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环保执法难来自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
环保执法难来自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
按理说,我国的环保法律体系比较健全,但为什么经常发生危及人民群众的各类环保事件,使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得到了重大的损害,关键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即环保执法不到位。而环保执法不到位的难点和症结,从根本上讲,主要是地方保护主义严重。
目前,不少地方一味追求发展速度,片面强调发展经济,而人为忽视环境保护,甚至不惜以牺牲环境、破坏环境为代价而换取短期的经济繁荣和地方局部利益,过分违法强调对企业的保护,严重干扰环保部门的正常执法,地方保护主义盛行且愈演愈烈。
有的地方禁止环保部门开展执法检查监督。以优化地方经济发展环境为由,通过制订和实行“绿卡”、“进厂审签”、“预约执法”等土政策,为地方企业提供特殊保护,不准或禁止环保等有关执法部门到企业进行正常的监督管理和执法检查,造成了环保部门在环保执法中的盲区,这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企业的环境违法行为。
有的地方限止环保部门实施行政处罚。对环保部门经查证属实的企业环境违法行为,经常会有当地党政领导或有关部门领导亲自出面,或者上门指示“协调”,或者打电话过问说情,或者在企业请示报告上签字批示要求照顾,造成环保部门对环境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不能实现,这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企业的环境违法行为。
有的干预环保部门依法全面足额征收排污费。不少地方党政领导故意采取打电话、批条子、开协调会议甚至直接下文等方式强制减免排污费,严重干扰环保部门依法征收排污费的工作,造成一些地方征收排污费的数额少、比例小(有的不到应缴额的20%),这在一定程度上默认了企业的违法超标排放行为,阻碍了污染治理进程。
有的地方公然违反环保政策和不执行环保法定制度。一些地方在大搞招商引资的过程中,只追求企业和项目的数量,片面追求GDP和税收等高指标,仍在放任引进那些工艺设备落后、国家明令淘汰的污染项目和企业,更有甚者,少数地方要求环保部门为违反国家产业政策的“15小”和“新5小”等企业建设开“绿灯”,带来“环保第一审批权”落空,带来“环评”和“三同时”等环保法定制度形同虚设,有的地方建设项目的“环评”执行率和“三同时”执行率不到20%,造成一些污染企业投产后成了人民群众投诉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人民群众意见很大且反映强烈。
对于存在以上之类的地方保护主义,党中央和国务院应引起高度重视,教育和督促地方党委和政府真正站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切实加以杜绝和解决,切实维护环保法律的严肃性,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建议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象抓计划生育工作那样,切实把环保这个基本国策摆上应有地位,尽快把环保工作实行纳入干部考核体系,并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要切实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强化依法治国观念,坚决纠正和防止出台与环保法律法规相抵触的规定和政策;要切实坚持依法行政,支持环保部门独立行使环境统一监督管理的职能,依法健全环保执法机构,依法保障环保工作经费,为环保部门严格执法创造良好的环境。
第二篇:土地执法难调研报告
土地执法难调研报告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供应和需求的矛盾越来越尖锐,由此带来的违法用地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如何加大土地执法监察力度,确保违法案件查处到位,增强土地执法的威慑力,是目前国土资源部门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土地执法难点
(一)停止违法行为难度大。许多违法用地在萌芽状态时,被国土部门巡查发现责令停止建设。若违法当事人配合的话,违法行为将不再继续。但许多时候,违法当事人是表面一套背后一套,与执法人员打游击。执法人员从现场走后,继续建设。有的甚至公然对抗,威胁殴打执法人员。有的尽管土地违法处罚决定书下达了,违法当事人依然我行我素,直至建设完毕。对此,国土部门执法人员感到很无奈也很悲哀。一方面,在制止违法行为时,无法做到24小时监控,即使不间断监控,有时候还会受到违法当事人的人身威胁;另一方面,因职能所限,尽管完全按土地管理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进行了查处,但处罚后的结果是违法建筑物建成,事实上达不到遏制违法用地行为的效果。
