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散文写作(定稿)
手腕上的白印,表带上的磨痕。是我的过去,那一切怀旧的感觉......从中不得不回荡着。
望着它,看到了曾经的我,那未变样的我,那少而细须的我,那阳光的我。过了数年,我变的太快,已经成了另一个人。而它,也只能成为美好的历史-----过去。
表上的划痕刻着我心里的记作。那已发白的印子,是我历史时的证据,所以,它,是不可丢弃的,是不可遗忘的。
也许,在别人看来,它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表。在我心里,却浮现出着一个个美好的画面,那是无法比喻的,无法形容的,更是无法丢失的。所回想的这一切,都是它-----旧了的手表。
它,犹如一个甜美而又欣喜的梦,不断徘徊在我身边。
它,犹如一本故事书,上面记载着我当年的快乐。
它,又犹如一个小孩,仿佛坐在你面前,给你一一讲解我以前的趣事。
看,它是我的回忆录,它也是我的象征物。不管在哪里看见它,同样,都能回想起以前的我,那么美好。
童年,给我留下了最宝贵的"资产",它们都在这个旧表里。透过它,你便能看见,那些美好的回忆。
清江,首先老师要向你道歉,年前一直很忙,期间好几次想起来要回复你的邮件,可是空闲的时候又一时忘记了,所以就拖到了现在,实在是抱歉。
你的散文写的很有感觉,真的,不像你这个年龄的孩子应该有的感触,很成熟呵呵。你善于透过一个人,一件物,一幕场景去思考,感受又很深刻,细腻,因此写出来很有感觉,很不错。比如“手腕上的白印,表带上的磨痕”观察细致,感情也很细腻。恭喜你,写散文的感觉你找到了!
题目是《旧表》,建议:旧表的外形是否需要简单交代一两句呢,(比如:拉开抽屉,我看到躲在角落里那块白色却又有些发黄的手表。。。)然后由看到旧表引发你的无限思索和感慨。
文章涂红的句子我觉得写的都不错。但是需要重新组织一下句子,要有个逻辑顺序,不能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建议:前四段需要合并的合并,删去的删去,按你心中设想的顺序重新组织一下语言。
散文,除了抒发情怀以外,必须有内容,也就是作者想表达什么主题。因此散文是“形散而神不散”,所谓的“神”就是文章的灵魂,即作者想表达的主题。你的主题就是“这块表是见证我成长,承载我回忆的物品,因此对我来说很珍贵”对吧?这篇文章强调它是你的“回忆录”或“象征物”的篇幅很多很不错。为什么这么说呢?你写了“它,犹如一个甜美而又欣喜的梦,不断徘徊在我身边。它,犹如一本故事书,上面记载着我当年的快乐。它,又犹如一个小孩,仿佛坐在你面前,给你一一讲解我以前的趣事。”强调记载你过去的快乐啊成长啊趣事啊美好的回忆啊。。可是读者感受不到,是不是内容有些空,有没有告诉我们它见证了你成长的哪些事例了呢?是不是需要简单列举一下呢?比如说妈妈在你的成长中重要吗?你说很重要,无论是小时候长大后,成功时还是失败时候都很重要。可是是否需要简单列举一些哪些情况下给你什么样的帮助以突出重要性呢?你的这样才能更生动更具体内容更充实,让我们更深切地体会到它对于你的意义,是不是?建议:用排比句式说出它记载了你成长中哪些难忘的喜怒哀乐的经历。
不用长篇大论,你的散文就是一个小短文,咱们只需把它写的精致,并且主题明确,感情到位即可。
第二篇:初中散文阅读以及散文写作
散文阅读以及散文写作
——初中散文阅读及写作指导
一、认识散文
(一)散文的定义
指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是最自由的文体,不讲究音韵,不讲究排比,没有任何的束缚及限制,也是中国最早出现的行文体例。通常一篇散文具有一个或多个中心思想,以抒情、记叙、论理等方式表达。形散而神不散,文章文笔随意但词词句句都与主题中心有关。短小优美,生动有趣。
(二)散文的特点
1.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
“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
为了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在选材上应注意材料与中心思想的内在联系,在结构上借助一定的线索把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整体。2.意境深邃
意境深邃,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的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所谓优美,就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也叫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
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
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
散文素有“美文”之称,它除了有精神的见解、优美的意境外,还有清新隽永、质朴无华的文采。经常读一些好的散文,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开阔眼界,培养高尚的思想情操,还可以从中学习选材立意、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的技巧,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材中的散文
广义的散文,是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行文章。除以议论抒情为主的散文外,还包括通讯、报告文学、随笔杂文、回忆录、传记等文体。随着写作学科的发展,许多文体自立门户,散文的范围日益缩小。
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教材中的散文(狭义的散文)
(四)散文的分类:
1、记叙性散文
以记人叙事为主的散文。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兼有抒情。这类散文要求有真实感。
2、抒情性散文
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表达方式以抒情为主。
3、议论性散文
以议论为主的散文,它的说理往往借助事理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不同于议论文。表达方式以抒情、议论为主 初中教材七年级散文篇目(上)
第一单元
2、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特)
3、散文两篇蝉(小思)贝壳(席慕容)
4、紫藤萝瀑布(宗璞)
第二单元
7、短文两篇 行道树(张晓风)第一次真好(周素珊)
9、我的信念(玛丽〃居里)
第三单元
11、春(朱自清)
12、济南的冬天(老舍)
13、夏感(梁衡)
第五单元
21、风筝(鲁迅)
22、羚羊木雕(张之路)
23、散步(莫怀戚)
初中教材七年级散文篇目(下)
第一单元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
2、爸爸的花儿落了(林海音)第二单元
9、土地的誓言(端木蕻良)
第四单元
16、社戏(鲁迅)
17、安塞腰鼓(刘成章)
18、竹影(丰子恺)
19、观舞记(冰心)
第六单元
26、猫(郑振铎)
27、斑羚飞渡(沈石溪)
29、马(布封)初中教材八年级散文篇目(上)第二单元
6、阿长与《山海经》(鲁迅)
7、背影(朱自清)
8、台阶(李森祥)
9、老王(杨绛)
10、信客(余秋雨)初中教材八年级散文篇目(下)
第一单元
1、藤野先生(鲁迅)
2、我的母亲(胡适)
3、我的第一本书(牛汉)
4、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
5、再塑生命(海伦〃凯勒)
第二单元
6、雪(鲁迅)
7、雷电颂(郭沫若)
8、短文两篇(巴金)日 月
9、海燕(高尔基)
10、组歌(节选)(纪伯伦)浪之歌 雨之歌
第四单元
16、云南的歌会(沈从文)
17、端午的鸭蛋(汪曾祺)
18、吆喝(萧乾)
19、春酒(琦君)20、俗世奇人(冯骥才)刷子李 泥人张
记叙性散文
1、简介:以记人叙事为主的散文。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兼有抒情。这类散文要求有真实感。
2、特点:
(1)篇幅短小,题材广泛;散文题材在艺术要求上,没有其他文学体裁和新闻体裁那么严格,选材的路子非常广阔。如:抢险救灾的壮举,惊天动地的建设场面,出类拔萃的创造发明,壮丽多娇的山拥日月,趣味盎然的花鸟虫鱼,寻常百姓的生活锁事,古今中外的有益借鉴和启示,当代的新人新事、新思想、新
风尚,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等等,都可以成为散文的题材。(2)联想丰富,寓意深刻;(3)结构自由,表达灵活。
3、分类:
(1)记人型;如《藤野先生》《我的母亲》
(2)叙事型;如《走一步,再走一步》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3)写景型;如《春》《济南的冬天》 抒情性散文
