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雅歌》读后感(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4 06:17: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地雅歌》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地雅歌》读后感》。

第一篇:《大地雅歌》读后感

连续五小时的阅读,终于将这部虐心史看完。我脑瓜子疼,困倦,双目红肿。看范稳的小说,就是来受罪的。我以为这是一部传奇,就像玉娇龙和罗小虎的爱情。为什么要爱得如此辛苦?瞬间的擦肩而过,前世五百年的回眸?是什么东西,值得用一辈子来坚守?爱情,信仰还是骄傲?都是,又似乎都不是。

人世间有多少故事,就有多少种传奇。扎西嘉措和央金玛,行吟诗人和贵族小姐,从第一次的邂逅开始,就落入了上苍安排好的宿命陷阱,顺着坑里的台阶,蜿蜒而下,直到胸膛贴上大地,才发现这个陷阱深远得像头顶望不到边的蓝天。一回头,格桑多吉,那个额头闪着红光的昔日强盗,正蹲在另一侧,注目凝视。

年轻时可以犯错,每犯一次错,成长一次。扎西嘉措“诱拐”了央金玛,被康菩土司追杀,他俩私奔到教堂村,被神父救下,因此皈依了天主教。从此流浪诗人有了新名字叫史蒂夫,贵族家的小姐叫作了玛丽亚。扎西嘉措和央金玛从前的历史被时间埋掉,磕磕绊绊开始重生。我总觉得,扎西嘉措的命运在这里悄然转弯,他的灵气和才华开始逐渐消失,这对他来讲,也许并不是什么好事。他们开始了新的牧民生活,但这两个名字总让我觉得别扭。我更喜欢从前那两个纯粹的藏族名字。

如果没有康菩土司的风流,就没有格桑多吉的生命;如果没有康菩土司的贪婪,也就没有格桑多吉的多舛。那真是佛菩萨赐给人间的孔明锁,机巧,环环相扣。父子俩以奇特的方式相见,又以惨烈的方式诀别。这符合作家营造的果报意境。格桑多吉从见到玛丽亚的第一眼起,此生炽热的目光就再也没能从她身上挪开。我一直不能想象,爱情的力量有多大,能让这个昔日嗜血的强盗,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弟兄们的美酒、热泪,甚至生命,都不能挽留这个铁了心的汉子淌入他的爱河,没有什么能阻挡他被爱神牵引的心,勇往直前。

我本来以为,当格桑多吉盛装出现在史蒂夫迎娶玛丽亚的路上时,会有一场决斗甚至劫掠屠杀,但是雄心勃勃的狮子却令人难以置信地低下了一贯高昂的头。他不要抢夺,他要征服,他要用谦卑的姿态赢得心爱女人的心。于是,他住了下来,开始他漫长的修炼。

史蒂夫感到了危机,他对突然闯入的格桑多吉充满戒心和敌意。他小心谨慎地维护他的爱情世界。三个人,形成了一种奇怪的犄角状态。从表面上来看,玛丽亚从不和格桑多吉说一句话,甚至连正视一眼都没有,但是,我们可以看见她砰砰跳动的心,脸上不自觉闪过的红晕,以及看见强盗时那种迷离若梦的感觉。如果说,一个美丽柔弱的女人,对那么威武彪悍的男子、藏人心目中的英雄,对他肆无忌惮的爱意表露,没有丝毫反应的话,那她就是圣母玛丽亚了!骨子里,没有一个美女不爱英雄,没有一个美女能够抗拒英雄。玛丽亚自然也是如此。史蒂夫虽然英俊、体贴、温柔,但他肯定缺乏格桑那样的霸气,他没有拔出藏刀砍人的血性。这也许是一种性格上的先天不足,从而让格桑有机可趁,走入玛丽亚的心灵。他的感觉绝对是正确的。但是就算他能拿着砍刀拦住格桑多吉,他能拦得住命运之神么?

