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歌唱二小放牛郎第二课时教案
课题:歌唱二小放牛郎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正确解读诗歌,并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过程与方法—通过文中关键词语的理解,启发学生想象二小与敌人斗争时的语言、动作及战士们复仇的场面,并能讲述完整的故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二小机智勇敢与敌人斗争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体会如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教学重点:启发学生正确理解诗歌,体会王二小的机智勇敢与敌人勇于斗争的精神。教学难点:启发学生完整叙述故事。
教学方法:以读为主,读中感悟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课前预热。播放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一篇课文。
师出示多媒体,生回顾生字词。
师:分组朗读课文,一组朗读,其余两组分别思考有没有读错的地方(全文总共7小节,最后一节全班朗读)
师:同学们知道人们为什么要歌唱王二小吗?我们将带着这个问题来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二、讲授新知
师:现在全班一起朗读第二小节,边读边思考,你从这一小节知道了什么(在9月16日早上,敌人像一条藏着后方机关和几千老乡的的山沟扫荡)
1、教师分别出示课件“扫荡”和“后方机关”的意思:敌人为了扩充自己的侵略
势力和地盘,对解放区进行大规模进攻,实行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
策;后勤,情报与联络机构,民兵组织。
同学们你们说要是这些乡民和后方机关被发现了,会怎么样?那是不是情况很危急?有谁能读出这种危机的感觉?指名朗读第二小节。(我感觉到了你的担心,你很焦急,我听出来了,你在为后方机关、为几千个老乡担心。)
2、师:就在这危急的时刻,敌人就快要走到山口,昏头昏脑地“迷失了方向”,却抓住了二小“叫他带路”。而王二小心里在想什么呢?他会怎么说?如果你是王二小你会怎么
做? 同桌间互相扮演说说看。
3、师:于是,二小“假装顺从”敌人的意思,其实他“自有主张”。王二小的主张是什么?我们接着读下去,全班齐读第四小节。
师:谁告诉老师,王二小做了什么决定?(他把敌人带进我军的埋伏圈)从王小二被敌人抓住,他毫不慌张地把敌人带到了我军的埋伏圈里,你感受到的王二小是怎样的一个人(临危不惧,机智勇敢)你们能用你们有感情的朗读让老师感受下这样一位临危不惧,机智勇敢的王二小吗?全班齐读
4、师:想象一下,原本信任王二小会给他们带路的敌人突然听到四下里乒乒乓乓的枪炮声,他们会怎么样(吓得魂飞魄散),同学们,愚蠢的敌人此时如此狼狈,同学们解恨吗?不过欺骗了敌人的王二小最终怎么样了?谁来朗读下第五小节,同学们拿出笔,边听边把表示敌人对待王二小动作的词语用横线画出来(挑、摔)
师:就这样,敌人杀害了年仅13岁的王二小,敌人凶不凶残?就是因为敌人这样残忍地对待我们中国人的,所以才有了当时的抗日战争。
5、师:在王二小的保护下,故事又怎么样了呢?哪位同学来说说看(乡亲获得安全,王二小却牺牲了)为什么敌人这么凶残的对待他,他的脸上却含着微笑,说明什么?(说明他死得其所,他的死是有意义的,他一个人的死换来了乡民的安全)体现出了王二小怎样的一个形象(英雄)
6、师:老师请一个同学朗读第7小节,其余同学边听边思考,真的是秋风在传扬王二小的故事吗?这是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形容二小的事迹传扬的速度快,传得远,传的人多,也说明了王二小的事迹很感人,就连秋风都在传播他的故事)可以把悲愤换成悲伤吗?(不可以,悲愤,有悲伤,愤怒的意思,而悲伤只是难过的意思,人们既为王二小难过也为敌人的所作所为而感到愤怒)
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现在请同学们带着悲愤的心情读6、7小节。
7、师:我们还有哪个小节没学呢?现在我们再回到第1小节,当他的牛还在山坡上吃着草,王二小却壮烈牺牲,他的朋友亲人再也见不到王二小了,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怎么读这一小节?指名朗读。
8、师:现在哪位同学能告诉老师,人们为什么要歌唱二小?