1、含义: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表达方式以抒情为主。
2、分类:(1)缘事型:《蝉》(2)触景型:《紫藤萝瀑布》(3)咏物型:《马》(4)寓理型:《贝壳》
3、特点:
(1)诗意浓郁:(2)文情并茂:
(五)散文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散文中常见的表现手法主要有:
1、象征
2、衬托
3、先抑后扬
4、托物言志
5、借景抒情
6、对比
7、侧面描写
8、伏笔和铺垫
9、联想
10、想象
11、照应
12、虚实相生
1、象征
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象征手法的“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
作用:①可以将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可感知的形象,用A来象征B,(通过写A„„或A的„„的特点),突出具体表现了B的„„的特征。②可以使文章更加含蓄些,运用眼前植物,寄托深远之意。
2、衬托
衬托:利用事物间相似或对立的条件,以某一事物为陪衬来突出需要描写事物。
作用:通过对„„的„„描写,衬托(反衬)出„„的„„特征
3、先抑后扬
先抑后扬(针对文章整体而言):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然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
作用:通过先贬低事物„„形象,突出强调事物的„„特征
4、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针对文章整体而言):作者在对事物的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作者个人的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含蓄、哲理和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
5、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通过描写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真挚的情感。 作用:通过对„„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的感情,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6、对比
对比:故意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
作用:使相反或相对事物的特征或本质突现出来,更为鲜明、突出。衬托与对比的区别:
1、衬托有主、宾之分,陪衬事物是为被陪衬事物服务的,是为了突出被陪衬事物的。对比是表明对立现象的,两种对立的事物是平行的并列关系,并无主、宾之分。
2、衬托描写的是两个事物;对比可以是两个事物,也可以是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
3、衬托的表达效果主要在于突现正面或反面事物,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对比的表达效果主要是用比较的方式提示事物的本质,使好的显得更好,使坏的显得更坏。让人们在比较中鉴别,给人们留下深刻而鲜明的印象。
7、侧面描写
侧面描写:从侧面烘托出该事物的性格、品行(人物)和特点,是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
作用:直接和间接描写手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8、伏笔和铺垫
伏笔:文章前面对后面将要出现的内容预先所作的提示或暗示。铺垫:为了表现主要写作对象而提前做的基础性描写。
作用:通过写„„,为下文„„的发生埋下了伏笔,使情节严丝合缝。通过写„„,为下文„„的发生做下了铺垫,使情节严丝合缝。
9、联想
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
10、想象
想象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作用: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使读者接受美的陶冶。
11、照应
11、照应指文章中某些内容和意思在不同部位上互相关照与呼应。 作用:写„„,与前文相照应,反复的抒发了„„的情感,增加情感深度。
12、虚实相生
虚实相生:虚境指由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的空间,虚境通过实境来实现,实境要在虚境的统摄下来加工,虚实相生成为意境独特的结构方式。
(六)散文中的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1、叙述。叙述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 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作用:令读者了解故事情节、人物等各方面。
2、描写。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
作用:渲染气氛,调动读者积极性,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3、抒情。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直接抒情: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间接抒情:寄情于人、寄情于事、寄情于物,在叙述描写字里行间渗透作者的感情。
作用:表达抒发作者情感,渲染气氛,服务于文章主旨,深化主题。
4、议论。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
作用: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
5、说明。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
作用:使读者更好地了解文章的背景、环境,状物的细节等,从而细化文章或状物,助于更好地深刻了解。
二、散文的考点 :
1、把握内容、概括主题
2、理清脉络、把握顺序
3、品味语言
4、表达方式的作用
5、表现手法的作用
6、发展性考题
3、品味语言
⑴赏析文中的句子
①抓关键词语赏析句子。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二个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关键词语传递出来的。抓住句中关键词语去深入理解句子,是常用的可取的一种赏析句子的方法。
②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修辞手法的运用,能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形象、生动、传神。修辞常见的有八种(即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
③从结构作用的角度赏析句子。一个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有承上启下、前后呼应、总结上文或总结全文等。我们应该抓住总领句、过渡句、总结句分析其在结构上的作用。
④从写作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艺术手法是作家在创作中为塑造艺术形象,表达审美情感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段,如衬托、对比、借景抒
情、托物言志、联想、象征等。
⑤从句式特点入手赏析句子。常见的句式特点有:长短句结合、句子对仗工整、双重否定句.排比句、反问句、倒装句等。⑥领悟主旨,联系上下文体会情感,品味语句。⑵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
关键要抓住中心词,要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⑶词语含义
①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答词语的含义 ②根据该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判断。(注意词语的原始释义+语境含义)可以这样答:这个词语的意思是„„,用在这里描写(形容)„„的„„状态,表现了„„
⑷词语妙用(XX可以删去吗?为什么?)
