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人不如管环境读后感[模版]

时间:2019-05-14 06:29: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管人不如管环境读后感[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管人不如管环境读后感[模版]》。

第一篇:管人不如管环境读后感[模版]

《管人不如管环境》读后感

学习了《管人不如管环境》,我发现,我们的环境有好有坏,好的环境我们需要一起来保持和发扬,坏的环境我们要调整和改善。

企业的硬环境我这里就不说了,从软环境看(企业软环境是指:企业的高层、中层、基层的言、行、表和企业的文化合力形成的氛围),我看到我们的企业环境有这些好坏:

一、好的环境——推动环境

1、公司发展目标明确,全体员工都各施其职,为公司目标努力的工作;

2、多数员工非常认可公司的使命和社会责任,和公司的价值观一致;

3、多数员工都能自觉的严格遵守公司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4、多数员工心态调整得非常好,把公司的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

5、公司上下关系和谐,多数员工都在推动公司“感恩、关爱、包容”的企业文化;

6、我们团队有一种坚忍不拔的气质,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从不低头;

二、坏的环境——破坏环境

1、部分员工还没有从心理上、工作上、生活上、事业上为自己定好位,一天上班无精打采,心不在焉,不作为,不主动;

2、部分员工不够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有的是小错家常便饭(迟到、随地吐痰、穿戴不整齐等等);有的甚至大错不断(不服从管理、推卸责任、拖延工作);

3、小部分员工对待同仁漠视、冷淡甚至粗暴,根本谈不上关爱、包容;

4、质量方面出现:同样的问题反复发生,同样的投诉反复出现,体现了有些同仁对质量意识的不重视;

5、老师说:人人向内看,团队产生力量;人人向外看,团队产生消耗。有些同仁在问题面前养成了找外部原因的习惯,出了问题就说这个部门没怎么怎么样,那个人没怎么怎么样,而不好好找找自己或自己部门内部的原因,使企业产生内耗;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如何把我们好的环境发扬光大,如何把我们坏的环境努力改正,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和企业 一起成长。

第二篇:管人不如管环境的课后感想

管人不如管环境的课后感想

首先感谢覃总给予我们这此学习的机会和王老师的辛苦付出,培训课我也听过不少,都大同小异,都有理由说服听课的所有人,因为培训管理为的就是这个目的,我不得不承认企业和我个人都有很多很多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感想如下:

听了王老师讲的《管人不如管环境》的培训课,其主要内容讲的是一个企业的管理者如何利用环境去管理人、去教育人、去塑造人,让员工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主动去做。

“没有好员工,只有好环境,好的员工是好环境创造出来的。言教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境教。作为企业如果为员工创造出工作的好环境,让每位员工主动的去工作、去学习。听后对我的启发很大,现总结出对我最受启示的三点:

1、“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环境对于每个人的重要性。

环境影响人的观念,改变人的行为,决定人的习惯。人的行为很大程度是由环境决定地。我们的工作环境通常有两类,一类是硬环境,如办公环境,设备环境等.另一类是软环境,如工作氛围,企业文化,语言习惯等。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企业任何一个重大问题地背后,必定是若干问题累积地结果。所以,要想解决问题,就不要着急在某个人身上找原因,而是从问题发生的环境上找原因,特别是企业的软环境—团队文化与心态上找原因,很多问题表面上是某个人的问题,其实背后是企业的制度、文化与员工心态出现了问题,这种问题地出现。我想就是企业环境,包含软环境与硬环境的一个反映。优秀员工真正地成长是看不见的,而真正对成长构成威胁的坏环境也是看不见的。任何一家出现业绩问题的企业背后,必定是它的企业制度与文化中早已存在着看不见的问题,出现问题并不可怕,但如何将问题堵上,进而获得好员工,好产品,好客户,就是企业与制度环境地优化过程。雄鹰只能生活在天空,猛虎只能生活在森林,鲨鱼只能够生活在海洋,优秀的员工只能够生存在好的制度与流程、公平公开透明地企业文化之中。

