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对中学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思考

时间:2019-05-14 06:32: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课改背景下对中学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课改背景下对中学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思考》。

第一篇:新课改背景下对中学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思考

新课改背景下对中学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思考新课改背景下在生物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的必要性

1.1生物教学的现状要求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众所周知,生物科学是关系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科学,21世纪将是生物世纪,中学生学好生物课,打好生物学基础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目前初中生物教学的现状堪忧。相当一部分农村中学老师依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满堂灌、机械训练、题海战术、延时拼耗的教学方式仍然在使用,甚至有相当多的农村中学缺乏专业的生物教师,再加上中考不考生物,学校、家长、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评价体系不完善,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下降,这最终导致环境保护知识的传授尚未纳入教学主渠道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环境保护教育尚未引起广大生物教师的重视。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的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中学教材,中学生物课成为与环境保护知识密切相关的唯一学科。另外,在中学生物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规定了环境教育目标、内容和具体可行的案。因此,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又是可行的。

1.2环境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素质教育是全面提高公民的素质, 而环境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包括环境意识在内)的基本手段,是素质教育的需要。环境教育是建设和谐社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前提,环境意识如何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所以当代中学生必须进行环境教育。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在生物教学中不断激发学生对生存环境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思想,为今后不断改善和共同维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奠定坚实基础。所以说,环境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素质教

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1.3 生物新课程标准突出了培养环境意识和行为的目标

新世纪中学课程教材改革的重点是如何更好地体现学生发展和社会需要。教育部2001年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联系”的基本理念,重视“科学、技术、社会”关系的教育,建构了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新课程体系,综合考虑学生发展的需要、社会的需要和生物科学的需要。具有关心、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是九年义务教育重要的培养目标。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内容标准突出了人与生物圈,包括了“生物与环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和“生物圈中的人”等主题,在选择生物基础知识的同时,选择一些与生物学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以及人类共同面临的人口、环境等问题,以便使学生通过学习,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形成珍爱生命的情感,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产生社会责任感,并付诸于行动。以环境教育为主线,提高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在生物新课程标准与新编教科书中得到了充分体现。2 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

在生物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主要是通过课堂渗透的方法来进行,还可以通过课外活动和社会调查等辅助形式来加强教育。

2.1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学校教育是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育,课堂教学是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主要场所。要在学校中进行环境教育,就应该充分利用课堂这个主阵地和主渠道进行渗透。

2.1.1充分利用教材内容,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现行的中学生物教材中,蕴含了许多环境教育的素材,教师可以努力挖掘教材中的环境教育部分,结合生物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讲授,由浅入深,进行适当延伸,不断渗透,结合实际,激发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兴趣和危机感,努力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例如,在讲“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时,可介绍: 1公顷阔叶林每天可吸收1000kg二氧化碳,释放730kg氧气。使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保持平衡,保障了人类不受缺氧的威胁。

2.1.2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加深学生的环境意识

在教学活动中,一堂课教学内容的安排完全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对教学资源的选取和利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不影响课程教学内容的前提下,适度穿插一些环境教育的内容,对课堂气氛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显得生动活泼。现今,网络的信息高速传递和拥有的大量资源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极大便利,教师可利用网络技术渗透环境教育,给学生介绍一些有关环境教育的网站,供学生学习,通过网络学生能接触到一些环境的热点话题,极大地开阔了眼界,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条件不足的地区,可利用当地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挂图、标本等进行环境教育等,甚至可以通过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环境教育,使学生直观地认识到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及环保自然环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责任心和自觉性,从而把保护环境的概念变为自觉的行动。

2.1.3补充课外内容,扩大学生知识面

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当补充一些课外知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自然界,了解现今的环境状况,以及环保的基本知识和技术,这样有利于他们将环境问题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认识到环保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因为不合理的开发和

利用自然资源,不注意环境保护工作,造成了全球性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由于臭氧层被破坏,温室效应在加剧,使地球气温不断升高,南极冰川开始融化,海平面不断升高,世界上的沿海城市和大量土地将被海水吞没。这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不仅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进步,甚至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由于人类向自然的过度索取,已经导致了大自然无情的报复,飓风,暴雨,暴风雪,干旱,洪涝,虫害,酷暑,地震等灾情不期而至。

2.1.4精心设计考试题,落实环境知识

做为学生最关心的莫过于考试成绩,环境教育是中学生物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有关环保知识考试题,一方面可检查学生对环保知识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能引起学生对环境知识的重视,促使学生平时多留心环境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练习和考试中,有意识地增加一些环境知识的习题,如讲到森林生态系统时,设计一些与《森林法》、《环境保护法》相关的习题,在讲到水分代谢时,设计一些我国水资源状况、与《水法》、《水污染防治法》相关的习题。

