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经济局种植业科2009年工作总结
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和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个主题,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迎接挑战,锐意创新,扎实工作,全面完成了今年预期工作目标和任务,实现粮食生产再创历史新高,种植业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花卉等特色产业蓬勃发展。
——粮食产量实现连续五年丰收。今年我县粮食总产实现10.7亿斤,这是XX年以来连续五年突破10亿斤,实现连续5年获得丰产,其中水稻产量达到5.9亿斤,玉米4.8亿斤。
——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明显加大。今年我县农作物播种面积130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91万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39万亩,粮经比例7:3。经济作物中花生面积突破计划面积10万亩,达到11.9万亩,大豆面积6.1万亩,花卉面积0.5万亩,五味子等其它经济作物0.5万亩。
——种植业产值实现11.8亿元,其中粮食作物9.1亿元,油料作物1.7亿元,花卉等其它经济作物1亿元,较去年增加1.25亿元,尤其是花卉产值较去年增加0.15亿元。
一、2009年主要工作
(一)以粮食稳定增产为目标,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工作。
2009年,按照农业部、省委和省政府“把粮食生产工作摆在突出位置”的精神,按照“稳粮食、调结构、提质量、促增收”的要求,着力抓早、立足抓实,采取有力措施,努力克服春季低温冷害等灾害影响,积极应对农资价格上涨,部分粮食品种价格下滑等不利因素,全面完成了促进粮食稳定增产的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显著成效。
1、加强春耕备耕工作指导和服务。今年我们面临春播短,备耕压力大以及粮食生产成本上升、农产品价格下降、种粮效益降低等困难,及时提出备耕工作的4个早字:早计划、早准备、早培训、早行动,备耕和科技培训两手同时抓。我们对备耕物资、备耕资金等进行了调研,按照上级业务部门工作部署,积极与供销社、金融系统建立了联系工作和信息共享机制,定期互通备耕进展情况和春耕贷款情况,确保了备耕物资的数量和质量,有效地应对了以水稻为主的粮食价格下滑、农民手中余粮变现难等不利因素,保障了春耕生产顺利进行。
2、完成全县良种补贴工作。今年国家增加了良种补贴额度,除水稻仍实行每亩地15元的普惠制外,专用玉米又增加了26万亩的良种补贴面积,专用玉米良种补贴面积达到36万亩,覆盖率达到90%。为将这项惠农政策落实好,我们以县政府名义下发了《水稻良种补贴发放实施方案》、《专用玉米良种补贴项目实施方案》。水稻良种补贴在插秧前和插秧后分两次统计核实面积,专用玉米以项目方式组织实施,经过调研确认了10个专用玉米品种和4家供种企业,对第一批专业玉米采取统一供种,第二批专业玉米补贴由于到位较晚,决定采取发放资金的后补贴方式,对农民进行补贴。通过良种推广项目的实施,实现了良种与良法相结合,增产又增收。全县共发放良种补贴1305万元。同时还在乡建立了3个玉米品种比较试验田,为明年我县专用玉米品种选择提供依据。
3、全面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2009年是全国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年,我县以此契机,大力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共安排12个万亩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区,其中,国家玉米示范区落实在乡,省级玉米示范区落在满都户镇和乡,省级水稻示范区落在刘二堡镇和冷子堡镇,市级玉米示范区落在肖寨门镇、于家房镇、朱家房镇和乡,县级示范区安排在老大房乡、镇、城郊乡,玉米示范区平均亩产为703公斤,较全县平均亩产685公斤高18公斤,通过进村入户培训,发放技术资料,召开现场会,有力地开展了标准化生产,在示范区带动下,全县平均亩产较去年亩增产60公斤,共增产玉米2400万公斤;水稻示范区平均单产646.5公斤,较去年增产16.5公斤。我们不仅建立了健全的项目档案,还按生育时期计算机想报送田间长势、农事活动进度简报,收到省市好评。同时在辽中镇和乡建设了千亩水稻免耕栽培示范区,推动农业节本、增效、生态技术的普及应用。
4、完成粮丰工程——玉米深松示范项目。在乡建立千亩和百亩玉米深松示范田,采用深松、增密、增施有机肥、生物防治等技术,经省农科院、农业大学专家测产,百亩高产田平均单产为886公斤,千亩示范田平均亩产852公斤,在示范区的辐射带动下,全县玉米单产创新高,迎来了我县第五个丰收年。
(二)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加大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
根据副省长在全省种植业高效生产现场会上提出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的工作思路,我县在种植作物、种植品种上加大调整力度。
1、经济作物面积增加。一是花生面积大幅增加,由去年的不足5万亩,增加到今年的11.9万亩,实现规模化种植,大豆面积增加,由去年的1.5万亩增加到6.1万亩;二是花卉生产稳步前进,花卉面积达到5000亩,年产花卉1.1亿枝,产值0.95亿元,较去年增加0.15亿元,主栽玫瑰、百合、非洲菊等;三是五味子等作物发展到5000亩,目前五味子已有500多亩地进入盛果期,亩产鲜果XX-3000斤,市场销售价2.5—5元,主要销往大梨树。
