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简谈企业物流对企业发展的作用
简谈企业物流对企业发展的作用
摘要: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壮大,除了加强人才和资金的管理外,加快企业物流的发展是不可忽略的重要方面。文章就市场经济条件下正确认识物流的重要性以及对企业经营的直接影响,简要分析了企业如何充分发挥现代物流的推动作用,建议采取切合实际的措施,加快物流的发展,降低生产成本,以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关键词:物流;企业物流;物流组织 ; 企业发展现代物流的关键
目录
第一章 物流对企业核心因素的影响1
1.1物流对企业占领市场的影响1
1.1.1物流对企业获取信息的影响2
1.1.1.1物流对企业营销的影响3
第二章我国物流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5
2.1 经营规模小、落后、粗放、物流市场不成熟7
2.1.1供需不平衡,社会物流粗放9
2.1.1.1基础设施的“瓶颈”制约较为突出11
2.1.1.1.1物流组织管理水平有待提高13
第三章加块我国现代物流企业与市场协调发展的途径15
3.1从生产到销售的渠道上畅通17
3.1.1加强现代化的网络信息系统,满足客户服务水平,降低物流成本19
3.1.1.1企业物流现代化的管理和人才培养21
3.1.1.1.1加快我国物流发展的建议23
第四章企业经营理念创新是发展现代物流的关键25 参考文献27致谢28
一、物流对企业核心因素的影响
物流是企业生产和销售中的重要环节。加快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的转变,是促进企业物流健康有序发展的有效途径。传统物流,信息滞后,功能单一,服务封闭,没有连续性,极大地影响了物流的效率。而现代企业物流系统是运输、仓储、配送等多元、综合物流功能的整合结果,是基于采购、生产、销售、物流一体化的后勤保障系统,或者说是配套的商品供应系统。企业通过积极的促销活动和灵活的经营方式走向市场,坚持“客户需求至上、一切为客户服务”的经营理念参与市场竞争,使物流从单一的运输功能逐步转化为多元、综合的功能。加快物流的发展,既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同时也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率。
1.1物流对企业占领市场的影响
物流的本质是服务,它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客户服务。作为为顾客服务的主要构成部分——物流服务,则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特别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企业间的竞争已突破了地域的限制。加快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消除生产和消费之间沟通的障碍,是企业迅速出击、抢占市场的捷径。物流服务各环节的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到物流服务水平。因此,物流企业要快速发展,开拓并占领市场,要把握市场对企业物流的本质需求,并逐步运用到企业生产经营实践中,以提升企业物流服务能力和品质。
1.1.1物流对企业获取信息的影响
传统物流的信息获取途径单
一、滞后,严重制约了物流信息的及时获得和传递。现在市场需求瞬息万变,谁及时、准确地掌握了全面市场的信息,谁就占领了制高点。因此,企业为了谋求物流服务的高效率与高质量,必须建立一个能够迅速传递和处理物流信息的管理系统,这是支持物流服务的中枢和保障,使物流全过程的动态协调、控制完全实现从网络前端到终端客户的所有中间过程,才确保障企业物流的顺畅通达。
1.1.1.1物流对企业营销的影响
现在企业已充分认识到物流对企业市场营销的巨大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销售就是物流,物流就是销售。物流不仅是企业后勤服务的保障系统,而且更是企业战略能否成功实施的关键环节。只有高效便捷的物流服务才能确保赢得客户的青睐。帮助用户满足其需要,也就是使企业自身也寻求到与客户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的途径,从而实现双赢或多赢的良好局面,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第二章、我国物流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经营规模小、落后、粗放、物流市场不成熟
我国GDP指标占物流成本的比重较高,发达国家经过推行现代物流,这项指标已经控制在10%左右。我国自1998年降到21.4%以来,连续7年上下徘徊,2004年仍为21.3%。虽然产业结构有所不同,反映了我国物流的粗放与落后。少数企业只顾追求经济效益,忽略了质量和效益,应该引起高度重视。我国物流基础设施发展很快,但同物流需求的增长仍然不适应,存在物流供给明显不足的“硬缺口”现象。
2.1.1供需不平衡,社会物流粗放
经权威机构调查数据表明,2004年我国的货运总量为161亿吨,货物价值总额为38.4万亿元,货运平均价值为2384元人民币/吨,只有美国的40%。一方面,企业物流运作模式受“大而全、小而全”思想影响,习惯于自成体系,自我服务,大量潜在的物流需求还不能转化为有效市场需求;另一方面,物流公司繁多,企业规模小,实力弱,功能单一,而且绝大多数企业都涌向运输领域,造成我国运输能力,特别公路运输能力极为分散,形成恶性竞争,导致运价过低,服务质量和效率难以满足社会化物流需要,影响专业物流服务的拓展。
2.1.1.1基础设施的“瓶颈”制约较为突出。
当前,我国物流总体水平落后,既存在物流技术与装备水平落后的“硬约束”,更有物流综合协调能力薄弱的“软约束”。一是体制性约束。2004年,我国需要运输的实物量增长20%左右,而实际完成的货运总量只增长了10.6%。二是市场发育不成熟。现存的地方保护、暗箱操作、恶性竞争等问题,更由于行业诚信体制不健全,造成物流效率低下。
2.1.1.1.1.物流组织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我国物流粗放也明显地表现在物流市场不成熟。我国物流外包业务绝大多数还只是集中在传统的运输、仓储业务,一些新兴的物流业务外包比重很低。从物流费用构成的差距,可以看出,我国与美国相比,差距最大的在于物流的组织管理水平。我国物流管理费用占总费用的14%,远远高于美国3.8%的水平。反映出我国无论社会物流专业化水平、还是社会物流组织能力和物流管理水平都有待提高。
第三章、加块我国现代物流企业与市场协调发展的途径