2.2通过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进行环境教育

在教育信息传递中,对重要问题不能只用一种传递方式,也不能只采用一种训练形式。根据生物教学实际情况,仅仅通过课堂教学渗透环境教育,其力度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将课堂教学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结合起来,联系实际,联系社会,联系生活,强化环境意识,对学生实施全方位的环境教育。

2.2.1组织课外阅读,增加学生的环保知识

中学生的求知欲旺盛,知识信息接收广泛,求知范围已经远远超出教材。我们充分利用学生求知欲强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阅读一些环保方面的书籍和文章,如《中国环境报》、《环境科学》、《环境保护》等,让学生及时了解国内外环境科学发展概况,帮助他们认识环境问题和环境污染的由来,并自觉在生活、学习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引导他们把学到的环保知识与课堂所学的生物、化学、地理等基础知识联系起来,解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环境污染问题,使他们明白高科技和新发明是改善和保护环境的有效手段,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树立攀登科学高峰和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信心。

2.2.2 开设专题讲座和环保主题班会

人类活动产生的环境问题每时每刻在世界范围内发生着,为使学生关注环境保护的热点问题,拓宽学生的环保知识,我们结合实际情况不定期举办专题讲座或组织班级主题班会。如结合周边环境随意排放污水的情况,举办“保护我们的母亲河”专题讲座。此外,还可邀请校外的环境专家作环境教育的专题讲座,讲座完毕后,可开设会后会,分组讨论,这样有助于学生对环境认识的提高,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涉及到每一个人的生存,激起他们对生态环境的危机感,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环保行为习惯。

2.2.3利用各重大环保节日渗透环境教育

随着人类对环境的关注和重视,与环境相关的节日很多,如“环境日”、“无烟日”、“植树节”、“爱鸟周”、“湿地日”等,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节日积极开展环境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社会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亲身感受[9]。例如,在每年3月12日的植树节组织学生开展植树活动;4月22日的“世界地球日”活动中,围绕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的主题,师生共同收集资料,利用标语、墙报、校报等开辟专栏,组织大量的宣传活动;甘肃省的爱鸟

周是在每年4月的最后一周,教师可带领学生进入大街小巷进行宣传,有条件的话,教师可带领学生到一些保护区悬人工鸟巢,招引益鸟;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在此期间,教师可组织学生利用废品进行环保小制作,举办优秀作品展览。开展防止“白色污染”和保护自然资源等系列活动,不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和筷子,少用或不用贺年卡等。学生亲身参与这些社会活动不仅可以积累环境保护知识,也可使他们的心灵受到震撼,确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3 结语

地球只有一个,环境质量仍在恶化,国民的环境素质仍很低下,因此,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渗入环境教育是十分重要的。环境教育可以使学生正确认识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懂得爱护自然界的生物,认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和可持续发展观念,这对提高国民的环保素质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对中学生加强环境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坚持“晓之以理,持之以恒,导之以行”的教学原则,通过多渠道、多手段、多方法、多途径地在生物教学中切实渗透环境教育,就能够引发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心,从而增强他们的环境意识,逐步建立起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观念,进而使其形成与环境和谐共存的行为模式。愿各界同仁共同努力,为培养具有现代环境意识和环境道德的新一代公民贡献我们的力量。

第二篇:对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对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张惠玲

目前,初中英语教育普遍存在着“费时多,收效低”的问题。特别是西部地区的中学,学生听说能力滞后,语言交际能力较差。因此,如何上好一堂英语课,向课堂要效益,是初中英语教师长期面临的,而且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经过十几年的英语教学实践,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效果会更好。

一、融洽师生关系,调整学生的情绪。

和谐的师生关系,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其应变能力,从而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要想让学生学好一门课,就必须让学生喜欢这门课,要想让学生喜欢这门课,就必须让学生喜欢任课教师。正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要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当然也要注意把握好度,不能让学生过于自由散漫。教师应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扎实的知识功底、娴熟的教学技巧吸引学生,以此牵引学生上课时的注意力。课堂上教师的目光应该关注到每一位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在关心着他们,这样他们才会集中精力听课,这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最佳途径。另外,在课堂上提问时要注意捕捉时机,问题问得过早,学生的思路跟不上,问得过晚,起不到让学生主动思考的作用。因此,教师上课时要学会察颜观色,注意学生的表情所传递的反馈信息。师生关系和谐了,学生也就敢于张口多说、多问了。有的教师在课堂上过分严肃,不苟言笑,使课堂气氛死气沉沉,这样往往会引发学生的反感。如果学生对一个教师反感了,是不可能将他所授的课学好的。所以,师生关系的融洽是上好一堂课的必 1

