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班主任六大效应
班主任六大效应
要想当好班主任,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在长期的班主任工作中,我灵活地使用静动效应,效果不错。
1、人格效应
班主任的人格魅力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并教育学生。如果班主任能树立起高尚、严肃的人格形象,即使他不体罚学生,和学生关系朋友化,学生也会很“怕”他,也会自觉遵守纪律,勤奋学习。
2、威信效应
班主任的威信是指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是班主任的品德、能力、学识和教育艺术等因素在学生心理上所引起的一种尊敬而信服的态度。有威信的班主任在课前提早一点站在教室门口扫视着全班同学,迟到的学生就会减少;没有准备好学习工具或还没有静下心来的学生就会很自觉地进入最佳状态,准备上课。实践证明,威信高的班主任不论处理班务还是开展活动,总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情感效应
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好孩子。”作为班主任,切忌把个人情绪带到育人工作中来。班主任的一举一动,都被学生视为楷模,都会加以模仿和效法。班主任要想顺利地开展工作,就必须和颜悦色、深入细致地观察学生、了解学生、研究学生,追求教育的情感效应。
4、语言效应
斯维特洛夫说得好:“幽默是教师的第一位助手。”它趣在逗中,意在趣外,是班主任工作的一剂良药。恰如其分地运用幽默,会使师生关系倍加融洽,促进师生间情感与智慧的交流。美国保罗韦地博士曾向九万名学生进行调查,从中得出结论:学生最喜欢具有幽默感的教师。(班主任工作艺术
www.xiexiebang.com)因此,班主任在面对学生过错时,要善于运用幽默语言激励、唤醒、帮助、鼓舞学生,使他们感到“读书乐”而又“乐读书”。
5、行为效应
作为班主任不仅要运用语言艺术,还需要运用行为艺术,做到言行一致,在行动中塑造形象,在形象中产生魅力。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因此,班主任必须以严谨治学、严于律己的师范行为去感化学生。否则,班主任道理讲得再动听,也不会起不到任何教育的效果。
6、神态效应
对学生来说,最注意的莫过于班主任的“脸色”。学生能从班主任的脸色中领悟出喜怒哀乐,进而揣摩老师的心理,从而做出相应的反应。根据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犯错误时孩子的自尊心和自卑感常常交织在一起,并处于矛盾之中,如果班主任面带友善、信任和宽容,学生就会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用实际行动去改正自已的过错。当然,班主任的静动效应是多方面的,这需要我们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地探索和科学地运用,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摸索。
第二篇:浅谈班主任的爱心效应
浅谈班主任的爱心效应
班级作为学校的一个基本组织,是学校发挥教育、教学、管理功能的基本单元,而对班级进行组织、管理、建设的负责人是班主任。因此,班主任尤为重要。学生的造化与发展都与班主任息息相关,据有关调查:我国通过对120名中小学优秀教师和模范班主任的调查反馈表明:他们对学生都有爱心、有深厚的感情。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班主任应该具有爱心效应。
一、爱心的感化作用
教育有时需要强制和命令、有时需要说明、有时需要惩罚,但更需要的是真情和爱心的感化。班主任对学生的爱,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这种爱的表达,既是无微不至的,又是不由自主的:你看,元旦来临,为学生献上一份祝福语和贺卡;面对学生的问侯,回以充满真诚感激之情的礼节;气候变化提醒学生增减衣服;在课间与学生一起玩耍;一起讨论学生关心的话题……这种潜移默化的方式是学生最容易接受的。当班主任把爱心献给学生的同时也感化了学生。一位学生曾和我说:老师你就像我的妈妈,你关心我的一切。这时的我感到非常欣慰!班主任的爱心就像学生生活环境中的氧气一样,在不知不觉中就吸入体内,增加了能量。许多事实表明,正是班主任爱心的感化和陶冶,使自卑者有自尊,使落后者上进,使悲观者看到希望,使冷漠者燃起热情,这种师爱是其他教育方式所替代不了的。