①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②表达作用,结合语境或主题思想来回答,答出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或是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③体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答:①不能,因为XX是指(的意思是)„„,表达了文章的„„的情感(体现了作者„„的感情),若删去,就不能体现。
②不能,XX的意思是„„,用在这里是指„„,表现了某人„„的性格,所以不能。
③不能,XX的意思是(大概/绝对),去掉后语气就显得太绝对(模糊),与原意不符,不能表达出„„的意思,所以不能删去。(5)表现手法的作用(略)
6、发展性考题 ⑴仿写
①读懂题旨要求,按要求答题 ②找出例句的关键词,答出与关键词语相近或相反的词语在相应位置 ③要尽量贴近文章主旨,不能仿写和文章主旨毫不相干的一句话。⑵谈感悟
考题一般有:①对描写对象 ②对人物情感 ③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句 ④对文章某些内容或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或疑问等
答题关键:①能读懂原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②要有自己明确的思想态度,不能模凌两可 ③答题时,语言要流畅,理由要充分
三、散文阅读的一般方法
1、要理清作品选择了哪些材料,中心思想是什么? 分析主旨的方法:
①标题提示发,即从文章标题直接获取文章中心主旨的方法。主要指议论性、抒情性散文。
②段意串联法:即将每段的中心句联系起来,在整体上找出它们表达陈述的集中点,从而概括出文章的主旨。
③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答题套用格式:本文描写(记叙)了„„(事件、景色等),赞美了(批判了/揭示了)„„,表达(抒发)了作者„„的情感或体现了作者对„„的„„(原则:尽量用文中的语句来组合回答)
2、看“形”和“神”的结合点是什么?(即抓住文章线索)。抓线索的方法:
①注意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 ②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词语 ③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
3、看作者组织材料的顺序,选择了怎样的角度。
如:有以实物为线索组织材料的,有按照人物的动作行为变化、思想性格发展、人生历程的见闻组织材料的,有按照某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组织材料的,有以地点的转换来组织材料的。
4、从关键句、关键词上品析散文的语言。
(散文语言的特点:①质朴、自然 ②生动、形象 ③深刻、隽永)
5、分析语句含义答题技巧
①语句本身的意思(联系句子所在段落来思考)②句子深层的意思(主要联系主题来思考)
四、散文的写作
散文写作和其它文学体裁的写作一样,讲究写作方法和技巧。根据散文的特点,写作方法和技巧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㈠立意
立意就是确立主题,也就是作品的主题思想。
好的散文应该具有思想深刻、意境深邃的特点。
散文的立意要善于选择大众关心的重要事件,善于表现时代特点和大众的意愿。
散文的立意,也可以小见大。
这是因为较多的散文写的是日常生活和自然风光,题材并不重大,甚至只是一鳞半爪,一言一事,一草一木。这种情况,就要特别注意对题材的开掘,提炼出一个积极健康的主题。这一类型的好散文,往往是题材虽小,却能因小见大,见微知著,从平凡中挖掘出不平凡的思想意义来。就象郁达夫所说的“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以小见大已经成为散文写作中选材立意普遍采用的方法。这种方法因使用者而异,各有不同,常见的有以下四种:
1、透过平凡的现象挖出不平凡的本质
鲁迅的《风筝》,写的是十岁的小弟弟最喜欢风筝,十几岁的哥哥却嫌恶他放风筝,一次哥哥把弟弟偷着做的风筝折断、踏扁了。这种小事,是再平凡不过了。可是鲁迅却对它进行了无情的解剖,把主题提到“精神的虐杀”的高度。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玩具是儿童的天性。恃强凌弱,无端粗暴摧残儿童的天性,就是精神的虐杀。这种虐杀不直接来自凶恶的敌人,而是来自亲人的无知,又造成被虐杀者的麻木,却不为人所觉察。这正是中国的封建旧意识——这把杀人不见血的软刀子不可宽恕的地方。鲁迅的《风筝》题材虽小,但挖掘得深刻,提出的问题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2、以细小的局部显示宏大的整体
