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瑞安市“三大文化行动”助力打造幸福品质之城
瑞安市“三大文化行动”助力打造幸福品质之城一是志愿文化行动凝集爱心能量。发动全市10万多名志愿者,深入革命老区、敬老院、学校、社区等地,开展“红色”扶贫帮困行动、“蓝色”平安建设行动、“紫色”关爱空巢老人行动、“白色”关爱新居民子女行动、“橙色”文明创建行动,共开展活动7800余场。二是慈善文化行动情暖市民万家。以荣获中华慈善先进机构奖为动力,健全完善慈善网络,相继建立7家慈善分会,97个慈善义工服务站、29支慈善义工服务队;创新慈善资金募集方式,积极探索“造血式”帮扶,十年来共募集善款3.83多亿元,发放各类资助资金2.8亿元,受益群众达40多万人。三是好人文化行动提升城市底蕴。推出“瑞安好人榜”,每两年一届评选市级道德模范10名、新居民道德模范60名和市级道德模范家庭500户,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郑超豪获得“中国好人榜”提名;建立道德模范基层巡讲报告团,在媒体开设“瑞安好人”、“寻找瑞安好人”专栏,全方位表彰和宣传瑞安好人、道德模范、平民英雄等草根典型,深入挖掘报道“最美护士”王国双等道德模范先进事迹,在全社会形成弘扬传统美德、共树文明新风的良好局面。
第二篇:深化卫生城市创建 打造幸福宜居之城
实施“3010”行动计划 深化卫生城市创建
打造幸福宜居之城
新乡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
近年来,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新乡以建设中原城市群强市为目标,城市规模不断壮大,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城市品位快速提高,城市形象持续提升,城市建设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即将到来的“十二五”时期,将是我国城市化加速期、城市成长关键期和城市价值提升期。站在城市发展的质变点上,把握城市发展规律,抢抓城市发展机遇,在可持续发展中提升新乡城市价值,打造“幸福宜居之城”,是新乡城市发展的现实需要和战略选择。
国家卫生城市的成功创建就是打造“幸福宜居之城”的具体体现和重要内涵。新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卫生城市长效管理及巩固提升工作,将其列为改善民生,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工程,并以深化新时期爱国卫生运动、提高全体市民健康水平为目标,明确提出了建设健康城市工作,对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共建共享“和谐新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一、落实城市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巩固创卫成果 新乡市于2008年12月份被全国爱卫会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以来,全市上下备受鼓舞,下决心保持并巩固创卫成果,持续改善市容环境卫生状况和提升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让全
市人民长期享有一个卫生、舒适,秩序良好的生活环境。市委市政府及时提出了创建工作要从行政强力推动到制度保障运行转变,从突击治理到日常的严格监督管理转变,从非常态创卫到常态的有效管理转变的“三个转变”,使城市管理走上了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精细化,使新乡创卫的成果得到不断完善和巩固。
市委书记吴天君,市长李庆贵等新乡市主要领导一年内对城市卫生日常管理工作进行了40余次的巡视检查,现场办公解决问题60多件,协调各部门解决问题100多件。一年内对城市卫生管理工作进行了多次批示,如2009年12月12日,市委书记吴天君在爱国卫生简报上的批示中要求:“要按照原确定的市爱卫会和市城管指挥中心的运作机制,加大督查、整改力度,严格兑现奖惩政策,确保我市创卫成果。”
新乡市出台了《新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我市爱国卫生工作构建城市卫生长效管理机制的意见》(新政办〔2008〕165号)确立了“市领导周巡查,城管指挥中心日督查,爱卫办月暗访”的工作机制,每周安排市四大班子一名市级领导带队开展巡视活动;每月由市爱卫办组织有关专家对照创卫标准对市容秩序、环境卫生、五小治理、病媒生物防制等进行暗访督查,对发现的问题下达工作督办通知书,多次整改不到位的下达整改通知书,进行经济处罚,并报效能监察室处理;对工作开展好、长效机制落实到位的单
