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十二五”全国环境保护法规和环境经济政策建设规划》的通知(环发[2011]129号)

时间:2019-05-14 06:36: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印发《“十二五”全国环境保护法规和环境经济政策建设规划》的通知(环发[2011]129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印发《“十二五”全国环境保护法规和环境经济政策建设规划》的通知(环发[2011]129号)》。

第一篇:关于印发《“十二五”全国环境保护法规和环境经济政策建设规划》的通知(环发[2011]129号)

分类:环境管理业务信息规划计

发布单位:政策法规司生成日期:2011年11月01日

名称:关于印发《“十二五”全国环境保护法规和环境经济政策建设规划》的通知

主 题 词:环保 法规 政策 规划 文号:环发[2011]129号通知

索 引 号: 000014672/2011-00940

环境保护部文件

环发[2011]129号

关于印发《“十二五”全国环境保护法规和环境经济政策建设规划》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辽河保护区管理局,解放军环境保护局,各直属单位:

为指导和推进全国环境保护法规和环境经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务院印发的《“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和环境保护部“十二五”规划总体安排中关于建立完善的环境保护法规政策体系,实施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等相关要求,我部组织编制了《“十二五”全国环境保护法规和环境经济政策建设规划》。现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附件:“十二五“全国环境保护法规和环境经济政策建设规划

二○一一年十一月一日

主题词:环保 法规 政策 规划 通知

第二篇:沿环发[2011]21号环境建设年整改通知

沿环发〔2011〕21号

县环保局关于环境建设年整改方案的通知

本局各科、室、站、队:

按照沿党办发„2010‟28号文件和《县环保局关于开展环境建设年活动方案的通知》(沿环发„2010‟32号)要求,环境建设年活动已进入整改落实阶段。为扎实开展好环境建设年活动,我局在深入开展宣传发动,制定整改方案,召开全局职工会,干部座谈会的同时,并向企业、社区、群众发放征求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建议,经深刻剖析找准问题根源,认真研究解决方法,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整改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县委、县政府关于在全县开展“环境建设年”活动的精神为指导,以不断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环境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善优化发展环境为目标,通过开展“环境建 设年”活动,不断增强环保干部职工的发展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环境意识,在环保工作中努力营造廉洁高效的服务环境、公正严明的执法环境、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为加快沿河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目标任务

针对此次调查反映的问题进行整理、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认真开展整改工作,促使我局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进一步转变;为基层、为群众服务的理念进一步更新;工作积极性、创造性进一步增强;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进一步改进;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和依规办事进一步规范;进一步提高班子的凝聚力,真正把环境保护部门建成一个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行风严谨,充满生机活力的政府部门,真正树立起环境保护部门“为民、务实、清廉”的新形象。

三、存在问题

通过组织干部职工自行查摆和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特别是服务对象的意见建议(发放征求意见表25份,收回24份),经梳理,我局在当前环境建设年工作中存在“政务公开、依法行政、制度建设、素质能力、服务态度、工作作风、工作效率、投诉受理等八个方面的问题。

四、整改措施

(一)抓宣传开路。开展形式多样的环境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宣传环境保护形势政策、法律法规和环保科学知识,提高各级领导的科学决策意识,增强企业经营者的规范发展自觉性,提升 全社会对环境保护的认识水平,树立环境友好型企业先进典型,化解监管矛盾,化解厂群矛盾,营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

分管领导: 杨刚

责任单位:局各科、室、站、队 整改时限:长

(二)抓服务先行。让投资企业“少跑一趟路、少进一扇门、少找一个人”,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拉近企业与政府之间的距离。坚持发展第一的原则。凡国家非淘汰类项目,只要选址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并与环评单位签订了环评合同的,一律先放行。搭建好服务平台,加强与环评编制单位的沟通,架起环评编制单位与企业主联系、合作的桥梁,力促最大限度地降低环评费用,在确保环评质量的前提下,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环评文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书)。消除“肠梗阻”。需环境审批及出具证明的所有事项,只要不涉及重大违法行为及严重扰民环境问题,在指出问题基础上先放行,后督促整改落实,不设置其它前置条件。坚持抬头向上,抓住国家加大环保投入的大好时机,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争取优惠政策。

分管领导:赵茂虎

责任单位:环境影响评价科 整改时限:长

(三)抓政务公开。按环保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政务公开管理办法》和县政务公开的有关要求,所有许可和核准事项 在县政府网站公开。

分管领导:杨刚

责任单位:污染防治控制科 环境影响评价科 整改时限:长

(四)抓沟通在前。在环境执法中,对企业、商户坚持首次轻微环境违法行为不罚。对日常监管中发现的轻微或一般环境违法行为的一律采取善意告知、批评教育、限期整改等方式,督促其自行纠正环境违法行为不处罚。设置环保局长信箱,公开局领导电话,建立局领导首问负责制。