刘秀新、刘崇明的《一件珍贵的衬衫》,叙述作者骑自行车插进快行线,被周总理坐的轿车轻轻地挂了一下,挂破了衬衫,蹭破了一点皮。作者认为事故是自己造成的,声明“没事儿”。可是周总理却对这位素不相识的普通工人关怀备至。先是拉开窗帘注视着“我”,接着派车送“我”去医院,又亲自打电话询问检查结果,最后还派人送来一件新的确凉衬衫。这件事与周总理在党政、军事、外交等各方面的动人事迹比起来,的确是太小了。但我们读后还是深受感动。这是因为有些小事放在广阔的时代背景上看意义并不小。这篇散文正是把这件小事和周总理整个的光辉人格联系在一起,因此文章主题的意义就大了。这正如作者在结尾时所说的“我经历的这件事,在敬爱的周总理一生的伟大革命实践中,仅仅是一件小事,然而,从这件小事上,我们看到的是周总理那平易近人的高贵品质,对劳动人民的深情关怀,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本色。
3、用生活琐事讲述深刻的哲理
如课文《第一次真好》
文章具体写了“我”的两个“第一次人生经历”。这两个事例和后文的一系列第一次都是生活琐事,第一部分写“我”第一次看见果实累累的柚子树;第二部分写“我”第一次看见母鸟孵出小鸟。两部分内容都有表达思想看法的议论紧随其后,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最后一段总结全文,提出“珍重第一次”的希望。得出人生要不断接触新的有益的生活项目,不断尝试新的生活,使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4、用象征的手法。
象征是古今中外常用的手法。
张晓风的《行道树》,赞美行道树,是为了赞美无私奉献者,借行道树的自白,抒写了奉献者的胸襟,赞美奉献者的崇高精神。
误区:
有些散文作品立意不高,往往选择了重大题材,但材料不够具体,缺乏自己的感受,满足于照搬一些流行的口号;而选择细小题材,则又就事论事,思路不开阔,没有把材料放进全局去思索,抓不住本质,挖掘不出题材深含的意义,不能给人教育和启发。散文立意的高低,生活体验和思想境界是基础。只有积极投身到生活实践中去,深入地了解现实,努力丰富自己的学识,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才能写出立意新颖深刻的好散文来。
(二)谋篇 谋篇,就是对文章的整体布局进行恰到好处的安排,是散文写作的重要环节。
在写作过程中,从主题需要出发,沿着一定的思路对零散的材料进行增减、提炼、加工、串连、排列,组成一篇文章。散文篇幅短小,构思起来似乎比较容易,但是事 实上并非如此。所以,我们容易在这个环节上绞尽脑汁, 为构思一篇好散文付出了艰苦的劳动。
(三)联想
联想,就是由自然景物想到社会生活,由现实社会生活想到历史经验,由平凡的事物想到深刻的道理。一句话,由此时此地此类事物想到彼时彼地彼类事物,由这一件事想到另一件事。
事物的互相联系就是联想的客观基础。联想可以使散文丰富其内容,深化其主题,加强其形象,驰骋其感情,形成形散神聚的特点。因此,散文作者构思时,往往要运用丰富联想。联想成为散文写作中一个突出的艺术手法。散文的常用的联想方式 :
1、辐射式联想
这种联想有一个具体的辐射出发点或网络集结点,全篇文章的联想都从这一点引出,环绕着这一点,形成辐射状态或网络状态。
2、联串式联想
这种联想有点象电灯的联串,它以一个具体的事物作为开头,联想到第二个、第三个„„,开头的那个不是中心,以后联想到的也不环绕开头的事物。作者把顺着思路联想起来的或是相似、或是相近、或是相反的材料串起来,从中引出一个主题,形成一篇文章。
3、借托式联想
借托式联想就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式的联想,大致是借用一个景或物,来寄寓人情或事理。这个景或物与人情或事理,在客观上未必有什么内在的联系,作者通过联想把它们粘连在一起,伍成一篇象征的散文。借托式联想所取譬的景或物,多数是花鸟虫鱼和山川日月,所寄寓的应该是深沉的情志和深刻的思想。取譬和寄寓两者之间要有形似或神似之处,尤其要神似。这便是所谓“妙在形似之外”。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是我国现代散文家喜欢采用的方式。
(四)文采
散文语言的主要特点:
1、形象生动
散文中有抒情议论,是与论说文接近的文体。为了防止把散文语言弄成抽象的论说文语言,要注意用具体形象代替概括的空泛的议论。鲁迅的《藤野先生》最后一段意思如果给我们一些人来写,可能会写成这个样子:藤野先生的伟大人格时时鼓舞着我和敌人作坚决的斗争。这么写就干巴巴了。作家多数是晚上工作的。深夜疲倦,经常正是他们继续写作“斗争”的时刻。作者选择了这个具体的细节,用白描手法把它朴素地写出来。意思虽然差不多,但文字形象生动得多了。
2、潇洒自然
散文的语言介于诗歌语言和小说语言之间,是自然中流露着潇洒。叙述的过程疏密相间,疾徐有致。
散文语言潇洒自然就是要写得从容不迫,挥洒自如。抒情文情深款款,议论文娓娓动听,记事文如叙家常。
3、节奏优美
第三篇:散文写作
散文写作
艺考中“散文写作”的考查标准
1、写作能力,即文字功底。
2、讲故事的能力,通过考生散文写作的考试,考查考生对生活中经历的事件的发掘、组织和结构的能力。
3、对生活的观察、感悟能力,特别是视觉感受能力。
艺考中“散文”文体
艺考中的散文与中学讲授的散文是不同的,中学讲授的“匆匆”“春”等都是抒情散文。老师强调的是“形散而神不散”的写作原则。
艺考的散文写作要求的是叙事散文。它必须具备几个条件:
1、必须有“事件”在里面,或者必须有事件的“片段”在其中。
“事件”是构成叙事散文的主体,光有“事件”还不够,还必须是“故事”。“故事”与是“事件”区别在于:故事必须是触及人的心灵和情感的,并且能够有一定主题的事件。并不是所有的事件都能构成故事。
2、必须是真实的故事。
这就与小说等虚构体裁区别开来。真实性来自作者的亲身经历、或者是亲眼目睹,亲耳所闻。比如《背影》、《小橘灯》。