位颁发红旗进行表扬和相应的经济奖励。截止今年8月份,市爱卫办工下达工作督办通知书214份,整改通知书3份。市纪委监察局在城管指挥中心设立效能监察室,对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同时还设立有群众举报电话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案以及新闻媒体曝光等多种途径接受社会监督。每月召开一次多部门共同参加的城市管理讲评会,对各区、各责任单位的工作进行点评和部署,严格落实奖惩政策。
目前,新乡市爱卫办、城管指挥中心、城管监督中心、市纪委效能监察室已建立起了良好的运作机制,并在不断优化提升中,真正做到“全覆盖、无缝隙”的精细化管理,从制度上保障了城市卫生管理的长效保持,并不断推向深入。
二、大力实施“3010”行动计划,着力改善人居环境。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广大群众对卫生健康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改善人居生活环境,进一步提高在城市化进程中日益凸显的人群、环境、社会的健康水平,成为了全体市民的共同追求和迫切需要,也是党委政府肩负的时代使命和工作重心。新乡市以“3010”行动计划为抓手,着力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满足市民群众生活需求。
“3010”民生工程行动计划是按照“产城共融、交通先行、产业协调、城乡一体、集约发展”的理念,即通过优化周边八条快速通道连接功能, 绿化美化沿路景观, 实现 30 分
钟到达六座卫星城和大型产业聚集区 ,打造“30分钟经济圈”,促进城乡之间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完善城市功能,加强基础设施,提升市民生活质量。建设“10分钟生活服务圈”,使市民出门步行 10 分钟 , 即可方便地到达游园广场、学校、医院以及购物、休闲、健身等场所;建设 “10分钟生态休闲圈”,从市区乘车 10 分钟 , 即可到达市区周边的生态园、植物园、水系景观等景点 , 游览和欣赏优美的田园风光。造就一个生态、和谐、舒适、方便的生产生活环境,有力地提升市民居住的舒适度、出行的便利度、环境的适合度和服务的满意度。
(一)快速通道、城中村改造等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进展顺利。截止2010年7月份,全市新建8条快速路的拆迁、绿化任务已完成全部工作量的98%;城中村拆迁改造项目28个,已启动12个,累计拆除各类房屋213万㎡;新建提升改造3座污水处理厂,正在按计划推进;升级改造12座农贸市场,已完成2座;23处游园建设已全部完工并开放使用;全市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84个,构建了方便、快捷、经济、有效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投资3000余万元建成了市传染病医院应急救治病房楼、市疾控中心、市120急救指挥中心、市卫监所,城市医疗卫生环境得到改善。
(二)道路维护、垃圾中转站建设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速度进展迅速。
2009年新乡市市政设施翻修、维护工作量是前三年的总和。翻修维修道路17.4万平方米,便道维修达1.4万平方米,维修经费达1764.8万元;2010年上半年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规划,相继投入2.3亿元,兴建的“一湖两线三园”圆满竣工并交付使用,为提高新乡城市品位奠定了基础。
截至目前,我市协调社会力量投资213.6万元,设置广告式果皮箱1300个,大型户外公益广告900块;市政府投资641万元,购买各种环卫工程机械、工作车辆32部;市政府计划投资3600万元,新建和改造公厕100座、压缩式中转站20座。36座新建公厕已进入招投标程序,即将开工建设;3座压缩式中转站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通过“3010”行动计划的实施,全方位、多层次推进卫生城市创建,全面促进居民生活环境的改善,使群众生活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
三、城区带动辐射,城乡一体推进,连片创建。新乡市委市政府提出创建卫生城市工作要以市区为龙头,带动辐射各县(市)共同创建。以此来提升新乡全市范围内的环境卫生状况,不断改善更多人群的生活环境条件。
市委市政府要求,已经创成省级卫生城市的县(市)要
