。在十月一日国庆节当天穿插“了解中国”的内容,十月二日(阴历九月初九)穿插重阳节的内容。具体步骤如下: 教学步骤:
1.家庭称谓儿歌:《我的家》
我的家,有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弟弟,妹妹,还有我和它!(宠物,也看作家里的一员)
然后引出“家族歌”:爸爸的爸爸叫什么? 爸爸的爸爸叫爷爷。爸爸的妈妈叫什么? 爸爸的妈妈叫奶奶。爸爸的哥哥叫什么? 爸爸的哥哥叫伯伯。爸爸的弟弟叫什么? 爸爸的弟弟叫叔叔。爸爸的姐妹叫什么? 爸爸的姐妹叫姑姑。妈妈、妈妈、妈妈,妈妈的爸爸叫什么? 妈妈的爸爸叫姥爷/外公。妈妈的妈妈叫什么? 妈妈的妈妈叫姥姥/外婆。妈妈的兄弟叫什么? 妈妈的兄弟叫舅舅。妈妈的姐妹叫什么? 妈妈的姐妹叫阿姨。以上的内容要反复操练,并制作了卡片帮助同学们记忆。
卡片游戏:
1、先给同学们分配了数量均等的卡片,但是上面写有不同的称谓,或者有两个人的会有重复。老师说“爸爸”,持有“爸爸”的卡片的同学“出牌”,没出或者出错都会不得分。游戏
2、老师出示卡片,谁最先读出卡片上的字谁就得分。在熟练了之后逐渐加词,但是同学们复习不够及时,记住的效果不是很好。文化部分:中国的国庆节和重阳节
介绍了中国的国旗、国歌、国徽,重阳节即阴历九月初九,又称老人节,通过视频和讲解介绍了重阳节的来历,风俗习惯还有重阳节的食物。作业
写字:爸,妈,我。还有制作国旗(思亦可和涂一凡按时完成)!
10月6日----10日(10日,no school)
主题:中文 1 和中文1A班继续家庭称谓学习,开始几个数字学习并加上家的描述。
中文1B班复习家庭称谓,开始饮食方面的表达。主要内容:
中文1:已经掌握了用一只手表达数字,但是书写方面再加强一下,可以用中文做数学题。中文1A:继续加强称谓的学习达到掌握,再学习数字。中文1B:家庭称谓简单复习,开始饮食的表达。教学步骤:
中文1:家庭称谓:姥姥,姥爷,外公,外婆,舅舅,阿姨
家的描述:我的家不大,有五个房间,其中两个卧室,一个厨房,一个卫生间,一个起居室。
生词:家,房间,卧室,厨房,卫生间,起居室/客厅 字:房,间,家,大,小(要求掌握)
活动:让学生们自己画出自己家的样子,然后分别用汉字标注房间名称,并要求回家也在各个房间贴上名称,到自己认读之后揭下来。(提前准备好一些关于房间的图片或者视频)中文1A:家庭称谓:姥姥,姥爷,外公,外婆,舅舅,阿姨
数字一到十。
儿歌:一二三四五,上山看老虎,老虎没看见,看见小松鼠,松鼠有几只?一二三四五!
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六五四三二一,八本书,九只笔,十个学生学汉语!
一只手表示数字的方法!
中文1B:复习家庭称谓之后,学习新内容:关于饮食方面的表达。生词:面包,鸡蛋,牛奶,咖啡,吃,喝,早上 句型:早上好!
早上好!
你喝什么?
我喝牛奶,我不喝咖啡。
活动:1、大声朗读:面包,牛奶,鸡蛋,咖啡
吃,吃什么,吃面包,喝,不喝,不喝咖啡
你/爸爸/妈妈/姐姐/弟弟/妹妹吃什么?我吃鸡蛋。
你/爸爸/妈妈/姐姐/弟弟/妹妹喝什么?我喝牛奶,我不喝咖啡。
书写:早,上,吃,牛
10月14 日----10月17日(10月13日:School is closed,10月15日12:35-1:20中文1 因考试停课,本周各只有两次课,17日儿童节不上课)
主题:中文 1和中文1A班巩固数字的书写和颜色的识别,及房间的名字,加进水果的学习。
中文1B班学习水果和蔬菜的表达,水果掌握的较好。主要内容:
中文1:数字基本掌握,但是笔顺上还需要提高,开始水果的学习。
中文1A:数字基本掌握,开始水果的学习,能照拼音和图片读出水果的名称。中文1B:水果和常见蔬菜的学习。教学步骤:
中文
1、中文1 A:已完成数字的学习,用数字做了“趣味数学题”,制作了“日历”。家的描述:我的家不大,有五个房间,其中两个卧室,一个厨房,一个卫生间,一个起居室,一个车库。
水果:苹果,西瓜,菠萝,草莓,橙子,香蕉,荔枝,芒果,葡萄,樱桃,哈密瓜,木瓜,猕猴桃(奇异果),石榴,梨,桃子,蓝莓,橄榄,柠檬
书写上要求会较松,但是认读要严格。本课开始结合颜色、数量、喜好。如:红色的苹果,三个红色的苹果。A:你喜欢(吃)什么水果?
B:我喜欢(吃)苹果,香蕉,菠萝等。活动:
一、老师说英语,学生们说中文,由慢及快。
二、学生们自己对话,采访同学喜欢吃什么水果,向老师汇报采访结果。
三、利用PPT 展示水果,同学们认读。
四、一个同学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其他同学通过“是”或者“不是”的回答来猜是什么水果。
五、水果“蹲”游戏。中文1B:水果和常见蔬菜的学习。生词:
水果:苹果,西瓜,菠萝,草莓,橙子,香蕉,荔枝,芒果,葡萄,樱桃,哈密瓜,木瓜,猕猴桃(奇异果),石榴,梨,桃子,蓝莓,橄榄,柠檬 蔬菜:
茄子,白菜,芹菜,土豆,西红柿,西兰花,洋葱,生姜,大蒜,南瓜,冬瓜,蘑菇,黄瓜,辣椒,萝卜,紫甘蓝,菠菜 句型: 你喜欢什么水果?