分管领导:符冠英 责任单位:环境监察大队 整改时限:长

(五)突出日常监管重点。深入开展饮用水源地保护,确保饮用水安全。加大对重点区域、流域、行业及重点排污企业的现场监察频次,杜绝停运设施、偷排等重大环境违法行为发生。加快在线监控平台建设,提高执法监管的水平。

分管领导:符冠英 责任单位:环境监察大队 整改时限:长

(六)加强队伍作风建设。推行“微笑服务、首问引导服务、承诺服务、限时服务、便民服务”等服务措施,使各项工作朝着更加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重点解决工作方法简 单、态度生硬、粗暴执法等问题,端正服务态度,让企业能走得进、说得到、行得通、办得了。

分管领导:赵茂虎

责任单位:局各科、室、站、队 整改时限:长

(七)积极推行执法责任制。严格实施“首问负责制”、“马上就办制”、“限时办结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

分管领导:赵茂虎

责任单位:局各科、室、站、队 整改时限:长

(八)抓效能建设。组织项目主管领导和工作人员,建立联席会议制度,适时召开项目联席会,共同研究解决审批环节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和困难。以“跟办、督办、协办”方式,对重点项目开展事前、事中、事后监督。事前监督实行“一次性告知”服务,缩短审批前置条件的准备时限。事中监督即提供主动服务,从审批工作的起始点介入,进行全程跟踪督办,对审批事项的进展情况,定时进行询问了解,对审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协调有关部门进行协商解决,清除审批过程中的“梗阻”现象,实现行政审批工作的“提速”。事后监督是对已经办理完结的审批项目联审的实施情况实施监督检查。

分管领导:赵茂虎

责任单位:有关科、室 整改时限:长

(九)加强监督检查。为改善机关工作作风,解决在工作效率、服务态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分别从县人大、政协、退休干部中聘请效能建设义务监督员深入企业、社区、工作现场、公共场所,通过明察暗访、专项调查、座谈会等形式,从政务公开、依法行政、制度建设、服务态度、素质能力、工作作风、工作效率、投诉受理等八个方面查找机关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整改建议,查找执法不严、办事效率不高、服务不到位的人和事,落实责任,强化责任追究。

分管领导:赵茂虎

责任单位:局各科、室、站、队 整改时限:长

五、有关要求

(一)加强领导。认真落实环保局领导班子集体领导与分工负责制度,各班子成员按照分工认真落实解决问题的责任,组织协调相关科室认真抓好意见建议的办理工作。相关科室也要要明确责任人、办结时限和办理要求,切实强化责任意识、协作意识,按照职能分工,密切配合,扎扎实实抓好职责范围内具体问题的解决。

(二)落实责任。认真落实 “第一责任人”制度;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表率作用,带头抓好整改工作,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工作合力和优势,切实抓好各项整改任务的落实。

(三)加大整改。对环境建设年整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加以研究分析,提出针对性的措施。加大对整改工作的梳理检查,对解决优化经济发展问题的进度、质量、效果情况全程公开,随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处理,全面推动优化经济发展工作的落实,务求取得实效。

(四)完善制度。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落实措施,通过工作简报、政务公示栏、政府网站等形式进行公开,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二〇一一年五月三日

主题词:环境建设 整改方案 通知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环保局办公室 2011年5月3日 共印10份

第三篇:关于印发《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2011-2015年)》的通知-环发〔2011〕49号

环境保护部 中宣部 中央文明办 教育部 共青团 中央全国妇联关于印发《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2011-2015年)》的通知

环发〔2011〕4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副省级城市环境保护厅(局)、宣传部、文明办、教育厅(教委)、团委、妇联: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国家“十二五”环境保护工作部署,环境保护部、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六部门联合编制了《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2011-2015年)》,现印发给你们。请各地区各部门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注重协调配合,认真贯彻落实,把加强环境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动建立全民参与环境保护的社会行动体系,为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环境保护部

中 宣 部

中央文明办

教 育 部

共青团中央

全国妇联

二○一一年四月二十二日 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

(2011-2015年)

为进一步加强环境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全民环境意识,建立全民参与的社会行动体系,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依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的要求和“十二五”时期环境保护工作部署,特制定《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2011-2015年)》。

一、“十一五”环境宣传教育情况和面临的任务

“十一五”期间,环境宣传教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服务大众的方针,以《关于做好“十一五”时期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的意见》、《关于做好新形势下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的意见》为指引,有力地服务和配合了环保中心工作,全社会环境意识明显提高,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实践都发生了重要转变,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生态文明,圆满完成污染减排任务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根据“十二五”时期环境保护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提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环境宣传教育作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对新时期环境保护工作的总要求,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深入探索新形势下做好宣传教育的新思路和新举措,积极宣传党和国家的环保方针和政策,开展以弘扬生态文明为主题的环境宣传教育活动,推进全民环境宣传教育行动计划,引导公众积极参与支持环境保护,为“十二五”时期环境保护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和文化氛围。

