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司法部关于印发《全国司法行政系统信息化建设规划》的通知
司法部关于印发《全国司法行政系统
信息化建设规划》的通知
(2001年9月13日 司发通[2001]09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司法局、监狱局: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及信息网络的应用已经普及应用到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国家事务、经济建设等重要领域管理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和手段。2000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国政府系统办公自动化建设和应用工作的通知》,要求用三至五年的时间,不断完善各地区、各部门的办公业务网,实现机关办公业务的电子化、自动化和网络化,使政府行政管理,应急指挥和快速反应的能力进一步提高,高效率、高质量地为各地区,各部门宏观管理,科学决策服务。同时,随着机构改革的深入,司法行政系统的工作任务更加繁重。司法行政机关转变工作职能,转变工作方式、转变工作作风,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制,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信息化建设。
司法部党组决定加快司法行政系统信息化建设,确定了结合司法行政系统的实际,建立司法部机关计算机办公业务网,全国司法行政系统计算机远程信息网,以国际互联网为依托的司法部公众信息网站,力争三年内建成比较完善的司法行政系统信息化体系的总体目标。明确了“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高起点着眼,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协同建设,资源共享,安全保密”的工作原则。
为保证司法行政系统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司法部制定了《全国司法行政系统信息化建设规划》,现将“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贯彻执行。
附件:全国司法行政系统信息化建设规划
附件
全国司法行政系统信息化建设规划
一、前言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及信息网络的应用已经普及应用到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部门,成为国家事务、经济建设等重要领域管理中不可少的工具和手段。加快司法行政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等手段,建立全国司法行政信息系统,实现部机关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厅(局)及监狱,劳教管理部门之间的计算机联网。改善司法行政管理工作,提高各项司法行政业务的管理水平,为各级司法行政机关的决策提供快速、准确的司法信息服务,已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
二、现状
近年来,司法部机关根据自身的业务需要,在信息化方面开展了一些工作,包括:部监狱管理局、部劳教局建立了局内计算机网络,实现了内部信息传递功能;律师公证司开通了全国律师事务所查询系统,实现了律师事务所远程登记注册;法制宣传司建立中国普法网国际互联网站面向社会提供法律服务等。
全国各级司法行政机关根据本省或本单位的业务需求,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有的司法厅(局)建立了内部计算机网络,开发了部分适合本单位业务需求的信息管理系统;有的建立了全省范围的计算机广域网,开通了电子邮件系统,实现了信息传递功能;有的建立较权威性的信息数据库,除为本部门服务外,还被当地政府采用,为党政机关提供信息查询服务;有的在国际互联网上建立了网站,面向社会提供法律服务,宣传司法行政工作,等等。
但从全国范围来看,司法行政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处于相对落后的状况。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发展不平衡;二是缺少统一规划和指导;三是缺乏资金、技术和人才;四是信息资源管理体系尚未建立、健全,等等。这些都制约了司法行政系统办公自动化整体效益的发挥和建设工作的发展。
三、任务和目标
加强信息化建设,形成网络,拓宽应用领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逐步建成比较完善的司法行政系统信息化体系。
用三年的时间,基本建成以现代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主要手段的司法行政信息系统,建立司法行政机关内部计算机办公网络;实现司法部机关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厅(局)之间的计算机联网;逐步实现各级司法行政机关与政府有关部门之间的网络互联。同时,开发适合司法行政系统业务需要的应用管理软件,对电子信息资源进行管理,高效率、高质量地为部机关和各地司法厅(局)宏观管理、科学决策服务。在国际互联网上建立司法行政信息网站,面向社会提供法律服务,宣传我国民主法制建设成就。
四、网络构成
根据司法行政工作的实际,结合国家有关保密法律、法规,司法行政系统信息网络分为四个部分:
1.内部办公网络(内部局域网)。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在本单位建立内部计算机网络,同时结合自身的工作特点,开发相应的内部办公软件,为本单位的工作提供信息服务。
2.全国司法行政系统远程信息网络。各省(区、市)司法厅(局)在建立内部办公网络的基础上,向上与司法部实现计算机远程联网,向下与各地市县以及监狱、劳教场所实现远程联网,建立起覆盖全国的司法行政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
3.司法行政机关与政府之间的计算机网络互联。各省、区、市司法厅(局)逐步实现与当地政府之间的计算机联网,实现司法行政机关与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换。
4.条件成熟时,在国际互联网上建立网站,面向社会提供法律服务。
五、设计概要
(一)总貌
1.结构。逐步建成以司法部为中心节点,以各省(区、市)司法厅(局)、监狱管理局、劳教局及副省级市为中继枢纽节点,以各地市县司法局、监狱、劳教场所为最终节点的自上而下的三级计算机远程信息网络系统;中心节点系统,在条件成熟时,实现部机关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与远程信息网络的互连,并和有关领导机关的办公自动化系统联网。省级节点系统,向下和横向联网,形成一个立体的综合信息网络体系。拓扑结构是树状与网状相结合。
2.特点。司法行政信息系统的各节点系统是全方位信息的交汇点。本系统与其他信息系统有着密切的信息交换关系。系统的主要特点,一是可以获取其他信息系统的数据;二是可以拒绝其他信息系统进入本系统;三是对跨地区、跨部门的信息交换,可以组织、协调。总之,本系统既是一个对外部有着广泛信息联系的高层信息系统,又是一个相对独立、封闭、保密的敏感系统。
3.逻辑功能。全国司法行政信息系统的功能大体可划分为三个层次:事务处理、信息管理和决策支持。实现为司法行政机关提供辅助决策支持功能是本系统建设的根本目标。
(二)节点系统要求。全国司法行政信息系统的总体功能由各节点系统的功能总合而成。节点系统应具备下列主要功能:
1.事务处理功能,用于文字处理、数据采集和联网传输、办公服务等方面。如提供文字处理,远程联网传输,电子邮政等功能。
2.信息管理功能,密切结合办公业务,建立各种高效实用的业务管理信息系统(MIS),如公文、档案、信息、法规、律师、公证、监狱、劳教、法学教育,法制宣传、机构人事变动等管理信息系统。
3.决策支持功能,由低级到高级,逐步建立为领导同志办公服务的决策支持系统(DSS),如司法行政业务综合统计系统、监狱建设、劳教场所建设、司法行政队伍建设等。
4.公共信息服务功能,电子信息资源除为本节点系统服务外,还将为其他节点系统服务,如提供地区、部门的基本情况,地方、部门法规,可公开的地区、部门文件等。
5.指挥调度功能,实现对突发事件上报及处理过程的指挥调度。
6.多媒体信息管理功能,用于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和影像资料信息的管理。7.本节点系统需要的专用功能,如专业管理信息系统或数据库。
(三)物理结构。各节点系统,应密切结合工作实际,充分考虑各自的具体情况,如办公自动化工作现状、通讯环境、信息源状况和人员素质等,并参照以下要求,作出具体的系统设计方案。
1.节点系统的物理结构。各节点系统是以数据处理和通信设备为核心的计算机局域网络,并辅以其他设备构成的系统。节点系统内部联网模式:
①集中式主计算机系统。数据处理、联网与资源共享能力强,操作系统安全性好。应采用两台以上的主机组网。
②微机局域网系统。投资少,见效快。适合司法行政信息系统初级阶段和于系统建设的需要。
③开放式系统。符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开放系统互联(OSI)要求的开放式计算机网络系统,在国际上已经逐步成为新一代信息系统的主流。
2.节点系统内部数据交换。局域网内部,数据交换主要利用电子邮件,近程用户主要利用专用信道,远程用户在使用国家主管部门指定的安全保密设备的前提下,利用国家通信基础设施,实现信息交换。
3.其他设备系统。如图像信息管理系统、电子排版和轻印刷系统等,作用主要是完善和强化节点系统的功能。
4.局域网间互联。节点系统之间,在使用国家主管部门指定的安全保密设备的前提下,利用国家通信基础设施,实现各局域网间的互联。