我喜欢苹果。我不喜欢桔子。
你喜欢什么蔬菜?
我喜欢西兰花,我不喜欢苦瓜。活动:1、大声朗读生词。
2. 老师说英语,学生们说中文,由慢及快。
3. 学生们自己对话,采访同学喜欢吃什么水果,向老师汇报采访结果。4. 利用PPT 展示水果,同学们认读。
5. 一个同学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其他同学通过“是”或者“不是”的回答来猜是什么水果。
作业:问家人喜欢吃什么水果,上课的时候向老师用中文表达。
(王新:Arthur 10月14日缺勤,涂一凡:Ian因全家出游于10月14日和15日缺勤两次)
10月20 日----10月24日
(10月13日:School is closed,10月15日12:35-1:20中文1 因考试停课,本周各只有两次课,17日儿童节不上课)
主题:中文 1和中文1A巩固水果的学习,开始方向的学习。
中文1B班巩固蔬菜的表达,开始方向的学习。主要内容:
中文1:水果基本掌握,但是笔顺上还需要提高,开始方向的学习,但是复习明显不到位。中文1A:基本掌握水果的说法,开始方向的学习。中文1B:水果和常见蔬菜的学习之后,开始方向的学习。教学步骤:
中文
1、中文1 A:
水果部分的复习:苹果,西瓜,菠萝,草莓,橙子,香蕉,荔枝,芒果,葡萄,樱桃,哈密瓜,木瓜,猕猴桃(奇异果),石榴,梨,桃子,蓝莓,橄榄,柠檬 书写上要求会较松,但是认读要严格。本课开始结合颜色、数量、喜好。主要内容: 方向词的学习步骤:
一、老师讲解方向词,并用手势展示,在黑板上按笔顺写出方向词,由少及多,四节课逐步增多。二、一起做“向左看,向右看,向前看,向后看等动作;一起拍手:“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前前,后后,转圈 ”等熟悉这些方向词。
三、利用PPT 展示迷宫,一个人指导方向,一个人用笔画出路线。
四、在白板上画圆圈,让学生蒙住眼睛,另一个学生用方向词指导,画出眼睛、鼻子和嘴。
五、在教室里明显的地方藏个东西,一个学生蒙住眼睛,另一个指导找出来。中文1B:水果和常见蔬菜的复习。生词:
水果:苹果,西瓜,菠萝,草莓,橙子,香蕉,荔枝,芒果,葡萄,樱桃,哈密瓜,木瓜,猕猴桃(奇异果),石榴,梨,桃子,蓝莓,橄榄,柠檬 蔬菜:
茄子,白菜,芹菜,土豆,西红柿,西兰花,洋葱,生姜,大蒜,南瓜,冬瓜,蘑菇,黄瓜,辣椒,萝卜,紫甘蓝,菠菜 方向词的学习步骤:
一、老师讲解方向词,并用手势展示,在黑板上按笔顺写出方向词,由少及多,四节课逐步增多。二、一起做“向左看,向右看,向前看,向后看等动作;一起拍手:“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前前,后后,转圈 ”等熟悉这些方向词。
三、利用PPT 展示迷宫,一个人指导方向,一个人用笔画出路线。
四、在白板上画圆圈,让学生蒙住眼睛,另一个学生用方向词指导,画出眼睛、鼻子和嘴。文化活动: 剪纸
作业:
1、掌握上、下、左、右的写法,识记东、西、南、北、里、外等方向词。
2、搜集关于万圣节的材料,画出创意画面展示万圣节场景。(涂一凡10月23日缺勤一次)
10月27 日----10月30日(10月30日half-day school, 10月31日:School is closed.中文1:两次课,中文1A:四次课,中文1B:4次课
主题:中文 1和中文1A巩固方向词的学习,开始年、月、日、星期、日期、生日的学习。
中文1B班巩固方向词的表达,开始年、月、日、星期、生日、日期和点钟的学习,但由于该班有中文基础,讲的更为深入一些。主要内容:
中文1:方向词基本掌握,但是书写上还需要提高,开始年、月、日、星期、生日,日期的学习,由于万圣节放假和周四下午的家长会,本周只有两次课,没能涉及到生日和点钟的对话和表达。中文1A:方向词基本掌握,但是书写上还需要提高,开始年、月、日、星期、日期的学习。中文1B:方向的学习完毕,开始年、月、日、星期、日期和点钟的学习及表达。
生词:前天,昨天,今天,明天,后天,星期,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星期日/天,年,月,日,多少,几,小时,点。教学步骤:
中文
1、中文1 A:
一、方向词部分的复习:上(边/面),下(边/面),前(边/面),后(边/面),左(边/面),右(边/面),里(面/边),外(面/边), 东, 南,西, 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二、先领读生词:前天,昨天,今天,明天,后天,星期,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星期日/天。
三、然后开始讲解中美日期表达的异同。
用数轴表示前天,昨天,今天,明天和 后天的关系。句子:
1、今天是 二零一四 年 十 月 二十七 号 /日。
昨天是 年 月 日。
前天是 年 月 日。
2、A:一个星期有几天?
B:(一个星期)有七天,星期一,星期二…..星期天/日。A:一年有几个月?
B:一年有十二个月,一月,二月,三月…… 十二月。反复操练。中文1 B:
一、方向词部分的复习:上(边/面),下(边/面),前(边/面),后(边/面),左(边/面),右(边/面),里(面/边),外(面/边), 东, 南,西, 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二、先领读生词(每次课逐步增加):前天,昨天,今天,明天,后天,星期,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星期日/天、生日、点、多少、几。
三、然后开始讲解中美日期表达的异同。
用数轴表示前天,昨天,今天,明天和 后天的关系。句子:句子:
1、今天是 二零一四 年 十 月 二十七 号 /日。
昨天是 年 月 日。
前天是 年 月 日。
2、A:一个星期有几天?