2、“汶川大地震的学校垮塌事件”的画面告诉我们责任重于能力。

“一个不负责任的管理者必将带出一群不负责任的员工,一群不负责任的员工,必定亲手缔造一家不负责任的企业,一家不负责任的企业注定会倒闭。”产品的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精益求精是质量的精髓。80年代青岛电冰箱厂厂长张瑞敏决定由责任人自己砸毁76台质量不合格的冰箱,通过这种非常有震撼力的场面,改变了员工对质量标准的看法。质量上的小差异,实质是质量意识的大差异,如果不解决这种观念上的差异,就不可能真正解决产品的质量问题,海尔人认为,如果生产的产品差一点,这种质量不可能走向国际市场,也就不会有今天的海尔。正是这种质量意识,海尔完成了质的飞跃,获得了一项项殊荣。通过一个个画面,使我们更加明白了,一次小小的疏忽、一点小小的马虎都会为企业带来莫大的损失,因此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追求一次成功,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避免浪费在补救工作上的时间、金钱和精力。明白每个人的责任,对于产品的质量和企业的生存起着决定性的重要作用,因此工作中我们都不应该有丝毫的疏忽。

3、“业绩背后是团队,团队背后是共识”。共识第一,能力第二,团队建设就是共识的建设,没有真象,只有认知。企业的利润靠团队支撑,每一个人都是团队的一员,克服本位主义,没有全局的观念。从主观上讲,团队成员都要增强大局观念和整体意识,不要强调“自我为中心”,而应该强调“整体利益为先导”,当发生不协调时,应该“求大同存小异”,多找出共同点。发挥团队的整体优势,营造有效的管理执行力,遵守业务流程,提高管理效率。好的执行力要求企业领导必须以身作则,要努力营造一种“团队协作”的整体氛围,强调工作中的“三办事”原则,即:按程序办事、按制度办事、按流程办事。执行程序的人要对“事”负责,而不是对“人”负责,淡化个人的作用,强调遵守同一条规则,直到把工作完成。

“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打败自己的只能是自己,阻碍自己前进的也是自己。”因此我们最需要改进自己身上的恶习,现总结最需要克服的三点:

1、学会第一时间沟通、总结、修正即主动行动、主动总结、主动修正;

2、变“尽力而为、差不多就行”为“全力以赴、完美无缺”;

3、克服“攀比收入、总觉吃亏”的思想,因为吃亏只是暂时的,越吃亏越有福。

“时间是种子,种在哪里哪里长”。有人说:“栽种思想,收获行为;栽种行为,收获习惯;栽种习惯,收获性格;栽种性格,收获人生。”而思想、行为、习惯、性格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形成的。因此栽种什么都不如栽种环境,管什么都不如管环境——环境决定成败!有了好的环境,我们就应该花时间和精力来钻研业务技术,收获成功。通过培训更加明晰了我们和企业的关系是合作的关系,为了达到双赢的目标,我们应该珍惜企业为我们塔建的好环境和好平台,我们更应该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提高自身认识,将自己换位思考到位,想企业所想,把公司当自己家一样的对待,家在人在,家破人亡。主动把工作做好,克服工作中存在的不正之风和恶习,与企业一同成长壮大。最后感言:

1、我们恒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外表看起来实力不错,但实际上一切都很乱套,无正规管理手段,更没有流程。制度也是形同虚设,部门监制都不完善,全部都是老大一个人说了算,这样很累。

2、专业人才缺乏,目标不清楚。

3、公司缺乏激励制度和全员服务意识。

莫兴涛

2011-1-10

第三篇:肖龙“管人不如管环境”基本观点

管人不如管环境肖龙

1、封闭是落后的开始,学习是发展的起点

2、经营企业的本质是经营人,打造企业的本质是打造团队

3、二流的领导忙于解决问题,一流的领导忙于打造团队

4、打造团队就是为企业的明天买保险

5、团队打造的四个步骤: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激发人才、规范人才

6、领导者永远做一件事:筑巢引凤

7、领导和领导比的不是能力,而是魅力

8、领导的魅力就是企业的磁场,磁场的大与小决定人才的多与少

9、领导者的人生观(金钱观、事业观、用人观)会极大的影响企业环境,左右人才的多与少,干劲的大与小

如何通过环境吸引人才(金钱观)