格桑多吉为了接近玛丽亚,也皈依天主,改名奥古斯丁。罗维神父给他取的这个教名,意味深长。他就像那位古罗马帝国时期的基督教思想家,为了和过去的罪孽一刀两断,一直双膝跪在教堂里忏悔。奥古斯丁的心灵深处就是善恶剧烈斗争的战场。他住进从前玛丽亚和史蒂文的房间,发现一根她的头发,视若珍宝,把它装进一只蓝色的小瓶子里,和他兄弟的一小片头骨放在一起,像是护身符一样挂在脖子上。有谁会想到,这个小瓶子会陪伴他一生呢。在他跟随两位神父之后,一直沉默得像村头的那棵核桃树,我瞠目结舌地看着他风化成一块坚硬的岩石。

不可思议的是,一个狼女爱上了他。这个从小被狼群养大的姑娘,带着满腔的热情和野性,把我们苦修的奥古斯丁扑倒在他的帐篷里,让他羞愤莫名。神父们觉得他应该把狼女娶回家。奥古斯丁觉得离玛丽亚的距离越来越远,他的心死了。他从前当强盗时的大哥又让他杀死神父,但他根本不想杀人,于是偷了神父打算建教堂的资金,叛逃了。

这时候他遇见了金珠玛米,他就跟他们走了。等他回来的时候,已经是县公安局长格桑多吉了,那个叛教的奥古斯丁早就消亡了。可是,格桑多吉对玛丽亚的爱,却始终没有改变。狼女找到玛丽亚,请她帮忙约格桑去牧场,玛丽亚答应了。但她在和格桑说话的时候,被史蒂夫看见了。他拿枪指住了情敌的头。格桑以为他没有勇气开枪,但是史蒂夫这次却真地扣动了扳机了,倒下的却是狼女。为了自己深爱的男人,她冲上去用胸膛挡住了一颗射向他的子弹。

格桑经不住玛丽亚的眼泪,放跑了史蒂夫。等史蒂夫参加康菩土司的叛军被抓的时候,他被玛丽亚眼泪泡软的心,又促使他犯了第二次错,容许犯人家属去探监。结果被史蒂夫跑了。这次他跑得更远,跑到了印度,跑到了台湾,跑到了缅甸。这一跑,穿越30年。

为了心爱的玛丽亚,格桑多吉放弃了一切,地位、身份、尊严,在文革中几乎被挨打到尘埃里去。玛丽亚终于投入他的怀抱,这一切离他们第一次相见,几乎快过去了20年!

我以为,从此英雄和美女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可是没过几天静好的日子,格桑多吉在耕地的时候被抓走了,因为史蒂夫的一封满怀恶意的陷害信,让这个昔日的英雄再次蒙受不白之冤。这一次,他坐了XX年的牢。出狱后的格桑多吉垂垂老矣,甚至一度都忘了自己是谁了,在树林中不断叩问自己,迷失了回家的路。我知道,其实他是不愿回忆,就是“近乡情更怯”啊!

再度重逢,患难夫妻必定执手相看泪眼。书中没有更多交代,只说格桑吉多变得沉默而木讷,每天沉浸在他的陶泥世界,成为一个远近闻名的工艺大师。他的心愿,是给教堂村修一条能通向江对面的吊桥,而不必像从前那样溜滑索渡江。

玛丽亚和史蒂夫的儿子,成了州里的一名干部。玛丽亚的家,是村里过得最红火富足的。本来,这是蛮好的结局了,偏偏上帝喜欢磨难。他让史蒂夫回来了。当玛丽亚从罗维神父口中得知史蒂夫还活着的消息时,她昏了过去。她对他的爱早就定格在30年前了,现在她的心里装满了格桑吉多的温情。她是个虔诚的基督教徒,她知道上帝来讨还欠债了。她和格桑多吉的爱情,是不被神所祝福的,他们感觉自己是窃贼一样,偷走了史蒂夫的幸福生活。

史蒂夫回来的前几天,格桑多吉就做不好陶泥了,他决定洗手不干了。那天晚上,玛丽亚和他偎依了一晚,像年轻的情侣一样,絮絮叨叨。玛丽亚听见他说了一句“够了。我这一辈子,没有白活。”

第二天,他俩手牵手准备去迎接史蒂夫回乡。当玛丽亚顺利从鹰渡上用溜索过到对岸时,她没有发现格桑多吉的背箩里装满了猪草和石块。她一直站在对岸等着她的男人过来。格桑多吉背负着一筐沉重的石块,就像背负他一生的罪孽,在溜索滑到江心上空的时候,他用刀割断了溜绳,将所有的恩怨情仇和罪孽统统一刀砍断,将自己投进了滔滔江水。他没有听见玛丽亚撕心裂肺的哭声—“丢掉背箩!丢掉背箩!......奥古斯丁!”