要条件。学生尊重教师,喜欢教师,才能对这门课表现出兴趣,进而学好这门课。

二、巧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注意形式的多样性。笔者通过几年的实践尝试,一直采取以下几种方法,得到了学生的积极响应,效果较好。一是让学生在课前进行三分钟演讲。由于初中学生大多数自我表现欲强,凡事都愿意尝试,因此,教师可以抓住这些特点让学生轮流演讲。演讲的方式,可以是单独演讲,可以找同学合作演讲,也可以多人表演对话或短剧。演讲的内容,学生可以自己编写,也可以查资料找适合自己的内容。经过几年的训练,他们演讲的内容越来越长,口语表达越来越流畅,演技越来越高,学习英语的兴趣越来越浓。尽管是短短的几分钟,可它对整节课的“热身”作用是不能低估的。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是创设情景,引“人”入胜。比如一个游戏、一场对话、一次会餐、一次交际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通过描述、直观演示、表情、手势等,把学生引入事先设定的或课文句型需要的情景中,使学生很快地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在创设情景时要以适当、新颖为原则。

三、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气氛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会出现精神疲倦、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教师可适时地让学生做一些英语小游戏,活跃课堂气氛。其次,教师可适量地举行一些竞赛活动,使尽可能多的学生有体验成功的机会,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再者,运用多种手法来活跃课堂气氛。比如,记忆单词可

以采取竞赛的方式;复习和讲授语法,可以采用游戏的方法;在讲授课文和理解课文时,可以采用多媒体的手段等等。总之,英语教学最忌讳的是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教学方式,教师要想方设法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参与教学,掌握知识。

四、有一颗认真负责的心。

教师的责任心也是教师的道德心。笔者认为,教师的责任重于泰山,每个教师的身上都肩负着家长的殷切希望和几十个学生的未来。一个学生不是教师的全部,但一个学生却是家长的百分之百。作为教师,责任心主要表现在对工作极端负责,为上好每一堂课不惜花费精力做充分的准备。在教学方法上,应大胆创新进取,不墨守成规;对待业务应精益求精,充分利用时间,不断为自己充电,以备不时之需;在对待学生的问题上,应从学生的能力发展考虑,从学生的终身发展着想,不要急功近利,只看一时一刻的成绩高低;要关爱每一位学生,真正做到爱岗敬业、为人师表;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有利的教学环境。教师如果让责任心永伴自己,就一定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掌握了课堂教学的方法与技巧,就会使教师轻轻松松地驾驭课堂。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结合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

第三篇: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30 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屈静 大连市第四十四中学 摘要:初中阶段是一个人一生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阶段,它是一个人人生观,世界观逐渐趋于稳定的一个阶段。作为初中教师我也 深刻的体会到了学生在这个时期在个性、情绪、兴趣等方面正在经历着种种变化。这些变化会令很多同学有不同的感觉。加之学习压 力的增加,很多同学都遇到了心理发展方面的问题。因此,新时代赋予我们教师的使命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应该成为学生的 心灵导师。学校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更是我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地点。如何在生物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培养 学生的健全人格,养成阳光心态,是我们每一位生物教师所要思考的问题。首先,我们要从教学的内容入手,挖掘教材中与心育有关 的教学内容。其次,还要从教学理念上入手,创建一个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这样才能有效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生物教学;课程内容;师生关系

一、挖掘教材中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内容并进行加工整理 1.立足课标,挖掘课标中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内容

课程标准作为每一门学科教材编写、教学、评估的依据,规 定了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的框架,并提出教学意见和评 价意见。因此,为了更好的将心育工作与教学工作整合,应对课 标中的心育内容和理念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挖掘与之相关的 心育内容。

2.整理知识点,从中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素材

纵览整个初中生物教材很多内容的编写都可以挖掘出心理健 康教育的内容,特别是有关于生命的教育和青春期心理教育。例 如在讲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时,教材中出示了一个骆驼刺适应干 燥环境的例子,我会引导学生发现生命的可敬,从而思考生命的 价值。而关于青春心理教育这部分内容,我在讲受精作用时,我 会补充几千万

