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考场散文的写作
考场散文的写作
散文可以主要分为记叙散文和抒情散文两种。下面将两种散文的模式列出,记人散文模式
【开头】①感情化语言概括叙述。我和该人,重点在后。介绍该人,如肖像描写。②两者关系及该人精神特质的议论。
【中间】▲一种情况:一件事。从开头、发展到结尾,细致叙述和描写。
▲另一种情况:几件事。每件事即每层次前,可以用对该人精神特质的一个因素领起。以对该人的感情体验及整体议论来贯穿几件事。
【结尾】①重申特质,照应开头。②深化感情关系,发出感慨。抒情散文模式
【开头】1叙述自己与景物的关系。2议论景物和自己。
【中间】1描写景物,分出层次,细致动人。2联想发挥,更大意义。【结尾】感慨
散文写作方法例说
1、优选
景物各异,其营造的情境自然不同,但选取何种景物应与全文情感基调一致,才能使文章情景交融。如,《荷塘月色》中的第2、5、6自然段用很多笔墨写路上、塘边的树,但有名称且多次提及的只有杨树和杨柳,而有的却只字不提,或“不知道名字”。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处理呢?因为,本文要表露的是作者不满现实、幻想超脱的淡淡哀愁和难得偷来片刻消遥的淡淡喜悦,其氛围是静谧清幽,因此选取属阴柔美类的植物杨和柳,用以表现素淡朦胧的意境是最合适不过了。
又如《故都的秋》,由于作者追求的是清、静、悲凉的特定情调,所以作者不写暖色调的香山红叶,也不写游人如织的公园商场,而偏偏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在破壁腰中静对着蓝色的牵牛花,而且以为花的色彩是蓝色或白色最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其余的景,也都以冷色调为主。由此可见作者的苦心。
2、组合
单一景物的组合当以全景取胜。如《故乡的榕树》第4自然段,以小溪、鹅卵石、少女、鸭子、石桥、石碑、小石狮子组成了特有的农村风光,充满浓郁的诗情画意。有的文章以单调的自然景烘托人的活动,如《风景谈》中的“石洞雨景”用沉闷的雨天、寂寞的荒山、原始的石洞使促膝谈心的一对男女的内生活得以展现,也使大自然顿时生色。其实,古诗词中更多此类名句。温庭筠《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以六个典型意象勾画出乡村东方破晓时分的意境,把“早行”写的极生动逼真,真可谓诗中有画。又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0个名词点染出萧瑟苍凉凄怆的氛围,漂泊在他乡异地的游子形单影只、孤单寂寞的形象跃然纸上。以上诗句不用动词,全用名词组合。
3、设境
即把所绘之景设置在某一特定氛围,用带有特定底色的背景使画面境界全出。如《天山景物记》中的“迷人的夏季牧场”,落日、红光给群山、草原、蒙古包、牧群、牧女镀上了金碧辉煌的暖色光芒,表现出千里牧场的富丽安祥和牧民的欢乐。这里的落日、红光便是黄昏时的背景底色。《风景谈》中“桃林即景”选定花时已过却没有一个桃子的特定时段,景物本身平淡无奇、土气十足,但茶社中的青年却使风景值得留恋,这样便表现出人类的崇高精神填补自然的贫乏,突出内生活充实的人对风景的点染和主宰,很好地体现了文章的主题。
4、对比映衬
散文中的景,有时直接描写难以表现出那特有的情韵,因此作者往往借助对比映衬的方法来曲尽其妙。如《绿》以北京什刹海拂地绿杨的太淡、杭州虎跑寺绿壁的太浓、西湖的波太明、秦淮河的水太暗来反衬梅雨潭之绿的浓淡相宜、明暗适度。还有《风景谈》“沙漠驼铃”选取漫漫黄沙、哄哄火响的热空气、驼马的枯骨等极其单调平板的意象与驼阵、猩红的大旗、悦耳清脆的铃声构成鲜明的对比,使境界全活,令人鼓舞。此外《天山景物记》以日影衬森林枝叶茂密,以水声衬幽静,以鸟鸣衬幽深,以红火光衬幽暗,借以表现天山森林的树高林密,也是异曲同工。
5、想象与联想
有些景物较为平常,也无特别引人之处,画面是静态的,可拓展的思维空间较小,但散文家却可以不囿于狭小的时空,巧为安排以化腐朽为神奇,使画面动起来,活起来了。这里,想象和联想就成了必要的处理手段。《荷塘月色》中以“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一句将作者和读者一下子由北京清华园带到了遥远的江南水乡,带到了如诗如画的美妙境界之中。正是凭借着想象和联想,作者营造了诗意般的艺术氛围,读者才能得到美妙的艺术享受。此外,想象和联想还常常表现为引用神话传说。因为单纯的景色本身多是静态的,现时性的,而古老的神话传说因其历史的久远更富神奇浪漫色彩而使文章具有历史纵深感,内涵也更为丰富。如《天山景物记》由天然湖想及哈萨克少女的眼泪,既点出湖的神奇又使不幸和幸福相对比,表现天山牧民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长江三峡》中的巫山神女、大鱼驮屈原、《雨中登泰山》的洗头盆、虬在湾也是明证。
散文以景取胜,以情动人,而找到进入散文宫殿的钥匙是准确理解文意所不可缺少的,掌握散文描写的方法其作用也在于此。
散文的写法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散文易学而难工”。因为它朴实,却从中见神采;它平易,却从中见炽烈;它简洁,却从中见充实;它自由灵活,却易写难工。散文尤如青春少女,神备则“淡妆浓抹总相宜”。构思也就是人们俗说的的打腹稿,散文的构思是指在孕育过程中,作者所进行的思维活动。它包括选取提炼题材,酝酿确定主题,考虑散文的谋篇布局,探索最适当的表现手法。
1.缘情构思
情有所动,有感而发,借助形象,以情伟文,行文挥洒,这是散文构思的要诀。
(1)借助联想进行构思:①借托式联想——借景抒情、托物言志。②链环式联想——由发端环环相套的联想。③辐射式联想——由基点向四外扩散的联想。(结合朱自清《荷塘月色》、曹靖华《小米的回忆》等作品做具体分析。)
(2)寻觅“动情事”,捕捉“动情点”。“动情事”、“动情点”指的是:倾注了作者感情、富有诗意的事物和感受,既是作者情感的爆发点,也是散文构思的落脚点。散文构思要抓住写作对象的特点,挖掘深意,找出联系,赋予浓情,做到情、理、物相交融。
(3)把握双弦并奏的艺术:外在情节线与内在情思线。散文的特点是:外在情节线小于内在情思线,情节为情思服务,二者和谐统一。(这点与小说不同。小说的特点是:外在情节线大于内在情思线,后者为前者服务。)
2.善于立意