二、“十二五”环境宣传教育行动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十二五”时期的环境宣传教育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着力宣传环境保护对于更加注重民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作用,着力宣传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的先进典型,着力宣传推进污染减排、探索环保新道路的新举措和新成效,着力创新宣传形式和工作机制,积极统筹媒体和公众参与的力量,建立全民参与环境保护的社会行动体系,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营造浓厚舆论氛围和良好的社会环境。

(一)总体目标

扎实开展环境宣传活动,普及环境保护知识,增强全民环境意识,提高全民环境道德素质;加强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增强环境新闻报道的吸引力、感召力和影响力;加强上下联动和部门互动,构建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全民环境教育培训机制,建立环境宣传教育统一战线,形成全民参与环境保护的社会行动体系;建立和完善环境宣传教育体制机制,进一步提高服务大局和中心工作的能力与水平。

(二)基本原则

——服务中心,突出重点。充分利用媒体资源,把握话语权,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为推进环境保护事业凝聚力量,营造氛围。

——创新形式,打造品牌。针对不同对象,开展各具特色的环境宣传教育活动,丰富环境宣传教育内容,打造环境宣传教育品牌。

——规范引导,有序参与。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激励机制,鼓励和引导公众以及环保社会组织积极有序参与环境保护。

——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各有关部门要将环境宣传教育纳入职责范围,各司其职,密切协作,形成运转顺畅、充满活力、富有成效的工作格局。

三、“十二五”环境宣传教育行动任务

(一)创新宣传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全民环境宣传活动

1.做强做大环保主题宣传、环保成就宣传和环保典型宣传。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以“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生物多样性保护日”等纪念日为契机,开展范围广、影响大的环境宣传活动。不断改进宣传内容及形式手段,丰富宣传题材、风格和载体,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不断增强宣传教育活动的实效。

2.有针对性地开展环境政策、法制宣传。针对不同对象的不同特点提出不同要求,广泛、深入、扎实地开展环境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预防环境风险意识,鼓励公众依法参与环境公共事务,维护环境权益;提高企业守法意识,自觉履行社会责任。

3.加大农村环境宣传教育力度。利用广播、电视、电影、图书、文艺表演、经典诵读和技能培训等多种形式,扎实开展“环保知识下乡”活动,深化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传播生态文明理念,引导农民自觉保护生态环境,转变生产与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

(二)加强舆论引导,扩大环境新闻传播影响力

1.加强环境新闻发布工作。建立健全新闻发言人制度。充分利用各级党委、政府和“两会”新闻发布会等新闻发布平台,及时发布环境信息,对重大突发环境事件,要在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对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要主动设置议题,及时组织发布。

2.关注舆情,引导舆论。建立环境舆情收集机制,及时收集、分析国内外环境舆情,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根据重大舆情动向,有针对性地进行舆论引导。

3.规范新闻采访工作。完善新闻采访制度,明确程序,统一口径,归口管理。积极受理媒体采访申请,做好记者接待工作。

4.提高新闻传播能力。加强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深度合作,重视发挥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作用,不断提高传播能力,扩大环境信息的覆盖面。加大对外宣传力度,积极拓宽外宣渠道,真实、客观报道我国的环保工作,维护我国负责任环保大国的形象。

(三)开展全民环境教育行动

1.把生态环境道德观和价值观教育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内容进行部署。各级环保部门与各级文明办要加强协调配合,积极探索有效途径,大力宣传生态文明的思想内涵,扎实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促进全民树立正确的生态环境道德观和价值观,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2.加强基础教育、高等教育阶段的环境教育和行业职业教育,推动将环境教育纳入国民素质教育的进程。强化基础阶段环境教育,在相关课程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内容,鼓励中小学开办各种形式的环境教育课堂。推进高等学校开展环境教育,将环境教育作为高校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教学计划,组织开展“绿色大学”创建活动。大力开展环保行业职业教育与培训,成立环保教育与培训工作专家组织,对环保行业职业教育进行研究、指导、服务和质量监控,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建立政、产、学、研合作的有效机制。

3.加强面向社会的培训。各级环保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将环境教育培训列入日程,制定计划,面向全社会开展培训,尤其要加大对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学校教师和企业负责人的培训力度,增强他们的环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引导规范环境保护公众参与

1.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机制。拓宽渠道,鼓励广大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积极引导、规范公众有序开展环境宣传教育、环境保护、环境维权等活动,维护自身的环境权益和社会公共环境权益。

2.定期发布环境状况白皮书。通过定期发布环境状况白皮书等形式,推动环境信息公开,满足公众环境知情权。

3.培育引导环保社会组织有序发展。以《关于培育引导环保社会组织有序发展的指导意见》为指导,加强政策扶持力度,改善环保社会组织发展的外部环境,注重培育和支持青少年生态环保社团。深入研究有效的渠道和方式,建立引导、管理和服务机制,鼓励、引导环保民间组织积极有序参与环境保护。

4.拓宽环境宣传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渠道。加强与国际组织、环境教育机构、科研院校的联系,举办国家环境教育方面的国际研讨与交流。