二、爱心的激进作用
总所周知:爱使人类普遍具有的心理需要。每一个学生都想得到周围亲人的关爱和温暖,甚至动物也如此。更何况离开父母的小学生,他们更需要教师的爱,特别是班主任的关爱。许多学生往往把班主任对自己的关怀,爱护与教师对自己的评价联系在一起,同自己在班集体中的地位和人格价值联系在一起,在每个不同的学生心中留下不同寻常的心理分量。(班主任工作)越是威信高的班主任,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会在学生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冲击力。而班主任真正的威信是学生对班主任的道德肯定,知识折服和感情依恋,也是爱的一种回报。
学生能得到教师的爱就是得到了赞许、表扬和鼓励,就会在他们的心理产生一种积极的情绪。从而激起学习的兴趣,接受老师的教导,愿意改正自己身上的缺点,积极上进,有同困难作斗争的勇气和力量。
三、爱心的调节作用
班主任用爱心对待学生必然会激起学生对班主任的感激,使师生之间感情融洽,两颗心甚至几十颗心能贴在一起,班主任要用自己对学生的爱走进学生的心里:把家庭的苦难;家长的期盼;家访的所见所闻;教师的苦心……如实的讲给学生听,在师生之间架起金色的心桥,使爱心真正成为心理调节器,达到一个美好的境界。记得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敢拿脑袋担保。如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欢乐和痛苦告诉老师,不愿意与老师开诚相见,那么谈论任何教育都总归是可笑的,任何教育都是不可能的。受教育者向他爱戴的教育者敞开自己的心灵,是一个彼此使思想和感情高尚起来的过程。”可见,学生心灵的打开,离不开爱心。
我认为爱使无声的语言,是最美的教育,如果缺乏爱,无论是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自由地得到发展。
第三篇:创新岗位廉政教育形式 追求六大效应
创新岗位廉政教育形式 追求六大效应
“岗位即责任,责任即风险”。岗位廉政教育就是针对不同岗位,特别是行政许可、执法办案、市场监管、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等重点岗位的廉政风险点,通过分类指导、因岗施教、因人施教,增强廉政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现在的岗位廉政教育形式主要是风险排查和情景案例教育,笔者认为相对比较单调,难以取得更好的效果。下面笔者结合本单位的岗位廉政教育实际,就如何创新岗位廉政教育形式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注重经常反复,追求序幕效应
经常性教育是反腐倡廉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非常重要。问题是经常性教育在许多单位部门落实不好,或者被忽视,或者流于形式,尤其在岗位廉政教育领域教育效果一直非常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时间安排易冲突,人员集中不容易,教育内容被忽视,教育手段太贫乏,还有领导干部重视程度不够等。对此,笔者曾做过简单调查,有超过一半的人认为,经常性岗位廉政教育开展不正常,主要是领导不重视;有超过三分之二的人认为,经常性岗位廉政教育形式单调,内容空乏,没有效果。因此,必须要创新经常性岗位廉政教育的方法手段和模式。结合工商部门实际,笔者认为追求序幕效应是解决该问题的一项有效措施。即把古今中外贪污腐化的经典案例装订成册,尤其把近年来贪官污吏入狱前后的生活状态、家庭变化,制作成图文并茂的幻灯或者视频,每次组织活动,政治、业务学习,系统会议等全系统人员集中场合,第一项议程就是把这些案例、图片、视频拿出来看一看、讲一讲,达到使经常性岗位廉政教育落到实处,追求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加强反面警示,追求现场效应