(1)以细小的局部显示宏大的整体。郁达夫: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2)用象征的手法表达诗情哲理。通过某一形象表现与之相近相似的思想感情的方法。举例:《松树的风格》
(3)善于从平凡事物中展示不平凡的人生意义。关注身边的凡人琐事,发现平凡中蕴寓的伟大,写出其真、其善、其美。
对比阅读:朱自清的《给亡妇》与巴金的《怀念萧珊》。
3.严格选材
散文选材的原则是:以“我”为圆心,以“我”的感受体验为半径画圆,囊括在这个圆内的社会生活、客观事物,无论巨细、轻重、大小,只要能被“我”认知、经“我”思考,引“我”动情,均在可选之列。
(1)选择事物的细微之处寄托真情。散文主要是为了抒发作者情怀的,特别是抒情散文,更是以情为主,情景兼备,寄情于物,在选材上必须尽可能选用最能表现寄托情思的事物的细微之处。比如:郁达夫的《一个人在途上》、邹韬奋的《我的母亲》。选取寄托青丝的事物细微之处,不仅仅是个方法技巧问题,要想使自己选择的小事打动人,必须先能打动自己,只有真正理解生活,对生活事件充满情感,才可能写出好的散文,收到自然、真实、动人的效果。
(2)选择风俗事象透视人文心态。这种选材多适用于叙写景物、地貌整体特征以及文化内涵的散文。一般要求给读者以事物的整体过程感和事物的特色情态氛围等特征。通过对事物属性的描写,来展示别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和风俗事象。比如:老舍的《济南的秋天》和贾平凹的《秦腔》、《五味巷》。
(3)童年忆旧话亲情。不少作者写回忆童年、怀念故人的散文,目的不在于怀旧,而在于抒情,尤其是抒发今昔对比产生的现实感受,是直面人生的一种手段。比如:臧克家《老哥哥》。
4.锤炼语言
散文的语言是一种艺术的语言,一切艺术都讲求创造,作为散文的语言更是这样,艺术创造性便是散文语言的特性。
散文短小精悍,不同于其它文学体裁,不靠情节与形象取胜,全靠一个“情”字,这就决定了散文的语言要求凝练、概括、朴实、优美。散文被称为美文,美在哪里?美在情致上,美在内容上,而这情这景,全靠语言来取胜,所以还要有美的语言,散文家碧野说过:“正因为散文是美的,所以用辞用句苦心推敲,做到句句优美,字字精练。”
欧阳修《醉翁亭记》开头一句,“环滁皆山也。”原文初稿说滁州四面有山,凡数十字,后改定多五字,极简明。至于全文用21个“也”字,却毫无造作之意,恰切地表现出当时士大夫娩情山水,悠闲自适的情致。这更是一种艺术的创造。
正因为散文的语言要求很高,所以古人称之“易学难工”。有些人可以写出优秀小说,剧本,但他却不见得能成为散文家,因为这对作者的“情与语言”的要求很高。
散文语言讲求传情寓意的蕴涵力和生动的表现力,应当凝练、朴素、优美。具体地说:(1)从简洁中寻求传神的形象——造形美。小说可以通过场面与动作描写为人物造形;戏剧可以通过矛盾冲突和对话来塑造形象,散文没有这样的条件,常常只能依靠作者的直接概括的介绍,为人物造形。所以散文要想用简练的文字表达深刻的思想内容,其语言就一定要简洁,重在传神。要求①简洁地表达事物的基本特征,要形似。②绘声绘色,绘影绘神地写出事物的精神气质,要神似。
举事物与人物例各一:
“一根细线从断崖绝壁挂下去,风一急,好象会吹断的。其实不是线,是一条羊肠小道。”(杨朔《两江月》)这是对井冈山中一条通往黄洋界山路的描写。作者鸟瞰山底,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简洁而明了地介绍出井冈山区的地势与山貌,这种语言简约而实有表现力。
“她笑起来的样子真是爱死人了:歪着脑袋,垂着眼睛,用手背挡着嘴角。那浅浅的笑声让人想起小溪里的流水,想起山谷里回想着的鸟鸣„„”这是张浩的散文《盯梢》(《收获》1980年第2期)中主人公“二姐姐”的笑,作者抓住最传神的特征,那脑袋,眼睛和手的姿态,柔和地构成了一尊美女的塑象,再加上对笑声的两个形象的比喻,达到了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效果(虽然我们不知其高低胖瘦)有很强的立体感。
(2)从自然中寻求深沉的情韵——含蓄美。散文的语言要求自然,不雕凿或较少雕凿,挥洒自如,意到笔就。最好的冉冉的语言就是口语,鲁迅先生就提倡用口语去写作。这种口语是艺术化了的口语,体现着语言的本色,带着清新的气息,具有内在的情韵。在运用时以实写虚,有潜台词,语外有意,有含蓄之美。
所谓含蓄美,就是让深刻的意蕴涵蓄在字句中,使读者可以凭自己的想象去咀嚼、思索、补充、丰富,使人久难忘怀。这样的文字有内秀,实于内在美。如周瘦鹃的《“花布小鞋”上北京》写作者的小女儿得知他要去南京开会,误以为他去北京,吵着要跟他一起去北京,结果没得到同意。文中写道:“不料我一到南京,在旅馆里打开旅行包来时,却以外地发现了她那双日常穿的花布小鞋,原来它趁我在动身忙乱的时候,偷偷放了进去,表示她跟我一块儿来了。”这里,作者把深厚的情感都熔铸到这双“花布小鞋”上,它使人们想象到这小女孩的幼稚、天真而又虔诚的心灵,她向往首都的情深意切,作者一字未提,全部孕含在这双“花布小鞋”里了。
从自然之中寻求深沉的情韵,采取自然的语言来表达和增强散文的抒情色彩,散文大师还采用“谈话风”的语言。所谓谈话风的语言,就是如平常聊天、谈家常般的话语,他明白如话、平易、朴实。用这样的语言写散文可以缩短作者和读者的距离,自由地抒发情感,使读者感到亲切自然真挚。
现代散文史上,朱自清和丰子恺的散文,有许多采用了“谈话风”的语言来写的。朱自清的就说过,“这种谈话风的文章,正是我们所需要的。”他的《给亡妇》可以算他“谈话风”文章的代表作。
当然这种“谈话风”的语言绝非照录口语,而是对口语的艺术加工,是一种反朴归真的艺术语言,需要很高功力才能达到。
(3)从流畅中寻求抒情的旋律——音乐美。散文的语言流畅,正如冰心所说的“行云流水”。
语言的流畅是语言的音乐性要求的。音乐性就是讲音调、节奏。任何一个民族的语言都具有音乐性。苏爱伦堡说:“旋律这是散文的基础,每个散文家总是有自己的独特的不因袭的音乐的调子。”
节奏是构成旋律的重要因素。汉语的节奏是由汉语言的单音词、双音词、长短句、快与慢,抑与扬,疾与徐而构成的,切当地选用语句,造成行云流水般的音乐节奏,使文章显出一种语言的气势,更便于抒发作者情感,也便于读者感受领悟情感。鲁迅的散文《风筝》写幼时破坏了弟弟的风筝,后来痛悔之极,便这样写道:“我也知道补过的方法的:送他风筝,赞成他放,劝他放,我和他一同放。我们嚷呵着,跑着,笑着。——然而他其时已经和我一样,早已有了胡子了。”这种补过的方法,是一种轻快、活泼的节奏,表达出童心的跳荡。这其实又是一种无法补过的方法,这是逆转,大幅度的跌宕,由活泼轻快的节奏,变为凝重滞缓。用这种语言的跌宕变化,表现了哥哥的悔过与自责。这里用的实际上是京剧里“紧拉慢唱”的手法。