(二)处罚落实到位难度大。根据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对违法用地实施处罚,主罚是“拆除”和“没收”,副罚是罚款。但具体实施上,副罚中罚款基本可以到位,主罚中“拆
除”或“没收”基本上难以处罚到位。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国土部门自身没有强制执行权,只有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但法院经常以种种理由不予受理。目前违法用地建筑物能被拆除或没收,大多都是由政府统一组织各部门联合执行实现的。
(三)处理责任人阻力大。尽管近几年国家相继出台了土地违法问责规定,按照“既查事、又查人”的原则,但事实上,对人的处理上,国土部门仅有建议权,具体处理实施时会受诸多因素影响,有些单位往往采取“丢卒保车”的方式,结果被处理的人往往限于级别较低的,有时甚至还不能处理到位。
二、土地执法对策
为彻底解决目前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执行难的问题,建议采取以下四点具体措施。
(一)建立联合查处机制。目前土地执法,基本上是以土地管理部门为主,带来的问题是国土部门一家单兵作战,不仅势单力薄,而且几乎不能执法到位。改变这一状况的主要措施就是建立政府牵头、各部门分工参与的联合查处机制,变单一作战为联合行动,变部门行动为政府多部门联合行为。具体机制可为:违法用地行为一经发现,凡不停工整改或限期整改不到位的,国土部门函告相关部门,各相关部门立即停止办理违法违规用地单位或个人的相关审批、行政
许可等事项。对未获用地批准的项目,发改委等部门不予受理项目审批、核准;规划部门不予受理规划设计方案论证;环保部门不受理环评论证;建设部门不予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工商,税务部门不予办理工商、纳税登记。对已开工项目,建设部门停止质量监督并下发停工通知书,不予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手续;房管部门不予办理房屋产权证及其分割登记;供水、供电、电信等单位停止供水、供电等服务事项;纪检监察机关负责对土地违法行为涉及国家工作人员的调查处理;司法机关负责对破坏土地资源,刑事案件的立案查处。在此期间,及时在社会上给予曝光,并函告金融部门,一般情况下,金融机构应不予提供贷款。
(二)量化行政责任追究标准。结合基层实际,凡单宗项目违法用地超过10亩且建成建筑面积超2000平方米的,违法行为所在地村委会负责人和乡(镇)分管负责人就地免职,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予以降职。凡单宗项目违法用地面积超5亩且建成建筑面积超1000平方米的,违法行为所在地村委会负责人就地免职,乡(镇)分管负责人予以降职。
(三)明确没收和拆除的具体操作办法。土地管理法仅仅对违法案件违法建筑物等做出了没收和拆除的规定,但在如何拆除、如何没收的问题上没有明确的规定。所以在具体执法时,拆除和没收一般都执行不到位,无法从根本上遏制
违法用地行为。因此,必须明确所有土地违法案件其地面建筑物及附属设施没收或拆除到位的具体操作办法,实现违法用地者不但经济上受到处罚,且违法所得的建筑物一律消失的目的。具体操作时,可以是否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分界线采取不同的具体实施办法。如当事人拒不履行国土部门拆除其地上建筑及附属设施决定的,可由国土部门先提请政府协调法院后,再按程序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最后由政府协调相关部门联合执法。对地上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一律没收的违法用地,可由国土部门清点后,将地上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移交清单、土地违法案件行政处罚决定书等,一并移交给县财政局,由财政局代管没收标地物。
(四)建立防范违法违规用地的长效机制。前面已经提到,政府主导是违法用地的主要原因,而领导干部又是关键因素。因此,把土地管理的成效与干部的政绩考核特别是 干部提拔结合起来,将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土地管理的状况。可将土地管理工作纳入乡(镇)综合目标考核,实行干部提拔国土工作“一票否决”制。对因重大违法案件被省、部直接查处的,或因用地问题引发集体上访、越级上访的,乡(镇)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提拔任用时,组织、人事部门先征求国土部门意见,凡被国土部门提出否决意见的,一律不予提拔。