六、实施
(一)指导方针和原则。系统建设的指导方针是: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高起点着眼,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协同建设,资源共享,安全保密。在系统建设中应遵循的主要原则是:
1.统一与分散相结合。各地区、各部门在司法部的统一指导下,从各自的实际出发,制订规划,计划和实施方案,安排工作进度,建设相对独立的局域网络,并相互联成广域网络。
2.系统建设中,大力推行标准化,以加快建设进度和提高系统功能。
3.硬件建设与软件开发,应用管理并重。除保证硬件设备投资外,还必须十分注重应用软件的持续开发投资、推广应用;信息资源的开发管理;机关业务人员的应用培训等。
4.边建设,边应用,边见效。在建设中要坚持以应用为导向,注重实效,由小到大,由简入繁,分段建设,逐步完善。
5.促进信息共享,确保安全保密。系统的特点是相对封闭,一是实行联网,广泛收集各方面的信息;二是在统一安排下实现有条件、分层次的信息共享;三是采用先进可靠的安全,保密技术手段,确保系统运转安全和信息保密。
6.充分利用现有设备,运用成熟的先进技术。系统建设中,各地区、各部门务必注意节约,充分利用好现有设备,运用成熟、可靠的先进技术,注意近期建设和远期规划的衔接与配套。
(二)进度。系统建设大体可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1年):完成总规划,开展信息化建设的初期工作,开展内部计算机办公网络(局域网)的建设工作。开展基础软件的开发工作。
第二阶段(2002年):完成节点系统局域网建设,实现系统设计功能。部分节点系统进行局域网间互联,实现信息传递。开发部分管理应用软件。
第三阶段(2003年):全面完成各节点系统局域网间互联,基本建成在广域网支持下的全国司法行政机关信息系统。
第四阶段(2004—2005年):进一步拓宽应用领域,建立完善司法行政系统共建共享的电子信息资源库,建成完整的司法行政系统信息化体系。
(三)经费。根据系统建设的指导方针和现行的计划财政管理体制,各地区、各部门自行解决所需建设经费。省级节点系统需要投资的主要项目是计算机局域网络系统、软件开发,辅助设备(如电源、机房等),以及其他设备系统。每年还应按照实际需要,给予必要的软件开发、设备运行及维护经费。
七、组织、领导和管理
(一)组织领导。为确保系统建设的顺利进行,司法部成立了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对部机关信息化建设的组织协调;制定司法行政系统信息化建设规划及技术标准;对司法行政系统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行指导,日常工作由司法部办公厅承担。各地区、各部门要有专门机构负责信息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工作。
(二)节点系统的管理。节点系统管理机构的职能是:
1.负责制订本系统的建设规划,并组织实施与管理。
2.负责各种设备的运行、维护和管理。
3.负责组织开发本部门电子信息资源和应用软件。
4.负责系统安全保密建设。
5.参与标准、规范的制订,负责标准化的执行和推广。
6.负责培训及推广应用。
7.指导,协调机关各部门信息化建设。
8.协调其他信息系统为司法行政信息系统服务的工作。
(三)技术人员。各节点系统应有与各自工作相适应的技术队伍。人员组成应考虑高、中、初级技术人员合理搭配。人数应根据系统规模大小、发展状况等逐步充实。
八、安全与保密
司法行政系统的职能决定了系统内的大量信息涉密,因此司法行政系统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属涉密系统,各地在信息系统建设中要对系统的安全保密予以高度重视,在规划和建设计算机信息系统时,应同步规划落实相应的保密措施,严格遵守国家有关保密制度,确保系统的安全。计算机信息涉密系统的方案设计需经保密工作部门检查评估和审批,必须选择经过保密工作部门资质认定,取得《资质证书》的集成单位来建设,并经保密工作部门的检查验收。(一)安全
系统安全基于运行保障条件,操作系统安全和数据安全三个方面。
1.运行保障条件。为了保证系统连续、正常工作,必须使其运行在安全的环境中,需注意做好辅助设备保障、后援设备保障,制度保障三个方面的工作。
2.操作系统安全。选择安全的操作系统。应选择适合司法行政机关这一特定环境要求的操作系统,尽量采取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
建立系统管理制度。必须采取最严格的措施对操作系统的超级用户权限及其口令进行管理。在条件具备时,还应对系统管理进行安全监察,以确保操作系统的严格管理与安全。
开发和应用环境严格分开。软件开发和用户应用要在不同的机器上进行,以防止开发调试过程中的不可预见原因使操作系统出现故障,影响用户使用,危及数据安全。
系统运行记录。必须对系统运行情况做尽可能详细的记录并定时分析,及时发现并排除隐患。
3.数据安全。存贮于各种介质中的数据,是电子信息资源的主体(包括应用程序),是系统的核心部分。确保数据安全是系统安全工作中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数据备份。必须定时对各种数据进行备份,频度应根据数据的重要程度、刷新周期和实际需要确定。介质应有两套以上副本,并存放于异地。
存取权限管理。对所有数据必须进行存取权限控制。
严防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已成为数据的主要威胁,必须依靠国家主管部门的指导与帮助,积极防范。
(二)保密。从技术的角度看,系统保密的威胁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即电磁泄露发射泄密和非法入侵窃密。为防止电磁泄露发射泄密,可选用国家保密局认可的低泄露设备或电磁干扰设备,如涉密级别高且环境条件不符合要求,可采取建设屏蔽室方法,以防止电磁波通过传导和辐射两种方式造成泄密。为防止非法入侵窃密,可采用中央办公厅机要局认可的加密保护技术和设备传输秘密数据。
司法行政系统计算机远程信息网络,由于受条件的限制,仍将借助国家电信公网进行网络数据传输,为此,必须采取物理隔离措施,不得直接或间接接入国际互联网。此外还必须采取软件加密的方式和硬件加密措施。根据中央办公厅机要局有关批复规定,司法行政系统密码设备的管理属部门系统管理。因此,司法行政系统的计算机数据密码机的规划、管理和安装使用,由司法部密码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实施,同时接受中央办公厅机要局和当地机要部门的业务指导和安全保密检查。司法行政系统计算机数据密码机的安装、开通必须经司法部密码工作领导小组批准、验收。
九、标准化
第二篇:全国司法行政系统信息化建设规划
全国司法行政系统信息化建设规划
一、前言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及信息网络的应用已经普及应用到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部门,成为国家事务、经济建设等重要领域管理中不可少的工具和手段。加快司法行政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等手段,建立全国司法行政信息系统,实现部机关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厅(局)及监狱,劳教管理部门之间的计算机联网。改善司法行政管理工作,提高各项司法行政业务的管理水平,为各级司法行政机关的决策提供快速、准确的司法信息服务,已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
二、现状
近年来,司法部机关根据自身的业务需要,在信息化方面开展了一些工作,包括:部监狱管理局、部劳教局建立了局内计算机网络,实现了内部信息传递功能;律师公证司开通了全国律师事务所查询系统,实现了律师事务所远程登记注册;法制宣传司建立中国普法网国际互联网站面向社会提供法律服务等。
全国各级司法行政机关根据本省或本单位的业务需求,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有的司法厅(局)建立了内部计算机网络,开发了部分适合本单位业务需求的信息管理系统;有的建立了全省范围的计算机广域网,开通了电子邮件系统,实现了信息传递功能;有的建立较权威性的信息数据库,除为本部门服务外,还被当地政府采用,为党政机关提供信息查询服务;有的在国际互联网上建立了网站,面向社会提供法律服务,宣传司法行政工作,等等。
但从全国范围来看,司法行政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处于相对落后的状况。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发展不平衡;二是缺少统一规划和指导;三是缺乏资金、技术和人才;四是信息资源管理体系尚未建立、健全,等等。这些都制约了司法行政系统办公自动化整体效益的发挥和建设工作的发展。
三、任务和目标
加强信息化建设,形成网络,拓宽应用领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逐步建成比较完善的司法行政系统信息化体系。
用三年的时间,基本建成以现代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主要手段的司法行政信息系统,建立司法行政机关内部计算机办公网络;实现司法部机关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厅(局)之间的计算机联网;逐步实现各级司法行政机关与政府有关部门之间的网络互联。同时,开发适合司法行政系统业务需要的应用管理软件,对电子信息资源进行管理,高效率、高质量地为部机关和各地司法厅(局)宏观管理、科学决策服务。在国际互联网上建立司法行政信息网站,面向社会提供法律服务,宣传我国民主法制建设成就。
四、网络构成
根据司法行政工作的实际,结合国家有关保密法律、法规,司法行政系统信息网络分为四个部分:
1.内部办公网络(内部局域网)。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在本单位建立内部计算机网络,同时结合自身的工作特点,开发相应的内部办公软件,为本单位的工作提供信息服务。
2.全国司法行政系统远程信息网络。各省(区、市)司法厅(局)在建立内部办公网络的基础上,向上与司法部实现计算机远程联网,向下与各地市县以及监狱、劳教场所实现远程联网,建立起覆盖全国的司法行政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
3.司法行政机关与政府之间的计算机网络互联。各省、区、市司法厅(局)逐步实现与当地政府之间的计算机联网,实现司法行政机关与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换。
4.条件成熟时,在国际互联网上建立网站,面向社会提供法律服务。
五、设计概要
(一)总貌
1.结构。逐步建成以司法部为中心节点,以各省(区、市)司法厅(局)、监狱管理局、劳教局及副省级市为中继枢纽节点,以各地市县司法局、监狱、劳教场所为最终节点的自上而下的三级计算机远程信息网络系统;中心节点系统,在条件成熟时,实现部机关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与远程信息网络的互连,并和有关领导机关的办公自动化系统联网。省级节点系统,向下和横向联网,形成一个立体的综合信息网络体系。拓扑结构是树状与网状相结合。
2.特点。司法行政信息系统的各节点系统是全方位信息的交汇点。本系统与其他信息系统有着密切的信息交换关系。系统的主要特点,一是可以获取其他信息系统的数据;二是可以拒绝其他信息系统进入本系统;三是对跨地区、跨部门的信息交换,可以组织、协调。总之,本系统既是一个对外部有着广泛信息联系的高层信息系统,又是一个相对独立、封闭、保密的敏感系统。
3.逻辑功能。全国司法行政信息系统的功能大体可划分为三个层次:事务处理、信息管理和决策支持。实现为司法行政机关提供辅助决策支持功能是本系统建设的根本目标。
(二)节点系统要求。全国司法行政信息系统的总体功能由各节点系统的功能总合而成。节点系统应具备下列主要功能:
1.事务处理功能,用于文字处理、数据采集和联网传输、办公服务等方面。如提供文字处理,远程联网传输,电子邮政等功能。
2.信息管理功能,密切结合办公业务,建立各种高效实用的业务管理信息系统(MIS),如公文、档案、信息、法规、律师、公证、监狱、劳教、法学教育,法制宣传、机构人事变动等管理信息系统。
3.决策支持功能,由低级到高级,逐步建立为领导同志办公服务的决策支持系统(DSS),如司法行政业务综合统计系统、监狱建设、劳教场所建设、司法行政队伍建设等。
4.公共信息服务功能,电子信息资源除为本节点系统服务外,还将为其他节点系统服务,如提供地区、部门的基本情况,地方、部门法规,可公开的地区、部门文件等。
5.指挥调度功能,实现对突发事件上报及处理过程的指挥调度。6.多媒体信息管理功能,用于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和影像资料信息的管理。
7.本节点系统需要的专用功能,如专业管理信息系统或数据库。
(三)物理结构。各节点系统,应密切结合工作实际,充分考虑各自的具体情况,如办公自动化工作现状、通讯环境、信息源状况和人员素质等,并参照以下要求,作出具体的系统设计方案。
1.节点系统的物理结构。各节点系统是以数据处理和通信设备为核心的计算机局域网络,并辅以其他设备构成的系统。节点系统内部联网模式:
①集中式主计算机系统。数据处理、联网与资源共享能力强,操作系统安全性好。应采用两台以上的主机组网。
②微机局域网系统。投资少,见效快。适合司法行政信息系统初级阶段和于系统建设的需要。
③开放式系统。符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开放系统互联(OSI)要求的开放式计算机网络系统,在国际上已经逐步成为新一代信息系统的主流。
2.节点系统内部数据交换。局域网内部,数据交换主要利用电子邮件,近程用户主要利用专用信道,远程用户在使用国家主管部门指定的安全保密设备的前提下,利用国家通信基础设施,实现信息交换。
3.其他设备系统。如图像信息管理系统、电子排版和轻印刷系统等,作用主要是完善和强化节点系统的功能。
4.局域网间互联。节点系统之间,在使用国家主管部门指定的安全保密设备的前提下,利用国家通信基础设施,实现各局域网间的互联。
六、实施
(一)指导方针和原则。系统建设的指导方针是: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高起点着眼,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协同建设,资源共享,安全保密。在系统建设中应遵循的主要原则是:
1.统一与分散相结合。各地区、各部门在司法部的统一指导下,从各自的实际出发,制订规划,计划和实施方案,安排工作进度,建设相对独立的局域网络,并相互联成广域网络。
2.系统建设中,大力推行标准化,以加快建设进度和提高系统功能。
3.硬件建设与软件开发,应用管理并重。除保证硬件设备投资外,还必须十分注重应用软件的持续开发投资、推广应用;信息资源的开发管理;机关业务人员的应用培训等。
4.边建设,边应用,边见效。在建设中要坚持以应用为导向,注重实效,由小到大,由简入繁,分段建设,逐步完善。
5.促进信息共享,确保安全保密。系统的特点是相对封闭,一是实行联网,广泛收集各方面的信息;二是在统一安排下实现有条件、分层次的信息共享;三是采用先进可靠的安全,保密技术手段,确保系统运转安全和信息保密。
6.充分利用现有设备,运用成熟的先进技术。系统建设中,各地区、各部门务必注意节约,充分利用好现有设备,运用成熟、可靠的先进技术,注意近期建设和远期规划的衔接与配套。(二)进度。系统建设大体可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1年):完成总规划,开展信息化建设的初期工作,开展内部计算机办公网络(局域网)的建设工作。开展基础软件的开发工作。
第二阶段(2002年):完成节点系统局域网建设,实现系统设计功能。部分节点系统进行局域网间互联,实现信息传递。开发部分管理应用软件。
第三阶段(2003年):全面完成各节点系统局域网间互联,基本建成在广域网支持下的全国司法行政机关信息系统。
第四阶段(2004—2005年):进一步拓宽应用领域,建立完善司法行政系统共建共享的电子信息资源库,建成完整的司法行政系统信息化体系。
(三)经费。根据系统建设的指导方针和现行的计划财政管理体制,各地区、各部门自行解决所需建设经费。省级节点系统需要投资的主要项目是计算机局域网络系统、软件开发,辅助设备(如电源、机房等),以及其他设备系统。每年还应按照实际需要,给予必要的软件开发、设备运行及维护经费。
七、组织、领导和管理
(一)组织领导。为确保系统建设的顺利进行,司法部成立了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对部机关信息化建设的组织协调;制定司法行政系统信息化建设规划及技术标准;对司法行政系统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行指导,日常工作由司法部办公厅承担。各地区、各部门要有专门机构负责信息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工作。
(二)节点系统的管理。节点系统管理机构的职能是:
1.负责制订本系统的建设规划,并组织实施与管理。
2.负责各种设备的运行、维护和管理。
3.负责组织开发本部门电子信息资源和应用软件。
4.负责系统安全保密建设。
5.参与标准、规范的制订,负责标准化的执行和推广。
6.负责培训及推广应用。
7.指导,协调机关各部门信息化建设。
8.协调其他信息系统为司法行政信息系统服务的工作。
(三)技术人员。各节点系统应有与各自工作相适应的技术队伍。人员组成应考虑高、中、初级技术人员合理搭配。人数应根据系统规模大小、发展状况等逐步充实。
八、安全与保密
司法行政系统的职能决定了系统内的大量信息涉密,因此司法行政系统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属涉密系统,各地在信息系统建设中要对系统的安全保密予以高度重视,在规划和建设计算机信息系统时,应同步规划落实相应的保密措施,严格遵守国家有关保密制度,确保系统的安全。计算机信息涉密系统的方案设计需经保密工作部门检查评估和审批,必须选择经过保密工作部门资质认定,取得《资质证书》的集成单位来建设,并经保密工作部门的检查验收(一)安全
系统安全基于运行保障条件,操作系统安全和数据安全三个方面。
1.运行保障条件。为了保证系统连续、正常工作,必须使其运行在安全的环境中,需注意做好辅助设备保障、后援设备保障,制度保障三个方面的工作。
2.操作系统安全。选择安全的操作系统。应选择适合司法行政机关这一特定环境要求的操作系统,尽量采取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
建立系统管理制度。必须采取最严格的措施对操作系统的超级用户权限及其口令进行管理。在条件具备时,还应对系统管理进行安全监察,以确保操作系统的严格管理与安全。
开发和应用环境严格分开。软件开发和用户应用要在不同的机器上进行,以防止开发调试过程中的不可预见原因使操作系统出现故障,影响用户使用,危及数据安全。
系统运行记录。必须对系统运行情况做尽可能详细的记录并定时分析,及时发现并排除隐患。
3.数据安全。存贮于各种介质中的数据,是电子信息资源的主体(包括应用程序),是系统的核心部分。确保数据安全是系统安全工作中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数据备份。必须定时对各种数据进行备份,频度应根据数据的重要程度、刷新周期和实际需要确定。介质应有两套以上副本,并存放于异地。
存取权限管理。对所有数据必须进行存取权限控制。
严防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已成为数据的主要威胁,必须依靠国家主管部门的指导与帮助,积极防范。
(二)保密。从技术的角度看,系统保密的威胁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即电磁泄露发射泄密和非法入侵窃密。为防止电磁泄露发射泄密,可选用国家保密局认可的低泄露设备或电磁干扰设备,如涉密级别高且环境条件不符合要求,可采取建设屏蔽室方法,以防止电磁波通过传导和辐射两种方式造成泄密。为防止非法入侵窃密,可采用中央办公厅机要局认可的加密保护技术和设备传输秘密数据。