5.开展社会表彰和国际环境奖项的推选。积极推进中国环境大使、绿色中国人物、环境好新闻、母亲河奖等奖项的开展,表彰先进,树立典型,激励全社会积极参与环境保护事业。

(五)发展环境文化产业,打造环境文化精品

1.鼓励环境文化产品创作生产。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环境文化产品的创作和生产,增强环境文化的影响力、辐射力和渗透力。

2.积极扶持环境文化产业发展。以文化体制改革为契机,积极推进出版、报刊改制,整合环境新闻资源,培育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实力的环境文化企业。支持环境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3.面向社会推出一批优秀环保宣传品。会同宣传、教育、新闻出版、文化、语言文字等部门,推出一批反映环保成就、倡导生态文明,具有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电影、电视、戏剧、公益广告等环境宣传品,并设立优秀环境文化作品奖项。

(六)建设环境宣传教育系列工程

1.建设环境宣传教育理论研究工程。积极探索新时期环境宣传教育规律,构建具有鲜明环境保护特色的宣传教育理论体系。加强环境保护理论研究,丰富生态文明和探索环保新道路内容,为环境保护事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2.建设全民环境教育示范工程。推进全民环境教育试点,在不同区域的城市、学校、社区等开展一批“环境友好”试点项目。以树立生态文明风尚、践行环保理念为主题,大力推进生态文明村镇创建,深化千名环境友好使者行动、“低碳家庭·时尚生活”主题活动以及保护母亲河行动,全面总结环境教育工作经验,创新思路,转变模式,探索“环境友好型学校”、环境教育基地等实施规范和指导标准,逐步建立全民参与的社会行动体系。

建设中小学生环境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遴选一批适合面向中小学生开放的植物园、科技馆、文化馆、博物馆、科研院校的实验室、民间环保社团等机构,建立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定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就近就便接待中小学生参观实践。

3.建设环境电视传播工程。与新华社等主流媒体开展深度合作,积极组织各方力量,充分整合环境宣教优势资源,以国际视野、中国观察、即时传播、客观表达的理念,探索打造环境电视新闻平台,有效提高我国环保声音的传播力,向国内外宣传我国环境保护形势、工作、成就和举措。

4.建设环境文化工程。支持环境图书出版工作,编辑出版反映中国环保前沿思想和较高学术水准的“中国环境文库”;扶持面向社会公众的“全民环境教育系列读物”。

5.建设环境宣教信息化工程。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的环保宣教信息化体系。积极配备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环境宣教基础设施,开发网络环保宣教学习课程,建立开放灵活的环境宣教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

四、“十二五”环境宣传教育行动保障措施

(一)推进依法开展环境宣传教育

1.完善环境宣教法律法规。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制定和完善有关环境新闻和信息发布、环境宣传、环境教育等规章制度。加强环境宣教行政法规建设。各地根据当地实际,制定促进本地区环境宣教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2.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各级政府要按照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依法履行环境宣教职责,提升环境宣教能力。依法维护公众参与环境宣教的权益,完善信息公开制度,保障公众对环境宣教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二)建立有利于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的体制机制

1.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把环境宣传教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纳入工作全局研究部署、检查落实。在方向上牢牢把握,在工作上及时指导,在政策上大力支持,在投入上切实加强。

2.健全环境宣传教育机构。尽快在各地区建立完整的环境宣教行政网络,分设行政编制的政府环境宣教机构和社会公益性环境宣教事业单位。

3.加强全国地市级环境宣传教育机构能力建设。在“十一五”全国省级环境宣传教育机构标准化建设的基础上,加强对基层宣教工作投入,加强地市级环境宣教能力建设,为基层宣教工作创造条件。

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环保部门宣教人才、骨干的队伍建设,定期开展宣教干部业务培训交流。加大对环保社会组织和学生社团环境宣教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和帮助力度,加强对企业环境宣教人才的培养。

5.加强部门协作,建立健全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各级环保、宣传、教育、文明办等部门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社会团体要各负其责,统一规划、指导、协调、规范环境宣传教育工作,尽快形成政府主导、各方配合、运转顺畅、充满活力、富有成效的工作格局。

(三)建立规范的全民环境意识评估体系

1.建立环境意识评估体系。深入调查研究,建立包括认识意识指标、关注意识指标、行为意识指标、道德意识指标等在内的环境意识评估体系。

2.定期开展全民环境意识调查,发布全民环境意识报告。以《中国公众环保指数》的形式定期发布全民环境意识报告,全面系统地反映环境宣教的效果、公众环境意识水平以及公众对环保工作的满意度,为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四)建立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绩效评估体系

1.建立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通过深入调研和科学规划,建立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确定评估内容、评估方法和工作步骤,全面评估环境宣传教育工作。

2.分层次开展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绩效评估。定期表彰、奖励先进,开展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绩效评估,将评估情况列入干部考核内容。

3.定期对环境宣传教育工作开展和《纲要》执行情况进行通报。建立通报和信息交流制度,加强宣教信息报送,推进宣传教育信息公开。

(五)资金保障

各级政府要加大对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的资金投入力度,把环境宣传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各级环保宣传教育部门要积极扩宽资金投入渠道,努力争取各级财政、发改委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及各类专项资金的投入;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扩大社会资源进入环保宣教的途径,多渠道增加社会融资。