第三篇:关于计划生育执法难的调研对策
随着计划生育“一法五规”的相继出台,我市计生系统的技术服务、行政执法水平明显改进,广大群众对计划生育政策的知晓率不断提高,逐步进入依法管理的新阶段。但随着社会形势的不断变化,目前的行政执法工作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和难点。为了尽快解决这些问题,我们以进村入户发放调查问卷、走访群众、召集各级计生干部进行座谈等方式组织对全市七县区的计划生育行政执法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比较客观的了解了基层计划生育行政执法的基本情况。
一、我市计划生育行政执法工作现状:
1、制度健全、责任明确,确保计划生育行政执法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为了进一步明确责任,市、县(区)各级计生部门根据各自实际,制定出台了行政执法责任制、责任追究制、政务公开制度、评议考核制度、公示制度以及监督制度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并上墙公示。对计生执法案件从执法主体、执法程序及执法文书等方面都进行了具体、明确规范。通过各项制度的建立健全,进一步明确了相关责任,规范了计划生育干部的行政执法行为。全市基本形成了“行政公示、服务承诺、政务公开、责任明确、过错追究、监督到位”的计划生育依法管理工作机制。
2、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市、县(区)计生部门在报刊、广播、电视及网络上设置计生工作专栏对相关政策法规及重要信息及时予以公开,乡(镇)计生办及村级利用计划生育政务公开栏,对计划生育各项政策、制度、办事程序,具体到生育指标审批情况、奖励优惠对象情况、违法生育对象处罚情况都及时予以公开公示,送政策、送服务到群众家门口,直接接受监督。同时,积极完善了群众对计划生育工作的监督制约机制,设立了信访接待室、服务窗口、热线电话等,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虚心接受投诉和监督。
3、计划生育便民维权活动收效良好。各县区在各自工作基础上各具特色开展了计划生育便民维权活动。商州区、乡两级建立了计划生育便民服务办公室,采取电话咨询、工作人员集中办公的方式,针对不同的服务项目,办公室具体设置了政策咨询、生育证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办理、技术服务、投诉受理等服务台,推行“一站式”服务模式,让群众只进一个门,就能把需要办理的事务全部办完。柞水县、乡两级设立了便民维权投诉、咨询和有奖举报电话,制作了举报箱,设立有信访接待室,建立了首问责任制,实行承诺服务,千方百计维护育龄群众的合法权益。其他各县也结合工作实际,多种形式开展了此项活动,如向群众发放便民维权、优质服务卡,向群众宣传便民维权的内容、办事程序及主办单位人员、联系电话和投诉电话等,做到群众办事随叫随到,不让群众跑回头路。
4、城镇违法生育专项治理行动震慑效果明显。为了深入贯彻中央《决定》精神,维护正常生育秩序,进一步稳定低生育水平,按照中、省统一安排,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市从20xx年8月至20xx年9份在全市开展了城镇违法生育专项治理行动。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各县(区)通过认真摸底排查对20xx年以来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事业单位、国有集体企业和其他单位的党员、干部、职工及其他城镇居民的违法生育情况进行清理清查、主任登记、建立档案。据统计,此次活动全市共清理出城镇违法生育130起,处理126起,其中党员干部16起,行政处罚12人,共征收社会抚养费128.5万元。
二、我市计划生育行政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个别地方领导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高。计划生育工作作为基本国策一直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但个别地方领导只注重计划生育质量指标的提高,没有认识到依法行政的重要性,对于新时期、新阶段计划生育工作形势的变化认识不到位,没有在工作思路上与时俱进,工作方式和方法仍然停留在过去依靠行政强制手段推行计划生育的阶段,没有站在落实以人为本的、构建和谐社会、推进民主法制建设的战略高度看待计划生育工作,仍然残留“法外特权”思想,认为只要能完成人口质量指标,违点法也不要紧。对于依法行政工作缺乏具体要求和正确引导,一定程度上纵容了基层在工作方式上出现的违法行为。