再如刘成章《转九曲》(《散文》1982年第10期)中间有一段关于“转九曲”的场景描写(散文教程129页中部)要想使自己的散文流畅自然有气势,首先当然要有激情,这是造成“差压”的动力,同时语言也要易读,动听。为此,我们在散文写好后,可以自己先读几遍,看看顺不顺,畅不畅,把拗口的,疙里疙瘩的字词,毫不可惜地删除,尽量使语言畅达一些,自然一些。
(4)从朴实中去寻求华美的色彩——风格美。这是从风格方面来讲语言的。最美的散文风格是朴实。茅盾、老舍的语言就是追求这种风格。更多的作家是经历了一个由华丽到朴素的过程,青年作家尤为这样。对于作家的这种变化,用四个字来概括字叫“归朴返真”。叫“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散文写作要寓华美于朴实。好比一块玉,在室内瞧平淡无光,到阳光下看则光彩夺目,好的散文也是这样,初读平淡无奇,细品则华美淳香。文化革命中人们极尽华丽之词汇,大谈高呼领袖的大号,祈祷般地颂福,结果事过境迁,一切成为笑柄,毫无流传。而方纪写的《挥手之间》,文字朴素无华,却打动人心,令人百读不厌,毛泽东那缓慢而有力的挥手一瞬,好似一个塑像,永远存入人民心间。
杨朔的语言尤如一种淡墨,绘画着祖国的锦秀山河。他的散文字字斟酌,拿来当诗一样去写,语言却朴实无华,句句凝练很难改写,这种语言其实是最具色彩最美的语言。(《荔枝蜜》没有铺张抒写荔枝的甘美,朴实的文字却抒发了作者的真情;《香山红叶》没有夸张描绘红叶及香山美景,但读后,你不感觉散文很美吗,朴素的语言恰切地塑造了普通人民。)
提炼散文语言的美学原则是:①自然无雕凿,大朴若愚,至巧近拙。②要完整一体的服从于作品的抒情笔调,使语言的句子表情达意。
第二篇:散文写作
散文写作
艺考中“散文写作”的考查标准
1、写作能力,即文字功底。
2、讲故事的能力,通过考生散文写作的考试,考查考生对生活中经历的事件的发掘、组织和结构的能力。
3、对生活的观察、感悟能力,特别是视觉感受能力。
艺考中“散文”文体
艺考中的散文与中学讲授的散文是不同的,中学讲授的“匆匆”“春”等都是抒情散文。老师强调的是“形散而神不散”的写作原则。
艺考的散文写作要求的是叙事散文。它必须具备几个条件:
1、必须有“事件”在里面,或者必须有事件的“片段”在其中。
“事件”是构成叙事散文的主体,光有“事件”还不够,还必须是“故事”。“故事”与是“事件”区别在于:故事必须是触及人的心灵和情感的,并且能够有一定主题的事件。并不是所有的事件都能构成故事。
2、必须是真实的故事。
这就与小说等虚构体裁区别开来。真实性来自作者的亲身经历、或者是亲眼目睹,亲耳所闻。比如《背影》、《小橘灯》。
故事可以是一个片段,或者由一连串几个记忆事件小片段构成。
这些片段可以是关于一个人的,也可以是关于许多人的。
有时不是由一个事件的线索来勾连,而是一个主题来联结,或者是由某种情绪联结成的。
3、必须有一定的情节性。
一篇优秀的散文要具有以下几个条件:
1、由一个或者几个故事片段构成,具备引人入胜的特点。
2、有感人的情节、内容,即它必须令人感动。
3、丰富的细节、生动的人物形象,特别是人物内心的揭示等。
4、具有一定的可视性。也就是尽可能有一定的“画面感”。所谓“画面感”就是你的文字描述具备一定的可视的内容。读者通过你的描写,可以建立起人物的形象、场面、气氛。
散文的内容来源于生活,需多观察、多练笔。
考生普遍感觉到没有内容可以写,所以建议平时多注意对生活的积累,通过最细致的观察,重新认识伸过,感受生活,从最普通的凡人琐事中去寻找、去发现。
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准备、练习:
1、人物练习
从身边的人开始观察。
注意观察人在各种情况下眼睛、手、脸部变化。注意各种人物在情绪比较激动或比较低落情形下习惯性动作和反应。
2、静物练习
从一个静态的物品里,你要看出时间感、色彩的层次感等。从一个最普通的物品上,发现时光的烙印。如家里的门、窗、桌子,发现这些物品上面发生的细微变化。
3、场景的观察练习
公交站台、公园一角、小路、网吧、教室等。这些地方与哪些人群会联系在一起。在这里的人都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会来到这里。这些地方和其他场所气氛有什么不同。
4、自然界重要自然现象的观察练习
注意自然现象带来哪些不同的感受。考生要多体会。
5、情感表达练习
情感与温度。比如,你在清晨阳光升起时,你的心情。在黄昏的时刻,天空、大地给你的感受;这些时刻都需要体验。
6、色彩的观察
如通过不同颜色的服饰来表达一个人内心的心情。
7、环境与人的心情关系观察
如人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后,他的行为会发生一个变化,随着人物的情绪变化,在人物眼里的景和物也要发生变化。
散文写作是个基本功,以上是这些年指导学生备考的经验,希望每一个考生能够打好基础,考试的问题也就得到解决了。
散文写作练习题:
第一场雪春雨
童年往事回忆
母校纪事开学第一天
放学路上我的同桌
难忘的一课除夕之夜
彩虹窗
网雨
大雾门前的河流
一封迟到的信短信
呼叫转移网友
相逢半张照片
老电影笔记本
一张电影票一场难忘的比赛
我最爱的人桥
风最美丽的旅行
水远方
第三篇:散文写作(模版)
散文写作知识
一、什么是散文
灵活地抒写经历中的见闻感受的精悍的文章,表达作者对人生或自然的感受。典型的散文内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受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形式上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融为一体;从细处落笔,以小见大;从侧面暗示,充分调动读者的想象力;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二、散文的分类:根据表达方式和侧重点的不同,一般把散文分为记叙散文、抒情散文、议论散文。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在这类散文中,有的着重记写、刻画人物为全篇的中心。例如鲁迅的《藤野先生》,它虽然也是以写人物为主,但与小说的区别是明显的。