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保护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专题
保护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一:
1、相互联系的观点,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们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人口,资源,环境,经济正是处在相互联系的关系中并互相作用,人口多,资源消耗就大,要提供这么多资源那么环境就会遭到破坏,虽然会带来短期的经济效益,但长期看,经济也必然受到牵制,因为环境被破坏而导致的经济损失,因人口过多导致的就业压力和养老压力都必然牵连经济。因此,他们是相互联系的。资本主义国家走的是先发展后治理的道路,我们国家坚持的是发展与环保并举,近些年来加大了环境保护的力度,归根结底是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2、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当前正确认识两者关系有利于现实经济的发展。有什么样的物质,就有什么样的意识,人口资源环境经济也正体现了这种关系,国家根据我国的人口资源和环境制定政策,发展经济,就是为了适应物质世界,同样,精神对物质有反作用,这些政策也将对人口控制,资源有效利用和环境保护起到积极的作用,这四者的关系就是一种唯物观的体现。
3、坚持发展的观点。
一切事情都出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过去,在奴隶封建社会里,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的矛盾并不是那么突出,所以表面上看去是很和谐的,但是,到了工业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对资源的消耗超越了以往,为了获得资源,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这时候,我们就需要重新审视它们之间的关系,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应只看到短期的经济效益,更应该看到长远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制定积极的政策保护环境,控制人口,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唯有如此,才能获得长远的发展。
4、正确的价值观
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就涉及到是从长远价值还是眼前价值来判断问题,怎样的才是正确的价值观,既要照顾现在人们对社会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也要为子孙后代着想,这之间的利益如何取舍,就要求我们学会用正确的价值观处理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关系。
5.坚持正确的矛盾分析方法
现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抓住这个主要矛盾才能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之间的关系,不能一味追求眼前利益而破坏环境,也不能一味以子孙需求而闲置资源停止发展,它们只是社会矛盾中的一个小矛盾,不能因小失大。一分为二的看问题才是我们应该坚持的。
总之,人口资源环境经济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它们是一个整体。
二: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解决环保问题归根到底要靠发展。我国要消除贫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就必须毫不动摇地把发展经济放在首位,各项工作都要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来展开,无论是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综合国力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和人口素质的提高,还是资源的有效利用,环境和生态的保护,都有赖于经济的发展。但是,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我国在这方面的教训是极为深刻的。因此,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环境保护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保持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方针。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归根到底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解决环境问题,其本质就是一个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与自然从远古天然和谐,到近代工业革命时期的征服与对抗,到当代的自觉调整,努力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文明,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这一矛盾运动和对立统一规律的客观反映。有些同志认为环保与经济发展是对立的,认为要保护环境必然要牺牲经济的发展。这些年的实践证明,正确处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二者是可以相互促进的,可以达到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美国的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状况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可资借鉴的范例。
当今,绿色经济、循环经济成为新世纪的标志。用环保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因此,如何协调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文明是坚持实现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的关键。
三:
发展与保护并重环境与经济共赢
2012年10月09日 来源:中国环境报
核心提示:作为富阳市的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把加强环境保护与推动工业兴市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共赢的双重效应。