岗位廉政教育的形式有很多种,其中警示教育是一种针对性强、实效性好的教育方法。通过警示教育可以使干部自觉抵制各种诱惑,明是非、懂轻重、知得失,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常弃非分之想,在工作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自觉不碰高压线,谨慎行事,防微杜渐,做到不正之风不染,不义之财不取,不法之事不干,筑牢拒腐防变的道德防线。
正因此,我们在岗位廉政教育中尤其要重视反面警示作用。笔者认为,警示教育能否发挥其最大的功效,与警示教育的现场效应关系很大,如果只是搞搞讲座、听听案例,效果必然不好,一定要有强大的现场震撼力才能充分展示警示教育强大的内驱力。如:利用每年“510”活动等机会,组织全系统的干部参观监狱服刑人员,看服刑人员的劳改环境、劳改工作、劳改生活等情况,听他们当场现身说法,反思自己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历史过往,让各级干部深刻领会“只有在失去自由的时候,才会感觉到自由的珍贵”,用直观的现场体会教育广大干部珍惜自由,慎用权力,履行好自己的职责,自觉抵制和远离职务犯罪。另外,还可以组织干部到法院、检察院旁听案件审理的过程,让参加者亲身感受到法律的威严,在思想的震撼中受到教育。
三、提高理性层次,追求植入效应
任何人,当他有一种不良欲望出现时,外部的约束力量和内心的自控力量同时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教育从本质上讲是要深入心灵深处,产生感化作用,其主要功能是教化。掌握教育的这样一种特性,提示我们一定要提高岗位廉政教育教育的理性层次,通过一些外
来的深刻的思想灌输,引导控制各级干部的心理活动、心态变化,从而使各级干部在岗位廉政教育中由内而外、悄无声息地消除邪念,节制欲望。那么如何才能在岗位廉政教育中提高这样的理性层次,产生一个强烈的教化作用呢?这就需要专家、学者们深入浅出地分析人的思想变化轨迹,专业理性地解剖案例,运用思想内置力,在各级干部思想深处植入抵挡诱惑、廉洁自律的种子,切实在他们内心深处筑起理性堤坝、廉洁堤坝,形成知识反腐、理性反腐的良好局面。
具体操作时,可邀请法院、检察院、纪委领导或办案人员,用他们查处的违法违纪的案例进行以案说法、以案明理、以案明纪、以案警示的理性分析。同时,辅助以研究职务犯罪的专家学者们对这些案件和现象的剖析,对这些失足干部的思想研究,来帮助各级干部认识到职务犯罪的主客观原因,并由人及已探索预防职务犯罪的有效途径。通过这样的思想植入,让各级干部主动思考,为何贪污腐化分子会一步步酿成一害组织,二害家庭,三害个人的可悲结果,充分认识这些人在权力面前忘记了党的宗旨,在钱财面前经不住诱惑,在交友方面忘记了党的原则等等教训,深入探索各种容易导致贪污腐化的心理律动,如不讲信念讲实惠的“钱欲心理”、不靠组织靠个人的“错位心理”、不捞白不捞的“失衡心理”、不信法律只信关系的“侥幸心理”等。有了这些主动自觉的分析和认识,就是从思想深处植入了理性的思辨能力,形成克服各种导致腐败扭曲心理的思想力量。
四、重视正面宣扬,追求引导效应
在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教育活动中,中央多次强调要坚持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在岗位廉政教育中,通过加强学习、典型引导,实现以人为本、培育先进的正面教育思路非常有价值,旨在不断增强党员干部依法行政、廉洁奉公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如果说反面教育侧重于令各级干部因避害而自觉远离贪污腐化,那么正面教育更能有效地培育各级干部的高尚情操、加强世界观、人生观、权力观改造,追求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品质。