(二)立法与实际工作存在脱节现象,具体执行难度较大。一是现行《陕西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还不完善,对一些违法行为没有明确的制约措施,如《省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已生育一个子女未经批准怀孕的,应当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但在法律责任中并未规定相应的处理措施,给实际工作造成了很大困难,计划外怀孕的群众在计生干部反复思想工作无效的情况下,一些地方为保证人口计划地完成,对其强制采取补救措施,造成了执法过程中的侵权行为。还有很多具体问题,例如非婚生育的法律责任问题、再婚夫妇的计划生育问题、独生子女身份在各种特殊情况下的具体认定等,没有配套解释,省人大也未针对这些具体问题在全省统一口径。
第四篇:关于计划生育执法难的调研对策
随着计划生育“一法五规”的相继出台,我市计生系统的技术服务、行政执法水平明显改进,广大群众对计划生育政策的知晓率不断提高,逐步进入依法管理的新阶段。但随着社会形势的不断变化,目前的行政执法工作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和难点。为了尽快解决这些问题,我们以进村入户发放调查问卷、走访群众、召集各级计生干部进行座谈等方式组织对全市七县区的计划生那一世小说网 穿越小说网 网游小说网 http://www.xiexiebang.com育行政执法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比较客观的了解了基层计划生育行政执法的基本情况。
一、我市计划生育行政执法工作现状:
1、制度健全、责任明确,确保计划生育行政执法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为了进一步明确责任,市、县(区)各级计生部门根据各自实际,制定出台了行政执法责任制、责任追究制、政务公开制度、评议考核制度、公示制度以及监督制度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并上墙公示。对计生执法案件从执法主体、执法程序及执法文书等方面都进行了具体、明确规范。通过各项制度的建立健全,进一步明确了相关责任,规范了计划生育干部的行政执法行为。全市基本形成了“行政公示、服务承诺、政务公开、责任明确、过错追究、监督到位”的计划生育依法管理工作机制。
2、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市、县(区)计生部门在报刊、广播、电视及网络上设置计生工作专栏对相关政策法规及重要信息及时予以公开,乡(镇)计生办及村级利用计划生育政务公开栏,对计划生育各项政策、制度、办事程序,具体到生育指标审批情况、奖励优惠对象情况、违法生育对象处罚情况都及时予以公开公示,送政策、送服务到群众家门口,直接接受监督。同时,积极完善了群众对计划生育工作的监督制约机制,设立了信访接待室、服务窗口、热线电话等,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虚心接受投诉和监督。
3、计划生育便民维权活动收效良好。各县区在各自工作基础上各具特色开展了计划生育便民维权活动。商州区、乡两级建立了计划生育便民服务办公室,采取电话咨询、工作人员集中办公的方式,针对不同的服务项目,办公室具体设置了政策咨询、生育证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办理、技术服务、投诉受理等服务台,推行“一站式”服务模式,让群众只进一个门,就能把需要办理的事务全部办完。柞水县、乡两级设立了便民维权投诉、咨询和有奖举报电话,制作了举报箱,设立有信访接待室,建立了首问责任制,实行承诺服务,千方百计维护育龄群众的合法权益。其他各县也结合工作实际,多种形式开展了此项活动,如向群众发放便民维权、优质服务卡,向群众宣传便民维权的内容、办事程序及主办单位人员、联系电话和投诉电话等,做到群众办事随叫随到,不让群众跑回头路。
4、城镇违法生育专项治理行动震慑效果明显。为了深入贯彻中央《决定》精神,维护正常生育秩序,进一步稳定低生育水平,按照中、省统一安排,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市从2007年8月至2008年9份在全市开展了城镇违法生育专项治理行动。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各县(区)通过认真摸底排查对2000年以来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事业单位、国有集体企业和其他单位的党员、干部、职工及其他城镇居民的违法生育情况进行清理清查、主任登记、建立档案。据统计,此次活动全市共清理出城镇违法生育130起,处理126起,其中党员干部16起,行政处罚12人,共征收社会抚养费128.5万元。