2、农作物品种向优质、高效、专用方向发展。水稻以辽星一号为主,覆盖率80%,玉米以东单60、东单70等专用玉米为主,花生主推白沙1016占80%,鲁花
11、花育20等,花卉玫瑰由档次低的红衣主教向高档的网玫超玫发展,非洲菊的种植面积超过了500亩,今年花卉效益较好,明年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3、鼓励新品种引进,做好种球种苗申报验收工作。市政府鼓励花卉产业发展,对花卉东方百合系列种球、籽球进行补贴,我们大力宣传,积极组织申报、验收,预计全县将得到296.65万元的花卉新品种补贴。
(三)抓好五大生产基地建设,促进农业规模化生产。
结合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和良种补贴项目,建立优质稻米生产基地40万亩,专用玉米生产基地36万亩,采用标准化生产模式,强化食品安全管理,在乡镇等建立花生生产基地10万亩,种植品种白沙1016及鲁花
11、花育20等,在、、等乡镇建立花卉生产基地5000亩,种植品种有玫瑰、百合、非洲菊等,同时加强对5000亩五味子生产基地的管理。
(四)以项目为载体,全面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围绕富民小区建设、新品种推广、良种补贴、高产创建示范区建设项目,整合农技培训资源,吸纳农事企业和农民科技人才,多渠道、多形
式开展农业技术培训,举办集中培训273场次,电视讲座20次,电视专题18期,发放技术资料10万份,发放光盘2500张,共培训农民9.8万人,使培训率达85%。其中重点抓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科技之冬培训活动,今年我县有15个村750人成为新型农民培训项目示范户,通过培训获得了绿色证书。还组织了30名县级农技人员去上级进修培训,提高了农技人员师资水平。另外今年有1000名农民通过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职业技能培训转移到非农领域,有992人已就业二、三产业,有力的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新型农民培训和阳光工程培训都是通过招标形式确定培训基地、由学校自主招生、国家、省、市、县补贴形式运行。通过这两个项目的实施有效的调动了农业中心和农机校两个基层单位的积极性,使其发挥培训职能作用。
(五)搞好测土配方施肥,加强农田保护,减少环境污染。今年我县完成测土配方施肥任务40万亩,使全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到100万亩。全县年化肥施用量3.813万吨(纯量),通过测土配方施肥,减少化肥施用量1899吨(纯量),实际施用量达到3.6714万吨,减少投入4.91%,减少我县农田的化肥污染,确保耕地质量。另外还推广水稻免耕技术、秸杆反应堆技术和秸杆还田技术,努力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六)搭建产销平台,促进订单农业发展。组织和参加各种农展会4次,其中农博会有22家企业28种产品参展,为企业搭建购销展示平台,促进我县农产品对外交流、提高农产品安全和品牌意识,提高订单对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
(七)办好“庄稼院”栏目,让农民更致富。今年协助市电视台“庄稼院”栏目组拍摄我县农民致富、结构调整、县域发展规划等电视专题片共12期,我们提供典型,协助拍摄,让农民致富信息更快更好地传到千家万户,真正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二、存在主要问题
2009年我县种植业生产取得了良好成绩,但应看到我县种植业水平应还很落后,一是产业基础链条短,缺乏支撑。花生,去年价格从2.3元飙升到3.3元,农民种植积极性上升,今年发展到11.9万亩,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价格由2.5元降到1.5元,前期农民惜售,后期有行无市,仍有50%以上的花生滞留手中,农民花生种植积极性降低,价格不稳使产业基地失去支撑,基地缺乏健康的销售机制做保障。二是农民种粮效益低、卖粮难。今年由于农资价格大幅上涨,水稻、玉米、花生等主要农作物投入分别达到760元、410元和700多元,而目前销售价格是每斤分别为0.95元、0.62元和1.5元,农民种植效益低,出现卖粮难问题,农民种植的积极性将受到影响。三是农民培训缺乏经费保障。我们一产业劳动力有11.52万元,县、乡财政紧张,没有经费支持,而新型农民培训只有少数农民得到培训,而普及性培训难以开展,急需农业技术培训经费支撑。
第二篇:农村经济局种植业科2009年工作总结
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和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个主题,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迎接挑战,锐意创新,扎实工作,全面完成了今年预期工作目标和任务,实现粮食生产再创历史新高,种植业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花卉等特色产业蓬勃发展。
——粮食产量实现连续五年丰收。今年我县粮食总产实现10.7亿斤,这是xx年以来连续五年突破10亿斤,实现连续5年获得丰产,其中水稻产量达到5.9亿斤,玉米4.8亿斤。
