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灿烂千阳》读后感
《灿烂千阳》读后感
姓名:黄城
学号:14122102434
学院:信息学院
班级:自动化12-1BF
读书是我最喜欢的兴趣之一,不仅仅是因为故事中那婉转动人的故事情节打动我,更是因为书中那优美的句子让我迷恋于其中的意境,以及对生活,人性的思考。于谦的“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是我最喜欢的一句读书座右铭,读万卷书,方能行万里路。读书不仅仅是增长见识而已,更重要的是明智。
《灿烂千阳》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很凄凉,也很感人,故事中没有浪漫色彩而言,讲述的是两个女人因为一个男人而走到一起去故事。这两个女人中,一个是富豪的私生女,一个是因为 战争家破人亡的女孩,两个年龄差距近20岁的女人,在命运的作弄下被迫嫁给 了同一个男人,刚开始的时候两个人如仇人一般水火不容,处处争锋相对,但渐渐的,两人在对抗拉希德的家庭暴力以及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越来越亲密无间。她们的友情在拉希德的虐待,国家的无情战火中慢慢得到了积淀。动人的情感成为了这本小说的核心。两个女人苦难深重,书中写了她们所怀抱的希望、爱情、梦 想与所有的失落。某种程度上,她们庆祝塔利班 的到来,希望能结束她们的苦难…… 胡赛尼在《灿烂千阳》里展现了半个世纪阿富汗妇女所要忍耐的种种。个人,要忍耐饥饿、病痛的约束。家庭要承受战争的创伤、难民的流离失所。国家要忍耐前苏联、塔利班与美国的战争。这是一部阿富汗忍耐的历史纪实文章。
故事中两个女人的生命重叠交错。自始至终,希望与绝望交叉着出现,总是在人们看到希望时让你绝望,也许这就是战争吧,以至于那个充满希望的结局让我感到很诧异,悲情的故事终究是需要一个温暖的结局吧。在故事中我们不得不同情那时代人们的命运,尤其是作为一个女人,整天是用布从头裹到脚,仿佛见不得光的一样,这也让我们看到了那时阿富汗女人地位卑微,受尽屈辱的惨状,文中的两个女人是那时在底层苦苦挣扎的妇女的典型代表。尽管她们生活在一片黑暗的时代,战火纷飞,但我们还是在她们身上看到了人性美的存在。社会再黑暗,战争再无情,但这一切却培养了她们两一段深刻的友谊。她们如何一对亲姐妹一样,互相照顾,一同怀抱着希望,渴望去摆脱她们的命运。她们的内在生命,她们决意要求生的本能,以及她们 之间形成的特殊关系所唤起的生命的意义与力量感动了千千万万的读者。
而书中拉希德正是反面人物的典型代表,他用一场阴谋让莱拉陷入了一场骗局,最后嫁给他,而作为丈夫的他,又处处殴打他的两个妻子,甚至想置她们于死地。作者也正是想借他的性格品质来反映当时社会所令人不能承受的黑暗面。
关于那个不可宽恕的时代,不可能的友谊以及不可毁灭的爱。让我们不得不为之感慨,这也让我我不由自主地想起贝多芬不朽的《命运》之曲,那永恒的乐章,透出的不正是永存人心的对“和平、自 由,平等,博爱”的渴望与追求,对命 运的搏击,对自然的热爱,对爱与宽容 的赞颂。无论在过去、现在还是未来,这些都将鼓舞和引导着人类不懈的前 行,直面惨淡的人生。因为,前方,有我们梦想的天堂和新的生活在等待。虽然这只是两个女人关于生活和梦想的追求,她们苦难深重,却始终怀抱着一颗梦想的种子,希望可以摆脱命运,并且在同命运抗争的过程中,两个人形成了同一战线,也发展了一段刻骨铭心的友情,以至于后来玛丽雅姆为了莱拉亲手杀死拉希德。其实希望就好比天上的一千个太阳,只要有希望就有阳光的照耀,希望在心中,不需要别人给予,这也是整本小说想要告诉我们的。