在3年内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条件成熟的县(市)要立即申报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其他县(市)要在3年内提出申报。并以签订责任书的方式,列入对各县(市)的目标考核内容,追踪督查落实。
每年4月份结合爱国卫生月活动,市委市政府在全市开展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将整治活动引向乡村。在城镇重点解决主次干道、背街小巷、社区庭院、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农贸市场、占道经营等市容市貌重点部位的环境卫生问题;在农村重点解决暴露性垃圾、厕所及饮用水安全等突出问题。生活垃圾处理要形成“户投放、村收集、镇运输、县处理”的垃圾清运处理模式,全市已建成及在建农村垃圾中转站56座,县级垃圾处理场8座;农村卫生厕所改造建设上,09年全市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四分之一,今年运用中央改厕专项资金结合新农村建设,继续加大农村改厕力度,截止目前全市卫生厕所普及率已逾三分之一。
新乡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在物业、卫生医疗、生活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管理上跟进。以各级卫生城镇创建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抓手,引导农民逐渐提升卫生意识,改善环境卫生状况,有效预防和控制各类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目前已建成新乡县祥和新村社区、辉县市孟庄社区等一批基础设施齐备、服务功能完善具有典型示范带动意义的新型农村社区,极大地改善了农民居住条件和生产生活环境。
四、对爱国卫生工作的几点体会:
我们认为,持续深化爱国卫生工作是当地党委政府践行科学发展观,自我加压,呼应群众需求,为民办实事的重要惠民工程,体现了党委政府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反映了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水平和人民群众综合素质的整体提升。
我们认为,卫生城市的概念不仅仅是指环境卫生,其外延更加广泛,包括人的心理、行为积极健康,生活的舒适,环境的优美,设施的完善,功能的齐全,以及由此带来的人们精神生活的愉悦等等。是一个地区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集中展现。
我们认为,卫生城市的概念内涵、指标体系、评估标准是一个动态变化的,持续提升的过程。重在建设而非创建;重在过程而非结果;重在坚持不懈而非半途而废;重在长远谋划、统筹兼顾而非急功近利、以偏概全;重在持续提升而非一蹴而就。
我们认为,创建卫生城市是一项政府主导、全民参与、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立体工程,需要乘时代之风,聚全民之智,举全市之力去完成的综合性民生工程。在政府合理规划,专家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积极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强力推进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
我们认为,创建卫生城市要从创建卫生村、卫生镇、卫
生社区、卫生单位等细胞工程做起。要由城镇向乡村延伸;由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延伸;由单体个别创建向辐射连片创建延伸;由短期集中整治向长期制度化管理运行延伸。要站在构建和谐社会,保障民生,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进步的高度来认识创建卫生城市工作。
深化卫生城市创建,是我们把握高品质生活趋势的主动作为,是新乡城市发展的华丽转身,也将是新乡城市建设伟大而艰辛的新征程。我们相信,只要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够把新乡建设成为创业者向往、投资者留恋、居住者舒心的幸福宜居之城,谱写新乡城市发展的新篇章。
第三篇:河南日报专版:打造云上之城 助力古都发1
打造云上之城 助力古都发展 ——安阳市大数据云计算中心建设纪实
7月14日,是中原信息化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日子。这一天,河南省第一家地级市大数据云计算中心——安阳市大数据云计算中心成功开通。