B:(一个星期)有七天,星期一,星期二…..星期天/日。A:一年有几个月?
B:一年有十二个月,一月,二月,三月…… 十二月。
3、A:一天有多少个小时? B:一天有二十四个小时。
4、(现在)几点了?
八点,九点,八点半,八点十分,三点一刻
5、我的生日是 年 月 日。
6、祝你生日快乐!
作业:
1、中文1:掌握天、有的写法,识记日期,星期的表达法。
中文1A:掌握天、有的写法,识记日期,星期的表达法
中文1B:掌握天、点、多、少、几、有的写法,识记日期,星期的表达法。
2、搜集关于万圣节的材料,画出创意画面展示万圣节场景。(涂一凡10月29、30日缺勤两次,王新10月28、29日缺勤两次)
11月3 日----11月7日
主题:中文 1和中文1完成月份、点钟及生日的学习,并复习星期。
中文1B班复习巩固年、月、日、星期、生日、日期的学习,加进科目的学习:中文(汉语),数学,音乐,美术,英文/语,人文(地理,历史),物理,化学,体育,法语/文,西班牙语/文,生物。主要内容:
中文1:一到十二个月份、点钟及生日的学习。
句型:
1、一年有几个月?
2、现在几点?
生词 :多少,点,几,月,生日 中文1A:一到十二个月份、点钟及生日的学习。
句型:
1、一年有几个月?
2、现在几点? 生词 :多少,点,几,月,生日
中文1B:科目的表达
句型:今天是星期一,我有中文课,音乐课,数学课…
生词:中文(汉语),数学,音乐,美术,英文/语,人文(地理,历史),物理,化学,体育,法语/文,西班牙语/文,生物。教学步骤:
中文
1、中文1 A:
一、复习之前的内容:前天,昨天,今天,明天,后天,星期,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星期日/天。
二、然后开始讲解中美日期表达的异同。
三、练习句型:
1、A:一个星期有几天?
B:(一个星期)有七天,星期一,星期二…..星期天/日。A:一年有几个月?
B:一年有十二个月,一月,二月,三月…… 十二月。
3、我的生日是 年 月 日。
4、(现在)几点了?
八点,九点,八点半,八点十分(练习了电话号码)
5、祝你生日快乐!
反复操练。中文1 B:
中文1B:科目的表达
句型:今天是星期一,我有中文课,音乐课,数学课…
生词:中文(汉语),数学,音乐,美术,英文/语,人文(地理,历史),物理,化学,体育,法语/文,西班牙语/文,生物。句子:
1、A:今天,你有什么课?
B;我有物理课,化学课,音乐课。A: 你有中文课吗? B:我今天没有中文课。
活动: 设计课表,让学生表达:星期一,我有中文课/物理课/化学课。星期二,我有体育课/音乐课 等等。并设计 连线题熟悉生词。讲解句型:主语+有+宾语 共同学习声母和韵母
作业:
1、中文1:1)复习所学生词,并回家问家庭成员的生日,然后向老师报告。2)采访至少三名同学,问他们的生日是哪天,然后汇报给老师。
中文1A:复习所学生词,并回家问家庭成员的生日,然后向老师报告。2)采访至少三名同学,问他们的生日是哪天,然后汇报给老师。
中文1B:掌握各个科目的表达,制作中文课程表。
2、练习书写:
竖钩:水,小
斜钩(戈,我),竖弯钩(七,见)横折弯钩(九,丸)
11月10 日----11月14日
主题:中文 1和中文1A开始天气的学习,复习点钟及生日。
中文1B班复习中文(汉语),数学,音乐,美术,英文/语,人文(地理,历史),物理,化学,体育,法语/文,西班牙语/文,生物等科目词,开始天气的学习。主要内容:
中文1/1A:天气变化的描述:冷(cold),热(hot),阴(cloudy), 晴(sunny), 雪天(snowy), 雨天(rainy), 风(windy)。
句型:
1、日期 + 冷/热 + 吗? 今天冷吗? 昨天冷吗?
日期 + 很 + 冷/热 今天很热。昨天很冷。
日期 + 不 + 冷/热 今天不冷。昨天不热。
2、日期 + 天气 + 晴/阴。今天天气晴/阴。
日期 + 有 + 风/雨/雪。
中文1B:天气变化的描述:冷(cold),热(hot),阴(cloudy), 晴(sunny), 雪天(snowy), 雨天(rainy), 风(windy)。
句型:
1、日期 + 冷/热 + 吗? 今天冷吗? 昨天冷吗?
日期 + 很 + 冷/热 今天很热。昨天很冷。
日期 + 不 + 冷/热 今天不冷。昨天不热。
2、日期 + 天气 + 晴/阴。今天天气晴/阴。
日期 + 有 + 风/雨/雪。教学步骤: 中文
1、中文1 A:
一、复习之前的内容:点钟和日期的表达,并运用电话号码练习数字。
二、每天逐步讲解天气生词,冷(cold),热(hot),阴(cloudy), 晴(sunny), 雪(snowy), 雨(rainy), 风(windy)。
三、练习句型:
1、日期 + 冷/热 + 吗? 今天冷吗? 昨天冷吗?
日期 + 很 + 冷/热 今天很热。昨天很冷。
日期 + 不 + 冷/热 今天不冷。昨天不热。
2、日期 + 天气 + 晴/阴。今天天气晴/阴。
日期 + 有 + 风/雨/雪。
结合之前学习的前天、昨天、今天、明天、后天等,或者用星期一、二等问讯天气情况,直至掌握。反复操练。中文1 B:
中文1B:、每天逐步讲解天气生词,冷(cold),热(hot),阴(cloudy), 晴(sunny), 雪(snowy), 雨(rainy), 风(windy)。
三、练习句型:
1、日期 + 冷/热 + 吗? 今天冷吗? 昨天冷吗?