——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明显加大。今年我县农作物播种面积130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91万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39万亩,粮经比例7:3。经济作物中花生面积突破计划面积10万亩,达到11.9万亩,大豆面积6.1万亩,花卉面积0.5万亩,五味子等其它经济作物0.5万亩。
一、2009年主要工作
(一)以粮食稳定增产为目标,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工作。
2009年,按照农业部、省委和省政府“把粮食生产工作摆在突出位置”的精神,按照“稳粮食、调结构、提质量、促增收”的要求,着力抓早、立足抓实,采取有力措施,努力克服春季低温冷害等灾害影响,积极应对农资价格上涨,部分粮食品种价格下滑等不利因素,全面完成了促进粮食稳定增产的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显著成效。
1、加强春耕备耕工作指导和服务。今年我们面临春播短,备耕压力大以及粮食生产成本上升、农产品价格下降、种粮效益降低等困难,及时提出备耕工作的4个早字:早计划、早准备、早培训、早行动,备耕和科技培训两手同时抓。我们对备耕物资、备耕资金等进行了调研,按照上级业务部门工作部署,积极与供销社、金融系统建立了联系工作和信息共享机制,定期互通备耕进展情况和春耕贷款情况,确保了备耕物资的数量和质量,有效地应对了以水稻为主的粮食价格下滑、农民手中余粮变现难等不利因素,保障了春耕生产顺利进行。
4、完成粮丰工程——玉米深松示范项目。在乡建立千亩和百亩玉米深松示范田,采用深松、增密、增施有机肥、生物防治等技术,经省农科院、农业大学专家测产,百亩高产田平均单产为886公斤,千亩示范田平均亩产852公斤,在示范区的辐射带动下,全县玉米单产创新高,迎来了我县第五个丰收年。
(二)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加大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根据副省长在全省种植业高效生产现场会上提出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的工作思路,我县在种植作物、种植品种上加大调整力度。
共2页,当前第1页123、鼓励新品种引进,做好种球种苗申报验收工作。市政府鼓励花卉产业发展,对花卉东方百合系列种球、籽球进行补贴,我们大力宣传,积极组织申报、验收,预计全县将得到296.65万元的花卉新品种补贴。
(三)抓好五大生产基地建设,促进农业规模化生产。
(四)以项目为载体,全面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围绕富民小区建设、新品种推广、良种补贴、高产创建示范区建设项目,整合农技培训资源,吸纳农事企业和农民科技人才,多渠道、多形
新型农民培训和阳光工程培训都是通过招标形式确定培训基地、由学校自主招生、国家、省、市、县补贴形式运行。通过这两个项目的实施有效的调动了农业中心和农机校两个基层单位的积极性,使其发挥培训职能作用。
(五)搞好测土配方施肥,加强农田保护,减少环境污染。今年我县完成测土配方施肥任务40万亩,使全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到100万亩。全县年化肥施用量3.813万吨(纯量),通过测土配方施肥,减少化肥施用量1899吨(纯量),实际施用量达到3.6714万吨,减少投入4.91%,减少我县农田的化肥污染,确保耕地质量。另外还推广水稻免耕技术、秸杆反应堆技术和秸杆还田技术,努力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六)搭建产销平台,促进订单农业发展。组织和参加各种农展会4次,其中农博会有22家企业28种产品参展,为企业搭建购销展示平台,促进我县农产品对外交流、提高农产品安全和品牌意识,提高订单对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
(七)办好“庄稼院”栏目,让农民更致富。今年协助市电视台“庄稼院”栏目组拍摄我县农民致富、结构调整、县域发展规划等电视专题片共12期,我们提供典型,协助拍摄,让农民致富信息更快更好地传到千家万户,真正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二、存在主要问题
共2页,当前第2页12
第三篇:种植业科工作总结
种植业科工作总结
我市农业系统国有单位劳动人事统计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支持和种植业系统所有单位的积极配合下,我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提高数据质量为中心,搞好我市农业系统国有单位劳动人事统计工作,为上级业务部门作决策部署提供科学数据”这一工作思路,不断加强上、下级的密切合作和各部门间的互相协作,始终坚持以原始档案为依据,严格认真核对农业局及各业务站的相关数据按公开的原则,较好地完成此次种植业全国农业系统国有单位人事劳动统计工作,现将此次统计工作总结如下:
首先拓宽渠道,理顺关系,加强部门之间的配合与协作,能否系统、准确、完整地获取统计数据,统计数据又能否真实地反映当前农业系统人员状况,关键的一环节就在于能否理顺各种关系,能否拓宽数据来源渠道。为止我们深入到局各业务站所及各区县认真听取他们提供书面材料及口头汇报结合原始档案材料以高度负责态度认真对数据进行比较、核实,对差异较大的数据进行分析、论证,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统计工作的任务之一就是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只有对所得数据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才能做出正确的评估分析。为此,为了保证数据真实可信,对上报数据真正做到心中有数,我们找准了数据源头,深入农业局各业务站及各区县农业局调研,摸清家底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严把第一道审核评估关,较好完成了此次全国农业系统国有单位人事劳动统计工作。