个精子只有一枚最优秀的精子才能成功的与卵细胞 结合,所以每个生命的形成都是一次独一无二的旅程。从而引导 学生对自己生命的思考,增强自信,正确的面对自己的个性。我 们只要平时多搜集,适当的在课堂上进行补充,一定能起到良好 的心育效果。

3.收集课外内容,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和整合

初中生物教学内容包括十个一级主题和若干二级主题。课程 内容涉及面广,内容繁多。因此教材里涉及的心育内容还不是很 充实。所以,需要教师对其进行补充和整合,为适时的对学生进 行心理健康教育做准备。例如,通过向学生补充科学简史和科学 家的成长故事,能够取得较好的心育效果。从科学家的故事中, 学生不仅体会到生物学科的思维过程和研究方法,同时学生也能 从科学家的名人轶事中学习到很多优秀的意识品质和良好的心理 状态。例如,在介绍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时,可以介绍他默 默付出的那十年,没有辉煌的成就,只有一次次实验的失败。青 春期的孩子容易患得患失,通过这样的故事可以让学生懂得积极 乐观的心态和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比成就本身更可贵。

二、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

1.更新教育理念,创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一个融洽、活跃、和谐的课堂氛围本身就是一种心理健康的 教育。如何创建这种新型师生关系,创建和谐课堂,让学生体会 到自己是被尊重、被理解、被鼓励的呢?首先,在课堂上教师应 该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回答进行肯定和具体的评价。课堂上,不 管学生的答案是否准确,我都会对这些学生的答案进行积极的鼓 励和具体的点评。而对于能在课堂上提出质疑的学生,我会鼓励 他的质疑,并说明提出问题是非常好的习惯,提出一个问题比解 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其次,我认为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还 要从一些细节入手,比如一些肢体语言和眼神。上课前面带微笑 的环视每一位同学,会让孩子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而对上课时 注意力不集中或者是违反纪律的学生,我会抚摸一下他的头,这 样在不伤害他自尊心的同时,教师本身也赢得了一份信任。最后, 我认为作为一个教师要培养自己爱的品格。一个没有爱的教师是 无法用自己的情感和人格去塑造学生的。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和谐 的生物课堂是我们进

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条件,相信我们用 爱支撑起来的天空会让每一位学生的心理充满阳光。

2.重视生物探究活动,适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生物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通过实验设计、操作、观察和结论分析,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有意识的培养 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让学生学会合作和分享。例如, 在进行 “观 察草履虫的实验”中,我将书中的实验内容扩展到了“一滴水中 会有哪些生命”这样一个实验。当然,要想从一滴水中观察到单 细胞生物是有一定难度的,而且需要十分的耐心。并提示成功的 小组将水样分给没有看到的小组,鼓励学生分享他们所看到的微 观世界,让学生们体会到分享的快乐。通过几年的教学工作,我 深深的体会到现在的孩子生活中并不缺少表扬和鼓励,而他们缺 少的正是如何面对挫折和如何分享快乐。通过这样的一节实验课, 相信学生们会从中有所感悟。

目前,由学生的心理问题而引发的各类事件层出不穷,这也 引起了全社会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关注。而作为学科教师我们更应 该积极关注学生的各类心理问题,责无旁贷的负担起这一责任。在培养学生生物能力的同时,牢牢抓住课堂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 有效渗透,不断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为祖国培养出身体和 心理同样健康的一代新人!>才智

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屈静

作者单位:大连市第四十四中学 刊名:

才智

英文刊名:caizhi 年,卷(期:2015(3 引用本文格式:屈静 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期刊论文]-才智 2015(3

第四篇:新课改背景下教学反思

结合“太谷学习”谈一些自己对新课改教学的体会

谈到新课改,我已接触它有五个年头,一直处在模仿、探索当中,一直边教边思考,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具体应该怎么做。这学期学校又指派我到山西省太谷县二中学习长达20天,感受颇深,想抒发一些自己在教与学方面的感想,一直无从下手,最近,终于按捺不住,还是把这些不成熟的想法写出来吧,望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我主要从一下几个方面阐述我的观点:

一、简述一些名校能形成自己独树一帜的模式的发展背景——课改的道路是漫长而曲折的

学校发展能形成良性发展,课改初现成效,原因是多方面的,影响它的因素实在太多了。比如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本校校长的背景。有了既定的软实力,就会得到社会支持,尤其是政府支持,能拉来投资、贷款,请来专家,这样一来,学校面积扩大了,各种各样的硬件配备齐全了,专家对学情也研究清楚了,进而定出了适合该校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模式,如此一来社会看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生源吸引过来了,清华北大有材料了,只需过3-6年,整个学校声誉极速提升,家长、社会更放心了,好学生源源不断进入学校,学校收费水涨船高,学校配备更加齐全,教师的绩效和福利越来越丰厚,机制也越来越完善,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也越好,教研活动就会搞的有声有色,各项工作都会做的尽职尽责,从而形成模式,形成习惯,开始良性循环。