今年以来,浙江省、杭州市分别作出了全面实施“工业强省”、“实业兴市”的战略部署。新一届富阳市委、市政府提出,高举“工业兴市”大旗不动摇,为描绘好富裕阳光的富春山居图打牢产业基础。
作为富阳市的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把加强环境保护与推动工业兴市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共赢的双重效应。
四:
区别于以往的“保增长”,现阶段的“稳增长”要更加重视与转方式、调结构的有机结合,更加重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我们要把发展绿色经济作为我国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转型的有效途径,让绿色经济成为“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引擎。
前不久,温家宝总理在出席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上指出,应当积极探索发展绿色经济的有效模式,把发展绿色经济作为各国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世界经济复苏的有效途径。当前我国经济面临巨大的下行压力,GDP增速已经降到四年来最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出口增速等多项指标都降至近年来的最低水平。“稳增长”又一次成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区别于以往的“保增长”,现阶段的“稳增长”要更加重视与转方式、调结构的有机结合,更加重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我国长期以来能源资源利用和配置的低效率和过度依赖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使我国付出了高昂的经济和社会成本,对我国能源安全供给、生态环境保护造成巨大压力,经济增长面临越来越严重的“资源瓶颈”和“环境瓶颈”。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占全世界GDP总量的9%左右,但能源消费却达到了全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19%。我国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美国的3.3倍。过去20年间我国每年由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于GDP的7%—20%。据世界银行测算,2008年我国环境损失相当于国民总收入的9%,而同时期的美国还不到3%。我国要在资源环境瓶颈的严格约束下实现“稳增长”,必须大力发展绿色经济,通过“绿色转型”实现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二篇:关于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关系
关于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
生态作为一个时髦的话题在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中被提到,环境问题当前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民生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影响经济稳定、影响民生的重要问题。只有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绿色经济,进行绿色开发,变掠夺式经济发展模式为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才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前途所在。
生态环境问题是指由由于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严重失调,从而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现象。生态环境问题表现比较突出的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根本上就是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核心思想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构成危害;基本内容是强调人类的发展权利、环境权利与保护环境义务的统一,当代人及后代人发展机会相平等。具体实施:第一,在污染控制战略上,由以往的“末端控制”向“源头控制”转移,推行清洁生产;第二,把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作为环境保护相互联系的组成部分,坚持污染防治与自然保护并重的原则,改变以往重污染防治轻自然保护的做法;第三,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符合生态规律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全面协调人类同环境的关系,改变以往片面追求经济优先或环境优先的做法。一个国家摆脱贫困落后状态,走向经济和社会生活现代化的过程即称为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不仅意味着国民经济规模的扩大,更意味着经济和社会生活素质的提高。所以,经济发展涉及的内容超过了单纯的经济增长,比经济增长更为广泛。
1.2生态环境建设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的一项基本方针。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大力开展植树种草,治理水土流失,防治荒漠化,建设生态农业,经过一代一代人长期地、持续地奋斗,建设祖国秀美山川,是把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重大战略 部署。
我国生态环境建设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量力而行,分步实施,优先抓好对全国有广泛影响的重点区域和重点工程,力争在短时期内有所突破;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讲求实效,采取生物措施、工程措施与农艺措施相结合,各种治理措施科学配置,发挥综合治理效益;坚持依法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依靠科技进步加快建设进程,建立法律法规保障体系和科技支撑体系,使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法制化,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管理科学化;坚持以预防为主,治理与保护、建设与管理并重,除害和兴利并举,实行“边建设、边保护”,使各项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发挥长期效益;坚持把生态环境建设与产业开发、农民脱贫致富、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坚持依靠亿万群众,广泛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多渠道筹集生态环境建设资金。