10、普通人追求利益,圣人追求意义,很多圣人是从普通人进化来的,圣人就是能满足普通人的欲望

11、员工拿钱是一种快乐,领导发钱是一种快乐

12、领导和领袖的区别:领导认为工资、奖金是经营的成本;领袖认为工资、奖金是效益的源泉

13、经营企业的首要问题是解放人的干劲

14、薪酬模式的三大原则:稳定原则(宁愿裁员也不要降薪)、差距原则、标杆原则(标杆就是透过事实让员工相信组织的未来)

15、打造标杆的原则:看到(身边原则)、学到(提炼关键行为)、得到(不是好人就有好报,而是好报造就好人)

16、一个标杆就是一个灯塔,一个灯塔照亮一片环境

17、一个企业是一个赌场,一定要有人赌赢,才能引发更多人来赌

18、组织的三层定位:基层—交易、共事;中层—交换、共识;高层—交心、共鸣

19、工资就是用工作的结果作为资本交换回报

20、企业要建立以薪换心的环境

21、李嘉诚:“七分人才,八分使用,九分待遇”

22、金钱是实现目的的工具,金钱是帮助员工活得更幸福的工具

23、企业是人类为了追求幸福生活而进行的集体活动

如何通过环境留住人才(事业观)

24、事业观——兴奋,你的兴奋点在哪里,你的成就就在哪里

25、人不要追求做自己喜欢的事,而要追求喜欢上自己正在做的事

26、知足就是接受,接受才能享受

27、兴奋——投入——专注——持续——爆发

28、唯有快乐的专注、兴奋的投入,才是可持续发展之道

29、人才都喜欢快乐的环境

30、三心定律:静心(认同公司)、定心(看到环境的力量)——员工:用十年眼光衡量工作的价值;领导:用二十年阳光衡量工作的价值、用心(一家公司有多少人用心,就能走多远)

如何通过环境激发人才(用人观)

31、公平(用结果说话,凭价值说话,靠贡献晋升)、公正(决策不是为了保证人人满意,而是为了保证组织利益)、公开(公开竞聘的秘诀不是选人,而是发现人)

32、领导者必须把个人情绪缩小,把组织利益放大

33、选人就是选优势—人才与岗位的匹配度

34、选拔人才的三大标准:人才和岗位匹配(任何岗位的任命首先要明确岗位描述)、人才和企业发展阶段匹配、人才和企业文化匹配

35、三流的领导用能力解决问题,二流的领导用勇气面对问题,一流的领导用眼光发现问题

36、用人是企业环境最大风向标,用了什么样的人,就鼓励了什么样的思维和行为,推动了什么样的风气和氛围

37、用人的秘诀在于让更多人看到希望

如何通过环境规范人才

38、中层示范——管理者言行表决定企业的软环境

39、团队规律——层层示范、层层复制

40、管理层的言——传递希望、传递信念(相信、确定、不怀疑)

41、任何销售,1%是做销售,99%是传递希望

42、三不法则:不问(与私人利益有关的)、不听(与公司有关的负面信息)、不说(于私人情感有关的问题)

43、普通人因为看见所以相信,成功者因为相信所以看见,成功者比普通人拥有更坚定的信念

44、成功的心理准备:和困难做朋友,与烦恼打交道

45、人才是折腾出来的,领导是折磨出来的,心的折磨造就新的生命

46、信念引发信任,放心引发放心

47、你传递的是什么,你就代表什么;你输出的是什么,得到的就是什么

48、做领导,不相信公司的未来就触摸不到未来;做员工,不相信公司的未来就分享不了未来

49、承担引发承担,推卸引发推卸

50、你的爱有多大,你的担当就有多大(爱行业、爱公司、爱员工)