总而言之,学校有良好的发展,能形成模式化教学与管理,真可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任重而道远,应分各种情况去看待和分析。

二、简述“教学理念”——作为一个教师必须要遵从的

作为一个教师,必须深刻领会教学理念的内涵,根据所听所学吸取精华,去其糟粕,不要一味的去追求形式的照搬与模仿。重点应该是提升自我修养与素质,对高中数学的教学能触类旁通,驾轻就熟,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忌夜郎自大,眼高是低,自以为是、自以为满、自以为优、自以为标。

要成为一个好的数学老师,首先要明白教学理念;第一,要“依标施教”。应该认真的去研究“课标、教材、教师教学用书、近五年高考命题的规则与趋势”。研究课标,就会准确把握每一章、每一节、每一个知识点的地位,到底属于“了解、理解、掌握”中的哪一类。教学时、命题时就会有的放矢;研究教材,就会准确把握各块知识的纵横联系,知道每一块知识学习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研究教师教学用书,就会准确的把握重点、难点,以及该重点怎样突出,该难点怎样突破;研究高考命题规则与趋势,就会准确把握历年的命题规律,从而掌握命题趋势,真正体现“一题多元、多题一源、纵横联系、以不变应万变”的目标。第二,要“以学定教”。即认真研究学生的情况,根据实际学情,确定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第三,要“先学后导”。先让学生自主的学,充分发散思维、暴露问题,形成结构化预习的要求,最后合作探究出共性问题,从而在课堂上经老师诱导、引导,进而解决问题(做习题也一样)。第四,要适时的进行“问题评价”。即从三维目标着手进行评价。只有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去把握,认真注意了这些,才能真正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处理的历程、达到的目的。这就是教学理念,我认为,只有从理念上认识了,才能谈得上教学模式。

三、阐释两个“模式”——准确、全面的把握所受内容以及具体应怎样解题

模式一:“139思维模式”。它的主要作用是在课前书写课题解读的。具体操作步骤是“一个课题,三个方面,九个落点”。它的含义是针对一个具体的课题,应该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用”这个三个方面去书写。“是什么”包括四个落点,即该课题的“构成要素是什么、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要素与整体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要素与整体的本质与内涵是什么”,“为什么”包括两个落点,即学习该课题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怎么用”包括三个落点,即在该课题的学习中以及学习后应把握的“规程、规范与规律”。当一个老师从这九个具体方面对一个课题进行解读了,我相信,每一节都可以从三维目标上都能得到很好的实现。

模式二:“123试题解析模式”。因为有些比较难的问题,仅仅从已知上或所求上根本找不到任何思路。所以这种模式的的主要作用是面对一道数学试题,应该怎样去解决它。它的含义是“一道试题,已知与所求两个切入点,三种或多种结合点”。即对于一道数学试题,应该同时从已知与所求两个方面寻找突破口,由已知条件尽可能的寻找其所有的必要条件,看能得到什么结论,由所求尽可能的去寻找使之成立的充分条件,当这些所有能找到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都找到后,认真观察它们之间的联系,寻找结合点,一个结合点就是一种解题途径,有时可能找到好几个结合点,此时我们就可以合理选择,从中优化出一种解决该问题的最行之有效的方式。如此一来,很多较复杂的数学问题,只要你基本素养较高的话,都可以可到解决。

四、结合我校实际,具体谈一下我对新课改的想法

没有有效的教研,就没有有效的课改,所以,课改的前提是要做起有效的教研活动来。提前两周通过“同课异构”,共同研讨课题内容,集思广益,达成共识,然后分组安排课题解读、学案、周检测题的制作。在有效教研的保证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完成教学任务。

(一)课题解读、教学设计的书写。要书写课题解读,必须参考“课标、教材、教师教学用书,近年的高考命题规律”。有时无需专门书写,但必须要做到心中有数,当然必须要将课题解读的各个方面渗透到教学设计中。

(二)课型的确定及三单的制作。根据课题解读确定课型,进而确定需要制作几单,一般课型只需制作问题导读评价单,重点课型根据情况制作问题解决单和问题拓展单,通常情况下,问题拓展单在一章结束了制作一个针对本章的就可以了。