我在想这个强盗,怎么那么傻,那么傻。他一直以为自己有那么多的罪孽,所以遭受那么多的责罚,一辈子就像一个窃贼,生活在别人鄙夷的眼光下。现在,失物的主人回来了,他要收回他被窃的爱情,所以这个笨蛋就选择了退出。他怎么就没有看懂玛丽亚的心呢,他怎么就不问问她的心意呢?桥头的大核桃树下,那个顶天立地、威风凛凛的壮汉哪去了?我心里一直在咒骂他魂淡,笨蛋,傻瓜,却止不住自己的热泪长流。

没想到会泪流满面。格桑多吉一定是作者用来骗取我眼泪的。这是怎样一个人物?我和玛丽亚当年一样陷入迷雾。这场爱情的马拉松,谁都没有赢。格桑多吉本来可以赢得很漂亮,但他弃权了。而史蒂夫用了“约伯的耐心”,经受了众多考验,孓然一身回到故乡,又得到了什么?他的妻子,现在对他已经陌生了,隔了30年的,又何止是一条海峡!只有儿子,才是他的寄托。说实话,从扎西嘉措一出场,我就不是很喜欢他。在我看来,他更像一只花孔雀,花哨华丽,却仅供观赏。虽然他被迫背井离乡,饱受思乡之苦,但我对他的也仅有这么一丝同情,没办法上升到喜欢。

他当然不会料到,他的出现,会让格桑多吉选择了这么一个离去的方式,他连一个忏悔的机会都没有。这场角逐,两败俱伤。家里的大门,格桑多吉为他打开了,但玛丽亚的心门,却没法打开。对史蒂夫来说,家使他永远抱愧,他的爱实在沉重。他也许回来喝一口酥油茶,品一碗青稞酒,然后把漂泊半身的骨头,埋葬在故土上更现实一些。现在,他如何才能捧起玛丽亚那颗破碎的心?难道真是神灵冥冥中的注定,注定一转身看见的你,要用一辈子来忘记?

展开的画卷慢慢合拢,泪眼婆娑中,我似乎听见罗维神父和对托彼特的对话:

“人有价值的生命,总是从慢开始,并且越来越慢。”

“步子太快的人,总是看不到一路的好风光。”

格桑多吉啊,你为什么要把步子迈得那么快呢?你在天父的计划里,是否早就背上了那个背箩?一如耶稣的十字架,即使用尽一生的光阴,也要踯躅独行。你怎么没想过抛掉背箩,陪着玛丽亚看沿途风景呢?

这本书,其实绝不仅仅是讲一个爱情故事那么简单,里面的国仇家恨,历史变迁,牵涉的范围极广,厚重绵长。这又是一部史,我看的并不轻松。这种刻骨铭心的爱,这种内敛隽永的情,放在那种特定的年代,具有摄人心魄的力量。只是现在,还有这样的旷世绝恋么?

作为“藏地三部曲”的终结篇,《大地雅歌》自有它的独特之处。我深深佩服作者驾驭文字的能力,纵横捭阖,收放自如。全书以旁观者的冷静目光,对整个事件进行了全景式的描述,好像是运用了电影里的长镜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完全是无我之境。然后又穿插几个主要当事者的内心独白,剖示他们的内心世界,像特写,“泪眼问花花不语”,那又是有我之境。范稳犹如行走在苍茫天地间的一个摄影者,以忽远忽近的镜头转换,给我们播放这些厚重的历史画面,立体饱满,气势恢弘,使他的作品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关于范稳作品的写作题材,创作手法,结构特点和人物情节的设置,作品表达出的现实与象征意思等等,都是很值得探讨的话题,完全可以写一篇学术论文。我只从单纯的普通读者的视角,来谈最直接的观感,不作更深地切入,那些话题就留待学者专家们研究探讨好了。假如某一天,我成了范稳作品的专家,那倒也乐意参与探讨。期待他更多的佳作!