日期 + 很 + 冷/热 今天很热。昨天很冷。
日期 + 不 + 冷/热 今天不冷。昨天不热。
2、日期 + 天气 + 晴/阴。今天天气晴/阴。
日期 + 有 + 风/雨/雪。
结合之前学习的前天、昨天、今天、明天、后天等,或者用星期一、二等问讯天气情况,直至掌握。活动:学习生词的过程中,让一个同学抽取一张卡片知道卡片上生词的含义,然后用图画出来,让别的同学猜。
音:继续练习声母和韵母。书写:两点水 冫 冰,冷,冻
秃宝盖:冖 写,军,冗
言字旁:讠 语,说,请,读 文化活动:了解中国汉字(C1B,C1A)脸书创始人说汉语的视频。
作业:
1、练习每天的偏旁部首的例字。
2、回家看天气,每天汇报上海、北京、纽约、旧金山的天气情况。
3、用点钟描述自己的一天。
11月17 日----11月21日
主题:中文 1和中文1A复习天气,开始感恩节的相关内容学习。
中文1B复习描述天气,开始感恩节的相关内容学习。
教学步骤:
中文
1、中文1 A、中文1B:
一、复习之前的内容:天气,冷(cold),热(hot),阴(cloudy), 晴(sunny), 雪(snowy), 雨(rainy), 风(windy)。
二、每天逐步学习以下内容:
1、生词:
感恩节,谢谢(书写),不客气,拥抱,吻,捶捶背,端水 食物:火鸡,桔子,苹果,葡萄,南瓜派,布丁(pudding),果汁 团聚,庆祝,丰收
2、学习歌曲《感恩的心》 我来自偶然像一颗尘土 有谁看出我的脆弱 我来自何方我情归何处 谁在下一刻呼唤我 天地虽宽这条路却难走 我看遍这人间坎坷辛苦 我还有多少爱,我还有多少泪 要苍天知道我不认输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
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作我自己 感恩的心感谢命运 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
先把歌词打下来,打乱顺序,分给同学,一边播放歌曲,一边排序。
三、练习句型:
1、A: 祝你感恩节快乐!/节日快乐!B:谢谢!
2、谢谢!
不客气!
四、活动:
1、感恩周:
星期一:给爸爸/妈妈捶捶背。
星期二:给爸爸/妈妈端杯水。
星期三:给爸爸/妈妈一个拥抱。
星期四:给爸爸妈妈一个吻。
星期五:爸爸妈妈谢谢你!
2、唱给 家里人:《感恩的心》
五、拼音:继续练习声母和韵母—中文1 和中文1A。书写:两点水 冫 冰,冷,冻
秃宝盖:冖 写,军,冗
言字旁:讠 语,说,请,读
六、检查作业
文化活动:了解中国中国的孝道 filial piety(C1B,C1A,C1)作业:
1、练习每天的偏旁部首的例字。
2、完成感恩周系列活动。
11月24 日----11月25日(感恩节假期自26日开始至28日,本周只有两天课,中文1只有24日的大课,中文1A在25日只上25分钟结束去感恩节聚餐)
主题:中文 1和中文1A复习感恩节的相关内容,但是中文1的效果很一般,几乎没有记住什么
中文1B复习感恩节的相关内容,制作卡片,基本没有问题,新内容“你去哪儿?”
教学步骤: 中文
1、中文1 A
一、感恩节,感恩节快乐
---谢谢你!----对不起!---不客气。----没关系。Rhyme:
老师,老师,谢谢你!不客气,不客气,不客气。同学,同学,谢谢你!
不客气,不客气,不客气。(替换,个个同学都感谢一番)
二、活动:
制作感恩卡片。画张卡片,写上感谢的话,画上要感谢的人。中文1B另加内容:----你去哪儿?
----我去图书馆/足球场/电影院/邮局。
三、拼音:继续练习声母和韵母—中文1 和中文1A。
四、作业:
书写:抄写古诗词《春晓》和《静夜思》
12月1 日----12月5日 主题:中文 1和中文1A日常饮食的学习
中文1B用组字成词,组词成句的练习进行复习。开始学习十二生肖和其他动物。
教学步骤: 中文
1、中文1 A
一、生词:面包,鸡蛋,牛奶,咖啡,麦片,汉堡,果汁 吃,喝,早上 句型:早上好!
早上好!
你喝什么?
我喝牛奶,我不喝咖啡。
活动:1、大声朗读:面包,牛奶,鸡蛋,咖啡
吃,吃什么,吃面包,喝,不喝,不喝咖啡
你/爸爸/妈妈/姐姐/弟弟/妹妹吃什么?我吃鸡蛋。
你/爸爸/妈妈/姐姐/弟弟/妹妹喝什么?我喝牛奶,我不喝咖啡。活动:模仿饭店点餐,通过优酷了解中国饮食和小吃。书写:早,上,吃,牛
中文1B 一、十二生肖的故事 二、十二生肖:
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你属什么?
我属虎。
按照自己的出生年找到相应的属相。如果掌握得好,可以继续添加学习其他动物!
12月8 日----12月12日
主题:工作与 职业的学习
(12月8日,星期一,Arthur 缺勤;带领中文1A的来家里吃中餐)
教学步骤:
中文
1、中文1 A、中文1B(基础较好,内容要相应多一些)提前复印了《快乐汉语》课本上的内容,分发给学生。
一、复习之前所学的内容
二、生词:
医生,工人,商人,工程师,教师,律师(松鼠爸爸是律师,《快乐汉语》的生词表上没有),画家,句型:你妈妈是医生吗?