(三)课堂前中后的具体操作。①课前下发导读单,完成结构化预习;②课中根据“新授课”与“习题课”的不同特点,以问题引领课堂,学生参与展示、讨论,教师总结评价;③课后安排作业,加强训练(先独学、独做,若自己解决不了在对学、群学,若经过这样的步骤还不能解决,及时收集、归纳、归置到每组的学科长,上交学术助理,呈递给老师,老师下节课引导共同解决)。

(四)周检测题的制作实施。每周星期五安排老师主要针对本周所学内容,精选试题制作训练检测题,整个年级统一时间进行一次周训练。

(五)课堂笔记的整理及正式作业的布置。虽有导读单、问题解决单,但课堂笔记绝不能取掉或不记;同时正式作业本必须要有,只不过必须注意书写的规范与规程。

(六)作业的批改。每次由学术助理收缴各组学科长的作业于老师,老师当着学术助理和学科长进行面批面改,点评,指出应注意的各个方面,然后由学科长完成本组学生作业的批改任务。

(七)七项技能的培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七项技能“阅读、思辨、变通、联想、记忆、类比类推和写作”的培养,尤其是阅读能力更应该加强训练。

(八)“三维目标”的体现,将“问题评价”形成习惯。从知识与技能发面,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是“全不知”、“不全知”、还是“全知”,技能上,是“全不会”、“不全会”、还是“全会”。从过程和方法方面说,看过程“充分不充分”,过程充分了结论的得到就充分,否则就是肤浅的。方法上,看是“多元还是单一”,方法多元了,就会导致从多种解题途径中优化的问题,从而使得找到最佳、最简单的解题方式,否则可能就是一种最繁琐的解题方法。从情感、态度、价值观上说,学生的自信心、学习兴趣、理想等培养起来后,学习积极性上去了,爱学了,学习效率高了,成绩肯定会提高,反之,情感上受挫、态度上立刻会发生变化,价值取向上必定受到影响,从而整个学习效率、学习成绩将会大幅下滑,最终影响的就是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说大一些,影响的就是学生的前途和命运。

总之,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称职的老师,首先应明确“教学理念”,合理选择“教学模式”,及时进行“问题评价”。“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问题评价”三者在教学过程当中缺一不可,相辅相成,共同形成有效教学的前提和灵魂。正所谓没有有效的教研,就没有有效的课改;没有有效的课改,就没有有效的教学;没有有效的教学,就无有效的成绩。从而对学生而言,就促不成全面的发展,对学校来说,就形不成特色,形不成模式,我们的教书育人就是不完整、不全面的。所以,探索适合本学校的有效的课改模式虽然任重而道远,但刻不容缓、迫在眉睫,只有我们每一个人在这个艰难的过程中同心同德,集思广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才能在新课改的道路上开拓出属于我们自己的一片天空。

第五篇:新课改背景下农村中学生物学习方式的探究

新课改背景下农村中学生物学习方式的探究

新的生物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理念,深刻的影响和引导着生物教学实践的改变。生物教师将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由重传授知识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教师的教学应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快乐事情,那么,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是教学中首要做到的事情,做不到这一点,以上所说的转变就很难实现,就是空谈。而农村地区有生物学科的教学优势,更有利于教师在转变学习方式上做文章,因此,研究农村地区生物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在教学改革后,如何引导学生学习成为每个生物教师的重大责任和义务。学习方式的核心是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关系到人的生活方式,今天的学习方式就是明天的生活方式,生存方式。改变生物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生的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而富有个性的过程。

一、农村地区生物教学的现状及分析

由于中考指挥棒的作用,近几年来,农村初中生物教学形同虚设,从领导到教师到学生都把生物课当作所谓的“豆芽课”,具体分析如下:

1、农村生物课的教学一般都采取“搭便车”的形式,由数学或物理教师兼任,并且区一级的教研员也很少顾及初中生物特别是农村初中的生物教学。这样导致生物教研信息无法下传,常规教研活动无人组织,更谈不上专题教研活动的开展。一般农村初中没有专门的生物教研组,而大多与化学合并在同一教研组,在教研组开展活动时主要讨论的也是统考科目的问题。另外不少学校对教师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核依据仍然是以学生统考成绩和升学分数作为量化的主要指标,导致学校不重视生物学科的教学和教研工作,课时上虽按上级要求安排,但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时常被其他统考科目挤占,生物教师的工作量的认定与其他学科不等量问题,导致部分生物教师自信心不足,从而对生物教学失去信心。