不管生命有多苦,始终留着一份希望在心中,若是没有了希望,一个人活着又有何意义,苦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不能正视苦恼。无论发生什么,始终坚持一个信念“希望堪比天上的一千个太阳”,让这一千个太阳所发出的光芒给我们黑暗的前方照亮一条明路。并且我也记着一句话“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这始终是我的一条人生座右铭,因为我坚信,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不敢想的。带着一份梦想前进,让生命更明亮。
每次看书只要有我喜欢的句子,我都会拿本子把它摘录下来,因为这是一次很宝贵的精神食量,《灿烂千阳》这本书对我的影响很深,我很喜欢里面的一些句子,其中一句“人们数不清她的屋顶上有多少轮皎洁的明 月,也数不清她的墙壁之后那一千个灿烂的太 阳”,这让我们见证到一个苦恼深重的女人是拥有一颗怎样的坚强的心;“再过几年,这个小女孩将会变成一个对生 活没有太多要求的女人,她将不会给别人 添加负担,将不会透露她也有悲哀,失望 和曾经被人嘲笑的梦想,这个女人将会像 一块河床中的岩石,毫无怨言的忍受着流 水的冲刷,然而她的圣洁将不会因此而被 玷污,她将会变得更加高贵。莱拉已经从 这个女孩眼中看到了某种东西,那是藏在 她灵魂深处的品质,那是拉希德或者塔利 班都无法将之摧毁的信念。到头来,这种 东西将会成全她的解脱和莱拉的获救”,不屈的精神,伟大的追求,一个女子的心理难能可贵,可是却又有多少人可以做得到,只要还有热血,还有追求,又有什么难得到我们。
6.“我啊?”塔里克说,“我会追随你到天 涯海角,莱拉。” 7.莱拉记得妈妈有一次对爸爸说,说她嫁了 一个没有信念的男人。妈妈不明白。她并 不明白,其实她自己就是他生命中最为坚 定不移的信念。(这句超经典)8.玛丽雅姆对她父亲说“我过去很崇拜你。” 9.但是,最重要的是,玛丽雅姆就在莱拉自 己心中,在那儿,她发出一千个太阳般灿 烂的光芒。
10.但时间是最不能原谅的大火,事到头来,他终究未能完整的挽回记忆。
1楼
评论
莱拉 生下了法里克的女儿,又给拉希德生了个儿子。某一天,法里克突然出现在莱拉家里,莱拉此时 才明白自己多年前陷入了一个大骗局。从儿子口 中得知法里克来过的拉希德,嫉怒交加,试图掐 死莱拉,玛丽雅姆用一把铲子把拉希德打死。
随后莱拉和玛丽雅姆计划了再一次逃往,然 而临走的时候,玛丽雅姆却选择了留下来承担罪 责。莱拉和法里克踏上了新生活的道路,玛丽雅 姆则在迦兹体育馆被塔利班的党羽乱石投死。后 来,莱拉找到了玛丽雅姆曾经住过的泥屋,还看 到了扎里勒临死之前写给玛丽雅姆的信,玛丽雅 姆苦难的一生再次在她眼前展现……
胡塞尼的小说并不以复杂的故事吸引人,他 只是用淡淡的笔调将人世间的真情毫无遮拦地表 现出来,将和平的美好和乱世的悲凄刻画地入木 三分。每一段故事的到来总是出人意料,每一个 场面总是隐藏着后面即将揭示的玄机。《灿烂千 阳》是一本质朴无华的小说,它的真诚将依然能 感动千千万万读者。胡赛尼在谈到此书时曾经说 过,他的写作故事总是从非常个人的角落,从人 性的连结开始扩展。他认为《灿烂千阳》吸引人 的主要是,两个女主人公周围的世界陷入混乱时,她们所怀抱的希望、梦想与所有的失落。正如《追风筝的人》一样,《灿烂千阳》故事 的背景也是阿富汗的战乱。作者看来,私密的个 人故事常会与重大的历史事件纠缠在一起,这种 写作手法如果能够让读者喜欢《灿烂千阳》这个 故事并且能对过去三十多年,在阿富汗发生的事 情有多一点的认识与感受的话,这是他非常盼望 的。