从我国物流市场和物流企业状况看,企业物流发展的根本要从产品到销售的渠道上畅通;就要通过现代化的网络信息系统,满足客户服务水平达到降低物流成本;以超强的技术规模,加强企业物流的现代化管理和人才培养,降低生产销售总成本;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企业的利润率。
3.1从生产到销售的渠道上畅通
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在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反应上。现代企业必须对市场做出正确预测,许多企业之所以发展迟缓,很大程度是由于对市场需求的转化反应缓慢,最根本的还是企业从生产到消费的渠道不畅通。产品要以动态、经济型、品牌意识为导向,提高产品发送的速度,保证准时送货,方便顾客产品的实物配送,要考虑到顾客随时能买到所需的产品,通过
市场的需求促进产品的销售,提高物流的流通效率,增加产品的透明度,以合理的营销渠道带动企业物流活动,充分认识销售和物流是不可分割的关系,因此,物流是发展现代物流产业,激活沟通生产和消费的纽带,是企业快速反应,迅速出击抢占市场的捷径。
3.1.1加强现代化的网络信息系统,满足客户服务水平,降低物流成本
未来物流业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网络的竞争,现代物流要求企业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区域内的物流任务,因此在整个物流业务过程中,通过网络保持信息沟通,进行电子商务交易,加快订单处理速度,通过对物流各环节的信息进行实时采集、分析、传递,向客户提供物流服务全过程,提高顾客服务满意度、产品的售后服务、实现网络化经营所带来的规模优势,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采取各种各样的网络促销手段,如电子商务促销、广告、宣传等充分利用信息化的快节奏降低成本,提高销售额,扩大市场份额,为企业应对市场竞争和加强客户感染力。现代物流企业必须主动发掘市场需求,并对市场需求迅速作出反应。加强市场开发能力以提高企业知名度,同时建立客户的服务窗口,以树立现代物流企业的品牌形象。在买方市场条件下,客户具有终极话语权。因此,企业要保证其市场地位,就必须尽可能满足客户服务要求。显然,满足客户服务要求的过程还受到企业投入资源的能力制约。所以企业必须在物流服务成本和客户服务要求之间进行技术经济权衡。
3.1.1.1企业物流现代化的管理和人才培养
先进的物流技术和先进的物流管理是提高物流能力,推动现代物流发展的必要条件,两者缺一不可。现代物流管理的系统化,就是可以形成一个高效、畅通、可调控的流通体系,减少流通环节,节约流通费用;管理的社会化趋势,生产企业与零售商所需的原材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大部分由专门的物流中心提供,已实现少库存与零库存;最终目的就是降低成本。要着力培养一些既懂经营,又有掌握现代物流规律的复合型人才。
3.1.1.1.1加快我国物流发展的建议
(1)现代物流是横跨众多产业部门的复合性产业,必须打破部门分割、地区封锁的束缚,建立健全综合协调机制,加快制定“十一五”全国现代物流业专项规划。(2)加大对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特别要加强铁路、港口、多式联运和重要物流节点建设,对于重要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议国家应该给予支持。(3)为企业经营创造适宜的政策环境,特别是工商登记管理、财政税收、交通规费、配送车辆进城、土地管理、货运代理、物流市场规范、快速通关等几方面的政策,企业要求比较强烈。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要抓紧研究实施细则,把已经出台的政策落在实处。
总之,发展现代企业物流,企业的重心不能仅仅放在生产线的优化和技术创新上。通过卓越的物流效率,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企业物流服务水平来保证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创造企业的成本优势,增加企业市场份额和提高企业利润。
第四章、企业经营理念创新是发展现代物流的关键
中国外运集团是一家具有50年历史的国有大型外贸运输企业,是我国最大的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和第三大船东,也是一个准物流企业。自1998年开始,中外运集团开展了确定企业发展总定位、总方向的战略研究工作,经过一年多的深入调查与研究,制定了一个企业发展战
略,这个战略全面总结了企业的历史、现状、问题,客观分析企业的资源基础和发展条件,比较分析了国内外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提出了企业的产业定位是把中外运从一个传统的外贸运输企业建成由多个物流主体组成的、按照统一的服务标准流程和规范体系运作的、国际化、综合性的大型物流企业集团,并制定了一个为期三年的战略目标和实施步骤。这个战略第一次提出了中外运的经营理念,即是:“我们今天和未来所做的一切,都是以降低客户的经营成本为目标,为客户提供安全、迅速、准确、节省、方便、满意的物流服务。”在这一理念中,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以“客户为中心”的物流服务精神。
2、以“降低客户的经营成本”为根本的物流服务目标。
3、以“伙伴式、双赢策略”为标准的物流服务模式。
4、以“服务社会、服务国家”为价值取向的物流服务宗旨。
企业经营理念的提出,是中外运经营思想的重大转变,它确立了集团经营的价值取向和中心目标,已经成为指导集团物流发展工作的基本原则与思想基础。
参考文献
[1]沈小静主编.生产企业供应管理[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4.[2]周元福.对现代物流内涵的再认识[J].经济研究,2005,(4).[3]刘伟.物流管理概论[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致谢
衷心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拨冗浏览我的毕业论文
第二篇:谈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几个作用
谈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几个作用
企业文化的作用
周明煌 原创 | 2009-01-16 23:03 | 投票 投票人 标签: 企业文化 利润 经营 管理