据此次统计,我市种植业系统国有单位人员情况如下:
一、从人员分布情况看
种植业机构数119个(市级48,县级48,乡级63),人员编制共1324人,其中局机关6个,实际在岗人数1233人。机关173人,事业人员1066人,市级在岗人员129人,县级702人,乡级402人,全市在岗职工工资总额5453.5万元,基本工资1802.4万元,农业行业特有津贴8.6万元。
综合以上数据,我市农业系统在岗工作人员共1233人,考虑到我市农业人口基数较大,工作量较为繁重,而我市农业全系统工作人员少,且有部分非农业科技人员和缺编人员,因此深感农业科技人员严重不足。
二、从学历、职称看
全市农业系统国有单位人员事业单位情况为,学历为大专以上的有888人,占在岗人数的72%。学历为中专的219人,占在岗人数的18%。学历为初、高中占在岗人数的10%。
全市种植农业系统国有单位劳动人员中,正高级职称的有2人,占事业人员的0.003%,副高级职称的137人,占事业人员的12.8%,初级职称的327人,占事业人员的30.6%。从技术职称来看,专业技术人员数量和结构基本合理。
三、从年龄结构看 全市共有专业技术人员957人,其中,35岁以下的241人,占在岗人数的25%;36到40岁的260人,占在岗人数的27%;41岁到45岁的208人,占在岗人数的22%;46岁到50岁的139人,占在岗人数的13%;51周岁以上人员109人,占在岗人数的10%。从年龄结构看,我市农业系统人均年龄偏高。从年龄在岗位上的分布趋势看,平均年龄与职位高低呈正比;从年龄在城乡间的分布看,直属机构人员的平均年龄明显高于乡镇农推部门人员的平均年龄,存在人员老龄化的问题。
四、其它情况
由于国家政策的原因,存在:
一、由于机构改革,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人员、编制从农业局中划出,划归乡镇直接管理,开展各项工作都很被动。
二、由于机构改革,乡镇不分种植业、畜牧业、农机、水产和林业,几家单位合并成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履行上述单位的所有职能,所有职能和开展的工作错综复杂,乱成一团。
三、由于实行专业技术人员设岗定责,单位定岗位,职称实行评、聘分离,年老的、职称高的,短时间退不了休,因岗位有限,其他人评到职称又上不了岗,很不合理,严重影响了工作积极性。
第四篇:种植业科半年工作总结
种植业科半年工作总结
全市遭遇冬春初夏连旱,种植业生产形势十分严峻,为了确保目标任务圆满完成,种植业各项工作在省农业厅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局党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牢把握“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的工作思路,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强化措施,突出重点,狠抓小春生产和冬季农业开发,狠抓抗旱救灾和各项科技措施的落实,上半年种植业工作成效显著,小春粮油稳定增产,冬农开发持续推进,高原特色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现将上半年的种植业工作总结如下:
一、总体评价
(一)小春粮油实现稳定增产
近年来我市冬春夏连旱情况较为普遍,针对去冬今春小春受旱实际,我市及时调整种植结构,扩大耐旱作物种植面积,狠抓科技抗旱措施,多措并举强化小春生产的重要性,使小春生产大旱之年保持稳定增产。据统计,全市小春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9.7万亩,比上年增1.5万亩,小春粮食产量10.3万吨,比上年增0.33万吨。其中:豆类、薯类、油菜面积和产量均比上年略增,小麦等其他作物与上年基本持平。干旱之年小春粮油继续保持稳定增产。(二)冬季农业开发持续推进
今年全市完成冬农开发44.89万亩,比上年增1.43万亩,超计划完成1.89万亩,产值达7.03亿元,比上年增1.14亿元,增19%。其中:油菜6.39万亩,比上年增0.05万亩(“双低”油菜3.6万亩),产值达4686万元,比上年增552万元,增13%;冬马铃薯5.51万亩,比上年增1.08万亩,产值7723万元,比上年增1797万元,增30%;冬春早菜15.1万亩,比上年增1万亩,产值4.33亿元,比上年增0.86亿元,增24.7%。今年的冬农开发最具特色的是冬马铃薯,产量高、效益好,一般亩产达2吨以上,田间收购价前期最高,每公斤可达4元,亩产值在5000元以上,成为马铃薯冬作区群众增收的新亮点。此外,冬早瓜菜、青食蚕豆等也独具特色,成为群众增收的重要渠道。(三)高原特色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是省委、省政府面向全国、结合云南优势提出的战略定位,是强化“科技创新”力度的重大举措。上半年,市政府提出推进丽江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意见,对全市种植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按照稳粮调结构,提质增效益的原则,种植业在冬早蔬菜、马铃薯、中药材、特色苹果、晚熟芒果、吗咖等方面加大了力度,小春特色经作开发成效显著,大春特色开发正有序进行,目前发展势头良好。(四)大春生产实现满栽满插