他们不像小说那样多方面细致的刻画人物,也不讲究故事情节的完整性和曲折,有的侧重写一定的风物、场景。作者对他们不是纯客观地描述,而是将外物与内情融合起来,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抒情散文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如何抒发,都与文章揭示的思想意义是否深广有极大的关系。抒情散文的“情”不是虚的、空的、而是有所依据的,即总有一定的人物、事件或景物作为文章抒写的对象,通过对他们的记叙或描写,作者达到托物言志、寓情于景的目的。如《白杨礼赞》通过对白杨树的描绘与赞美,或隐或露,或曲折或直白地表现出来的。就是通过对具体的“物”的描述而表达思想,抒发感情。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议论文一样,它也要求观点鲜明、概念准确、说理充分、层次明确、以理服人。但它不需要逻辑推理、论证严密。常见的文学性很强的随笔、杂感等短小精悍的文章,皆属于此类,作者常常借助于对古今故事、花鸟虫鱼等具体事物的描叙来说理,妙趣横生而极富感情。从高考优秀作文看,大多数考生对议论散文情有独钟。
三、散文写作要领1.感情体验
散文要写感情,人写事都只是表面现象,从根本上说写的是感情体验。感情体验就是《背影》不是要记录回家和父子离别的琐事,惜和敬爱。刘真的《望截流》,重点不是顺理成章的工程本身或建设者业绩,归历史进步主流的内心感受。散文一开始就使自己沉浸在一种突如其来的悲喜交集的感情体验中,由此生发联想中被迫放下笔等。构。有了它,就可以天马行空地起草感情体验,只要再明确外在结构的核心就可以写好散文。2.细节描写
散文的结构的核心是细节。散文和小说一样,细节的排列组合方式不同说的“盘”是一个社会的横切面,具备冲突,各种阶层、力量的人物或隐或显。这样的“盘”中有机地展开。散文的以感情体验的表现为准。3.构思,散文,往往通过生活中偶发的、片断的事象,去反映其复杂的背景和深广内涵做,到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个认识过程,从他对外界事物的最初感受到成篇的全过程。就是进入下笔阶段,也仍然在思考,在探索,在继续认识所要描写的对象,深入发掘其底蕴和内涵。作者要善于由表及里,从纷繁错综的联系里,发现其独特而奥妙的联系点。构思的奥妙,不同的作家有不同发现。于是就出现了种种不同的构思方法。秦牧的构思方“滚雪球
“一刹那”,就抓住了头绪,抓住了中心,零散杂乱的材料才得以集中,才有了归宿。如他没有感情不是散文。——小时候跟着妈妈赶集差一点丢失,四十年代初一度离开部队。可以说,小说组合细节是 ”。要达到这种境界,构思是关键,构思是作者对一篇作品的整”。他写散文,起初的感受只是一点点,如一片小雪花,随着题材的增加,““抓一刹那”。这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散文的唯一内容和对象是作者的感情体验。散文写。这一点,“线”,就是感情体验,或多或少,随手拈来,任情挥洒”部分,最富有“一刹那”他认为是事物的建立在细节的描写和叙述的基础上,但“以盘盛珠”,而散文则是
“特征”的部分,一旦被作家抓住,就象一“精华“不散的神。有了散文的内在结构“以线穿珠 ”部分,最有“
它“文革”——”。小——“一粒”部分。抓抒情散文:议论散文:行,文学色彩很浓。同一般”。朱自清的而是要吐露一种对父亲及失败了的父辈的怜 而是一种回 最后又面对横江截流的宏伟场面,激情满怀。感情体验是散文的内在结不能不明朗和确定而细节只能在法,有人叫做体会的深入,联想的开展,那感觉一步步膨胀起来,就象滚雪球一样。这里可贵的是最初的感觉,照秦牧的话说,它是事物的尖端粒饱满的种子,落到肥沃的土壤里,作家用思想、感情的阳光雨露恩泽它,使它萌发成丰富的果实。这是一个核心,越滚越大,形成统一的构思。他的名篇《土地》、《社稷坛抒情》就是很好的例子。徐迟的构思方法,叫光彩住这的《在湍流的涡漩中》的创作,正反两方面的教训都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总之,一篇散文的谋篇、构思,不同的作者有不同的方法,因人而异,构思方法往往与手法联系着的。如借物抒情、小标题、象征
4、联想
一篇优秀的散文,几乎难以离开联想。所谓联想,是指对事物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想象活动。由一事物过渡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当人们由当前事物回忆起有关的另一事物,或者由想起的一件事物又波及到另一件事物时,都离不开联想。在这种联想活动中,事物的特征和本质,更容易鲜明和突出,作者的思想认识也能不断提高和深化。一个作者的知识积累愈厚实,则对生活的感受愈敏锐,易于触类旁通,浮想联翩,文思泉涌。
各种不同联系的事物反映在作者的头脑中,便形成了各种不同的联想──有空间或时间上相接近的事物形成接近联想(如由水库想起水力发电机);有相似特点的事物形成的类似联想(如由鲁迅想起高尔基);有对立关系的事物形成对比联想(如由光明想起黑暗);有因果关系的事物形成因果联想(如火和热),如2000年上海市作文《水的联想》和2002年的《面对大海》
散文的联想,总是同精细的观察、细微的描述相结合。散文的画面,首先力求真实、具体,使人读之如身临其境,同时也要做到含蓄、深邃,使人读之能临境生情。作者给读者想象空间、回味余地愈大,则诗意的芬芳愈浓,这就离不开丰富而活跃的联想。但联想不是凭着个人的闪念所得,漫无边际地胡思乱想。一个作家要想让联想的翅膀飞起来,没有广博的学识,不掌握事物之间内在的联系和底蕴,没有个人的创造性和激情,没有个人爱好的广大空间,思想和幻想、形式和内容的广大空间,是高飞不起来的。只能象蓬间雀那样在草丛中跳跃。
5.文采 :散文作者要有特别敏锐的眼光和洞察力,能看到和发现别人所没有看到的事物,还需有异常严密而深厚的文字功夫。
简洁而潇洒:散文篇幅小,容量大,行文最忌拉拉杂杂,拖泥带水,容不得老王婆裹脚布,又长又臭。简洁,并不是简境,而是简笔;笔既简,而境不简,是一种高度准确的概括力。杜牧《阿房宫赋》开头写道:“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仅仅十二字,就写出了六国王朝的覆灭。秦始皇统一了天下,把蜀山的树木砍光了,山顶上光秃秃的,就在这里,修建起阿房宫。短短十二个字,写出了这么丰富的历史内容,时空跨度又很大,真可谓“言简意繁”了。潇洒,对人来说,是一种气质,一种风度。对散文来说,是语句变化多姿。短句,促而严;长句,舒而缓;偶句,匀称凝重;奇句,流美洒脱。这些句式的错落而谐调的配置,自然便构成散文语言特有的简洁而潇洒的美。