“一个企业没有文化,这个企业就没有了凝聚力,从而也会丧失了持久的竞争力”。这句话是现在公商界人士最近几年的共识.但是很少有人真正知道什么是真正的企业文化,也很少有人知道企业文化的真正作用
企业文化包含三个同心圆,内圆是企业的精神文化,包括企业内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等;中间圆为企业的制度文化,这包括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外层圆为企业的物质文化 从企业务实致用的角度,特别是基于管理咨询实践,企业文化用途如下:
导向功能:企业文化能对企业整体和企业每个成员的价值取向及行为取向起引导作用,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企业成员个体的思想行为起导向作用;二是对企业整体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起导向作用。这是因为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它就建立起了自身系统的价值和规范标准,如果企业成员在价值和行为取向上与企业文化的系统标准产生悖逆现象,企业文化会将其纠正并将之引导到企业的价值观和规范标准上来。
约束功能: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的思想、心理和行为具有约束和规范作用。企业文化的约束不是制度式的硬约束,而是一种软约束,这种约束产生于企业的企业文化氛围、群体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群体意识、社会舆论、共同的习俗和风尚等精神文化内容,会造成强大的使个体行为从众化的群体心理压力和动力,使企业成员产生心理共鸣,继而达到行为的自我控制。
凝聚功能:企业文化的凝聚功能是指当一种价值观被企业员工共同认可后,它就会成为一种黏合力,从各个方面把其成员聚合起来,从而产生一种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激励功能:企业文化具有使企业成员从内心产生一种高昂情绪和奋发进取精神的效应。企业文化把尊重人作为中心内容,以人的管理为中心。企业文化给员工多重需要的满足,并能对各种不合理的需要用它的软约束来调节。所以,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及行为准则会形成强烈的使命感、持久的驱动力,成为员工自我激励的一把标尺。
辐射功能:企业文化一旦形成较为固定的模式,它不仅会在企业内部发挥作用,对本企业员工产生影响,而且也会通过各种渠道(宣传、交往等)对社会产生影响。企业文化的传播对树立企业在公众中的形象很有帮助,优秀的企业文化对社会文化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品牌功能:企业文化和企业经济实力是构成企业品牌形象的两大基本要素,它们是相辅相成的。企业品牌展示一个企业的形象,企业形象是企业经济实力和企业文化内涵的综合体现。评估一个企业的经济实力如何,主要看企业的规模、效益、资本积累、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等。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培育起来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企业精神、发展战略、经营思想和管理理念,是企业员工普遍认同的价值观、企业道德观及其行为规范。企业如果形成了一种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精神、发展战略、经营思想和管理理念,即企业品牌,就能产生强大的团体向心力和凝聚力,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从而推动企业经济实力持续发展。企业文化(软件)与企业的经济实力(硬件)具有紧密关联性,无论是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如“微软”、“福特”、“通用电气”、“可口可乐”,还是国内知名的企业集团,如“海尔”、“华为”、“康佳”等,都具有独特的企业文化和强大的经济实力。品牌的价值是时间的积累,也是企业文化的积累,是企业长期经营与管理积累的价值所在。因此,我们要建设具有综合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就必须坚持两手抓,一手抓业务发展,一手抓企业文化建设。
其实每个公司和企业都是有企业文化的,只是很多人不了解而已,甚至没有文化也是一种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建设不是只有大公司该做的事情,而是每个公司和企业都应该放在首位的课
题和任务,特别是娱乐行业,因为制度虽然可以解决表面问题,但是在无人监管或者无法面面具到的管理的时候只有文化能起到作用.而且作用远比制度性的要大的多.娱乐行业存在管理的盲点是很多的,想有效高效的管理就只有进行企业文化的灌输.但是,一个公司和企业的文化是和第一任的总经理人品性格有莫大的联系的.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个公司的第一任老总将会影响好几代员工的思想和观念.如果文化的建设不从一开始的培训中就开始灌输的话,那以后就将很难形成健康的,对公司有益处的文化,我这里建议在我们公司灌输的企业文化是 诚实 敬业 团队责任 服从,但是建设企业文化不是靠写大标语和喊口号就可以实现的,他一定只能由总经理个人影响力才能复制和灌输的.甚至可以这么说,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就是一个合格总经理最应该也是最值得花时间做的事情。
第三篇: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发展的作用06.05.11
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发展的作用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各种社会活动及经营活动中,努力贯彻并实际体现出来的,以文明取胜的群体竞争意识;包括价值观、道德、精神追求、生活习俗、思维方式等。
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企业文化已逐步被人们达成共识,随着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这种激烈竞争突出的表现就是企业文化的竞争。那企业文化已深深的作用于企业的发展,对企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企业文化的本质及表现形式