师:王二小原本和大家一样,他有父母还有一个哥哥,虽然生活过得很贫苦,却很幸福。但却在1940年的春天,因为天灾人祸,她的父母哥哥先后都饿死了,他被附近的村委会救助得以活了下来,后来他渐渐地和附近的八路军混熟,加入了儿童团,一边放牛一边给八路
军放哨,就有了今天这个故事。
师:通过学习了这首诗歌,同学们觉得王二小是个什么样的人?(王二小机智勇敢,勇于为国家献身的英雄形象),你想对王二小说些什么?现在请同学们带着感情朗读全文,让老师听到你们对王二小的敬佩之情。
三、总结课文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一位英雄—王二小,老师希望你们能把英雄王二小的事情将给更多不知道的人听,不过现在谁愿意现在班级里讲给我们听听?生根据课件填空,试复述大意(—月—的早上,敌人向一条山沟——,山沟掩护着———和———,就在敌人快要走到山口时,却———,抓住了——,让他带路。———假装顺从地把敌人————,敌人发现受骗了,把王二小—在枪尖,—在大石头旁。最后,王二小——— ——————,干部和老乡因为——的保护,得到了———,因此每个人都——地歌唱王二小)
四、板书:
歌唱二小放牛郎
摔死报仇
敌人——→王二小←——八路军
(机智勇敢)
↑
人 们
(怀念、歌颂)
第二篇:歌唱二小放牛郎__第二课时
歌唱二小放牛郎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精读课文。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精神。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走进文本。
王二小是一个放牛的孩子,人们为什么要歌唱他呢?
二、图文并茂,自读自悟。
1、投影出示插图。
指导学生从周围的环境和人物活动两个方面,了解当时的形式和王二小的机智勇敢。
2、自读第三小节。激发思考:
敌人为什么要王二小带路?王二小是怎样做的? 同桌互相讨论,班内交流。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3、过渡。
敌人“抓住王二小叫他带路”,他们到底要到哪里去?干什么去呢? 生自读第2小节,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4、投影出示插图。
观察画面,想象八路军为王二小报仇而英勇杀敌的情景。生畅谈感想。(自由发挥)。
你能把你的感情用你的声音表达出来吗? 试试,引导评价。
5、为了掩护后方机关和几千个老乡,王二小英勇牺牲了,乡亲们的心情会是怎样呢?
讨论:怎样读好这一节? 练习用底缓深情的语气朗读。
6、学习最后一节。
1、自由读。
2、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师适时用笔圈画出“动人”“眼含热泪”“歌唱”等词语。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三、欣赏歌曲,内化感悟。
1、欣赏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2、读一读,王二小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机智、勇敢]
3、带着你的感情再次朗读全文。
四、作业内化,情感升华。
师述:王二小为了掩护八路军的后方机关和几千个老乡,把敌人领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自己英勇地牺牲了,他放养的牛儿还在山上吃草,可乡亲们再也看 不到可爱的王二小了。课后,你想给自己留下什么作业呢?
生:我要好好地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生:我想把王二小的事迹讲给爷爷、奶奶、妈妈听。
生:我被王二小深深的打动了,我想把我的感受写在日记里。师:我相信所有的同学都能够认真出色地完成任务。板书设计:
18、歌唱二小放牛郎 自由主张(假装顺从)领——敌人 进埋伏圈 救——后方机关 几千老乡
第三篇:《歌唱二小放牛郎》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精读课文,指导写字。课时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学习王二小机智勇敢的好品质,体会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教学进程:
一、复习
1、认读生字词。
2、指名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2小节。
1、指名读。
2、你读懂了什么?
3、理解“扫荡、潜伏、隐藏”等词了解当时敌人的凶狠和形势的紧张。
4、指导朗读。
(二)学习3—5节。
1、敌人为什么要王二小带路。
2、王二小是怎么做的?