51、你的成就超不过你的胸怀,你的方法超不过你的意愿,你的能力超不过你的情绪

52、环境形成初期:少数人带动多数人;环境形成后:多数人约束少数人

第四篇:听肖龙老师演讲“管人不如管环境”观后感

听肖龙老师演讲 《 观后感 》

2012-3-1晚上,全体干部和管理人员在老总的带领下,学习了肖龙老师的演讲从中比较经典的语句和大家分享,希望能够带来帮助。

1、封闭是落后的开始,学习是发展的起点

2、经营企业的本质是经营人,打造企业的本质是打造团队

3、二流的领导忙于解决问题,一流的领导忙于打造团队

4、打造团队就是为企业的明天买保险

5、团队打造的四个步骤: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激发人才、规范人才

6、领导者永远做一件事:筑巢引凤

7、领导和领导比的不是能力,而是魅力

8、领导的魅力就是企业的磁场,磁场的大与小决定人才的多与少

9、领导者的人生观(金钱观、事业观、用人观)会极大的影响企业环境,左右人才的多与少,干劲的大与小

如何通过环境吸引人才(金钱观)

10、普通人追求利益,圣人追求意义,很多圣人是从普通人进化来的,圣人就是能满足普通人的欲望

11、员工拿钱是一种快乐,领导发钱是一种快乐

12、领导和领袖的区别:领导认为工资、奖金是经营的成本;领袖认为工资、奖金是效益的源泉

13、经营企业的首要问题是解放人的干劲

14、薪酬模式的三大原则:稳定原则(宁愿裁员也不要降薪)、差距原则、标杆原则(标杆就是透过事实让员工相信组织的未来)

15、打造标杆的原则:看到(身边原则)、学到(提炼关键行为)、得到(不是好人就有好报,而是好报造就好人)

16、一个标杆就是一个灯塔,一个灯塔照亮一片环境

17、一个企业是一个赌场,一定要有人赌赢,才能引发更多人来赌

18、组织的三层定位:基层—交易、共事;中层—交换、共识;高层—交心、共鸣

19、工资就是用工作的结果作为资本交换回报

20、企业要建立以薪换心的环境

21、李嘉诚:“七分人才,八分使用,九分待遇”

22、金钱是实现目的的工具,金钱是帮助员工活得更幸福的工具

23、企业是人类为了追求幸福生活而进行的集体活动

如何通过环境留住人才(事业观)

24、事业观——兴奋,你的兴奋点在哪里,你的成就就在哪里

25、人不要追求做自己喜欢的事,而要追求喜欢上自己正在做的事

26、知足就是接受,接受才能享受

27、兴奋——投入——专注——持续——爆发

28、唯有快乐的专注、兴奋的投入,才是可持续发展之道

29、人才都喜欢快乐的环境

30、三心定律:静心(认同公司)、定心(看到环境的力量)——员工:用十年眼光衡量工作的价值;领导:用二十年阳光衡量工作的价值、用心(一家公司有多少人用心,就能走多远)

如何通过环境激发人才(用人观)

31、公平(用结果说话,凭价值说话,靠贡献晋升)、公正(决策不是为了保证人人满意,而是为了保证组织利益)、公开(公开竞聘的秘诀不是选人,而是发现人)

32、领导者必须把个人情绪缩小,把组织利益放大

33、选人就是选优势—人才与岗位的匹配度

34、选拔人才的三大标准:人才和岗位匹配(任何岗位的任命首先要明确岗位描述)、人才和企业发展阶段匹配、人才和企业文化匹配

35、三流的领导用能力解决问题,二流的领导用勇气面对问题,一流的领导用眼光发现问题

36、用人是企业环境最大风向标,用了什么样的人,就鼓励了什么样的思维和行为,推动了什么样的风气和氛围

37、用人的秘诀在于让更多人看到希望

如何通过环境规范人才

38、中层示范——管理者言行表决定企业的软环境

39、团队规律——层层示范、层层复制

40、管理层的言——传递希望、传递信念(相信、确定、不怀疑)