在这里我看到了阿富汗女人的悲惨命运,相比如今而言,她们是极其悲哀的,但是她们并没有绝望。
并且让我看到了即使在黑暗、压迫的时代依旧还有人性美的存在。
关于不可宽恕的时代,不可能的友谊 以及不可毁灭的爱。《灿烂千阳》再次以阿 富汗战乱为背景,时空跨越三十年,用细腻 感人的笔触描绘了阿富汗旧家族制度下苦苦 挣扎的妇女,她们所怀抱的希望、爱情、梦 想与所有的失落。
第二篇:《灿烂千阳》读后感
《灿烂千阳》读后感
读这本书,是因为一个律师的推荐。同时这本书也是《追风筝的人》的作者胡塞尼的作品。
这本书描写的故事发生在阿富汗。
一、女主人公玛丽雅姆
女主人公玛丽雅姆是一个私生女,被当地人所忌讳和厌恶。他的父亲扎里勒很富有,有三个太太,10个孩子(不连她)。他的母亲因为她的出走寻父,而选择了自杀。而他的父亲为了名声,拒绝了与她相见。最后为了不与她同处一个城市,在她15岁的时候,将他嫁给了一个大她20多岁的鞋匠。
她的丈夫拉希德是一个专横跋扈的人,脾气暴躁,喜欢发号施令,并且经常无理由家暴,重男轻女,认为女人天生就应该服从男人,不喜欢女孩,并把玛利亚姆当成奴仆一样在驱使。
玛利亚姆认为自己作为一个私生子,是一个羞耻的人,害死了母亲,被父亲抛弃,走到哪里都将会被人唾弃和指责。她结婚之后7次流产,一次次遭受着丈夫的暴力,忍气吞声,过着没有尊严的日子。
二、女主人公莱拉
莱拉的父亲是个知识分子,接受过好的教育,却因为战争,父母双亡。在被拉希德的欺骗下,他误以为她的情人塔里克死亡。为了在战争的环境下,保护自己肚子里的塔里克的孩子,忍辱负重嫁给了当时已经将近60岁的拉希德。在生下塔里克的孩子(女)阿拉兹之后,她为拉希德生下了一个儿子。尽管她也经常遭受拉希德的家庭暴力,但是她会反抗,并且经常敢于和他争吵。
三、歧视妇女的制度
在第一次策划逃跑付诸于行动时,因为国家规定女人外出必须有男人跟随,他们的行踪被暴露,没有成功逃跑。不得不感叹于阿富汗歧视妇女的制度,女人像是男人的附属品,不能独立外出,设置各种关卡。
四、不可能的友谊。
玛利雅姆和莱拉身为拉希德妻子,看似他们之间不可能存在友谊,但是因为他们共同处于拉希德的控制下,都有一颗善良的心,两个人之间有了深厚的友谊,相互做家务和吐露心声。在拉希德几乎要掐死莱拉的时候,一直以来懦弱、胆小的玛丽雅姆杀死了拉希德,让一切苦难从此结束。但是也因为此,玛丽雅姆一人承担了拉希德死亡的责任,最后被处死,成全了莱拉的幸福。
塔里克最后回来了,真相也浮出水面,拉希德当年为了让莱拉死心,编造了塔里克死亡的消息。塔里克没有忘记莱拉。他带着莱拉和两个孩子离开了&&
五、印象最深刻
如果一个国家的女人没有接受教育,那这个民族将无法进步。可见受过教育的女人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当一个女人处于暴力环境下的时候,唯一的办法就是反抗和自强。男女平等才会有幸福的未来。
第三篇:《灿烂千阳》读后感
《灿烂千阳》读后感
先什么也不说了,就凭着刚刚看完《灿烂千阳》,来即兴抒发一下自己的切实感受!
书中从头到尾一直都在的要数主人公玛丽雅姆,在接近中段的时候,又引进另一位主人公莱拉,围绕着他们两所展开的这个30来年的故事,可谓——崎岖似怒龙腾云,坎坷胜母鸡过江!
玛丽雅姆以一个哈拉米(私生子)的身份出生——却生活在一个偏弃的角落,当然这全都劳驾了他那父亲!——随后在她15岁的时候又把她嫁给了一个遥远地方的“知天命”彪形大汉!——可想而知之后的生活,连孕七子,不幸全部流产——失宠挨打变成家常便饭;正在这时,迫于战争的莱拉,男友不知去向(后听谗言疑其已死)——父母死于战争——无奈之下嫁于玛丽雅姆之夫,后面……你知道的,无尽的苦痛噼里啪啦地闯进了她两的生活!