司法行政系统计算机远程信息网络,由于受条件的限制,仍将借助国家电信公网进行网络数据传输,为此,必须采取物理隔离措施,不得直接或间接接入国际互联网。此外还必须采取软件加密的方式和硬件加密措施。根据中央办公厅机要局有关批复规定,司法行政系统密码设备的管理属部门系统管理。因此,司法行政系统的计算机数据密码机的规划、管理和安装使用,由司法部密码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实施,同时接受中央办公厅机要局和当地机要部门的业务指导和安全保密检查。司法行政系统计算机数据密码机的安装、开通必须经司法部密码工作领导小组批准、验收。
九、标准化
第三篇:全国司法行政系统信息化建设规划(小编推荐)
司法部关于印发《全国司法行政系统信息化建设规划》的通知
司发通〔2001〕09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司法局、监狱局: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及信息网络的应用已经普及应用到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国家事务、经济建设等重要领域管理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和手段。2000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国政府系统办公自动化建设和应用工作的通知》,要求用三至五年的时间,不断完善各地区、各部门的办公业务网,实现机关办公业务的电子化、自动化和网络化,使政府行政管理,应急指挥和快速反应的能力进一步提高,高效率、高质量地为各地区,各部门宏观管理,科学决策服务。同时,随着机构改革的深入,司法行政系统的工作任务更加繁重。司法行政机关转变工作职能,转变工作方式、转变工作作风,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制,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信息化建设。
司法部党组决定加快司法行政系统信息化建设,确定了结合司法行政系统的实际,建立司法部机关计算机办公业务网,全国司法行政系统计算机远程信息网,以国际互联网为依托的司法部公众信息网站,力争三年内建成比较完善的司法行政系统信息化体系的总体目标。明确了“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高起点着眼,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协同建设,资源共享,安全保密”的工作原则。
为保证司法行政系统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司法部制定了《全国司法行政系统信息化建设规划》,现将“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贯彻执行。
附件:全国司法行政系统信息化建设规划
附件
全国司法行政系统信息化建设规划
一、前言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及信息网络的应用已经普及应用到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部门,成为国家事务、经济建设等重要领域管理中不可少的工具和手段。加快司法行政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等手段,建立全国司法行政信息系统,实现部机关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厅(局)及监狱,劳教管理部门之间的计算机联网。改善司法行政管理工作,提高各项司法行政业务的管理水平,为各级司法行政机关的决策提供快速、准确的司法信息服务,已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
二、现状
近年来,司法部机关根据自身的业务需要,在信息化方面开展了一些工作,包括:部监狱管理局、部劳教局建立了局内计算机网络,实现了内部信息传递功能;律师公证司开通了全国律师事务所查询系统,实现了律师事务所远程登记注册;法制宣传司建立中国普法网国际互联网站面向社会提供法律服务等。
全国各级司法行政机关根据本省或本单位的业务需求,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有的司法厅(局)建立了内部计算机网络,开发了部分适合本单位业务需求的信息管理系统;有的建立了全省范围的计算机广域网,开通了电子邮件系统,实现了信息传递功能;有的建立较权威性的信息数据库,除为本部门服务外,还被当地政府采用,为党政机关提供信息查询服务;有的在国际互联网上建立了网站,面向社会提供法律服务,宣传司法行政工作,等等。
但从全国范围来看,司法行政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处于相对落后的状况。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发展不平衡;二是缺少统一规划和指导;三是缺乏资金、技术和人才;四是信息资源管理体系尚未建立、健全,等等。这些都制约了司法行政系统办公自动化整体效益的发挥和建设工作的发展。
三、任务和目标
加强信息化建设,形成网络,拓宽应用领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逐步建成比较完善的司法行政系统信息化体系。
用三年的时间,基本建成以现代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主要手段的司法行政信息系统,建立司法行政机关内部计算机办公网络;实现司法部机关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厅(局)之间的计算机联网;逐步实现各级司法行政机关与政府有关部门之间的网络互联。同时,开发适合司法行政系统业务需要的应用管理软件,对电子信息资源进行管理,高效率、高质量地为部机关和各地司法厅(局)宏观管理、科学决策服务。在国际互联网上建立司法行政信息网站,面向社会提供法律服务,宣传我国民主法制建设成就。
四、网络构成
根据司法行政工作的实际,结合国家有关保密法律、法规,司法行政系统信息网络分为四个部分:
1.内部办公网络(内部局域网)。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在本单位建立内部计算机网络,同时结合自身的工作特点,开发相应的内部办公软件,为本单位的工作提供信息服务。
2.全国司法行政系统远程信息网络。各省(区、市)司法厅(局)在建立内部办公网络的基础上,向上与司法部实现计算机远程联网,向下与各地市县以及监狱、劳教场所实现远程联网,建立起覆盖全国的司法行政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
3.司法行政机关与政府之间的计算机网络互联。各省、区、市司法厅(局)逐步实现与当地政府之间的计算机联网,实现司法行政机关与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换。
4.条件成熟时,在国际互联网上建立网站,面向社会提供法律服务。
五、设计概要
(一)总貌
1.结构。逐步建成以司法部为中心节点,以各省(区、市)司法厅(局)、监狱管理局、劳教局及副省级市为中继枢纽节点,以各地市县司法局、监狱、劳教场所为最终节点的自上而下的三级计算机远程信息网络系统;中心节点系统,在条件成熟时,实现部机关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与远程信息网络的互连,并和有关领导机关的办公自动化系统联网。省级节点系统,向下和横向联网,形成一个立体的综合信息网络体系。拓扑结构是树状与网状相结合。
2.特点。司法行政信息系统的各节点系统是全方位信息的交汇点。本系统与其他信息系统有着密切的信息交换关系。系统的主要特点,一是可以获取其他信息系统的数据;二是可以拒绝其他信息系统进入本系统;三是对跨地区、跨部门的信息交换,可以组织、协调。总之,本系统既是一个对外部有着广泛信息联系的高层信息系统,又是一个相对独立、封闭、保密的敏感系统。
3.逻辑功能。全国司法行政信息系统的功能大体可划分为三个层次:事务处理、信息管理和决策支持。实现为司法行政机关提供辅助决策支持功能是本系统建设的根本目标。
(二)节点系统要求。全国司法行政信息系统的总体功能由各节点系统的功能总合而成。节点系统应具备下列主要功能:
1.事务处理功能,用于文字处理、数据采集和联网传输、办公服务等方面。如提供文字处理,远程联网传输,电子邮政等功能。
2.信息管理功能,密切结合办公业务,建立各种高效实用的业务管理信息系统(MIS),如公文、档案、信息、法规、律师、公证、监狱、劳教、法学教育,法制宣传、机构人事变动等管理信息系统。
3.决策支持功能,由低级到高级,逐步建立为领导同志办公服务的决策支持系统(DSS),如司法行政业务综合统计系统、监狱建设、劳教场所建设、司法行政队伍建设等。
4.公共信息服务功能,电子信息资源除为本节点系统服务外,还将为其他节点系统服务,如提供地区、部门的基本情况,地方、部门法规,可公开的地区、部门文件等。
5.指挥调度功能,实现对突发事件上报及处理过程的指挥调度。
6.多媒体信息管理功能,用于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和影像资料信息的管理。
7.本节点系统需要的专用功能,如专业管理信息系统或数据库。
(三)物理结构。各节点系统,应密切结合工作实际,充分考虑各自的具体情况,如办公自动化工作现状、通讯环境、信息源状况和人员素质等,并参照以下要求,作出具体的系统设计方案。
1.节点系统的物理结构。各节点系统是以数据处理和通信设备为核心的计算机局域网络,并辅以其他设备构成的系统。节点系统内部联网模式:
①集中式主计算机系统。数据处理、联网与资源共享能力强,操作系统安全性好。应采用两台以上的主机组网。
②微机局域网系统。投资少,见效快。适合司法行政信息系统初级阶段和于系统建设的需要。