第四篇:川环发〔2011〕81号 关于印发《四川省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中心管理办法》的通知

川环发„2011‟81号

关于印发《四川省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中心

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市(州)环境保护局,有关单位:

为推动高新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加强和规范四川省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中心的建设与运行管理,我厅制定了《四川省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中心管理办法》,已经第31次厅务会审议通过,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四川省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中心管理办法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十六日

主题词:印发

工程技术中心

管理

通知

四川省环境保护厅办公室 2011年11月16日印发 附件:

四川省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中心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四川省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中心(以下简称:工程技术中心)的建设与运行管理,根据国家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中心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工程技术中心是我省组织重大环境科技成果工程化、产业化、聚集和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组织科技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基地。

第三条 工程技术中心应以我省需求为导向,以环境保护技术创新为宗旨,解决我省环境保护的重大科技问题,为实现省环境保护目标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理论与技术支持。

第四条 工程技术中心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鼓励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

第二章 任务与职责

第五条

工程技术中心的主要任务:

(一)研究开发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对具有市场价值的重要环境科研成果进行工程化开发和系统集成,推进其产业化。

(二)建立环境保护新技术试点工程或示范工程,发挥对行业的技术扩散、辐射作用。

(三)开展环境保护国际国内合作、学术研讨和专题交流,掌握国内外科学技术发展动向,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进行消化、吸收和创新。向四川省环境保护厅(以下简称“环境保护厅”)提供相关领域科技发展报告,向社会提供咨询服务。

(四)培养环境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五)受环境保护厅委托,为环境管理、监督与决策提供科技支持和服务。

第六条 环境保护厅是工程技术中心的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负责:

(一)编制和组织实施全省工程技术中心发展规划和建设计划;

(二)制定工程技术中心建设与管理规范;

(三)负责工程技术中心建设的申请受理、立项论证、验收命名;

(四)组织对已建成的工程技术中心进行检查、评估和考核。

第七条 工程技术中心的建设和运行由依托单位具体负责,依托单位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提供工程技术中心建设和运行所必要的后勤保障以及经费等配套条件;

(二)负责组织实施《四川省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中心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以下称《可行性研究报告》)规定的各项目标;

(三)负责推荐工程技术中心主任,管理和监督资产及经费使用;

(四)对工程技术中心进行考核,配合环境保护厅做好工程技术中心定期评估工作。

第八条

工程技术中心建设主要包括以下领域: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噪声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固体废物与化学品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与建设、基于循环经济的污染防治、环境与健康研究、区域环境问题研究、环境监测与事故应急、核与辐射安全、环境综合决策与管理和其他领域。

第九条

优先发展建设以下工程技术中心:

(一)既解决我省环境保护重大和关键性技术难题,又能得到国家部委支持,实行部省共建的工程技术中心;

(二)新兴学科的工程技术中心;

(三)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与企业联合共建的工程技术中心;

(四)通过国际合作引进人才、智力、资本等联合组建的工程技术中心。

第三章 申报条件与程序

第十条

申请建立工程技术中心,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在四川省内注册登记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事业单位;

(二)有明确的研究方向和中、远期科研目标,学科方向属于环境科学发展前沿或优先发展领域;

(三)拥有学术水平高、学风严谨、结构合理的研究队伍;

(四)拥有工艺研究、工程设计、产品开发的基本设备和条件,包括必要的实验设施、仪器装备和技术支撑条件;

(五)具有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人才激励机制和成果转化机制;

(六)能保证建设经费及建成后的运行经费。

第十一条

申请建立工程技术中心的单位除具备基本条件外,还应具备以下必要条件:

(一)工程技术中心主任必须具有高级技术职称,从事本研究领域10年以上(含就读硕士、博士期间从事的研究),年龄一般不超过55岁,每年在工程技术中心工作时间不少于8个月,具有改革创新精神,有较高的学术水平,熟悉和了解本学科领域国内外的发展趋势,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

(二)工程技术中心学科、学术带头人不少于3人。

(三)工程技术中心的场地面积500平方米以上,科研仪器总价值(原值)在300万元以上。

(四)申请单位5年来承担国家级或省级重点科技项目并获得国家与省资助的研究开发经费100万元以上。

第十二条

联合组建工程技术中心的依托单位应签订联合组建协议,明确一个主要依托单位及各组建单位在工程技术中心组建与运行中的权利与义务。

第十三条 组建独立法人资格的工程技术中心,应依据国 家有关法律法规明确其产权关系,建立健全有关管理制度。

第十四条

工程技术中心由依托单位按以下程序申请立项:

(一)编写《四川省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中心申请书》;

(二)申请材料报行业或地方主管部门签署推荐意见;

(三)向环境保护厅提交申请材料,环境保护厅直属单位可直接上报;