在书中,每到一处光芒,一处有希望解脱他们的地方,总是以有一个灾难等待他们的方式呈现,看的我都麻木了,(不是对“数”的否定,而是对他们能在这样的情况下不放弃而继续活着,感到欣慰)!麻木到什么程度?到最后临近书尾时,我不由地悠悠生起缕缕担忧,就那最后提到的“一辆陆地巡逻艇极速地从莱拉身旁擦肩而过”(虽然这时玛丽雅姆已经去世),都把我吓了一跳,以为又有什么灾难将降临到这悲惨的妇女身上!好在没有,感谢作者给了一个较好的结尾——一切都欣欣向荣,朝气蓬勃!
那接下来就谈谈作者和这本书吧!
《灿烂千阳》作者卡勒德·胡塞尼,1965年生于喀布尔,(哦!对了,这本书的大部分情节背景就是喀布尔,阿富汗首都)后随父逃往美国,胡塞尼毕业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院,现居加州执业,并因其巨大国际影响力,受邀担任联合国亲善大师。他的第一本小说《追风筝的人》问世后大获成功……
作者没啥好讲的,想了解的话,你自己去查查,还是说说书吧!
刚接触到这本书是和一个室友,他买回来了它;后又听一个高中同学谈起有关于它,她光说说就发了几篇,估计当时比我看完《狼图腾》都激动!随后,就是现在了啦!趁着这个寒假,借了室友这本书来看,不看,还真不以为然,以为就是一个外国人写的估计不合我胃口的杂书;可真当我认真一看,了不得了,和《平凡的世界》给我吸引力一样的强大,一样的让人一发而不可收,确实,这两本书我都是一气呵成给看完的!这又扯远了!
接下来说说书的内容,我的感受吧!
《灿烂千阳》甚至比《追风筝的人》更胜一筹。它更突出地表现出胡塞尼极具感染力的叙事能力,以及他对个人和国家悲剧的敏锐感受力。在这个以女性为主角的故事中,绝望与微弱的希望同时存在。
——亚马逊网站
通过这段话,你应该对这本书有了更深的了解,对,它就是以女性为主角,以在悲惨命运、坎坷经历中依旧不曾放弃,反而抓住那微弱的(确实是相当之微弱,不然我是不会加个括号来说明这一点的!)一丁点希望去继续活着的伟大女性为主角!她们在“外面是火箭弹乱炸、枪林弹雨的战场,家中是凶神恶煞、天天脾气乱发,拳打脚踢的丈夫(拉希德)”这样的环境中求生存,渴望着早日走出生活阴霾,在一所农家小院平平淡淡的度过余生,可她们俩谁都没有这样结局!玛丽雅姆在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她内心深处的渴望自由后,再一次选择了成全莱拉,而自己却得走向断头台(虽然是枪毙)!莱拉,她也不是苟且偷生的主,在得知喀布尔新政上台,容貌焕发后,她选择了返乡投身建设,积极奉献自己!这要的不仅是勇气,更是那一种仅少有人拥有的高尚精神、无私情怀!【现在的亲们,敢问几人胸怀如此胆魄?】
莱拉,你的遭遇,痛人心以致闻之而寒栗;你的命运,呆人眸而使目之而泪流!
玛丽雅姆的悲惨,就更不用说了!但是,你们的坚持,你们的敢于默默忍受寂寞,你们的无畏,你们的勇于瘦弱血战豪强,那一道道鬼门关的经历,那一次次刀山火海,你们用水一般的身躯,击垮了铜墙铁壁,你们凭海一样的意志,战胜了日月轮回!
虽然,每一次的悲伤后面,是又一次的更加悲伤; 可“朝气、曙光”在最后化作了胜利的号角!听……它在呐喊着过去,呐喊着以往,呐喊着那些寂寞的经历,和无声的悲伤……
永远向你们致敬——今夜,在我心目中竖起的“只能活下去,带着希望”的女神!