2、课堂教学质量不高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专业素质偏低,兼课教师过多,生物教学就成了老师现学现教,也没有下功夫去认真备课,课堂教学平淡无味,既不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也不联系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教学模式陈旧,常常出现照本宣科、满堂灌的现象。有时还会出现一些知识性错误,如种皮与果皮不分,神经和神经纤维混为一谈等。任

课教师也不注重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教师的提问,问题的难易度,作业的量与度都只是照顾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不善于激发大多数学生的思维,只看高分率不讲合格率,两极分化现象严重。

3、生物实验难以正常开展因为生物学是一门以实践为基础的学科,因而实验在生物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这是其他手段不能代替的。但是由于初中生物不参加中考,所以有的学校根本没有生物实验室,学生实验只能搬到教室上,有的学校根本就没有做生物实验,还有的学校实验室虽有但形同虚设,导致农村初中学生绝大部份不能正确使用显微镜,不能按正确方法制作生物切片等。由于初、高中生物衔接性还是很强的,初中生物的基础不好,也会直接影响高中生物的教学。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从长远利益出发,有关部门应为教师教学提供必要条件,实验尽量开足开齐。

4、生物学科得不到学生的重视一方面学生从部分教师、家长平时谈话中,感觉到初中生物是门“豆芽课”,学好、学不好对升学无关紧要,这些学生考虑到升学的现实,同时也迫于这种升学的压力,于是慢慢地把学习生物放在次要的地位,生物课上缺乏热情、做“主科”作业等时常发生,这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二、发挥农村优势,改变学生学习方式

(一)为什么农村中学生物学科教学具有优势?

1、生物学科的教学特点决定了农村中学生物学科的教学优势

生物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教学的方法除了课堂的理论讲授,新课程更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变学生的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为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教材中按排的科学探究活动包括观察与思考、实验、调查、探究、资料分析、模拟制作、进一步探究、演示实验、设计、技能训练、课外实践等。教材中很多探究活动所涉及到的实验材料、场地,环境并非是学校内部的环境、教学设备设施就能解决的问题,相反,是校外、社区、自然界的大环境才能提供和解决的问题。由理论、实验到课外调查实践,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生物学科的教学特点决定了农村中学生物学科的教学优势。

2、农村学生对自然界丰富的感性认识确立了生物学科的学习优势

作为在农村环境生活了十多年的中学生,有不少人男孩自小就钩鱼摸虾捉青蛙,爬树捕蝉玩弹叉;女孩也少不了喂养鸡鹅鸭猪牛狗,喂养耕种勤动手。所以,对于农村自然环境中一定生物种类、部分生物的形态、生活习性、生活环境等等具有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也形成了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例如讲到用鲫鱼来观察游泳,只要指导某调

皮捣蛋鬼、让他捉鱼剪鳍,保证手脚麻利。讲到蚯蚓的形态和生活习性,我只在讲课前提问那个调皮捣蛋鬼,他就可以告诉大家去哪能挖得到蚯蚓,哪是蚯蚓的头或尾,蚯蚓是怎样运动的他都能说的头头是道。讲到食物链和食物网,你只要确定一种生物,农村中学生就能给你串成一条长长的食物链,小组组合起来就是一张复杂的食物网。讲生态平衡,某种生物数量猛减,农村学生就能马上答出那些生物数量会猛增,自然而然引导出破坏生态平衡的后果。

3、农村的生产环境、生态环境成就了生物学科的教学优势

在我校门口周围就有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加工基地、农产品交易中等等,还有周边的农户生产模式的养鸡专业户、养猪专业户等等,都是我校开展生物课外参观学习,调查实践的基地,是我校开展生物学教学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另外,农村的农、林、牧、渔的生产环境,河流、池塘的自然环境、生态系统等等,都是农村中学开展生物教学的资源优势。

(二)、如何发挥农村中学生物学科的教学优势

1、把握生物学科的教学特点、切切实实开展生物探究活动,培养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和信心

生物新课程列入了系列化的、分层次的、多侧面的探究活动,是教材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中学生活跃好动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以及农村中学生对某些自然现象的一知半解更容易激发其好奇心,引导他们去寻根问底、科学地开展探究活动,是培养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和信心的有效途径。农村初级中学虽然面临着教育设施不完备、经费不足、学生素质偏低等种种困境,但生活在农村的学生,其阅历大大丰富于城镇学生,他们对现实环境的好困境,但生活在农村的学生,其阅历大大丰富于城镇学生,他们对现实环境的好奇心不亚于城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这点,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学习热情,使学生融入探究学习的氛围。同时,农村有着比城镇更丰富的探究资源,如农村中遍布着大量的畜牧场和养殖场、野外具有野生动植物资源、树林中生存着各种鸟类等,田间也种植着很多农作物并生活着各种小动物,这些都为探究学习的开展提供了非常优越的条件。教师可以根据学校和农村的实际条件,因地制宜,利用好学校现有材料,发掘农村的更多自然资源来丰富教学资源,使探究式学习能够在初中生物课堂广泛开展。