故事可以是一个片段,或者由一连串几个记忆事件小片段构成。
这些片段可以是关于一个人的,也可以是关于许多人的。
有时不是由一个事件的线索来勾连,而是一个主题来联结,或者是由某种情绪联结成的。
3、必须有一定的情节性。
一篇优秀的散文要具有以下几个条件:
1、由一个或者几个故事片段构成,具备引人入胜的特点。
2、有感人的情节、内容,即它必须令人感动。
3、丰富的细节、生动的人物形象,特别是人物内心的揭示等。
4、具有一定的可视性。也就是尽可能有一定的“画面感”。所谓“画面感”就是你的文字描述具备一定的可视的内容。读者通过你的描写,可以建立起人物的形象、场面、气氛。
散文的内容来源于生活,需多观察、多练笔。
考生普遍感觉到没有内容可以写,所以建议平时多注意对生活的积累,通过最细致的观察,重新认识伸过,感受生活,从最普通的凡人琐事中去寻找、去发现。
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准备、练习:
1、人物练习
从身边的人开始观察。
注意观察人在各种情况下眼睛、手、脸部变化。注意各种人物在情绪比较激动或比较低落情形下习惯性动作和反应。
2、静物练习
从一个静态的物品里,你要看出时间感、色彩的层次感等。从一个最普通的物品上,发现时光的烙印。如家里的门、窗、桌子,发现这些物品上面发生的细微变化。
3、场景的观察练习
公交站台、公园一角、小路、网吧、教室等。这些地方与哪些人群会联系在一起。在这里的人都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会来到这里。这些地方和其他场所气氛有什么不同。
4、自然界重要自然现象的观察练习
注意自然现象带来哪些不同的感受。考生要多体会。
5、情感表达练习
情感与温度。比如,你在清晨阳光升起时,你的心情。在黄昏的时刻,天空、大地给你的感受;这些时刻都需要体验。
6、色彩的观察
如通过不同颜色的服饰来表达一个人内心的心情。
7、环境与人的心情关系观察
如人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后,他的行为会发生一个变化,随着人物的情绪变化,在人物眼里的景和物也要发生变化。
散文写作是个基本功,以上是这些年指导学生备考的经验,希望每一个考生能够打好基础,考试的问题也就得到解决了。
散文写作练习题:
第一场雪春雨
童年往事回忆
母校纪事开学第一天
放学路上我的同桌
难忘的一课除夕之夜
彩虹窗
网雨
大雾门前的河流
一封迟到的信短信
呼叫转移网友
相逢半张照片
老电影笔记本
一张电影票一场难忘的比赛
我最爱的人桥
风最美丽的旅行
水远方
第四篇:散文写作(模版)
散文写作知识
一、什么是散文
灵活地抒写经历中的见闻感受的精悍的文章,表达作者对人生或自然的感受。典型的散文内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受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形式上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融为一体;从细处落笔,以小见大;从侧面暗示,充分调动读者的想象力;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二、散文的分类:根据表达方式和侧重点的不同,一般把散文分为记叙散文、抒情散文、议论散文。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在这类散文中,有的着重记写、刻画人物为全篇的中心。例如鲁迅的《藤野先生》,它虽然也是以写人物为主,但与小说的区别是明显的。他们不像小说那样多方面细致的刻画人物,也不讲究故事情节的完整性和曲折,有的侧重写一定的风物、场景。作者对他们不是纯客观地描述,而是将外物与内情融合起来,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抒情散文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如何抒发,都与文章揭示的思想意义是否深广有极大的关系。抒情散文的“情”不是虚的、空的、而是有所依据的,即总有一定的人物、事件或景物作为文章抒写的对象,通过对他们的记叙或描写,作者达到托物言志、寓情于景的目的。如《白杨礼赞》通过对白杨树的描绘与赞美,或隐或露,或曲折或直白地表现出来的。就是通过对具体的“物”的描述而表达思想,抒发感情。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议论文一样,它也要求观点鲜明、概念准确、说理充分、层次明确、以理服人。但它不需要逻辑推理、论证严密。常见的文学性很强的随笔、杂感等短小精悍的文章,皆属于此类,作者常常借助于对古今故事、花鸟虫鱼等具体事物的描叙来说理,妙趣横生而极富感情。从高考优秀作文看,大多数考生对议论散文情有独钟。
三、散文写作要领1.感情体验
散文要写感情,人写事都只是表面现象,从根本上说写的是感情体验。感情体验就是《背影》不是要记录回家和父子离别的琐事,惜和敬爱。刘真的《望截流》,重点不是顺理成章的工程本身或建设者业绩,归历史进步主流的内心感受。散文一开始就使自己沉浸在一种突如其来的悲喜交集的感情体验中,由此生发联想中被迫放下笔等。构。有了它,就可以天马行空地起草感情体验,只要再明确外在结构的核心就可以写好散文。2.细节描写