——2014/1/27夜(公历)
——高山孝心
第四篇:灿烂千阳读后感
盛放在贫瘠荒漠里的晚香玉
——读《灿烂千阳》之玛丽雅姆篇有感
计科1301
程思恬
2013111130 学期伊始的时候,怀揣着憧憬与期待阅读了卡勒德•胡塞尼的《灿烂千阳》,心情一如有着当初读他的成名之作《追风筝的人》时候的热枕。不消几分钟,我就被胡塞尼极富感染力的语言文字和娓娓道来的叙述方式所打动,读完全书后更是思绪万千、感触颇深。时至今日,那两个身着厚重布卡的淳朴善良却又苦难重重的阿富汗女人的身影依旧常常在我的脑海中浮现着,她们各自相似却又不同的人生境遇以及对于人生的态度也时常启发着我对于人生的思考。书中尤以玛丽雅姆的经历打动了我。以下是我针对玛丽雅姆的一生所做的一些感想。
“娜娜说给她取名玛丽雅姆的是她,因为她是她妈妈的名字。扎里勒说是她选了这个名字,因为玛丽雅姆,也是晚香玉,是一种可爱的花朵。
‘是你最喜欢的吗?’玛丽雅姆问。‘嗯,之一吧。’他微笑着说。”
读到这里的时候,我在想,和所有爱做梦的花季少女一样,玛丽雅姆一定更相信后者的话吧。童真、信任、热爱,她将一个小孩子所有美好的天性都呈献给了那个口口声声说着爱他的男人——他的父亲,以为自己和其他所有“正常”的孩子一样在父爱的滋养下成长着。可是,殊不知,玛丽雅姆这个身上背负着太多悲剧色彩的可怜的女人,她的短暂的一生,似乎从她作为“哈拉米”诞生的那一天起就被施下了女巫的诅咒,一个又一个的悲剧接踵而来:从母亲的自杀、亲生父亲仿佛陌路,到被迫嫁给了凶狠残暴的鞋匠拉希德,可怜的女孩自此生活在了动荡年代的家庭暴力的阴影下。
不得不说,悲剧主义似乎是玛丽雅姆身上最大的体现。谈到玛丽雅姆的悲剧,需从三个方面入手:时代、家庭、个人。
时代造就之无奈。玛丽雅姆生活的阿富汗,正值政局动荡、战乱流离之时,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呼啸的战机从房顶掠过,每个人的心都时时刻刻提在了嗓子眼儿,稍不留心也许就会命归黄泉。在阿富汗,人们永远都不知道第二天太阳升起的时候,统治者是否还是昨夜的那一个。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的心灵也日渐麻木、自我利益通常被摆在了第一位。像玛丽雅姆这样的弱势群体,自然得不到关注,相反也许会成为遭受欺侮的对象。可是,这是时代铸就的悲剧,像玛丽雅姆这样的女性在阿富汗有千千万万,她们无能为力地接受着这一切,作为旁观者的我们对此却也无力挽救。
家庭酿造之不幸。玛丽雅姆曾经有过两个家庭外加一个从未接纳过她的家庭,即她和母亲的小家、她和丈夫拉希德之家,以及那个不算家庭的家——父亲扎里勒的家。和母亲在一起的日子算是玛丽雅姆生活中唯一一段比较幸福的时光了,那时有母亲的陪伴,善良老人法苏拉赫毛拉的敦敦教诲,还有每个周四等待父亲探视时那快乐的小心情。可是,“私生子”的身份让那个“家”里的人无法容忍,她和母亲被无情抛弃已是不幸,还要忍受外人无端的非议,更难以接受的是,她深深爱着的父亲竟然无比芥蒂她作为“私生子”的身份,虚荣心的驱使下父亲不敢与之公开相认,并在家中几位妻子的逼迫下将其嫁给大她数十岁的中年鞋匠。在鞋匠的那个家里,她又遭受着非人的虐待。丈夫的残暴、贪婪与自私荼毒着少女年轻的心,她仿佛一夜间就老去了。明明只有十余岁心态却已有中年妇女之苍老。好不容易怀孕的出现让事情有了一丝转折,丈夫对其态度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开始关心起她,可是数次的流产后终于还是厌弃了她,频频的家暴已经将这朵晚香玉摧残的摇摇欲坠。