XX-06-10

第二篇:大地读后感

《大地》读后感

吴天威11307100274周一六七节

不得不说,《大地》造就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女作家赛珍珠,同时赛珍珠又通过《大地》实现写作目的,这是一个在当时看来令人震惊却又骄傲的事实。同时这部作品让人从一个虽是外国国籍却又饱含对中国人理解的伟大作家的角度看出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农民的某些品性,她深刻而温暖的关于人性的见解着实引人深思。读完后王龙这个主人公角色的变化以及其复杂性,给人带来深思与触动。

一贫穷时代的王龙诠释人性质朴善良

首先,在中国传统观念中,“百善孝为先”,而王龙从始至终无论是否有点腐化,但是对于父亲的孝顺与善心都能给人无限的启示。当父亲责骂说:“难道我今天不吃饭了?”王龙回答说:“我这就去做”。以及后来文章中这样说道,“他(王龙)一般都煮玉米粉粥给他父亲,而自己不吃”都从这种微小的细节引人深思。虽然他们生活在一个贫穷的时代,但是这种无怨言无所取的孝顺给人无限温馨;反观当代社会,虽然物质财富不断积累,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但是无数“啃老族”、“月光族”的诞生难道不是另外一种退步吗?只是心安理得的享受着父母的劳动成果,只是在需要钱需要帮助的时候可能给家里打一个电话,只是在心情不好时候对家长发脾气,而没有对长辈对亲人的体谅与关心,缺少一份爱与责任感。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目前没有什么经济收入,但是还是可以通过平日对父母的一句问候,通过平时良好的学习成绩来回报养育之恩。常怀感恩之心,常做孝顺之事,将孝这一优良传统发扬光大,首先给父母带来无限幸福,其次也是为了自己的未来,最后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进步。

其次,主人公王龙还具有平和的精神。书中这样写到,“但王龙很会过日子,他不像村里好多人那样,随便花钱赌博或买些奢侈的食物,他不必像他们在卖不出好价的收获季节把粮食卖掉,相反地,他把粮食保存起来,等下雪或过年的时候再卖,那时候城里人会出高价钱”。首先,笔者不认为这是一种投机取巧的行为,恰恰通过将王龙和他人的对比,体现出王龙的平和不焦急。试想,在当时贫穷的社会环境大背景下,收获了粮食而不是贪一时之财将其卖出而是采取适当策略赢得一份可观收入,从侧面展现出一个朴素质朴的中国农民应有的平和的心态。土滋养庄稼,也滋养了王龙这一憨厚平和的农民。

对比当今社会,却有了另外一种不平和的声音。当日本发生大地震时,中国的“抢盐风“该是一个多么荒诞无意义的“冷笑话”,没有判断清楚情况就盲目跟风甚至三人成虎,谣言愈演愈烈,闹剧不断,倘若人们多一些判断力和自主性怎么会有这般无稽之谈?对于新生力量大学生,不平和的现象也是屡见不鲜,比如考证风,追求铁饭碗,追求出国,盲目创业等等,没有过多思考适合自己的天职任务使命,而是沉沦成为大千世界一个随波逐流的过客,当然不可否认很多人还是怀揣理想,为美好的未来而奋斗,但是在大学里浮躁的学风的确该引起深思,该采取行动解决这一问题,毕竟正如复旦大学创始人马相伯所说,“大学,所以为‘大’者,不在于其成绩,而在于其培养人才之素质”以及“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二奋斗时代的王龙精神积极向上

到南方逃难无疑是对这一家人的考验,人生地不熟,加上客观条件的种种制约导致了无法比拟的困难。但是这个中国农民却保持着不一样的风骨,书中这样写到,“我不吃这种肉!”王龙生气地喊道。“我们要吃买的讨来的肉,不是偷来的。我们虽然讨饭,但不是贼。”说完,他用两个手指从锅里把肉夹出来,扔在地上,一点儿不顾二儿子的哭叫。联想起中国近现代的奋斗史,无数仁人志士也具有令人敬佩与赞赏的气节,诸如“鲁迅”,他的小说《狂人日记》等对封建礼教的有力揭露和控诉,使反对“吃人的礼教”成为了许多人的共同呼声,无数似匕首胜投枪的杂文强有力的抨击了封建社会,这种不畏权势不顾一己安危的气节极大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新中国成立后,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也是对新生的中国的一个极大考验,而当时的领导人如毛泽东周恩来等等的坦然从容面对,以身作则,应对困难也是中华民族威武不屈团结的象征之一。