企业文化从本质上看是一种产生于企业之中的文化现象,它的出现与现代企业管理在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密不可分,从管理的角度看,企业文化是为达到管理目标而应用的管理手段,因此,企业文化不仅具有文化现象的内容,还具有作为管理手段的内涵。
企业文化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①企业哲学②企业精神③企业目标④企业道德⑤企业风尚⑥企业民主⑦企业形象⑧企业价值观⑨企业素质⑩企业行为规范等。
二、企业文化的内容及三个层面
企业文化必须回答这样几个核心问题:第一、如何看待顾客;第二,如何看待员工;第三、如何思考和定义竞争;第四、如何考虑对社会和环境的责任;第五、如何考虑合作与竞争;第六、如何认识成本和利润等。
企业文化属于“亚文化”的范畴,可以从三个层面理解企业文化,1外层是企业物质文化,包括企业的产品风格、技术与装备特色、厂容厂貌等;中层是企业制度文化,包括企业的规章、规范以及渗透到员工思想所共同遵循的道德观念、行为准则等;内层是企业精神文化,包括企业的经营哲学、经营战略、价值取向等。三个层面中,物质文化是基础,制度文化是关键,精神文化是核心和灵魂。
三、企业文化的特点、特征
企业文化具有:独特性、难交易性和难模仿性。企业文化产生于不同企业,每个企业有他独特的文化氛围,企业精神,经营理念,有自己企业里形成的价值观。例如甲企业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一定能被乙企业成员认同,也不一定适合乙企业。
企业文化的第一个特征就是速度文化。现代企业的竞争越来越表现在人才和时间上的竞争。人才流动的速度越来越快,新产品的研制时间越来越紧,新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这就要求企业的每一个人都要树立良好的时间观念,在管理时间上做到训练有素。
企业文化的第二个特征就是学习文化。人类的知识在以爆炸式的速度急剧增长,老知识很快过时,知识就像产品一样频繁更新换代,使企业持续运行的期限和生命周期受到最严厉的挑战。海尔、联想、TCL等企业成功的经验表明:培训和学习是企业强化“内功”和发展的主要源动力。只有通过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培养企业每一位员工的学习和知识更新能力,不断调整企业人才的知识结构,才能应对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挑战。
企业文化的第三个特征就是创新文化。创新文化就是要让企业的每一位员工都要深刻理解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专”的理念和“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游戏规则。从制定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市场定位、营销计划、人力资源规划到具体实施的每一个环节中都要有创新。
企业文化的第四个特征就是虚拟文化。新经济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在企业的各种资源中,无形资产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于有形资产。虚拟文化可理解为通过技术监督局、专利局、互联网和其他媒体使无形资产增值的人文环境,例如企业的知识产权、专利、网页和广告宣传等。虚拟文化使得企业的运作具有法律保障和灵活、柔性、合作、共享、快速反应、高效输出等特点,并为企业带来大量的有形资产。
企业文化的第五个特征就是融合文化。现代企业竞争模式从过去的恶性竞争逐步转向既竞争又合作的新型“竞合”关系,要求企业必须不断融合多元文化。这种融合多元文化、合作文化和共享文化的集合,使企业能够突破看似有限的市场空间和社会结构,实现优势互补的资源重组,做到“双赢”乃至“多赢”。
四、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中起巨大的作用,它是企业的灵魂 企业文化可以推动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企业的竞争力可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产品层,是表层的竞争力;第二层面是制度层,是支持平台的竞争力;第三层面是核心层,是最核心的竞争力。所以说企业文化对企业增强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企业文化对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作用,具体体现为企业文化所具有的四大功能:
1、凝聚功能。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粘合剂,可以把员工紧紧地粘合、团结在一起,使他们目的明确、协调一致。企业员工队伍凝聚力的基础是企业的根本目标。企业的根本目标选择正确,就能够把企业的利益和绝大多数员工的利益统一起来,是一个集体与个人双赢的目标。在此基础上企业就能够形成强大的凝聚力。
2、导向功能。它包括价值导向与行为导向。企业价值观与企业精神,能够为企业提供具有长远意义的、更大范围的正确方向,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制定竞争战略的提供重要依据。企业文化创新尤其是观念创新对企业的持续发展更为重要。截至2005年联想集团在国内同行业市场产品占有率均名列前茅,其内在原因是企业持久的创新能力。该集团提出并实施了观念态度第一的模式,认为观念是产生生产力和利润的源泉;随着市场的变化发展,该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确立并有效贯彻了重视危机忧患的观念,以人为本的“人力与人才观念”,以消费者认可为目标的“市场与竞争”观念。
3、激励功能。激励是一种精神力量和状态。企业文化所形成的企业内部的文化氛围和价值导向能够起到精神激励的作用,将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出来,把人们潜在智慧诱发出来,使员工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
4、约束功能。企业文化、企业精神为企业确立了正确的方向,对那些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不该做、不能做的行为,常常发挥一种“软约束”的作用,为企业提供“免疫”功能。约束功能可以提高员工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和自我约束,使员工明确工作意义和方