个人导致其悲剧。如果说时代背景以及家庭因素是玛丽雅姆悲惨生活之不可抗逆原因的话,那造就其悲剧人生的一个主观因素就在于玛丽雅姆自身,她身上的那项被母亲称之为“本领”的东西——忍耐。母亲娜娜反对女儿上学,她说;“像你这样的女孩去上学有什么意义呢?那就像擦亮一个痰盂。你在那些学校一点有价值的知识都学不到。像你和我这样的女人,这辈子只需要学会一种本领就好了。学校就不会教你这种本领。看着我。”,她继续说,“只有一项本领。就是这个:忍耐。”玛丽雅姆听从了母亲的教诲,默默地忍耐着这一切,平静地接受了生活所赋予她的一切苦难。父亲要他嫁人的时候,她接受了,拉希德虐待她的时候,她接受了,她原本青春洋溢的身体就这样慢慢干枯、最后形同缟素。小说中有一段文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是玛丽雅姆第一次怀孕的时候,她第一次觉得和她的丈夫血脉相连。她告诉自己,她们终究会休戚与共。后来回味这段文字的时候,却是读出了一丝嘲讽。可怜的女人,天真的以为得到了丈夫的爱,殊不知,在男人的眼里自己只是一个繁衍的工具。和玛丽雅姆不一样的是莱拉——小说的另一位女主人公,她倔强坚强,有着反抗的精神,最终逃离了魔穴,获得了重生,和心爱的人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但是富有戏剧性色彩的是,最后的时候,却是因为玛丽雅姆不再继续忍耐下去,为了保护最好的也是唯一的朋友莱拉,她毅然决然地将铁锹砸向了那个带给她无尽痛苦的男人。这一锹,砸向的是拉希德,却拯救了莱拉,也解放了她自己。
写到这里,我仿佛突然间一下子豁然开朗了。我再一次纵览全书,仿佛有些读懂了胡塞尼。他不是要阐述悲剧,而是透过悲剧的视角,给我们展现一些人性中的其他东西——一些与罪恶截然相反的东西。在玛丽雅姆的身上,我看到的不再是苦难与罪恶,而是爱与救赎。那一朵绽放在贫瘠荒土上的晚香玉,漫漫夜色中,弥漫的丝丝芳香渐渐地渗透入我的心头,让我感觉作者笔下的阿富汗人性并未泯灭,仍是一个处处充满着温情的地方。
生活给玛丽雅姆的打击之一是剥夺了她作为母亲的权利,可是,万幸的是,仁慈的胡塞尼没有摧毁玛丽雅姆最后的精神支柱,他施予了玛丽雅姆更高尚的爱——跨越血缘关系的母爱。在莱拉和莱拉的孩子身上,玛丽雅姆展现了自己无限的母爱情怀。按照年龄大小,玛丽雅姆完全可以做莱拉的母亲,可是上天却总是造化弄人,赐予了她们同一个丈夫。她们起初误解对方、彼此仇视、水火不容,可是悲惨的经历让两个善良的女人冰释前嫌、缔结情谊,如母女般相濡以沫。为了莱拉的幸福,玛丽雅姆愿意奉献出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
“在最后一刻,玛丽雅姆燃起了这么多的希望。然而,当她闭上双眼,她心中再也没有懊恼,而是充满了一种安宁的感觉。她想到她进入这个世界的身份,一个低贱的乡下人所生的哈拉米,一件人们不想要的东西,一次可怜的、后悔莫及的事故。一颗杂草。然而,当她即将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她是一个付出了爱也得到了爱的女人。她以朋友、同伴、监护人的身份离开这个世界。以母亲的身份。她终究成为了别人眼中的重要人物。不。这样死去并不算糟糕,玛丽雅姆想。不算太糟糕。对于一段开头不合法的人生来说,这是一个合法的结局。”