今年全市大春总播面积达177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33.6万亩,主要作物:水稻种植25.2万亩,玉米种植54.2万亩,马铃薯种植29万亩,豆类种植13.5万亩,与上年相比略增。由于今年雨水来得早,为大春播种栽插创造了条件。全市广大农业工作者、农科人员抓住有利时机,及时深入春耕生产第一线,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良种良法到田、技术要领到人,技术人员到户。同时,充分挖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复种指数,以真抓实干的精神,确保在最佳节令内圆满完成大春栽种任务。目前大春栽种基本结束,全市做到满栽满插。(五)十大科技增粮措施全面落实
应对干旱采取科技措施抗旱保苗,大力推广耐旱品种、节水栽培、地膜覆盖保墒、化学调控等抗旱措施。同时,坚持多措并举、因地制宜的原则,提高复种面积,加大农资市场监管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坑农害农行为,确保农民买上放心种、放心肥和放心药。2013年全市继续实施十大科技增粮措施,其中:实施粮油作物高产创建示范31片,其中小春6片,大春25片;病虫害防治50万亩;间套种195万亩。推广地膜覆盖栽培60万亩(其中玉米地膜覆盖栽培43万亩);推广水稻玉米集中育苗育秧2万亩;推广中低产田地改造15万亩;推广测土配方施肥100万亩;晚秋作物种植35万亩;水改旱10万亩;农机下田作业100万亩次。目前十大科技增粮措施全面落实,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同时重大科技措施的推广也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完成优质水稻种植14.85万亩,杂交稻种植15.65万亩,杂交玉米种植50万亩,脱毒马铃薯种植23.88万亩,水稻旱育稀植7.97万亩,地膜玉米43.79万亩,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10亩,平衡施肥95万亩,病虫鼠害系统防除221万亩,生物多样性推广113万亩,水果套袋4500万个。
上半年实施的高产创建,按照《全国粮食高产创建验收办法(试行)》(农〔2008〕82号)、《云南省农作物高产创建测产验收办法(试行)(云农(种植)字〔2008〕40号)》和《云南省粮食高产创建整县整乡整建制推进单位面积产量调查方案》(云农种植〔2011〕87号)要求,受省科技增粮措施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委托,经组织本市农业专家形成专家组对小春高产创建项目进行田间复测验收,效果较好,全面完成省下达各项指标。
(六)支农惠农政策落实较好
为做好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工作,降低农民种粮生产成本,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稳定粮食生产,根据省农业厅相关文件要求,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各类种粮补贴、种子补贴、油菜补贴、农机具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补贴项目的落实,结合我市实际情况,财政、农业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制定实施方案,精心组织实施,通过各级各部门的精心指导,各区县通力协作配合,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按时、按质、按量地下达了实施方案。特别是针对今年新增的重大病虫害防治补贴和小麦一喷三防技术补贴等相关新内容,做到及时通知、及时宣传、及时发放。按照各类文件要求,全市及时把各种补贴发放到农户手中,截止目前,我市种植业在贯彻执行支农惠农政策上无任何违法违纪现象。
(七)农用物资就位供应平稳量足
每年春播开始,农业部门就加大力度积极开展春耕备耕各项准备,及时组织调运“两杂”种子并及时供应到户。今年共就位“两杂”种子107.18万公斤,化肥9.17万吨,农药341吨,农膜0.16万吨。今年的“两杂”和常规种子,化肥、农药、农膜等农用物资平稳量足,完全满足全市市场供应和春耕生产需求。
今年市种子管理站还完成农作物救灾备荒种子储备10万公斤,其中杂交玉米8万公斤,其他杂粮及晚秋作物种子2万公斤。(八)种植业工作亮点频现
上半年按照局党委的总体思路,认真实施农业部、省农业厅重大科技推广项目:完成种植业各项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完成主要作物品种选育、扩繁工作;完成退耕还林中低产田地改造工作;完成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完成农作物高产创建组织实施工作;完成小春间套种技术推广工作;完成冬季农业开发年初计划目标任务;完成水果生态产业育苗、新植工作;完成蔬菜产业工作;完成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报、综合防治工作;完成农作物检验、检疫工作;完成种子、农药等农业执法工作。同时各种植业站所还与省市农业科研院所和相关部门合作完成各种试验、示范、推广工作。
——今年上半年种植业试验、示范、推广任务重,实施效果明显,特别是马铃薯综合试验站、麦类协作高产攻关等取得预期成效。
——今年全市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已进入应用阶段,市县联动,县级为项目实施主体,通过精心组织,科学管理,全市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已向配方肥推广过渡,配方肥推广面积逐步扩大,达到了节本增效,增产增收的目的。