但是回到现在,也许是过于发达的物质生活渐渐使得人们的精神支柱变得脆弱,种种社会现象令人无奈痛心。比如当今走出大街是不是会发现路上多了一些中年人,他们竟然面无愧色的向人乞讨,哭诉自己的悲惨遭遇,当然其中肯定会有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我们是一定会伸出援助之手的。但是身体健壮的中年人为什么不去自食其力呢,最起码你可以到餐馆或者建筑工地打些零工即使你们说没有什么文化水平,最起码你们不可以不思上进,要知道即使草根也可以有辉煌的明天,比如“天使女孩”任月丽,“钢琴王子”刘伟,尤其是后者那句“要么去死,要么好好活着”,作为一个残疾人,并没有向命运轻易低头,而是不断奋斗,无数艰辛只有自己坚强面对,这也是我们新一代年轻人对于奋斗的诠释。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收获到甜美的成果,而主人公王龙初期也是通过自己和妻子阿兰的吃苦耐劳任劳任怨才收获了一定的财富与幸福。三富有之后王龙角色复杂令人心痛

富有之后,主人公也像一般人一样,不由自主地诞生了迷恋享受的欲望,而在封建社会,男人贪恋女色又加深了悲情色彩更加引人深思具有批判性。书中这样写到,“银子!银子就银子!银子和金子!我的土地值得上那么多的钱!”以及“她要是不到我家来,不归我个人所有,杀了我的头我也不再去亲近她。”毋庸置疑,就在这简短几句话中就可以看出王龙思想的蜕化变质,迷恋女色也注定了小说的悲情色彩,对于王龙,失去了一个大地滋养出的农民的朴实单纯;对于阿兰,失去了丈夫的关爱喜欢;对于荷花,更是一种人格的出卖,而后两者也暴露出封建社会中女子的地位低下,任人玩弄毫无尊严地位可言。从中也可以折射出近现代史上的一些危机事件,诸如“天京事变”的直接原因就是太平天国领导集体的思想在蜕化,一些人在生活上追求享乐,在政治上争权夺利。太平天国诸王在建都后不久就大兴土木,建立豪华府邸。天王洪秀全、东王杨秀清及其他诸王“为繁华所惑,养尊处优,专务于声色贷利”;沉迷女色追求富贵腐化变质也是其失去民心的关键所在。而王龙这一段时间的腐化虽然带来了暂时的情欲上的满足,但是之后带来了更多的麻烦与困扰,这也是对几千年来封建帝国的一种折射,帝王凡是沉迷女色都会不同程度导致国家政事的荒废甚至国破城亡。当然不可否认现代社会上一些高官富豪在收获了金钱地位后,更加贪婪,腐化变质,这也许是人突然富有后的一种恶性表现,但是无论对于个人还是国家的发展都是极端不利的,提高自主性与控制力,保持积极向上的奋斗心态无疑是当今的一个重要话题。

但是王龙作为一个曾经深深爱着大地的农民,虽然思想上有了蜕化,但是内心深处还是有对大地的热爱,这也许是对国民复杂矛盾性格的折射。书中这样写到,“他仿佛想起了一个遥远的梦,又想起了阿兰怎样在干活休息的时候给孩子喂奶,她的奶汁如何丰富,如何从她的奶头上溢出来,低落到泥土里”以及“王龙从来没有想卖一寸土地,他只愿按双方同一点条款一年一期出租。这样,他会感到那些土地永远是他的,永远在他的手里。”王龙的腐化跟他内心对于大地持久不息的热爱栩栩如生的展现了一个由贫穷转向富有的中国农民的双重特质,从中可以看出其内心的不安,对自己的反思,内心的善良的本质,但是妥协与软弱又并存着的矛盾性。这当然也和社会环境有一定的关系,封建贫苦大众自然渴望财富与他人羡慕的眼光来获得内心的骄傲和满足,但是作为历经苦难与歧视的人自然懂得辛酸之味,不忍心将自己的欢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不过最后结果如何要看到底是哪一种思想占据了上流,而王龙最终由于家庭社会以及自己的多方原因,最终以一个内心强烈负罪感的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沉痛中指引读者百年后思索人的价值与意义,思索如何保持心灵的一方净土,尤其在当下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更具有深刻的意义。