2、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发挥农村学生对自然界的感性认知优势

初中生物新课程中涉及到的知识有大部分是动植物、环境保护、生态知识,这些知识大部分与农业生产、农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农村学生直接参加生产劳动,接触动植物及大自然的机会多,对农、林、牧、渔业生产及动植物等基本知识比较熟悉,教学时充分地利用这一优

势,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前面提到的蚯蚓的形态和生活习性,实验过程我只提一提要掌握蚯蚓的形态,而把重点放粘液、刚毛的观察及其运动上。并且,我根据实验内容的不同,不同实验有不同的小组长,组员男女搭配(男女生对自然界生物知识的感性认识不同,可起互补作用),每个实验都由实验小组自己定组长,由对实验内容有感性认识的同学担任小组长,有时男的,有时女的,自己自荐,自告奋勇,起到小老师的指导作用。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发挥了学生感性认知优势。

3、教学结合实践,学以致用尽体现

在我校的早期生物学科的教学过程中,确实由于学校场室、设备不足,影响生物实验活动的开展。学校场室不足,缺少生物实验室,但学校却有大片的空地面积(这也是农村中学生物教学的资源优势),我向学校提出利用空地自筹自建生物园的建议得到肯定后,亲自设计、组织学生对校园内的现有植物进行分类、挖掘、移植;发动学生向学校捐献花草树木,同学生一起用木棒、竹子、饲料袋搭起阴生植物的棚子,用锄头、铁铲挖掘了水池,用每次回校时带来的一袋袋沙子铺出了沙漠区,利用学校费弃的门板、课桌架起摆放瓶子的平台,利用同学们收集的瓶子开展无机盐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的实践探索。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一个造价低廉、五脏俱全,布局科学合理的生物园终于展现在全校学生的面前,成为同学们散步、驻足的一景,更成为学生学习生物的乐园。

在信息发达、互联网的时代,生物学科的学习也不能仅仅局限于书本、周围的环境。生物技术的日新月异,生物新课程也要求学生到互联网浩瀚的知识海洋摄取更为丰富的知识,教师应制作更多的生物教学课件,提高生物教学的效率。

总之,改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要使学生主动积极、生动活泼地得到发展,应摒弃过去那种由教师将结论、原理直接注入给学生的成果式教学,应尽量采用“过程式教学”,即试验“新课-实验-观察”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边上课,边做实验,边进行观察。通过精讲多练,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动眼、多动口。并给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发表自己见解的余地,增强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随着生物学世纪的到来,生物学人才的培养越来越紧迫。中学生物教学,特别是初中生物的教学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让中国的生物学技术走在世界的前列,让生物学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下载新课改背景下对中学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课改背景下对中学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现代生物科技知识的策略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现代生物科技知识的策略 摘要 生物学科蕴含着丰富的科学技术资源,深入发掘这些资源,有利于从科学技术的角度思考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关注生......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时事政治的渗透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时事政治的渗透 摘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引入时事政治,能够有效补充和完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更好地提......

    新课改下对美术教学的几点思考

    新课改下对美术教学的几点思考 各位同仁: 上午好!今天很荣幸在这里和大家一起交流有关新课改下的小学美术教学。教学的十几年中,经常有其他学科的老师羡慕地对我说:“你们美术......

    对新课改下历史教学的一点思考

    对新课改下历史教学的一点思考 吴春桃 池州市第八中学 【论文摘要】新课改下教学实践中,遇到了挫折和失败。痛定思痛,认真反省,找出了问题所在以及解决办法。作为新教师,提出......

    浅谈新课改下初中生物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浅谈新课改下初中生物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新课改背景下,素质教育以“德育为灵魂”,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体现了德育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在物质文明......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 赵振斌 摘要:美育在新课程改革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培养人的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能力方面的教育。教育心理学家认为:没有美育的教......

    新课改下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大庆市肇源县和平乡中学----田德顺 摘 要:用情感打动人是语文教学的突出特征,现代中学语文教学应重视道德教育,对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情......

    数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2012-2013年度第二学期 三年级数学环保渗透教案 《数据世界》课堂教学课例 韦 华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体会“将整体化为大致相等的部分,通过部分的数量估算整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