法,提高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企业文化可以促使企业持续发展。众所周知,物质资源总有一天会枯竭,但是企业文化却是生生不息的,它会成为支撑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柱。世界上的长寿公司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他们都有其独特的企业文化,有一套坚持不懈的核心价值观。企业文化的本质体现在其核心价值观上,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它追求长治久安的核心价值观要被接班人确认,接班人又具有自我批判的能力,这样就能使核心价值观在适应技术与社会环境变化的前提下得以继承和发展。
如果一个企业没有积极健康的企业文化,它就会失去持续发展的动力。国内有不少企业不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在短期内,由于一些原因,企业经营状况可能会好一些。但是,这种状况不会持久,这些企业经不起时间的考验,由于没有企业文化的引导,企业就像失去灵魂一样,如一盘散沙一样,最后在竞争中被淘汰。
良好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网罗人才留住人才的制胜法宝。当今社会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人才已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企业拥有大量优秀人才,对企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人才是推动企业实现升值的人力资本。人才的争夺战已形成全球化的趋势。
在跨国公司中,89%的辞职人员说,他们不是因为报酬太低而提交辞呈的。
我们来看宝洁公司:企业会帮助每一位员工规划今后2年、5年甚至20年的未来。这种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对人才的吸引力可想而知。宝洁公司因此而吸引了大量的优秀人才。这种企业文化使员工产
生了强烈的归属感,使员工有一种自我实现的感觉。
对于知识型员工来说,物质不再是非常重要的东西。物质需求是最底层的需求,当物质满足了之后,就会有高层次的需求。此时物质利益对他的吸引力就非常小了。因此,作为企业,单纯靠高薪,高待遇是不容易网罗人才、留住人才的。只有企业文化才会对他们起到很强的吸引作用,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归属感。
在企业人才的争夺战中,真正起关键作用的是企业文化。企业对人才的争夺真正体现在不同企业文化的竞争上。各种人才通过对公司企业文化的了解、认识后,会选择一个适合自己发展的公司。很多人才都是因为青睐一个公司的企业文化而进入该公司的。
综上所述,企业文化具有一种强大的力量,是一种无形的生产力,一种潜在的生产力,是一种无形的资产和财富。企业文化会极大的促进企业的发展。
所以只要做到企业和企业文化的互相协调,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使两者同步运行,建设出一套优秀的企业文化来,一定会对企业的长远发展起到积极的、不可估量的作用。
第四篇:企业核心竞争力对企业发展和企业战略的作用
企业核心竞争力对企业发展和企业战略的作用
主要内容:随着市场开放程度不断增大,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传统的“价格战”早已不能应对多变复杂的市场环境。因此,有必要在非价格因素引导下建立企业核心竞争力模型,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应真正地从企业自身的实力出发,以技术创新为原动力,将企业文化做为培育核心竞争力的摇篮,以创新机制创新为内在保障。
关键词:竞争优势 核心竞争力 非价格因素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目光放到了“核心竞争力”上。因为一个企业的持续发展有赖于竞争优势,而其竞争优势的源泉则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种核心竞争力并不是通过过去企业打价格战得来的,而是将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所摸索的非价格因素进行有效集合而形成的竞争力。所谓核心竞争力即企业所拥有的独特的资源和能力,企业一旦拥有了这种竞争力,那么其在激烈的商战中必能赢得属于自己的天下。
目前几乎所有经营成功的公司都有其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的构建思路和模型,但他们的共同之处都在于将价格因素剔除在外。因为随着消费理性的逐渐提高,消费者不再将产品的价格因素作为影响其购买决策的首要因素,同时对于企业自身来讲,低价策略所带来的利益是微乎其微的,而且当利润空间由于降价的原因越来越小时,有的企业则会用产品质量来当“试验品”,产品质量不能保证,又从何谈企业信誉和企业竞争力呢?因此,这里所说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价格因素无关,而是探讨非价格因素如何在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技术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的原动力
技术是核心竞争力的灵魂,技术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的原动力,依靠技术创新可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里指的技术,既包括如专利这样的受法律保护的技术,也包括企业的管理、营销等方面的技术。在信息社会里,只有靠技术创新,才能使企业获得飞跃性发展。
(一)依靠技术创新设置或跨越市场竞争的门槛
一般来说,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用技术创新能力构建核心竞争力,使竞争对手很难模仿,有较强的特性,并形成进入壁垒。美国的DVD解码芯片,日本企业的汽车、摩托车发动机,英特尔的CPU和微软的视窗技术,都有着极具竞争力的核心技术。
(二)提高企业经济竞争力要依靠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技术创新的自催化效应,可以使一项技术创新成果在一个企业内部迅速扩散,成为核心技术,以至成为企业新的核心业务。企业将逐渐形成自己新的核心竞争力和技术模式,这时企业的技术结构趋于相对稳定,能够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和规模经济收益。所以,由技术创新带来的竞争力超越了具体的产品和服务以及企业内部所有的业务单元,将企业之间的竞争直接升华为企业整体实力之间的对抗,因此,核心竞争力的寿命比任何产品和服务都长。关注技术创新能力构建起来的核心竞争力比局限于具体产品业务单元的发展战略能更准确的反映企业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