散文的结构的核心是细节。散文和小说一样,细节的排列组合方式不同说的“盘”是一个社会的横切面,具备冲突,各种阶层、力量的人物或隐或显。这样的“盘”中有机地展开。散文的以感情体验的表现为准。3.构思,散文,往往通过生活中偶发的、片断的事象,去反映其复杂的背景和深广内涵做,到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个认识过程,从他对外界事物的最初感受到成篇的全过程。就是进入下笔阶段,也仍然在思考,在探索,在继续认识所要描写的对象,深入发掘其底蕴和内涵。作者要善于由表及里,从纷繁错综的联系里,发现其独特而奥妙的联系点。构思的奥妙,不同的作家有不同发现。于是就出现了种种不同的构思方法。秦牧的构思方“滚雪球
“一刹那”,就抓住了头绪,抓住了中心,零散杂乱的材料才得以集中,才有了归宿。如他没有感情不是散文。——小时候跟着妈妈赶集差一点丢失,四十年代初一度离开部队。可以说,小说组合细节是 ”。要达到这种境界,构思是关键,构思是作者对一篇作品的整”。他写散文,起初的感受只是一点点,如一片小雪花,随着题材的增加,““抓一刹那”。这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散文的唯一内容和对象是作者的感情体验。散文写。这一点,“线”,就是感情体验,或多或少,随手拈来,任情挥洒”部分,最富有“一刹那”他认为是事物的建立在细节的描写和叙述的基础上,但“以盘盛珠”,而散文则是
“特征”的部分,一旦被作家抓住,就象一“精华“不散的神。有了散文的内在结构“以线穿珠 ”部分,最有“
它“文革”——”。小——“一粒”部分。抓抒情散文:议论散文:行,文学色彩很浓。同一般”。朱自清的而是要吐露一种对父亲及失败了的父辈的怜 而是一种回 最后又面对横江截流的宏伟场面,激情满怀。感情体验是散文的内在结不能不明朗和确定而细节只能在法,有人叫做体会的深入,联想的开展,那感觉一步步膨胀起来,就象滚雪球一样。这里可贵的是最初的感觉,照秦牧的话说,它是事物的尖端粒饱满的种子,落到肥沃的土壤里,作家用思想、感情的阳光雨露恩泽它,使它萌发成丰富的果实。这是一个核心,越滚越大,形成统一的构思。他的名篇《土地》、《社稷坛抒情》就是很好的例子。徐迟的构思方法,叫光彩住这的《在湍流的涡漩中》的创作,正反两方面的教训都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总之,一篇散文的谋篇、构思,不同的作者有不同的方法,因人而异,构思方法往往与手法联系着的。如借物抒情、小标题、象征
4、联想
一篇优秀的散文,几乎难以离开联想。所谓联想,是指对事物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想象活动。由一事物过渡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当人们由当前事物回忆起有关的另一事物,或者由想起的一件事物又波及到另一件事物时,都离不开联想。在这种联想活动中,事物的特征和本质,更容易鲜明和突出,作者的思想认识也能不断提高和深化。一个作者的知识积累愈厚实,则对生活的感受愈敏锐,易于触类旁通,浮想联翩,文思泉涌。
各种不同联系的事物反映在作者的头脑中,便形成了各种不同的联想──有空间或时间上相接近的事物形成接近联想(如由水库想起水力发电机);有相似特点的事物形成的类似联想(如由鲁迅想起高尔基);有对立关系的事物形成对比联想(如由光明想起黑暗);有因果关系的事物形成因果联想(如火和热),如2000年上海市作文《水的联想》和2002年的《面对大海》
散文的联想,总是同精细的观察、细微的描述相结合。散文的画面,首先力求真实、具体,使人读之如身临其境,同时也要做到含蓄、深邃,使人读之能临境生情。作者给读者想象空间、回味余地愈大,则诗意的芬芳愈浓,这就离不开丰富而活跃的联想。但联想不是凭着个人的闪念所得,漫无边际地胡思乱想。一个作家要想让联想的翅膀飞起来,没有广博的学识,不掌握事物之间内在的联系和底蕴,没有个人的创造性和激情,没有个人爱好的广大空间,思想和幻想、形式和内容的广大空间,是高飞不起来的。只能象蓬间雀那样在草丛中跳跃。
5.文采 :散文作者要有特别敏锐的眼光和洞察力,能看到和发现别人所没有看到的事物,还需有异常严密而深厚的文字功夫。
简洁而潇洒:散文篇幅小,容量大,行文最忌拉拉杂杂,拖泥带水,容不得老王婆裹脚布,又长又臭。简洁,并不是简境,而是简笔;笔既简,而境不简,是一种高度准确的概括力。杜牧《阿房宫赋》开头写道:“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仅仅十二字,就写出了六国王朝的覆灭。秦始皇统一了天下,把蜀山的树木砍光了,山顶上光秃秃的,就在这里,修建起阿房宫。短短十二个字,写出了这么丰富的历史内容,时空跨度又很大,真可谓“言简意繁”了。潇洒,对人来说,是一种气质,一种风度。对散文来说,是语句变化多姿。短句,促而严;长句,舒而缓;偶句,匀称凝重;奇句,流美洒脱。这些句式的错落而谐调的配置,自然便构成散文语言特有的简洁而潇洒的美。
散文的语言美,作家们有不少独到精辟的见解。秦牧说:“文采,同样产生艺术魅力和文笔情趣。丰富的词汇,生动的口语,铿锵的音节,适当的偶句,色彩鲜明的描绘,精采的叠句……这些东西的配合,都会增加文笔的情趣。”佘树森说:“散文的语言,似乎比小说多几分浓密和雕饰,而又比诗歌多几分清淡和自然。它简洁而又潇洒,朴素而又优美,自然中透着情韵。可以说,它的美,恰恰就在这浓与淡、雕饰与自然之间。”
散文语言的朴素美,并不排斥华丽美,两者是相对成立的。在散文作品里,我们往往看到朴素和华丽两副笔墨并用。该浓墨重彩的地方,尽意渲染,如天边锦缎般的晚霞;该朴素的地方,轻描淡写,似清澈小溪涓涓流淌。朴素有如美女的“淡扫蛾眉”,华丽亦非丽词艳句的堆砌,而是精巧的艺术加工,不着斧凿的痕迹。但不论是朴素还是华丽,若不附属于真挚感情和崇高思想的美,就易于像无限的浮萍,变得苍白无力,流于玩弄技巧的文字游戏。