王龙角色的复杂性远不是只言片语就可以分析清楚,但是正如诺贝尔晚宴上主持人对于赛珍珠的介绍中说的一样,却让我们懂得如何在人口众多的中国人中看到个人,并向我们展示了家庭的兴衰变迁,也展示了土地乃是家庭建构的基础。由此发现一种中国精神,让人感受到那些弥足珍贵的思想和情感。

当然,小说中还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比如对于勤劳肯干任劳任怨而且能力强的阿兰的描述,也是对当时中国女性的精彩勾勒;而后来阿兰地位地下,备受冷落,也是对当时社会上女子地位低下这一歧视的抗争,表现出作者的同情和反抗精神。这是一个接近完美的出自苦难的女性形象,她忍让顺从,盲目,而又有一种好强的骄傲,她支撑着家庭从苦难中度过,始终保持着她木然的勤劳和俭省,始终支撑着家庭。而且她还具有一种果敢和决断。这样的形象,同样可以用感动和欣赏来形容。而荷花以及杜鹃等女性又代表了那些出卖尊严贪图荣华富贵的龌龊小人,当然也必然有自己的辛酸,这跟当时社会大背景有莫大的关系,一个生产力落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不发达的社会必然有某些人性的缺陷。当然其余人比如几个儿子,老秦都象征了不同的社会角色,人都是社会的产物必然会有时代的印记。

其实,一本好书在笔者看来,不单单是一个奖项就能说明,重要的是它不仅能折射出当时时代的优劣所在,还能不断经受住历史长河考验,给后人以新的启发,而《大地》让人体会到这种意义,体会到保持一种在当今社会坚守信仰的重要性,倾听内心声音的意义。

第三篇:《摩挲大地》读后感

《摩挲大地》读后感

我用双手摩挲大地

“黄州突围”是《摩挲大地》中我非常喜欢的一章。从小学便开始度苏轼的诗,但仅仅知道他文学了得。乃唐宋八大家之一,写的一手好字。却不知道他还有如此不幸的遭遇。黄州,也许在没迎来苏东坡之前,那只是个普通的地方,但与苏轼搭上关系,必定流芳千古。

遭遇磨难本身是痛苦的,但对于人生又如何呢?如果没有这莫须有的 “乌台诗案”又怎会有日后大气磅礴的苏轼。

苏东坡的突围,不仅是生命的突围,更是文化的突围,经历了“六月飞雪”,带着官场,文坛泼来的满身脏水他狼狈的走向黄州。这寂寞的黄州,让他无需顾及其他,他自省,完成了整体意义上的升华使苏东坡真正的成熟了。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很多人成熟与暮年,还未真正尝到成熟的甜头便要驾鹤西去了,而苏东坡却是“早熟”,在一个男人正当年之时他熟了。

成熟是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在这淡漠之中,引导千古的杰作《赤壁赋》便要在这黄州诞生了。他没有将别人泼给他的水再泼回去,而是像石灰一样,他的人生沸腾了!

人的一生很漫长,不可能一帆风顺,失败和苦难总会有意无意的与你亲密接触一下。我自认为苦难对于一个人来说远比成功要重要,或许我没资格这样说,但是最精美的宝石受匠人琢磨时间最长;最贵重的雕刻,受雕凿打击最多!

磨难,也许是一块垫脚石。只是这石头太大,若能踩它于脚下,便会成功;若一不小心失足,只怕会粉身碎骨,万劫不复。说成功可能太俗气,但这却是顺应时代吧。

不要在磨难的泥潭中怨天尤人,不要在不行的荆棘中畏手畏脚,丢去了前进的动力。大步向前,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第四篇:绿大地读后感

“绿大地”事件读后感

一头短发,坚毅的目光,拥有高级经济师头衔的何学葵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一位女强人。事实也的确如此,她担任着多家公司的董事长、董事及总经理,在短短数年间,她把一个仅有20万流动资金、5名员工的小花店发展成一个注册资本为4400多万元、总资产上亿元、拥有250多名员工的大型股份制企业——云南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全国首支绿化股。何学葵也成为了坐拥数亿资产的“云南女首富”。