(三)技术创新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要动力
任何一种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都是技术创新作用的结果。这是因为技术创新的过程,实际上是推动生产要素、生产条件、生产组织等的重新组合,由此带动生产手段和生产结果的变化,提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四)企业的研发能力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保障
企业在市场的较量虽然是在产品的较量上,但实际上是在产品开发的较量上,因为任何企业的产品都有产生、发展、衰退、消亡的生命周期,谁新产品开发的早、开发得快、开发得好,谁就能获得市场的青睐。企业通过持续的研发打造核心产品,保证其核心产品的更新换代,从而可以提升核心竞争力。同时企业也可以通过制造差别化来战胜竞争对手,企业可以利用自己研究开发的优势,在产品的品种、性能、质量等方面制造差别化;也可以利用先进的工艺设备,通过大规模生产降低产品成本,建立同等质量的低价格优势;还可以利用流通领域的能力,通过优质的售后服务方面的差别化。不管哪一种差别化都可能获得竞争优势,而任何一种差别都离不开技术创新。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生命线,是企业运行、发展的动力源。但到目前为止,中国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仍处在比较落后的水平上。根据1999年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对46个国家国际竞争力的调查评价,中国大型工业企业管理竞争力、生产率竞争力以及环境竞争力均排在第40位,处于落后地位;而能力竞争力排在第31位,资源竞争力排在第39位,企业文化竞争力居于一般水平,而在政府影响因素上的竞争力则处于第42位。这一切可看出,中国大型工业企业国际竞争力仍处于较低水平。中国现在已成为世贸成员,面对入世的挑战,面对更激烈的市场竞争,打造核心竞争力是中国企业特别是大型工业企业的必然选择。那么,中国企业怎样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呢?
笔者认为,我国企业可从内外两条途径来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1、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内部途径
首先,企业从高层管理者到基层的每一个员工,都应该认知企业核心竞争力战略在市场竞争特别是国际竞争中的作用,重视和关 心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
其次,要集中公司资源从事某一领域的专业化经营,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在经营管理、技术、产品、销售、服务等诸多方面与同行的差异。在发展自己与他人上述诸多方面的差异中,就可能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可以提高消费者特殊效用的技术、方式、方法等,而这些有可能构成今后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要素。
第三、加强技术创新。这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现代企业制度体现的是企业资源配置的高效性,而这种高效率能否充分发挥,主要依靠核心技术和技术创新。一个企业要形成和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可以说核心技术是核心竞争力的核心。国有企业在打造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必须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核心技术是什么。如不十分清楚或把握不准,可以对现有技术进行分解和整合,也就是对核心产品进行技术分解、归类和整合,弄清哪些是一般技术、哪些是通用技术、哪些是专有技术、哪些是关键技术。然后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对专有技术和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攻关、开发、改造,并进一步提高和巩固,以形成自有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第四,在企业管理方面,要尽快引入现代企业制度,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打造提供制度保证。核心竞争力是成长在公司良好的土壤之中的,国有企业搞不活和竞争力不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企业制度的束缚和制约,特别是产权不明晰、出资人不到位、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组织和管理不对称等,使得企业无力或无暇顾及和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国有企业必须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改造和改革现有和现存的企业制度,使之更科学、更合理、更规范、更现代化,为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提供制度保证。
第五,塑造独特的企业文化。有一著名的企业家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文化无处不在,你的一切,竞争对手明天就可以模仿,但他们不能模仿我们的企业文化”。可见,企业文化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深层次因素。有了全体员工共同认同的价值观,这个价值观无形中就形成了对员工的激励,使他们为此而奋斗,形成独特的核心竞争力。
2、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外部途径