像生活的海洋一样,语言的海洋也是辽阔无边的。行文潇洒,不拘一格,鲜活的文气,新颖的语言,巧妙的比喻,迷人的情韵,精采的叠句,智慧的警语,优美的排比,隽永的格言,风趣的谚语,机智的幽默,含蓄的寓意,多种多样艺术技巧的自如运用,将使散文创作越发清新隽永,光彩照人。
四、高考作文要求
(一)基础等级
1、感情充沛
没有感情就不成其为散文。散文对作者主观感情的要求是所有文体中仅次于诗歌的。散文一般的写作规律是:对事物、人生、景观突然有了感悟,感悟深化升华,敷衍成文。这感悟就是散文的意味之本,是散文的中心立意。可是要表现这样的中心立意,就抒情。所以好的散文、记叙、议论都带有强烈感情,字里行间都有渗透着感情。
2、立意独特
散文的立意其实就是散文的感悟,有感悟才有散文的写作。可是普通寻常的感悟是不得人心的,看见蜡烛想起老师,看见葵花想起小学生……这些“感悟”已经不再给我们产生美感,而是产生憎恶;这样写作已经不再是生产精神产品,而是谋杀我们的阅读欲望。散文的立意要求独特,就是说作者的感悟是体现作者独特情志、独特受、独特体验的感悟,是他人所不能产生的精神产物
3形散神聚:这里讲的是散文的取材。
4、感悟具体
散文以感悟为灵魂,但感悟是什么,得在文章中说明白。有些散文含蓄,不明说感悟,但文章的景致、人物、事件均可以反映向感悟。感悟的清楚明白如同记叙文的主一样,要明白畅晓,让人觉得可喜,引人思考,同时要清楚地出现在文章中。如《亲近你》一文,就把抽象的感悟“体验“通过大量具体的意象表现出来:“幼鸟第一次避开慈母的呵护,飞翔有蓝天白云下,他体验到了自由的博大;蓓蕾在一场春雨后,绽放笑脸,新奇地看着这个世界,他体验到了尘世的纷杂;海燕在暴风雨中长鸣,勇敢他宣传革命圣火的到来,他体验到了胜利的喜悦;蝴蝶第一次来到大花园,飞东飞西,万紫千红的花为她绽放,它体验到了人世的热情……”通过这些具体的意象,者感同身受了。
(二)发展等级
1、体察入微,以小见大
上面说过,散文往往出奇制胜,以少胜多,说是有散文表现中心的方法。散文的这一用法是独特的。一般的散文写作,我们可以从细小的方面入笔,做到以少胜多,以小见大。实际上,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一涕一笑;事物中的一枚叶片、一粒沙土都可以表现重大主题。如《红绣鞋,白布里》
2、表达方式多样,夹叙夹议,情理相透。
含蓄的感情也罢,激昂的感情也罢,都要真实地表现出作者的状况,而不仰仗虚构。散文因为有对生活或事物的感悟,可采用夹叙夹议的表达方式,引导读者理解,体味文章的意味。散文往往有深邃的思想内容,而这种深刻寓意又饱含诗情,因为散文有情理相透的特点,思想内容往往不直接,而是寓于“物”或“景”之中。以强烈的感性形象激发读者的理性思考。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噗嗤的一声,将冷面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
那样娇,那样敏感,却又那样浑沌无涯。一声雷,可以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一阵杜鹃啼,可以斗急了一城杜鹃花,一阵风起,每一棵柳都会吟出一则则白茫茫、虚飘飘说也说不清、听也听不清的飞絮,每一丝飞絮都是一株柳的分号。反正,春天就是这样不讲理,不逻辑,而仍可以好得让人心平气和的。
春天必然会是这样的:满塘叶黯花残的枯梗抵死苦守一截老根,北地里千宅万户的屋梁受尽风欺雪扰自温柔地抱着一团小小的空虚的燕巢。然后,忽然有一天,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廓都攻陷了。柳树把皇室的御沟和民间的江头都控制住了
为长期虔诚的企盼祝祷而美丽起来。
而关于春天的名字,必然曾经有这样的一段故事:在《诗经》之前,在《尚书》之前,在仓颉造字之前,一双患风痛的腿在猛然间感到舒适,千千万万双素手在溪畔在江畔浣纱时所猛然感到的水的血脉……当他们惊讶地奔走互告的时候,他们决定将嘴噘成吹口哨的形状,用一种愉快的耳语的声音来为这季节命名
鸟又可以开始丈量天空了。有的负责丈量天的蓝度,有的负责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负责用那双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
核了又核,终于还是不敢宣布统计数字。
至于所有的花,已交给蝴蝶去数。所有的蕊,交给蜜蜂去编册。所有的树,交给风去纵宠。而风,交给檐前的老风铃去一一记忆、一一垂询。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或者,在什么地方,它仍然是这样的吧?穿越烟囱与烟囱的黑森林,我想走访那踯躅在湮远年代中的春天。
梅子黄时的一川烟雨笼着如诗画的江南时,背倚着门的曾祖母手里拿着针线微微笑着。所有的怀念都是缘
所有的青春、所有的泪水和欢笑。
我所知道的绣花鞋,我所想象的绣花鞋,应该是有着鲜艳的红色缎子面,折射出令人陶醉的酒红色的光芒的。它应该有金色丝线织就的凤凰牡丹并蒂莲开,它应该着在三寸金莲之上微微地挪开步子,它应该伴着宫廷才有的醉香和历史才有的沉醉。
我常常仰头观望日落时的天空。一团团白色的云朵就像美人踩过蓝绸时的香粉屐痕,听说女子缠足始于五代南唐李煜,谁都不曾料到,这一缠缠了千年,缠出了多少血泪!?