但这位女强人的辉煌人生却在2011年3月17日这天连同她的公司的命运一起跌入了最低谷。而绿大地所暴露出得问题也是发人深省。

一、疯狂造假令人瞠目

绿大地2012年3月18日发布公告称,2011 年3 月17 日晚公司接云南省公安厅直属公安局通知,公司控股股东、董事长何学葵因涉嫌欺诈发行股票罪,经昆明市人民检察院批准,于2011 年3 月17 日20 时由云南省公安厅直属公安局执行逮捕,现羁押在云南省看守所。何学葵被捕后,在各方的关注下,绿大地的财务造假行为被一一曝光,其疯狂的程度令人瞠目结舌。虚增资产,价值955万元的土地其实际价值只有一个零头,即55万元;一米长的荒山的围墙价值竟高达1268.86元。虚增收入,上市后曾经的采购大户却神秘消失;出现巨额的销售退回,仅2009一年苗木销售退回金额就高达1.58亿元,虚增收入2856万元。虚增利润,从2009年10月~2010年4月,绿大地披露的业绩预告和快报五度反复,2009年的净利润从最初的盈利1.04亿元变为最终的亏损1.5亿元。

近年来,从安然、世通到银广夏及蓝田股份,国际国内的财务造假案件层出不穷,但其财务造假手段却是一次比一次拙劣。安然利用离岸公司和关联交易作假,银广夏利用虚构合同造假。而绿大地的行为几乎就是瞎编乱造,随意更改会计金额,简直就是小孩子过家家,将投资者和监管机构玩弄于股掌之上。这样藐视法律、欺骗消费者的行为简直令人发指。

二、监管缺失令人扼腕

在了解了绿大地疯狂的造假行为之后,我们很自然地有了一个疑问,那就是监管部门干嘛去了?目前,我国公司上市实行的是核准下的保荐制,是指由保荐人(券商)对发行人发行证券进行推荐和辅导,并核实公司发行文件中所载资料是否真实、准确、完整,协助发行人建立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承担风险防范责任,并在公司上市后的规定时间内继续协助发行人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督促公司遵守上市规定,完成招股计划书中的承诺,同时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负有连带责任。这样的制度看似可以有效规范公司的上市行为,确保公司IPO资料的真实性,但也有着致命的缺陷,俗话说“拿人手短,吃人手短”,券商收了想要上市的公司的钱,自然想着如何将公司美化包装,卖个好价钱。但他们往往忘了自己作为保荐人应承担的确保上市资料真实性的职责,甚至还有伙同上市公司“欺诈上市”的嫌疑。这样的“守夜人”如何让普通投资者放心的把钱交给IPO的公司?这样的制度不健全的监管有如何保持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呢?

公司IPO就是为了上市圈钱如果公司业绩良好能有高回报也无可厚非,但如果监管层还任由这些骗子轻易进入股市招摇撞骗,那不仅是对广大股民的不负责,更是对中国股市未来发展的最大伤害。

第五篇:大地金融读后感

近期,有幸拜读了省联社肖四如理事长所编著的《大地金融》一书,这是一本对农村金融工作者具有深远意义的书籍。实践证明,肖理事长在探索中国特色农村金融道路上画出了一抹江西特色,打造出了“江西尤努斯”模式,用小额信用贷款将金融服务送进了千

家万户。书中内容详实、引经据典、论断精辟,让我受益匪浅、深受启发。

瞄准农村市场,准确定位服务。农信社的发展必须牢固树立“立足县域,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通过不断深化改革,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定位好自身的市场与服务。目前,农村信用社在全省是最大的金融机构,拥有众多的营业网点,并且绝大部分网点都分布于乡镇,形成了一镇一点的网点布局。宁都农信社作为服务县域的主力金融机构,已在辖内34个乡镇全部设立了服务网点,并结合当地的县情、民情及实情,深入了解当地农村居民的金融消费习惯和金融服务需求。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做优服务流程,改进服务方式,向广大农民朋友提供最优、最快捷、最满意的金融服务,让信用社成为广大农民朋友的“自家银行”。