——植保专业化防治已逐渐成为病虫防控的主力军,今年虽然小麦锈病、蚕豆锈病、芽虫等也有不同程度发生,但通过预测预报、“绿色防控”、统防统治,做到重灾之年有惊无险,干旱之年挽回了部分损失。——水果生态产业、蔬菜产业发展迅速,精品果园、放心菜园建设有序推进,今年冬早瓜菜的优质率、安全率和产出率实现“三提高”,冬农开发效益明显,成为今年上半年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种子工程持续发挥作用,良种应用率不断提高,全年主要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已达186万亩以上,良种率占81%。
——科技创新和实用技术推广加快,冬季农业高效栽培模式在稳步扩大,抗旱节水栽培、地膜覆盖栽培、大棚设施栽培、生物多样性间套种等实用技术在一些乡镇渐成规模,新技术示范推广逐步显示出科技创新和科技应用的增产增收潜力。
二、增产增收原因分析
分析今年小春生产稳定增产、冬农开发成效显著的主要原因:一是加强了领导,为冬季农业开发和小春生产提供组织保障。冬季农业开发和小春生产是实现全年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基础。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小春生产工作,各区县农业局把抓好小春生产作为稳定全年粮食总产的重要环节,各乡(镇)也高度重视,层层落实责任,做到分级负责,分片把关,确保小春生产物资准备、播种育苗、田间管理及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全面落实。
二是抗灾减灾意识增强,应急机制日趋完善。针对近年来发生的特大干旱,各级各部门抗灾减灾意识增强,上半年,全市发生干旱、低温冷害等农业灾害,农作物受灾面积达23.6万亩,其中粮食作物12.4万亩,经济作物11.2万亩,农业直接经济损失共计达1.34亿元。各级各部门统力协作,全力以赴投入抗灾救灾,建立完备的救灾应急预案、技术措施和灾情信息调度系统,为减轻灾害损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三是优化区域布局,提高小春生产和冬季农业开发的综合效益。通过优化布局、分类指导、突出特色,在各区县金沙江边河谷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冬早洋芋、冬早鲜食蚕豆、鲜豌豆等反季节蔬菜;在中高海拔地区合理安排种植麦类、油菜、中药材等作物。做到布局合理,种植规范,管理科学,为实现增产增收打下了基础。
四是狠抓样板带动,提高冬种水平。2013年小春生产,我市从合理规划和产业区域布局入手,根据资源优势和区域特点,运用市场机制和政策导向,按照“区域调专、产品调优、规模调大”的要求,采取合理调整茬口矛盾,分品种,上规模,集中连片的方法将示范样板带动作为大面积提高产量、提升效益的重点工作来抓,全面加强小春粮油作物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建立预测预报信息发布机制,确保宣传及时、防范有力,各项科技措施到户、到人、到田。
三、存在问题
从上半年的工作情况及生产表现情况看,各项工作开展扎实有效,但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
一是干旱影响严重。今年出现连续第五年的冬、春、初夏连旱。到4月中旬,全市平均降水量仅9.9毫米,比正常年同期相偏少62.9%。今年的干旱致使小春粮食作物因旱受灾严重,全市因旱绝收近3万亩,直接影响到小春粮食总产的提高。
二是今年农用物资种子、化肥、农药、农膜等价格继续上涨,直接增加农民负担,农业生产性投入成本大幅增加。此外,农民工工价上涨较快,农业用工成本增加,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三是农业试验、示范、推广经费严重不足,使很多科技推广措施滞后,得不到及时推广应用。
四、下半年工作重点
(一)统筹兼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抓好大春作物的中后期管理,特别是认真抓好病虫害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抓好防洪防涝各项准备工作。
(二)发挥优势,加大各项科技措施的推广力度,特别是结合实施项目大力举办各种示范样板,加强科技培训,鼓励科技创新,加速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
(三)加强督促检查,认真组织和实施好在建的农业项目,特别是抓好中低产田改造、测土配方施肥、高产创建、间套种等十大科技增粮措施的推广,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四)提前做好晚秋作物和冬季农业开发的计划安排,以标准化生产为目标,争取下一年冬农开发取得明显成效。
(五)按照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要求,认真跟踪种植业申报项目,切实调整种植业内部结构,全面推进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六)继续做好农情信息工作。农情信息工作是各级领导掌握农业生产动态、了解情况的主要渠道,是农业统计工作的有效补充,下一步将继续抓紧抓好,以确保农情信息工作做到情况明了,上报及时、数据准确。
(七)完成局领导交办的其他各项工作。按照局领导的安排部署,完成集中统一学习,“四群”联系点帮扶,义务劳动,协作合作等各项工作。总之,2013年上半年种植业科按照局党委的统一安排和部署,克服人少事多,工作量大的实际,齐心协力,奋力拼搏,取得了较好成绩。下半年我们将再接再厉,尽最大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好,圆满完成种植业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第五篇:农村经济局2009年工作总结