③开放式系统。符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开放系统互联(OSI)要求的开放式计算机网络系统,在国际上已经逐步成为新一代信息系统的主流。
2.节点系统内部数据交换。局域网内部,数据交换主要利用电子邮件,近程用户主要利用专用信道,远程用户在使用国家主管部门指定的安全保密设备的前提下,利用国家通信基础设施,实现信息交换。
3.其他设备系统。如图像信息管理系统、电子排版和轻印刷系统等,作用主要是完善和强化节点系统的功能。
4.局域网间互联。节点系统之间,在使用国家主管部门指定的安全保密设备的前提下,利用国家通信基础设施,实现各局域网间的互联。
六、实施
(一)指导方针和原则。系统建设的指导方针是: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高起点着眼,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协同建设,资源共享,安全保密。在系统建设中应遵循的主要原则是:
1.统一与分散相结合。各地区、各部门在司法部的统一指导下,从各自的实际出发,制订规划,计划和实施方案,安排工作进度,建设相对独立的局域网络,并相互联成广域网络。
2.系统建设中,大力推行标准化,以加快建设进度和提高系统功能。
3.硬件建设与软件开发,应用管理并重。除保证硬件设备投资外,还必须十分注重应用软件的持续开发投资、推广应用;信息资源的开发管理;机关业务人员的应用培训等。
4.边建设,边应用,边见效。在建设中要坚持以应用为导向,注重实效,由小到大,由简入繁,分段建设,逐步完善。
5.促进信息共享,确保安全保密。系统的特点是相对封闭,一是实行联网,广泛收集各方面的信息;二是在统一安排下实现有条件、分层次的信息共享;三是采用先进可靠的安全,保密技术手段,确保系统运转安全和信息保密。
6.充分利用现有设备,运用成熟的先进技术。系统建设中,各地区、各部门务必注意节约,充分利用好现有设备,运用成熟、可靠的先进技术,注意近期建设和远期规划的衔接与配套。
(二)进度。系统建设大体可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1年):完成总规划,开展信息化建设的初期工作,开展内部计算机办公网络(局域网)的建设工作。开展基础软件的开发工作。
第二阶段(2002年):完成节点系统局域网建设,实现系统设计功能。部分节点系统进行局域网间互联,实现信息传递。开发部分管理应用软件。
第三阶段(2003年):全面完成各节点系统局域网间互联,基本建成在广域网支持下的全国司法行政机关信息系统。
第四阶段(2004—2005年):进一步拓宽应用领域,建立完善司法行政系统共建共享的电子信息资源库,建成完整的司法行政系统信息化体系。
(三)经费。根据系统建设的指导方针和现行的计划财政管理体制,各地区、各部门自行解决所需建设经费。省级节点系统需要投资的主要项目是计算机局域网络系统、软件开发,辅助设备(如电源、机房等),以及其他设备系统。每年还应按照实际需要,给予必要的软件开发、设备运行及维护经费。
七、组织、领导和管理
(一)组织领导。为确保系统建设的顺利进行,司法部成立了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对部机关信息化建设的组织协调;制定司法行政系统信息化建设规划及技术标准;对司法行政系统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行指导,日常工作由司法部办公厅承担。各地区、各部门要有专门机构负责信息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工作。
(二)节点系统的管理。节点系统管理机构的职能是:
1.负责制订本系统的建设规划,并组织实施与管理。
2.负责各种设备的运行、维护和管理。
3.负责组织开发本部门电子信息资源和应用软件。
4.负责系统安全保密建设。
5.参与标准、规范的制订,负责标准化的执行和推广。
6.负责培训及推广应用。
7.指导,协调机关各部门信息化建设。
8.协调其他信息系统为司法行政信息系统服务的工作。
(三)技术人员。各节点系统应有与各自工作相适应的技术队伍。人员组成应考虑高、中、初级技术人员合理搭配。人数应根据系统规模大小、发展状况等逐步充实。
八、安全与保密
司法行政系统的职能决定了系统内的大量信息涉密,因此司法行政系统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属涉密系统,各地在信息系统建设中要对系统的安全保密予以高度重视,在规划和建设计算机信息系统时,应同步规划落实相应的保密措施,严格遵守国家有关保密制度,确保系统的安全。计算机信息涉密系统的方案设计需经保密工作部门检查评估和审批,必须选择经过保密工作部门资质认定,取得《资质证书》的集成单位来建设,并经保密工作部门的检查验收。
(一)安全
系统安全基于运行保障条件,操作系统安全和数据安全三个方面。
1.运行保障条件。为了保证系统连续、正常工作,必须使其运行在安全的环境中,需注意做好辅助设备保障、后援设备保障,制度保障三个方面的工作。
2.操作系统安全。选择安全的操作系统。应选择适合司法行政机关这一特定环境要求的操作系统,尽量采取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
建立系统管理制度。必须采取最严格的措施对操作系统的超级用户权限及其口令进行管理。在条件具备时,还应对系统管理进行安全监察,以确保操作系统的严格管理与安全。
开发和应用环境严格分开。软件开发和用户应用要在不同的机器上进行,以防止开发调试过程中的不可预见原因使操作系统出现故障,影响用户使用,危及数据安全。
系统运行记录。必须对系统运行情况做尽可能详细的记录并定时分析,及时发现并排除隐患。
3.数据安全。存贮于各种介质中的数据,是电子信息资源的主体(包括应用程序),是系统的核心部分。确保数据安全是系统安全工作中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数据备份。必须定时对各种数据进行备份,频度应根据数据的重要程度、刷新周期和实际需要确定。介质应有两套以上副本,并存放于异地。
存取权限管理。对所有数据必须进行存取权限控制。
严防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已成为数据的主要威胁,必须依靠国家主管部门的指导与帮助,积极防范。
(二)保密。从技术的角度看,系统保密的威胁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即电磁泄露发射泄密和非法入侵窃密。为防止电磁泄露发射泄密,可选用国家保密局认可的低泄露设备或电磁干扰设备,如涉密级别高且环境条件不符合要求,可采取建设屏蔽室方法,以防止电磁波通过传导和辐射两种方式造成泄密。为防止非法入侵窃密,可采用中央办公厅机要局认可的加密保护技术和设备传输秘密数据。
司法行政系统计算机远程信息网络,由于受条件的限制,仍将借助国家电信公网进行网络数据传输,为此,必须采取物理隔离措施,不得直接或间接接入国际互联网。此外还必须采取软件加密的方式和硬件加密措施。根据中央办公厅机要局有关批复规定,司法行政系统密码设备的管理属部门系统管理。因此,司法行政系统的计算机数据密码机的规划、管理和安装使用,由司法部密码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实施,同时接受中央办公厅机要局和当地机要部门的业务指导和安全保密检查。司法行政系统计算机数据密码机的安装、开通必须经司法部密码工作领导小组批准、验收。
九、标准化
全国司法行政信息系统是有上千个节点的大系统,标准化是关键环节之一,是实现网络互联、资源共享、高效运行的重要前提,在技术上和经济上都有重要意义。
在系统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应遵循国家标准,尚未标准化的,应选用司法部统一选定的标准。
在建设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标准化工作;
办公业务规范化。性质相近的部门办公业务应尽量采用相同的办公程序和办法,这将减少应用程序的开发量并有利于机关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数据标准化。这是电子信息资源高效管理和共享的基础。例如,编码和数据传输格式标准化等。
设备规范化。软、硬件应尽量遵循统一的要求,便于设备的使用,管理、维护和联网。软件开发规范化。应参照国家有关部门制订的规范与标准开发应用软件,提高软件质量和可维护性,便于推广应用;公用管理软件由司法部负责开发。
通信标准化。采用统一的通信规程。
十、结束语
全国司法行政信息系统的建设,是一项新兴的事业,是司法行政机关重要的基础建设之一。系统建设的成功,取决于各级领导同志的重视,技术工作与机关业务工作的紧密结合。系统效益的发挥,依赖信息资源的开发,机关干部的广泛参与和应用。要勇于实践,不断总结经验,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司法行政工作实情的系统建设之路。
第四篇: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司法行政信息化建设的意见
【发布单位】司法部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2016-12-30 【生效日期】2016-12-3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司法部
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司法行政信息化建设的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司法局、监狱管理局:
为适应形势发展需要,进一步发挥科技信息化引领、支撑作用,更好地为司法行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保障,现就进一步加强司法行政信息化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刻认识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司法行政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作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网络强国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大数据战略等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为建设网络强国、加快推进网信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司法部和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精神,科学谋划、大力推进,司法行政信息化建设取得显著成绩。全国监狱信息化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促进了监所工作水平整体提升。司法行政信息网络平台及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成果,实现了部、省、地市三级司法行政网络及监狱、戒毒系统的联通。司法行政信息技术标准规范和信息安全体系初步形成,标准规范体系不断健全。司法行政应急指挥中心和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成绩显著,应急指挥和网上服务能力明显提高。司法行政信息资源库及信息资源交换共享体系建设积极推进,业务应用系统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信息化组织管理和保障机制不断完善,有力推动了司法行政工作改革发展。但全国司法行政信息化发展还很不平衡,信息化在司法行政系统的覆盖面、融合深度和应用程度有待进一步拓展,信息化建设整体水平还不能完全适应司法行政事业发展需求。
当今社会,信息化代表新的生产力和新的发展方向,已经成为引领创新和驱动转型的先导力量,信息化对司法行政工作的革命性影响日趋明显。加强司法行政信息化建设是顺应信息革命时代发展潮流的战略选择,是提高工作效能、增强社会公信力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司法行政工作新发展的迫切需要。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司法行政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努力推动司法行政工作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发展。
二、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紧紧围绕全面依法治国战略部署,坚持把司法行政信息化建设作为重大战略任务,大力加强司法行政信息化基础建设、综合管理平台建设、应用能力建设、安全防御能力建设、保障能力建设,努力提升司法行政信息化建设水平,为全面推进司法行政改革发展作出新贡献。
2、基本原则:
——坚持统一规划,整体推进。牢固树立全国司法行政信息化建设“一盘棋”思想,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管理;同时,分级负责,分步实施,整体推进。
——坚持需求导向,深化融合。立足于司法行政工作实际需求,推动信息技术在司法行政工作中的深度应用,以应用促融合,以融合促创新,以创新促变革。
——坚持业务协同,资源共享。加强部省两级统筹和衔接,坚持系统兼容,数据共享,协同发展,避免分散和重复建设,消除信息“孤岛”。
——坚持建管用并重,务求实效。要充分发挥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功能,以用促建、以建促用、以用促管,既要满足长远发展,适度超前;又要立足实际,功能适用,不断完善和提高司法行政信息化整体效能。
3、总的目标:到2020年,建立网络纵横贯通、信息及时全面、硬件高效集约、技术成熟先进、标准科学统一的司法行政信息化体系,建成全国统一的司法行政数据库、应急指挥体系,建成涵盖司法行政各项业务的“一站式”司法行政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形成综合集成、业务协同、信息共享的司法行政信息化工作格局,实现信息化与司法行政的深度融合,全面建成司法行政信息化升级版,充分发挥信息化对司法行政改革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以信息化推动司法行政工作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三、主要任务
(一)坚持以网络、数据、硬件、技术、标准建设为主体,大力加强司法行政信息化基础建设
4、加快基础网络建设。全面推进司法行政“一张网”建设,构建全国统一的全地域、全天候、全业务、纵横贯通的司法行政“信息高速路”。加快网络纵向贯通,在全面实现省部两级网络联通的基础上,推进省、市、县、乡四级司法行政机关的网络信息通道建设,确保尽快全面实现部、省、市、县、乡等五级网络纵向贯通。加快网络横向联通,努力实现与公检法等政法机关及党委、政府有关部门的网络贯通,为跨部门资源共享、业务协同打下良好网络基础。要积极采用先进通讯技术,进一步扩大覆盖范围,提升网络速度,切实提高对司法行政业务承载能力和应用服务水平。
5、加快数据库建设。健全和完善各类业务数据库和保障数据库,为实现数据共享共用打下基础。推进司法统计与数据管理平台并轨,确保数据质量。加强数据库实施动态调整和优化,强化数据管理、维护和更新,提高数据“保鲜度”和利用的时效性。深化大数据创新利用,加强司法行政领域数据的归集、发掘及关联分析,推进司法行政工作决策和管理科学化。
6、加快核心技术攻关和基础硬件设施建设。高度重视信息技术研发,加快监管场所智能监控、预警防控及刑罚执行监督控制技术、社区矫正过程控制技术等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努力做到研发一批、成熟一批、应用一批。推动建立司法行政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提升司法行政科技创新能力,形成司法行政系统良性循环发展的科研机制。加强硬件基础设施建设,适度超前、集约部署云计算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实现应用基础设施与宽带网络优化匹配、有效协同。严格按照中央要求,支持采用可再生能源和节能减排技术,支持采购节能环保产品和国产设备。
7、加快标准体系建设。加快研究制定《司法行政系统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7-2020年)》,建立健全涵盖司法行政各业务职能、各工作领域的标准规范,构建全面的司法行政标准化体系,确保各项工作“有标可依”。尽快修订整合司法行政现行标准,统一信息化基础、技术、管理三大类标准规范,建立完善统一的司法行政信息化标准体系。建立标准动态管理机制,定期检查评估,做好持续改进,努力实现静态、动态标准的有机统一。
(二)坚持以综合集成、业务协同、信息共享为目标,大力加强司法行政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建设
8、大力推进执行和矫治管理平台建设。以智能管理、精准执法、立体防控的平台建设为主线,建设数字化监狱,切实提高监狱应用系统建设集约化、科学化水平。加快建设在押罪犯、戒毒人员智能化教育管理平台,建设罪犯、戒毒人员综合性基础数据库,强化分类教育及个别化矫治,提高教育改造科学化水平。建立全国统一的社区矫正信息管理系统,完善社区服刑人员信息库,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督管理。建立监狱、戒毒、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及基层司法行政等内部信息共享机制,实现司法行政执法信息网上研判、证据网上留存、程序网上流转、文书网上生成、结果网上查询、质量网上考评和全程网上监督。要链接外部资源,推进与公检法等政法机关的跨领域、跨地区信息共享。
9、大力推进智能化监管安防平台建设。全面构建司法行政应急指挥平台体系,建立以司法部指挥中心为核心中枢,各省司法厅(局)、监狱管理局、戒毒管理局指挥中心为重要节点,部、省、市、县纵向贯通的四级指挥网络,构建防范为主、平战结合、反应迅速、指挥顺畅的应急指挥平台,实现日常执法巡查、情报信息研判与突发事件的协调警力、应急处置的有机统一。大力推广监管安防物联网技术应用,广泛运用新型物联网技术,整合升级现有安防设施、设备,加强与武警、公安等部门安防信息的互联互通,打造人防、物防、技防、联防“四位一体”智能化、立体式安防网络,提升监所安全整体防控能力。要以指挥中心为龙头、以监控报警为核心、以警用装备为支撑,加快构建立体化、智能化的监狱技防体系。
10、大力推进法律服务管理平台建设。制定完善法律服务管理规范和服务规范,明确网上业务办理工作流程和服务标准,推进服务方式规范化、科学化。加强法律服务质量监督,建立网上服务评价机制,强化对律师、公证等主体的事中事后监管。大力推进“互联网+法律服务”建设,积极打造网上法律服务平台,构建热线、网站、微博、微信、APP与实体机构紧密融合的多位一体公共法律服务信息化支撑模式。建立结构完整、内容丰富、服务规范的法律服务产品体系,更好满足群众的法律服务需求。