二、我市计划生育行政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个别地方领导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高。计划生育工作作为基本国策一直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但个别地方领导只注重计划生育质量指标的提高,没有认识到依法行政的重要性,对于新时期、新阶段计划生育工作形势的变化认识不到位,没有在工作思路上与时俱进,工作方式和方法仍然停留在过去依靠行政强制手段推行计划生育的阶段,没有站在落实以人为本的、构建和谐社会、推进民主法制建设的战略高度看待计划生育工作,仍然残留“法外特权”思想,认为只要能完成人口质量指标,违点法也不要紧。对于依法行政工作缺乏具体要求和正确引导,一定程度上纵容了基层在工作方式上出现的违法行为。
(二)立法与实际工作存在脱节现象,具体执行难度较大。一是现行《陕西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还不完善,对一些违法行为没有明确的制约措施,如《省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已生育一个子女未经批准怀孕的,应当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但在法律责任中并未规定相应的处理措施,给实际工作造成了很大困难,计划外怀孕的群众在计生干部反复思想工作无效的情况下,一些地方为保证人口计划地完成,对其强制采取补救措施,造成了执法过程中的侵权行为。还有很多具体问题,例如非婚生育的法律责任问题、再婚夫妇的计划生育问题、独生子女身份在各种特殊情况下的具体认定等,没有配套解释,省人大也未针对这些具体问题在全省统一口径。由于各地执法人员对政策的理解差异难免会造成实际执行上的美女学院的禁书 异体——我的绯色天空 理工大风流往事 我的老婆是杀手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www.xiexiebang.com
不平衡。二是与上位法以及其他法律规定有相互冲突的现象,如《省条例》在法律责任一章中规定了“计划外生育的人员不得录用为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事业组织工作人员。”这一规定显然与《民法通则》中关于公民权利的规定相冲突。另外第三十九条“独生子女父母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的,加发百分之五的退休金,加发后的退休金合计不超过本人原标准工资;从企业退那一世小说网 穿越小说网 网游小说网 http://www.xiexiebang.com休的,应当提高基本养老金的标准,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另行规定。”执行时间是2002年9月29日。而陕西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2006年下发的《关于基础养老金计发有关问题的通知》(陕劳社发[2006]89号)
文件中“提高5%基础养老金的人员范围是:2006年1月1日以后办理退休手续符合《陕西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的独生子女父母。”两个规定在执行时间上存在冲突,增加了操作难度。类似这些在立法方面造成的漏洞给计划生育依法行政工作带来诸多困难。
(三)基层计生执法队伍不稳定、干部素质参差不齐,执法水平亟待提高。据统计,目前全市共有计生执法人员465人,全部取得了行政执法资格证书,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一是基层计生干部普遍学历较低、流动较快,对于计划生育政策法规不是很熟悉,执法能力和水平有限。其中很大一部分因素是目前基层计划生育工作任务繁重、压力较大,加之计生干部岗位津贴取消,酬劳微薄、工作辛苦,岗位吸引力越来越小,工作人员流失严重。调入人员流动较快,适应岗位时间较短,缺乏工作经验,业务水平有限。二是执法过程中存在违法违规操作现象。此次调研,从翻阅的案卷来看,主要问题在于案卷资料缺失,程序不到位,未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行立案、调查、取证、处理、送达、公示。另外在执法主体资格、执法人员人数以及征收社会抚养费票据、处罚依据的援用等方面都存在违法违规现象。如个别乡镇以计生办名义向计划外生育户下达社会抚养费征收决定书,还有执法人员无执法资格证进行执法、出具当场处罚票据征收社会抚养费,还有将征收社会抚养费和行政处罚概念混淆、政策适用错误等。更有甚者,执法中存在扣押、损坏群众财物、收取押金、乱罚款等现象,严重侵犯了群众的合法权益。三是自由裁量权的滥用。由于《省条例》在法律责任中预留了处罚弹性,将自由裁量权下放给地方,有利于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具体操作,但同时也存在诸多隐患。个别干部将自由裁量权的设定看作是权情交易、权钱交易的筹码,滥用手中的权利,不按规定征收社会抚养费、随意减少或提高征收标准,以追求罚款为目的放水养鱼,严重影响了计划生育法律的严肃性。