是,我妈妈是医生/不,我妈妈不是医生,我妈妈是工人。活动:
本周文化活动打算做剪纸:熊猫
第四篇:浅谈对外汉语中的语法教学问题
浅谈对外汉语中的语法教学问题
姓 名 院系专业班级学号指导教师 答辩日期 成绩(——副标题……)
对外汉语
论文题目:对外汉语教育中的语法教学问题分析
内容摘要:
作为对外汉语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语法教学一直都是教师和学生面临的一个难题。本文重点分析了当前对外汉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几种语法偏误,并且利用案例分析的方法来加以论证;论文最后从几个方面提出了提高对外汉语教学效果的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
对外汉语教育 教学策略 语法偏误
Title:Research on Chinese Grammar Teaching Method Question
Summary
Abstract: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Chinese grammar teaching method.The topic is supported by the discussion of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Chinese grammar system teaching method as a foreign language.In the end, author summarized all kinds of methods used in Chinese grammar teaching and pictured the Chinese grammar system.【Key words】
Chinese teaching as a foreign language;grammar;system;strategies;methods
对外汉语教育中的语法教学问题分析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XXX
前言
顾名思义,对外国人所进行的汉语教学活动的总称就是对外汉语教学,教学对象是那些母语非汉语的学习者。由于教学对象的特殊性,所以他们都有惯性的思维方式,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必然会面临各种语法错误的问题。因为学习汉语的外国人,一般都是具有比较成熟的思想水平和完善的知识体系,他们在进行汉语学习的过程中,就会面临各种知识迁移和思维转换的难题,这就影响到他们学习汉语的效果。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语法教学的过程中进行,通过语法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具有代表性的语法偏误的类型,找出问题所在,帮助学生提高语法学习的效果,从而有助于他们的汉语交流的能力。
一、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法偏误分析
(一)遗漏偏误
遗漏偏误指由于词语或句子中遗漏了某个或者几个成分导致的偏误。遗漏偏误常常出现在下列情况下:
1.某些意义上比较“虚”的成分比较容易被遗漏。这包括某些副词、连词,特别是复句或结构中某些起关联或呼应作用的副词、连词。
如:宁可„„,[也]
无论„„[都]
除了„„以外,[都]„„ 除了„„以外,[也](注:[ ]中的成分为被遗漏的部分)
以上这些起关联或呼应作用的副词,连词之所以容易被遗漏,原因就在于他们的意义比较“虚”。“besides、except”对应“除了„„以外,也„„”在使用那些英语时是没有与“也”相对应的成分。这些都构成了对外国人使用这些结构的干扰,而造成遗漏偏误。
2.需要重复的成分容易被遗漏。1)我看书[ ]了一整天。2)他有书,也[ ]报。3)李老师教文学,也[ ]历史。
第一句话在结构上需要重复动词;后两句因为“也”是副词,只能修饰动词和形容词。这里应该重复“有”和“教”。造成此类偏误的原因主要是母语负迁移。前两例是因为英语中没有汉语这样的形式而造成遗漏。第三例的偏误是学生把英语的“also”的用法套用在“也”上造成的。
3.附加成分,如词尾、结构助词等,容易被遗漏。1)他们打[得]很好。
2)他们看[的]木偶戏非常有意思。3)上星期日下午玛丽看[了]三个钟头小说。
造成这种遗漏偏误的原因比较复杂,主要是这些附加成分都是学生母语中没有的。在他们还没有掌握的时候,往往采取初学外语的人经常采取的策略——简单化。再者,就例(1)来说,也有母语影响的问题。英语中,一般用状语表达汉语的状态补语(对外汉语教材中通常称作“程度补语”)的意思。学生实际上是把想好了的一个英语句子逐词翻译成汉语。
(二)误加偏误
比起遗漏偏误,误加偏误的情况比较单纯,多发生在这样一些语法形式上:在这些语法形式中:通常情况下可以使用某个成分,但当这些形式发生了某种变化时,又一定不能使用这个成分。这时,初学汉语的外国学生常常由于不了解这种条件的变化仍然使用这个成分,因而出现偏误。
[很] 1)她非常[很]高兴。2)你[很]非常好。
3)啊,你的房间多么[很]干净啊!
关于形容词谓语句有一条规则:在肯定形式中,谓语形容词前要用一个意义弱化的“很”,如果不用“很”,则句子有比较的意味。这一条规则也适用于形容词作状态补语的情况。但是,如果作谓语或状语的形容词前边受其他表示程度的状语修饰,就不能再用“很”;形容词谓语句后边带状态补语时,它前边的“很”也不能再出现。这些是由于目的语负迁移造成的。
二、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策略及方法
(一)提升教学方法的效果
首先,要做到强化词语教学,淡化句法教学。对外汉语教学的语法项目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词语的使用,包括各种词类的使用,尤其是副词、连词、助词等虚词的使用,也包括各种短语(如介宾短语)、结构等的使用。
“太”副词 当所叙述的事物在程度上过了头时,可用“太”修饰闻此以表现出说话人的不满意,句子的末尾常带“了”,结构式为“太+形/动+了”。
例句
【1】他这个人什么都好,就是太懒了。
【2】这套房子前面有立交桥,来往的车很多,太吵了。
【3】你回答太简单了。
【4】我想去旅行,可他家都很忙,我一个人去太没意思。
制造情景让学生造句子:
【1】他走路是全班最慢的,每天上课都迟到。用“太”来说句子
他走路太慢了,每天都迟到。
【2】小明今天打扫房间,擦了地板,洗了很多衣服,觉得很累,很早就睡觉了。
【3】小明今天太累了,很早就睡觉了。
【4】他的衬衫上有墨汁和油污,不能再穿了。
【5】他的衬衫太脏了,不能穿了。
其次,在对外汉语语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讲授语法时,应遵守通俗性的原则。在专业术语的使用上,教师的语言应该通俗易懂。对外汉语教学的学习对象是不以汉语为母语的外国人,他们的汉语语言水平要求教师不能使用较多的复杂的专业术语。学习语法是为了学习语言,最终达到用汉语交流的目的,因此,教师不能把语言课上成语法专业课。语法的专业术语比较抽象,有一定的概括性,语法术语的使用最好与学生的母语语法体系中的含义基本一致,否则,与其下一个新的定义,不如改换术语名称,以免误导。语法规则的教授,应该视具体情况而定。一些简单易懂的语法规则,教师可以直接讲授语法规则,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另外还可以利用列公式、利用或创造情景等等丰富语法教学的方式,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为了”后边应当有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或对象的词语,常用在表示目的的分句中。
例句【1】为了毕业后找到一份好工作,他学了好几门外语。
【2】为了不让妈妈担心,她每个月给家里打两三次电话。
【3】为了参加这次比赛,他准备了很长时间。制造情景让学生造句
【1】有一个长跑比赛,小明很想参加,每天都练习长跑。用“为了”怎么造句呢?