这标志着“大数据产业”发展路上踏云腾飞的古都安阳,掀开了跨越式发展的崭新一页。
这是安阳市在“互联网+”时代作出的重要战略举措,也是加快建设智慧城市的应有之举。
抢抓机遇务实谋划
安阳是河南省老工业基地、豫北工业重镇,正处于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的关键期。面对经济下行和结构调整的双重压力,安阳市委、市政府抢抓“互联网+”发展机遇,将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战略性发展重点,提出建设安阳市大数据云计算中心的战略构想。
作为通信行业的领航者,河南移动积极融入地方发展大局,发挥自身网络、技术、人才优势,就项目建设思路、规划、内容,以及运营模式、投资规模等进行详细汇报。最终获得安阳市委、市政府的肯定,达成合作协议。
今年2月3日,是安阳市大数据云计算中心项目签约的日子。当天,安阳市委书记丁巍会见了中国移动河南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总经理魏明,并对河南移动提出了殷切希望:一是中国移动河南公司尽快启动并加快项目推进力度;二是希望将安阳市大数据云计算中心打造成全国信息化与城市管理的典范;三是希望高标准、高质量建设该项目。
2月17日,农历大年二十九,正当全市人民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之中,丁巍一行来到安阳移动公司中华路营业厅开展春节慰问,并再次对大数据云计算项目提出要求。他希望,安阳移动能够全力以赴,加快推进安阳市大数据云计算中心建设,以最高的标准、最超前的规划、最齐全的功能进行建设,用信息化的力量促进安阳市经济社会发展。
项目建设期间,安阳市市长马林青莅临安阳移动数据机房开展调研指导。常务副市长王新伟多次组织相关部门召开市长办公会,明确各单位责任分工,指导具体建设内容。副市长杜新军多次听取项目专题汇报,协调解决相关困难。市工信委、信息中心、财政局、住建局等局委高度重视,组成专业团队全面支撑云计算中心规划和建设工作,在云平台建设规模、技术先进性、运营模式、未来规划等方面给予多方面的指导和帮助。
领导的关怀是肯定,更是激励。
“安阳速度”创造奇迹
目标既定,大步前行。
今年2月,安阳市与中国移动河南公司签订大数据云计算中心建设项目,在短短5个月之后,安阳市大数据云计算中心就以令人称奇的“安阳速度”建成,创造了全国大数据云计算中心建设史上的奇迹。
在安阳市大数据云计算中心成功开通的背后,离不开河南移动心往一处想、智往一处谋、劲往一处使的实干和拼搏精神,更离不开市委、市政府领导的期望和重托。
河南移动务实重干,立即成立了由公司一把手任组长的省市一体化专项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始终把安阳市大数据云计算中心建设项目作为“一号工程”来抓,要求按照“统一规划、集中建设、面向未来、规模发展”的思路,本着“高效、安全、经济、绿色”的原则,立足高起点、追求高品质,凭借自身的规模优势、技术优势和服务优势,通过一流的规划设计、工程施工和运营管理,举全公司之力将安阳市大数据云计算中心打造成为高科技、信息化、绿色环保的全国一流数据中心。
在这短短5个月的建设时间内,河南移动夜以继日、克难攻坚、顽强拼搏,充分发扬红旗渠精神,把每一天都当成是“百米赛跑”,以目标“倒逼”进度、以时间“倒逼”程序、以任务“倒逼”责任,确保大数据云计算项目按照“路线图”和“进度表”完成。
安阳市大数据云计算中心具备三大特点:一是服务能力强。所有设备均采用国内一流的云计算技术,提供80台高性能服务器、20万亿次计算能力、300T数据存储空间。并预留有210台高性能服务器、3000T数据存储扩容空间等,后续可根据实际需求随时进行扩容。同时,安阳市大数据云计算中心可共享使用中国移动河南IDC机房以及郑州航空港实验区中国移动(河南)数据中心计算和存储资源。二是安全等级高。采用国内一流的猎豹防火墙(万兆),拥有强大的攻击防护能力与系统级并行数据处理能力,采取双路供电、独立UPS电源和后备发电机组,让动力永不间断。并且,云计算中心网络设备和线路全部采用最先进的冗余备份配置措施。三是通用性强。该中心利用云计算技术,虚拟化统一管理平台。计算、存储资源集中建设,能有效整合全市信息化资源,做到建设集约化、服务标准化、信息共享化、效益最大化,提升公共管理和服务水平,防止出现信息化项目的重复建设和信息孤岛,有效压缩信息化项目的运营维护、财政支出,降低人工成本,实现全市政务信息系统资源的统一集约化管理。
“云上之城”商机无限