在正面教育中,首先要注重典型的引导。通过对典型的宣传,尤其是本单位本部门等身边典型事迹的宣传,培养积极向上的思想境界,营造兢兢业业的工作氛围。现实生活中,贪官污吏毕竟是极少数人,大多数人还是心系党和人民,正直向上的,我们只有不断地深入地宣传他们的事迹,彰显他们的价值,挖掘他们的思想,学习他们的精神,才能教育各级干部纠正“随大流,就会落入腐败泥潭”的错误认识。其次,要倡导三种风气:一是倡导学习的风气。通过学习,学会运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对照检查自己的言行,分析和处理问题,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二是倡导民主的风气,要坚持民主集中制,严格党的组织生活,不断进行思想作风纪律整顿,广泛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三是倡导自律的风气。要认真学习法律法规和有关的纪律、禁令和规定,提高法律纪律观念,并在工作中自觉执行,明白哪些是违法违纪的“高压线”做到“不可为”,明白哪些是本职工作必须做好避免“不作为”,时刻绷紧廉洁自律这根弦,做一个廉政建设的成功者。
五、突出贴近类比,追求近视效应
俗话说,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但教育恰恰相反,身边的事例最感人、身边的典型最真实、身边的教训最深刻。因此,在岗位廉政教育过程中,一定要大力引用身边的教材示例,与受教育者形成强烈的贴近类比,达到感动人、震撼人的目的,追求最大程度的近视效应。
如我们具体分析近年来省、市工商系统内部正面的典型,被问责的个人、犯罪的个人,形成一些具有冲击力的结论,对各级干部有着特别现实的说服力。通过这些人和事的分析,我们能弄清楚在我们的岗位履职中,哪些人是目无法纪、知法犯法,哪种情况容易滥用职权、徇私枉法,什么思想会导致利欲熏心、贪污受贿,如何才能克服淡化责任、失职渎职等等。反观身边人不同类型和不同性质的被问责或者犯罪的事实,实事求是地分析这些同志的思想演变和危害后果,能使我们理性思考其些人不注重世界观改造,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的主观原因,某些单位教育不得力、制度不健全、管理不严格、监督不到位的客观原因。同时,由远及近、由人及已,从中吸取深刻教训,进行认真反思,自觉在工作中做到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谨慎行事,防微杜渐,慎始慎终,筑牢预防职务犯罪的思想防线。
六、改进表现手段,追求信息效应
岗位廉政教育的形式和内容,都要与时俱进,都要广泛运用信息化手段,充分展示各种教育的宽度和厚度,形成巨大的视觉冲击力和灵魂震撼力。
从教育表现的内容上看,尤其正面典型教育要克服老八股的习惯,普遍运用夸张的渲染,一味的带病坚持工作啊、清正廉洁到贫穷啊、父母生病没功夫问啊,甚至父母逝世都不回家等等,这些过分的缺少人情味的故事不容易引起共鸣,甚至引起虚假的怀疑。笔者认为,教育内容的展示要更加现实、更加丰富、更加贴近各级干部的生活,多描述正面典型事业上的成就、个人的风采、家庭的幸福、才华的彰显等等,将会显得有血有肉,让人产生亲近感,典型的引导作用更加能够得到发挥。
从教育表现的形式上看,要广泛运用信息化手段,用更多的图片、视频、实物,用不同的角度、视野、评判,来描述事实、反映观点、揭示道理、启迪思索。并充分运用网络平台,如在我们单位江苏工商网上办公系统里,开设岗位廉政教育专栏,开辟远程廉政教育网络,选择典型案例供干部浏览,将反腐倡廉的各种警示教育电教片上传,供干部在网上收看等。网络教育直观性强、自主性强、方便快捷、易于接受等优点,还能增强教育高效性、趣味性和广泛性。
在创新岗位廉政教育的形式和内容的基础上,还特别要强调建立岗位廉政教育的监督制约机制。一是要落实领导干部“一岗两责”责任制。各单位“一把手”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切实担负起岗位廉政教育的领导责任。从关心爱护干部的目的出发,狠抓岗位廉政教育的全面落实,及时解决干部队伍中不廉苗头和现象,及时查处出现的违规违纪问题;二是要落实责任追究制。对因教育不严格,管理不到位,导致分管范围内发生严重违纪违法案件的,要严格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给予必要的党纪政纪处分;三是落实分管领导和部门责任制。分管领导和机关各部门对所分管的业务工作要建立相应的问责制度,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四是要落实岗位责任制。加强事前防范事中监督机制,做到以事设岗,以岗定责,明确每个岗位的主要工作职责和操作要求。在具体工作过程中,都要符合依法行政的原则,体现衔接、协调、制约的要求,使各项工作的开展便于管理监督,要分清责任,科学分权,强化权力制衡,最大限度减少人为的因素,防止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的行为发生。对于群众反映强烈、处事不公、收受贿赂、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的少数人员,一经查实要坚决处理,决不姑息迁就。