(四)计划生育政策宣传仍然存在死角死面。一是部分群众对计划生育相关政策规定仍然一知半解甚至知之甚少。从历年信访情况来看,咨询各种法规政策的群众在信访总量中占相当大的比例,仅08年一年全市咨询类信访案件达478件,占总量的52%,主要涉及生育政策、处罚政策、奖励优惠政策等方面内容。尽管现行《省条例》已经执行了七年之久,各级计生部门也利用多种载体和形式开展了宣传活动,但仍有很多群众对这些和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政策还不清楚、不了解,甚至存在误解。我们经常接到群众电话咨询现行生育政策是否调整,听说第一胎生育男孩的,可以再生育一个女孩。这就反映出群众对生育政策的知晓率很低,同时也说明我们的政策宣传工作不够细致深入。二是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观念尚未深入人心。一方面因素是由于农村养老保障体制不完善,群众生育愿望与国家现行生育政策之间仍然存在很大差距,对于政策的稳定性存在怀疑,对将来能否实现政府养老持观望态度,部分群众仍然坚守
“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另一方面是经济因素制约导致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效果不明显。商洛是贫困地区,财力有限,没有能力在国家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出台更多的奖励政策,现有政策存在很大局限,奖励标准偏低,落实难以到位,对育龄群众来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他们面临的生活和养老问题,吸引力不大,不足以影响群众生育观念和生育行为的转变。加之农村实行的“两免一补”等多项普惠政策的冲击,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优越感无法凸现出来,部分群众宁愿超生后支付社会抚养费而放弃优惠政策,想方设法躲生、抢生,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正常的生育秩序。
(五)社会抚养费征收困难。社会抚养费征收难问题是计划生育行政执法工作中的一个较为突出的难题,据调研数据显示,全市2008的社会抚养费平均征收率为78.97%,个别县仅为63.82%。造成这个问题的因素比较复杂。一是征收对象综合情况较差,征收难以到位。从对社会抚养费征收的调研中发现,计划外生育的对象户大多是受教育程度较低、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的群众,其中很大一部分属于流动人口,这类群众基本上不具备按时、足额缴纳社会抚养费的物质条件,请求法院强制执行的实际意义也不大。二是执法手段单一,质量难以保障。计划生育部门在执法过程中只能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工作,实际工作会遇到很多问题,如调查取证,由于权限有限,许多重要证据像流动人口户籍地或居住地的相关生育情况证明材料、农村非住院分娩孩子的出生证明、个体经营户本人的收入证明以及群众举报的超生子女的私人照片等资料无法直接掌握,不能强制调取更不能擅自拍照,只能依靠对象户本人提供,造成了工作上的被动局面,也影响了取证质量。
(六)各方配合不到位。一是区域合作不到位,计划生育政策具有一定的区域性,各地计生政策也不尽相同。据调查,在计划外生育对象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流动人员躲生,由于户籍地和居住地的政策差异以及沟通配合方面的不到位,居住地的计生部门很难掌握这些人的真实生育状况,给躲生人员留下可乘之机。二是部门间协作不够。前些年,我们一个县区计生部门查处了十件干部职工违法生育案件,并提出了具体的处理意见,但在具体执行处理结果的过程中各部门配合不力,责任难以落实,导致群众举报不断,反响极为恶劣,经市委主要领导批示协调才逐一执行。另外对于党员、干部、职工违法生育的案件,在计生部门调查结束送交组织、人事部门处理时,这些相关部门仍然要重新进行调查,造成多头取证、重复调查,既浪费资源又容易造成证据分散、混乱。
三、对策及建议:
(一)加强领导,转变思想认识。各级领导干部要站在落实以人为本的、构建和谐社会、推进民主法制建设的战略高度上重新认识人口和计划生育依法行政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树立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计划生育行政执法理念,切实以人为本、规范执法程序和执法行为。