把握农村脉搏,做活小额农贷。在当前的经济背景下,“三农”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工作的重点,近几年国家不断加大对三农经济的投资和扶持力度。农信社要抓住这个有力时机,实现自身的快速发展,就必须不断加快金融产品创新,提升金融服务。《大地金融》通过介绍“典型案例”向我们展示了农信社近年来的改革创新成果,同时也是在探索如何形成专业化、多元化、规模化的金融产品,把准农村发展的需求脉搏,以满足未来不断变化的市场发展需求。作为服务一方的农村主力金融机构,宁都农信社在近几年向农村累计发放了小额农贷近6亿元,充分满足了当地农民的各类投资与消费需求,帮助农民朋友购置了新型农机具,实现了创业梦,住进了新房。小额农贷也成为农信社服务三农的主打品牌,要抓住和巩固农村市场,就要做活小额农贷,做好当前的小额农贷提升工作,推行好百福惠民卡。

强化合规经营,推行流程服务。该书所讲诉的各类规制流程,都是在提醒着我们“合规操作、合法经营”的重要性。不久前发生的“鄱阳2·11案件”,就是对规制流程的熟视无睹,没有严格执行好制度,没有按章做事所引发的。这告诫我们在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在实现快速发展的同时,要注重对规制流程的建设,特别是要加强对各岗位风险点的预防,对各类规章制度进行认真梳理,不断进行优化和完善。在日常的经营管理中,更要严格遵守和执行好各项规章制度,以制度为准绳,按流程操作,规范日常行为,大力推行流程化服务,逐步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

协力铸造商行,打响特色品牌。此书让人深刻地体会到改革的重要性,明白了改革促进发展的道理。当前农信社通过深化改革逐步成立农商行,就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农村金融的供求矛盾,更好地服务“三农”经济,用市场化手段来解决“三农”问题,让农民享受与城市同等便捷的金融服务。宁都农信社作为服务县域经济的主力金融机构,在改革发展的道路上将加快步伐,发挥好机制灵活的特性,扩大区域合作,不断做大市场规模,做优金融服务,强化内部管控,协力铸造商行,提升市场竞争能力,打响特色金融品牌,让农信社成为农民兄弟的保护神,成为这片广袤农村大地的守护者。

下载《大地雅歌》读后感(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地雅歌》读后感(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摩挲大地》读后感

    此书名为《摩挲大地》,这本书与《寻觅中华》是余秋雨全新版的《文化苦旅全书》六册中首批推出有关中国的两本。此书精选了《文化苦旅》、《山居笔记》中的一些著名篇章,但每一......

    《大地汉书》读后感(全文5篇)

    在阅读完一本名著以后,你有什么领悟呢?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地汉书》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大地汉书......

    大地的耳朵读后感

    妈妈的拿手好菜是冬菇焖鸡,我一见便皱眉,觉得大好鸡肉被那可憎的冬菇白白糟蹋了,感觉上,就好似香喷喷的一锅白粥,无端地掉入了黑漆漆的老鼠屎,大地的耳朵读后感。 聪明的妈妈,察觉......

    《大地之灯》读后感

    《大地之灯》读后感 正如书中的序所说,《大》在描写城市时有了一些单薄,在描写城市的片段中,辛和最让人感动。那样善美的女子,最后的一句“我一直在等你回来”。是的,女人天生敏......

    《大地有多重》读后感(最终定稿)

    《大地有多重》读后感《大地有多重》是由著名作家、鲁迅文学奖获得者雷平阳采写的反映全国优秀基层宣传干部典型郑垧靖的报告文学。有评论家在论及雷平阳的诗歌创作时指出:“......

    《大地之灯》读后感

    《大地之灯》是七堇年创作的一部现实主义作品,小说讲述不同时代、不同背景下出生的两个少年非同于常人的成长历程。《大地之灯》给我的感觉就是那贯穿整本书的厚重、沧桑感......

    大地之灯读后感

    对此我十分惊讶,我向来对此类言情小说都是满腔的不屑,当然也不是说堇年的首布长篇毫无深意,大地之灯读后感。相反,震撼是由浅入深,缓缓深入骨髓的,正如小说里常提到的,大爱无言,这种......

    大地之灯读后感(定稿)

    《大地之灯》读后感 手指轻轻抚过盛开着大朵圣洁莲花的单色封面,墨蓝的套页书写着古朴的书名。沉稳安静的气息从指尖抵达心里。那儿,有着一片大地。是广袤厚实的大地。是缄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