散文的语言美,作家们有不少独到精辟的见解。秦牧说:“文采,同样产生艺术魅力和文笔情趣。丰富的词汇,生动的口语,铿锵的音节,适当的偶句,色彩鲜明的描绘,精采的叠句……这些东西的配合,都会增加文笔的情趣。”佘树森说:“散文的语言,似乎比小说多几分浓密和雕饰,而又比诗歌多几分清淡和自然。它简洁而又潇洒,朴素而又优美,自然中透着情韵。可以说,它的美,恰恰就在这浓与淡、雕饰与自然之间。”
散文语言的朴素美,并不排斥华丽美,两者是相对成立的。在散文作品里,我们往往看到朴素和华丽两副笔墨并用。该浓墨重彩的地方,尽意渲染,如天边锦缎般的晚霞;该朴素的地方,轻描淡写,似清澈小溪涓涓流淌。朴素有如美女的“淡扫蛾眉”,华丽亦非丽词艳句的堆砌,而是精巧的艺术加工,不着斧凿的痕迹。但不论是朴素还是华丽,若不附属于真挚感情和崇高思想的美,就易于像无限的浮萍,变得苍白无力,流于玩弄技巧的文字游戏。
像生活的海洋一样,语言的海洋也是辽阔无边的。行文潇洒,不拘一格,鲜活的文气,新颖的语言,巧妙的比喻,迷人的情韵,精采的叠句,智慧的警语,优美的排比,隽永的格言,风趣的谚语,机智的幽默,含蓄的寓意,多种多样艺术技巧的自如运用,将使散文创作越发清新隽永,光彩照人。
四、高考作文要求
(一)基础等级
1、感情充沛
没有感情就不成其为散文。散文对作者主观感情的要求是所有文体中仅次于诗歌的。散文一般的写作规律是:对事物、人生、景观突然有了感悟,感悟深化升华,敷衍成文。这感悟就是散文的意味之本,是散文的中心立意。可是要表现这样的中心立意,就抒情。所以好的散文、记叙、议论都带有强烈感情,字里行间都有渗透着感情。
2、立意独特
散文的立意其实就是散文的感悟,有感悟才有散文的写作。可是普通寻常的感悟是不得人心的,看见蜡烛想起老师,看见葵花想起小学生……这些“感悟”已经不再给我们产生美感,而是产生憎恶;这样写作已经不再是生产精神产品,而是谋杀我们的阅读欲望。散文的立意要求独特,就是说作者的感悟是体现作者独特情志、独特受、独特体验的感悟,是他人所不能产生的精神产物
3形散神聚:这里讲的是散文的取材。
4、感悟具体
散文以感悟为灵魂,但感悟是什么,得在文章中说明白。有些散文含蓄,不明说感悟,但文章的景致、人物、事件均可以反映向感悟。感悟的清楚明白如同记叙文的主一样,要明白畅晓,让人觉得可喜,引人思考,同时要清楚地出现在文章中。如《亲近你》一文,就把抽象的感悟“体验“通过大量具体的意象表现出来:“幼鸟第一次避开慈母的呵护,飞翔有蓝天白云下,他体验到了自由的博大;蓓蕾在一场春雨后,绽放笑脸,新奇地看着这个世界,他体验到了尘世的纷杂;海燕在暴风雨中长鸣,勇敢他宣传革命圣火的到来,他体验到了胜利的喜悦;蝴蝶第一次来到大花园,飞东飞西,万紫千红的花为她绽放,它体验到了人世的热情……”通过这些具体的意象,者感同身受了。
(二)发展等级
1、体察入微,以小见大
上面说过,散文往往出奇制胜,以少胜多,说是有散文表现中心的方法。散文的这一用法是独特的。一般的散文写作,我们可以从细小的方面入笔,做到以少胜多,以小见大。实际上,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一涕一笑;事物中的一枚叶片、一粒沙土都可以表现重大主题。如《红绣鞋,白布里》
2、表达方式多样,夹叙夹议,情理相透。
含蓄的感情也罢,激昂的感情也罢,都要真实地表现出作者的状况,而不仰仗虚构。散文因为有对生活或事物的感悟,可采用夹叙夹议的表达方式,引导读者理解,体味文章的意味。散文往往有深邃的思想内容,而这种深刻寓意又饱含诗情,因为散文有情理相透的特点,思想内容往往不直接,而是寓于“物”或“景”之中。以强烈的感性形象激发读者的理性思考。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噗嗤的一声,将冷面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
那样娇,那样敏感,却又那样浑沌无涯。一声雷,可以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一阵杜鹃啼,可以斗急了一城杜鹃花,一阵风起,每一棵柳都会吟出一则则白茫茫、虚飘飘说也说不清、听也听不清的飞絮,每一丝飞絮都是一株柳的分号。反正,春天就是这样不讲理,不逻辑,而仍可以好得让人心平气和的。
春天必然会是这样的:满塘叶黯花残的枯梗抵死苦守一截老根,北地里千宅万户的屋梁受尽风欺雪扰自温柔地抱着一团小小的空虚的燕巢。然后,忽然有一天,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廓都攻陷了。柳树把皇室的御沟和民间的江头都控制住了
为长期虔诚的企盼祝祷而美丽起来。
而关于春天的名字,必然曾经有这样的一段故事:在《诗经》之前,在《尚书》之前,在仓颉造字之前,一双患风痛的腿在猛然间感到舒适,千千万万双素手在溪畔在江畔浣纱时所猛然感到的水的血脉……当他们惊讶地奔走互告的时候,他们决定将嘴噘成吹口哨的形状,用一种愉快的耳语的声音来为这季节命名
鸟又可以开始丈量天空了。有的负责丈量天的蓝度,有的负责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负责用那双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
核了又核,终于还是不敢宣布统计数字。
至于所有的花,已交给蝴蝶去数。所有的蕊,交给蜜蜂去编册。所有的树,交给风去纵宠。而风,交给檐前的老风铃去一一记忆、一一垂询。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或者,在什么地方,它仍然是这样的吧?穿越烟囱与烟囱的黑森林,我想走访那踯躅在湮远年代中的春天。
梅子黄时的一川烟雨笼着如诗画的江南时,背倚着门的曾祖母手里拿着针线微微笑着。所有的怀念都是缘
所有的青春、所有的泪水和欢笑。
我所知道的绣花鞋,我所想象的绣花鞋,应该是有着鲜艳的红色缎子面,折射出令人陶醉的酒红色的光芒的。它应该有金色丝线织就的凤凰牡丹并蒂莲开,它应该着在三寸金莲之上微微地挪开步子,它应该伴着宫廷才有的醉香和历史才有的沉醉。
我常常仰头观望日落时的天空。一团团白色的云朵就像美人踩过蓝绸时的香粉屐痕,听说女子缠足始于五代南唐李煜,谁都不曾料到,这一缠缠了千年,缠出了多少血泪!?