为了参加长跑比赛,小明每天都联系长跑。
【2】有一本书很不好买,但是对于学习汉语很有帮助,丽丽特别想买到,她跑了好几家书店。
丽丽一天跑了很多家书店,就是为了买一本书。(可以延伸,就是为了买一本汉语辅导书)。
【3】她想买一条新裙子,但是钱不够,必须要晚上再多工作2小时。
【4】她为了一条新裙子,晚上要多工作2小时。
(二)注重语境的分析
很多老师都知道解释“了”破费周折,凡学习汉语的留学生,也都觉得“了”的用法不好把握。尽管语法书和各家对“了”的语法意义及其用法说明或简或繁,都言之成理,但学生遇到的问题却是很难将这些规则一一对应到语境中去。句尾助词“了”表示“状态变化”或“新情况的出现”,是国内学者都认可的说法,李讷、屈承熹等海外学者则将句尾助词“了”称作已然体或叙述体标记。然而对于学习者而言,他们关心的是该怎么用“了”来还原“变化”或“新情况的出现”这些抽象的意义,什么时候在叙述一个事件时必须用上“了”。
经验告诉教学第一线的老师,一旦将“了”的用法跟“变化”、“叙述体”、“肯定语气”等概念纠缠在一起,是相当被动的。所以最好的办法是设法跳出学生的追问,举出典型用例来说明,还要充分信任学生的体悟力。这里介绍笔者惯用的一个讲解句尾助词“了”的案例,并借此尝试从认知的角度解释一下“了”的功能。
我们问年龄时,“你多大?”和“你多大了?”的适用范围即询问对象可以没有区别,既可问孩子,也可问成人,当然,用“你多大了”问成人时可能会带有某种发觉对方有与年龄不符的言行而加以调侃讥讽的意味,但其形式不是不可接受的。但是如果我们问身高,“你多高?”和“你多高了?”适用范围却不相同:“你多高?”既可以问孩子,也可以问成人;而“你多高了?”,多一个“了”字,却只适用于还在成长的儿童,绝无可能用来询问成人。原因说出来当然很简单,年龄一直都在发展变化,身高的发展变化却是有阶段性的。这个例子因为可以非常确切地划分适用对象,因而可以形象地告诉学生,该怎么理解“了”所传递的“变化”的讯息。
其实作为一个语气助词,“了”关涉的是说话者看事物的态度和角度,如果我们承认一个事物有发生、发展和消亡,把它看作一个在时间轴上连续发展的事件,结合这样的背景再说明它在某一特定时刻的状况,那么我们就可以用“了”。如果我们只关注一个事物在某一特定时刻的情况而忽略它的历史和未来发展,那我们就不必使用“了”。刘勋宁称使用“了”时遵循“言有所为”的原则,即要有一个背景,Li&Thompson也指出“了”字句表示事态与特定状况的相关性,说的也都是同样的意思。但在给学生讲解时,为了好懂,我把它简单地概括为“讲故事”的原则,而非使用专业性很强的术语。
由于世界本身就是时空两轴的,所以很多时候,看世界的方式本来就是既可以动态也可以静止地,无所谓对错,但有些基本前提却会影响人们的态度,譬如对孩子和成人的身高的理解。二者比较,对孩子的身高,既可以从动态发展的角度去看,也可以只关注当下而不管“前因后果”;对成人,除非特殊情况,人们不太可能意识到其身高的变化,所以也就不大可能从动态的角度来评价这件事。使用“了”反映出说话人以动态的眼光描画事物、陈述事件的态度,关于这点,也可以解释“太大”和“太大了”,“最好”和“最好了”两类结构的异同。一般都认可前者语气比后者生硬或者直率得多,并以此作为“了”表达特定语气的结语。但为什么给人这种感觉呢?我想可以这么解释,因为不用上“了”这么讲话的人没有向听话者暗示自己思考的过程。
句尾助词“了”本质上牵涉的是语气,是主观的难以量化的东西,但引发某种主观判断的客观线索,也不是不能寻找到。笔者觉得,寻找和揭示出这种线索,对于留学生理解和使用“了”一定是有帮助的。
(三)对重要语法类型的重视
如果说关于某些虚词,不一定是“了”,其用法要不要明确提出,在对外汉语教师那里还有争议的话,那么一些重要的格式,譬如“是„„的”,是学生肯定要学习的表达。“是„„的”句有几种类型,这里仅限于对过去发生事件的环境之强调一类。
学生对此格式如何使用的困惑,一是不容易搞清楚与用在陈述已经发生的事件中的“了”的区别。譬如“我上个月结婚了”和“我是上个月结的婚”,这两个句子,如果翻译成英文,可以是一样的,但在汉语中却承担不同的功能,其中到底有什么不同?二是老师们解释此类句式时惯用的“强调”究竟为何义?为什么要强调?总不能“辞不够,强调凑”吧。
对于学生的这两点困惑,目前的汉语教材中,《汉语口语速成》等的用例选择和英文释义已相当不错,笔者在讲解中又突出了一个情景交际的练习,即让学生互问个人出生信息:1)你是在哪儿出生的?2)你是什么时候出生的?然后,以半开玩笑的方式反问学生为什么这两个句子不能换成“你是在哪儿出生了”和“你是什么时候出生了”。学生结合教材的释义,就可以很自然地明白,在“是„„的”句中,听说双方关注的重点显然不是事件发生没发生这样的事实,而是事件发生时的时间、地点、方式等背景信息,因此,当说话人使用“是„„的”句时,就意味着某一事件存在与否这样的一个前提是不言而喻,无需解释的。我们问“你是什么时候出生的?”时,被问话的人就站在面前,他出生没出生这件事当然不需要再被考虑。而“你什么时候出生了?”这句话是不是就真的完全没有可能说呢?也不是,当一方不相信“我在某天出生”这个事实,有意抬杠时,就有可能急赤白脸地反问“你什么时候出生了?!”语言学家们所谓的“强调”,其实指的是一种语用价值,只有结合交际场景,才突显出来。
(四)重视重叠词的教学