首先,可通过知识联盟获得企业核心竞争力。知识联盟有助于一个公司学习另一个公司的专业能力,有助于两个公司的专业能力优势互补,创造新的交叉知识。知识联盟具有以下特征:联盟的各方合作关系非常紧密;知识联盟的参与者广泛;具有巨大的战略潜能等等。因此,知识联盟是企业从外部获得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其次,可通过企业兼并获得核心竞争力。企业兼并是企业迅速扩大规模,快速进入其他竞争领域的一种有效途径。通过兼并,企业可以重新整合自己的内部资源,构造新的企业经营格局,调整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构建新的企业经营机制,从而达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市场竞争力的目的。因此,兼并也是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 的一条捷径。
第三,努力培育更多的更忠诚的稳定顾客群。顾客群越多,顾客的忠诚度越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就越强大,就越能经久不衰。因此,我们的企业都应重视培育自己的顾客群。从产品、价格、渠道、促销到公关宣传等营销的各个方面着手,努力培育自己的顾客群,以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另外,企业在打造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要有动态意识。因为,随着时间推移,核心竞争力有可能因疏忽而贬值,导致其竞争力下降乃至消失。造成核心竞争力下降的原因有二:一是掌握关键技能的人员可能会渐渐游离出去。而人才流失造成的损失不到大规模扩张的最后关头,往往不为人所察觉。对此引入人力资本管理概念是管理者应考虑的问题。企业应通过机制设计如奖励、股票期权、退休金计划等制度建设将人才吸引过来并持久留住,建立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国际科技、文化、经济交流制度,发挥人力资本在研究开发、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关键作用。二是如果很多员工和业务经理能够改变独立的组织因素(如招聘措施、薪酬、升迁),核心竞争力也会下降。如果高层管理者不进行监督,保证这些单独的变化与总的核竞争力项目方向一致,久而久之,核心竞争力就会被侵蚀殆尽。
如果企业核心竞争力强大到无可匹敌的地步,那么只要保持核心竞争力不每况愈下,即是保证它的可持续性。但对大部分企业而言,仅仅维持是远远不够的。竞争对手一直在虎视眈眈,摩拳擦掌地准备取而代之。这样,可持续性则意味着要持续改进,否则就无以保持现有地位。同时,不要闭门造车地衡量自己绝对的改进程度,而是要相对地和竞争对手的努力比较。不断进行竞争战略分析。
具体来讲,要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立足国际竞争,突出主营行业优势,明确企业的规模、产业边界;分析企业在各产业中的竞争优势,明确企业的竞争优势、竞争战略和手段;明确集团中各个企业之间的分工及战略协作关系,提高企业集团的协调力和资源整合力;加强企业竞争力的开发和运用,提高战略管理能力。同时要有资源规划和经营计划。进行企业有形资源、无形资源、有关产品和工艺的知识资源的规划,根据企业经营发展目标落实企业可以快速反应的企业经营计划
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的摇篮
企业文化是个综合的概念,是企业家个性领导风格、管理模式、企业制度的综合体现。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让企业与员工目标一致,实现双赢。如果说技术与机制是硬性管理的话,那么文化就是软性的管理。企业只有塑造一种学习文化,创新文化,才能成为卓越的企业。
文化的本质是人们改造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的活动成果,是人区别于动物以及不同社会地位和环境条件下的人的内在规定性,是人在社会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文化就是创造它的主体的人的本质表现。文化的本质和人的本质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二者完全统一于企业文化中。企业文化的本质和人的本质是统一的,企业的价值观、行为准则、企业精神、企业道德等,都是企业文化本质的反映。它带有一切文化都具有的精神性、社会性、集合性、独特性和一致性的特征,但不能简单地把企业文化看作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企业文化是无形的力量,是心灵的呼唤,代表着企业存在的意识,它是企业这个客观实体存在的精神力量。企业文化是在企业整体竞争力中最为核心的部分,而企业核心竞争力总是植根于独特的企业文化土壤中,受企业文化的影响和制约,优秀与先进的企业文化对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有强大的推动作用。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共同拥有的企业理想、信念、价值观和道德规范的总和,它是企业意识形态、物质形态、制度形态等文化的复合体,是企业长期形成的共同理想、基本价值观、作风、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总称,是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的总和,对企业成员具有感召力和凝聚力,能把众多人的兴趣、目的、需要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统一起来,是企业长期文化建设的反映。
创新机制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保障
企业创新机制使企业不断追求创新的内在机制和相应的运行方式,它能不断地将知识、技术、物质转化为用户满意的产品,因而不断地促进知识的生产、积累、创造和应用,它能不断地加强信息的交流和加工,因而不断地刺激关键资源的增长,最终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有利于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
(一)建立企业的创新动力机制