11、大力推进普法网络平台建设。大力开展“互联网+法治宣传”行动,以司法部门户网站为龙头,打造司法行政系统普法网站集群和新媒体矩阵。建设法治宣传教育数据库,实现优质法治宣传教育资源的集约共享,高效传播法治文化,提升全民法治素养。要建设国家工作人员网上学法平台,拓宽学法渠道,创新学法形式,不断增强学法用法实效。搭建各类法治创建活动的在线平台,创新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模式,提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办事能力和水平。建立工作考评信息化平台,量化压实考核标准,公平公开考核结果运用,推进法治宣传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12、大力推进司法行政政务管理和政务公开平台建设。建设面向社会的法律援助、司法考试管理等网上平台,构建即时受理、限时办结、效能监察的司法行政网上平台审批运行机制,有效推动政务管理服务一体化。建立司法行政机关内部管理信息平台,以信息化手段提升工作规范化水平。建立司法行政政务公开平台,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13、大力推进司法行政干警队伍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建立健全司法行政干警队伍基础数据库,实现数据信息的及时采集、实时更新、上下联动,加强队伍的动态管理。推进教育培训信息化平台建设,抓好必备硬件建设和必需软件开发,健全完善教育培训信息化运行机制,逐步实现干部教育培训网上作业。推进司法行政队伍建设交流宣传平台建设,进一步畅通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信息化渠道。推进警务管理和警务督察信息化建设,加快警务督察信息化软件的开发和应用,强化网上监督,增强警务督察的即时性、实效性。
(三)坚持以提高工作效能、增强社会公信力为价值追求,大力加强司法行政信息化应用能力建设
14、以信息化提升司法行政管理效能。全面推进司法行政机关办公自动化,因地制宜推行无纸化办公,深入开展网络办公、网络会议、网络教育,提升工作效率。全面推进管理数字化,量化管理目标、细化管理要求,努力实现用数据管理。要牢固树立向科技要警力、要核心战斗力的理念,增强运用新技术新手段做好司法行政工作的本领,创造性地运用现代科技最新成果破解安全稳定、执法办案、法律服务难题。探索“人力+科技”、“传统+现代”的风险防控模式,加强对各种矛盾风险的梳理甄别,切实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15、以信息化提升司法行政执法执业公信力。加强执法信息网上录入,切实加强执法信息的实时采集、动态管理,确保每一项执法工作都形成完整的资料库、证据链。加强执法流程网上管理,提供固化的执法流程,加强对执法权限的刚性约束,确保执法主体合法、执法责任明晰。加强执法活动网上监督,完善网上预警、网上督办、网上监控、网上抽查等监督机制,实现对执法活动网上全方位、全过程监督管理。加强执法结果网上公开,深化政务公开、狱所务公开,不断拓展公开的广度和深度。加强执业活动网上监管,推进法律服务人员执业信息公开,建立诚信信息体系,强化对法律服务人员执业的监督。
16、以信息化提升司法行政便民服务水平。创新服务方式,加快推动司法行政管理服务从实体化向网络化延伸,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更为高效的服务。整合服务内容,加强工作流程网上整合、信息网上共享,为人民群众提供一站式、一条龙的法律服务。聚焦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建好用好法律服务案例库、知识库,为企事业单位和基层群众提供网络化、标准化的法律服务和保障。
(四)坚持安全和发展同步推进,大力加强司法行政网络安全防御能力建设
17、强化网络安全意识。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全方位保障司法行政网络安全。牢固树立动态、综合的现代防护理念,及时更新安全技术,完善防护设施,保持司法行政网络安全的良好状态。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做法,在交流、合作中不断提升司法行政网络安全水平。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确保各项保障措施既管用、有效,又务实、经济。充分调动司法行政信息技术研发、网络维护、网络使用等各领域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共同筑牢司法行政网络安全防线。
18、加强网络安全防御基础建设。切实提升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保障能力,按照网络安全等级保护要求和相关标准规范,加强安全技术论证,完善基础设施,确保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稳定。深化技术攻坚,注重网络新技术的开发应用,推进网络安全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应急处置、灾难恢复工作。调动多方资源,配备信息网络安全专业人才,利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感知网络安全态势。开展网络安全基础知识普及培训,划定网络安全红线,切实提升司法行政干警队伍整体的网络安全防范能力。
19、健全完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健全网络信息安全测评认证制度,准确划定秘密等级,防止和纠正有密不定或随意定密。制定网络安全检查制度,完善安全监测工作体系,切实加强日常管理和督促检查,实现网络安全防护与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落实网络安全责任制,细化工作措施和流程,明确责任人和职责,对安全防范不到位造成重大损失的,要依法严肃处理。建立网络舆情引导机制,加强司法行政网络舆情管理,做好舆情分析研判,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创造良好的网络舆情生态。
四、加强组织领导 20、切实把信息化建设作为关系司法行政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性任务来抓。各省(区、市)司法厅(局)要把信息化建设作为关系司法行政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性任务,摆上重要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要成立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专门工作机构,配备专职工作人员。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亲自过问,主管领导要直接管、靠上抓。要经常听取信息化建设工作汇报,掌握信息化建设情况,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要加强督促检查,督促各地信息化建设规划、项目、资金及专门机构人员的落实,确保信息化建设任务落到实处。
21、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要高度重视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切实加大培训、引进和扶持力度,尽快造就一支既懂信息技术、又懂司法行政业务的复合型人才队伍。要加强人员信息化应用培训,建立分级分类培训工作机制,切实提高队伍的信息化应用水平。要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引进高端技术人才,努力解决专业技术人才不足的问题。要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建立符合司法行政信息化特点的人事制度、薪酬制度和人才评价制度。要关心爱护信息化人才,鼓励技术创新,帮助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他们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创造良好条件。
22、加大信息化资金投入。要抓紧做好信息化建设重大项目的立项工作,积极争取把司法行政信息化重大项目纳入国家和地方规划的信息化建设重大工程项目中,保障信息化资金投入。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修改完善“司法支出”预算科目,按照不低于信息化软件和硬件资产10%的标准,把信息化运维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和经费保障范围。要建立长效的信息化经费投入和保障机制,多渠道筹措资金,进一步提高信息化建设经费保障水平。要加强对经费使用的科学管理,处理好信息化建设整体推进与分步实施的关系,确保资金使用发挥最大效益。
23、加大政策保障力度。要抓住国家“十三五”信息化规划立项的重要机遇,加强与发改、财政等部门的沟通协调,推动司法行政信息化纳入国家和地方“十三五”政务信息化建设规划,积极推进全国司法行政系统信息化工程整体立项。要积极争取国家科技创新扶持和保障政策,加大对司法行政新技术开发创新的支持力度,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为加快推进司法行政信息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24、切实防控廉政风险。要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督检查机制,切实加强信息化建设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严格资金监管,保证专款专用。要严格贯彻执行《政府采购法》、《招标投标法》等法律法规,严格实行招投标,严禁“暗箱操作”,严格落实工程监理和审计监督制度,规范信息化工程建设和大宗物资采购活动。对违法违纪行为,要严肃处理,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要建立资产目录和实物台帐,把各类信息化设备纳入固定资产管理范围,防止资产流失。要增强节约意识,精打细算,严格把关,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司法部
2016年12月30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司法行政系统信息化建设工作报告
司法行政系统信息化建设工作报告