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是时下互联网产业中最热的三个关键词,这些关键词无不与“创新”一词紧密相连,也正是来自创新的力量,推动着整个产业的快速发展。大数据引发的信息融合并催生新业态,云计算让城市变得更智慧,移动互联网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在7月14日这个难忘的日子,市委书记丁巍与中国移动河南公司副总经理蔡志强等共同推杆,安阳市大数据云计算中心成功开通。自此,安阳这座古老而年轻的现代化城市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云上之城”,在智慧城市建设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并将以此为新的起点,开拓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商机无限,风光无限。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新伟在项目开通时致辞:“安阳市大数据云计算中心的建成开通,有利于我市构建完整的云计算、大数据产业链,有利于提升各领域信息化质量和水平,有利于推动安阳成为全国互联网、物联网和云计算的重要节点,有效提升安阳在全国的信息集散中心和通信网络交换枢纽的地位。”
这是大数据为未来云计算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想象空间。河南移动将按照“一中心三平台”总体框架,着力打造城市大数据中心,搭建民生云平台,促进民生改善和服务型政府改革;搭建产业云平台,促进企业发展和产业转型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方式转变;搭建城市管理云平台,促进城市管理水平提升,为城市管理提供直观科学的监控和决策。为安阳奋力走在中原经济区前列,打造安阳经济升级版和建设中原经济区区域性中心强市提供强大的信息技术支撑。
建设安阳市大数据云计算中心是“互联网+”的一部分,河南安阳移动一直致力于“互联网+”的发展。安阳移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与交通、教育、广电、社保、旅游等多部门合作,涌现出“平安城市”、“城市一卡通”、“智慧安阳”、“4G公交”、“家庭安防”等一大批信息化应用,乘公交、逛景点、买门票、看高清新闻、远程医疗等功能逐步普及,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大大刺激了信息消费。
●相关链接
大数据云计算
大数据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基础、核心,是全球竞争和创新的前沿领域,蕴含广泛的应用价值和巨大的市场机会,将改变新一轮产业格局,促进信息消费和互联网经济发展,带动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得数据者得天下,谁引领大数据产业的发展,谁就赢得未来。
据了解,“云计算”产业作为国家“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能有效助力智慧城市建设。双方本次合作本着“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推进、促进发展”的原则,共同推动“安阳市大数据云计算中心”建设,该中心通过承接财政投资和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及应用外包服务,解决在信息化建设中重复投资和一次性投入过大的问题,而且在创造良好的招商引资环境,优化人才结构和产业结构等方面都有着深远的战略意义。致力于打造服务全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政务云”,打造推动产业优化升级的“工业云”,构建统一信息安全监控平台,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实施新型的电子商务模式,提高区域核心竞争力。
第四篇:产品创新:“众美城·国际文化健康城”全力打造幸福之城
产品创新:“众美城·国际文化健康城”全力打造幸福之城
在多年的房地产开发过程中,众美城不仅在模式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更在此基础上,从客户需求出发,不断进行产品的品质创新和完善。
众美城依托专业研发能力,深入研究目标客户居住需求,以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建造,先后定制开发了众美·凤凰城、众美·现代城、众美城等多个大型百万平米项目,成功打造了“众美城·国际文化健康城”产品体系。
“众美城·国际文化健康城”产品体系研发、实践过程中,众美城创造性引入国际先进设计理念和建造技术,建设国际化低碳绿色建筑精品;引入优质教育、医疗资源,提供全方位教育及健康、养老保障服务;此外,众美城在社区内着力打造完备的文化配套设施,举办了一系列丰富的社区文化活动。