41、任何销售,1%是做销售,99%是传递希望

42、三不法则:不问(与私人利益有关的)、不听(与公司有关的负面信息)、不说(于私人情感有关的问题)

43、普通人因为看见所以相信,成功者因为相信所以看见,成功者比普通人拥有更坚定的信念

44、成功的心理准备:和困难做朋友,与烦恼打交道

45、人才是折腾出来的,领导是折磨出来的,心的折磨造就新的生命

46、信念引发信任,放心引发放心

47、你传递的是什么,你就代表什么;你输出的是什么,得到的就是什么

48、做领导,不相信公司的未来就触摸不到未来;做员工,不相信公司的未来就分享不了未来

49、承担引发承担,推卸引发推卸

50、你的爱有多大,你的担当就有多大(爱行业、爱公司、爱员工)

51、你的成就超不过你的胸怀,你的方法超不过你的意愿,你的能力超不过你的情绪

52、环境形成初期:少数人带动多数人;环境形成后:多数人约束少数人

通过这次学习,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更好的帮助,希望公司有机会多安排这样的学习。不断的提高员工的素质,为公司的发展起到更好的作用。

四川鸿兴化纤 有限公司

2012-3-2

第五篇:《管人与安人》读后感

读 书 笔 记

地力木拉提·玉素甫(2012-06-16)

读《从管人到安人》有感

读罢大师书,方恨知甚少。今读毕曾仕强前辈所著书《从管人到安人》又认识到,其实管理并不仅仅是我们课堂中学到的那些,以我们的知识,只能硬套着管理一些低层次的人和事,而要想真正做到让他人认可并服从,那么,就需要更深层次的挖掘问题的内涵和外沿。

读罢此书,虽不能说与大师并驾齐驱,但也算的上颇有收获了。在此书的序言部分他就提到“管人靠科学,安人靠哲学。” 是啊,管一个人还不容易么?拿各种措施来具体引导和约束,使之按照管理者预先设定的路线走到管理者所要达到的目的地,但是,安人„在管理者眼里,特别是管理学还刚从起步阶段进入发展阶段的中国管理学界来说,就略显生疏了,然而,这恰恰是管理的一个重要目标。为何这么说?若真的只是为了达到生产或销售中的某个具体目标而要实行管理,那么,我想这样的管理者会因疲倦活活累垮,所以,个人非常赞同作者的观点--“管理最好以哲学为中心。”

当我们初涉管理学,老师就说管理是一门艺术,是一种哲学,管理并无十分固定的形态,或是直接套用的公式,这就要求管理者对于具体问题能够多方面考虑,以人为中心,从下属的心理出发,让他们接受管理者的管理思维,从而最大程度上发挥员工的个人和团队主观能动性,而要让员工接受管理者的思维,就需要管理哲学的传授与吸收,当然就能看到“安人”的效果了。

就中国管理学界的管理哲学来说,其实在中国这片文化圣地上,管理哲学是有相当大的优势的,纵观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再看儒家经典,都不难明白,中国文化讲求中庸之道,事必求其中。所以,对于中国员工,首先要从哲学的角度出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先修身养性,而后安人,此所谓“无为而治之”。那么,就看看现代意义上的“无为而治”现代化管理应该合乎人性管理的基本追求,这就是说管理必须合乎人性,否则大家都痛苦。在一个只有利润,只有绩效,一切只要求责任和效率的组织中,员工个人和集体怎能安心,高效的达到组织目标?所以要以管理哲学为依据,从人性的基本要求出发,在顺应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的前提下,达成安人的最终目的。管理者“无为”而一切得以治理,不就是安人的最高境界么?当然,这里所说的“无为”并非不管不顾,我们可以“不管”员工,但非常重要的是,我们要“理”他。而“理”是什么?孟子对此就给出了很恰当的定义:“理人”便是“敬”,管理者敬重部属,则部属也就会各司其职,自然就达到“无为而治”的目的了。由此可见,管理者可“无为”而不可“不理”!