自司法行政系统信息化建设工作开展以来,按照上级的要求和安排部署,我局大力推广和应用新的信息化技术,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体系,目前已完成辖区内12个乡镇司法所互联网平台的建设工作。并且依托党委政府,将所有司法所纳入网格化管理工作,现共4个司法所已开通政法专网,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信息化建设发展情况
(一)组织管理工作不断加强。认识的高度决定工作的力度。我局高度重视组织各股、室、处及司法所的信息化建设,并成立了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系统信息化领导工作,下设办公室,负责全系统信息化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各股室根据各自职能,具体承担相关的信息化工作推进职责。并制定了电子政务管理制度,门户网站管理制度,局域网使用管理制度,信息编辑、审核、发布和更新制度,设备使用及维护制度等,为信息化建设的规范运行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硬件建设投入力度不断加大。自20**年开始,我局按照信息化建设要求,加大信息化建设资金的投入,购置更新办公电脑,保证局机关的日常工作的开展。同时,添置了配套使用的传真机、扫描仪、打印机、专线电话机等现代化办公设备,形成了与省市司法行政专网、区政府机关协同办公网、互联网的联通与使用的格局。同时为各司法所配齐办公电脑、打印机、数码照像机等办公设备,达到了信息化建设的高标准配置。
(三)做好网络安全及设备维护。依据国家有关涉密信息系统管理办法和技术规范,认真抓好了电子政务内网(党政网)及局域网的安全保密体系建设,做到了物理隔离和专机专用,安装了防病毒系统、建设网络信息安全监控系统,做到软件及时升级、打补丁、更新病毒库。使电子政务内网(党政网)、互联网可管可控,达到了网络安全保密要求。全年无失泄密事件,无重要数据丢失现象发生。
二、信息化建设遇到的问题
1、平台过多,不便操作。司法行政系统信息化建设工作涉及司法行政基层工作信息管理平台、刑释解教人员信息管理系统、政法专网等多个平台,不同的信息必须通过不同的平台进行报送,一方面是需要切换平台,重新登录,实际操作多有不便,另一方面是各种信息要求报送时间不统一,过于分散,不便操作。
2、资源无法共享,造成工作不便。目前我们的司法行政专网虽已建立但无法实现与监狱,公安等部门的资源共享,严重制约了司法行政工作的有效开展。
3、平台复杂,操作困难。办公人员对即将到来的信息化社会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对其在司法行政发展进程中所处的地位没有充分了解,工作比较被动。目前基层司法所的队伍还有待壮大,现有的部分工作人员年龄比较大,对于电脑操作方面几乎没有经验,学习起来也十分困难,加上网络平台比较复杂,操作起来难度较大。
4、多个运营商,维护成本高。市局与我局局机关之间的联络采用的电信运营商,我局局机关与乡镇司法所之间的联系采用的是移动运营商,多个运营商同时使用造成了运行成本高,运营商之间互相推诿,处理问题效率不高,此外,多边缴费,维护成本也过高。
三、信息化建设有关建议
1、加强宣传,提高认识。要加强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宣传,使全系统人员充分认识信息化建设是推进司法行政事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是提高司法行政工作质量和效率,降低办公成本的便捷途径,是进一步提高决策水平,更好地为民众服务,加强内外部监督的有效手段。
2、整合各平台,提高利用率。平台多、难操作,建议将各个平台整合到一起,尽量将报送各种信息的时间集中到一起,在一个系统中就能集中完成对各种信息的报送工作,这样不仅提高了系统的利用率,也提高了司法行政系统的工作效率。
3、组织集中培训,提高操作水平。针对基层司法行政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知识、操作困难等问题,建议上级机关不定期组织集中培训,加强基层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有利于司法行政系统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4、统一运营商,降低办公成本。鉴于目前使用多个运营商造成维护成本过高的问题,建议统一使用同一家运营商,可解决运营商之间互相推诿、用户切换使用不便、多边缴费成本过高等问题。
司炉工个人述职报告
目录
起聊天,从老师傅们那里一点一滴的吸取锅炉工作中的知识,有些是从书本上学不到的,都是他们多年实际工作积累出的精华,我专门准备了一个笔记本,把听到对自己工作有用的东西记下来,认真研究,用的实际工作中去。同时,我利用业务时间,努力通过各种渠道学习司炉工作的的技能技巧。
2、遵循节约、高效的原则积极投入工作。
经过多年工作的积累,我自己钻研出一套烧锅炉既能节约煤,又能高效的保证质量的办法,我总结出一看、三块、三要、三不要的经验: 一看:当燃烧旺盛区的火焰呈亮黄色时,表示燃料燃烧的好,可以不投煤,待火焰变为暗红色是即可投煤。
三块:关门块,投煤快,清炉出灰快。三要:投煤要小,煤快大小要适当,投煤要薄而均。三不要:一次投煤不要太多,煤层不要太厚,不要漏进冷风。工作认真负责,及时排除安全隐患,保证锅炉安全高效运行。
我在具体工作中,认真负责,坚守岗位,集中思想,严格操作,班时先按规定巡视、检查各种设备、装置的运行情况,同时认真记录锅炉运行情况,在交接班时认真核对日报记录,清点用具。同时我负责锅炉及附属设备的定期检查和维修保养工作,在发现锅炉有异常现象危及安全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处理方法。
今后努力的方向:随着学校校园的不断扩建,可以预料我们的工作将更加繁重,要求也更高,需掌握的知识更高更广。为此,我将更加勤奋的工作,刻苦的学习,努力提高文化素质和各种工作技能,为学校的建设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导大家进行自救,为公司避免了大的经济和物质损失,并连续多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如果这次我有幸当选为主司炉工,我将用我三十年的实际工作经验和专业的技术知识,以这次竟岗为新的工作起点,全力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工作姿态,发扬自己的优点,看到自己的短处,克服自身工作和个性中的不足,适应岗位的要求,确保公司水、电、汽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让公司的业务生产线无后顾之忧。
如果这次竞岗成功,这是大家对我的厚爱、支持和鼓励,我一定以踏实的工作作风、求实的工作态度、进取的工作精神,恪尽职守,履行职责,以实际行动履行自己的诺言,以自己的实际工作和成绩来回报领导同志们的支持和帮助,无愧于领导和同志们的理解和信任。
如果我竟岗落选,说明我还有差距,那也决不气馁,我将一如既往的与各位同志一起努力工作,珍惜每一次机会,争取更大的进步,不辜负领导和同志们的理解和信任,认真努力的完成本职工作和领导安排的任务,为公司的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最后也预祝大家工作顺心、生活开心,谢谢!将前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自觉加强理论学习,提高个人素质
首先,自觉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认真学习和贯彻xx提出的“xxxx”,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精神和热电厂党委提出的“四荣四耻”精神,进而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保证自己在思想和行为上始终与党保持一致。
其次,在业务知识学习方面,我虚心向上级领导和车间工程技术人员请教,通过多看多问多听多想和多做,使自己的业务水平更上一个新台阶。在4月份初根据组织安排我参加了贵州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举办的“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资格”培训。另外,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积极参加分厂举办的员工技能大赛理论培训、岗位大练兵等活动,让理论更好地为实践服务。
二、踏实肯干,努力干好自己的本质工作
我一直在锅炉车间新系统从事司炉工作,今年上半年具体参与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手地教,使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了各辅助设备的结构原理、操作维护及故障处理等。其次,对在锅炉工作的正、副司炉进行锅炉有关知识的培训,至今已有一半的正、副司炉能对锅炉独立顶岗操作。
向身边的同事学习,取长补短,逐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坚决做到现场管理的“6s”要求。
司炉工聘用协议书 各类建筑工地、渣土运输治理工作总结
一、高度重视,责任明确。
开展专题渣土管理专题会议,明确了领导小组,组织了巡查队伍、工地现场管理人员等。我大队做到了全天候、大范围巡查,确保
(一)进一步加大渣土整治,克服松懈思想和厌战情绪,巩固前段整治成果,防止反弹,杜绝出工不出力的摆设现象,真正落实协管责任,促进长效管理。
(二)加大宣传和处罚力度。通过电视、广告等方式,加大对施工工地在渣土运输方面的宣传,从思想上杜绝带泥上路和扬尘的发生,同时,加大处罚力度,全方位打击各种违法规定的渣土运输行为。
(三)积极探索科学的城市管理机制,把在创建工作纳入到职能部门的日常工作中来,做到创建工作经常化、制度化,确保创建成果不回潮,保长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