一年来我们县农村经济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农业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与各部门、各乡镇密切配合,通力合作,高质量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全局以打造近海现代农业为目标,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核心,以农业经济区建设为载体,以项目建设为牵动,用创新、开放的思维和工业、市场的理念谋划、发展了全县农业和农村工作。稳定了粮食生产面积,扩大了设施农业基地规模,优化了淡水渔业品种结构,提高了农机装备水平,大力发展了农村新能源,加大了农业综合执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力度。特别是在设施农业小区建设和重点农业项目建设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受到省、市主管部门的肯定与表扬。全年承办了部及省、市现场会7次,接待农业部领导2次,接待省、市领导检查工作12次,接待省内市、县设施农业参观学习6次。
一、全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1、稳定粮食生产,连续五年夺得丰收。全县种植业产值实现21.8亿元,其中粮豆及经济作物总产值11.8亿元,蔬菜总产值11亿元。农作物播种面积130万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91万亩,粮食作物总产量达到10.7亿斤,产值实现9.1亿元;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8万亩,产量达到1.02亿斤,产值实现1.7亿元;花卉种植面积0.5万亩,五味子等经济作物0.5万亩,产值实现1亿元。
2、发展果蔬主导产业,扩大设施农业生产面积。
今年全县农业结构调整工作取得突出成绩,县政府被评为市农业结构调整先进单位,冷子堡镇被评为农业结构调整先进镇,冷子堡镇忙前村和老观坨乡大兰坨村被评为先进村。全县设施农业投入约2亿元,比上年增加近1亿元。果蔬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比上年增加3万亩;总产量达到60万吨,间接出口蔬菜5万吨;产值实现10亿元,比上年增加2.5亿元,增幅达33.3%。其中棚菜生产面积12万亩,产量达到35万吨,产值实现7亿元。在省市县域经济工作会议后,确定了三年发展设施农业10万亩的目标,规划建设了“十大线”和“乌杨线”两条绿色果蔬产业带,确定了、冷子堡为果蔬经济区核心区,辐射带动周边乡镇发展果蔬产业。新增棚菜占地面积1.79万亩,设施面积9100亩;建设设施农业小区145个(其中暖棚小区109个,冷棚小区36个)。乡镇建设力度大,完成任务好。冷子堡镇新建设施农业小区38个,占地面积达6500亩,由设施农业薄弱镇一举成为全市先进镇,进入了设施农业万亩乡镇行列。乡设施农业基础较好,今年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全乡规划出长、宽各5公里的设施农业连片小区,规划占地面积超过2.5万亩,在设施农业小区验收中得到省、市专家的认可,提高了果蔬经济区的知名度。
3、优化品种结构,促进渔业增效。
全县放养水面为10.2万亩,其中精养鱼池8万亩,水库2.2万亩。水产品产量10万吨,渔业产值9.9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6%,淡水鱼出口4000多吨。一是养殖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大力发展了黄颡鱼、欧洲丁桂、美国鮰鱼、德国镜鲤等名优品种,产量达3.8万吨,占总产量的38%,多品种的养殖结构更加适应市场的需求。二是水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开展了水产品投入品市场的整治和监管工作;完成了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工作。经部、省质检部门检测,我县4个品种、48个样品抽检全部合格。经市出口检验检疫局对5家出口养殖场抽检,37项指标全部合格。建设农业部健康水产养殖示范区1个,省级健康水产养殖示范区5个,建设省级武昌鱼良种场1个,申报中国名牌农产品1个。三是加大了水产养殖科技推广力度。围绕标准化养殖、名优品种养殖、水产健康养殖、病害防治开展了技术培训。建立了县水产协会特邀院士工作站,有3名院士、1名教授进站工作,引进国家、省、市科研院所专家15人。
4、加强了农业新技术推广、农民培训和农业信息工作。
一是推广了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新品种368个,示范新技术50余项,推广无公害生产栽培技术100万亩,测土配方施肥面积40万亩,推广农作物安全控害技术80万亩,提升了全县农民科学种田水平。二是加强了农民技术培训工作,共举办电视技术讲座36期,举办科技大集3次,举办县、乡、村各级农业技术培训班280余次,累计培训农民9万人,发放《农业实用技术丛书》1万余册,发放各种农业科技资料10余万份。三是组织了农业部新型农民培训项目实施工作,全县15个村培训农民75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项目培训农民1000人。四是农业信息工作不断加强。完成了省农委下达的千村网上行45个村信息采集任务,建立了省“百万农民上网工程”10个信息联系点。加强了农业信息网建设;与移动联合建立了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完成了政府网本局网页设计工作,及时更新信息。