小时候,看着曾祖母小心地挪动莲步,觉得很好看。也曾私底下学着走得摇曳生姿,“花枝乱颤”。新鲜感过去之后,还是会嫌像被什么辅住了手脚如此不得自由,于是和一大帮孩子欢呼1.春之怀古(台湾--“春”2.红绣鞋,白布里张晓风)--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我却常常梦到有着暖暖阳光的午后。--春天有如旌旗鲜明的王师,因他们吱吱喳喳地算了又算,老屋的后院,一只小羊在啮草时猛然感到的多汁,一个孩子放风筝时猛然感觉到的飞腾。而所有的鸟全不是好的数学家,于一双小小的绣鞋。那是曾祖母
着,奔跑着,自由自在,像极了空中的鸟儿,飞得无拘无束。我想,曾祖母一定在用那种与年龄不相符的羡慕眼光看着我“飞过”巷子。
在哪个年代,女孩子都是要缠足的。听曾祖母说她出生于宣统三年。那便是清王朝土崩瓦解的时候。历史书上说孙中山在中华民国成立之时便颁布法令禁止女子缠足。不知是新法令的春风没有惠及此地,还是丑恶的势力没有马上死亡,我的曾祖母缠了足。我倒没有听她说过缠足的种种痛苦,她尽量在我面前展现美的一面,要把最好的留给后代。正如她留下的那双红绣鞋,一双极其美丽的绣花鞋。虽然我只看到她在生前穿着青面小鞋,由爷爷扶着散步,白发被风吹过。奶奶说曾祖母年轻时也是美丽的女子,所以,我看着这双绣鞋,总会想象一个美丽的新娘。在那个年代的乡村,美丽是永远不会属于一个年轻女子的,她有的是什么呢?三日入厨房,洗手做汤,从此脱下美丽的嫁衣和华美的红绣鞋,开始劳作,相夫教子,担起生活的重担,任沧桑爬上脊背,青丝变为白发。只有红绣鞋,在她百年之后依旧美丽如初。
曾祖母教过妈妈打盘纽,一个个 精致得像艺术品。但始终不曾再做红绣鞋。
我缓缓地摸过红绣鞋的花纹,刹那间依稀看见飞天流转的衣纹,关于一个女人承受一切的美丽。我去看戏文里青衣流转的水袖,看她美好的身段,却永远也找不到红袖添香红鞋的神韵。红绣鞋已经成为过去。增祖母承担一切风霜的美丽永在我心中。
红绣鞋,白布里。一个女人最平淡的传奇人生,由它默默无语地讲述。(以小见大)
3、谁的眼泪在飞
这一天,电闪雷鸣,这一天,地动山摇,这一天,大雨滂沱。
这一天,世界同悲,这一天,天下共难,这一天,谁的眼泪在飞?
当一排排倒塌的校舍扑面而来;当一具具遗体从瓦砾中缓缓抬出;当一个个母亲亡命般地冲出隔离带,冲向担架上已经永远沉默的孩子;还有谁,能够忍得住悲伤?还有谁?不泪如雨下? 谁的眼泪在飞?不期而至的四川地震,震撼了国人的心,也牵动了人民的好总理温家宝的心。余震还在继续,温总理便奔赴灾区指挥抗震救灾工作。当他看到抢险人员正在救两名被困在废墟下的孩子时,激动地流下了热泪。常言道,“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总理的落泪,是对人民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的高度痛心和惋惜,体现了一个大国总理对人民的博爱之情和体恤之意。人们已经十分清楚,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总理的身影,哪里有灾难哪里就有总理站在第一线!总理这一情不自禁的落泪,透视了他情牵百姓的公仆人生。人民为有这样充满爱心的好总理而感到幸福、欣慰。总理别哭,我们一定化悲痛为力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在您的指挥和运筹帷幄下,战胜这场灾害。
谁的眼泪在飞?救援不断深入,消息不断,同胞生命在地震中陨灭让人悲痛不已。“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一个刚从废墟中带出了一个孩子的战士跪了下来大哭,对拖着他的人说。战友别哭,灾区人民因为有了像你一样的千千万万子弟兵的救援,生命才得到延续,有了你们的救援,灾区一定会在废墟上重新崛起。
谁的眼泪在飞?央视的主持人在直播中哭了,在一句“为什么我们能够这样(爱心救助),是因为这片土地的人民懂得互相守望和帮助”的解说后,他眼含泪水,忍不住哭泣。主持人,你别哭,正像你说的,因为这片土地的人民懂得互相守望和帮助,我们的 祖国才会充满希望。
谁的眼泪在飞?在全国哀悼日,所有的人都泪如雨下。啊,我的父老相亲,别哭,面对天灾,我们可以对大自然的残酷无情心生怨恨,但我们明白,怨天尤人不会让逝者复活,努力从废墟中挽救幸存者的生命,才是我们应该做的。让我们檫干泪水,从四面八方伸出援助之手,为灾区人民尽一份绵薄之力。
“为什么我的眼中饱含泪水?因为我对着土地爱的深沉。”从手拉着手的那一刻起,就再也没有人会无助地哭泣。
人佑中国,人佑同胞!欢乐时我们同微笑,悲痛时我们同忍受。为了地震灾害中受伤受难受苦的同胞,为了依然在废墟中顽强生命的同胞,让我们,在心里,轻轻地,唱响那首古老的歌曲《让世界充满爱》:“轻轻地捧着你的脸,为你把汗檫干;这颗心永远属于你,告诉我不再孤单。深深地凝望着你的脸,不需要更多的语言;轻轻地握住你的手,这温暖依旧未改变„„”
(反复手法,形散神聚)
第四篇:考场作文写作思路
考场作文写作思路
一、读作文题,圈关键词。例如:
抬头和低头的选择是人生智慧。抬头看天是一种方向,低头看路是一种清醒;抬头做事是一种勇气,低头做人是一种底气……
逆境时,抬头是一种韧劲;顺境时,低头是一种冷静;位卑时,抬头是一种骨气;位高时,低头是一种谦逊;失意时,抬头是一种自信;得理时。低头是一种宽容……
请以“抬头看”或“低头看”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根据你的理解和感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作;(2)自选文体,文章不少于500字;(3)文中不得出现考生信息。
二、根据题意,确定作文中心。例如:你选择了“抬头看”为题,就应该对“抬头”的内涵进行明确,比如你选择了“勇气”作为“抬头”的内涵,那么你写作的中心就可以大致确立:通过叙述自己成长中怎样的一段经历,让你明白了学习生活中碰到困难和低谷的时候,要有敢于抬头的勇气和骨气。