第四篇: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效应
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效应
纺化系 王惠娟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上午好!众所周知,“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该是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作为一名心理保健工作者,也许不是一个班主任的主要任务,然而作为一班之“主”,是否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的促进各种类型的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成败有决定性作用。今天我想简单的给大家介绍一下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心理效应,以及作为班主任我们应该如何有效利用这些效应,使之更好的为我们所用。
古希腊神话中有一名著名的雕塑家,叫做皮格马利翁,他曾经对着自己雕出的美女像神魂颠倒,痴迷不已。后来美女雕像竟化为真人,与他相亲相爱。皮格马利翁情到深处的梦想成真虽是神话,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他人的期待成为现实并不罕见。这就是神奇的“期待效应”,心理学上叫做“皮革马利翁效应”。
20世纪60年代,美国一位心理学家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他和助手在一所小学里,声称评估学生们的未来发展前景,并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学生的名单神神秘秘交给老师,还要求严格保密。名单上并不全是老师熟悉的好学生,心理学家对此的解释是:评估是发展前途如何,而不是目前的表现。
戏剧性的事情发生在八个月之后,心理学家回到这所小学检查实验进展。当初名列“有发展前途”名单的学生果然成绩进步很快、性格更开朗活泼、跟老师的关系有更好。
当教师赞叹心理学家的评估惊人准确时,研究者揭开了谜底:其实那份名单是随机选出来的,跟所谓评估一点儿关系也没有。真正影响学生表现的是教师相信他们有发展前景后,无意中流露出的对“天才学生”的关爱和期望。
我相信你行,你就肯定行,这就是皮革马利翁效应的精髓!引用到我们的班主任工作中来,也是一样,所以我们班主任老师不能轻易的去否定任何一名学生,应该对每一位学生(包括犯错误受处分的学生)都充满信心和希望。案例:学生会要求每班召开一个学术交流会,其他班级基本上都是由班长或团支书来完成这项工作,而在我们班却是由学习委员来组织策划完成的,并不是我们班的班长团支书没有能力,让学习委员一个小女孩来负责,主要是考虑想给她一个锻炼的机会,事实上最初决定让她做的时候,她来找过我,说自己不行,万一弄不好怕影响班级形象,当时我就对她说了一句话:“我相信你可以做好,不管结果怎么样,只要你努力了就行。”最后我们班的学术交流会被评为了优秀,参加交流会的学生对此次活动的评价也很高。
个体在群体的影响或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或违背自己的观点使自己的言论、行为保持与群体一致的现象,我们称之为从众心理。从众心理在大学校园里也较普遍。例:(1)有的学生暑假里本来有自己的安排,不打算外出旅游,但许多同学都相约去旅游,感到自己不去不好,于是放弃了自己的主意,也和大家一起去旅游了。(2)夏天到了,很多学生穿着拖鞋进出教学区,问之原因,告之人家都穿我就穿了。(3)06级学生早锻炼的时候,有一个跳跃运动很多人都不做,问之原因,学生则说,人家不跳,我在那跳不是显得很傻吗?大家都存在这样的想法,结果每次做到跳跃运动几乎就没人做。(4)考试作弊。人家靠作弊轻而易举的得了高分,我干吗还傻忽忽的死背啊?(5)班级组织春游,很多同学先问都有谁去,要是听说基本上还没什么人报名的时候那他肯定就不报了。等等,例子很多,举不胜举。