5、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一是建立了县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配备了检测人员,开展了重点批发市场和生产基地的例行检测工作。二是开展了有机、绿色食品续认证工作,有机食品保持认证标识4个,品种分别为大米、玉米、大豆、花生;绿色认证标识8个,其中稻米3个、蔬菜4个、葡萄1个;使全县“三品”认证标识达到49个。三是加强了标准化基地建设。加大了20万亩绿色原料基地的建设力度,建立了示范点,实行质量追溯制度。在、六间房、满都户三个乡镇建立了1.7万亩果蔬出口基地。四是在奥运期间组织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农户和田间开展技术咨询活动,确保了我县奥运期间食品安全。
6、加强了农业综合执法工作,规范化了农资市场管理。一是加大了宣传力度.,提高了农民自我保护意识。联合县工商、质监部门“3.15”农资市场大检查活动,出动宣传车10台次,走遍了全县17个乡镇184个行政村。二是强化农业投入品监管,完善了高剧毒农药及限用农药台帐管理制度。三是加大了处罚力度,全年共查办案件40多起,罚没款20多万元。查处种子标签标识违规案件70起,罚没款7万元。通过农资市场整顿,强化了农资经营业户依法、诚信经营意识,维护了全县市场经营秩序。
7、提高农业机械化和农村能源发展水平。
全县旱田机械播种面积达到100%,水稻机械插秧面积达到5万亩,机械收获面积达38.6万亩(水稻机收面积35万亩)。全年争取农机补贴资金558万元,其中落实国家农机补贴资金338万元,市级补贴85万元。补贴农机具386台,拉动农民向农机投入
1150万元。争取优质粮工程项目资金135万元,争取保护性耕作及玉米全程机械化项目资金60万元。全年争取农村能源项目资金220万元。落实“一池三改”、“四位一体”沼气池建设任务710个,争取资金150万元,在建设秸秆气化站一座,争取项目资金50万元,在牛心坨乡建设一处能源环境工程项目,争取资金20万元。
8、扶持龙头企业发展,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2009年申报2个省级重点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6个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并获得批准。完成了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对我县19家首批市级重点龙头企业运行发展情况监测工作。龙头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有效促进了我县农业产业化整体水平的提升。
9、抓实农业项目,引进资金1亿元。
我局全年引进项目35个,资金总额达1亿元。其中争取省设施农业补助资金2400万元,争取市设施农业补助资金2800万元;争取农业产业化补贴资金947万元,标准良田建设资金400万元,农产品质检中心建设项目资金133万元,农机补贴558万元,能源项目220万元,生防改扩建项目到位资金400万元,良种补贴项目资金1310万元。
10、抓实机关作风建设,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一是完善制度建设,创建文明机关。年初修改完善了六项机关工作制度,包括机关管理、政务公开及招待费、车辆管理等后勤管理制度,主要领导及班子成员带头执行,使机关作风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提升了机关工作人员的执政能力和工作效率。二是通过学习实践活动,提高了科学发展意识。作为张东阳书记的联系点,局领导班子带领全系统党员干部在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紧密结合实际,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全局工作,在农业区域布局上提出新目标,在发展现代农业上提出新思路,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成效。
11、抓实新农村建设工作,创新体制、机制。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工作,今年重新理顺了体制机制,组建了新的队伍。新班子带领新队伍重新完善了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农业经济区发展规划和食品加工产业园区发展规划,加强了县域经济发展的协调工作,在加快主导产业发展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方面提出了新的思路和举措,为下年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回顾2009年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很多问题。一是全县各乡镇设施农业发展不平衡,有的乡镇面积超过2万亩,有的乡镇仅有几百亩。领导重视不够,工作有畏难情绪,特别是在土地调整和解决贷款等方面难度较大。二是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尚未完善。在工作中反映出现有的农技推广体系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应进一步探索建设多层次、社会化的新型推广体系,并加强技术人员的知识更新和考核管理。三是农业产业化步子小,产业链条短,农产品附加值低。龙头企业规模小,对产业的拉动能力弱。急需引进和发展规模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