(四)环境保护厅组织专家现场考察和评审。主要内容包括:申请材料完整性、真实性和规范性进行审查;是否达到工程技术中心建设的基本条件、必要条件和有关要求;工程技术中心研究发展方向、建设目标和任务是否明确可行;研究成果是否具有明确的应用领域和范围;工程技术中心的管理体系是否完善、运行机制是否有利于创新发展。

第十五条

环境保护厅依据全省环境保护事业发展需要和专家论证意见,综合考虑工程技术中心整体情况,确定是否通过评审。

第十六条

通过评审的依托单位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报环境保护厅批准立项。

第四章 建设与验收

第十七条

工程技术中心建设期限一般不超过2年。第十八条

环境保护厅对工程技术中心建设进行定期检查,适时处理建设中的问题。工程技术中心在建设过程中,若 需对原计划内容进行实质性调整,须上报环保厅,必要时由环境保护厅组织专家重新论证,经批准后方可实施调整计划。

第十九条

工程技术中心按计划完成建设任务后,依托单位应对照《可行性研究报告》规定目标,编写总结报告等验收文件,向环保厅提出验收申请。

第二十条

工程技术中心验收程序:

(一)依托单位编写验收申请报告和建设总结报告;

(二)行业或地方主管部门签署意见并盖章;

(三)依托单位向环境保护厅提交上述材料后,环境保护厅组织专家进行验收评估;

(四)专家评估组编写评估报告提交环境保护厅;

(五)环境保护厅审查专家评估报告后,予以批准命名,正式授予“四川省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中心”称号,并颁发统一标志牌。

第二十一条

对不能按期进行验收或者未通过验收的,环境保护厅根据实际情况责成依托单位限期申请验收、采取措施限期进行整改或者终止建设。

第五章 运行与管理

第二十二条 环境保护厅科技标准与产业发展处指导和管理工程技术中心工作,环保厅有关业务处参与指导工程技术中心的相关业务,依托单位具体负责工程技术中心建设和运行管理。

第二十三条

工程技术中心主任由依托单位推荐,征得环境保护厅同意后,由依托单位聘任,每届任期3年,可以连任。主任要全面负责工程技术中心的科学研究、学术活动、人员聘任、财务支出等管理工作。依托单位对任职期间需外出超过半年以上的工程技术中心主任,应及时调整。工程技术中心主任可根据工作需要提名1到2名副主任,由依托单位聘任,在科研、学术交流、外事、行政管理等方面协助其工作。

第二十四条 工程技术中心应成立学术委员会,作为学术指导机构,学术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审议研究发展方向,审议重大学术活动和科研计划,组织学术交流。学术委员会由省内在岗行业学术专家为主,可吸收部分省外知名专家,每届任期3年,可以连任,其中依托单位的成员不应超过总数的二分之一。学术委员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工作会议,其会议纪要作为工程技术中心总结报告的附件。

第二十五条

依托单位应根据精干、高效的原则核定工程技术中心的人员编制,固定人员由工程技术中心主任提名,依托单位聘任,应注意稳定一支高水平的科研与技术支持队伍。流动的研究人员由学科带头人根据课题的实际情况,在征得工程技术中心主任同意后聘任,报依托单位备案。

第二十六条 工程技术中心的事业费和运行经费由依托单位解决,工程技术中心应当凭借自己的研究水平和工作质量多渠道争取经费,利用各种形式,对研究开发的科研成果和技术 加以推广,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第二十七条 环境保护厅从研究项目和任务上择优支持建设和运行良好的工程技术中心。

第二十八条

工程技术中心的仪器设备实行统一管理、开放使用。

第二十九条

工程技术中心应当向国内外开放,吸引优秀科技人才作为客座研究人员开展合作研究。

第三十条 工程技术中心应当采取网络、研讨会、专题报告等多种形式介绍相关领域学科的发展,宣传科技成果与业绩,促进工程技术中心发展和环境科学的普及。

第三十一条

依托单位每年应当向环境保护厅报送工程技术中心工作总结。

第三十二条 环境保护厅对验收合格的工程技术中心,每两年组织一次定期评估,主要内容是:研究方向、研究成果及学术水平、人才队伍及人才培养、对外开放及学术交流、研究开发的物质条件、成果转化效益。定期评估结论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三类。评估结果予以通报。评为不合格的限期整改,整改期一般为6个月,整改期满后复评,复评仍不合格者即取消工程技术中心命名。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由环境保护厅负责解释。

附件:

1、《四川省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中心建设申请书》编

写提纲

2、《四川省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中心建设可行性研

究报告》编写提纲

3、四川省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中心建设验收提纲

附件1:

《四川省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中心建设申请书》

编写提纲

一、工程技术中心名称、依托单位、联系方式

二、建设工程技术中心的背景与必要性

1.研究领域在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该领域研究现状、最新进展、发展趋势;