谈了那么多“安人”之道,那么,为何“安人”?书中阐述的很清楚,“安人方能得天下”,陈述此观点时,曾仕强前辈引用了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即:人的行为动机是会随着需求的满足而改变的,从实现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感及爱的需求,尊敬的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并宣称人们必待较低层次的需求获得了基本的满足之后,才能够提升到另一个层次。当管理者以敬重的态度去“理”他们的员工,这些员工受尊敬的需求得以满足,那我们还用担心他们不会在此基础上努力实现自我实现的需求吗?自我实现可是一个主动争取的过程,员工能在自我实现过程中认可管理者的管理工作,提高工作绩效,提升企业业绩,那么,管理者还需要担心那些所谓的员工离职问题么?到此为止,“安人”似乎已见成效,而曾前辈又提出“员工安,才会忠诚,肯干”,他又说“生产力=忠诚+肯干”,“忠诚可以促成同心,增强向心,坚定信心,引发忠心。”“肯干就是发挥潜力,产生合力,提高群力,增加能力。”

谈到了“安人”的重要性,那就不妨具体说说曾仕强前辈提供的现代社会安人方法,主要包括“真诚服务,合理待遇,适当关怀,合适工作,安全保障,相当尊重,适时升迁,创业辅助”究其理,其实就是从中国人的心理出发,运用西方的科学管理方法,二者在曾前辈这儿得到了有机融合,得到了别具一格的中国特色管理哲学!

读过之后,受益匪浅,以上只捡其一二而论之,实叹自身见识甚短,学问甚少,最欣赏前辈之书处莫过于书中阐述的以中国的文化,中国人的思维,加之外国人的方法,使之达到管理的最高境界。以我之见:从管人到安人,从服从安排,到自愿争取。这样的管理理念,着实应该由中国大部分只以利润,绩效为是的企业管理人员深深体会并付诸管理实践!

姓名:地力木拉提·玉素甫 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班级:09级人力资源管学号:20090674012

下载管人不如管环境读后感[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管人不如管环境读后感[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管人的真理》读后感

    :《管人的真理》读后感班级:统计2010级姓名:学号: 在没有学习管理学这门课之前,我对“管理”这个词莫过于表面的片面认识,但是当深入学习了解之后,我觉得自己需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

    《管人的真理》读后感

    《管人的真理》读后感 管院陈倩蓉 2011040173 管理之难莫过于管人,管人之难莫过于管心。在21世纪的市场竞争中,人才将成为决定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表现和最终地位的关键因......

    管人的真理读后感

    《管人的真理》读后感 --王丽鸽 管理大师罗宾斯的《管理的真理》,这本书基本围绕着人力资源管理的几大模块展开的招聘、激励、领导、沟通、团队建设、绩效评估,组织结构变革,管......

    《管人的真理》读后感

    《管人的真理》 读后感 《管人的真理》是斯蒂芬·P·罗宾斯博士所撰写的关于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作品。 我认为,本书的特点就是从行为而不是从管理理论上讨论人力资源管理,就像......

    制度支撑 管人管心(精选五篇)

    制度支撑 管人管心 《现代学校制度构建与校长治理能力提高》主题演讲稿 毛井黄寨柯小学 苏希金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校规章制度是师生员工日常行为的基本规范,是学校实......

    管理根本:管人与管好人

    管理工作千头万绪,从何入手?窃以为,管好人是管理的“龙头”。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活跃、变数最大的因素,物、财、事都要人来管理,人也要由人来管理,要通过人来管理物、财和事,通过......

    识人用人管人读后感

    有感于《识人用人管人大全集》 《识人用人管人大全集》是由陈荣赋编写的,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识人”,讲述了识人的基本方法和标准,提供了如何了解甄别企业需要的人才......

    三分管人七分带人读后感

    读 后 感---黄孝武 我读的这本书名为《三分管人七分带人》,作者罗建华,天津科学出版社出版。在当今社会,个人英雄已逐渐被团队英雄所替代,任何领导者都不能单凭一己之力将企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