产生从众心理的群体原因:一是个体对群体的信任度;二是个体对群体压力的心理承受程度,群体的压力越大,超过了自己的心理承受力,那个体就会对偏离群体的行为感到不安,就越易产生从众行为。三是群体意见的一致性程度。如果群体成员的意见分散,群体压力就会减小,如果群体意见的一致性程度很高,群体的压力就增大,使个体不得不与群体保持一致。四是群体的规模和内聚力也影响个体的从众心理。群体规模越大,内聚力越高,个体就越容易从众。
从众心理给我们的班级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存在就是合理的,所以我们不可能去除这种心理,反之我们应该思考的是如何使学生的从众心理在我们开展班级工作中起促进作用。比如就拿春游来说,我们可以要求班干部必须全去,再由班干部回去动员各自的寝室成员,最终做到使“去”成为一种主流,那些坚持不去的同学最后由于自己的从众心理也会改变自己的决定而选择和大家一起去。
学会倾听。班主任经常要和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以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但是传统的谈话方式,尤其是在学生犯错误之后,偏向于说教,但效果未必尽如人意。其实班主任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应该学会倾听,当然并不是简单的听,需要我们全身心投入,专注的听,除了听学生的语言内容外,还应当注意学生的语调、声音的高低强弱、以了解学生非语言行为背后的意义。同时也应该利用各种技巧,真正听出对方所讲的事实,所体验的情感,所持有的态度,等。比如:充分运用开放性提问,“什么”、“怎样”、“为什么”等词语发问,让学生对有关问题、事件作出较为详尽的反应。考试作弊,主动来找我,我明明知道他找我的原因,但是还是问他“找我干吗?”“承认错误”“你承认什么错误”等;恰当运用封闭性问题。“是不是”、“对不对”、“有没有”、等,考试作弊虽未抓,但是被其他同学反映,学生来找我的时候,我就利用这种问题来问她;御用鼓励和重复语句,“恩”、“讲下去”、“还有吗”等,谈心的时候鼓励学生继续讲;适当御用说明,让学生感到老师在听,而且都听懂了等等。
第五篇: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效应
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效应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复杂的艺术性工作,是一种塑造人的心灵,雕琢人的感情与性格的伟大事业。它是一个动态的结构系统。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任务艰巨,像个万花筒千变万化充满艺术。做班主任可以咀嚼到失败的苦涩,也可以品尝到成功的甘甜,经历一次次心灵的经历,所以我认为做班主任老师是充实、完美的老师。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当好班主任。当好一个班主任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还要掌握一点有关心理效应的知识和技能,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效应》这本书中就介绍了班主任必须了解的各种各样的心理效应。下面我就以几个心理学效应谈谈自己的感想:
一、框架效应
心理学上把由于表达和描述方式的改变所导致的不同决策和判断的现象叫做框架效应。许多人深知“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同样一个意思,用不同的表述,收到的效益却大部相同,比如,你对你朋友说“祝你成功”就绝对比“祝你不要失败”好。所以对于班主任来说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尤其是本来就有些信心不足的学生,老师的积极鼓励可以带来莫大的鼓舞,老师的消极指责则可能会摧毁他的自尊,甚至导致习得性无助。还有,适当的幽默能够在班主任工作中发挥奇效。教师无论在处理课堂问题还是在进行知识教学时,适当的诙谐、幽默一下,就可以调节气氛,让学生感到心理安全、轻松、愉快,其思维自然也会活跃起来,再枯燥的知识学起来也就不累了,再棘手的问题在师生会心一笑中也会烟消云散。