三、根据中心选择叙述的详略
构思选择材料时,会找到可以写的事例,但真正写作的时候,如果没有拟好提纲,就会出现叙述凌乱或详略偏离的现象,所以我们必须在草稿纸上确定叙述的重点,以便在写的时候随时提醒自己回到写作主要道路上来。
以“抬头看”为例:你就要把学习生活中如何“抬头看”的内容分角度阐述,其实是把“抬头”具体化。比如:直接层次——抬头听课、发言;抬头有勇气正视自己的缺点并积极去改正;把失败化为动力认真学习,查漏补缺。再写学习上成功的收获,最后点扣题目,提升“抬头看”对成长的意义,表现积极地人生观。
四、善于写生活中的细节去表达自己的成长感悟。
可以是自己经历过的一场考试、一次比赛、一次活动……凡是引起你心里深切体验的事情,都可以作为写作的题材去表达与作文题相关的中心。叙述过程中心理活动感受作为重点,适当的抒情议论,这样作文就有真情实感。
第五篇:考场散文的特点及常用技法
考场散文的特点及常用技法
散文是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也是考生乐于采用的一种文章样式。在考场作文中经常出现的散文佳作有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哲理散文,这些成功的应试之作,不但展示了考生的才情,也帮他们获得了高分,为考入理想的大学奠定了基础。下面谈谈这三类散文的特点及写作中的常用技法。
一、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是以写人叙事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通过写人叙事抒发作者特定的感受和情思。叙事散文与一般记叙文相似,但又有区别。就叙事而言,散文所述的事件不要求情节完整,更不追求曲折变化,而一般记叙文的要求较散文高得多;散文在叙事时需要饱蘸情感,一般记叙文的情感则主要由人物来体现,不需作者明确抒发。就写人而言,一般记叙文的人物可以虚构,而散文中的人物则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进行某些剪裁加工而创造出来的。
叙事散文常用技法
1、穿插丰富法
即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插入一些与情节相关的情节,使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
【示例】
母亲的性格我知道,不到万不得已,她是不会麻烦别人的。我把母亲的脚平放在我的腿上,修剪起来。
母亲的脚是一部沧桑的历史,浓缩了她辛劳的一生。母亲五岁就死了娘,她是穿村里婶子们帮衬的百家鞋长大的。成人时,她穿着自己缝制的绣花鞋嫁给我父亲。母亲赤过脚,在水田里插秧;穿过草鞋,在山地里割草;穿过儿女们扔下的运动鞋,在责任田里劳作。
如今母亲老了,脚面上皮肤粗糙,青筋突起,脚后跟布满了一道道裂口。„„
——《给母亲修脚》
借助插叙性叙述,交代母亲的苦难史,为“我”的孝心复苏作铺垫。这部分文字既不旁生枝节,游离中心,又能宕开一笔,拓展内容。
2、虚实结合法
虚实结合本是诗歌艺术常用的手法,实为眼前实有景物,虚为想象的景物。这种手法也被许多同学用在散文写作中。
【示例】
春天来了!融化的冰水把小溪弄醒了,“丁冬、丁冬”,它就像大自然的神奇歌手,唱着清脆悦耳的歌,向前奔流„„
一幅幅春景,让人从心底漾起圈圈愉悦的波纹,然而我总觉得自然美的后面似乎少了点什么。突然我的心为之一动,一个普通的画面出现在我的眼前:一对深情的恋人在落日的余晖里,在被北约炸为废墟的广场上,紧紧拥抱在一起。而现在,他们已长眠地下。我的心仿佛与它相通了,心灵的触动让我了解了春的真谛,我的思维从未如此清晰地显示出春的内涵:和平与反战才是春永恒的主题。
—— 《春的真谛》
由冰冻融化、小河苏醒的春景联想到废墟上的恋人,由眼前实景到心中虚景,先实后虚,虚实结合,恰到好处地突出了主题。
3、感悟升华法
即在叙述原委、铺垫畜势的基础上抒情议论,揭示感悟,升华主题。
【示例】
母亲的长发柔顺地在脸旁垂下,嘴角微抿,画出一道温柔的弧线,纤细却并不白皙的手指在父亲的鞋带中穿梭回复。
夏日的阳光像一层薄纱,在父亲的侧脸上打出一层光影泯灭的圆圈。父亲低着头,像个犯错的小孩,柔和的目光像一潭深邃的湖水,仿佛隔了千年,恒久不变地穿过氤氲的阳光与浮尘,望着母亲。四目交错的瞬间,相视一笑,没有声音,没有语言,只有阳光般的笑容。
父亲缓缓向前迈了一步,伸出一只手,小心翼翼地将母亲垂落的发丝轻轻地埋在耳际。一抹红霞泛上母亲的脸庞,像少女初恋般的羞涩。
忽然之间,我发现这个瞬间变得盛大空灵,万物生辉,成为了永恒。其实,生活就像一条金色奔腾的大河,虽然其中的每一滴水都那样平凡,但在阳光下,依旧能够成为精彩的瞬间,装点美好的人间。
—— 《精彩瞬间》
文章抓住母亲为父亲系鞋带的细节展开描绘,浓墨重彩,生动形象,最后水到渠成,在抒情性议论中完成瞬间顿悟:平凡能够成为精彩的瞬间,装点美好的人间。
二、抒情散文
与叙事散文相比,抒情散文抒发的情感更强烈,想象更丰富,语言更具有诗意。
抒情散文常常运用象征、比兴、拟人等方法,通过对外在形象的描绘来传达作者的情思,因此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是这类散文最常用的手法。借景抒情,即将感情寓于景物之中,赋景物以生命,明写景,暗写情,做到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托物言志即将情感融于某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具体事物,借助象形联想或意蕴联想把主观情感表现出来。
抒情散文常用技法
1、叙议生情法
即在叙述之后展开适当的抒情性议论,叙述为议论张本,议论升华叙述的内涵,叙议结合,相得益彰。
【示例】