小时候,看着曾祖母小心地挪动莲步,觉得很好看。也曾私底下学着走得摇曳生姿,“花枝乱颤”。新鲜感过去之后,还是会嫌像被什么辅住了手脚如此不得自由,于是和一大帮孩子欢呼1.春之怀古(台湾--“春”2.红绣鞋,白布里张晓风)--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我却常常梦到有着暖暖阳光的午后。--春天有如旌旗鲜明的王师,因他们吱吱喳喳地算了又算,老屋的后院,一只小羊在啮草时猛然感到的多汁,一个孩子放风筝时猛然感觉到的飞腾。而所有的鸟全不是好的数学家,于一双小小的绣鞋。那是曾祖母
着,奔跑着,自由自在,像极了空中的鸟儿,飞得无拘无束。我想,曾祖母一定在用那种与年龄不相符的羡慕眼光看着我“飞过”巷子。
在哪个年代,女孩子都是要缠足的。听曾祖母说她出生于宣统三年。那便是清王朝土崩瓦解的时候。历史书上说孙中山在中华民国成立之时便颁布法令禁止女子缠足。不知是新法令的春风没有惠及此地,还是丑恶的势力没有马上死亡,我的曾祖母缠了足。我倒没有听她说过缠足的种种痛苦,她尽量在我面前展现美的一面,要把最好的留给后代。正如她留下的那双红绣鞋,一双极其美丽的绣花鞋。虽然我只看到她在生前穿着青面小鞋,由爷爷扶着散步,白发被风吹过。奶奶说曾祖母年轻时也是美丽的女子,所以,我看着这双绣鞋,总会想象一个美丽的新娘。在那个年代的乡村,美丽是永远不会属于一个年轻女子的,她有的是什么呢?三日入厨房,洗手做汤,从此脱下美丽的嫁衣和华美的红绣鞋,开始劳作,相夫教子,担起生活的重担,任沧桑爬上脊背,青丝变为白发。只有红绣鞋,在她百年之后依旧美丽如初。
曾祖母教过妈妈打盘纽,一个个 精致得像艺术品。但始终不曾再做红绣鞋。
我缓缓地摸过红绣鞋的花纹,刹那间依稀看见飞天流转的衣纹,关于一个女人承受一切的美丽。我去看戏文里青衣流转的水袖,看她美好的身段,却永远也找不到红袖添香红鞋的神韵。红绣鞋已经成为过去。增祖母承担一切风霜的美丽永在我心中。
红绣鞋,白布里。一个女人最平淡的传奇人生,由它默默无语地讲述。(以小见大)
3、谁的眼泪在飞
这一天,电闪雷鸣,这一天,地动山摇,这一天,大雨滂沱。
这一天,世界同悲,这一天,天下共难,这一天,谁的眼泪在飞?
当一排排倒塌的校舍扑面而来;当一具具遗体从瓦砾中缓缓抬出;当一个个母亲亡命般地冲出隔离带,冲向担架上已经永远沉默的孩子;还有谁,能够忍得住悲伤?还有谁?不泪如雨下? 谁的眼泪在飞?不期而至的四川地震,震撼了国人的心,也牵动了人民的好总理温家宝的心。余震还在继续,温总理便奔赴灾区指挥抗震救灾工作。当他看到抢险人员正在救两名被困在废墟下的孩子时,激动地流下了热泪。常言道,“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总理的落泪,是对人民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的高度痛心和惋惜,体现了一个大国总理对人民的博爱之情和体恤之意。人们已经十分清楚,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总理的身影,哪里有灾难哪里就有总理站在第一线!总理这一情不自禁的落泪,透视了他情牵百姓的公仆人生。人民为有这样充满爱心的好总理而感到幸福、欣慰。总理别哭,我们一定化悲痛为力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在您的指挥和运筹帷幄下,战胜这场灾害。
谁的眼泪在飞?救援不断深入,消息不断,同胞生命在地震中陨灭让人悲痛不已。“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一个刚从废墟中带出了一个孩子的战士跪了下来大哭,对拖着他的人说。战友别哭,灾区人民因为有了像你一样的千千万万子弟兵的救援,生命才得到延续,有了你们的救援,灾区一定会在废墟上重新崛起。
谁的眼泪在飞?央视的主持人在直播中哭了,在一句“为什么我们能够这样(爱心救助),是因为这片土地的人民懂得互相守望和帮助”的解说后,他眼含泪水,忍不住哭泣。主持人,你别哭,正像你说的,因为这片土地的人民懂得互相守望和帮助,我们的 祖国才会充满希望。
谁的眼泪在飞?在全国哀悼日,所有的人都泪如雨下。啊,我的父老相亲,别哭,面对天灾,我们可以对大自然的残酷无情心生怨恨,但我们明白,怨天尤人不会让逝者复活,努力从废墟中挽救幸存者的生命,才是我们应该做的。让我们檫干泪水,从四面八方伸出援助之手,为灾区人民尽一份绵薄之力。
“为什么我的眼中饱含泪水?因为我对着土地爱的深沉。”从手拉着手的那一刻起,就再也没有人会无助地哭泣。
人佑中国,人佑同胞!欢乐时我们同微笑,悲痛时我们同忍受。为了地震灾害中受伤受难受苦的同胞,为了依然在废墟中顽强生命的同胞,让我们,在心里,轻轻地,唱响那首古老的歌曲《让世界充满爱》:“轻轻地捧着你的脸,为你把汗檫干;这颗心永远属于你,告诉我不再孤单。深深地凝望着你的脸,不需要更多的语言;轻轻地握住你的手,这温暖依旧未改变„„”
(反复手法,形散神聚)
第五篇:散文写作教案
悠悠乡情——我眼中的家乡
教学目标:
撷取家乡的人、物、事,或历史、传说、名胜、风俗等素材,写一篇散文,抒发对家乡的情思。
教学重点:
适当选取抒情的载体。教学方法: 练习法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堂
二、布置文题 我眼中的家乡
三、写作指导
家乡的山川草木、风土人情和血浓于水的亲情,连同那关于故土的传说,都是我们成长的精神养分,都是我们的“根”。当我们从平凡的生活中回望家乡,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触和思绪。写好这类文章,应注意以下几点:
1、抒情要有一个具体而细微的意象作为载体;
2、行文要注意“形散而神不散”;
3、语言要优美生动,富于文采。
三、佳作选读
注意佳作中的意象选择以及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手法的运用。
四、写作实践
学生构思、列提纲、打草稿。
第二课时
一、继续写作
学生继续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二、修改草稿
强调“文章不怕百回改”。
三、完成上交
严格要求当堂上交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