这终究是一部阐述爱与救赎的小说,小说中体现出爱与救赎的地方还有许多,譬如扎里勒最后留下的那封心灵的救赎信、毛拉对玛丽雅姆的关爱、莱拉与心上人塔里克的爱情等等,就像作者题目《灿烂千阳》引自的那两句诗句一样“人们数不清她的屋顶上有多少轮皎洁的明月,也数不清她的墙壁之后那一千个灿烂的太阳”。阿富汗人民的生活虽然窘迫,但那贫困生活下千千万万个家庭背后的美丽的亲情、千千万万对朋友之间的真挚的友情是数也数不清的。他们的心中那千千万万个对美好生活的希冀更是数也数不清的。
其实,不只是阿富汗,全世界都一样。
那一千朵晚香玉,盛放在每一个安静的夜晚,你、我的心头。
本小组成员:
计科1301:程思恬 韩克平陈彦佳 李梦 秦潇 王倩 徐宁 石琨 李昶辰
精算1302: 邵晨欣 王存棠 胡秋晨 王一丹
第五篇:灿烂千阳读后感
灿烂千阳读后感
10级七年3班陈小姣 1001096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光明似乎不舍昼夜地在我们身边流淌,或幸福地包裹着我们,或欢欣地在我们身旁腾跃,或就在你的掌心凝眸注视着你。许多人视若无睹,因为光明仿佛如此地廉价和唾手可得。然而,对于在过去30年的岁月里经霜沥雨的阿富汗妇女而言,光明是奢侈的,它永远在“屋顶之上”,在“墙壁之后”,近在咫尺地于睡梦中,远在天边地于现实里。这样令人心痛的生活,日复一日地摧残着她们的心灵,她们怀疑、愤怒、委屈、恐惧、自卑,她们逆来顺受、心存希望、孤注一掷„„
胡赛尼在《灿烂千阳》里展示了阿富汗30年历史的揪心记录,一部关于家庭、友谊、信念和因爱得救的极其动人的故事,与其说是一个国家的悲剧史,不如说是一个国家女性的心灵发展史。
她们是焦虑的,幸福只是短暂地停留在她们的童年和“局部的”少年里,她们花季未到便要离亲迫嫁,承载着本不应属于她们的陌生生活,漫长的悲凄却似乎刚刚开始。主人公之一玛丽雅姆是个“哈拉米”(私生子),对生父的极度崇拜和热爱导致了母亲的自缢,从此,在她生父一家的导演下,被迫嫁给鞋匠拉希德,但生活从此陷入可怕的家庭暴力。后来,另一个时代的人,可以称玛丽雅姆叫母亲的女孩莱拉在战乱中失去了父母和恋人后,亦被迫嫁给拉希德,陈旧而鄙陋的家族制度疯狂地压榨着她们,她们的血泪,她们的理想,她们对新生活的憧憬,她们对爱情的渴望。弗洛伊德说过,“长久的沉积不可避免地致使绝望”。在无数恶劣情态的交织混杂之下,无法想象,她们是多么焦虑!她们在内心里已然成为了一个沉沦的疯子。
她们是顺从的,不顺从就意味着痛苦和黑暗的加剧,意味着不久将可能陈尸街头。于是玛丽雅姆无疑成了最具典型意义的男权牺牲品——“这么多年来,玛丽雅姆已经学会了横下一条心,忍受他的轻蔑和责骂,他的嘲弄和斥责。”而莱拉很快地步人后尘,是不是所有的阿富汗妇女都是清一色的多米诺骨牌?不顺从又能如何?内心的无助和无出路感使她们很可能最后只剩下生存的本能,或者“先活下来,再去寻找未来”?这样的命题推动着我们在不安中继续着胡赛尼给我们带来的“残酷的阅读”。
令人振奋的是,她们又是觉悟的。首先两位女性从角色的战争走向了和解,一开始,她们之间竟也充满着硝烟,但后来,由于同仇敌忾,她们终于不可思议地实现了团结,最强悍的觉悟在于后来——最为柔弱的玛丽雅姆的“终极爆发”——她动手杀死了家庭暴君拉希德。在那一刻令人震撼的寂静之后,多年的老墙终于坍塌,而绝地而起的烟尘之后,灿烂阳光正一米一米地透露出来„„
关于不可宽恕的时代、不可能的友谊以及不可毁灭的爱,关于阿富汗妇女所怀抱的希望、爱情、梦想与所有的失落,作者卡勒德·胡赛尼以极具感染力的语言、精巧恰切的隐喻、精湛的叙事能力、游刃有余的情节构筑技巧,向我们深刻而沉重地迂缓呈示,无处不在的诗意愈加使每一个热爱和平、渴望民主、呼唤和谐的人感到痛彻心骨的世纪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