1.3经济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经济发展是一种合理经济发展形态。通过实施可持续经济发展战略,使社会经济得以形成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这种模式,本质上是现代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它正确地在经济圈、社会圈、生物圈的不同层次中力求达到经济、社会、生态三个子系统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使生产、消费、流通都符合可持续经济发展要求,在产业发展上建立生态农业和生态工业,在区域发展上建立农村与城
市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
《中国21世纪议程》认为,在中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少、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比较落后的条件下实现可持续发展,主要是在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不断改善发展质量,提倡适度消费和清洁生产,控制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持资源基础,建立“低消耗、高收益、低污染、高效益”的良性循环发展模式。即经济发展不但要有量的扩张、也要有质的改善。
2.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环境保护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有着密切关系,是经济、社会发展及稳定的基础,又是重要的制约因素。当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成为阻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威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制约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影响人民真正享受发展成果的重要因素和关键问题。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得到全面改善和提高,不仅要实现经济上的富裕,更要实现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和生活;不仅要保障人们的衣食住行、医疗、教育,更要保障人们能够健康生活、长远发展;不仅要维护公众在个人物质财富上的合法权利,更要维护他们依法享有生态环境等公共资源的权益。惟其如此,才能真正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政治民主、社会公平的国家。由此可见,对于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1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从相克到相生
传统观点认为,经济发展必然要导致污染,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相克的、矛盾的,环境污染与生态恶化是人类发展经济的必然结果,要发展经济就必须承受环境污染的代价,否则经济就失去了发展空间,在经济增长成为各国重要宏观经济目标的条件下,这种观点一度成为破坏环境的正当理由。许多国家,尤其是部分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历程似乎也印证了这一点,几乎都采取了先发展经济,后治理环境的方法。但这并不能作为后起国家借鉴的样板。发达国家当时所面临 的环境资源状况与现在是无法比较的,当时各发达国家是在资源禀赋相对充足的情况下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经济发展及人口扩张对环境的压力相对较小,环境威胁是潜在的。但目前,世界经济发展经过上百年历程,环境资源供给相对减少,而对其需求却在不断增加,环境所面临的压力增大了。人类经济发展所能够消耗的资源在减少,环境资源的稀缺性日益突出。因此先发展后治理的道路已走不通了,不保护环境资源,经济根本无法实现发展。
传统观点是假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是相克的,在此前提下研究环境保护问题。但如果抛开这一假定,还会有另外一种思路,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可以协调发展。可以将环境保护纳入经济发展体系之内,将其作为一种产业来经营,使经济主体能够从治理污染、保护环境中受益,与其利润最大化的目标相一致,使保护环境成为人们一种自觉自利的活动,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从相克到相生的转变。当然这种转变依赖于环境保护制度与管理方式的变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的优势,给予经济主体足够的激励,将环境问题内化到企业的决策过程中,成为其决策的变量,这样企业在做决策之前就会像考虑劳动力与资金成本一样,将对所采取的行动作为一个决策因素,或是将保护环境本身作为一种可赢利的事业加以发展,从而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因此对传统环境保护制度进行扬弃,将经济政策与手段引入环境保护之中,实现环境保护制度的创新,应是未来环境政策的重要取向。
2.2保护环境,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