二、破窗效应
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时隔不久,其他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破窗效应告诉我们,环境传递了强烈的暗示和诱导信息,环境中的任何一种不良现象一旦被容忍,这种不良现象就可能被无限放大与扩展,以至于环境大大变坏而一发不可收拾。在班级管理中就存在着形形色色的破窗效应。班级管理中,一种小小的问题行为没有得到及时的处理,这种情况就给学生们传递了一个错误的信息:相应的规则是不必认真遵守的。遵从这个规则的人自然就会越来越少,最终积重难返。“破窗”止于萌芽,对于那些看起来是偶然的、个别的、轻微的“过错”,班主任不能不闻不问、熟视无睹、反应迟钝或纠正不力,否则就会纵容更多的学生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对于学生偶发的“破窗”行为,应出手迅速,处理得当,将其止于萌芽状态。当然,每个学生都是在错误中成长的,不犯错误是根本不可能的事。班主任不要把学生的“破窗”看做一件严重的事,而是本着欣赏教育的心态去引导学生,给学生一个改正的机会。总之,班主任要重视破窗效应,预防破窗效应,但一旦出现“破窗”,要善于寻找教育的契机,成功维护班规与学风。
三、鲶鱼效应
“鲶鱼效应”强调,通过个体的中途介入,对群体起到促进竞争的作用。在管理上,如果组织人员长期固定不变,就会使组织缺乏新鲜感和活力,员工容易变得安于现状,缺乏竞争力。只有增加压力,创造竞争气氛,才能激发员工的进取心,从而使组织充满活力。对
鲶鱼效应的应用必须足够谨慎。一方面,要根据班集体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如果班上学生一盘散沙,不够进取且班级缺乏活力时,鲶鱼效应才可能发挥其积极作用;反之,如果班级的竞争氛围已经比较浓厚,再引入“鲶鱼”则可能带来过度的压力甚至恐慌。另一方面,在引入“鲶鱼”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度量,不易过火。因为如果老师过分关注和赞扬“鲶鱼”而忽略他人,则可能使学生们产生不公平感甚至产生对老师的负面情绪,并很可能通过孤立、排斥“鲶鱼”的方式来加以应对,不利于班级关系的健康发展。此外,能够充当“鲶鱼”给班级带来活力和新鲜空气的,除了学生之外,也可以是班级制度。班主任可以通过重新洗牌,定期归零的政策,保持学生们持续的活力与班级旺盛的竞争力,使整个班级在没有明显“鲶鱼”同学的情况下,达到了鲶鱼效应。
四、霍桑效应
人们把这种由于受到额外的关注而引起绩效或努力上升的现象叫霍桑效应。霍桑效应启示我们,作为学生生活中的重要他人,老师的关注对学生的心态和努力是有影响的。班主任往往需要面对几十多个学生,在管理中就会抓重点和难点,容易忽视一部分学生,尤其是那些成绩平平又比较怪乖的学生。他们不会像尖子生那样受到表扬,也不会像后进生那样需要老师的特别辅导,他们行为乖巧,不会惹是生非,也不是班主任关注的对象。他们是班级的一员,却没有存在感。如果老师能给予一定的关注和鼓励,他们可能会表现的更好。在给学生施加关注时,最后能够做到一视同仁,不偏不倚,让每个学生都感到老师在关注着我。老师对学生的关注应当是无条件的,积极地。当学生表现好时,老师给予关注,这是不言而喻的,老师也乐意去做。关键是当学生表现不好时,老师也关注他们,给他们雪中送炭。老师可以通过沟通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沟通导致了解,了解导致理解,理解导致尊重,尊重导致接纳。了解理解尊重并接纳学生就是一种积极地关注。
这些心理效应具旨在启迪班主任的智慧,更是要教班主任的关爱之道、管理教学的技巧,班主任必须以一颗关爱、友善、尊重、接纳和宽容的心态来使用它们,这样才能有效果。从这些看来当好个班主任真的是不容易啊!班主任要学的知识太多,责任太重,但如果掌握了班主任非常之道,则班主任在教学管理中就如鱼得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