首先,进行企业制度创新,这是建立创新机制的前提条件,只有在产权清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的前提下,企业才能以市场为导向,自主地组织研究开发和生产经营。其次,要求企业家具有创新精神,企业家是创新活动主要倡导者、决策者和组织者,企业家的创新精神是搞好企业创新活动的重要因素。再次,应当建立激发创新意识的人事制度、工资制度和鼓励员工勇于创新的其他激励制度。最后,要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形成具有特色的企业精神。
(二)建立企业创新运行机制
企业创新运行机制主要包括创新管理的组织机构、运行程序和管理制度。企业应建立一套能够有效决策、指挥、信息反馈的组织、制度和其他的合理机构,形成既能够调动创新所需的各种资源,又可以协调创新过程中诸多环节有机运行的组织系统。
(三)建立企业创新发展机制
企业创新发展机制是在企业创新效益的驱使下,加强人才、技术、资金、信息等资源储备,建立能够吸纳外部资金,不断谋求企业发展的机制。
第五篇:管理学对企业发展的作用
管理学对企业发展的作用
内容摘要:管理学对企业的发展是显而易见的。大企业运用管理学体系来管理是大势所趋。学习管理学要与实际结合才能真正学以致用,再配合管理学中的原理,帮助企业茁壮成长。企业不仅要用科学的管理方法,还要用一些艺术的手法来管理才能使企业更加人性化,越来越强大。
我的父母经营着一家中餐厅,员工有百人左右,而且大部分是外地的人员。但是饭店中没有专职人员来管理这么多员工。这就是我二本选择读人力资源管理的初衷。原先我以为管理人员就是把适合的人安排在适合的工作岗位,表现好就升职,不好就开除。当我初步了解了人力资源管理之后,我就知道当时的想法有多无知和单纯。管理绝对是一门深奥的学问,不仅要学习管理学的理论知识,还要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才能对管理学有进一步的认识。
自古至今,管理的足迹无处不在,管理的智慧无处不在,管理同科技一起,为人类创造着更好的生存条件与生活空间。我国古代宋真宗时期,皇城失火,真宗命令大臣丁渭修复被焚毁的皇宫。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不仅要设计,施工,还要清理废墟,取土制砖,运输材料。丁渭提出,挖开宫前的大路取土,引水成河,船运各种建筑材料,宫殿修复后用残砖烂瓦填河恢复道路,一下子解决了取土,运输,清理三个问题,节省了大量的资金,人力与物力。这是我国古代一次成功的管理应用。修复宫殿和管理企业原理上是一样的。事实证明,要想企业做强做大,对企业的正确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管理在企业中的实际作用
大一的暑假,我在一家西餐厅打工。西餐厅的经理接受过企业人员管理的培训。他对他们店里的正式员工的薪酬管理是:不同等级的员工薪酬不同,相同等级的员工薪酬相同。在固定的时间段里经理会对员工进行升等考核。这个方法不仅能使每个员工有了努力,奋斗的目标和方向,更重要的是能有效地激励员工们,使他们在工作的时候时刻保持热情和激情。这使我想起了管理学中的木桶原则。决定一个木桶容量大小的不在于木桶中最长的那一块板,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板。这样的薪酬管理能很有效的提高员工的整体服务技术水平,使最差的员工也
有动力前进和提高自己。有了管理,企业在前进的道路上就像有了铁轨,沿着轨道驶向下一个目标。
一般西餐厅的人员管理经验都较丰富,而中餐厅都比较实际,喜欢把工作重心放在菜色上。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中餐厅在总结经验后得出科学的管理也至关重要。中餐和西餐很大的区别在于中餐的服务量比西餐大得多。在我父母的饭店一般21:00点后会留4个服务人员值班,直到最后的客人离开(一般包厢里的客人走的最晚)。可是有时22:00点后就不需要这么多值班的人员,那么谁留下就成了问题。都留下又浪费资源,叫某个人留下又不情愿。我们采纳了其他餐厅的方法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新的值班方案:每位服务生负责一个包房,21:00后包厢中的客人还没走的就算值班,直到客人走为止才下班。为了公平,每个月会更换负责的包厢。
正确的管理能够解决员工之间的矛盾,并且可以避免很多矛盾。这符合了管理学中的责任原理之一——明确每个人的职责。事实上,挖掘一个人的潜力的最好办法是明确每个人的职责,因为在那个人的职责范围内,他会想到各种最好的方法来完成必须由自己来完成的工作。责任原理是最基本的管理原理,因为管理本身是追求效率和效益的过程,需要组织体系内部所有成员的共同努力。管理学的理论知识看起来不难,但要正确地应用在实际情况中却是真的不易。有误的管理比不管理对企业的伤害更大。学习管理学的理论知识是基础,只有学习好了这项基础,才可能正确地运用到实际中。
二.管理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在我还没有接触管理学之前,我觉得管理学毫无疑问,首当其冲是一门科学.因为管理学分为许多的分支学科,如: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这些分支学科各有专家学者进行研究和总结,给我们留下了珍贵的知识财富。有相同的原理知识,也有许多不同的地方。管理学坚持用人们在社会实践中获得的客观规律、从可控制实验中获得的各种“机理”、通过逻辑思维过程得出的各种“原则”作为解释自然现象和文化现象的理论依据。是一门有专攻的,对人类社会有推动发展的实际意义的一门学科。但是管理学有它的特殊性。它不像历史,地理等学科研究的是不变的事物,管理学的核心研究对象是人。人是会随着环境或事
物的 改变而有所改变的。即人是动态而非静态。因此研究时刻变化,不同情况中的人时,没有绝对的真理。只有在大量实验后得出的一般规律,难以像数学或物力那样验证。
那管理学为什么又是艺术呢?人力资源管理中最难的就是留人,要想人员死心塌地的为公司创造最大的财富,不仅需要科学的方法,还需要艺术的手法。日本有一家大型企业,一天这家企业的社长听说有一名小职员因为发烧请病假在家休息,社长便打电话到他家问候他的病情,并嘱咐他好好休息。小职员万万没想到公司的社长会亲自来点问候,非常激动。第二天病没好就去公司上班了。这种致电慰问不能算是科学的方法,更接近于艺术的手法。一个慰问的电话,在毫无成本损耗的情况下,这位社长就多了一位忠心的职员。这种方法属于管理学中著名的激励理论——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社长的一个电话使小职员得到了尊重需要,让他觉得自己被重视,情感上被激励。如果能将科学的方法和艺术的手法结合起来管理企业,那企业的发展会更上一层楼。
管理学作为许多专业课的基础学科,其地位是至关重要的。管理学的学习是一条漫漫之路。首当其冲的是管理学理论的学习;其次是将理论运用到实际中,增加自己的管理经验;然后便要将管理的艺术手法融合到科学的管理中,帮助企业的发展。这个过程不仅仅需要刻苦的学习,还要时间来积累经验。我会用更多的课余时间来学习管理学的理论知识,用假期去丰富我的实践经验,希望能为我父母的事业出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