由于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建立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上,所以国家保护整个生命支撑系统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以及生物的多样性;解决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保护自然资源,保持资源的可持续供给能力,避免脆弱的生态系统;发展森林和保护城乡生态环境;积极参加保护全球环境生态方面的国际合作,努力使我国的环境污染得到控制,重点城市的环境质量有所提高,自然生态恶化的趋势有所减缓,从而逐步使资源、环境与社会的发展相互协调。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最为突出的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是,由于二氧化碳排放所引起的温室效应、由于二氧化硫排放的增加引起的酸雨危害、由于大量使用氟利昂所造成的大气臭氧层破坏等。在这些方面发达国家肩负着更大的使命。因为这些国家的消费水平按照人口平均量计算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所以造成的环境污染也更严重。空气污染如此,其他方面也类似。
另外,发达国家需要采取行动,控制它们向发展中国家出口不再被允许出口的有害物质和不安全技术。作为国际社会中负责任的一员和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深知自己在全球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中的重要责任。中国在发展中,对自身经济发展所产生的种种资源、环境、问题的困扰,和对因地球生态环境恶化而引起的各种环境问题已有深刻的认识。中国将以全球伙伴的精神参与环境与发展领域的广泛国际合作,认真履行中国加入的全球环境与发展方面的各项公约,不懈地致力于中国所应承担的义务。为此,中国政府将继续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高度的重视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工作,以更积极、认真和负责的态度参与保护地球环境及追求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各种国际合作。
生态系统的建设和保护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而生态系统保护和建设好了,不但会为发展经济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本身也会有直接的经济效益。经济要发展,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建设必须先行,生态系统的建设和保护既是环境保护的中心环节,也是当前经济发展的基础和中心环节。尽快恢复遭到严重破坏的森林、草场等自然生态系统,是当前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绿色大开发 是以生态系统的建设和保护为主并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不能出现为追求经济效益而违背自然规律,盲目营造当地不宜的经济林的现象。森林建成后的开发也要予以必要的限制。只有将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前途所在。
3.结论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缺一不可。经济的发展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基础,只有绿色的可持续的发展才是长远的、健康的,有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而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也要顾及到经济的发展,我们不能停滞不前,要发展经济才能使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只有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绿色经济,进行绿色开发,变掠夺式经济发展模式为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才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前途所在。
第三篇:保护环境关系你我他范文
保护环境关系你我他对于保护环境,需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了。许多事情当然必须由国家和政府来做,比如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禁止使用氟利昂等等。但是,有些事情却与我们每一个人有关。我们如何做到从我做起,保护环境呢?下面几条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做到的: 首先,必须遵守有关禁止乱扔各种废弃物的规定,把废弃物扔到指定的地点或者容器内,特别是不要乱扔废电池,因为一节废电池中所含的重金属,如果流到清洁的水中,它造成的污染是非常厉害的。在学习中,要尽量节省文具用品,杜绝浪费,比如,铅笔是用木材制造的,浪费了铅笔就等于毁灭了森林。应该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饮料杯、泡沫饭盒、塑料袋和一次性筷子,用陶瓷杯、纸饭盒、布袋和普通竹筷子来替代,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少垃圾的产生。虽然泡泡糖是小朋友们十分喜爱的糖果,是一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食品,但是,千万不要乱扔咀嚼后的胶基,因为它会到处乱黏。在吃的时候,可以先将它的包装纸收好,用来包裹吐出来的胶基,然后,再将它扔到废物箱内。不要随意捕杀野生动物,尤其不要吃人类的益友——青蛙,因为1只青蛙1年内大约能吃掉1.5万只昆虫,其中主要是害虫。要爱护花草树木,不破坏城市绿化,并且积极参加绿化植树活动。离开房间时,关上电灯并且拔掉电视机、音响、计算机等的电器插头即使在最寒冷的地方,也没有必要使室温超过18℃,如果你觉得冷,可以多穿一点衣服。尽可能用节能灯代替普通灯泡,尽管它的价格相对贵一些,但它的耗电量只及普通灯泡的一小部分。用密闭容器代替塑料包装物来储藏食物。购买饮料尽可能选择可回收再利用的罐装饮料。请携带自己的购物袋去购物,以避免使用不可回收利用、不可分解的塑料袋。节约用水,在刷牙时,请关闭水龙头。园丁应施用有机肥料,如混合肥和粪肥,避免使用杀虫剂和除草剂,因为它们会渗入泥土,危害水源。开车时减速行驶,这样耗油量小,还可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尽量以步代车或骑自行车。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也无论是家庭、国家,还是世界,环境永远是我们的朋友,善待朋友,就是善待我们自己.地球是茫茫宇宙间海洋中唯一的一艘载有生命的航船,我们人类是这艘船上的乘客。当船漏水的时候,谁能说拯救地球与我无关?面对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实,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人都会明白:保护环境,拯救地球,是我们人类共同的责任。对21世纪的世界公民来说,环境保护意识的高低反映着一个人的素质。让我们携起手来,为保护环境、拯救地球而积极行动,做21世纪的优秀世界公民,共同为我们的地球缔造一个绿色的明天!