“那好,你睡吧,我只是顺便。”接着是一阵鞋子与地面碰撞的声音,渐渐变低,远去了,直到再也捕捉不到了。杨老师走远了,但“只是顺便”几个字在我心中久久荡漾,激起了片片水花,荡起了圈圈涟漪,往事也连成一片。
(回忆“我”住院返校后帮“我”补课的情形)
那一次,他故意“闲着”来帮我补课,这一次他又“顺便”前来看我,爱人而不着痕迹,助人而不事声张,这是怎样的爱,又是怎样的美?人说大爱无声,大美无言,我享受着老师的关爱,也感受着善和美的极致。
——《夜半敲门声》
先叙述杨老师半夜来看“我”,却道“顺便”,再回忆以前特地帮“我”补课却说“闲着没事”,然后用一段抒情性议论,彰显了杨老师行为的意义:大爱无声,大美无言。
2、联想深化法
即在描写此时此地的景象时,联想到彼时彼地的情形,实现此时此地与彼时彼地的融会贯通。文章有了这种融会贯通,便有了感受的加深和思想的升华,增加了诗意的芬芳。
【示例】
看着父亲微微弯曲的背影,我的脑海里忽然出现了另一位父亲的形象。
那是中考时的一幕。一位父亲一直站在炙热的阳光下,翘首望着百米外的考场。树阴下的家长劝他挪到阴凉处,他神情肃然的脸上挤出薄薄的微笑,嗫嚅道:“站在这里能看清考场。”他就一直这样守望着,站成一尊雕像。不知过了多久,像软泥一样瘫在了地上。众人将她抬到学校大门口的医务室里,医生给他听心跳,量血压,挂吊针,他仍然紧闭双眼。有人附在他耳边轻轻地说道:“学生下考场了。”他猛地从床上坐起来,拔掉针头„„
——《父辈》
由自己的父亲联想到另一位父亲,这就将对父亲的歌颂升华为对父辈的歌颂,感情更浓郁,主题更深刻。
3、为情造景法
即将在生活中感触到的情愫凝结起来,融注到新造的景象中去,创造景中有情、借景生情、情景交融的艺术画面,以传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示例】
凑近那盆梅,花虽不大,却长得细腻雅致,我一直认为黄色是俗气的,而今我眼中的梅,那种黄色却淡雅脱俗。欣喜间,猛然记起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名句,便凑近去,深深吸一口,似乎有一股很清淡的气息,沁人肺腑。香气不浓,但仿佛已久久留在我感觉中了。若能追求得与梅日日为伴,那将是多么美妙的享受!
沉醉在梅花的清秀之中,我无意间看到了一根梅枝,一下子惊住了,它简直是丑陋的,它长得奇形怪状,外皮粗糙,该平的地方凹下去,该凹的地方凸出来,扭曲盘虬,想不到竟如此丑陋的枝干竟孕育出如此芳香素雅,傲然脱俗的梅花!
——《梅》
这两段文字选自以“追求”为话题的习作。作者围绕“追求”的主题设置了一个“情化的自然”,情感渗透于景、事、理之中,造成一种情景相生、物我双会的境界,有力地表现歌颂追求精神的主题。
三、哲理散文
哲理是感悟的参透,思想的火花,是理念的凝聚和睿智的结晶。哲理纵贯古今,横亘中外,包容大千世界,穿透人生社会,寄寓于人生百态、家长里短之中。哲理散文就是抓住哲理闪光的瞬间而写就的内涵丰厚、耐人寻味的哲理美文。
哲理散文常用技法
1、意境营造法
即把深邃的社会内容融入到自然景物、客观生物的描写之中,以其蕴含的哲理来映衬生活哲理,使文章具有意境美。
【示例】
平淡是真
(以“平淡”为话题)
清香四溢的名茶,始于无味,终于无味。„„
湍急飞泻的瀑布,始于宁静,终于宁静。„„
声势显赫的权势,始于落寞,终于落寞。„„
形形色色的人生,始于平淡,终于平淡。„„
平淡,才是人生的真正况味。
文章用名茶的无味、瀑布的宁静、权势的落寞来渲染气势,映衬人生的平淡,耐人寻味,发人深省。由于文章融入自然景物、客观生物的描写,并寄情于景物,突破一般议论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能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2、形象议论法
即借助具体可感的形象展开议论。一般议论文的写作,关注的焦点是社会人情、国计民生、精神品格,但很难展现那种扑面而来的画面美,借助具体可感的形象展开议论,则可以弥补一般议论文的这一缺陷。
【示例】
学会共处 让生活充满生机
(以“共处”为话题)
那是从石缝里涌出的汩汩细流,欢快地流向远方,小鱼在水中嬉戏,怡然自得。嬉戏的小鱼与清澈的小溪共处,为了生活的和谐。
那是翱翔在蓝天的雄鹰,在展翅搏击风云,雄鹰点缀天空,天空赖雄鹰而充满生机。飞翔的雄鹰与广阔的蓝天共处,为了生活的和谐。
那是大海中的轮船,在与风浪共处。
那是浪尖上的海燕,在与风雨共处。
那是温驯的绵羊,在与凶悍的群狼共处。
共处充满和谐,也充满危机。小溪与小鱼共处于悠闲之中,雄鹰与天空共处于自由之中,绵绵羊与群狼共处于竞争之中。这一切的一切都表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和谐。
聪明的人类,你们学到了什么?是磨难,是悠闲,是自由,还是竞争?
嬉戏的小鱼与清澈的小溪共处,飞翔的雄鹰与广阔的蓝天共处,轮船与风浪共处,海燕与风雨共处,温驯的绵羊与凶悍的群狼共处,一连串生动的形象,有力地说明了“共处”的构建和谐的道理,有着相当强的画面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诗化语言法
即努力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借代等修辞手法,美化语言。语言高度凝练,感情丰富集中,节奏鲜明和谐,这是诗歌的特点;而哲理散文虽然属于议论文性散文,但却极具诗意美。
示例:
渴望沟通的桥梁
(以“沟通”为话题)
小草懂得感受雨点的心声。„„
小溪懂得聆听夜莺的歌唱。„„
大海懂得欣赏浪花的舞蹈。„„
天空懂得观摩晚霞的画展。„„
大自然无时无刻不在沟通,可是万物之灵的人类呢?
文章将“小草”“小溪”“大海”“天空”拟人化,较集中地体现了“沟通”的思想内涵,加上段首中心句每句11字,两字一个节拍,给人一种强烈的诗意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