众美城将“全生活服务”与“区域升级”、“产业发展”有机结合, 不断探索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路径,在全面提升业主生活品质的同时,众美城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撑,实现区域繁荣、城市升级。
众美城负责人层表示,中国房地产行业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房地产企业开发模式的创新、产品的更新和突破、服务能力的优化升级,是整个行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原动力。众美城作为定制房产服务的先行者,将以客户需求为本,不断优化运营模式,为客户提供更为优质、完善的产品和服务,众美城也将为行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第五篇:瑞安市推进“三大体系”建设努力打造全国旅游目的地
瑞安市推进“三大体系”建设
努力打造全国旅游目的地
近年来,瑞安市围绕“打造品质之城,建设幸福瑞安”的战略部署,进一步明确旅游业发展方向,加快旅游设施建设,发展特色精品旅游,放大旅游品牌效应,成功创建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目前,该市境内国家4A级旅游景区1个,3A级旅游景区1个。2012年,该市人代会将加快旅游业发展作为一号议案,进一步加大投入,完善规划,旅游产业整体发展水平得到明显提升。截至2012年底,该市旅游接待总人数达510.33万人次,同比增长17.91%;实现旅游总收入43.6亿元,同比增长18.12%,其中国内旅游收入42.63亿元,同比增长17.84%,入境旅游收入1536.92万美元,同比增长26.22%。主要做法是:
一、打造旅游政策引导体系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成立瑞安市旅游发展协调委员会,加强对全市旅游工作的组织协调。把旅游产业发展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完善旅游招商项目库,截至2012年底项目库招商项目总数达32个,总投资15亿元。各镇街相应成立旅游发展领导小组,配备1至3名专、兼职工作人员。各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大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形成合力工作机制。二是加大政策扶持,推进旅游开发建设。加大财政投入力度,2012年该市旅游业财政专项经费达840万元,同比增 1
长10%,今年将大幅提高财政对旅游发展的投入,财政预算安排2000万元。同时,通过政策导向,吸引民间资本、产业资本的多元投入,民间资金累计投入5542万元。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经济的若干意见》,加大税收、土地、资金配套、奖励政策等相关方面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减免旅游有关规费,降低旅游企业经营成本。对旅游饭店和旅游景区创优实行奖励等优惠政策。充分考虑旅游业发展用地的计划安排,优先落实旅游重大项目建设用地,2012年共安排用地500亩,用于旅游重大项目建设。
三是完善规划体系,明确发展方向。坚持以规划为龙头,高起点、高标准编制《瑞安市旅游发展规划》,明确以观光、文化旅游产品为基础,以高品质的休闲度假、生态旅游、商务旅游、海洋旅游、乡村旅游为重点,辐射浙南闽北。根据瑞安市的地域形态、地形地貌特征、资源禀赋条件及未来发展的长远取向,充分挖掘瑞安的地方特色、自然生态地脉与历史文化文脉,形成“一核两翼四心五圈”的空间布局体系,即瑞安城市休闲文化核心,瑞安山水和瑞安人文两条旅游翼,陶山、湖岭、马屿、高楼四大瑞安旅游集散次中心,东部滨海度假、南部民俗文化、西部森林生态、北部城郊乡村和中部飞云江滨水等五大旅游圈。
四是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完善旅游产品。做好项目前期工作,整理完善旅游项目库。2012年,共整理全市重大旅游项目84个,其中6大景区项目57个、乡村旅游项目19个、相关旅游项目8个。加快推进项目建设,与相关职能部门签订责任书,明确职责,市领导开展定期督查,跟踪问责,对存在薄弱环节及时研究整改。2012年,该市共有6个项目列入政府固定资产投资考核项目,总投资1.03亿元。推出山水观光游、乡村体验游等6大特色旅游线路,大力支持乡村旅游项目。安排40万元资金,对大京村等20个乡村旅游村(点)的建设项目以奖励的方式直接予以补助。协助卧龙峡农家乐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等3个乡村旅游项目做好策划、开发、宣传等工作,鼓励其发展新型业态的乡村旅游模式。