(二)深入细致搞好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在现有宣传方式和宣传载体的基础上,各地大胆创新,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在细致深入上下功夫。增加宣传品种类,让群众生活中随处可见计划生育部门的宣传资料;在社区、村级举办育龄群众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培训班,定期宣讲有关生育政策、处罚政策,面对面接受群众咨询;实行领导干部包村包户制度或计划生育户与育龄群众结对子的方式,一对一的开展长期的宣传教育工作。总之,要从生产、生活各方面关注、关心群众,使广大群众能够真正理解政策、熟悉政策、自觉执行政策,为计生工作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础。
(三)不断加大奖罚兑现力度。全面落实法律法规规定的各项奖励优惠政策,对计划生育困难家庭开展救助,建立有效的养老保障机制,使计划生育家庭真正实现在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得实惠、生活上有保障,通过利益驱动引导群众自觉遵守计划生育政策。另一方面要加大对违法生育行为的处罚力度,对拒不缴纳社会抚养费的坚决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奖罚分明,奖要足以让群众心动,罚足以让群众畏惧。
(四)提高执法人员素质,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一是建立计生干部学法用法制度,开展经常性的法律知识培训、思想政治教育、廉政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高计生执法队伍的依法行政能力和行政执法水平。二是充实基层计生执法力量。在各乡镇、社区、村级公开招聘计划生育协管员,从计划生育户或返乡农民工中挑选有文化、素质高、能力强的人员作为基层计划生育协管员,协助计生干部搞好宣传、管理、服务和监督工作,每月支付定额报酬。既起到了正面引导和宣传的作用,也解决了一部分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更重要的是充实了基层计划生育队伍的力量,使我们的工作有更多的人来参与。三是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基层计生部门和计生干部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不得滥用职权、违规操作。四是强化监督。对行政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进行全面监督,建立司法、行政、社会等各个层面的监督机制。严格责任追究制度,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有违法违规操作行为的,一经查实严肃处理。
(五)通力协作,搞好配合。一方面要加强区域间沟通、协作,通过信息平台以及周边地区协作等方式加大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力度,在工作上形成“一盘棋”的良好局面。建议在计划生育领导小组领导下成立计划生育联合执法工作队,具体由计生、公安、法院、工商、教育、城建、卫生、药监、人事、组织、纪检等相关部门组成。相关重大案件的查处必须由计划生育联合执法工作队的相关部门抽调人员组织共同进行调查,例如牵扯到党员、干部违法生育的案件,计生、人事、组织、纪检等部门必须抽调人员参加;牵扯到“两非”案件的,计生、公安、卫生、药检、工商等部门必须抽调人员参加;牵扯到强制执行的,由计生部门和法院共同参加。各部门联合执法能够有效形成合力,从调查取证到处理落实,坚决打击违法生育行为,维护正常生育秩序。
(六)畅通信访渠道,完善社会监督。重视初信初访,努力将矛盾和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计生部门要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定期主动深入基层了解群众生产、生活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尽量协调各方予以解决;慎重解决老户问题,对于反映的政策内的的合理诉求,尽快予以解决,政策外的要做好相应的解释工作,对于无理缠访的,果断采取措施。计生部门定期邀请人大、政协的相关人员对我们的工作进行监督、评议,提出改进意见,促进工作良性开展。
美女学院的禁书 异体——我的绯色天空 理工大风流往事 我的老婆是杀手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五篇:土地执法难若干因素调研报告
土地执法难若干因素调研报告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土地执法难若干因素调研报告2010-06-29 19:14:09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土地执法难若干因素调研报告土地执法难若干因素调研报告(2)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严格保护耕地。保护耕地,就必须严格执法。当前,我国耕地保护的形势不容乐观,各类土地违法案件不断发生,“执法难” 似乎是已成共识。土地执法疲软既然成为了常态,那就一定有它的原因。笔者以为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法律上的,也有体制上的,也有机制上的,当然还有更深层次上的原因。