第四篇:正确处理关系促进经济发展
正确处理关系促进经济发展
戴南国土资源所
今年以来,我们戴南国土资源所在市局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践
行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调高目标,调优标准,正确处理好保护资源、保障发展两者关系,严格落实“保增长、保红线”双保行动,全面提升履职服务能力,有力地促进了戴南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值此第19个“6〃25”土地日到来之际,我所就“双保”工作的主要做法汇报如下:
一、强化服务、增强能力,保障发展上水平。
如何把国土资源管理融入到戴南经济快速、高效发展中去?我们始终坚持服务发展为第一要务,着力于“为发展服务、让群众满意”这一主题,既热情服务、用足政策,又坚持标准,严格把关,积极服务于戴南“111”工程建设之中,努力做到管理、社会效益的双赢。一是在为地方党委政府当好参谋和助手上有新位置。我们以优质服务为前提,着重在全面履行国土资源管理职能上,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管理和服务水平,主动参与戴南小城市和新农村等建设,努力做到工作前移,为戴南新一轮发展出谋划策。二是在跟踪服务项目建设上有新起色。对重大项目、政府为民工程的用地需求,实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跟踪服务,认真记好用地日记,主动切换角色,切实调解用地矛盾,上门征求仍需改正的用地服务建
议。三是在高效服务园区发展上有新作为。紧紧围绕千亿级戴南不锈钢制品产业集群发展,按照“规范、创新、效能、管理”的要求,全力做好江苏戴南科技园区用地服务工作,简化办事内容,减少办事环节,提高办事效率,高效快捷地服务好重大项目的规划申报、供地等服务工作。四是在优质服务群众办事上有新突破。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始终坚持“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这一主题,把小事办实、把实事办好。
二、高效利用、多着并举,节约集约有实招。
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破难题、保发展、促节能”的要求,正确处理好耕地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强化管理,严格保护资源,节约集约、开源节流,土地供应尽力满足全镇经济发展需求,有效地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一是大力推进大项目优化确保供地。近年来,我们先后为兴达钢帘线、新宏大、兴利来、明璐、新华达、希尔发、兴海、星火特钢等一批重大项目企业,认真做好用地手续服务,量化服务标准、量化考核要求,去年下半年我所专门成立了服务于戴南科技园区的用地服务组,由一名副所长任组长,专职其事服务于园区建设,特别是去年下半年兴达钢帘线公司年产15万吨,投资10亿元子午线轮胎钢帘线扩产项目用地报批,在市局的关心支持下,争取了省点供计划,确保了企业顺利发展。二是大力推进园区园中园标准厂房发展。去年下半年我所在用地计划偏紧的宏观调控大形势下,我们积极化解经济发展与用地从紧矛盾,建议镇政府在戴南科技园区设立园中园,将一些环保、产业政策等均达到国家标准要求,投资低于1000万元,用地10亩以下的利税高的小企
业,不予单独供地办手续,全部进入由镇政府投资的园中园标准厂房中去,分别于去年、今年初由镇政府统一办理了60亩、165亩用地出让手续。有力地解决了用地紧张与企业无序扩张、分散经营的混乱状况。三是大力推进农民公寓楼建设。近年来,我镇为提升城镇品位和有效充分利用土地,对镇区村符合安排的农户,不再单独安排宅基地,全部由各村统一建农民公寓楼,目前张万、赵家、刁家等农民公寓进行建设之中。四是加大清理闲置土地和盘活存量土地力度。我们针对戴南经济发展空间及平台越来越窄小的现状,在市局和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对闲置土地严格推进“两强”:强力征收,对无正当理由的,闲置土地满一年不满两年的,严格执行闲置土地处理政策,对未充分利用土地,限制其向银行抵押贷款;强制收回,对无正当理由,闲置二年或二年以上,我们将坚持原则,重新进行配置使用,从去年下半年推进这项工作以来,共盘活清理各类闲置土地13宗,面积达600亩;同时限制各村再设立村工业区,并根据城镇建设需要,有条件地逐步将老企业拆迁至镇园区,老厂区土地用于盘活,依据城镇规划用途实行挂牌。有效地解决和缓解了我镇用地矛盾。
三、加强监管、严格履职,耕地保护上台阶。
作为基层国土部门,与用地业主零距离接触,如何保护好土地,特别是耕地,我们始终坚持依法行政,耕地保护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强化批后监管跟踪力度。对已批项目用地,特别是工业用地的供后管理,我们进一步强化跟踪管理,对容积率低,建筑系数、密度不高的企业,没有按供地要求,督促其正确合理使用
土地,加大监管和处理力度,尽量减少厂区职工宿舍用地比例,鼓励建设多层厂房,向空间要土地、寻发展,并且建立了跟踪管理台帐,确保每宗在建项目用地均现场悬挂了用地批准通知书,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二是强化全社会齐抓共管耕地保护意识。今年以来,本着依法管地的原则,建立了以政府主抓的执法监察共同责任体系。镇政府分别于2月份、4月份召开了全镇国土资源管理专题会议、及在全镇范围内继续推进“土地执法模范乡镇创建”两次专题会议,会上签订了09年全镇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考核、基本农田及耕地保护考核双责任书,建立了全镇三级土地执法监察和耕地保护管理网络组织,在全镇上下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三是强化土地执法监察力度。我们强化责任人对各责任片区域执法巡查管理力度,落实了土地巡查周报、月结制度,明确了巡查的目的、职责、应采取的措施,对一些违法用地行为做到早发现、早制止,同时加强群众的来信来访工作,其中对重点信访,我所明确专人,落实责任,密切注视动态,确保控制在萌芽状态。
以上是我所在“双保”上的一些粗浅做法,在今后的工作中,特别是在“践行科学发展观,我为兴化作贡献”和戴南“111”工程建设中,我们将进一步解放思想,真抓实干,齐心协力,开拓创新,为更好地服务于戴南和兴化新一轮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我们不懈努力。