二、打造旅游服务功能体系
一是完善旅游交通配套系统。进一步完善交通路线“七纵三横一环”主骨架路网,完善景区入口道路建设,完善全市环行绿道与旅游交通两大系统,加快推进环全市绿道步行系统、车行慢行绿道系统建设,全力打造完善的交通服务点与交通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绿色慢行休闲系统。2012年3月,开工建设总投资11亿元的飞云江高楼绿道及滩脚堰坝工程,着力打造集旅游观光、养生度假、生态住宅、水上游乐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的休闲旅游度假区。该项目规划用地1000亩,将建成包括12公里自驾车道、20公里自行车道和人行游步道以及5公里水上绿道等绿色慢行休闲系统。2012年旅游交通配套工程共计投入1.2亿元。
二是完善旅游住宿系统。以市场为导向,合理布局,建立高中低档层次分明的饭店结构体系,投资1.5亿元开工建
设瑞祥新区新天地广场五星级酒店,规划建设塘下五星级酒店。同时实行科学管理,加强人员培训,规范饭店经营行为,提高服务质量。推行新版饭店星级标准,对五年到期的星级饭店开展复评和对标检查。推进星级饭店低碳运营,成功完成钱塘阳光假日酒店等5家星级饭店由浙江省绿色饭店向国家绿色饭店标准换牌复核工作。至2012年底,该市共拥有四星级旅游酒店2家,三星级7家,二星级饭店3家,星级饭店总床位数达3000张。
三是提升旅游服务机构综合素质。强化旅游服务中介机构规范化建设,壮大发展旅游服务机构。截到2012年底,该市共拥有四星级旅行公司2家,三星级2家,初步形成具有瑞安特色旅游中介机构的格局。规范旅行社经营网上统计制度,加大旅行社日常监管力度。开展全市诚信旅行社创建工作,在全市旅行社中开展行业“争先评优”评比活动。加强导游队伍建设,导游队伍总人数达300人。举办全市导游员服务技能大赛,选送5名选手参加省、温州市金牌导游员大赛,金牌导游员黄思华获得2012年浙江省导游大赛三等奖。
四是推进智慧旅游功能建设。加强旅游智慧系统建设,投入30万元,全力打造旅游行业监管、咨询服务、电子商务、“旅游云”四大平台,全面提升该市旅游的智能化水平。2012年,该市被评为全省旅游信息化工作先进单位。充分发挥网络功能,通过信息化工程建设,开通网上购票、支付等功
能。在重要的路口和地段及景区内逐步推行国家标准的旅游电子图文标识,提供周全的旅游信息提示。完善旅游标准化建设,努力推行覆盖旅游产业全领域的标准化管理。定期举办全市旅游业质量分析会,加强优质旅游发展目标、标准与规范的推行,建立面向社会的标准公共服务体系。
三、打造旅游市场宣传营销体系
一是“宣传促游”。围绕“东方祥瑞之城”的旅游主题形象,加大“品质之城、幸福瑞安”城市整体品牌的宣传推介力度,提升旅游城市美誉度。制作《瑞安旅游指南》,编印《寨寮溪旅游指南》、《桐溪旅游指南》等宣传资料,制作一批旅游宣传纪念品。在旅游景区入口处和公路沿线设置瑞安旅游宣传广告牌。拍摄《寻梦花岩》等3部旅游微电影,创新景区宣传方式。同《中国旅游报》、浙江电视台《江南好》栏目、公交电视等多种媒体开展全年合作,适时宣传瑞安旅游。
二是“节庆吸游”。紧紧抓住“假日经济”效应,针对不同的客源市场,组合各种营销手段,以节促旅,建设网上营销系统,以节庆活动为重点,形成区域联合营销与全民营销。精心策划瑞安市第九届文化旅游节,同时分别举办了2012年瑞安市旅游节、第九届高楼杨梅文化节等9大系列活动,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借助中央电视台《温州一家人》电视剧热播,推出该剧拍摄地瑞安湖岭均路村古村游,并投入60万元做好该村古村落保护规划和旅游规划。
2012年重大节假日等节庆活动共吸引游客13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4亿元。
三是“市场招游”。按照“巩固周边市场、拓展目标市场、挖掘潜在市场、抢占机会市场”的营销策略,采取活动营销、网络营销、微博营销、节会营销等立体化营销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效应。完善管理体制,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探索建立瑞安市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探索景区管理镇区合一新体制,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作用,实现政企分开。积极组织赴外地开展瑞安旅游产品推介活动,参加浙江(南京)旅游交易、中国(青岛)国内旅游交易会等9大各类旅交会和推介会,组织人员赴义乌、金华等多地开展旅游推介活动。开通上海至瑞安的旅游直通车,积极开拓上海旅游市场。