3、王二小“假装顺从自由主张”,他为什么要“假装顺从”?他心里打的什么主意呢?
4、王二小这么做,很有可能会怎样?他自己知道这一点吗?
5、他明明知道,可为什么还这么做?说明二小怎样?(机智、勇敢)
6、敌人知道受骗了,是怎样对待王二小的?
7、可见这些敌人怎样?
8、八路军战士怎样?相象八路军战士为王二小报仇而英勇杀敌的情景。
9、指导朗读。
10、知道背诵。
(三)学习第6小节。
1、自由读。
2、理解“动人、传扬、眼含热泪、歌唱”等词语。
3、从这一自然段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人们十分怀念歌颂王二小)
4、指导朗读、背诵。
(四)学习第1节
1、王二小为了掩护八路军的后方机关和几千老乡,把敌人领进八路军的埋伏圈,自己英勇地牺牲,他放养的牛儿还在山坡上吃草,可乡亲们再也看不到可爱的二小了。齐读
2、此时,乡亲们的心情怎样?
3、指导朗读,体会人们悲痛、怀念的心情。
4、指导背诵。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卡,指名认读并组词。
2、师示范书写,生观察。
3、学生练习写字,师巡视。
四、总结全文。板书设计:
第四篇:《歌唱二小放牛郎》教案
四年级音乐:
《歌唱二小放牛郎》教学设计
大满镇兰家寨小学祁小燕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①初步了解中国的抗日战争,激发其爱国主义思想。
②了解歌曲内容,抒发对二小的敬佩和怀念之情。
2、技能目标
①引导学生进行听赏(女声独唱)——改编——听赏(童声合唱),感受速度、力度、演唱形式、歌词、情绪等相关因素对表现音乐作品的作用。
②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朗诵、舞蹈、小品、歌唱等)进行歌曲表演,培养其丰富的创作能力和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对独唱歌曲进行改编。
2、用不同的方式(朗诵、舞蹈、小品、歌唱等)进行歌曲表演。教具准备:
课件、钢琴、绘画用品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创设情境,了解时代背景。
1、听赏歌曲《松花江上》(电视播放VCD碟片)
问:你从歌曲中知道了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通过歌曲,让学生了解在中国历史发生的一件大事——日本的侵略
战争,从歌曲中知道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2、欣赏影片《铁道游击队》、《地道战》、《地雷战》的部分镜头。
问:你从画面中看到了些什么?
生讨论回答:中国人民通过不同的方式在同敌人进行斗争。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中国人民英勇抗日的情况……通过让学生“看电影”,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欣赏歌曲《二小放牛郎》
1、导入:你知道当时的孩子们是用怎样的方式在抗日的呢?(站岗、放哨、送信等)今天,老师请同学们从歌声中去听一个动人的故事,一个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位抗日小英雄的故事。
2、师讲述故事(用优美、委婉的歌声讲述)——出示歌词,投放连环画。
问:①演唱形式?情绪?
②从歌声中知道了些什么?
(设计意图:有了第二环节的辅垫后进入第三环节——欣赏歌曲《二小放牛郎》,这儿用故事导入,并运用歌唱的方式,即符合此曲叙事性歌曲的体裁和学生爱听故事这一特点,又符合音乐课要突出音乐性这一特点,通过教师优美、委婉的演唱,让学生了解了歌曲的内容。)
3、创作改编歌曲——(出示歌词)。
问:假如请你来演唱此曲?你认为歌曲应该用怎样的情绪演唱?为什么?
生讨论:第一段演唱可„一般‟(指起伏不大),因为还不知道发生什么事。第四段要激烈一些,因为在打仗……第五段要悲伤,因为二小牺牲了,第六、七段也要悲伤,不过比第五段要„弱‟一些……问:为了让歌曲讲述得更生动,老师请同学们帮忙,为歌曲进行一次改编,你认为可以从哪些方面去改编呢?