二00九年六月十一日
第五篇: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模版]
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
从理论上看,环境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是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它们之间不仅是相互制约的,而且是相互促进的。区域经济发展是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物质条件与保障,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区域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基础。
首先,二者是对立关系。非科学的区域经济发展会导致环境污染问题的产生与加剧,环境污染反过来又会制约区域经济发展。
一般来说,在经济发展的起步阶段,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要大一些。这是因为一方面,由于人们认识的滞后性与利益的诱惑性,欠发达地区在经济发展中急于求成,会采取“以环境换增长的模式”;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欠发达地区用于治理环境的经费不足。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过渡的加速发展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是经济总量小而增长速度快。因此区域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巨大压力和环境问题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严重制约是我国大部分地区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主要困难和突出矛盾。
其次,二者是统一关系。环境的改善有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而区域经济的发展则能为环境保护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技术与基础设施支持。
一方面,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但能降低区域经济发展成本,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支持,而且越来越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与组成部分,通过新的产业形态(如生态产业、生态旅游业、环保产业)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与区域经济发展质量提高。另一方面,区域经济发展不但是生态环境保护的物质基础,而且是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重要源泉与内容。从物质基础看,区域经济实力的增强,为环境保护提供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从源泉与内容看,合理的区域产业结构可以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改变气候,培育新的质量更高的环境。
环境保护对区域经济发展有什么重要作用?
从表面和短期看,环境保护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消极作用。表现在一定时期内环境保护的目标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目标脱节,影响区域经济发展速度与效益。但从本质和长期看,环境保护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促进区域经济平稳较快持续发展。区域经济发展是以生态环境为基础的,良好的环境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环境资源的多寡、优劣决定着区域经济活动的规模和速度。环境保护与环境生态化又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决定着区域经济发展速度与质量。就环境保护而言,将环保产业与服务纳入区域产业的体系之内,将环保产业作为一种新的产业来经营,同样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为国家和企业带来直接经济利益。就环境生态化而言,环境生态化会直接或间接衍生出一系列产业(绿化、卫生、文化产业),提供许多就业机会。
推动区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环境保护的结果必然衍生出一系列相关新型产业,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推动区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比如,环保产业、生态产业、循环经济产业等。可以说环境保护是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助推器。
降低区域经济发展的成本。环境保护使环境良性化,从短期看直接降低区域经济发展的成本,从长期看为区域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动力支持。
促进区域经济良性循环与运行。环境保护与培育能够吸纳和同化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弃物,实现清洁生产,废物利用,支持人类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良好的环境保护与培育,可以促进节约经济、循环经济发展,使区域经济实现良性运行。
提高生活质量与提升人们的境界。良好的环境,可以满足人们的精神享受,提高生活质量,可以使人们心情轻松、精神愉快,有利于提高人体素质与思想境界,还可以使人们容易形成友好的相互关系,更有效地工作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