3.该领域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4.本中心拟解决的关键工程技术问题。

三、依托单位概况和现有研究工作基础条件

1.依托单位概况

2.具备的条件

3.学科带头人与科研队伍情况

四、工程技术中心的主要任务与目标

1.主要研究方向与任务

2.近中远期目标及水平

3.发展战略与思路

4.运行机制及开放、联合、流动运行设想

五、建设方案与投资估算

1.工程技术中心的机构设置与职能

2.工程技术中心负责人提名及情况

3.建设地点、内容、规模与方案

4.依托单位能够提供的配套与支撑条件

5.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方案

六、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七、依托单位意见(配套经费、实验条件和后勤保障的承诺)

八、行业或地方主管部门意见

附件2:

《四川省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中心建设可行性

研究报告》编写提纲

一、工程技术中心名称、依托单位、建设地点、联系方式

二、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国内外及同行单位在相关领域研究开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四、依托单位在本领域的技术优势和现有基础条件

1.技术骨干与研发队伍情况;

2.储备的重要科技成果;

3.已有的实验仪器设备;

4.示范工程或试验基地情况;

5.承担的重要科研项目、重要专著、论文、专利等科研成果及获奖情况;

6.能提供的经费和配套支撑条件。

五、主要任务和目标

1.主要任务和发展方向;

2.近中期目标及发展战略与思路。

六、建设的主要内容

1.总体设计、结构和布局;

2.组织机构、队伍建设及人才培养;

3.规章制度与运行机制;

4.建设规模与装备,拟建研究单元的构成,主要购置、配备的仪器、设备(附清单);

5.建设周期与进度;

6.经费预算、资金筹措和使用。

七、主任提名及其基本情况

八、依托单位意见(保障条件与经费配套等的承诺)

九、专家论证意见

十、行业或地方主管部门意见

十一、环境保护厅批复意见

附件3:

四川省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中心验收提纲

一、验收对象

列入环境保护厅工程技术中心建设计划,已经按《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成建设任务,提出验收申请的工程技术中心。

二、验收依据

1.《四川省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中心管理办法》;

2.环境保护厅批准工程技术中心建设的文件;

3.环境保护厅批复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4.建设过程中,各级主管部门批复的有关文件。

三、验收内容

(一)建设计划执行情况及其所形成的能力

1.拥有技术研究开发的基本用房及安全、环保、消防等配套设施;

2.已经形成预期的研究开发和工程化验证能力

仪器设备到位、支撑条件保证、工程化试验条件具备;

3.健全的管理规章制度和组织机构;

4.合理的人员规模、结构;

5.建设经费状况合理合法,财务账目清楚。

(二)建设期的主要业绩

1.完成了《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工程建设任务;

2.完成了《可行性研究报告》提出的近期主要研究开发任务;

3.承担了重大科技研究开发任务;

4.取得了重大科技成果;

5.为省环境管理与决策提供了技术支持和服务;向社会提供了技术培训、咨询和服务;

6.基本实现了经济良性循环,自我发展能力明显提高。

(三)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四)今后的发展思路与设想

四、验收方式

1.被验收的工程技术中心应根据上述验收内容,提供建设总结报告和经费决算报告以及各种附件附图和附表。

2.环境保护厅主持召开验收会议,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及管理人员组成验收委员会,一般为7至11人,其中管理人员一般不超过三分之一。

3.验收委员会在听取工程技术中心建设总结报告后,根据验收内容进行实地考察。对工程技术中心的建设及其所形成的能力和建设期取得的业绩进行评议,并提出是否通过验收的详细意见。

4.在审核全部验收文件,落实解决验收过程中提出的各项问题后,环境保护厅对通过验收的工程技术中心予以批准、命名授牌。

五、验收文件

1.《四川省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中心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2.工程技术中心验收申请报告;

3.《工程技术中心建设总结报告》等验收材料;

4.验收委员会验收意见及验收委员签名名单。

第五篇:陕西省建设项目环境监理暂行规定的通知陕环发2011-93号

陕西省环境保护厅

关于印发《陕西省建设项目环境监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陕环发〔2011〕93号

来源:产业中心

日期:2011/11/1 15:25:33 各设区市环保局、杨凌示范区环保局,厅机关各处室、直属单位,各环境监理单位:

为了认真贯彻执行《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办法》等法律法规,防止建设项目施工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落实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规范环境监理管理,由省环保厅组织制定的《陕西省建设项目环境监理暂行规定》已经厅务会议审议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一一年十一月一日

陕西省建设项目环境监理暂行规定

第一条 为防止建设项目施工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落实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规范环境监理管理,根据《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建设项目环境监理是指具有环境监理备案证书的单位受项目建设单位的委托,对建设项目“三同时”、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和施工过程中影响环境的活动进行监督,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对策和措施的行为。第三条 陕西省建设项目环境监督管理站负责全省环境监理工作的日常监督管理,统一核发全省环境监理备案证书,拟订行业技术规范,组织行业人员培训。

第四条 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本辖区内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工作及环境监理单位的日常监督检查。

第五条 我省辖区内的下列建设项目,应当开展建设项目环境监理:

(一)施工周期长、生态环境影响大的水利、交通、电力、化工、矿产资源开发等建设项目;

(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要求开展环境监理的其他建设项目。

第六条 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环境监理的单位,应当取得环境监理备案证书,按照证书规定的业务范围,开展环境监理工作。环境监理单位不得以任何方式再次委托其他单位开展环境监理业务。

第七条 环境监理备案证书分行业管理。申请备案证书的单位,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或者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法人资格,具有固定的工作场所和工作条件,固定资产不少于100万元,其中企业法人工商注册资金不少于50万元;

(二)具有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工程监理资质证书;

(三)具备环境监理上岗证人员15名以上,其中含有在陕西省注册的环保工程师2名以上,和与申请业务范围相适应的高级工程师1名以上;

(四)环境监理总监应具有环境保护专业高级技术职称及建设部门颁发的监理工程师证书;

(五)配备能够满足环境监理需要的仪器和设备。第八条 按规定需要开展环境监理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收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批复文件后30日内应书面合同委托环境监理单位开展环境监理,委托合同应明确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环境监理单位的环境保护责任和目标任务。环境监理合同采用陕西省建设项目环境监督管理站统一印制的文本。

环境监理合同在签订15日内,环境监理单位应当报陕西省建设项目环境监督管理站和项目所在地设区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九条 环境监理单位应当在环境监理合同签订30日内,根据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实施方案技术要求,完成环境监理实施方案编制工作,严格按照方案要求的工作范围、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开展环境监理工作。按月向省建设项目环境监督管理站和项目所在地设区市及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送环境监理工作进展情况。

第十条 项目建成后,建设单位应在报请试生产之前向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部门提交项目环境监理报告,作为建设项目试生产和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依据。

第十一条 建设项目环境监理技术审查实行分级管理,陕西省建设项目环境监督管理站组织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经环境保护部和陕西省环境保护厅审批项目的环境监理实施方案和环境监理报告进行技术审查,并出具意见。

设区市、县(市、区)环境保护部门审批项目的环境监理实施方案和环境监理报告的技术审查,由设区市环境保护部门自行决定。

第十二条 环境监理单位应当遵循公正、客观、科学和诚信的原则开展环境监理工作,并对项目环境监理结论负责。

第十三条 环境监理单位与项目施工单位应同时进入现场、同时开展工作。建设单位应当依据环境监理合同,提供与环境监理相关的资料和办公、生活条件,保障环境监理工作正常开展。第十四条 对施工期需要进行环境监测的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单位应督促建设单位,按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确定的环境监测计划委托有相应资质的环境监测机构实施。

第十五条 环境监理单位在现场监理过程中发现如下问题,应及时报建设单位和项目所在地设区市和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同时建议施工单位停工整改:

(一)在施工期间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

(二)施工中因环境污染问题造成群体上访的;

(三)建设项目性质、地点、规模、工艺及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化的。

第十六条 环境监理单位在现场环境监理过程中发现如下问题时,应当责令施工单位限期整改:

(一)项目施工过程中存在超过国家或地方环境标准排放污染物或不按规定排放污染物的;

(二)项目施工过程中存在污染扰民的情况;

(三)项目施工过程中存在生态破坏,或未按照环境影响评价及批复要求实施生态恢复的;

(四)项目施工过程中未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实施有效环境保护,造成破坏的;

(五)环境污染防治设施、环境风险防范设施未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批复要求建设的;

(六)环境污染防治设施施工存在质量问题的;

(七)环境污染防治设施、环境风险防范设施施工进度与主体工程施工进度不符合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要求的;

(八)项目施工过程中存在其他环境违法行为的。

第十七条 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应当开展环境监理的建设项目,按月通过环保官方网站公布。

第十八条 建设单位应自觉接受和配合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

第十九条 环境监理单位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省建设项目环境监督管理站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通报批评、限期整改、暂停资质、取消环境监理资格等处理。

(一)不按规定现场派驻监理人员;

(二)环境监理实施方案、环境监理报告未按规定进行技术认定的;

(三)未按环境监理实施方案和相关规定开展环境监理的;

(四)未按规定报送环境监理月报的;

(五)未按规定建立环境监理档案或者弄虚作假的;

(六)违反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未按技术规范实施监理,或与建设单位串通故意隐瞒不及时报告的。

第二十条 建设单位末按规定进行环境监理的,由审批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整改,逾期不改正的,视为环境违法行为,交由环境监察部门处理。

第二十一条 建设单位不得将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委托给有隶属关系或者有其他利害关系的环境监理单位,否则其环境监理结果不予认可。

第二十二条 省内各级环境保护部门负有环境监理工作监督管理职责的机构和人员,均应依法行政,不得滥用职权,干扰或阻挠环境监理的正常开展。

第二十三条 本规定由陕西省环境保护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下载关于印发《“十二五”全国环境保护法规和环境经济政策建设规划》的通知(环发[2011]129号)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印发《“十二五”全国环境保护法规和环境经济政策建设规划》的通知(环发[2011]129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