一、问题存在的原因
(一)地方政府观念偏差。
一些基层地方政府在政绩观、发展
观和利益观上出现偏差,一味地追求经济发展指标,工业强市、工业强县、工业强乡成为首选,就连许多村也完全不顾自身实际,纷纷高喊“工业强村”了。发展工业,必然要大量占用土地,在当前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紧把土地供给闸门的形式下,一些地方政府铤而走险违法占用土地发展经济也就势在必然了。按照现行法律规定,地方政府既是土地的管理者,还是相当一部分土地占用的审批者,甚至又是土地的使用者,政府领导在耕地保护与“政绩”之间发生矛盾时,天平向何方倾斜是十分明了的了。面对这种形势,土地管理部门要想规范用地秩序、依法查处政府主导下土地违法行为无疑只是一厢情愿的事了。
(二)基层执法手段偏软。
目前,土地执法监察人员相对不足、工作能力和执法水平不高,也是土地违法履禁不止的重要原因。动态巡查不到位,一些土地违法行为难以发现,即使发现后也只能口头或书面停工,如
果当事人无理取闹,拒不停工,强行制止,可能引发矛盾激化,执法人员可能受到围攻和人身威胁。依法处理必须经过调查取证、处罚听证、复议诉讼、申请执行等许多环节,一个环节遇阻,就会造成案件查办久拖不决。另外,国土资源部门在对违法占地作出拆除的行政处罚决定后,按照现行法律规定无权强行拆除,必须申请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对于此类申请,法院一律不予受理。土地执法监察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久而久之,执法人员乃至执法机构对查处土地违法案件缺乏了动力、丧失了信心。
(三)法律法规明显缺失。
《土地管理法》第七十三条、第七十六条都有没收地上建筑物的处罚规定。但如何没收,由哪个或哪些部门来没收,没收后如何处理,法律上没有相应的规定,实践中也就难以操作。那么,最后就会演变成不操作,或者是以罚款代没收。这样的处罚就形同虚设。土地
管理部门照这样的规定下处罚,违法者却并不拿它当回事。
《土地管理法》第八十一条规定,对擅自将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或者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罚款等处罚容易执行到位,但这不是目的,“责令限期改正”才是目的。可被处罚人拒不改正怎样处理,法律上没有给出答案。土地管理部门拿被处罚人没辙。就是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法院恐怕也难以处理。所以这一目的事实上难以达到或者说根本达不到。
《土地管理法》第七章法律责任中,没有任何条款对村级组织的违法行为作出法律规定,因此村级组织就会以集体的名义钻法律的漏洞,从事涉及违法行为。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规定中针对主要责任人的行政处分条款很多,但并不能适用于村委会这些责任人。这样对这类
直接责任人而言,行政处分不适用,刑事犯罪构不上,剩下的只有行政处罚中的罚款了。实际情况是通过土地违法行为获得的收益远远大于罚款的实际数目,致使土地执法的威慑力大大折扣。
(四)执法执纪相互脱节。??
现在查处土地违法案件,可以说是全方位的了。法律法规纪检监察都有规定,对土地违法行为者的责任追究有行政的、刑事的、民事的和经济的,不可谓不全面。对案件的查处规定有移送的、联合办案等机制,可能涉及的单位和部门有公安、检察、纪检监察,按说是阵容强大,可实际效果却并不令人满意。什么原因?主要是这些规定过于原则,机制发挥不了很好的作用,资源得不到有效的整合。各种责任是明确的,但如何去做才能追究到责任人的责任却并不明确。实践中,一些部门和单位认为查处土地违法行为是土地管理部门的事,与己无关。处理人是得罪人的事,都不想沾。由于没有明确细致的规定,土地
管理部门按规定移送或提出联合办案,若是不合意,有关单位和部门总能说出若干条理由来加以婉拒。即使勉强接受,也是久拖不决。上级部门追得实在太紧,处理几个小鱼小虾应付一下,或者是大事化小,从轻发落,风头过去了,可能还把处分决定从档案中抽走,即搞所谓的“假处理”。违法者不仅毫不畏惧,事后可能还被提拔重用。这种在党纪政纪方面执纪不严,行政法上处罚不当,刑法上罪刑不适应,在某种程度上,纵容了违法者的违法心态,刺激了一些地方的政府和部门违法用地。
二、严格土地执法的思考
要解决土地执法难的问题,最根本的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以坚守耕地红线,节约集约用地,构建和保障科学发展的新机制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