重叠是汉语实词常见的语法手段,却是汉语学习者学习之后常常回避使用的语言形式。笔者不止一次听到留学生谈起对动词重叠的听觉感受,他们觉得“说说”“谢谢”“介绍介绍”,听上去都有加重语气即强调的意味,因为依照他们母语学习的语感,只有着重要说明的时候,才会重复某个词。而汉语教材中对此的说明恰恰是与他们的主观感受相反的,汉语教材通常将汉语里的动词重叠的作用零散地解释为减少减弱动作的量,常常表示尝试义,或表示客气,或传递一种轻松的口气。这种描述当然不能说是错误的,但是缺乏清晰的逻辑线索让学生改变他们依赖母语获得的主观感受,而这很可能是造成留学生对动词重叠的使用采取回避策略的原因。因此,教师有必要在教材现有的解释之外,揉进更易被学生理解和乐于接受的要素。
笔者就此常举的带有对比意味的例子有二:第一,“他打了我”和“他打了打我”,二者形式上区别只是一个字,但大异其趣,前者表达的恐怕是打得很严重,后者说的却是打得很轻、很亲热。这样的例子,会让学生对汉语里动词重叠是减少动作量这个核心观念记忆深刻;第二,“咱们散散步吧”和“咱们散步吧”,二者均可说,但“咱们结婚吧”和“咱们结结婚吧”,却是前者听着自然,后者听着别扭,其实是根本不能说。为什么同为动作行为,有的量减少与否(如“散步”),两种表达都可接受,而有的量减少与否(如“结婚”)却出问题?专家语法对此的解释往往比较复杂,认为这是两类不同的动作动词,但在面对留学生的汉语课堂上,引入过多的术语无疑给教学双方增添麻烦,笔者在教学中则还是站在判断语言形式成立与否,必须看其是否符合交际语用的基本立场,然后从礼貌原则入手来加以解释的。
我们知道,动词重叠最常见于表达建议和意愿的祈愿句中,不论建议对方还是自己有意做什么,都应礼貌得体,注重分寸,方能使交际进行下去。同为礼貌得体,“咱们散步吧”和“咱们散散步吧”,后者更客气,因为这时减少动作的量,是不给听说双方负担,散步是放松,不该紧张;但“结婚”可不一样,普世的价值观不会把结婚当儿戏,“咱们结婚吧”,真诚、庄重才显得体,假如这时说话者把“结婚”的量也减少的话,说成“咱俩结结婚?”,带着戏谑甚至轻薄,这不但不客气,反倒是大不敬了。
结语
现在外语教学,早已不再就教不教语法而争论,问题的焦点已经是怎么教规则,怎么透过语言实例,将枯燥的语法条目化为无形而神奇的益智内容和富于交际意义的活动,来加深学习者对所学语言的理解,启迪学生思考,促进他们对语言的掌握。即便是热衷掌握规则的成年人,学习外语时面对某个词语或结构,了解其使用规则从来也不是目的,而只是手段,是应用前的序曲。因此,如果教师花大量时间解释语法,指望学生长时间关注语言形式本身,又不能恰时引导他们学以致用,其实是违背对外汉语教学宗旨的。当然,展示语言的使用规则,教师的课堂用例设计和组织要富于交际性,得体恰当,这还只是保证语法教学有效性的一个方面,而对外汉语教材中的课文以及练习的设计,其实也需要体现得体性的交际语用原则,也应追求内涵丰富的趣味。将汉语研究的新成果转化到教学实践中,甚至利用教学实践发现新的汉语事实、进行新角度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卢福波.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的体系与方法问题[J].汉语学习,2002(2).[2]吴中伟.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中的主语和主题[J].汉语学习,2000(4).[3]李绍林.对外汉语教学中语言要素和言语技能的关系[J].汉语学习,2011(1).[4]李 泉.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研究综观[J].语言文字应用,2007(4)[5]孙德金.对外汉语语法教学应慎用语法化理论[J].语言文字应用,2011(4).[6]李宝贵.汉语语法的理据性与对外汉语教学[J].汉语学习,2004,(5).
第五篇:教学目标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分析教学目标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摘 要:教学目标就是教学的任务和要求,它是教学过程设计与实施的前提,要提高教学的质量,首先要制定合理、适度、可操作性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我们会出现很多问题,归根到底是不知道对概念、法则、定理等知识学生要掌握到什么层次。
教学目标就是教学的任务和要求,它是教学过程设计与实施的前提,是评价一节数学课实效性的尺子。要提高教学的质量,首先要制定合理、适度、可操作性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经常产生以下问题:
一、教学目标制定与教学内容脱节
比如:一位说课比赛的老师设计《梯形》一课目标如下:
1、掌握梯形的相关概念和等腰梯形的性质,能正确运用等腰梯形的性质进行计算、推理
2、经历观察、猜想、推理等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主动探究的习惯,逐步掌握说理的基本方法。
3、通过添加辅助线,把梯形的问题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问题,体会图形变换的方法和转化的思想.