分小组讨论:……
4、听赏钟维国改编的童声合唱《二小放牛郎》。
问:歌曲哪几方面进行了改编?和同学们的相比较,我们哪几个方面的改编和作曲家是相同、相似的?
生讨论:情绪——速度——力度——歌词——演唱形式进行了改编。
问:改编后好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到速度、力度、情感等相关因素对表现音乐作品的作用。)
5、欣赏舞蹈《二小放牛郎》。
问:除了用歌曲来讲述故事外,还有什么方式?
生讨论:朗诵、绘画、舞蹈、小品、电影等
(多媒体展示,七段故事情节可以自由选择观看。并让学生跟学一些动作,感受其肢体的韵味。)
四、创作表演。
1、引导学生选择表现形式。
问:“你想用怎样的方式来讲述这个故事呢?”
——请出五个组长(朗诵组、绘画组、舞蹈组、小品组、歌唱组)其余同学自由选择小组。
要求:选择1-2个情节
2、小组讨论、创作。
3、表演展示。
五、课堂小结。
观看一段精彩的电视回放:1945年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后喜悦、欢腾的庆祝场面。
问:你看到了什么?今天的音乐课,你知道了些什么?
第五篇:歌唱二小放牛郎教案
《歌唱二小放牛郎》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① 初步了解中国的抗日战争,激发其爱国主义思想。② 了解歌曲内容,抒发对二小的敬佩和怀念之情。
2、技能目标
①引导学生进行听赏(女声独唱)——改编——听赏(童声合唱),感受速度、力度、演唱形式、歌词、情绪等相关因素对表现音乐作品的作用。
②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朗诵、舞蹈、小品、歌唱等)进行歌曲表演,培养其丰富的创作能力和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对独唱歌曲进行改编。
2、用不同的方式(朗诵、舞蹈、小品、歌唱等)进行歌曲表演。
教具准备:
课件、钢琴、小道具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创设情境,了解时代背景。
1、听赏歌曲《松花江上》(电视播放VCD碟片)
问:你从歌曲中知道了些什么呢?
2、欣赏影片《铁道游击队》、《地道战》、《地雷战》的部分镜头。
问:你从画面中看到了些什么?
生讨论回答:中国人民通过不同的方式在同敌人进行斗争。
二、复习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1、将歌曲进行分段复习演唱。
2、师生一起回忆各段的情绪:第一段演唱可‘一般’(指起伏不大),因为还不知道发生什么事。第四段要激烈一些,因为在打仗„„
第五段要悲伤,因为二小牺牲了,第六、七段也要悲伤,不过比第五段要‘弱’一些„„
3、再次演唱。
三、歌曲创编
1、听赏钟维国改编的童声合唱《二小放牛郎》。
问:歌曲哪几方面进行了改编?
生讨论:情绪——速度——力度——歌词——演唱形式进行了改编。
问:改编后好吗?为什么?
让学生体会到速度、力度、情感等相关因素对表现音乐作品的作用。
2、欣赏舞蹈《二小放牛郎》。
问:除了用歌曲来讲述故事外,还有什么方式?
生讨论:朗诵、绘画、舞蹈、小品、电影等
(多媒体展示,七段故事情节可以自由选择观看。并让学生跟学一些动作,感受其肢体的韵味。)
3、引导学生选择表现形式。
问:“你想用怎样的方式来讲述这个故事呢?”
——请出五个组长(朗诵组、绘画组、舞蹈组、小品组、歌唱组)其余同学自由选择小组。
要求:选择1-2个情节
4、小组讨论、创作。
5、表演展示。
五、课堂小结。
观看一段精彩的电视回放:1945年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后喜悦、欢腾的庆祝场面。
问:你看到了什么?今天的音乐课,你知道了些什么?
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最后的结果,给学生上了一堂难忘的历史课。同时,起到一个总结概括作用:既可了解学生在这堂课中知识的掌握情况,又可了解作品对学生的情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