4、通过探索等腰梯形的性质,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5、通过动手实践、相互间的交流,进一步激发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同时,体验猜想得到证实的成就感,在解题中感受生活中数学的存在,体验数学充满探索。
目标设计包括了知识技能、能力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个方面,但她在说课过程中让学生回忆小学学过的等腰梯形的性质,再小组讨论一下还有没有其他性质。我没有感受到哪一个内容是让学生动手事实践、观察、猜想的活动,也没有感受到哪个活动是培养学生情感价值观能力的。整体上她设计教学过程和内容根本没有为教学目标服务。改进措施:我觉得她如果让学生在一张有平行线的纸上画一个等腰梯形,连接两条对角线,观察、猜想有哪些相等的线段、相等的角?这样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猜想等活动对等腰梯形性质有直观感受,再进行理性的思考证明就实现第2个目标。
二、教学目标制定过多。
即在一节课上要求掌握多个基础知识、渗透多种数学思想方法,还要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创新精神、应用意识,还要达到德育目标、环保目标等等,使一节课承载的任务内容过多,面面俱到,失去重点,难以落实。如:我在上《梯形》一课时这样设计目标:
1、通过情境引入,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经历探索梯形的有关概念、性质的过程,在简单的操作活动中发展学生的说理意识、主动探究的习惯,初步体会平移、轴对称的有关知识在研究等腰梯形性质中的运用;
2、通过思考题的设置和例题的变式训练,探索并掌握等腰梯形的有关概念和基本性质,能用它们解决简单的问题。
3、通过数学动手探究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梯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问题的过程,初步体会运用化归思想研究数学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 4、通过观察、实验、归纳、推断等学习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进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合作交流的习惯。
上课过程中我才发现设计的目标太多,在实施后面活动时,一部分学生还没有弄明白,我硬拽着往前走,后面的内容匆匆结束。一节课花里胡哨,却没有实现重难点的突破。改进措施:我把这节课目标定为活动课,就让学生通过画等腰梯形、折梯形和撕拼的方法,再通过观察、猜想、验证等活动,掌握等腰梯形的概念和性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重新确立目标后,我就放开手让学生大胆活动,充分讨论验证。结果课堂气氛特别活跃,而且学生在拼图时发现了我都不知道的结论。如:在平行四边形(矩形)纸片上画一条裁剪直线,将该纸片裁剪成两部分,并把这两部分重新拼成等腰梯形。我一直认为只要撕下一个直角三角形,并把它在原位旋转180度拼在一起就是等腰梯形。结果我们学生发现撕下一个直角梯形旋转180度也能拼成等腰梯形。如图:
所以我们的目标不要设置的过多,有些教学参考书目标设置较多,是根据内地的学生水平制定,不一定适合我们的学生。我们一节课踏踏实实完成两三个目标就可以了。
三、目标制定过高。
追求制定较高的教学目标,混淆了课程标准中对“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要求的区别,超过了教学的实际水平,必然造成教学过程的盲目拔高,走过场,难以实现的状况。如:我们同盟班一个老师在《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一课中设计过程与情感价值观的目标:
1、通过教学互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理解并掌握研究实际问题的方法。
2、通过观察及有关概念的归纳向学生渗透数学是源于生活的,并可以使用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3、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团结协作的习惯
4、通过学习让学生喜欢数学,热爱数学。
理解并掌握研究实际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喜欢数学热爱数学,这些目标太大,太空,说明就没有真正的理解教材,理解学生,盲目地给学生拔高。掌握研究实际问题的方法是一个长期渗透的过程,喜欢数学也不是通过一节课能实现的。改进措施:
1通过教学互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计算能力
3通过实践问题的解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我们制定目标时,总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觉得是对概念、法则、定理等知识学生要掌握到什么层次上心中没有数。一些老师把“着力点”放在记忆知识的结论,然后通过大量解题,落实在巩固与应用上。还有一些教师把 “着力点”放在情境的设置,问题的开放,注重展开知识的形成过程,落实在一般能力的培养上。实际上概念、法则、定理知识的形成、归纳与理解、巩固与应用过程,这三个方面都需要深层次的落实。比如概念的教学要实现三个目标:
(1)学生要了解为什么要学习这个概念,通过抽象概念的材料,能发现它们的共同特征与规律。这种发现性的教学,落实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的能力,初步认识知识的外延与内涵及其来龙去脉。
(2)能归纳定义,揭示本质。概念是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概括和反映,抓住概念的本质属性,用定义的形式反映概念。(3)理解巩固,加深认识。
通过重复、再现等方式对概念进行正面巩固,容易混淆的概念要通过比较,辩析异同。对于数学概念可以通过“去要点”、“换条件”、“拆开看”,等手段加深认识,认识定义中每个要点或条件在界定概念的外延中起到什么作用。对于概念用多角度、多形式去表达。初中教师一定要注意概念的教学,让学生深层次的理解概念。
再比如定理的教学要实现的目标,不仅是理解内容,记忆表述方式,会做一些题目,也要实现深层次的目标:可以先设置情境,提供背景材料,引导学生观察、归纳、类比、猜想结论。抓住定理的来龙去脉,在培养能力上加以落实。其次在明确知识,科学证明,归纳成定理、法则、公式的形式,分清条件与结论,用分析法探求证明思路,用综合法书写证明过程。在思路方法、书写格式上加以落实。最后再理解巩固,加深认识对于每个知识的语言表述,内容含义,关键文字,数学表达式等必须一一落实,并通过正面练习、判断正误等多种练习形式,让学生切实掌握。注意成立的条件,明确使用的范围,并会初步的应用,包括“正应用”、“逆应用”等,并得到落实。进一步有“变形后的灵活应用”、“联系相关知识的综合应用”等发展性应用。
总之,在初中教学过程中,制定教学目标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包括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能力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
(二)要符合新的教育理念,体现科学性和发展性,更要立足对教材内容的分析。
(三)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关注学生的差异。以上是我在实施课题时的一些想法和经验,不足之处希望大家批评指正,我们将继续完善此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